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部管理人员述职报告

2024-06-22

风险管理部管理人员述职报告(共11篇)

篇1:风险管理部管理人员述职报告

风险管理部管理人员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XX年的工作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回顾这一年的历程感触颇多。XX年对我是非常重要的转折点,由运营条线转到公司业务条线,非常幸运的来到风险管理部,感谢领导给与我新的机遇。来到新的岗位,要学的知识很多,接触的业务面也很广,但是在分行的正确领导和各位领导同事的积极帮助下,我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较好地完成了自己分管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XX年的工作总结如下,请各位领导和同事们批评指教:

XX年上半年我在南京路支行任柜员岗位。柜台是银行的基础工作,直接面对前来办理业务的八方客户,是客户认知xx的第一道窗口,因此,我深刻地体会到此岗位的重要性和责任性。从事柜员岗位以来,一直严格遵守xx银行柜台人员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学习各项业务知识,了解和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及时快速地办理各项业务,为客户做好柜台服务。坚决按照岗位职责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业务要求办事,保证业务无误和资金安全的同时,积极的向客户介绍我行理财和电子银行等业务,顺利的完成了支行下达的任务指标。

到了8月份,我非常荣幸的被调任到分行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是负责风险管理政策的落实、风险监测和控制的综合管理部门,是风险和内控的日常管理职责部门。作为风险管理部授信后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对xx银行青岛分行运行的cEcm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对本部门档案进行整理保管,日常办公相关工作。面对新的岗位、新的环境、新的挑战,让我既感到陌生,又感到空前的压力,但是在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我受到领导和各位前辈多方面的关心和照顾,在工作上受到了无微不至的指导,帮助我快速的熟悉和胜任这个岗位。在风险管理部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抱着谦虚好学的态度努力工作,积极学习业务知识、掌握操作技能、适应工作岗位,基本能较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工作。由于首次进入风险部,面对全新的工作岗位,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过程不仅是角色的换位,更是一种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换位,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授信后管理需要严谨的态度、正确的方法、积极的沟通、全面的思考,才能更好的管理授信系统和提高工作效率。青岛xx优良的培训系统使我能够养成在每一天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学习和获取新的知识,努力了解学习授信管理和风险控制等业务知识,把所学所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虽然目前在风险部的工作时间很短,但是我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努力向各位前辈学习业务知识和管理工作,努力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方法,近来的工作使本人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了良好的工作习惯是能力和效率提升的基础,特别是在工作的条理性上,受到各位前辈的耐心指导,受益匪浅,今后还将更加努力。

工作中的不足:

由于家在异地,生活习惯和地域习俗有很大差异,接人待物和沟通交流方面亟需改进和提高;首次担任授信后管理岗位,日常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工作条理和时间安排还有很多不足;对很多业务和流程还没有完全熟悉掌握,需要多加强学习。

风险管理部授信后管理岗是一个需要责任心与耐心的岗位,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和工作,我坚信能够胜任岗位并做出良好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进取,力争成为优秀的xx一员。

篇2:风险管理部管理人员述职报告

2011年上半年我 在南京路支行任柜员岗位。柜台是银行的基础工作,直接面对前来办理业务的八方客户,是客户认知xx的第一道窗口,因此,我深刻地体会到此岗位的重要性和责任性。从事柜员岗位以来,一直 严格遵守xx银行柜台人员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学习各项业务知识,了解和 熟练 掌握 相关技能,及时 快速 地办理各项业务,为客户做好柜台服务。坚决按照岗位职责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业务要求办事,保证业务无误和资金安全的同时,积极的向客户介绍我行理财和电子银行等业务,顺利的完成了支行下达的任务指标。

到了8月份,我非常荣幸的被调任到分行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是负责风险管理政策的落实、风险监测和控制的综合管理部门,是风险和内控的日常管理职责部门。作为风险管理部授信后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对xx银行青岛分行运行的 CECM 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对本部门档案进行整理保管,日常办公相关工作。面对新的岗位、新的环境、新的挑战,让我既感到陌生,又感到空前的压力,但是在这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我受到领导和各位前辈多方面的关心和照顾,在工作上受到了无微不至的指导,帮助我快速的熟悉和胜任这个岗位。在风险管理部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抱着谦虚好学的态度努力工作,积极学习业务知识、掌握操作技能、适应工作岗位,基本能较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工作。由于首次进入风险部,面对全新的工作岗位,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个过程不仅是角色的换位,更是一种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换位,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授信后管理需要严谨的态度、正确的方法、积极的沟通、全面的思考,才能更好的管理授信系统和提高工作效率。青岛xx优良的培训系统使我能够养成在每一天的工作生活中不断学习和获取新的知识,努力了解学习授信管理和风险控制等业务知识,把所学所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虽然目前在风险部的工作时间很短,但是我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努力向各位前辈学习业务知识和管理工作,努力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方法,近来的工作使本人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了良好的工作习惯是能力和效率提升的基础,特别是在工作的条理性上,受到各位前辈的耐心指导,受益匪浅,今后还将更加努力。

范文网

工作中的不足:

由于家在异地,生活习惯和地域习俗有很大差异,接人待物和沟通交流方面亟需改进和提高;首次担任授信后管理岗位,日常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工作条理和时间安排还有很多不足;对很多业务和流程还没有完全熟悉掌握,需要多加强学习。

篇3:风险管理部管理人员述职报告

1 案情简介

案例1:患者, 男, 35岁。因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在某省第一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后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口服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治疗, 用药2个月后, 患者出现肝损害、肝性脑病, 最终不治身亡。家属起诉称, “处方上有肝功能异常的诊断, 医生在明知患者肝损害的情况下, 仍让患者长期服用抗结核药, 医生应对患者的死亡承担全责”。

被告代理人辩称, 患者的诊疗手册并未记载肝功能异常。医生在处方的“诊断”栏内注明肝功能异常, 实际上是为了使患者服用的保肝药可以享受医保报销, 实际上患者并没有肝功能异常。

鉴定机构认为, 医生在处方上的诊断是开具医嘱的依据, 处方作为诊疗活动的一部分, 具有证据作用。患者肝功能异常仍予以抗结核治疗, 违反了诊疗规范, 导致患者药物性肝损害, 进而造成患者死亡。最终, 法院依据鉴定意见作出判决, 卫生服务中心也为“人情方”承担了赔偿责任。

案例2:一患者因哮喘在某市社区卫生中心行静脉滴注治疗, 当第2瓶药滴注不久, 患者病情骤变, 经抢救成植物人状态, 3个月后患者死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 认为被告方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但未保留所剩药液, 未履行立即封存现场实物的法定义务, 因此判令卫生服务中心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万元, 精神抚慰金2万元。

案例3:患者, 64岁, 在与家人团聚时突然出现胸痛、胸闷和大汗淋漓, 被紧急送到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医生经检查疑为心肌梗死, 劝患者转上级医院住院进行治疗。但患者及家人以既往有类似情况、经过静脉滴注治疗就可以好转为由, 要求静脉滴注后回家休息。医生经劝告无效, 就同意患者静脉滴注后回家。但患者回家后病情再发, 当家人将其送进医院抢救时, 终因病情过重, 抢救无效死亡。事后, 患者家属以耽误患者治疗为由, 把这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告上了法庭。法庭上, 医方出示患者和家人拒绝住院的签字, 举证自己的医疗行为并无过错。但法官经过审理后认为, 患方的签字是对“患者坚决不同意住院, 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患者承担”意思的认同, 而医生没有告知患者不转院可能出现的种种后果, 等于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不充分, 因而患者和家属对于不转院的不良后果估计不足。最后法院判决社区卫生服务站败诉。

2 分析与思考

在社区医务人员中, 临床经验缺乏、专业知识匮乏, 疾病漏诊、误诊影响疗效, 医疗告知不当, 因意外情况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时未告知患者等问题[1], 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上述案例虽然发生在个别医院或医务人员的身上, 但反映出社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证据意识欠缺、告知不充分的现状。

2.1 依法执业意识淡漠

案例1中的诊疗 (处方) 行为, 反映了个别医生依法依规执业意识的淡漠。首先, 医学诊断没有客观依据支持, 医生在没有患者肝功能化验结果的情况下, 为患者杜撰莫须有的诊断, 违背了《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三条“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 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 必须亲自诊查、调查, 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 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2]之规定。第二, 诊疗手册与处方不一致,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 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的要求, 案例1中的处方上有“肝功能异常”的诊断, 而诊疗手册却没有相应的记载, 本身就不符合《处方管理办法》二者记载相一致的要求, 换言之, 即使处方与诊疗手册的记录一致, 也因诊断不真实而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第三, 具有骗保嫌疑, 据了解, 像这样的“人情处方”在社区医院并非罕见, 按照医疗保险的相关规定, 凡不符合医保报销规定的医疗费用需要个人承担, 医生在开写处方时, 为了使患者可以享受医保报销而编写了“肝功能异常”的诊断, 轻则视为对医保政策或制度的漠视, 重则其行为不仅违法、违规和具有欺骗的性质, 更是职业规范所禁止的。

2.2 证据意识缺乏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七条明确规定, “疑似静脉滴注、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 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 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3]。通过对案例2的分析, 认为患者的死亡不一定与静脉滴注有关, 可能是其自身疾病的转归, 但是, 由于医方缺乏证据意识, 没有保留所剩药液和用物, 也未履行立即封存现场实物的法定义务。因此, 医方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静脉滴注与患者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只能履行法院赔偿患方5万元的判决。

在医疗纠纷诉讼过程中, 病案和医疗用物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 而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和诉讼的核心问题, 对于医疗纠纷的调处具有重要意义。案例2提示大家, 静脉滴注用药品、器具等是重要的物证, 患者一旦发生静脉滴注 (血) 等不良反应, 首先应当告知患方证据保全的重要性, 如果患方不配合或拒绝, 医生应当在病历或诊疗手册中予以注明并获取患方的签字。

2.3 告知不充分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对医生的告知义务做了明确规定,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 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 并取得其书面同意”[4]。这一条款对医务人员应当履行的告知义务、告知范围以及如何告知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本文认为案例3在告知上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于法定义务认知不足。《侵权责任法》“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的规定, 要求医务人员告知的情况不仅仅是疑为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需要转院的建议, 医务人员说明的情况还应当包括可能影响患者治疗决策的所有相关信息[5]。二是由于专业水平和沟通能力问题导致不能充分预见风险或不能准确告知, 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患方对疾病预后缺乏足够的认知, 因而做出了不住院的选择。当然, 如果患方同意转 (住) 院治疗, 也不一定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 但患方起码可以从医务人员充分的告知中对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有所了解。由此可见, 医务人员告知内容的充分与否对患方决策的选择高度相关, 也就是说, 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需要通过医务人员告知义务的充分履行得以实现。

3 建议

加强法制教育、规范诊疗行为、提高依法执业意识, 既是医疗安全的需要, 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重中之重。

3.1 加强法制教育

3.1.1 普法教育常态化

建议社区卫生管理中心结合卫生行业“六·五”普法的总体规划和具体要求, 制定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法制教育的中长期规划, 制定医务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学分中法律、法规所占的比例, 同时将依法执业作为考核、评价社区医院的重要内容;建议社区医院将普法教育纳入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自管项目, 重点加强卫生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及医疗核心制度的学习, 把培养医务人员学法自觉性和风险防范意识作为重点, 抓紧、抓好。

3.1.2 教育形式多样化

根据教育计划的不同选择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例如, 可以采取邀请律师普法讲座、典型案例剖析、旁听法庭审理、安全执业沙龙等形式, 开展内容丰富、贴近临床实际的教育活动, 对于培养医务人员的学法兴趣和自觉性至关重要, 因此, 应当着力做好。

3.1.3 考核培训效果制度化

建立培训、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 有助于了解医务人员学习的需求和培训效果, 对调整再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并不断完善具有积极作用。建议 (1) 网上学习。利用社区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网上学习和考试; (2) 鼓励自学。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和学习材料, 为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做好服务, 半年或年终进行笔试验收; (3) 即学即考。讲座或培训结束后, 结合培训内容进行开卷考核, 以巩固培训效果; (4) 撰写文章。鼓励医务人员根据医疗工作的风险点进行思考, 并结合法律、法规撰写文章等。总之, 医务人员学法的深度和广度需要用制度予以规范和保障, 学习效果需要多种形式予以检验。

3.2 加大管理力度

3.2.1 规范诊疗行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服务对象是社区周围的居民, 很多经常来诊的慢性病患者与医务人员比较熟实, “人情方”、“人情假”的现象并非罕见, 针对这些问题, 社区医院的管理者要加大规范诊疗行为力度, 可以结合案例举一反三, 采取情景再现、案例研讨和教训分享等多种形式, 培养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的自觉性。与此同时, 对于违规的医务人员, 不仅要给予经济处罚, 还要与年度考核、职称晋升挂钩, 情节严重的, 依法给予相应处分。

3.2.2 持续提高诊疗水平

针对社区医务人员临床经验缺乏、专业知识匮乏, 对疾病漏诊、误诊影响疗效[1]等现状, 建议社区卫生管理中心把着力提高诊疗水平作为系统工程统筹规划和部署;社区医院管理者要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 通过鼓励在职学习、岗位轮转、技术练兵和进修学习等主题培养, 达到提高医务人员临床工作能力、诊疗水平持续提高的目的。

3.3 认真履行法定义务

在公众权利意识空前提高的今天, 医务人员更应该了解医疗工作的法定义务, 特别是在履行病情告知和证据保全义务时, 除作到语言充分告知外, 还要做好患方知情后所做选择的签字, 同时注意书证、物证的妥善保管, 有效杜绝因举证不能而造成的不利后果。

总之, 医疗安全是永恒的主题, 依法依规执业是医疗安全的保障。因此, 建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通过案例分析识别医疗工作中的风险点, 制定积极有效的干预策略, 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

摘要:社区医务人员执业风险意识缺乏的现状值得思考。文章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在依法执业、证据保全和告知义务等方面的意识相对淡漠, 提出着力加强法制教育、依法规范诊疗行为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重中之重, 希望与同仁形成共识。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辅助人员,风险调节,思考

参考文献

[1] 王瑛.社区医院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11, 18 (2) :70-7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M].1999-5-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1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M].2002-9-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M].2010-7-1.

篇4:风险管理部管理人员述职报告

一、存在的问题

1.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就是制度大而全、虚而空、不健全,不适用的问题突出,人员管理极为混乱,制度得不到落实。一是管理制度上存在严重的缺失,个别制度缺少或与上级文件要求相违背,如客运段没有运输安全奖惩办法和安全信息分类标准,只是一个绩效管理办法全部代替了上述文件。二是人员管理混乱。存在着大量的岗职不符、出工不出力,私划、乱划考勤的现象突出。三是应急处置上存在严重不足。没有针对库内看车发生火灾的问题制定应急处置办法,存在的严重的管理失误。

2.两纪松散。一是现场两违问题高居不下。1-5月份,上级(安监系统)检查信息199件,其中 A类157件,占78.7%;B类42件,占21.3%,平均每月近40件信息。二是群体违章违纪问题突出。库内以及折返站存在不按规定位置休息等行为,在现场中仍然大量存在。三是惯性两违、倾向性问题突出。仅1-4月份,上级部门和我段共检查这些问题就有371件之多,而未加锁列车各室门、早退场等较严重的问题又占了近一半的比例。四是长期存在的两违问题很不到有效解决。尤其是从前年保洁移交生活段管理以后,由于管理上的不理顺以及保洁职工队伍年龄普遍偏大、老弱病残多、外劳返岗人员比较集中等客观因素,保洁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作一直是困扰全段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3.过程失控。一是过程控制“两层皮”。简单地把过程控制看成了工作留有痕迹,而没有真正体会过程控制的实质。二是职工自我约束能力差。职工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做不到“干部在与不在一个样”,明显存在看着干部的行为,作业随意化,远远达不到自控的要求。三是干部作用不挥发。部分干部没有认真地去深抠每一个细节,去认真地盯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关键点。浮在上面,不能深入现场,不能正视问题,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现状,干部责任意识严重缺失,致使现场处于失管状态。四是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无论是职工的现场作业,还是干部的检查巡视制度,在现场都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尤其是一些定量检查和定时检查没有按要求落实。段级干部的巡视检查由于时间单一,已经被职工摸透了套路,根本就起不到监控的效果等等,造成对现场的失管、失察。

二、采取的措施

1.全面开展安全“大反思、大检查、大整改”活动。一是组织全员开展大反思。由班子成员带头,组织全段职工讲教训、谈体会、论危害,全面查摆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深打安全第一思想烙印。二是全面开展安全风险研判。组织全段各部门、车队、车间对各管理和作业岗位风险责任制进行全面细化,制定了段级安全风险控制表,确立了段级安全风险点21个,车队(车间)级安全风险点68个。印制下发了包括列车长在内的共计34个岗位安全风险控制卡。三是全力整改安全管理问题。由班子成员牵头,逐项制定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采取“日分析、周汇报”的形式,持续跟踪整改情况。同时,加强了自查问题的整改力度,先后下发各类通报15个,对50多名责任人按规定进行了处理。

2.大力强化现实安全控制。一是全面加强现场检查监控。按照“班子包块、科室包项”的原则,从系统负责、专业负责角度,全面细化实施干部包保检查和写实制度,组织全段干部大下现场,集中发现和整治現场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现场写实的方式,对干部的工作轨迹进行跟踪,将干部作用与业绩考核相挂钩。二是集中整治职工“两违”问题。对干部纪律做出了九条硬性规定。出台了《库内停留车相关人员作业硬性卡控措施》,对保洁人员库内作业违章违纪行为提出了明确的处罚要求。

3.狠抓基础制度建设。一是出台了《哈尔滨客运段运输安全生产奖惩办法》和《哈尔滨客运段安全信息分类标准》,重点对运输生产过程中产生安全问题的奖惩标准进行了重新规范。二是修订了《哈尔滨客运段堵漏保收奖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将堵漏保收奖金全部奖给生产一线班组,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三是规范了《领导干部包保检查制度》,对领导干部包保的范围和职责进行了重新的规范,强化从安全生产以及人员稳定一包到底责任的落实。四是出台了《特殊情况下干部上岗制度》,对列车大面积晚点、发生事故等16种突发情况要求干部第一时间到岗到位,参与协调组织工作。五是规范了《旅客列车库内(折返站)看车管理办法》,对原制度中的看车人数、看车程序等项点进行了重新修订。六是建立完善高铁管理制度,制定了《和谐号动车组非正常情况下应急处置预案》。

4.全面理顺劳动生产关系。一是集中整治岗职不符问题。共清理规范工人职名岗职不符人员130多人,干部职名岗职不符人员11人。同时,将各车间、车队管理的长病停薪及经劳鉴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在岗人员150人交由劳人部门统一管理。二是合理优化劳动组织方式。对调度室、派班室、门卫等实行轮班间歇制职工的工作地点、倒班方式、间歇时间进行了重新规范;成立了库乘分离质量鉴定组,对各次始发、终到列车的卫生标准进行全面的验收,解决卫生整备质量不高和信誉交接、不交接的问题。

三、几点思考

1.只有切实解决职工期盼、关注的问题,才能凝聚人心。职工是推动铁路发展的根本力量,依靠职工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础,只有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发挥职工的创造性。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必须做到“解决实际问题”和“思想工作”相结合。我们通过为职工解决大量生产工作中的困难,得到了广大职工的一致认可,职工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爱岗敬业意识明显增加,职工两违明显下降。

2.只有领导重视,才能有效推进各项工作。俗话说:工人看干部、干部看领导。一项工作推进的好与坏,与领导重视程度有直接的关系。每天生产交班会上亲自与相关的部门对话,了解工作的进度和存在的困难。可以说,领导重不重视,抓不抓工作的效果是明显不同的。

篇5:风险管理部管理人员述职报告

尊敬的行领导、考核小组领导:

自州分行开展“支行高管人员防范合规风险履职监察工作”活动以来,本人作为XX支行的行长,对此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将此项工作作为支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秉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结合自身平时的工作情况,认真的做了自查自纠,自查结果平时工作均为合规操作。

一、合规履职情况

回顾过去的九个月里,以本人为中心的支行领导班子首先认真学习合规文化建设的相关文件,深刻领会开展合规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到开展合规文化建设是我们支行生存、发展的内在迫切需要。同时,从本人做起,身体力行,亲力亲为,起到了模范表率作用。本人不但是合规文化建设的管理者,更是践行者。

对支行高管人员“是否存在授意或指使员工违规办理业务行为,是否存在超越权限或范围办理业务行为,是否存在滥用职权决策或授意、强迫员工实施违规贷款行为,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办理借新还旧及处置不良贷款行为,是否存在违规办理存取款、资金划拨、开销户、扣划存款等业务行为,以及是否存在其他严重违规行为”进行全面监察,经过自查本人及高管没有以上违规行为。

二、开展合规环境建设方面

本人带领全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了自觉执行党风廉政规定的自觉性。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我能够同其他部室负责人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勤奋工作。按照上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对照各项规定:(1)、没有收受过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2)、没有到任何单位和企业报销过属于自己支付的费用;(3)、没有违背“十个严禁”、“三个不准”的规定;(4)、没有拖欠公款、将公款借给亲友或违规到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5)、保持了艰苦朴素,没有奢侈浪费和到过高档娱乐场地消费活动。

三、员工合规教育方面

邮储银行轮台县支行组织全行对监察要点进行了学习宣贯,并完成支行自查工作。在州分行的大力支持下,考核采取员工评价和工作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支行高管人员防范合规风险履职工作的等级。邮储银行轮台县支行以增强高管人员合规意识为切入点,突出“四个加强”,增强“四种意识”,不断提高合规经营水平,为各项业务稳健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即:

一、加强培训教育,增强合规意识。强化学习,传达贯彻州分行相关会议精神,引导教育员工强化合规经营意识。采取集中学、分散学、岗位交流学、互动式讨论学等形式,把内控管理制度办法、金融职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以及各种案例作为学习培训内容,重点提高员工对基本制度的熟悉程度。

二、加强对管理层的管理,增强表率意识。县支行把支行行长、信贷主管和会计主管作为合规管理的重点。一是全面落实责任,逐级明确管理层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风险防范责任体系。二是全面实施一线工作法。支行行坚持每月召开会议将风险作为专题议程,调研和检查内控执行情况。三是强化工作纪律。把支行班子成员监控由“八小时之内”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各部门负责人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严格请销假制度,以身作则,做出表率。

三、加强风险排查力度,增强发展意识。轮台县支行将高管人员作为重点,对全行员工进行了风险排查。一是强化员工行为排查。按照总行”三个规定“的要求,认真开展员工行为监督考核和不良行为排查活动。对职工、家属及关系人贷款情况集中调查,逐笔建立台账,因户制宜,分类管理。二是实施定期风险点排查制度。行领导牵头,按月组织支行、部室人员进行风险点座谈,通过各层面的查找和讨论,随时掌握操作性风险点。一旦发现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把风险点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建立内部曝光制度。通过定期不定期调阅监控录像,对出现的各类违规操作问题进行剖析曝光,警示员工尽责履职、合规操作。同时,建立举报制度,对违规违纪责任人和管理人员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对坚持规章制度、勇于举报的员工给予重奖,营造遵章守纪、违规必究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宣传引导,增强责任意识。一是加强合规宣传,通过向全体员工发出合规倡议、发放监督联系卡等形式,使员工了解个人操作中的职责边界和风险点,杜绝违规行为。二是定期组织开展合规风险大讨论活动,让广大员工结合各自岗位职责,对合规文化创建、合规氛围营造等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合规操作的针对性。三是深入开展合规建设,充实专职合规人员,健全工作制度,有效提升了合规经营水平。

四、预防及化解合规风险工作等内容

为确保此项工作的执行效果,邮储银行轮台县支行成立由刘芸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的监察工作小组,对贯穿全年的监察工作进行督促,并负责对违规违纪问题及责任追究提出建议。邮储银行轮台县支行公布了州分行纪检监察信访监督、举报电话,各单位员工可通过电话或联络工作小组反映支行高管人员防范合规风险履职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工作还存在不足之处

虽然经过支行对高管人员防范合规风险履职情况认真检查,均未发现有违规违纪行为,但是在防范合规风险工作中,我支行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理论学习不够。二是在执行上级方针政策上,有实用主义现象。三是工作深度有待进一步发掘。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不够,党性锻炼不够,在思想认识和组织纪律上还要进一步锤炼。

今后,要加强学习,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政治素养,注重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党性修养,坚持走群众路线,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加强世界观改造,从高从严要求自己,抵制一切腐败行为,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有理想、有作为的优秀共产党员,为轮台支行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篇6:资产管理部人员岗位分工

一、杨莉(综合岗):

负责资产管理部的日常文件收发文传阅等文书工作、做好保密和档案整理工作、负责各种来电、来函、收文、发文、文印等文书处理工作;负责更新部门工作周报;负责拆迁资料的审核。

二、彭珊珊(土地房产资产-管理岗)

负责协调公司与政府土地房产管理部门的关系,完成未征、拟征土地的报征、供地直至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办理公司房产相关合法权证;负责公司所属土地房产的办证、过户、变更、置换、改变用途等相关递延业务工作;负责落实公司对可经营性土地房产的回购、储备等前期准备、协商洽谈、申报手续及收回、收购的各项具体工作;协助公司各部门完成涉及土地房产方面的相关业务;负责保管公司土地房产权证,编制公司土地房产明细台账以及无证土地房屋明细台账;负责拆迁资料的审核;负责土地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资金的审核监管;做好土地成本核算和返还工作;负责做好公司所属土地房产的巡查、勘查工作;负责公司所属土地房产的确权、保权工作;负责公司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等前期熟化工作;负责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的现场管理。

三、罗震宇(物流金融业务-风控A岗)

负责联系业务前端人员即时开展业务;负责业务合同的审查工作,负责合同签订、资金预算追加、资金拨付等内部审签文件的传签工作;负责业务中往来凭证的审核工作;负责业务中货款结算的初核工作;负责业务资金的预算计划工作;负责业务档案、业务票据凭证登记、业务台账、业务进度表的管理和更新;负责对业务中关键点和风控点的监管和控制工作;负责协助财务做好资金应收应付相关工作;负责公司网办公络、网站、微信公众号的维护和信息更新工作。

四、王宣尹

篇7:质量管理部人员岗位职责

人员及岗位职责

一、质管部部长岗位职责——邓代友

(一)组织制订药品质量管理文件,并指导、督促文件的执行;

(二)负责协助总经理做好质量管理机构的组织完善和人员配备,指导质量管理机构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三)负责对供货单位的合法资质、购进药品的合法性以及供货单位销售人员的合法资格进行审核,并保证审核结果持续有效;

(四)负责质量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五)负责监督药品验收、采购、储存、养护、销售、退回、运输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

(六)负责药品质量查询、质量投诉和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报告;

(七)负责假劣药品的报告;

(八)负责企业计算机系统质量控制功能的设定;

(九)负责计算机系统操作权限的审核、控制及质量管理基础数据的维护;

(十)负责组织相关设施设备的验证、校准工作;

(十一)协助开展药品质量管理的教育和培训;

(十二)负责药品召回的管理;

(十三)负责向药监部门上报药品不良反应;

(十四)领导公司质管部及其它个部门做好GSP的实施工作和GSP的维护工作。(十五)组织对GSP实施内部评审;

(十六)负责对药品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和服务质量的评审;(十七)首营企业与首营品种的审核;

(十八)下发退货通知,并通知物流部跟进监管,验收;

二、质量管理员岗位职责——陈禧

(一)坚持质量效益的原则,承担质量管理方面的具体工作,在药品质量管理方面有效行使裁决权;

(二)监督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定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做好记录;

(三)在企业各部门的协助下,负责对企业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培训工作;

(四)负责质量信息管理工作,定期收集药品质量信息和有关质量的意见、建议,组织传递反馈,并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提供分析报告;

(五)对不合格药品进行控制性管理,负责不合格药品报损前的审核及报损、销毁药品处理的监督工作,做好不合格药品的相关记录;

(六)负责门店近效期药品统计分析和准失效期药品的处理工作;

(七)定期检查门店的环境及人员卫生情况,监督员工定期接受健康检查;

(八)负责建立药品质量档案和收集质量标准;

(九)负责种类质量记录、资料的收集存档工作,保证各项质量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朔性;

(十)协助企业领导召开质量分析会,做好记录,及时填报质量统计报表和各类信息处理单;

(十一)负责处理药品质量查询,对顾客反映的质量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尽快予以答复解决;

(十二)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处理及报告工作;

(十三)负责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档案管理。

三、药品验收员岗位职责——朱素香

(一)坚持质量原则,把好药品入库质量第一关;

(二)负责按法定标准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对购进药品逐批进行验收,有效行使否决权;

(三)质量不合格的药品不得入库;

(四)验收药品应在符合规定的待验区进行,普通药品应在到货后一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特殊管理药品和需冷藏药品应在到货后2个小时内完成验收;

(五)应按照“药品验收抽样程序”的规定,保证验收抽取的样品具有质量代表性,验收完毕,应将抽样药品包装复原,并标明抽样标记;

(六)验收时应对药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有关要求的证明文件进行

逐一检查,整件药品包装中应有产品合格证;

(七)验收特殊管理药品、外用药品,其包装的标签或说明书上要有规定的标识和警告说明。处方药非处方药按分类管理要求,标签、说明书上有相应的警示语或忠告语,非处方药的包装要有国家规定的专有标识;

(八)验收进口药品,其包装的标签应以中文注明药品的名称、主要成份以及注册证号,并有中文说明书,以及合法的相关证明文件;

(九)验收首营品种,应有首批到货药品同批号的药品出厂检验报告书;

(十)负责对来货商品做《验收入库单》,填写来货商品的批号、效期,核对商品金额是否相符;

(十一)规范填写验收记录,做到字迹清楚、内容真实、项目齐全、批号及数量准确、结论明确、签章规范,验收记录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四、药品养护员岗位职责——李国晶

对库存药品养护质量负直接责任;

(一)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药品理化性能和储存条件的规定,结合库房实际情况,采取正确有效的养护措施,确保药品在库储存质量;

(二)负责对库存药品定期进行循环质量养护检查,一般药品每季一次,重点养护品种增加检查次数(每月一次)并做好养护检查记录;

(三)对由于异常原因可能出现问题的药品、易变质药品、已发现质量问题药品的相邻批号药品、储存时间较长的药品,应缩短养护检查周期,加强养护;

(四)养护检查中发现质量有问题的药品,应挂黄牌暂停发货,同时报质量管理员处理;

(五)指导并配合保管员做好库房温湿度监测管理工作,每日上、下午定时各一次对库房温湿度作记录;

(六)根据气候环境变化,结合夏防、冬防计划,对中药饮片采取干燥、除湿、防虫等相应的养护措施;

(七)负责对保管、养护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建立仪器设备管理档案;

(八)正确使用养护、保管、计量设备,并定期检查保养,做好计量检查记录,确保正常运行、使用;

篇8:风险管理部管理人员述职报告

一、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财务报告体系总体思路

(一) 企业经营风险分析

尽管在企业的经营中存在各种风险, 但最终导致企业破产和倒闭的风险是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而哪些原因会导致企业的现金流断裂, 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 可得出以下结论: (1) 由于企业对负债管理不当, 而导致到期的债务不能及时偿还, 资金流断裂, 从而导致企业破产。 (2) 由于企业对资产管理不当, 资产使用的效率不高, 大量的资产积压, 使企业现金流短缺, 资金流断裂, 从而导致企业破产。 (3) 由于企业亏损, 资不抵债, 企业用资产无法偿还债务, 资金流断裂, 最后, 导致企业的破产。

(二) 风险导向下企业财务报告体系构建思路

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来自三个方面, 即对负债管理不当、对资产使用效率管理不当、企业亏损。如果通过企业的报告系统能及时反映这三方面管理不当的情况, 同时反映导致这三方面管理不当的原因, 将使企业能够及时地发现风险, 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因此, 以风险为导向的企业报告体系的构建如图1:

(1) 建立反映负债管理情况的指标体系, 通过这个指标体系了解企业负债管理的政策与状况。但仅仅有了这个指标体系还远远不够, 因为这个指标体系仅仅反映负债管理的合理程度或不合理程度, 但不能反映这种负债管理政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在何处, 这个风险究竟有多大。因此, 在此基础上应该建立负债管理政策所带来的风险主要在哪些债权人处、风险有多大的分析报告。这样才能让企业更有效地控制风险。

(2) 建立反映资产使用效率的指标体系, 通过该指标体系了解企业资产使用效率的状况。但了解企业资产使用效率高或低不是目的, 对于管理来说, 了解导致资产使用效率高或低的关键要素才是目的, 只有知道这些导致资产使用效率高或低的关键因素, 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 在建立反映资产使用效率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应该建立资产使用效率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报告。

(3) 建立反映盈利与亏损情况的指标体系, 同样, 这个指标体系仅仅反映了企业盈利与亏损的程度, 不能反映什么关键因素导致企业盈利不高或亏损, 因此, 在此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建立盈利与亏损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报告是必要的。

二、负债管理指标体系及主要风险分析报告

(一) 建立反映负债管理情况的指标分析体系

对负债的管理, 也即是对筹资方式的管理, 在这种管理中, 企业要考虑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 但这两个因素往往是矛盾的, 成本低的筹资方式往往风险大, 而成本高的筹资方式往往风险小。通过各种筹资方式所占比例的分析, 可以了解企业对负债管理是否合理, 是否风险大的筹资方式太多了。如相对权益筹资来说, 企业的负债筹资的成本小, 但风险大, 那么, 就必须考虑企业权益筹资与负债筹资的比例是否合理。反映企业负债管理情况的指标体系如下:

(1)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 这个比率可以说明在企业所有资产中负债所占有的比例。这个比例越高, 说明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筹资的比例越大, 而利用权益进行筹资的比例越小, 也说明企业的筹资成本相对低, 但筹资风险相对高。

(2) 流动负债中有息负债与无息负债的比例。在企业流动负债中, 有息负债指的是银行短期贷款、应付票据, 而无息负债指的是应付账款、应付工资等。相对应付账款来说, 银行贷款和应付票据筹资风险低、但成本高, 而应付账款筹资成本低, 但风险大。这是因为银行贷款的债权人只有银行一家, 而应付账款的债权人可能是多家供应商,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 供应商的数目就会更多, 因此, 银行贷款的风险就来自银行一家, 而应付账款的风险来自多家供应商, 从这一点上看, 应付账款的风险要大于银行贷款的风险。另外, 如果企业一旦不能支付供应商的应付账款, 供应商马上就会停止原材料的供应, 直接影响企业生产与经营, 而企业不能及时偿还银行贷款所带来的影响没有这样直接而快速。因此, 为了保证既稳健又有效地经营, 有息负债与无息负债的比例应该保持合理的比例。笔者对2009年制造业的1104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做了统计, 在流动负债中, 无息负债占流动负债50%以上的上市公司为54%。

(3) 长期筹资与短期筹资的比例。长期筹资方式包括权益筹资和长期负债筹资, 长期筹资方式成本高, 但风险低, 而短期负债筹资成本低, 但风险高。从理论上讲, 为了稳健经营、防止风险, 流动资产应该与短期负债筹资相匹配, 而长期资产应该与长期筹资相匹配。但在企业的实际经营中, 往往是不匹配的, 常常会出现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小于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 的现象, 这说明企业存在短期负债长期使用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 尽管筹资成本低了, 但同时风险也提高了, 因此, 企业应该保持长期筹资与短期筹资合理的比例。笔者对2009年制造业的1104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做了统计, 有31%的上市公司存在短期资金长期使用的现象。

(二) 编制主要风险分析报告

建立该报告有两个目的, 第一是分析企业是否存在负债到期不能偿还的问题, 第二是如果存在负债到期不能偿还的问题, 债权人对此态度如何?因为债权人的态度决定企业风险的大小。

一是编制银行贷款风险分析报告。银行贷款风险分析报告主要进行如下三方面的分析: (1) 分析风险是否存在。分析每笔银行贷款到期前企业是否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进行偿还, 包括分析偿还债务的资金从什么渠道筹集, 能够筹集资金的数量及能够足额筹集的可能性。 (2) 分析风险的大小。如果企业存在银行贷款到期不能偿还风险, 就应该进一步分析银行对企业不能按期偿还贷款的态度, 这种态度决定了风险的大小和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措施。 (3) 规避风险的措施。在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企业的现有情况分析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规避风险。

二是编制应付账款风险分析报告。应付账款的风险分析报告与银行贷款的风险分析报告构成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应付账款的还款对象不是一个而是多个, 而且有可能是很多个, 从多个供应商处得到其对应付账款偿还期、拖延偿还的态度以及其对此采取的措施是判断企业是否存在风险和风险大小的关键, 企业可利用网络, 通过问卷调查或其他方式及时了解多个供应商的想法, 发现风险所在及风险的大小, 并及时采取规避风险的措施。

三、资产使用效率指标体系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报告

(一) 建立反映企业资产使用效率的指标体系

以制造业企业资金的周转为例, 如果不考虑预收、预付, 企业资金的周转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从资金周转为原材料;从原材料、固定资产周转为产成品;从产成品周转为产品销售收入;从应收账款周转为现金。第一周转阶段因涉及到应付账款, 在前面已讨论, 其他三个周转期对企业来说, 应该是越短越好。周转期越短, 周转率越高, 说明资金占压的就越少, 资产使用效率越高, 资金流断裂的风险也就越小, 因此, 可以用周转期或周转率来代表资产使用效率高低的指标和资金流断裂风险大小的指标。

(1) 生产周期或原材料周转率。生产周期表示从原材料入库到产成品下线这一时间段, 但在实际工作中, 准确计算这一指标比较困难, 而使用原材料周转率 (当期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原材料余额) 代替, 这一周转率越高表示原材料占压越少, 资金周转越快, 反之亦然。对这个指标的管理一方面是战术管理, 如:通过对生产技术的改进、对工人激励制度的改进缩短生产过程, 另一方面是通过战略管理, 即生产模式的改变, 如通过外包生产等模式, 缩短生产过程。

(2) 产成品销售周期或产成品周转率。产成品销售周期为从产成品下线到销售出去的时间段, 在实际工作中, 准确计算该指标比较困难, 而使用产成品周转率 (当期产品销售成本/平均产成品余额) 代替, 这一周转率越高表示产成品占压越少, 资金周转越快, 反之亦然。对该指标的管理一方面是战术方面的管理, 如通过缩短送货的时间、激励销售人员扩大销售市场;另一方面是战略方面的管理, 如营销模式的改变或企业整个商业模式的改变。

(3) 收现率。收现率代表企业将应收账款转换为现金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当期收现额/当期应收款额, 当期收现额为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 当期应收款额为期初应收款项+当期销售收入。该指标越高, 说明应收账款收回的越多, 资金的占用越小, 资产使用效率越高, 资金断裂的风险也越低。

(4) 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为产品销售成本/固定资产余额。对该指标的管理不同于对原材料周转率或产成品周转率的管理, 对原材料周转率或产成品周转率的管理, 可以通过减小原材料、产成品的余额或增加销售来加速周转, 而对固定资产周转率的管理, 则只能通过增加销售来进行, 因为固定资产是先期投入, 属于沉没成本, 不能改变。

(二) 编制企业资产使用效率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报告

反映企业资产使用效率的指标体系, 仅说明了资产使用效率或资金流断裂风险的高低, 但为什么高或低却没有答案。通过编制企业资产使用效率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报告, 使企业管理者知道原因所在。编制该报告的关键是正确找出对资产使用效率各项指标影响最大的因素, 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 制定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规避风险的措施。表1列出了影响各项资产使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及分析报告的格式。

四、盈利与亏损状况指标体系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报告

(一) 建立反映企业盈利与亏损状况的指标体系

一是贡献毛益率或毛利率。贡献毛益率为 (产品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 而毛利率为 (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 /产品销售成本, 从这两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 这两个指标的大小由产品的销售单价和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或单位产品销售成本决定。由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 产品的销售单价由市场决定, 因此, 该指标的大小更多地反映了企业对变动成本的控制能力。二是税前利润。税前利润=产品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贡献毛益-固定成本。在贡献毛利率一定的情况下, 税前利润主要由产品的销量和对固定成本的控制决定。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不同, 变动成本是可控的, 而固定成本中只有部分是可控的, 因此, 税前利润反映了企业销售能力和对部分固定成本的控制能力。

(二) 编制企业盈利与亏损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报告

贡献毛益率或毛利率、税前利润仅反映了企业盈利或亏损的情况, 但究竟哪些关键因素导致贡献毛益率或毛利率、税前利润下降, 还应该通过分析影响这两个指标的关键因素, 从而制定防止亏损或规避风险的措施, 因此编制企业盈亏关键影响因素报告是必要的。企业盈亏关键影响因素分析报告的格式如表2:

本文仅提出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企业财务报告系统构建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在企业实践中, 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改进、补充与细化。

参考文献

篇9:风险管理部管理人员述职报告

关键词:人员因素;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根据巴塞尔协议,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这种风险广泛存在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是银行面临三大风险之一。从定义上看,引发操作风险的事件类型主要可分为四类: 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其中人员因素是导致操作风险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一方面操作风险可以直接由内部欺诈、违规交易等直接性的人员因素引起,另一方面因系统、流程及外部事件等非人员因素操作风险也常常由人员引发。因此,可以说,控制人员因素操作风险是操作风险管理的核心。

一、人员因素操作风险的主要特点

人员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道德因素与犯罪: 主要包括内部欺诈、有意识的违规交易; 二是工作疏忽造成的失误: 包括工作失误、无意识的违规交易行为; 三是劳动力或员工能力的缺乏: 如人员缺乏、工作错误、员工缺乏培训导致的能力不足。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1. 普遍性

在银行的日常经营业务中,除了可以自助办理的业务外(如电子银行业务、使用自助服务设备业务),其他所有的业务均需要由银行工作人员进行直接操作。因此,对于人员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在整个银行系统具有普遍性特征,也就是说,只要有人员操作的存在就有人员因素操作风险的存在,而且这种风险不仅会存在于商业银行所有前中后台业务,还会发生在为防范风险而设定的特定岗位中。

2. 高危低频性和高频低危性

人员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还表现出了高危低频性和高频低危性的特点。从已经曝光的操作风险事件来看,一些涉及人员因素的操作风险重大事件,虽然带来的损失巨大但是频率并不是太高,在操作风险事件中所占比例也并不太大,这是因为损失巨大的事件往往涉及到员工内部欺诈、有意识违规等故意行为等情,这样,对于员工来说就存在一定的违规成本(一旦暴露后果严重),因此在员工不能获得较大的利益情况下,很少有人会去冒险,且这样的机会也较为有限,因此损失巨大或危害巨大的操作风险时间发生率并不高,因而这样的事就呈现出了高危低频的特点。对于操作风险的另一个特点—高频低危,原因在于具备这种特点的操作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高,绝大多数也属于非故意的行为(操作风险本身就具有不可完全避免的特点),且往往带来的损失也不会太大或者说危害不会太大,因此这类事件有高频低危的特点。

3. 人员素质是影响人员因素操作风险的关键因素

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是人员素质两个主要方面。其中,专业素质主要是指操作熟练程度、业务熟悉程度、专业知识掌握水平和操作风险防控意识等,专业素质是影响人员非故意性操作风险的主要因素;道德素质是人们道德方面的内在基础,包含了一个人的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它是导致人员故意性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

二、商业银行控制人员因素操作风险的对策

结合以上对人员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管理的特点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管理:

1.建设科学的人力产权激励制度

科学的人力产权激励制度关系到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优劣和人力资本运营管理的成功与否。建设科学的人力产权激励制度本质上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本目的是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人力产权激励制度建设可以分为两个子层面,即人力资源技术层面建设和人力资源非技术层面建设。

(1)人力资源技术层面建设

技术层面的人力产权激励制度建设,指的是商业银行通过一系列的专业培训等途径以提高银行员工的个人专业素质。员工的个人专业素质得到提高后,工作中的操作会得到进一步规范,工作效率也将进一步提高,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将会大大降低。

(2)人力资源非技术层面建设

非技术层面的人力产权激励制度建设指的是商业银行通过合理的方法防范员工的道德风险,促使银行员工做到敬业和守责。防范员工的道德风险除了可以通过加强道德引导和加强道德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员工个人责任与利益的关系,尽力实现清晰界定,从而使员工能够自主地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素质和觉悟,主动规避操作风险,甚至积极参地参与到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行动中来。

2.做好基层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做好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人力产权激励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要控制人员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离不开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尤其在操作风险多发的基层岗位,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基层业务人员的职业起点必较低,面对的发展和自我提高的机遇相对也比较少,因此更容易滋生懈怠、厌倦等不良工作情绪,在这些负面情趣的影响下很容易在工作中产生经验式的机械操作,从而为引起操作风险埋下隐患。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做好基层业务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创造基层业务人员参与银行风险管理和发展规划工作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勇于献计献策,使他们有机会获得一个有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的职业,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基层员工的自我认知,更加有助于其将在工作中产生的伴懈怠、厌倦等不良情趣,转变为自觉地为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服务的热情,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操作风险的产生。

3.员工能力与岗位的匹配管理

员工的能力与岗位不匹配,会造成人力资源利用不当的问题,进而也会引发操作风险。针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立员工岗位管理文件专门记录每个员工的责任职能,同时制定员工的须遵守的员工行为准则,通过该文件的记录并结合对员工的日常考核,可以判断该员工的能力是否与该岗位相匹配。如果不匹配,应该判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如果是缺乏岗位培训,银行应加强对该岗位员工的岗位培训,以使其尽快适应该岗位的要求;如果是因为银行提供的环境空间不够,例如由于人们完成任务所需时间不够、已经达到能力的上限等,针对这种情况,银行应该通过扩充环境空间,以预防错误的发生;如果是因为员工专业素质有限而无法满足岗位要求,抑或道德品质存在问题不适合该岗位,银行则应对岗位人员进行重新调整。

4.建立人员因素引发的重大事件应急预案

商业银行所经营的业务和产品本质上是信用和服务。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建立重大事件应急预案关键就是要以此尽量减少银行的经济和信用损失,防止信用危机的发生。这种应急措施体现在:(1)对涉案员工做好案后控制。一旦操作风险案件发生后银行应能够及时对涉案员工实行有效控制,防止其案后逃避责任( 如人员外逃、流窜等),避免使事态进一步扩大以及进一步加大对银行的不良影响。(2)做好案件发生后银行及时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工作。一旦银行爆发重大的人员性操作风险事件后难免会对银行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当今信息网络发达,如果银行不能及时对事件进行回应以及做好后续的事件调查进展情况的公布,一些不实的信息报道就会通过发达的信息网络系统得到迅速传播,短时间内可能会成倍扩大事态的严重性,进而会对银行造成的更大的名誉和经济损失,甚至引发信用危机,对银行造成致命打击。

5.塑造良好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商业银行加强人员管理不仅应从制度层面着手,企业文化和价值认同这些精神层面对员工的引导也至关重要。企业文化是长期形成的,是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全体员工普遍认同的企业基本价值观、处事原则和信用方式的集合体。企业文化可以以一种无形的、稳定的力量影响企业每一位员工的行为方式,促使其行为符合企业目标的要求,这种力量体现在: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当中,能够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对集体价值的企业认同感,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无形动力推动操作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因而塑造良好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使企业目标得到广大员工的强烈认同,进而使企业内部控制得到自觉、主动、有效的执行,从而提高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三、结语

操作风险管理作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操作风险管理实质上就是对人的管理,这是因为人员因素是惟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其在引发操作风险的四大因素中占有直接的、重要的主导地位,而其他非人员因素也只能在人员因素的支配下才能发挥作用。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的有效管理,必需将其落实到银行每个员工的具体操作上才能实现。本文依据人员因素引发的操作风险的特点,提出了建设科学的人力产权激励制度、做好基层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员工能力与岗位的匹配管理、建立人员因素引发的重大事件应急预案、塑造良好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五方面的控制人员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卡罗尔·亚历山大,2005.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张鑫.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D]. 南京: 河海大学,2006: 22 — 23.

[3]兰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成因及控制[J].金融论坛,2010,(5).

篇10:资产管理部岗位人员安全职责

资产管理员岗位:

1,熟悉、掌握并贯彻执行有关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掌握公司固定资产以及相关

设施的的存量和变动情况

2,认真做好公司及部门办公设备、安全装备及安全设施的检查维护工作,做到防火、防潮、防尘、防爆、防锈、防蛀、防盗等工作,确保设施设备保持完好和正常运行

3,监督教育员工合理使用劳保用品、用具,正确使用灭火器材

4,负责公司的资产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资产档案的手机、整理等基础管理工作

5,按规定做好物资设备进出库的验收、记账和发放工作,协助主管领导合理配置和调配公

司资产,提高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

篇11:浅谈税务人员税收执法风险管理

关键词:税务人员 执法风险 管理

一、税务人员执法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一)税务人员执法风险防范的理论基础

1、法治理论。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线的地方才休止”。税收法治的核心功能是“控权”,即要求税收行政执法工作必须有效控制权力滥用,切实防范行政执法风险,才能实现法治的根本目的。在2001年全国税务系统依法治税工作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党组科学、系统地概括了新时期依法治税思想的理论内涵,并提出了“内外并举、重在治内、以内促外”的指导方针,其中强调指出,“重在治内”关键在于依法治权、依法治官,其实质就是要严格约束税收执法权力的运用,确保权力与责任的一致性,从而在源头上遏制执法随意性,有效防范执法风险。

2、风险管理理论。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主体实现其既定目标的影响。风险管理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其间历经纯粹风险(生产安全)管理-财务风险管理-全部风险管理的渐进演进过程。进入二十一世纪,风险管理领域出现了整体化风险管理趋势,并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开始应用。这是一种将企业所面临的所有风险(如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统一考虑的综合性的企业风险管理理念。

目前世界上颁布生效的整体化(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有十多个,其中描述的风险管理理念、过程和方法等大体一致。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其总体目标是帮助风险管理主体全面系统地辨识、衡量、排序并处理所面临可导致其偏离既定目标的风险。《指引》将风险管理框架概括为一个基本流程、一个体系。

基本流程包括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形成一个严密的闭合流程: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是风险评估的基础和起点;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部分;通过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确立风险管理的目标,并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原则和机制;通过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建立一整套管理风险的方法和手段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持续的监督与改进使整个流程顺畅运转。

一个体系指风险策略、组织与职能、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风险管理文化五个模块。风险管理策略,指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风险管理有效性标准,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换、风险控制等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总体策略,并确定风险管理所需人力和财力资源的配置原则。组织与职能则确定相关职能部门履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职责,与其它部门一起形成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将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内部控制包括保证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风险做到提前预防、适时管理和及时反馈。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解决了风险管理决策所需信息以及决策效率的问题。风险管理文化促进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员工风险管理素质的提升,保障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这几部分相互影响、相互支撑,构成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

(二)税务人员执法风险防范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逐步深入,税收执法的手段也日益深化和完善,同时也加大了税收执法的风险。特别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税务干部,面对复杂的征纳关系,繁多的执法环节,日益完善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加之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从而导致执法风险连年增加,涉税案件也呈上升趋势,其中税务干部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案件占有很大比例。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各级税务机关通过建立税收执法检查、税收执法责任制等多项制度,初步形成了税务人员执法行为风险管理机制,执法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得到

有效的控制。但认真审视我们现有的风险管理机制,不难发现以下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相对不足。税收执法检查、税收执法责任制等基本上属于事后监控,对执法风险缺乏系统地、定时地事前尤其是事中的风险控制,不能从根本上防范重大风险以及其所带来的损失。

2、监控管理链的脱节。在制度设计中,注重了责任的分解,将绝大多数责任风险都穿越小说网 http://由基层一线干部承担,而忽视了对领导层以及税务机关本身应承担风险责任的落实,因而形成监控管理链的脱节。

3、风险管理缺乏充分的信息支持。以往所采取的控制方式主要以人工为主或人机结合,对于具体风险,缺乏量化和信息化的数据支持,不能从数据分析应用的视角建立必要的风险预警、评估及控制机制,使得目前我们的风险控制能力偏低。

税收执法风险实质上是一种法律风险。因此,在税务人员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工作中,借鉴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建立以事前、事中监控为重点的执法风险管理机制,既是严格依法治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客观需求,又是提高税务干部自身风险防范意识,保障干部敢于执法、公正执法、安全执法的现实需要,这对税务部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将起到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二、税务人员执法风险管理体系的组成 完整的执法风险管理体系由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组织职能、风险内部控制制度、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文化五部分构成。

(一)执法风险管理策略

1、避免。包括主动放弃或撤销、改变行政执法行为等方式。对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程序违法等违法行政引发的风险,可以采取主动放弃或撤销的方式。因纳税人对税务执法行为不理解或不配合等引发的风险,应采取主动改变执法行为的方式。如,税务机关在查封、扣押等强制执行措施时,因实施查扣行为遭到纳税人的暴力阻挠,现场税务执法人员应立即中止查扣,及时请求公安机关予以协助。

2、预防。是指在风险发生前,为了消除和减少可能引起的风险而积极采取阻止、延缓、减轻的措施。在认真分析引发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对税收执法行为指向的对象、后果进行综合分析,随时对引起风险的各种因素变化情况加以了解,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在日常执法过程中参照有关风险指标对执法行为进行预警控制,尽力消除引起风险的各类因素的存在和发展。

3、控制。是指风险发生时为降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要正确识别风险及风险的影响程度,合理、合法制止风险的扩大,以减少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如,税务机关错误地扣押了纳税人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要主动承认工作的失误并承担国家赔偿责任、及时对直接责任人酌情作出行政处理。

(二)执法风险管理组织职能

风险管理组织职能主要是解决执法风险管理“谁来做”和“做什么”的问题。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承担着风险评估、汇总风险信息、落实风险管理责任、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维护更新风险信息库等职责,在风险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分层管理原则,在市局、职能科室与基层执法部门分别成立税收执法风险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分类管理原则,由各职能科室根据职责分工分别承担不同类别执法风险的管理工作;根据集中管理原则,由处于超然地位的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全局执法风险的监督检查工作。

(三)执法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尽管内部控制理论最先也最多应用于企业组织,但内部控制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方法仍然是值得税务机关借鉴的。因为税务机关的内部管理与企业管理虽有不同,但本质上都属于组织管理。有效的内控可以保证明确授权,对风险做到提前预防、适时管理和及时反馈,能保证执法行为的效率和效果,保证信息的准确性。税务人员执法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内部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风险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控制活动。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信息与沟通。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内部监督。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四)执法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执法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各项功能。

应采取措施确保向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输入的业务数据和风险量化值的一致性、准确性、及时性、可用性和完整性。对输入信息系统的数据,未经批准,不得更改。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能够进行对各种风险的计量和定量分析、定量测试;能够实时反映重大风险和重要业务流程的监控状态;能够对超过风险预警上限的重大风险实施信息预警。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实现信息在各职能部门、业务单位之间的集成与共享,既能满足单项业务风险管理的要求,也能满足整体和跨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综合要求。

(五)执法风险管理文化

将执法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融入税务文化建设全过程,采取多种途经和形式,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核心内容的培训,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执法人员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牢固树立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等意识和理念,促进税务机关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三、税务人员执法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建设执法风险管理体系只是完成了进行风险管理硬件设施的筹备,而要完成对执法风险的管理,还要在此基础上执行执法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该局建立的税务人员执法风险评价流程是:

(一)建设并不断完善风险“信息库”

主要以省级“大集中”软件及青岛市局外围征管查询系统为依托,建立综合业务处理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将涉及存在执法风险的各种特定信息整合到一个工作平台中去,围绕提高征管查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按照数据采集管理、数据分析管理、数据核实管理、落实过错问题管理设置四大功能模块,通过信息平台下达具体的工作事项、嫌疑过错执法数据和考核标准,形成面向操作层、管理监控层、决策支持层的全方位执法风险综合信息系统。

(二)风险评估及风险解决方案

1、风险识别。税收执法风险点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发票管理、申报征收、税收管理、税务稽查等执法环节进行归集,建立税务人员税收执法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共编列60个风险点指标),明确具体执法风险点、风险表现、政策依据、数据分析方法、评价期间、评价时点、评价部门及人员。

2、风险分析。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的条件、风险产生的影响等,包括对风险产生原因的分析和对风险产生结果的分析,统一分析的判定标准。根据影响程度轻重和所依据的不同法律、法规以及执法所产生不良后果的处理手段,税收执法风险可以划分为高级、中级、低级三个类别。

3、风险评价及风险解决方案。采取执法人员自我评价、部门评价、市局评价的三级评价模式,对执法行为层层审核把关,分级落实考核责任,确保执法“零风险”。具体的评价流程如下图:

(三)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经过自我评价、部门评价、综合评价发现有过错且能立即改正的,不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对于无法改正的按照有关考核办法考核,对违反《青岛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监督制约办法》及有关规定的严重执法过错,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市局税收执法风险评价小组对本期执法风险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考评并在全局予以通报。通报的内容主要包括本期全部税务人员执法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责任追究以及下一步的整改措施等方面。

四、税务人员执法风险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胶南市地税局在建立完整的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本实现了对执法行为进行事前预警、事中控制的目标。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还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一是开展执法风险管理工作应当重点关注高级别风险的管理和重要流程的内部控制。

二是开展执法风险管理工作应与其他税收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把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融入税收管理和业务流程中。风险管理体系不是凌驾于现有管理体系之上的,而是对现有管理体系的提炼总结和提高。

三是应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税务文化,促进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执法人员风险管理素质的提升,保障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是执法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执法人员参与的程度。因为该体系涉及日常执法行为的各个环节以及每个执法人员的工作职责。同时,领导层也要身体力行,这样可以推动执法人员参于风险建设的积极性,也可以为实行执法风险管理给予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上一篇:出租车管理处书记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个人整改台账下一篇:自动化技术及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