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2024-06-2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篇1: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原因是什么(海拔高度影响)

2.给我国带来丰沛降水的风是(夏季风)

3.海南岛农作物数制是(一年三熟)

4.我国少数民族多少个(55)

5.我国政府设立的特别行政区是(香港和澳门)

6.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大致是(黑河----腾冲一线)

7.我国领土南北跨度大,属于五带中的(热带。北温带)

8.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依次是(云。桂。粤。台)

9.我们所在的省份名称是(山西省)简称(晋),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是(陕西省。河南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他们的简称依次是(陕。豫。冀。内蒙古)

10.我国民族的分布呈现以(汉族)为主体,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的特点

11.地形是指地表的(各种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五种类型

12.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火烧寮),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13.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季风和地形)等

14.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舟山群岛)是我国的群岛

15.我国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16.几个高原的特点(内蒙古地表坦荡开阔。起伏和缓。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梁峁众多。青藏高原雪山众多。冰川广布。髋骨和湖泊镶嵌其中。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

17.在图上填出阶梯分界线

18.五个自治区。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二十三个省。知道名称,简称。省会。

19.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0.我国的领海宽度(12)海里

21.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是什么?

22.山西属于什么温度带(暖温带)什么干湿区(半干旱。半湿润区)

23.我国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24.的咸水湖是什么?的内流河是什么?

25.黄金水道是什么(长江)。能源流域是什么(黄河)

26.最长的人工河是(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浙江杭州湾)。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27.黄河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

28.我国降水的规律是什么?

29.北回归线穿过哪四个省。简称。省会是什么

30.长江黄河发源于哪?流经哪些省区?简称省会是什么?全长多少?注入哪?主要支流有哪些?在图上标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在哪?在图上标出

31.山西相邻的省有哪四个?写出名称。简称。省会

32.四大盆地中,位于第一阶梯的盆地是什么?

33.那条河流是流经安徽且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淮河)

34.我国气温南北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维度不同)

35.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是(植林种草,防止水土流失)

36.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什么?最少的是什么?

37.在图上填出天山。大兴安岭。秦岭。昆仑山。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东南丘陵

38.我国的地势特征是什么?

39.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门前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歌词所指的家乡是什么地形?(黄土高原)是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季风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什么时候刮东南风?(夏季)什么时候西北风?(冬季)气候有什么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0.我国最东端省级行政区是什么?简称是什么?(黑龙江)

4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42.了解少数民族风情应到什么地方?(云南)

43.读图云南。广东。湖北。黑龙江图。回答

(1)临海的是哪个省?(广东省)陆上同邻国相连的是(云南。黑龙江)纬度的是(黑龙江)

(2)图中四省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黑龙江)。最偏西的是(云南)有热带分布的是(云南。广东)

(3)流经云南的河流是(长江)流经广东的是(珠江)。流经湖北的是(长江)。流经黑龙江的是(黑龙江)

(4)有千户之称的是(湖北省)。有经济特区的是(广东)。

(5)最早见到日出的是(黑龙江)气温年差的是(黑龙江)

44.汉族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民族在一起(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

篇2: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领土最南端在()A.曾母暗沙 B.帕米尔高原(73°E附近)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2、“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这首歌曲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心声。请你判断,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所在省(区)是()

A.新疆 B.西藏 C、广西 D、内蒙古

3、下列各组中,属相邻的两个省级行政区的是()A.黑龙江省和辽宁省 B.云南省和广东省 C.甘肃省和重庆市 D.湖北省和江西省

4、下列各组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湖南、江西 B.江苏、山东 C.陕西、四川 D.青海、西藏

5.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A.东南、西南、西北 B.东北、东南、西南 C.西南、西北、东北 D.东北、西北、东南

6、我国地势第一阶梯的平均海拔在()A.1 000米以上 B.2000米以上 C.3 000米以上 D.4000米以上

7、秦岭的走向是()A.西北一东南 B.东北一西南 C.东一西 D.南一北 8下列省级行政区,与湖南省相邻的是()A、福建 B.河南 C.安徽 D.重庆

9、下列国家与我国陆地为邻的是()A.泰国 B.越南 C.韩国 D.菲律宾

10、下列长江支流,主要流经贵州省的是()A.嘉陵江 B.汉水 C.雅砻江 D.乌江

11、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盆地是()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柴达木盆地

12、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特点是()A.夏秋少,冬春多 B.夏秋少,冬春也少 C.夏秋多,冬春也多 D.夏秋多,冬春少

13.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是()A.冬小麦、大豆、棉花 B.春小麦、花生、甘蔗 C.春小麦、大豆、甜菜 D.冬小麦、谷子、甜菜

14.下列地区,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主要产地的是()A.洞庭湖平原 B.东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海南岛

15.下列平原中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农业区的是()A.宁夏平原、成都平原、东北平原 B.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D.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 16.素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牲畜是()A.藏绵羊 B.牦牛 C.藏山羊 D.三河马

17.我国某城市,1月平均气温⒊7℃,7月平均气温28.8℃,年平均降水量1260毫米,该城市可能是

()

A.广州 B.北京

C.昆明 D.武汉 18.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A.林业基地 B.畜牧业基地 C.渔业基地 D.商品粮基地 19.新藏公路的起止点是()A.下关——芒康 B.叶城——拉萨 C.拉萨——西宁 D.拉萨——成都 20、水、土是立国之本,我国水土资源的分布情况是()A、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B、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多

C、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 D、北方耕地少,水资源少

二、综合题(60分)

21、读下图,回答:(10分)

⑴南水北调工程是把 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 和 地区。

(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从图中可看出,三条调水路线中的东线主要利用 将长江水调往华北。(3)“一条条绿沟、一片片果树、一坡坡草灌、一层层梯田”,这是山西省河曲县黄土高坡的一番景象。请你说出当地人民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的途径有哪些?

22、读下列四幅地形剖面图,分析回答:(6分)东

(1)上述哪一幅图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

(2)由此概括出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

(3)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河流流向有哪些影响?

23、试分析有关塔里木河的几个问题:(7分)(1)塔里木河的水源主要来自哪里?

(2)塔里木河哪个季节水量最大?为什么?

24、读我国西北地区图,回答:(8分)

C

B

A(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下列地理事物的数码代号:

①山西省 ②准噶尔盆地 ③黄河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名称:

A B C(3)西北地区的植被,由西向东变化有什么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5、读下列省区轮廓图,分析回答:(15分)

(1)以灌溉农业著称的省是数码_____,该省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山的冰雪融水。

(2)盛产苹果、花生的省是数码______,该省是黄河的入海口所在省,河口处有著名的________油田;该省有我国著名的山东半岛,半岛以北临_________海,以南临_______海;该省境内有五岳之一的 山。

(3)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是数码_______,该省农村多数居民以 为住房,以 为主食。该省西以(河流)与 省为邻。

(4)有色金属资源最丰富的省是数码_______,该省著名的锑矿产地是。

26、一月份内,如果你从哈尔滨出发,经北京、湘潭、广州到海南岛,一路上你会感到气温发生怎样的变化,你知道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吗?(6分)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假如现在你是一个跨国集团的董事长,要在中国投资多个项目,经过对中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的研究,你决定:大型重工业设在________区;热带、亚热带作物加工厂设在________区;畜产品加工厂高在__________区;而________区,因为气候高寒,交通不便,暂时不考虑投资。

(2)为促进西部大开发,西北地区的不少建设工程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全部位于区域B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2004年10月1日,西气东输工程正式向上海送气,该项工程穿过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区域。

期末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D

5、C

6、D

7、C

8、D

9、B

10、D

11、D

12、D

13、C

14、D

15、B

16、B

17、D

18、B

19、B 20、C

二、综合题

21、(1)长江 华北 西北(2)京杭运河(3)造林种草(植树造林等均可);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

22、⑴ D ⑵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⑶ 这种地势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23、⑴ 主要是来自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⑵ 夏季 因为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24、(1)略(2)A祁连山 B阴山 C大兴安岭(3)植被由西向东变化特点:荒漠→草原→森林(或荒漠→荒漠草原→草原);形成的原因是距海洋远近不同,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25、(1)③ 河西走廊 祁连山(2)④ 胜利 渤 黄 泰(3)② 窑洞 小米 黄河 陕西(4)① 冷水江锡矿山

26、气温越来越高 原因:一是纬度差异造成的,我国南方纬度低,北方纬度较高; 二是受冬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南方受冬季风影响小,北方受冬季风影响大。

篇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摘要]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为依据,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以八年级下册为例,新教材除了增设了前言,章节设置及地理图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关键词]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地理教材 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119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地理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为依据,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料,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编排。新教材的出现,不得不让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它与湘教版旧教材相比,究竟有何变化?下面对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新旧教材进行一些比较分析。

一、 前言的增设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别出心裁地在目录前增设了前言。前言的第一句话是:“在本册书中,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国的区域。”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新教材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的是“我们一起来认识”而不是“你们将要学习的是”,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接下来的部分用了非常优美生动的语言对整册内容进行了简单概括,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优美的语句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增强对学习本册内容的兴趣。

二、章节设置的变化

1.章节数量的变化。旧版教材共有6个章节,而新版教材只有5个章节,而且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章节号与上册章节是相连的,体现湘教版八年级整册内容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2.章节内容的变化。从新旧两版教材的内容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思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旧版教材的编写思路应该是总—分的传统思维方式,从一般到具体,先介绍中国的产业,包括上一册的中国的人口、气候、资源等等,先让学生对整个中国的各个方面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在下册就详细从东部沿海、内陆沿疆、黄河和长江沿岸这四个部分对中国每个行政单位进行了介绍,内容繁杂,追求面面俱到,但是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又是不可能的。因此,新版教材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很大的改进,主要从认识区域的方法着手,教会学生从位置和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和发展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区域,不再是简单知识内容的呈现,而更注重的是学习如何分析区域的方法,这才是学生适应当今变幻莫测的时代最需要掌握的东西。新版教材把《中国的产业》这一章节放到了上册,而下册的重心完全放到了区域的学习上,不管是章节先后的安排,还是章节内容的选取,都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三、地理图像的变化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传递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的初中生来说,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地理图像能让他们迅速地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根据初中生这一显著的特点,无论是旧版教材还是新版教材,教材编写者都采用了大量的地理图像来凸显教材内容。尽管如此,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采用的地理图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突破。

1.新旧教材地理图像数量和密度的变化。旧版教材共分为6个章节,地理图像在每个章节的数量分别是33幅、57幅、16幅、15幅、16幅和1幅,总共是138幅;而新版教材5个章节的地理图像数量分别是42幅、37幅、46幅、73幅和3幅,总共是201幅。新教材的图像密度和数量都比以前有所增加,说明地理图像在地理教材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2.新旧教材地理图像质量的变化。从整体看,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色彩更加鲜明、丰富,图注更加清晰,图像的线条也比较饱满。旧版教材以彩图为主,而新教材在彩图的基础上也适当地采用了黑白图像,比如在教材第12页,为了突出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地域特色是“南船北马”,图521和图522就分别采用了“20世纪40年代江南水运”和“北方传统运输方式”两张黑白图像,黑白图像的运用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真实的人文景观,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更强的说服力。除此之外,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更具时代感。两版教材中都有对北京的区域介绍,体现北京最近这些年来高速发展成果的图片更是大量出现在新教材当中,比如北京的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和鸟巢等。与此同时,新教材的图像也体现了地方民族特色,比如展现京剧、秦腔、锅庄舞等图像的运用。

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在很多方面存在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它毕竟蕴含十年来无数教师无数次课堂实践的经验总结。就如同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新版教材也肯定存在着许多不足,它是“十年磨一剑”的成果,现在又正返回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人的认识是无限的,总能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去改进和完善,“最好的总是在下一次”,怀抱着这样的期望,教育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篇4: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一、 什么是自然资源:存在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

1、 主要类型: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2、 自然资源的特征

(1) 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拓展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空间:空气、风景

(2) 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3、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

4、非可再生资源: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应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5、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特点: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等。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 人多地少

1、 土地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及世界的1/3。

一、 类型齐全

1、 各类土地资源齐全: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图)

2、 草地面积较广,所占比重大。居世界前列。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3、 中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

二、 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

1、 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2、 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和东南山区(人工林和次生林)。

3、 草地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

4、 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

一、 珍惜每一寸土地

1、 耕地存在的问题:人均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工矿与建筑用地占用及乱占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对策:提高耕地的生产力;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利用率。

2、 林地存在的问题:管理不力,滥伐现象严重—对策:营林、护林、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 草地存在的问题:超载,管理不力,造成退化——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防灾。

4、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一节 中国的水资源

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

1、 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却占全国总流量80%以上。

2、 黄、淮、海流域面积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但水资源只占6%。

3、 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五个带:P73;图3-20

我国水资源供需情况对应地区

二、时间分配不均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1、 中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

2、 对生产的影响——易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

三、节约每一滴水

1、 地区分布不均——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最大规模)。把长江流域富余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2、 时间分布不均——兴建水库。(小浪底)(三峡水利枢纽)。

3、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上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是目前长江干流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1. 我国各大水系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水系是长江水系,其次是珠江水系。

6、污染和浪费——节约和防治

7、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

8、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条路线:P76图3-24.

第一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一、 多样的生物资源

1、 优越的海洋自然环境

(1) 地跨多个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2) 大陆架面积宽广。

(3) 海水温度适中。

2、 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3、 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最大)、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2. 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占海洋水产品产量的1/3以上。

3. 我国海水养殖品种有海带、紫菜、虾、扇贝、牡蛎、鲍鱼等。

4. 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我国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海洋矿产资源有锆石、钛铁矿、石英砂等

5. 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海盐和镁、溴、碘等化学元素。

二、巨量的化学资源

1、 长芦盐场(最大)、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三、保护“蓝色国土”

6. 海洋资源存在的问题: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如过度捕捞、石油污染、赤潮。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

成因:沿海工厂和城市向海洋排污、石油污染处于严重、赤潮的频频出现。

篇5: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中国看世界

第一节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4、我国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西端在**维吾尔**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5、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6、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

7、我国大陆濒临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8、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近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众多岛屿。我国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此外,我国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9、我国有(2)个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10、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11、我国有(23)个省、(5)个**、(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域。

第二节人口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2、2、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数为(13.40亿)。

3、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

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5、201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是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6、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黑河——腾冲)。

第三节民族

1、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成为(少数民族)。(壮族)人口最多,超过1600万人。

2、(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3、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4、我国(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1、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3、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4、我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5、我国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

6、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地方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第二节气候

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2、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漠河和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约(50 ℃)。

3、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 ℃)以上。

4、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最热的地方(**的吐鲁番)。

5、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6、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7、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托克逊)。

8、一个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

9、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旱)。

10、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干旱)、和(半干旱)四类地区。

11、我国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1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

13、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14、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季风气候的类型齐全。

15、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第三节河流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最后注入(太平洋)。

2、在**北部,(额尔齐斯河)向北流入(北冰洋)。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

3、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

4、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5、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京杭运河),全长(1800)千米。

6、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还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7、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人们还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

8、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

9、治理长江的关键是(防洪)。

10、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流入(渤海)。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11、黄河(含沙)量大,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时节往往形成(凌汛)。

12、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13、黄河河床逐渐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坎,黄河成为(地上河)。

14、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15、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线(河口)、(桃花峪)。

16、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线(宜昌)、(湖口)。

第四节自然灾害

1、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3、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4、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5、(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6、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7、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8、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9、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10、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

4、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源)。

5、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二节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很(不均衡)。

3、我国耕地和林地的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这里是我国农、林、渔业的主要分布区,土地利用程度很高。其中,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林地)则主要分布在山区。

4、(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牧业。

5、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6、(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

7、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落实。

第三节水资源

1、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

2、从时间分配看,(夏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丰沛。

3、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之一是(兴建水库)。

4、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5、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6、我国的(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交通运输

1、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3、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是(铁路运输)运输。

4、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可以分为(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两大组。

5、东西铁路干线主要有三条(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6、南北铁路干线主要有五条(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北同蒲-----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7、青藏线东起(西宁),西至(拉萨)。

第四章第二节农业

1、(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3、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4、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现代化。

5、我国四大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内蒙古牧区)、(**牧区)。

6、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7、我国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农业的南北差异明显。以(秦岭—淮河)为界,该线以北地区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以南地区耕地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等。

8、走科技强农之路(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9、这里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这叫(宜林则林)。

10、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这叫(宜粮则粮)。

11、这里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宜牧则牧)。

12、这里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这叫(宜渔则渔)。

第三节工业

1、工业也是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2、(工业生产)包括开采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

3、现代工业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工具盒设备、原材料和动力等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4、目前,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规模庞大)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5、21世纪以来,我国加强工业研发,鼓励加强工业研发,鼓励技术创新,努力打造国产品牌,正在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6、我国的四大工业区(京津唐)、(沪宁杭)、(辽中南)、(珠江三角洲)工业区。7、201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为2000年的(7倍)多。

8、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中)城市。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9、我国的硅谷是(中关村)。光谷是湖北武汉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音乐课教案《小雨和花》及教学反思下一篇: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