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大反思

2024-08-30

项目大反思(精选8篇)

篇1:项目大反思

项 目 管 理 心 得 体 会

从2008年9月开始,公司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公司开展了“工程项目大反思”活动,以期彻底整治项目亏损的问题。为此,本项目部组织所有领导干部以及所有管理人员进行了学习,并进行了深刻反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想实现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近年来,公司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施工产值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是公司部分项目部仍然存在亏损现象,严重阻碍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进行项目大反思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将结合本次学习情况就施工项目管理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明确成本管理责任,全员树立成本意识。

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功能,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首先要建立一个能完成管理任务,令项目经理指挥灵便、运转自如的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的所有管理人员,都必须要参与项目管理工作。而普遍的观点认为,施工项目管理仅仅是项目经理或者是经营部门应该考虑的事情。因此,必须要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负责,将责任细化到每一个项目管理人员。确保每一个管理人员在完成工作责任的同时,考虑到成本责任的实施,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识,真正做到精打细算。最终要营造“人人讲成本,处处抓成本”的良好局面。然而,施工项目管理的目标并不仅仅是狠抓成本。质量、工期同样是项目管理的目标。其实这三点并不矛盾。控制好质量、保证工程进度,可以得到业主的认可,更好更快的达到合同目标;相反,只是盲目的一味追求降低成本和缩短工期,致使工程产品存在质量隐患,最终进行返工等处理措施,将会给项目部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合同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项目管理水平,科学、合理的制定项目生产计划,保证工程进展具有连续性和均衡性,这样才能缩短工期,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施工质量和降低工程费用。然而目前,各项目部除部分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之外,大部分管理人员由于经验不足,项目管理水平并不是很高。因此,提高所有管理人员的项目管理水平,是非常迫切的。近年来,公司有意识的组织开展了成本管理学习活动以及本次的项目大反思活动,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各部门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和项目管理知识水平。但是,仅仅通过几次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项目部应该定期组织项目管理交流会,充分发挥各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项目管理意识的增强、管理能力的提高。

二、完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工程的三要素为:人、机、材料。我始终认为,这三要素中“人”应该占据第一位。目前,种种迹象表明,项目部部分工作人员存在责任心不强、人员职责不明确的现象。施工现场新旧材料乱丢、浪费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工作人员工作不认真,工作效率低下;部分人员不能很好服从管理,使领导下达的指令不能顺利实施„这都成为搞好项目管理的制约因素。因此,如何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更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一直是项目管理者要解决的难题。我认为,解决这一难题,要保证下面两点:

1、项目管理者要制定合理、完善的管理体制,明确奖惩措施;

2、严格执行各项制度。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我公司企业文化中人情味比较重,这是我们值得肯定的优点,但是难免会造成各个项目部在执行各项制度时都并不是很严格。而后者尤为关键。目前项目部某些方面管理体制还不是很完善,落实方面也不很理想,作为项目部的领导班子成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量提出自已的一点建议,促进项目部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在注重人情的同时,突出“严”字,做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三、要加强劳务管理,作为向项目管理要效益的重要途径。

根据目前情况开看,劳务工的使用与管理是施工企业适度规模扩张和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在用工高峰期适当补充劳务工,做到养在社会、用在企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施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同企业周边地区的社会劳动力市场接上轨,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保持经常的联系,使之成为劳动力资源的“蓄水池”和供应基地。当前部分施工企业对外部劳务工的使用与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如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违心地使用有“关系”的劳务队伍,使用一些无资质、低资质、低素质的劳务队伍,一旦出了问题,责任和损失全由企业承担,造成项目亏损(本次项目大反思学习材料中的案例一即为典型例子)。甚至有些项目部对劳务队伍重包轻管,以包代管,安全质量事故频发,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丢失了市场。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劳务工的管理:

1.规范使用制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使用,合理有序,考核业绩,注重实力”的方针,坚持劳务使用“基地化、弹性化”的制度和关键、重点岗位禁用外部劳务的制度。必须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签订用工协议。

2.严格资质审查与分包。做到资质审查“两严”、分包“三必须”。“两严”,即:严格遵循分包评价程序;严查综合实力(设备、技术、资金、业绩等)。“三必须”,即:必须签订和履行规范合法的经济合同;必须保证重难点和高技术含量工程以自有队伍为骨干;必须杜绝整体分包和层层转包。

3.加强动态管理。首先,要坚持“谁用工谁负责”和“教育、使用、管理并举”的原则;其次,抓好现场代表、技术监督人员选派工作,实行分包工程施工全过程“旁站”制度,确保分包工程安全、质量和工期监管有效;再次,抓好分包工程物资采供和验工计价等管理工作,堵塞效益流失渠道;最后,抓好外部劳务制度化管理,适时进行政策传统、形势任务、安全质量、遵纪守法和工艺技术教育,以良好的政治、技术、管理素质和精神风貌,维护施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四、抓好索赔工作,为项目部创收。

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应该是既开源又节流,或者说既增收又节支。只开源不节流,或者只节流不开源,都不可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至少是不会有理想的降低成本效果。而进行索赔工作,即为一项重要的“开源”途径。众所周知,锦屏水电枢纽工程是一项极为特殊的工程。线路长、埋深大、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隧洞内经常发生岩爆,造成超挖严重;地下水丰富,治水工作任重道远。这些不良的水文地质情况,增加了工程开支,也成为了项目部索赔工作的重点内容。本项目部从去年开始即开始了8000m以前工程的索

赔工作,公司也几次派遣索赔小组来指导工作。项目部领导极为重视该项工作,项目经理也积极奔走为索赔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由于辅助洞工程时间很长中途换人极为频繁,以致索赔资料准备方面稍有欠缺,几次谈判进展并不是很顺利。不过,索赔工作原本就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本项目部并没有丧失信心,仍然在抓紧各项资料的准备,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下一轮的谈判。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我接触到了新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项目管理专业水平,可以说是受益匪浅。我认为,公司开展这样的活动对公司、对员工都是极为有利的。或许我上面总结的几点并不是很深刻,但是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总结,不断学习,力争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为项目部、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

篇2:项目大反思

最近我公司开展了项目管理大反思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全员和全面的深刻反思,查清问题、找准根源、对症下药,彻底扭转项目亏损的被动局面,确保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对我公司的成本管理有着重大意义,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和经济效益,保持企业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水电安装负责人,我通过阶段性学习讨论以及看过资料后,结合自己参加工作以来的经验,总结如下:

我一毕业就进入了****这个大家庭,参加工作也才刚一年多一点,我对其他公司的管理模式也没什么了解。就我个人来说,我还是很欣赏****实行的“风险抵押金”制度。因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管理积极性,从“要我管”转变为“我要管”,使大家自觉的参与到成本控制中来。这是我对管理模式的一点看法。

刚参加工作时,只想着做什么事,完全没想过管理原来有这么多讲究。也没想过什么成本控制,但还是知道一点,那就是:工地上的材料不能浪费。这其实也就是成本控制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个人认为一个工程如果可以做到不浪费一点材料,那这个工程是绝对不会亏本的,最不好的结果就是不赚钱而已!因为做过预算的应该知道:其实我们预算中最重要的是工程量的计算,我们计算完后都有一个材料损耗率。这个损耗率按照正常施工是完全足够的,但是为什么我们有的工程会出现最后实际花费比起预算超出一大截的问题呢?其实就是这个损耗率没有控制好或者完全没有控制。我们通常计算中的损耗率只是正常施工中的损耗率,这部分不用考虑。因为最后结算是会把这部分算进去的,也就是能拿回这部分的钱。但是材料丢失、供应商材料缩水等问题没有考虑在损耗内。这些问题也是我们控制的关键所在。这些问题也是最难管理和控制的,因为管理材料的就那几个人,不可能所有的事都管得完。但是我们实行“风险抵押金”这样的管理模式后就好办了,这样以来材料的管理就不是某个人的事了,而是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了,一旦出了问题那么谁也说不掉。这样我们每个人看到有浪费材料、乱堆乱放、使用不当及偷窃等行为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职责制止,并举报。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减少材料的不必要浪费。

材料的管理也得有制度。我认为谁提的材料就应该由谁来分配,如果其他人要使用那么必须得到提材料的人同意后方可使用。因为每个人提材料都是有计划的,如果谁乱用别人的材料那么肯定会对施工的进展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材料就乱套了。就我水电安装来说吧,我计划的材料进场以后那么我的材料就只能我来分配,水电施工队要领材料必须得到我同意才行,而且别人都不能随便使用。这样我的材料才有数,如果我计划的材料别人也拿去用了,那么到最后材料超出太多就不好说是谁的责任了。

后面****工程中,我主要就负责现场水电施工了。这段时间里我认为作为成本控制最主要的方法就是严格要求施工质量。特别是水电安装,如果我们施工质量不好:如配管不走最近线路、预埋管堵了很多、预留孔洞不准确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大量出现,那么我们的工程后期开槽打洞就会特别多,材料使用量也大大增加,以至于严重影响施工进程。这些都牵涉到费用问题,也就对我们的成本控制产生了很大的负担。所以我们要端正一个态度:工程质量也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结构配筋时我们为了省一根钢筋也许最后会造成整栋楼从新来过这样的结果。防雷接地焊接是我们为了省一根焊条也许最后造成雷劈死人这样的结果。这些事一旦发生那么我们会得不偿失的,所以我认为施工中严格要求工程质量也是成本控制的关键。

现在我所在的****工程中,我负责所有的水电安装工程,这段时间也是我思考最多的时候。因为压力很大,刚来这里时毕竟我参加工作才一年,直接就所有的事都要自己去思考了。原来没接触过的东西也只有自己去查资料翻图集。因为所有的水电施工方法都需要自己拿主意,不管是接触过的或没接触过的。这时我才体会到了什么是管理。我觉得材料价格、材料计划、材料分配、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要求等等都是成本管理很重要的一部分。

这工程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材料价格特别高。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工地离最近的材料供给地路程很远,使得运费很高。

2、地震后交通不便,使得运输费用大幅增加。

3、地震后灾区的物价普遍上涨,特别是建筑材料涨幅最大,对工程成本控制形成严竣挑战。

4、工地地处山区内部,施工机具落后而且局限性很大,形成较大施工难度,从而造成费用增加。这些原因有的是不易控制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与司机、供应商、机械出租商等商谈一个较低价格。从而控制材料成本。

材料计划主要就是从工程量的计算上节约成本,避免材料进得过多不能使用而造成浪费。材料分配主要是管理施工班组对材料的使用,作为管理人员就要知道材料都被用在了什么地方。不能到最后材料超出预算了还不知道为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尽量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那些材料使用比图纸上多的问题,比如我们的基础超挖部分,电气预埋管改道这写问题。这都是图纸上体现不出来的但是事实上我们做了而且材料使用量增加了,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就需要与监理沟通做好签证,不然最后这部分钱是拿不回来的。所以这也是成本控制的关键。

施工工艺与技术与成本密切相关。这也是这个工程体现得比较凸出的地方。因为没有提升机械,所以浇楼板混凝土时都是使用的装载机,这使得施工费用大大增加。水电安装的室外排水管沟挖掘,因为租不到小型挖掘机,只能使用大型挖掘机开挖,使得挖出的沟过宽,这是完全没必要的。要是能租到小型挖掘机租赁费每月都可以省上万元,对于这样一个小工程来说这也是很大一笔利润。但是处于这样一个施工环境下,这已经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了。因为这里想租赁到合适的施工机械确实很困难。

篇3:介休:大战略思路带动大项目飞跃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介休市民营股份制企业路鑫煤炭气化有限公司是山西省委、省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三大方阵企业”之一, 总资产达18亿元, 利税1.5亿元。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在煤焦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路鑫公司将自己多年储备的优势项目, 悉数拿出推向沪洽会、港洽会、中博会、珠洽会、煤博会进行招商引资, 先后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

为了切实加强公司的对外贸易能力, 2003年, 与天津洲丽公司、山西中巴贸易公司建立了长期的贸易合作关系;为了做大做强焦炭产业, 2006年—2007年, 与山西省焦炭集团合资兴建年产60万吨的SCD43-02捣固式大型机焦炉建成并投产, 同时与山西省焦煤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实现了长期紧密的贸易合作;为了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开拓煤化工领域, 2007年, 与香港宏马国际投资集团合作, 成立诚宏福得一化工公司, 投资8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30万吨粗苯加氢项目;为了延伸产业链条, 2008年牵手山西铝厂合作成立介休市晋铝兴业冶金材料有限公司、煜业选煤有限公司, 投资近6亿元启动四大项目。

联合为路, 创新为魂

在下活招商引资这盘事关企业做大做强的大棋中, 路鑫公司实践并诠释着“协作就是财富, 合作必须共赢”的理念。

焦炭集团旗下与介休当地合资的“益”字号企业, 路鑫集团旗下“路”字号企业和诚宏福得一化工公司之“得”字号企业, 都是在路鑫园区总体规划基础上本着“强强联手, 合作共赢”的理念合资合作建立起来的。它们所从事的产业立足煤—焦—化、煤—焦—电龙头, 走的是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不断延伸产业链, 提高产业集中度,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清洁生产的循环经济之路。各企业和产业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互为产品和原辅材料关系, 互相提供动力和污水处理回用关系;体制上又集成现代企业制度的股权运作模式, 真正体现了互利、合作、共赢和和谐发展的主题。

争先争上, 敢为人先

山西诚宏福得一化工有限公司系中外合资企业, 该公司在不到一年的企业婴儿期内, 做到了令业内刮目相看的业绩, 被确认为晋中 (介休) 重点支持企业和山西煤化工循环经济的示范企业。

篇4:大飞机项目需要大智慧

这个被称之为具有巨大意义的国家计划承载了所有中国人的梦想。“这不仅是航空工业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既是国家的意志,也是全国人民的意志”,从温家宝总理几次讲话中我们不难领会到大飞机项目极高的战略地位,中国大飞机时代已经来临。

大飞机项目是个投资额巨大、投资周期长、高技术密集的项目。要实现这个宏伟计划,中国商飞将面临非常多的困难。笔者不懂技术,但从相关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国产大飞机在关键技术、科研人才领域还相当匮乏,而且我们没有市场运作和产业化的经验,大飞机研制是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有一套完善并能经受住考验的机制,需要遵循航空产业发展的规律。

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中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高峰论坛上,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曾表示,国产大型客机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取得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并开始投放市场。按照既定目标,大型客机研制具体包括三阶段目标:“十一五”期间,重点开展项目前期准备、关键技术攻关和概念设计;“十二五”期间开展型号设计试验和试制;“十三五”期间取得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并开始投放市场。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金壮龙在当天的论坛上提出,中国商飞作为国产大飞机的制造商,将坚持从政府主导向“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的市场机制过渡,通过集成化发展,注重在原始创新的基础上,集成国内外先进技术、成熟产品和优势资源,注重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突破制约大型飞机发展的关键技术,形成主制造商应有的核心技术和能力。“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的确立意味着国内外航空零部件生产企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目前“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已经在国产支线客机ARJ21上有所体现。金壮龙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还透露,中国商飞公司作为主制造商,将重点加强设计集成、总装制造、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适航取证等能力,而发动机、机载设备、材料等主要运用市场化机制,采用招投标方式择优选用。同时,金壮龙还表示,中国商飞将开发民机系列产品,向上下游延伸,形成民用飞机设计集成、总装制造、客户服务、金融租赁、维修改装、转包生产等较为完整的业务链,实现规模化发展。

同样,也是在今年珠海航展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公布了其首笔价值约7.5亿美元海外订单,这是一笔来自通用电气旗下租赁公司的订单。首笔订单的确令人振奋,对此有相关人士如此评价:中国商飞这一举动证实了中国对开发ARJ21型70座飞机的承诺及其挑战支线飞机市场上加拿大庞巴迪(Bombardier)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等老牌公司的决心。据了解,通用电气商业航空服务公司将购买25架ARJ21飞机,每架价格估计为3000万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通用本来就是ARJ21的发动机供应商。有意思的是,这些被通用电器旗下租赁公司购买的飞机,将会租给中国的航空公司,而不是中国以外的他国航空公司。

据波音公司对民用飞机市场的最新年度预测,未来20年,中国需要3400架新飞机,价值约3400亿美元。毫无疑问,大飞机战略将加大航空工业的投资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航空工业、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计算机等相关上市公司将长期受益,大飞机带来了大机会。

面对如此大的一个诱人市场,面对已经成立并正式运营的中国商飞,我们仍然禁不住要问,国产大飞机项目,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能真正掌握的是什么?是技术?还是市场?

从优势上来看,中国产大飞机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优势。因为大飞机整个制造流程一般可分为设计、最终组装、市场销售和服务,中国在设计和最终组装中的成本很低,这点优势是中国诸多行业的基本优势,大飞机项目也同样秉承了这一优势。但目前某国际知名飞机制造商已经在中国天津建立了组装工厂,借此其也将同中国商飞一样享用中国的成本优势。

再来说一下上游部件方面的优势,这一点包括我们的空客、熟悉波音的朋友都知道,因为其飞机上的许多非核心的零部件都出自中国制造。对于中国商飞而言,近水楼台先得月,其零部件采购有着不言而喻的优势。而且,在系统集成方面,中国的一些大型企业早在多年前就走出国门参与了诸多国际项目,并且空客、波音们也是其老客户了。

在资本优势上就更不用说了,中国大飞机项目是国家意志的项目,国家层面肯定会不断地注入巨资确保项目的畅通无阻。在市场方面,中国商飞似乎也同样有优势。就销路而言,国内很多人的观点是直接卖给国内的航空公司,有人说大飞机的用户将包括国有航空、民营航空,以及非洲国家的航空公司。

而且,从成立之初,大飞机项目就将设计基地放在上海,将生产组装基地放在西安。这一搭配是绝妙组合。上海是中国的名片之一,其设计水准自然会按国际化标准要求自己,其设计的飞机档次相信也低不了。

在技术上,将生产放在西飞集团是个极佳选择,对于西飞集团来说,飞机制造是其强项。自1958年成立以来,西飞集团先后研制、生产了20余种型号的军民用飞机。中国空军使用的飞机有许多是西飞集团研制生产的。民用飞机方面,6月29日总装下线的新舟600,在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经济性、维护性等方面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同类先进支线客机的水平。目前西飞集团是一个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特大型航空工业企业。

西飞集团隶属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而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又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大股东之一。这使得西飞集团顺理成章地成了大飞机制造的主力。西飞集团提供的资料显示,西飞集团在大型客机研制上积累了基础。一是西飞已经基本形成了民用飞机的研发、制造和客户服务体系,特别是通过新舟600飞机的市场开拓,形成了民机发展的理念体系和研制、生产、销售、培训、融资、示范运营和服务平台,基本建立了民用飞机产业体系。

篇5:“安全大检查大反思”个人反思

4.11”事故是继“7.20”和“7.31”事故后发生的又一起性质严重的旅客列车追尾重大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在社会上影响极坏。在这种情况下,为迅速扭转安全被动局面,保护铁路体制改革成果,我认为开展此项活动非常必要。通过反思,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查领导

1、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定位还不高。

一是对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明确。作为一名车站站长、行政第一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停留在保安全就是保职位、保饭碗的粗浅认识上,还没有上升到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保护铁路跨越式发展改革成果、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确保运输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导致对安全的重视不够,抓安全的力度不大。

二是存在本位主义和小集团利益,缺乏安全大格局的意识。只要本单位、本部门不出事就万事大吉了,导致主动承责意识不强。研究、部署、检查安全工作时,不能从站区大安全格局出发,通盘考虑,而是自扫门前雪,不能积极为兄弟单位创造安全条件。如11月25日中信号为抢效率,给回库的6490号机车排短路、又不及时提示,造成机车闯蓝灯挤岔子。

2、存在盲目乐观思想,管理上没有跟上路局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的工作思路。主要表现在一是抓安全的精力有所放松。随着安全周期的增加,安全形势的稳定,干部职工有种松口劲、喘口气的思想,今年以来,我站安全形势比较稳定,从干部到工人不同程度产生了麻痹思想,干部下现场发现的问题少了。

二是工作抓不住重点,对关键环节控制力度减弱。安全形势暂时的平稳,对安全关键点的控制有所弱化,放松了检查控制,进入三月份以来,干部深入现场发现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与二月份相比明显下降,最终导致了4月7日脱轨事故的发生。

三是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思想麻痹,对一些小问题没能从引发的后果思考,来严肃认真对待,有时造成问题升级。

3、不敢暴露问题,导致教训不能及时吸取。对一些影响安全的问题,由于怕领导批评,碍于情面,不能及时上报,认真研究分析。如2月4日N23次旅客列车,由于计划管理不到位,多卖无座票115张,造成旅客未上去车退票,列车晚点,事后不汇报,也不认真分析研究,由于不能正确面对问题,吸取教训,导致春运工作中售票管理混乱。

4、大局意识不强,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

一是为了小团体利益,不能与路局、局党委保持高度一致。针对春运票额紧张的实际,车站领导班子思想认识不明确,为了所谓的保重点,从小团体利益出发,网上抢票、囤积车票,背离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不良反映。

二是执行上级文件要求不坚决、不彻底。如今年春运工作中,为了保车站收入而在网上抢票,对路局的要求执行极不严肃、不坚决,导致现有的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各项管理流于形式。

5、存在好人主义,工作失之于宽,失之于松。

一是在处理干部职工上有同情心。在处理影响安全的问题上,考虑职工利益和情面,存在手软的问题,有时为保护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批评教育的多,追究处理的少。如针对客运车间春运售票管理混乱等问题,一开始就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责任追究,最后导致干部责任意识不强,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二是从严管理的力度还不够。车站、车间和班组还没有形成统一口径、统一标准和统一行动的从严管理格局,有时造成从严标准不一,干部职工心理不平衡。

二、查管理

1、抓安全不能统筹兼顾,导致对安全控制乏力。

一是工作预见性、主动性不够。主要是缺乏对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探索,没有跟上现场作业的变化。如05年10月21日,我站一场7道发生一起因对超长列车尾部摘下的2辆空车止轮不彻底而导致的车辆溜逸险情,暴露出我们对重载长大列车开行后,一场经常出现超长列车尾部下蛋车的溜车隐患估计不足,没有列入安全控制重点。

二是在安全上重行车,轻客货,不能统筹抓好。如05年8月1日我站客车拉断上水管事故,暴露出客车上水从水电段移交到车站长达6年,没有一套完整的作业标准和管理制度,而对如此严重的管理漏洞,车站在日常检查中却没有发现,直到事故发生,我们才想办法、定措施,但为时已晚。

2、工作作风不实,解决问题力度不大。

一是亲历亲为不够。在抓安全工作上,研究安排部署的多,亲自检查落实的少,有些工作部署了就算落实了,没有亲自跟踪问效,抓好问题整改。有时工作过分依靠下级,关键时刻没有做到亲自上手。

二是不能持之以恒,缺乏一追到底的精神。如擅自变更作业计划这一安全隐患,车站在2004年就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通过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使这一现象明显减少,但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整治力度逐渐减弱,问题死灰复燃,4月7日调车脱轨事故中擅自变更计划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条重要原因。

3、工作标准低,导致管理粗放。工作总与过去比,与自己比,就是不与标准比,导致问题视而不见。如“三品”检查这一问题,制定了站、车间、班组三级检查卡控制度,明确规定检查定量,不可谓不重视,干部检查的频次也很高,但有些问题上级领导能发现,而我们自身却发现不了,原因就是工人干惯了,干部看惯了,工作低标准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三、查设备

1、重心偏移,重现场,轻设备安全。总认为车务系统设备少,故障后对安全产生的影响也不大,在抓安全上对设备管理重视不够,特别对一些间接的附属设备,没有纳入管理视线。如4月7日东运转围墙倒塌事故,暴露出我站多年来一直没有将其列入本单位固定资产,没有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和病害,教训极其深刻。

2、主观上重视不够,导致设备隐患整治不力。对不是车站产权而属于车站使用的设备,不去主动研究设备状态和性能,总认为是别人的事情。对自身无法解决的一些设备隐患,只是一味地向上级请示汇报或通报相关部门,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前,只会等靠,而不能从主观上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如货场南北围墙存在倾斜和风化现象,我们发现后只是向路局打报告请求修复,而没有采取临时性的加固措施,直到4月7日东运转围墙倒塌事故发生后,我们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采取了必要的加固措施。

四、查职工作业

1、安全第一思想还没有深深扎根。

一是摆不正安全与效率的关系。虽然车站三令五申不准抢钩作业,但问题就是久治不绝,主要原因就是职工为了抢效率而侥幸违章。

二是对违章违纪造成的后果估计不足。如4月15日,车站安全大检查组对五调在705线作业进行检查,发现调车组人员向该线高站台送空敞车时敞开车门运行,原因是705线高站台高出设计标准,造成敞车车门无法打开进行装车,只有在进入高站台前先将车门打开才能进行装车作业,暴露出调车组人员安全第一思想不牢,没有认识到车门刮站台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通过问题分析,也暴露出车站日常检查监控质量不高,没有及时发现此类问题并加以解决。

2、日常培训教育不到位,职工对规章理解不深不透。如

在对“4.7”调车脱轨事故分析中,我们发现调车长对自己在前方领车这一违章行为没有认识到,错误认为《技规》第214条规定的前方进路确认由调车指挥人负责就是调车长可以在前方领车,没有理解《行规》第89条调车人员位置的规定,造成现场作业位置颠倒,自己在前方领车而不能对本组人员作业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导致对师徒分家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这也暴露出我们日常教育培训效果不佳。

3、为图省事,简化作业程序的问题大量存在。如4月17日,车站安全专项检查组检查四班3调在二场28道溜放10辆车作业时,连结员选闸位置不正确,本应选前方车辆却选择最后一辆车拧闸制动,暴露出职工在作业中存在懒惰思想,为减少往返路程而降低作业标准。这也暴露出我们日常对职工思想教育不到位,现场检查监控没有跟上,处理职工“两违”问题力度不大。

为此,在下步工作中要按照边查边改的原则,认真抓好问题整改。

一是要解决如何适应路局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的形势问题,要把压力变成思考工作的行动,解决工作责任不落实的问题;

二是解决干部作风要从我做起,认真学习,解决敢不敢提出“向我看齐”的问题;

三是严抓、严管、严干部要从我做起,从班子成员做起,真正做到走进现场、走进问题、走进矛盾,保证有三分之二时间深入车间、深入现场,从规范制度、落实责任着眼,从小事抓起,从细微处入手;

篇6:大反思大检查

目前,铁路进入高速重载的快速发展时期,我们展开弘扬“毛泽东号”精神,争创一流机务段活动,目的明确,意义重大。遵照段党委的统一安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落实部党组“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和路局“快半拍、高一格、好一档”的工作要求,我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落实到行动上:全面提高整体工作,为争创一流机务段,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对大讨论活动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毛泽东号”机车组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工作经验及其精髓,是我段干部职工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丰台机务段的一名职工,感到荣幸的同时也感到一种压力、一种责任;在漫长的历程中,“毛泽东号”机车组形成了具有浓厚底蕴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的精髓就是“毛泽东号”精神,“毛泽东号”精神就是全段的一面鲜艳旗帜,也是全路安全生产的一面旗帜。当前我们要在大力弘扬“毛泽东号”精神的同时,积极培育安全文化,将安全文化根植于人人的思想中,保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创建一流机务段,是社会发展的进步,是企业的近期发展目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照“毛泽东号”精神进行深刻反思:

铁路行车运输,机车安全是关键,毛泽东号机车组的基本经验是“责任心+责任制+基本功=安全”,我认为这一经验同样适用于机车检修和相关技术管理工作质量,即“责任心+责任制+基本功=质量”。同时,我认为在责任心、责任制和基本功中,责任制和基本功最为重要,因为有了

科学合理的责任制作前提和保证,我们干活就会有责任心,而且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各部门已经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责任制。要争创一流的机务段,需要解决和提升的是基本功的问题,即提高干部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尤其是和谐机车到段以来,掌握新技术,学习新技能,已成为广大干部职工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基本功提高了,技术扎实了,才能开好车用好车、修好车,技术业务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机车检修的质量,进而影响着机车运行安全。对照精神实质反思,自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在检修技术岗位上对客观管理现状并未引起足够的认识,对分管的各项工作面临的困难估计不足,难以适应多车型、多工种的技术服务与支持的需要,究其原因,表现在思想上的惰性及畏难情绪,通过此次反思活动应予以克服改正。从事岗位达到一流目标的标志

转变工作作风,爱岗敬业,发挥整体效能是工作作风建设的具体体现,转变作风抓安全,抓好机车检修质量,就要抓落实、重实效真正成为自己能力水平的试金石,作风实不实,要看工作到底落实得怎么样、效果好不好。措施千条万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是第一条。抓而不紧、抓而不实,都等于不抓。因此在工作上要兢兢业业,积极主动,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踏实肯干,同事之间在工作中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此,要将抓落实的情况、工作的转变的实际效果,作为自身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把工作细化、具体化,不能满足于差不多;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来抓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始终绷紧安全弦,标标准准干工作、认认真真抓落实。对照本岗位制定的一流目标,在管理和岗位作用发挥上还存在的问题

经过反思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计划与落实脱节、布置与检查脱节,工作不到位、严不起来。在工作写实检查、信息反馈等方面做的很不到位,力度不够。比如:由于用车需要,有时,对未按修程车计划入台位的车,跟踪不到位,具体的进车、试运、交车日期不能及时掌握,造成到了入档填写时,再去事后追查,这样的弊端是,一旦出现实际数据有疑问时,核对比较困难,工作有些被动。

(2)对自已责任的管理工作缺乏创新精神,安于满足现状;深入现场少,检查指导少,管理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够。

(3)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强,在主动找活干,主动多承担,主动做奉献等方面还存在一定有差距。

(4)超前预想、超前防范的安全意识较差,存在重表轻里、重现象轻本质,经验主义时有存在。

4、下一步整改措施

(1)一定要盯住修程车和更换大部件的超范围修机车、临修机车的关键日期和维修进度,保持工作的主动性。

(2)在日常要主动与运用一、二车间的运用工程师、值班调度,检修调度,大部件修的工长,具体施修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做到检查调研信息畅通,解决问题措施及时有效。

(3)再加大深入现场的次数,主动出击,适应新形势对我们提出的 新要求,找问题,解决问题。

(4)按照“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和“快半拍、高一格、好一档”的工作要求,主动积极更新知识结构,尽可能的采用科技手段,采用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确保超前预想、超前防范的有效可行;练好内功,透过现象,解决本质问题,做保障铁路跨越发展的基石。

我们要为企业的发展与创新需要,积极学习,提高技能与素质,在自己负责的一方面工作中,按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和侧重点,调整自己,不断提高与完善日常管理,做好所分管的业务,尽职尽责,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篇7:大反思大讨论

结合这次“大检查、大反思、大讨论”下面请允许我就为什么存在侥幸心理和习惯性违章和怎么样克服侥幸心理和杜绝习惯性违章说以下我的观点和看法。

为什么存在侥幸心理和习惯性违章?

首先我认为,人的行为是受观念支配的,而观念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生存环境中形成的。相当一部分员工,特别是一线操作工成长于自然经济文化环境:我们自然经济生存方式、思维方式保持着先天的联系,安全意识不够,责任心不强。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容易酿成事故,然而我们却认识不到这一点,事事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是每次违章作业就一定要出事故,该投机时就投机,该取巧时就取巧,即使有事也不会落在自己身上。数据表明,有17%的被调查者认为此类思想在声音指挥和违章操作中最为突出。

其次,对待危险工作沾沾自喜,麻痹大意。经常存在于业务熟练,技术过硬的员工身上,明知道应该按照规定去做,但为了图省时省事,走捷径,有意忽略或简化了某些规程,认为一直以来按照规程没有出事,省略一些也不一定出事。往往我们“省略一些也不一定出事”这个想法就很可能酿成大祸。

再次我们在工作中对老毛病、坏习惯熟视无睹以至于习惯性违章,致使现场违章屡查屡出。不出事故不等于没有发生事故的危险,不能因为某段时间内没有发生事故就高枕无忧表。有些事故后果不很严重。但发生率很高。有些事故发生频率很小,一旦发生其后果很严重。不能由于不是每次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都会导致事故,甚至违章违规行为大大多数情况下不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违章成为一部分员工的习惯。统计规律表明,单次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件,其重复次数越高,发生的总概率越大。最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员工在作业之前没有进行风险评估,没有进行危险作业前的准备。员工没有正确认识安全生产责任制。现场责任人岗位责任心差、没有直线责任和属地管理的意识。没有做到“干什么干好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干什么会什么”百分之百的掌握。

那么我们怎样克服侥幸心理和杜绝习惯性违章呢?

我认为,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任何作业都牢记和熟记“反违章六条禁今”和“危险作业十不准”的要求去做。其次就是牢记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谁主管,谁负责,以人为本等五种安全理念,切实落实到工作中去,再次就是,进一步提高自身技术素质,综合应用能力和增强自我防护能力,做到“干什么学什么”,“干什么会什么”百分之百的掌握。

最后,在以后工作中,与同事间密切配合,搞好协调,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工作中严格落实“四有工作法”即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方案,步步有确认,事后有总结。牢固树立“自身行为关系到企业形象,关系到企业利益,关系到我们切身利益,关系到市场战略实施的理念。

我们只有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值好每一天勤,上好每一天办,做到我的属地我管理,我的责任我来担。社会放心,公司放心,大家放心,我放心。

篇8:大数据与权力反思

大数据如今已被我们所熟知,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功不可没。我们提到大数据会想到它的5V特点:Volume、Velocity、Variety、Value、Veracity,当然这是IBM提出的5V特点,还有不同研究机构提出的不同特点,如麦肯锡全球研究所认为大数据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无论任何定义,任何描述,其实都是在述说着同一个主题:大数据很重要。

一、大数据是一种生产资料

当我们在说到生产资料时,想到的会是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等,而事实是,大数据已然成了现时炙手可热的生产资料之一,并且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是指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而我们所讨论的大数据不仅是一种资源,在我们说到广义的大数据时,通常也包含了对大数据的挖掘和处理等一系列的技术能力,这时,大数据显然又是一种工具。所以,大数据是一种生产资料是毋庸置疑的。

这种新型生产资料的诞生,不仅创造出了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生产关系,甚至可能对所有制和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更为创造性的是,这种生产资料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被掠夺或者赚取的,尤其是在互联网中,它是用户行为的附属产品,是用户拱手相送的一种用户体验的附加获得。我们在这里姑且不讨论用户数据隐私的相关问题。因而大数据的流向具有单向性,这也像传统的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一样,只有在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支配下,无产者才可生产,这样生产资料就成为资本家剥削劳动的重要手段。

二、技术赋权和技术夺权

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技术赋权的想象。而在你拥有了一些所谓的权力的同时,技术也在另外一个层面剥夺了你的某些权利,比如被遗忘权、隐私权等。

边沁的圆形监狱构想在福柯的思考下有了全景敞视主义,而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中,全景敞视成为可能。任何人在互联网使用的背后,都处于一种被权力自动化和非个性化的掌控之中,权力不再体现在某个人身上,而是你的所有行为的轨迹,以及对其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后的反应,这种对用户的一系列掌控的内在机制能够产生制约每一个人的关系。这种网络上的大数据体系会使人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被监视的状态。技术就是这样,用看似简单的代码赋予你权力,又将你使用权力的过程作为资源变为大数据拥有者的权力,在这一关系发生的同时,你的某种权利也被剥夺。所以大数据作为一种技术运转时,发生了两种赋权和一种夺权。两种赋权一个是赋予你的权力,另一个是赋予他人掌控你的权力,但是都是通过大数据这一技术范畴。

的确,人这一主体在被置于生产关系和表意关系中时,必然也会同样被置于复杂的权力关系中。正如福柯所说,经济史和经济理论为生产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语言学和符号学为研究表意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但是,我们还没有研究权力关系的器具。而福柯诉诸法律模式来思考权力,即权力的合法性来自哪里?从这一角度来说,我们如今是否能够说将大数据作为一种权力来讨论时,具有合法性?其合法性的范围又是怎样的呢?也许在未来会有明确的框定,但今天都是在可视化的网络背后,普通用户无法触及,更没有法律条款来厘清。

三、大数据带来的分层

如今网络应用越来越普遍,人对网络也越来越依赖,网络技术成为了人的延伸。在人离不开网络的同时,大数据对人的行为捕捉也会越来越接近人的全部行为,即对人行为的统计和掌握也会越来越全面,亦即全面掌控。

面对如此关键性的权力,当然就如同所有形式的权力出现时一样,会面临对权力的争夺,当权力争夺到一定阶段后,权力的分配达到相对平衡,或者说是动态稳定,此时权力的分配状态就形成了权力的分层,分层结构形成了金字塔状。

金字塔最底层为普通网民,即用户,是被权力实施的主体,大数据客体化的对象,也就是没有权力的全体。而依据大数据能力的递增,权力分层越来越向顶端移动。最顶端的分层即为大数据最全面、最系统的拥有者,一般为互联网巨头公司。

这种由大数据引起的权力分层的影响甚至可以与原有资本分层相抗衡,或者由大数据占领权力分层上端,进而可以驱动资本和市场占有的快速上升。大数据作为一种信息资产势必会越来越重要。

四、大数据带来的权力反思

大数据带来的社会分层,直接影响就是不平等和隐私问题。大数据作为资本使得普通人只能作为大资本的剥削对象,代价是普通人的隐私权和被遗忘权等。

基于此种不平等的状态,处于强势地位的人,即大数据拥有层会有较大的权力,在此基础上认知也会越大,权力也会越大,此种权力因掌握在少数者手中,所以得以在某种层面上控制这一层面上的社会。未来互联网会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中,这种权力便随着网络和技术一同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网络之于我们如同氧气之于我们的时候,这种权力也将控制我们如氧气。无处不在的网络使得大数据产生的这种权力将会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习俗、闲谈碎语、工作以及隐私等方面。私人的行为被无所不在的大数据所挖掘、记录的同时,私人的行为也被无所不在的权力所控制,人被权力所异化,成为权力体系的一部分,甚至是供养着这种权力。

摘要:大数据是一种新技术,同时它还具有很多重要的属性,并且其将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和稀缺资源使社会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新的分层,拥有大数据即拥有权力。而在新媒体对网民赋权的同时,以大数据为手段和方式也在去权。

关键词:大数据,权力,社会分层

参考文献

[1]李晓蔚.“权力的眼睛”:全景敞视主义视域下的网络围观[J].国际新闻界,2015(09):70-79.

上一篇:中国联通移动业务基础知识下一篇:语文词语积累:《师说》词类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