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林地管理办法》

2024-07-26

《浙江省林地管理办法》(共8篇)

篇1:《浙江省林地管理办法》

浙江省林地管理办法

省政府令第43号

现发布《浙江省林地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 万学远

一九九四年四月八日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林地的管理和保护,合理利用林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林地,包括郁闭度0.3以上的乔木林地、竹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的宜林地。国有林业单位经营范围内的其他土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也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林地。

第四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林地的管理和监督。其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林地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负责林地的调查、统计、监测消长变化,负责林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的制定并监督实施;

(三)负责林地权属登记、变更、管理林地地籍;

(四)依法办理征用、占用林地有关事宜,对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森林植被恢复费的收取和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五)监督检查林地保护、管理和利用情况,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六)负责查处非法侵占、破坏林地和违法使用林地的行政案件,制止破坏林地的违法行为;

(七)负责国有林地资产管理的日常工作依法对有偿使用的国有林地实行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十分珍惜林地,加强林地管理,坚决制止侵占和滥用林地的行为。各级计划、土管、财政、物价、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林业主管部门做好林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第六条 对林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林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第七条 林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林业发展长远规划相协调,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林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不得变更。

第八条 禁止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矿、取土、取沙、造坟、建房等非法破坏林地行为。

禁止在未成林造林地、幼林地和封山育林区内放牧、砍柴、狩猎和从事非林业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严禁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林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已开垦的,应限期退耕还林。

第九条 经依法批准,临时使用林地进行勘测、修筑设施、采石、采矿、取土、取沙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保护林地的措施,不得造成滑坡、塌陷、水土流失,不得损毁批准用地范围以外的林地及其附着物。

第十条 使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将林地用于非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确需改变林地用途,必须依法办理报批手续。

第十一条 因特殊需要而改变国有林业单位的隶属关系或者变更其经营林地面积的,须经省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林业部批准;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须报国务院批准;属于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 国有林业单位修建林区道路、护林设施、必需的住宅和其它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设施、建筑,需使用其经营范围内林地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三条 农村居民建设住宅需使用林地的,须经县林业主管部门或受其委托的乡林业站签署意见,并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林地开发利用的指导、监督和服务。

林地的开发利用,可以由林地使用者或经营管理者单独进行,也可以由林地使用者或经营者同其他单位和个人合资、合作或以其它方式联合进行。联合开发林地的,必须以合同或协议的方式依法确定林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五条 依法享有林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负有保护林地资源和林地内国家文物及地下矿产资源的义务。

第三章 林地的征用和占用

第十六条 征用、占用林地,必须遵循节约用地和有偿使用的原则,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报经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征用、占用林地。

第十七条 因生产建设等需要,必须征用集体所有林地或占用国有林地的,必须办理下列审批手续:

(一)持计划主管部门批准的立项和用地计划指标等文件,向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报送《征用、占用林地审核申请表》;

(二)持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文件向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用地申请;

(三)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凭计划主管部门下达的项目用地计划文件和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文件,按照《浙江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有关非耕地审批权限规定审查并报批。

第十八条 申请征用、占用林地的单位或个人,须向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提供下列文件:

(一)县级以上计划主管部门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批准的项目用地计划指标和其它批准文件;

(二)被征用、占用林地平面图,林木等地面附着物调查清册;

(三)按规定交纳有关补偿费用的证明文件或协议书;

(四)被征用、占用林地单位或个人的林地林木权属凭证;

(五)需采伐林木的,还应提交采伐林木书面申请和采伐作业设计文件等。

第十九条 林木采伐作业的调查设计,必须由持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证书的规划设计单位,或当地林业主管部门认可的有关单位承担。

第二十条 一个工程项目应根据总体设计一次申请征用、占用林地,不得化整为零。分期建设项目,应分期申请,不得先征待用或未批先用。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征用、占用林地范围的划定,必须有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派员监督。

第二十二条 未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批准征用、占用林地或以其他方式非法占用林地的,被征用、占用林地单位应当予以抵制,不得同意用地单位进行林地施工,林业主管部门不得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 经批准征用、占用林地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按批准的数量、范围使用林地。需采伐林木的,由原林地经营单位、个人或受其委托的单位按规定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申领林木采伐许可证,纳入当年采伐限额,采伐的林木归原林木所有者。

第二十四条 经批准征用、占用的林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土地管理部门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注销土地使用证,对适宜还林的用于还林:

(一)用地单位已经撤销或迁移的;

(二)未经原批准机关批准,连续两年未使用的;

(三)不按批准的用途或占地位置使用的;

(四)擅自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的;

(五)矿场、铁路、公路、机场等核准报废的。

第四章 征用、占用林地的补偿费用

第二十五条 经批准征用、占用林地的,应按规定缴纳林地补偿费、林木及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森林植被恢复费、安置补助费、征用占用林地资源保护费。

经批准临时占用林地的,须缴纳林地及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费;采伐林木的,还需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第二十六条 征用、占用林地的各项费用按下列标准计算:

(一)林地补偿费:省辖市和计划单列市郊区为当地耕地年(亩)产值的三倍;其他地区为年(亩)产值的二至二点五倍。年产值按当地耕地被征用前三年的平均年(亩)产值计算。征用占用苗圃地按高于征用、占用耕地标准补偿。

(二)林木及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费:

(1)用材林、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均以当地用材林的成熟林亩产材量实际价值(以下简称实际价值)为基数计算。幼龄林(含未成林造林地):用材料按实际价值的0.5至0.7倍计算,特种用途林和防护林按实际价值的2至3倍计算;中龄林:用材林按实际价值的0.7倍计算,特种用途林和防护林按实际价值的5至6倍计算;近、成熟林:用材林按实际价值的0.5倍计算,特种用途林和防护林按实际价值的4至5倍计算。

(2)经济林和竹林,以该树种盛产期正常年(亩)产值(以下简称产值)为基数计算。未投产经济林按产值的3至5倍计算;盛产期经济林按产值的8至10倍计算;衰老期经济林按产值的4至5倍计算。竹林按产值的8至10倍计算。

(3)其他地上附着物的补偿,予以折价或迁建,或由双方议定。

(三)安置补助费按照《浙江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征用非耕地标准执行。

(四)森林植被恢复费按当地劈山、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含种苗)、培育管理(包

括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垦复抚育)全过程的每亩累计成本计算。

(五)征用、占用林地资源保护费,按林地、林木补偿费总和的4%另行计取。

第二十七条 林地、林木补偿费、森林植被恢复费、征用占用林地资源保护费,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在审核征用、占用林地时收取,也可委托各地建设银行按标准代扣,按季划拨给林业主管部门。

第二十八条 林业主管部门收取的林地、林木补偿费,返还给原林地、林木所有权或使用权单位,其中属于个人的林木(或青苗)补偿费返还给个人,用于发展林业生产,不得移作他用。

安置补助费的管理和使用按《浙江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第二十九、三十条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森林植被恢复费,省、市(地)、县林业主管部门按1.5:0.5:8的比例分成,纳入育林基金,按预算外资金管理有关规定管理,专款用于森林植被的恢复和管护。

第三十条 征用、占用林地资源保护费,省、市(地)、县林业主管部门按2:1:7的比例分成,用于林地资源调查、建档、技术培训、宣传及其他林地资源管理业务费支出。

第三十一条 建设用地者与被征用、占用林地者,对需采伐的林木,在确认林种、林龄、产材量、年产值等有异义时,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裁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征用、占用林地的,或超过批准数量多征、多占林地的,或使用伪造、涂改或其他无效、失效批准文件征用、占用林地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或没收其在侵占林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退还所侵占的林地,并处每平方米5元至15元罚款;造成林地破坏或其他实际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

违法审批或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批准征用、占用林地文件无效。对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已经征用、占用林地的,按本条前款规定处理。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分别给予以下处罚:

(一)未经批准转让、调换林地使用权的,责令退还,没收其违法所得,限期拆除或者没收在该林地上的新建设施,并处每平方米5元至15元罚款;造成林地破坏的,责令赔偿损失;

(二)未经批准利用国有林地从事非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没收违法所得,限期拆除或没收在该林地上的新建设施,并处2000元至20000元罚款;

(三)擅自移动或破坏林地权属界桩、界标的,责令限期恢复;在规定期限内不能恢复的,按重新恢复所需的实际费用赔偿损失,并按每个界桩、界标处以10元至50元罚款;

(四)违反本办法第八、九条规定造成林地破坏的,责令限期复垦、治理,赔偿损失,并处每平方米5元至15元的罚款;被破坏的林地属于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地,或具有重要生态、社会价值森林类型的,予以加重处罚;

(五)国有林业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视情节轻重,由其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对负直接责任的个人和有领导责任的单位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并对该单位处以每平方米2元至5元罚款;

(六)国有林业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擅自同意违法用地单位进入林地施工,或者发现情况不报告、不处理,造成林地破坏的,对直接责任人和单位领导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并对该单位处5万元至10万元罚款。

第三十四条 仿造、涂改、擅自、损毁林权证(山林权证、使用证)、其他有关林地权属图表资料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收缴伪造、涂改的权证,并处5000元至10000元罚款。

第三十五条 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放弃管理,造成林地管理失控或财产损失,或者徇私枉法,故意侵犯国家利益和林地所有者、使用者合法权益的,应从重处罚。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天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当事人也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省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2:《浙江省林地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林地的管理和保护,合理利用林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病虫害除治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第三条 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第四条 林地管理依法实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林地用途管制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十分珍惜林地,加强林地管理,制止侵占和滥用林地的违法行为。第五条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交通、财政、公安、民政、价格等有关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协助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林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第二章林地权属管理

第七条 林地属于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个人使用。

第八条 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含林地承包者,下同)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向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权属登记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权属证书,确认林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具体登记发证工作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承担。

第九条 申请林地权属初始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林地权属登记申请表;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或者资格证明;

(三)林地权属证明材料;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 受理申请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应当予以受理;不符合规定的,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

第十一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已经受理的登记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公开发行的报纸或者政府指定的固定场所予以公告。公告期为30日。在公告期内,有关单位或个人如对登记申请提出异议,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其所提出的异议进行核实。有关单位或个人提出的异议主张确实合法有效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不予登记,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不予登记的理由。第十二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予以登记:

(一)申请登记的林地位置、四至界址明确;

(二)林地权属证明材料完备、合法有效;

(三)林地权属无争议;

(四)附图中标明的界桩、地物标志与实地相符合。

对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不予登记,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不予登记的理由。

第十三条 林地被依法征收、占用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变更、丧失的,应当到初始登记机关办理变更、注销登记手续。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林地权属登记申请表;

(二)林地权属证书;

(三)林地权属依法变更或者丧失的有关证明材料。

林权证有错、漏登记或者遗失、损毁的,应当到原登记机关申请更正或者补办。

第三章林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林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经同级发展改革行政主

管部门衔接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林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不得变更。

第十五条 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制度。禁止下列破坏林地的行为:

(一)擅自将林地改变为非林地;

(二)擅自在林地上进行采石、采矿、取土、取沙、建房、修筑工程、造坟等活动;

(三)擅自开垦林地种植农作物。坡度二十五度以上的山地已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应当依法限期退耕还林。确需改变林地性质和用途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批准手续。第十六条 因特殊需要改变国有林业单位的隶属关系或者变更其所经营林地面积的,须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中,属于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须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须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七条 使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负有保护森林资源的义务。

经依法批准,临时占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林地,不得造成滑坡、塌陷和严重水土流失,不得损毁批准用地范围以外的林地及其附着物。造成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和严重水土流失的,应当负责治理。第十八条 林业生产单位在以林为主的前提下,可以利用林地资源开展综合经营,提高经营效益,增加林地投入。

第十九条 林地的开发利用,可以由林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单独进行,也可以由林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同其他单位和个人合资、合作或以其他方式联合进行。联合开发林地的,应当以合同的形式依法确定林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条 对开发利用林地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环境保护林等公益林的,应当依法给予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

第二十一条 鼓励以集约经营方式,发展原料林、用材林等人工商品林基地。人工商品林基地内的林木凭采伐许可证采伐,采伐限额实行单列管理。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严格保护、科学经营、合理开发、有序利用的方针,加强对林地开发利用的指导、监督和服务。

第四章 林地使用的程序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林地使用分为下列三类:

(一)征收、占用林地,是指因工程建设(含农民自建住房)需要,改变林地性质,将林地转为建设用地的;

(二)临时占用林地,是指不改变林地性质,占用林地进行勘测、修筑设施、采石、采矿、取沙等活动,占用期限不超过2年。占用期间不得修筑永久性建筑物,期满后必须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

(三)林业生产占用林地,是指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林地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林地的。第二十四条 征收、占用林地用于工程建设的,申请人应当向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审核同意后,方可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第二十五条 征收、占用林地的,申请时应当向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征收、占用林地申请表;

(二)申请人是单位的,提供成立文件或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是个人的提供本人身份证明;

(三)被征收或者占用林地的权属证明材料;

(四)建设项目依法须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核)准的,须提交项目批(核)准文件,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还应提交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五)征收、占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六)与被征收或者占用林地者签订的林地、林木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协议或者证明;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六条 临时占用林地的,申请时应当向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临时占用林地申请表;

(二)申请人是单位的,提供成立文件或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是个人的提供本人身份证明;

(三)被占用林地的权属证明材料;

(四)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五)项目依法须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核)准的,须提交项目批(核)准文件;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第二十七条 林业生产占用林地的,申请时应当向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占用林地申请表;

(二)申请人是单位的,提供成立文件或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是个人的提供本人身份证明;

(三)被占用林地的权属证明材料;

(四)项目依法须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核)准的,须提交项目批(核)准文件;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八条 征收、占用林地达到下列数量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应当报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一)征收、占用防护林林地或者特种用途林林地面积10公顷以上的;

(二)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林地及其采伐迹地面积35公顷以上的;

(三)其他林地面积70公顷以上的。

征收或者占用林地面积低于前款规定数量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第二十九条 临时占用林地的,按照下列批准权限办理审批手续:

(一)临时占用防护林或者特种用途林林地面积5公顷以上,其他林地面积20公顷以上的,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二)临时占用防护林或者特种用途林林地面积5公顷以下,其他林地面积10公顷以上20公顷以下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三)临时占用除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以外的其他林地面积2公顷以上10公顷以下的,由设区的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四)临时占用除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以外的其他林地面积2公顷以下的,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条 林业生产占用林地,属于国有森林经营单位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他森林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一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予以上报或依照审批权限作出决定。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临时占用林地的申请时,对拟批准的申请,应当将有关情况在林地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指定的固定场所予以公告,公告期为7日。在公告期内,有关单位或个人如提出异议,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其所提出的异议进行核实。有关单位或个人提出的异议主张确有法定依据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不予批准,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不予批准的理由。

征收、占用林地审批时的公告程序,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 临时占用林地期限届满,无特殊理由不得续期。有特殊情况需要续期的,占用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重新办理临时占用林地审批手续。

第三十三条 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林地使用批准手续。受委托的部门不得再转委托。

第三十四条 一个工程项目应当根据总体设计一次申请征收、占用林地,不得化整为零。分期建设项目,应当分期申请和审批,不得先征待用或未批先用。第三十五条 经批准使用林地范围的具体划定,必须有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派员到场监督。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按批准的数量、范围使用林地。

第三十六条 经批准使用的林地需要采伐林木的,由建设单位、个人或受其委托的单位依法向林木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林木采伐许可证,并纳入当年采伐限额。采伐的林木归原林木所有者。

第三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使用林地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占用林地的,被占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有权予以拒绝。

第五章 林地使用的费用

第三十八条 征收、占用林地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按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并向被征收、占用的单位或个人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及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

临时占用林地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按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并向被占用的单位或个人支付林木及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费。

第三十九条 林地补偿费,按照其被征收、占用前3年当地耕地平均年产值的4至7倍计算。平均年产值的计算方法按照《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林木及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十一条 安置补助费标准按照《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别,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提高当地林地补偿费、林木及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支付标准,但不得降低省定标准。

第四十三条 森林植被恢复费按照国家《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标准缴纳。

第四十四条 森林植被恢复费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包括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整地、造林、抚育、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管护等支出,不得平调、截留或挪作他用。

第四十五条 征收、占用林地和临时占用林地双方对各项补偿(助)费标准以及对需采伐的林木在确认林种、林龄、产材量、年产值等方面有争议且协商不成时,一方或双方可以向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裁决。裁决的具体办法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和第(二)项、第二十四条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擅自开垦林地,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造成林地滑坡、塌陷和严重水土流失的,由所在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擅自改变国有林业单位隶属关系或者变更其所经营林地面积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责任。

第五十条擅自移动或破坏林地权属界桩、界标的,由所在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在规定期限内不能恢复的,按重新恢复所需的实际费用赔偿损失,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代为恢复,并按每个界桩、界标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第五十一条伪造、涂改林权证以及其他有关林地权属图表资料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收缴伪造、涂改的林权证和有关资料,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对违反有关规定,多收、减收、免收、缓收,或者隐瞒、截留、挪用、坐收坐支森林植被恢复费的单位和个人,由上级或同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十三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依法办理林地权属登记或者登记不当而不纠正的;

(二)擅自改变林地类别和性质的;

(三)弄虚作假审批林地使用的;

(四)超越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期限审批林地使用的;

(五)对林地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不予处罚或者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

(六)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篇3:《浙江省林地管理办法》

1 黑龙江省林地保护规划的意义

1.1 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绿色生态空间和生态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长。但目前全国生态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林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依然严重, 自然灾害频繁, 防灾减灾任务十分繁重。在此形势下, 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建成生态环境良好国家的新要求, 完成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的战略目标, 迫切需要统筹安排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用地需求, 保障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加强节能减排、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客观要求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间接减排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我国现有森林每年吸收9亿多吨碳, 净吸收量达到了每年工业碳排放的8%。在2007年的APEC会议上, 中国政府提出的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的重要倡议, 被国际社会誉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方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将植树造林、加强抚育、减少毁林、控制森林退化作为巴厘岛路线图的重要内容。2007年颁发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将植树造林、发展森林资源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提高林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 需要从根本上增加林地面积, 提高森林保有量, 从而增强森林植被的碳汇功能。

1.3 满足市场需求、增强木材及林产品供给能力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木材及其制品的国内消费也在迅速增长, 其中人造板、纸浆及纸张消费已居世界第二位。2007年, 我国林产品折算的木材消费总量约3.71亿立方米, 但木材产品市场国内供给仅为2.02亿立方米, 实际消费缺口超过1亿立方米。据测算, 到2020年, 我国木材消费总量将提高到4.57~4.77亿立方米, 木材供应缺口将长期保持在1~1.5亿立方米左右。如此巨大的需求缺口, 仅依靠进口和节约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迫切需要立足国内, 统筹安排好木材及林产品生产用地, 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及林产品的需求。

1.4 加强林地宏观调控、适应国土区域利用格局的形势要求

当前, 我国正在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 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和国土利用格局, 完善区域政策, 调整功能布局, 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林地作为巩固并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 为适应国家新时期区域发展战略, 需要及时调整适应于国土区域开发利用格局的林地保护利用结构、布局、管理政策和措施, 实行分区施策、分类指导、分级管理。

2 林地保护等级划分

坚持全面保护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生态脆弱性、生态区位重要性以及林地生产力等指标, 对林地进行系统评价定级, 划定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4个保护等级。以乡 (镇, 场) 为单位, 在林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 将林地区划图斑作为基本单元, 按标准划分林地保护等级。

Ⅰ级保护林地:是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内予以特殊保护和严格控制生产活动的区域, 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特有自然景观为主要目的。包括流程1000公里以上江河干流及其一级支流的源头汇水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世界自然遗产地、重要水源涵养地、森林分布上限与高山植被上限之间的林地。Ⅱ级保护林地:是我国重要生态调节功能区内予以保护和限制经营利用的区域, 以生态修复、生态治理、构建生态屏障为主要目的。包括除Ⅰ级保护林地外的国家级公益林地、军事禁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国家森林公园、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Ⅲ级保护林地:是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保障主要林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重要区域。包括除Ⅰ、Ⅱ级保护林地以外的地方公益林地, 以及国家、地方规划建设的丰产优质用材林、木本粮油林、生物质能源林培育基地。Ⅳ级保护林地:是需予以保护并引导合理、适度利用的区域, 包括未纳入上述Ⅰ、Ⅱ、Ⅲ级保护范围的各类林地。

3 加强林地保护

3.1 严格限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

林地必须用于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 不得擅自改变用途;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 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 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 应当依法办理审核手续。每5年编制或修订一次征占用林地总额, 并将总额指标按年度分解到县 (市、区) 。

3.2 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其他农用地

禁止毁林开垦、毁林挖塘等将林地转化为其他农用土地。在农业综合开发、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理过程中, 不得挤占林地。对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已经开垦种植、破坏的林地要逐步还林。

3.3 严格保护公益林地

合理区划界定公益林地, 全面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和管护责任制。严禁擅自改变国家级公益林的性质、随意调整国家级公益林地的面积、范围或降低保护等级。禁止在国家级公益林地采石、采沙、取土, 严格控制勘查、开采矿藏和工程建设占用征用国家级公益林地。除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 不得占用征用一级国家级公益林地。

3.4 加大对临时占用林地和灾毁林地修复力度

临时占用林地期满后必须按要求恢复林业生产条件, 及时植树造林, 恢复乔灌植被。加强林地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建设, 减少自然灾害损毁林地数量, 国家对灾毁林地应及时进行修复治理。

4 实施林地分级保护管理

根据林地的保护等级, 分别制定相应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措施。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更为严格的林地保护管理措施。

Ⅰ级保护管理措施:实行全面封禁保护, 禁止生产性经营活动, 禁止改变林地用途, 完全保持自然状态。Ⅱ级保护管理措施:实施局部封禁管护, 鼓励和引导抚育性管理, 改善林分质量和森林健康状况, 禁止商业性采伐。除必需的工程建设占用外, 不得以其他任何方式改变林地用途, 禁止建设工程占用森林, 其他地类严格控制。Ⅲ级保护管理措施:严格控制征占用森林。适度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用地, 从严控制商业性经营设施建设用地, 限制勘查、开采矿藏和其他项目用地。重点商品林地实行集约经营、定向培育。公益林地在确保生态系统健康和活力不受威胁或损害下, 允许适度经营和更新采伐。Ⅳ级保护管理措施:严格控制林地非法转用和逆转, 限制采石取土等用地。推行集约经营、农林复合经营,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安排各类生产活动, 最大限度地挖掘林地生产力。

摘要:本文根据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在全国的地位, 论述了黑龙江省林地保护规划的意义和严格控制林地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篇4:黑龙江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探究

【关键词】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监测;调查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林地问题事关生态、事关民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到2020年森林面积和蓄积比2005年分别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目标”庄严承诺的实现。作为我省第一个中长期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在协调林地保护与利用,应对气候变化,巩固黑龙江省东北、华北地区生态屏障的战略性地位,维护国土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图斑落界工作,将夯实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实现我省森林资源监管手段的重大变革,促进森林资源监测、规划等工作的有效开展。

1.建立全省林地“一张图”

黑龙江省市县国有林场在10年一个经理期内,基本实现一个轮回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国有森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全省集体林仅在2008年依靠地方的技术力量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查,建立了全省集体林资源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本次规划通过采用2.5米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为底图,统一坐标系统,统一坐标精校正,实现省域内行政界线全覆盖、小班界线无缝拼接,统一了林地图面绘制标准,消除了行业部门之间林地重叠,地块遗漏现象,建立了全省林地“一张图”,实现了“以数管地”向“以图管地”的转变,为全省森林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

2.形成全省资源“一笔数”

我省市县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是由一类清查、二类调查形成的全省资源数据,以及各县(市、区)统计上报的资源数据,这样就形成了全省截然不同的三套森林资源数据。一类清查数据过于宏观,无法落实到具体小班(地块)或经营单位,无法反映经营单位的资源现状;二类调查数据是由小班数据汇总而来,空间上可以落实到山头地块,但因各单位调查数据时段不一致,全省数据时效性差;经营单位统计上报数据是由调查数据经修档而来,因修档标准难于统一,数据更新质量难于控制,数据更新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其可靠性、准确性均难以保证。通过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林地“一张图”建设后,统一了技术标准,解决了空间位置重叠和时效不一致问题,形成了全省标准统一、时效性强、精准度高,涵盖全省所有行业部门的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弥补了其它各类调查监测的不足,实现了全省森林资源“一笔数”。

3.整合全省监测“一个体系”

森林资源监测是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评价森林资源经营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现代林业、促进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投入的加大,林业在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林业的多功能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森林资源监测也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目前我省的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主要有一类清查、二类调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监测、沙化土地监测、湿地监测等监测体系,各个监测体系之间内容重复、界线重叠,标准不统一,成果数据不一致,造成监测工作重复、效率不高。面对新形势,森林资源监测工作必须积极开拓发展思路,创新监测方法,改进技术手段,增强服务能力,在全省林地“一张图”,明确全省林地经营界线和范围的前提下,探索各体系之间的差距,不断优化和完善技术方法,逐步建立全省标准统一、适应高效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生态功能结合,点线面兼顾的满足全社会多功能需要的综合监测体系。

4.构建全省管理“一个平台”

2005年我省开始启动林业信息化建设,编制了建设方案,采集了全省资源数据,初步搭建了资源管理平台。但由于基础卫星影像图分辨率低、二类调查小班界线与卫片影像吻合性差、调查成果数据时效性不一致等原因,形成林业信息化建设在低水平上徘徊,建设进度缓慢的现象。本次借助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之机,我们在小班空间信息采集、属性信息采集等方面不但要满足林地保护规划编制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通过图斑数据的标准化采集,建立全省森林资源小班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全面推进全省林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跨越式提升森林资源监管水平。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明确了林地的界线,落实了经营目标,夯实了资源管理基础,强化了林地资源的管理。实现了森林资源由数字管理向地块管理,由宏观粗放管理向微观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促进资源管理手段上的变革,提升了森林资源管理水平。

4.1明确了监测范围

我省市县林区林业用地面积约为763.4万公顷,占市县土地总面积的63.6%。黑龙江省林业出大兴安岭集团、龙江森工以外,还包括农垦、煤炭、交通、铁路、司法、大庆石油等行业部门经营的林地,各行业林地相互交错、地块零散、林地变化大、人为活动频繁,给林业生产、经营和监测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通过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将林地落实到山头地块,进一步明确了林地的界线和范围。通过林地落界“一张图”建设,把现有林地依法落图归档,没有办理林权证的要依据林地利用规划所确定的范围颁发林权证,把现有林地界线依法固定下来,进一步明确林业的经营范围和发展空间,将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设定在林地范围内进行,对非林地或有立木的其它土地不再纳入监测范围,使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范围和对象更加明确和具体。

4.2提升了监测水平

本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采用2.5m高分辨率的卫片,坐标系统统一,小班区划更加精细化,各类境界线无缝拼接。在目前森林资源调查全面推行“3S”技术,实现调查卡片无纸化情况下,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PDA数据采集技术,基于林业信息化建设,本着实用、简捷、高效、安全的的原则,构建适合黑龙江市县林区森林资源特点的二类调查技术手段和方法,逐步实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PDA上采集,数据网络传输、远程更新的技术模式,为全省林业基层经营单位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全面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在资源监测方面,在全省林地“一张图”建设的情况下,为分析我省一类清查、二类调查体系存在差异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一类清查、二类调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监测以及其它监测体系的有效合并提供了可能,为省级、县级监测提供小班级的资源动态变化,为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4.3提高了管理效率

本次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建立了林地资源空间数据库和小班属性数据库,我们将借助林业信息化建设这个平台,通过建立树高、胸径、疏密度、株数、蓄积量等林分生长与收获预估模型,对自然变化的小班因子时时更新小班数据;对于森林采伐、更新造林、新成林资源采取人工更新的方式,更新小班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建立森林资源实时、动态的更新管理系统,随时提供最新的各级林业经营单位森林资源数据,更好地为林业区划、规划、资源管理和领导决策服务。

4.4拓展了監测领域

以全省林地“一张图”为框架,在全省一类清查、二类调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监测、沙化监测、湿地监测等工作基础上,积极拓展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针对森林资源的热点问题开展相关监测活动。2011年在我省森林固碳功能和碳储量调查完成后,我们将利用构建的森林碳汇模型,借助林业信息化建设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碳汇监测工作,反映我省森林的碳汇分布状况,形成全省森林碳汇分布图,使全省森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逐步延伸到碳汇领域。

篇5:《浙江省林地管理办法》

黑政发〔2007〕55号

发文时间:

2007-07-12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森林、林木、林地流转试点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第四十六次常务会议和省委9届154次常委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7年7月12日

黑龙江省森林、林木、林地流转试点管

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化管理全省森林、林木、林地流转试点工作,维护流转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林业强省的决定》(黑发〔2004〕5号)等有关法律、政策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除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重点林区外,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森林、林木、林地流转试点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是指以转让、租赁、作价入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将森林、林木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和林地使用权,依法由一方转移给另一方的行为。

森林、林木、林地流转,不包括森林内的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矿藏、埋藏物及隐藏物等。

第四条 森林、林木、林地流转试点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有利于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原则;

(二)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平等、有偿的原则;

(三)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原则;

(四)依法报批、评估的原则;

(五)面向社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本林场职工和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优先并适当给予优惠的原则。

第五条 森林、林木、林地流转试点期限为3年,全省试点面积不超过40万公顷,试点单位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六条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森林、林木、林地流转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流转范围

第七条 下列森林、林木、林地可以流转:

(一)集体和个人所有森林、林木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二)集体所有和个人使用的林地使用权;

(三)生态公益林地以外的国家所有或者集体所有的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的使用权;

(四)国有商品林中的天然次生低产林、人工中幼林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及其林地使用权。

第三章 流转程序

第八条 森林、林木、林地流转前应当依法确认权属,取得林权证。

第九条 国有森林、林木、林地(以下简称国有林)流转应当由林权权利人向不动产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集体森林、林木、林地(以下简称集体林)及个人所有森林、林木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和个人使用的林地使用权(以下简称个人林)流转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农垦、煤炭等单位森林、林木、林地流转向其省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申请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二)林权证;

(三)流转申请表;

(四)集体经济组织同意流转的表决意见书;

(五)拟流转后森林、林木、林地的用途和发展目标的说明;

(六)省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 国有林流转申请逐级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集体林及个人林流转申请,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和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集体林流转,应当事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第十一条 国有林流转应当进行评估。评估前须经具有甲级以上资质的林业调查设计单位进行森林资源实物量核查,并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核查结果认定后,按照财政部、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选择具有省级以上财政部门颁发的资产评估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须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第十二条 国有林流转的价格原则不得低于评估价。集体林流转的价格,经过评估的原则上不得低于评估价;没有经过评估的,可以协商确定。集体林流转价格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第十三条 本林场职工可优先参与流转,并给予优惠。每个职工优惠面积不超过10公顷,流转价格不低于评估价的85%。

第十四条 国有林以转让、租赁等方式流转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以招标的方式进行。国有林以作价入股、联合经营等方式流转的,可以协商的方式进行。

集体林流转,需要以招标方式进行的,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具体的招标工作。

第十五条 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或委托地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国有林流转的招标工作,具体方式:

(一)负责组织招标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前15日发出招标公告,内容包括林地的位置、面积、经营情况、资源状况和招标时间、地点以及其他需要公告的事项;

(二)投标人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向组织招标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领取有关资料;

(三)负责组织招标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出让方及有关单位组成评标委员会,负责审查投标人资格;

(四)投标人向评标委员会交纳评估价10%的保证金后,参加投标;

(五)评标委员会对有效标书进行评审后,择优决定中标人,并发给中标通知书。未中标人交纳的保证金,由评标委员会当场退还。

第十六条 森林、林木、林地流转应当签订流转合同。合同格式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定。

第十七条 中标者按合同规定付清转让费后,流转双方应及时到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权属变更登记。

以租赁、作价入股、联合经营等方式流转的,应当到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第十八条 申请森林、林木、林地权属变更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所流转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林权证;

(二)流转双方依法签订的流转合同;

(三)依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同意流转的相关文件、决定或决议;

(四)按规定应当评估的,需提供相关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评估报告;

(五)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四章 流转收益

第十九条 个人依法取得的流转收益,全部归个人所有。集体林流转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第二十条 国有林流转收益由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收取,按省级、本级2∶8比例缴入同级国库,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省级收益主要用于平衡我省东西部地区林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市、县级收益用于职工养老保险,森林资源培育、保护、管理和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以及补发拖欠林业职工工资等支出。

流转收益的收缴、使用和管理办法由省财政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

其他有林行业的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收益的分配和使用参照本条款执行。

第五章 流转管理

第二十一条 森林、林木、林地流转后,流转双方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凭证采伐林木制度,不得改变林地用途。对流转后盗伐滥伐林木、毁林开垦、非法改变林地用途的,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流转期限不得超过70年,再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本流转期的剩余期限。

第二十三条 流转过程中实物量核查、评估、招标等发生的费用,由申请流转的林权权利人承担。

第二十四条 森林、林木流转后符合采伐规定需采伐的,应当依法办理审批手续,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采伐限额和计划内优先予以安排。

第二十五条 国有、集体、个人森林、林木流转后申请采伐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的时限完成更新造林任务。

第二十六条 林地在流转期间内,因国家建设确需占用、征用的,林权权利人应当服从国家建设,占征用林地单位要按规定予以补偿。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进行森林、林木、林地流转的,其流转行为无效,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权属变更登记,不予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占征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及其他相关审批手续。

第二十八条 资产评估机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由省级财政部门按照《国有资产评估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依法处罚。

第二十九条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明知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流失而批准低价流转的,由所在单位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篇6:占用林地管理办法

审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加强林地的保护管理,规范审核审批程序,明确审核审批内容和职责,根据《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及我局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因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工程需要占用或临时占用我局林地的,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林场(保护区)将林地、林木作价投资与其他单位合作,兴办旅游业或其它事业,必须经林局同意,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章 占用林地的条件和范围。

第四条 国务院批准或同意的建设项目,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国务院有关部门、国家计划单列企业、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基础设施,原则上可以占用征用各类林地。

第五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国家计划单列企业、省级人民政

第十一条 使用林地必须遵照“科学合理、保护发展、综合开发利用”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发挥林地资源效益。

第十二条 林场(保护区)与用地单位除签订使用林地各项费用缴纳协议外,还应签订森林植被恢复措施协议、周边森林资源保护协议等。

第十三条 每年省厅返还的森林植被恢复费,由林局统一安排森林植被恢复和森林资源保护,优先考虑被占用林地单位。

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和安臵补助费统一上缴局财务,用于造林、发展林业生产和安臵补助,由林局统筹使用。

除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其余经营性项目还需另行交纳森林资源管护费等费用,纳入林局多种经营收入,60%返回林场做为林场森林资源管护和发展后续产业用。

第十四条 临时占用林地占用期满后,林场(保护区)同用地单位必须恢复林业生产条件,进行植被恢复。

第十五条 林局对占用林地实行年检制度,防止随意扩占和不遵守用地协议的现象发生。

第十六条 建立健全占用林地档案,及时准确地掌握林地资源的消长变化,不断提高林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四章 办理程序

第十七条 用地单位提出申请。用地单位需占用林地时必须向林场(保护区)提交书面申请,林场(保护区)研究同意后向林局

(三)被占用林地的权属证明材料;

(四)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作出的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五)与被占用林地单位签订“林地占用协议书”。林地占用协议书应包括四项费用数额、预交时间和未被批复退回;占用林地前、后双方对周围林地保护的责任;双方应履行的责任等;

(六)恢复森林植被措施。

第二十三条 对征占用林地位臵特殊、面积较大,或可能对生态环境建设产生恶劣影响的非占不可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还需提供其它相关部门对项目的批准或同意文件。

第二十四条 林局审核。林局接到林场(保护区)报批的占用林地文件后,由林局资源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类型、用途、内容、地点、面积、地类、林种、林木起源、采伐林木数量和各项费用进行初步审核后,由用地单位向林局预交林地、林木补偿费和安臵费三项费用及林地评估费后,由林局分管局长在《使用林地申请表》的“地级林业主管部门意见”一栏签署初审意见,同时行文上报省林业厅。占用林地面积在10亩以上由局长办公会研究同意后报省林业厅。

第二十五条 省林业厅审核同意后由用地单位缴纳植被恢复费,办理使用林地相关批件,林局按照林局有关规定向被占用林地林场(保护区)行文批复,林场(保护区)再向占用林地单位划拨林地。

第二十六条 占用林地后续管理。

4-5倍计算;

2、征、占用天然幼林地和灌木林地,以每亩400元计算;

3、征、占用人工幼林地按1000-2000元/亩计算;

4、征、占用果园地,按盛果期年产量价值的六倍计算。2000元/亩×6=12000元;

5、征、占用苗圃地,按邻近耕地年产值的六倍计算。800元/亩×6=4800元。

临时占用林地的,按林地补偿费的50%缴纳。

(三)林木补偿费:由征用占用林地单位按下列标准进行补偿:

1、用材林补偿费标准:

(1)幼龄林林木补偿费标准,按林种情况,人工幼林每株每年生3元,天然幼林每株每年生2.5元计算;

(2)灌木林每丛每年按5-10元补偿

(3)中龄林和近熟林,按征、占用林地时,该地林木蓄积量价值的百分之八十计算。

(4)成过熟林,按所伐木材价值的百分之三十计算。

2、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补偿费标准,按用材林补偿费标准的三倍计算。

3、经济林和薪炭林的补偿标准,按当地前三年同种有收益盛产期林木平均产值的二倍计算。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三条 不履行审批手续,擅自答应他人占用林地和改变林地用途的,没收其违法所得,以非法占用林地论处。追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按相关法律处罚;造成林地破坏或其它实际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一)未经审核同意或批准,擅自占用、征用林地或擅自临时使用林地的;

(二)超过审核或审批的面积占用林地的;

(三)擅自改变审核或审批同意的地点和用途占用林地的;

(四)临时占用林地逾期不归还或违法在经批准临时占用的林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的。

采取弄虚作假,或使用伪造、涂改及其它无效、失效文件或材料骗取批准占用林地的从重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通知与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相抵触的以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为准,林局的过去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本通知中未包含的内容过去规定仍然有效。

篇7:云南省林地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 云南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43号 【发布日期】 1997-03-31 【生效日期】

第一条 为了加强林地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林地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林地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林地,包括郁闭度0.3以上的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林木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的宜林地。

第四条 林地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应当坚持土地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地的保护管理工作。

未经省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林地管理的隶属关系。

第五条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林业发展长远规划,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林地的保护和利用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林地的保护和利用规划,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不得变更。

第六条 国家所有、集体所有的林地和单位或者个人使用的林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林权证书是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法律凭证,不得伪造、涂改。

依法取得林地使用权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负责竖立林地权属四至界限的界桩、界标,并加以保护。

第七条 变更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必须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依法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更换林权证书。

国有林地使用权的出让,经省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再按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出让手续;续体林地使用权的出让,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 享有林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将林业用地变为非林业用地。改变国有林地为非林业用地,应当报省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改变集体林地为非林业用地,应当报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第九条 林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为有利于经营管理,相互之间调换林地使用权的,须签订调换林地协议书,并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办理林地权属变更手续。第十条 因建设和生产需要占用、征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在申请时必须提供下列文件,并经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同意:

(一)符合国家建设程序规定的国务院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者其他批准文件;

(二)被占用、征用林地的权属凭证;

(三)占用、征用林地调查设计和采伐林木调查设计文件;

(四)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森林植被恢复费协议书。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或者越权审批占用、征用林地。

第十一条 农村居民建盖住房需占用少量林地的,申请人必须持乡林业站的书面审核意见,按《云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 占用、征用林地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按规定办理林地使用许可证,并按批准的面积、位置使用林地。需采伐林木的,必须在当年森林采伐限额以内向所在林地的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第十三条 砍伐占用、征用林地上的林木,按批准文件指定的地点或者伐区设计,由用地单位将伐倒木集中归堆,交林木经营单位或者林木所有者处理。

第十四条 经依法批准占用、征用林地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本办法的规定向被占用、征用林地的单位、个人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向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交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因临时占用林地损坏植被的,由用地单位或者个人负责恢复植被。难以造林恢复的,可以在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营造相应面积的新林;无力恢复植被的,应当向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交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收取的森林植被恢复费,由省、地、县三级按照2∶2∶6的比例分配使用,必须专款用于异地造林和森林植被的恢复,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五条 占用、征用林地的补偿费标准为:

(一)郁闭成林林地,按占用、征用时该林地上林木蓄积量价值的3至5倍计算;

(二)天然幼龄林地和灌木、薪炭林地,视林木生长状况,按郁闭成林林地的30%至60%计算;

(三)人工幼龄林地,按造林、抚育、管护成本费的4倍计算;

(四)经济林林地(包括果园、竹林),按盛产期年产量价值的6倍计算;

(五)特种用途林林地,按郁闭成林林地的4倍计算;

(六)防护林林地,按郁闭成林林地的3倍计算;

(七)苗圃地,按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倍计算;

(八)宜林地、未成林林地,按郁闭成林林地的30%计算。

占用、征用省辖市或者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的市(县)和开远市规划区内的林地,可以根据本地实际,适当提高补偿费标准,但最高不得超过本条各项规定标准的1.5倍。

第十六条 砍伐林木的补偿费标准为:

(一)用材林:人工幼龄林每株按造林总成本的8倍计算,天然幼龄林每株按人工幼龄林的30%计算,中龄林和近熟林,按占用、征用林地时,该林地林木蓄积量价值的80%计算,成熟林和过熟林,按所采伐木材价值的30%计算;

(二)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按用材林补偿费标准的5倍计算;

(三)经济林,按当地前3年同种盛产期林木平均年产值的2倍计算;

(四)珍贵树种,按树种木材价值的10倍计算;

(五)苗圃地苗木,按当地同种苗木出圃时的售价计算。

第十七条 占用、征用林地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占用国有林地的,按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倍计算;征用集体林地的,按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2倍计算。也可以用安置被占用、征用林地单位的多余劳动力就业等其他方式代替交纳安置补助费。

第十八条 占用、征用林地森林植被恢复费的标准按当地同种人工林营造同面积的丰产林郁闭成林所需费用计算。

第十九条 擅自或者越权审批林地和不按批准的位置、面积进行划拨的,批准文件无效,责令退还所占用、征用的林地;对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下列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涂改林权证书的,处以警告或者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二)擅自调换林地的,责令改正,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森林资源损失、破坏的,按有关规定予以赔偿;

(三)因毁林开垦或者其他违法行为造成林地破坏、水土流失的,责令改正违法行为、赔偿损失,可以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四)擅自移动或者破坏界桩、界标的,责令限期恢复,限期内未恢复的,按重新恢复所需的实际费用赔偿损失,可按每个桩(标)处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五)擅自改变林业用地为非林业用地的,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可处以每平方米10元以上2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不按规定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交纳森林植被恢复费的,逾期1日加收3‰的滞纳金。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三条 林地行政管理人员或者有关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8:信阳市征占用林地管理探析

关键词:征占用林地,管理,现状,问题,建议,河南信阳

林地既是林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林木资源发展与培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森林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森林法》明确规定: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并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在我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林业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以生态理念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以发挥多功能为目标、以生态文明为标志的现代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难得的机遇。在现代林业建设与发展、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过程中,作为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的林地尤其重要。因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中,进一步加强林地管理意义重大。

1 征占用林地管理的主要过程

根据国家林业局《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2001)和国家林业局《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2003)的要求,目前我国征占用林地管理主要包括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签订补偿协议、提交使用林地申请表、使用林地现场查验、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监督管理、森林植被恢复规划等过程。

(1)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受建设单位或业主的委托,根据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初步设计批复等文件,由有资质的工程咨询或工程设计单位就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进行可行性研究,提交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2)签订补偿协议。建设单位或业主与被占用或者被征用林地的单位签订林地、林木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协议。

(3)提交使用林地申请表。建设单位或业主在完成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研究,并与被占用征用林地单位签订补偿协议后,向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提出占用征用林地中请,提交《占用征用林地申请表》及其他相关材料。

(4)使用林地现场查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在受理建设单位提交的用地中请后,派出不少于2人的有资质的人员赴实地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情况进行现场查验,填写《使用林地现场查验表》。

(5)使用林地审核审批。根据国家林业局《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审核审批权限,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对建设项目占用征用林地进行审核审批,在审核审批同意后或者批准占用、征用林地申请后,按照规定预收森林植被恢复费,并向建设单位发放《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6)监督管理。建设单位或业主在取得《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建设项目开工建设过程中,林业主管部门应积极与建设单位或业主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拟建项目的情况,定期跟踪检查,以防超审核(批)占地;督促到期临时占用林地项目重新办理林地审核(批)手续,或恢复为林地。

(7)森林植被恢复措施。建设项目拟占用征用林地申请得到审核审批同意后,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建设项目类型、占用征用林地类型、面积、林种等情况及时制定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的规划与措施,及时恢复因建设项目建设占用征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资源。

2 信阳林地现状

信阳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8.99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53.67万公顷,区划界定国家级重点公益林20.11万公顷,省级公益林6.21万公顷,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7%。

3 征占用林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相应规划支撑,占用征用林地的可行性依据不充分。2007年信阳市人民政府制定了《信阳市林业生态建设规划(2008~2012年)》,其主要任务是到2012年,全市新增有林地12.00万公顷,达到65.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增长6个百分点,达到36%。其中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丘陵岗地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平原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0%以上;林业年产值达到80亿元;到“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以上,林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元。8县2区全部实现林业生态县建设目标,建成林业生态市。实施以上战略任务,林地是基础与保障。目前,由于地方各级有关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未编制或未实施,林地的保有量未进行分解,加之国家进一步保护耕地措施的出台,使得在各项工程建设用地中,林地成为首选目标,特别是信阳市南部山区。各县区由于缺乏相应的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是否可行实际上也难于把握,要想完成信阳市人民政府所确定的森林覆盖率战略目标也难能做到心中有数。

(2)缺乏计划与限额管理,占用征用林地的额度难于控制。为了信阳市社会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国家与地方在进行各项开发与工程建设时占用征用部分林地是必要的。但由于目前信阳市各县缺乏相应的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加之占用征用林地并未实行计划管理、定额管理,一个县区的年度或某个期限内占用征用林地的额度到底多少合适,使其既能满足信阳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又能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首要地位作用,要想全面实现信阳市人民政府所制定的森林覆盖率战略目标就很难把握与控制。

(3)森林植被恢复情况检查与评价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在现有的征占用林地管理检查中,对于森林植被恢复费使用情况主要侧重于对森林植被恢复费在调查规划设计、整地、造林、抚育、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管护等方面的具体使用情况的了解,在使用森林植被恢复费进行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时,其成效到底如何,则缺乏相应的调查与评估。因而在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后,利用森林植被恢复费来恢复因工程建设而减少的森林资源,实现林地的占补动态平衡则难于掌控。

(4)宣传与服务不到位,存在行政干预和非法用地情况。由于对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等征占用林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深入不够,加之基层林业机构力量薄弱,难于达到主动出击、上门服务的要求。目前,在各项工程建设中仍一定程度地存在非法使用林地、地方行政干预的情况,妨碍了林业的正常发展,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新世纪林业发展描绘的宏伟蓝图,依法治林、科技兴林、人才强林的战略思想相违背。

4 加强征占用林地管理工作的建议

林地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国家林业局、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已出台了严格的林地保护措施,形成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地、节约用地、占补平衡”的林地管理机制。征占用林地管理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始终把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与利用作为其战略目标置于林业发展全局。为切实加强征占用林地的管理工作,必须使其在国家与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指导下进行,提高征占用林地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提高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一是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指针,切实抓好林地的保护与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各地的林地保有量,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服务。二是根据2007年国家林业局编制的全国征占用林地定额,尽快出台全国征占用林地定额指标,严格控制各种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的数量,科学合理地使用林地。三是进一步加强林地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与教育,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坚决打击非法用地的事件,确保依法行政,使征占用林地管理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四是进一步提高县区林业基层队伍的服务意识,及时掌握情况,积极为建设单位或业主做好征占用林地服务工作与监督检查工作,杜绝超范围违法占地情况。五是加强对森林植被恢复规划落实情况的检查和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成效的检查与评价,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占补平衡,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与利用。

5 结语

为使国家与地方在各项开发与工程建设中科学合理地使用林地,在征占用林地管理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尽快启动征占用林地的计划管理、限额管理,进一步加强宣传与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基层林业队伍的执法能力与服务意识,使征占用林地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规范,为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体系的全面建设,推进我国森林资源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服务。

参考文献

[1]袁志湘, 陈志阳.隆回县征占用林地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73-75.

[2]布和, 丁明秀, 单志涛, 等.对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工作的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9 (2) :111-113, 126.

[3]石俊华.征占用林地调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吉林林业科技, 2009 (3) :33-35.

上一篇:第一次吃自助餐作文300字下一篇:水泥质量波动对预拌混凝土性能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