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公司金融风险防范

2024-07-08

小贷公司金融风险防范(通用8篇)

篇1:小贷公司金融风险防范

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

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借鉴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经验和办法,结合抚顺市新抚区信达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合规”是指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和全体员工的一切职务行为与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行业规则以及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规章制度相一致。

第三条 本办法中的“合规风险管理”是指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市场惯例、行业规则等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岗位手册,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测、检查,以有效识别和监测合规风险,采取主动纠正、补救措施,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过程。

第四条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倡导“合规创造价值、合规带来效益”的价值理念,在公司内推行诚信与正直的道德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推崇合规人人有责、合规促进发展的经营管 1

理意识,促进各级管理人员依法决策、合规管理,促进各岗位员工遵章守纪、合规操作,建立起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风险防范控制的长效机制,实现“长治久安”,使合规文化成为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 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合规职责

第五条 董事会应对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活动的合规性负最终责任,履行以下合规管理职责:

(一)审议批准合规政策,并监督合规政策的实施;(二)审议批准高级管理层提交的合规风险管理报告,并对管理合规风险的有效性作出评价,以使合规缺陷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三)授权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稽核监督委员会对合规风险管理进行日常监督;

(四)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合规风险管理职责。

第六条 监事会应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合规风险管理职责的履行情况。

第七条 高级管理层应有效管理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的合规风险,履行以下合规风险管理职责:

(一)制定书面的合规政策,并根据合规风险管理状况以及法律、规则和准则的变化情况适时修订合规政策,报经董事会审议批准后传达给全体员工;

(二)贯彻执行合规政策,确保发现违规事件时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并追究违规责任人的相应责任;

(三)明确合规管理部门及其组织结构,为其履行职责配备充分和适当的合规风险管理人员,并确保合规管理部门的独立性;

(四)识别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所面临的主要合规风险,审核批准合规风险管理计划,确保合规管理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稽核监督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

(五)每年向董事会提交合规风险管理报告,报告应提供充分依据并有助于董事会成员判断高级管理层管理合规风险的有效性;

(六)及时向董事会或其下设委员会、监事会报告任何重大违规事件;

(七)合规政策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 合规风险管理工作责任体系及岗位职责

第八条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应建立适应公司合规风险管理责任体系。

第九条 公司作为管理机构承担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职责是: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指导员工合规风险管理工作;

(三)组织对公司合规风险管理检查;

(四)督促公司合规风险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五)组织对公司员工合规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

(六)对员工合规风险问题进行责任处理及责任追究。第十条 公司风险管理部门作为公司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设立合规风险管理岗位,配备专(兼)职合规人员,有效管理公司的合规风险,履行尽职责任。其合规风险管理职责是:

(一)指导公司内部合规风险管理工作;

(二)组织对公司合规风险管理检查;

(三)督促公司合规风险管理责任制落实;

(四)组织公司内员工的合规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

(五)承担其他必要的合规管理职责。

第十一条 公司其他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对本岗位的合规风管理工作负责,履行尽职责任。其合规管理职责是:

(一)建立健全本岗位规章制度;

(二)组织对本岗位规章制度的培训;

(三)制定本岗位手册和操作流程;

(四)组织本岗位的合规自查;

(五)承担其他必要的合规风险管理职责。

第十二条 公司对合规风险管理工作负最终责任。其合规管理任务是:

(一)审议批准合规风险管理实施办法;

(二)定期获取和恰当处理合规风险管理问题的报告;

(三)每年至少评估一次管理层有效管理合规风险的情况;

(四)履行其他合规风险管理职责。

第四章 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第十三条 公司每半年报告一次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情况。第十四条 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度流程的建立情况、执行情况;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情况;完成董事会统一布臵工作的情况;本公司合规和风险防范工作重大事项;对违规操作事项整改处理情况;合规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改进措施和建议等。

第十五条 各级机构出现突发事件、重大案件,应按照《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处臵。

第五章 问责与考核

第十六条 公司每年应对本公司合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合规操作意识、合规风险管理能力、专(兼)职合规工作人员的履职情况、合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

第十七条 合规风险管理综合评价工作由本公司合规风险管理部门组织。

第十八条 公司未按规定上报合规风险管理工作,形成风险或造成损失的,按照抚顺市新抚区信达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相关制度予以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XX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篇2:小贷公司金融风险防范

(一)非法集资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二)违反规定融入资金;

(三)贷款利率超过司法解释规定的上限或低于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

(四)抽逃注册资本;

(五)使用非法手段催债;

(六)擅自开展新业务或跨县域经营。

对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专题报告,并移送有关机关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 市、县级主管部门要遵循持续监管的原则,在日常监管中及时掌握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充足率状况、公司治理状况、资产质量状况、流动性状况、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状况;对小额贷款公司报送的资料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理,形成分析报告。

第二十四条 市级主管部门要对县级主管部门报送的监管信息进行认真分析,按季向省级主管部门报送监管分析报告及其他专题报告。监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总体风险评价;

(二)报告期内的主要风险、风险变化趋势和应引起注意的问题;

(三)经营管理状况的重大变化,包括股权变动、高级管理人员调整、组织架构重组、重大资产处置、重大损失、涉及案件等;

(四)监管意见、建议和监管工作计划;

(五)主监管员认为应当提示和讨论的其他问题。

监管分析报告要简明扼要、有理有据。

第二十五条 省级主管部门每年撰写监管分析报告,分析辖区内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状况,判断风险变化趋势,提出下一的监管工作计划。

监管分析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基本情况及其重大变化;

(二)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指标情况、指标异常的原因及反映的问题;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管理状况及其评价;

(四)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状况的总体评价,主要风险及存在的问题,风险变化趋势;

(五)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效果和存在的不足;

(六)监管意见及下一的监管工作计划;

(七)其他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风险处置与整改

第二十六条 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各级主管部门要注意日常监管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对可能发生风险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制定有效的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按照应急管理的有关规定,合理划分突发事件等级。一旦发生风险性突发事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风险等级及时有效汇报处置。

第二十七条 市、县级主管部门要及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状况进行预警和提示,适时将监管分析结果、监管措施以监管通报的形式通报小额贷款公司,纠正和制止危及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经营行为和趋势,并要求其报送整改和纠正计划。市、县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将监管通报发送小额贷款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等利益相关方。

第二十八条 市、县级主管部门每应与小额贷款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会谈,讨论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纠正问题与控制风险的措施以及下一的监管工作计划。小额贷款公司出现以下情形,市、县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约见高级管理人员:

(一)小额贷款公司存在严重的问题或风险;

(二)小额贷款公司没有按要求报送整改和纠正计划;

(三)小额贷款公司报送的整改和纠正计划不能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

(四)小额贷款公司没有按要求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整改和纠正;

(五)主管部门认为需要约见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九条 各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监管的分析结果,实施现场检查,查验有关文件、账册、单据和计算机系统信息,问询有关人员。

第三十条 小额贷款公司存在本办法第二十二条所列情形及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属于其他部门职责范围的,由县级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移交同级相关部门依法处置;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由县级主管部门逐级报省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暂停其试点资格。

(一)未经批准分立、合并或者违反规定对变更事项不报批的;

(二)拒绝或阻碍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

(三)不按规定上报报表、有关资料,或提供虚假、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报表和统计报表的;

(四)有洗钱行为的;

(五)监管部门根据审慎原则认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一条 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高管人员备案制度。对不熟悉金融业务、不具备金融业从业经历或金融合规经营意识淡薄的高管人员不予备案。

第六章 文件归档与管理

第三十二条 各级主管部门应建立监管信息档案。档案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报送的各类信息、小额贷款公司的社会信息及分析评价意见、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函件往来、电话记录、监管分析报告、会谈记录或纪要、监管日志、相关请示和领导批示等。

第三十三条 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管信息的保管、查询和保密制度。各级主管部门对监管信息负有保密义务,应当由专人保管,并建立查阅登记制度。法律另有规定的披露情况除外。

监管信息主要包括:

(一)小额贷款公司报告的所有数据信息;

(二)小额贷款公司报告的非数据信息;

(三)各级主管部门撰写的监管报告、风险评级结果等信息;

(四)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规划、业务创新等内部信息;

(五)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会决议等决策信息;

(六)其他可能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造成影响的信息。

篇3: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防范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风险防范

自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 金融创新已经成为金融体系促进实体经济运行的“引擎”。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通过金融制度、金融产品、交易方式、金融组织、金融市场等的创新和变革, 促进金融领域各种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和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 促进金融市场发育、金融行业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但自九十年代以来, 从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到今天的美国次贷危机, 几乎全球每一场金融风暴都与金融创新有关。从次贷危机爆发的整个过程来看, 金融创新首先带来了美国房地产信贷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繁荣, 而随后又带来了巨大的信用危机和流动性危机等金融风险, 严重威胁着美国和全球的金融安全。在这个过程中, 金融创新扮演着金融繁荣的创造者和终结者的双重角色。可以说,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1、金融创新。

关于金融创新的定义, 国内外学者给出了很多解释, 但至今尚未有一种统一的说法, 且这些说法基本上都是从熊彼特的创新定义中衍生出来的, 没有太大的差异。根据1986年西方十国集团中央银行编写的《近年来国际银行业的创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金融创新从广义角度看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金融工具的创新, 主要是指票据发行便利、货币和利率互换、外汇期权和利率期权、远期利率协议;另一种是金融创新的三大趋势, 主要是指金融领域的证券化趋势、资产表外业务与日俱增的趋势和金融市场越来越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金融创新是金融当局或金融机构为更好地实现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标, 利用新的观念、新的管理方法以及新的技术, 来改变金融体系中基本要素的组合, 推出新的工具、新的服务、新的市场、新的制度, 创造一个新的高效率的资金营运体系的过程。金融创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创新泛指金融发展史上出现的任何创造性的变革, 从货币、信用的产生, 到股份制国家银行的诞生、到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工具的出现, 金融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金融创新史。狭义上的金融创新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金融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 令人耳目一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现, 功能齐全的资本市场的不断形成, 以及涉及广泛的国际货币制度和监管制度的建立, 金融创新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全方位的高峰期, 对全球的金融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是伴随着金融业的产生而与生俱来的, 关于金融风险的定义也有多种说法, 目前理论界认识也不尽相同。人们对金融风险概念、定义的不同, 实际上反映出对金融风险的性质、特点和成因等在认识上存在的分歧和差别。由于金融风险在各国和各地区的具体表现和运行规律有所不同, 形成人们认识上的分歧和差别, 因此人们在风险防范和化解手段、所采用的政策和对策上的不同, 从而形成不同的经济流派和政策主张。但不管有多大差别, 金融风险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是肯定的, 这种损失既可能是土地、房屋、货币、资本、外汇、有价证券等物质财富的损失, 也有可能是心理的、肉体的伤害。

所谓金融风险,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 由于金融市场中各种经济因变量的不确定造成结果发生的波动, 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以及这种损失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损失发生的大小与损失发生的概率是金融风险的核心参量。

3、金融创新风险。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如影随形, 金融创新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随着企业和个人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 为了满足金融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拓宽收入渠道, 提高国际竞争力, 金融机构竞相创新, 不断拓展业务领域, 开展综合经营试点, 越来越多地参与复杂的金融创新的衍生产品业务, 随着金融机构创新热潮的不断涌动, 金融创新的风险也日益凸显。

金融创新具有非常明显的双向效应, 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双刃剑”。从积极作用来看, 金融创新具有转移和分散风险的作用, 极大地促进了全球金融业的发展, 给金融体系的结构、功能以及制度安排带来巨大改变, 这种深刻变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金融化与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但从负面效应来看, 金融创新也带来许多问题, 其中最明显的是对全球金融风险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金融体系创造信用关系的渠道及方式越来越多, 信用创造变得越来越容易而且迅速, 整个经济体系中的信用关系日益庞杂、多变, 信用膨胀显著;以衍生金融工具为代表的当代金融创新成果, 为投机者提供了大批操纵市场的先进手段和便利工具, 使之拥有了撬动一国或一地区金融市场的巨大能量;在金融自由化成为当今金融发展的主旋律时, 以确保金融系统稳健运行为目的的金融监管在如雨后春笋般的金融创新中显得被动无力, 这些金融创新在分散与转移风险的同时, 也正在潜在地提升和积累新的风险。所以, 金融创新风险就是金融创新活动本身的风险和由于金融创新所带来的新的风险。

二、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体系

我们从金融创新的方式和内容入手, 分析金融创新风险产生的原因有:金融创新自身活动及产品隐含的缺陷、金融创新影响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金融创新弱化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金融创新影响金融市场与机构的稳定性, 等等。从中总结出金融创新风险的隐蔽潜伏性、快速传播性及系统国际化等特征。根据金融创新风险对金融体系不同的影响, 我们可以把金融创新划分为金融创新自身活动及产品风险、金融创新市场风险、金融创新机构风险、金融创新宏观政策及监管风险、金融创新系统化及国际化风险等。针对以上对金融创新风险的分析提出下列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体系和配套措施:

1、建立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系。

金融创新中风险防范体系构建总的构架是, 形成监管当局宏观监管、同业公会同向约束、金融机构的自我约束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系统。充分发挥同业公会的自律功能和社会信用体系的约束作用, 构筑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和外部监管相结合的风险防范体系。

2、对金融创新进行立法, 为金融创新提供保驾护航的同时规范创新。

通过立法保护金融创新者的利益, 降低金融创新本身活动的风险, 对金融创新产品, 要有一定时间的收益保护期或应用专利保护期。另外, 规范创新规则, 金融创新不是无序创新, 而应在一定的规则内运行, 在法律和规章许可的范围内, 通过各种要素和条件的分解与组合, 创造出新颖的、更富有效率的金融工具、交易种类、服务项目和金融管理方式, 不能把违法违规行为与金融创新混为一谈, 要通过立法或管理条例等形式, 使创新有规可循, 这是金融创新业务顺利运作的外部法制框架, 从而降低和减少金融创新产品本身隐含的风险。

3、加强市场纪律, 注重市场约束, 减低金融创新市场与机构风险。

市场既是竞争的场所, 也是一个自然的监督机制。因为市场本身就从不间断地对参与者行为进行着监督, 所以各经济体都日益强调市场约束。如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实施、2001年《新巴塞尔协议》的出台以及2002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颁布, 使金融监管中的市场约束受到高度重视。各国监管当局正采取各种方法将政府监管与市场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 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 加强市场信息披露、注重信用评级, 通过积极推行银行信用、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强化市场信用观念, 提高信用意识, 发挥市场制约作用。这些措施就是通过市场经济力量本身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实施约束, 从根本上防范金融风险。

4、完善和加强金融监管体系, 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监管模式。

监管当局在加强监管的同时, 应积极支持和引导金融创新, 要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当局应变合规性监管为合规性和风险监管并重, 在鼓励法人内部风险监控的同时,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提高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水平。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监管经验, 积极构建市场化、国际化的金融监管模式。将金融监管的重心放在构建各金融机构规范经营、公平竞争、稳健发展的外部环境上来, 更多地运用新的电子及通讯技术进行非现场的金融监管, 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备付金率、呆坏账比例等指标实行实时监控, 以此来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快速反应能力。金融创新在前, 而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在后, 在此期间有一个时间差, 为了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要加大对已经出台法律的执法力度, 做到依法办事、违法必究;对目前尚缺、配套条件难以一步到位的个别条款, 要通过补充条款予以过渡, 规定一定时间必须到位, 同时要对金融创新之后所涉及的法律条文适时进行修订, 以适应金融创新有序发展的需要。

5、提高监管人员综合素, 注重监管的有效性。

将政治素质高、懂法律、精通金融业务的员工充实到监管岗位上;加大培训力度, 培养出一大批懂得国际金融、了解金融风险、洞悉金融创新业务的复合型金融监管人才;落实监管责任, 明确监管人员对于金融创新业务的风险监测、风险处置过程中的监管权力和责任, 并改进监管手段、鼓励金融监管手段的创新, 以金融监管手段的创新应对金融业务的创新。监管当局必须从以监管信用风险为特征的传统监管方式转向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各种风险的全面风险监管。

6、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 金融创新具有系统化、国际化特征, 一国金融监管部门在进行监管时通常是鞭长莫及, 这就要求通过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 各国监管机构与国际性金融组织的合作与协调, 能有效地降低金融创新风险。金融创新监管的国际监管可以是国与国之间的协作监管, 也可以是国际性组织对其成员国所进行的风险监管出发, 加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 对国际性的金融创新实行统一的监管标准, 确保金融创新既有效率, 又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王楚明等著.全球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2.

[2]张宏伟.应对金融创新风险的策略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11.

[3]张莉.浅论金融创新的风险及防范[J].特区经济, 2007.7.

篇4: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审计

一、金融审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发挥作用的依据

(一)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它客观上要求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一整套市场法则来规范各方的行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尤其需要独立的外部监管。而国家审计独立性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金融审计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必然会发挥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管理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审计的基本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为金融审计揭示金融风险提供了基础。审计的基本工作方式是检查会计账目,包括会计账簿、会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在审计过程中,通过检查会计账目,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同时,在对一个特定单位实施审计时,首先要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考察,评估其效能。其次要对特定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有一个初步的评估,哪些环节比较完善,哪些环节不够完善,哪些环节明显存在漏洞等,从而确定重点检查的环节和内容。

(三)金融审计与金融风险防范在目标与手段方面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监督金融机构对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情况,保障国家金融政策的贯彻实施,是金融审计根本目标之一。同时,审计监督直接接触金融业的不同环节,较为直观地了解到宏观调控措施在各个环节的传导过程和效应,并能将审计过程中所见所得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反馈,必然有利于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完善及其传导效果。

(四)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突出大案要案的新内涵,要求金融审计能够及时揭露金融领域重大违法犯罪线索,打击金融犯罪,发挥警示作用。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体制不够健全等诸多因素,经济秩序混乱的情况比较普遍,财经领域中造假和违法现象相当严重。在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审计机关理应突出审计监督重点,注意发现大案要案线索,查处重大违纪违规问题,以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遏制违法犯罪不断上升的势头,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较好地发挥了警示作用。

二、金融审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一)从加强金融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出发,树立全新的监督理念。金融审计要在防范金融风险中发挥作用,必须树立全新的监督理念,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要实现合规性监督向风险性监督的转变。第二,要实现事后监督向事中、事前监督的转变。第三,要实现突击性监督向经常性监督的转变。

(二)围绕防范金融风险,突出审计重点。针对容易引发风险的环节和因素,确定审计重点,主要有:(1)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2)金融资产运营状况。(3)或有负债,如对外提供担保、开具保函等,有无造成损失或存在潜在风险。(4)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指标的执行情况。(5)内部控制状况。(6)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改进审计手段,增强金融审计揭示金融风险和促进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随着金融形势的变化,一些金融衍生品,如代理咨询、消费信贷、基金管理等新业务不断出现,所有这些都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信息科技愈来愈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业又是信息科技应用最早、普及最广、应用水平较高的几个领域之一。只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努力改进审计手段,金融审计才能具备揭示金融风险的能力,才能在促进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有所作为。

(四)强化执法力度,依法揭露和查处当前金融领域的重大违纪违规问题与违法犯罪问题。首先,要高度重视揭露重大违纪违规问题与违法犯罪线索,既是全面贯彻落实审计法的要求,又是当前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引导推动审计工作不断深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的突出标志。其次,要有发现大案要案的意识。要以真实性为基础,针对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和已经发现的不真实、不合法、不合规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必要的延伸检查,从中揭露可能存在的违法犯罪问题。第三,要严格执法,敢于突破。在查处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和查寻违法犯罪线索的过程中,要敢于碰硬,勇于突破。对发现的一些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和违法犯罪线索,要一查到底。

篇5:小贷公司金融风险防范

我从2011年5月16日正式到XX小额贷款公司报到,主要工作是接受公司风险总监授权、从事本公司的贷款风险控制,同时也兼做办公室部分工作,开业以来,在公司董事会、公司总经理的正确领导下,在团队同事的配合下,我完成了本年工作任务。现将本人工作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业务未动,制度先行,配合做好公司开业准备。从报到的第一天起,根据公司领导的工作安排,本人首先开始着手公司的开业筹备工作,主要是相关制度的制订和公司基本设施的完善。我参考了其他小贷公司的相关制度,并根据我原来从事信贷工作的经验,制订优化了相关公司制度和流程,特别是信贷操作制度,共起草修订了包括《常州市武进区XX农村小额 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贷款管理制度》、《常州市武进区XX农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贷款风险分类细则》等十九项制度,同时对公司的基本设施进行完善,包括各项上墙制度、岗位职责、产品宣传手册等等,配合公司领导为公司开业做好准备工作。

二、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尽快适应全新工作岗位。虽然本人在银行从事信贷工作多年,也从事过银行的风险审核岗位工作,但是由于客户群的不同,银行的信贷风险审核与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风险审核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客户的判断,不能采取原来银行那种主要看报表和资料的相对比较呆板的审核模式,必须通过实地勘查和多方了解,看清客户的风险本质,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的风险控制方案。要做到这些,说着容易,要做到其实很难。在刚开始操作阶段,既怕流失客户,又怕产生风险,内心感到很纠结,充满着矛盾,领导对我的工作方式也产生了一些看法。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态,我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小贷公司相关制度进行学习,并自己购买了《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与业务操作实务》、《信用担保实务案例》进行充电,还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去其他小额公司学习交流业务。通过上述的学习和交流,我对小额公司的风险管理有了明确的认识,在业务过程中受益明显,尽快地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完成了角色的转换。

三、仔细审核,规范操作,强化贷款各种风险控制。至12月31日,共参与发放XXX笔贷款,放款总额XXXX万元,贷款余额XXXXX万元,目前这些贷款无逾期、无欠息现象产生。我个人一直认为,并不是所有事前发现存在瑕疵的贷款都会在放贷后真的产生风险,但是所有真正产生风险的贷款一定是事先就有明显瑕疵的,所以贷款的事前控制很重要。在贷款发放过程中,我基本上全程参与客户经理的现场调查工作,通过对客户购销合同、出库单以及财务报表上相关数据的调查核实,摸清客户真实的生产经营状况,防范经营风险;从侧面多方了解客户品质,防范道德风险;对客户从事的行业以及国家相关政策进行分析,防范政策风险;在严格审查借款人的前提下,对担保单位认真考察,并坚持双人面签、贷款分级审批制度,防范操作风险。对于个人认为不符合贷款准入条件的或者有疑惑的,我坚持 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作为总经理以及贷审会的决策参考。规范对贷款档案的管理,对客户档案按放贷和基础进行分类归档,便于业务人员调阅和日常管理,也便于对客户的了解和业务跟踪,到12月31日,共归集客户基础档案XXX户,贷款放贷档案XXX户。同时要求客户经理做好贷后检查和五级分类工作,对相关工作资料进行搜集和归档。

四、服从领导,团结同事,明确自身定位做好工作。一名好的员工所具备的良好品质之一就是认真执行公司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多年银行工作培养了我高效的执行力。风险管理岗是公司的中层管理行列,我在工作中对于领导安排的工作,能做到不折不扣地完成,同时发挥自己的工作主动性,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团队团结合作、协作沟通是公司发展的保证,公司的同事来自各个银行和单位,年龄参差不齐,性格各不相同,半年来,我正在逐步适应各个同事的性格脾气和工作风格,尽最大努力融入到公司团队中。

尽管我做了以上一些工作,但是工作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一、制度流程还需完善。

目前开业时制订的制度流程虽然可以满足业务操作需要,但是如果仔细考量,其中还是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类似于资料的收集与交接、贷款的面签与发放等细节性的问题,还存在真空地带,需要细化和改进。

二、审核检查还需细致。

贷款资料是逐级上报审核审批,对于到我手中的资料,应最大程度通过审核减少差错,并通过审核提供对员工的考核依据。

三、贷后跟踪还需加强。

无论是五级分类还是贷后检查,在今年的起步阶段其实做的并不到位,做为一名风险经理,有责任也有义务督促并配合业务部客户经理做好该方面工作,并且要求客户经理对该方面所做的工作保留痕迹,做为工作中对客户评价的参考,从而实现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目的。

四、团队合作还需加深。

工作中我与领导和同事的磨合还需加深,一切应从大局出发,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在不违反公司制度、贷款原则的前提下,换位思考,学会宽容。

以上是本人今年的工作总结,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风险经理:XXX

篇6: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论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监管;风险防范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

1.1 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抵押贷款市场分“次级”(Subprime)及“优惠级”(prime),它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次级贷款,指的就是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以所购房屋为抵押的住房贷款。

2001年至2004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风靡一时。2005年至2006年,随着美联储17次加息,美国房地产市场逐步出现降温迹象,但是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也并未因此而停住脚步。放贷机构为了竞争,不断放松放款条件,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贷款方式,即借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且仅需申报其收入情况而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宽松的贷款资格审核成为房地产交易市场空前活跃的重要推动力,但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与此同时,次级抵押贷款被证券化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指的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又能够产生可预期的稳定现金流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汇集起来,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贷款的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再配以相应的担保和升级,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次级抵押贷款证券,被美国的金融机构做到了全世界,危机发生,全球就为美国的次级债买单。

在进行次级抵押贷款时,放款机构和借款者都认为,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进行抵押再融资就可以了。但事实上,由于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借款人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房屋的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这时,危机就发生了。危机一旦发生,就必然引起对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悲观预期,这就会冲击贷款市场的资金链,进而波及整个抵押贷款市场。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价格也会因为房屋所有者止损的心理而继续下降。两重因素的叠加形成马太效应,出现恶性循环,使得危机愈演愈烈。

1.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到2007年爆发,至今已经经历了4次大的冲击波。第一波冲击始于2007年8月份。当时危机开始集中显现,大批与次级住房贷款有关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被迫进入“降息周期”。第二波冲击始于2007年年底至2008年年初,花旗、美林、瑞银等全球著名金融机构因次级贷款出现巨额亏损,市场流动性压力骤增,美联储和一些西方国家银行被迫联手干预。第三波冲击发生于2008年3月份,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美联储紧急向其注资,并大幅降息75个基本点。第四波冲击发生于2008年7月。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利美)和美国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陷入困境。美联储拟注资250亿美元。第五波冲击发生于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的破产最终引爆全球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原因是多方面的,金融监管缺失是本次危机的直接原因。金融监管缺失使一些国家的金融失去监管,使金融杠杆不适当的放宽放大。

监管松弛和内部管理松弛是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根源。监管松弛表现为金融当局和金融机构管理层缺乏及时全面掌握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动向和真实信息的有效制度安排及措施手段,缺乏对有关从业人员行为的有效约束,奖罚不明,渠道不畅。金融监管松弛的例子有很多。2008年12月15日,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麦道夫一直向其客户承诺每月约1%的投资回报,无论大环境如何他从未亏过。据估算,投资者们损失可能高达500亿美元。受害者名单却越拉越长,既有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众多银行和机构的投资者,也有为数不少的对冲基金,学校、慈善基金,甚至还有许多和他同为犹太裔的富翁。全球多家著名金融机构损失惨重。随着越来越多的案情细节浮出水面,美国公众的情绪从震惊演变为愤怒——在麦道夫涉嫌欺诈的二十年时间里,监管部门都干什么去了?!金融作家Gunther Karger已经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总检察长投诉,要求调查该委员会主席考克斯和其他委员是否履行了各自的职责。震惊全球的麦道夫案**还未平息,美国又一起“大规模商业欺诈案”浮出水面。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以涉嫌“大规模商业欺诈”指控得州的亿万富翁、斯坦福金融集团的董事长艾伦·斯坦福及其旗下3家企业欺诈80亿美元。多年前,美国金融监管机构曾发现美国得州大亨斯坦福集团涉及重大证券违法行为,一些专家认为这是即将发生大问题的信号,但监管机构每次都让该公司缴相对小额罚款了事。近期,英国版麦道夫—一名外汇交易商涉嫌欺诈4000万英镑被捕。这是英国第一次因信贷紧缩而引发的大型案件。金融监管缺失状况从上述典型案例可见一班。加强金融监管的思路

金融监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涉及的内容相当庞杂,本文主要从家监管目标、主体、依据、对象和国际合作等方面阐述加强金融监管的思路。

3.1 金融监管目标要以安全优先,兼顾效率

金融安全,在更学术的层面上被称之为金融稳定。金融稳定是指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发挥其配置资源、分散风险以及清算支付的功能,而其在出现各种冲击以及结构性变化时,依然能够发挥其基本功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100多年前,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货币经济是经济的第一推动力金额维持推动力。没有金融就没有现代经济。它的状况如何,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的未来。安全性、流动性和营利性是现代银行经营的三个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现代银行在其业务活动中,应注重兼顾协调,通过资产和负债的综合管理来实现三者的要求。在金融实践中,金融业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经营理念,始终把安全性摆在首位,这是金融全球化的内在要求,也是这次席卷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业的警示。

3.2 金融监管主体要加强合作,提高监管效率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型金融市场的不断涌现,金融监管主体出现了出现了分散化、多元化的趋势。中央银抓们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监督,证券市场、期货市场等则由政府专门机构,如证券市场委员会、期货市场委员会等行驶管理只能,对保险业的监管也由政府的专门机构进行。近年来,一些国家将银行监管部门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

在监管机构分离,渐趋专业化的同时,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就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从90年代以来的金融危机来看,微观层面上金融机构的稳健并不足以确保这个歌金融体系的稳定,而且,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在业务方面的交叉发展也使得针对特定类型金融机构所实施的监管效力被不断削弱。所有这些,都要求对监管体系进行重新调整。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整合,将其纳入到同意的体系当中,或者在保持专业监管机构独立的情况下,建立不同监管机构之间进行沟通和协调的机制,提高金融监管效率,以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

3.3 依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范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金融活动,提升金融监管水平

为了对金融机构监管,每个国家都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经济金融环境制定出了一系列兼容监管法规作为金融监管的依据。就西方国家而言,其金融监管依据是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巴塞尔协议”和《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协议和核心原则虽然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它们对稳定金融体系具有很大作用,成为全球通用的银行监管文献。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银行经营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巴塞尔委员会1988年的资本协议已经那个越来越滞后于风险监管需要。2004年6月,在经过长达6年的的制定期后,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新巴塞尔协议火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或巴塞尔协议Ⅱ)。新资本协议反引发了现代景荣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也反应了全球化和国际金融活动的游戏规则。例如,审慎合理的风险承担、科学准确的风险衡量、充分有效的内部控制、科学合理的资本配置和风险敏感的资本监管框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针对银行的经营活动面临的诸多风险提供了风险敏感性更强的监管框架;为金融业管理金融风险设定了资本标准;鼓励商业银行在防控风险的过程中更多地考虑资本金收益。在这一系列措施中,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资本要求不仅仅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挂钩,而且还与其他实质性风险联系起来(比如支柱1下面的操作风险以及支柱2下面的利率风险等)。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是国际银行界的“游戏规则。目前,很多国家还不具备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条件。随着新资本协议在美国等十国集团的实施,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该行列。该协议将在商业银行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和操作风险加权资产的规范,商业银行内部建立完整而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的约束,、以及全球银行体系的稳健经营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3.4 对金融创新产品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强监管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造就了大量新的金融业务:可变利率存单、金融期货合约、期权交易等。金融创新使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迅速膨胀,金融期权、金融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的派生型、杠杆性、虚拟性、高风险型使金融监管产品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和高风险化。

二战以后,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了大量非金融机构。目前,非金融机构在发达国际中已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表现在机构类型日趋多样化,发展迅猛,并且其资产和负债规模所占的比重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银行金融机构,其业务领域日益拓宽,在金融创新、资产重组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

因此,从金融创新产品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和高风险考虑,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济影响和货币供给方面考虑,各国金融监管当局都应不得不重视和加强对对金融创新产品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强监管。

3.5 金融监管当局应加强国际监管合作与其他合作,提升防范国际

金融危机的能力

国家和区域性监管机构应加强国际合。一是完善国际监管体系,建立评级机构行为准则,加大全球资本流动监测力度,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的监管,增强金融市场及其产品透明度;二是国家和区域性监管机构在遵循一致性原则基础上制定规章以及其他措施;三是监管机构加强同金融市场所有层面的协调和合作,其中包括跨国境的资本流动;四是监管者和其它相关当局应当在防范危机、加强管理和应对措施上加强合作;五是发展国际金融合作与协调,积极探讨必要十一的增加呢国际或作与协调的途径和方法,运用国际资源提升防范过金融危机的能力,化解国际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欧盟建议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9年2月25日

[2]2009年2月27日,商务部陈德铭部长在伦敦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著名电视主持人罗伯特·佩斯顿(Robert peston)的专访

[3]《通力合作共度时艰》胡锦涛15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的讲话 2008年11月15日

[4]《金融理论研究》主编:王国刚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年4月

篇7:金融风险及防范

摘要: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金融会计是金融工作的基础,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为此金融会计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特别是近年来,金融案件的发案率逐年上升,涉案金额大、牵涉部门多成为一大特点。但对金融案件的分析可看出80%的金融案件离不开会计部门的会计核算和资金清算,所以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在金融部门的内部控制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金融内控管理的关键所在。文章主要从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产生风险的原因及防范风险的相应对策等三个方面对金融会计风险进行了深入探讨。

风险是指未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

一、现行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1.核算虚假,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是银行会计的最基本职能,它是整个资金运用的真实反映。可以说,银行的一切业务活动都要通过会计信息反映出来,如果会计核算方法不当、核算程序不规范、核算质量不高或某个环节失控,就有可能出现风险。现实工作中,有的银行为维护自身利益,违反金融政策要求,在会计信息处理上大做文章,致使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不真实、不充分,真账假表、假账假表、任意调整收支科目等现象,事实上掩盖了信贷资产的质量和风险,影响对银行经营状况的客观评价进而带来更大的风险。从会计工作的程序看,结算编制是最后的环节。在银行业中,结算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结算数据不实,尤其是利润反映不实。当然,这种情况的存在,有技术或制度上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从人为因素看,不可忽略的问题是虚假性。如有的金融机构为了本单位或其他某种需要,要求会计部门在结算报表上做数字游戏。或虚增利润,或虚减利润,或搞账外账,想以此取得业绩考核名次或达到暗盈利的目的。结果导致自下而上会计信息失真。期刊之家——论文快速发表的绿色通道,有需要的扣我:2863623720

2.操作违规,加大结算风险。近年来,随着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电子化进程的加快,会计结算制度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为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基层会计人员业务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缺乏,不按规程操作越权办理业务的情况时有发生,人为加大了结算风险。

3.内控不严,会计人员约束不力。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银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操作行为不规范,容易发生会计差错。二是个别会计人员内外勾结,肆意侵害银行利益,从而发生经济案件。三是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四是金融机构在会计核算方面的漏洞,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严密,制度不完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4.制约失衡,加大经营风险。银行会计作为一项专业性强风险性大的行业,面对大量结算票据、现金资产,以至密押、印章、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等,一旦发生工作疏漏造成资产的损失是巨大的。目前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将银行作为其猎击的主要目标,各类案件居高不下,手段花样层出不穷,无论是假汇票、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还是贪污盗窃、索贿受

贿,任何一个案件会或多或少涉及经营核算部门,一旦会计部门放松管制,降低核算水平,就会为犯罪分子客观上开了绿灯,加大了经营风险。

二、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具体措施

1.建立内控制度体系。

有效的内部控制实际上是金融机构从决策实施到管理、监督的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其中独立的会计及核算体制是其基本要求之一。会计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内控制约机制的充分发挥。金融会计人员业务上只接受会计主管领导,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的唯一依据是有效的会计凭证。在加强会计业务制度体系时,要注意其全面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协调性,即这一制度体系在会计业务中覆盖要宽广,操作要规范,不能脱离实际,并能有效与其他部门工作配合。一套完善的会计制度将有利于堵塞漏洞,有利于防止和杜绝银行“三假”的产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才能有效控制人为调表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化解风险。

2.改革会计管理体制。

实践证明,会计工作受同级领导的体制,不利于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目前,较为可行的改革措施是实行金融会计委派制。金融会计委派制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总行对各分行和直辖支行实行会计经理委派制度,分行对所辖分支机构实行会计经理委派制度。会计经理的人事关系隶属派出行,工作关系系由派出行财会部和派入行双重管理;二是建立委派会计经理资格制度。委派会计经理必须符合《会计法》规定的任职资格,德才兼备,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经委派人员管理机构按有关程序考核确认后,报行领导批准其委派资格;三是赋予会计委派经理与履行职责相当的权力。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高度重视会计工作在防范银行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关爱会计人员的成长,关心会计人员的生活,在物质待遇上适当向会计人员倾斜,在岗位设置、人员配置上给予支持,使他们安心工作。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财经制度和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同时,要以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防范风险。更多论文参考资料,请详询期刊之家网,或@2863623720

4.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篇8:金融审计与金融风险防范

金融审计是按行业划分的一种形式, 也是金融监视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般来说, 金融审计是国家机关对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及其日常经营活动的真实性, 合法性, 效益性等一种监视方式。另外, 它也是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部门的自我监督活动等。

金融风险是金融类的机构在经营活动中, 由于一些失误, 主客观情况变化或者其他原因使资金、财产、信誉等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还有金融资产在未来的预期收益还有很大的变动性, 所以这种预期收入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就是通常所说的金融风险。

2 我国金融审计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体制的完善, 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作为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金融监督的一项必要手段———金融审计也是在不断完善与发展之中。回顾历史, 我国金融审计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2.1 财务收支审计阶段

1983年审计署成立, 在1983年~1994年期间, 我国金融审计的主要对象是国有专业银行, 对他们的审计重点是在审查是否存在乱收费用、违反财经法规法纪等行为, 这一阶段的金融审计以维护国家财政秩序和增加财政收入为目标, 但是这一时期的金融审计也存在局限性, 它实质上其实只是财政审计的延伸, 而不是真正意义的金融审计, 因为它并未关注到银行的资产负责方面。

2.2 资产负债损益审计阶段

在1995年至2001年之间, 亚洲金融风暴的爆发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本国金融潜在风险的担忧。自1995年《审计法》的颁布, 金融审计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 这一阶段的审计重点是业务经营合法合规性、检查金融资产质量状况、内控制度的是否健全有效, 揭露重大违法违规案件线索, 这一时期在整顿金融市场秩序, 防范金融风险, 打击金融犯罪等方面发挥了非常有效的作用。

2.3 风险审计阶段

在2002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 金融审计以防范风险、提高效益、促进管理为主要目标, 通过考察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情况, 将重大经济案件作为突破口, 考察经济业务的真实性, 达到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 将审计重点转向金融品种与服务、风险管理措施等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考核上。

2.4 安全审计阶段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我国金融审计进入了安全审计阶段。金融审计的目标是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安全, 关注货币市场、保险市场、资本市场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反映金融服务、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中的新情况, 预防金融风险, 完善金融监管, 促进建立安全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和防范系统性风险机制。

3 金融审计在金融风险防范中的应用与优势

3.1 金融审计在金融风险防范中的应用

金融审计是主要是政府类的国家性机构对金融机构例如银行等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行为, 它作为金融监督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改善规范金融的秩序、预防解决金融风险等有着非常高效率的作用。要使金融审计在金融风险的防范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要树立全新的监管思想和理念。

(1) 要在执行过程中敢于突破, 不能总是墨守成规。现在的金融审计监管还停留在合规合法的监管的层面, 这种监管模式不能有效的揭示金融业中存在的风险, 目标比较模糊不清。

(2) 审计监管工作要实现时候监管向事前事中的转变。国家的审计监管还大多停留在对发生过的或者已经结束的事情上, 对于这种滞后、不及时的监管模式要彻底的改变, 不能老是在事情发生以后才去监督审查, 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动出击, 防患于未然。

(3) 要在监管的频率上做出改变, 现在的监督管理大多还是突击性的检查, 审查不彻底, 不深刻。金融审计是面向某一法人单位各个层面机构或是某一类别的所有法人单位及其所辖机构, 这样的项目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并且要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 审计覆盖面有限, 审计的成本相对比较贵。

在金融审计的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其基本程序, 大致可分为两步:第一是符合性的测试, 即在审计过程中要对工作单位的内部控制环节进行深入的考察了解, 从而得出该单位的实际效能;第二是实质性的测试, 即在符合性的测试完成过后, 对指定的企业等进行的关于内控的首次结论, 对存在漏洞或者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做出进一步详细的审查和评估。

3.2 金融审计的优势

(1) 金融审计的独立性更强。

相比审计机关而言, 金融监管部门除了对金融行业起到实施监视的职能, 而且保证着金融行业平稳发展以及管理的职责, 做不到绝对的独立, 所以有时候可能就会发生防不胜防的内在性的矛盾。但是审计机关作为一个独立性超高的机构而存在, 在行驶职权的时候也更为自由, 其得出的审计结论更有让人信服的力量, 还有提供的意见也更为让人相信是公平公正的, 对监督和管理中存在的内在矛盾能更有利的解决。

(2) 金融审计具有明显的综合性。

金融审计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 从审计目的、任务、建议来看, 金融审计含有比较优良的性质。在揭露违法违纪问题的基础上, 更看重于对宏观层面的综合分析, 并能及时提出治标治本的措施建议。从审计对象、内容等来看, 金融审计含有较高的广泛性。不仅对金融机构进行金融性的审计, 而且也对金融监管机构也需要做着必要审查和监视;不仅对资产、负债、损益实行非常有必要的审计, 又对业务合规合法进行着必要检查。

(3) 金融审计具有灵活性。

金融审计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也本身包含有灵活性的要求, 因为这样才有比较高效的组织模式、特有的技术类方法, 以此来满足金融机构对关于单个比较唯一的或者交叉比较转向要求的等金融审计的要求。以便于随时应对可能发生变化的金融类风险。

4 金融审计在金融风险防范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4.1 加强内部监管监督, 避免金融违规行为

金融审计发展经历了财务收支审计、资产负债损益审计、效益和风险审计三个阶段。在完成了对单位内部的制度审查以及在通过对严重违规案例的查证以后, 一方面不仅可以及时的发现当前制度存在的不健全问题, 这将有助于金融机构对现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还有就是能够经过对内控制度的严格的执行效果的检测, 判断出有可能出现的有重大风险的环节, 给出整改意见, 以便于金融机构做出相应的整改。然后可以合理的规范现有的制度形以用来遏制可能发生的违规的和不正常的经营性漏洞, 使风险在摇篮里就被扼杀。

4.2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改进审计手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许许多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不断出现, 例如余额宝, 互联网基金等金融衍生物。现有的金融审计可能对于这些一类的产品要求的满足已经达不到了, 因此突破自身界限, 改变现有模式有了新的要求。然后也挑战了以往的金融审计手段, 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要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在审计方式方面做出创新, 这样才能使审计工作具有揭示风险的能力, 才能保证金融行业的安全。

4.3 实时监控金融运行, 主动识别潜在风险

随着金融审计组织方式的不断发展, 从原来落后的“事后性审计”、“一审管几年”的形式转变成现在的跟踪性审计形式, 主要重视持续性的跟踪、主动的预防警视。正如现在进行的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的关于这个贷款被用于什么地方还有后续的追踪等的审计调查和监督, 我们通过对很多银行的经营的业务进行这数据的不间断的监控, 然后上面和下面同事合作共同保持一致、运用总体分析还有分散核查等形式, 以便于比较及时的了解新增贷款被用于了什么方面, 然后对于那些不规范不符合国家总体政策调控的和违法违规的有问题的贷款进行着及时的了解然后更正。这对于辅导经济的宏观和微观的决策和预防金融风险有着非常良好有效的作用。

4.4 揭露重大违法行为, 保持惩戒威慑力度

金融审计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对严重不合法和违规现象的查处, 深刻揭露潜伏在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中的一枚枚“炸弹”。金融审计的工作必须要始终保持高压式, 严打式, 面对在审计的过程中发现的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丝毫线索, 就需要坚持彻查到底, 对已确定有违规行为的要及时送交相关的处理部门, 并对处理处罚的后续情况加以跟踪然后落实。对金融现有的领域进行的严重的不合法和违规的问题审计, 一方面是为了处罚犯法的金融类犯罪人员, 一方面表现了国家审计的绝对权威性, 有利于延长审计监督的有效影响, 对潜在的不合法和违规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以便于现有的金融机构的业务可以有效的平稳的高速的发展, 还有对于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保护人民的经济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4.5 落实审计建议整改, 发挥审计建设作用

审计整改、然后落实建议身为金融审计对有效保护金融安全的重要体现。为了防止继续走“审完就走, 再审仍犯”的老路, 金融审计部门对审计后续工作采用了很多的方式进行整改。最主要的是对完成审计以后的事情汇总然后归纳, 找出违规问题背后的体系机制的严重性的实质性的瑕疵, 并通过上报和移交给相关经济类的决策机构或者报告给金融机构自身的形式, 以便于其对机制的完善、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然后可以发挥和运用金融审计在金融风险的管理和防范中的建设性的作用。

摘要:众所周知, 审计行业对于会计行业中的各种风险的防范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因此当在金融中实行审计, 我们应该也可以看到金融审计会发挥着良好的作用。介绍了我国金融审计的发展历程, 并论述金融审计在金融风险防范中的应用与优势, 最后提出了金融审计在金融风险防范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审计,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潘惠坤.金融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中国金融, 2013, (11) :12.

[2]徐鹤田.国家治理视角下推进审计结果公告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 2013, (2) :3.

[3]罗晶.浅谈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J].知识经济, 2014, (4) :67.

[4]姚雁雁.金融审计与金融风险防范[J].企业技术开发, 2014, (5) :32.

[5]高菲.基于国家治理视角的金融审计研究[J].商业会计, 2012, (19) :7.

上一篇:我最亲密的朋友五年级学生作文600字下一篇:宜昌综合交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