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的作文

2024-05-19

二胡的作文(共14篇)

篇1:二胡的作文

今天是星期天,舅妈家的小狗因为平时没人照看,害怕它太孤单,舅妈和姐姐就决定把小狗暂时送到姐姐的姥姥家,让姥姥代为照看,放假后再把它接回来,我和姐姐都有点舍不得它,在车上姐姐一直抱着它。

到姥姥家后,姥爷看到我和姐姐有点不高兴,就拿出他的二胡,给我们拉了一曲,很好听。我看到这个东西上面只有两根弦,竟能发出那么美妙的声音,就对他产生了兴趣,姥爷热心地教起我来,我坐下来认真地拉,慢慢地也能拉出响声,但是一点儿也不好听,我就问姥爷:“我拉出来的声音怎么不好听 ”?姥爷说:“你要先练好基本功,然后识谱,等你熟练了,一样能拉出好听的音乐”。

等放假了,我就到姥爷家,让姥爷教我拉二胡,相信我也能拉出好听的音乐。

篇2:二胡的作文

今天中午十二点多,我迫不及待地催妈妈,因为今天是我第一次学二胡。我心里痒痒的,真希望早点见到马老师。

我们来到学二胡的音乐教室,马老师拿出二胡,给弦插上松香,笑眯眯地对我说:“今天我们要学二胡的基本功。”她让我左手把二胡握好,右手扶好弓,把手腕摆动起来。握按照老师说的,手腕就跳起了舞,二胡发出了响亮的声音。老师又教我拉二拍和四拍。可我的手腕总是动得不灵活。我暗暗对自己说:“慢慢练,总会练好的。”在老师的知道下,握的手渐渐灵活起来。马老师表扬握说:“就这样,很好!”此时的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马老师又让我回家每天练习二十分钟。我点了点头,心想:回家后,我一定要刻苦练习,争取拉得更加熟练。

一个小时转眼间就过去了,我和马老师说声“再见”,就兴高采烈地回家了。我真盼望下个星期六早点到来啊!

篇3:二胡的作文

一、二胡技法符号的种类

从现有二胡曲谱的文本资料来看,常用的二胡技法符号从符形角度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字类和象形类。

简字类,顾名思义就是由文字或字母简化而来。如用一、二、三、四分别来表示左手的四个按弦手指;颤音符号tr是意大利语trillo(颤声)的简写等等。这类符号从文字或字母中借用而来,并进行简化,它们是非象形的,通过人们对这一文字或是字母的理解,以提示某一技法的动作和音响效果。理解起来更为直截了当和全面,但往往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和语境的不同,有些简字类符号一旦走出母语体系,难免会给演奏者的读谱过程中带来理解上的偏差。如:揉弦,在我国早期的弦乐器中通常记做ラ,即吟音的意思,这种吟音所代表的是一种不规则动荡的声音,且动荡的频率偏慢。而在欧洲小提琴的乐谱中,揉弦记做vibrato,字面意思为颤吟,所表示的是一种快速而细微均匀的音高波动。如果我们看不到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性,不论是什么风格的音乐,都以一种揉弦统而盖之,不加以区分,很难想象我们能够将这一乐曲演奏的传神入微。

象形类,是从视觉上对某种技法的音响形象或是动作形象进行模拟而创造的符号,如:滑音↷、颤弓///等。这一类符号具有形象、直观、通俗等优点,可以简洁、生动的传递某一技法的音响形象或是动作形象的信息。近几十年,随着工尺谱的使用逐渐减少,乐谱中,简汉字类的符号也逐渐减少,而这一类象形符号的使用频率则逐步提高。如我们现在最常见的颤弓符号///,20年代末刘天华所创作的乐曲中并不是这样的符号,而是使用“颤弓-------------------------颤弓止”这样的文字来表示的。到了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期,颤弓开始使用~~~~~~~~来表示的,直到50年代末,张韶编著《二胡广播讲座》中,颤弓这一技法才开始用///来表示,并从此一直沿用了下来。的确,从符号的设计角度来看,象形类符号要比简字类符号更具优势。象形符号易懂易记,还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差异性的障碍,进而在更广的范围内传达信息。颤弓符号///形象地概括了颤弓这个技法两个特征:动作形象——快速而短小的来回抖动;音响形象——密集、碎而不完整。从符号的设计角度来看,后者在符形上比前者更具优势,包含了更多具象的视觉内容,符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对于颤弓动作和音响形象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联想。

二、二胡技法符号的设计要求

那么一个成功的符号其设计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首先,具有形象、直观、通俗的特点,能够准确而简单的表达某种需要的音响效果或是音响形象,使表演者能准确无误地将作曲者的意图表达出来。符号的好坏或成功与否,演奏者是第一评判。如果演奏者通过乐谱中的符号准确的演奏出作曲家心中的声音,那么作品的记谱才是成功的。能否准确形象的将听觉材料转化为视觉材料,从音乐本身出发、从方便演奏者出发,在保证准确地前提下尽量使乐谱简便易懂,这些都是记谱法的首要任务。

其次,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符号的系统性。个体的符号总是和其他的符号一起组成一个符号系统,二胡技法符号不是各自孤立的符号的简单罗列,任何一个符号都有它所属的符号系统,这种符号系统是各个符号按照某种规律组织起来的、有机的信息综合体,也是一个可以更深刻地表现客观世界的符号形象模型。认识了到了这种符号间的组织性、系统性可以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开发二胡符号的信息功能。系统设计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中叶德国所建立著名的乌尔姆造型学院。系统概念用于工业设计后,人们不再把设计对象看成是孤立的东西,而是把它放在系统中看待,使功能设计不仅局限于单一的设计对象,而且要考虑它与其他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如组合家具的设计就要考虑到座椅、桌子、床等的形式和色彩的和谐,还要考虑到系统环境与人的整体需要等等。二胡技法符号的创造也应该融入这一理念,在一个符号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它的符形和记写有没有可能会和其它的符号发生混淆或是冲突,简字符号和图形符号共存时会不会让人们在理解时有所困难或歧义等等,这都是我们在设计一个新的符号时所应该考虑到的。

最后,我们还应该看到,语言符号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符号系统,她具有更为深刻而丰富的基质。人工符号的语义关系和约定意义必须依赖语言或是文字进行约定和解释,才能够被人们所准确理解。正如贡布里希在图像再现心理学的研究中所指出的:“图像的唤起能力优于语言,但他在用于表现目的时则很成问题。……如果不依赖别的附加手段,她简直不可能与语言的陈述功能相匹敌”。符号所传递的是一种隐形的信息,是间接的、模糊的。阅读者能否准确地理解符号的内在信息是不被保证的。因此,我们还必须掌握一条原则:当一种新的符号第一次出现时,一定要注明符号的名称,并辅以所对应技法的动作、音响效果的详细文字说明。当这种技法再次出现时才可以只标记符号或是缩写。依靠文字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为我们所使用的符号提供更多的补充信息和背景资料,对我们乐谱中所使用的符号所包含的动作技法、音响形象以及其本身的流变过程进行详细而准确的解说,这一点对于符号的解读和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符号是符形和概念相结合的结果,它传达着某种特定的意义。符号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在传播领域发挥着他们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信息传递。过去由于封建社会下自给自足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局限性以及交通的不发达,中国音乐的发展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历史、地理以及人文环境中,音乐的传播也被限制在一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是最为理想的传承方式,并不需要通过单纯的乐谱来达到传播、传承的目的,乐谱的作用仅仅在于“提示”“备忘”,是音乐传承过程中一个辅助的工具,真正具有核心意义的是传授者。而今,在这个通讯技术、媒体传播迅猛发展的今天,海底电缆、远程通讯的普遍应用使得人和人之间、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愈加频繁。“口授言传”的传统传承方式以远不能满足今天二胡艺术传播的需要。因而,我们需要乐谱来为我们承载更多的信息,并在更加广阔的地域里为我们传递这些信息;我们需要乐谱在二胡艺术的传承事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有一个更加准确的定位,并给予理性的分析;我们需要更加精确、科学的记谱及符号来为我们服务。而所有这些其实都依赖于我们是以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为我们传播艺术财富的乐谱及其符号。二胡事业的未来发展在于我们今天所积累的艺术财富能够传承下去多少,而这种传承又是依赖于我们今天对于二胡音乐符号体系的建立和认识。

摘要:文章阐述了二胡演奏技法符号的类型, 并进一步阐明成功设计这些符号需要具备的条件。

篇4:试论二胡与二胡艺术的民族特性

【关键词】二胡艺术 民族特性 结构曲调 节奏节拍 地域色彩

二胡始于唐朝,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称之为“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二胡又名“胡琴”,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但是二胡在中国古代包括有古筝、琵琶等乐器的冲击传播并不广泛,发展也较为缓慢。直至民国时期刘天华、阿炳等二胡代表性人物的出现才将二胡演奏和二胡艺术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然而二胡虽然经历和辉煌但发展至今并不容乐观,同时二胡的显著民族特性也同样时刻提醒着我们二胡已经不仅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是一种文化精神逐渐影响着人们。

一、二胡的发展概述以及当前状况

1、二胡的概述及其发展历程

虽然我国弓弦乐器的发展己经有一千多年历史了,但是与吹、弹和打三种乐器比较,弦乐器的发展是最为缓慢的。一直到明清时期,随着戏曲的兴起,弓弦乐器才获得了发展的空间。正是因为如此,胡琴作为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不断的被传播开来并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胡琴在近代更名为二胡,在刘天华、阿炳等二胡艺术家的努力之下,二胡艺术才终于被系统性的整理和发展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欣赏二胡并愿意传承下去,从而成就了二胡发展在一段时期的盛况。

虽然现在二胡已经传播的非常广泛可依旧面临着危机。因为人们不仅仅是对待二胡,更多的是对待音乐的态度出现了转变。社会压力增大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但人们过多的重视利益而忽视了音乐本身的魅力使得二胡的学习和传播都变了意味。学习二胡不再仅仅是因为欣赏音乐,因为这种艺术文化的传承,更多的是看中其商业价值以及今后能带来更好的出路。当然,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人们对生存以及利益更加看中但是这往往会扭曲学习的动力从而没有办法真正领悟到二胡艺术的深邃所在。

2、二胡传承至今的发展现状

二胡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在当前更多的成为了一种谋生的手段,学习然后精通,进入表演团队,然后演出赚取名声和收入,或者之后在收学生教二胡,以此为生。当然,为了能够不断的学习和演奏二胡,生存下去是第一要务,但是过于重视经济利益以及今后的出路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二胡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不能真正理解二胡艺术的真谛,只是将那些曲目演奏出来,机械的教授一些技巧,那么最终也只不过是将二胡当成一种发生的工具,所演奏出来的曲目也就一定是没有灵魂的。

而当初刘天华演奏和传播二胡的时候为的是信仰,是理想,所以他演奏的光明行具有着灵魂,从他的演奏中你能深刻的感受那种为了信仰并且向往光明的迫切和渴望。瞎子阿炳一辈子都生活在社会底层,不断的吃苦且受到压迫,但是却从来没有泯灭创作的热情,因此他的作品更加贴近老百姓们的底层生活,更好的体现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这也是具有其灵魂的作品。他们投入且热爱,所以创作出来的作品能更好的和听众进行交流,最终产生共鸣,不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他们依旧保持着对二胡艺术的热爱和信仰。

二、二胡音乐语言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特性

1、从乐曲的结构上体现二胡与二胡艺术的民族特性

二胡传承至今数千年的历史,经过前辈们的发展和完善,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特性,比方说在乐曲的结构上,我国二胡的乐曲结构和西方的音乐想必更加具有不规范的特点。二胡的教授与传承更多的是通过师徒的方式,因此就更加具有自然发展的原生性。而在曲式结构上,西方音乐结构重视对比,我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强调统一,在统一中追求对比,以渐变追求对比,表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与以和为贵的思想。所以在二胡艺术中良好的体现出了一种中国独有的民族特色和文化。

在乐曲结构上独有的民族文化形成主要是因为自古以来二胡的教授和传承方式。在古代音乐的教授更多的是以单独的师徒教授,虽然这样会使得不同的地域产生不同的二胡艺术,但同样也因此良好保留下了二胡艺术最原始的美。而西方音乐的学习主要通过普及教学,这就直接导致了乐曲的结构较为统一,最终失去了不同国家所能够具有的独特。因此二胡传承至今,通过前辈的不断总结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二胡艺术体系,其不同的乐曲结构就能良好的体现出了专有的民族特性。

2、从乐曲的调式上体现二胡与二胡艺术的民族特性

除了乐曲的结构之外,二胡乐曲的调式也良好的体现出了其具有的民族特性。二胡在音乐创作过程中,会适当增加偏音与变徵音,这些变化既能使乐曲得到更好的风格表现,也能使乐曲丰富的表现出地方特色。对旋律做出更好的装饰,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性特征。而这种旋律的运用手法实现了我国传统的统一思想,在统一的前提下发展渐变。这些表现在二胡作品中使二胡的旋律具有民族特征,都是非常值得人们重视和学习继承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历史使得其各个方面的发展通过时间的积淀都变得更加富有内涵和韵味,乐曲的调式也是如此。古代五音即是宫、商、角、徵、羽,这最原本的发音方式和西方音乐是有根本上的区别的,虽然随着时间不断累积中国的音乐文化也在不断的融合西方的一些文化特点,但是依旧会具有这自身独有的特点。而二胡作为流传千年的乐器自然更好的体现除了中国音乐独有的魅力。二胡艺术乐曲调式的不同就良好的体现出了其具有的独特民族特性,值得人们去重视和发扬。

3、从乐曲的节奏节拍上体现二胡与二胡艺术的民族特性

在乐曲的节奏节拍上,二胡也同样具有着其独有的民族特性。在二胡的演奏中,大量散板的运用,实现了散整的结合,散拍有时出现在开头,称为散起,也有出现在乐曲的高潮,还有的散拍出现在结尾处。二胡演奏中的慢、中、快、慢的渐变式节奏布局,更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这也是经过了千年的时间积淀和文化传承最终形成的艺术特点和形式,良好有效的体现了我国音乐的民族特征,同时也非常具有参考和学习的价值。

但实际上自从民国时期涌现出的刘天华、瞎子阿炳等诸多对二胡艺术影响深远的人物在二胡乐曲的节奏节拍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之后,慢慢的就很少出现相对来说经典的作品。新作

品的缺乏使得二胡演奏变得缺少灵魂。毕竟演奏他人的作品总还是有原作这种难以逾越的高度,稍有优秀的新作就值得二胡艺术界变得更加成长艰难。归根究底还是因为人们在二胡艺术上投入的精力和热情变少了,没有如同信仰和生命一般的热爱往往难以产生那种让人灵魂都产生共鸣的作品。

1、从乐曲的地域色彩上体现二胡与二胡艺术的民族特性

之前所说二胡乃至中国音乐的传承更多是以师徒的形式,所以二胡的乐曲在不同的地域也就自然而然的会带有相应的当地色彩。比方说秦派的二胡艺术,以《秦腔主题随想曲》为例,取材于陕西特色戏剧曲牌,因此具备戏剧性的委婉格调及高昂激情,表达了西北人民朴实、豪爽的个性。这就是一种独有的二胡艺术,是在当地通过时间的积淀而慢慢形成的,具有当地的地域特色而不在全国具有普适性。在不同的地域流传着各自独有的二胡艺术特色,作为56个民族融合的国家,这正是一种民族特性的体现。

所以在不同地域所最终形成的二胡流派,虽然具有与众不同的演奏特性,其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也大多关联到了相应的地域,但正是这种关联地域的独有性才是民族特性的重点所在。不同的文化通过碰撞慢慢融合,吸收好的,排斥和改善不好的,但不论怎么发展,最终都还是要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的。民族特性也是如此,在不断完善发展的同时也会要保持自身的独有性以及与众不同。而二胡艺术中不同的地域特色就良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

结束语:

二胡作为一种乐器传承至今是非常不容易的,随着时间的积淀二胡也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的表达,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内涵的传递。从二胡的结构曲调、节奏节拍以及地域色彩中都能良好的体现出二胡艺术所具有的民族性都说明着其所带来的文化传承,在加上刘天华、阿炳等近代二胡音乐家的发展和升华,二胡艺术就更加应该被继承和发展,将这份文化内涵不断的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龙晓匀.民族音乐的创新与超越——张朝二胡协奏曲《太阳祭》音乐评析[J].中国音乐,2014,03:134-140.

[2]朱艺雯.浅析王建民二胡作品的现代审美取向——以《第三二胡狂想曲》为例[J].大众文艺,2014,22:156.

[3]侯太勇.20世纪80年代的二胡协奏曲创作[J].音乐研究,2015,01:98-108.

[4]任宏,陈岸汀,万博,胡潇.中国弓弦艺术节”四场音乐会与专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音乐,2013,03:43-54.

篇5:关于二胡的作文

有一次,爷爷问我想学什么乐器,忽然,一阵悦耳悠扬的声音传来,原来是一首二胡演奏曲。心想:如果我能拉得一手好二胡,那该多好啊!于是说到:“学二胡吧。”爷爷一口答应了,并带我去见老师。

拜师以后,就开始踏上了学习二胡的艰辛旅途。老师说先从最基本的空弦学习。外弦内弦,一弓一拍,一弓两拍,一弓三拍,一弓四拍,真是枯燥无味啊!

几个星期后,开始学习音阶了,老师教我摆好基本的手型。刚开始,我的手指像一根根硬硬的铁条,活动总是不灵活,很僵硬,练习了一段时间,我的手指居然灵活自如,像一条小鱼儿,想摆到哪就摆到哪。如今,我考过了二胡四级,这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离不开我对二胡的喜欢和我长时间的练习坚持。

篇6:二胡的作文

上个星期六,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去上二胡课。因为我的二胡老师通知我们新买的二胡到了,这是老师亲自去无锡为我们挑选的二胡。新二胡是什么样子的?琴盒是什么颜色的?我满怀紧张和兴奋,来到了老师家。

一进门,我一眼就看见红色的琴盒里静静地躺着一把崭新的二胡。这就是我的新二胡!乌黑发亮的`琴杆,琴筒上还刻着字呢!“明清旧料,收藏珍品”,真是一把珍贵的二胡啊!老师调好弦,我迫不及待的拉了起来,声音很清脆,但是为什么没有老师的二胡声音响亮呢?原来二胡有一个“开音”的过程。老师教导我们,对待新二胡要像对待宠物一样。我决定我要用最大的恒心和毅力,让我的新二胡发出最美妙的声音!

篇7:外公的二胡作文

外公会拉上二胡,据说原因有很多,“总之自然而然地就喜欢上了”,这是外公的原话。听外公拉的,总是些慢拍的曲子,让人听的有种懒懒的感觉。久而久之,我不仅常常会想,外公还真是懒散啊。再后来,我又观察到外公拉琴时脸上那懒懒的笑,便更加确信这点了。

等到长大了,我才明白那种懒懒的感觉叫随和,但那是长大后的事了。小时候的我比较烦人,每次外公拉琴我总要扒着桌边床边瞅他。外公几乎不怎么拉那些什么经典名曲,他拉的总是每出粤剧中最抒情的部分。我也不懂听,只知道看着老人的手臂一拉一回。当时我只觉得外公拉琴的样子很好看。敞着腿稳稳坐在椅子上,外公左手扶着琴柱,手指轻轻地按弦,右手捏着琴弓一张一收。他脸上的皱纹舒展着,眼睛微微眯起,口中偶尔念念有词,完全放松着,说不出的陶醉。听外公拉琴,总觉得连时间也放缓了脚步,一种宁静之感悄然而生,温和地浸满整个房间。

不知道是拉琴时的慢悠悠导致了外公的随和,还是他的随和决定了拉琴的节奏,在我看来,外公身上总有一种随遇而安的淡定气质。有一次小长假,我在外公外婆家小住了几天,某个下午,我和外公坐在院子里聊天。我十分激动地抱怨着学校中不顺心的事,而外公在我身边笑呵呵地听着,手中不紧不慢地用松蜡抹着琴弓,外公听罢我的牢骚,摸着我的头说,“小孩子嘛……等到像你外公这么老了,这种事就没什么好义愤填膺的了。”他这么说着,又拉起了二胡,又说“但到那时候,也会像外公这样,拉不动快曲儿了……”

我总想模仿外公那种淡定的气质,但总是被同学说是痴呆,久而久之,我就发现这是学不来的。外公对生活的态度,很像道教主张的那样,清静无为,随遇而安,又有点像整日乐呵呵的佛,笑对人生。

篇8:二胡的作文

关键词:二胡,形制,演奏姿势

正确的二胡演奏姿势是二胡演奏的基础,是能否充分发挥有关环节的生理机能去掌握二胡性能的重要前提,同时也关系到能否在演奏中给人以美感。在日常的二胡学习与演奏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不规范的演奏姿势,究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错误的演奏姿势, 我们往往会把主导原因归结为学习者本身学习时对正确演奏姿势认知不够或者是教学者教授知识时本身传递的信息不清晰甚至不准确, 然而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客观因素——二胡形制构造对二胡演奏姿势的影响。笔者认为有必要阐述二胡形制构造与二胡基本演奏姿势的关系,借此,给予一些演奏者与制琴者由衷、真挚的建议。

一、二胡琴托对二胡基本演奏姿势的影响

琴托是托住琴筒的一个装置。一般用与琴杆、琴筒同一材料制成。琴杆自上而下穿过琴筒最后与琴托连接。琴托的作用一是托住琴筒,使其置于人身左腿根部时能起到有效的稳定作用;二是托住琴筒后,琴筒与人的身体接触部分隔离,琴筒的共鸣得到充分振动。琴托的形状、结构、轻重等因素都自然对二胡基本演奏姿势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琴托底部光滑程度对二胡基本演奏姿势的影响

早期的二胡制作工艺比较粗超,所以当时制作的二胡琴托表面不是非常的光滑,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二胡制作工艺也越来越完善,制作的二胡琴托经过抛光从外形上看毫无瑕疵,琴托底部也是非常的光滑,究竟这种光滑的琴托底部是否有利于我们的二胡演奏需求呢?笔者认为是不利于的。因为琴托是托住琴,使其至于人身左腿根部时起到稳定的作用,由于琴托的底部直接与我们的左大腿根部面接触,当琴放在左腿根部,琴本身就不能保持平衡,而导致我们左手大拇指与食指用更多的力量来夹住二胡虎口, 以便保证琴的稳定。另外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左手在琴杆的位置会上下移动,这时,琴托表面越光滑,琴就容易往前滑动,此时我们在演奏时就需要花额外的力量来控制琴的稳定或者借助身体姿势上的变动来保证琴的稳定,以满足演奏效果的需求,特别是初学者, 为了保证左腿膝盖处高于左腿根部,使琴更稳当的置于左腿根部, 则往往踮高左脚或者叠腿演奏,就出现了姿势不美观的现象,这种姿势一旦形成依赖习惯就难改了。

(二)琴托厚度对二胡演奏基本姿势的影响

二胡制作中,琴托底面到琴筒上表面的标准距离为77-89毫米,而在二胡的演奏中,琴托底面到琴筒上表面的距离直接影响我们演奏的舒适程度,在不改变琴筒高度情况下,琴托的厚度就决定了琴托底面到琴筒上表面的距离长度,现在制作的二胡琴托都是比较薄,成年人演奏起来感觉不舒适,因此又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加厚的琴托,以减少琴筒的上表面到演奏者左肩膀的距离。实践证明, 左手自然下垂的情况下,左手肘关节处与琴筒上表面的距离越小越好。在演奏二胡时,右手持弓,在保证弓子与地面平行同时与琴弦垂直的情况下,大臂与小臂成90°左右的状态下属于右手运弓最舒适的状态,由于人体身高比例不同,最适的二胡高度是不同的,普遍的成年人演奏二胡时,都感觉二胡置于人体左腿根部的位置偏低,这也造成演奏者在试图按照一些教科书本上述的正确的姿势来演奏时感觉不适,会感到右手持弓不能满足最舒适的状态。而演奏者为了以求舒适感,则往往改变演奏姿势状态,因此就产生如驼背、身子与琴过于向前倾斜,叠腿演奏等不规范、不美观的演奏姿势。这一系列不规范的演奏姿势又引起其他的演奏障碍,如运弓不流畅,换弓不自然等等。

(三)琴托重量对二胡演奏基本姿势的影响

二胡本身是一个小型、携带方便的乐器,它的重量是比较轻的,而这对于二胡置放的稳定性是不利的。实践证明,二胡的重量越重,二胡置于左大腿根部的稳定性就越好,也便于持琴的稳定。 在持琴的稳定自然的情况下就容易按规范的演奏姿势进行演奏, 右手运弓也更好使力。因此,在二胡形状大小规模不变的前提下, 要想改变二胡的重量,一是改变二胡琴头的形状,二是增加琴托的重量,后者的改变更为简单。早期的不加铅的纯木头琴托是比较轻的,这样琴托下的二胡偏轻,演奏二胡时,演奏者感觉琴的稳定性不够,也会经常出现左腿脚尖踮高或者叠腿演奏以满足持琴的稳定性,这样的演奏姿势很不美观。现在制作的二胡琴托已经开始加上一定的铅,但这没有一个具体的重量,加完铅的二胡只是相对的稳定一些,相对更适合演奏,笔者认为二胡制做者应该对此有个更好的解决办法,制做更适合演奏者演奏的二胡,以便杜绝上述这些不良姿势的产生。

二、琴头对二胡基本演奏姿势的影响

二胡琴头,目前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弯月形,另一种是非弯月形(龙头,凤头、回纹头等),以第一种弯月形二胡为最普遍与广泛。二胡的琴头形状除了作用于二胡的美观,还对二胡基本演奏姿势有一定的影响。笔者在前文描述琴托重量对二胡演奏姿势的影响时提到了琴头也是改变二胡重量的一种方式。在琴托不加铅的情况下,弯月形二胡的重量在一公斤以内,而同样材质下的龙头琴就重于弯月形二胡。笔者认为二胡的重量是影响二胡稳定性的一项硬指标,二胡越重,二胡的稳定性就越好。那么在演奏同一种规格、材质的二胡,弯月形二胡的稳定性就不如龙头琴,换句话说,演奏龙头二胡时不容易出现用踮脚、叠腿等不美观的演奏姿势。

三、千斤对二胡基本演奏姿势的影响

千斤是二胡固定琴弦及有效演奏范围的控制器。千斤的宽窄以及位置高低对二胡的左手按弦姿势有一定的影响。千斤的合理宽度一般为15-18毫米之间(即琴弦与琴杆之间的距离),大多数人以自身的大拇指宽度来衡量,在调节千斤宽度时略大于大拇指宽度1-3毫米。千斤过宽,按弦手指按弦时,手指的弯曲程度不够,这就会导致手指按弦的独立性不够,力度不够。千斤过窄,则会造成按弦手指过于弯曲,手指在弦上的灵活度、力度、音质饱满度都会受到影响。千斤位置的高度一般在340-370毫米之间(即千斤与琴筒间的距离),多数采用以自身的左手肘关节放在琴筒上,千斤的位置即小指第二关节中部至第一关节处为宜。千斤位置过高(与琴筒距离大于370毫米),则左手按弦的指距过大,会造成手指过于紧张,手指灵活性降低,音准难把握,演奏的困难系数增大。千斤位置过低(与琴筒距离小于340毫米),则左手按弦的指距过小,高音区音准也难于把握。

因此,二胡千斤的宽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左手按指姿势,使指法技术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与运用,这都值得我们重视。所以说, 二胡千斤合理的宽度、高度,给我们带来更舒适的演奏姿势,也给我们带来舒适的演奏效果。

四、结语

篇9:试析二胡与二胡艺术的民族性特征

关键词:二胡艺术;民族特性;实践分析

1 二胡的民族特性

1.1 二胡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

二胡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拉弦乐器,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演变为发音柔美、音乐表现力强、民族特色浓厚的演奏乐器。二胡的具体来源众说纷纭,较为确切的是起源于弹弦乐器,不同的学说观念侧重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研究,需要在古代文献与历史资料的总结分析中推敲验证。随着研究方法的推陈出新,对于二胡的来源比较权威的说法在于二胡并非舶来品,也不是由弹弦乐器演变而来,而是在击弦乐器的发展中自成一派。

1.2 二胡的音色与制作材料凸显出民族特性

二胡的音色与西洋乐器的小提琴有着显著的差异性,小提琴的音色远离人声,而二胡则是比较接近人声。小提琴由于很早就完成了系统化的音乐处理体系,音色更加接近于器音,与人声的差异较大。所谓的人声是指音乐的发音在质感、音色上更加的接近于人的嗓音,器音表示音乐的音色更加表现为人为以接近制造的声音,不属于任何自然音像。对于二胡来说,音质表达人声为显著特色。与此同时,二胡的制作工艺也表现出明显的民族特色。二胡的制作材料都是天然的原素材,如蟒皮、老红木、紫檀木,天然的材料使用意味着保留更多的自然属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材料的选择与制作观念中凸显了传统文化的传达。

2 二胡音乐作品的民族性表达

2.1 乐曲结构的民族性表达

乐曲的结构可以理解为曲式结构,但是不同于西方的曲式结构。中国的传统音乐表现出明显的原生性,长期采用师徒传教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所以缺乏西方音乐教学的系统性与形式感。但是中国的传统音乐也有属于自己的音乐模式,有的结构表现得比较隐蔽,有的音乐结构表现得非常灵活,需要按照不同的音乐形态进行曲式划分。中国的音乐强调统一,西方音乐更加注重对比,中国的传统音乐主张在结构的统一中实现“和”的审美表达,对于二胡这一传统民族乐器来说就是在结构的高度统一中实现民族文化的传递与表达。

2.2 乐曲调式的民族特性

在中国二胡作品中单一五声调式具有典型性,如《八月桂花遍地开》《北京有个金太阳》《奔驰在千里草原上》等。虽然这些调式不依赖于和声,但是却需要依赖于调式,所以大部分的音乐都需要在调式支点音来组织框架。最为典型的特征在于音乐句法的统一。比如《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D宫五声调式乐曲,乐曲就是以调式主音D宫音上方五度A微音和上方二度E商音作为其调式支撑音。所以,二胡的音乐作品以其五声性旋律为主要特点,在调式上表现出明显的民族特性。与此同时,二胡乐曲的旋律发展也具有明显的民族性,最为常见的特征在于变奏、承递、展衍三种。这些旋律发展手法主要是以音乐材料为基础,集中体现我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注重统一的传统宇宙观。在渐变式的旋律处理原则下体现以和为美的传统观念,使二胡的乐曲表现出明显的地域色彩。

2.3 在节奏节拍中表现出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音乐的节奏、节拍与本民族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化背景有着紧密联系。比如中国汉族的音乐很少使用三拍子,源于汉语大多有多单音或者双字节词组有关,都体现出音乐的节奏,节拍有鲜明的民族性。我国传统二胡音乐的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散起,在乐曲的开始部分采用散板。这种音乐表现形式主要在《一枝花》《江河水》《江南春色》《天山风情》等音乐作品中,这种音乐表现方式被台湾学者王镇华评价为“开始是散板,零零落落的,大家好像是在调音的样子,事实上,是调来调去便把大家的心情调进去了。”这就是说,在散板的音乐表现中能够营造音乐意境,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散板位于音乐主体的中间部分。这种音乐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夹在主体音乐中乐句与乐句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部分,另一种表现为散板出现在乐曲中间的高潮部分。前者主要具有放缓情绪、改变节奏等功能,为两部分之间的音乐衔接奠定基础,产生自然的情绪过渡与音乐曲调的变换,代表作有《豫北叙事曲》《秦腔主题随想曲》《草原新牧民》《椰岛风情》《燕赵春潮》等。后者在于在紧凑的音乐节奏变换中实现音乐节奏的纵向变位,在伴奏音乐的组织,规范与控制中实现两者的协调配合,如《新婚别》中的“惊变”部分。最后,散节拍会以出现在音乐的结尾部分实现与散起的首尾呼应,在音乐结构的重复再现,协调统一中实现我国传统音乐以和为美的价值观念。常见的代表作品有《一枝花》《秦腔主题随想曲》《豫北叙事曲》《江南春色》等。

3 润腔手法体现二胡的民族特性

二胡的润腔手法主要表现在变化多端的演奏形式,最具典型性的以滑音和揉弦为主。滑音是二胡重要的左手演奏技巧之一,属于非跳跃式的运动。二胡的滑音种类多种多样,有上滑音、下滑音、垫指滑音和回滑音。垫指滑音,主要是指在手腕带动下三个手指联合运动,将音一指一指地传递下去而奏出的滑音。滑音在具体的演奏过程中可以结合变化多端的幅度、速度等因素,可以表现出明显的情绪、风格与内容,产生丰富的艺术美感。

揉弦手法民族特色显著。与西方乐器的小提琴相比,二胡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使得二胡演奏的揉弦方式丰富多样,凡是通过改变琴弦有效震动长度或张力而产生持续音波的方法都可以叫做揉弦,其基本方式有滚揉、压揉。在揉弦的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滚揉的音波需要在音准基线上下均匀揉动。它主要是借鉴于西洋弦乐的揉搓手法形成,揉弦的频率与幅度都可以灵活调整,揉弦虽然具有诸多不可取代的特征,但是揉弦音波的深度与力度都需要符合乐曲的需要才能实现最好的艺术表达。在具体的二胡演奏过程中需要将压揉与滚揉两种揉弦方式结合使用,这两种揉弦手法都是以手掌的上下摆动带动手指的运动,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不会产生矛盾。

4 结语

二胡以及二胡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主要表现在乐器的制作、乐曲的调式、结构表达、演奏手法以及二胡演奏背后的文化观念上。但是,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汇合,当代的二胡演奏表现出明显的西洋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自身民族特色的发展与表达。所以,二胡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需要积极借鉴西方音乐的艺术精髓,同时发扬和继承我国二胡的民族特性,在彼此的协调配合中实现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深入发展,切实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1]乔建中.民族器乐地方派别的新景观——从秦派二胡的生成和繁盛说起[J].民族音乐,2010.

[2]牛苗苗.激越豪放与凄婉雅致——从鲁日融先生的《曲江吟》看秦派二胡的艺术特征[J].音乐天地,2009.

[3]乔建中.秦风 秦腔 秦派——二胡《秦腔主题随想曲》散议[J].人民音乐,1995(9).

篇10:我的二胡之旅作文

冬,是浪漫的季节,过渡在金色繁忙的秋与绿色活力的春之间。它就像一个使者,载着雪花般的思念降落人间,每一天,没有停歇。更守护着孩子们对寒假生活的憧憬,希望有一段值得收藏的记忆,而我的,则是学二胡的旅程。。。。。。 漫漫二胡路,风景独佳 老师家离我家很远,我每天骑着单车,戴上手套,挎上二胡,行驶在条条陌上,任风儿呼啸着越过耳边,任头发飞舞着撩动额头,已经忘却要行漫漫长路的烦恼,心中荡漾着无限愉悦。

这些路已经坑坑洼洼,经过多少年的风吹雨打,许多石块已露出地表它们也想领略一番这陌上的风景。轮胎亲吻着这些可爱的小家伙儿,被碰撞得上下颠簸,一上一下,像极了在汹涌波涛中航行的游船。我就这样上下颠簸着穿梭在纵横交错的陌上 你也可以投稿,轮轴的吱呀声也在为我欢歌,此时的我好像放声吟唱一曲,但我觉得,风吹树少的交响乐已经够动听了。看着路旁的花草,看着路旁的树屋,我不禁想起了电影中的经典镜头。此刻,仿佛我就是电影中的主角,正演绎一场浪漫新剧,那感觉,定是舒心和惬意。

这样如诗如画的陌上风景,这样如痴如醉的我,是这样的如神如仙,这样唯美的氛围,连空气都陶醉了,试问,还有谁能不为之倾倒?

兢兢纪老师,师恩难忘

教我二胡的老师姓纪,已经年过半甲,是个退休教师,精通各种乐器,尤其二胡拉得特别好,爸爸说跟着他一定能学成。

爸爸说的没错,纪老师拉的的确好,不过我到不止欣赏他这一点。他经常给我讲许多人生大道理,让我受益匪浅。纪老师喜欢抽烟,随身都带着一盒香烟,我们也曾劝过他,可总是无经济于是,他只有在烟雾朦胧间才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我最不能忘怀这样一幅画面:夕阳西下,纪老师坐在门前的水泥场上,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纪老师手捧一把二胡,坐在小板凳上,双眼微闭,嘴里叼着一根烟,一只脚翘着,动情地拉着二胡,那表情,十分享受。一曲又一曲,二胡绵长的乐声在黄昏的空中久久回荡。一烟燃尽,一曲终了,余音袅袅。。。。。。二胡,夕阳,纪老师,此刻的他们完美地结合,化作一曲唱不完的歌,每个音调都涌进人的身体,充斥进每一个细胞,音符们在细胞里跳跃,释放出无限的完美音质,这音乐都溢出嘴角,逗得嘴角轻轻上扬,勾起一弯喜悦。。。。。。

篇11:二胡带来的感动作文

多么美妙的音乐!迎着乐声寻去,是一位闭目而坐的老者在拉二胡,披着破旧的衣衫,从面前一只掉了瓷的碗,很容易想到他在向路人乞讨。往口,看到的乞丐常常跪在路边不停地磕头,或是用凄惨的目光眼巴巴地望着你,向你伸来可怜的双手。

但他偏偏不是,他是那么笔直地坐着,不弯腰,不低头,潇洒地挺直了脊梁,身下没有垫蒲包。双目深深地紧闭。仿佛正斗争得激烈,脸上肌肉似乎一动不动,却又让人确信它在随手中的二胡颤抖。那把深黑的二胡上布满了城市的烟尘,琴弦却出奇地明亮。他的双臂挥舞着如同旋龙游凤,挥洒自如,引得全身都在晃动,仿佛一件粗犷的艺术品,释放他的心情。

他的音乐飘逸而又沉稳,激烈而又平静,没有一丝痛苦。也听不出绝望,有的只是充满魅力的自由,如同无羁的灵魂在寻找梦,多么大的困难似乎都没夺走他的尊严和坚强。他没有因为儿枚硬币而睁开紧锁的双眼,没有满口感激之词。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他拥有自己的高尚的灵魂,对自己的音乐充满尊敬,何必低声下气乞求钱财。记得听过一句话:“怜悯是一种慈善,但过多的怜悯则是对生命的纵容”,这个世界因有你而与众不同,何不尊重自己呢?

我为他的自尊由衷地赞叹,赶紧走上前去,放下几元钱,然后快步离去,也许这是我能做到的唯一,但我错了。当我再次回头看他,我发现一个女孩站在他面前,紧紧握着双手,静静地倾听他的演奏,他也仍然投入地拉着那只古朴的二胡。刹那间,我才明白,人生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哪怕仅仅是聆听,这便是对生命的尊重。于是我伫立在那里思索。许久,许久……

二胡声渐渐模糊了。我确信那把二胡依然伫立在那里,在为生命而奏。即使一位流落街头的乞丐,仍然能奏出充满自尊和快乐的音乐。人生在世,生命的痛和生活的苦又算得了什么?充满尊重的人生必将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篇12:二胡带来的感动作文

我的二胡老师很特别,他是我姥爷,对我可严了我那个音拉不好,他就瞪起眼睛,对我吼一声。

每天我至少要练上两个小时,练得手都磨破了。我感觉太苦了所以跟姥爷说不拉了,姥爷也没说什么,只是说看个人意愿,我把我的二胡交给了老爷以后我就轻松了,中间我大约不拉了一年,那时我在上五年妈妈说我要不和姥爷学,会后悔一辈子,最终,我还是被逼学了二胡。

我又开始学了,姥爷教我新曲子,我越拉越上劲越来越喜欢二胡了,所以天天练,月月拉。姥爷看我这么上劲,就奖励了我一把价值5000元的好二胡,好二胡和我以前的就二胡声音好多了,我刚开始练四级的曲子,之间我考上了一个乐团,考上之后,姥爷叫我九级的曲子。我一下跳了好几级,别人都要花300元钱才能跳一级,我没花一分钱就跳了五级,太划算了!

我学二胡以后工作不用愁了,找不到工作还可以叫二胡。

篇13:父亲的二胡

父亲是地道的农民, 拉得一手好二胡。记得小时候, 父亲独自坐在院里的墙头上, 拉着二胡, 曲调悲凉、引人心动。一次, 爷爷从屋里冲出来, 抢过二胡, 举过头顶, 重重地摔在地上, 嘴里吼出一句, 一天穷拉个啥!

那时, 家里穷, 一家七八口人, 生活窘迫, 吃不上溜儿, 苞米饽饽就点咸菜、喝点热水, 很少见到荤腥。有些人家家里的孩子多, 缺粮少吃, 借粮吃是常事儿。到过年的时候, 能称上几斤肉, 就算是个好年。小孩子穿的衣服都是大孩子穿过的, 一件衣服老大穿过后, 老二接着穿, 接着是老三、老四、老五, 直到穿得面目全非。家里的房子, 夏天漏雨, 要随时预备塑料布。冬天, 糊上厚厚的窗户纸, 屋子里总是昏昏暗暗的, 让人很是压抑。村子的路每逢刮风人人一身土。下雨的时候, 村路更是泥泞不好走, 我们一群小伙伴趟着泥河、披着麻袋片子当雨衣跑着去上学。一整天, 脚丫儿都在湿鞋子里捂着, 捂得发肿、发白、起褶, 极不舒服。

自从爷爷把父亲的二胡摔坏后, 就没见到父亲笑过。他黑色的脸庞布满愁容, 心事更重了, 皱纹更深了。后来, 我报名去当兵。走之前, 父亲叮嘱我, 学不到本领, 就不要回来。我铭记着父亲的话, 在部队里努力争当一名好士兵。

有一次, 队里通知我们出板报, 内容是自己家乡的变化。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 让父亲拍一些家乡的照片, 父亲欣然同意了。父亲拍了十几张家乡的照片邮过来。我震惊了, 看着这些照片瞠目结舌:崭新的收割机在一片片金灿灿的水稻田里, 尽情施展自己的本领;数不清的拳头大的苹果缀满枝头;一座座蔬菜大棚在阳光下闪着亮光;各种鱼类在广阔的池塘里畅游;大型的工业园区拔地而起;村里的平房被高耸的大楼所替代;农民在文化广场扭起欢快的大秧歌。结果, 父亲邮来的照片在全军获得了一等奖。

我转业回家, 当远远看见自己的家乡时, 我被震撼了。一个犹如城市般的村庄展现在我的眼前。通过一条花团锦簇的林荫小道, 走在平坦而笔直的柏油路上, 我走进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村子。原来一个个瓦房或草房子不见了, 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我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座楼, 就打电话给母亲。当我走进自己的家时, 感觉格外明亮、干净, 室内装修很豪华, 满屋充满了阳光。母亲穿着时髦的真丝裙子, 艳丽而不俗气。母亲眼里满是盼望、激动、欣喜, 我的眼睛也泛现潮湿。母亲告诉我, 父亲正在原来村东头的文化广场参加活动呢。

篇14:父亲的二胡

父亲的二胡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兴许是个奢侈品。那时候的人会识字懂音律显得是如此难能可贵,更何况土生土长于一个贫困的小县城。我曾问过父亲,为何那个年代那么多人迷恋着二胡。父亲却告诉我西方的钢琴。时至今日,我才明了那个时代音乐与贫穷无关。他们单纯着只想拥有音符的美好,而非名利的影子。

父亲热爱于他的二胡,即使他唱歌偶尔跑调,却在院子里边拉着二胡边哼着小曲。直到有一天二胡的弦断了后,他再也不碰二胡了。那一天是在他至亲离开过后的第二天,我看着那把伤残的二胡挂在家里的墙上,垂着一根掉落的弦,偶尔让风吹的左右摇摆,不知往哪,这一挂就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秋冬。我从最开始偶尔跑去吹灰尘玩到后来也对它爱理不理,灰尘堆积成了岁月。待尘埃积得老厚便成了埋葬父亲的土。

父亲走后,二胡也走了,二胡不再挂在墙上。它被小叔带走了,即便它不走,我们也会走。它不再是那把二胡,因为有的故事会随时间沉淀,故事里的剧情也将沉淀到最底处,我们不再去倒腾,不再去追究,我们怕徒增感伤。父亲的二胡便是如此,即使断了的弦再连上,拉的人不可能再是故人,又怎么会有那种故事,愉悦悲伤已然写的不再是他。即便只有那么几个音符为他而埋下的伏笔,我仍怀念这里面的故事情节。

上一篇:感恩节创意文案50字下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下)思品期末复习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