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世界

2024-07-26

导演世界(精选7篇)

篇1:导演世界

文艺导演工作的职能及导演素质论文

文艺导演的工作主要是在演出前进行的,根据剧本进行构思,同时,把各种艺术成分纳入统一的文艺构思中。

他要对参加演出的每个专门家分别提出要求,使他们的创作从不同的角度完成完整、统一的舞台形象,体现演出的思想意图及艺术风格。作为集体创作组织者的文艺导演,他的组织工作之一就是协调各种艺术成分,使每个专门家都能各尽其才、各显其能。文艺导演在完成这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中,艺术民主是很重要的。

一、文艺导演是演员的“镜子”

文艺导演,既应该善于激发演员的想象力,保护演员的创作热情,又要善于调动演员创作角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文艺导演自己要保持应有的创作激情,还应该刺激演员也同样保持应有的创作激情。文艺导演,在必须的时候,应该能够给演员做示范,引文艺导演员进入角色,还能够把众多演员的创作组织成和谐的整体。

文艺导演的舞台调度是实现舞台造型美的手段,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统一,都是文艺导演构思和文艺导演计划要明确的问题。

戏剧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的艺术。文艺导演的立意和解释、文艺导演的人物形象构思,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表演体现出来的。演员在创作角色时,很难在创作的同时不断地检验自己的表演。正是文艺导演,从全剧总的立意出发,依照人物的行为逻辑,在排演的过程中不断匡正演员的表演,使演员的创作情感沿着人物形象的正确轨道前行。文艺导演这面“镜子”,不仅仅是平面镜,还是“放大镜”“X 光镜”;不仅要帮助演员纠正表演的一招一式,还要帮助演员建立起完整的形象构思;不仅要帮助演员校正外部表演的偏差,还要校正内心体验的不足;不仅要帮助演员演好这一角色,还要教会演员掌握正确的创作方法。

因此可以说,文艺导演又是演员的表演教师,即使是那些演员队伍的专业素质比较好、艺术上比较成熟、表演方法上也比较正确的剧院,文艺导演也应然担负着不断提高演员美学格调、形成统一表演风格的重任。

二、文艺导演素养

作为一个成功的文艺导演,素质要求更为全面。但最基本的因素应该包括素质和能力两个方面。素质是一种静态的素质观,能力是动态的修养角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应从人格、智慧、组织、身心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界定和研究。

一是从人格的角度,文艺导演邀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这是文艺导演的价值观要求,是其底线和成功的基石。文艺导演的活动,作为戏剧舞台和指挥部的核心,是艺术生产的总调度,他的职责是二度创作剧本作家,在编排和工作人员参与下使作品变得立体化、形象化、舞台化。特别是文艺导演的特殊地位,必须对社会有很大的责任,对团队、国家事业心,也应具有敏锐的洞察趋势,否则就无法保证戏剧作品的社会价值取向和艺术取向。

第二,是从智力分析的角度,文艺导演应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这是从技术层面对文艺导演的要求。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是文艺导演对剧本和舞台表演的必要条件。否则,文艺导演就无法理解剧本的意义和目的,更不能成功转型为演员的语言和动作编排的舞台设计。作为一个文艺导演必须具有技术能力是:剧本、演员的选择能力、写作文艺导演意图的能力、突破编剧、现场创作的能力等。中国文艺界有一个经验法则,称之为叫“戏保人”和“人保戏”,一个剧本写得好,可以给演员创造足够的.空间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样的道理,如果文艺导演好了,演员的技巧,演员丰富而精细的创作,才能发挥出人物栩栩如生的光彩,这样,一个好的剧本才可以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和演绎。

第三,从组织行为分析的角度,文艺导演要具有良好的服从意识和团队精神。这是从管理上对文艺导演要求和约束。文艺导演是核心和文艺演出的指挥,但其活动受到剧本的约束,不能信马由缰自由发挥。受客观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限制,受观众素质的制约,这些都是对文艺导演的服从意识的要求。文艺导演的思想只有通过团队的表现来观察员工的表现,所以文艺导演要有凝聚团队力量的能力,有能力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具备协调和解决团队的能力。比如说,上万人的演员队伍带着灯光,音响和后期制作人员是一个巨大的性能团队总监,没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是无法完成任务的。

第四,从身体和精神的角度来看,文艺导演有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身心。文艺导演是一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需要接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的考验和苦难。如果不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就无法承担这一工作负荷的重量。

篇2:塑化剂导演的食品世界“窦娥冤”

当有一天,老师、家长告诉我们,运动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奶茶以及面包、糕点、果冻中,可能都含有这种有毒的东东时,我们懵了——塑化剂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它到底对我们身体有哪些危害?为什么出现在塑料制品、清洁剂、化妆品成分表中的它,又能用于食品中呢?

其实,这件事的背后,暗藏着食品世界中的一起典型冤案……

塑化剂到底是什么

此次事件的“元凶”——塑化剂,也叫增塑剂,原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多年来不仅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广泛使用,也会添加在橡胶、黏合剂、纤维素、树脂、电缆、混凝土、水泥与石膏等材料中。

塑化剂能增加材料的柔软性,特别能增加塑料产品的韧性、弹性,使其更耐用。很多塑料制品中,例如保鲜膜、食品包装、玩具等,都含有这种物质。

但是塑化剂都是石油化工产品,只能在工业上使用,根本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它为何会被加到食品中呢?

这要从此次事件的另一个角色“乳化剂”(台湾人叫它“起云剂”)说起了。

食品世界的“窦娥冤”

对于饮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有的人喜欢那些有气的碳酸饮料,有的人喜欢喝到嘴里感觉黏黏的果汁,并且认为果汁越黏稠,质量才越好。所以厂家在生产这样的果汁时,就要用到乳化剂来增稠,让饮料产生浑浊、均匀的外观和良好的口感、风味。

乳化剂其实是一种正规的食品添加剂,它的主要成分包括阿拉伯胶、葵花油、棕榈油等。除了用在液体饮料中,它还可以加到糕点、面食,巧克力、糖果、冰激凌中。

以面包为例,在面包制作的过程中添加乳化剂,可使烘烤出来的面包更蓬松柔软,同时也能让面包较长时间保持新鲜。人们在家中做馒头等面食时,也可以使用乳化剂。

可以说,如果不添加乳化剂,许多食品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也失去了诱惑我们进食的色、香、味、形和良好的口感。

用合法合格的原料,可以做出安全合法的产品来。不过,能够起到相同作用的物质,食品原料总是比工业原料贵得多。使用非食用物质来代替食品原料,永远是黑心厂家铤而走险的“致富通道”。

于是,塑化剂乔装打扮,冒充比它贵5倍的棕榈油,被加入乳化剂中。冒牌货登场了。

它比三聚氰胺更毒百倍

依靠一些不法商家的帮助,塑化剂顺利地潜伏在了各种食品中。那么,它究竟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怎样的破坏呢?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的李正荣博士告诉我们,塑化剂的毒性比“知名”的三聚氰胺大得多。从这两者的人群每天耐受摄入量(简称:TDI)就可以看出,三聚氰胺的TDI为2.5毫克/千克,而塑化剂TDI仅为0.02~0.14毫克/千克,这说明,塑化剂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100多倍。只要喝一瓶500CC受污染的瓶装饮料,就可能超过60公斤成人每日容许的摄取量,甚至超量1倍。

塑化剂的具体杀招有——

影响生殖力。对小白鼠的实验表明,塑化剂的毒性是抗雄激素活性,会造成小白鼠内分泌失调,影响其正常生育能力。因此,如果简单推论,长期摄食塑化剂对男性的影响较大,女性次之。最大的可能是造成小孩性别错乱,性别特征不明显。

致癌和其他疾病。已有的一些研究提示,塑化剂最有可能导致肝癌、乳癌,只是它的致癌作用大小还处于争论之中。此外,它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也有很大伤害。而且它毒害人和生物之后,还会通过基因把损害遗传给下一代。

我们怎样逃离塑化剂的毒网

按照我们已经形成的现代生活方式,完全躲开塑化剂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趋利避害是人们健康生活的基本准则。因此李正荣博士建议——

1.避免购买已被列入“黑名单”的品牌和食物类别,尽量少吃可疑的浓稠状饮料等加工食品。

2.如果塑料制品上标有PVC,就说明里面含有塑化剂,购买和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3.带保鲜膜的食物一定不要放入微波炉里加热,尤其是肉类,因为塑化剂一旦接触油脂,就会释放有毒物。

4.可以学着简单生活,在平时尽可能少接触可能含有塑化剂的塑料制品。比如,少吃一次性塑料包装的食品,在家里盛装食物时,选择瓷器、玻璃等其他质地的餐具等。

相关链接添加剂在为谁“背黑锅”

非法添加物的出现,令人们对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产生了恐慌。其实,造成食品安全事件的绝大多数是非法食品添加物,而不是食品添加剂,所有适量的食品添加剂都是不会危害身体健康的。可以说,非法添加物让合法的食品添加剂替它们“背黑锅”。

篇3:世界超级导演斯皮尔伯格

斯皮尔伯格1946年出生于美国辛辛那提,他的父亲是美国著名的通用电器公司的工程师,母亲是音乐会的钢琴演奏师。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使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从父亲的身上他遗传到了商业细胞,从母亲的身上他则遗传到了艺术细胞。

1957年,还不满12岁的斯皮尔伯格便显露出做生意的才华。他用其父一个8毫米的家庭摄影机和他自己的电动火车玩具,拍摄了一部长度为3分钟的电影,取名为《最后一次火车失事》。影片虽粗糙,但对一个年仅十多岁的学生来说却意义非同寻常,斯皮尔伯格十分兴奋,他说他要用这部影片来赚钱。

暑假到了,斯皮尔伯格与父母商量,准备开设一间暑期电影院。父母给了他充分发挥自己个性的余地,这样斯皮尔伯格便在家中的客厅开办了他的电影院。除了父母以外,他把姐姐、妹妹全调动起来,让他们去兜售门票。

仅凭他拍的那部3分钟电影《最后一次火车失事》,肯定是难以招徕小观众的,斯皮尔伯格于是用他父亲那架老式放映机,从一家租片公司廉价租来旧片,在他家客厅里放映。出人意料的是,他的生意特别好,弄得全家人帮他忙乎。

4年后的一个暑期,他来到洛杉矶的一个亲戚家休假。对电影发生了浓厚兴趣的他,经常溜到环球片场去看拍片。在这期间,他鼓足勇气去拜访了大导演约翰·福特,福特导演给了他很多鼓励。回到家中后,斯皮尔伯格向父亲开口借400美元,父亲问他借钱干什么,他说:“拍片”。在父亲的支持下,他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完整影片《火光》。他把《火光》拿到当地一家戏院放映,收入800美元,16岁的他对此十分高兴。

1965年,斯皮尔伯格高中毕业后进入加州州立大学学习,此时,他对拍电影依然兴趣不减。在校学习期间,他拍了一部名为《Amblin》的电影,该片讲述的是两个搭便车的青少年的故事。这部电影尽管只有26分钟,却引起了环球电影公司母公司MCA总裁薛尼·申伯格的注意,当时还是该公司电视部主管的申伯格与斯皮尔伯格签订了一份电影导演合约,每周付给他275美元。这份合约一签就是7年,这样斯皮尔伯格开始为环球公司制作电视片。

不知是否因为太专注于环球公司的电视片拍摄工作,还是别的缘故,1969年斯皮尔伯格从加州州立大学退学,从此他全力投身于影视工作,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大白鲨》使他名利双收

1973年拍摄完一部叫《决斗》的电视剧后,斯皮尔伯格开始拍故事片。次年,他便推出了第一部戏剧电影《甜地快车》,该片公映后观众反映不错。而真正使斯皮尔伯格一举成名的,却是1975年推出的轰动作品《大白鲨》。

这是一部描写人与鲨鱼搏斗的惊险故事片,与此前走红的《教父》等惊险片有异曲同工之妙。拍摄该片时,投入相当大。在预算做出之后,斯皮尔伯格就同经理人麦埃云谈妥,以5%的利润作为他拍片的报酬。双方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了一起,看着充满自信的斯皮尔伯格,麦埃云也信心大增。

1975年6月20日,《大白鲨》在美国407家电影院和加拿大55家电影院同时公映,最终获得2.6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斯皮尔伯格一下子获得了500万美元,从此,他基本上结束了领薪的日子。《大白鲨》不但给他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使他一举成名。该片荣获1975年奥斯卡最佳音乐效果奖、最佳特技制作奖,创下当年全美票房之最,而他当时年仅27岁。

影片越拍越好生意越做越精

成名后,斯皮尔伯格再接再厉,又拍摄了一大批艺术水准相当高的作品。1977年,他将当年拍的《火光》一片改编后重新拍摄,取名为《第三类接触》,这部关于绑架外国人的故事片,又一次使斯皮尔伯格分到了大约500万美元。该片在全球发行已超过3亿美元的收入,本来讲好了给斯皮尔伯格17.5%的分成,结果只给了他500万美元。于是,他后来采用了好莱坞的“总分制”分帐方式,即从影片的第1美元收入起就开始分帐。

《夺宝奇兵》是斯皮尔伯格与朋友卢卡斯合作的结晶,该片写的是冒险故事,影片很走俏,后来又拍了两部续集,总利润超过1亿美元。斯皮尔伯格虽然只拿总收入的一成,但也获得了大约2500万美元的收入。

电影越拍越多,斯皮尔伯格生意也越做越精。1982年推出电影《E·T·外星人》时,他又在合作条款中加进一条:他要分取录像带的利润!结果这部影片在全球的总收入超过7亿美元,录像带也大受欢迎。据《福布斯》杂志估算,仅录像带方面的分成就使斯皮尔伯格进帐7000万美元。

1992年推出的《侏罗纪公园》与1993年推出的《辛德勒的名单》,是斯皮尔伯格电影制作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以恐龙为题材的电影,该片运用了许多特技手段,特技工程师们赋予恐龙以生命。环球公司最初为《侏罗纪公园》做的预算为5600万美元,但很快就涨到了6500万美元。“光魔工作室”在拍摄方案上也有突破,他们利用刚刚在市场上出现的新的电脑软盘,采用温斯顿的加里米姆斯恐龙和霸王巨型恐龙的骨架结构的设计,用激光扫描把它们拍成三维图形,再利用电脑进行合成,使这些恐龙栩栩如生。影片用它那匪夷所思的神奇感,吸引了全世界成千上万的观众。正因为它走俏,后来斯皮尔伯格还推出了它的续集《失落的世界》。

《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描写二战题材的影片,讲述的是精明的商人辛德勒冒着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的故事。这部影片的高超之处,在于贯穿整部影片的紧张、幽默和悲怆感。由于其主题的严肃性,大部分人用神圣和礼貌的态度对待它。1993年12月的第一个星期,该片在美国上演,许多电影院都发布了一条“行为法规”:在看电影过程中做其他的事(如吃玉米花等)将被视为不适当行为。

对于斯皮尔伯格倾注了全部心血的这部影片,公众及演艺界都给了很高的评价。《辛德勒的名单》1993年获7项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最佳原作音乐、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该片同时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3项金球大奖。斯皮尔伯格成为了世界超级导演,他的身价不断升高。

实现梦想拥有自己的制片厂

在经营电影业的过程中,斯皮尔伯格发现由电影衍生出来的副产品——如圆领衫、唱片、玩具等,具有巨大的市场,于是他让他全资拥有的Amblin娱乐公司开发电影副产品。他与好友吃午餐时突发灵感,直接模仿电影《海底二万里》的布景,设计了一间“潜艇餐馆”,该餐馆目前已成为洛杉矶最受欢迎的餐馆之一,仅几年时间,该餐馆就开了15家分店。

1994年10月,斯皮尔伯格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会上他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他将成立一家自己的电影制片厂。

这个消息在电影界引起强烈反响,很多人都知道,斯皮尔伯格一直想拥有自己的制片厂,这样才不致受制于他人。此次如愿以偿,就连华尔街的金融战略家也为之震动,因为这是继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成立59年之后,首次由一个电影界巨头在好莱坞创办的电影制片厂。

在这个新闻发布会上,斯皮尔伯格宣布:1995年将拍摄16部影片!以此推算,平均每月将拍一部多影片。

就在电影制片厂成立后的第二年春天,斯皮尔伯格与朋友合作,成立了“梦幻工作室”。该工作室计划制作电影、电视剧、唱片、玩具以及计算机软件,准备在娱乐业中大展拳脚。

谈到“梦幻工作室”的拍片计划,斯皮尔伯格说他们准备筹集20亿美元,到2000年至少要推出24部巨片,如《埃及女王》、《星际战争》等,至于巨片之外的片子,就要拍更多了。

世界商界许多巨头对“梦幻工作室”都很感兴趣,他们纷纷与斯皮尔伯格商谈合作事项。其中包括软件巨头比尔·盖茨和韩国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

1998年7月,斯皮尔伯格推出的《拯救大兵瑞恩》在美国上演,不久走向全球,该片在1999年获多项奥斯卡提名奖。

篇4:导演系学生的导演人生

他们, 便是导演系的学生。

5 000元的大手笔

一年的导演理论基础课程学习之后, 我们正式开始投入到专业实践学习之中。随着接触社会的深入, 专业的特殊性让每个人都发现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了。

好不容易终于等来了第一次短片拍摄, 虽然只是学生作业, 但我们还是以摄制组的标准要求自己。我们班一共分成了7个小组, 我和班里6名同学组成了剧组团队, 由我负责导演部门并担任导演组导演, 两名女同学分别担任副导演。一名校园电视台的同学承担了摄影组的所有工作, 我同寝室的一名室友负责录音组, 主要跟着摄影师举着大杆小杆进行收音。最细心的女同学承担了场记工作, 不要小瞧一部戏的场记, 镜头号码、拍摄方法、镜头长度、演员的动作和对白、服化道具等各方面的细节和数据都需要精确地记入场记单。

除了导演部门, 我们还设立了制片部门, 由队里的一位成都妹负责, 她包揽了制片人、外联制片、现场制片、剧务主任、财务总监等工作, 靠着她强大的关系网让我们第一次拍作业就拿到了5 000元资金, 这对于第一次拍片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大手笔。

由于专业老师没有给我们限制题材和主题, 所以我们也有了一定的创作空间, 经过剧组讨论我们选择了故事片题材, 讲述了一群混迹在城市边缘的骗子。在确定文学剧本之后, 我们首先到成都各大地方选景。这个选景很讲究, 要考虑到现场的环境, 室内照明是否满足拍摄需要, 一旦照明度不够, 我们还会自己动手更换提前准备好的灯具。确定好了场景后, 我便开始写分镜头剧本, 同时选择演员。随后我们召开了剧组大会, 包括化妆师、服装师、部分群众演员, 一共18个人, 大家都很兴奋。

笑场的人就该在一旁拍剧照

正式开拍的第一天, 我们一大早就被制片人的电话叫醒, 睁着朦胧的睡眼赶到校门口集合。但当我们看见摄影机等系列设备时, 整个人顿时精神了起来。

第一场戏定在春熙路, 考虑到主干道的人流量, 我们将场景设定在了春熙路的一条小街上。趁着化妆师为演员化妆的当儿, 导演部门的全体成员再次沟通了一下。“3, 2, 1, 开始!”一声令下, 我们正式开拍。

第一场戏的拍摄并不容易, 因为场景的特殊性, 以及要求演员、摄影机的画内画外运动同时进行, 简单两个镜头, 我们竟拍了半个多小时。当上午的拍摄过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 摄影师更换电池才惊讶地发现备用电池落在了寝室, 我们的拍摄工作被迫暂停, 等待室友送过来。还好那天不怎么堵车, 电池很快就到, 我们迅速再次进入状态。

经过一个上午的拍摄, 大家都很疲惫, 相比一般摄制组的盒饭, 我们制片组给大家安排的午餐很是丰盛。酒足饭饱之后, 司机将我们送到了某连锁酒店, 拍摄下一场系。因为我们拍摄器材较多, 担心遭遇酒店的不接待, 大家便采用扮情侣的方式, 展开多条线路, 分散地进入房间。

这场戏不单演员放不开, 和摄影师的配合也不怎么默契, 导致当天下午磁带大部分都记录的是NG画面。演员在把握角色性格的时候也很难到位, 引得站在一旁的我们无数次大笑。

看着两位演员的尴尬, 我决定亲自上阵, 成为男演员的训练品, 让他慢慢熟悉动作和力度。在我的屁股被摔得快失去知觉的时候, 男演员终于掌握了要领, 女演员也缓解了心理压力, 再次上场。可惜我是个很不淡定的人, 总是忍不住笑场, 连累两名演员也跟着笑场, 我被导演组毅然轰开, 沦落在一旁拍摄剧照。

有了第一天的拍摄经验, 我们后面的工作顺手多了。前期拍摄完成后, 后期制作阶段由我全权负责, 从初剪到二次剪辑、精剪, 我彻底成为都市夜归人。记得交片的最后一晚, 我制作字幕到深夜, 然后不知不觉地睡去, 凌晨三点半的时候醒来, 继续工作。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胶片就像是一种致命诱惑, 将我们的光影梦想紧紧牵引。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我们被现实残酷考验, 那么多的数据告诉着导演系的学生, 毕业对口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还在坚持。因为当摄影机开机、场记板打下时, 梦想不能像那些镜头一样NG。

有一种生活你不曾经历过, 你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不曾体会过, 你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 你不曾拥有过, 就不知道其中的真谛。一次拍摄, 体会到的是追梦的不易;一段时光, 感受到的是生活的不易;一种经历, 体会到的是职业的不易。

拍戏期间的种种花絮, 是此生难以忘怀的回忆。比如拍移动镜头时, 因为设备限制只能借三轮车冒着危险进行拍摄;比如场记在拍摄之余玩手机游戏, 没有看路而跌落水中……但当我们把自己一帧一帧剪出来的画面呈现在荧幕的时候, 全班响起热烈掌声, 我们就知道彼此的努力没有白费, 我们的路才刚刚开始。

既然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那么经历生活便是一名导演必修的功课。它赋予的财富在于你能在光影世界里看到各种喜怒哀乐, 体会世间百态, 更重要的在于它能指引你走进艺术的殿堂。时光是无形的, 但是可以靠着镜头让它定格下来, 成为永恒。

篇5:大胡子导演的幻想世界

在好莱坞,有一位著名的大胡子导演,你也许不熟悉他的名字,但提起他导演的《侏罗纪公园》《ET外星人》《大白鲨》《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等鼎鼎大名的电影,你可能就会恍然大悟了。这位导演就是斯皮尔伯格。

斯皮尔伯格长着一张很容易让人记住的脸:蓝得像宝石一样的眼睛,高耸的大鼻子,还有一脸银色的胡须。可就是这张脸,让小时候的斯皮尔伯格很不满意。童年时代,他性格非常腼腆,自以为鼻子太大而羞于见人。内向的孩子往往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心世界,小斯皮尔伯格也是如此。他经常幻想着和外星人有一段深厚的友情。妈妈告诉他那只是幻想,但是他仍旧很执著。“也许他真的是个外星人呢!”妈妈担心地说,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沉默寡言的人,那样太寂寞了。

斯皮尔伯格的父亲是一位工作狂,难得抽出时间来陪儿子玩。一天夜里,父亲突然叫醒斯皮尔伯格,要带他去看流星雨。小斯皮尔伯格受了惊吓,心“突突”地跳个不停。他不知道什么是流星雨,父亲又不肯解释,只是把他抱上车,两个人就出发了。到达目的地以后,他看见很多人躺在毯子上凝望天空,父亲也铺开了一条毯子。他们躺下来,小斯皮尔伯格第一次看到了那么多的天体。虽然他还没从惊吓中完全缓过神来,但凝望天空却是一次让他心旷神怡的经历。从那以后,他开始觉得天空是一个神秘诱人的地方。

小斯皮尔伯格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很少和别的小朋友交流。直到有一天,他从爸爸手里抢过一台小摄像机,在摄像机后面,那个害羞的男孩突然找到了自信,变成了一个精力充沛、百折不挠的导演。12岁时,他宣称,不久即将去好莱坞做导演,并且迟早会获得奥斯卡奖。

童年的幻想使斯皮尔伯格拍出了许多稀奇古怪、异想天开的电影,他的电影让所有的人都着了迷。他有一句名言:“每个月天都要塌一次,砸在我头上,当我苏醒过来时,就会发现另一部我想拍的片子。

现在,塌下来的天又砸中了斯皮尔伯格,让他产生了新的灵感:他已正式宣布,将在两年内把比利时经典漫画《丁丁历险记》搬上银幕。“丁丁迷”们,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斯皮尔伯格小档案

英文名:Steven Spielberg

出生年月:1946年12月18日

身高:170cm

星座:射手座

籍贯:美国俄亥俄州

篇6:导演世界

(一) 宿命的构思———王毓雅的导演构思

《飞跃情海》作为一部由王毓雅自导自演的影片, 其中的导演构思十分重要, “导演构思实际上是运用视听结合的银幕造型手段和蒙太奇结构方式, 把影视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意念、人物形象和整体情境在再加工创造的基础上予以银幕化。”[1]

通常来说, 只有在构思中准确的给予演员、摄像等准确的定位, 才能在拍摄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停机再拍的现象, 而在《飞跃情海》的拍摄过程中, 王毓雅却并没有过多的进行摆拍, 甚至就连拍摄的剧本都只是有一个大概, 有许多的场景都是演员在拍摄前互相商讨或者直接就是在镜头前的即兴表演, 但是正是这样不羁于常规的拍摄方式, 使得观众在观看影片时没有感觉到过多的, 来自于爱情片的矫揉造作。

与此同时, 王毓雅在进行剧本创作时, 将从古至今一直被传诵的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作为这部电影的叙述线, 将宿命的羁绊由片头直至片尾的浮生只如一场梦, 梦醒已是千年后的不可逃避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如在片中邱婉晴在万念俱灰中烧现金时向小三问出的那一句话:“你找到你的祝英台了吗?”。找到了, 可是命运不会因为转世而改变, 千年之前的爱恋只能化蝶同归去, 而千年之后, 算命先生的口中梁祝的最后一次相遇, 也摆脱不了阴阳两隔的宿命。

影片开头, 镜头缓缓的摇过那个小三曾为了西施而奋力跃过的海湾, 年轻的男孩在一次次尝试一跃而过, 却最终只是跃入海中, 换来欢愉的笑声。夏日的海湾, 艳阳天, 坐在港口的少女, 如一幅画般伴着“远山含笑, 春水绿波映小桥……”的悠悠歌声, 轻轻的展开了梁祝的宿命羁绊。而在影片结束时, 带着前世记忆的小英缓缓沉入水中, 小英的独白响起:“妾, 已无所求;君, 亦无需愁。奈何人已远, 梦醒已千年。”而后的镜头在一瞬黑暗后回归影片开头, 依旧是“远山含笑......”的调子,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的叹息着。《梁祝》的爱情悲剧最终在这一世还是没能打破宿命的羁绊。

整个影片的剧本构思, 在沿用《梁祝》的爱情悲剧中却有了其特立独行的改变———将爱情羁绊中的主角都定义为女性, 大胆地将同性之间的情感放在其中。小英对于表姐小三自小便有的情感, 来自于前世的记忆, 但是从两人的性别其实就不难猜到结局的不完满, 既没有那个憨憨厚厚的阿宾, 小三不羁的性格, 与柔弱的小英, 只能是姐妹, 哪怕小三已然如她在给小英算喜欢的人时说出的:“他似乎知道你喜欢他”, 是的, 小三感受到了小英超乎姐妹的情谊, 却也只能在小英表白时对她说:“不要说”。而影片开头小三妈妈跟小三的对话中, 不难看出小三妈妈十分相信命运一说, 因此这也为全片的宿命论做了铺垫, 小三对命运的无所谓的态度, 才会愈发显出她在宿命面前的无力。

《飞跃情海》中的人物构思, 小三作为这部影片的主演, 让观众们看到的是一个大大咧咧、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女孩, 也正是她这样的性格, 为故事的开展起了推动的作用, 正是因为她为西施欠债而打赌, 导致了最后小英为了救她而死。而小英作为这个爱情悲剧中的牺牲者, 是一个坚持自己却又不善表达的内向的姑娘, 她将心事藏于心底, 将命运给她的痛小心翼翼的藏着, 从她的独白“如果爸爸当初没有因为欠赌债而搬离海港……”不难猜出她背上的伤痕是如何有的, 正是这样一个背负了太多痛的女孩, 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一直柔弱, 却在为小三唱歌时光芒四射, 因为那是她第一次鼓起勇气唱出自己的心思, 可是性格像男孩子的小三却并不知道。而雨中, 悲伤绝望的小英在最后喊出那句“山伯”时, 让人感受到了压抑了许久的女孩的爆发, 因为爱得太深, 所以已经不知道如何表达。阿宾, 是个有些自闭同样有着自己故事的男生, 他是个简单的男生, 喜欢小三, 不想让小三受伤害, 却也成为了小英喜欢小三的痛。而片中喜欢上小三的同性, 除了命中注定的小英, 还有那个穷的只剩下钱的邱婉晴, 对于这个人物的设置, 使得观众能够看到小三的洒脱、善良不仅会吸引阿宾、小英, 也会吸引到其他的异性。这样的人物设置, 使得这部影片在异性情感、同性情感以及宿命情感中步步发展, 最终走向命运写好的结局。

(二) 宿命的表达———王毓雅导演构思的体现

导演构思的体现, 一般的手段有场面调度和演员表演两种重要的手段。而在场面调度上, 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影视艺术中的场面调度, 是导演引导观众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距离去感受影视作品的手段。它规定了观众所能观看的影像世界的视点, 观众基本上只有服从导演给定的视点, 通过导演所调度的镜头内容和演员的表演对影视作品的影像内容进行观赏。”[2]影片中长大后的小英第一次与小三见面, 是在小三所工作的饭馆, 二人在对话时导演运用内反拍机位, 但是让人难忘的是, 虽然是内反拍机位的拍摄方法, 但是却运用镜子来使得镜头中有两个人, 观众可以在给小三的镜头中通过画面中的镜子看到小英对于小三能够记得自己的期待以及失落, 而在给小英的镜头中, 观众可以通过画面中的镜子, 看到两个小英———真实的小英以及镜中的有些模糊的小英, 而这样的表达方式仿佛让观众看到了隐藏在小英心中的那个深爱着她的山伯的英台的影子, 却也只能在镜子中, 通过这样的场面调度, 使得人们感慨这一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命运恰如水中月镜中花一般, 虽然美丽却触及不到。

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 是小三带小英去冲水 (洗澡) , 小英出来后看不见小三, 寻找中的旁白, 而后小三入画, 两人面对面站着, 小三递给小英一杯水, 小英犹豫着去接, 小三上前几步交给小英, 却依旧隔了距离。王毓雅在此运用了摄影机不动只是调度演员的方法, 在红色的背景颜色中, 让人们看到小英和小三虽然在相互靠近, 却始终隔了距离。

影片最后, 回归到影片开头的画面, 一个孤单的身影坐在港口, 望着对面, 却再也跨不过去。而后镜头后移, 长发的小三, 不再是像男孩子一样, 而是变成了小英的性格———安静、柔弱, 却带着一丝疑惑亦或是迷茫, 她望向那个孤单的身影, 然后回头。此处的场面调度也是运用了摄影机不动, 演员动的拍摄方法, 让人们感慨之前90多分钟的故事是否就如片名一般, 只是浮生一梦, 飞跃情海, 梦醒已是千年后, 找寻的只是命运所画好的路线。

《飞跃情海》中的演员表演也是这部影片成功的原因之一。作为一位自导自演的导演, 王毓雅知道自己要塑造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甚至可以说, 小三这个人物的许多特点, 与现实中的王毓雅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因此观众在观看影片时能够感受到这个人物的真实性。而第一次触电的林依晨无论是从旁白的语气把握以及角色的塑造都展示了她的表演天分。刚刚出道的林依晨刚好有着林小英的青涩, 却也有着她的倔强与执着, 正如之前所说的, 王毓雅在拍摄前并没有给演员进行硬性的台词的规定, 有很多场景的镜头都是由演员即兴发挥, 而她作为导演兼演员, 并且与初出茅庐却极具天赋的林依晨有着大量的对手戏, 那么来自王毓雅的直接引导也使得林依晨的表演更为自然流畅。让人感受最深的是烟雨蒙蒙中, 小英对小三的告白, 虽然小三一再阻止小英说出那句自己已经知道的话, 可是在小三逃一般的离开后, 小英望着小三离开的背影, 终于还是喊出了那个藏在心里的名字———山伯。影片中林依晨的表演比较出彩的地方是林依晨三次唱歌———小三在厨房中切菜, 小英在一边唱;小三受伤时小英为了分散小三的注意力而唱;小三躲开后被失望、伤心淹没的小英再一次唱。不得不说林依晨演活了林小英, 也因此入围了第40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演员两项提名。

王毓雅通过场面调度、自己以及其他主演的表演, 将《飞跃情海》这部影片中的人物命运、故事发展合情合理地推动着, 让观众们感受到了影片中为宿命所羁绊的主人公的疼痛和无奈。

二、宿命的牵引———《飞跃情海》所体现的导演特点

(一) 敢于创新中的“墨守成规”

从古至今便有算命一说, 虽然在科技社会中人们相信科学, 反对迷信, 但从影片开头, 小三妈妈的话, 句句不离算命先生如何之灵验, 可以看出虽然主人公小三本人不相信命理, 但是导演王毓雅本人确是在影片开头就告知了观众:“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梁山伯。”这是命中注定的, 无从改变。

算命先生说, 小三在25岁时有大劫, 异常凶险, 除非有贵人相助。而影片进展中我们不难发现, 算命先生所说的这个贵人, 便是带着前世记忆的小英, 她的出现, 不仅仅是为了找寻前世的恋人, 更是为了化解恋人今世的劫难, 哪怕是用生命的代价。

影片最后“妾, 已无所求;君, 亦无需愁。奈何人已远, 梦醒已千年”的感叹, 是导演对于宿命的感慨, 亦是对于生命的感慨———浮生若梦, 匆匆数十载, 有那么多的不完满, 却也只能将其看做一切天注定半点不由人。梦醒之后, 生活还要继续, 追寻的路还要继续。

王毓雅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用自己创新的方式———转世续缘, 奈何情深缘浅的方式来讲述, 是一种勇敢的创新, 而其中悲剧的结局以及对于主人公宿命的顺从, 是故事创作中的“墨守成规”。

(二) 循规蹈矩中的“标新立异”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 琼瑶剧大热。“读琼瑶, 是因为相信爱情, 而一个完美的爱情, 往往就是几个时代中国女性的最高理想, 为此她们甚至可以付出自己的全部。”[3]这一论点直到2003年王毓雅在拍摄《飞跃情海》时都未曾改变, 小英的付出, 除了时间、感情还有生命。

影片的故事发展一直是按照爱情片细分中的暗恋的标准模式进行:从小就喜欢即前世记忆———分离数年———久别重逢———已有“佳人”———默默守护———勇敢表白, 到此处便可以衍生出无数的结果, 《飞跃情海》中则是选择了被拒绝的结果。但无论如何都没有迈出这个发展过程, 除了主人公的性别。

导演王毓雅曾在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攻读电影硕士, 这样的留学经历, 使得她对于同性之间的情感描写有了很多的了解, 另外, 这样的选择, 也是为了之后两人结局的不完美做了铺垫, 毕竟在亚洲, 同性恋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完全认可, 这样的性别的突破也是为了影片无法打破宿命羁绊做了最根本的铺垫。

纵观整部影片, 无论是在技术表达、演员表达还是暗示表达中, 导演王毓雅用其独特却又不会离章背俗的创造方式, 将一对与宿命纠缠了几生几世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位台湾女导演的天赋、创意以及她的努力, 宿命的不可抗使得结果无从改变, 可是一路走来的记忆却在以后的路上弥足珍贵。

摘要:近年来, 随着台湾电影《天台爱情》、《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翻滚吧, 阿信》、《一页台北》等影片在内地的上映, 再一次掀起了内地台湾电影的热潮, 作为90后的我们, 在看惯了美国好莱坞大片的惊心动魄之后, 偶有机会接触到几位来自台湾导演的作品, 就如众星争辉中闪过一道光芒, 抓住了我的目光, 而在2004年以《飞跃情海》一片荣获第18届日本福冈亚洲影展“评审团大奖”的新锐女导演王毓雅, 更是成为了这道光芒的源头, 影片《飞跃情海》自始至终都带有一种被宿命牵绊的哀伤, 片中的小三越是不羁, 越能在最后得到看客的唏嘘, 这是一部讲述女同性恋的电影, 就如同导演李安曾经说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断背山”一样, 宿命的羁绊让王毓雅认为“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梁山伯”, 本文希望通过对《飞跃情海》的分析来了解王毓雅导演如何用镜头来向人们继续一个关于梁祝爱情的前世今生的悲剧以及她在进行导演创作时的特点。

关键词:导演构思,宿命论,同性

参考文献

[1]袁玉琴, 谢柏梁.影视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

[2]沈国芳, 陈吉德, 蒋俊, 伏蓉.影视视听语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2.

篇7:导演世界

王潮歌是奥运开、闭幕式导演团队中的唯一一名女性,也是年龄最小的。她已跟着张艺谋走南闯北多年,共同打造的“印象系列”大型实景演出项目风靡全国,经久不衰。奥运开幕式的歌舞音乐以及点火创意,都得益于她鬼斧神工般的天才创意。王潮歌是距离张艺谋最近的女人,她既不是张艺谋的妻子,也没有任何绯闻。但她对张艺谋的事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缺少她,美仑美奂的奥运开幕式或许会逊色不少。

认识于偶然,注定不会错过

王潮歌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她的父母同是北京文化界名人,也许是遗传了父母的文学天赋,王潮歌从小就喜欢编故事搞恶作剧。那时没有太多玩具,她就在家里搬弄家具,总觉得本来摆放的位置不是最好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挪挪位置会看着更顺眼。遇到搬不动,跑出去喊来邻家的姐姐来帮忙。

这个贪玩经常考试不及格的差生,到高中时才渐渐修成正果,以好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因导演舞台剧《华夏民族魂》有了名气,她打破了中国导演行业的沉闷,将国际化的时尚现代元素融合在作品中。

2002年11月9日,王潮歌和樊跃制导的亚洲博鳌旅游论坛闭幕式《欢乐漓江》在象鼻山下的水中央正式开演,演完后,掌声欢呼声不断。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冲到她的耳边:“你们演得很有创意,令人感动!” 王潮歌闻声望去,不由吓了一大跳。不正是张艺谋大导演吗?

与老谋子这位世界级的大导演相比,王潮歌和樊跃是名副其实的晚辈。但对于老谋子的突然造访和不加掩饰的赞美,她竟然没有丝毫受宠若惊。出于尊敬和仰慕,王潮歌礼貌地转到张艺谋旁边,款款落座。

王潮歌没有顾忌,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心中的遗憾:“其实,我们还有很多想法,可惜这只是一场晚会,没有太大空间得以施展。”

张艺谋点头,若有所思。“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在阳朔制作一台大型外景节目,以碧水青天为背景,展示一副史诗般的艺术画卷,那将是何等的壮观!” 张艺谋真是直来直去的人,立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而这个想法竟与王潮歌此前的设想不谋而合。两人随即约了樊跃,在一间茶舍里做起了规划:根据阳朔的旅游城市定位,演出必须循环进行,以山水人为核心元素……节目的名称就定为《印象·刘三姐》。

凌晨的时候王潮歌才回到居住的宾馆,她感到一阵恍惚,我们就这样合作了?

刚和张艺谋开始合作时,王潮歌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没几天,张去了美国拍戏,樊跃也去北京做一台重要晚会。张艺谋成了挂名的总导,王潮歌逐渐成了真正的总导演。

因为经常在深山里拍戏,又面对的是少数民族,交流困难,当地人又野,天不怕地不怕,根本不把王潮歌这个瘦弱的女人放在眼里。王潮歌倒不慌不忙,越是不听话的演员她越高兴。她贼亮的大眼睛一转,嘴角上露出狡黠的笑:“哼,看我们谁能熬过谁!”将近10天的时间,她愣是没怎么吃,饿了就用咖啡和葡萄干裹腹。

几天下来,他们服了,乖乖地配合这个要求足够的专注和准确的强悍女人。

就是靠着这种毅力和强势,王潮歌硬是将《印象·刘三姐》给扛了下来,有次排练结束时,张艺谋跟樊跃都在场,对演出非常满意。张艺谋习惯性地对她说:“你今天辛苦了。” 王潮歌却一脸严肃地要求他们说:“应该是今天你干得特出色,然后再说辛苦了。”

如果只“关心”但没有“肯定”,王潮歌是不接受的。看着王潮歌那股认真劲,他们哈哈大笑。

惺惺相惜的英雄,无关风月

这一次相识,奠定了王潮歌和张艺谋合作的基础,后来的“印象丽江”、“印象西湖”、“秦始皇”等大型实景演出,以及《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电影都得益于王潮歌的通力合作。

但是两人在工作上并不是温温和和,而是经常吵得不可开交。于是,便有熟悉的人说,这两个人迟早要分开的。其实正好相反,他们在这种反复的争执过程当中,一个大家都认为好的方案应运而生。

他们在排“印象丽江”的时候,张艺谋正在俄罗斯拍电影,他每天都从深山老林里打来电话,听王潮歌说说当天的排练情况。听了后他十分高兴:“兄弟,有了你,我这辈子都不会做‘挂牌’的事”。

直率耿直的张艺谋将王潮歌以兄弟相称。还真是的,在排练场,王潮歌都是像男人一样在战斗,她尽量地隐藏自己的女性特征,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导演是需要强势的。她自己也这样认为。

2006年,张艺谋制导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时,可忙坏了王潮歌。电影里那些盛大场面的豪华服装造型,都是王潮歌亲历亲为。有时,张艺谋见王潮歌挺累的,晚上便约到她去城里的小酒馆里喝酒。

他们都不是喜欢喝闷酒的人,天南海北地聊,有时也聊一些家常,比如儿女们长大后做什么好。这次的话题好象老掉了牙:“潮歌,你说我们老了能做些什么?” 张艺谋显得兴致勃勃。

周游列国,隐居山野……最后,老张叹了口气说:“我在老家的山里修幢别墅,你们一家都搬过来吧!”这时候的张艺谋。就像一个孩子。

夜深了,两人起身,张艺谋拍拍王潮歌的肩膀,“兄弟,回去吧。明天还有工作啊。”

其实,王潮歌知道他回去后还要看书,列工作计划,直至深夜两三点钟才会休息。有一天,她突然自笑起来,发现她了解他挺多的。比如:他可以持续两个月一天睡三个小时;他可以连续不停地说八个小时话;他吃的特别简单,但从不吃垃圾食品……除了老公外,竟还有一个男人,让他如此熟悉!

第二天的拍摄非常繁重,晚上十点才结束。收工前,张艺谋冲着大伙喊:“咱们今天太累,去吃点精饲料吧!”于是,带大家到很好吃的餐馆大吃一顿,并且抢着埋单……这里面还有几个群众演员。

真是一个真实善良之人!王潮歌的内心涌出阵阵感动。酒足饭饱后,她开起了玩笑:“认识你之前我已经是一个导演了,又幸好年岁颇老,要是稍微年轻一点,我想会闹出绯闻的。”

张艺谋大笑起来:“你很好看啊,你也很聪明。你可以问我的搭档,我的判断相当准确且迅速。一个黄脸婆无论怎么打扮也不会性感妩媚,一个女人不论多有钱也不一定有魅力。在工作中执著努力的女人才是最美丽的。你就是这种。”

其实,王潮歌“笨”得不会使用手机、不会使用DVD、不会发电子邮件等工作之外的很多事情,这种独特的聪明也体现了她个性的张扬。工作之外王潮歌的装扮很女人很妩媚,和实景演出导演现场的打扮判若两人。老谋子对她的赞扬很受用,是女人小小的虚荣心罢!

2008,我们的大片时代

2006年4月,是北京奥组委宣布奥运开、闭幕式总导演竞选结果的日子。那天一大早,张艺谋就带着王潮歌和樊跃等候在会议现场。三人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紧张感。当奥组委发言人正式宣布结果,王潮歌觉得自己的呼吸都停止了。结果,他们一举夺魁,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那一刻,王潮歌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哭着扑向老谋子的怀抱。

此后至今,他们一直做着这样一件大事,通过奥运盛会,将华夏几千年的灿烂文明演绎得光彩夺目,为国争光。

奥运开、闭幕式运营中心设在鸟巢附近的一栋全封闭、层层设防的小楼里。从第一次进入运营中心,张艺谋就开会表态,“这次我们不是在拍一部电影。电影即使拍成了一部垃圾片,下次还可以拍好的。这次事关重大,关乎13亿中国人。所以我们只能成功不许失败!”老谋子的话掷地有声,非常严肃。

从那天起,张艺谋每天奔波于此,安排各个部门的工作,说很多的话。他一天中只休息三个小时,他经常忘记喝水,嗓子都哑了。

王潮歌看在眼里,特地去给他买了一个大大的水壶。张艺谋看见后十分高兴,还用老家话幽默地说:“你把我当成水桶了!”

2007年7月,王潮歌热火朝天地投入到演员调配工作中,连自己感冒了都不知道,脸色姜黄,嘴唇苍白,正好被张艺谋看到。他不顾周围有那么多人,把一只大手放到王潮歌的额头……虽然,当时王潮歌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他的手的温热让她很感动。

第二天早餐的时候,张艺谋亲自照顾王潮歌。他知道王潮歌喜欢吃蛋黄不吃蛋白,就用刀小心地把蛋黄剥给她,就跟家人似的。

奥运开幕式上对“点火”有非常高的要求,张艺谋、王潮歌和其他导演一起,看过无数遍往届奥运会的点火仪式,包括看人家的射箭点火、拳王阿里抖着手的点火,然后他们夜以继日地分析。那些东西看起来是什么?是欣赏吗?不是,那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是一种超越他人的渴望。

因此,每一个创作者的脑里像一个紧箍咒一样昼夜不停。王潮歌的脑海里,只有“点火”的概念,并且24小时不停地在脑子里转。距离奥运开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王潮歌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但她总不能把这告诉给别人,因为这是她必须要完成的工作。这个时刻,也不能急,一急就要坏事儿。

2007年10月,一套融合了张艺谋、王潮刚、樊跃三大导演的奥运开、闭幕式策划方案完成。他们第一次向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组委送审,并一举通过,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但是点火方案还一直在推敲当中。

期间,王潮歌作为导演组中唯一的女性,给开幕式增添了一些女性的细腻元素,具体表现在音乐和舞蹈方面。她在接受采访时笑道:“我的性格和工作方式是非常有激情的,非常具有跳跃性。例如,我随时随地都发言,想到什么好的创意点子,我就当着大家面冒泡。”停顿了下,王导微微一笑说道:“不过,要是我冒的泡不好,就会被大家批!当然,我的泡冒得好,大家就会有所提示。总的来说,我和大家合作是非常有意思的。”

“如何将鸟巢的内檐结合到点燃主火炬上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将这个问题克服了,我们就是世界第一了!” 这个问题在导演组的无数次讨论和论证下,终于克服,并将点火方式确定了下来……

8月8日当晚,中国体操王子李宁手持火炬飞身逐日,最后优雅自信地点燃鸟巢内的主火炬时,2008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已成为经典,成为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这个来自东方古国的神奇创意,吸引了全世界观众的目光。

记者问到点火创意究竟来自谁的灵感,王潮歌说:“我们开幕式核心创意小组是六个人,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团体。所以要将开幕式中的哪个创意归纳到哪个人想出来的,这还真难以说出来。这些创意是大家集体的智慧,是属于整个团队的功劳。”

圣火点燃的那个瞬间,王潮歌说整个导演组沸腾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互拥抱。你抱我,我抱你,都抱乱了,大家最后都在一起拥抱,有的时候是一对一地抱,后来三四个人抱在一起,后来五六个人抱在一起,最大的一个抱团是接近10个人踩着椅子抱团。那是对自己工作的一个奖励,也是真心真意地祝福我们的祖国能顺畅地将奥运会开幕式的节目完美地呈现出来。

王潮歌说,那个时刻的她完全被幸福和兴奋淹没了。回顾艰辛波折的三年,回顾曲折坎坷的申奥历程,王潮歌含着泪给自己的工作和整个开幕式打了个一百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导演世界】相关文章:

导演世界管理论文04-16

导演世界管理论文提纲11-15

导演系学生的导演人生06-20

导演阐述05-17

导演合同07-03

导演基础05-08

电影导演05-19

总导演06-28

导演教学08-08

中国导演08-15

上一篇:那一种美丽初中生作文下一篇:初三中考誓师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