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提纲

2024-07-14

苏教版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提纲(精选9篇)

篇1:苏教版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提纲

首先,要先明确语文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范围。

见过很多孩子和糊涂家长,到了初三默写和文言文阅读还傻傻分不清。一份语文试卷,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以“文本形式”出现,再如何变革,总保有其质,万变不离语文之本:无外乎词语(音、形、义及运用)、句子(病句、连贯、标点、关联词、修辞、对联、得体表达等)、文常、名著与古诗文的默写,前面这些都为“基础”;再就是文言文阅读(解词、翻译和内容理解)和现代文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非连续性文本),这部分叫阅读;最后就是写作了(包括大小作文)。

其次,从基础着手,按要求复习。

“大考之前,回归基础”,这是所有学科的不二之选。

集中一个时间,可将词语的音、形、义进行一遍筛查,理出自己的问题,再运用联想记忆或查词典、看注释的方法记住不忘。用20分钟将文常以表格形式进行整理,边梳理边记忆,随时再翻看熟悉。名著还是要都原著的,边读边对主要人物及关系到人物命脉的主体情节进行梳理,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也可用读书笔记的方式,也就是说,一定要动笔墨。再有就是默写了,默写篇目中往往既有诗,也有词,还有文言文。形式上,既有硬默,也有理解性默写,所以,一定要在理解诗意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原文的默写,再照书挑错订正,既能避免写错字,又能避免写错句。最后说说本在阅读中考查的文言文阅读,它属于阅读范畴,但所考内容多是基础。如解词,这要求你尽量做到一字不差背好注解,毕竟是在文言文的学习打基础,严谨牢靠一点无害处。再如翻译,要养成字字落实的好习惯。可以每天一篇地去进行复习,而复习时,也不要只是简单翻看,遮挡式复习、查问式复习都是不错的选择。

然后,就是本属于基础部分的句子的复习。这一部分既暗含语文语法知识,又不离解题思路,所以,复习的第一步是清楚概念,然后是固化思路,在练习中,结合不同语境和命题形式,再优化思路,完成复习。

最后就是现代文阅读和写作了。当然学生的阅读量和成熟度,决定着考场上这两部分内容的完成情况,但积累程度之外,还有一些针对固定“考点”(注意,不是“题型”)可复习的思路和方法。就现代文阅读而言,需要先明确甄别考点,再对思路方法进行固化,在固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形成自己的迁移感知。而作文,最不理智的“复习方法”就是“背作文”,然后考场宿构。宿构,是泛指一种对于作文素材的积累不够,创造性思维不足,而对文章进行“模板”式类似‘套作’的行文方式。说的普通一点就是给出一个写作文的模子,无论你出什么文章,我都能以不变应万变,把这文章的题目、重点、论点一一插入这模子的空中,完成文章;或者就一件事,换头换尾,牵强行文,文不对题。所以,作文复习的最好方法:一是做好素材的积累,二是拿出病文梳理问题,以纠正回避。

篇2:苏教版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提纲

1、看拼音写词语。每一课的一类字在文中组成的词语及每篇课文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均要求会正确书写。其中特别容易写错的字词有:

勉励 荣誉 缝隙 沉醉 隔壁 诞生 毙伤 协调 推敲 机械 斟酌 莽撞 携带 款待 锻炼 堡垒 鞭策 承担 搜索 抽搐 神韵 妥帖 宽恕 簇拥

2、读准字音。特别容易读错的字音有: 呜咽(yè)舷(xián)窗

要挟(xié)颠簸(bǒ)钥匙(shi)挣(zhèng)脱

伫(zhù)立 威风凛凛(lǐn)开凿(záo)苍(cāng)劲(jìng)饯(jiàn)行

友谊(yì)掺(chān)杂

百宝匣(xiá)嫦娥奔(bèn)月

鸟栖(qī)虫居

伺(sì)机

押解(jiè)暂(zàn)时 教诲(huì)白炽(chì)灯

锲(qiè)而不舍

惟妙惟肖(xiào)

3、区别形近音近字: 励-厉-力-立 振-震

须-需

距-据

矛-茅

练—炼 查—察

恕—怒

璧—壁 炸—诈 撩—嘹 缝—逢 撕—嘶

慌—谎

浙—渐 纲—刚

(二)词语

1、本册成语中重点字的解释:

情有独钟(专一)

饱经风霜(充分)惟妙惟肖(相似)怒发冲冠(帽子)

无稽之谈(查考)安然无恙(疾病)微不足道(值得)

锲而不舍(雕刻)

卧薪尝胆(柴火)

首屈一指(首先)

川流不息(河流)

精妙绝伦(独一无二)买椟还珠(匣子)

东施效颦(模仿)

一袭破衫(量词,套)

守株待兔(树桩)

奋笔疾书(奋:举起。疾:急速,猛烈。)家徒四壁(只有 仅有)

2、根据要求写词语:

(1)AABB、ABAB、AABC、ABCC、ABB结构的词语。(2)来源于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及古诗词中的成语.(3)含有近义词、反义词的成语。

(4)要会实际运用成语,达到真正的积累作用。

(三)句子

1、每一课后面出现的要求造句的词语要掌握。

2、常用修辞手法的辨别和运用(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反问 设问)。

3、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4、关联词语的掌握与运用。

5、注意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

6﹑本册书中出现的谚语、歇后语、名人名言要熟记。

7、本册练习中有几首诗歌,诗歌的仿写可以让孩子大胆尝试一下。例如:欣赏诗歌,创编两节小诗,并在横线处。

(四)阅读:

1、课内阅读:

每篇课文中重点段落在《补充习题》上都有相应的练习,复习的时候,可以带着学生再有所选择的去看看。

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课文有《古诗两首》、《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金蝉脱壳》

4、5小节、《画龙点睛》、《在大海中永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黄山奇松》第2小节、《莫高窟》2—4小节、《少年王冕》第5小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清平乐 村居》。下面将每课的知识点梳理一下,会有疏漏之处,请谅解。学习习惯:

本学期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单元: 《师恩难忘》原题是

,作者是著名作家

,他抒发了对老师的和

之情。全文依循先叙事后抒情的顺序,塑造了一位

、的乡村教师形象。教师节是每年的月

日。赞颂教师的八字成语有:、。

《陶校长的演讲》:陶校长是指,他在演讲中谈了四个问题:?

? ?

?其中,是生命之本,是做人的根本。请写出他的一句名句:《古诗两首》:牧童“忽然闭口立”的原因是

(填诗句)。这两句诗出自古诗

,诗中描绘了

的牧童形象。我知道描写儿童的诗句还有:

《练习1》:写出带“风”字的诗句:

华运昌和赵东杰在一起装飞机模型,华运昌装不起来,就向赵东杰同学请教。他该怎样向赵东杰请教呢?

第二单元: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原文填空)

《装满昆虫的衣袋》:本课记叙了法布尔

的故事,激励学生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法布尔是

国著名的昆虫学家,著有辉煌巨著。

《变色龙》:本课记叙了

、、的过程。变色龙学名,因为它能够,以求得自身的安全,所以俗称变色龙。

《金蝉脱壳》:金蝉脱壳的情景

,脱壳时身体各部位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整个动作配合得

。“金蝉脱壳”是“三十六计”之一,用来比喻

。“三十六计”第一计是

最后一计是

《练习2》:歇后语灵活运用。观察名言要记熟。

“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的同学真是,表演了许多精彩的节日。

暑假中,黎明小学的同学为远在青海的孩子送去衣服、文具、书籍……虽然这些东西都不是新的、贵的,却是青海的孩子最需要的。这真是。

蝉儿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原因是作者善于观察,这让你想到了有关的名言,请写一句:

第三单元: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见于《

》。这个成语比喻

。《滥竽充数》见于《

》。告诉我们:

。《画龙点睛》见于唐朝张彦远的《

》。这个成语比喻

。这三个成语故事是出自

故事的。请再写出三个这样的成语:

、、。《推敲》:我们感受到了贾岛的创作态度,的钻研精神和的做人品格,难怪得到韩愈的赏识,难怪被后人称为“

”诗人。《

》 一诗的创作过程,正说明了这一点。《嫦娥奔月》:这是一篇

故事。嫦娥:

、;后羿:、;逢蒙:、。(写4字词语)《读书莫放“拦路虎”》:读书中的“拦路虎”是指,是扫除“拦路虎”的一个有效地办法。《伊索寓言》:这三则寓言都来自《

》。其中,你最欣赏的角色是,因为。

你最憎恨的角色是,因为

。《伊索寓言》中,故事角色大都是,在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如:

(除课文)《练习3》:谚语熟记并灵活运用。

王明没完成作业,请你帮他编个理由。你该怎样拒绝他呢?

第四单元:

《在大海中永生》:这是一篇,本文按照、、的线索来写的。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超越,他不仅属于,也属于

。这说明邓小平爷爷制定的“

”、“

”方针影响深远。香港是于

****年**月**日回归祖国的。澳门是于

****年**月**日回归祖国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文通过

两件生活小事,表达了“

”的主题。文中“美好的东西”是指

。“给”是指,“拿”是指

。高尔基写有自传体三部曲、、。《艾滋病小斗士》:用4字词语夸夸恩科西:

、。本文告诉我们要用

的态度认识艾滋病,艾滋病人。

《练习4》熟记、理解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黄山奇松》:黄山被誉为“

”,它以

、、、“四绝”闻名于世,然而人们却对黄山上的松树

。文中描写三大名松,紧紧扣住了一个

”。与“松”并称岁寒三友的是

。第五单元: 《黄果树瀑布》:用四字词语夸夸它:、。

它有一远近闻名的奇景,那就是“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

!徐霞客是

代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

》 《莫高窟》:莫高窟也叫,共有

个洞窟。莫高窟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有的怀抱琵琶,;有的倒悬身子,;有的彩带飘拂,;有的舒展双臂,…… 省略号省略的是

。仿照上面的句式,写一写:壁画上的飞天,有的。

《练习5》

把下面句子写具体。

这条马路真宽呀。

天气可真热啊。

请为学校设计几条公益用语。

食堂:

。电脑房:

。第六单元 《天火之谜》:“

”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

,“

”不过是无稽之谈。

国科学家

发明了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谈迁的信念是,谈迁所遭受到得厄运是

。但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垮,从头撰写明朝编年史

。从中我们感受到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就会驱散

。《诺贝尔》:诺贝尔

(时间)诞生在瑞典王国首都

,年,诺贝尔在 逝世。他一生在和

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因此人们称他为“

”。每年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都要举行一次诺贝尔奖的受降仪式。分别奖给

、、或、、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我们感受到了诺贝尔

、的精神。曾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有:、。

《滴水穿石的启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

。美国发明家

一生共拥有

项发明专利权。著名书画家,用条幅:“

”自勉,坚持不懈的创作,他的技艺达到的境界。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只要

,就

。第七单元

《林冲棒打洪教头》:这是根据

(作者)《

》有关回目改写的。用四字词语形容他们。林冲:

、;洪教头:、。林冲的绰号是

。《少年王冕》:这是根据

(作者)《

》有关回目改写的。这是一篇

故事。通过课文感受到王冕、的美好品德。

《黄鹤楼送别》:本课属于“

”的形式。“

,”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千古传诵的佳句。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表达了李白和孟浩然间的之情。再写一句送别诗:

。《清平乐 村居》:这是南宋词人

写的。本课“

”是词牌名,“

”是题目。解释词语。茅檐:

,相媚好:,翁媪:,无赖:

《练习7》:“朝代歌”、成语、水浒故事。

2、课外阅读:

(1)考核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正确的音、字)

(2)考核学生的审题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解释、造句)

(3)考核学生是否看懂了文章,联系文章内容出题(答案都在文中有并加上自己的体会)(4)考核学生的思维深度,感受人物形象,体悟文中情感

(五)作文:

本册书的作文类型有以下几类:习作1:写一位老师帮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情。习作2:写一小动物。习作3:秋天的树叶。习作4:说说心里话。习作5: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习作6:看图写话。习作7:放胆文。

总的来说,作文以写事情为主,也有写人、写景、写物的。复习时把自己写的作文再看看,修改一下。考试时申请题目,选好材料,在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附词语积累: 1.水浒成语:

哀鸿遍野

妻离子散 鸿:大雁。逆来顺受 官逼民反 忍无可忍 逼上梁山

铤而走险 劫富济贫 劫:抢劫。济:救济。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替天行道 志存高远(梁山好汉打出的旗号:替天行道)2坚持不懈的成语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

滴水穿石 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坚韧不拔 3评价诗词等艺术作品的成语:

誉满天下 脍炙人口 炉火纯青 流传千古 鸿篇巨制 名垂青史 赞叹不已 4描写景色的四字词语: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树木葱茏 青翠欲滴 姹紫嫣红

5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成语:聚精会神 目不转睛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6来自寓言的成语: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螳臂当车 掩耳盗铃 买椟还珠 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

揠苗助长 杯弓蛇影 鹬蚌相争 叶公好龙 狐假虎威 7来自历史的成语:

卧薪尝胆(勾践)破釜沉舟(项羽)完璧归赵(蔺相如)精忠报国(岳飞)望梅止渴(曹操)三顾茅庐(刘备)凿壁偷光(匡衡)囊萤映雪(苏胤、孙康)悬梁刺股(苏秦)8来自神话的成语: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女娲补天 夸父追日 精卫填海 天衣无缝 火眼金睛 9看到莫高窟想到的四字词语: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惟妙惟肖 丰富多彩 断崖绝壁 慈眉善目 灿烂辉煌 举世闻名 鬼斧神工 独一无二 威风凛凛

10看到黄果树瀑布想到的四字词语: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雷声轰鸣 山回谷应 訇然作响远近闻名 举世闻名 鬼斧神工 独一无二 11看到黄山奇松想到的四字词语:

郁郁苍苍 饱经风霜 千姿百态 姿态优美 生机勃勃枝干遒劲 充满生机

12▲改错:金壁辉煌()卧心尝胆()手屈一指()穿流不息()错手不及()惊荒失措()半途而费()名垂清史()维妙维肖()

情有独中()迫不急待()形像逼真()

名幅其实()指手划脚()凶相必露()鸟气虫居 13▲解释带点字意: 博览群书 博:广泛 家徒四壁 徒:只,仅仅

一袭破衫 袭:量词,用于成套的衣服。奋笔疾书 疾:急速。安然无恙 恙:病。不足为奇 足:值得。欣喜若狂 若:好像。身临其境 临:来到。

引人入胜 胜:胜境,美妙的境地

14各朝代名人: 春秋:孔子 老子 祁黄羊 战国:屈原 蔺相如 廉颇 秦:秦始皇 赵高 汉:刘邦 李广 五代十国:李煜(yù)宋:赵匡胤 苏轼 包拯 元:关汉卿

明:朱元璋 李时珍 郑成功 清:林则徐 曹雪芹 吴敬梓 和珅 15公益用语:

生活中不能没有绿色!(爱护绿地)知识就是力量。(尊重知识)水,生命之源!(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环保)绿了大地,润了人心。(环保)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环保)16保健养生谚语: 笑一笑,十年少。生命在于运动。药补不如食补。春捂秋冻,到老不病。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早餐要饱,中餐要好,晚餐要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17跟戏曲有关的谚语: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18俗语:

马前卒——比喻为别人效力的人(含贬义)。拦路虎——比喻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和困难。老狐狸——比喻非常狡猾的人。

门外汉——指对某项知识或技能还没有入门的外行。眼中钉——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讨厌的人。19名人名言

观察的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伽利略)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苏霍姆林斯基)战胜挫折的名言: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坚持不懈的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读书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20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21诗词部分 《清平乐 村居》词 作者:南宋 辛弃疾 词牌名:清平乐 题目:村居 上片:写老夫妻俩 下片:写三个儿子 思想感情: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 《题秋江独钓图》诗 作者:清 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九个一突出孤寂 《所见》诗 作者: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林樾:树阴。意欲:心想。

思想感情: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寻隐者不遇》诗 作者: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思想感情:隐者高洁的性格、诗人对他的仰慕 22送别诗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4.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5.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7.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 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23田园诗: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 4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词)

24写小孩子的诗: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池上》白居易

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所见》袁枚

3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垂钓》胡令能 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

25带“风”字的诗句:

春风: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孟浩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杜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贺知章 秋风: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6、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颁奖仪式:每年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瑞典王国首都—— 斯德哥尔摩,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诺贝尔诞生 1833年10月21日斯德哥尔摩,逝世 1896年12月10日下午4点半意大利,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27水浒传

▲作者:元末明初 施耐庵

▲《三国演义》罗贯中《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 水浒故事:武松打虎 杨志卖刀

人 物 故 事

鲁智深 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大闹五台山、拳打镇关西。林 冲 误入白虎堂 风雪山神庙 雪夜上梁山 棒打洪教头 武 松 血刃潘金莲 斗杀西门庆 醉打蒋门神 血溅鸳鸯楼 宋 江 怒杀阎婆惜 三打祝家庄 浔阳楼题反诗 李 逵 浪里斗白条 探穴救柴进 中州劫法场

28、人物

(勤奋好学、孝敬母亲)的王冕;(武艺高强、谦虚有礼、足智多谋)的林冲;(盛气凌人、目中无人、欺人太甚、傲慢无礼、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洪教头;(坚持不懈)的李时珍;(孜孜不倦)的爱迪生;(坚持不懈)的齐白石;(热爱科学、无私奉献、造福人类、舍生忘死、锲而不舍、百折不挠、不屈不挠)的诺贝尔;(不屈不挠、持之以恒、自强不息、名垂青史、奋笔疾书)的谈迁。

(勇于探索 敢于实验、注意观察)的富兰克林(顽强乐观、敢于拼搏)的恩科西

(人民衷心爱戴、伟大 和蔼可亲)的邓小平爷爷(力大无穷、为民除害)的后羿(美丽善良、舍己为民)的嫦娥(奸诈贪婪)的逢蒙

(认真严肃、锲而不舍)的贾岛

(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迷恋昆虫)的法布尔(教学有方)的田老师

29、人物形象:

《师恩难忘》田老师——教学有方 可亲可敬。《陶校长的演讲》陶行知——关怀、爱护学生。《装满昆虫的衣袋》法布尔——热爱自然、执着追求。

《推敲》贾岛——有着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嫦娥奔月》

嫦娥——心地善良 舍己为民 后羿——力大神勇 为民除害 逢蒙——奸诈贪婪

《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爱祖国,爱人民;丰功伟绩。

《艾滋病小斗士》恩科西——热爱生活,关爱社会;面对艾滋病敢于拼搏,顽强抗争。

《天火之谜》富兰克林——勇于探索 敢于实验。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诺贝尔》诺贝尔——热爱科学、舍生忘死;胸怀博大,无私奉献。《林冲棒打洪教头》 林冲——谦逊忍让、机敏勇武

洪教头——骄傲、目中无人、自不量力。

《少年王冕》王冕——聪慧善良、勤奋好学、孝敬长辈。30、从课文中明白的道理:

《变色龙》:要保护动物。《金蝉脱壳》: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语言或者行为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给”(付出)永远比“拿”(索取)愉快。《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牧童和狼》——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蝉和狐狸》——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天火之谜》:只有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研究和实验,勇于探索,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篇3: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质疑

对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笔者作为一个一线教师, 确实一直有话想说, 并且有想法的不仅仅是笔者一个人, 我周围的很多语文老师 (甚至可以说是大多数语文老师) 都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有看法, 感觉有很多课文不适合学生使用, 或者编者的选编及提供赏析有瑕疵。笔者想具体以苏教版初中语文九下教材第三单元 (本单元共有英国作家比尔博姆的《送行》、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 (节录) 、李森祥的《台阶》、萧红的《呼兰河传》 (节选) 四篇文章) 为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 笔者认为文章的解读慎以编者的阅读感悟为基础。很多文学作品由于本身的留白和读者的理解、审美能力、阅读立场和解读方法不尽相同, 对同一文学文本意义的解读也不会相同, 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作品中的种种不确定性, 教学中我们不妨激发学生的阅读个性, 但是在教材的选择和教参的编写上, 我们需要一定的对文章主题把握的确定性。

《送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以自己为例写送行朋友活动中虚应故事的尴尬。主客双方之间像是有了“一道深渊”, 话也不会说了, 恨不得早早分手, 结束这种尴尬。第二部分写勒罗作为专业受雇佣的送行人的精彩演出。他的表现与我们一行的尴尬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演出炽热动人:他“正与车厢里一位年轻的小姐热切地说着什么”, 他“眼神里深挚的慈爱实在动人”, “临别赠言从他口中一泻而出, 使他那么吸引人”, 我们这些旁观者也感受了他的“魅力”。最后“我”被勒罗说服, 看到勒罗车站送别的效果, 想到自己送别朋友时的尴尬, 希望勒罗能教教自己表演送行。

教参认为:“在生活中, 人们往往有感情而不懂得如何表达, 所以常常是事与愿违, 会在一些场合出现尴尬, 而勒罗受雇扮演‘送行者’却表现出令人感动的真情。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故事, 通过幽默传达了人与人渴望真实情感的愿望。”认为“勒罗是真诚而挚爱, 充满感情……是有教养的……聪明的……敬业的……有自己的主见的……精明的……诚实的……认真的……有仁爱之心的人”。编者把这么多的美好的词语赋予一个在车站表演送别角色的人, 并多次强调“勒罗在车站上送行流露出的是真情”。给人看了总是感觉滑稽。

笔者不知道编者是参考了多少人的阅读感受还是自己的一家之言, 但是对于一个比较陌生的外国的作家不是已经有定见的作品的赏析 (最起码是我们国内读者很少见到的) , 编者是否有把握认为自己能把握好文章, 如果没有把握, 那是否编选的时候应该慎重, 或者是在提供某种答案的时候慎重点?

如果要笔者来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觉得这篇文章就纯粹是一篇讽刺文学, 看了教参之后, 我想, 作者可能如教参所说, 渴望人与人之间充满真情实感, 但是不会就像表面那样是对于勒罗充满赞美, 这不是一篇“正文”, 作者固然是讽刺送人一定要送到车站去的繁文缛节, 更是讽刺像勒罗那样表演的把繁文缛节达到一种极致的行为。所以笔者就探寻有没有作者的介绍, 但是研究的文章比较少, 最后终于在艾伦·莫厄斯的《麦克斯·比尔博姆》中发现一点端倪。文章中认为“事实上, 他在作品中写到上层阶级时, 总带着专为讨人喜爱的老古董保留的那一丝嘲讽。”“《可怜的罗米欧》, 是比尔博姆……引入了一种新的讽刺技法, 抬出过去以对现在进行贬斥。怪异, 奇想, 以及所有童话故事的元素都为九十年代的文学所钟爱;比尔博姆对这类手法嗤之以鼻, 进而又对当代更可悲的矫情做作表示不屑。他也在更大的范围, 在一部小说中, 运用同样的讽刺技法, 对故意调侃, 以及对并不真正了解的邪恶进行表现等流行做法进行嘲讽。”“他从来不允许自己思想肤浅, 行动懒散。文字的构成, 句子的含义, 以及文章风格中的‘花花公子气质’, 他总是反复推敲, 以期达到他赞赏的惠斯勒散文中的那种‘严谨’和‘考究’。”看作者情况的介绍, 如果把这篇文章当成一篇表面文意来理解的话, 我认为大大误解了作为讽刺作家的比尔博姆。所以我就想, 教材编者要慎重, 对于文章的赏析也要慎重, 虽然本单元是要教会学生质疑, 但是教材编者的意见要准确, 不能偏离文章主题。如果不能确定, 干脆不选。

其次要思考节选名著、名篇是要学生得到什么。笔者想从现实意义和可操作上来探究一下课文节选自名篇要注意什么呢?笔者认为初中教材中节选的经典作品要能体现语言、情感和审美三个因素的完美结合, 要注意保持完整性和丰富性。

本单元有两篇节选的文章, 《给我的孩子们》文风特点是朴实自然, 朴实缘于文章思想内容上的真情至情。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以小写大、写自己的真情是有帮助的, 但是说实话, 我对这篇文章是有点微词的,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对于孩子确实压抑得太厉害了, 在不能完全改变教育方式的情况下, 学生需要正确的疏导方式, 看看课后练习三的答案:“语句表达了对容不得‘真率’的世俗的强烈愤恨。”赏析还说“从生活琐事中感悟到人性在社会中的畸形发展, 从而不动声色地对社会风气和教育弊端做出否定”。我想现实社会中的教育弊端肯定要比上世纪二十年代还要厉害吧, 我们现在的学生更是不能“真率的”, 这种现实社会中, 那我们的学生应该如何自处呢?文章提供的方案似乎有些黔驴技穷了。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代表作, 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 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要想理解这么大的主题是非要阅读全文不可的。教材节选的这部分“祖父、后园和我”是小说中最温暖最美好的部分, 它是萧红一生中唯一体验过爱和温暖的时期。但这一短暂的温暖对应着全书中人生体验的荒凉和痛苦, 显得那么地微不足道, 那么地脆弱, 而我们也从作家的痴迷和沉醉中感受到了更多的人生的悲哀。但是要理解节选的这个片段的作用那也是要深入理解作者的经历和全文的。而要学生在初三下学期去看这部小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对于这个主题的理解也只能让学生生硬地接受。

笔者现在想说的是, 如果没有这个主题挖掘, 我们是要学生得到什么?笔者开始读这段文字, 最大的感受是读出了“自由”, 春景写得比较美。教参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只是说了两条:一、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 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二、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 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其实这一片段体现出的明朗是整个作品中少见的, 整篇小说的基调是忧郁与悲凉的。课本中选取这一片断而又不加说明, 再结合教参确定的教学目标, 显然只是把它作为一个写景的范例或者是对自然的热爱来教学了。

最后, 教材编写者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篇目呢?文章是教师教学的根基, 没有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除了一些实用文体外) , 师生双方面的活动就不一定能投入进去。好的语文教材, 能够给学生以熏陶, 让学生渴望拥有一双明亮睿智的眼睛, 有一张耿直锐利的嘴巴, 有一颗善良勇敢的心, 有一个独立自由的脑袋。但是仅仅有这些还不够, 还要让学生有渴望读下去的冲动, 让学生有读完之后, 细细揣摩后有所收获的喜悦。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 应该说都有让学生读下去的兴趣。都能让学生了解世间百态, 了解普通人的生活, 从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感悟人生, 热爱生活。但是就笔者的眼光来看, 《台阶》一课可能从内容和形式上来说比较适合学生学习, 实际教学中, 发现学生确实也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终年辛苦, 积铢累寸, 准备了大半辈子, 终于建成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而新屋落成了, 人也衰老了, 身体也垮了, 反映出父亲那辈农民为提高地位, 赢得尊重, 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这篇文章思想上说, 我们可以探究父亲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 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也可以探究出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 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 不怕千辛万苦。还可以探究出他是一个谦卑的人, 有着中国农民所共有的谦卑的特点, 当九级台阶造好后, 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我们还可以探究出中国农民共有的韧性和挣扎。我们从中间可以读出敬佩, 但是也可以读出人生的哀伤。

从写法上来说, 文章有典型的细节描写, 如嵌满泥沙、洗不干净的大脚、塞满角票的瓦罐, 及停留在人家高高的台阶上的父亲专注的目光等等。朴实的语言及行动描写刻画出了一个为了实现理想而坚忍不拔的父亲形象, 引发读者深刻的思念和长久的回味。个性化的描写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并突出文章的主题, 而这些细节描写能让学生有所得有所学, 不仅仅在于感受人物, 还能感受到美和学习到写作的方法。

篇4:如何做好苏教版语文高考复习

一、 回归教材研读考纲,复习基础知识

很多高三学生在高考语文复习的时候都会感到无从下手,需要复习的知识点太多,一时间找不到头绪。针对这样的情况,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明确的具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从而提高学生复习效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归语文教材,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知识点,加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尤其是名篇名句的默写和文言文的理解等。无论高考语文题型怎么变换,只要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就一定可以轻松面对。

苏教版语文教材在课文选编上进行着不断的尝试和改进,所选课文都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知识性,对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具有引导作用。在语文高考复习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研读高考考纲,考纲是高考语文复习的依据,也是对苏教版语文教材知识点的深度归纳。在研读考纲时,教师不仅要关注高考语文的考试范围和新增内容,还要关注高考语文的各种题型及命题走向,让高中生可以灵活开展语文复习。

二、 重温历年高考真题,明确命题方向

在高考语文复习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历年高考真题,带领学生重温历年真题,让学生有效把握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和命题方向等,增强学生的语文解题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选择近三年的本省高考语文真题和一些有价值的外省高考语文真题作为学生复习的重要材料,来检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提升自身语文水平的有效方式。

尤其是在高考备考的最后阶段,学生心理压力大,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调整状态,保证高考时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师可以将做语文高考真题的时间调整到每天上午,这样就与高考语文的考试时间相仿,可以促进高中生合理调节生物钟。在高中语文复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纠错本,将做真题时易出错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并经常翻看,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避免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再次出现。

三、 培养阅读习惯,拓宽写作思路

高考语文复习要注重阅读训练,学生不仅要全面阅读语文教材,还要阅读与高考有关的各类文章,包括现代文、文言文等。只要高中生在语文复习的时候突出重点,发挥自身的优势,一定可以提高语文成绩。

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深入阅读苏教版语文教材,扫除字词以及语文知识结构的障碍,查漏补缺,训练他们的知识归纳能力,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在阅读语文教材时要着重体会语音知识、文学常识、修辞手法、标点知识、写作知识、文言知识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语文教师开展全面复习,也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语文学习的头绪。

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文章。比如阅读现代文不仅可以提高语感,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还能够增加高中生的写作素材,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阅读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文言文,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文学素养,提升文言文语感。而且高考语文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大多是开放性的,并不是孤立的,所以高中生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语文知识专题复习,重视模拟考试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高考已经迫在眉睫,但是在复习的时候仍需要把握系统性和合理性原则,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要灵活运用各种语文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高考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进度合理安排专题复习,按照专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以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教师要充分结合苏教版语文教材,根据语文学科的考试特点和近年来的试题特点,选择有层次性的训练内容。

同时,教师还要提高学生对语文模拟考试的重视程度,让他们把每一次模拟考试都当作高考。很多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复习时总是喜欢题海战术,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让学生反感。因此,教师要尽量做到精讲精练,大胆舍弃无用的复习资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对学生来说,必须要有充分的耐心和毅力,勇于面对高考,自觉去学习语文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总而言之,语文高考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苏教版语文高考复习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挖掘高中生的潜力,设计丰富的复习内容,分专题分模块地细化每一个高考知识点,让学生用饱满的热情和执着的精神去面对高考。

篇5: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

2、熟记1~6的乘法口诀。

3、会根据口诀写出算式。

4、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乘加和乘减,知道要先算乘法。并能利用乘加、乘减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重点、难点:1、熟记16的乘法口诀。

2、知道乘法的含义。

练习

1、口算:

3×6= 6×4= 2×6= 5×6= 4×5= 1×6=

5×3= 6×2= 6×6= 4×4= 3×4= 5×2=

2、在○里填上+、-或×。

2○3=5 2○5=7 5○4=20 5○6=30 5○2=10 5○4=1

3、不计算,在○填上>、<、或=。

2×6○2×4 2×6○5×2 6×6○6×3

4、应用题。

(1)做一套校服用2米步,做2套校服,一共用布多少米?

(2)做一套校服用2米布,做另一套校服用了3米布,一共用布多少米?

篇6: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

1.通过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养成遵守好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3.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重难点:

1. 认时间,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2.体验1分、1秒的长短,掌握分和秒的关系。

3.体会和建立较长的时间单位。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篇7:苏教版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提纲

有的人处理问题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相信以往的经验或书本上的教条,不是和郑人一样愚蠢吗?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可靠,根据现实大胆的试,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

2、《刻舟求剑》 这种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的蠢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二句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画面非常精彩。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这是眼中大景,一片白帆顺风而来,这是眼中小景,妙啊!此句妙在于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二句脍炙人口。江中日早,残冬立春,虽是寻常意思,但诗人锤炼字句,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而“日生残夜”“春入旧处”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句议论、思路奇特。诗人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别出心裁的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实在妙极了。

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者从“溪水西流”得到启发,反用“唱黄鸡”的典故,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人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籍深沉。在练字上,一个“落”字不同凡响,新颖妥贴,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

诗人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表达了美好的祝愿,抒发了积极乐观的情感。

8、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诗人用“如酥”为喻,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那“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早春草色更是令人心醉。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哇声一片。

诗人在夏夜中用嗅觉和听觉来捕捉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从中流露出诗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10、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词人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晴空鹤飞的动人情景,将传统的悲秋情绪一扫而空,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凌云壮志。

11、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句运用叠字,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增强了全诗缠绵的情调。有情人难成眷属,是因为有一条难以逾越的天河。文句巧妙地批判了封建礼教。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

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

人。她带去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牵挂。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七下、1、《赵普》一文主要写了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是一个沉着镇定的人。有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2、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诗人运用了以静写动,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让两句值得回味,表面看似是矛盾,其实不然。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诗句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不愧为千古绝唱。

4、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写了品格高洁者,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突出强调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5、谁怜一片远,相失万重远?

以“谁怜”二字设问,表达了心中的凄惶、迷茫,境界开阔,达到了物我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了。

6、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二句以“雨昏”“花落”点染环境,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加上“青草湖”“黄陵庙”典故的运用,更让人哀怨姜恻。

7、(1)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8、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实写割麦场景,并对割麦者的心理加以刻画,揭示农民为了收割麦子甘愿吃苦耐劳的美德和令人同情的艰难处境。

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作者的悲与壮,理想与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雄心再高,也只能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的慨叹,抒发的壮志难酬的悲愤。

10、大漠孤烟直,长问落日圆。

此句以十分工整的对仗,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直”壮孤烟之高;“圆”壮落日之低。这两个词极壮大漠、长河地区的平旷。

1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句以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使诗意重归于开篇那种渺茫不可见境界。(日近黄昏,自然会勾起乡思。)

1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出晚归,到田里锄草,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把锄头,穿行在草木遮掩的山路上,这是一幅多美的月夜归耕图。把平凡艰辛的劳动生活写得如此美好,如此有趣的只有陶渊明啊!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儿不妖。

我只爱莲花从於泥里长出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但不显得妖媚。

八上、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战祸之长,家书难得,增强了语言的鲜明性,形象性。感情可谓波澜起伏,动人心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应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官僚豪伸,他们不以国事为重,这两句形象化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如梦来。

诗人通过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显得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读来荡气回肠。

4、(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地展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显得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诗句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了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现已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浪更护花。诗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7、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不彻,影布石上。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庭下如积水明,水中藻荇交横,9、(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了诗人阔大的心胸气魄,读来豪气冲天,倍受鼓舞。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晓。

诗句运用了拟人、夸张修辞手法,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读来语言鲜明形象。

10、(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诗句从动物变化写早春之景象。“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了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整个画面生动有趣。(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渐欲”二字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没马蹄”三字既写出了草浅,也体现了当时的人喜爱在雨湖边骑马游春的习俗。

1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句议论结合写景,显得非常自然,以“浮云”为喻,反映了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不畏”二字,道出了作者的独特感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12、(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全鳞开。诗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人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接着抒写了守边将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诗句把激战中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30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人引用此典故,既与战争地点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13、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诗句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读来热血沸腾,大有一展宏图的豪情。八下、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被埋没的直接原因)译文: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也就显示不出来。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驱驶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它的意思。

3、谈笑有鸿濡,往来无伯丁。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1)抽入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作者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只能愁上添愁,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诗句借景抒情,目接风送秋雁之景,精神为之一振,烦忧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一的舒畅,酣钦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3)、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6、(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诗句描绘了在层峦叠峰之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残照,衬出一座早早闭门的孤城。西北边境的秋景,多么悲凉奇异。而从“孤城闭”三字中,也隐隐透也当时军事态势的严重。

诗句揭示了孤城壮士内心的苦闷,那种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让守边将士不寐,将军白了头。

7、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句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来,前面一系列景物的渲染,为末句“断肠人”作了铺垫。

8、(1)先达德隆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室。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译文: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重,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诗句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句以象征手法描写了至死不俞的爱情,最为精彩感人。

11、何当共剪西窗竹,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句从眼前遥想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情景,使诗境于回环映照中更增添深永情韵,融凄清与温煦黯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

1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诗句提出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见解,古人认为人才的出现跟江山秀气的熏陶有关,因此有“人杰地灵”的说法。李杜之后的白居易、李商隐等著名诗人,都以富有创造性的诗篇,开一代新的诗风。九上、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且壮士不死即己,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唉,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大丈夫不死罢了,要死就要(干大事)成就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重吗?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蝉则干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飞,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满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而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7、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8、(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0、(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2)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2)诗句写离愁的滋味,更是绝妙,说不出是什么一种滋味,只可意念,不可言传。是经历过的人,最真切的体验。

1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诗句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1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作者自比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表达了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不会停息,读来豪气冲天,热血沸腾。九下、1、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

写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展示也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为妙处。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表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

烈的自信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是鼓舞人心的名句。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是写景名句,更是蕴含人生哲理的警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在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打仗是靠勇气的,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6、(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2)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躲过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陷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7、(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遣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兴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诗人跳出了个人的小圈子,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写得深沉、激昂、坚决、洋溢着救世济人的热情。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使我们从中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1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篇8: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究

一、知识综合性强,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中知识应用能力同步提升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突破了传统知识孤立分隔的局面,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编写过程中,编者往往将基本课文教学、哲理赏析、文章诵读以及语文写作等内容编写在一起,进而以综合性的知识教学来促进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步的进行知识应用的锻炼,以谋求语文教学效果的极大化。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的做好课程教学的规划安排,争取将单元内课程内容串联起来,以单元整体教学的形式使得学生在进行知识储备的同时不断的优化自己的知识应用。

以七年级第三章民俗风情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单元教学时就可以根据单元的主题来创设教学的情景主题,进而以探究“探究民俗风情”来指导学生进行单元的整体学习。教材的运用过程中,语文教师首先可以通过《社戏》、《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字单词,并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学会运用词句进行民俗记事的描写。而在诗词赏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古人的诗词来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让学生记忆相关的佳句,以充实学生基本的知识储备。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初中语文教师借助教材的帮助基本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进而教师再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实际安排,以写作的形式锻炼学生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在单元知识学习完成后能够获得一次综合性知识运用的训练,以谋求学生语文水平的阶梯式增长,并充分的发挥出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有效作用。

二、多样化文体结构造就丰富的单元文体结构,学生知识储备质量获得提升

从文章之前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苏教版语文教材单元内容的设置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单一的文体,其教学内容的编排往往借助某一主题并深入的挖掘多样化的文体形式,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优化自己的语文知识储备结构。因此根据教材这一方面的特点,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各个文体的特点以及表现的手法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并在课程教学时为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教学,使得语文教材的有效运用具备基本的教学前提。

三、量化的学习指标明确了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保障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效果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在于其量化的学习指标,即教材在教学内容编写的过程中就以量化的形式为语文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制定了科学的任务规划,进而为整个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教材根据实际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对课文的阅读速度、学生单元的阅读量、写作教学中的速度与学生写作量、语文课文的背诵篇目都做了详细的规定,进而整个初中语文在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指导下有了规范的教学路径。

四、大量的文学名著为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提供基本保障,推动了语文教学效果的拓展

初中阶段语文课程的开展不仅仅是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更在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苏教版语文教材编写的过程中,编者特别注意了文学素养培养的目标,进而整个教材中包含了非常多的文学名著,其中以鲁迅、老舍、沈从文等先生的作品最具代表性。教材的这一特点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拓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的同时要充分的应用好以课文形式出现的名作节选,让学生感受我国名作家的风采,并以课文结合名著阅读的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得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材的帮助下真正实现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应用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教材综合性内容的编写、问题的多样化、学习任务的量化以及文学名著高比例等特点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了颇为有效的帮助。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的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探究,进而结合自身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有效的教学方法深化对于教材的应用,保障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在教材的帮助下不断的获得提升与拓展。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择与应用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发挥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一定要深入的探究整个教材的实际构成,进而借助教材的实际功能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推动力。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教学需求与课程标准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探究,以寻求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作用的方法。

篇9:苏教版初中语文阅读情境教育探析

【关键词】苏教版;初中语文;情境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校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理解能力。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什么是情境教育

情境教学的创立者是特级教师李吉林。初中语文情境教育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深入理解,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致力于在教学中,使学生的感受和表达同时进行,同时刺激左右大脑的活动。这样,大脑的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力,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很明显情境教育的效果比传统教学的要好。

二、苏教版语文情境教育模式

(一)涉身真实场地,切身体驗达到整体教学效果

如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带领学生到绍兴去真正感受百草园的神秘、三味书屋的严谨。课本中对描写鲁迅先生私塾三味书屋生动形象,细致到一花一木,还有课桌上的“早”字,虽然学生可以在脑海中构思出私塾的大概形象,但是想象毕竟刻板化,也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到真正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当中去,通过开展野外情境教育活动,学生会对课文所讲的内容更有归属感,印象更加深刻,教育效果得到强化,学校乐观积极的氛围得到渲染。

(二)表演体会意境,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的感受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种是进入角色,一种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 ;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孔乙己》,学生可以扮演孔乙己和小伙计等角色,深刻感受孔乙己的不幸。强化主观意识,把自己当成课文里的人物,主动学习揣测,从而获得自我充分发展。同样的推荐课文还有八年级下册的《范进中举》、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叔叔于勒》等。

(三)实物背景展示,充分铺垫背景提高创新感悟

教学课本中,一些学生没有见过的,或者认知匮乏的事物,对于学生的直接学习会造成想象匮乏、思维局限的问题,实物展示可以在现实景物铺垫的基础上,促进教学。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海燕》,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没有见过海燕的,不知道海燕的真正形态和生存环境,根本无法理解文章中海燕的个性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的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激起学生广阔的想象。如九年级上册的《囚绿记》,给学生们展示常春藤的形象,让学生们看到在阳光下的常春藤的那一抹鲜绿,感悟作者的渴望和意图。

(四)注意创新实践,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让教师先声情并茂地朗诵全文,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的纪念碑三维形象,结合自己的理解,在一张白纸上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示意图画出来,然后让学生再自己读一遍课文,对应文中的语句,对示意图进行对照并且修改,最后鼓励学生们自己上台进行展示和讲解。把他们心中的纪念碑分享给大家,把自己的理解示意大家,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加动手实践,使情境教育的有益模式得到了更好地体现。

三、苏教版语文阅读情境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功能

(一)带入情境

教学是有目的的行为,而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习者参与、吸收、内化知识,达到知识的传递。情境教学正是针对学生蕴藏着的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其过程可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起后,若教学过程刻板、单一,又会因失望而使已形成的动机弱化,以至消失。所以在把学生们带入情境后,教师要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内容的需要,使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客体。使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的眼前,仿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

(二)凭借情境

情境教学由于本身具有的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通过情境教学,结合实物展示、音乐配送、角色扮演、生活场景还原等方法,教师带着与作者相共鸣的真切的情意,全身心地进入情境,凭此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趣,在调动感官的同时,带动大脑的左右共同运作,激发学生的理性判断和感性思考,有效地训练感受,培养直觉,发展创造。情境教学在提高学生悟性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起到巨大的贡献。

四、结语

情景教学的优点显而易见,对苏教版语文阅读教育经过探讨可以看出情境教学的好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采用情境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但是前提是要不断开发、创新情境教学应用和模式,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着眼于当下,立足实践,将语文课堂教学切切实实地搞好,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崔允郭.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J].教育参考,2000(04).

[2]崔允螂.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下)[J].人民教育,2001(07).

上一篇:秋游南山的作文下一篇:采煤机司机技术比武考试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