关爱老人的优秀作文

2024-07-31

关爱老人的优秀作文(精选18篇)

篇1:关爱老人的优秀作文

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的明天作文

中秋节前夕,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将组织六年级的同学去敬老院举行“爱在中秋”的敬老爱老活动,活动分为两部,一是表演节目,另一个是做月饼。老师刚说完,教室里就沸腾起来了,有的表示按照要求准备好物品和道具,有的说敬老院肯定很好玩,爷爷奶奶们在花园里看我们表演节目多好!

第二天,同学们早早地来到教室。做月饼的同学早已带好了模具,随时准备出发,表演节目的同学也正细细备着自己的稿子。准备给爷爷奶奶们一个惊喜。我们整队来到了位于城东的敬老院,但是映入眼帘的并不是假山楼阁,而是小小的院子。老人们也没有三三两两下象棋聊天,大多人都是坐着轮椅,独自发呆。工作人员告诉大家:这些老人们都是老年痴呆症的患者,有许多老人甚至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他们的儿女把他们送进了这里很少过来看望他们,大家的心情瞬间沉重起来,更加想给这些老人送去一些欢笑和快乐,让这些孤寡老人们开心,让他们也能过一个中秋节。

到了会场,同学们便撸起袖子大干起来,表演节目的同学开始化妆,做月饼的同学,也开始做月饼,他们包馅儿搓面,用擀面杖滚。用模具一拉一推不久,一个个香甜的.月饼就做出来了。送月饼环节,老人们颤抖着手接过同学们手中的月饼,连声道谢,有的甚至想试着从轮椅上站起来。

表演节目的同学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表演孔雀舞,有的表演民族乐器,还有的演童话剧,爷爷奶奶们都笑得特别开心。我表演的是相声《说学逗唱》听完我的相声后,老人们都特别开心,最后我以红灯记“临行喝妈一碗酒,结束了,表演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千杯万盏会应酬,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看着老人们的笑脸,一瞬间,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多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老人群体,关爱老人们,小朋友们也要爱护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要给他们添太多的麻烦,要给他们多一点欢笑。

活动结束了,而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你养我成人,我伴你终老”的孝道,不要厌弃老人们,要关爱他们,因为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的明天。

篇2:关爱老人的优秀作文

五年级写关爱老人的作文:对老人的关心

时光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中又一年的重阳节到了,九九重阳,代表着天长地久,也代表着尊老、敬老、爱老,

无非给老人们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帮着干点家务,除了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会再让我们干些什么了。平常,老人们总是最疼我们,

 

五年级写关爱老人的作文就到这里结束了,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希望能有所启发,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热门搜索:给爷爷的一封信|写给外婆的一封信|尊老爱老敬老倡议书|重阳节日记

相关推荐:

五年级有关帮助老人的作文:关爱老年人

篇3:关爱老人的优秀作文

居家养老服务以其经济、文化、社会等特性深受广大老年人欢迎。正因如此,居家养老一直是中外老年人最主要的养老渠道。有资料显示,在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等, 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例都超过90%,日本则高达96.9%。而当前中国的现实问题是,70后、80后成为社会中坚,大部分时间扑在工作上,根本无暇顾及父母的日常生活,老人的心灵孤单、 身体健康、养老环境等成了很多家庭沉重的负担。那么是否有这样一种途径,可以让子女在工作之余,随时随地可以掌握父母的行踪?了解父母每天的行动轨迹?当父母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主动报警或者由子女远程启动报警引起路人注意呢?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协助保存现场呢?

这就是本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出发点和目标!系统运行过程中,只需要为父母配置一款Android智能手机,并在其上安装 “老人端APP”,子女在自己手机上安装“子女端APP”,那么子女不管在哪里,都可以随时随地掌握父母的行踪,了解父母每天的行动轨迹。当父母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主动报警或者由子女远程启动报警引起路人注意。而一旦真的遇险,本系统还可以随时为救援提供一手的、实时的、全方位的环境信息(定位、声音、图像、视频等)。

2云计算技术在老人关爱系统中应用的优势

云计算是商业化的超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技术1,它将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通过专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用户可以动态申请部分资源,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运转, 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技术创新。

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养老服务产业中,可以及时地整合家庭、社会养老组织和政府部门的为老资源,将无数养老服务信息分门别类地收集在云系统中,就地取材地开展丰富多样的养老服务。特别是将专业养老服务人员与老人之间的交流衔接起来,在服务内容的具体传递上,注意两者之间的互动,这样可以帮助老人在复杂多样的服务内容中,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

2.1实时监控养老服务情况

通过云计算技术,老人关爱系统的受益者(包括老人、子女)可以在任何地点求助/查看,只需要通过一个移动设备即能实现;而系统管理方可以随时随地对老人的实时状况进行监控,在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同时使养老服务的管理效率达到最大化。此外,在信息数据收集中,利用与计算技术的远程管理和数据传输功能,不仅可以加强对日常服务工作的监督和检查,而且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养老服务的信息和数据,高效地完成对数据的加工处理与统计,并形成报表把数据传递出来。这样,为养老服务决策者进行政策决策提供信息查询与管理平台,建立一种新型高效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及数据的共享性。

2.2降低养老服务成本

“云”的特殊容错措施使得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管理使数据中心管理成本大幅降低;“云” 的公用性和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大幅提升;“云”设施可以建在电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从而大幅降低能源成本。传统的各种养老服务常常是封闭的体系,资源是分散的、零碎的、甚至不规范的。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服务于养老产业,使各种单一、孤立的模式之间实现了相互协作、协同,包括各类服务组织之间的协作和各个服务流程之间的协同。用多种信息技术发展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提高老年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对养老服务的满意度,将成为未来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必然选择。

3系统的设计

结合云计算技术的优势与智能手机的功能,设计了本系统 ——基于云计算的老人关爱系统。这是一套在Android手机上运行的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父母端APP、子女端APP、网站后台。

图1为本系统功能结构图:

老人端常驻手机内存,以屏幕保护的形式展现,大致有三个功能:一是定时向服务器发送老人的位置信息;二是响应子女端APP或网站后台的控制指令,完成特定功能;三是易于操作,在紧急情况下,老人可以主动发起呼叫等。

子女端APP打开后,可以查看老人每天的行进轨迹、即时定位老人的当前位置、启动老人端APP的特定功能(如呼救、警报等)。

网站后台主要是给子女通过电脑登陆,其主要功能和子女端APP一样,并可以查询过往的所有跟踪记录信息(定位、声音、图像等)。

4本系统设计的特色

4.1典型的“移动互联网+LBS”应用

本系统是移动互联网应用于普通生活的典型,在智能手机与3G网络逐渐普及的大背景下,本系统的推广才成为可能! 老人端APP不断将定位信息发送给服务器,子女端APP才能从服务器获得当前老人位置及每天的活动轨迹;子女对司机的关爱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GPS信息。系统还采用了“高德地图” 技术,以直观的形式将位置信息转化为可以互动的操作界面, 提升用户体验度。

4.2体现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和谐社会因子

社会老龄化是当今及未来的一大社会难题,老人越来越多,子女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老人的情感世界、生活起居得不到足够的关心。本系统的出现可以让子女放心工作,让老人自得其乐,出现任何状况都可以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让老人与家庭、老人与子女永不断线,出了任何紧急情况也能为找寻提供极大便利……很多功能都体现了对老人这个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这对于和谐社会的创建大有裨益!

4.3技术方案上,采用“推送”技术实现多方互动

为了减少用户的开销,系统采用了现阶段比较高端的“推送”技术,只要手机能联网,父母端APP、子女端APP就可以与服务器相连,并通过服务器相互传递消息,进而实时互动!当然,在紧急情况下,本系统还支持短信互动,以防无线网络信号不稳定而导致的信息滞后等问题。

4.4 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监控

本系统监控的老人信息不仅是位置信息,更包括周围环境的声音、图片、温度、甚至视频等,一旦老人出现紧急状况,这些信息将为救援人员提供一手的、实时的、全方位的参考。

4.5系统架构以服务器为中心,减少用户端开销

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原因有多个,一是考虑到大部分老人不愿意花太多钱购买高配手机,降低手机客户端的门槛,以达到 “只要是Android系统就能用”;二是将所有数据都集中在服务器上,这有利于后期数据处理与商业运作。

此外,本系统的网络按需连接,节省流量,为客户节约费用。

5结束语

“基于云计算的老人关爱系统”可以较好地满足现有多数居家养老用户的需要,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的日趋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更适应时代发展及养老服务的进一步需求,此系统将更充分地发挥出云计算等多种信息技术在资源共享和信息整合等优势,为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优化服务。系统应用过程中,还涉及用户信息的安全问题、养老应用的标准化问题,以及系统可靠性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参考文献

[1]陈瑞,张琳.关于建立科技养老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J].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管理评论,2013(12).

[2]张亭.基于云计算的居家养老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7).

[3]胡雅岚.浅谈在云计算背景下的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4).

篇4:最关爱老人的穴位

养是生养、养护的意思;老与少、小相对,长者为尊。中医认为,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同合于头之天部的纯阳之气,故名养老。养老穴属于小肠经脉的穴道,而小肠的功能是吸收水谷所化之精气供养全身,因而此穴可以治疗目视不明、耳闭不闻、肩臂疼痛、手脚不能自如等老年病,是供养老人、调治老年人疾病的重要穴位。

怎样才能找准养老穴呢?手背朝上,以此状态观察手腕的外侧,可以肉眼看到骨骼突出部分,医学上称为尺骨小头。手指触摸尺骨小头顶部,隐约可摸到裂缝,养老穴就在裂缝中。还有一种取穴方法,我们把一只手手心朝下,平放在胸前,另一只手的食指点在手腕尺骨小头上,然后掌心翻向胸部,由于尺骨小头的滑动,食指就跑到一条缝里面去了,这个缝就是养老穴。

养老穴是手太阳经之郄穴,经常按摩此穴,对老年人身体器官退化、衰老引起的各种疾病都有疗效,如咖,压高、动脉硬化、颈椎病、老年痴呆、头昏眼花、胸闷气短、耳鸣耳聋、记忆减退、手指麻木、上肢酸痛等。用现代医学的话来说,就是能够很好地改善身体的微循环,消除不适症状。老年人由于精血亏虚,易出现头晕目眩、耳鸣眼昏等,长期按摩此穴,能够舒筋通络、聪耳明目。有病的老年人翻身起坐一般比较费力,这养老穴也管用。有人说我现在眼睛越来越花了,眼睛一疲劳就视觉模糊,视力下降,您就天天按揉养老穴吧,又方便又有效。另外对落枕、闪腰岔气、呃逆等疾病,也非常有效。

篇5:关爱老人的作文400字

关爱,由此你想到的一定是无比伟大的母爱,但我今天要写的并不是母爱,也不是亲情,而是……

那是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有一次,我正在写作业,突然自动铅笔没笔芯了,我又没带笔芯,而且铅笔也一个个成了“萝卜头”,我想:怎么办?还有一大半作业没做。那时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恨不得自己变成孙悟空,然后叫筋斗云来帮忙。正在我万分着急之际,戴建家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借给我一支自动铅笔。我这才得以做完了作业。

其实,这就是关爱,即使没有母爱那么伟大,没有那么感动人心。它也默默地,默默地给人以希望。或许你会说:“不就是一支笔吗?我也会!”可是我认为它是伟大的,虽然没有那种亲情般的滋润,没有装扮、点缀,但它在我心里永远是刻骨铭心的,永远是一道定格在三年级时的风景线……

篇6:老人的关爱作文300字

上了客车,坐了一会,上来一位满头白发苍苍的老人,没有拐杖,走路摇摇晃晃的。最宁人气愤的是售票员阿姨连扶也不扶他一下。老爷爷坐下后,不停地咳嗽。我打量着他,只见他穿着一件灰色的旧棉衣和一条微黑的裤子,布满皱纹的脸显得有点悲伤。

“喂,你上哪儿呀?”售票员不客气地问老爷爷。我听了心里很不舒服。“啊,我去白米。”“那个地方下?”售票员又问。老爷爷想了一下说:“面馆”。“那个面馆”老爷爷不知道听没听见,没有回答,售票员也停止了盘问。

不一会,白米到了,老爷爷没有下车。又过了一会,到白米的乘客都下了,售票员不耐烦了,问老爷爷:“到底在哪儿啊?你怎么还没到?”老爷爷有点焦急地说:“我没有看到啊!”“好了好了都走了这么多面馆了怎么还没到,你下车吧!”“可是……”还没等他说完,售票员就硬把他拽下了车。

篇7:关爱老人的作文300字

记得有一次,我去外婆家玩,发现一位老奶奶在凹凸不平的小巷里吃力地走着,我马上跑过去,牵着她,慢慢地扶她到家门口。这时老奶奶微笑地对我说:“真乖,以后一定能考上大学。”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体味到了关爱老人的那种快乐的感觉!

如今社会也很为老人着想,让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比如:让老人增长知识的地方有老人大学;如果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一直感到很孤单,就可以去养老院。让老人们的后半生过得幸福快乐。

篇8:关爱“空巢老人”新模式探究

1 用“真实际”提高空巢老人生活层次

我国对空巢老人的关爱,始终保持着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背后,却有太多政府政策华而不实,导致空有美好的愿望而不能真正解决空巢老人生活上的根本问题。因此,在关爱空巢老人的问题上,政府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上,加强对空巢老人工作的切实安排。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层次,要在解决空巢老人温饱的基础上,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空巢老人的增多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政府部门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社会要做到“以爱善老”,子女要做到“以心养老”。国家应把各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同心助老,做到以下几点:

A.空巢老人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社会养老部门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资料库,以便于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条件、生活质量以及分布问题,这样社会才能够更好地了解、管理、关注和关爱空巢老人。同时,定期做排查筛选工作,更新资料库。统一管理,按照不同的层次,社会养老部门发放相应的养老金,方便老人的生活。

B.政府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做到专款专用,不要让一些实惠的政策变为“作秀”的一种手段,真正把关爱空巢老人现象融入社会。

C.建立新的社区养老模式,使社区服务不仅局限在上门送货、上门打针等问题上,而是让有行走能力的老人自己上街购物、就医,专人负责,确保安全。新的社区服务将营建“家庭敬老室”和“社区托老所”。

2 用“新文化”增强空巢老人精神生活

目前,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还有大量的空巢老人不能克服自身的心情抑郁,惆怅孤寂和自怜无助的感觉,从而产生心理疾病。所以用新文化来稀释老人的心里阴霾,让新文化来带动老人的健康生活,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空巢老人心理疾病的有效途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视觉文化一旅游

空巢老人由于不愿意走出家门,不愿意与人接触,所以政府养老部门可以与旅游公司商讨研究,确定一条安全、舒适、慢节奏的旅游路线,让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去旅游,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他们未知的世界,在保持一个好心情的同时,又能够增加体能锻炼,预防一些老年疾病的发生。一些红色旅游路线,可以使老人们重温当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可以讲诉当年自己的经历遭遇,撰写自己的回忆录。

2.2 听觉文化—歌剧、戏曲欣赏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相应政策的实施,针对年龄过大的老人,政府在饮食、起居、出行、就医等方面提供了保障,空巢老人可以去电影院、歌剧院、戏院等一些娱乐场所,观看他们喜欢的电影、歌剧、戏曲等,使他们告别忧郁,感受生活的美好。政府部门还可以成立老年人合唱艺术团,让他们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成为下一代人的精神楷模。

2.3 经典文化一品茶读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饮品,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形成了具有浓郁特色的茶文化。“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有很多功效,例如它有助于延缓衰老、抑制心血管疾病等。品茶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在新世纪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空巢老人可以聚在一起品茶看书,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畅谈古今中外,预防疾病。让空巢老人在一起度过了老年生活,彻底告别了心里的孤独寂寞感,从根源上切断了心理疾病的产生。

3 用“新兴媒体”改善空巢老人生活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进步,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的全球化,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应运而生,我们可以让空巢老人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用新兴媒体改善老人单一的生活方式。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与“银色世界”不断扩大的趋势,如何以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去对待这个时代,是一个新的历史命题。只有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养老”、“尊老”、“爱老”,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因此,建立一种新的关爱空巢老人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新模式的运作,可以使空巢老人过上安详健康的晚年生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正在逐年上升,造成社会上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已经成为社会上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近几年国家开始重视空巢老人物质生活的改善,但是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本研究将从空巢老人精神、生活层次、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探寻新的模式和方法,对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空巢老人,精神生活,新模式探究

参考文献

[1]梁广东.大学生关爱空巢老人社会实践的德育时效性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 1,24(6):12

[2]张多来.寇进.弱势群体中关爱“空巢老人”的理论原则[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3(2):16-18.

[3]郭传兵.关爱空巢老人.爱心在延续[J].辅导员.2013.(15):17-21.

[4]许瑞,李芳.李丹琳.等.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及其干预措施的探讨[C]//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1.

篇9:给抑郁老人更多的关爱

一.生活护理

1.让病人增加体重 体重增加是观察病人抑郁情绪是否好转的重要标志之一,家属在这方面应格外重视。病人由于有悲观、焦虑等异常情绪,常不思饮食,易导致营养水平和躯体状况日渐下降。所以,应加强病人的饮食护理。首先,在膳食中增加蛋白质等的含量,如瘦肉、鱼、牛奶、鸡蛋、豆制品等,帮助病人增强体质。食物的烹制要清淡,可以按病人的习惯,添加糖、醋、香油等调料,以提高食欲。在病人就餐时,最好能食一份汤、羹类的半流食,以增加水分。部分病人长期卧床或服用抗抑郁药物后,会出现便秘,此时,在食物中还应增加一些粗纤维的蔬菜,如芹菜、韭菜、菠菜、大白菜等,以利于病人排便。

2.每周协助病人洗澡二三次 很多病人将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躯体不适的感觉上,常懒于梳洗,根本不关心自己的仪容;有的病人担心洗澡、换衣服会增加躯体不适的病情;长期焦虑导致的内分泌紊乱,使皮脂腺分泌旺盛,病人多汗,易长痤疮,潮湿不洁的衣服会大大增加皮肤感染的机会。所以,家属应每日督促病人洗脸;为老年女病人要天天清洗会阴,以防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每周协助行动不便的病人洗澡二三次,注意不要让病人穿衣过多,以免大量出汗,既不卫生,又会导致体液流失。

二.心理护理

1.经常告诉病人你们爱他 病人处于抑郁状态时,常无法控制低落的情绪,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自责、自卑感。他认为过去的朋友、身边的亲人、街坊邻居没有一个人喜欢和重视他。此时,如果家庭成员对病人疏忽或漠视,在心理上,病人会再次遭受打击而加重痛苦,对治疗和康复极为不利。所以,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对他备加关怀和支持,使他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在此,别吝啬你爱心的语言,要经常向病人表述。病人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对他战胜疾病将起到极大的作用,也有利于家庭护理的顺利进行。

2.从晨练打开缺口 病人常因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更不愿见人。此时,家属应经常鼓励或陪伴病人进行户外活动,增加人际交往和感情沟通,帮助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陪同病人晨练是一项较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增加亲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还为病人架起了一座与正常人交往的桥梁,病人会在人们热情的氛围内,体会人间的温暖,增强生活的勇气。如果时间允许,还可根据病人的兴趣,为他报名参加一个老年学习班。固定的学习时间可使老人感到生活充实,学习的成绩会使他重新体会人生的价值,目的是让病人认识到只要努力,就会享受到幸福,懦弱的人才会放弃。

3.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老年人患抑郁症与自身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所以,还要加强他们的心理卫生保健,努力让他们能宽以待人,幽默、乐观、自信地处理身边发生的事情,建立一种病人能够接受的爱好,如种花、钓鱼、小制作、书法或参加老年合唱队、戏曲表演队、时装表演队的活动,使病人感到心情舒畅。家属应及时肯定病人的进步和潜能,同时,要用正常人的标准要求病人,鼓励他们努力改变不良性格,不断调整自我,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康复护理

1.努力减轻药物副作用 病人服用抗抑郁药物,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口干、便秘、食欲减退、视力模糊等症状,给病人带来许多不适,有时病人会因此宁愿放弃治疗。家属在鼓励其坚持服药的同时,可将服药时间安排在饭后,并配合服用一些缓解不适症状的药物,如通便灵、胃酶合剂、维生素B6等。

2.坚持治疗,预防复发 家属要敦促病人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绝对不能因为服药后不适或认为病情痊愈而自动减药或停药。所有药物应由家属保管,以免病人吞服过量的抗抑郁药物导致死亡。家属要将病人对治疗的想法及时反馈给医生,由医生选择适当的方法对症处理。

3.严防病人自杀 严格地说,各阶段的抑郁症病人都有可能发生自杀行为。抑郁的严重期,病人处在长期的低落情绪之中难以自拔,对治疗丧失信心。同时,认为拖累了家人,有自杀的倾向。部分经过治疗痊愈的病人,在了解了有关的疾病知识后,担心病情复发再受折磨而选择自杀。特别是丧偶的老年人,病愈后会出现强烈的无助感,更容易发生自杀。所以,家属对此要高度重视,不要让老人单独留在家中,杜绝家中的不安全环境因素,密切观察病人的行为,防止发生意外。但不要限制病人的自由,以免病人产生被“拘禁”的感觉。这样会加重病人的绝望感,反而促使其不顾一切地走上绝路。

篇10:关爱老人的作文800字

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没有儿女或虽然有儿女但不在身边陪伴自己的老人。这些老人没有亲人的陪伴,生活的很寂寞,很孤独,他们是最需要关心,最我们需要帮助的人。

暑假里我们社区有帮老人洗衣服,打扫卫生,还有为老人建设食堂,给老人体检等等些关爱老人的社区帮助。为了献上份爱心,我和妈妈做了志愿者去帮助位姓张的老奶奶干活。虽然那短短的半天但我感受到了不少。

“我和妈妈会帮张奶奶做什么事情呢?”我抱着好奇心去到张奶奶家,进门后,就见沙发上有几件脏衣服,妈妈二话不说,卷起衣袖,拿到水池上,开始洗了起来。妈妈认真、仔细地搓洗着,不干净的地方还反复的搓,知道干净为止,细小的汗珠顺着妈妈的脸颊流下来,但妈妈却毫不在意地用手抹,接着洗。不会儿,衣服就洗干净了。然后妈妈把衣服件件地晒在陽台。最后还和妈妈起打扫了卫生。张奶奶感动极了,走到妈妈面前用粗糙的双手握着这妈妈的手,热泪盈眶的说:“你们真好,给我洗衣服,扫地真是比儿子还对我好!”妈妈说:“张奶奶,您年纪大了儿子又不在身边,我们这样做是应该的”就这样妈妈陪张奶奶聊天了天,让张奶奶感受到了家人的爱。

我和妈妈帮张奶奶做的仅此小事。真正帮助这些孤寡老人最多的还属社区了。社区想的很全面老人不仅在生活上需要帮助,还有老人们都节约,舍不得花钱买菜,所以就常常吃吃过还吃过的饭菜。这样既没有营养,有不新鲜,吃了还对身体不好。正因如此我们社区在前几年建设了个食堂,是专为老人服务。让老人们用最便宜的价钱,吃到最新鲜,最健康的饭菜。不在吃剩菜剩饭。

这些孤寡老人,真的很需要我们的帮助与关爱。其实我们能帮助他们的有很多,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开始,关爱我们身边的老人。我相信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篇11:关爱老人的作文300字

阿太已经93岁高龄了。她脸上满是皱纹,眼睛因为是白内障,看东西模模糊糊,耳朵早已经聋了,走路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慢吞吞的,生活越来越不方便。

我们的到来,阿太很是喜欢。他颤颤巍巍地从沙发上站起来,给我拿好吃的。妈妈把带去的月饼、麦片、水果等放在桌子上,扶阿太坐下。妈妈从带去的水果里挑了一只苹果,洗干净把它切成两半,拿来一个调羹刨起来。只听“簌簌簌”的声音,妈妈把刨好的苹果送到阿太嘴里。我也吵着要吃,妈妈叫我自己刨。我拿来剩下的半个苹果,照着妈妈的样子,一边刨一边吃。妈妈打趣地说:“你是小小孩,阿太是大小孩。”

篇12:老人的关爱作文300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一位老人都需要一份关怀。 星期天,我和六七位同学一起去了一趟敬老院,那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去敬老院。

迈进敬老院的大门,我看见有一些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正坐在院子里的长椅子上晒太阳。有一位管理人员过来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敬老院的大致情况。然后,她带我们走进了老人居住的一间房子里。 房间不是很大,里面住着两个老人。一个是三无老人,另一个是残障老人,她们看上去很可怜。我们向老奶奶们问好,她们显得格外开心。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院子里准备给爷爷奶奶表演节目。我们为他们唱了两首歌,表演的时间虽短,却包含着我们同学对爷爷奶奶的深深祝福与敬意。表演过后,我们还准备了许多水果送给爷爷奶奶们,爷爷奶奶们的脸上无一例外都洋溢着知足的快乐的微笑。 最后,我们和老爷爷老奶奶们拍了张合影,看着他们露出快乐的、甜甜的微笑,我们的心里也就知足了。 我希望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伸出双手,奉献爱心,让老人们不再感到孤独,让他们能够真真正正地安享晚年,构建我们的和谐家庭。

篇13:关爱老人的优秀作文

一、中国传统孝文化思想

孝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为孝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孝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子代对父代和祖先的情感和相应的行为。传统文化中孝的内涵首先表现为子女对家庭中父母和祖先的供养尊敬。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意思是说,孝是个会意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下面的“子”字结合而成的,本义是子在下面侍奉上面的老人。在西周铭文中,孝被定义为“追思”、“孝祀”、以及“孝养”。孔子认为,孝不仅包括对父母的供养,让他们吃饱穿暖,疾病有人侍候,还包括对父母的尊敬及精神上的慰藉。《论语》记载,子游问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也就是说,“现在人只把能养父母便算孝了。就是犬马,一样能有人养着。没有对父母一片敬心,又在何处作分别呀?”《论语商释·为政第二》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顺,孔子回答:“对待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有了事情替父母去做了,有了佳肴让父母兄长先吃,这难道就算是孝顺了吗?”《孝经》引孔子的话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敬”、“乐”、“忧”都更加彰显了情感层面的内容。孔子的养老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弟子规》开篇总序中就指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首先论述的是孝的问题,并依圣训规定了对待父母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把孝道具体化为人们的日常行为,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思想。二是晚辈对所有亲属长辈的关心和尊重,以孝敬父母为基点,要孝敬所有亲属长辈,把家庭伦理层面的孝外延到亲戚层面。三是要以善心对待邻里以及天下的所有老人,即把孝从亲戚层面进一步泛化为社会伦理层面。《礼记》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作为“大同社会”的重要特征。孟子把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为描述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战国时期的墨子提倡“兼相爱”、“爱无差”,倡导一个人除了对自己的父母、亲戚具有爱心的同时,还要博爱,有社会之爱。四是个体对国家之孝。由于中国自奴隶制国家产生到清帝退位,在政治体制上一直是君主专制政体,实行的是家天下,因此,对国家之孝实际上为对君主之忠,所谓“忠孝不能两全”,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对国家的忠诚为先,移孝为忠,报效国家和民族,孝的含义又进一步外延到了政治领域。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孝文化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深切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毕生研究的主题和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中,把他们心目中的未来社会描述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压迫的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其使命就是领导和团结广大的受压迫的群众,为建立一个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没有剥削压迫、社会公正和谐、自由而幸福的共产主义新世界而奋斗。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执政的根本目的。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共产党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领导人民战天斗地、发展社会生产的同时,注意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1954年他主持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规定了公民有劳动权利,劳动者有休息权利,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时有获得物质帮助得权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人本观。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坚持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北京市供热企业和敬老院考察民生工作时表示:“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马克思主义人本观,是我们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服务体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三、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过程中孝文化的传承和人本思想的贯彻

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中孝的内涵和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解决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政府加大对农村养老事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

目前,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为养老院数量过少且条件简陋,政府办养老院接收对象过窄(只接受五保户);医疗水平低,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文化娱乐设施和精神慰籍等。健全农村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实际工作中的必然体现,也是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必然要求。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加大农村养老事业投资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养老领域;改革和完善相关制度,构建以需求为中心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体系;改变地方政府和官员考核标准,把农村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政绩考核指标,从制度机制上保证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

2.依法保护农村老人的权益

农村留守老人由于防范意识弱、缺乏子女陪伴和精神上的慰籍,特别容易成为不法分子诈骗、伤害的对象。近年来,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案件频发。因此,应加大对农村留守老人的法律援助和司法保护力度,对侵害农村留守老人的不法分子,要从重判决;对于涉及家暴、赡养、抚养等类型的案件,依法简便程序,及时开庭,从快办结;加大执行力度,对农村留守老人申请执行的案件,优先安排人力、物力,采取多种执行措施,确保胜诉留守老人合法权益及时得到实现。

3.加快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李克强总理多次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农民工的市民化。应进一步破除农民工市民化的体制机制,城市不仅要让农民工进得来,还要留得住,逐步变城乡二元结构为城乡一体,逐渐减少农村留守老人数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

4.重视农村孝文化的传承创新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实中,一些人孝心缺失,对老人缺乏应有的关爱和尊重,有的甚至对长辈恶语相向,甚至拒绝赡养。因此,应加大对中国传统孝文化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村委会应通过组织孝文化知识学习、评选五好家庭、好媳妇等活动,让孝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内化为村民的行动。对于常年在外务工人员,除了给老人汇款,保障老人的物质需求外,还应该常回家看看,并通过手机等通讯工具经常对老人进行问候,让老人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心和温暖。

摘要:中国传统孝文化包括对自己父母祖先之敬、对亲友长辈之爱和对社会上所有老人的关心和尊敬。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的核心是人的自由和幸福。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是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继承和实践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必然要求。

篇14:关爱老人的每一颗牙

牙齿是否健全,不但关系到个人的咀嚼与消化功能,影响形象健美,还与心血管等重要系统的健康密切相关。美国心脏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牙齿脱落的程度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成正比。牙齿缺损9颗以下者,有45%的人动脉出现明显斑痕;缺损10颗以上的人中,则60%的血管有堵塞迹象。美国老年研究联盟的理事丹尼尔·派瑞指出,老人的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癌症、慢性肾炎、关节炎、荨麻疹、不明原因的低烧等,往往与慢性口腔炎性病灶有关。所以,不管从护齿的角度,还是从预防多种危险疾病的角度考虑,老年人决不能把牙齿缺损当成正常现象。牙齿有问题,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口腔科进行治疗,要尽可能的保护并挽救每一颗牙。

牙周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牙周炎是发生在牙齿周围的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牙周炎多因口腔卫生不良、牙菌斑和牙石的长期刺激、食物嵌塞等原因造成,中老年人还多与脏腑组织功能衰退、全身健康状况不良,如患糖尿病、慢性肝肾等疾病有关。此外,牙齿经过数十年的咀嚼磨损,导致牙体形态改变,使中老年人容易发生牙周疾病。所以,中老年人应特别重视对牙周病的预防。

保持口腔卫生养成饭后和吃零食后漱口的良好习惯,早晚要重视刷牙(每顿饭后都刷牙更好),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老年人要选择软毛牙刷,每3月应换一次。牙膏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固齿、消炎、抗过敏等品种;不宜总是使用一种牙膏,最好2种牙膏交替使用。每次刷牙要坚持3分钟左右,并且保证牙齿内外都要清洁到位。正确的刷牙能有效地防止牙菌斑的形成。

坚持牙龈按摩洗手之后坚持用手作牙龈按摩,对促进牙龈局部血液循环、防止牙龈萎缩、增强牙周组织对疾病的抵抗力,都有重要作用。

重视钙质补充钙质对牙骨质的再生有重要意义。还可适当吃些含细纤维的蔬菜,以增强牙齿的自洁作用。

坚持叩齿运动可刺激牙周膜、牙骨质的再生,早晚各做数十次。

及时治疗牙病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定期去医院口腔科做保健治疗,及时去除牙菌斑,防止牙石形成,是预防牙周病的重要方法。若出现牙痛、牙龈红肿、出血等牙龈炎早期症状,要及时进行彻底治疗,避免进一步发展。随便吃些消炎药是很难根治牙周病的。

篇15:重阳节关爱老人的作文

这件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就说昨天晚上吧!我的爷爷今年64岁了,有高血压,喜欢玩股票。晚上看完电视准备睡觉时发现自己的脚指甲太长了,于是,端来一盆温水把脚泡了泡,然后拿起剪刀开始剪了,由于夜晚光线不太好,爷爷眼睛又不太好使,一不小心就剪到了指甲旁边的肉了,只见鲜血一下子涌了出来,奶奶急忙拿出药箱帮他包上了。从这就可以看出爷爷年纪大了,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关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爱老。

也在同一天晚上发生了第二件事,那就是等到我快要睡觉的时候,晚上我要和爷爷睡一个被窝,我先上床了,可是总觉得我们的被子比奶奶的被子小,于是我就对奶奶说:“奶奶我们的被子是不是比较小一点啊!”因为奶奶的听力很差,她听了我说的话回答道:“啊!你爷爷还没洗澡,马上我去找他麻烦。”我听了后叹了叹口气说:“奶奶啊!我跟你说话好费劲啊!”于是,我大声的。重复了我刚才说过的话,这一次奶奶听清楚了,就笑了起来。在客厅的爷爷也听到了我们的对话,在那边笑得前仰后合肚子痛的不行了。奶奶年纪大了,耳朵也不好了,可是我们不能嘲笑他们,他们更需要我们的耐心和关爱,这就是我说的敬老。

篇16:关爱老人的优秀发言稿

大家好!

对于我们学生而言自然明白关爱老人的意义有多么重大,爷爷奶奶在遥远的过去将我们的父母抚养长大正如现在父母养育着我们,而我们今后也终究会因为抚育后辈而存在着容颜老去的那一天,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应该将关爱老人这种传统美德从我们学生身上不断传承下去。

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明白许多美德想要践行下去的话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做到,也许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过去在关爱老人的问题上面有所忽视,但是此刻正在学习的我们正是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够逐渐成长起来,当我们以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人的时候就能够通过时间的积累将关爱老人的美德传承下去,毕竟有些时候只有提倡社会上所有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够将其落实下去,而作为学生的我们站在新时代的洪流中自然懂得关爱老人的道理,可以说明天充满朝阳的我们只要将关爱老人的行为养成习惯便能从小事之中体现出现,因此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明白关爱老人的道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之中。

平时在家中的时候我们便可以从小事中体现出关爱老人的道理,当自己来到爷爷奶奶家的时候可以多帮他们做些家务来分担压力,有时间的话可以多陪老人们说些话来关心他们平日里的生活状况,毕竟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之中便有爷爷奶奶陪伴的身影,难道说就因为我们长大一些以后便出现难以沟通的隔阂了吗?毕竟无论再怎么成长都更改不了我们作为晚辈的事实,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通过实际的行动来关爱老人的生活起居并尽到自己的孝心。

当我们亲手将关爱老人的行动落实下去以后便可以引以为傲,这样的话即便等到我们老去的那一天也能够享受到新一代学生照顾,正是因为有了关爱老人的提倡才能够让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越来越好,对我们而言也庆幸于学校的重视才让记忆中的画面再一次浮现于眼前,扪心自问从小学习关爱老人道理的我们是否在平时的生活中践行过呢?哪怕只是为家中的亲人们尽孝道也意味着我们明白了关爱老人的真谛,这说明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的我们的确在学校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我相信经过这次演讲以后可以让大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重视关爱老人的问题,哪怕眼前我们只是初中生也终究会有老去的那一天,但是我相信只要能够重视这个问题并养成习惯便能号召更多的人来关爱老人。

篇17:关爱空巢老人的优秀演讲稿

现如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孤残儿童越来越多了,为了让他们感受到幸福,温馨的生活,也为了让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及孤残儿童代表在红红火火过大年中快乐。

我,身为一名学校的学生,应该去关心他们。于是,在今天我与我的哥哥姐姐,弟弟一同来到小区里。我们询问了保安叔叔,得知的交流,我们渐渐的适应了,我们很开心。

我们今天,我们一起给了空巢老人、孤残儿童的住所,我们相继来到他们的家。虽说有点害怕和害羞,但是,通过与他们他们提前快快乐乐过了个年和拜了年。这天,这些原本不开心的人们坐在一起,互相嘘寒问暖,祝愿新的一年日子过得更加红红火火。我们帮着老人们打扫卫生,扔垃圾,洗碗……我注意到,弟弟对老人和孩子们照顾得特别周到,有时老人中途需上厕所,弟弟主动搀扶;小孩子们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爷爷奶奶和小孩们不停地给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

在这一年里,我们与不相识的人快乐的过了一个年。在电视上今年已经80岁的师大附中退休教师说:“自己虽然一个人生活,但我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这不,这一活动在我们大家的身边开始了,更多的哥哥姐姐加入了志愿者行列里,这样说,想,我也应该算得上是一名“小志愿者”了吧!

我想,在团年饭后,空巢老人们、留守儿童们及孤残儿童们,一定很快乐吧!

篇18:关爱老人的优秀作文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开始施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至今已有30多年, 第一批独生子女父母也逐渐步入老年人的行列。然而, 在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和风险社会的背景下, 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老年人群体———失独老人。

目前, 学术界对失独老人这一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们认为, 同时符合3个条件, 即可认定为失独老人:一是年龄为60岁及以上的老人;二是曾生育1个子女, 或曾领养过1个子女, 但子女由于各种原因已去世;三是现已无生育能力, 或不愿再领养子女的老人。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2013) 》蓝皮书指出, 我国现有失独家庭约为100万, 并以每年7.6万户的速度增长, 相当于每年新增约14万失独老人。[1]易富贤依照2010年人口普查的人口结构, 估算出1975—2010年我国共产生了约2.2亿个独生子女家庭。虽然这个数据尚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但不可否认的是, 失独老人已面临经济供养、生活照顾、精神慰藉、社会交往、自我实现等生存和需求困境。

鉴于此, 我们在杭州市X区进行了一项“关爱失独老人家庭”的调查, 以该区内的失独老人为调查对象, 了解失独老人群体社会支持网络断裂情况及需求, 以期重建失独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 恢复失独老人的社会生活途径。

理论基础

1.社会支持的界定

社会支持的提出, 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它的应用范围很广, 对社会支持概念的界定, 也根据学者的研究领域和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郑杭生认为:“社会支持, 是各种社会形态对社会脆弱的群体, 即社会生活中有困难的人提供的无偿救助和服务”。[2]

陈文成从社会学意义角度指出, 社会支持, 是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 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3]

Edvina、丘海雄等认为, 社会支持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社会支持既涉及家庭内外的供养与维系, 也涉及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支援与帮助。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 它在多数情形下是一种社会交换, 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4]

目前, 社会支持理论被广泛运用于精神病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学科, 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社会支持的网络框架

我国学者较多地将社会支持与弱势群体相联系, 提出了对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具体对策。本研究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出发, 探讨失独老人社会支持网络问题, 建立了社会支持网络框架, 如下图所示:

断裂之痛:失独老人家庭的生存现状

通过对杭州市X区“关爱失独老人家庭”项目的调查, 了解到该区辖有8个街道、74个社区, 共有失独老人家庭155户、失独老人265人。当失独发生后, 这些老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等各方面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1.生理健康现状

在前期调查中的155户老人中, 身体状况一般的有39户, 占41.1%;身体状况较差或患有具体疾病的有26户, 占27.3%。结合入户访谈我们了解到, 大多数失独老人普遍患有如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老年疾病, 需要长期服药和定期身体检查;有16户老人患有癌症或老年痴呆、肢体残疾, 需要生活照顾;有6户是孤寡独居老人, 需要生理照顾和精神陪伴。

独生子女去世, 对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影响较大。精神上的痛苦和对未来的忧虑, 使失独父母患病或死亡的几率增大。在访谈过程中, 访谈对象几乎都表示:“身体状况比以前差多了”。失独老人由于想念子女, 经常会痛哭, 这导致很多老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头痛的症状, 视力也普遍下降。

2.心理健康

失独老人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

(1) 在调查的关于失独老人精神健康方面的101个有效样本中, 有25.7%的老人心理状况为亚健康状态, 需要获得外界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有5%的老人心理状况较差, 需要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慰藉介入。

(2) 结合入户访谈及服务过程了解到, 有一小部分老人因失独的悲痛, 而患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随着时间推移, 虽然有一部分老人逐渐走出了失独的阴影, 但是仍有部分老人沉浸在失独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需要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辅导。

3.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的断裂, 也是失独老人面临的问题之一。

在调查的155户老人中, 有44名孤寡独居老人, 所占比例达到28.4%;在失独老人亲友支持方面有64个有效样本, 其中有7户家庭在失独之后与亲友的往来并不密切, 占10.9%。老人们在一起谈论的话题大多是儿女, 而失独老人大都较敏感, 不愿提及此类话题, 有的可能当场情绪失控, 有的则会默默走开。因为他们会联想到自己的处境, 感到十分自卑, 认为“没子女”是低人一等, 不愿意参与社会活动。有些人为了躲避“知情者”, 而选择搬家, 离开熟悉的社区和环境。从而造成了失独老人社会交往的断裂。

4.经济状况

项目调查显示, 失独老人月退休工资水平或月工资水平的有效数据共24个, 但这24个数据的变化幅度较大。以《2013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对这24个数据进行比较, 有12人低于杭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6元的水平, 占50%;有2人低于杭州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68的水平, 占8.3%;有2户家庭申请了“低保”或“五保”。儿女离世, 使得家庭中的一方 (主要是女性) 脱离生产或提前退休, 家庭收入较之前减少。

在访谈中, 子女因病死亡的占70.83%。失独老人在子女治病期间的花销, 给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还有部分老人承担着孙子 (女) 的教育和抚养义务, 这对失独老人的经济能力提出了更大的考验。生活成本逐渐增加, 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支出, 加上物价上涨等因素, 导致他们面临的经济压力更大。

5.养老状况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思想, 同时也是当前我国养老的主要力量。由于失独老人的特殊性, 他们面临“无人养老、无人送终”的尴尬局面。年纪不大或尚有自理能力的老人还可照顾自己, 但是一旦年纪大了, 或是失能、失智老人, 则养老照顾问题就难以解决。所以, 大多数老人都倾向于进养老院进行集中养老。但目前我国养老资源紧缺、养老费用较高, 阻碍了失独老人进入养老院。此外, 入住养老院、到医院做手术都需家属签字, 而无子女的失独老人则缺乏签字的人。

民政部于1992年8月25日颁布的《公墓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 未经批准, 公益性公墓不得对外经营殡仪业务。经营性公墓的墓穴管理费一次性收取最长不得超过20年。这就使失独老人十分担心去世后的身后事, 因无子女续费, 而使自己死后尸骨未寒却要暴露街头。

支持与应对:失独老人社会支持网络的重建

社会网络, 是一定范围的个人之间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而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 就是指个人能借以获得各种资源支持的社会网络。就传统的思维方式而言, 正常家庭的老人所需要的支持主要应来源于子女, 而失独老人的家庭结构遭到了破坏, 家庭功能被削弱。因此, 从其他支持主体考虑失独老人家庭的环境性、社会性支持网络构建是很有必要的。

1.失独老人的正式社会支持

正式社会支持, 主要是指由法律、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等提供的各种支持服务。这些主体一般具有某些特定的功能、固定的程序和正式的规则, 对提供支持有明确的要求, 提供服务或帮助的人员是经过专业培训的。[5]

(1) 政府的支持。第一, 法律法规。失独老人作为具有时代特殊性的弱势群体, 维护其养老权益, 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支持。现今, 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失独老人的问题只是一笔带过, 并没有详细的规定和说明, 更没有对于失独家庭的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因此, 为了全方位对失独家庭予以合理的保障, 国家既应尽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又要借鉴残疾人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一部适用于失独老人的专门性法律, 对失独家庭予以完善的法律保护。第二, 保险制度。30年前, 失独老人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 是国家政策的贡献者, 而今因为独生子女意外离开, 他们面临“无人养老、无人送终”的尴尬局面。完善失独老人的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健。尤其是在医疗保险方面, 老年人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 并且自身患病的可能性比其他群体要大, 因此医疗保险对老人来说十分重要。对无子女承担相应医疗风险的失独老人而言, 医疗保险更是必不可少。第三, 其他补助。2013年,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杭州市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制度实施意见的补充通知》, 进一步完善了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扶助政策, 切实帮助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生活困难和后顾之忧。这不仅是一项经济补助, 更是国家和政府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精神关怀。除了经济补助之外, 节假日的慰问和关怀政策,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失独老人的心理给予很大的慰藉。

(2) 社区的支持。目前, 养老已成为失独老人最关注的问题。由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 家庭养老功能大大减弱甚至丧失, 而机构养老的费用较高, 普通家庭难以支付。所以, 养老院成为失独老人养老一种选择。但是, 很多失独老人认为, 居住在传统的养老院中, 会让他们有自卑感, 尤其是节假日时期, 失去子女的伤痛会格外强烈。所以, 很多失独老人都希望政府建立专门收纳失独老人的养老院。但是, 也有专家指出, 这一做法可能会导致老人们情绪的连锁反应, 更加不利于老人们的情绪恢复。相比于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 居家养老有着独特的优势, 尤其是对失独老人而言。第一, 居家养老可降低养老成本, 减轻失独老人的经济压力。第二, 社区在居家养老中承担重要角色。一方面, 可给予老人以生活照顾;另一方面, 社区的文化活动可丰富老人的生活, 帮助老人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另外, 社区志愿者可为老人提供精神陪伴, 缓解失独老人的孤独感。

(3) 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在当前“小政府、大社会”的新环境下,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逐渐成长起来。非政府组织弥补了政府职能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不足, 成为社会服务和社会正能量的关键力量。非政府组织具有专门性的特点, 对某一类服务具有其经验和优势, 因此, 让专门的非政府组织参与到关爱失独老人家庭群体中, 更具有针对性。非政府组织配有专业人员和具有专业技术人才, 可为失独老人家庭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比如, 为失独老人提供专业心理辅导和健康咨询等。另外, 非政府组织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志愿者, 能够保障服务的持续性和连续性。

2.失独老人的非正式支持

非正式社会支持, 主要是指在血缘、亲缘、地缘、业缘、趣缘等基础上所形成的, 包括配偶、代际、亲属、朋友、邻里等提供的支持。其主体完全是依据自愿的原则提供相应的支持, 没有固定的程序模式, 也没有正式的规则, 提供帮助的人员一般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5]但是, 由于非正式社会支持主要建立在长期的情感和信任的基础上, 更容易获得失独老人的信任, 可以降低失独老人的心理防备, 在给予失独老人精神慰藉方面更具有优势。

(1) 配偶的支持。在核心家庭中, 配偶和孩子形成稳定的三角关系, 维系着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子女的离开, 使得三角关系失去平衡, 配偶成为最直接、最亲密的支持。配偶相互扶持与陪伴, 共同承担子女离开的伤痛。夫妻情感的凸显, 有利于缓解丧子之痛, 弥补独生子女离开带来的支持网络的断裂。同时, 配偶一方的乐观心态具有传递性, 有利于失独家庭走出失去独生子女阴影。

(2) 代际的支持。失独老人往往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对后继无人会感到无奈和失落。传宗接代的观念在中国人的思想中还是根深蒂固的, 孩子不仅是夫妻双方爱的“结晶”, 也是家庭的希望和延续。因此, 对于独生子女留有后代的失独老人家庭而言, 在他们的精神层面能给予一定的慰藉。对于下一代的照顾和培养, 可以转移失独老人的注意力, 祖孙生活的天伦之乐, 也可以弥补失独老人的晚年遗憾。

(3) 亲属的支持。亲属的支持是非正式系统中较为稳定的一种形式, 这种支持包含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和生活照料。对离异、配偶离世、需生活照顾的孤寡独居失独老人而言, 更加能够体现亲属支持的重要性。在访谈中我们得知, 几乎所有的失独老人家庭都或多或少地获得了亲属的帮助, 如经济支持、生活照顾、精神陪伴等。对一些失独老人来说, 兄弟姐妹的孩子也是自己情感上的一种寄托, 他们会把这种情感当作一种感情替代, 更有一些会愿意亲属将孩子过继给自己。

(4) 邻里的支持。“远亲不如近邻”。由于居住空间上的优势, 邻里的支持, 可弥补亲属支持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在我国传统社会, 近邻在生活上的帮助, 在一定程度上要比亲属多得多, 当今社会尽管城市化发展导致邻里关系降温, 但是对这一阶段的失独老人而言, 他们和邻居的关系并没有太大变化, 尤其是城市里的老社区。

(5) 朋友的支持。现代家庭结构的变迁, 亲属关系出现淡化, 朋友关系逐渐强化。关系亲密、来往频繁的朋友支持, 也就成为失独老人社会支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 以业缘为基础的朋友关系, 往往都是很多年的交情, 感情基础较深, 相互之间较了解。这类人群的陪伴和精神慰藉, 更容易让失独老人接受。以趣缘为基础的朋友关系, 主要与兴趣、爱好相关联, 他们的相处方式通常以文体活动为主。一方面, 可转移失独老人的注意力、陶冶性情、培养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 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可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 更有利于他们融入社会生活中。

结论

失独老人群体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是在特定的社会政策和社会背景下催生出的、正在被日益边缘化的弱势群体。独生子女政策使得这些单独家庭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下降, 以独生子女为主要核心的社会支持系统, 表现出了单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的特点。“失独”的变故, 使得这些特殊的老年人群体的晚年生活面临物质资源缺乏和精神生活贫瘠的双重困境。

通过对杭州市X区“关爱失独老人家庭”项目的调查, 以该城区内的失独老人为样本, 了解失独老人群体社会支持网络断裂情况及需求, 提出了社会工作应重建失独老人社会支持网络, 恢复失独老人社会生活的途径的建议。尽管研究结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但是对失独老人的生活重建仍具有一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方曙光.断裂、社会支持与社区融合:失独老人社会生活的重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5) :105-112.

[2]郑杭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3]陈成文.社会弱者论——体制转换时期社会弱者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0.

[4]施建锋, 马剑虹.社会支持研究有关问题探讨[J].人类工效学, 2003 (1) :58-61.

上一篇:以妈妈的生日为话题的小学日记下一篇:高二作文:愧疚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