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中考命题研究

2024-07-25

语文教学与中考命题研究(精选8篇)

篇1:语文教学与中考命题研究

语文教学与中考命题研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丰城市孺子学校的熊志惠,很高兴也很荣幸有这个机会与各位专家和同仁一起交流探讨“语文教学与中考命题研究”这个话题。

下面我将从三个板块进行解读说明。

一、2017年江西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一)试卷结构

2017年江西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设置了答题卡,1-8题为选择题。试卷包含四个部分,其内容和赋分如下:

第一部分:语言知识及其运用,包括1-5题,分值10分;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包括6-12题,分值24分;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包括13-21题,分值30分;

第四部分:综合性学习与写作,包括22,23题,分值56分。

(二)试卷考查的知识点、目标要求

第一部分: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题2分,共10分)

1、字音字形 识记

2、词语运用 理解、分析、运用

3、病句辨析 理解、分析

4、组句成段 理解、分析、运用

5、句子运用 理解、分析、运用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1)古词鉴赏:

6、内容理解(2分)理解、欣赏

7、内容鉴赏(2分)理解、分析、欣赏(2)文言文阅读:

8、朗读节奏(2分)理解、分析

9、解释词语(3分)识记、理解、分析

10、句子翻译(4分)理解、分析、运用

11、人物分析(3分)理解、分析、欣赏(3)古诗文积累

12、名句积累(8分)识记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1)散文阅读

13、形象分析(2分)理解、分析、欣赏

14、内容概括、要点提炼(6分)理解、分析

15、句子理解(3分)理解、分析、运用 16、17、内容理解、主旨归纳(2分,4分)理解、分析、运用(2)议论文文阅读

18、内容概括(4分)理解、分析

19、论证过程(4分)理解、分析

20、语言分析(3分)理解、分析、运用

21、内容理解(2分)理解、分析 第四部分: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22、综合活动(6分)理解、分析、运用

23、作文(50分)运用、欣赏

(三)试卷的基本特点

2017年江西试题强调积累、突出读写、关注语文素养的达成。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命题不仅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鉴赏和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性。(1)强调语文积累。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积累,是语文教学的传统,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点。积累包括语言知识的积累、阅读的广度与密度的积累、生活经验与科学实践精神的积累、作品鉴赏与语言表达能力的积累。注重积累的试题遍及全卷。如2017年江西卷第1-5小题(语言知识及其运用)、第9、10小题(文言实词的积累)、第12小题(古诗文积累)。(2)关注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达成。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语文素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2016年的试题很好体现了新课程的宗旨和理念,着重检测学生整体素养的达成。从阅读和写作部分的选材和设题来看,充分体现了重视语文素养、彰显主体精神的命题思想,使整份试卷富有“语文味”和“人文美”。突出表现为:

各阅读篇目(古词、古文、散文、说明文)的设题,除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主题的理解分析能力外,都有对学生艺术鉴赏水平的考查,如古诗文阅读中的第6、7、11小题,现代文阅读中的第14、16、17、19小题。

重视学生生活体验和个性展示。两篇现代文阅读,选材都富有时代感,对学生融入生活和社会,形成健康独立的情感、价值观是一种很好的检阅和激励。

综合性学习,围绕“谈读书”的主题,参考提供的三段材料,自选角度写发言稿;作文题《那个影响了我的人》,引领着语文教学与生活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发挥了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的说来,2017年的语文试卷,遵循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发展的需求,重点考察学生语文学习的达成情况,全面检阅了学习的语文能力,能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

二、江西近五年中考语文试题比较(1)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从2016年改为5道,减去了新闻概括题。考查内容都是紧扣语文教材,侧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第五小题15年是句子选用,16年是句式变换,17年是修辞(2)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此部分阅读材料都选自课外,采用“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原则,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古诗文积累

从2016年默写篇目增加到61篇,默写形式全为上下句默写。其中课外诗词有5首,文言文有3篇。(一般近三年考过的不会再考。)古诗词鉴赏

2017年 《山行》 【唐】项斯(诗)2016年 《浣溪沙》 【宋】 张孝祥(词)2015年 《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珪(诗)2014年 《春光好》 【五代】 欧阳炯(词)2013年 《春泛若耶溪》【唐代】綦毋潜(诗)

五年来古诗词赏析全是选择题,从选材来看,侧重于写景抒情类古诗词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理解、分析等综合能力。(诗、词隔年出现,预计今年考查词的可能性较大)文言文阅读

2017年 《清官周忱》(12分)

2016年 选自《世说新语》王蓝田的三个小故事(12分)2015年 《游大林寺》节选(10分)2014年 《精骑集》序(10分)

2013年 《韩非子·楚庄王欲伐越》(10分)

主要从诵读、实词解释、句子翻译、文意把握、概括要点、人物分析等方面进行考查。体裁是具有趣味性、可读性、故事性、启发性的记叙短文,一般为人物传记和游记。(3)现代文阅读

2017年 《秋夜》巴金(散文)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梁衡(议论文)

2016年 《从田湖背书去找李白》阎连科(散文)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李慧占(说明文)2015年 《<汉字书法之美>自序》蒋勋(散文)

《成为你自己》周国平(议论文)2014年 《木瓜树的选择》林清玄(散文)

《扇子》黎戈(说明文)2013年 《两角钱》肖复兴(散文)

《云中谁寄锦书来》朱铁志(说明文)

江西省近五年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考查,散文(记叙文)必考,说明文和议论文一般隔年考查。考查内容涵盖了理解、分析综合、赏析表达三个层次的阅读能力。

1、对散文的考查,从选材上看,偏重于当代名家经典美文,且选文视野开阔,文化内涵丰富,所选材料大多抒发对生活、对社会的体验和感悟,展现作者对追求人生真谛、感悟生命光彩、关注社会生活的情怀。从题型上看,注重对词句理解、要点概括、语言赏析、文章把握等方面的考查,2、对说明文的考查注重时代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从题型上看,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和部分关键信息的提取,注重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考查。

3、议论文阅读侧重于选取具有人文色彩和时代感的文章,如: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质、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注重学生梳理信息的能力、事例的概括能力和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考查。(预计今年考查说明文的可能性较大)(4)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综合性学习

2017年 想象学校将举办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宣传文字,以激发全校师生参与活动的热情。2016年 想象你将学校的“谈读书”主题活动上发言,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发言稿。

要求:(1)自选一个角度;(2)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的方法;(3)不超过150字。2015年 根据下面材料,写一段介绍“瓷器”的说明性文字。要求:⑴运用下定义、分类别两种说明方法。⑵不超过100字。

2014年 阅读所提供材料,结合你对辛弃疾的了解,参照示例,为辛弃疾写一段80字左右的推荐词。

2013年 学校开展“脚踏热土,爱我江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相关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并分析下面的“江西省部分城市1985年与2005年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表”,写出你 从中得出的两个结论。

(2)作者天行在《锦绣赣鄱赋》中深情赞颂了江西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以下语句均选自该赋,请为①②句分别找出一个正确对应句。

(3)在全国风景名胜推介会上,请你为秀美江西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

近五年综合性学习大都以小作文的形式出现,它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某种表达方式,在较短的篇幅中精心构思成文,以考查学生的作文能力。小作文的主要特点是体现在“小”字上,它一般有严格的字数限制,有极强的规定性、约束性,要求学生“带着镣铐跳舞”。因篇幅所限,其写作语言要求惜墨如金,根据题目指定的范围,大胆取舍,着力突出主要内容和内容的主要方面,使文章中心明确。写作

2017年 “向

学习” 2016年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 2015年 “丢”;

2014年 “勇往直前(学会等待)” 2013年 “带着

出发”

从江西省近几年的命题形式来看,主要选择“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两种类型进行命题。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作文题,都有利于学生有话可说,有利于表达真善美。(预测今年命题作文可能性大)

三、把握命题方向,扎实有效教学

从近几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命题来看,题型稳定,只是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做了微调。因此,个人分析2018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动,试卷结构仍然呈现四大板块:语言知识及其运用、古诗文阅读与积累、现代文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部分,字音字形、词语运用、病句辨析和组句成段依然保留,句子运用可能会变换题型,考查方式更为多样。古诗文阅读与积累和现代文阅读部分的命题风格可能会保持不变。综合性学习仍会以小作文的形式出现。写作方面预计仍会从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成长的角度来命题,“命题作文”的可能性较大。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标要求,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呢?

1、研读课标,有的放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分学段指明了教学中要达成的目标,涵盖知识点全面,指导明晰,中考命题处处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因此,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在教学中落实课标要求,在复习中准确把握中考语文的考试范围和内容,有的放矢,才能够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中考试题中字音、字形和诗文默写均出自教材,成语运用和病句辨析一般有两题是教材中的原句或对原句作的改编。而文言文阅读也本着“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原则。因此,以课内学习为本,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平常要求学生认真抄写生字的读音、字形,要求学生背诵、默写61篇。复习应紧扣课本进行,夯实基础知识,重视积累,为中考阶段性、专题性复习打下基础。

3、授之以渔,提升能力

语文课堂要重视语文实践,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重点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能力;对语义、语境的领悟能力;对关键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况中心意思的能力;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情感及观点态度的能力;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在上述能力的培养中,应辅以一定的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4、读写结合,培养习惯

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写作是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的命题形式之一。要写好一篇文章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体验和感悟。写作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创意地表达。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特别是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课外读物。另外,推荐《读者》、《意林》、《时文选萃》、《散文选刊》、《书摘》《语文学习》《百科知识》等杂志供学生挑选订阅。将课外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激情,培养学生写出富有文采、富有个性的作文。

5、加强训练,提高效率

练习题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载体,材料质量是保证学习效益和质量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最根本的保证。教师要精选习题,保证习题的数量和质量。例如病句辨析要将常考的病句类型进行详细讲解,并教给学生辨析病句的方法;组句成段和句子的选用变换等都要加强训练,多做中考题。特别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最有效的训练手段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站到更高的角度去审视习题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收获的不只是关于一篇练习的体会,而是一种答题的方法和思路。练习中注意总结规律方法,举一反三,从而保证训练的效率。

6、明确概念,规范答题

虽然目前语文教学中淡化了文体知识,但在阅读的指导上,可引导学生明确文体的基本概念,更好地总结出各类文章的基本规律。要结合具体文章帮助学生掌握每一种文体阅读的重点、要点和方法,掌握不同文章的不同答题技巧。例如:记叙文中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说明文中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中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描写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区别等,防止学生答非所问。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书写习惯,要注意规范答题,如在指定位置按要求答题、书写要整齐、作答要严谨等。

总之,只要教师们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去教学,以《语文中考说明》的有关要求去认真备考,精心研读中考试卷,把每一个细节都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那么我们的学生们就一定能在语文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以上是本人一些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篇2:语文教学与中考命题研究

解:(1)y=x2-4x+1 配方,得y=(x-2)2-3,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平移后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4x+1(2)由(1)知,两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3),(-2,-3)解,得

∴两抛物线的交点为(0,1)

由图象知,若直线y=m与两条抛物线有且只有四个交点时,m>-3且m≠1(3)由y=ax2+bx+c配方得,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两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分别为,解 得 ∴两抛物线的交点为(0,c)由图象知满足(2)中条件的m的取值范围是:m>且m≠c 评析:图形与变换是《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内容,把它与二次函数相结合,既考查了学生几何建模以及探究活动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几何与代数之间的联系、多角度、多层次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今后命题的重点。

略解:(1)S=24(km);

(2)当0≤t≤10时, ;

当10<t≤20时,s=30t-150;

当20<t≤35时,s=-(t-35)2+675.(3)沙尘暴发生后30h将侵袭到N城。

评析:分段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一块重要内容,本题以动直线l运动的不同位置来确定面积S关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学生在充分理解了S的涵义后,求出函数关系式并不困难。像这类运动变化问题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2、求闭区间上二次函数的最值。

解:(1)通过描点,画图或分析表一中数据可知y1是t的二次函数。设y1=a(t-20)2+60,把t1=0,y1=0.代入得a=,故y1=t2+6t(0≤t≤40且t为整数)。经验证,表一中的所有数据都符合此解析式。

(2)通过描点,画图或分析表二中数据可知当0≤t≤30时y2是t的正比例函数;当30≤t≤40时y2是t的一次函数。可求得

经验证,表二中的所有数据都符合此解析式。,(3)由y=y1+y2得时y有最大值为106.65万件。,经比较可知第7天评析:二次函数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倍受命题者的青睐,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是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是:画出函数在给定范围内的图象,找出图象的最高(低)点和坐标得出结果。另外,本题也体现了二次函数解析式考查方式的新变化:让学生从函数对应值表分析猜想出函数类别,进而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关系式。

解:(1)设y=kx+b,由图象可知,解得 ∴y=-20x+1000(30≤x≤50).

(2)p=(x-20)y=(x-20)(-20x+1000)=-20x2+1400x-20000.

∵a=-20<0,∴p有最大值.当时,p最大值=4500.

即当销售单价为35元/千克时,每天可获得最大利润4500元.

解:(1)根据图象可知c<0 且抛物线y1=x2-2x+c与x轴有两个交点,故一元二次方程x2-2x+c=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2)2-4c=4-4c>0,且c<0∴c<1(2)因为抛物线经过点(0,-1)代入y1=x2-2x+c 得c=-1故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x2-2x-1(3)因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抛物线y1=x2-2x-1上的点(1,a)把x=1,y=a代入y1=x2-2x-1,得a=-2 把x=1,a=-2代入,得 所以

画出的图象如图6所示。

观察图象,y1与y2除交点(1,-2)外,还有

两个交点大致为(-1,2)和(2,-1)

把x=-1,y2=2和x=2,y2=-1分别代入y1=x2-2x-1和是y1与y2的两个交点。

根据图象可知:

可知,(-1,2)和(2,-1)当x<-1或02时,y1>y2;当x=-1或x=1或x=2时,y2=y1; 当-1y1。

评析:例五第3问的求解借助了二次函数的图象,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利润为4480元与4180元时销售单价x的值,应用函数性质分析得出结果。它较好地考查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解:(1)80的新数为802÷100=64,26的新数为262÷100=6.76(2)这一说法不对。设旧数为x,则相应的新数为,列方程x =,解得x =0或x =100,所以不符合这一说法的旧数是0和100(3)设旧数为x,旧数与新数之差为y,则

当x = 50时,y的值最大,因此,减小了最多的旧数是50。

解:(1)50只

(2)当l050时,y=(20-16)x=4x(3)利润y=0.1x2+9x=-0.1(x-45)2+202.5,因为卖的越多赚的越多,即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由二次函数图象可知,x≤45,最低售价为20-0.1(45-10)=16.5元

篇3:中考数学命题的教学思路研究

一、注重考查“双基”知识

“双基”一直是中考的重点、热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到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性质等, 重在考察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基本运算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能, 这一命题思路 (或者是原则) 体现了《标准》中对中考命题的普及性、基础性的要求, 既能够最大限度地测试出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的情况, 又能够兼顾到“选优”的要求, 确保绝大多数的初中学生都能够得到“基本分数”。

主要是根据初中数学课本原题进行改编的, 考生只要对基本概念把握牢固, 解答起来比较容易。由此可见, 新课改背景下, 初中数学学习、中考备考必须要回归课本,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梳理, 绝对不能将分数“押宝”在难题、高分题上, 否则, 就会适得其反, 难以取得理想的分数。

二、注重考查学生“推理”能力

数学属于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 考查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推理能力是近年来各省市中考数学的“热点”。与基本知识考查的方式不同,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大胆的推理、慎密的思考才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

该题属于典型的推理性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猜想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 首先观察题目的规律, 考生只要能够捕捉到两组数据之间的规律, 就比较容易得到“自然等式”的正确答案。但是, 如何进行验证则是本题的难点, 也是这类题目主要的“失分点”, 就学生常犯错误来看, 要么是证明格式不够规范, 要么是使用特殊值进行验证, 从而导致该题失分。一般而言, 这类题目并不太难, 考查的知识内容也不算多, 但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观察能力”要求较高。

三、注重考查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中考数学试题命题更加注重考查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与社会现实、生活现实以及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关注热点、贴近现实生活是近年来中考数学考题命题的一个新方向、新趋势, 比如, 自然、生活、社会中的热点问题都曾经出现在中考试卷上。

选取的题材具有一定的时代代表性, 能够让学生将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去, 体现了初中数学的时代特征、人文教育的价值。

四、“以本为纲”, 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课本是各省市中考的“蓝本”, 这就决定了中考数学命题必须要“以本为纲”。然而, 中考毕竟不同于平常的期末、期中考试, 还必须要体现试题的“区分度”, 能够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中考数学命题也必须要能够适度地“推陈出新”

“动点”问题, 是几何知识与代数知识结合比较成功的一个题目, 题目不算太难, 但是, 由于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 需要学生准确、清晰地“描绘”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得分情况并不太高。

五、重点突出, 注意区分考生的层次

中考毕竟不同于普通的期末等考试, 中考还肩负着选拔优秀的毕业生到高中乃至于高等学府深造的“重任”, 因此, 在命题方面, 还会有所侧重, 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区分度。比如, 函数就是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的“主导”方向之一, 无论是从分值上还是从题型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的变化。

例:如图, 已知函数y=k/x (x>0) 的图象经过点A、B, 点A的坐标为 (1, 2) , 过点A作AC∥y轴, AC=1 (点C位于点A的下方) , 过点C作CD∥x轴, 与函数的图象交于点D, 过点B作BE⊥CD, 垂足E在线段CD上, 连接OC、OD. (1) 求△OCD的面积; (2) 当BE=AC/2时, 求CE的长。

该题是2014年苏州中考试卷的“压轴题” (第26题) , 分值高达8分;同年第24题也属于函数类题目 (一次函数) , 分值为7分, 前面的填空题、选择题均有所涉及, 由此课件, 中考数学考查的重点比较明确、突出, 这些重点也是测试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尺度、标准。

总之,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以本为纲”, 绝对不能单纯的搞题海战术, 否则, 即使学生能够取得相对比较理想的分数, 也会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 准确把握中考数学命题思路是当前深化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先国.浅谈数学解证题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3 (03) .

篇4: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命题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中考;思想品德;命题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6-0096—02

新课程学业考试强调以“课标”为基准、以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对“知识与技能”进行考查,这就是所谓的知识立题:适度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通过选材、设问等方式渗透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即实现学生情感升华。徐州市中考的思想品德学科命题,在本市的“中考命题基本要求”“中考思想品德命题要求”以及江苏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思想品德试卷评估分析总报告的基础上,结合三年来的课改情况和全省中考命题趋势,在稳中求变的原则下做了适当调整。

一、贯彻课程改革精神

(一)关注社会热点,突出时代性与地方性

密切联系国家和本地区的重大热点和焦点问题,创设情景、灵活设题是政治学科中考和高考共同的特点,也是新课改的需要。试题抓住党的十七大召开、北京奥运会两个重大的事件,考查学生对时政的掌握情况;联系了“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限塑令”“新增法定节假日”“《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十一届全国人大”“改革开放30周年”“抗震救灾”等重大热点、焦点问题,同时又结合徐州市正在开展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徐州市中小学开展的双制”活动、“朱雪芹成为全国人大农民工代表”“徐州市过去五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等地方资源,创设情境,结合初中学生自身实际,遵循“大问题,小切口,活而不难”的原则,灵活设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贯彻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

德育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命题时重视教育立意。通过考试,力求对考生进行一次再教育。从宏观上看,全卷贯彻了党的十七大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如第1、3题时政的考查;第5小题的徐州市“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教育学生要提高文明素质。做全面发展的人;第6题“换届选举”、第7小题的“限塑令”问题,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第8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第11题的“学校保护”、第14题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等等,使学生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感悟到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努力学习;第38小题,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关爱生命奉献爱心等,都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微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做负责任的人,对自己负责、对家庭、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基本上题都不同程度地渗透了教育立意的思想。

(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

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是新课程追求的理念。命题时,材料和设问基本上都是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出发,如第3-6小题,第29届奥运会的召开;第7小题,“限塑令”引导绿色消费;第10-12小题,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竞争与合作、孝敬父母;第35小题的消费与责任;第37小题的“我们身边的成就”;第38小题通过抗震救灾对学生珍爱生命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或学生自身的问题,从学校、家庭、社会不同的角度,联系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与高考接轨,注重发挥中考试题的导向作用

(一)注重基础,突出能力考查

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根据徐州市“两考”合一的特点和义务教育的性质,命题时,注重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考查,考试命题说明中的74个考点中,本卷涉及了38个考点,所涉及的考点多为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基础题约占全卷的60%。

在试题命制的理念上,始终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手段,把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程度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同作为考查的重点,这与新课程理念是相一致的。口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能力立意;联系热点、链接地方资源;贴近学生实际,发挥德育功能;注重情境创设,设问灵活新颖。这既是中考命题的要求,也是高考命题的要求。

(二)发挥试题的导向作用

从题型上看,近几年的中考都做了相应的调整,今年取消了辨析题,增加评析题的设问,与高考题型基本一致。从目前教学实际看,不少教师对教材上的活动设计不够重视、不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而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还是传统的就知识点进行教学。中考的主观性试题第35-38小题,杜绝了单一的直问式的设问,综合性较强,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材料,审读设问,将教材中的知识与材料紧密结合,旨在引导教师要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注重对主干知识的综合,这既有利于与高考接轨,也有利于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试题的创新之处

(一)题型加以改进

取消了辨析题,改为评析题(设问),增加了3个选择题(总体难度加大),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增强区分度,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进一步与高考接轨。

(二)链接地方资源

如以徐州市正在开展的“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徐州市中小学开展的双制”活动、“朱雪芹成为全国人大农民工代表”、“徐州市过去五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综合性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高考试题往往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常识的角度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性是初中新课标的重要要求,打破了学科体系,对心理、道德、法律、国情进行了整合。为了与高考和新课改接轨,中考的19道题中有10道题是从道德、法律和国情方面进行综合考查的。

(四)设问更加新颖

设问上做到大背景,小切口,新颖灵活。基本回避了平时模拟训练的常规性设问,如第35小题“请从三个不同角度说出其应承担的责任”;第36小题“从知识改变命运的角度告诉农民工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性”;37小题“同学们认为王爷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说服了他。你认为同学们是怎样告诉王爷爷的?”;38小题是一个全新的情境创设,“你认为同学们除了捐款捐物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献出自己的爱心?”不回避教师复习的热点和重点,但设问上更加新颖。通过真实、感人的材料、灵活新颖的设问,促使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心话,拉近了考生与试题的距离,同时也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五)答案的设计更加开放

如第35题第2问:“请从三个不同角度说出其应承担的责任”;第36题的第2问:“从知识改变命运的角度告诉农民工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性”;第38题的第1问:“这些做法主要体现了什么理念”、第4问:“你认为同学们除了捐款捐物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献出自己的爱心”等,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有较大的思维空间,不同的回答,体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试卷阅读量比往年稍有增加,但答案内容并没有增加,学生思考的空间进一步加大,也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六)注重以活动引领教学

作为德育有机组成部分的“思想品德”课,其生存发展最终要靠自身的魅力。材料分析题和实践探究题都是以活动的方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有利于对今后的教学起到引领作用。

第38小题是当年试题的亮点。以全国上下进行抗震救灾的热点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探究能力。通过“冉起的生命尊严、绽放的生命之花、救援的有力武器、汇集爱的海洋”四个环节对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进行了整合,且设问与教材和热点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沈坤甫,例说初中新课程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业考试的德育功能[J],中国德育,2006,(8):76-77

[2]李振民,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考思想品德试卷考试形式探讨[J],考试周刊,2007,(38):5-7

[3]高德胜,不是什么都能考的一对“思想品德”课考试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1):4-8

篇5:语文教学与中考命题研究

葛炜玮

在教学中,真的是:“得语文者得天下”,作为中考的权重学科,语文历来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学科分数的高低就是中考成绩的晴雨表,它直接关系和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乃至命运。语文在中考成绩中起决定作用,语文复习与考试面临的挑战息息相关。综观语文试题,语文教学及考试越来越让老师和学生无可把握,很少有老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与考试中拥有自信。下面我就近几年语文试题作以感悟和浅谈。

一、中考语文的基本态势

从2005年开始,每一年的中考考纲、试题命制和批改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语文试题来看,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考查,在试题结构上考查的内容涉及面广,答题要求高。南通市的中考试题充分体现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题型多,单独增加了名著阅读赏析,学生的书写数量和质量要求高。

2、题干长,强调题干表述丰富性与文学性,增加了学生读题的时间和难度。

3、没有选择题,对学生的书写、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考试内容注重课内学习内容的深入领会,课外积累内容的广泛明晰。

5、试题灵活,不拘一格。尤其重视社会热点话题与语文学习的结合。

二、易使学生中考答题中发生的普遍的问题

1、审题粗糙,只见其一,不理其二。只抓字眼,不看句意。

2、答题急躁,只有文字,没有思考。只有意思,没有次序。

3、书写凌乱,格式随意,标点不清。只知求多,不知求准。

4、言不答义,套路僵化,没有自我。盲目拼凑,应付了事。

三、语文试卷注重的考点

强调基础,强调落实,强调综合,强调运用。考查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运用知识,培养能力,解决问题。把学与考结合起来,以知识及其运用为核心,组织学生的复习,而不是以题为中心,把学生领到题海之上。基本按教材和考试说明走。

(一)古诗文名句积累与运用的考查

1、不仅强调字形的对错,更注重字迹与格式规范。

2、次次都有理解性默写。强调每一首背诵、默写与理解上的完整性,融会贯通是考查学生掌握能力。

3、有时还会考查小学必背的古诗80首古诗,但不会考太多过新,过难的古诗文。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的考查

1、注重一定的知识运用的训练。从基础内容的巩固,知识考查的常式与变式,易与难,深化与拓展方面适当设题,同时考查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一点归纳与演绎性的思考题,知识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注重考查课下实词及相关文学常识,对课内的一些未给出注释的重点实词理解和掌握也会考查,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积累的古文理解能力年年必考。

3、注重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以及重点语句与相关文章的联系。

(三)课外文言文的考查

1、多考查文言词语和句式。

2、多考查疏通句意理解分析问题。

3、多考查文中提炼思想和语言。

(四)现代文阅读的考查

中考的现代文阅读考察注重阅读文本的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难

易适度的文学作品的综合能力,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试卷的一个难点,总是老师和学生用功最大,却收获最少的题型。当前现代文的考查与学生人生体验与个人悟性有关,也与试题命制与评分有关。可以说语文学习解决了现代文学习与考查的问题,语文教学就解决了一多半的问题。对现代文阅读,在选文和试题命制撒谎能够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重视人文关怀,走进名家经典。

二:试题考查重视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三:考查能力与人格塑造并重。

注重考查如下方面。

1、注重考查学生一些文质兼美耐人寻味,具有类型特点,习题设置科学,答案合理的现代文阅读。

2、注重考查学生写清字,看细题,重视格式,强化标点,有条不紊答题。

3、注重考查设置大多,教师有法可循的发现、整理和指导,考查学生读文有法,做题循法。

(五)名著阅读的考查

1、考查学生名著本身的基本人物、基本情节的熟悉,注意考查一些重点人物和重点情节。

2、注重考查学生思考题,多根据选段落前后文,关键词语,人物关系出问题。

(六)作文的考查

考试评卷中多鼓励和考查学生写“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文”的作文。考查学生审题的认真程度。注重考查作文文与题的有机统一。南通市的作文题目一直以来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把目光放开去,关注社会热点,让学生都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在关注中检验学生的作文表达水平。形式有两种: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1、从近年来的中考作文题来看,大多数都是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鼓励和引导学生谈生活、谈注重考查学生们曾经的生活,生活中的经历、体验和感受,注重学生用心灵去回味自己的生活,用智慧去领会自己的人生。

2、注重学生的严肃的写作态度,考查认真书写,字迹工整,文面整洁;重视标点的应用和书写,注重段落层次的分明及条理清晰。

3、注重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把握材料运用材料概括材料写作为文的能力。

4、注重学生的创见。

2012年关于学生语文复习的改进和指导

一、古诗文名句积累与运用的复习

1、常考小卷,每节课3首的古诗默写。不仅强调对错,更要强调字迹与格式规范。

2、适当训练学生理解性默写,强调每一首背诵、默写与理解上的完整性,融会贯通应对问题。

3、在初中背诵默写内容之外,适当补充小学必背的古诗80首,不宜在复习阶段匆忙增加过新,过难的古诗文。

4、提醒学生在默写完成后,必须回头检查一遍。

5、提醒学生在最后一道拓展延伸题上,以平常心对待,不要标新立异,考虑狭隘,弄巧成拙。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的复习

1、增加一定的知识运用上的训练。从基础内容的巩固,知识考查的常式与变式,易与难,深化与拓展方面适当设题,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些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做一点归纳和思考,学会举一反三。

2、要把课下实词及相关文学常识练准,练实,对课内的一些未给出注释的重点实词也要求

理解和掌握,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积累能力和素养。

3、把握好重点语句的理解以及这些重点语句的作用。

三、课外文言文的复习

1、多读多做经典篇目,哲思故事,多积攒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2、多疏通,少分析,不做过多的延伸与拓展。

3、指导学生答题时,多从文章之中概括提炼思想和语言。

四、现代文阅读的复习

1、注意给学生精讲一些文质兼美,具有类型特点,习题设置科学,答案合理的现代文阅读。

2、在每次训练和考试时,让学生条有针对性的答题,写清字,看细题,重视格式,标点,有条不紊答题。

3、教师注意文法的发现、整理和指导,让学生读文有法,做题循法。

4、可以利用课内现代文的适当篇目,做一些现代文阅读复习的范本,课学生又对文章内容比较熟悉,可以放下负担更好理解文法。天下的文章大多是相互借鉴和启发的产物,无论取意还是取法,大多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五、名著阅读的复习

1、训练学生要熟悉名著本身的基本人物、基本情节,让学生读一些重点人物和重点情节。

2、教会学生思考问题时,多看所选段落前后文,把握关键词语,理清人物关系。

六、作文的复习

作文是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而且千百年来没有科学的指导模式,学生的作文大多只有文字,没有文章,当前作文学习只重写,不重教,只重评,不重改,随意性强,标准混乱,训练次序不清。尤其是考试评卷中,教师只见文字,不看文意,只求速度,不看质量,使得中考作文浮华之风肆虐。真正有才能的学生深受其害。痼疾日深,积重难返,学生一次次的作文必须学会从外表上作以包装,但仍要坚守作文质量。

1、鼓励学生写“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文”的作文。

2、训练学生认真审题。作文时文与题有机统一。

3、把“我”写进文章中。在表达时,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语言,这就要学会把自我从以往的套话作文中解放出来。

4、写结构化的作文。训练学生组织语言,修饰文辞,关注结构,重视情感思想的内在统一。注重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前后呼应,互相关联紧扣文题。

5、用四十五分钟以紧张严肃的态度认真书写,做到字迹工整,文面整洁;重视标点的正确使用,有意识地给作文多分段落,做到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6、关于给材料作文的辅导。

篇6:中考语文命题趋势

总体走势

1.2003年中考命题内容仍然包括三大块:基础知识及应用、阅读和写作。

2.在命题的过程中,命题人会更注重对能力、素质、创新思维的考查。

3.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将在实际应用的题型中得到体现。

命题特点

1.纯知识识记能力的考查将受到限制。但这并不是说就不考这些内容了,这些内容将改变以往死记死考的形式,更注重其灵活性与应用性。

2.课内向课外的能力迁移试题将增多,这注重考查了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这也是中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由应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向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转变的要求。

3.开放性的试题将增多,在这些题目中,命题人将注重对发散思维和联想的能力、独立意识和主体评价的能力、逆向思维和质疑的能力的考查。这体现了学生作为一个个体存在应该具有的素质。

4.语言运用的题型将增多。这些题型是考查学生应用能力的`平台,这也体现了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的特点。

5.作文绝大部分是话题作文,命题更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集体和他人。表达方式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求学生能够写出自己对生活真谛的感悟。作文的内容应该能够体现出自己“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

6.各类题型将体现出学生的思想感情、社会责任等意识形态,如亲情、爱心、诚信、毅力、合作、团结、沟通等。

7.新时代的信息也会相应进入考试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应该掌握一些科技时代的信息,否则也可能影响我们做题。

如何备考

篇7:中考作文命题预测与备考方略

2010年中考作文的硝烟虽早已散去,但留给人们的却是无尽的思索与回味。笔者品读了2010年全国各地108道中考作文题,发现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命题形式渐趋明朗,偏重全命题作文。2010年中考作文命题虽然仍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四种形式并存,但话题作文再次“降温”,约占14%;半命题作文仍在“升温”,约占26%;全命题作文继续“走俏”,约占59%。可以这样说,全命题作文的考查形式坐稳了“考坛”。二是命题内容关注生活,贴近实际。与往年相比,2010年的作文命题内容出现了从以往的关注人生、自然等大的角度向“生活”、“生命”转向,更切合同学们实际,让同学们有东西可写。具体表现在:一是关注自我发展,审视青春价值。2010年的中考作文命题的设置较多的是以“我”为开头,引出有一个相对完整和形象的故事情境。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命题和半命题文题中出现“我”这个字眼的约占53%。二是关注现实,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主要有三类:一是直接而客观地提供一年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以此为题展开记叙和议论,譬如温州题《做一个“行者”》等。二是借助某一时尚理念或见解引导考生反映现实,譬如盐城题《书香作伴》等。三是通过图片或小故事引导同学们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思考,譬如浙江宁波题,命题者提供了四幅图片,要求考生以《一个 的微笑》为题作文。三是鼓励个性表达,让心灵感悟折射理性光辉。譬如江苏南通题《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安徽芜湖题《心中有话对你说》、山东滨州的话题作文“心声”、山东济南题《几分___ 在心头》等都符合当代初中生展现个性特征、表现自我、追求理想、实现愿望的特点,让心灵感悟折射理性光辉。四是凸显人文关怀,启迪人生哲理。譬如江苏苏州题《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山东淄博题《幸亏有你》、山东日照题《_________的滋味》等,充分体现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或要求同学们写“感悟”、“感想”与“感受”,或要求同学们谈“看法”与“认识”,人情味浓郁了,文化味加重了,凸显了人文关怀。

反思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不仅能看出2010年作文教学的导向与追求,而且能找出作文命题的规律与特点,预测2011年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与走向。

其二,命题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根据对近三年特别是2010年中考作文命题内容的综合分析,2011年中考作文在内容上会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体现以下四个方向:

一是关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近几年中考作文题更加关注人生体验,更加突出对学生自身成长思考的引领:或关注学生的真情实感,或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或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或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或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或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或关注学生的人文思想,或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特别是2010年部分中考作文命题思路呈现出一种“换位”思考的趋势,从强调关注自我这一角度,转向于要学会关注他人,譬如山东烟台题《总想对你唱支歌》、江苏泰州题《他(她,它)也很重要》等。当然这并不是说只关注他人而已不注重自我了,也没有绝对化,而是一种思维的转变,但这种转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希望同学们重点强化这方面训练。

二是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场地,大自然对人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大自然给了人类生存的物质能源,带给人类心灵上真正的舒坦,带给人类视觉上的和谐,无论今天和未来,人类需要清澈的江河湖海,需要茂密的森林、草原,需要头顶上挂着朵朵白云的蓝天。不仅如此,人类最初接受的启蒙教育也是来自于大自然。对于人类而言,大自然的赐予太多太多,惟有时时感恩,不断反思,才会有更加美好的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就是中考命题的方向,2010年不少省市的作文题目都很明显地打上“自然”的烙印。二者强调的是,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而不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掠夺!在自然中保有心灵的清纯和快意。那么,对2011年考生来说,这是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是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生活,人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人类的活动是离不开社会的。所谓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作,那么,中考作文命题方向亦如此。关注社会,关注热点时事,必然在作文中体现出来。近年来有关留守儿童、农民工问题、独生子女问题等一直都是热点,一直深受关注。譬如2010年温州题《做一个“行者”》就体现了这一命题意图。平时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考生都知道,温总理2009年考察同济大学时提及“仰望星空”,2010年“五四青年节”到北大考察时提到了“当代大学生应当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理念。如果考生知道这个背景,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如果考生不知道背景,但能了解中国当前唱高调的人有,脚踏实 2 地的“行者”也有的现实状况,也能写出不错的文章。由此可打开思路,写一些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关于“行”的亲身经历或动人的故事,也可写一些关于“行”的社会现象。2011年我国发生的重大事情也很多,譬如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入世”十周年、神舟八号飞船升空、京沪高铁建成通车等为世人瞩目。可以大胆地预测,命题者是不会远离现实,出一些比较虚的题目。

四是关注继承与借鉴的关系。中考作文的命题总是相互借鉴的:或借鉴其它省市或地区的命题经验,或借鉴高考作文的命题经验。在继承中借鉴,在借鉴中出新,是2011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走向。同时,各地的作文题将更具地方特色:或命题体现了本地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考生群体的实际水平,或命题内容反映了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所以,借鉴创新,凸现特色将成为2011年作文命题的又一趋势。

其三,命题的考查思路趋于综合。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试题,这主要是因为在作文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到多种语文知识和能力。从这一点看,评卷者对学生作文的评判过程其实也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评判过程,因而一篇作文的得分也就不可能是学生某一个方面语文知识或能力的体现,而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了。但从近几年各地中考作文试题来看,中考作文试题对学生语文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的整体思路曾在一些省市出现了不应有的“多元化”表现。如2009年南京市中考作文试题的总分值为50分,其中就有3分的专门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分值。又如2008年陕西省(课改区)中考作文试题的总分值为50分,其中就有5分是专为考查学生评价自己的作文能力安排的。而从2010年的中考作文试题中笔者发现,包括南京市和陕西省在内的绝大多数省市已一改中考作文试题考查思路上不应有的“多元化”表现,转而从语文综合素质的整体思路出发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判了,也就是说,作文分值中一般再也没有专门考查学生某一个方面的语文知识或能力的分值了。故笔者大胆预测,在2011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试题中,你肯定很难看到有作文试题附带考查学生某个单项语文知识或能力的表述了。从语文综合素质的整体思路出发,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评判,符合作文本质的特点,也是中考作文试题在命制上越来越科学和规范的体现。

其四,命题设计的背景理性回归教材。中考作文命题跟初中生的学习尤其是课堂学习过程相关联,这是中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个必然反映,也是一个必然选择。2010年中考命题者对此进行了有效的尝试。譬如,浙江杭州题由初中教材中宋濂少时苦学、丑小鸭逆境成长、海伦·凯勒“再塑生命”三个故事引出文题《成长路上无捷径》;浙江温州题《做一个“行者”》,文题前的一段提示材料来自鲁迅《朝花夕拾》;浙江义乌题《我不只是一个角色》,导语选用了已学课文《散步》中的“我”既是“妈妈的儿子”,也是“儿子的爸爸”的材料,等等。返璞归真,走向并彻底地融入生活,强化社会生活实践,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可以预测,2011年中考命题者在关注生活之外,将题目设计的背景对着“课文”,进一步理性回归教材,这是对事实的尊重,也是现实的作文命题的必由之路。

近3年特别是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当前作文中考命题的趋势和特点,自然对2011年中考作文复习备考具有一定的启示。

首先,要吃透课标,明确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作文复习效率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文课程标准》就是中考作文的“器”。“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吃透课标精神,复习便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其次,要关注自我,思考生活,提高审美素养。根据中考作文发展趋势,侧重“自我”和对生活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感悟的命题会成为2011年中考主流。平时要注意积累成长中经历的点滴,抒写心灵,做到“我手写我心”。只有叙写出自己的生活,展示生活细节,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才能写出感动自己、打动他人的文章。关注社会,对社会问题能有自己的判断与评析。关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审美素养。初中阶段正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通过创作表现思想变化的轨迹有很重要的意义。再次,要加大阅读量,积累丰富素材。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的积累,我们是无法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考场佳作的。积累素材训练应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笔者建议大家应重点积累如下八个方面的素材:一是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的;二是热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的;三是历练人生观念、思想方法的;四是省察价值取向、4 道德情操的;五是铺叙美好的亲情和友情的;六是描摹美丽的景物和感人的场面的;七是展望、预测美好的未来的;八是了解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同时还要明确素材积累的多种途径。如对“借”这一素材就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积累:一是从名人名言角度:譬如牛顿说:“我之所以比笛卡儿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二是从生活角度:船要远航,离不开帆和桨,帆使船借助风力,桨使船产生动力。三是从自然角度:譬如紫藤萝和牵牛花,虽然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丽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又如月亮本来是不发光的,它借助太阳光才有了自己的阴晴圆缺。四是从历史角度:譬如诸葛亮巧借东风,萧规曹随等等。希望同学们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强化素材积累之训练,为写好考场作文提供真实而典型、新颖而生动的“源头活水”。

篇8:语文教学与中考命题研究

一、透视思品中考试题, 明晰方向

近年我市思想品德学科中考试题, 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 基础性

近几年来钦州市思想品德中考命题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体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突出基础, 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近年来我市思想品德中考说明就明确要求, 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易、中、难比例是7∶2∶1, 而其命题原则也强调试题要“立足基础”。所有这些, 就是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 在考试中有对基础课本知识的直接提问, 也有以各种时政材料的形式出现加以设问的, 是“识记、理解与运用”的能力要求体现, 而最终也是回归到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

2. 思想性

初中思想品德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课程,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和灵魂, 注重道德情感渗透, 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近年我市的中考思想品德, 也很注重试题本身的思想性, 德育立意, 力求发挥试题的德育功能。

3. 时代性

关注社会与国家发展, 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鲜明特点。应新课改的要求, 近年的中考也更关注社会热点, 联系国内外和本地区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 创设问题情景。每年中考第1、2、3题是时事选择题, 其他题目也大都以时政热点切入:如2009年卷“嫦娥一号”撞击月球、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G20与金融经济危机、两岸“三通”、“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等。这些体现了近年试题都是依托社会时政热点引出问题, 以具有时代性的材料为辅, 巧妙设问, 融时政于试题之中, 相得益彰。

4. 生活性

让课堂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追求的理念。近年中考, 也体现了“回归生活”这一理念要求, 尽量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如2008年卷:第5题, 生活公德;第11题, 是学生最关心的奥运;第14题, 是九年级学生切身关注的“升学或就业”问题;第21题, 材料分析题关注“汶川地震”, 让学生介绍逃生的方法。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 再关注身边的生活,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就是知识, 知识就是生活。

5. 灵活性

新课改以来, 我市实行独立命题, 近几年的试题都严格依据课程标准, 设计立足教材, 超越教材, 灵活开放, 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体现在:其一是试题背景选材丰富, 有时政热点、乡土材料等;其二是设问形式灵活多变, 如选择题有直问直答、一材多问、组合选择、逆向选择、漫画赏析等多种形式, 另外材料分析题的设问在灵活之外也突显了试题的开放性;其三是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多元化, 在答题能力上主要是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主观题往往没有固定的唯一的答案,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得出不同的观点,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纵观近年来我市的中考思想品德命题和走向, 都围绕着课程标准的要求, 重视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 创设情景, 体现三维教学目标, 呈现出全新的课改评价理念。这对我们平时的教学和复习指导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近年中考思想品德命题改革对思想品德教学和复习指导的启示

1. 夯实基础知识, 构筑知识网络

近几年来的中考非常注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的识记、理解及运用。虽然引用了大量的时政材料, 但仍然回归到课本, 这就是“材料在课外、知识在课内”, 因此, 教师在平时教学和复习中要注意夯实基础知识, 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新课改强调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考查,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对不同章、节之间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 构建知识网络, 重新整合, 使其系统化, 条理化, 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如在学习九年级的内容时可让学生将不同单元的知识内容, 按“标志类”、“核心、中心类”、“制度类”、“基础类”等进行归类总结。

2. 依托新课标与说明, 关注中考新航标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中考说明则是考试范围和知识要点的达标度。因此, 在教学中, 必须认真研读新课标, 用新课程理念深化教学, 研习中考说明, 了解考试要求, 明确考试内容, 认准中考风向标, 才能更准确把握教学和复习的方向, 让课堂教学有深度广度, 复习更有依据, 指导更有章法。与此同时, 也要能时刻关注国家对全国中考的最新规定, 在2009年7月, 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印发的《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就规定:“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考、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 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民族团结”将会是2010年的中考思想品德升学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

3. 关注社会时政热点, 做好热点专题

关注时政热点, 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在要求, 也是考试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今天, 社会时政热点已成为思想品德中考的主要背景材料。如2009—2010年的社会热点有:十七届四中全会、建国60周年、民族团结与统一、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聚焦2010年“两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 这对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和中考复习将有很大的导向作用。所以在教学中, 要注意将社会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效结合, 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关注家乡的发展动向, 将其与教材知识点链接起来, 做好归纳、梳理, 形成专题, 这样可以加深理解,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深化课堂改革, 重视能力培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指出:“ (教师)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也主张:“在教学中,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索。”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努力营造学生主动学习与创造的教学氛围, 改变过去教师说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让学生在探索质疑中获取知识,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曹宝静.中学政治教学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参与消防实践下一篇:大学毕业晚会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