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卷2000-2012高考作文

2024-08-01

广东卷2000-2012高考作文(共13篇)

篇1:广东卷2000-2012高考作文

苏东坡有一种情怀,亘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沉浮。他沉睡千百年,诗词情怀却都不曾改变。

苏东坡,他生平经历起落跌宕。每个人在青涩之年都是懵懂无知,不知收敛性情的,亦如他,在书文中大发劳骚,被贬谪,后升官,欲升又贬。他反对新政法,却用一生的时间温暖了他任职还有贬谪地方的每位百姓的心,时刻保持着“民贵君轻”的信仰。越是艰苦贫贱之地,他越能赢得老百姓的爱戴。在杭州任职时,当地粮食短缺,苏东坡就拿修葺官舍的钱去换粮食,并向朝廷申请,资以补粮,百姓们这才度过了干旱之季。第二年,杭州大闹瘟疫,眼下百姓的生计,让他不得不食言自己的挚友巢谷,开了“圣散子”这一济药方。因为此心安处,便是故乡。

苏东坡一生不追随,不盲从,坚持实事求是。他热爱着自己缔造的美,和一切受他庇护的民众。他温情地注视着人间,把自视甚高的理想主义,置换为温暖的人间情怀,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千年后,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甚至是海外,都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

时至今日,我还是知道有人越来越冷漠。爽朗的天空绽出烈日的笑颜,云朵在光束中毫不显眼。街上多了些叫卖的小摊,对面开张的餐厅里氤氲着酱香,可是被那奢侈厚重的玻璃门阻挡。清晨的街市边总是坐着些工人和流浪汉,整条路上充斥着菜香和垃圾腐烂的气味。我坐在餐厅靠窗的一角,看着最近网上曝出的假疫苗和假奶粉的事件,有人说“末日动荡”,人心泯灭,这真是一个令人绝望的世界。眼前的新闻和窗外的景象,我不禁黯然神伤,陷入沉思。他们为了提高成本,而大量散卖假药,不顾万物生灵;为了显示自家菜品的奢华,而背着良心标价;想要成为网红的人,却在网络上发布残虐猫狗鼠兔的视频……

我也想表达自己的失望和忧伤。可我在苏子的诗词里看到的是力量。

很多时候蒙蔽我们双眼的不是假象,而是自己的执念。我也可以像苏东坡那样,用顶风迎雨的态度,多点淡然,少点虚荣,过真实自在的生活。不计较名利地位,不比较高贵谦卑,与每个人都如旧相识般亲切。这才是真正的快乐,灵魂被永远地用澄澈的水洗涤,不再抱有遗憾和不纯的思想,不再有对于世间的罪恶感。这是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我想,应该是。

像苏东坡那样活在吧。有了真善美,枯树会发芽,石头会开花,一张纸页成为传奇。人们会从古老的纸上,嗅出旧年的芬芳。

走吧,追着苏子的脚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篇2:广东卷2000-2012高考作文

林语堂曾经说: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我说,我想了解他,通过一切现有的文字。

苏东坡早年成名,名动京师,登上仕途,不曾想过以后的人生却是在官海中跌宕起伏,三起三落。

自乌台诗案入狱后被贬黄州,后又先后贬谪定州,惠州,澹州。大半个中国的穷山恶水,都有他的足迹。他身处逆境,受人排斥,为政治上的勾心斗角所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苏东坡的一生当中,他从不做任何违背良心或损人利己的事,他做每件事都问心无愧,例如有一次他被官员弹劾召回京调查,一天晚上皇上偷偷派人去观察苏东坡发现他睡的十分沉。神宗心知苏东坡问心无愧,而苏东坡也得以继续生存下去。

时势造英雄,苏东坡之所已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谈论上经久不衰多半是因为当时所处的环境造就了他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正因为苏轼的思想超出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我喜欢他毫不恭维,仗义执言的性格。虽然他比较冲动,做事从不三思而后行,但正是这一点,却更使他富有魅力。

尽管在仕途上坎坎坷坷,得罪过,多次被贬,但苏东坡依然不乏幸福笼罩,他有非常爱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亲非故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众多好官。这里面最让人感动的便是太后,太后非常重视苏东坡的文采,苏东坡每次犯错之后皇后总为他求情。

谪居黄州的苏东坡落魄得让人心疼,担当着可有可无的闲职,领着微薄的俸禄,只能在家食粥度日,还有恶疾缠身的痛楚……他并没有因此偏激和消沉,在他邀游赤壁之时面对“江上清风山河之明月”发出“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感叹,面对起起伏伏的人生,他风轻云淡地说出“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份洒脱和坦然让讽刺的苟酷,笔锋的尖锐逐渐消失,代之出现的是光辉温柔和情切宽容的成熟。

篇3:广东卷2000-2012高考作文

一、延续新的高考方案考点分布比例

1. 选择题, 特别是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内容, 试题基本都是容易和中等难度的, 和去年是差不多的。但考查的知识点较去年略多一点。有些题目是一样的, 如:有机常识、离子共存、阿伏伽德罗常数NA、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表、电化学。选择题不一样的地方表现在:实验方面, 在去年多考了一个有关化学反应热H计算盖斯定律的题目 (这个部分今年放在了大题31题里去了) , 在选择题这边除了考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实验分析之外, 又考查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镁及其化合物性质) ;又考核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 所以今年的选择题考了2道跟实验有关的题目, 所以选择题稍微有点这样的变化, 所以说难度和去年相差不大, 稍微有点增加。

2. 非选择题与去年一样包括四道题, 按内容来划分可分为有机题、信息题、实验题、探究题四种类型, 有机化学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的有机反应、有机物结构及有机物的相互转化的掌握情况, 同时考查考生对信息的迁移与分析能力。化学反应原理题要求考生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

第30题还是有机, 在去年的高考中, 其有机主要考察信息方程式及有机官能团的性质, 比如水解、酯化等信息方程式的书写, 而今年的有机更注重于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变化, 主要考了醇、醛、酸、酯的一些转化, 也考察了酯化反应、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31题是关于化学反应原理的题目, 考察的内容跟去年也差不多, 去年主要是看图考了转化率的计算, 而今年主要是画图及标注, 画一个能量过程的图像, 主要是有关加入催化剂之后能量图像图的变化。

32题是化工原理的题目, 题目中都利用实际生产问题情境, 通过文字或图形来提供相关信息, 进而再进行考查物质性质、反应原理、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设问。

33题的探究题相对去年而言, 有相对大一点的变化, 去年主要考察了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离子的检验, 有次氯酸跟、亚硫酸根等离子的检验, 而今年离子检验的部分有所减弱, 更加注重于计算这一方面。

3. 从各题的难度设置来看, 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难度、区分度相对其他内容要大一些, 其比重同样也较大, 化学物质鉴定的实验题在应用学科基本方法与技能方面略加大了力度, 考查了中学最基本的离子检验、溶液的配制以及中和滴定等, 不仅能区别做过实验与没有做过实验的考生, 还能区别有思考地做实验与没思考地做实验的考生;其次是化学反应原理内容的考查是通过曲线图形的方式呈现, 知识考查和提取、处理信息能力相结合, 这种类型的试题也有一定难度;其他考查内容相应的试题难度则相对较小, 比较容易做答正确。

二、实验与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所占分值最多

新课程考试大纲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主要考查考生下面三方面的能力。

1. 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

关于获取和加工应用信息能力的具体要求为:能准确理解、提取文字、符号、图像 (图表) 、公式、模型等相关的信息;能鉴别和筛选试题所提供的相关信息, 正确建立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的联系, 用于解答问题;能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或科学实验中获取有效信息, 并进行初步加工、储存或应用。

2. 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关于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一般将问题设计为要求考生能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 能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 能运用观察、实验、调查、假说、建立模型、系统分析等方法对一些简单的科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能够理解实验原理与方法, 理解实验操作技能原理, 学会实验条件控制的方法, 分析或预测实验现象, 归纳或理解实验数据, 分析综合或解释评价得出的有关结论。

3. 灵活应用知识, 分析解决问题。

对知识与技能的记忆、提取与应用能力的考查, 则是基于化学主干知识, 将学科内知识从多角度加以整合, 考查考生知识与技能记忆的准确清晰程度、基础知识掌握的广阔性和全面性、对知识应用的思维灵活程度。

三、知识考查以基础知识、常见物质性质为主

篇4:2007年广东卷高考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传递一声珍重

■广东考生

长亭送别,执手相看,你该向“他”传递一声珍重;西口远走,挥手回眸,你该向“他”传递一声珍重;柴门扶杖,汽笛声催,你该向“他”传递一声珍重。传递友情,友情永是高山流水;传递爱情,爱情永是琴瑟和鸣;传递亲情,亲情永是血脉相连。人所具有的最牢固的东西是情,海枯石烂而情不移,人天两隔而情不改;人最脆弱的也是情,口舌长短的过节会绝了情,鸡毛蒜皮的纠葛会毁了情。

人在得势时,往往忘了自己的名字;人在失势时,往往忘了自己的名节。人生一得意,则亲不认,则友不睬,则视山盟海誓为颠狂柳絮,则视天地万物为翻覆云雨;人生一失意,则操不守,则节不顾,则视阿谀奉承为终南捷径,则视卑躬屈节为再起东山;被宠忘了人,遭弃忘了己,达则不珍重别人,穷则不珍重自己。

拥有青春,则不珍重时光;拥有财富,则不珍重资本;拥有美丽,则不珍重童贞;拥有幸福,则不珍重爱情;拥有快乐,则不珍重前程;拥有尊贵,则不珍重品格。传递我们的珍重吧,传递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珠如土金如铁,败家子从不懂得珍重;青春韶华一晌过了,嬉皮士从不懂得珍重;一片冰心当了残雪,一腔衷情任其东流,七彩锦绣被胡乱涂鸦,五色沃土被轻易荒芜。误了青春,他不在乎;错过良辰,他无所谓。到头来呢?

不珍重时光的,弹指一挥间,已不再年轻;不珍重资本的,挥霍一空时,财富已到他人家;不珍重童贞的,美丽转眼成虚空;不珍重幸福的,爱情惘然成追忆;不珍重前程的,或许为苦囚;不珍重品格的,终究是奴才。

今日只有一天,虚度了没法充填;花季只有一轮,错过了没法再放;初恋只有一回,亵渎了没法璧还;知心只有一个,伤害了没法复原;身体只有一具,弄垮了没法替换;人生只有一次,过坏了没法重来。

对感情认真一点吧,感情是活着的真趣所在;对名节爱护一点吧,名节是活着的志气所在;对前途执著一点吧,前途是活着的动力所在;对精气神看重一点吧,精气神是活着的支柱所在;对天地人敬畏一点吧,天地人是活着的依托所在。

人在世上,鸟飞空中。世上有风有雨有荆棘有陷阱,还有阴有晴有机关,那就让我向你传递一声:一路珍重。

点评

本文虚写“传递”,优点在于直面生活的真情实感。

以情谊为触发点,把抒情的笔调延伸到严肃的考场,可见这考生心理的镇静。作者侃侃叙谈着亲情、友情甚至“爱情”,始终不忘的是要用“传递”来疏导“惘然”的记忆,用“传递”来阐述自己对“名节”、“真趣”的一番认识。

篇5:2010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目

2010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二、考生作文及点评与你为邻“当你吃着别人的面包,穿着别人缝的衣裳,你还能说自己与任何人无关吗?”——纪伯伦《沙与沫》(暗含“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之意,审题准确。)生活在这钢铁森林中,我们都在无意间设下了心的篱墙。在高楼公寓间,还不够“寂寞”的年轻人们早早“实现”了老子“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孩子们受到“敌视”陌生人的教育,俨然成了一个个“小刺猬”。在这现代社会,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来维系人之间的关系呢?(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让人思考“邻人、邻居”之间应该拥有健康正常的关系。)你住在学校旁,我住在派出所旁,他住在法院旁。如若“邻”的关系是一张网,我们便是网上的蜘蛛。现在,网已铺开我们不可改变地生活在既定的网上。那么,我们是应该各自为政,甚至于以邻为壑呢?还是应该相互关心,共取双赢呢?答案自然是后者。(通过列举生活中有对比冲突的的普遍现象,然后分析综合,提出观点,有力破题。)进来发生的几起杀童案让各地学校提心吊胆,也让人们反思起我们的社会来。不约而同地,杀人犯都是我们社会中庞大的弱势群体的一员,而且都经过长期积怨在心,无人关切。当天在他们面前塌倒时,这些弱势者便将手伸向了更为弱势的孩子。你想过没有,他们或许就是我们的邻居,弱势群体中的成员,也必然是我们的邻居。如果我们伸出援手,点燃一根烛,赶走心魔,我们的孩子也自然受到了保护。再来看看孩子们吧!他们天真无邪的眼神怕是再难寻的了。以往一份调查表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孩子都排斥、甚至鄙视农民工的现象十分普遍。在最近一份调查中,大多数孩子倾向于断绝一切与陌生人的接触,甚至认为“穷人就是坏人”。我们究竟向他们传输了什么样的邻里关系、待人方法,让他们修炼成了“小治安员”。“躲猫猫”、“喝水死”、“激动死”、“蹲厕死”、“赵作海案”、“佘祥林案”„„这些公检法工作程序中的怪象,我们有没有对其负起监督的责任?当我们的邻居受到不公平待遇时,我们自身的自由、安全的法理性正受到强烈的质疑。“当犀利哥”在网上走红时,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不屑地一笑,但有些网友则默默地帮助他的弟弟与他团聚。没有错,“犀利哥”们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邻居。当我们摆出可供依靠的肩膀时,收到的是每一个邻居的微笑。与你为邻,与人为善,我与每一个人都相关,我与每一个人都相爱。【点评】考场阅卷得分:24+24+10=58分!这是2010年标杆卷1号卷,是一篇公认的一类卷优秀议论文。文章开篇不同凡响,援引纪伯伦的名言,巧妙切合了“邻居”的特质,然后结合现实生活,提出“邻居”的现实存

在,需要“相互关系,共取双赢”,观点鲜明,切合题意。文章在论证过程中,结合现实中的“杀童案”以及“相关的调查”,材料新颖,现实的针对性强。在文尾三段,进一步将“邻居”的范围扩大到弱势群体的其他方面,建设性地提出“与人为善”的中心思想,整篇文章结构严谨,材料鲜活,观点新颖,只是个别句子存在表意绝对,但瑕不掩瑜,整篇文章是成功的!

篇6:广东卷2000-2012高考作文

我也偶尔会在文章里,畅想未来斑斓的图景;我也偶尔会在白日梦中,痴想如果我回到古代会有怎样的奇遇。但是如果时光穿梭真的能够实现,如果有人邀请我迁居到另一个时代,我一定会坚定地告诉他:我不愿意。

因为我爱这个时代。

我爱这个时代,因为我的根在这里。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电视、电脑、洗衣机,习惯了和好友在电话上的闲聊或讨论,习惯了家门口的菜市场,习惯了人满为患的公交车。更多的,已经融入血液,成为深深的依恋。我无法想象,我该怎样与古人谈论维生素或是微积分,也不知如何才能使他们接受自由乃天赋人权。我也无法想象,未来的世界究竟会怎样发达,又会怎样问题重重?我接受了这时代的滋养与教诲,注定了我对这时代无尽的依恋。

我爱这时代,因为这时代充满美与机遇。虽然,这时代里有着像药家鑫杀人、小悦悦遭遇冷漠路人、动车事故、食品安全屡出问题等危机,但这时代里也有“最美妈妈”、“最美大妈”、“最美老外”等等真善美的典型。青少年越来越多地投身社会公益,从争当志愿者到支教助学到为环保人权奔走呼吁,他们的身上彰显了品格精神之美,也让人看到,我们的舞台正在变得越来越大,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追求梦想的自由。当我看到“菜花甜妈”站在舞台上羞涩而自信地唱出《送你葱》,当我看到18岁少年已经在华为基因中从事喜欢的研究,我知道,这个时代如此美好,这个时代梦想更近,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机遇无穷!

我爱这个时代,因为建设它的责任已来到我们的肩上。我们从降生之时起,就承载了家庭的期望、祖国的期望。我们也无数次构想过自己的事业,遥望过自己的理想。只有我们能继承父辈的事业,只有我们能为后辈的幸福奠定基石。这份光荣的使命让我们怎能不心潮澎湃,心怀自豪!这个时代,既是我责任所在,也是我心之所在。

我为这个时代而激动自豪,我为这时代而梦寐思忖。纵然还有千千万万个别的时代,它们自由热爱它们的赤子。我爱这个时代,我的根、我的梦、我的责任所在!

【评语】这是一篇考场高分作文。此篇文章的亮点有三:一是观点切题,层次明晰。文章从原材料的引伸义出发,建设性地提出“我爱这时代”,符合命题要求。在阐述观点时,围绕“我的根在这里”、“充满美与机遇”、“责任已在我肩”等三个层次来展开,条理明晰,对其原因的探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性。

二是语言凝练,富有概括性。比如文中的第三段,在论述“我的根在这里”的观点时,该考生形象地搜取了“电视、电脑、洗衣机、电话、菜市场、公交车”等意象,全面而生动地传达了“这个时代对我的滋养与教诲”.在第四段,该考生在援引材料时,也是言简意赅,富有概括力和表现力的。

篇7:广东卷2000-2012高考作文

“江山代有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言,道出了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灿烂文化的真谛。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者虽处于动荡之世,思想却激跃出前所未有的夺目火光。儒、道、法 ……各家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争辩中借鉴,它们是乱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造就了诸子百家的璀璨辉煌。

人们时常感到生不逢时,期望回到或飞越到某个时空的过去或未来,但不曾想,每个时代自有它得天独厚,不可比拟的机缘巧合,从而衍生了不可复制描摹的独特,春秋战国如此,中国近代亦如此。

近代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知识分子的民族责任感与高远目光,造就了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的无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话文小说如《阿Q正传》等新式文学作品,让人震耳发聩,唤醒了国人麻木的灵魂与涣散的斗争意志,我们亦会赞扬这个时代,钦佩这些爱国者,或者向往这血与泪交融而出的文化结晶。

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上演着它们唯一的独有的历史,各有千秋。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

宁静浩瀚的大海,孕育着古希腊的绚烂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话,闪耀的哲学之光……无不让人心往神驰,愿可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谐中,但也有人愿活在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刺激”时代。

文艺复兴时,资产阶级为反封建求民主,从古希腊文学典籍中汲取精华。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愿回到古希腊那民主的年代,却更愿活在当下,肩负我的责任,将人文主义延展于今。”的确,各个时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们只能选择喜欢或倾向于哪个,却不能脱离我们的时代,但文化责任感却让人甘愿在这时代开辟人类精神新天地。

古往今来,是时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与文化创造了时代,我们不得而知。即便我们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于某一时期,却因活在当下而一味埋怨,这终使这一时代的光芒黯淡。与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时代大放异彩。

周国平曾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每个人的向往不同,一如历史学家汤因比钟情一世纪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独爱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却愿生在未来世纪……人们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若将向往化为创造时代文化辉煌的动力,这个时代亦有一番美丽的天地。

篇8:广东卷2000-2012高考作文

近年来, 高考数学全国卷突出主干知识, 全面走进新课改,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 侧重于结合向量、概率的运算; 函数、导数、方程、不等式等相关题型的比重越来越大; 空间图形与方程的曲线也成高考的重点. 数学高考的复习更倾向于抓住重点建构知识网格, 引导学生从科学的高度与思维去认知试题. 考生需要有综合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与学科能力, 能抓住重点并突破创新, 分析解决试题的多种方法, 寻找最适合的解题方法. 高考数学全国卷从考生出发, 在平稳中考基础, 在题型交汇处考方法, 在综合中考能力与创新, 试题充分反映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二、广东高考数学基于全国卷的复习策略与建议

1. 注重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

高考数学全国卷相对于广东卷选择题比例增多, 难度增大, 但全国卷的选择题和广东卷的有着很大区别, 全国卷考查的更深入一些, 更注重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 考查的内容稍微高级一些, 需要知道相关的数学知识才能顺利解题.

这就要求考生对于基础知识理解要到位, 懂得融会贯通. 平时多练习一些形式变化多样的选择题, 能够灵活使用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知识的联系, 把握并适应选择题难度的升高.

2. 把握解答题的侧重点, 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

广东卷与全国卷的必做解答题的考点基本保持一致, 全国卷在三角和数列中会选择其一进行解答题的考察, 近年来对数列的考察力度逐渐减少,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求和与通项, 利用相关算法进行数列求和, 三角方面不会脱离三角函数的知识.

高考数学广东卷没有涉及概率内容, 而全国卷的概率解答题一直作为必考题出现. 16 年的考生应注意概率大题的计算与运用, 克服自己的概率题的障碍, 平时多思考, 注重生活实际概率问题的解决.

解析几何和函数综合是广东卷与全国卷共同的压轴题, 难度也几乎一致.

全国卷的题型相对具有典型性, 比如圆锥曲线最值问题, 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全国卷圆锥曲线占比增大, 广东考生应注意备考时加强圆锥曲线题型的训练, 弥补在圆锥曲线综合知识上的空缺与不足.

高考数学全国卷注重基础知识的联系, 强调综合创新能力的应用, 考察考生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15 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 ( 24) 题, 结合了几何向量、导数与函数的知识, 意在考察考生的交汇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这种命题模型将会成为今后的稳定的考察方向.

3. 注意选做题解题形式, 强化思维与逻辑

广东考生需要注意的是选做题由2 选1 变成3 选1, 全国卷不等式成为必做题, 分值的比例也有所增加. 考生应把握不等式选讲的学习, 增加选修课程的熟悉度.

全国卷的选做题变成3 选1, 题目与内容都相对增加, 要求广东考生注意时间的把握, 建议考试在备考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与分析, 将试题类型按照自己的擅长做出一个排序, 防止浪费大量的解答时间.

将数学的抽象与逻辑进行数和形的角度观察与归纳, 通过演绎证明、空间想象等思维方法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与推理是近年来全国卷数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全国的考题中证明题需要严格的步骤与过程, 体现着学生的平面几何知识基础的运用. 要求广东考生平时加强逻辑演绎过程的训练, 侧重于知识的梳理, 进行反证法或数学归纳法进行推理证明, 加强严密的逻辑思维与证明步骤.证明题中考生应注意辅助解答, 不能忽视作图辅助与条件表达, 防止不必要的丢分.

建议广东考生平时强化理性思维, 加强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思想的系统训练, 加强对于逻辑题目结构的探索, 找到适用于自己的一套逻辑解题模式.

4. 注重知识积累与拓展, 结合生活实际

全国卷题量大, 要求考生在备考时锻炼做题速度, 基于常规与基础进行务实的复习, 虽然考察的都是基础知识, 但全国卷注重在题型中渗透新思维与知识交汇, 建议广东考生注重积累知识, 查缺补漏, 进行反复研究与拓展训练, 对题型的规律与特点进行总结, 制定自己的解题策略, 合理的分配时间.

全国卷近年来将试题融入实际性问题, 综合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数学应用能力, 这是近年来数学高考的探索与改革趋势. 高考数学全国卷保证了考查的重点, 也同时兼顾了试卷的深度与创新度, 使试卷不仅具有稳定性, 还注重考查双基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同时反映了学生个性品质特点.

2014 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 ( 18) 题, 主要考查事件的概率、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等知识, 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考查, 要求学生具有数学应用意识与综合能力. 又例如2012 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 ( 19) 题, 侧重于考生的实践能力的考查: 乒乓球比赛规则规定: 一局比赛, 双方比分在10 平前, 一方连续发球2 次后, 对方再连续发球2 次, 依次轮换. 每次发球, 胜方得1 分, 负方得0 分. 设在甲、乙的比赛中, 每次发球, 发球方得1 分的概率为0. 6, 各次发球的胜负结果相互独立. 甲、乙的一局比赛中, 甲先发球. 考查的是相关比赛概率的具体计算与探究. 建议广东考生平时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的应用, 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 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更有利于对全国卷实际应用解答型的把握.

参考文献

[1]林玉芬.广东高考分析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篇9:广东卷2000-2012高考作文

■广东一考生

妈妈抛弃我们那天,雨丝斜斜地打在我的脸上,我抬起头,看见你的脸,肃穆中间杂着一丝落寞。这雨已足足下了一个礼拜。

我问你:“爸,这雨会停吗?”你看看远处的天空,摸着我的头说:“会的。雨会停,雨过天会晴。这是常识。”

雨过天会晴是常识,我知道。只是那一刻,我们的世界大雨倾盆。妈妈真狠心,她带走了一切值钱的东西。可你说:“她还算有良心,没把你带走。”我破涕而笑。你就是这样的人,雷打不倒。你的心思都放在文学研究上,只要钻进书堆里就出不来。你从不去争取什么。

眼看和你同年进文化局里的人都已高高在上,而你还只是个小小的研究员,每月领那微薄的工资。妈妈怨你不思进取,骂你是条文学蛀虫。

那几天,大雨直泻,家里房子漏水。妈妈让你请人来修,你却把人请进了书房。我知道你宝贝那些书。怕它们受潮。妈妈冲进书房里歇斯底里地嚷:“你眼里到底还有没有这个家?书,书,书,书比人还要亲吗?”她哭着,把书桌上的书推到地上,头几本被雨水浸湿了。你扑到地上,妈妈摔门而去。我躲在一旁,看着窗外的雨,泪如雨下。

我们出去找妈妈,回来时才发现,她已不辞而别。你没有去追,也许你觉得无法挽回。屋里滴答滴答作响,你说:“雨脚如麻未断绝,雨过天会晴。”我深知你要我乐观振作,可是,常识往往易知而难行。也只有你,一直这么坚定。

临近高考,整个星期天空乌云密布,像在密谋酝酿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暴雨。我害怕,因为家离考场远,万一大雨突至,这一路难行。你说:“别怕,我特地把咱家那辆老爷车更新换代了,更何况天文台预报下周天会放晴的!”我转过身,看见你那辆快散架的单车此刻焕然一新。原来,你一早出门是为了修车。“女儿,雨过天会晴的!”你说。

高考如期而至。一早我坐在你的单车后座上,奔赴考场。天空还是一片阴霾。你骑得很慢,路旁的树缓缓飘过眼前,我的脑海里闪过的却是妈妈离开家那天,大雨倾盆的画面。

考场到了。我下了车,你说:“进去吧。”我点点头。我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前走,回头再看时,你果然还站在原地。你看着我,嘴角露出会心的微笑。那一刻,我发现,你背后天空的阴霾在一点点褪去,有一缕阳光突出重围。我转身向考场走去。

此刻我紧张得汗如雨下,但我记起“雨过天会晴”这一常识。有时候,只有经历了,我们才会明白常识背后的真正意蕴。

我的世界,天在一点点放晴。

【点评】读完本文,一位坚守理想、从容淡泊、乐观坚定的学者形象站立在我们面前。

作者用自然中的雨烘托生活中的“雨”,渲染了气氛;成功地通过环境的变化暗示生活现实,耐人寻味;娴熟地运用了环境烘托、人物衬托等多种写作技巧从不同方面突出人物形象。人物语言简洁而富有个性,一句“她还算有良心,没把你带走”凸现了人物乐观幽默的雍容与智慧。作为一篇应试的记叙文,作者深悟应试之道,每到关键之处,不忘既点明文章标题,又紧扣“常识”命题。文章第二人称和短句的运用形成一种深情诉说的氛围,感人至深。

这篇文章也给那些认为高考写记叙文难以成功的考生一个正面积极的示范。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够表现自己的真实生活,抒写我们的真情实感,我们的文章就可以夺取高分。

药品“常识”的使用说明书

■广东一考生

药品名称:常识

药品成分:化学、物理、数学等自然科学浓缩液,哲学凝结剂,语言学调节剂。

药品性状:本药品不同患者服用有不同性状感觉,严重病患者初服有苦涩味,久服则消之。

药品主治:

低龄儿童由于缺乏了解而对危险事物(会产生)过重的好奇心和尝试心理状态。

对成年人对于毒品、赌博等剧毒物质的不敏感性和沉迷状态,可起预防作用。

对老年人由于过久浸润在旧社会陋习中引起的愚昧迷信等症状具有显著疗效。

注意事项:

对迷信症状严重的老年人,不可一次性使用大量本品,应循序渐进,由少增多。否则,轻则引起患者闷闷不乐,茶饭不思,重则引起患者剧烈抗药性,导致药性失灵,进而家庭关系破裂、患者拒绝服用等副作用。

本品保质期长短不一,使用者应时时关注科学进展,并用理智的分析手段和先进的科学知识对本品进行检验,一旦发现本品变质,应立即停止使用,以旧换新后继续使用。

由于近年来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大肆抛售本品的伪劣品。该伪劣品不具有任何药用价值,有时还有剧毒,会腐蚀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健康心理,所以,使用者在使用时应该辨明真假,一旦发现假药立即举报。防止邪教思想、拜金主义等有毒物质侵害患者身心健康。

生产日期:见产品标识

保质期: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而定

厂址:地球村文明街315号

公司法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药品网址:www.Changshi.Com

多谢广大患者的长期支持。

【点评】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构思新颖。在历年高考作文中有不少考生都尝试过运用不同于一般的“体裁”作文,力图出奇制胜,但多数情况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本文则成功地运用“药品说明书”的形式表现了掌握科学常识对于不同的人所具有的“治疗”意义。值得指出的是,作者能始终扣住“说明书”的特点介绍“常识”,还将“常识的时代性”通过“注意事项”和“保质期”加以突出,其严谨辩证的思想表现得鲜明而富有幽默感。作者借助小小说明书承载了抨击社会丑恶的重大主题,提醒人们防止一些不法分子以“常识”的名义向青少年贩卖享乐和拜金等腐朽思想。某些细节也表现出考生的别有新意,如“厂址”的“315”号,暗指消费者权益日,含义隽永。

遗憾的是文中部分句子不够通顺,语言不够简洁。如,文章标题中“的”字影响语言的准确表达,“药品主治”中两个句子的“对”字的使用不够严谨,文章中部分句子稍长了些等。这些都说明考生还没有很好地掌握这类“说明书”的语言特点。

常识困住了谁

■广东一考生

常识困住了谁?在这个问题的后面是一串令人难以置信的名单:爱因斯坦、毕达哥达斯、牛顿、泊松……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位位名声昭著的巨擘,他们有的是某个方面的专家,为人类科学的进步立下了汗马功劳;有的更是一代宗师,震古烁今,永载史册。但在常识面前,他们都曾栽了跟头,或多或少都丢了面子。由此看来,常识实不可小看。

“上帝可不会玩骰子。”胡子白了一大把的爱因斯坦不无郁闷地吐出了这一句名言。他怎么也弄不懂明明计算了应该在那儿出现的粒子却莫名其妙地跳(去)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在概率波的论战上输给了哥本哈根大学的一群愣头青,大师的脸也有些许挂不住了。大师之所以失误,就在于他笃信一个常识:确定的条件,必定有确定的结果。但事实证明,在电子显微镜的世界里,在物质世界那个最小的范围内,越精确的条件就会计算出更有偏差的结果。爱因斯坦挑战了二十世纪几乎所有的物理权威,却中了“常识”的绊马索。

何以那么多人着了“常识”的魔而无法自拔?无他,办事都依“常识”想当然罢了。任何常识都是前人根据经验积累,感官感受,再佐以当时所具有的科学知识,对某一事物、某一现象所做出的总结,并得到广泛承认的结果。问题是,在当时的状况下,它也许是对的,但换一下呢?比如,换个时间,换个地点,换个对象,换个范围,所谓“常识”可能就成了以讹传讹了。大家就想当然地认为,没错,这是常识,一直是这样。那么常识就成了阻人前进的城墙,固步自封的枷锁。

不是固守常识,希帕索斯就不会被抛入大海;不是固守常识,泊松也不会因为一个小亮斑而见笑百年。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科技飞速进步,时代一天一换,那些不知多少年前定下的一成不变的常识,自然被历史的车轮甩在身后。紧抱不放,自然只能成为落后的失败者了。

抛弃常识,让它沉入历史,我们拥抱明天。

打破常识,让它困住愚者,我们冲向未来。

【点评】本文以丰富的史实论证了“常识”需要推陈而出新。作者以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因为被科学常识“困扰”而导致失误的事例,说明了“常识”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否则,常识可能就成为谬误。文章从史实中提出问题,然后层层深入地分析了在“常识”那儿容易犯错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今天我们对“常识”应有的正确态度。作者没有像一般考生那样简单地运用所谓“三段论”的方式结构文章,而是从事实中提出问题,并能在事实的分析中自然地得出结论,令人信服。本文的另一个特点是选用了富有特色的典型事例,体现了考生广泛的积累。文章的主要不足在于个别句子用词表意不准确,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文章的说服力。如,“抛弃常识,让它沉入历史,我们拥抱明天”。这里的“常识”前面应加上适当的修饰成分才比较准确。

(本次所选的2009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全部由广州市第47中学何国跻老师点评)

篇10:广东卷2000-2012高考作文

以下为2012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2012广东高考优秀作文:生逢其时

我想起《双城记》中开篇时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踌躇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更仿得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却以为,不论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都该怀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狄更斯,彼时改革初行社会动荡,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激化,资产积极戴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换句话说,那并非一个适合文艺发展的时代。可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着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也没有愤懑偏激、用一支笔写作生命的孤注一掷,相反他给当时的英国开出的一剂良方是宽恕与爱。他书写《双城记》、《雾都孤儿》,他写的不是革命时史,而是捕捉了那个时代的氛围,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仇仇相报终无已时,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宽恕能拯救这个世界,仁慈如狄更斯看似最不适合那个阴暗的时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化那个社会,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做出了最合适的壮举。

而在现代,二十一世纪的伊拉克,我仿佛又看到了这种力量??那个生活在巴格达的八岁少年卡马尔?哈希姆。他行走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有这么一句诗歌形容这个时代的中东,“山坡上的灵车来来往往,日以夜继。”没有少年的玩乐,没有吃得饱的热饭,只有硝烟与战火,明灭不熄,多少人在贫民窟、难民营里祈祷,来生不要生在这里,可是卡马尔并没有,他拿着相机记录伊拉克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温情的画面:有老人坐在书店的门口阅读,太阳从棕榈树后徐徐升起,咖啡馆的门外摆着一杯免费饮料。这算是一个糟糕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时代,然而卡马尔用自己的微博的力量去记录那些爱与温暖,鼓励每一个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这是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最合适的救赎。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然而又有多少人终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最终郁郁而终。如那个错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最忧愤了一生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历史会否有所不同?

不论我们生在繁华的时代,抑或萧条的岁月,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是残忍的力量,不是无情的力量,它或许微弱并伴随苦难,却能在深渊中带来光明,在坚韧中捍卫我们的爱 ??这便是生逢其时的全部诠释。

评语

文章一开头便点明“个人”与“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及“个人”对“时代”、“世界”所应该采取的人生态度,这种思路和观点显然是考生在阅读、理解原材料基础之上的进一步“思考”。接着,文章采用了两个例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分别生活在19世纪的狄更斯和21世纪的伊拉克少年摄影者,他们一个用文学,一个用相机,来实现“个人”对于“时代”的价值:在“阴暗的时代”,狄更斯作品里的“宽恕”、“仁慈”独有意义,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战乱时代,卡马尔相机里“温情的画面”独有价值。这两个例证,都较为充分、深刻、细致地阐释了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基本观点。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否定了“生不逢时”的人生观,并且指出,既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那么,在任何时代,“拿出自己的力量”,都可以说是“生逢其时”,从而强化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可以看出,这篇文章自始至终都围绕了“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主题,中心突出,观点鲜明,立意深刻,论证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

但这篇文章有几处语病和标点符号的错误,有些知识陈述也可以更精准严谨。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敏

2012广东高考优秀作文:各有千秋

“江山代有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言,道出了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灿烂文化的真谛。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者虽处于动荡之世,思想却激跃出前所未有的夺目火光。儒、道、法 „„各家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争辩中借鉴,它们是乱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造就了诸子百家的璀璨辉煌。

人们时常感到生不逢时,期望回到或飞越到某个时空的过去或未来,但不曾想,每个时代自由它得天独厚,不可比拟的机缘巧合,从而衍生了不可复制描摹的独特,春秋战国如此,中国近代亦如此。

近代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知识分子的民族责任感与高远目光,造就了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的无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话文小说如《阿Q正传》等新式文学作品,让人震耳发聩,唤醒了国人麻木的灵魂与涣散的斗争意志,我们亦会赞扬这个时代,钦佩这些爱国者,或者向往这血与泪交融而出的文化结晶。

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上演着它们唯一的独有的历史,各有千秋。中国如此,外国亦如此。

宁静浩瀚的大海,孕育着古希腊的绚烂文明。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话,闪耀的哲学之光„„无不让人心往神驰,愿可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谐中,但也有人愿活在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刺激”时代。

文艺复兴时,资产阶级为反封建求民主,从古希腊文学典籍中汲取精华。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愿回到古希腊那民主的年代,却更愿活在当下,肩负我的责任,将人文主义延展于今。”的确,各个时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们只能选择喜欢或倾向于哪个,却不能脱离我们的时代,但文化责任感却让人甘愿在这时代开辟人类精神新天地。

古往今来,是时代造就了人,造就了文化,或是人与文化创造了时代,我们不得而知。即便我们因自己的喜好向往生于某一时期,却因活在当下而一味埋怨,这终使这一时代的光芒黯淡。与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的时代大放异彩。

周国平曾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每个人的向往不同,一如历史学家汤因比钟情一世纪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独爱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却愿生在未来世纪„„人们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若将向往化为创造时代文化辉煌的动力,这个时代亦有一番美丽的天地。

春秋百代,各有千秋。

评语

这篇作文是在作文题所给材料的基础上,谈文化与时代关系的议论文。全文围绕着“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这一主题展开严谨周密的论证。作者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全文充满思辨,从春秋到近代的血泪交融的中国文化,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的西方文化,字里行间既有对各国各时代所呈现出的纷繁多样的文化形态的体认和向往,也有对文化发展的曲折与艰辛的深切关怀和反思。

整篇文章结构周密,短短千字之内,作者高屋建瓴,在把握文化和时代的辩证关系的论述上,处处显示作者独具匠心的认识,对于高中生来说,这点难能可贵。

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文字简洁从容,尤其是文章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画龙点睛,寥寥数笔,精当点题。

2012广东高考优秀作文:生于此岸 心无岸

洪荒宇宙之中,岁月长河之上,我们就降生在这一时代,不偏不倚,不快不慢,诞生在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们生长的这片土地,有林立高楼,灯红酒绿;我们停靠的这个海岸,有冷漠喧嚣,名利冲突???

于是我们埋怨此岸的风景,一心想跋涉到看似富饶的彼岸。恰如历史学家汤因比,他选择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去感受众多文化交织迸发的绚烂景象。但正如狄更斯所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其两面性,所以面对身处的时代要积极地投入其中,纵使身处喧嚣,只要在心中修篱种菊,也如身处净土。

还记得大唐时代的玄奘,那时只有烽火狼烟,锦书雁帛,交通不便,但他乘危远迈,策杖孤征,穿越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心怀“宁可西行求生,绝不东还求生”的信念,最终达到印度,取经返回大唐。从此,让更多人在佛经中虔诚地洗涤尽自我的灵魂。玄奘没有生于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但他凭借心中的信念,到达了心中的圣地。因此,环境的束缚并不重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适应时代,尽自己所能为脚下的土地植树种花,涵养灵魂的源泉。

所以面对生活节奏快的今天,我们要在日常工作后为自己冲一杯净心之茶,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面对道德缺失,人情冷漠的现状,更要坚守内心本真,尽自己所能为世界点亮一丝光。

生于此岸,认真走好每一步,尽管岁月的跫音落在了此岸,灵魂却尽情地游荡,去感受过去的淳朴,揣摩未来的发展。著名作家熊召政便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独自行走在黄山的雨夜中,他不感到寂寞,因为黄山的每一山、每一水、每一木都是等待了他千年的酒友,陪他把酒言欢,与他在崇山峻岭间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对话,让他领略了千年间时光留下的箴言。

恰如居里夫人所说的:“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生活在这个钢筋水泥筑成的年代,我们也依旧寻得自我的价值,同时也能在心灵清净中闻宫商角徵羽,行仁义礼智信,我无法赶上李白的春夜桃李夜宴,也不想到未来的土星上居住,我需要的是好好爱护脚下的土地,欣赏此岸的风景,然后让心灵携取古今的有益的思想,细描未来的美妙,且歌且行,足矣!

【简评】

篇11:2012年高考作文广东卷全解析

供稿/李剑林[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宋伟丽[深圳市翠园中学]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解析

对于新材料作文,广东称之为“给定写作范围”的作文。在2007届的高考备考中,一线教师就热情地呼唤这种作文命题形式,但直到2011年为止,这种作文形式似乎都与广东高考无缘。在历届的备考中,虽然“给定写作范围”的模拟试题屡有出现,但舆论共识表现为“对于广东考生而言,这种命题形式还不成熟”。因此,今年的这个题目令广大师生大感意外。

本题材料由两个独立的段落组成。命题没有采用“材料一”“材料二”的字样,是为了在命题形式上与往年的题目更加接近,从考生的心理层面降低题目的难度。写作要求中“上面的材料”的语言也是一个模糊的说法,其目的也是放宽考生理解题目的界限。因为写作要求中没有明确限定考生必须结合两段材料,所以,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可以就一段材料或两段材料自由选择。

针对第一段文字,汤因比讲述了自己选择生活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选择这一时间和地点的原因——文化交汇。考生如果以此立意,有三个写作范围,第一是“选择生活的时代”,第二是“选择生活的地域”,第三是“生活与文化”。针对第二段文字,涵娜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希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居里夫人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考生同样可以得出“选择生活的时代”的写作范围。如果把两段文字结合起来考查,考生很容易发现“选择生活的时代”是交叉的内容,以此确立写作范围是完全可行的。评卷场反馈的结果也是写“生活与时代”的考生占最大比例。

语文考试结束之后,鉴于考生反馈的“回到过去”和“生在未来”,社会舆论普遍认为今年广东高考作文在考“穿越”。今年的作文写穿越并非不可,但穿越只是一个噱头,而不是题目的本质。因为,它恰恰忽略了材料中最核心的内容。

无论是“生在哪个时代”还是“活在哪一地域”都只是材料的表层含义。作文材料中最核心的含义是居里夫人提到的生活的“有趣”和“有用”。这是一个十分具有时代感的写作范围。在物质生活日益丰盈的今天,许多人感到了生活的无聊和工作的压力,于是社会普遍反映幸福指数偏低。一部分人把工作和生活直接对立,于是二者矛盾重重,顾此失彼。一部分人把生活工作化,于是生命中只有工作没有生活,整天为工作疲于奔命。一部分人把工作生活化,于是对于工作敷衍了事,工作上毫无业绩可言。在多数普通人工作与生活的二元对立人生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思考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幸福问题。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的前提下,于是乎一种新的误区悄然进入我们的视野——强调生活的质量而弱化工作的投入。居里夫人“有趣”和“有用”的言论恰好回应了这一问题。

从第二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居里夫人和涵娜、伊雷娜讨论的是生活的问题。“有趣”即生活的娱乐性、艺术性和幸福感。“有用”指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依据这一理解反观第一段文字,很明显汤因比的立足点是“事业”,即工作。汤因比“醉心”于古文化的研究,“醉心”一词反映了他工作的“有趣”。“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是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因此这对汤因比的工作极其“有用”,相对而言,汤因比生活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他的工作也会对整个社会更加“有用”,汤因比自身的人生价值也会获得提升。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写作范围,即“人生的有趣与有用”。如果对第一段材料再做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汤因比喜爱文化的多元实际上是追求“人生的精神富足”而不是物质的享乐。这便是第一段材料的深层含义。

汤因比、涵娜、伊雷娜三人和居里夫人相比,二者之间有着不同的生活态度。很明显,汤因比、涵娜、伊雷娜都认为时代或地域对人生、生活影响巨大,所以他们渴望选择时代和地域。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他们的人生态度是被动的。而居里夫人则认为时代对人生没有影响,“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的前提当然是个人的积极努力,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居里夫人的人生态度是主动的。以“人生态度的主动和被动”为写作范围写作同样是合题的。

篇12:广东卷2000-2012高考作文

几缕金色的阳光洒在那幅布满灰尘的油画上,不管站在哪一个角度看去,她都在对我微笑蒙娜丽莎的微笑,让我着迷。这个午后,我若有所思。

(一)都说城里好,城里又有什么好呢?

上班回家两点一线,平淡无奇;整天被钢筋水泥包围着,一到上下班高峰,人挤人。

今天,雨下得很大,路上的行人比往常少了许多。没有堵车,我早早地回到了家。

上楼梯时,我哼起欢快的歌,心情好久都没有这么舒畅了。

在楼梯的拐角处,我一不小心和一位抱着大包小包的女士撞到了一起,东西掉了满地。

我想肯定又少了一顿臭骂,因为城里人总是那么不厚道。

我连忙说着对不起,并捡起了掉在地上的东西,露出歉意而又真诚的微笑。没想到她竟然微笑着对我说,你刚才哼的那首歌我也很喜欢。

我们相视一笑,小心地擦肩而过,同时哼起了那首歌。

(二)好不容易盼到星期天,收拾收拾屋子,家里焕然一新。

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发呆,这个城市无亲无故。

嘟--电话响了,朋友很亲切地唤起我的小名,说一会儿来拜访我。

我把家里好吃的全拿来出来,然后站在窗口不停地张望。有朋友来看我,我感到很高兴。

朋友来了,我们用家乡话交谈,从村东扯到村西,想起幼时的趣事,眼泪都笑了出来。她随口问道:你对门是干什么的?

是对,是开门关门的。一阵哈哈大笑。

从此,我对那扇门有了许多好奇。

(三)也许,买一张机票,我明天就能抵达天涯海角。可我明天未必能坐到对门的沙发上。

那一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敲开那扇门。

抬起的手,又放下了下去。

几经犹豫,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敲响了那扇门。

过了片刻,门开了。

有时候,缘分真是很好笑的东西,上次和我撞在一起的女士,竟是我的对门。

我们相互一笑。

她邀请我进去,我很自然地坐在她家的沙发上。我接过了那杯热气腾腾的茶,雾气在缭绕,有些许清香。

一上午,我们在一起聊得极为开心。临别时她说:你是第一个来我家做客的邻居,看到你的微笑我很开心。

我不好意思地吐吐舌头:听到你的话,我也很开心。

以后每每走到她家门口,我总忍不住从猫眼向里张望。

后来,我发现她很晚才下班。有时一听到脚步声,我就立刻下床,打开那扇门灯,为她提供方便。这样做我很开心。

(四)又是一具周末,我洗完衣服,晾在露天阳台上。累得我像散了架一样,躺在沙发上昏沉沉地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有人急促地敲门。一开门,是她。

她说:下雨了,赶快收衣服吧!

我望望窗外,雨下得还真大,她帮我把衣服收进来,动作很麻利。

从此,我们来往更密切了,几日不见,总有些想念。遇上节假日,相互发一两个短信祝贺;馋嘴时,一起逛超市;为了周杰伦的歌友会,一起在寒风里守到半夜。

后来嘛,我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只因我们都拥有真诚的微笑。

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拉近了我与邻居的距离,是微笑让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交到了朋友,让我不瑞那么寂寞。每天对着形形色色的人,有了微笑,最真挚的笑,让我自信了许多。我与微笑为邻,每天过得很充实。

于是在某天的一个午后,我走到墙角,拿起干抹布把那幅油画画上的灰尘都擦掉了。一缕金色的阳光洒进来,蒙娜丽莎笑得更迷人了。

点评:

篇13:广东卷2000-2012高考作文

1. 从内容上看,今年的18套作文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意的指导思想非常鲜明,广东题尤为优秀,由“黑白胶片时代”和“数码技术时代”两个部分组成,以照相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生活与情感的影响为材料,没有直白地奔政治术语式的题旨,甚至没有出现“科技创新”之类的表述,更没有出现“科技改变人的生活”等提示,但因为有“老照片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这样洋溢着温馨情调的语句,与“数码相片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等科技气息浓郁的语句,引导考生关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事。材料语境不同,而凸显“时代进步与特色”的精神,贴近现实、关注生活、思考人生的趋势则一脉相承。因此,考生立意的广度得到了明显拓展,深度得到了明显开掘。

当然也有变化。与去年材料中存在“慈善”与“报恩”“偿还”“施舍”三组关系不同,今年则以“时代进步”这一鲜活的概念入题,引进“比较”的思维方法,让人在各有其优劣的纠结中感悟和思考科学技术与人的生活及情感体验的关系。

2. 从要求上看,今年延续了去年的提法,作文的角度、文体依然为“自选”,立意依然为“自定”,标题依然为“自拟”。

变化在于,前些年流行的“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等表述形式虽再度缺席,但“引发”的拷问和要求依然隐含其中!

3. 从思维上看,力度显著增强。照片忠实地记录人们即时的精彩瞬间,生活中欢乐的场景与细节,岁月带给自己的酸甜与苦辣,时代风云的变幻与演绎,无一不是如此。作文题以“照片的呈现形态与保存”为中心,对比着陈述了照相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及情感体验带来的影响,焦点在“改变”:黑白照片虽“少”而“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数码照片“多”但“值得珍惜的点滴可能被稀释”;黑白照片会“渐渐泛黄,日益模糊”,而数码照片则完全相反。这是典型的“比较”思维,然而比较的结果既不是定位在“孰优孰劣”上,也不是定位在“取谁舍谁”上,而是定位在人从中可以享受到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便捷上。但又不仅仅是“比较”思维,还有显而易见的“辩证思维”存在于字里行间:黑白照片易泛黄且日益模糊,数码照片从不泛黄,这是从技术的角度说的。但前者利于亲情的沉淀、积聚和感受,所以“永不褪色”,而后者虽“从不泛黄,永不褪色”却让值得珍惜的“点滴”极易被稀释,两者一“用‘心’”来保存和记忆亲情,一“用‘技术’”来交流与分享。

二、试题启示

近几年来,广东省高考作文题命制一直走的是稳健之路,且在稳健中渐趋成熟,非常具有自己的特色。总计有:

1. 不跟风,有平稳的坚持。

每年高考,都有一些省市的作文题会因为指导思想上偏向“社会政治”而一定程度地偏离语文学科的根本特色,比如材料中或者标题中赫然出现“诚挚”“和谐”“信任”“梦”等风向标性质的概念和术语,把考生原本可能出现的灵活思维和创意作文胶着在既定的圈子里,限制学生的思维触觉伸向更其宽广的领域,有“牵着考生的鼻子走”的嫌疑,泛政治的意味或者打政治化的擦边球的意图比较浓厚。广东题则坚定自己“平实却意蕴丰富”的良好导向,目不斜视,心无旁骛。2013年的材料始终不出现“爱心”等词语,而是让考生自己去思考,去琢磨,去提炼,去表达。而这正是语文学科尤其是十八九岁的高中学生需要养成的语文习惯和能力,不能坐等别人给思想来充填自己的大脑。

2. 不偏怪,有沉稳的气度。

高中学生还处在中学阶段,是远未成熟的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他们的生活经历远远说不上丰富,情感体验也非常肤浅,让他们谈论、评价成人世界里的东西,要求他们像哲学家一样去思考,本身就违背了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写作的基本规律。有些省市的高考作文题,根本不顾及高中学生生活与心智的实际,用一些拔高了的、抽象的甚至空洞的概念去考学生,考查不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书面表达的能力不说,还会给高中语文教学造成错觉。

近几年的广东题,绝不出偏题怪题,而是一般都提供一段平实而内涵较丰富的导引语,它们有时候是作文材料,更多的时候则不是。无论如何,这些导引语都贴近生活,直面人生,其中提到的事物和现象都是考生比较熟悉的或者将来会遭遇上的,以此来引发考生思考人生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困惑。《与你为邻》,切中人对情感取向、交际对象、相处相容等生活内容与方式的选择。《回到原点》,聚焦于人对生命方式与质量的深层思考。2013年根据三户人家对捐赠的接受与拒绝,进行人格尊严、自强自立、善假于物等生命“义”“理”的选择与阐述。这些话题,与高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比较适切,基本上可以说在他们的生活范围之内而又略有超越,那就是对人的生活、生命的精神层面的适度关注。“适度”非常关键与重要。

三、备考策略

根据广东省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的特点,我想提供几点备考策略供高三师生参考:

1. 多“点”聚材。高考作文无论怎样命制,都离不了“内容规定”与“形式要求”两个方面。就备考过程中的素材准备而言,“量”已经不成问题,只要翻开报纸杂志,拧开收音机开关,打开电视机新闻频道,联通互联网网线接口,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就会扑面而来。关键在于质量。

高考作文内容的核心是关注“人(更多的时候是‘自己’)”的心灵、人的精神、人的生存,涉及“寻觅与拷问”“净化与提升”“比较与选择”等范畴,并体现为“有与无”“精与粗”“取与舍”“扬与弃”“独与众”等辩证关系的哲学思考。明白了这一点后,再以“自己”为圆心,以“自己与他人、它事、它物” 的关系及其调适为半径画一个圆,凡进入这个圆内的都是有用素材。素材的“面”不需多广,但“点”应该尽量多一些。为此,要准确、强势介入内涵丰富的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与事件。历史人物与事件的素材宜谨慎,因为对他们的诠释与评价远未“盖棺”而“论定”,就是说,用今天的观念和眼光去审视,他们很多时候会不合“时”宜。材料与观点脱节,也就有这个因素。

2. 多“向”散材。内含丰富的素材,往往具有“多维度”解读的可能性。臧与否、舍与得、近与远、明与暗、优与劣,都是维度之一。所以,对于同样一则素材,要尽可能寻找到多个切入的方向,或局部,或整体,或因果关系,或要素分合,作多向发散,发散的方向越多,得到的感悟越多,写作的思路也会越开阔和灵活。

3. 多“线”用材。多点积累素材、多向解读素材,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考场写作时多线用好素材。用素材非常有讲究:

一要全面考虑所准备的素材与具体的作文题有哪些“相契合”之处。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特点是,作文题是让考生临场写作时“借用”的,借命题人所制之题去叙说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抒发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去阐述或证明自己对特定人事的情感与态度。比如前些年作文题中命题人问的“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上述材料”就是考生思维的触媒,考生所想到的任何东西都离不开“上述材料”,所以要善于“借”,借题发挥。提供清人阮元的杂诗“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不是让考生论述如何种植水生作物的,考生必须找到诗的内核是“因‘水’制宜”,然后衡量自己准备的素材中有没有“因‘××’制宜”这个要素。《与你为邻》一题,则必须准确理解“为邻”这一核心,把握“‘自己(我)’与‘你’为邻”这一对关系,可以是“比邻而‘居(座)’”,也可以是“以‘某种道德品质、思想情绪,某位楷模人物’为精神支撑相伴前行”。其中的每一方面都是“线”,如果素材中不具体这样的关系或不能分离出类似的“线”,则一定要舍去。

二要围绕“相契合”之点去叙述素材。一则素材可能有好几条线可以用,但真正高度契合的应该只有一两条线。我们说的“多线用材”主要指平时训练而言,多线以开拓用材的领域,以便对接上更多的作文题。

(作者单位:清远市清新区教研室)

上一篇:贺词经典下一篇:打造民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