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律师免费法律援助

2024-07-19

公益律师免费法律援助(精选9篇)

篇1:公益律师免费法律援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律师同仁: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XXX师事务所的XXX律师,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演讲台上。首先我想感谢XXXXX协律师协会举办的这次征文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才有幸能与各位法律界的同仁一同分享这些年我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亲身感受以及一些心得体会,其次我也想通过这个平台号召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加入到我们法律援助、公益服务的队伍当中。今日我以“满意在XXX,诚信在身边”的演讲为主题,诚惶诚恐,仅以此抛砖引玉,供与会同仁参考。

律师执业十一年,我已经是XXXXXX律师事务所的副主任,但同时我也是一名XXX市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志愿者,这些年我每年都在办理法律授助案件并且多次参加为X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益人才招聘会提供的义务法律咨询等等活动。其中,为在2004年打工受伤历经二次起诉、一次上诉,手捧三份裁定三份判决七年多未获得分文赔偿的农民工XXX提供法律授助,而且终为其讨回了赔偿,取得极好的社会效果。为在工地做工工资被拖欠几年之久的农民工XXXX、CCCC、VVVV义务追回全部工资。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了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让他们重拾了对法律、生活的信心。那一年,为农民工XXXXX提供法律授助的案件被评为XXX市司法局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十佳法律援助案例。很多时候,办理法援案件并不是为了丰厚的利益回报而是想以一个忠实的公益维权者的身份去一点点推动社会法治进步,会让大众真切的感觉到我们律师的不懈努力和所追求的正义。再者当我看到当事人由衷的微笑以及眼神里道出发自内心的感谢时,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个人的成就感得到升华,这已经不再是物质上能够给予的。

2005年5月我加入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志愿协作律师队伍,2006年成为福建省第四批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志愿律师,9年来义务接待青少年来电、来人、来函1000多人次,发放“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维权服务卡”300多张。日常工作当中也关注着许许多多误入岐途的青少年的成长,在承办XXXX市BBB技校学生何某等人故意伤害案中,担任何某的辩护人,为让学校出具同意帮教的证明,落实帮教措施,我辗转十几次找到该校校长、保卫科长,经过艰难沟通,用诚心感动校领导,终让学校出具了“愿意采取严格帮教措施,让老师、同学帮何某改正错误,改过自新,完成学业”的证明。后来法院全部采纳了我的辩护意见,对何某适用了缓刑,何某得以完成学业。

2009年为响应XXX市司法局法律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的号召,与XX市XXX区东城街道BB 社区结成对子,六年多来为社区企业和居民举办了2场《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新《婚姻法》法律知识讲座,3场现场法律咨询,接受现场、电话法律咨询200多人次,调解社区内发生的民事纠纷2件,还印制发放了500多张《法律进社区联系服务卡》,此举受到居委会、社区企业、居民的一致好评。

2009年6月XXX市XX区人民法院创建“调解超市”多元化调解纠纷解决工作机制。2010年6月XX区法院在全国首创邀请律师参与多元化调解的制度。我作为首批特邀律师调解员,坚持依法调解、着重服务,务求实效,5年来共参与XXX区法院调解超市律师服务岗值班11天,调解成功案件6件,调解成功率67%,为当事人追回劳动报酬或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减少了当事人诉累,减轻了法院办案压力,节约了司法资源,达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赢得了普遍的赞誉。

不管是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还是为失足少年提供法律辩护,又或者是进社区进行法律宣传,这些举动我认为是一名中国律师应当担负起的社会责任,我们律师职业并不是以利益为中心,而是为了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一些小的法律援助案件做起,为XXX的法律建设添砖加瓦,作出自己小小的社会贡献。在此我想重申一下,希望在座法律界同仁能够多拨出一些精力,亦或者还未参与法援的青年律师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我们的队伍为需要我们群体,为社会播散更多的正能量。以上就是我的想法,我的演讲结束,谢谢!

篇2:公益律师免费法律援助

宣齐律师致企业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企业(个人):

您好!首先陕西宣齐律师事务所全体律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此信,在此我所全体律师向各位企业及个人致以最真诚的问候!

现代社会正高速迈向法治社会,商场如战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诚信的缺失,经济纠纷的频繁,风险机制的不完善,如何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将经营中的法律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了解法律知识,寻求专业法律帮助,尤为重要。

我所主要提供的法律服务有:

一、诉讼法律服务:合同、民商、损害赔偿、婚姻、房产、劳动争议等法律事务及刑事辩护等专业法律服务;

二、公司法律事务,囊括企业法律顾问、公司治理改制、房地产项目、股权纠纷、公司法律培训等;

三、律师见证、专项调查、参与调解、出具法律意见书、草拟、撰写、审查修改合同或者各种法律文书等非诉法律业务。我所设置独立的法律风险防控部,为各单位及个人的重大经营决策提供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方案,为市场交易行为提供合理的建议及风险预防。

“博学、笃行、厚德、重法”是我所的所训;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法律服务,最大限度的维护客户的合法利益,是我所不懈的目标。我所律师在执业过程中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尽心尽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会在您需要法律帮助的第一时间提供专业、优质、诚信、高效、尽责的法律服务,降低法律风险,尽量避免企业的经济损失,为企业的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于点滴之间见功夫,于细微之外见精神,为表示我们的诚意,加强沟通与互动,协助大家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所特向各企业及个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接受聘请担任常年法律顾问,竭诚为大家提供最全面、优质的法律服务。

选择宣齐就是选择了专业,宣齐律师期待与您共同走向事业上的成功,协作发展,实现共赢!

此致

顺祝商祺!

陕西宣齐律师事务所

二零一二年

篇3:公益律师免费法律援助

第一, 服务农业。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咨询, 合同纠纷法律咨询。

第二, 服务农村。行政法律咨询, 土地、森林、山地、草地、荒地、滩地承包及开发、经营、流转的法律咨询, 农业生产资料 (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农具、农膜等) 质量维权, 土地征收、征用实体及程序法律咨询。

第三, 服务农民。刑事案件法律咨询, 婚姻家庭、继承法律咨询, 交通肇事、劳动纠纷、损害赔偿法律咨询, 农民工法律维权。

欢迎各级政府部门、村集体组织, 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伙企业、个人合伙、个体及私营经济组织, 广大农民朋友拨打热线电话咨询相关法律问题。

篇4:佟丽华 公益律师党代表

午后的阳光下,一位衣衫灰暗的工人徘徊在门口的台阶上,他刚从“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的接待大厅出来,似乎疑虑未消不忍离去。工作人员从门口出来,和他说着诉讼事宜。这是一个“政府行政中心”般的接待大厅,来者多为弱势“苦主”,这也是佟丽华“苦心经营”的事业——公益法律援助。

上午,佟丽华参加《北京市法制报告》发布会,“报告第一次公开了去年北京市人大正式委托我牵头做的农村宅基地以及农民住宅法规预案研究。这是全国立法机关,从全国人大到省级人大,第一次就农村宅基地和农民住宅的立法问题研究。”

佟丽华是今年7月份得知自己当选十八大代表的。全国2270名党代表中,有3名律师代表,佟丽华是其中之一。

从那之后,佟丽华便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一份万字议案,他希望在十八大之后公开他的议案。他清晰地知道自己该对哪些话题评论什么,哪些话题绝口不提,哪些话题则点到为止。

当选党代表之后,佟丽华变得更加忙碌起来。不间断的媒体采访和各种会议、活动穿插进行着。在致诚公益楼里,工作人员掌握了他的习惯:“他喜欢坐在会议桌的右侧接受采访。”

工作人员称,办公楼是丰台区协调由卢沟桥国医院以低至几元的房租租给律师事务所的,“此前的办公室非常局促”。

从为“农转非”到为农民工

在“致诚公益”楼里,一间20平米的房间,挂着锦旗七百多面,工作人员介绍起来有些自豪:“这里是90%的锦旗,还有一些不在这。”这里同时是最近成立的“北京青春梦想同龄同行志愿者协会”的一间教室。北京的大学生志愿者,在这间教室里给期望参加高考的农民工讲课。

这个为农民工“农转非”的教室,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佟丽华年轻时候最大的梦想:农转非。

佟丽华称自己在读大学前从未离开过农村。“小时候在农村里,小学在村小学上的,初中到乡中学上的,高中到县中学上的。在这期间我没见过城市。”

佟丽华认为自己从小便充满责任感,关注社会发展。“小时候我们那里山清水秀,我曾经在博客上写过一篇《抓鱼的N种方法》。但是眼见乱砍乱伐,山上的树在减少,河里的水在减少,生态在发生变化。我小时候亲身感受到这个变化。”

初二那年,佟丽华非常忐忑地给当地一家媒体写了封举报信,“实际上没有回音,那是我第一次以我自己认为很勇敢的方式做的关注社会的事。我很紧张,因为反映的问题就是当地所谓的有权有势的人涉及到的问题,反映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因为太没见过世面,见过的就是乡里的、村里的一些问题。”

佟丽华称《为了正义》一书的第一章是他自己写的,在这一章里他详尽地回忆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考上中国政法大学是我的幸运,也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当时我报考的都是政法类院校。”1991年9月,佟丽华带着一个布包和一个尼龙袋子离开了他所赖以生存的山区。

从入学第一学期的班级团支部书记,到之后的系学生会主席,结识田文昌律师,创办准律师协会、《准律师报》……这位从山区来的学生一如写信举报时的血气方刚,活跃在校园内。

此前佟丽华一直有着从政念想,但毕业后却不顾父母的反对执意放弃国家部委的工作,成为一名律师。佟丽华将此归结为其在学校时创立的准律师协会的影响。

3年的京城商业律师生涯使其领略了光鲜的生活,满足了他物质生活领域的种种虚荣。但是佟丽华很快就厌倦了“经常晚上在外面和人喝酒吃饭”这种大多数律师的生活方式,“虽然收入不错,但不是我要的生活方式。”

1998年4月,佟丽华创建“佟律师法律热线”,利用业余时间为困难人群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这让他发现了“可以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又可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的新方向。此后,“丰台区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站”、“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依次成立。

在2000年初创期面临资金、政策等各种困境时,佟丽华一度没法给自己的团队发工资,现在他总算过上了“晚上基本上不在外面吃饭”的安静的生活方式,拥有由50名公益律师组成的团队,他的微博认证自称是“中国最大的公益法律服务律师团队掌门人”。

这50名律师中,既有专事研究的团队,也有两位专接商业案件以“养家糊口”的律师,更多的则是为青少年和农民工服务的公益律师。

“法治就是不让老实人被欺负”

人物周刊:你会在大会中关注什么?

佟丽华:实际我关注未成年人、农民工及农村问题,这些普通百姓,甚至是弱势百姓的事,在十八大上我肯定还是关注。作为党的会议,我们一直在说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该为哪些人服务呢?应该还是多考虑考虑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弱势老百姓。

第二个我重点关注依法治国的问题。我一直认为依法治国才能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法治是什么,就是不让老实人被欺负。所以说,深化落实依法治国,才能更好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所以我准备在会议上就依法治国的问题,做更多的发言。我也在准备书面材料,一万字的材料。

人物周刊:作为人大代表和党代表,能做些什么?

佟丽华:我1994年入党的。上大学就入党了。过去5年,作为北京市和丰台区的人大代表,我的各种提议,人大代表的正式建议,提了七十多件,十多万字,你要知道人大代表,能提这么多建议的还是不多的。并且在会议上,每次不论当着任何领导,都在积极地反映老百姓的利益诉求。回顾过去5年人大代表的工作,至少还是为老百姓说了一些话,办了一些事,我也比较欣慰。现在党代表刚刚开始,既然当选了,党代表也是常任制,我希望不辜负选我推荐我的党员的期望吧。

人物周刊:律师在法制改革过程中应该起到什么作用?

佟丽华:国家制定了法律,怎么从白纸黑字变成真正的法律呢?得有人去用它,去引导帮助人民用它。国家要把律师这个行业当成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一支重要战略力量,要有这个高度。上世纪90年代律师制度改革,最初律师都是国家的,后来大规模进入市场,现在二十多万律师都是靠自己。

这个改革方向是对的,但是律师进入市场之后,经济条件好的请得起律师,那弱势群体呢?这种情况下,1994-1996年我们国家开始酝酿法律援助,到目前为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是不够的。现在我并不赞同像传统的办一些国办的律师事务所来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因为国办的律师事务所我们知道,很多事情政府自己去做,效率并不一定高。我们从公益法律发展的角度来说,国家要把这当成一个战略,国家来扶持和发展一批公益法律服务机构,培养一大批公益律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出资金来支持,这批人不仅能帮助老百姓依法维权,另一方面也是来帮助政府化解矛盾。所以,如果说上个世纪90年代的律师制度改革,让律师进入市场进入社会,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的话;今后,应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培养一批职业化的公益律师作为一种新的战略,来解决普通老百姓的维权和党和政府的维稳问题,

人物周刊:现在全国公益律师有多少?

佟丽华:现在职业化的、依托社会公益组织的,全国加一块我想应该不超过250人。我所推动协调的,大约占到170人。

人物周刊:这些律师的生活环境如何?

佟丽华:经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我来说,过去十几年,我每天都考虑钱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所有公益组织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人物周刊:2000年,您说您遇到很大的困难,主要是指什么?

佟丽华:简单地说两句话,第一是经济上的压力,这是现实的,也是天天琢磨的,包括有几个月发不下工资。第二就是你的未来在哪里,因为你知道在中国,这条道路,你很难看到成功的模式,你得摸索,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职业化公益律师的道路我也算拓荒者。因为那时候我也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这种困惑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也是挺难受的。

人物周刊:怎么解决这些困难?

佟丽华:改变生活方式。

人物周刊:就是不出去吃饭了是吗?

篇5:公益律师免费法律援助

活动统计报告

一、法律进社区活动。

截止至2011年12月26日,公益法律事务部共进社区26个,落牌3家(锦里苑小区、横桥社区、东沙社区),合作社区4个(东沙社区、杉板桥桥社区、横桥社区、园艺社区),以上四个社区表示同意合作,但未签订合作协议。因成都市2011年7月底至10月中旬举行“文明城市”建设活动,法律进社区活动暂停。

社区具体情况如下:

成华区:15次(红枫岭、新大陆、锦绣东方、东沙社区、园艺社区、双水康城、祥和里社区等)。

青羊区:5次(艺水芳乡、青森小区、送仙桥社区、草堂路社区)金牛区:4次(幸福彼岸、北港新城、河滨丽苑、凯瑞花都)武侯区:2次(白兰地、洗面桥社区)

法律进社区参与人数达130人次,包括九家外所人员,普法书籍发放数目大概为4000本,会员卡不详,折页资料近10000份。

目标要求:

1、进驻社区30个(次)不超出50次(超出部分不加分)

2、合作社区5家

3、落牌(包括律所电话公示牌、资料展架等)小区20个

二、普法宣传培训讲座活动。

截止至2011年12月26日,本所共进行普法培训讲座5次,包括:

1、2011年7月8日,在送仙桥社区举办了婚姻家庭专题法律知识讲座,何广飞律师主讲;

2、9月28日-9月30日,在都江堰举办的2011年度的青羊区司法局、司法所长、科室负责人执法轮训工作会上曾律师、蒋律师主讲;

3、2011年10月21日,青羊区司法局、经信局联合主办、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四川高扬律师事务所共同承办的“促增长、惠民生,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法律大讲堂”第一期讲座第一期,张洪律师主讲。

4、12.4法制宣传日活动,由四川省司法厅、成都市政府主办,本所律师张洪、杨艳秋、刘丹、王睿等参加了该次活动。

5、2011年12月8日,青羊区司法局、经信局联合主办、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四川高扬律师事务所共同承办的工业园企业咨询活动,高建强律师、曾新明律师、徐茂辉律师、何光飞律师、刘丹律师等参加。

以上普法宣传培训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及法律书籍500余册。

三、成都市青羊区法律援助中心青年律师孵化基地活动。

本所参与青羊区法律援助中心值班的律师从2011年8月至12月底为144余人次,法律援助案件咨询达100人次,办理援助案件数量为39起。

其中办理刑事案件37起,民事案件2起。

四、青羊区工业园区讲师团活动。

本所11名律师组成青羊区工业园区讲师团,参与青羊区工业园重要的法制宣传活动,1、2011年10月21日由张洪律师主讲,青羊区司法局、经信局联合主办、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四川高扬律师事务所共同承办的“促增长、惠民生,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法律大讲堂”第一期讲座。参加人数为50人,来自26家企业。发放宣传资料50余份。

2、2011年12月8日,青羊区司法局、经信局联合主办、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四川高扬律师事务所共同承办的工业园企业咨询活动,高建强律师、曾新明律师、徐茂辉律师、何光飞律师、刘丹律师等参加,接受咨询20余件,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

五、青羊区公众信息网建设活动。

篇6:公益律师的理想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的确,远大的理想是黑暗中的明灯,它,会成为你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如果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水,不会激石则鸣,人,不会激志则宏。

公益法律服务的目标是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维护自身权益;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框架及司法现代化,尚未覆盖社会的所有成员,因为运用法律是需要成本和门槛的,不是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这样的能力,对那些不懂法律又经济困难的人来说,他们所需要的法律帮助会因为支付不了必要的法律服务费用而落空,导致其享有的权利在实际中无法得到保障。公益法律服务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缺位,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公益法律服务就是为社会弱者提供的力臂。公益法律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法律实践,通过调研来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在整体上增进公民的法律制度福利,尤其是“接近正义”的可能性。因为,公益法律服务的享有者应当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其服务效果应当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法学家江平教授说:“律师兴、法治兴,法治兴,国家兴。”所以,我们公益律师担负着光荣的使命和社会责任。

其实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及责任。作为具备专业法律知识的人士,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是表达这种“权利”和“义务”的积极有效的形式。参与公益法律服务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既能有效的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同时你自身的精神和心灵都会得到满足。公益法律服务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包括法律援助活动,普法宣传活动,公益诉讼等。作为一名公益律师,躬身实践,热情接待,认真执业,这是我对自己从事公益法律职业的要求,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个人的活动对周围人的影响度和被认可度也是有限的。当然,我不会因为力量有限,就不再继续下去。就像“你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你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是一样的。因此,我会坚持在公益这条路上走下去,同时我还要试图说服更多的人,与我同行。

很多年轻的执业律师,不愿放下自己高贵的头颅从头做起,而总是梦想自己总有一天也会像那些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级的大律师们,能够接到收费又高又不费力的大案要案。在任何一个行业,财富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我们不能只看到大律师们的辉煌的今天,而看不到他们拼命工作的昨天!没有耕耘哪有收获?不经历风雨,怎么没有见到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怎样才能从头做起,就从做公益事业做起!只要通过多做公益事业,增加了律师们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年轻的律师就会有成长为大律师、成功律师的希望!

无论是在法律援助中心值班,还是在街道办举办的免费法律咨询中提供咨询服务,律师都有机会获得案源同时了解到目前社会上最新的法律服务需求,了解到目前人们最关心的律师服务内容,从而调整我们作为律师的工作方式方法,制定我们的公益律师服务计划。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增加了内心深处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会倍增对律师对公益事业的信心和热爱!那么既然是生活到了最艰苦的生活,律师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

篇7:公益律师免费法律援助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成为一种省时省力的生活方式,人们可以在各大网购平台挑选、购买心仪的产品。然而很多不法商家却利用网络购物这一渠道将假冒伪劣产品进行包装销售,这让网购者苦不堪言,消费者退货难,产品质量不达标已经成为困扰网购的重要难题。

时值3·15来临及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行之际,如何处理网购退货难?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如何维护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消费者网购的产品出现质量瑕疵或小缺陷时,买家们一般的想法是,“本来就几十元的商品,退货时还要我自己承担运费,不值当的,就这样吧,反正也能用”。这种做法往往助长网购环境的不正之风,是极不可取的。

网购退货面临重重困难,维权难已经为广大消费者的诟病,产生这种情形的原因有三点:

(1)网购退货流程极为繁琐:相交于实体店的直接退货而言,网购退货程序可谓极为繁琐,耗费的时间也比较长,与商家来回协商沟通成太高。

(2)物流成本较高:网络购物往往涉及物流成本问题,消费者在进行购物时往往客单金额相对来说都比较小,有时来回退费的物流成本还不如自己重新买一个哪,因此选择忍气吞声。

(3)消费者不知道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网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维权介绍,但是都不专业,可行性比较低。

遭遇网络购物退货纠纷时,与商家沟通解决往往是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方法,这往往也是我们最常使用的一个方法。拨打12315消费维权电话,请求消费者协会进行协助维权;也可以进行网站投诉,绝大多数的电商网站都有消费者投诉功能,也制定了很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条款,消费者可以在这些网站上进行投诉,请求网站协助进行退货处理„„

我国14年3月15日将实行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其中针对网购制定了相应规则:“除特殊商品外,网购商品在到货之日起7日内无理由退货。„„”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障措施,但执行力度还有待考察。中顾维权律师团提供了一种有效快速的维权方式:那就是免费律师函的签发,通过网上的免费律师函签发,消费者可以将律师函邮寄给商家,因为律师函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所以商家不能不慎重对待,否则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篇8:免费跨海大桥回归公益本色

在收费至上的年代, 山东海阳政府的做法无疑显得颇为另类。此举在全省, 甚至全国开启了免费桥梁的先河。政府这种经营城市、服务公众的思路, 的确令人耳目一新, 眼前一亮。

海阳虽小 魄力超群

海阳至即墨跨海大桥全长4.7公里, 工期3年多, 总投资5亿元。依照时下流行的做法, 这样一项大工程, 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收取过桥费。但“精明”的当地政府不仅宣布大桥永久免费, 甚至连通车仪式都省掉了, 这无疑与那些借市政路桥工程收费的地方形成了鲜明对照。

当地政府舍弃了过桥费的“芝麻”, 收获的将会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大西瓜”, 值得肯定。

近年来, 不少地方以“收费还贷”为由, 不断提高公路、大桥收费标准, 超期收费的消息也屡见报端;另一方面, 大操大办、“面子工程“”仪式工程”层出不穷, 成为压在公众心头的一块大石头。作为一个县级市, 海阳没有雄厚的财力, 却能反其道而行之, 免掉的是费用, 赢得的是人心。

路桥本属于应由政府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 从世界各国来看莫不如是。我国由于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负担问题, 国家推行的是“贷款修路, 收费还贷”的公路建设模式。

作为政府投资建设公路的有益补充,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交通建设和经济发展。但是, 现在我国经济已经得到较大发展, 各级财政收入更是连年攀高, 已经具备了由政府出资修路, 还公路公益性的条件和财力。

有曰一:对于取消收费路桥, 或许一些地方政府还会以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力有限等做为搪塞和拖延的借口, 但更关键的是地方政府有没有认识到自身在地方经济发展, 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当承担的职责。在笔者看来, 只要真正树立了发展成果由人民来分享的理念, 各地就会有办法逐步取消路桥收费。

海即跨海大桥通车, 有助于打通地方政府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先转变发展观念,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应当追求的发展方向。

换位思考 精心管养

大桥终于通车了, 海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孙彦松说, 虽说免费通车为老百姓省去了很多费用, 但大桥的管养却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孙彦松说, 海即跨海大桥总投资5亿元, 通车后将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免费通行的跨海大桥。从青岛出发到海阳走威青高速, 每次收高速公路费45元, 来回一趟仅过路费就90元。以后, 走跨海大桥, 这笔费用便可以省下了。

孙彦松介绍, 跨海大桥将海阳的海岸线“延长”了3000多米, “可别小看这3000多米, 它将海阳与青岛的路程拉近了60多公里。海阳市与青岛市的直线距离是100多公里, 但以往想要去青岛, 必须经威青高速绕道丁字湾, 得耗时一个半小时走上130多公里的路程。”孙彦松说, “而大桥通车后, 从海阳到青岛市中心的直线距离仅有70公里, 以后从海阳开车出发, 只需1个小时, 就能看到青岛五四广场上的标志性红色建筑。

谈起建设海即跨海大桥的目的, 孙彦松感叹:当初立项时, 就是为方便百姓出行, 拉近海阳和青岛的距离, 所以就制定了大桥建成后免费通行。过桥费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但不收取这部分费用, 给海阳带来的隐性财富是不可估量的。本来大桥建设是打破海阳直通青岛的瓶颈, 而一旦收取过桥费, 无异于又新增了一个瓶颈, 所以最后市政府决定免收过桥费。

建桥不易管养更难。大桥的通车让大家松了口气, 毕竟工程的艰难摆在那里, 但更大的问题却是通车后的管养。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免费通行的跨海大桥, 它的通行是有限制的, 比如说禁止超载车上桥, 但同时它不像收费的大桥有出入限制, 出入比较自由, 所以, 管理大桥就成了我们现在正在考虑的重点。目前正在制定方案, 包括管理养护等。

市政府拿出5亿元资金修建大桥, 现在又将大桥管养费用列入财政, 这本身就是对民生最好的回报, 下一步, 我们将到南方, 考察免费大桥管理的一些做法, 争取让大桥便民的同时, 能更安全。我们将引进一系列的科技手段, 出台管理养护手册, 更好地管养大桥, 孙彦松说。

有曰二:投巨资建桥, 收取费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海阳为何如此疏财?当地政府没有按市场化的惯性思路经营公用事业, 而是通过财政补贴兜底的方式来解决桥梁收费问题。

在不少地方仍以“收费还贷”为由, 不断提高公路、大桥收费标准, 甚至超期收费的时候, 海阳市却反其道而行之, 这看似亏本的买卖, 虽然亏掉了眼前的财政收入, 却赚回了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赢得了民心。这种做法值得学习和效仿, 这体现了政府在公共设施建设上的责任担当和公路公益性的回归。

市民欢欣 市场欢迎

2006年, 海阳地方财政收入5.3亿元, 而跨海大桥的投资费用需要5亿元, 经过多次讨论, 最后才确定下来修建公益性跨海大桥。海阳市委书记王玉波在接受采访时曾说, 大桥免费通行, 是在帮老百姓们挣长远钱。

2009年3月份, 海阳计划投资5亿元的大桥开工建设, 历时三年, 这座服务百姓的大桥在没有任何仪式的情况下, 悄悄通车了, 低调程度让人惊讶。

海即跨海大桥是连接胶东半岛南部的主要桥梁, 通车后海阳到青岛的时间将缩短至一个小时以内, 海阳、青岛、威海将融入“一小时经济圈”。车辆免费通行, 将促进三地间的资源配置, 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财政收入暂时减少了, 换来的却是百姓的大实惠, 是长远的经济大发展。据了解, 围绕跨海大桥两侧, 与海阳签约的项目达到了1千亿元。

37岁的李高峰家住在大桥边的西赵家村, 他开着自己的面包车上了大桥, 一口气跑到大桥对面又掉头跑了回来。“挺好, 近多了。”李高峰乐呵呵地说, 以前去青岛贵州路的亲戚家, 他要绕丁字湾大半圈, 花费两个半小时, 现在大桥通了, 他估算了一下, 一个半小时就能到了。

早上8点钟, 桥头上就聚集了很多从附近村子赶来的大人小孩, 大桥对面的村民们也通过大桥来到了桥这头。

常年居住在烟台的张大爷, 住在海阳大山所村, 通车后一天清晨一大早, 他和村子里的老友骑着电动车到了大桥上。“没想到, 70多岁了还能骑车到海那边去看看。”张大爷说, 以前没有通桥, 到海对面坐船要三四十分钟。

有曰三:道路、桥梁姓“公”, 原本是政府通过公共财政向市民提供的“公共物品”。说白一点, 也就是政府花纳税人的钱, 为百姓服务。人们得以享有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这是判断一个社会文明和谐程度的重要标尺。山东省海阳桥梁免费通行绝非小事一桩, 其实涵盖了政府服务理念转变这个大问题, 期盼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来效仿这种做法。

区区海阳一个县级市, 至今难入以“弘扬主旋律”而自诩“大报大刊”的法眼。也难怪, 首善之区久遭诟病的机场高速悠悠然巧取豪夺于众目睽睽之下, 门前不扫, 何以扫天下?

篇9:公益律师免费法律援助

朱有彬 曾国栋 上传时间:2008-7-12

关键词: 律师/公益诉讼/诉讼资格/激励机制

内容提要: 律师可作为委托代理人参与公益诉讼,还可以直接作为原告提起公益诉讼。由于不像检察机关那样具有国家财政支持,对律师参与公益诉讼须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

一、律师参与公益诉讼的意义

在很多国家,除了检察机关外,提起公益诉讼的原告也可以是出于公共精神的社团或者个人,如消费者组织为维护广大的不特定的消费者的利益提起公益诉讼,纳税人针对公共资金违法支出提起公益诉讼,个人对禁止电视公司放映违背社会大众情感的节目提起公益诉讼等。由于公益诉讼中常涉及复杂的事实和法律问题,取证难、耗时长、花费大、专业能力要求高,没有律师的帮助,普通公民在公益诉讼中难免力不从心,达不到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即使在很有影响的公益性组织参与公益诉讼时,律师也常常是组织中的中坚力量。美国的公益法运动,就是在由财团资助的公益法律事务所出现后兴起的。尤其是在针对大众侵权提起的集团诉讼这种典型的公益诉讼中,原告通常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被告则为势力雄厚的垄断企业或政府机关,当对被告有利的现存利益格局受到挑战时,被告会比在一般诉讼中投入更多的资源和人力、金钱与原告抗争。如果没有能干的、富有进取心的律师参与(很多时候,单个律师的力量也是不够的,它需要多名律师组成的团队),原告一方很难取胜,导致被告的不法行为得不到禁止,公共利益无法实现。律师在集团诉讼这一公益诉讼领域扮演的重要角色和取得的成就备受瞩目,其发挥的作用正如皮埃罗·卡拉曼德指出的那样:“在法庭上律师的工作并不仅是弥补当事人缺少的专业能力,律师是在填补当事人之间的差距,以便能够在平等位置上进行论争,从而取得人们对正义机制的信赖。”[1]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集团诉讼的发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充满进取心的律师所激励的。律师不仅在公益诉讼中接受委托为公共利益辩护,还是大量公益诉讼案件的直接发动者。巨大的诉讼负担和诉讼风险常常使普通公民在公益诉讼面前望而却步,而律师作为职业人士,精通法律,比一般公民拥有更多诉讼上的权利,加上对侵犯公共利益事件的敏锐性和维护社会正义的使命感,其更有愿望和能力提起公益诉讼。

律师参与公益诉讼有利于塑造其维护社会正义的形象。美国公益诉讼的代表人物路易斯·布兰代斯呼吁律师从大公司的附属转向为保护人民而使用他们的权力,作为倡导,他本人首创了将大众利益纳入其辩护实务。[2]日本法学家小岛武司则将培养公益律师作为律师走向市民的一个重要方面。[3]实践表明,律师通过积极参与公益诉讼,为公共利益辩护,有力地改变了律师只是为有钱人服务的偏见,塑造了律师维护社会正义的形象。最近几年,我国律师参与的公益诉讼越来越多,还成立了公益律师事务所,无偿为进行公益诉讼的人们提供法律援助,大大提升了律师的社会形象。2005 年10 月15 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专业委员会、美国律师协会亚洲项目委员会、苏州大学联合主办的“公益诉讼、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召开,探讨如何提高中国律师在公益诉讼方面的理论水平与实务操作水平,并再次倡导律师积极参与公益诉讼、推动法治建设。

二、赋予律师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

目前我国律师参与公益诉讼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立案难,如2003 年某律师状告杭州市规划局违反西湖景区建设规划的规定,为浙江省老年大学项目所颁发的项目许可证,破环西湖环境,要求撤销建筑规划许可证案。两级法院均认为不能立案。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在当事人适格问题上,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 条和《行政诉讼法》第41 条坚持传统的诉的利益理论,要求原告只能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据此个人不能代表公共利益起诉。原告资格的限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律师参与公益诉讼的瓶颈。而在公益诉讼领域,突破原告资格的直接利害关系标准、赋予包括律师在内的个人以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已经成为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大势所趋。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是借助于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理论,而通过“私人检察总长”理论发展起来的,即作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对应和补充,个人可以在公益诉讼中扮演所谓的“私人监察总长”的角色。个人何以能够充当这一角色,可以从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的分野、一次性解决纠纷的诉讼政策、诉讼形成政策的机能等多个角度加以解释。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在性质上是不同的:私益诉讼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权利和利益;公益诉讼则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它是为了一个群体的人的利益而诉讼,属于这个群体的人被拒绝给以应当享有的宪法性或法律权利。[4]

传统的“直接利害关系”原则是建立在私益诉讼的基础之上的,它并没有考虑到公共利益。适用于私益诉讼的严格诉讼资格规则应在公益诉讼中被放宽,实际上,公益诉讼正是由我们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对私益诉讼的诉讼资格作宽泛解释所产生和推动的。从诉讼政策来说,现代的诉讼政策,不是把民事诉讼目的局限于争议的个别解决,因为个别解决浪费了诉讼资源,增加了诉讼成本,所以应当顾及争议的整体解决。在公益诉讼中,必须使那些没有参加诉讼的人的权益也受到维护。比如在作为一次性解决纠纷的集团诉讼中,律师不仅可以就他本人所受的损害起诉,他还可以作为保护扩散性利益(在一般意义上,保护扩散性利益就是保护公益)的代表起诉。从现代诉讼政策讲的诉讼的形成政策机能上来说,在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场合,具有公益精神的勇敢者提起的诉讼将可能是补救受损害的公共利益的唯一机会。承认公益诉讼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允许没有个人利益或私人动机的人提起救济公共利益的诉讼,推动司法机器的有效运转来保护公共利益。

印度最高法院和高等法院则跳出了申请人是否是案件的真正利害当事人的争论的藩篱,另辟蹊径发展出了律师或者社会活动家作为当事人的公共代理人提起公益诉讼的理论,接受由律师或者社会活动家以自己的名义,代表某个他们声称对其处境作过调查的群体提起的公益诉讼。

法院还从保护穷人和社会弱者作为一个群体接近司法的权利的角度阐述了扩大诉讼资格的理由。公益诉讼不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利益而创设的,它是为了实现一个阶层或一个群体的人的利益,这个群体的人被拒绝给以应当享有的宪法性或法律权利。仅限于利益受影响的当事人有诉讼资格,剥夺了弱势群体享有的基本权利,因为这个群体的人囿于缺少文化知识、经济上贫困和高昂的诉讼的成本,法院对他们遥不可及。但没有任何理由否定穷人和社会弱者接近司法的权利。所以,任何关心这些受剥削者的处境的人,只要他是出于诚意而不是无事生非者,都有权利到法院申请对他们的冤情给予救济。[5]很明显,这一理论也是建立在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行使权利可能会存在的力量不足和存在怠于行使权力的场合的前提之上的。

三、建立律师参与公益诉讼的激励和资助机制

(一)改革诉讼费用制度以鼓励律师参与公益诉讼

在我国,法院费用一般由败诉方负担,而对于律师费,则一般是由当事人各自承担自己的律师费,无论他是胜诉还是败诉。在私人利益纠纷的诉讼中,这一原则是合适的,但是,如果在公益诉讼中对此没有变通的余地的话,将不利于鼓励出于公共精神而自己没有任何利益的律师提起公益诉讼。为了鼓励公众参与公民诉讼、监督执法,美国《清洁水法》规定,对根据公民诉讼条款提起的诉讼中,法院可以裁定由占优势或主要占优势的当事人承担诉讼费用(包括律师和专家证人的合理费用),只要法院认为该决定是合适的。相关法律还对原告可以申请减少法院费用的数额或者先不预交法院费用作出规定。澳大利亚高等法院也曾在判决中表明:考虑到诉讼中的公共利益、判予由败诉方偿付诉讼费用可能产生否定法律放松对原告资格限制的意图、原告除了保护公共利益外没用任何个人利益,其行为值得称赞,在例外或者特殊情况下,公益诉讼可以不适用“胜诉方获得诉讼费用补偿”的一般规则。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二)对律师参与公益诉讼活动进行奖励

在罗马法中就已经有了对提起公益诉讼者进行奖励的规定,即市民提起公益诉讼成功的,罚金归起诉者所有。美国在多部法律中规定了对公益诉讼的奖励,如1863 年制订的《反欺骗政府法》规定,任何个人或公司在发现有人欺骗美国政府、索取钱财的,有权以美国的名义控告违法的一方,并在胜诉后分得一部分罚金。而美国在告发人诉讼中,法律提高奖励数额大大增加了该诉讼的利用率。告发人诉讼是允许个人或实体代表政府起诉不法行为人的一种公益诉讼。在提起告发人诉讼后,如果胜诉,则该私人告发人可获得对赔偿额的分配。在美国,告发人诉讼自1776年实行,但是,直到1986 年以前都很少使用。1986 年,国会修订了《错误索赔法》,将告发人的分配份额提高,规定最高为30 % ,同时,增加了告发人在起诉方面的权力,也增加了向被告施加的损害赔偿和惩罚的力度。自1986 年修改了关于告发人诉讼的规定后,在美国,告发人诉讼有了迅猛的增长,现在已经成为最有效、最成功的对付欺诈的手段,通过告发诉讼收回的金额已经超过了10 亿。[6]在违反反垄断法的案件中法律规定,被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侵害其事业或财产的人,不论是谁都能向违法者请求三倍的赔偿,而且无论被告的行为是故意或过失,或是否有恶意,都不能成为妨碍赔偿的理由。赔偿额中超过损失额的部分,可以说是社会、法律政策对所希望的行为的奖励。[7]日本法学家谷口安平认为:美国的理想主义倾向是即使没有具体的人出面提出具体的诉讼请求,只要存在不正义的事态就应该予以纠正。同时,作为纠正不正义状态的有效方法,即利用个人及其律师的利益动机来采取行动,也可以视为美国传统的实用主义哲学的表现。

以这种传统的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为背景,尽管在美国有批评者认为集团诉讼不过是为律师增加了一种新的牟利工具而已,但集团诉讼制度仍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因为它具有以其他方法难以代替的、独到的公共利益功能。[8]我国公众也对奖励公益诉讼行为持肯定态度。“友邦顾问市场调查”采用整群抽样CATI 电话访问的方式,了解京沪穗三地公众对公益诉讼制度的态度和看法。关于您认为对提起公益诉讼的人,是否应该奖励? 6716 %的被访者表示,应该奖励提起公益诉讼人,另有2616 %的被访者对此问题并没有明确表态,认为此问题不好说。认为不应该奖励提起公益诉讼人的被访者比例仅为518 %。[9]

(三)对律师参与公益诉讼进行有规划的、持续性的援助

公益诉讼的发展离不开持续性的或者说永久性的资金来源。这是公益诉讼活动在美国的发展历程中给予我们的另一个重要的启示。[10]美国1975 年以前,公益法律服务机构达90 多个,在其中工作的律师达600 多人,这些法律服务机构虽然几乎只是拥有3 —6 名律师的小型事务所,但都全面地关注于公益案件。公益法律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部分,即财团及私人捐助、政府补助及政府合同、法院的律师费用。财团及私人捐助是其第一资金来源。1972 年至1975 年间,财团及私人捐助占公益法资金的74 % ,来自政府的资金占22 % ,来自律师费用的资金占1 % ,加上那个时代法学院刚毕业的学生步入社会时面临的压力,这些年轻的律师在这类法律机构里领取低薪而毫无怨言地工作。这些因素极大地推动了公益运动的发展,通过大量的公益诉讼和其他的倡导活动,公益法律服务机构为其代表的集团和利益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很明显,如果没有对公益活动的强有力的援助和年轻律师的低薪,公益诉讼活动就难以开展,同样,当援助来源未有所发展甚至减少时,公益诉讼的开展将举步维艰。事实也正是这样,当对大企业提起的公益诉讼的成功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而导致捐助减少甚至撤出时,公益诉讼活动的发展就减缓了。在前面我们探讨确立公益诉讼经济上的激励机制时,我们提到了胜诉后补偿给律师的费用,但即使把部分资金拿出来开展公益诉讼的话,如果其他援助来源不能利用,法律服务机构仍将陷入严重的困境。原因是律师费用的补偿只限于特定类型的案件,在许多公益领域不能利用,而且补偿的费用对于公益诉讼活动的开展来说往往不是杯水车薪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在特别领域的两三个法律服务机构也许能够主要依靠这样的律师费用,而在一般领域,律师费用充其量是为了开展公益活动对其他援助来源的有益补充。除了争取财团、私人、律师协会的援助外,政府提供的持续的大规模的援助是律师进行公益诉讼必不可少的也是根本性的保障。在扫除了诉讼资格的障碍后,将来中国律师参与公益诉讼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是否有适当的资金援助,在这一点上,作为私人力量的律师与作为国家机关的检察机关参与公益诉讼是不同的。

注释:

[1] [日]小岛武司:《诉讼制度改革的法理与实证》,陈刚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 年版,第23 页。

[2]徐卉《: 公益法与公益诉讼》《, 公益诉讼》2003 年7 月创刊号。

[3] [日]小岛武司:《诉讼制度改革的法理与实证》,陈刚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 年版,第16~18 页。

[4] 李刚:《印度的公益诉讼立法与实践》,http :/ /。

上一篇:我家动物园作文400字下一篇:环卫人士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