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实践教学大纲

2024-07-07

文化资源实践教学大纲(通用6篇)

篇1:文化资源实践教学大纲

年第 6 期(总第 67 期)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 年 12 月 JOURNAL OF GUANGZHOU OPEN UNIVERSITY Vol.14 NO.6

Dec.2014 岭南文化题材作文教学实践

(广州市少年宫,广东 广州 510170)

摘 要:岭南文化题材作文教学是以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将近在咫尺的地域文化教 育资源引入课程,让学生以更宽广的视野,更自然轻松的态度进行写作活动。本文以一个实践者的 角度,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材编写”几方面阐述以岭南文化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实践。

关键词:岭南文化;作文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0385(2014)06-0013-0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

(以下简称《课标》)提出:“各地区都蕴藏 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 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1] 岭南文化题材作文教学正是新课标这一理念的 体现,它打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将近在咫尺 的地域文化教育资源引入课程,让学生以更宽 广的视野,更自然轻松的态度进行写作活动。

具体可感的岭南文化精神中发现美,感受美,积 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并鼓励少年儿童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 感受。

二、教学设计

岭南文化作文教学围绕7大主题内容(古 城广州、特色建筑、民俗风情、岭南美食、文 化艺术、方言俗语、地方名士)开展,每个主 题下又分教学专题,例如“古城广州”包括了“传 说故事”、“名胜古迹”、“历史街区”,“岭 南美食”包括了“食在广州”、“美食DIY”等。每个专题的教学分为课前准备、实践活动、课 堂教学三部分。(见表1)。

笔者在广州市少年宫实施此作文课程,因 为学生到少年宫接受培训通常每周一次,每次 90分钟,因此,具体课时安排为“课前准备” 由学生课外自行完成,“实践活动”和“课堂 教学”穿插进行。

三、教材编写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准则,任何课程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苏 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曾指出:“教学最优化 的第一步就是用综合的观点选择和决定教学任 务”[2 ]。可见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多么重要。岭南 文化作文教学的目标设定如下:

(一)情感目标。尊重并着眼于每个学生 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和地域文化背景,帮助 学生了解认识广州文化的历史、成就和特点,产生对广州这座名城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爱 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是作文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借以实现

(二)素养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

为实现某种交际(理解和表达)需要进行语言 作文教学目标的物质基础。“当前,作文教材 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合作精神、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但大都万变不离其宗,探索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还是过分注重写作知识,难以摆脱以知识为中

心的怪圈”。

(三)写作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从

[3]

收稿日期:2014-10-13

岭南文化题材作文教学则强调

作者简介:何澜,女,中级职称,教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中小学阅读与写作教学。

年第 6 期(总第 67 期)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表 1 岭南文化题材作文教学设计

Vol.14 NO.6 教学主题 教学专题

课前准备 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收集广州传说故事的材料。

1、交流会:说一说广州的传说故事或你所居住区(街道)的由来及相关故事;

传说故事 课堂教学

2、学生确定习作题目(可参考老师拟定的,也可以自行选择),编写提纲,相互交流,老师点评;

3、学生堂上写作。

(老师提供一个参考题目:以“ 的古与今”为内容,介绍某地方的古貌新颜。)

课前准备 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收集广州名胜古迹的材料。

1、展示广州名胜古迹的图片,抽取一两幅让学生用尽可能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

课堂教学

2、同学们都去过哪些知名的景点,请谈谈你对那些景点的印象;

3、讨论实践活动的安排,拟定路线、采访提纲。

以小组为单位,游览自己感兴趣的广州名胜古迹(一处或多处),拍摄照片或录像,名胜古迹 实践活动 并对游客、管理员等进行采访。

1、交流会:展示照片或录像,谈谈对景点的了解;

2、学生确定习作题目(可参考老师拟定的,也可以自行选择),编写提纲,相互交流,课堂教学

老师点评;

(参考题目:给外地小朋友写一封信,介绍广州的名胜古迹。)

3、学生堂上写作。课前准备 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收集广州历史街区的材料。

1、老师向学生介绍广州 12 条历史街区的基本情况;

课堂教学

2、请来自各个街区或到过这些街区的同学来谈谈你对该街区了解多少;

3、讨论实践活动的安排,拟定路线。

游览广州各个历史保护区,感受广州这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南国名城的风韵和 历史街区 实践活动

时尚魅力。(历史保

1、交流会:展示照片或录像,谈谈对历史街区的了解和印象; 护区)

2、学生确定习作题目(可参考老师拟定的,也可以自行选择),编写提纲,相互交流,课堂教学 老师点评;

(参考题目:外地(外国)游客来到广州,你挑选一条线路,带领他们游览广州 历史保护区,请撰写一篇导游词。)

3、学生堂上写作。

课前准备

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查阅广州有哪些最有特色的房屋,了解它们的历史和 各自的特点。古城广州

实践活动 到西关大屋、陈家祠等地看一看精致绝伦的岭南建筑,看一看精细玲珑的广州民

间工艺。

特色建筑 住在广州

1、交流参观心得、体会;

2、讨论习作题目、构思、提纲; 参考题目:①以“ 参观记”为内容写一篇广州特色建筑观后感;

课堂教学 ②在中国文化国际交流会上,有一位外宾对广州特色建筑非常感兴趣。你会怎样

向他介绍呢 ? 以此撰写一篇解说词;

③可能你就住在西关大屋或骑楼、竹筒屋,那就写一写“我的家”吧。

3、学生堂上写作。课前准备 思考为什么有“食在广州”之说,找一些有关吃的故事。

1、广州美食博览会:每个学生介绍一种广州特色食品(粤菜、靓汤、凉茶、糖水、课堂教学 佳果),说说有关故事;

2、任选一种广州美食,为它设计广告语。

实践活动 上酒楼喝早茶,感受广州人“饮早茶”的文化。

1、交流会;

2、学生确定习作题目(可参考老师拟定的,也可以自行选择),编写提纲,相互交流,课堂教学 老师点评;

(参考题目:谈谈对天天接触的粤菜的认识和了解,写一篇《吃在广州》的作文。)

3、学生堂上写作。

美食 DIY 实践活动 选择一道粤菜(老火汤),在家长的指导下,尝试自己动手制作。

课堂教学

1、交流实践感受;

2、以“ 诞生记”为题,介绍一道粤菜(老火汤)的制作经历。学生堂上写作。食在广州

岭南美食

年第 6 期(总第 67 期)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Vol.14 NO.6 课前准备

广州风俗 知多少

民俗风情

感受广州 民俗风情

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查阅有关广州民俗风情的材料,了解各种习俗的由来,增加对广州地域文化的认识。

1、展示广州民俗风情的图画(迎春花市、龙舟竞渡、醒狮舞龙、波罗庙会、沙

课堂教学 湾飘色),向学生介绍广州各种特色风俗;

2、让学生挑选一幅自己感兴趣的广州民俗图,编写一则故事。实践活动

参观“广州民俗园”,亲身体验广州的民俗风情,了解广州民间习俗,感受浓郁 的广州地域文化。

1、学生交流参观心得;

课堂教学

2、老师讲解“参观记”的写法;

3、学生堂上写作。

课前准备 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查阅有关广州文化艺术的材料。

实践活动 参观“五宝坊”,欣赏广州传统工艺,并尝试自己动手制作小工艺品。

1、介绍广州的“三雕一彩一绣”(广彩、广绣、牙雕、玉雕、木雕);

2、说说“身边的艺术品”:自己家或亲戚朋友家里是否珍藏、摆放了一些广州 民间艺术

工艺品,请介绍并说说有关故事; 扫描

课堂教学

3、写一篇关于广州民间工艺的文章,题目自拟。

参考题目:①写写“身边的艺术品”

②挑选一项自己最感兴趣的艺术项目,以“×× 的自述”为题,写一篇解说词

文化艺术 ③写一篇关于广州民间工艺的文章,与现代流行艺术作比较。

课堂教学

走近“南

国红豆”

1、欣赏广东粤剧,介绍粤剧的特色;

2、以小组为单位,草拟采访提纲,为下堂课的实践活动做准备。

实践活动 参观广州粤剧团,与粤剧大师交流座谈,向大师求艺。

1、交流参观、采访心得;

2、围绕粤剧这一话题,学生堂上写作。课堂教学

参考题目:①整理采访记录,写一篇走近“南国红豆”的采访纪要 ②广东粤剧,我喜欢(不喜欢)课前准备 搜集具有广州地方特色的童谣、儿歌,诵读并向同学推荐。

广东童谣

1、欣赏优秀的广州童谣、儿歌;

课堂教学

2、老师讲解儿童诗的写法;

3、以广州地域风俗为内容,创作一首儿歌。

收集广州熟语,并按一定的类别分项说明,如“日常生活”、“社会科学”、“自

课前准备 然科学”、“历史观”、“时代感”、“处世哲学”、“待人接物”、“修身养性”、“文字写作”等。

广州熟语 课堂教学

1、举行广州熟语知识竞赛活动;

2、将竞赛活动记录下来,写一篇记叙文。方言俗语

课堂教学

1、老师讲解童话的写法;

2、以一句广州熟语为材料,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课前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广州名人以及其相关的事件,加深对广州历史及文化的认识。实践活动 参观有关广东名人(孙中山、冼星海、詹天佑等)的纪念馆。

1、交流会:说说我了解的广东名人;

2、学生确定习作题目(可参考老师拟定的,也可以自行选择),编写提纲,相互交流,地方名士 走近名人 老师点评;

课堂教学

3、学生堂上写作。

参考题目:①阅读名人传记,写一篇读后感; ②以“走近”为题,写一篇作文;

③给一位广州历史名人写一封信,表达崇敬之情。

写作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的作文指导是辅 助。笔者尝试按以下五项内容编写教学教材。

(一)导言厅 老师以图片、影像、美文、提问、导言、游戏 等方式抛出研究话题,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与激情。

(二)佳作廊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

成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 比较提倡从范文阅读入手指导学生写作,基础。”

在作文教学第一个环节“导言厅”内,给学生作文范例,是很有针对性也是十分有效

[4]

年第 6 期(总第 67 期)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Vol.14 NO.6 的作文指导形式。范文下面编写“看看作家怎 样写”的思考和讨论题目,让学生具体了解本 次写作的要领或要求。

(三)构想堂

老师点拨,围绕作文主题,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确定活动计划、目标及活动开展的 方法、手段,并将其记录在“构想堂”里,为 接下来的实践体验活动作好准备。

(四)储备室

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有时是到大自 然或某个景点去采风,有时是当记者采访某人,有时是做社会调查„„课堂上则有小实验、小 游戏、小辩论、小竞赛等。总之,让学生在亲 身体验中掌握丰富的素材,获得写作的灵感。

(五)写作坊 学生全身心安静下来 , 根据创作要求尽情挥 洒自己的情绪,尽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享 受描写的真切,享受创作的快乐。鼓励学生同 一作文主题,可以多角度创意、多角度选材、多文体表现,不但可以写成记叙文,还可以创 作诗歌、相声、小品剧、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

(六)交流营

一堂作文课的终点不在于学生根据课程要

求完成了作文 , 《课标》在不同的学段都分别提

出:“愿意将自己的作文读给人听,与他人分

享作文的快乐”

相互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5]

。因此,在“交流营”中,老师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6]

寻找倾诉的对象、交往的目标,让写作成为心 灵的沟通、愉悦的分享,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 作文成功的乐趣。同时,老师根据“先练后导” 的教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作文提出修改建议。

范例:岭南美食

1.导言厅

俗话说“食在广州”,今天,让我们一起 走进美食天堂,充分调动视觉、嗅觉、味觉、听觉、感觉,品一品广州的粤菜、靓汤、凉茶、糖水、佳果等,并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 到的写下来,说说与岭南美食有关的故事。

2.佳作廊《美味“鸡公榄”》(略)思考: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广州小吃

? 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的?他 对自身经历又有什么感受呢 ? 16

结合范文,讨论并认识写好这次作文的要 求。

(老师提示:(1)文章中介绍某一广州小 吃或与之有关的故事;(2)写亲身经历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3)有一个有趣的开头、经过和结尾;(4)句子要连贯、通顺。)

3.构想堂(1)选择一个主题,用一张思路图表写下 你的想法。

(2)你需要为写作收集更多的资料,在列 表中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考虑你要用哪些资料 来回答你的问题。

作者(小组)初拟作文

我 想 知 道 我可以在哪儿找到

题目 些什么 ?

信息资料 ?

(老师提示:纪念品、照片和家庭录像都是有用 的信息资料,在这些资料中寻找你所需要的细节;也可 做一个采访,采访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通过书信、电话或者是邮件。)

4.储备室

通过体验活动,你一定有不少收获,请在《学习纸》中把你收集的资料和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也可自己另行设计《学习纸》)学习纸

一、活动前准备:通过上网、阅读、调查等方法,你查询了哪些资料?简要记录下来。

二、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 人物: 内容: 活动过程 出现的问题 感受体会

三、配图: 5.写作坊

(1)复习你收集的材料,编写一份提纲,与大家交流。

(2)按顺序写出故事的经过,添加细节描 写,写出你的故事和真实的感受。

(3)对初稿进行自我评价:

2014 年第 6 期(总第 67 期)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Vol.14 NO.6 ①文中有介绍一种广州小吃吗?介绍得清 楚吗?

②在你的写作中包含了你的思想和感受吗 ? ③你用了描写性的词语让读者有身临其境 的感觉吗 ? 6.交流营

(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①改进:可以在文章中添加漏写的主要思 想和细节;增加人物的描写,让读者“看到” 你的故事。

②选择合适的词语:选择词语能帮助你更 恰当、更准确地描述情景。

③句子的修改:大声读出句子;检查句子 是否通顺、上下连贯;是否运用了各种类型的 句子,比如疑问句、感叹句等。

④校对:多读几遍草稿,每读一遍,找出 一个错误。

(2)相互分享与欣赏

①大声朗读,让站在你身后的人能听到你 的声音。

②同伴间交流阅读,互相检查。同伴也许 会给你一些建议或者意见。

③建议:通过添加视觉材料来使你的故事 表达更清晰有趣,照片和图画可以帮助读者更

好地理解你的故事。

解读新课标,探索新实践。岭南文化题材 作文教学是笔者尝试探索的一条作文教学新路,它以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旨在突破 以往作文教学的模式,将岭南文化资源引入课 程,让学生以更宽广的视野,更自然轻松的态 度来接近语文,打开孩子们写作的另一扇窗。参考文献:

[1][4][5][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 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4.[2] 巴班斯基著.吴文凯,俞翔辉等译

.论教学过程最优 化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168.[3] 顾振彪.21 世纪初中作文教材(人教版)的改革

[J].语文学习,2004:1.[7] 巢宗棋、雷实、陆志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准(实验稿)解读 [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8] 郑通扬.人文广东——在行走中品读岭南文化

[M].广 州 : 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9] 朱燕英.浅谈本土文化与作文资源的结合 [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83.[10] 王亚芳.谁为作文教学来导航——写作教学中导入 地域文化的策略思考

[J].新课程学习(上),2012(12):23-24.

篇2:文化资源实践教学大纲

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我们面对新课程、新教材和新课标,教师该采用怎样的教法来进行课堂教学?我认为,抓好听课评课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阳春三月,我校的听评课活动拉开了序幕,教师们踊跃参加,各显身手,课改成效显著,我的收获也很多,现就我校欧阳雪琴的一节七年级思品课,谈谈我的感受和收获。

听了欧阳老师的《七嘴八舌说变化》思品课后,更是让我耳目一新。高效课堂应以丰富的切合社会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为基础,欧阳老师的课程资源正是回归白河本土生活去挖掘的来的,她能在较广的生活范围中开发、筛选并利用这些生活中的资源。只有贴近生活去选择教学素材,学生才会感到教学内容亲切,熟悉,学生才对老师的教学感兴趣,能获得真正运用知识的机会,才能体验知识运用的成功与快乐。欧阳老师对本土教学资源精心筛选并在教学中巧妙运用,才使她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又能使学生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教学的基本理念上看

教学的基本理念:教育要以人为本,做到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内容包括: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本土教材资源多样性,趣味性;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参与性。欧阳老师能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既重视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重视创新精神的挖掘、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欧阳老师在教学“社会生活新变化”时,不是直接的“告诉”,而是将自己和学生搜集的白河本土资源运用到教学课件中去,通过白河社会生活中餐桌上、服装上、新旧居所上、用品、交通的变化,和学生一起探究“有哪些新变化”,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体会,在轻松愉快中落实知识技能目标,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达到了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实现了由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或发现式学习方式转变。

二、从教学情景的创设上看

在导入新课中,欧阳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播放歌曲《今天是个好日子》引出主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读书自学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学生的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必须处在教师有效的掌控之下。这点欧阳老师做得好,她围绕学习目标,出示了两个问题:

1、陕北民歌歌词 “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的问题现在能解决吗?有何办法?学生列举出“打电话、发信息、发电子邮件或直接开车过去”等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新课导入很成功,为随后的课堂教学打好了基础,带动着学生思维层层深入。

2、引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诗词《次北固山下》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反应通讯不畅的诗词吗?学生知道很多,积极踊跃的回答,如学生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学生B: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学生C: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等等。这些 诗词在教学中的引用准确反应了新旧时代在用品方面的变化,师生研讨交流时,欧阳老师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自己的理解和疑惑,而自己的作用在于点拨和诱导,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并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积极性。在课堂提问这方面,欧阳老师做到了“有的放矢”,既有形又有神,既有主体又有主导。

三、从教学内容的处理上看

所教内容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把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现实生活中合理选取教学资源,有针对性的达到教育价值。在教学“随着老百姓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出现社会新时尚”时,欧阳老师所选的资源是白河人民群众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如:健身、假日旅游、摄影、上网交易、终身学习,我爱发明等,用本土的人、本土的景作为课程资源来牵引学生思绪的弦,我认为要比教材上的原材料更好。教材上只是出示一张“舞剑舞扇晨练”和一张“三叔上网忙销售”的图片,让学生列举自认为文明健康的休闲方式和社会新时尚。这些话题远远游离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环境,无法与学生的日常见闻对接交流,难以让学生凭借想象予以准确深刻的理解,这种无奈的想他人的生活,会让学生失去自我和话语权,会弱化学习兴趣和内驱力。而欧阳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本校教师周末在白河前坡赏桃花摄影;本校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弹古筝、学跳舞蹈;中老年人在白河体育场跳广场舞、舞剑、打太极拳的照片等等,来介绍“社会新时尚”。课程 资源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的课堂能打开学生探究世界的窗口,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 景、提供生活化的互动交流和探究,缩短学生与事物的时空距离,增强形象的真实感,并促进学生在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学习中来,使教学成为学生的主观所需,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生活的体会也更加深刻。本土课程资源,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社会新时尚,符合本学科的特点,适时联系时政热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后面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家乡,珍惜受教育的机会作了铺垫,使学生懂得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好,还会变得更好,得力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强民富,有国才有家。

四、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看

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欧阳老师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讨论式、谈话式并用,使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课堂具有开放性,但收放有度,并能合理运用反馈、评价机制,鼓励表扬学生,欧阳老师会用及时客观并充满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结构合理,环节紧凑有序,欧阳教师教态温和自然,语言流畅。

总的来说,多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能让教师对新课程了解越多,研究越深,实践越丰富,越会感到新课程确实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她有着巨大的魅力,有着生机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相信有欧阳 老师这样年轻有为的学科领头人,引领时尚,会使我们“与时俱进”,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真正更新、转变。思品课理应时时事事联系生活、观照生活、浸润生活。应认真进行“培根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将文本内容与生活进行比照分析、把握当下的习惯。引导学生在走街串巷的社会调查、亲身参加社会实践、身体力行参与劳动等生活现场中获得真感受和真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耳闻目睹的比较分析,回味思考现实生活的真理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在大胆辩论中甄别真假、明晰事理、获取真知。

篇3:英语文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 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在英语课程性质中特别说明, 英语课程的任务是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拓展视野,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就更显示出文化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现阶段, 课堂教学仍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 英语课堂也是学生模拟社会交往的舞台。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注意运用正确的语言形式, 还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定性, 使学生能自觉地结合具体文化背景知识来用英语表达自己。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不但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境, 同时还要善于把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纳入语言教学材料中, 或把英国文化中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内容直接编成补充教材, 开设一些研究性课程, 介绍英语国家的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等。具体说来, 英语文化教学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渠道进行。

一、营造充满英语文化气息的课外氛围

课外生活是一个广阔而多彩的天地, 它比课内学习更富有吸引力。课外氛围若是充满了英语文化气息, 定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中国有句俗语:环境造就人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空, 创设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和文化感知的校园文化氛围, 使学生自由地感受到英语国家的文化。例如, 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周给他们一个有关文化方面的话题, 如中西方节日及其欢度方式比较、中西方教育体制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等, 要求各组利用课余时间, 通过网络、报纸、杂志和书籍等各种手段查找所需的资料, 进行研究对比和讨论。通过对中西文化习俗的比较和研究, 能激发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和掌握作为世界文化载体的英语这一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在对比中学习文化, 可以使学生同时对英语国家文化和本国文化有更清晰的认识, 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又可以达到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并行的目的。

二、利用多种媒介导入英语文化

学生一般对图文并茂的英文内容总是兴趣盎然。根据这一特点, 教师可在学校的宣传栏和黑板报争得一席“英语学习园地”, 充分利用这些板报进行英语文化宣传, 力求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英语, 每一块黑板都显文化”。园地的内容可以是利于学生记忆的习惯用语和英语名言, 也可以是英语诗歌, 也可编写一些游戏、谜语等。在学生的午修时间, 英语广播也是营造英语氛围的重要工具, 英语国家的流行乐曲、体育赛事都是深受学生的喜爱。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 教师还可利用因特网建立英文网站, 通过它发表学生的优秀作文、网络日记, 或是英文交友等栏目。这些都不失为让学生更好了解西方文化的有效途径。

三、开辟第二课堂, 营造跨文化交际语境

目前英语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缺乏跨文化交际语境。教师可通过第二课堂的多种形式, 积极地设计一些真实的或假设的语言环境, 来加深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讲座, 来介绍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看原版英文电影、开专题晚会来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利用多媒体、幻灯来展示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自然风光等。又如开设各种专题讨论, 诸如“你最喜欢的外国电影、外国电视剧、外国歌星、外国球星”等;“你怎么看待麦当劳的营养不平衡问题?”等,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 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获取了不同文化的背景知识, 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举办英语文化节, 使学生沉浸在英语文化的狂欢里

节日一般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日子, 东西方各国都有各自的节日。教师可适时举办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 如新年晚会、生日晚会、圣诞晚会等, 让学生在真实的主题活动中感受西方文化。例如, 在圣诞晚会活动中, 教师可扮成人见人爱的“圣诞老人”, 与学生共同体会圣诞的宁静与祥和, 感受亲情和友情;在感恩节来临之际, 带领学生到郊外野饮, 指导学生制作南瓜饼等食物来感谢大地对我们的恩赐;在母亲节当天开展各种英文歌曲、小品表演、动画片配音等比赛, 使学生沉浸在英语文化的狂欢里。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学生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快乐, 更多的是对西方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感知。

五、开创跨文化交际渠道, 使学生直接体味英语文化

篇4:文化资源实践教学大纲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 融合 中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62-02

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它对于塑造人的品格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具有巨大的影响。中职语文教学发挥和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对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语文教学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必要性

(一)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高需要红色文化的熏陶。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把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历史情景和社会生活之中,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

(二)红色文化资源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资源以革命战争年代遗留的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基本内容,以“缅怀前人、教育后人”为目的,具有极强的政治思想教育性。它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真实的陈列品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化、具体化。它能有效地补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红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认识活动、情感活动,使学生通过接受红色文化的思想洗礼,知道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进一步培养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

二、中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学结合百色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实践

旅游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需要从业者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都与语文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前,红色文化旅游已成为人们旅游的重要选择之一。众所周知,百色是著名的革命圣地、红色之城。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成功发动了百色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建立了右江苏维埃政府,创建了全国瞩目的右江革命根据地。百色起义是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壮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越的功勋。百色起义使这里形成了厚重多彩、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使百色在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以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到百色起义纪念馆公园开展的语文综合实践课作为案例,探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红色文化资源。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写作能力,形成实用的语文技能。

2.增强学生对百色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扬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精神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优秀品质。

3.通过参观、搜集资料,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查找资料、应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

(二)活动内容

1.对百色起义纪念馆公园进行实地游览、调查了解、搜集资料。

2.根据实践活动中所获取的相关知识,结合专业特点,由学生自己拟写导游词,写游记。

3.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交流感想和收获。

(三)活动过程

1.教学过渡。在百色起义纪念馆广场邓小平铜像前集中,先给学生讲述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百色起义革命先辈不畏艰险、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对本综合实践课的兴趣。

2.任务布置。综合实践活动分成四个小组,任务如下:

第一组:进入百色起义纪念馆展厅参观,搜集革命历史资料。

第二组:到邓小平手迹碑林参观,搜集邓小平题词、语录资料。

第三组:到百色起义英雄雕塑园参观,搜集资料。

第四组:走“红军桥”,参观铜鼓楼、右江民族博物馆和百色起义纪念碑,搜集革命历史文化资料。

3.小组讨论。学生参观及搜集资料一个小时后,在馆前广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交流,讨论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结合参观活动和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百色起义和参加起义革命先辈的总体认识。(2)在参观过程中,哪一位革命家或哪一件事件、哪一个细节让你印象最深刻?(3)作为一名当代中职生,你打算如何继承百色起义的光荣革命传统,发扬百色起义的伟大革命精神,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人生力量,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4.成果展示。(1)将队伍集中到纪念馆广场邓小平铜像前。集体活动开始前,由大家推荐一名同学,作为集体活动的主持人。(2)各组选派一名代表,根据本组的任务,以导游讲解的形式,给大家介绍百色起义纪念馆、邓小平手迹碑林、百色起义英雄雕塑园、红军桥、铜鼓楼、右江民族博物馆和百色起义纪念碑简况。每人时间为3分钟。这一环节结束后,全班推选表现最好的小组,被推行出来的小组计1分。(3)各组选派一名代表,说出本次参观活动中让你印象最深的一位革命先辈或一件事情。要求语言简洁明了,充满感情。每人时间2分钟。(推选办法同上)。(4)各组选派一名代表,以“作为一名当代中职生,我应该这样做”为主题举行即兴演讲比赛,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邓爷爷、告诉全班同学。每人时间为3分钟。(推选办法同上)

综合3轮结果,评出本次实践活动表现最优秀的小组,并给小组每个成员发放小纪念品。

5.活动拓展。每人写一篇游记或导游词,两天后统一交到老师处。

(四)评价反思

1.本次实践课,体现了语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综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要实地参观、搜集资料、交流体会,后期要撰写游记或导游词,这些环节使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本次实践课,在体现“语文”的同时,凸显“专业”。从学生的专业实际出发,通过对百色起义纪念馆公园的介绍,通过主题演讲比赛,着重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整个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关于革命历史、建筑、名人轶事等方面的大量信息,提升了旅游专业素养,是语文学习和专业学习的成功结合。

3.本实践课立足“主动”,激发学生兴趣。实践课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实践的机会,使他们能“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学生始终是知识、技能、能力的主动获得者。学生通过 “模拟导游”、相互评价等实践活动,体验到了主动创意表达、角色表演所带来的快乐,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性很高,评比活动过程非常活跃。通过实践课,将课堂由室内转向室外,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效果比传统课堂教学更加明显,效果非常理想。

4.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这是语文学科教学回归本真的最好方式。通过这次实践课,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生活中处处皆语文,一定要把语文学习放在生活中进行,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提高,从而扩大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培养热爱家乡红色文化的感情。

5.这是一次语文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机结合,这类活动如果组织得好,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新时期下的语文老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快乐中高效学习。

6.不足之处。在活动过程中,有些同学在文明参观方面表现得还不尽如人意,集体活动中合作意识淡薄,依赖心理比较强,这些方面都有待改进。

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教学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缺乏有效载体。目前,很多语文教师都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必要性,但是,在如何融入这一问题上缺乏有效载体,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的途径上、在红色文化如何为中职学生所接受和喜爱等方面,是我们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缺乏深度和广度。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语文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途径,更是开展学生德育的重要载体。但是当前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开发中缺乏深度和广度,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整理与提升方面,缺乏系统性;二是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结合教学特点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开发;三是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如何更好地融入学校教学方面,途径单一,而且缺乏优秀的教学案例。

综上,中职语文教学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的实践探索,旨在摸索具有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特色模式。中职语文教学不能孤立于专业之外,更不能脱离社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专业素养,这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才能与培养目标相吻合。

【参考文献】

[1]吴晔.中职语文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2)

[2]胡志春.浅议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6)

[3]王爱华.活动教学法在中职语文课堂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

[4]钟启明.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对构建学生人文素养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3)

[5]刘繁荣,龚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途径研究[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5(5)

篇5: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小结

蒋龙成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就是在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基础上,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远程开放实践教学环节有四个方面:一是课程性实践教学,即课程作业、实验、实习设计等,二是集中性实践教学,即社会调查、各类实习、见习以及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笔者从2001年春季开始从事远程开放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活动辅导工作,以下是我的教学总结。

一、紧扣培养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学历教育(本科)的学生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这是从立法的角度对我国本科教育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提出的规定和要求。据此,中央电大在制定开放教育试点各专业教学计划时,对培养目标和规格作出了具体的界定。例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试点”管理学科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系统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企业综合管理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中央电大把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落脚点放在“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特别强调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限选课,教学大纲要求该课程教学应有实践教学内容。

二、课程特点。

不同课程有其不同的特点。例如,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人力资源管理以理论为指导,理论性较强。

2、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内容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

3、人力资源管理学术院派思想很多,介绍的是多数人能接受的理论观点,绝非一家之言。

4、人力资源管理本身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一门科学,许多理论认识有待进一步发展,如何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有待进一步实践。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性实践教学的内容应在理论的指导下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微观管理技术实践、注重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作出安排。

三、符合开放教育学习模式。

开放教育是基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因特网、多媒体计算机、教育网络和校园网等),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辅导、指导为辅,学校提供学习支助服务,同学之间协作学习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课程性实践教学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实践教学方法分为直接实践法和间接实践法。案例教学是课程实践教学经常采用的间接实践法,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基于因特网的开放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讲座学习和协作学习,能较好地应用案例教学法,有较成功的实践。利用因特网开展案例教学,笔者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只是进行了简单地运用,例如,将所编制的案例在网上发布,学生完成之后通过书面或

电子的方式发回,对一些典型的回答在辅导课集中反馈。

四、适合学生特点。

一般来说,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要求是不同的。为了使实践教学具有针对性,需对就读学生的进行了解。通过调查(面谈、座谈方式)及教学过程的了解,就读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具有如下特点:

1、大多数学员就学的目的是抱着学些知识,帮助工作能力,能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绝大多数学员从事不同行业管理工作。例如,笔者所在学样工商管理专业(本科)2000级秋67人有59人从事管理工作,2001春52人有40人从事管理工作;2001秋49人中有37人从事管理工作,分别占所在班级的88.06%,76.92%,75.5%。

3、许多学生本身在工作单位里独担一面,具有较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他们求学的目的是:如何把工作做的更好,渴求理论知识的指导。

4、一些学生具有“唯学历化”倾向。由于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招员、提干和涨工资都与文凭和学历挂钩,而且越来越有高学历化的趋势。

因此,从事管理岗位工作都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应用技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计尽最大可能立足于学生的岗位,使学生觉得学了之后有用,使之从“供给驱动式”转变为“需求驱动式”教育。例如,笔者曾设计了如下两个题目作为实践作业:(1)通过写工作日志(一周),写出自己所在岗位的工作说明书。(2)请你写出自己所在岗位的评价要素、评价标志、评价标度。

总之,实践教学是远程开放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代替的重要环节,需要不断地探索。

篇6:综合实践保护水资源的教学反思

《节约用水——珍爱水资源》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 杨媛

面对充满变数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要保证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组织有序的教学活动,完成起来的确不是很容易的事。课堂,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它还承载着一种教学艺术,让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习,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境界,实现这个目标,教学设计致关重要。

根据教学设计,我将本课内容稍做调整,可以说是将信息技术与水资源情况整合的一堂课,全课以“水乡—水资源”内容为载体,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将知识综合应用到实际生活。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同时自主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最后互相交流成果。

一、谈‘可取’

1、本课要求学生在已经基本掌握信息搜索、保存等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从教育的观点来看,学生既要学会信息技术技能,又要学习服务于生活实践的知识,教学内容选择生活中贴近学生的,人文性强的课题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水,水是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这一课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方法来认识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地球上有丰富的水;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水的短缺的问题,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选题搜索资料的环节,我特地设计了多个的实践活动选题提供给学生参考,让 1 信息技术学科

学生能在多方位多视角去了解和探究问题。

2、设计的引入很突出,对比性强。由美丽的江南水乡到令人发指的水污染情况,美丑的极端对比,让学生在视觉和心理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惊,教师再引导学生从游秀丽江南水乡想到对水资源的保护,进入本课研究的课题。

3、利用在线互动的教学网站服务教学课堂,教学网站上有全面的学习导航:帮助学习的“知识锦囊”,师生交流的“你说我说”,交互评价的“人气榜单”,知识巩固的“在线检测”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协作,学生完成网上搜集水资源保护的资料,并用表单提交的方式填写任务完成的资料展示表,最后成果网上展示,即时又直观。

二、谈‘不足’

1、难以准确把握时间。由于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还是比较大,在各个环节上可能把握不好时间,尤其是最后的任务完成时间和作品评价时间有点仓促,解决的办法只能把引入部分的内容尽量精简。

2、前期准备资料不够,这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比较好,但我感觉课前的一些水资源资料准备不够,更充分更丰富的资料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和积极性。

3、学生作品评价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我在评价这环节有点匆匆收尾的感觉,对作品内容评价不够全面性,包括参与的态度,获得的体验情况,实践 信息技术学科 的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创新精神等发展情况。其次,我评价手段的不够多样性,单纯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对其它同学评价不是很积极,而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可能做到对每个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代表性的。所以今后要鼓励同学之间的互评,引起学生重视和积极投入。

三、谈‘收获’

课堂已不单纯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知识的回收站,而成为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交流,在交流研讨中进行思维碰撞的场所。

1、侧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所需材料和知识,除了在教师帮助下获取外,学生自己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比如:进行实地考察或现场调查,综合运用有关图书资料,查阅电子资料或直接上网获取信息。因此,信息技术课中每学期中开展一次综合性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多渠道获取、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学生可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科学探究、自主体验、实践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学会观察、分析,在实践中体现创新精神。这种教与学的过程,能更好地使我们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能力与方法的培养,情感与态度的熏陶。

2、注重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 信息技术学科

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作为促进者,教师在活动中并不清闲,应积极地观察、认真地引导,善于捕捉最佳的契机,推波助澜,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乐学善学。师生之间是互动的、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因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鼓励学生努力探寻自己的目标。

上一篇:品读欧阳修作文下一篇:工作转正自我鉴定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