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原文及鉴赏

2024-08-23

老人与海鸥原文及鉴赏(精选4篇)

篇1:老人与海鸥原文及鉴赏

老人与海鸥的阅读原文

在与滇池一箭之遥的翠湖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冬天的早晨,车水马龙的翠湖边,徘徊着一个孤独的老人。10余年里,他节衣缩食,用微薄的退休金喂养着向他儿女一样的海鸥们,守护着这群小精灵不受路人的`伤害。

1995年,当这群西伯利亚的白色精灵飞临昆明的第十一个冬天来临的时候,海鸥老人病逝了。在他身后,老人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几个鸡蛋,老人舍不得吃,准备蒸鸡蛋馍喂海鸥的。《山茶》杂志和云南人与自然基金会在老人常去的翠湖边发了个讣告,告知人,也告知鸟:海鸥老人于1995年12月20日病逝,终年71岁,为昆明化工厂退休工人老人虽逝,却望海鸥常飞,愿老人之愿与海鸥同在。

讣告和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就放在他常去喂海鸥的地方,许多人在老人的照片上签了名。人们把签了名的老人遗照放在草坪上,准备撒食,代表老人再喂一次海鸥。刚放好老人遗照,未及撒食,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废纸,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飞翔姿态都异于平常,好像知道发生了什麽大事。

欧群急速扇动翅膀,轮流定在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遗像上的老人,凝固着一个它们最熟悉的动作。不一会儿,一群白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面和后面整整齐齐站成两排,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这样的情景持续了好一会儿,看到的人都无法想象这只是一种巧合。当人们最后不等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向炸了锅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张着嘴鸣叫,翅膀扑的那样近,以至于收照片的人下意识的缩紧了身体,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之后,欧群长时间盘旋在遗像上空,像是为老人守灵,又像是为老人送行

篇2:老人与海鸥原文及鉴赏

3.抓装走放挥动躯赶。

4.反舌鸟军舰鸟海鹅海鸥秃鹰。

5.D

6.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这些海鸟进攻小海龟时的凶猛残忍,以及大批小海龟出世不久就被吃掉的悲惨命运。

7.“费力”修饰“走”,“拼命”修饰“挥动”,有艰难,竭尽全力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年轻的向导为了保护小海龟,弥补恶果所做的最大努力。

篇3:老人与海鸥原文及鉴赏

何平

一、揭题

曾经有这样一位朴素的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翠湖边上为我们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生齐读课题)

二、正视故事

1.读词,正音。

塑料袋撮起嘴亲昵抑扬顿挫企盼翻飞盘旋褪色白色旋涡滇池

2. 再读课题,梳理文章脉络。

老人的部分:第1~13 自然段;海鸥的部分:第14~19 自然段。

三、体悟情义

默读文章,想想在喂海鸥的人群中,你找到那位老人了吗?

(一)抓住外貌来体会情义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1. 体会三个“褪色”的文学效果。

2. 体会作者的写法。

(二)抓动作来体会情义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细读老人的动作,思考老人喂食的哪个动作特别与众不同。

2.师生合作,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有声有色的乐谱。

3.激发想象,体会感情。

透过这有声有色的乐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透过这有声有色的乐谱,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三)抓语言与表情来体会情义

1.默读课文的第4~12 自然段,用笔画出老人所有说过的话,静下心来读一读,想象老人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应该是怎样的。

2.师生合作朗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语言描写与动作神态是那么的密不可分,这样才可以让我们体会到老人与海鸥的情义深。

(四)小结写法,应用练习

1.小结:从老人那很小心的喂食中,从老人那恋恋不舍的眼神中,从老人那亲昵的话语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老人与海鸥的感情确实非同一般,你认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 写话练习:10 多年的冬天,几千个日子,几万里路程啊,老人都是这样与海鸥相依相伴。可是有一天,老人没有来,第二天,依然没有来,很多天过去了,还是不见老人的踪影,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海鸥,你最想对老人说什么?写下来。

3.学生汇报,共同评价。

四、直面悲情

当我们怀揣着千言万语要向老人诉说的时候,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个顺着栏杆放食的老人,再也不会回来了;那个亲昵呼唤海鸥的老人,再也不会回来了;那个不想与海鸥分别的老人,再也不会回来了。

教学设计(二)

麦珏昉

一、题中生画,淡淡哀愁

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作者与朋友相约来到翠湖边,见到一位他素不相识的老人。(出示老人图)观察他的外貌,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

老人的经历十分坎坷,他是个大学生,却无辜地坐了20 多年牢,出狱后当了一名普通工人,一生无儿无女。然而,10 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一群小精灵来到了老人的生命里。(出示海鸥图)它们是吉祥鸟,幸福鸟,它们就是———海鸥。

课题中有一个字很重要。(生:与。)一个“与”字,在老人和海鸥之间搭建起一座情感的桥梁。(生齐读课题)

二、翠湖初见,相依相随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2.检测生字词。

(1)读第一组词。(出示文中三个“褪色”语句,提示“褪色”的读法。生齐读。)

这都是描写老人的语句。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什么?(他节衣缩食,能省就省。)

三个“褪色”,就像一幅素描,勾勒出一位节俭的老人形象。(板书:一幅素描)

(2)读第二组词。(出示)

撮起嘴塑料袋饼干丁褪色节奏乐谱亲昵歇落企盼连声鸣叫急速扇动炸了营似的纷纷落地瞻仰遗容肃立不动

解词“:节奏”。

(3)解词“:相依相随”。

“相依相随”的“相”字,正好回应了题目中的哪个字?(“与”)

你能把其中一些词串起来,说说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画面吗?

(二)感知大意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相依相随。

1. 感受文章的转折点。

(出示: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生齐读。)

这个消息是指———(生:老人去世了。师出示:没想到……老人去世了。)

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在此前后,分别写了什么?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 师小结:“老人喂海鸥”,是和谐的节奏;中间急转直下;“海鸥送老人”,是强烈的节奏。这就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文章的节奏。

三、人鸥情深,言意兼得

(一)读文段,写批注

在老人喂海鸥这一部分,藏着一串人鸥相伴的镜头、一番发自内心的独白,处处可见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深情。默读第3~13 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细细品味词句,写写批注。(板书:一串镜头一番独白)

(二)谈感受,悟写法

1.一串镜头。

(1)“放饼干丁”的镜头。(“饼干丁、很小心地放、退开一步、撮起嘴”等)

(2)“ 海鸥起起落落”的镜头。

(生谈体会。创设情境,师生入情入境地读。)

这乐谱已经在翠湖边演奏了10 多年了。这不仅是有声有色的乐谱,还是怎样的乐谱?

2.一番独白。

(1)“海鸥告别”:关注标点。

(2)创设情境范读,交流感受。

3.回顾写法。

三个“褪色”,给老人画了一幅素描。(出示:他背已经驼了……也用得褪了色。生读。)

一串镜头,串起了人鸥深情。(出示: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有声有色的乐谱。生读。)

一番独白,诉不尽老人对海鸥的爱!(出示:海鸥是吉祥鸟……福气来了。生读。)

4.入境练笔。

原文中这样写道:(出示)“朋友说上周他去翠湖边见到海鸥老人,发觉老人精神状态不太好。老人感冒了,两天只吃一碗面条,看上去相当虚弱,背驼得更厉害了。”

(出示病中的老人无力地坐在翠湖边喂海鸥的图片) 你看,老人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翠湖边。他已经走了20 多里路啊!他的脸庞越发消瘦,眼眶深深地陷了进去。海鸥们都飞来了,静静地围在他的脚边。(出示老人凝望海鸥的背影图片) 老人深情地凝望着海鸥们,似乎有千言万语要倾诉。请你们选择一幅图仔细观察,把这动人的一幕用语言描绘出来。

四、生死相依,余音绕梁

师配乐引读:朋友告诉我……就像亲人一样。没想到10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从此,翠湖之畔,海鸥依旧,此情此景不再。

(梳理回顾前文内容,并出示相应图片。)他年年盼,盼着海鸥在冬天的飞临,就像一位慈父在家门口等待归家的孩子。他热爱每一只海鸥,每一只海鸥都是他心爱的孩子。有海鸥的地方,就是他心灵的归宿,一生的眷恋。直到今天,人们还仿佛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

【评析】

这两堂课是同课异构,所以,我们思维的落脚点可能更多地会放在异构上,而忽略它们内在的本质的相同处。实际上,同和异始终是一对辩证关系。有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这两堂课带给我们的正是这种变与不变的超越,我简单地说三点。

第一,情,感情的情。情的不变与变。我始终认为,语文课不能没有感情。不管怎样的同课异构,课文的灵魂、课文的精髓一定在它的感情上。这感情,是对人生思索之后积淀的感情,这感情是融入了个体经验后审美的感情。这两堂课,无论是谁的课,最后让我们心头一颤的还是这份情。这份情是不变的。在这里我们体会到的是老人对海鸥那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这份感情超越了血缘,超越了功利,这份感情可以成为人类共通的感情。这里面也有变。变的是什么?我们发现麦老师的课,情感基调从上课开始定得就比较高,她的感情的发展轨迹更像是走钢丝,始终处在一个相对较高位的情感状态下推进课堂教学。何老师的课就不一样,在情感基调上,首先定得比较低,像爬坡一样,一步一步地爬到感情的最高点,下课的一瞬间就是感情最高的一瞬间。

第二,关于言,言的不变与变。我始终认为,语文课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来领悟感情,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塑造来塑造人格。所以,言本身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从这两堂课上,我们都看到了教师对言本身的关注、关切、训练实践乃至落实。无论是读的提升还是写的提升,无论是对课文写作手法的体悟,还是对课文篇章结构的布局,我们都体会到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对言的关注,对言的把握,对言的目标解读。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她们之间的变。麦老师的课对言进行关注,更多地是从整体层面上的关注。她的课比较多地出现了“节奏”这个词。特别是整篇文章的节奏,她谈到文章前面部分,也就是第1~13 自然段,这部分的节奏是和谐的,舒缓的,而文章后面的这部分,它的节奏是强烈的,是紧密的,这种前后对比所产生的张力,就是文章的节奏。何老师的课,我们发现更多的是从语段,即微观的角度来关注言的落实。比如三个“褪色”的变化和对比的领悟。原文中的三个“褪色”读起来给我们留下了语言的回味。如若只用一个“褪色”概括地表达,语言的张力会削弱很多。两位老师都设计了练笔,麦老师设计的练笔是从老人的角度着眼的,让学生揣摩老人的情感,来进行语言文字的再创造。而何老师则从海鸥的角度着眼,让海鸥拟人化,海鸥变成“我”,“我”成了海鸥,感同身受来进行语言表达。这是变。

篇4:《老人与海鸥》教学实录

一、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 咱们初次见面是不是?有没有谁见过我?

生:没有。

师:真遗憾, 看来我的名气还不够大。大家肯定关心我姓甚名谁, 来自何方, 是不是?

生:是。

师:谁知道我的名字?你知道?说一说。 (走近学生)

生:吴福雷。

师:好, 一字不差, 肯定是听你们老师说的吧!

生:刚才大屏幕上一闪看见的。

师:我就这么一闪你就记住了, 真不简单!

师:同学们, 前几天你们肯定就知道有位新老师要来上课, 你们想象中的老师和我有什么不同?

生:我想象中是一位长发飘飘的女老师。

师:我现在来不及改装了, 凑合着看吧, 还有吗?

生:我想象中的老师很年轻。

师:真抱歉, 这也回不去了。

生:我想象中的老师很严肃, 可您很幽默。

师:哎呀!真说到我的心里去了, 这位同学很会暖人心。其实这就是一种猜测, 精彩来源于猜测, 智慧也来源于猜测, 猜测也是学好语文的一种好方法。继续猜, 猜猜我的爱好。

生:可能是打羽毛球。

师:你真是我的知音, 在体育运动项目中我最喜欢打羽毛球了。给他掌声, 还有吗?

生:有可能是下棋和写作。

师:写作喜欢, 下棋差点。还有吗?

生:书法。

师:这书法我还真是正儿八经地练过几年, 下面给你们露一手, 写一个字好不好? (板书:湖) 能打多少分?

生: (鼓掌) 100分。

师:100分太完美了, 感谢大家的鼓励, 由这个字我们会想到哪些地方?

生:湖南、湖北。

生:镜湖。

师:你真是个爱家乡的孩子!这两天我满脑子都是“镜湖”, 因为我知道今天要来美丽的镜湖边, 走进著名的镜湖小学, 和你们这群可爱的、聪明的孩子在一起。还有吗?

生:杭州西湖。

生:芜湖。

生:我想到了翠湖。

师:这都是美丽的地方, 她说的翠湖, 就在云南昆明, 就是我们这一课的主人公所去的地方。由这个“湖”字你们能联想到哪些画面?

生:我认为湖是很平静的, 像一面镜子一样, 很美。

师:今天的交流我收获很大, 我跟同学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可以上课了吗?

生: (齐) 可以。

二、导入新课

师:今天咱们就从美丽的镜湖出发, 去千里之外的翠湖边, 领略一段人与鸟的亲情, 收获一份别样的美丽。现在看老师写课题, 同学们也抬起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老人与海鸥)

三、初读课文

师:现在大家最关心的可能是这个课题后面隐藏着怎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快速浏览全文, 五分钟时间看看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生认真浏览)

师:读好的同学请举手。有四位同学三分钟就读完了, 五位同学四分钟读完了, 其他同学都在五分钟之内完成了任务。快速阅读就不能逐字逐词地读, 而要整句整段地浏览, 这是一种语文能力。读完之后想一想,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写了一个普通的工人、作者和老人在翠湖旁, 饶有兴趣地谈论海鸥;在十天后作者得到一个消息:老人死了;当作者把老人的遗像放到海鸥面前时, 海鸥向老人告别的事。

师:他说得很完整, 当我们在说主要内容时, 可以稍微简练一点。

生:本文主要写了一位老人和海鸥之间发生的一件感人的事情。

师:你说得是很简单, 简单到连具体的事情都没有了, 我们再来给他充实一下。

生: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每天来给海鸥喂食, 与海鸥为伴, 与海鸥为友, 最后去世后海鸥为老人守灵的故事。

师:好的, 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里面有两个小故事, 我们给它压缩一下, 第一个故事是什么?

生:每天老人走很长的路到翠湖边给海鸥送餐, 和海鸥建立了很深的感情。

师:这是第一件事情, 我们再压缩一下。

生:老人喂海鸥。

师:再短一点。

生:喂海鸥。

师: (板书:喂) 第二件事我们再想一想就简单了。

生:为老人送行。

师: (板书:送) 好了, 事情弄清楚了吗, 谁完整地说一下?

生:老人喂海鸥, 海鸥送老人。

师:好的, 动人的故事需要深情地诵读, 精美的语言也要深情地诵读。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这篇文章好不好?

生: (齐) 好。

师:老师读的时候停下来, 指到哪位同学, 哪位同学就接着读, 注意力可要集中:“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海鸥正飞得热闹。”

(读完之后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这掌声也是送给你们自己的。读完课文我们再来看题目, 由老人我们能想到文中哪些词语?

生:我能想到海鸥。

师:和老人有关的, 还有吗?

生:我能想到撮起嘴。

师:这给你印象很深, 还有吗?

生:我能想到褪色的过时布衣。

师:非常好, 你真是用心啊!还有吗?

生:我能想到他的背已经驼了。

四、学习词语

师:好的, 这些形象已经深深地刻在你们的脑海中了。 (出示课件) 这些词语谁会读?

生:褪色、得意、撮起嘴、抑扬顿挫、企盼、小心、亲昵、默默地注视。

师:“抑扬顿挫”是指怎样的语调?

生: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师:这是字典里的解释, 非常准确, 但我们还没有感性的认识。哪位同学会背《望庐山瀑布》这首诗?

(生齐背)

师:如果抑扬顿挫地来背应该是—— (示范背诵)

师:这就叫“抑扬顿挫”。刚才这位同学在读词的时候我特别担心有一个词会读错, 它就是“撮起嘴”, 谁来表演一下是什么动作?

(生走上讲台表演)

师:哎哎……还没完, 这海鸥近在咫尺, 你像老人一样“撮起嘴”唤。

(生加动作表演“撮起嘴”唤海鸥)

师:再远一点。 (用手指着远方)

(生一边往前走, 一边撮起嘴唤。)

师:哎……小心, 别动, 前面就是海了呀, 再远一点。

(生表演)

师:声音要大一点, 那边是展翅翱翔的鸥群, 我们一起撮起嘴来呼唤。

(生一起呼唤)

师:好的, 把所有的海鸥都唤来了。我们一看到“海鸥”这个词就能联想到课文中的哪些词语?

生:海鸥最重情义。

生:翻飞盘旋。

生:吉祥鸟、幸福鸟。

生:肃立不动。

师:好的。 (出示课件) 我们把这些都汇总到一起, 同学们用心去读一读, 读准确、读清晰, 还要读出这些词语背后的画面来。小声读一读, 开始。

(生自由认真读词语。师指名读词语。)

五、写字指导

师: (出示课件) 这是本课的生字, 这里面有两个生字我特别担心大家会写错, 看一看是哪两个字。

生: (齐说) “歇”。

师:“歇”容易错在哪儿?

生:“歇”的下面容易写成两撇。

师:还有哪个字特别容易错?

生:“塑”的下面容易写成“王”。

生:“抑”容易写错。

师:是呀, “抑扬顿挫”的“抑”稍不留神就容易写成“柳树”的“柳”的半边。还有一个字“横”的长短很容易错。

生:“吉”容易把上面的“士”写成“土”。

师:老师选了三个特别不好写的字,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 (范写:塑、抑、歇)

(生一边写, 一边认真听。)

师:“抑”的右边要低一点, 这一“提”要短小精悍, 干净利落。同学们写好了吗?再写一遍。

(生认真练写, 师巡视。)

六、品读“喂海鸥”

师:下面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 自由地读一读第1耀13自然段, 看哪些句子最能表现老人和海鸥的感情深厚、关系密切, 把它们画出来。开始。

(生自由学习, 师巡视。)

师:画好的请举手。好, 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画的第一个句子是第九自然段的“看来它就是独脚, 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 如果他们关系不密切的话, 老人就不会跟他“亲昵”地说话。还有一句是第11自然段的“海鸥最重情义……今年也没有来”, 从这可以看出海鸥和老人的感情很深。

师:如果不是感情深厚, 怎么会这样通人性呢!

生:“海鸥是吉祥鸟……我们的福气来了”, 正是因为喜欢才会夸它, 如果讨厌是不会夸它的。

师:在老人眼里这是吉祥鸟, 把福气都带来了。

生:“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说说怎么看出来感情深?

生:因为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 如果不是感情深, 它们就不会跟着了。

师:不会如此的默契。

生:我找的是第八、九自然段的“他忽然对着水面……起来一下”和“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 向老人飞来”。如果他们的感情不深, 就不会这么默契。

师:至少说明他们非常熟悉, 一喊就起来。

生:第二自然段的“朋友告诉我……跟海鸥相伴”说明他们的情义很深, 如果不是很深, 老人也不会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为海鸥送餐, 跟海鸥相伴。

师:这不是一般能吃下来的苦呀!

生:“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连装鸟食的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这里可以看出老人比较老, 工资也不是很高, 舍不得买新衣服, 衣服都穿得褪了色了。

师:我非常佩服也非常欣赏这位同学, 因为这是一个不引人注意的细节, 被他揣摩得这么透彻。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 (课件出示句子) , 这句话在表达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外貌……

师:用心去读一读, 可没有那么简单。

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了排比句。褪色的过时布衣, 褪色的蓝布包, 连塑料袋也褪了色, 形象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情意深, 也表现了老人的贫穷。

师:“褪色”用了几次?

生: (齐说) 三次。

师:奇怪吗?我们说写作文最忌讳的就是词语重复, 可在这一段中连用了三个“褪色”这就是表达上最大的特点。把前面两个“褪色”去掉, 比较一下。 (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比较)

(生齐读句子)

师:比较一下, 连用三个“褪色”, 有什么发现?

生:我体会出老人很节俭, 自己省吃俭用也要为海鸥送餐。

师:把自己的一切都送给了海鸥。

生:说明老人非常喜爱海鸥。

师:其实原文并不是这么写的—— (课件出示原文中的句子)

师:一分钟读一读, 读后说说你是喜欢原文的写法还是课文中的写法。

(生认真阅读)

师:读完了吗?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喜欢课文中的写法, 因为课文中的句子很简洁, 三个“褪色”让我体会出老人很节俭, 原文写了很多才让人感受到了。

师:没有课文改造过后的那种力度, 是吧?

生:我觉得大屏幕上的 (原文) 好, 因为原文中还写了一些穿着花花绿绿衣服的人和老人形成了对比, 更显得老人生活不富裕。

师:老人的形象更凸显了。还有吗?

生:我觉得还是原文好, 最后写那个装鸟食的大塑料袋“皱皱巴巴的”“商标都磨得看不清楚”, 老人都不肯换一个, 这样更表现出老人的节俭。

师:实际上“文贵有法, 但无定法”, 虽然表达的形式不一样, 但都达到了凸显老人形象的目的, 各有千秋。从这两个对比中我们一下子就把老人的形象刻在了脑海里:我们看到老人用的塑料袋“褪色”了, 布衣“褪色”了, 还有那蓝布包也“褪色”了。但是他对海鸥的那片深情却始终那么“光鲜亮丽”“熠熠生辉”。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够—— (出示课件:每天步行……)

生: (齐读) 二十余里……跟海鸥相伴。

师:这一路上老人是怎样坚持的呀?在最艰难的时候他想了什么?做了什么?展开想象选择一个说一说。 (课件出示情境练说)

生1:我选择第一个。当老人走得腰酸背痛的时候, 他一咬牙对自己说:我要忍住, 还有海鸥在等着我喂食呢, 如果我没有去, 海鸥肯定会伤心的。

师:还会怎样坚持呢?

生2:我选择第二个。当风雨交加、道路泥泞时, 他会想:不管怎样, 我都要去喂海鸥。

师:是呀, “不管怎样”。

生3:我选择第二个。当风雨交加、道路泥泞时, 他会想:如果我不去, 就不会有人给海鸥送餐了。

师:好的, 请你说一个。

生4:我选择第一个。老人也许会说:我就是海鸥, 海鸥就是我, 我已经和海鸥融为了一体, 我一定要去给海鸥喂食。

师:掌声送给他。“我就是海鸥, 海鸥就是我”, 人鸥一体!是呀, 正因为有这样一种爱, 才会有这样一种坚持, 所以他每天都会步行—— (出示课件:他每天都要步行二十余里——)

(生齐读)

师: (板书:相伴) 老人和海鸥的故事, 我们下节课继续讲述。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喂海鸥”

师: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故事, 走进老人和海鸥相伴的幸福时光。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配乐。) 请一位同学读这一段, 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 你就站在风光旖旎的翠湖边, 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生:“人少的地方……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读完后生自发鼓掌)

师:读得真好, 你们想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栏杆上, 海鸥就来啄食。

师:他看得多开心呀!

生:我看到一群白翼天使在栏杆边上吃食。

师:一边吃一边飞舞。

生:我看到海边泛起一道道金黄的波浪, 波浪映着海鸥的鸣叫声起起伏伏。

师:我相信她会成为一位诗人!

生:我看见海鸥就像白色的琴键一样, 在栏杆上一起一落。

师:掌声, 就像琴键一样, 形成了一曲美妙的乐谱。乐谱是由线条和音符组成的, 用海鸥比作乐谱, 你认为好在哪里?

生:第一说明海鸥很多, 第二说明海鸥飞动时很优美。

师:就像音乐的旋律一样, 你真会读书!

生:我认为海鸥是音符, 栏杆是五线谱。

师:说得太漂亮了!栏杆就是五线谱, 海鸥就是那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在这些音符当中, 老人最爱的是哪几个呢?说说它们的名字。 (课件出示句子)

生: (齐说) 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师:看到这些名字你们就能想象出它们的样子。说一个就可以了, 你最喜欢哪个就说哪个。

生:我喜欢“红嘴”, 我觉得它的嘴应该是鲜红色的。

师:一看就能发现。

生:我觉得“公主”一定是个母的, 浑身的羽毛很洁白, 显得很高贵优雅。

师:高贵优雅。

生:我觉得“灰头”的头上好像戴了一顶帽子, 而且是灰色的。

师:可能有点滑稽。

生:“独脚”应该只有一只脚。

师:只有一只脚, 站也站不稳。 (师动作演示) 这么可爱的海鸥, 你说老人能不喜欢吗?所以当老人在呼唤他的这些孩子的时候都是亲昵得变了调。谁能像老人那样呼唤这些名字?自己先试着练一练。

(生自由练习)

师:请一位同学来试一试。

生: (模仿老人语气) 灰头——

师:多么深情呀, 就像老人一样。

生: (带有一点地方话的音) 公主——

师: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

生:灰头哦!

师:我听出了戏曲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揣测, 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在这些呼唤声中充满了老人对海鸥的——

生:一片深情。

师:这些海鸥哪里是海鸥呀, 对老人来说就如他的亲人, 他们之间会有些什么样的交流对话呢?

生:你们吃饱了没有?

师:这是最关心的。

生:昨天晚上睡好了吗?

师:精神足不足呀?

生:我明天还会来的, 你们今天晚上睡一个好觉。

师:很关心这些“孩子们”是否睡好了。

生:天冷了, 小心感冒。

师:海鸥生病了是老人最最牵挂的。

生:吃慢一点, 别噎着。

师:这一段就是对老人语言的描写, 课文中作者特别注意了老人说的话。通过语言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再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到了老人的语言。

师: (师生交流后出示老人说的话) 同学们读一读, 每一句话都有不同的感情, 你能读出怎样的感情来?

(生自由练读)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一句话, 看他能读出怎样的感情来?

生: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 依然俯身向着海鸥:“个个都有个名儿。”我觉得他有一种得意的感觉。

师:得意呀!第二句话。

生:“你看你看……起来一下!”也是很得意, 想让别人都知道海鸥都有名儿。

师:为什么那么得意呢?

生:因为他想让别人都知道海鸥有名儿, 他一喊海鸥就过来了。

师:这句话在表达上也有一个特点, 哪位同学发现了?

生:说话的时候中间有插叙的话。

师:中间有提示语, 还有吗?最大的特点?

生:每句结尾都是感叹号!

师:给她掌声, 你真会发现, 真会读书, 真会学语文!你看这一小段话中有几个感叹号?

生:五个。

师:五个感叹号!有必要吗?可是表达强烈感情才用感叹号呀!体会一下用意何在。

生:老人很骄傲, 能和那么多海鸥交朋友。

师:每喊一个名字都值得他骄傲, 所以每一个名字的后面都是感叹号。我们一起读出这种骄傲得意。

生: (齐读) “你看你看……起来一下!”

师:好, 第三句话。

生:“海鸥最重情义……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

师:“白鸥飞处带诗来”, 你的朗读带情来。最后一句。

生:“太阳偏西……眼睛里带着企盼。”

师:老人的塑料袋空了, 其实心也空了。一份冰凉的失落,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体会老人的失落。

生: (齐读) “时候不早了……眼睛里带着企盼。”

师:是呀, 我们听到了一声叹息中带着几分遗憾。过几天, 老人又来了, 可是这一次和往日大不一样, 他的脚步是那么缓慢, 他的脸色是那样苍白, 他苍老的手几乎掰不开松脆的饼干, 很显然, 他生病了。 (课件:老人看海鸥的图片和音乐) 这是老人坚持着最后一次来看海鸥, 这一次也是他和海鸥的诀别。此时他在想什么呢?

生:海鸥, 我可能以后再也来不了了, 你们可要照顾好自己, 不要出事, 让我伤心。

师:你读懂了老人。

生:他可能在想:如果以后我不在了, 还有谁来给海鸥喂食?

师:是呀。

生:孩子们, 再见了, 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来看你们, 希望以后你们能活得开心一些。

二、品读“送老人”

师:我听出了心酸, 听出了泪水。这些“儿女”日日盼望老人, 但是也日日失望, 这一天终于盼来了老人, 但那是老人的遗像。意外也由此发生了。同学们默读第14耀19自然段, 看看哪些地方让我们意想不到, 把这些词语轻轻地圈画出来。

(生默读课文并圈画有关词语)

师:找到了吗?

生:“一群海鸥突然飞来”中的“突然”。

师:怎么意想不到?

生:突然飞来就和平常不一样。后面还有“翻飞盘旋”和“连声鸣叫”这两个词。

师:这都是意想不到的地方。

生:“它们肃立不动, 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这都说明海鸥和老人的感情很深。

师:为什么海鸥今天的表现让我感到不可理解, 感到意外呢?

生:也许海鸥很想念老人, 今天看见老人就扑向老人, 但他们发现老人不理睬他们, 所以他们想把老人唤醒。

师:好一个“唤醒”, 这是海鸥的真情呀!是的, 海鸥们真的通了人性, 要不是读了原文, 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然而它就是事实, 这都是源于人和海鸥十几年来建立的深厚感情, 这份情也定格在这样一段文字当中。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这段文字, 不要惊醒了老人, 一定会有一些细节和语言击中你的心房。

(生自由小声阅读)

师:说一说哪些细节、哪些词语打动了你。

生: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翻飞盘旋的海鸥们, 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这句中的“相伴”说明老人和海鸥的感情很深;“多少个冬天”说明他们相处的时间很长, 彼此有一种默契, 谁也不能离开谁。

师:谁也离不开谁, 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生:“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从这里可以看出海鸥对老人的依赖。

师:依恋、依赖, 老人走得太匆忙了, 还有很多事来不及交代, 很多话来不及倾诉。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从老人的眼神中看出他似乎在说些什么呢?

生:亲爱的海鸥们, 我以后再也见不到你们了, 你们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

师:我听出了一点悲凉。这些通了人性的海鸥们也应和着, 只是它们没有人类的语言, 我们代它们表达。

生:他可能会说, 我以后再也不能来喂你们了, 你们可要保重呀。

师:这是老人说的话, 海鸥会说什么呢?

生:请你放心, 没有你我们要活得很开心。

生:你不要走, 不要走!我们要你一直陪在我们身边!

师:我们想起了这些在老人身边亲昵地撒娇的“孩子们”, 在老人遗像前的那一份不舍。谁说老人贫困?谁说老人孤独?他很富有, 因为他有这“一群又一群的儿女们”和他——

生:相依、相伴。

三、拓展延伸

师:相依相伴, 相守在一起。 (板书:相伴相守) 今天老师也把故事的原文带到课堂上来了, 同学们想读吗? (分发复印好的原文) 原文很长, 有五千字, 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快速阅读, 读完之后写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生认真阅读后交流感受)

生:人间真情不管是人和人之间, 还是人和动物之间都胜过一切, 没有什么可以超过人间真情。 (学生掌声)

生:有着像老人这样崇高精神、善良品质的人, 他们的心灵比海鸥身上的羽毛还要洁白、纯净。 (学生掌声)

师: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就像海鸥身上的羽毛一样圣洁无瑕。

生:老人, 你为海鸥做的一切都值了, 您的“儿女们”都在为您守灵呢, 您看见了吗?

师:是呀, 我相信老人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

生:有的人死了, 但他还活着, 因为他的爱心火种永远不会熄灭。

师:多好呀, 让这颗爱心像火种一样永远不要熄灭, 永远燃烧下去! (学生掌声) 我相信咱们班以后一定会出现很多文学家、哲学家和慈善家。

生:老人, 你的“儿女们”盼望着你回来, 我相信你在天堂里一定能感觉到。

师:相信老人在天堂里一定能感觉到这些“儿女们”的一片真情。刚才老师也被你们打动了, 不仅因为你们的语言, 也因为你们的那份善良。有些孩子在读的时候, 一边抽泣, 一边抹眼泪,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文学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 这是人间真情的力量! (学生掌声)

师: (出示课件) 同学们, 老师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也有一些思考, 谁来帮我读一下?

生:尊重生命的人也必将得到生命的尊重。

生:有爱, 心灵便不会孤独。

生:生命的美丽在温情的呵护中绽放。

生:真正可悲的, 不是生活的艰辛, 而是了无生趣的过程和没有知觉的灵魂。 (学生掌声)

师:这是我的感想, 那么本文的作者邓启耀先生又是怎样思考的呢? (课件出示邓启耀的话)

生:“许多时候, 有力量的, 不是坚硬的理性, 而是柔软的爱。”

生:“在我们生活中遇到的许多人、许多事情, 往往只有在错过之后, 我们才会体会到它的价值。”

生:“和老人的接触虽然短暂, 却让我十分感动。他让我明白, 世间万物都有灵性, 遍及天地的爱心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希望。”

生:“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你我的世界, 同时也是他人的世界, 万物的世界。只有这样理解, 我们才可能学会包容, 学会和他人、和万物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师: (课件播放音乐和图片) 实际上,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 人和动物相亲相近的场面比比皆是——

(生一边观看, 一边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声。)

上一篇:中职学校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下一篇:小学思想品德教案:爱护公共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