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数高考真题及答案

2024-07-20

复数高考真题及答案(精选6篇)

篇1:复数高考真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复数真题分类汇编

z--1.[2014·安徽理] 设i是虚数单位,z表示复数z的共轭复数.若z=1+i,则+i·z=i

()

A.-2B.-2iC.2D.2i

z-C [解析] 因为z=1+i,所以+i·z=(-i+1)+i+1=2.i

2i2.[2014·安徽文] 设i是虚数单位,复数i3()1+i

A.-iB.iC.-1D.1

2i(1-i)2iD [解析] i3+=-i+=1.21+i

3.[2014·福建理] 复数z=(3-2i)i的共轭复数z等于()

A.-2-3iB.-2+3i

C.2-3iD.2+3i

C [解析] 由复数z=(3-2i)i=2+3i,得复数z的共轭复数z=2-3i.4.[2014·福建文] 复数(3+2i)i等于()

A.-2-3iB.-2+3i

C.2-3iD.2+3i

B [解析](3+2i)i=3i+2i2=-2+3i,故选B.5.[2014·广东卷] 已知复数z满足(3+4i)z=25,则z=()

A.-3+4iB.-3-4i

C.3+4iD.3-4i

D [解析] 本题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利用分母的共轭复数进行求解.

因为(3+4i)z=25,25(3-4i)25所以z==3-4i.3+4i(3-4i)(3+4i)

6.[2014·广东文] 已知复数z满足(3-4i)z=25,则z=()

A.-3-4iB.-3+4i

C.3-4iD.3+4i

25(3+4i)25=3+4i.3-4i(3-4i)(3+4i)

1-i27.[2014·湖北理、文] i为虚数单位,=()1+i

A.-1B.1C.-iD.i

1-i2-2iA [解析] =2i1.故选A.1+i

z+i8.[2014·湖南理] =i(i为虚数单位)的复数z=()z

1111i-i 2222

1111C.-+iD.--2222

z+ii(-1-i)1-iiB [解析] 因为=i,则z+i=zi,所以z==.z2i-1(i-1)(-1-i)D [解析] ∵(3-4i)z=25,∴z=

---9.[2014·江西理] z是z的共轭复数,若z+z=2,(z-z)i=2(i为虚数单位),则z=()

A.1+iB.-1-i

C.-1+iD.1-i

-D [解析] 设z=a+bi(a,b∈R),则z=a-bi,所以2a=2,-2b=2,得a=1,b=

-1,故z=1-i.10.[2014·江西文] 若复数z满足z(1+i)=2i(i为虚数单位),则|z|=()

A.1B.2C.3

2i(1-i)2iC [解析] 因为z=1+i,所以|z|=|1+i|=1+1=2.1+i(1+i)(1-i)

11.[2014·辽宁理、文] 设复数z满足(z-2i)(2-i)=5,则z=()

A.2+3iB.2-3iC.3+2iD.3-2i

5A [解析] 由(z-2i)(2-i)=5,得z-2i=,故z=2+3i.2-i

10i12.[2014·全国理] 设z,则z的共轭复数为()3+i

A.-1+3iB.-1-3i

C.1+3iD.1-3i

10i(3-i)10(1+3i)10iD [解析] z==1+3i,根据共轭复数的定义,其103+i(3+i)(3-i)

共轭复数是1-3i.(1+i)3

1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理]()(1-i)A.1+iB.1-i

C.-1+iD.-1-i

(1+i)3(1+i)2(1+i)2i(1+i)D [解析] ==1-i.(1-i)(1-i)-2i

114.[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 设z=+i,则|z|=()1+i

B.C.D.2 222

1-i1112i=i=+i,则|z|=.22221+i

1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理] 设复数z1,z2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关于虚轴对称,z1=2+

i,则z1z2=()

A.-5B.5C.-4+iD.-4-i

A [解析] 由题知z2=-2+i,所以z1z2=(2+i)(-2+i)=i2-4=-5.1+3i1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1-iB [解析] z=

A.1+2iB.-1+2i

C.1-2iD.-1-2i

1+3i(1+3i)(1+i)1+4i+3i2

B [解析] ==-1+2i.21-i(1-i)(1+i)

17.[2014·山东理] 已知a,b∈R,i是虚数单位,若a-i与2+bi互为共轭复数,则(a+bi)2=()

A.5-4iB.5+4iC.3-4iD.3+4i

D [解析] 因为a-i与2+bi互为共轭复数,所以a=2,b=1,所以(a+bi)2=(2+i)2=3+4i.故选D.18.[2014·山东文] 已知a,b∈R,i是虚数单位,若a+i=2-bi,则(a+bi)2=()

A.3-4iB.3+4i

C.4-3iD.4+3i

A [解析] 因为a+i=2-bi,所以a=2,b=-1,所以(a+bi)2=(2-i)2=3-4i.19.[2014·陕西理] 原命题为“若z1,z2互为共轭复数,则|z1|=|z2|”,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A.真,假,真B.假,假,真

C.真,真,假D.假,假,假

8.B [解析] 设z1=a+bi,z2=a-bi,且a,b∈R,则|z1|=|z2|=a+b,故原命题为真,所以其否命题为假,逆否命题为真.当z1=2+i,z2=-2+i时,满足|z1|=|z2|,此时z1,z2不是共轭复数,故原命题的逆命题为假.

-20.[2014·陕文卷] 已知复数z=2-i,则z·z的值为()

A.5B.5C.33

--A [解析] ∵z=2-i,∴z=2+i,∴z·z=(2+i)(2-i)=4+1=5.7+i21.[2014·天津理、文] i是虚数单位,复数=()3+4i

A.1-iB.-1+i

17311725iD.-+252577

A [解析] 7+i(7+i)(3-4i)25-25i=1-i.3+4i(3+4i)(3-4i)3+422.[2014·浙江理] 已知i是虚数单位,a,b∈R,得“a=b=1”是“(a+bi)2=2i”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2a-b=0,a=1,222A [解析] 由a,b∈R,(a+bi)=a-b+2abi=2i, 得所以或2ab=2,b=1

a=-1,故选A.b=-1.

23.[2014·重庆理] 复平面内表示复数i(1-2i)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A [解析] i(1-2i)=2+i,其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2,1),位于第一象限.

24.[2014·重庆文] 实部为-2,虚部为1的复数所对应的点位于复平面的()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B [解析] 由条件知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2,1),位于第二象限.

1+i=________. 25.[2014·北京理] 复数1-i

(1+i)1+i==2i=-1.-1 [解析] 1-i(1-i)(1+i)226.[2014·北京文] 若(x+i)i=-1+2i(x∈R),则x=________.

[解析] ∵(x+i)i=-1+xi=-1+2i,∴x=2.3+i27.[2014·湖南文] 复数为虚数单位)的实部等于________. i3+i3+i-3 [解析] 因为==-3-i,所以实部为-3.i-1

28.[2014·江苏卷] 已知复数z=(5-2i)2(i为虚数单位),则z的实部为________.[解析] 根据复数的乘法运算公式知,z=(5-2i)2=52-2×5×2i+(2i)2=21-20i,故实部为21,虚部为-20.2-2i29.[2014·四川理] 复数________. 1+i

2-2i2(1-i)2

-2i [解析] 2i.1+i(1+i)(1-i)

2-2i30.[2014·四川文] 复数________. 1+i

2-2i2(1-i)2

-2i [解析] 2i.1+i(1+i)(1-i)

31.[2014·浙江卷] 已知i是虚数单位,计算1-i________.(1+i)22222

1-i1-i(1-i)ii+11111- [解析] =i.222i22(1+i)-2-2

篇2:复数高考真题及答案

三、复数

一、单选题

1.(2021·全国)已知,则()

A.

B.

C.

D.

2.(2021·浙江)已知,(i为虚数单位),则()

A.

B.1

C.

D.3

3.(2021·全国(文))已知,则()

A.

B.

C.

D.

4.(2021·全国(理))设,则()

A.

B.

C.

D.

5.(2021·全国(文))设,则()

A.

B.

C.

D.

6.(2020·海南)=()

A.

B.

C.

D.

7.(2020·北京)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的坐标是,则().

A.

B.

C.

D.

8.(2020·浙江)已知a∈R,若a–1+(a–2)i(i为虚数单位)是实数,则a=()

A.1

B.–1

C.2

D.–2

9.(2020·海南)()

A.1

B.−1

C.i

D.−i

10.(2020·全国(文))若,则z=()

A.1–i

B.1+i

C.–i

D.i

11.(2020·全国(文))若,则()

A.0

B.1

C.

D.2

12.(2020·全国(理))复数的虚部是()

A.

B.

C.

D.

13.(2020·全国(理))若z=1+i,则|z2–2z|=()

A.0

B.1

C.

D.2

14.(2020·全国(文))(1–i)4=()

A.–4

B.4

C.–4i

D.4i

15.(2019·北京(理))已知复数z=2+i,则

A.

B.

C.3

D.5

16.(2019·全国(理))若,则

A.

B.

C.

D.

17.(2019·全国(文))设z=i(2+i),则=

A.1+2i

B.–1+2i

C.1–2i

D.–1–2i

18.(2019·全国(文))设,则=

A.2

B.

C.

D.1

19.(2019·全国(理))设z=-3+2i,则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0.(2019·全国(理))设复数z满足,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x,y),则

A.

B.

C.

D.

21.(2018·北京(理))在复平面内,复数的共轭复数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2.(2018·全国(理))

A.

B.

C.

D.

23.(2018·全国(文))

A.

B.

C.

D.

24.(2018·全国(理))

A.

B.

C.

D.

25.(2018·全国(文))设,则

A.

B.

C.

D.

26.(2018·浙江)若复数,其中i为虚数单位,则

=

A.1+i

B.1−i

C.−1+i

D.−1−i

27.(2017·全国(理))=()

A.1+2i

B.1-2i

C.2+i

D.2-i

28.(2017·全国(文))下列各式的运算结果为纯虚数的是

A.(1+i)2

B.i2(1-i)

C.i(1+i)2

D.i(1+i)

29.(2017·全国(理))复数等于

()

A.

B.

C.

D.

30.(2017·全国(文))下列各式的运算结果为纯虚数的是()

A.

B.

C.

D.

31.(2017·山东(理))已知,是虚数单位,若,则

A.1或

B.或

C.

D.

32.(2017·山东(理))已知,是虚数单位,若,则

A.1或

B.或

C.

D.

33.(2017·全国(理))(2017高考新课标III,理3)设复数z满足(1+i)z=2i,则∣z∣=

A.

B.

C.

D.2

34.(2017·全国(理))设有下面四个命题

:若复数满足,则;

:若复数满足,则;

:若复数满足,则;

:若复数,则.其中的真命题为

A.

B.

C.

D.

35.(2017·全国(文))复平面内表示复数z=i(–2+i)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6.(2017·山东(文))已知i是虚数单位,若复数z满足,则=

A.-2i

B.2i

C.-2

D.2

37.(2017·北京(文))若复数(1–i)(a+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1)

B.(–∞,–1)

C.(1,+∞)

D.(–1,+∞)

38.(2017·全国(文))(2017新课标全国卷II文科)

A.

B.

C.

D.

二、填空题

39.(2020·天津)是虚数单位,复数_________.

40.(2020·江苏)已知是虚数单位,则复数的实部是_____.41.(2020·全国(理))设复数,满足,则=__________.42.(2019·江苏)已知复数的实部为0,其中为虚数单位,则实数a的值是_____.43.(2019·天津(文))是虚数单位,则的值为__________.44.(2019·浙江)复数(为虚数单位),则________.45.(2019·上海)设为虚数单位,则的值为__________

46.(2018·上海)已知复数满足(是虚数单位),则

47.(2018·江苏)若复数满足,其中i是虚数单位,则的实部为________.

48.(2018·天津(理))i是虚数单位,复数___________.49.(2017·上海)已知复数满足,则_____________.

50.(2017·天津(文))已知,为虚数单位,若为实数,则的值为__________.

51.(2017·江苏)已知复数z=(1+i)(1+2i),其中i是虚数单位,则z的模是__________

三、双空题

52.(2017·浙江)已知a,b∈R,(i是虚数单位)则

______,ab=________.

近五年(2017-2021)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

三、复数(答案解析)

1.C

【解析】因为,故,故

故选:C.2.C

【解析】,利用复数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可得:.故选:C.3.B

【解析】,.故选:B.4.C

【解析】设,则,则,所以,解得,因此,.故选:C.5.C

【解析】由题意可得:.故选:C.6.B

【解析】

故选:B

7.B

【解析】由题意得,.故选:B.8.C

【解析】因为为实数,所以,故选:C

9.D

【解析】

故选:D

10.D

【解析】

因为,所以.11.C

【解析】

因为,所以

故选:C.

12.D

【解析】

因为,所以复数的虚部为.故选:D.13.D

【解析】

由题意可得:,则.故.故选:D.14.A

【解析】

.故选:A.15.D

【解析】∵

故选D.16.D

【解析】.故选D.

17.D

【解析】,所以,选D.

18.C

【解析】

因为,所以,所以,故选C.

19.C

【解析】由得则对应点(-3,-2)位于第三象限.故选C.

20.C

【解析】则.故选C.

21.D

【解析】的共轭复数为

对应点为,在第四象限,故选D.22.D

【解析】

故选D.23.D

【解析】,故选D.24.D

【解析】选D.25.C

【解析】,则,故选c.26.B

【解析】,选B.27.D

【解析】由题意,故选:D.28.A

【解析】

由题意,对于A中,复数为纯虚数,所以正确;

对于B中,复数不是纯虚数,所以不正确;

对于C中,复数不是纯虚数,所以不正确;

对于D中,复数不是纯虚数,所以不正确,故选A.29.D

【解析】=2-i.故选D.30.C

【解析】,,所以选C.31.A

【解析】

由得,所以,故选A.32.A

【解析】

由得,所以,故选A.33.C

【解析】

由题意可得,由复数求模的法则可得,则故选C.34.B

【解析】

令,则由得,所以,故正确;

当时,因为,而知,故不正确;

当时,满足,但,故不正确;

对于,因为实数的共轭复数是它本身,也属于实数,故正确,故选B.35.C

【解析】,则表示复数的点位于第三象限.所以选C.36.A

【解析】

由得,即,所以,故选A.37.B

【解析】

试题分析:设,因为复数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所以,解得:,故选B.38.B

【解析】由题意,故选B.39.

【解析】.故答案为:.40.3

【解析】∵复数∴∴复数的实部为3.41.

【解析】设,,又,所以,.42.2.【解析】,令得.43.

【解析】.

44.【解析】.45.

【解析】

由,得,即,46.5

【解析】由(1+i)z=1﹣7i,得,则|z|=.故答案为5.

47.2

【解析】因为,则,则的实部为.48.4–i

【解析】由复数的运算法则得:.49.

【解析】由,得,设,由得,即,解得,所以,则.

50.-2

【解析】为实数,则.51.

【解析】复数z=(1+i)(1+2i)=1﹣2+3i=﹣1+3i,∴|z|.

故答案为.

52.5,2

【解析】

篇3:浅析五年高考真题及教学启示

一、2010-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政治试题四模块分值分布状况

从2010年至2014湖南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政治试题部分各模块所占比重基本稳定。《经济生活》大约占30%,《政治生活》大约占24%,《文化生活》大约占14%,《生活与哲学》大约占32%。这种较稳定的比例分配状况告诉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各模块所用时间应该是有区别的,重点和难点应该在必修一和必须四,所以这两个模块要花更多的时间复习,要复习得更仔细。

二、2010-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政治试题知识点分布状况

高考政治的考点共计252个,高考中所考试的知识点仍以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为主,大约40多个。比如《经济生活》中的价值、价格、供求关系、消费、企业的生产经营、就业问题、分配问题、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对外开放等高频考点。《政治生活》中的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人大等相关知识。《文化生活》中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等相关知识。《生活与哲学》主要考查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这对我们今后教学过程中的启示:第一,要注重主干知识的精、细、准的把握,主干知识要讲清楚、讲透彻,还要注意多角度挖掘其与相关知识的联系,除了从传统角度把握之外,还要从创新的角度挖掘该考点出题的新的可能性。第二,要对教材全面把握。教材中的“名次点击”、“相关链接”和“专家点评”辅助文,是教材正文部分的延伸,它们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教材的探究模块和每单元的“综合探究”,则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足够重视,不能让教材中的辅助文成为复习的忙点。第三,对于近几年一直没有考过的知识点和知识范围一定要通过分析寻找出来,这是高考出题的盲区,也是高考命题专家们在反猜题的过程中,必须寻找新的思路,也就是要寻找“非主流”。

三、2010-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政治试题题型的分析

近四年高考试卷政治试题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类。

选择题主要包括计算题、因果类、引文类、体现说明类、意义类、图表类等题型。根据2013年全国15套文科综合试卷试题反映出:第一,前几年常考的计算题在2014年考试频率大大下降,15套试卷中只有四套试卷中出了计算题,2012年湖南卷甚至没有出计算题,估计计算题的考查频率会下降。第二,2013年新课标卷第一次出现了坐标图题,这是在广东卷、浙江卷、福建卷多年出了坐标图题之后,在新课标卷中第一次出现,同时在2013年全国15套试卷中,有8套试卷出了坐标图题。估计坐标图题第一次在新课标卷中登场后,将会成为常客,如果用坐标图题取代计算题,就会降低试题难度,对考生来说是一件好事。第三,其他题型是基本稳定的,所以在平时训练是要加强客观题解题方法的训练和指导和限时训练。要得分就要少失分。对于在平时学生经常出错的表述,要求学生做好错题本,尽量避免在同一个地方反复犯错。这样可以加快做题的速度,提高做题的效率。

主观题主要包括体现说明类、意义类、原因类、辨析类、措施类、图表类、作用类等题型。第一,引导学生研究高考试题中各种题型的审题及答题规律,并运用该规律反复解答试题,检验其正确性,结合各人的特点,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解题能力。第二,2014年高考主观题对学生能力要求比2012年要更高,一方面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对学生知识的变通和整合能力要求更高。既要学生准确提炼材料信息,又要重组信息并准确表达出来。学生能否做到从材料到知识的迁移是能否答好主观题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训练,这就需要语文老师的帮助。比如要讲解句子成分的划分、怎样划分层次、怎样找准中心句等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平时的知识整合。在大纲的指导下,把每一课的基础知识按顺序、结构进行整理,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严密的宏观逻辑体系。细化知识条目,理清知识块与每个条目包含的微观知识点,既要全面,又要明确主干知识。在宏观和微观上做好思维导图,知识体系构建完整之后,试卷上所出问题就会很快找到答题的突破口,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主观题的得分。

四、横向和纵向比较

近几年全国各省的高考试题发现各省高考试题之间是相互借鉴的,所以我们不仅要研究本省的历年的高考试题,还必须注意各省试卷中所考知识点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比如:经济生活中关于收入分配公平的问题,在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中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了,2013年重庆卷中也以主观题的形式继续考。哲学中的辩证否定观,在2011年的海南卷中考到了,在2012年的全国新课标卷(Ⅰ)中又考到了;矛盾的基本属性的观点,在2011年和2012的海南卷中考到了,2013年在全国新课标卷(Ⅱ)、浙江卷和江苏卷三套试卷中都考到了该知识点。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平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做全国各省高考题、解析高考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篇4:历年高考数学真题及答案

理科数学的考点

1.【数列】&【解三角形】

数列与解三角形的知识点在解答题的第一题中,是非此即彼的状态,近些年的特征是大题第一题两年数列两年解三角形轮流来, 、大题第一题考查的是数列,大题第一题考查的是解三角形,故预计大题第一题较大可能仍然考查解三角形。

数列主要考察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数列的求和。

解三角形在解答题中主要考查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2.【立体几何】

高考在解答题的第二或第三题位置考查一道立体几何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平行、垂直的证明,求二面角等,出题比较稳定,第二问需合理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正确计算。

3.【概率】

高考在解答题的第二或第三题位置考查一道概率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回归分析与统计,近年来概率题每年考查的角度都不一样,并且题干长,是学生感到困难的一题,需正确理解题意。

4.【解析几何】

高考在第20题的位置考查一道解析几何题。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性质,轨迹方程问题、含参问题、定点定值问题、取值范围问题,通过点的坐标运算解决问题。

5.【导数】

高考在第21题的位置考查一道导数题。主要考查含参数的函数的切线、单调性、最值、零点、不等式证明等问题,并且含参问题一般较难,处于必做题的最后一题。

6.【选做题】

今年高考几何证明选讲已经删除,选考题只剩两道,一道是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问题,另一道是不等式选讲问题。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题主要考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的应用以及范围的最值问题;不等式选讲题主要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化简,求参数的范围及不等式的证明。

怎样提高理科数学成绩

备考的方向。很多考生觉得多做题就行了,还有一些考生进行“题海战术”,每天面对大量的习题,同时也有好像永远都做不完题,结果是成绩没有提升上去。那么这个方向,当然也有一些考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喜欢做题甚至很少做题,这些考生有的觉得自己很聪明,应该能学好理科,特别是数学,结果拿到试卷后,觉得生疏,在短时间内很难把题目做好,对以上两类考生,都是属于备考方向的问题。

训练方式。备考中学习和考试其实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现实中学习努力的考生有的不一定会考试,会考试的学生不一定努力学习。当然前者远远多于后者。无论是会考试还是不会考试的学生,要想把试考好,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讲,还是需要合理的训练,例如说数学学科来说,你需要在平时训练中注重这些关键词:时间分配、正确率、题型以及相关的解题方法、步骤等等。很多学生没有训练的目标,甚至一些考生做题的目标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训练方式肯定很难让自己的成绩提升上去。

篇5:北京高考英语真题及答案

英语(北京卷)

本试卷共16页, 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三节:30 分)

第一节(共 5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7.5 分)

听下面 5 段对话,每段对话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 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 你将有 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你将听一遍。

例: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rend?

A. A newspaper

B. A magazine

C. A book

答案是 A

1. What juice does the man order?

A. Lemon B. Apple C. Orange

2. What subject does the man like best?

A. History. B. Biology. C. Chemistry.

3. Where is the woman from?

A. Britain. B. Russia. C. America.

4. What kind of student bus pass does the woman want?

A. Weekly. B. Monthly. C. Yearly.

5.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going to nuy for Mary’s birthday?

A. A bicycle. B. A pen. C. A book.

第二节(共 1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15 分)

听下面 4 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 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 5 秒钟的时间阅读每小题。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 5 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

白你将听两遍。

听第 6 段材料,回答第 6 至 7 题。

6. What’s wrong with the woman ?

A. She has a cough. B. She has a headache. C. She has a fever.

7. How long is the medicine for?

A. One day. B. Two days. C. Three days.

听第 7 段材料,回答第 8 至 9 题。

8. What does the woman need?

A. Some ink. B. A printer. C. Some paper.

9. What problem does the man have?

A. He can’t send a text message..

B. He can’t hear the woman clearly.

C. He can’t be back to the office soon.

听第 8 段材料,回答第 10 至 12 题。

10. What does the woman plan to do at first?

A. To stay at home. B. InTo eat out. C. To see a film.

11. When will the two speakers meet?

A. At 11:oo am.. B. At 2:00 pm. C. At 4:00 pm.

12. What is the man trying to do?

A. To introduce a new pizza to the woman.

B. To remind the woman to relax herself.

C. To invite the woman to see a movie.

听第 9 段材料,回答第 13 至 15 题。

13. When did the family visit the Design Museum?

A. On Friday. B. On Saturday. C. On Sunday.

14. How did the family go to Hyde Park?

A. On foot. B. By taxi. C. By tarin.

15. What is the speaker mainly talking about?

A. Amazing attraction in London.

B. A four-day trip to London.

C. A dream about London.

第三节(共 5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7.5 分)

听下面一段对话,完成第 16 至 20 五道小题,每小题仅填写一个词,听对话前,你将有 20 秒钟的时间阅读试 题,听完后你将有 60 秒钟的作答时间。这段对话你将听两遍。第二部分:知识运用(共两节,45 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从每题所给的 ABCD 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例:It’s so nice to hear from her again. , we last met more than thirty years ago.

A. What’s more B. That’s to say

C. In other words D. Believe it or not

答案是 D。

21. Some animals carry seeds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______ plants can spread to new places.

A. so B. or

C. for D. but

22. ---Hi, let’s go skating.

--- Sorry, I’m busy right now. I _______ in an application form for a new job.

A. fill B. have filled

C. am filling D. will fill

23. Jane is in a hurry because the train to the airport leaves _______ half an hour.

A. by B. in

C. for D. until

24. __ carefully if any change occurs when doing experiments in the lab..

A. Observe B. To observe

C. Observed D. Observing

25. Last night, there were millions of people _______ the opening ceremony live on TV.

A.watch B. to watch

C. watched D. watching

26. I borrow the book Sherlock Holmes from the library last week, ______ my classmates recommended to me..

A.who B. which

C. when D. Where

27. ________ I have a word with you? It won’t take long.

A. Can B. Must

C. Shall D. Should

28.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______ before we are ready for a long stay on the Moon.

A. solving B. solved

C. being solved D.to be solved

29. _______ the forest park is far away, a lot of tourists visit it every year.

A. As B. When

C. Even though D. In case

30. The best moment for the football star was _______ he scored the winning goal.

A. where B. when

C. how D. why

31. --- What time is it?

--- I have no idea. But just a minute, I ______ it for you.

A. check B. checked

C. will check D. would check

32. I found the lecture hard to follow because it _______ when I arrived.

A. started B. was starting

C. would start D. had started

33. Some people believe _______ has happened before or is happening now will repeat itself in the future.

A. whatever B. whenever.

C. whereever D. however

34. We __________ back in the hotel now if you didn’t lose the map.

A. are B. were

C. will be D. would be

35.The film star wears sunglasses. Therefore, he can go shopping without ______..

A. recognizing B. being recognized

C. having recognized D. having been recognized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 2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阅读下面短文, 掌握其大意,从每题所给的 A、B、C、D 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讲该项 涂黑。

The Fitting-in of Suzy Khan

The first time I saw Suzy Khan, I knew I had to help her. She was really small for her age of 12. The boy in my class often 36 about her and laughed their heads off. She would open a book, pretending to read, with tears dropping on the open page.

All I knew was that she was an orphan (孤儿) from Africa. She had just been adopted by a family in town who 37 that the best way for her to learn American ways of life was to be with american kids. I looked down at this 38 girl and promised myself that somehow I would help her.

But how could I help her 39 in with us? There had to be a 40 .

One day, when I went into the classroom, I saw that Suzy had 41 her geography book to a picture of a train, and in her notebook, she had made a(n) 42 copy.

I was surprised and thought that she could do something in the coming 43 show. So, I took her to see the art teacher, Miss Parker, and showed her what Suzy had 44 . “why, it’s wonderful,” said Miss Parker, who then showed us a poster she had painted 45 the talent show. “I need more of these, but I just don’t have enough 46 . Could you help me, Suzy?”

On the day of the talent show, Suzy’s 47 were everywhere ---- all over the hall and all over the school, each one different.

“And finally,” said Mr Brown, the schoolmaster, at the end of the show, “we have a (n) award. I’m sure you’ve all noticed the wonderful posters.” Everyone nodded. “One of our own students 49 them.”

I could hear everyone whispering. “Who in our school could draw 50 well?”

Mr. Brown waited a while before saying, “ 51 this student worked so hard on the posters, she deserves a 52 ,too. Our mystery(神秘) artist is our new student ---- Suzy Khan!”

Mr. Brown thanked her for all the wonderful posters and gave her a professional artist’s set. “Thank you,” she cried.

I 53 , at that time when I was looking at her excited face, she’d probably never 54 anything in her whole life.

Everyone started to 55 their hands. Suzy Khan gave them a shy smile and the applause was defening. I knew then Suzy was going to ne all right.

36. A. joked B. cared C. trains D. worried

37. A. reported B. decided C. complained D. questioned

38. A. rich B. proud C. tiny D. popular

39. A. come B fall C. fit D. tie

40. A. manner B. pattern C. choice D. way

41. A. read B. taken C. opened D. put

42. A. free B. perfect C. final D. extra

43. A.are B.talk C.quiz D. talent

44. A. colored B. written C. carved D. drawn

45. A. at B. after C. for D. around

46. A. room B. time C. paper D. interest

47. A. gifts B. books C. photos D. posters

48. A. special B. academic C. national D. rayal

49. A. painted B. found C. printed D. collected

50. A. very B. that C. quite D. too

51. A. If B. Though C. Unless D. Since

52. A. prize B. rank C. rest D. place

53. A. replied B. realized C.remembered D. regretted

54. A. offered B. valued C. owned D. controlled

篇6: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

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4.A

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

【分析】

14.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由此可见,选项A“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

故选A。

15.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①“虽失春城醉上期”一句,说明作者和好友皮日休曾经相“期”春日聚会,饮酒一醉,但是一个“失”字,让这些愿望落空;“下帷裁遍未裁诗”一句是说未能作诗之憾,所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本诗是一首“奉和”友人的诗歌,好友皮日休因“抱疾”而闭门谢客,然而他却给作者寄去一封信告知病情,作者得知好友抱病,当然要送上安慰,“但医沈约重瞳健”一句则是宽慰友人,希望友人眼睛恢复健康,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不怕江花不满枝”一句则用美好的景物对以后美好生活做了展望。

【点睛】

诗歌的情感分析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二、【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

14.B

15.①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②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解析】

【分析】

1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行藏终欲付何人”意思是,在死后,他们的行藏最终又会托付给什么人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建功立名时,他们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都是自主的;但是,之后他们的一切又要不自主地委之他人,任其摆布,任其剪裁了,对于这一点他们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并非选项所说“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的意思。

故选B。

15.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 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给我们的启示其实离不开诗中所阐发的道理。

颔联“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承接首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了高贤的悲摧。在当时,高贤们已承污纳秽,受到误解;而后来末流所至,更是以假乱真,以讹传讹,从而使高贤们的行藏失去了原来的真相。由此可见本诗阐发的道理是: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这首诗歌作者完全是有感而发的,但是它本身所昭示的对书本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却无疑具有普泛性的哲理意义。书本是前人经脸、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因此,为了继承前人宝贵的精神遗产,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就必须广博地读书。但是,书本又并不都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这里有高下之分、有真伪之别,因此,在读书时必须善于区别,批判地继承。前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诚如是也!所以。我们在读书时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而不能无保留地兼收并蓄,以假为真,以讹传讹,以至为书而误;我们只有以怀疑的理性目光去择取、去吸收,才能化他人的成果为自己的血肉,充实自己,发展自己,这就是本诗所给予我们的哲理性的启示。

三、【2020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C

15.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解析】

【分析】

14.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词的意象,分析诗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勿多取”指的是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不是指“不要过多取食”。

故选C。

15.本题考查结合诗歌手法,概括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要求找出相关诗句;再联系手法、结合关键词语,概括形象特点;最后根据要求,分点整理答案。

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诗采用联想手法,由物及人,要求分析概括苦笋与魏征二者的相似之处。然后,阅读诗歌结合内容进行分析。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我见魏征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分点概括二者相似之处即可。

四、【2020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9.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

10.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9.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

10.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

【解析】

【分析】

9.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以及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结合题目、注释、作者等信息通读全诗,把握诗歌大意;然后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提示筛选出与之有关的句子或短语,最后分点作答。

本题题干要求是从诗中找出与“常州”有关的信息。首先考生要注意“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一句,沟渠已经半废,土地贫瘠,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厨传还在,但是百姓生活却依旧贫困,由“田畴薄”“市井贫”可以概括出“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另外从“白屋”一词也可看出“百姓生活贫穷”,白屋古代指平民的住屋,因无色彩装饰,故名;从“最忆荆溪两岸春”可以看出此地自然风景优美。

10.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诗歌后两联提到的“话此”,要联系上文来看。“劳人”“佳士”都指沈康,“朱轮”是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这里指代沈康的到来;“忽逢佳士得朱轮”大意是“忽然听到了您到常州治理的好消息”,表达了常州百姓对沈康这个优秀的父母官到来的期待和欢迎;其实这是作者委婉地表达对沈康的勉励,希望他能治理好常州,不辜负百姓的盼望,这是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待。“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惆怅”写出作者在提到常州时的心情,表达了自己此前在常州,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后句“最忆荆溪两岸春”,想到常州的美景,表达了对常州的难舍和怀念之情。

五、【2020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15.“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16.“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

14.B

15.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16.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解析】

【分析】

1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查的题型,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多方面。带着选项与诗句相关内容仔细对照,审核揣悟,力求读懂诗意,理解选项,发现问题。

B项,“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错误,并非“农闲”“慵懒”,应该是农忙季节,从关于结尾句的注释 “饷田:到田间送饭”和颈联“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酿酒”“ 砧”声中均可见是忙碌而充实的田园氛围,表现了农忙时节农家人的辛勤劳作。

故选B。

15.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这类题一般需要翻译诗句,即解读浅层内容,然后深层理解情感主旨,最后结合手法、语言等明确表达效果,有结构作用的话也要指出来。题干为:“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可见赏析角度不用面面俱到,侧重内容氛围,情感态度和诗人思想。

首先翻译句子“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

其次概括出场景特色:描写了繁忙、充实、安宁、丰足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赞扬田园的美好怡人温馨。

最后总结效果:视觉、听觉结合,抓住时间变化,以点带面,从中可想见百姓的安居乐业,极富感染力和画面性,让人身临其境,不自禁地向往大自然。

16.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即炼字题。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题干为:“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肯否均可。但作答时理由一定要充分。思维角度有:解释字词意思,扩展到句中翻译大体内容,结合诗人的情感分析表达效果,有修辞或者结构特色的话也要点明。

首先明确立场、观点:不同意或者同意,尽量用完整句子。

其次结合艺术特色分析奇妙处并点明情感效果:

(1)“数声”好。“数声”,形容声音大、热闹,给人动态感,动中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表现乡村世界的热闹、快乐、幸福。

(2)“一声”好。“一声”表明声音单纯、肃静,静中显示了环境的静谧清幽,给人安宁祥和静美的感受。

【点睛】

炼字题如何解答?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六、【202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B

16.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

【分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

七、【2020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秋江送别

[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9.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________;而《送柴侍御》突出________,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

20.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答案】

19.感伤 达观

20.①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②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

【解析】

【分析】

19.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思想感情的把握。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秋江送别》的意思是:江面上返乡的船只来来往往,仿佛列成队,江边归家的车马熙熙攘攘,好像排成行,江水南北两岸思念的人儿在遥遥地互相眺望;在依依不舍的离别时刻,谁能说这波涛汹涌的大江仅仅是一条水流呢,由于被江水隔断,早觉得两岸的山川已属不同人的家乡。作者以山川、归舟等意象表达了依依别情和悠悠乡情,尤其是后两句,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流露的是分别的伤感。

《送柴侍御》的意思是: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诗中写与好友分离,自然不免有点儿伤感,但作者却宽慰友人:我们虽阻隔青山,却可以“同云雨”,虽人分两地,却可以共明月,因而没有一般送别诗通常所流露出的那种缠绵悱恻的情绪,更多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达观。

20.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应对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选用了什么意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歌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

本题要求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翻新脱妙”之处。首先,从意象的运用上,王勃的诗选用了“山”“水”,但却将“一水”“山川”隐于句中。而王昌龄的诗则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意境开阔,具有鲜明的个性。

其次,空间处理上,王勃的诗化近为远。“已觉山川是两乡” 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强调了心理距离之远。而王昌龄的诗则是化远为近。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使“两乡”为“一乡”,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语意新颖,出人意料。

最后,抒情方式上,“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王勃自问自答,以议论的形式直接表达了别离的感伤。而王昌龄则以景作结,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点睛】

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上一篇:外国文学考研名词解释下一篇:高一上一周周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