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雷锋精神同在

2024-07-09

我们与雷锋精神同在(通用14篇)

篇1:我们与雷锋精神同在

雷锋精神与我们同在寅寺中学 七 八 李梦雪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当这首熟悉的旋律再次从耳边响起时,心中仍有一丝莫名的激动与敬佩。

雷锋叔叔是一名解放军战士,生活简朴,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的一生都在默默奉献,助人为乐。

可雷锋这样的好人,却因为一次意外的事故,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只活了二十二岁。二十二岁是生命的开始,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儿,马上就要绽开,却突然之间枯萎凋谢了。雷锋叔叔牺牲以后,毛主席亲自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叔叔虽然去世的早,可他为大家做的好事是数不尽的。送迷路的孩子回家,少不了雷锋的帮助。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雷锋叔叔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切,让大家记住了雷锋叔叔的点点滴滴。

雷锋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就像一颗种子,深深扎在我们心中,而且会一直发扬光大。

现代雷锋传人—郭明义,工作了二十八年仅仅收入二十九万元,向外捐献了十二万元。参加无偿献血二十年,累计献血六万毫升。是他自身血量的十倍。他一生都在奉献,做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事。他不仅捐钱,捐物,连百年后的遗体也要献出来。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雷锋精神,无处不在。雷锋叔叔曾经说过∶“我觉得自己累一点不算什么,只要大家多得些方便,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雷锋叔叔虽然去世了,可他把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扬了下来,使更多的人帮助别人。大家会永远记住雷锋叔叔,让他那永恒的魅力永远定格在大家心中。

篇2:我们与雷锋精神同在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与雷锋精神同在》。

当大地依然春寒料峭的时候,当花草依然萎靡干枯的时候,有一缕清新的春风如约而至。志愿者的旗帜飘扬在大街小巷,花样的少年们身上闪亮着一种光芒——雷锋又回到了我们中间。

也许有人问,雷锋是谁?

他就是那位目光坚毅,直视前方的解放军战士;他那随风飘舞的帽带,给人以力量和温暖。他就是那位出差走了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普通一兵;他的故事像一段传奇,让人心向之心往之。他就是那个被人称为“傻子”却依旧奉献如故的好人,他的人格的光辉虽已时过多年今天仍然璀璨而耀眼„„

那么什么是雷锋精神呢?也许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每个回答都离不开“为人民服务、好人、钉子精神、奉献、螺丝钉、艰苦朴素”这样的字眼。

文学家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正是诗中所说的后者,虽然早已离开了我们,可他的精神永远不会走!他那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他那刻苦钻研、坚持学习的优秀品质;他那敬业爱岗、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工作的岗位上?

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

每次想起雷锋,就想起《雷锋日记》里的这一段话。三月的春风唤醒了万物,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那平凡而伟大的战士的怀念。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有多少人能像雷锋一样,永远的那么富有爱心,永远的那么真诚,永远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雷锋,这个影响了几代人的名字,早已超越了名字本身的意义,成为我们永远的榜样,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雷锋精神不断地弘扬与延伸。雷锋对社会和他人真诚的爱心永远是人间渴望的那种温暖,像阳光一样成为人类永恒的需要。时代呼唤雷锋,生活需要雷锋精神。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他所创造的财富需要我们每个人去珍惜。雷锋从来不曾离开我们,远的有焦裕禄、孔繁森,近的有同样被叫做傻子的当代雷锋郭明义;奥运现场的志愿者们是雷锋,救灾路上的唐山兄弟是雷锋;收养了几十个孤儿的拾荒老人是雷锋,把闪亮的青春献给西部的大学生们也是雷锋。——雷锋就在我们身边,雷锋精神与我们同在。雷锋应该永远属于中国,雷锋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有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多少年来,不管时代沧桑如何嬗变轮回,社会潮流如何跌荡起伏,雷锋精神之所以都能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被越来越多的人经久传唱,就是因其“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奉献精神,可以跨越人世沧桑的江海,可以穿越历史深邃的时空,历久弥新而不褪色。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不能缺少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惟有像雷锋那样,对学习对生活对前途充满热情,努力成为一个勇于担当文明向上的人,才能与这个社会同步。而只有这样,我们的未来才是光明的,我们的国家才是有希望的,诚如梁启超先生所说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未来寄托在我们的身上。让我们攥紧雷锋精神的接力棒,成就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雷锋精神与我们同在,我们不但能接受他律,而且还能够自律。雷锋是一面旗帜,引领我们诚实勤奋、团结友爱。雷锋精神是一股清新的春风,具有荡涤歪风邪气的力量,让多接了几个手机就报销话费的官僚脸红,让见死不救溜之乎也的自私鬼们自惭形秽吧。我们的人民因为有了雷锋精神而满怀信心和激情,我们的社会因为有了雷锋精神而充满阳光和温暖。

雷锋精神是我们中国人乃至全人类的财富。没有革命者的奉献,中国的革命不会成功;没有创业者的奉献,中国的经济就不会辉煌;没有科学家的奉献,载人航天飞船就不会成功;没有老师的无私奉献和同学们的辛勤努力,我们屯留职业学校也不会有今天这样骄人的辉煌。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志存高远,笃行实践,让我们与雷锋精神同在!

篇3:我们与雷锋精神同在

“道”、“德”二字在我国古代典籍中, 两者意思不同。“道”字在先秦的时候使用最为广泛。“道”的含义很多, 有本体论上的意义, 也有政治意义。道字的本义是引道而行, 后来才引申出导引的意思。作为名词, 还有一定方向性的道路之义。就伦理学来说, “道”主要是指做人的根本原则和方法, 但这个做人的原则方法不是任意的, 而是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 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 (1) “德”在原初, 也是有很多意思的。它的含义经过一个演化过程:图腾崇拜———上帝崇拜———人王政行———道德观念 (2) , 最初, 德为氏族共同体所共有, 后来, 德为氏族部落首领所有。最后, 成为普通民众所共同拥有的行为规范要求。“德”与“得”相通,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德”解释为“外德于人, 内德于己”, 这里的“德”字就是人之为人的天道的那部分。端正内心的修养, 并身体力行, 就称之为“德”。伦理学意义上的“德”是指人们内心的信念与情感及人们坚持合理行为原则的道所形成的品质或者是境界。

在西方, 现代英语中出现的道德moral一词是源于拉丁文mores (风俗、习惯、作用、品格) , 后来根据古希腊生活经验, 从mores一词创造了一个形容词moralis, 以表示国家生活的道德风俗与人们的品格。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 “道德”这个词的概念都是从社会风俗习惯和个人品格这个基本方面开始的。

二、“熟人社会”的道德

谈及“熟人社会”的道德, 必须先说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 也就是典型的“熟人社会”。这里的生活很安定, 人员流动较少, 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的父母之邦, “生于斯, 死于斯”是必然的结果。学者费孝通指出, 与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对应的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如果把西方社会比喻成一捆一捆扎好的柴, 我们的社会格局则好像是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3)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相对应的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亲疏有别, 推己及人。

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道德是以血缘亲情为基础, 依附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展开的。这种以血缘为基础的伦理道德结构所涉及的人群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双方互相认识或者是最起码有一方认识另一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五伦”, 即“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 基本涵盖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熟人社会”道德的生成和发展是以家庭为起点的, 所以家庭的稳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这其中最基本的是亲属之间的关系:亲子和同胞, 与其相配的是孝和悌。另一条线路推及的是朋友, 相配的是忠和信。孔子总结说:“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4)

典型的“熟人社会”, 也就是在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下, 人们不需要外出, 其结果正如费孝通所说, 中国是典型的血缘和地缘结合体, 是一个熟悉的社会, 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 道德是用来调节家庭、近亲和村人、邻里关系的。

三、“陌生人社会”的道德

与“熟人社会”相对应的是由现代社会的变迁所产生的“陌生人社会”。市场经济鼓励人们劳动致富, 相应的, 工人便无需固定于一个单位, 而农民也可以自由穿梭在各个城市里, 为实现自己的致富梦而打拼;更多的学子来到大城市求学, 毕业后留下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 更多的现代人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及求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纷纷离开从前所生活的熟人圈子。调查显示, 2011年中国有近1.58亿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赚钱。 (5) 显然, 如今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一个“陌生人社会”。这样一来, 社会景象就有了变化, 伴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 很多人成为别人眼中的陌生人。在“熟人社会”中, 血缘和地缘发挥着很重要的力量, 监督着彼此的关系。而在“陌生人社会”中, 交往形式有了很大的不同, 人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转瞬即逝的, 这使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脆弱。

2012年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激起了社会很大的反响, 呈现了现代社会陌生人之间的道德现状。一个名叫小悦悦的女童, 独自一人在五金城内玩耍, 这时, 一辆白色面包车缓缓驶来, 像是未看到女童一般, 开始加速, 并将小悦悦卷到右侧车轮下, 从其胯部碾过。面包车停了一下, 又加大油门, 后轮再次碾过小悦悦的身体。十几秒后, 三个路人经过此地, 没有放慢脚步。在随后的几分钟内, 十几个人经过此地, 也并未对女童进行救援。

“小悦悦事件”就是发生在这样一个大家互不相识的“陌生人社会”中, 我们不仅应该反思这样的一个道德现状, 更应该思考其更深层次的原因。笔者简要概括了三点。其一, 在“陌生人社会”缺乏信任感。在“熟人社会”里, 人情起着担保的作用, 大家彼此熟悉, 可以说是知根知底的。而在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社会”中, 人们相互提防。一方面抱怨现在的人都是冷漠的, 麻木不仁的, 另一方面当别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忙的时候, 又很少伸出援手。其二, 城市生活节奏很快, 人们时时刻刻都处于竞争的环境中, 大家都不由得更多考虑自己的问题:上学、住房、医疗费用越来越高, 就业压力大, 形势不容乐观, 甚至很多还面临下岗的威胁。人们紧张的工作和生活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怀他人, 造成相互之间的漠不关心。其三,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一直强调构建“法制社会”。在增强人们法制观念的同时, 导致人们在观念上过于依赖法律, 造成道德缺失的问题。法律强调“实然”, 具有强制性, 只能保持人的最低限度, 更适合于处理在有利益冲突时候的矛盾;而道德强调“应然”, 具有自律性, 比法律具有更高的境界。 (6) 现代的“陌生人社会”事事都讲求法律, 过于依赖制度办事, 而缺少了应该有的道德关切。

四、“陌生人社会”中的道德启示———我们需要“雷锋精神”

在如今这样一个宏大的由陌生人组成的社会中, 对道德状况的评价, 俨然成了一个全民高度关注的话题。“道德滑坡”可以说是很多人对现今状况的理解, 人们提出这个判断的时候, 已经表达了对现实情况的不满意。而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总是对过去有太多的美化, 认为从前社会的道德水平要比现在高得多。其实不然, 这个判断更多的是基于感情而非理性。所以, 笔者认为, 由“小悦悦事件”所反映出的并非“道德滑坡”, 而更多的是对于时代变迁, 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冷漠。如果是在一个熟人的环境里, 顾及他人, 帮助他人, 是很容易就做到的, 而且往往可以期待有长远的回报。而在周遭都是陌生人的环境里, 人们都陷入一种茫然的境地, 冷漠便是通常应对的状态。正值毛泽东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之际, 使我想到了“雷锋精神”中所蕴含的道德关怀———顾及、关心、在意他人, 帮助他人。诚然, “雷锋精神”具有多种含义, 包括自强不息和敬业精神等, 其核心依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而我们这里讨论的是“雷锋精神”的道德力量。

“雷锋精神”与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仁”不谋而合, 是“陌生人社会”需要的。孔夫子把“仁”作为道德的最高原则。在《论语·颜渊》中, 樊迟问了什么是“仁”?得到的回答是“爱人”, 就是由爱而产生的对他人的关心, 也就是“雷锋精神”中所蕴含的关心、在意他人, 帮助他人。美国亚利桑那柯立大学丹尼斯·西蒙教授说, 中国人钱包越来越鼓, 物欲横流的喧嚣都市生活很可能带走许多人对社会、对他人的关怀, 甚至恻隐之心。 (7) 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市场经济的时代,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人们追求着物质带给自己的满足感, 但同时缺失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怀, 使整个社会陷入一种茫然、冷漠的态度。雷锋是和平年代的一名普通士兵, 他做的每一件事, 可以说都是平凡的。“雷锋精神”不仅代表着一种人性普遍的善良精神, 而且是一种懂得尊重顾及对方, 为对方着想的态度。这种精神、这种方式及态度在过去是值得学习的, 可以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人人都向往也需要“奉献”式的“雷锋精神”。雷锋自己并不富有, 却把钱捐给家境更为贫寒的战友, 希望别人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坐火车出差, 好事做了一路, 并没有收取分文等事迹不胜枚举。在现代一些青年人看来, 雷锋的种种行为, 显得过于传统, 可以说是过去式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这些青年人, 他们也同样需要得到别人的温暖和关爱, 他们同样享受着为他人提供帮助所带来的心灵的快乐。对待陌生的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不应该不闻不问, 而是应该主动伸出自己热情的双手。关心、顾及社会和他人, 乐于助人, 是现代人必备的重要素质。

“陌生人社会”更需要“雷锋精神”。第一, 面对陌生环境的高流动性, 我们需要“雷锋精神”。高频率、多层面的社会流动, 使得人人生存在流动之中。 (8) 在由陌生人所组成的社会里, 由于生存环境的多元化, 使得人们扮演的角色趋于多元化, 遇到的困难更多, 就更需要相互间的关怀和帮助。此外, 频繁的社会流动, 使社会交往更多得发生于陌生人之间, 这就决定了“陌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是没有预期回报的。这时, 我们就更需要“雷锋精神”道德维度中的关怀、帮助他人来指引我们。第二, 告别“陌生人社会”中的道德冷漠, 我们更需要“雷锋精神”。相较“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都发生深刻的变化, 复杂性和不确定都大大增加。人们更多地追求理性的秩序、规则, 而忽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逐渐产生冷漠。社会冷漠的产生, 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广东东莞发生的“小悦悦”事件, 就是我们反思陌生人社会道德建设的一面镜子。一些调查显示社会中的青少年的犯罪、自杀及恐怖活动等事件的存在, 几乎都与情感缺失及社会冷漠有很大的相关。

对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我们应该抱以怎样的态度?这是在当今这个时代, 整个社会必须严肃反思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 雷锋以他最平凡的行动做出了最深刻的回答。这里雷锋帮助、顾及他人, 并不是指近亲熟人, 而是平等地指向每一位陌生人, 不论距离的远近, 也不论年龄的差异。“雷锋精神”其实常常就在我们心间, 在意他人, 顾及他人及帮助他人都应该成为一种态度和习惯。每一个人在享受平等权利的同时也应该在这个陌生人社会发光发热, 做个像雷锋一样的热心公民, 使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和他们的善举构成的社会将不再冷漠。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9) .

[2]高兆明.伦理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9) .

[3]甘绍平.雷锋的道德关切与陌生人的社会[J].党政干部学刊 (沈阳) , 2012 (8) .

[4]宋希仁.伦理与道德的异同[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5) .

[5]周安平.对“见死不救”事件的道德和法律追问[J].江西社会科学, 2013 (1) .

[6]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10) .

[7]冯必扬.人情社会与契约社会[J].社会科学, 2011 (9) .

[8]韩建磊, 赵庆杰.道德失范与陌生人伦理缺失[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4) .

[9]程立涛, 乔荣生.现代性与陌生人伦理[J].伦理学研究, 2010 (1) .

[10]钟惠英.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 2012 (7) .

篇4:我们的心与你们同在

缺药与保存是大问题

在第一时间内,记者设法找到了报道这则消息的大渝网记者钟扬,她得知我们的目的后非常高兴,当天下午即发来了有关这两名病友的详细图文报道,并告诉记者:“现在了解的情况是,当地有两个这样的病人,一个每天需要注射两支胰岛素。现在当地政府重点救助外伤的伤员,所以像糖尿病这类病人就顾不过来了。我们只能尽力去帮,能帮一个是一个。”记者向她询问,目前患者还有什么困难,她说除了缺少胰岛素外,药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问题。因为当地断电缺水,没有冰箱可用,无法冷藏保存胰岛素,只能暂时由当地土门乡卫生院代为保存,然后由村里的医生每天去乡里取药,再返回来给两位患者打针。但即使这样,胰岛素也非常少,当地的医生只能想别的办法,临时凑合。“如果你们能筹集到药品,可以先把药发到重庆,然后我去取货,再由我转交给赴德阳的志愿者,最后由志愿者送到患者手中。”据记者了解,要找到这两位患者并不容易,救灾的志愿者需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他们的村子。记者按志愿者提供的联系方式,拨通了村医生的手机。当地医生告诉记者,患者使用的胰岛素品牌是优泌林。

企业伸出援助之手

另一方面,我们与美国礼来公司取得了联系。他们对此事非常重视,表示愿意为这两名患者提供援助,并希望详细了解他们的情况。随即,记者将所能掌握的情况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礼来公司成都办事处的负责人。很快他们就有了回复,并在回信中告诉记者,目前,德阳市内医院还没有出现胰岛素断货的情况。但是绵竹地区是属于受灾比较重的地方,所以,他们也正在积极联系四川省医药公司处理此事。

此外,为了帮助广大受灾群众,礼来公司及员工已经捐赠了逾一百万美元的现金及物资。但由于胰岛素是处方药,企业不能免费提供给患者,礼来成都胰岛素组所有同事决定再次捐款,在绵竹人民医院为患者购买3个月用量的优泌林,希望通过这次捐助能够帮助这两个病人渡过目前的难关。

为了帮助他们解决运送胰岛素的问题,记者用快递给钟扬寄去了几个福瑞欧胰岛素专用冷却袋。这种冷却袋只需用水浸泡后即可连续使用48小时,不需要冰箱和冰块。

6月4日,记者通过钟扬得知,礼来公司已经给两个病人免费提供了20支胰岛素(3个月的用量),病人已经可以直接到当地医院拿药注射,同时药品保存在医院,解决了储存问题,并且还有一名专业医生义务做他们的咨询医生。至此,对两位灾区病友的援助终于获得圆满解决。

篇5:雷锋精神和我们同在

一位西方哲人说过,一个民族也好,一个人也好,总要有点精神。因为,一个民族的站立,一个的站立,靠的就是一种精神。

在大西洋的彼岸,曾培养出巴顿等军事奇才的西点军校的讲台上,正在宣讲“雷锋精神与西点精神的结合”。同一时刻,和雷锋同一祖先的人们早就把雷锋打入“冷宫”,却在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如何揣满自己的腰包,我们的忘却,和大西洋彼岸的人推崇,说了什么?这难道不引起我们在座者的沉思吗?这难道不是一种文明的衰退吗?

篇6:雷锋精神与时代同在

时光荏苒,雷锋已离开我们五十余年了,我们追忆,我们怀念。斯人已去,可是他高贵的品质和活的灵魂精神却扎根到我们每个人的脑海,时刻伴随在我们的身边,催人奋进。经过岁月的洗礼,这种精神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落,而是历久弥新并且在继承发扬传统精神的同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激励着一代代国人奉献热情,奉献智慧来服务人民;鼓舞着一代代国人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建设伟大的祖国。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号召全体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成为引领人民群众价值取向的风向标,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成为真善美的象征,对国人道德品质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坚持学习领会,落实雷锋精神,并结合时代的特征和工作的具体情况,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之发扬光大。随着时代的变迁,雷锋精神有着新的特征,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先进性,实现了雷锋精神的“魂”和时代的有机结合,展现了时代精神,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时代楷模。六十年代展现的是“真善美”;有以时传祥的“以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奉献精神为代表的一批劳动模范;七十年代的“爱憎分明”的革命立场,学校,家庭,社会都教育人们要不忘本,知恩图报;八十年代的“钉子”精神,要让人们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九十年代,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大潮,学习雷锋的重点转向了“爱岗敬业”,在自己的普通岗位干出非凡的业绩,奉献社会。北京公交车的普通售票员李素丽,是完美服务为天职,用自己真诚的微笑和爱给每位乘客带来了方便和舒心。

雷锋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作为人生信条时刻激励着雷锋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同样把他作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努力,努力,再努力,练好内功,塑造良好的外部形象,提高工作和服务能力,创新工作方法,更好的为高速公路的发展大局和过往的司乘人员服务。在提高自己能力时要坚持“钉子”精神,保证两股劲,那就是一股“挤劲”和一股“钻劲”,只要是对收费工作和公司发展大局有利的方法和措施,都要狠下力气,咬定青山不放直至彻底弄通,弄懂。作为一名高速公路的基层人员,应该有着高度的自觉,紧紧围绕公司发展的大局积极有为的开展工作,并且在实际工作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先进事迹和好人好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雷锋日记中的有这样一句话:“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才有力量”。作为个体的我们是整个社会的一员,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这自然激励着我们前进,但要把我们的个人理想实现好必须把自己融入到一个集体当中,独木难成林,唯有我们的心中装着别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环境,为自己的成功创造条件。把自己融入到高速公路这个大家庭中,就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公司的改革,发展,创新。为公司的发展谏好言,献良策,共谋发展的大计。要在实际工作掌握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得和失的关系,从公司发展的大局出发,来考虑自己工作的开展和个人利益的得失,维护好公司的整体形象。对高速公路发展有利的事情坚决的去做,对高速公路的形象自觉的去维护。雷锋生前走到哪里,好事做到哪里,做的好人好事一火车也装不完,成为时代的标杆和道德的标准,人们竞相学习的榜样。可时下的中国,因为时代环境的变换,物质利益的追求,价值追求的多元化,人们的道德标准也不尽相同。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经济社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物质文明提升很快,生活水平改善很大,精神文明建设在某些方面却没有相应跟上,可以细数的“雷锋故事”却越来越少,“雷锋精神”面临着新的挑战,究其原因,其中有多重因素,有个人主观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客观原因,从而影响到了人们的外在行为。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见死不救,救后伤心的事情。如,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小悦悦事件”,在她弱小的身体经过多辆车辆的碾压,最后只有一位保洁的老太太伸出援手;好心人伸出自己的善良之手去搀扶跌倒的老人,事后得到了遭人讹诈的情况。这也说明我们的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到了必须强化和提高的时候了。

学习雷锋本质上是一种道德举动,无论社会多么浮躁,功利之风如何盛行,对助人为乐,与人为善道德价值的弘扬不能放弃,并且社会上绝大数人还是积极向上的,富有同情心和感恩的心,是按照雷锋同志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在默默的弘扬他,实践他。这为在全社会大力开展向雷锋同志奠定了强有力的群众基础。75岁的刘玉珍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天安门广场义务捡垃圾:吴菊萍用双手勇接从10楼失失足坠楼的小女孩“妞妞”,小孩安然无恙,自己胳膊骨折,事后只说“这是应该的”,这体现了新时代女性的大爱和无私的奉献,让我们看到了坚持,看到了希望。

雷锋精神作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促进自身进步的内因和促进社会文明和民族进步的思想基础,也是推进构建和谐高速公路的重要条件,因此学习雷锋精神,领会雷锋精神,贯彻雷锋精神尤为重要。

雷锋生前这样说到:“青春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我们要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宽广视野和高度,来认识雷锋精神的重要意义,以“钉子”精神结合本职工作开拓性的践行雷锋精神,做雷锋的接班人,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从而树高速公路的良好风气,展高速公路的美好风采,创高速公路的灿烂明天。

篇7:雷锋精神与我们同行

三月的春风暖暖吹来,绿了枝头,把漫山遍野变得生机勃勃。三月是雷锋月,自从50年前的3月5日毛主席挥笔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后。学雷锋再不陌生,这句话深深的刻在人们的心里。每逢三月,全国上下都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开封小学全体师生一如既往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

3月5日我校三年级全体同学进行了“学雷锋,传唱雷锋歌曲”活动。同学们以班为单位进行歌咏比赛,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操场,中队辅导员精心组织同学们在舞台上站好,伴着音乐,同学们尽情歌唱,嘹亮的歌声响彻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五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到敬老院去参加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劳动。同学们带上扫把、盆子、指甲刀、梳子等工具乘车来到敬老院。同学们不仅帮老人们打扫房间、谈心聊天,还给老人们梳头,剪指甲。整个敬老院里洋溢着欢笑,涌动着暖流。雷锋精神体现在一个个具体行为

当中,同学们虽然做的是小事,但都体现了雷锋同志的人生理念。雷锋精神就是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在同学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雷锋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但要在“学雷锋”活动中发扬这样的高尚精神,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方方面面发扬这样的优良传统,让这种“雷锋精神”永远的流传下去,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篇8:追寻,我们共同在路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9月15日举行的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上, 裴娣娜、叶澜、马云鹏等知名课程与教学论, 围绕“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提升”这一主题分别作了主旨报告。如果你错过了本次论坛, 别急, “高端论坛”为你摘录了专家的报告要点。

一个生物的DNA, 决定了这个生物的生命特点;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决定了这个学校与众不同的发展特性。小学教育作为初始的学校教育和覆盖面最为广泛的教育, 是社会公平的起点, 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起点。“区域教改”为你解读第四届河南教育名片13所小学的崛起之路。

窦桂梅是全国小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 她执教的《牛郎织女》等许多课被誉为小学语文界的精典课例, 同时也有些人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百家争鸣”选编了几篇文章, 从不同的角度对窦桂梅执教的《牛郎织女》进行了解读, 相信在思维的碰撞中会迸发出许多智慧的火花。

本期“深度访谈”, 陶继新先生将目光投向了山东省济阳县实验小学。该校以“给孩子最美好童年, 给人生最坚实起步”为办学理念, 用心营造出书声、歌声、笑声三声洋溢的氛围。围绕学校的定位和发展, 陶继新先生和张传友校长进行了一次精彩的对话。

怎样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 乐于写作?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如何引入教学案?学生研究是教师基本功之基本, 在教学设计前怎样对学生进行研究?交互式电子白板, 在深化数学课堂改革中有什么妙用?品读《去年的树》, 你会悟出什么样的感受呢?美术课上, 为什么要让孩子“率性而为”?这一连串的问题, 相信你会在“高效课堂”找到答案。

体验教育: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成长;养成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好习惯;“网络利与弊”:辩论会上辩一辩。看看这些学校的“德育实效”, 也许你们学校也有自己的妙招。

《雪豹》, 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抗战史诗;周卫国, 一个彰显民族精神的不朽传奇。作为校长, 有哪些地方可以学一学《雪豹》的主人公周卫国呢?……“管理创新”推出的《〈雪豹〉·周卫国·学校管理》, 相信会给你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

语文教师要经常思考哪八个问题?怎样让孩子们自己敲开蛋壳?月亮什么味道?……老师们的“教育随笔”, 或是长时间的反思, 或是点滴的经验, 或是瞬间的火花, 也许不经意间会把你带入一个别样的世界。

有首歌唱得好, “抹去岁月厚厚的封尘, 敞开心的世界记忆的闸门, 一幅幅一帧帧, 不能忘却的画卷, 引领着我, 默默地前行……追寻我生命的那份纯真, 心中抹不去的那一片云彩, 追寻那永远属于我们的那份无悔的忠贞, 我苦苦追寻那人世间的大爱无疆, 大道无垠!”

篇9:三月,我们放飞“雷锋精神”

周末,我在33路公交车站等车回家时,看见一个年轻人横冲直撞地赶着上车,害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打了个大趔趄,正当我准备扶住老爷爷的时候,一个大姐姐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抢先一步扶稳老爷爷。老爷爷感激地对她说:“姑娘,谢谢你。”“不用谢。再见!”大姐姐笑得像一朵春天的花儿。

33路公交车进站了,我左挤右转,终于占到了一个座位。关了车门,我活动了一下手脚,只听得乘务员叫道:“哪位同志给老大妈让个座?”

我有点不情愿,心想:我在“宝龙广场”逛了一天,真的好累!我又看了看别人,他们一个个都很认真地看着窗外,就像压根儿没听到乘务员的话似的。

这时候,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咦,没人让?我让!我“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说:“大妈,您坐我这儿……”

话音未落,一个稚嫩的声音也响了起来:“您坐我这儿吧!这儿近!”老大妈慈祥地笑了,想了想,坐在了那位女孩的座位上。

我有些失望,心想:不行,我也得让座!于是,我把我的座位让给了一位抱着小孩的阿姨。当我听见阿姨说“谢谢”的时候,高兴得连嘴都合不拢了。

下了公交车,一位被叔叔抱在怀里的小妹妹手中的风筝掉在了地上,我急忙帮她捡起来,递给她,看着快哭的小妹妹马上破涕为笑的样子,我快乐得像一只小燕子,轻盈地飞向我的家……

我大声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儿,此时此刻,我觉得我就像一滴水滋润了一寸土地。我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

是的,只有人人都奉献自己的爱,我们的世界才能永远充满快乐!

灵犀一点:

两篇作文都是通过记事方式来表达“学习雷锋精神”的主题,篇幅虽短小,但可读性强,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细致入微。两篇文章都采用边叙事边抒情的笔法,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虽都是写一件小事,但小作者描述得却有声有色,结尾处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较好地凸显了文章主题。

篇10:青春,与雷锋同在

雷锋是个有追求、爱时尚、讲奉献的“小青年”,正如刚刚步入工作岗位意气风发的我们。他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他从一枚钉子的“挤”和“钻”中悟出刻苦学习的真谛,他从一颗螺丝钉身上看到干一行爱一行的闪光。难倒无数哲人的人生命题在他身上得到了最显著的体现:“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生活得更美好。” 常人惧怕的平凡,在他眼里有着不同寻常的力量,那就是“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瓦砌起来的,我们何不做这一砖一瓦呢。”这些看似普通的话语,却为今天的我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执着的坚守,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和雷锋同龄的我们,一样也可以在自己普通岗位上求真、求知、修身、报国。雷锋其实就在你我身边,人人心中都有一个“雷锋”,人人都可以成为雷锋。这些年,就在我们身边,朱伯儒、许振超、徐虎、王顺友、阿里木、郭明义……这些不同行业的普通人,用不同的故事演绎同一个看似平凡的传奇:微笑着,做自己心田的主人,耕种春风,播洒清凉,愉悦自己,和煦社会。他们用微笑传递信心:雷锋是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更是随时代一起成长的生命体。他始终未曾远离,人人可以靠拢、可以亲近。雷锋精神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它如一汪清流,只有勇往直前,才能生命奔腾。

学习雷锋,从平时开始,从你我开始。凝视他,就能倾听到自己心底的声音。学习雷锋,关键在于行动,在于每一个生动的实践。就让我们从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做起,从捡起办公走廊的垃圾做起,从关爱脚下嫩绿的小草做起,从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过马路做起,共同建设我们的和谐北海和美好生活。

篇11:春雨与我们同在作文

“淅沥、淅沥……”雨沙沙地润洒着,悄无声息,有的行人戴着随身听,漫步在街上,好像未感受到春雨的存在。音乐的魅力无限每一个音符都跳跃着作者所寄予的深挚的情感,但是,在这个红灯绿洒的喧闹世界中,我们更需要那万籁的洗涤,更需要一种精神的宁静。

杜甫在《春夜喜雨》中,说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于是,我呆呆地望着窗外,雨无声无息地下着,那样的默默无闻。它不像夏雨那样气势磅礴,又不像秋雨那样淘气顽皮,也不像冬雨那样冷冷清清。它,只是悄悄然然地洒着……

然而,春雨贵如油,万物却最需要它,需要它的.滋润和洗礼。对面,老师的办公室中透出模糊的灯光,雨沙沙地洒向窗外。同学们种的一盆盆花儿,显得更加清翠欲滴。老师也正在沙沙地批改着作业。哦,原来春雨与老师同在。

每逢过年,全家都要去乡下看望自己的爷爷奶奶。春雨总会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沐浴着春雨,像小草一样尽情地享受着水的柔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员两岸随风摇摆的嫩柳和远处的湖水,小草仿佛渐渐地绿起来,野花儿也鲜艳起来,鱼儿们更是活蹦乱跳。此时,这春雨滋润下的大自然,似乎是个安静躺在摇篮里的婴儿,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乳汁,渐渐成长,舒展……雨融进入小河中,泛起层层涟漪。哦,春雨与大自然共处。

浮躁的性格让我无法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但只要看到这柔和、淅沥的春雨时,便会使人神清气爽,学习的劲儿,自然也就涌了上来,使我多了一份耐心,我又找回了乐趣。哦,春雨与我们同行。

篇12:同胞我们与你同在诗歌

你的魔掌抚摸着大地

纤长的双手扼住川西咽喉

转瞬即逝

空城扑影

红椽幻化残垣断壁,深埋滚石瓦砾

亡了家园,碎了心

啊,地震,你竟如此冷酷

孩子来不及告别父母

父母来不及亲吻孩子

亲人来不及挽留亲人

世人的梦被深深扼杀

啊,地震,你多无情啊

抵达彼岸花

踏上奈何桥

坐落孟婆亭

我将遗忘

我的亲人,莫挂念、莫忧愁

关山阻隔,挡不住爱的奔流

众志成城,筑建心灵的港湾

篇13:我们与雷锋精神同在

塞外名城河北张家口市素有“大好河山”、“塞外明珠”等美誉, 是200万年前东方人类的起源地, 历史悠久, 文化厚重。新时期下, 张家口人在历史积淀中秉承文化精髓, 从现代文明成果中汲取精神力量,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城市文化品格结合, 塑造了“包容开放、重信尚德、勤劳淳朴、自强向上”的新时期张家口人文精神。在全国掀起学雷锋热潮之际, 笔者发现, 张家口人文精神与雷锋精神在很多方面有相似相通之处。

一、张家口人文精神与雷锋精神的契合之处

1、包容开放与无私宽阔的胸怀契合

从远古开始, 张家口就是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融汇地和碰撞地。距今5000年前左右, 张家口境内的涿鹿成为黄帝、炎帝、蚩尤征战融合的地方, 他们在涿鹿共同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本。清朝中后期, 张家口发展成为我国最北方的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 不仅天南海北的商贾云集, 而且还长期生活着许多国外客户。由于张家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 形成了张家口文化精神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可以海纳百川。可以说包容开放是历史沉积, 张家口人豁达、豪爽、宽容的性格特征也由此而来。而雷锋个人最大的性格特征就是无私、宽广、豁达。这可以从他短暂的人生阅历中得到证实。雷锋支援人民公社和灾区人民, 舍得献出自己的一切, 可他自己却从来舍不得乱花一分钱。他在日记里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 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精神体现出来的这种无私、豁达与张家口人文精神的包容、宽广有着相似之处。

2、重信尚德与助人为乐的品质契合

讲信用, 重道德, 是张家口人品格的真实写照。作为北方最早的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 这个城市把诚实守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讲信用、重情义、与人为善的品质更是代代相传, 深入人心。“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这是我国传统修身养性的道德标准之一。雷锋在他短暂的人生里, 不但做到了独善其身, 也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兼济天下。他走到哪里就把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风尚带到哪里。重信尚德的人文精神与雷锋精神所体现的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的内涵相吻合。

3、勤劳淳厚与锐意进取的精神契合

接触过张家口人大都有这样的感受, 这个城市的人很淳朴、很实在。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是张家口人的优秀品质, 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突出体现。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同样体现了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如雷锋所说, “只有勤奋, 发奋图强, 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 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 这才是最幸福的。”

4、自强向上与艰苦奋斗的精神契合

中华民族有“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士不可不弘毅”的古训。历史上的张家口战争频繁、自然灾害不断, 气候恶劣。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生存环境下, 张家口人自强不息, 艰苦奋斗, 塑造了自强向上、坚毅顽强的特征。反观雷锋工作和生活的一言一行, 都体现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雷锋始终保持的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革命干劲, 在平凡的岗位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用生命践行自己的誓言。

二、将两者结合助推城市和谐发展的思考

通过上述分析, 张家口人文精神“包容开放、重信尚德、勤劳淳朴、自强向上”是张家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精神力量。而雷锋精神的底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基本价值取向、价值立场和价值规范。助推城市和谐发展, 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 在学雷锋活动过程中将张家口人文精神融入其中, 在践行张家口人文精神的同时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将两者贯穿到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的全过程, 不断增强市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最终实现“内化于心, 外践于行”。

1、强化思想认识, 确保落实到位

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到人文精神是城市的灵魂, 雷锋精神是助推社会发展的宝贵思想财富。有关部门应该对学习落实人文精神明确分工, 落实责任人, 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加大宣传引导, 营造舆论氛围

组织协调各级各类宣传媒介, 通过新闻媒体、多媒体屏、户外广告、社区宣传、交通传媒、公益短信、艺术推广、校园传播等宣传平台, 发展主流文化, 唱响主旋律, 提升大众文化, 优化文化环境。广泛宣传能体现时代精神的人和事, 发挥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的示范引领作用, 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公共秩序。

3、创新工作载体, 搭建有效平台

坚持把平台和载体建设作为推动城市精神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一是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特色活动, 如继续深入推进“情暖张垣”主题活动, 开展“践行雷锋精神, 彰显城市风采”等活动, 打造具有地方特点的特色活动。二是在活动中不断深化主题。在弘扬城市人文精神的同时, 实现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使每个普通群众能够践行善德, 重信尚德, 择善而从。三是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 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作用, 通过官方微博、先进典型的个人微博, 不断放大典型引领的示范作用。

4、加强组织领导, 构建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倡导爱国、敬业、诚实、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为进一步弘扬张家口人文精神, 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指明了方向。市委、市政府应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加强组织和领导, 着眼长远, 构建道德建设长效机制。要健全志愿服务运行机制, 实现志愿服务由重大节日开展向经常化转变、由青年志愿者承担向各类志愿者全体参与转变;健全公益组织主动参与机制, 为公益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经济保障和政策支持;强化相关工作考核和考评机制, 将弘扬城市精神的宣传和落实工作纳入各级督察督办、领导班子政绩考核, 从制度上、机制上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性。

张家口市社科联项目:《践行张家口人文精神增强城市软实力——从弘扬雷锋精神视角出发》, 课题编号:2012051

摘要: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文化的本质和灵魂。张家口市“包容开放、重信尚德、勤劳淳朴、自强向上”的人文精神具有典型的燕赵风骨和塞北神韵, 与新时代下雷锋精神的内涵有着相似相通之处。本文试图从分析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出发, 将两者结合起来, 弘扬城市人文精神, 增强城市软实力,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张垣大地落地生根, 为建设和谐张家口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关键词:人文精神,雷锋精神,软实力

参考文献

[1]陶克, 王跃生.中国的雷锋现象:共和国精神文明的昨天、今天和明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2]蒋晓侠.新形势下雷锋精神的弘扬之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3) .

篇14:评价改革,我们同在路上

一、多部门联动推进区域评价改革

北京市海淀区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30个实验区之一。考察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目的在于学习他们在区域评价改革方面的经验。听了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姚守梅副校长以及小学数学教研员傅莉老师的介绍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笔者很大的启发。

(一)目标先行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在区域教育管理中,定位了“五大职能”,即课程指导、教学研究、质量评价、资源建设以及教师发展。在“质量评价”中明确职能任务:负责海淀区各学段各学科的学业质量评价,基于评价数据的分析与反馈,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帮助学校改进教学管理,同时促进教研内容和方式改进,并为海淀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从“质量评价”的任务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海淀区的教育评价改革,其目的是通过评价发现问题,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改进教学,改进管理,改进教研内容与方式。

(二)部门联动

在罗滨校长的介绍中,经常强调一点,那便是教育评价改革并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教育团队共同去实践的事情。因此,在海淀区,多个部门参与了教育评价的整体推进。

教研室负责制定“学业质量标准”,教科所负责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与学业负担状况的监测以及学生心理发展状况调查,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负责学生的体质发展状况监测。通过多部门的联动,利用各个部门的人员与专业优势,制定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式,对学生的素养发展进行全面的监控与了解,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保证问题改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专业支持

评价改革,实践是根本。但在实践之前,对评价内容与指标的思考,对评价方式的理解,以及评价分析专业人员的介入等,都应该成为评价改革实践者需要注意的问题。海淀区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中,一是以化学特级教师罗滨校长为首的领导团队,有着极强的专业能力;二是招聘了相关评价专业的人员加入到评价改革实践中来,从专业技术上充实了团队的力量,有效保障了评价实践的前瞻性、专业性与科学性。

1.高位层面,“标准”引领实践,关注评价理念落地

在罗滨校长的介绍中,对于评价“标准”这一块,还作了重点说明。她说:他们的评价标准,主要从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应用实践能力与迁移创新能力四个维度来制定,下面还有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特别是在迁移创新能力这点上,罗校长特别作了展开说明,她说:对于“创新”,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人人有创新意识,教师应该关注每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差异的;而创新能力培养离不开一定的载体,于是这里就会有“近迁移”和“远端迁移”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相应的设计,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力。应该说,在高位层面上,“专业标准”是评价设计与实践的关键要素。当然,评价标准的制定,需要有特级教师与评价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2.实践层面,“理论”支撑实践,关注数据平台建设

在姚校长和傅老师的介绍中,我们又看到了海淀区教研员们在评价实践中的做法与经验。首先,他们谈了对质量监测的认识与实践体会。他们认为:考试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于是,“过程目标”的监测相当重要。在傅老师的介绍中,她呈现了许多测试学生的“过程目标”达成度的试题,也谈到了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其间就有关于项目反应理论、Rasch模型分析、SOLO分类理论等相关成熟的数据分析理论的应用,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同时,海淀区在架构数据分析平台中,借助“必由学”的专业数据分析平台,形成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数据分析思路,特别是在高中学段的学生学业评价分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后续跟进

以前我们认为,命题是学科教研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考学生一直是需要教研员思考的问题。但当下在这个从国家到省市都在提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时候,教研员在评价改革中的重要任务,需要从仅仅关注命题向着既要重视命题,更要重视在监测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指导这一方向上来。因此,在评价改革实践中,教研员的专业性不能光凭经验的教学指导,而是更多体现在基于数据分析的专业指导中。就如同姚守梅副校长在介绍中强调的那样:我们教研员在组织命题团队时,需要组织一个有能力的命题团队,更需要形成一个有情怀的命题团队。有能力是基础,有情怀才是根本。因为只有具备了对教育有着真切的情怀,才会在命题中关注学生、关注教师,才会在出现问题时,给予学生和一线教师以切实的帮助。

二、评价改革成为了学校课程改革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次北京市海淀区评价改革专题考察学习中,我们还走访了北京市的两所学校,一所是北京市35中学的初中部,还有一所是北京市八一中学。在走访的两所学校中,关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实践,两所学校各有侧重,也体现了各自的特色。

(一)借助数据平台,实现技术为评价服务的功能

在北京市35中学初中部,我们听取了学校评价团队成员孙雪梅、王秀阁、王艳玲、張涛等四位教师作的整体介绍。介绍中,重点落在如何利用“必由学”这个数据分析平台,分析学生学业的整体状况,找到薄弱点,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

孙雪梅老师介绍了学校教师在使用“必由学”这个数据分析平台中,从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主动提出要用的转变过程,表达了一线教师对数据分析平台的功能与价值认识的转变过程。王秀阁老师介绍了“必由学”这个数据分析平台的基本操作方法。而王艳玲与张涛老师则是介绍了基于数据分析后的课堂教学改进的两个案例(一个是试卷讲评课案例,一个是习作讲评课案例)。这些介绍很好地展现了数据分析平台在日常教学中的作用。

(二)基于课程改革,实现评价为课改助力的价值

北京八一中学张立红副校长给我们呈现了更为高位的评价理念与实践经验。这所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始创于1947年,由聂荣臻元帅亲手创办的荣臻子弟学校发展而来的现代化历史名校,不仅有着一流的设施设备,而且在课程改革与评价实践上,有着其特有的做法。

在张校长的《基于核心素养,搭建多元课程体系》为主题的“初中品质课程建设”的介绍中,谈到了八一学校的品质文化理念,也介绍了“以过程性评价,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的具体做法。她谈道:探索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学习评价。并展示了借助大数据分析得到的学生能力成果,如“学习元能力”,从元能力的维度总体均分可以看出学生在逻辑推理、概括提炼、心理旋转以及听力记忆等方面的水平状况。“我们通过精准的数据挖掘,更科学地了解自己的学生,诊断和改进教学策略和课程设计。”而一系列课改的最终目标,便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北京市海淀区的教育评价专题学习带给我们的启示

从总体上看,评价改革还有许多事情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探索。比如评价从理念到实践究竟还有多少距离?评价技术如何切实而有效地运用于一线教学?当然,还有对评价结果的使用,怎样才是恰当的,是体现了评价设计的初衷的等等问题,尤待基层教育管理者与一线教师去实践与解决。不过,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实践中,作为国家首批评价改革实验区的北京市海淀区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评价理念与实践理念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也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实践“绿色评价”项目提供了诸多的借鉴和启示。

(一)评价改革,立意要高

国家课程改革进行至今,将重点转向了评价,这是极为重要的转折点。教育部在2013年6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指出:“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这既是全面贯彻《纲要》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教育评价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业评价,不仅仅单纯以学业成绩作为标准,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品质与身心健康,忽视学生为取得成绩所付出的代价的考量。这是一项体现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举措。而对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立足点,定位在着眼于学生的全面素养的提升上,设计相应的评价方式,进行相应的评价数据分析,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提供应有的作用。

(二)评价实践,落地要实

理念是行动的方向。当方向对了,剩下的就是如何操作的问题。评价实践同样如此。现在看来,在课程改革进入到深水区之后,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评价改革的重要性。然而,要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正确理念落实于教育实践中,却是需要有相应的对策和方法的。在海淀区考察中,他们的许多做法为我们今后扎实实施“绿色评价”项目提供了思路。比如系统化的“标准”引领,评价分析理论的应用等等,都是我们今后需要去实践探索的工作。特别是《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丛书的编制,更是将评价实践与教学指导整合起来思考,为一线教师如何实施体现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理念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三)评价引领教学,期待有所突破

通过对海淀区的考察学习,我们收获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如何利用教育质量的综合评价,更为有效地为一线教师服务,为学生的学习与一线教师的教学作针对性指导,其实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过程。无论是笔者所在的南湖区以“三力”为要素的绿色评价区域实践也好,还是海淀区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都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学业评价上有了很多的尝试,但评价数据切实运用于日常教学,尚未形成常态。这其实需要区域与学校层面的共同努力,将学生的学业质量测评与相关测评数据的分析,借助于技术平台,使之常态化。即唯有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常态化,才能促进数据服务于教学、运用于教学成为常态化。

最后想说的是,通过这次学习,作为一名学科教研员,需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评价改革可谓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唯有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育人理念,学习新的评价理论和操作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用评价引领教师改进教学,促使学生的學习真正发生,从而提升学生全面的素养。

上一篇:人大代表候选人下一篇:企业负责人带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