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2024-07-03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通用6篇)

篇1: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作者: 刘兴帅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摘要:众所周知,安全性能是汽车技术永远的焦点.从安全带到ABS、EBD,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其实我们所接触到的还都是些初级技术,国际先进的安全性配置已经发展到非常智能的阶段,许多原来需要人操作的工作,现在电脑都能完成。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传统的汽车安全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安全理念很被动比如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多是些被动的方法并不能有效解决交通事故的发生,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安全被细化,目前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两种概念。

【关键词】汽车安全 交通安全 安全带 安全气囊 主动安全 被动安全

【引言】汽车经过1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在给人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问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车辆事故和因车祸伤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日益增加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汽车安全装置上。

【正文】

一、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过程

1、汽车安全技术的概述:

汽车发展的历史就是汽车安全性能不断提高的历史,而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过程也是汽车安全性技术法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交通事故的定义:

我国定义道路交通事故为:“凡车辆、人员在特定道路通行过程中,由于当事人违反交通法规或依法应该承担责任的行为而造成人、畜伤亡和车辆损失的交通事件。”有车辆参与是定义交通事故的前提条件,确保汽车安全是减少事故的主要环节。

3、汽车安全的概述:

汽车安全是伴随着汽车的发明而出现的,是汽车发明的必然产物。1769年世界上第一起汽车安全事故发生。1858年英国开始实施世界上最早的道路交通法。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估计超过50万人,伤1000万人以上!

汽车安全主要取决于车、人和交通环境三大要素。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输咨询委员会ATAC的各分委会制订了澳大利亚设计法规ADR。加拿大汽车安全标准CMVSS基本上与韩国FMVSS相同是关于车辆及车辆零件安全的法令。我国继1989年制定的GB/T11551-89“汽车乘员碰撞保护”、GB/11557-89“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GB/11553-89“汽车正面碰撞时对燃油泄漏的规定”。这些标准基本上与美国法规相近,要求的标准也一样。预计在几年后,在不断开展汽车碰撞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我国亦将形成自己的汽车碰撞安全法规系统,那时我国汽车碰撞安全性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7、汽车安全技术的分类及涉及的领域:

汽车安全技术一般分为:主动安全技术(active salty technology)和被动安全技术(Passive safety features)。7.1、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根据“汽车理论”和“汽车设计”的概念,所谓主动安全技术就是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时,对汽车的内、外部结构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主动预防、避免或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事故,以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俗话说的防患于未然。7.2、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是指在车辆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后,通过车内的保护系统来有效地保护驾乘人员尽量减少损伤的程度,包括对车上员和乘车下行人的保护。7.3、汽车安全技术涉及的领域:

主动安全中的事故安全技术{事故前}的车距自动报警、电控悬袈、防抱死制动系统、驱动防滑系统、巡航控制系统、车辆操作稳定系统、自动变速器、车胎气压报警系统;预防安全技术{正常行驶时}中的车况、路况监测、改善驾驶视野、提高车辆被认视性、灯照防眩晕、驾驶员注意力监测、自动导航等。被动安全技术中碰撞安全技术{事故当时}安全气囊、安全带、行人保护、吸能车体;抑制安全技术{事故后}减轻二次伤害、阻燃构件、自动报警、安全门锁、汽车“黑匣子”等。

二、汽车上常用的安全技术

1、主动安全技术

1.1、距离警示系统

该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当距离警示系统启动后,驾驶员可以 预先设定本车与前车的时间间隔。汽车行驶时,系统探

测到本车与前面的汽车时间间隔低于本车的设定值时,会在前挡风玻璃发出警示,同时发出警示声。如果驾驶员还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这个系统将会自动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力传动等控制系统进行电子化连接。控制器通过微电脑的控制运算,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协调,以获得车辆整体性能和稳定性控制达到最佳,保持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的平稳性和快速转弯时的可控性,减少颠簸和转向时离心力造成的冲撞。

1.7、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英文全称是Electr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缩写为EBD)。为了防止汽车制动时后轮先制动的情况发生,EBD系统可依据车辆的重量和路面条件来控制制动过程,制动以前轮为基准要比较后轮轮胎的滑动率,如发觉前后车轮有差异,而且差异程度较大必须被调整时,它就会调整汽车制动液压系统,使前、后轮的液压接近理想化制动力的分布。因此,重踩制动在ABS动作启动之前,EBD已经平衡了每一个轮的有效地面抓地力,防止出现后轮先抱死的情况,改善制动力的平衡并缩短汽车制动距离。

1.8、电子制动辅助系统

电子制动辅助系统(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Brake Assist,缩写为EBA)。在一些非常紧急的情况下,驾驶员往往缺乏果断,不能迅速踩下制动踏板。EBA就是为此设计的,它的功能与ABS相似。该系统利用传感器感知驾驶员对制动踏板踩踏的速度和力度大小,以此判断驾驶员此次制动的意图。如果属于非常紧急的制动,EBA就会指示制动系统产生更强的制动力,使ABS发挥作用,从而使制动力快速产生,减小制动距离;而对于正常情况的制动,EBA则会通过判断不予启动ABS。通常情况下,EBA的响应速度都会远远快于驾驶员。这对缩短制动距离增加行车安全性非常有利,因此,对于脚力较差的女性及高龄驾驶员避让紧急危险的制动是非常有帮助的。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当今汽车安全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和主要发展方向。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除以上所述外,还有很多,如远红外线夜视系统轮胎防爆安全气阀、防爆(扎)轮胎、高位制动灯、防滑差速锁、超声波清洗雨滴后视镜、驾驶员酒精浓度检测仪,等等。

2、被动安全技术

2.1、事故自动呼救系统

自动呼救系统是一项较新的被动安全技术,它是基于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车辆。当车辆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后,它会立即自动向救援中心呼叫,报告事故车辆所在的准确位置,车辆事故的状态,并能向救援人员赶赴现场的途中转发伤员身体方面的重要信息,可以测出车内微小的振动和微量的二氧化碳,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不久将推出的以及未来将要推出的先进技术,这些技术集成于一体,协同发挥作用,达到更好地预防交通事故发生操纵方面的不足,等到相关技术如智能汽车操纵性能设计和人机工程设计等技术进一步成熟后,就可进一步推动汽车安全智能化。有人预测,未来的汽车会成为各种尖端电子技术的载体,或者说21 世纪的汽车是移动的电脑平台,智能制动、智能减速和智能转向将是未来智能汽车的基本特点。

(2)智能化

随着电子信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形形色色的智能技术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安全技术逐步走向智能化。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智能避撞系统、智能驾驶系统、智能轮胎、智能悬架、智能安全气囊..将在汽车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加快及相关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智能化安全技术装置将出现在现代车辆上这些智能装置将具有一定的识别、判断能力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自动协助或自行控制。

(3)系统化

将汽车、道路、人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研究,让三者相互协调,达到各自性能的最佳匹配,才能实现驾驶员行为特征、车辆机械特性及道路设施和交通法规之间的最优协调,才能追求系统整体的最佳效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汽车安全技术将向着微处理机、软件技术、多通道传输技术、集成化技术、车载网络系统、光导纤维传导技术、声纳传感技术、纳米技术等更先进的技术领域发展。不仅能将过去在军事及航天领域的雷达、声纳(超声波)、远红外线、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于汽车,而且能将声学、光学、电磁学、光电感应、指纹识别等领域的新技术运用到汽车上更能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

【结论】汽车安全性已经不仅是个技术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因其定位于防患于未然,所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受到汽车生产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和消费者的重视。应用电子技术使车辆实现的高度智能化是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能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质的跃变的主要因素。美国70年代提出的试验安全车ESV(Experiment Safety Vehicle)、日本90年代提出的高级安全车ASV(Advanced Safety Vehicle)虽然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提高汽车安全性的代表作,但它们都是未来的安全汽车的雏形。

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对于包括汽车安全技术在内的汽车工业重大课题都是在高度计划和有序的状态下展开的,并且制定了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在国家法规和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产、学、研的联合,投入相当的力量逐步

篇2: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汽车经过1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在给人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问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车辆事故和因车祸伤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日益增加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汽车安全装置上。

第一章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过程

1.1汽车安全技术的概述

汽车发展的历史就是汽车安全性能不断提高的历史,而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过程也是汽车安全性技术法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1.1.1交通事故的定义

我国定义道路交通事故为:“凡车辆、人员在特定道路通行过程中,由于当事人违反交通法规或依法应该承担责任的行为而造成人、畜伤亡和车辆损失的交通事件。”有车辆参与是定义交通事故的前提条件,确保汽车安全是减少事故的主要环节。

1.1.2 汽车安全的概述

(1)汽车安全是伴随着汽车的发明而出现的,是汽车发明的必然产物。

1769年世界上第一起汽车安全事故发生。1858年英国开始实施世界上最早的道路交通法。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全世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估计超过50万人,伤1000万人以上!(2)汽车安全主要取决于车、人和交通环境三大要素。

首先汽车的可靠性要高、安全性能要好;

其次参与交通行为的人员要掌握交通安全知识、遵守交通法规; 此外交通环境(道路、交通设施、法规管理)的好坏和完善与否,对确保汽车安全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3)汽车安全性的分类:

一般按照交通事故发生的前后加以分类: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尽量减少交通事故和司乘人员直接受害程度,保证司乘人员和行人的安全,这种安全称为被动安全,也称为冲突安全。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前采取安全措施,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这种安全称为主动安全,也称为预防安全。1.2汽车安全法规

汽车安全法规,经不断修订或追加项目,变得越来越严格和完善了。在美国,1966年起由运输部DOT和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主管联邦动车安全法规FMVSS的制订和监督实施。FMVSS分为三个系列100系列为预防事故发生,200系列为碰撞过程中的乘员保护或减少伤害,300系列为减少事故后的灾害。作为整车碰撞最终试验的法规标准主要有u三项指标:汽车乘员碰撞保护(FMVSS..208),防止转向机构对驾驶员的伤害(FMVSS..204):汽车碰撞时燃油泄漏(FMVSS..301),这些法规均要求整车以48.3km/h的车速正面碰撞固定壁,然后进行各种测量分析。美国执行FMVSS使得汽车事故死亡人数减少了20(约一万人),取得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继美国的FMVSS之后,欧共体、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相应公布了自己的法规。欧洲各国在很久以前就开始实施各自的车辆法规及其

汽车型式认证。二战后,欧洲各国为消除贸易上的障碍,大力推行法规的国际 化。制订了作为统一法规的EEC指令和ECE法规。欧洲经济委员会ECE法规由各国任意自选,没有强制力。欧洲经济共同体EEC指令则作为成员国统一的法规,具有一定的强制力。日本制订了道路运输车安全标准和新型汽车审查标准,后来也不断参照FMVSS和ECE进行修改和补充。1968年由澳大利亚运输咨询委员会ATAC的各分委会制订了澳大利亚设计法规ADR。加拿大汽车安全标准CMVSS基本上与黄国FMVSS相同是关于车辆及车辆零件安全的法令。我国继1989年制定的GB/T11551-89“汽车乘员碰撞保护”、GB/11557-89“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GB/11553-89“汽车正面碰撞时对燃油泄漏的规定”。这些标准基本上与美国法规相近,要求的标准也一样。预计在几年后,在不断开展汽车碰撞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我国亦将形成自己的汽车碰撞安全法规系统,那时我国汽车碰撞安全性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1.3汽车安全性的现状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估计超过50万人,伤1000万人以上,近年来我国各 种机动车的保有量增加很快,道路交通事故的数量和死亡人数也不断增加,从1985年到1994年的10年间,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27和60,1995年已达到了272000起和71000多人,成为世界上交通事故最严重的国家。严峻的现实提醒我们必须有效地控制道路交通事故提高汽车的安全性,为此各汽车厂家都极其重视在现在汽车上设置各种主动安全装置和被动安全装置。

1.4汽车安全技术的分类及涉及的领域

汽车安全技术一般分为:主动安全技术(aetive salty technology)和被动安全技术(passivesaftytechnology)。1.4.1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根据 “汽车理论”和 “汽车设计”的概念,所谓主动安全技术就是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时,对汽车的内、外部结构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主动预防、避免或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事故,以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俗话说的防患于未然。1.4.2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是指在车辆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后,通过车内的保护系统来有效地保护驾乘人员尽量减少损伤的程度,包括对车上员和乘车下行人的保护。1.4.3 汽车安全技术涉及的领域

主动安全中的事故安全技术{事故前}的车距自动报警、电控悬袈、防抱死制动系统、驱动防滑系统、巡航控制系统、车辆操作稳定系统、自动变速器、车胎气压报警系统;预防安全技术{正常行驶时}中的车况、路况监测、改善驾驶视野、提高车辆被认视性、灯照防眩晕、驾驶员注意力监测、自动导航等。

被动安全技术中碰撞安全技术{事故当时}安全气囊、安全带、行人保护、吸能车体;抑制安全技术{事故后}减轻二次伤害、阻燃构件、自动报警、安全门锁、汽车“黑匣子”等。

第二章 汽车上常用的安全技术

2.1 主动安全技术

2.1.1距离警示系统

该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当距离警示系统启动后,驾驶员可以 预先设定本车与前车的时间间隔。汽车行驶时,系统探

测到本车与前面的汽车时间间隔低于本车的设定值时,会在前挡风玻璃发出警示,同时发出警示声。如果驾驶员还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这个系统将会自动刹车。

2.1.2行驶中打瞌睡或精力不集中警报系统

由于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完善,增加了长时间驾驶的机会,驾驶人员极易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由此而引起的交通事故约占整个车辆事故的50%。该系统能够记录汽车在道路上的行驶情况并向注意力分散的驾驶员发出警示,避免或减少因疲劳驾驶导致事故的发生。该系统使用仪表板处安装的小型摄像机及夜间红外扫描装置,监视驾驶员的脸部表情。通过微机处理来判断驾驶员是否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当驾驶员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时会发出警报。

2.1.3视觉增强系统

为使驾驶员在雨、雾天仍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国外一些大的汽车公司研制出一种视觉增强系统。该系统能迅速去除风挡玻璃上的雨水雾气。典型的结构有三种:第一种是采用除水防护薄膜,使水膜不易形成;第二种是日本三菱汽车公司采用的一种斥水玻璃,使水珠快速结成大水滴流走;第三种是日本制造商利用超声波技术使吸附在风挡玻璃上的水膜雾化消散。

2.1.4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

轮胎气压过低时,会使汽车的行驶性能变坏,加速轮胎磨损,甚至造成车辆倾翻事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车辆上装有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当轮胎气压低于某一定值时,该系统报警,以便驾驶人员采取一定措施,确保行车安全。为 了减少轮胎气压过低对安全行驶的影响,英国哈蒙雷塑料研究所研制出一种自动吸气的轮胎。其内部填充一种能自动吸气的泡沫塑料,吸气特性取决于所受压力。轮胎受的压力越大,吸人气体越多;当压力减小时,它又释放出一部分气体,始终保持一定压力。

2.1.5自动巡航系统

普通的巡航系统是汽车行驶到一 定速度时,启动巡航系统,汽车会保持一定的速度自动前进,不用再踩油门。但当遇到情况时,驾驶员必须踩制动以防事故发生。因此,驾驶员必须随时准备制动。采取制动后巡航系统自动失去功能,必须重新加速后重新设定巡航速度。自动巡航系统则具有高度智能化功能,能自动调整车速。巡航时速最低可达32 km/h,利用携带的GPS系统会时时提醒自动巡航系统近1 km范围内可能出现的物体。自动巡航系统接收到信息后判断出最佳的车速,待确认无潜在危机后,又会恢复到较快的巡航速度。

2.1.6偏离行驶路线警报系统

由于某种原因,车辆稍微偏离行车路线,而驾驶员又没有注意修正时,该系统发出警报,直到车辆回到原来的路线为止。日本三菱

汽车公司和马自达汽车公司采用车载摄像机识别道路中间白线的方法,即当车辆偏离白线或偏离白线较多时,该系统报警。汽车报警后,驾驶员仍没有使车辆回到原来路线时,该系统便自动地使车辆回到原来路线。2.1.7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

它是一种先进的集成系统,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将制动、悬架、转向、动力传动等控制系统进行电子化连接。控制器通过微电脑的控制运算,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协调,以获得车辆整体性能和稳定性控制达到最佳,保持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的平稳性和快速转弯时的可控性,减少颠簸和转向时离心力造成的冲撞。2.1.8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英文全称是ElectricBrakeforce Distribution,缩写为EBD)。为了防止汽车制动时后轮先制动的情况发生,EBD系统可依据车辆的重量和路面条件来控制制动过程,制动以前轮为基准要比较后轮轮胎的滑动率,如发觉前后车轮有差异,而且差异程度较大必须被调整时,它就会调整汽车制动液压系统,使前、后轮的液压接近理想化制动力的分布。因此,重踩制动在ABS动作启动之前,EBD已经平衡了每一个轮的有效地面抓地力,防止出现后轮先抱死的情况,改善制动力的平衡并缩短汽车制动距离。2.1.9电子制动辅助系统

电子制动辅助系统(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Brake Assist,缩写为EBA)。在一些非常紧急的情况下,驾驶员往往缺乏果断,不能迅速踩下制动踏板。EBA就是为此设计的,它的功能与ABS相似。该系统利用传感器感知驾驶员对制动踏板踩踏的速度和力度大小,以此判断驾驶员此次制动的意图。如果属于非常紧急的制动,EBA就会指示制动系统产生更强的制动力,使ABS发挥作用,从而使制动力快速产生,减小制动距离;而对于正常情况的制动,EBA则会通过判断不予启动ABS。通常情况下,EBA的响应速度都会远远快于驾驶员。这对缩短制动距离增加行车安全性非常有利,因此,对于脚力较差的女性及高龄驾驶员避让紧急危险的制动是非常有帮助的。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当今汽车安全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和主要发展方向。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除以上所述外,还有很多,如远红外线夜视系统轮胎防爆安全气阀、防爆(扎)轮胎、高位制动灯、防滑差速锁、超声波清洗雨滴后视镜、驾驶员酒精浓度检测仪,等等。

2.2 被动安全技术

2.2.1安全带

安全带是50年代开始作为选装件装备汽车的,但直到现在,它仍然是最基本的乘员保护装置。它的作用在于能够在正面碰撞、后面碰撞、有角度碰撞以及翻车事故发生时防止乘员从座位上甩出,帮助乘员减少受伤的风险。现在,在安全带的设计过程中引入了许多先进技术,从而使今天的工程师能够根据车辆的构型对安全带系统进行设计。安全带系统的重要部分──安全带收缩装置总成──可以根据车辆的设计而有不同的变型。安全带收缩装置的首要目的是发生碰撞或强烈制动的过程中将安全带锁紧在恰当的位置,在不使用安全带时贮存安全带。根据车辆的设计,还可以增加一些附加的功能,以增强性能或提高便利性。例如紧急锁紧装置,一正常的驾驶过程中,膝/肩部安全带的紧急锁紧式伸缩装置允许安全带随着乘员一起移动,从而使安全带的使用能够紧贴合身,而且舒适。当车辆快速减速时,伸缩卷筒锁止,从而使卷绕在卷筒上的安全带也锁止。还有一些车辆的伸缩装置采用“抓钳”装置来抓住安全带。2.2.2 智能安全气囊

智能安全气囊除具有一般安全气囊所具有的部件和功能外,它所配备的气体发生器都是多级的,具有更多的传感系统,可以自动地感测到乘员的体重大小、乘员的身材高矮、乘员的坐姿、座椅移动情况、乘员离位情况(离安全气囊模块的距离)以及乘员是否佩带安全带等信息,以此来确定安全气囊打开时采取的不同充气级别,避免乘员被爆炸的气囊击伤,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2.2.3汽车 “黑匣子”

该系统与飞机黑匣子相似。它可监视和记录车辆碰撞前后的瞬间以及行车途中各种传感器信号的变化情况,以便准确分析故障的成因。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汽车黑匣子可以记录事故发生前后车辆和驾驶环节等方面的信息,并能再现故障的全部过程。

2.2.4事故自动呼救系统

自动呼救系统是一项较新的被动安全技术,它是基于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车辆。当车辆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后,它会立即自动向救援中心呼叫,报告事故车辆所在的准确位置,车辆事故的状态,并能向救援人员赶赴现场的途中转发伤员身体方面的重要信息,可以测出车内微小的振动和微量的二氧化碳,能测出车内是否有人,以争取尽早地、更准确地发出求救信息以获得及时救援。2.2.5紧急门锁释放装置

其功能有:当碰撞传感器确认已发生碰撞时,系统将立即自动地释放门锁,使车门能迅速打开。2.2.6防撞型安全转向柱想

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由于车身前部的变形,转向盘连同转向柱将一起向驾驶员方向移动,此时驾驶员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向前冲击,驾驶员胸部会因撞在转向盘和转向柱上而受到严重伤害。防撞型安全转向柱除了能保证汽车正常行驶时传递转向扭矩外,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碰撞力达到一定值时,转向柱的中间轴可以伸缩、弯曲或断开,达到隔绝一次碰撞影响的目的。2.2.7防撞吸能车厢

为了减少驾驶室在事故中的变形,保证车内乘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通过采用高强度合金材料以及增加乘员车厢材料尺寸,从而获得汽车中部刚性车身结构。采用中间有泡沫填充物的夹层钢板等。2.2.8安全头枕

在追尾碰撞事故中,即使车速较低,被撞车内的驾乘者会因车辆突然向前加速而引起头部剧烈后仰,造成颈部和背部损伤。安全头枕的作用就是在汽车发生追尾碰撞事故时防止驾乘者因头部后仰过度而受到伤害。

被动安全技术是对事故发生后的一种补救措施,在汽车安全技术领域,被动安全技术也是不可忽视的。除以上所述外,还有一些比较简单和基本的被动安全技术,如汽车灭火器材的配备、钢化玻璃和夹层玻璃的应用以及汽车的无棱(尖)角设计等都属于被动安全的范围。

第三章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汽车安全技术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细,但任何单一技术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而且仅仅依靠某一项技术已很难使汽车整体安全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如何提高汽车安全性,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越来越高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急迫。驾驶汽车,确保行车安全。另外要不断完善各项单一技术本身还要搞好各项单一技术之间的协同这一点更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第一项工作的最终成败即汽车安全技术应朝着和减少事故影响的目的。所以今后的汽车安全技术是越来越集成化、智能化、系统化的。(1)集成化

将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进行融合,会得到更好的安全保护效果。在2000 年世界汽车年会上, 德尔福公司推出了“ 集成安全系统(ISS)”。该系统涵盖了汽车上所有的主要子系统, 由50 种不同的技术组成,包括现有的、不久将推出的以及未来将要推出的先进技术,这些技术集成于一体,协同发挥作用,达到更好地预防交通事故发生操纵方面的不足,等到相关技术如智能汽车操纵性能设计和人机工程设计等技术进一步成熟后,就可进一步推动汽车安全智能化。有人预测,未来的汽车会成为各种尖端电子技术的载体,或者说21 世纪的汽车是移动的电脑平台,智能制动、智能减速和智能转向将是未来智能汽车的基本特点。(2)智能化

随着电子信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形形色色的智能技术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安全技术逐步走向智能化。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智能避撞系统、智能驾驶系统、智能轮胎、智能悬架、智能安全气囊..将在汽车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加快及相关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智能化安全技术装置将出现在现代车辆上这些智能装置将具有一定的识别、判断能力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自动协助或自行控制。(3)系统化

将汽车、道路、人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研究,让三者相互协调,达到各自性能的最佳匹配,才能实现驾驶员行为特征、车辆机械特性及道路设施和交通法规之间的最优协调,才能追求系统整体的最佳效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汽车安全技术将向着微处理机、软件技术、多通道传输技术、集成化技术、车载网络系统、光导纤维传导技术、声纳传感技术、纳米技术等更先进的技术领域发展。不仅能将过去在军事及航天领域的雷达、声纳(超声波)、远红外线、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于汽车,而且能将声学、光学、电磁学、光电感应、指纹识别等领域的新技术运用到汽车上更能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

结 论

汽车安全性已经不仅是个技术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因其定位于防患于未然,所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受到汽车生产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和消费者的重视。应用电子技术使车辆实现的高度智能化是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能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质的跃变的主要因素。美国70年代提出的试验安全车ESV(Experiment Safety Vehicle)、日本90年代提出的高级安全车ASV(Advanced Safety Vehicle)虽然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提高汽车安全性的代表作,但它们都是未来的安全汽车的雏形。

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对于包括汽车安全技术在内的汽车工业重大课题都是在高度计划和有序的状态下展开的,并且制定了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在国家法规和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产、学、研的联合,投入相当的力量逐步付诸实施,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而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车流的加大,再加上人口众多,交通问题会更加突出。对此,我国虽然采取了许多相应措施,但在加强汽车自身安全性能方面还是做得不够。这不仅不利于我国的交通安全状况,还会随着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安全技术的实用化、商品化,使刚刚兴起的中华民族汽车工业受到极大冲击,尤其在汽车业群雄逐鹿的今天,作为即将面临加入WTO后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中国汽车工业,必须对此做出有力回应。顺应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方向,在我国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现代汽车安全技术是势在必行的。

致 谢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王瑜老师的悉心指导。王瑜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其中无不凝聚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导师严谨求实和一丝不苟的学风、扎实勤勉和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时刻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并将鞭策我在未来的工作中锐意进取、奋发努力。导师的指导将使我终生受益.,在此向王瑜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然后还要感谢五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汽车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

最后,向我的父亲、母亲、好友们、致谢,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参考文献:

篇3:汽车安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1.1主动性的技术

1.1.1防止驾驶员困倦的监测体系

长距离的行驶很容易使驾驶员困倦, 但是如果汽车里有定位的摄影机拍下人的表情, 经过计算机的监测和处理, 一经发现驾驶员有打瞌睡的现象就会马上发出警报, 并且可以释放出有提神作用的香气;如果这些气体没有达到效果, 汽车就会开启制动体系, 而且会用闪关灯向周围的车发出警告。

1.1.2检测路线正确与否的体系

一旦车辆形式的路线拍你正常的轨道, 这个体系的摄影机会拍下不准确的路线信号, 由此, 它就可以及时的对驾驶员发出警报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避免危险的发生, 当汽车想要回到正常的路线时也会提醒周围行驶的车辆, 这样就会防止追尾事故。

1.1.3扩大驾驶员视线的体系

其实要想扩大视线, 那也要分为正常和不正常的情况, 因情况的不同方法也是不同的。首先, 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平视的显示器和后视镜作为辅助的设施, 这样会加大驾驶员的视线, 不论是前方还是后方, 视野清晰;再者, 在晚上的时候光线不足, 我们就可以用比较先进的传感器和前照灯来扩大驾驶员的视野;当遇到下雨天时不要担心, 具有排水气功能的玻璃和先进的玻璃涂层技术可以将雨滴转变成水珠, 没有了水膜,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1.4自动制动的监测体系

当驾驶员进行紧急制动的过程时, 人的脚在加速和制动踏板上的移动时间大约是零点八秒。但是这个体系就能够在一发现驾驶员有制动的动作时, 迅速的进行自动制动, 同时制动灯也会亮, 提醒后边的驾驶员以前做好应对的措施[1]。

1.1.5卫星导航体系

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 这个体系会提供一些道路方面的信息给驾驶员, 比如说路面的状况、交通拥堵、是否有交通事故等, 驾驶员就能够选取最好的行驶路线, 这样才能安全顺利的到达目的地。

1.2被动型的技术

1.2.1设置人员安全保护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 安全气囊和智能的安全带是必须要具有的, 一旦发生了家庭事故, 安全带就会收紧, 保护车里的人员, 转向柱也会收缩, 座椅向后进行移动, 这样安全气囊就会很快的产生作用[2]。发动机的气囊会沿着机体罩思维形状伸开, 保护成年人的臀部和腹部, 对于儿童就会抱回他们的胸部和头部不受到伤害。在这些体系中大大地降低了伤害的程度。

1.2.2设置冲击吸能体系

当发生交通事故时, 车体也一定会受到撞击, 而这个体系具有很高的吸能性, 人们称为“压扁区”。它有很大的作用, 能够用可以预见的方式产生各种损坏, 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的吸收外来的撞击能量, 减少了见解的作用力, 这样车辆中的人员就不会直接受到碰撞。车辆的车门等强度要够, 即在受到撞击后, 不但要避免人员被甩到车外, 而且要使车门容易打开以便顺利的实施求助。汽车上的保险杠也要有保护和有吸收撞击的作用, 保护路上的行人也是很重要的。汽车中的转向柱是缩进式的, 这样汽车受到碰撞的时候就会发生折叠的现象, 撞击的力量也会减弱, 驾驶员就会受到更大的保护。

1.2.3设置车锁自动开启体系

一旦事故发生时, 该体系会确定发生了撞击, 车锁也会自动的开启, 车里的乘员就会很容易的从车里解救出来, 为事故救援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1.2.4设置车中灭火体系

这个体系在监测火情是通过传感器进行的, 灭火的装置会自动的开始灭火, 反应速度要比人快很多, 如果这个装置不能正常的工作, 发动机的罩也会自动的打开来从外面进行灭火。

二、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汽车的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探索。现代的汽车的经济性、舒适性、动力性是目前人们追求的目标。除此之外对汽车的安全性能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因此, 对于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我们都把对于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目光放在如何在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能第一时间的保护乘客和行人的安全这方面, 这是一种被动的安全性能。而现阶段, 在一些发达国家, 研究人员已经把目光放到了如何提高主动安全性能方面, 这就意味着, 现阶段研究人员更加重视对于如何才能避免交通事故发生方面的研究, 这才是汽车安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最终目标。

但是经过科学家的不断实践证明, 主动安全系统并不能完全的发挥出被动安全系统的全部作用, 就算我们在车辆上安装了巨型计算机, 让车辆自身的计算速度和灵敏度提高很多, 也不可能完全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 被动安全系统在汽车安全技术方面仍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我看来, 汽车安全技术中, 主动和被动安全系统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他们有各自的优点, 也有无法取代对方的地方, 二者缺一不可。主动安全系统和被动安全系统相互协调, 共同发挥作用是未来汽车安全的发展趋势。将影响传感、远程雷达、近距离雷达、稳定控制传感这些复杂的技术应用到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内, 对驾驶环境的监控起到了肥城重要的作用, 可以集中的分析多方面采集到的数据, 在关键时刻, 能辅助驾驶员进行正确的保护措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汽车、乘客以及行人的安全。他们综合应用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独自工作的防护系统[3]。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 未来的汽车安全技术将会向着纳米技术、车载网络系统、软件技术、微处理器等更加先进的技术领域发展。随着这些高科技技术不断的应用到汽车安全技术领域, 相信在未来我们的汽车将会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向人性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总结: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不就得将来汽车安全也会得到更多的重视, 软件技术、声呐传感、集成技术等也会随之应用。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会把汽车的安全推向高潮。我们可以相信, 未来的汽车发展会更加的安全, 更加的人性化、智能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郭鸿瑞;;汽车主动安全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汽车实用技术;2010年05期

[2]王安琦;;汽车安全新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年04期

篇4: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安全技术的发展

案例一:今年2月21日,周先生驾驶轿车外出,其妻抱着年仅半岁的儿子坐在副驾驶位置上。途经一个交叉路口时,周先生与一辆轿车发生碰撞。碰撞过程中,周先生的轿车正副驾驶室的安全气囊展开,安全气囊强烈的弹力将其儿子弹伤,经医院抢救无效后于当日死亡。

案例二:2005年10月16日,杭州市萧山区,一辆轿车右转弯,同方向行使的出租车刹车不及与前车发生碰撞。出租车内的气囊弹开,坐在副驾驶位置的一对父子被气囊紧紧包住,打开的气囊击中了被父亲抱在怀里仅一岁的孩子。孩子受到猛烈撞击后,颈椎滑移,导致颈髓损伤而死亡。

上述两个案例是安全气囊很危险的一种情况,目前在美国法规中,要求前排的安全气囊必须能够识别前排乘员的身材和坐姿,不能对非正常坐姿的儿童造成伤害。该法案在美国从2004年逐步实施,到今年所有乘用车必须满足该法规要求,装备“更聪明”的智能化安全气囊。如果上述两起事故发生在美国FMVSS 208法规实施范围内的新车型上的话,可以判定该车存在安全缺陷,汽车生产企业要对事故进行赔偿并召回该款车型。

欧洲、日本及我国没有针对安全气囊系统的强制性法规,但是所有乘用车前遮阳板醒目位置粘贴有气囊危险的警告标识。车内儿童乘员的安全性知识目前在我国还十分匮乏,没有任何渠道传授车内儿童的安全常识。轿车进入家庭后,车内多了一个特殊的乘员群体——儿童。车内儿童的安全要注意以下三点:要使用与儿童年龄相适应的儿童座椅;最好将儿童座椅安置在后排;如果一定要将安置在儿童座椅中的孩子放在副驾驶位置,就必须关闭副驾驶位置的安全气囊。

我国的法规现在不能达到与美国同步。气囊系统的智能化需要技术积累和市场开发,成本很高,我国社会在实现机动化的初期、经济还不富裕的情况下,如果通过法规的方式推行这种新技术,会降低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智能化气囊新技术在欧洲、日本正在以市场自愿的方式推行,我国汽车工业将来也会逐步采纳这些新技术。但是在现行强制性标准体系下,上述案例的安全气囊不能被判定有安全缺陷,而安全气囊的这种风险却是实际存在的,更可怕的是消费者无法预知这种风险的存在。

欧美各国在80年代已经开始普及儿童安全座椅,并颁布相应强制性法律。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交通法规对儿童乘车安全进行约束,随着私家车进入家庭,国内相关部门已在制订有关儿童乘车安全的强制性法律,预计一两年内出台。

汽车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专为不同年龄段(或体重)儿童设计、安装在汽车内、能有效提高儿童乘车安全的座椅。欧洲法规ECE R44/03对儿童安全座椅的定义是:能够固定到机动车辆上,由带有卡扣的安全带组件或柔韧性部件、调节机构、附件等组成的儿童安全防护系统。可与附加装置如可携式童床、婴儿提篮、辅助性座椅或碰撞防护物等组合而成。在汽车发生碰撞或突然减速的情况下,减缓对儿童的冲击力和限制儿童的身体移动来减少对他们的伤害,确保孩子的乘车安全。

2、儿童安全座椅安全技术的发展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欧洲等都有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即新车评价程序。NCAP是通过碰撞测试向消费者定量分析车辆的安全性能,并且直接向消费者公布试验结果。这一评价已经开始左右汽车消费者购车的思维,汽车生产企业对于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是否有足够的考虑,已经在消费者的购车心理上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各大汽车企业都非常重视NCAP,把它作为汽车开发的重要评估依据。欧洲星级评价EURONCAP主要是通过使用P1 1/2 和P3型假人来评价车辆的儿童约束能力。评价的前提条件是:第一,受评价的制造企业推荐适用于该车的儿童约束系统;第二,在所有销售该车的欧盟国家内都有该儿童约束系统;第三,该儿童约束系统已获得ECE R44/03的认证。

美国消费者联合会对于各类在美国销售的CRS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的打分包括动态性能、易用性、安装性能等方面,其中安装性能是测试CRS安装在三种不同类型座椅和安全带的车内的表现;易用性主要是评价CRS调整约束带的难易程度。

为了使消费者便于挑选安全的产品,同时促进生产企业自主地开发更为安全的产品,日本国土交通省和汽车事故对策机构于2001年根据正面碰撞测试及使用性评定测试结果对市售的儿童安全座椅进行了评定,并将该结果作为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性能公开发表。儿童安全座椅分为婴儿用儿童安全座椅和幼儿用儿童安全座椅两种。婴儿用儿童安全座椅有向后型和床型,适用于新生儿至1岁左右儿童,体重不满10kg,身高70cm以下;幼儿用儿童安全座椅适用于1-4岁左右儿童,体重9-18kg,身高65-100cm。对于4-15岁左右的学龄儿童,体重15-36kg,身高135cm以下,除了选择前向式儿童安全座椅外也可以选择儿童安全坐垫,坐在无论是否带有靠背的儿童安全坐垫上被垫高后,就可以使用普通的标准三点式安全带,其胸部与头颈部可以得到保护。由于保险带的安全性能较大,所以对相应的儿童安全坐垫就不做评估。

3、试验和评估方法

美国消费者联合会对于在美国销售的CRS进行评价时,动态性能表现测试是使用3岁和6岁假人,用速度为30mph(48km/h)的正面碰撞台车进行试验,判定参数主要有头部伤害值(HIC)、胸部加速度、头部位移和膝部位移数据。最后的打分用6个档次表述:不可接受、差、一般、好、很好、极好。

欧洲星级评价EURONCAP对儿童安全座椅评价的详细评分方式及分值情况:

(1)正面碰撞测试

正面碰撞测试是在测试用车辆第二排右侧安装的儿童安全座椅上安放儿童人体模型,将汽车正面碰撞时所产生的撞击作用于测试车辆的正面。以人体模型的头部、胸部所受的撞击以及人体模型头部的动作对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性能做出评价。

为了评定出更高的安全性能,使用了高于日本国家安全基准所规定的测试速度55km/h。

在2002年的婴儿用儿童安全座椅(向后型)测试中,由于人体模型头部的最初姿态不同而影响测试结果的可能性被提出后,从2003年开始,实行将人体模型的头部与儿童安全座椅相接触进行测试。同年,幼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腹部压迫程度的评定使用面压计进行定量性测定。

试验方法:

试验分为婴儿用儿童安全座椅和幼儿用儿童安全座椅两种测试方法。

婴儿用儿童安全座椅可分为向后型和床型。向后型座椅的测试项目为A、B、C、D、G;床型座椅的测试项目为A、B、E、F、G。

幼儿用儿童安全座椅必须用特殊固定带通过固定肩部及骨盆来束缚身体。

往人体模型的腹部安装面压计是因为在撞击时有的儿童安全座椅会压迫儿童的腹部,所以在测试的时候给人体模型的腹部安装面压计以定量测定腹部受压迫的程度。从肋骨的下端至骨盆(髂骨部)的上端部分所受的负荷就是腹部负荷总和,这个值如果超过对幼儿身体带来伤害的1.38kn,就在“其他事项”的评定中划“×”。

测试中使用的3岁儿童人体模型与人体有所不同,腹部的构造为不会下陷超过大约30mm以上,胸部的构造为不会下陷超过大约40mm以上。因此,如果压迫超过界限,就无法正确测试胸部和腹部所受的压力。

(2)使用性评定测试

儿童安全座椅在实际使用时,常有许多错误的安装。使用性评定测试是由数位儿童安全座椅专家来判定产品是否考虑到用户在汽车的座椅上安装儿童安全座椅时能否准确安装等因素。

4、结束语

篇5:浅谈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应用

主动安全性又称“积极安全性”,所谓主动可理解为防范于未然。重点是将车轮悬架、制动和转向的性能达到最好的程度,尽量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舒服性,减少行车时所产生的偏差。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具体应用

汽车安全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了较大提高,在当代的汽车上安全性成为衡量一辆汽车相当重要的指标。主动安全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很大的完善,比如现在很成熟的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还有电控驱动防滑系统(ASR)、ESP等等。2.1 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ABS)(1)ABS的概述:ABS是Anti-lockBrakingSystem缩写。世界上最早的ABS系统是首先在飞机上应用的,后来又成为高级轿车的标准配备,现在则大多数轿车都装有ABS。众所周知,刹车时不能一脚踩死,而应分步刹车,一踩一松,直至汽车停下,但遇到急刹时,常需要汽车紧急停下来,很想一脚到底就把汽车停下,这时由于车轮容易发生抱死不转动,从而使汽车发生如前轮抱死引起汽车失去转弯能力,后轮抱死容易发生甩尾事故等等。安装ABS就是为解决刹车时车轮抱死这个问题的,装有ABS的汽车,能有效控制车轮保持在转动状态而不会抱死不转,从而大大提高了刹车时汽车的稳定性及较差路面涤件下的汽车制动性能。

(2)ABS的工作原理:无论是液压制动系统还是气压制动系统,电子控制防抱死系统(ABS)的组成均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由传感器感测车速和轮速的状况传给电子控制单元,再由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执行器(电磁阀)。电子式ABS是运用电脑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运算从而得出结果的。电子式ABS由轮速传感器、线束、电脑、ABS液压泵、指示灯等部件构成。能根据每个车轮的轮速传感器的信号,电脑对每个车轮分别施加不同的制动力,从而达到科学合理分配制动力的效果。

目前,装备在车辆上最常见的是四传感器四通道ABS系统,每个车轮都由独立的液压管路和电磁阀控制,可以对单个车轮实现独立控制。这种结构能实现良好的防抱死功能。

(3)ABS的使用常识:现在基本上所有的乘用车都加装了ABS系统,对提升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若使用不当,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这里,我们对ABS的使用原则归纳为“四要、七不要”。

四要:(1)要始终踩住制动踏板不放松,这 样 才能 保证足够和 持续的制动力,使ABS有效地发挥作用。(2)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车距。一般情况下,最小车距不应低于50m,当车速超过50km/h时,最小车距与车速 数 值 相 同,如100km/h时 最 小 车 距 为100m。

(3)要事先熟悉ABS,使自己对ABS工作时的制动踏板抖动有准备和适应能力。(4)要事先阅读汽车驾驶员手册。

七不要:(1)不要认为有了ABS就可以随心所欲地驾驶。ABS也不是绝对保险的,在车速过高和转弯过急的情况下,若车辆制动得过急过猛,则汽车仍然会产生侧滑。

(2)不要采用“点刹”制动。装上ABS后,由于ABS能自动调整制动力,因此在实施紧急制动时,可一脚将踏板踩到底而不松开,不要担心车轮抱死打滑,否则将大大延长制动距离。

(3)不要被ABS的抖动吓住。ABS在起作用时,会听到它发出的噪音,该噪音是由液压控制系统中的电磁阀和液压泵工作时产生的,不可将脚从制动踏板上移开,仍然要将制动踏板踩死而不去管它。

(4)不可忽视ABS指示灯的检查。正常情况下,按通点火开关后,此灯应亮;大约3秒后自动熄 灭。这一过程,实质上是电子控制装置在按自检程序对车轮传感器、液压调节器的控制阀进行通电检查,若此灯一直不亮,说明ABS有故障。

(5)ABS指示灯不熄灭时不必恐慌。当行车中ABS出现故障时,防抱死制动系统自动将原制动系统的油路接通,汽车上的原制动系统仍然工作, 只是没有了ABS,注意检修就可以了。(6)不可私自拆换ABS的电脑单元。如果电脑发现故障,应更换整个电脑单元。(7)对装配了ABS,但是希望改装的车辆,请勿拆装制动管路与ABS单元连接的螺母。电控驱动防滑系统(ASR)(1)ASR的概述:ASR是防滑调节系统(anti—spinregulation),其目的就是要防止车辆尤其是大马力的汽车在起步、加速情况下驱动车轮打滑的现象,以维持车辆行驶的方向性和稳定性,保持好的操控以及适当的驱动力,保证良好的行车安全。

(2)ASR的功用及原理:当汽车加速时ASR将车轮的滑动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防止驱动车轮加速时滑动。它的功能一是提高牵引力,二是保持汽车的行驶稳定性。行驶在易滑的路面上,没有ASR的汽车加速时驱动轮容易打滑,如果是后轮驱动的车辆容易发生甩尾;如果是前轮驱动的车辆容易方向失控。有ASR时,汽车在加速时就不会有或者说能减轻这种现象, 即:在转弯时,如果发生驱动轮打滑,则会导致整个车辆向一侧偏移。当有ASR时,就会使车辆沿着正确的路线转向。4 车辆电子稳定装置(ESP)(1)ESP的 概 述 :ESP电 子 稳 定 装 置(Electronic Stablity Program)是由奔驰汽车公司首先应用在它的A级车上的。ESP实际上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控制从动轮。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刹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刹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

(2)ESP的工作原理:ESP系统通常是支援ABS及ASR(驱动防滑系统,又称牵引力控制系统)的功能。它通过对从各传感器传来的车辆行驶状态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向ABS、ASR发出纠偏指令,来帮助车辆维持动态平衡。ESP可以使车辆在各种状况下保持最佳的稳定性,在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的情形下效果更加明显。ESP一般需要安装转向传感器、车轮传感器、侧滑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等。ESP可以监控汽车行驶状态,并自动向一个或多个车轮施加制动力,以保持车子在正常的车道上运行,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进行每秒150次的制动。目前ESP有3种类型:能向4个车轮独立施加制动力的四通道或四轮系统;能对两个前轮独立施加制动力的双通道系统;能对两个前轮独立施加制动力和对后轮同时施加制动力的三通道系统。

篇6: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

邱卓丹

(广西工学院汽车工程系,广西柳州545006)

摘 要: 根据最新资料提出了满足现代汽车安全要求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并就现代汽车安全前沿技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系统

中图分类号: U461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51 – 0

4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汽车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的社会问题。因此对汽车安全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使得以汽车安全为主题的技术竞争更加激烈。

1现代汽车安全新概念

被动安全防护装置是现代汽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生汽车碰撞事故时,安全防护装置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程度以及汽车损坏程度。过去,汽车设计主要考虑被动安全即只在特定的时间提供特定环境下的保护且绝大部分针对碰撞状态,而现代汽车设计师们考虑更多的是主动安全设计。现代汽车的高新技术使汽车能够自己“思考”并对驾驶员和车辆进行实时监控,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

事故发生。表1 列出了为保障人身及财产安全而在汽车上所采取的全新技术。

图--------

2现代汽车主被动安全前沿技术扫描

211巡航控制系统[5 ]

巡航控制系统也称为恒速控制系统、定速控制系统或车速电子自动控制系统。当汽车在良好的道路或高速公路上长时间行驶时,驾驶员只要按一下设定开关,巡航控制系统就能准确地使汽车按照目标车速(40km/ h 以上)恒速行驶而无须踩加速踏板,从而减轻驾驶疲劳,使高速行驶的车辆更安全、更平稳。该系统由速度控制模块PCM、真空控制伺服系统及操纵机构组成。它由操纵机构输入控制指令,根据行驶阻力的变化通过速度控制模块及真空伺服系统反馈并调整发动机节气门工作状态,从而达到调整和稳定车速的目的。未来的巡航控制系统将与动机电喷控制系统及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实现联动控制或复合控制,并配置追踪行驶控制系统以实现最佳的适时加速、减速,确保行驶更安全。

212福特Eyecar 技术[3 ]

Eyecar 技术通过采用眼位传感器测定驾驶员的眼睛位置,然后通过使用电动座椅自动将不同身材的驾驶员的眼睛调到同一高度,以保证提供一个对路面和周围车道的无阻碍视野和最好的视见度;同时通过电机自动调整转向盘、制动跳板、加速踏板、地板和中央控制台的高度,以构成自适应的驾驶环境。这一技术完全发展了行车安全的概念。

213福特Camcar 技术[3 ]

采用多个微型摄像机系统(包括前向摄像机系统、侧置后视摄像机系统、车后全景摄像机系统、night3.[2 ]付百学.集成安全系统(ISS)[J ].世界汽车,2001(8):15-16、20.[3 ]龚铁.福特汽车安全新技术扫描[J ].世界汽车,2001(2):1942.[5 ]汪立亮,徐寅生,杨生超.现代汽车电子巡航控制系统(CCS)原理与检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6 ]孙雄.汽车GPS 导航的现状及发展[J ].上海汽车,2001 ,(5):248.[8 ]周小川,林平.汽车爱好者手册[M].成都:四种辞书出版社,2000.[9 ]徐振东,祖国发.2000 年汽车工业十大先进技术[J ].汽车文摘,2002 ,(6):114.[12 ]高全均.电子制动系统及其扩展功能[J ].上海汽车,2001 ,(11):110.[14 ]董素荣,姜丁,杨生辉,李建军.汽车轮胎气压自动检测系统的发展[J ].世界汽车,2000 ,(2):1520.[16 ]黄宁军.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的新发展[J ].汽车科技,2001 ,(3):1723.[18 ]王遂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与检修[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Development of Modern Auto Safetydan

(Dept.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uzhou 545006 ,China)

上一篇:resmed呼吸机操作指南下一篇:中秋节来历和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