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产权转让书

2024-07-30

房屋产权转让书(共9篇)

篇1:房屋产权转让书

房屋产权转让书

本人

,现自愿把我在 的 ㎡安置房及产权全部有偿转让给

,我承诺永不反悔,否则我双倍赔偿他支付给我的转让金。

本转让书一式三份,双方各执一份,由转让人及受让人本人签字并加盖手印,自我收到转让金之日起生效后交

公司一份备案留底作为办理产权登记的依据。

本人在此郑重向

公司申请,予以协助办理该安置房的产权转移登记手续(本请求不可撤销),所有相关费用由受让人

全部承担。

特此转让

转让人(产权转移人):

买受人(产权受让人):

时间: 年 月 日

篇2:房屋产权转让书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在单位分得福利住房壹套,甲方自愿将该福利住房指标转让给乙方,经甲乙双方双方友好协商,特签订如下协议,以便共同遵守:

一、房屋地处及面积,该住房在黄石火车站西头黄石铁路和谐佳苑(在建),序号1-1-21-5,面积91.3㎡。

二、构房费用,购房款为269635元(其中含300元办证费,维修基金4565元),购房全部费用由乙方缴付,甲方代为办理缴款手续,乙方必须按甲方单位购房缴款时间及时缴付购房款,一次性缴清。

三、该住房建成后还需缴付一切费用(例如:管道煤 气防盗门铃等等应缴付的费用)均由乙方缴付。

四、甲方退还单位旧住房获得的款项,均属甲方所得。

五、该住房建成后,发地方房产证(无土证),五年 后可办理住房进户,甲方必须积极配合乙方办理过户手续,办理进户所需费用均由乙方承担。

六、甲方房屋指标转让费为伍万元整,此款在甲、乙双方签订本协议后由乙方及时付给甲方(一次性到位)。

七、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年月

篇3:房屋产权转让书

1.1收费公路权益转让产权流转的内部动因

1.1.1 公路基础设施自身发展的要求

公路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起基础性作用, 公路设施事关国民经济命脉。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原有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需要。现阶段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参与主体, 不论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或是其他资本形式, 都必然要求收费公路权益的高效流转。

1.1.2 公路市场化运营的要求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改革逐步打破了我国原有的长期完全由国家提供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格局, 原有的由于非市场化运营方式导致的政府失灵、效率低下、权利寻租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我国公路基础设施产业已形成国有资本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局面。收费公路权益转让产权流转是市场化的要求, 原本通过转让使收费公路权益从政府到企业、从国有企业到非国有企业为主的单向产权流转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1.1.3 公路交通产业发展的要求

公路交通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公路交通产业是以带动依托公路交通产业的其他产业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公路交通产业的发展必须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使收费公路权益有序流转, 实现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规模效益, 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1.1.4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本利用效率的要求

流动性是产权关系的重要特征。产权流动的范围越广, 市场机制发挥的就越充分, 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越高。收费公路权益可以脱离于公路实物资产, 通过产权交易的方式在不同主体间流动, 使收费公路权益向最能实现公路交通产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部门和企业流动。因此, 建立高效的收费公路权益产权流转机制, 有利于提高社会资本的利用效率, 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1.2收费公路权益转让产权流转的外部动因

1.2.1 理论基础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众多学者对公路基础设施领域展开了产权理论的有关研究, 旨在为我国收费公路的市场化经营寻找理论依据。其中, 有关学者已经对于公路资产属性、公路产权等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将收费公路界定为资本性资产, 提出收费公路权益可以依法流转, 并且对收费公路权益流转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进行了分析, 明确了公路经营权的用益物权属性, 为收费公路权益流转提供了理论基础。

1.2.2 法律政策基础

为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发展的需要, 国家逐步出台了相应法律政策。1996年交通部9号令颁布的《公路经营权有偿转让管理办法》首次对收费公路权益进行了清楚的界定, 它是规范我国收费公路权益转让第一个完整的政策法规;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公路法》则是第一个涉及收费公路权益转让的法律文件;此后, 2004年国务院417号令发布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2008年10月实施的《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对收费公路权益转让产权流转问题都作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收费公路权益转让提供了法律依据。

1.2.3 市场条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严重滞后性和政府资金的严重不足必然需要公路交通产业打破原有的政府包办形式, 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而市场机制在配置社会资源和提高市场效率方面的优势正好适应了这种要求。在市场机制下, 收费公路权益可以以产权关系为纽带, 以产权流转为手段, 促进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公路交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不断完善的市场机制为收费公路权益流转提供了坚实的市场条件。

1.2.4 社会经济条件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进入20世纪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经济总量较大。据统计, 2007—2009年中国GDP分别为246 619亿元、300670亿元、335353亿元, 同比增长11.4%、9.0%、8.7%, 稳定的经济给公路基础设施市场化提供了条件。同时, 在经历了2008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之后,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并大力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 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排头兵, 全社会投入公路基础设施的资金将十分可观,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有十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巨大的资金支持, 这一切都为收费公路权益流转提供了经济条件。

2收费公路权益转让产权流转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1收费公路权益转让产权流转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流转方式单一

我国收费公路权益转让项目的方式主要包括:一是收费还贷公路经过转让成为经营性公路;二通过合资合作形式、资产置换形式转让部分收费权投资新建经营性收费公路;三是经营性公路经过再次转让部分收费权益;四是采用BOT方式建设项目, 在项目进入收费运营期间, 转让 (部分) 公路收费权益。尽管我国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实践采用了多种方式, 但是, 实际上居于主导地位的还是第一种, 即政府收费还贷公路转为经营性公路。这种转让方式主要还是源于政府筹措建设公路资金数量不足, 收费公路权益通过转让从政府向社会资本的单向流动不利于公路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 不利于收费公路权益产权流转效率的提高和实现公路基础设施的规模效益。

2.1.2 流转机制不顺畅

我国对收费公路权益的转让在不同时期的政策实际有所不同, 《公路法》和2004年《收费公路管理条例》都明确规定了收费公路权益不得再次转让, 但是各省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做法, 所以收费公路权益在2006年被几乎叫停, 收费公路权益转让进程受阻;2008年施行的《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虽没规定收费公路经营权不得再次转让, 但也没有明确规定可以转让, 政策方向不明导致我国收费公路权益转让不活跃, 收费公路权益二级交易市场至今仍未形成, 流转渠道仍不畅通。

2.1.3 保障措施不健全

拟被转让的收费公路权益, 其价值是以收费公路权益所对应的公路资产质量的好坏为衡量依据的。公路特许经营的初始阶段, 被转让的公路资产质量较好;而随着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收费公路项目的增多, 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势必会越来越少。无法获得预期经济利益的企业退不出来, 资质好的企业进不去。同时, 还有一些公路经营企业由于公路资产质量非常好, 获得了明显不合理的经济效益。如果政府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 就很难吸引到社会资金, 无法管制不合理收入。目前, 我国公路建设针对社会资本投资的保障措施还不到位, 风险分担机制不明确, 成为阻碍公路经营权流转、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公路建设领域的一大障碍。

2.2收费公路权益流转问题的原因

收费公路权益流转存在的问题, 既有政府主观认识方面的原因, 也有客观存在的现实原因。

2.2.1 长期以来公路社会公益性的影响

我国长期以来公路产品由国家供给的印象已经在人民的心中根深蒂固。但是实际上, 只要能实现公路的社会公益属性, 那么公路产品既可以由政府部门提供, 也可以由社会资本提供。同时, 就算是已经通过社会化经营的公路, 为了保障公路的社会公益属性、防止公路经营者谋取私利, 从而损害公众利益, 政府也往往会禁止或者限制收费公路权益的转让。政府的限制又会影响社会投资者投资收费公路的积极性, 从而降低收费公路权益经营和流转的效率。

2.2.2 理论研究和法律规范制定的滞后性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积极的理论探讨有助于社会经济实践活动的进行。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公路交通产业的发展, 无不得益于行业内外专家、学者理论上的创新。但是, 目前关于收费公路权益转让有关产权流转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 对收费公路权益转让产权流转方式、流转机制、流转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利益等方面问题的研究步伐渐缓;另一方面, 任何法律规范的出台都有一定的滞后性, 政府对收费公路权益转让的产权流转的政策也相应的有一定的滞后性。

2.2.3 公路经营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

由于缺乏相应的完善的法律体系, 政府对收费公路权益转让的利益相关者监管过程中没有相应的法理依据, 导致了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实践中出现了政府越权审批、投资人资金不到位、转让后公路养护不当等一系列问题, 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公路基础设施和公路交通关系国民经济命脉, 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低下甚至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给社会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 为收费公路权益转让的进一步市场化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3完善收费公路权益转产权流转的建议

3.1完善产权结构

目前我国收费公路中国有企业占到了80%以上。而国有企业的领导往往由上级主管部门委任或兼任, 一元化的产权结构使得国有企业在经济运行上的产权关系还不完全清晰, 企业产权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权责利界定不明确,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国有资本比重过大导致企业行为低效化。市场竞争机制能促进企业改善资本结构、促进了收费公路权益转让的产权流转,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使收费公路权益流向最能使其效益和效率最大化的企业, 形成规模效应。因此, 完善收费公路经营企业的产权结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通过引进多种所有制形式参与收费公路经营, 将一元化产权结构向多元化产权结构转变, 改变收费公路权益转让的单向流动形式, 才能真正实现政企分离, 实现国有产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使产权能够流动, 实现国有资本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保值增值。

3.2加强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

除了通过转让收费公路权益将收费还贷公路变为经营性公路的方式之外, 还应该通过国内外有关收费公路权益转让的实践总结经验找到相关理论, 通过理论的钻研进一步为探索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实践找到支撑。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往复循环才能推动我国收费公路权益转让不断发展和完善。实际上, 对已经采取的合资合作、再次转让、将BOT进入运营期的收费公路权益进行转让等就是很好的方向。相关管理部门应该转变固有观念, 以收费公路权益转让的产权流转理论为基础, 积极尝试抵押、租赁、入股等其他收费公路权益转让的方式。

3.3加强法制建设

收费公路权益转让产权流转在实践中存在诸多的问题, 这与我国尚未形成相关的法律规范体系不无关系。单一的法律法规不能规范收费公路权益转让的所有面, 收费公路权益转让还需要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形成体系, 以明确收费公路权益转让的产权流转条件、流转方式、流转程序和流转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 以解决解决当前收费公路权益政府多头管理、收费公路权益转让产权流转不清、收费公路权益执行不统一的局面, 实现收费公路权益在各主体之间有序高效地流转。

3.4加强政府管制

篇4:使用权房转让有别产权房

拥有永久使用权,但这并不能成为妨碍其转让的主要因素。

记者从京、沪两地的房产中介公司了解到,使用权房的转让会时常发生。虽然使用权房存在着不少缺陷,如面积较小,建成时间太长,厨卫公用等。但这种物业一般位于市中心区域,如在上海主要分布在徐汇、卢湾、静安、黄浦等中心区域,周边成熟的生活配套设施,尤其是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得这种物业成为二手房市场上的“香饽饽”。

使用权房是一种特殊的物业类型,不同于产权商品房,业主拥有的不是产权,而是使用权。法律专家表示,居民对使用权也拥有处分权。上海联业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展表示,按现行政策,使用权房同样可以上市,与产权房有着同等的转让机会。

如京沪两地就曾分别对使用权房的转让行为出台过相关规定。在2002底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出台的《关于开展直管公有住房使用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使用权可转让。上海在此方面也做出过相应规定,即未列入可出售范围内的公房,可以进行承租权(即使用权)的转让和交换。

专家介绍说,使用权房其实是此前由国家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兴建的住宅,政府以规定的租金标准出租给居民的公有住房。其产权归属分为两种:单位产权的使用权房和房管所产权的使用权房。由此看来,购买这种物业其实是获得物业的使用权利。不过,买家不用担心产权单位随意变更租赁期限,可长期居住下去。从这方面来看,购买使用权房,完全可以解决住房问题。

转让方式有区别

与产权商品房相比,使用权房的转让存在着诸多不同,因此专家提醒说,千万不能以产权商品房的转让方式对待使用权房。

据上海德佑地产法务经理瞿惠虹介绍,这类房产的转让流程是:签署“白皮合同”、敲定征询函、“房东”迁户口、办理登记手续、客户确定进驻户口、资金监管,获转让通知书、物业进户等。下面我们就所有环节的不同之处一一进行介绍,以便让买家对此有个深入的了解。

转让资格:提前确认

首先要做的是转让资格的确认,如果缺少这个步骤,后续所有的转让手续都无法进行下去。

瞿惠虹介绍,使用权房的产权属国家所有,所以必须经过国家委托经营管理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才能批准转让。因此,对于买家而言,一定要确认卖家是否已经完成了审核报批手续,只有对此类房屋的租赁权转让程序、条件、要求等注意事项了解清楚后,才能进行实质性的操作。

如何才算是完成了该项手续呢?就上海而言,一定要让能转让使用权房屋的物业公司在 《上海市公有住房转让物业征询函》上敲章,也就是说,只有在取得这份征询函之后,原租赁方才具备转让使用权的资格。

【区别一】如果产权属于个人,则为私人财产,出售转让没有这样的限制,业主可以自行决定何时出售。但使用权房的产权为国家所有,因此承租人无法自行决定是否转让。

转让对象:为本地人

使用权房对买方的资格也有明确限定,只能是拥有当地户籍的居民。

由于使用权房是地方优惠性的住房类型,所以原先的“业主”肯定是拥有当地户籍的居民。记者查阅了北京、上海等地此类房产转让相关规定,发现其中有极为相似的地方,即要求买方必须具备当地户口。也就是说,只有拥有北京、上海户口,才能在北京或是上海购买使用权房。

这种规定与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实施“限购令”有着明显的不同,“限购令”主要是针对投机性、投资性需求而出台的政策,而使用权房则主要是保障地方性居民的福利。

【区别二】:对于产权房而言,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只要符合购房资格,都可以购买。但符合购房条件的外地人却无法购买使用权房。

合同签订:并非买卖合同

使用权房在转让过程中签订的并非房产买卖合同,而是转让合同。

瞿惠虹介绍说,使用权房屋转让过程中签订的不是平时我们见到的房地产买卖合同,而是使用权转让合同,如在上海,签订的就是《上海市公有住房转让合同》,简称“白皮合同”。

此外,王展提醒说,在签订转让合同时,除了要和房卡上的承租人签署协议之外,还应征得房屋同住人的同意,以免因侵犯同住人的居住使用权导致协议无效。此前,就曾出现过同住人不同意而导致交易无法持续下去的案例。

【区别三】出售产权房,须经过共有人的同意才能出售。使用权房则要经过同住人的同意,否则转让也会被视作无效。

付款方式:一次性付款

使用权转让的款项须一次性付清。

上海“我爱我家”权证部经理渠福琴介绍说,房款必须一次性付清。使用权房无法办理抵押手续,因此不能办理住房按揭或者住房公积金贷款。也正是如此,她提醒买家必须注意资金安全问题,在付款之前,需了解清楚所在地块有没有因为即将动拆迁而冻结转让,或者存在违章搭建等情形,以免让自己陷入被动。

专家表示,使用权房转让的款项必须接受监管。渠福琴表示,使用权房的资金监管是由该房屋所在区的房地产交易中心指定的银行账户来实施,资金监管金额必须和“白皮合同”一致,“业主”收房款的前提必须是具有明确用途,如购房。因此购房款不能直接交到“业主”手中。

【区别四】产权房可在首付三成的情况下,向银行申请按揭贷款,而使用权房则无此做法。

落户人数:确认在先

落户人数需要提前确定。

据渠福琴介绍,使用权房屋转让前,原“业主”必须把所有户口转移。而买家必须在办理转让手续时,在物业公司处确认落户的人数和具体姓名。她特别提醒说,使用权房落户因为只有一次机会,等转让手续完成后,再提出此类要求,则很难办理。

专家提醒说,由于落户手续办理的特殊性,买家在办理转让手续之前,一定要确认户口是否清空,以免给自己落户带来麻烦。

【区别五】购买产权房可以等到交房入住之后再办理落户手续,而且人数还可以变化,但使用权房则不允许如此操作。

过户手续:双方亲自到场

办理过户手续时,买卖双方必须同时到场,不能由他人代理。

房地交易中心受理后,会出具受理转让通知书 (不是平时意义上的收件收据)。凭该通知书,“业主”和买家可去物业公司更名进户。使用权房权属关系复杂,必须双方亲自到场过户,不能由别人来代理。

此外,在过户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税费仅向“业主”收取转让总价的千分之五的手续费。

篇5:房屋产权转让协议

乙方(受让方):

甲方在澧阳镇澧阳村1组自建一住房,现决定将五楼产权出让给乙方,经双方平等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1、该住房建筑面积132平方米产权出让总金额为肆万元整,协议签定时乙方付给甲方预定金叁万元整,甲方在办理产权后,乙方付清退后房款壹万元整。

2、房屋配套设施及费用负担办法,甲方负责房产证办理和《国有土地使用证》复印件办理,契税由甲方负责。若乙方需办理土地分割证,费用由乙方负责,乙方负责电表、水表、电视入户。

3、该住房产权归乙方所有,楼梯及楼下房前公用部分,乙方不得随便占用或搭棚建房,房屋里面有漏水现象,由甲方出资,乙方配合解决。

4、乙方对房子的装饰或维修不得随意改变主体结构,造成损失,由乙方负责赔偿。

5、乙方受让后的产权属乙方所有,但若再次出让该产权,新用户需经甲方同意后方能出让。

6、此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签字后,产生同等法律效力,如违反,违约一方需付给双方房屋出让金的30%违约金。

甲方: 乙方:

XX年6月30日

---

甲方: ****(以下简称甲方)

联系电话: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

联系电话: ****

甲乙双方就 **** 所有房屋继承权经平等、公正协商后,达成如下土地房屋产权变更协议:

一、原 *** 在 ******* 住宿楼有住房一套、厨房一间,登记建筑面积 89.82平方米,该房产已于 1999 年 8 月 9 日 办理了房屋产权证书,证号为: *** 号。土地属共用宗,原为 *** 管理使用,但未办理过土地使用证。现因 ****,对于上述房地产权的归属,经甲乙双方平等、公正协商后,甲方自愿放弃上述 *** 所有房屋的继承权,同意将该房屋的权属变更给乙方 *** 使用。

二、上述房屋的房产证、土地使用证变更手续由乙方自行办理,办证的所有费用由乙方负责。

三、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并经公证之日起生效。

四、本协议一式六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公证处、国土局、建设局房管所各一份。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篇6:房屋产权转让合同

买受人(以下简称乙方):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就__________小区__________栋__________单元__________楼__________号房屋转让事宜,经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转让房屋的基本情况

甲方用于转让的的房屋系由__________村开发建设的,供给本村居民用房。该房屋位于__________区__________路__________号__________小区__________栋__________单元__________楼 号,面积为__________平方米(最终以房屋开发建设单位实际交房面积为准)。

第二条 房屋转让金额及支付方式

1、转让金额:

经双方协商,该套房屋的计价方式为按套计算,总价款为__________元整(¥:__________元);

2、支付方式:

在甲方与乙方签订正式购房合同当日,乙方向甲方支付第一期房款__________万元(¥__________元),剩余房款于购房合同的当日算起一年内支付12万,甲方协助乙方过户,费用由乙方承担。

第三条 房屋交付期限

甲方应在乙方向甲方支付第一期房款时将房屋交付给乙方使用。

第四条 关于产权办理及过户登记的约定

1、本合同所指的房屋一旦具备上市交易的时间条件时,甲方有义务配合乙方签订正式的房屋买卖合同并到产权处与乙方共同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

2、费用承担:正式进行产权过户时须补交的土地收益金、契税、印花税、登记费、土地增值税、手续费等一切费用由乙方负担。

第五条 合同的变更、解除与终止

1、经双方同意,甲乙双方可以协商变更或终止本合同,若变更合同,双方应另行签约,本合同自动终止。

2、如任何一方违约,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守约方有要求违约方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的权利;

3、因双方相应权利义务履行完毕,本合同终止;

4、双方通过努力,提前办理完过户手续的,本合同终止。

篇7:房屋产权转让合同(精选)

房屋产权转让合同

甲方(出让方):

乙方(受让方):

本合同于年月日在签订

房屋产权转让合同

合同编号:

甲方(出让方):签订地点:乙方(受让方):签订时间:年月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照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改制分流文件,本着“公平、公开、公正、自愿”的原则,特制定本房屋产权转让合同,甲 乙双方共同信守。

第一条 定义

本合同所使用的特殊用语限定以下解释:

1.房屋产权:指甲方转让给乙方、并用于乙方带资分流的房屋的完全所有权。

2.产权证书:指房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所颁发的、证明房屋所有权人拥有对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的文书和资料。主要指房屋产权证书和土地使用权证书。

3.改制:指甲方在进行结构调整、重组改制和主辅分离中,利用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改制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多渠道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减轻社会就业压力的一种举措。

4.认购资产回购资金:指乙方在支付甲方转让房产价款时,扣除乙方解除劳动合同补偿补助金后的差额部分,用现金方式予以回购的金额。

第二条 甲方的声明与承诺:

1.甲方保证所转让的房屋符合国家对转让房屋的有关规定。

2.甲方合法拥有本合同约定的、纳入改制范围的房屋的完全产权,自合同签定之日止,拟转让房屋未设置任何其他第三者权益,也不存在对本合同项下的交易构成实质性障碍的情形。

3.针对本合同规定的事项,甲方已获得了所有必须的有效批准。

第三条 乙方的声明与承诺:

1.乙方已详细阅读与带资分流有关的相关文件,充分了解带资分流对乙方存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同意参加带资分流。

2.乙方为本合同所述、符合中国法律规定的当事人。

3.乙方承诺与、、、、等人,自愿共同接受甲方转让的房产,在与甲方签订房产转让合同的同时,一并签订解除劳动关系协议。

第四条 房屋坐落位置、面积、产权证书

1.甲方转让给乙方的房屋位于(省、市)(区、县)、(街、道)号。

2.转让房屋面积共平方米(建筑面积)。

3.该房屋房产证号:。

4.土地使用权证号:。

第五条 双方对各自所提供身份证明、房产证、土地证等文件,均已验证、核实,无异议(各证明文件复印附后)。

第六条 该房产经(评估机构)评估,评估值为元,现根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改制分流实施意见》,以单项资产改制的形式转让房产权,用于乙方带资分流。优惠后的转让价为:人民币元整。

第七条 乙方认购房产转让价值的%,计人民币元,扣除乙方解除劳动合同补偿补助金,计人民币元后,乙方还需缴纳认购房产回购资金人民币元。在本合同签订后15个工作日内,乙方应如数将认购房产回购资金交给甲方,并作为本合同生效的条件之一。

第八条 本合同生效后,甲、乙双方即携带房屋产权证书、土地证书到当地房地产登记处办理房屋产权转移登记手续,费用由甲方承担。

第九条 水、电、煤气、有线电视等过户手续由甲方负责办理,费用由甲方承担。甲方应在该房屋产权证书办理到乙方名下个工作日内办理完上述过户手续。

第十条 乙方再转让该房屋产权时,一切费用(含土地出让金)均由乙方支付。

第十一条 该房屋产权证书办理到乙方名下后,非因甲方原因产生的一切纠纷,均由乙方负责,与甲方无任何关系。

第十二条违约责任

1.若因甲方原因导致房屋产权无法转移至乙方名下,乙方有权解除合同,甲方负责退还乙方所交资金,并赔偿乙方损失。

2.甲方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完水、电、煤气、有线电视等过户手续,导致乙方无法正常行使房屋使用权时,每逾期一天,甲方赔偿乙方损失人民币元整。

3.若乙方未按本合同第七条约定的时间付款,本合同不生效力,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收回该房产。

第十三条 事前事项

1.本合同生效前,甲方因该被转让房屋与其他法人、自然人发生的一切未尽债务关系,均由甲方自行承担,乙方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2.乙方获得该房屋产权后,由于甲方事前原因(如:未结民事纠纷、未结行政处罚等)致使该房屋无法正常使用,甲方对此负有排除义务,并对由此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四条 不可抗力或政府行为

1.“不可抗力” 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天灾、水灾、地震或其他灾难,战争或**,以及其他在受影响的一方合理控制范围以外且经该方合理努力后也不能防止或避免的类似事件。

2.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而不能履行合同或延迟履行合同的一方可视不可抗力的实际影响免除部分或全部违约责任。

3.如遇国家规划、拆迁、政府征地等政府行为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甲乙双方应解除协议,互不承担违约责任,政府拆迁补偿费归甲方所有。甲方退还乙方解除劳动合同补偿补助金和认购资产回购资金,或,甲方另择其它有效资产提供给乙方带资分流(经协商乙方同意)。

第十五条 通知条款

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合同双方一切联系均以书面通知为准,特殊情况可先口头通知并即补书面通知。双方共同签署的有关文件,属于合同的补充文件。双方联系的具体规定(代表、地点、方式等)在特殊条款中订明。未作特殊约定的,通讯地址为本合同首部载明的地址。

第十六条 争议解决方式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如甲乙双方发生争端,双方应首先本着相互谅解、信任、平等互利原则,充分协商,解决争端;若协商失败,任何一方均可向有关部门申请调解争端;若 调解无效,双方同意按照下列第____种方式解决

1.由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2.由所在地人民法院解决。

第十七条 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第十八条 本合同未尽事项,由甲、乙双方另行议定并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九条 本合同共页,一式份,甲乙双方各份,均具同等效力。第二十条 甲、乙双方已相互提示就本合同各条款作全面、准确的理解,并应对方要求作了相应的说明,签约双方对本合同的含义认识一致。

附:1.甲乙双方身份证明。

2.房产证、土地证复印件等。3.(资产名称)带资分流确认书。

中国石化集团××石油总公司

(资产名称)带资分流确认书

注:房产面积以房产部门过户时的实测面积为基准计算资产价值。

带资分流职工签名:

(签字盖章页)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单位地址: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签约代表:签约代表:联系电话:联系电话:开户银行:开户银行:账号:账号:邮政编码:邮政编码:

单位地址: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签约代表:

联系电话:

开户银行:

账号:

邮政编码:

鉴证人:

篇8:房屋产权转让书

1 英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政策

英国政府一直对高校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予以高度重视,近些年来政府对高校的投入研究经费不断增高。在2004年至2007年间,英国政府的R&D经费从396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503亿美元,高居世界第5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其中,高校在R&D经费支出比例中仅次于企业比例,比例基本稳定在25%左右(详见图1)。这些巨额的资金投入成为高校进行技术创新的坚强后盾,从物质上为高校在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建设上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以“创新”为导向的英国政府还实施了以下几种知识产权政策以促进成果转化。

1.1 明确大学与企业合作中的知识产权归属

2003年剑桥大学兰伯特校长受英国财政部委托领衔对英国大学与企业界的关系予以考察,经过半年的走访调研发现英国高校存在的治理、管理与领导方面的问题,于2003年12月完成了《兰伯特企业与大学关系评价报告》。出台的兰伯特评估报告对英国企业与大学联合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做法进行了评估,并就其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在这些建议的基础上,五个针对英国企业与合作知识产权问题的兰伯特协议模式正式出台,这五种协议模式根据不同合作方式及合作目的,列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划分(具体协议如下表1),企业与大学合作开始前可根据自身状况协商选择一种模式进行,大大减少了双方合作中为知识产权谈判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并减少了因协议不力而造成合作成果产权纠纷的风险。据悉,自该协议模式推广至2007年,葛兰素史克公司先后签署了27项兰伯特模式协议,其中它与Hertfordshire大学合作仅用两天就完成了产权协议的谈判与签署,大大提高了合作效率。目前,这些协议模式供英国企业和研究机构联合参与研发项目使用的示范性合同,已在具体合作(包括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与大学的合作)中得以广泛推广,而且在除英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如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1.2 英国高校知识产权的内外部管理

在大学知识产权所有权问题的处理方面,英国政府分别从知识产权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两方面进行了相关规定。英国几乎所有大学都拥有产生于教职员工的知识产权,但无权自动拥有产生于学生的知识产权。如果大学想拥有学生的知识产权,可在学生入校时签署相关协议如一揽子计划,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当知识产权产生于外部资助的研究时的归属时,政府规定,如果研究项目是由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或国家研究委员会资助的,产生的知识产权属于大学;而对于其它政府资助的项目的知识产权问题,政府资助的研究产生的知识产权一般应授予研究者,这样更有利于识别知识产权的潜在价值及进一步的利用;如果研究是由慈善基金会或工业界资助的,知识产权的归属通常需要根据情况协商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及其它相关问题。以剑桥大学为例,在2001年修订的“剑桥大学知识产权政策”修订案对学校以外的研究和开发资助做出规定:由剑桥大学以外的机构支持大学教职工和学生开展的研究活动,如英国政府的研究理事会、英国慈善机构、国际合作资金等,除在资助前事先有约定外(如军事项目研究),其知识产权归大学所以归大学拥有。

1.3 建立人员激励机制,促进技术转让

为了促使科技人员利用知识产权并使其转化,大约有2/3的大学直接给教师奖励,他们通常根据某一公式将知识产权许可证和转让得到的净收益(扣除专利费、知识产权管理费等)分为三部分,即大学-下属学院-个体发明者,实施这种分配方式可以使直接或间接对知识产权的产生做出贡献的人都获得奖励。但是随着净收益额增加,大学得到的比例相应地增加,而个人得到的比例相应地减少(但仍远远高于固定工资的收入)。表2则是英国几所大学的分配情况,从表中的比例分配可以看出,随着净收益的增大,大学获得收益比例在不断增加,而发明人的“提成”却在不断减少。从图中看出剑桥大学对发明人回报的做法是最富有激励性的,发明人可获得的净收益介于33.3%和90%之间,而实际上在美国一些著名大学教职工可获得的最高比例都不得超过1/3,从这点来看,英国高校给发明人的净收益比例是相当高的。

除物质方面奖励外,英国政府还利用将知识产权的产生和利用作为晋升的一项指标来激励成果转化,并且它还会给知识产权的利用等活动提供时间,特别是在新公司成立时,允许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离开学校或减轻其它工作,使他们集中精力从事专利和许可贸易。

2 我国高校目前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及问题

高校作为我国知识创新的主力军、智力的发源地,每年产生了大量的科技创新成果,自然成为知识产权产生、实施和保护的主要阵地和重要主体。为了保障成果发明人的合法权益并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定了一些知识产权策略支撑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顺利开展。

有关知识产权归属方面,我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高等学校;专利权被依法授予后由高等学校持有;职务技术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由高等学校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也指出学校或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委托书中有约定除外,其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人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个人为专利权人。从以上两法规中可看出,我国法规尚未明确的规定学校工作人员与其他单位人员合作中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关于校企双方合作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如果合作双方未事先达成共同协议的,专利权一般是归成果完成人所有。

人员激励方面,为促进科技成果的产生与推广,国家也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政策去奖励发明人及其他相关人员,除上述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外,还有《科技进步法》、《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等。法规中规定:高等学校将其知识产权或职务技术成果转让给他人或许可他人使用的,应当从转让或许可使用所取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0%用于奖励完成成果产生及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由职务发明创造、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进行产业化的,可以从转化收入中提取不低于30%的比例给予奖酬。

但与英国不同的是,我国高校并未享有较多的资产处置权。目前,法规规定,我国高校如果实施的奖励科研人员的总额超过技术转让净收入或科技成果作价金额50%时,必须事先通过该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共同讨论决定。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单位员工们的利益不同,且操作程序繁冗,通常导致依照“超过技术转让净收入或科技成果作价金额50%”实施的高校寥寥无几,即使以超出比例进行奖励的高校,也因在实施政策时遇到某些阻碍,难以顺利实施。以中南大学为例,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该校早在2003年就制定出台了《中南大学技术入股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了“两个70%”,即技术成果出资入股所获股份的70%分配给有关科技人员;非政府计划项目结余经费出资入股所获股份的70%归有关科技人员。“两个70%”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从事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人才、技术要素与社会资金、经营要素的整合,中南大学的做法在湖南省其他高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2008年,根据科技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废止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有关文件的通知》精神,上述管理办法中包括“两个70%”的部分条文被废止。目前该校只能降低科技人员的股权比例,实行“两个50%”,结果,降低科技人员的持股比例较大的挫伤学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高校财产自主处置权也遭受较大的阻碍。

另外,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财政部规定要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要求科技成果转让收入在扣除奖励资金后要上缴给中央国库,若高校需要合适的项目资金时,再需向财政部申请。据笔者了解,目前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不同程度的回避了此政策,因为他们不仅需要利用成果转化费用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而且还要提取部分资金支撑科研机构的正常运行,所以很难有多余的资金上缴给国家。因此执行此管理办法不仅会影响到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正常运行,而且也会减弱科研人员转化的动力,还将造成审批程序冗余。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已出台一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与法规,但因缺乏实施细则,或受其他政策法规制约等,造成高校实施技术转让十分困难,法规的激励作用大大减弱。

3 英国知识产权管理给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3.1 制定相应法规,认定知识产权归属

从英国知识产权的归属来看,兰伯特协议对合作中企业与大学的知识产权分配有较灵活的规定,构建出五种协议模式。大学与企业可以根据其合作目的,双方协商选择一种模式进行。由于政府规定的协议模式比较明确,这样就较好的规范了双方合作中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等问题,也大大减少了因私下协议不力而造成合作成果产权纠纷的风险。我国目前存在产学研合作中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尚缺乏相关法规明确产权归属。由于各类创新主体的职责、权益界定不清,对共同投入、成果分享,技术、市场管理等风险分担的机制不健全,法律约束欠缺,导致产学研合作难以持续。英国的兰伯特五种模式能减少知识产权交易的成本和复杂程度,为解决我国产学研合作中的相关问题提供较好的借鉴作用。

3.2 重视转化收益分配中发明者所在单位的利益

在成果激励方面,英国高校的知识产权许可证和转让得到的净收益(扣除一些费用,如专利费、知识产权管理费等)分为三部分,大学-下属学院-个体发明者,而且下属学院与个体发明者的奖励比例是相当高的,从表2中看出,此比例基本上都达到60%以上,有些高校此比例竟高达95%。这与我国科技成果收益费用分给大学、发明人/团队以及政府三部分不同。我国仅奖励高校而忽略发明人及团队所在的单位(即下属学院)往往会使单位缺乏成果推广的积极性,最终势必会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不够。实际上,科技成果转化从某种意义上说需要其他机构的大力协助,如技术转移办公室或科研处,这些中介机构在成果转化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利益不容忽视。另外,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已收取了税收费用,美国《拜杜法案》中规定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不必上交政府,政府只是从技术转移的经济行为中获得不断增加的税收收入。因此建议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中可适当降低政府收益的比例,而增加分配给发明者所在单位的收益,让更多的人有积极性投入到成果转化工作中来。

3.3 给予高校充分的财产处置权

篇9:股份制产权转让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股份制 法人财产权 产权转让

中图分类号:F12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244-01

股份制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企业资本组织形式,产权制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因素,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竞争实体,由于竞争实体的独立化、多元化,需要对其所有权归属关系进行界定。

1 股份制、产权及产权关系的界定

股份制是以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为主要特征,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其应有之意,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实现对社会资本的控制,是资本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表现和结果,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经营模式,来实现全体投资主体的利益,分解、分担社会交易风险。

产权是指出资人的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法人所有权的统称,是企业财产关系在企业营运过程中的一个动态概念。产权的归属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权制度的基础和核心。股份制产权关系要理顺清晰法人财产、法人财产权的关系。

法人财产是指法人财产的组成部分及其构成,是股东出资的总和及其法人在营运过程中的各种权益的統称。法人财产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出资人即股东依法向企业注入的财产或者资本金额;二是法人在生产经营中的收益积累;三是股东注入资本的增值;四是法人所负债务形成的财产。法人财产的外在表现为实物的财产形式及知识产权等价值权益形式,法人财产是法人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法人财产权是指公司对其拥有的法人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益。是法律上将法人财产归属于法人的一种认可,是法人财产的外在法律化。法人财产权表现在法人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股份公司法人享有企业的财产权,有权利利用股东出资形成的法人财产独立地以法人名义进行生产经营业务活动,公司有广泛地生产经营权利,并对法人财产进行处置和转让,同时基于法人财产承担经营责任。

2 产权转让几点的思考

产权转让是指两个以上的法定主体之间发生的财产所有权及其派生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各项权能,部分或者全部有偿转移的经济行为。我国股份制中产权转让存在不平等的现象,表现如下。

第一,股份认购权的不平等。股东股份认购权的不平等表现在股份公司创立和增加资本扩股时,股东在购买股份方面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股份公司在设立阶段,应有法定的发起人,公司的发起人要认购法定比例的股份,对法定股份之外的股份,发起人也有优先购买的权利;在公司增资扩股时,公司原有的股东按照在公司中原有的比例有优先购买的权利等等。股东认购股份的不平等反应了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并举。

第二,股份转让权的不平等。在我国,存在着一种极为不合理的状况,对公司法人持有本公司股问题的规定,在现行的公司法中禁止公司认购本公司的股份,只有在以下四种情况下才允许持有:减少公司注册资本;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股东因对股东大会做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的。同时规定公司法人持有本公司的股份,必须在一定的时期内加以处置,属于第一项情形的,应当自收购之日起十日内注销;属于第二项、第四项情形的,应当在六个月内转让或者注销。公司依照第一款第三项规定收购的本公司股份,不得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五;用于收购的资金应当从公司的税后利润中支出,所收购的股份应当在一年内转让给职工。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权的标的。

第三,股东身份的不平等。股份转让权不平等,另外在值得关注就是将公司的股份按照投资主体的身份加以区分,如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和职工股等等,虽然公司法没有将股份公司的股份按照身份加以区分,便是实践中此问题并没有解决。正是由于将股份加以区分,使得公司的股份在营运中出现了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同股不同市和同股不同价的问题。

3 实现产权转让平等性的途径和方法

实现产权顺畅的流转有利于保持公司资本的稳定;削弱和减少股东对公司分红收益的压力;消除了公司资本的固定化和回收周期长期化与股东投资短期回收利益保证的矛盾。针对产权转让中不平等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首先,应该全面贯彻、严格执行《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现实的公司法从法律层面取消了对股东身份的划分,为产权转让的平等性提供了法律保障。按照现行《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股份的发行要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必须同股同权、同股同利。这样不仅实现了同股同价、同股同市,而且也实现了各种权益主体均衡发展。公司的股东享有平等的权利,无论是政府股东、法人股东、个人股东还是职工股东的合法权益平等的受法律保护,股东利益不受侵害。

其次,增加库存股制度。就现行法律规定,股份公司回购的股份必须在十日内注销,不允许公司拥有库存股。库存股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库存股的产生、出售都影响着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如果操作不利可能侵蚀公司债权人的利益,成为意图操纵股票价格的工具。另一方面,库存股的存在的现实价值不能忽视,就是为了使其发挥蓄水池的功能。使得公司可以灵活地调控市场上流通股的数量,促使股价回落到正常值,有利于公司合理股价的形成,保证公司资本运营中的交易安全,实现公司的稳定发展。

库存股存在的两面性,需要公司在运营中对库存股有严格的规定和程序,笔者认为应该从库存股的数量上和权利行使上,加以明确权利归属和责任承担,借鉴国外关于库存股的规定,及交易安全的考虑,在数量上应该不超过流动股本的5%,这样降低了对证券市场上供求关系和股票价格的影响,和减少公司的经理层对其它权益者的权益的侵蚀。在库存股的表决权由股东大会行使,具体由董事会执行,使其形成权力与权利的制衡关系,保障权力在制约的体制中良好的运行。公司对库存股享有收益权,并对库存股的收益用途加以限定,如用来提取公司的公积金。

最后,完善产权转让的经济环境。加强产权转让的外部环境建设,推进公平竞争,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股份制企业的发展,为股份制产权的转让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同时,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产权流转顺畅创造更为有利的社会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蔡元元,任晓刚.公司取得自己股份制度的现状与立法完善[J].商场现代化,2007(4).

[2]陈榕榕.浅谈完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J].木工机床,2007(1).

上一篇:个人入股公司合同范本下一篇:职业技能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