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承担社会责任

2024-07-24

二、承担社会责任(精选6篇)

篇1:二、承担社会责任

二、承担社会责任

二、承担社会责任

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不可能离群索居,每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以及各种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他人的活动与服务。凡是存在两个人以上的地方,就有某种共同生活。合作是由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相互协调地进行的一种活动和实践。共同的活动需要社会参与者相互合作。而合作需要公平,公平是良好合作的前提。只有公平的合作才能使合作者获得应得的利益,才能使合作进行下去,也才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可以说,公平意识和公平精神是对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所以,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和规则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熟悉当下的公共生活,而且将为他们未来进入更为广阔的公共生活领域履行公民的职责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树立学生的公平意识就成为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公平的合作需要正义制度的支持。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而制订的。正义的要求不是单向的。正义要求每个人尊重他人的权利,也就要求每个人的权利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保障。可见,正义意味着相互承担责任。责任是对于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责任产生于社会合作的关系,产生于公民身份和养育、受教、承诺、道德、习俗、法律、职业、授权关系等。一个人由于具有不同身份,就具有不同责任。一个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否则,社会就会陷入无序混乱状态,一切有意义的事情也就无法进行。所以,激发学生的正义感,使他们理解自己所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就成为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2.1 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社会是一个共同生活的大系统,是由许多个人出生起就要长久地生活在其中的有制度和规则的组织系统。每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活。社会生活是许多有着不同职业或兴趣的人通过自愿交换他们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并由一个政府为这种交换提供服务的共同生活。社会的共同生活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都是一种人群的共同活动的领域。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好的稳定持久的合作体系,它应当使每个参与合作者得到他合理期望的东西,使新的一代人得到恰当的抚育和教养,并在成长为成年人时选择适合的职业参与到这种合作中来。良好的合作一定是公平互惠的,它不但可以使每一个合作者都能够从中获得应得的利益,而且可以扩展每一个人的力量,增添每一个人的自信。在一个良好的社会合作中,每一个人在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的同时,也都从他人的职业活动中获得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没有这种社会公平,不仅个人的发展得不到保障,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所以应该培养学生的公平合作意识。毫无疑问,这有助于中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和法制体系的完善。

同时,还要使学生懂得,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在合作中,没有人可以只享受利益而不分担负担。由一部分人独享利益、而另一部分人只分担负担的合作不可能是互惠的、公平的。这种合作不可能是一种良好的合作,不可能长久。一种合作之所以会产生负担,是因为合作者必须做一些安排来协调合作活动,使合作的规则有效地发挥作用并努力减少违反规则的行为的破坏作用,同时抚育和教养新的一代使之将来能够加入合作的行列。所以,应该使学生懂得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地分配利益与负担。公平意味着在参与合作的人们中合理地分配合作的利益与负担,意味着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利益并承担他应分担的负担。也就是说,公平地参与一种合作要做到不取不应得的利益和不逃避应分担的负担。在此意义上,一个人取得多于应得的利益或承担少于应承担的负担,都是不公平的。

按照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如下基本要求: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即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努力使学生理解合作对于共同生活的重要性,理解公平合作意味着同时分担利益和负担,懂得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合作意识。

2.2 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公平的合作需要正义的制度来支持。制度是以公开宣布的程序与规则组成的系统。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普遍性,它是建立在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正义制度的程序和规则是面向每一个人的。没有人可以逃避正义的制度规则的约束,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

正义与每一个人的行为相关。社会中少数人利用多数人遵守规则来逃避规则对自己的约束的“逃票乘车”行为是不正义的,是对所有其他人利益的侵犯。所以,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正义感,使学生养成鄙视以不正义的手段多得利益的行为和“逃票乘车”作为的态度,学会做一个正义的人,自觉遵守社会的各项规则和程序。

同时,应该使学生懂得正义的首要要求是不伤害他人。故意伤害他人的身体甚至生命是最严重的不正义。在一个法律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负有不伤害他人人身的义务。正义的第二个基本要求是不侵犯他人的其他基本权利。每个人都具有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的基本权利。每个人的财产权利、名誉权利、隐私权利,都应当得到同等的尊重与保障。每个人的自由都是在自己的权利范围之内的。他人的权利是我们自由的边界。制度的正义包括分配的正义、矫正的正义和程序的正义。

按照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如下基本要求:懂得正义是面向每一个人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能够分辨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养成正义感,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规则和程序为荣。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努力做到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情入手,从讨论规则和遵守规则入手,努力减少这一部分内容的抽象性。

2.3 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每一个人在受惠于社会和他人的同时,也必然要受制于他人和社会;在社会中的个人,除了享受权利之外还必须承担义务,除了获取之外还需要付出。也就是说,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承担他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源于在社会关系之中人们彼此之间做出的承诺。

责任是对于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对责任的承担就叫做负责。常有的一种误解是:把“负责”只看作是对成人、职业人员的道德要求,似乎与儿童、青少年无关。事实并非如此。负责是对每一个人在人生各阶段承担的多重角色的共通性道德要求,它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由于父母养育的关系,孩子具有尊重父母、维护家庭的财产、安全和良好生活的责任;作为一个学生,由于受教关系和法律的规定,具有完成义务教育、尊重老师、遵守校纪、认真学习和完成指定作业的责任。所以,应该使学生意识到他所承担的责任。

而且,社会越开放,就越需要有负责的公民,民主管理、众多类型的“自治”都是以负责为道德基础的。如果说在某种程度上“诚信”是一种坚守的道德力量,那么,“负责”就是一种生产性的道德力量。在社会生产和各种职业领域中,社会生产力越发达、分工层次或环节越多,越需要多方合作,越需要个体具有负责的精神,以此作为保证行事或产品质量的道德支持条件。任何高超的技术和深奥的知识,都不能代替责任感。可见,责任感和负责的态度是行事能否成功的基础性条件,它能催生出智慧和能力,能促使人去做好事情,并因工作成功而感受到一种尽责和胜任的欢愉和满足,也正是在这种负责行事的过程中,人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以提升。

“责任感”也许不比“牺牲”、“奉献”伟大,但它却与每个个体息息相关,因而显得更为平实与基本。所以,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作为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而要更好地实现这一点,就应该使学生理解承担责任的好处和代价以及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履行责任有许多可能的好处,一些是对于其他人的好处,一些是对于履行责任的自己的好处。具体来说,履行责任对于其他人的好处:(1)可预测性。当人们履行其责任时,其他人知道期待他们什么。(2)安全性。当人们知道其他人在履行责任时,他们感到更安全。(3)有效性。当有关的每个人都履行其责任时,就能更有效地、或更快、更容易地工作。(4)合作性。当人们一起工作完成某项任务,以便履行其责任时,他们会增加合作。(5)公正性。如果每个人都做了他的那份工作,可能一些人就不需要做超出他的份额的工作。(6)社区精神。如果一个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履行其责任,就可能形成一种社区精神或群体荣誉感。履行责任对于自己的好处:(1)独立性。履行责任具有良好纪录的人可能享受到更多的自由和极少的监督。(2)自尊。履行责任的人可以赢得自尊和自信。(3)被接受和认可。履行责任的人更容易被其他人接受和认可,尤其是依赖于他们的人。(4)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履行责任的人可以获得知识、技能和宝贵的经验。(5)得到承认、地位或收入提高。履行责任的人可以赢得荣誉、奖励、新职务的机会或薪俸收入提高。

履行责任也是有代价的:(1)负担。履行责任通常需要时间、精力或金钱。(2)怨恨。人们可能对做不想做的事情感到怨恨或生气。(3)担心失败。人们可能担心他们不能履行责任或担心由于未能履行责任而受到惩罚。(4)放弃其他的利益或牺牲其他的兴趣。当人们接受一定责任时,他们可能不得不把其他感兴趣的事情或需要放在一边。(5)不公正。如果一个人在一件事上承担主要责任,通常其他人会让他做这个工作,而他们不做其分内的工作。

同时,也要使学生懂得不承担责任的后果。不负责任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如得不到人们的信任,普遍受到谴责,甚至常常受到法律的惩罚,而且更重要的是背离了作为一个人的基本要求。因此,一个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社会负责,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此外,还应该使学生意识到,在人们履行责任时,往往还会出现冲突。在相互冲突的责任之间进行选择常常是复杂的。决定什么是最重要的可能会很困难。作出这样的决定常常包括确定轻重缓急以及寻求可选择的途径。它意味着不承担某些责任或在履行其他责任时,推迟履行这些责任。在相互冲突的责任之间进行选择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1)紧迫性。在选择相互冲突的责任时,确定哪个责任更紧迫更重要,即应当先履行哪个责任。例如,完成明天应该交的作业比完成下个星期应该交的作业更紧急。(2)相对重要性。即某一责任相对于其他责任的重要性。例如,为了避免撞倒行人,你可能会不得不撞到停在路边的汽车。(3)时间要求。你需要考虑履行责任的时间、以及你拥有的时间。例如,在承担一份课余的工作时,你需要考虑你是否有做这份工作所需要的时间。(4)可用的资源。履行责任需要一定的资源,诸如钱、设备、体力或特殊的技能。你是否拥有这些必要的资源对于是否要承担某一责任是很重要的。没有必要的资源,你可能无法履行某一责任。(5)相互冲突的利益与价值观。在决定履行某一责任时,你可能需要考虑你感兴趣的其他事情或你相信的价值观。例如,如果课余的`工作使你不能参加学校乐队的演出时,你可能会决定不做这份工作。(6)其他的解决办法和途径。有时,我们不需要在相互冲突的责任、价值观和利益之间进行抉择,因为我们可以考虑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一个创造性的解决途径或妥协可以帮助你解决两难。例如,你需要自己履行这个责任呢?还是让其他人去做呢?

按照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如下基本要求:知道责任是一个人做某事或以一定方式行为的职责或义务。例如,你有责任上学。知道责任也是一个人不做某事或不以一定方式行为的职责或义务。例如,你在商店购物时,有责任不偷东西。理解承担责任的好处和代价以及不履行责任的后果,学会在不同的责任之间进行选择,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最好通过设置种种情境来使学生理解责任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懂得责任对于人的意义,激发他们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切忌呆板的知识灌输。

2.4 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社会有组织、有分工、有制度,个人总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角色,社会自身的维系和发展,需要每个人按角色的规范去实践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一个人由于具有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一个成年男人可以同时具有多种社会身份,每一种社会身份都要求他承担相应的责任。作为父母的儿子,他要赡养老人;作为孩子的父亲,他要抚养后代;作为妻子的丈夫,他要关心妻子;作为学生的老师,他要为学生的成长负责;作为学校的领导,他要管理好学校;作为社会的一员,他要尽到公民的职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要铁肩担道义,等等。正是在对这些责任的履行中,他作为一个人的完整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他的责任意识也得到了加强。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责任意识,需要使学生明确责任的不同来源。一些责任可能只有一个来源,一些责任则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来源,它们可能来自我们的工作、学校、法律或道德原则。具体来说:(1)养育。人们承担责任是受他们的父母、家庭成员和与他们接近的朋友、老师的影响的结果。诸如帮助做家务、遵守家规对许多年轻人来说是典型的责任。(2)承诺。当一个人向另一个人作出承诺时,他就承担了信守承诺或“说话算数”的责任和义务。你应当意识到,当你作出承诺时,你就同意履行这一责任和义务。(3)分配。不管你是上学还是工作,其他人一般都要给你分配一定的责任。例如,在学校,老师会给你布置作业的责任;在工作中,老板可能会安排你清扫商店或管理其他雇员的职责。(4)任命。在一些情况下,人们会被任命担任一定的职位,以便履行一定的责任。任命不同于分配之处在于你可以拒绝这些任命而不会受到惩罚。(5)职业。每一份职业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例如,汽车技师的职责是技术熟练地修理汽车,警察的职责是实施法律保障人民的安全。(6)法律。法律使社会上的几乎每个人都负有责任。法制体系赋予我们的责任包括上学的义务,遵守交通法,纳税等。(7)习俗。许多责任来自于习俗。社会中的人们应当遵循长期形成的传统或实践标准。人们长期遵循的传统常常变成了法律。例如,在公共场所排队,遵守秩序等。(8)公民原则。在我国,人们由于只是公民,他们就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我们的社会赋予公民的义务包括:参加投票、在国家遇到紧急情况时服役以及遵守法律。作为公民我们有责任了解公共事物,监督政府机构的行为,确保他们遵守宪法的价值和原则。(9)道德原则。一些最强烈的义务来自于道德原则和价值观。例如,每一个人都要尊重其他人;每一个人都应当公正的对待他人。

按照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如下基本要求: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明确责任的不同来源,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努力使学生理解责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明白责任产生于公民身份和养育、受教、承诺、道德、习俗、法律、职业、授权关系等,帮助他们增强责任意识。

2.5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一个人都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过帮助,也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他人和社会。这就意味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服务于社会,如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儿童,参加义务劳动,为灾区的人们进行募捐,等。通过这些活动,展现自己对于他人和社会的爱心,逐步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这一点对于培养现代公民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按照课程标准的上述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如下基本要求:明白参加公益活动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现代公民应备的素质。从自己做起,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造福于社区,造福于社会。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努力使学生懂得参加公益活动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帮助他们树立服务的奉献精神。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切忌一味的说教和灌输,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活动建议

刚刚结束的“非典”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提供了许多鲜活的事例,教师可以以此为背景,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以下为几个真实事件:

5月26日,北京公交车上的一名乘客因为高烧而晕倒,被怀疑患有“非典”。为安全起见,司机马上拨打120,让乘客下车等候医生检查。但奇怪的一幕发生了:60余名乘客迅速四散离去,而这名发高烧的乘客在被送往医院后也从医院逃跑。

一名病人被确诊为“非典”患者,医生立即进行流行病排查,但患者却故意隐瞒实情,患者家属则四处躲藏,逃避隔离,于是悲剧发生了:由于延误治疗,患者全家七人感染“非典”,其中三人死亡。

在20立夏前的几天,一个谣言在各地流传。其中一个版本是:一个哑了多年的老人突然开口说话,只要在立夏前日晚上12点以前燃放鞭炮,就可以驱逐“非典”。于是一些人纷纷买来鞭炮燃放,许多地方的鞭炮竟然脱销。

从医院隔离区搬出来的医护人员集中到某宾馆轮休,该宾馆的服务人员一时间竟没了踪影;一名护士在前线奋战数日,回家取日用品,邻居们却没有了往日的笑脸,代之以紧闭的铁门、躲闪的背影;一名“非典”患者治愈出院已经两月有余,复查结果一切正常,单位仍然不让他上班;一居民区贴出告示,凡租住本小区房屋的外地人,限期三日搬离小区。

可以围绕以上事件,让学生讨论公民的含义以及履行责任对集体、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另外,也可以以“众志成城,抗击‘非典’”为主题,让学生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从中体会责任的内涵和团结的意义。

案例1:医生的责任

活动目的:使学生明白不同的职业和社会身份负有不同的责任

活动过程:

步骤一:教师呈现材料“希波克拉底誓言”

下面的内容节选自医生在开始行医时所进行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宣誓:

我作为医生向阿波罗及诸神宣誓:我将根据我的能力和判断,遵守这个誓言和规定;我将根据我的能力和判断,遵循有利于病人的治疗方法,避免任何对病人身心有害的治疗。即使有人要求,我也不会给任何人致命的药物,我也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无论是否与我行医有关,我所听到或看到的不应当说出去的个人的事情,我将不会泄漏,对所有应当保密的事进行保密。如果我遵守这个誓言,我将被赋予生活的快乐和艺术的实践,并一直会受到人们的尊敬;但是,如果我违反这个誓言,我将会得到相反的对待。

步骤二:围绕上述誓言,讨论医生的职责

步骤三:进一步讨论不同职业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步骤四:写一篇相关的小文章

案例2:

活动主题:责任的复杂性

活动目的:使学生理解责任的复杂性,学会对责任进行具体分析

活动过程:

步骤一:教师呈现材料“海因茨偷药”

在欧洲,一位妇女得了一种特殊的癌症,濒临死亡。医生认为,有一种药也许可以挽救她的生命。这种药是本城一位药剂师最近发现的一种镭剂。这种药造价昂贵,药剂师还以10倍于成本的价格出售。药剂师花200美元买镭,而一小剂药却索价美元。病人的丈夫叫海因茨,他向每个相识的人借钱,但他只能筹集到大约1000美元,只是药价的一半。海因茨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就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把药卖给他,或允许他以后再付钱。可是,这位药剂师却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我要靠它来赚钱。”海因茨绝望了,想闯入那人的药店为他的妻子偷药。

步骤二:围绕上述故事,讨论以下问题:(1)海因茨应该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者不该?(2)如果海因茨不爱他的妻子,他应该为她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者不该?(3)假定要死的人不是海因茨的妻子而是个陌生人,海因茨应该为陌生人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不该?(4)(如果你赞成为陌生人偷药)假定快要死的是海因茨宠爱的一只动物,他应该为救这只宠物去偷药吗?为什么应该或不该?(5)为什么人们应当尽一切努力去搭救另一个人的生命?不管用什么方式都行吗?(6)海因茨偷药是违法的,那样做在道德上是错的吗?为什么错了或者没错?(7)为什么人们一般都应该尽其所能避免犯法,无论什么情况都该如此?(8)怎样把这一点与海因茨的事件联系起来?

步骤三:把你的理由整理出来,在班上进行交流。

案例3: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活动目的:使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活动过程:

步骤一:教师呈现材料“捡硬币”活动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的中学自1990年以来,在学生中开展“捡硬币”活动,借此教育学生珍惜每一分钱。有一所中学四年来共拾得100万枚1分硬币,由学校统一存入银行,加上利息,共创造11114美元的财富。银行为鼓励孩子们将这件有意义的活动继续进行下去,专门派车装上100万硬币拉到学校展出。校方决定将这笔钱作为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据报载,全美建立了中学生社会服务网,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具体服务内容,如为穷人募捐,在贫民收容所帮厨,为低能儿当家教,到社区或学校自助餐厅无偿服务,帮助无家可归者,自愿教跑步、游泳、体操等。全美现有自愿服务人员6000万,中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教育机构认为,引导中学生尽力而为地贡献自己的时间和才能,干力所能及的无偿服务工作,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自己公共社区的责任感。一个人年轻时就做好事,往往会一辈子都做好事。

步骤二:围绕上述材料进行讨论,交流对公益活动的看法。

步骤三:写一篇有关公益活动的小文章。

三、法律与社会秩序

目标: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法律意识;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在我与国家、社会的维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强调了解国家的法律制度、维护国家的法律制度。内容安排的思路是: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最高地位;依法治国方略;依法治国的要求;法律制度实施的保障,以及学生行使监督权等。

具体内容标准共有四项。

3.1 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宪法,作为国家的总章程,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规定国家的国体、政体、根本任务、基本国策、社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等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和宣布无效。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从程序上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正是由于宪法的这些特点,表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的至高地位,决定了它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宪法又是一切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在整个法制教育中,宪法教育居于重要的核心和统率地位。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权威,自觉遵守宪法,热情宣传宪法,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树立宪法意识。

3.2 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和目标。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这就以最高法的形式确认了依法治国方略的地位。

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是我们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重大进步,确立了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根本原则。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问题,在国家一系列根本问题上,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和宪法的原则;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不实施宪法,就不能保证法律法规符合宪法的要求,依法治国就失去了法律正当性的大前提。由于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础,所以不实施宪法,就无法有效地贯彻依法治国的原则,也就很难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它是比人治开明和进步的治国主张。法治是指一种治国方式或国家所处的状态,指国家权力的行使(立法、执法、司法等活动)和社会成员的活动,普遍处于符合一种良好而完备的法律规则系统要求的状态。依法治国,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又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因此,要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让学生知道依法治国的内容和意义,树立法制观念。

3.3 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这项内容着重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中共十六大报告再次把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首要要求。其中的有法可依,讲的是立法,它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我国立法工作取得长足的进展,这是有目共睹的。十六大报告强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法必依,是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武装力量和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公民,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严格遵守法律,而不得违背法律。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严格、严肃,做到认真准确,不枉不纵。违法必究,要求对一切违法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十六大报告强调:“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作为中学生,无权立法,也不处于执法的地位,落脚点应该在守法。但是,作为未来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者,应当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含义和意义,尤其要求其能够自觉守法,以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3.4 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实行依法治国,保证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需要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因为没有监督的权力会导致腐败。其中的监督是广泛的、多渠道的。包括党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法律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其中的制约,除监督的制约外,还有制度制约和程序制约。国家机关各有分工,各司其职,互相监督;执法和司法都有法定的程序,通过履行必要的程序受到制约。对于这些较为复杂的社会运行的具体内容,不一定要向学生详细讲解,但要求学生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这实际上是强调学生要有国家主人的公民意识,关心国家和社区的事情,有公民的责任感。行使监督权利,需要调查知情,需要有正确的善恶、是非观念,需要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比如,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但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如当面反映、打电话、发信、发电子邮件、向人民代表反映、通过媒体反映等),而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的方法;发现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并知道要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最常用的方式是用各种方式投诉、举报),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社会上特别是所在社区中存在的问题,有权向有关部门反映,更可以提出解决的办法,使行使监督权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步学会行使监督权。

活动建议:

这部分的活动建议共有三项。

其一,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等格言,讨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这是针对第二项内容(依法治国)而设计的活动。活动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对熟知的格言的理解,上升到对依法治国必要性的理性认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是古代传统格言,我国历来就有崇尚按规矩办事、行为不逾矩的传统;人们的现实生活经验也证明需要按规则办事,而不能为所欲为。通过学生的讨论,可以收到提高依法治国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的良好教学效果。

其二,开展“我是中国公民”主题活动,讨论群众举报和舆论监督对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这是针对第四项内容(行使监督权)而设计的活动建议。法制教育乃至整个思想品德教育,都以培养四有公民为根本主旨。公民意识,可以说是这一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这项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享有的权利,颇有意义。鉴于这个主题活动的题目较大,所以确定了监督权的角度。事先可以让学生收集群众举报的信息(包括数据情况、所起的作用、社会的反响、对实施依法治国维护社会秩序的意义等),收集电视焦点访谈、法制经纬、今日说法等栏目的典型报导和广播、报刊披露的典型材料,进而开展讨论活动。收集信息本身,就是一种受教育活动,而且还能获得收集、整理、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体现了课程改革改变学习方式、调动学生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参与和体验的教育理念。

其三,组织一次模拟法庭活动。

这是针对第四项内容(监督制约)而设计的活动建议。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法庭的审判活动是从制度和程序上监督制约的典型。法庭审理,是以堂皇的仪表、戏剧性的演示申张正义的活动。这种正义的申张是看得见的申张。其中的原告、被告、双方律师、起诉方、审判员等,是监督和制约的主体;开庭、起诉、调查、举证、陈述、辩论、判决、抗诉、上诉、执行等,是监督制约的制度和程序。整个审理活动,都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按诉讼程序办事,这样才能公正司法,即不放过坏人、不冤枉好人,依法排解纠纷、解决争议,使案件得到公正处理。

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体会监督制约的作用,体会法律的尊严、权威和公正。这就让学生在形象的真实情景中,通过喜闻乐见亲身参与的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切体味、掌握知识,提高尊重法律的觉悟,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当然,审判活动是非常复杂又有诸多种类的诉讼活动,对初中学生来说,只能演示其中的一种和关键环节,不可提出过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开展这一活动,要从实际出发,要抓住重点,要服从整体教学的安排,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达成教育目标。

案例:模拟法庭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参与、实践,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体会法庭的严肃、法律的尊严和公正,增强权利义务观念,掌握维护权益的有效方法。

活动步骤:

1. 课前准备:

(1) 提供诉讼典型案例

(参与案例)一天,某县个体户A将从外地贩运来的1000公斤西红柿存放在自己的家门口,当地税务所副所长B正巧从这里经过,见此情形就将A带到税务所进行审查。A拿出自己的营业证和进货单。B见营业证上写有“贩运农副产品”的内容,但以西红柿不属于农副产品的范畴为由,将A的营业证扣押,致使1000公斤西红柿无法出售,全部霉烂。

事情发生后,A多次到县税务局反映情况,要求处理税务所和B的不当行为,并赔偿自己的损失。税务局却不予理睬。万般无奈,A到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B和税务所侵权。县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判决县税务局赔偿因非法扣押A的营业证给A造成的经济损失。

(2) 确定模拟扮演分工。

从本班同学中选出若干人,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原告律师、被告、被告律师等。不担任扮演角色的同学也作出分工,作为某具体角色的助理,参与学习、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扮演者准备服装(或者标志),由班干部作出安排并准备模拟法庭所用的简单道具。

(3)根据案情和角色需要,分别复习、查找与此案审判的有关法律知识(如适用什么诉讼程序、涉及的有关法律根据、诉讼请求的根据、辩驳对方的证据等)。

(3) 开庭前布置模拟法庭现场。

2. 开庭审理

审判长在核查诉讼参与人到齐之后,宣布正式开庭。

遵照审判长的安排,原告宣读诉状,并出示有利于自己证据。

原告辩护律师申述诉讼请求的法律根据。

被告(或其辩护律师)作答或者提出反诉,并出示自己的证据。

法庭辩论。

审判长宣判。

审判长宣布审判活动结束。

3. 本活动后的总结

(1) 扮演者结合自己的角色,说明审理中受到的制约,说明自己参与活动的体会(如审判长的审判手记、原告胜诉的依据、被告败诉的教训、辩护律师的作用和辩护依据等)。

(2) 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如对法律的理解,对诉讼程序的理解,参加旁听的体会,对诉讼参与人表现的评价等)。

(3) 由老师归纳同学意见,对此次活动作出一分为二的具体总结。

篇2:二、承担社会责任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要点二 承担社会责任

一、选择题

1.(2009·乐山中考)一位农民企业家说:“责任的概念是什么我讲不清楚,但我知道怎样去做,我不能卖给农民假的化肥,我要以优质的服务,让农民满意;我要依法纳税;还要对父母尽孝,对子女关心。”由此可以看出()

①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可以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②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意味着一种责任③要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④责任与人们终生相随,不会改变不会消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责任的认识。这位农民企业家的话体现了每个人都会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一种责任,并且要积极的承担责任,所以①②③的观点正确,④的观点认为责任伴随人们终生正确,但认为不改变不消失的说法错误,有些责任会随着个人角色的变化而变化。

2.(2009·黔东南中考)九年级同学周某在帮同学做值日关窗户时,不小心打破了教室的玻璃。事后,他主动用自己积攒的零用钱为教室补换了一块新玻璃。对这种做法评价正确的是()①有过失后,勇于承认过失是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②做事不能失信于人

③是帮别人值日时打碎的,不必承担责任 ④承担自己的过失所导致的后果更能考验人的勇气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09·达州中考)三鹿集团等企业生产的含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等奶制品对婴幼儿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2009年1月22日,相关责任人分别被判处死刑、死缓或无期徒刑、有期徒刑。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为获得利益,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②我们应努力做负责任的公民 ③不承担应承担的责任,会给自己、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后果 ④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不良行为导致不良后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不承担责任的后果的认识。三鹿奶粉事件的相关责任人分别被判处死刑、死缓或无期徒刑、有期徒刑说明不承担责任会给自己、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后果,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这

也启示我们应努力做负责任的公民,因此②③④符合题意。4.(2009·泉州中考)请观察下边漫画,说法正确的是()

①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②要遵守职业道德 ③公民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④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本题借漫画综合考查学生对社会责任、诚信等知识的理解。漫画《封口费》反映了社会中还存在违背道德良心的不负责任行为,这启示我们要做到②③④所述的道理,①是对漫画的错误理解,故选C项。

5.(2009·益阳中考)小林的爸爸在益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中,收到了这样一条手机信息:一言一行都体现你的文明修养;一举一动都代表益阳城市形象。下列行为能树立益阳城市良好形象的是()①尊重、理解环卫工人的劳动

②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主动清扫街道垃圾 ③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 ④在公共场所吸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09·龙岩中考)无论是抗震救灾,还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处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活跃在需要的地方,带来温暖,感动世界。志愿者的行为()①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②是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表现

③使他们的生命价值得到提升 ④营造了“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理解。志愿者们的行为体现了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表现,并且使他们的生命价值得到提升,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志愿者们的行为营造了“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所以④错误。

7.(2008·太原中考)小王在家里主动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努力学习,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在社区主动担任卫生监督员。小王的这些行为表明()A.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B.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C.承担责任意味着付出代价并获得回报 D.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和参加劳动 答案:B 8.(2008·济南中考)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陈晓兰,在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证据,冒着生命危险 “以身试针”,揭露各种医疗器械20多种,虽屡遭报复,但依然坚持,无怨无悔。这告诉我们()

①她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②承担责任总会付出一定代价 ③她勇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④她不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健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答案: A 9.(2008·宁波中考)在灾区,解放军战士日夜奋战抢救被困人员,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挽救危难生命,新闻工作者坚守岗位传递灾区信息;在各地,爱心如潮,人们纷纷捐款、捐物、献血。这体现了()

①不同岗位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 ②抗震救灾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 ③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在不断增强 ④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承担责任的相关知识的认识和运用能力。解放军战士、医护人员、新闻工作者的行为说明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承担着各自责任;人们的捐款、捐物、献血的行为体现出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以及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可见,备选肢①③④正确,②说法错误,应为道德义务。故选B。答案: B 10.(2007·汕头中考)(多项)2006年10月,团中央发出倡议,要求各级团组织开展以“参与志愿服务,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掀起社区志愿服务新高潮。参加志愿者活动()

A.是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表现 B.是履行公民法定的义务 C.可以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 D.目的是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答案:AC

二、非选题

11.(2009·南京中考)志愿者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志愿为他人和社会贡献智力、体力和财产的人,志愿

者活动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全世界千百万志愿者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北京奥运:志愿和行动点燃了人们的奉献精神

小笛是一名奥运志愿者,2007年10月11日他在志愿者服务站度过了18岁生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做志愿者,还是很辛苦的……不过我确实好久好久没有体会到这么充实的感觉了,终于觉得自己不再是个小孩子了,呵呵……我帮助了原本会与我擦肩而过的人们,他们的笑容就是我最好的生日礼物。” 汶川地震:志愿和行动诠释人间的大爱无疆

在汶川大地震灾区活跃着来自海内外成千上万的志愿者,他们深入一线救治伤员,搬运救灾物资。虽然天气恶劣且存在余震危险,但是他们义无反顾。22岁的小兵就是其中的一员,由于交通阻塞,2008年5月15日他负重40公斤的药品随着志愿者队伍经过5小时的步行才到达灾区目的地,在呼呼的山风和余震引发的石块滚落的声响中,他们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小兵说,那一刻,他学会了坚强。用有关责任的知识,谈谈小笛、小兵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意义。

【解析】本题属于探究类题目,通过奥运志愿者小笛和汶川地震志愿者小兵的事例,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侧重于对承担责任的意义的考查,可以从个人、集体、社会三个角度回答。

答案:(1)小笛和小兵参加志愿者活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分忧,与国家共渡难关,从而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小笛和小兵参加志愿者活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帮助他人战胜困难,获得成功,有利于形成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

(3)小笛和小兵参加志愿者活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使自己走向成熟,提升自我价值,有利于促进个人健康成长。

12.(2009·十堰中考)【漫画观察】观看漫画,完成下列问题:(1)给漫画加一个标题。

(2)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发展下去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3)请你为解决漫画反映的问题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示例:“失德又弃责”、“缺失”、“丢失”、“如此之快”等。(学生设计的标题如果只反映“道德”或“责任”某一方面的内容,则不得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漫画反映了有些人不遵守道德,不承担社会责任,缺乏起码的责任心。影响:一个人如果不讲道德、不负责任或许可以得到一时的利益,但终将遭到唾弃,一定不会成就真正伟大的事业。同时,还会败坏社会风气,损坏社会利益等。

(3)①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②教育公民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学会对他人和对社会负责等。

13.(2009·扬州中考)材料一:杭州女孩小周于2009年5月8日,由加拿大至日本后转机回国。第二天,她得知同机的三名日本乘客被世卫组织确诊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自己虽未被列入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名单,但她主动向卫生部门报告,要求隔离并接受医学观察。

材料二: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早在2007年就已初露端倪,但三鹿集团为了集团私利,掩盖事实真相,致使事件进一步恶化。

(1)上述材料中哪种行为是负责任的行为?为什么?(2)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解析】本题以杭州女孩小周与三鹿奶粉事件两则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负责任的表现和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掌握。杭州女孩小周与三鹿奶粉事件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辨别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案:(1)材料一中杭州女孩小周主动向卫生部门报告,要求隔离并接受医学观察的行为是负责任的行为。杭州女孩小周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应负的各种责任,并时刻想着履行责任,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而且义无反顾地担当自己选择承担的责任。(2)①慎重许诺,坚守诺言。②勇担过错。③自觉承担责任。14.(2008·云南中考)问答题

九年级(2)班召开“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的主题班会,班主任出示了两组镜头:

镜头一:小龙到商店购物时不小心碰倒一只玻璃杯掉在地上摔碎了,被工作人员发现后 拒不承认。

镜头二:卫生委员大炜陪同值日马虎的小君同学重新打扫教室卫生,随后大炜去参加学 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请你结合班会的主题,对小龙和大炜的行为作简要评价。

答案:(1)小龙的行为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才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做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2)大炜陪同小君同学重新打扫教室卫生是对集体负责的行为,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 动是关爱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是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应该学习的优良品质。

15.(2007·广州中考)思想品德课告诉我们 : 幸福快乐的生活从悦纳生命开始 ,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是快乐的;责任是一份爱心的承诺 , 是一份踏实的付出 , 也是一份无形的回报。

综合报道 : 某女士 , 患先天性侏儒症。女儿小云两岁时 , 丈夫去世;女儿上小学期间 ,工作单位又突然倒闭 , 唯一的生活来源被切断。但是 , 这个矮小的女人坚韧不屈地与命运抗争 , 靠摆卖毛巾等日杂商品拉扯着女儿。日复一日 , 年复一年 , 坚强乐观的她就这样支撑着家庭 , 培育女儿健康成长。不久前 , 她当选为 “ 全国百名优秀母亲”。

妈妈天生残疾 , 但女儿小云 “不嫌母丑 ”, 也不讳言自己的家境。她经常给妈妈送午饭 , 周末时还会

帮忙看一下档口;她勤奋学习, 还主动给邻居阿姨的女儿做家教。2005 年 ,她如愿考上了某重点大学。正当母女二人为高额的学费一筹莫展时 , 众多热心人士伸出援手 , 把小云送进了大学。面对这些无私的援助 , 小云说 : 我最大的人生愿望 , 就是读好书 ,将来努力工作 , 帮妈妈治病 , 照顾好妈妈 , 还要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一份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好材料 , 请你按照以下思路 , 写一份建议 , 向老师和同学们推荐。(1)小云妈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2)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 , 我们怎样做才能像小云那样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 答案:(1)①从“学做生活的主人”来看,小云的妈妈面对困境,悦纳生命,自尊自信 , 自立自强,乐观与命运作抗争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②从 “ 学会承担责任 ”来看小云的妈妈忠实履行了母亲的责任 , 抚养女儿健康成长 , 营造了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值得我们学习。

(2)①我们要像小云那样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人,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回报家庭。

篇3:二、承担社会责任

1 现行夫妻共同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规则之规定演进

男女双方自愿组建成家庭成为夫妻后, 表明夫或妻一方对另一方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任, 但不可推断出夫或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所有夫或妻一方所负债务都承担共同清偿责任。自从我国首部《婚姻法》1950年颁布以来, 便对夫妻共同债务的承担规则作出相应的规定, 该《婚姻法》第24条规定, “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担的债务, 以共同生活时所得财产偿还”, 在2001年《婚姻法》第41条中基于同样的民法学原理得以同样规定:“离婚时, 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 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 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 由人民法院判决。”该规定的立法原理是从夫妻一方所负债务的目的考虑, 也即当夫妻离婚时, 夫妻一方或双方所负债务, 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还是夫妻一方个人债务, 以所负债务的目的和内容作为区别标准。凡所负债务是为了夫妻双方家庭共同生活之用, 即可明确为夫妻共同债务, 反之, 则为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这就是我国《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多年来坚持的夫妻债务共同承担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在1993年11月公布了《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 其中第17条明确规定, 夫妻为共同生活需要或者履行抚养、赡养等义务所负债务, 在离婚后, 应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只有夫妻一方为了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对外所负债务, 才能在法律上确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离婚后才能由夫或妻承担连带责任。该司法解释确定日常生活需要所负债务的基础上, 根据司法实践实务的需要, 确定了夫妻双方对夫或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负债务的承担规则。由此也可推断,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非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不应确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也即不存在夫或妻对该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200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 该解释第23条规定, 债权人就夫妻一方在婚前所负个人债务要求夫妻双方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法院不予支持, 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家庭日常生活除外;第24条规定, 债权人就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要求夫妻双方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法院则予支持, 应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所负债务一方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 或者能够证明属于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从文字文义上解释, 对夫妻一方对外所负债务的确定规则, 最高院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取消了债务用于夫妻家庭共同生活的规定, 只要在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外实施法律行为所负债务, 离婚后, 夫或妻就应承担连带的清偿责任。但从婚姻法立法目的和民法学基本原理进行解释, 该条规定应解释为是在夫妻共同生活需要大前提下所负债务才归责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法理阐释, 请容稍后详述。

在理论上, 夫妻一方对外作出法律行为所负债务, 包括婚前作出和婚后作出。问题是, 由于大量存在双务、有偿法律行为。夫妻一方在婚前以自己名义对外所负债务所产生的法益归属于婚后夫妻共同财产, 则在司法实践中确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由夫妻双方共同清偿。因为在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婚后所得共同共有法定财产制原则下, 尽管表面上作为夫妻一方个人债务, 和夫妻婚后所得共同财产没有关系, 但若夫妻一方在婚前实施法律行为负债, 婚后把该负债产生的利益用于夫妻家庭生活, 则应确定为夫妻共同债务。这就是最高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3条规定的立法目的, 这也从反面推断出, 只有用在婚后家庭共同生活情况下, 不管是婚前夫妻个人或婚后夫妻个人所负债务, 都应归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由夫妻双方共同对该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无独有偶, 浙江省高院在2009年9月公布了《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其中第十九条规定, 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日常生活需要所负债务, 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日常生活需要是指夫妻双方及其共同生活的未成年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事项, 包括日用品购买、医疗服务、子女教育、日常文化消费等。但夫妻一方超出日常生活需要所负债务, 应当属于个人债务。由此可以看出, 浙江省高院在总结司法实践和判例中对下级法院关于夫妻共同债务责任承担规则, 应严格按照我国婚姻法立法目的, 紧紧围绕婚姻日常生活需要并对日常生活需要作出更细化规定这个大前提, 有利于各级法院对夫妻共同债务承担的判决和操作。

从上所述, 对夫妻共同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则在体系上存在一体唯一性, 在历史解释上, 不管是我国法律规定, 还是法院在制定司法解释时, 都遵从了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债务这个基础。

2 现行夫妻共同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规则之目的解释

最高院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第23条规定的用于“日常生活需要”这一立法目的非常明确, 在市场经济中平衡保护第三方债权人利益, 保障社会交易安全, 对债权人起到一定程度有条件的保护;加强我国《婚姻法》中确定夫妻共同财产制为原则, 表明民法理念中民事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在婚姻法学中的应用。但对该解释第24条规定, 各地法官囿于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 造成司法司法实践中案件判决结果的相异以及实质上不公平。如仅从文字表层意思理解, 抛开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前提所负债务, 将非负债一方配偶置于被告地位并让其最终承担责任, 这会损害其财产权益, 出现社会不公现象。

笔者认为, 应从民法理论中的代理权理论出发, 以日常家事代理权制度作为解释基础。对于日常家事代理权制度, 尽管在我国《婚姻法》及其相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但在第18条夫妻共同财产制中规定了“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 有平等的处理权。”但怎样理解平等的处理权?如何正确理解平等处理权以及日常家事代理权和平等处理权存在什么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 (一) 第17条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平等的处理权应当理解为: (一) 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 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 (二) 夫或妻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 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 取得一致意见。他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 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

我国婚姻法学理论界多数派学者认为, 关于“处理权规定及其解释”就是我国法律规定中关于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规定的雏形。日常家事代理权在我国学理上只是一种法定代理权, 而非经意思自治一只形成的委托代理权, 但该法定代理权只是限于日常家务或者为日常生活需要。由于夫妻组成家庭后, 不是所有日常生活交易法律行为都有夫妻双方名义作出, 如法律要求婚后家庭所有法律行为必须由夫妻双方作出, 于经济和实践也是不可能、不现实。因此, 夫妻之间的法定代理权应运而生, 除了大件交易法律行为之外, 日常生活需要法律行为只需要夫或妻一方以个人名义作出即可对夫妻双方发生效力, 不管是积极财产还是消极财产行为, 所以婚姻法司法解释 (一) 第17条第一项直接规定对于因日常生活需要处理积极财产, 任何一方都有权决定。尽管最高院关于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第二十四条只是泛泛做出了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规定, 但根据日常家务代理权理论背景以及立法目的解释, 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归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该内含“日常家务”限定词这个大前提。因此, 法官对该条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要考虑“日常生活需要”所产生的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才由夫妻共同承担清偿责任。正好浙江省高院根据社会实践以及民法学原理, 其颁布的《关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指导意见》第十九条规定了只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夫妻日常生活需要而一方对外作出法律行为而负债才归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并在第十九条第二款对“日常生活需要”作了切合实际的界定。如果否认日常家事代理权, 不管夫妻一方对外负债是为了日常生活需要还是非因日常生活需要, 把这样一种负债归属于夫妻双方共同债务, 明显违反了民法关于民事交往中的公平原则, 更常见的情形是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经常出现伪造一方债务达到不法目的。这种以身份附属关系确定夫妻共同债务唯一要素违反了现代民法人格独立和自己责任基本原则。这对并不参与法律行为负债的另一方配偶来说, 极其不公平, 也违反了夫妻之间的和睦和信任, 违背了人伦的诚信基础, 不利于社会稳定。

如果不深入了解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立法目的, 法院在审理案件中, 苛刻地将举证责任强加到非负债一方配偶的身上, 往往会产生不知情负债一方败诉后果。因为法院不合理分配的举证责任对不知情的配偶一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 特别是对法律观念和证据保存意识不强并习惯于按照习俗和习惯做事的夫妻一方。因此, 应从立法根本目的上对该条款进行解释适用, 要从“日常生活需要”举债进行举证, 否则会不顾法律正义和民法原理损害另一方的合法权益, 失去了法律应有的公正和平衡。

综上所述, 对最高院关于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理解和适用, 应以法律解释学原理中的文义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为角度, 按照民法理论中的日常家事代理权制度, 只有从日常行为所负债务角度出发, 才能把以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负债务归责责任得以确定, 也即只有夫妻一方是为了家庭日常事务所负债务才能把最终债务承担责任归责与夫妻双方承担, 这正是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表现, 也是民法总则所确定的民事交往中的公平原则。

摘要:夫妻共同债务连带责任的承担, 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碰到非常多, 特别是当夫妻离婚时, 夫或妻一方是否对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债务承担责任, 尤其重要。我国夫妻共同债务责任承担规则是由婚姻法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组成的, 它从共同承担连带责任转换到一方单独承担责任。单纯从文义解释角度看, 现行的夫妻共同债务连带责任承担规则从保护交易安全出发, 注重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非负债一方配偶的合法权益实际上受到了损害。但从目的解释和司法实务操作中, 应从民法学原理日常家事代理权以及立法本意出发, 需要正确理解和适用最高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规定。

关键词:夫妻共同债务,代理权,日常家事代理权,连带清偿责任

参考文献

[1]王泽鉴.民法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2]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 (二) 的理解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

[3]李永军.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4]薛宁兰, 金玉珍.亲属与继承法[M].北京:社会学文献出版社, 2009.

[5]史尚宽.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奉献社会 承担责任

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的影。向,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黑龙江省水净化急需要1400吨活性炭。11月23日晚10点,国家发改委电话联系中建二局唐山建新活性炭有限公司,要求在24小时内装运出300吨水处理用活性炭,25日运抵哈尔滨。公司总经理胡勇接到电话后立即召集公司相关领导商议并决定:为解决哈尔滨市民用水的燃眉之急,将公司准备给国内外客户的相同规格的活性炭全部集中起来先发往哈尔滨。他们迅速集中了268吨,对于32吨缺口决定紧急布置突击生产。

300吨活性炭最快的运输方式只有汽车发运,这就需要10辆加长货车。24日早晨9点左右,公司安排了10辆大货车等待装运。公司总经理胡勇一方面组织职工与装卸工到库房装车及突击生产;另一方面考虑到哈尔滨用炭时间的紧迫性,提出分两批装运。他们装车的同时与国家、河北省和唐山市发改委联系,向唐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求援,安排两辆警车分批护送,同时又向交通部通报,申请沿途开“绿灯”。这样第一批150吨活性炭于24日18时、第二批于24日23时按预期时间出发。

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唐山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及各大新闻媒体和网站对此事均进行了报道。黑龙江省委、哈尔滨市委、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安全局等对中建二局建新活性炭公司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总经理胡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建新活性炭公司能在关键时刻为党和国家作点贡献,为哈尔滨市民解决燃眉之急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感到非常光荣。”

中建二局党委副书记、董事会筹备小组副组长、建新活性炭公司董事长陈建光对建新活性炭公司在此次松花江水质污染事件中所作的贡献给予了肯定,并对全体职工表示慰问。他同时要求公司克服困难,解决好因此次事件给国内外客户造成的损失,为建新公司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5:承担社会责任作文

我们的怀疑,不应该是无故地无中生有,让别人与社会变得复杂,不是让人与人之间竖起无形的隔阂。我们面对怀疑,要坦然,要敢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进步添上绵薄之力。

顾维钧,27岁成为驻美国公使,34岁出任外交部长,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中,当时年方而立的顾维钧位居后进,但当需要向和会最高机构报告山东问题时,他的老前辈由于种种原因或拒绝出席,或拒绝发言,但国内有人怀疑他们能否尽职,能否勇于承担责任时。顾维钧用行动面对国内人们心中的怀疑,勇于任事,大义凛然、侃侃而谈,痛陈山东问题的由来以及中国的态度,用豪壮的声音从国际法的角度论证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面对别人怀疑时,他的勇于担当。他的杰出表现一直证明着他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对他的评价——这所学校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也正因为他面对外界的怀疑时,勇于任事,以强烈的责任感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外交史上不朽的丰碑。

作为第一个获得科学硕士学位的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何鲁。在华罗庚的论文遭到怀疑之时,他在阅读过后认为这一定是不公平的冷落,他力排众议,对华罗庚的论文大表赞叹,他没有认为其他人对华罗庚的论文的评价理所当然,而是身背社会责任,对别人的态度提出质疑,让华罗庚获得唯一一个受颁发数学奖数学家。最后华罗庚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倘使何鲁当时盲从别人的怀疑,或许国家就少了一位栋梁之才。何鲁面对怀疑,坦然接受,勇于担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推荐了人才,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当今社会,面对社会责任,拥有强烈公民意识的蒋卫锁,持着对乳业的怀疑,在曝光乳业潜规则后惨遭不幸;著名主持人赵普在对皮革酸奶进行怀疑并公众于社会之后却被封杀;打假斗士第一人方舟子在对韩寒的文笔提出怀疑并展开调查进行论战也受到一些非议。这些人的精神诚能可贵,但这样的人毕竟很少。12月在贵州省毕节市,5个流浪儿,钻进一个长1.5米,宽13米的垃圾箱,他们在寒 下着小雨的环境中不得已才这么做,在里面生火取暖,一个挨着一个进入“梦乡”。我们有理由怀疑社会的冷漠,我们有理由怀疑执管部门的失职。不知道这次事件能唤醒人们多长时间的关注,带给社会多大的影响,最终能带来多大程度的改变。

篇6:主题四承担社会责任

一、选择题

1.(2016·安徽模拟)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政策规定。从“基本普及”到“普及”的做法(C)①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②彻底解决了教育的问题 ③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④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6·河北)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考试作弊行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考试作弊从违规违纪上升到违法层面(D)①使公民的受教育权有了法律保障 ②体现了法治建设的要求

③更有力的保障和促进社会公正 ④更好的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2016·青岛)近期,胶州市两名中学生捡到一个内有9000元现金及贵重物品的钱包,将其送到派出所,经过民警多方寻找,物归原主。这个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获赞无数。这件事告诉我们(B)①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②要按照正义标准做人做事 ③要想获得社会赞誉,只能拾金不昧 ④正义行为有利于传递社会正能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预测题)2016年7月12日上午8点30分,江南产业集中区原党工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张权发涉嫌受贿一案在马鞍山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马鞍山市检察院检察员孙宗虎、助理检察员徐婷婷出庭公诉。此案经省检察院指定,由马鞍山市检察院侦查终结并提起公诉。从中,我们能得到的感悟是(D)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我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③不负责任的后果是既可能会受到道德谴责也有可能会受到法律惩罚 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预测题)日前(2016年7月3日),西藏商品交易中心系统正式在拉萨上线,将为大宗商品流通提供高效的交易平台、便捷的物流服务、充足的资金支持,努力打造西藏特色商品的定价中心。对这一做法认识不正确的是(B)A.这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B.这体现了发展西藏地区是我们国家目前的中心工作 C.这体现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D.这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6.(预测题)在家里,我们要孝敬父母;在学校,我们要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尊师守纪;在社会,我们要乐于助人、保护环境、维护正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A)①随着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我们每个人的角色也不断变化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相同的责任 ③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④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2016·安徽联考)2015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该办法对于损害生态环境行为实施终身追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D)①逃避责任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②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 ③保护环境成为政府的工作中心

④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2016·安徽联考)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他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经他之手雕刻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他为了实现航天报国的理想,一直坚守,从未放弃,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徐立平感动我们是因为他(C)①敬业奉献,对工作精益求精 ②热爱祖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③是高级技师

④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2016·随州)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提出了“三严三实”的要求,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和“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的关键点在于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明确角色定位和责任担当。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C)①民族复兴的重任完全靠党员干部来承担

②每个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我们要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 ③只要是对自己负责的人,就一定能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10.(2016·泉州)“校长爸爸”莫振高连续30多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进入大学。下列对他的善举认识正确的有(C)①他的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②有意义的人生只能在艰苦环境中锻炼 ③他承担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 ④他关爱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16·黄石)我们的家乡黄石,是镶嵌在长江中游南岸的一颗明珠。目前,我市正努力争创“国家卫生城市”。九年级(1)班的学生张强利用休息时间清扫社区公厕,他是在(A)①承担社会责任 ②履行道德义务 ③履行法定义务 ④对自己负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16·安徽模拟)“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88岁的磨刀老人吴锦泉数年如一日,将磨刀积攒下来的一枚枚硬币,捐给灾区和慈善机构。他每月生活费不过300元,而捐出的善款却超过了4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C)①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老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③承担责任意味着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④我们应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预测题)合肥市高压开关厂退休职工朱月琴坚持16年无偿献血,是目前合肥市首位献血超过100次的女性,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热血大妈”。朱月琴也因此被评为2016年6月份安徽省十佳志愿服务优秀典型。朱月琴的事迹告诉我们的道理有(A)①中学生要培养亲社会行为,积极参加义务献血活动 ②中学生要弘扬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 ③中学生要热心公益、增强责任意识 ④承担社会责任就一定要无偿献血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透视现象 明理践行】

14.观察下列漫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7年安徽中考第一轮复习考点速查篇主题四承担社会责任

(1)这两幅漫画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①反映了一些人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或公民意识;②反映了一些人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或环保意识。(考生答出其中一个要点即可给满分)

(2)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公民应该怎样去做?

答案:①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②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看到此类现象立即进行批评指正。(考生答出其中一个要点即可给满分)

【情境探究 学以致用】

15.(预测题)下面是小红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四个情境,请运用思想品德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情境一:2016年7月27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我省将严格落实贫困县脱贫攻坚责任,推动重点任务落实落细,确保全年减少贫困人口80万以上。据此小红认为精准扶贫体现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1)你认为小红的认识是:错误的。

(2)小红的正确认识应该是: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情境二:小红了解到2016年安徽洪灾造成全省农业直接损失达183.3亿元之后,决定积极响应学校团委组织的“为灾区献爱心”活动,可小红却发现有的同学认为:灾区和我没有关系,所以不想参加爱心活动。(1)小红的正确做法是:积极劝说同学参加爱心活动。

(2)因为我们要懂得:公民要增强责任意识,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

情境三:小红暑假时在合肥步行街给一家公司发产品宣传单,结果不小心把公司的宣传单弄丢了。怎么办呢?小红很迷茫。

(1)如果你是小红,你会:主动向公司汇报并赔偿损失。(2)理由:承认错误是负责任的表现。

情境四:进入九年级学习之后,小红经常觉得学习好累,可是每次努力学习后成绩提高的却很少,渐渐地就不想继续认真学习了。

(1)小红没有认识到:承担责任往往伴随获得回报的权利,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等。(2)作为小红的好朋友你应该:鼓励并帮助小红努力学习。

16.材料一:(2016·庐阳模拟)中学生文文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不比吃喝穿戴,借东西及时还,同时她还经常利用假期时间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

材料二:(2016·安徽联考)近年来我省先后有11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905人入列中国好人榜,总数位居全国第一,36万各级各类身边好人扎根群众,用实际行动带动群众,推进好人社会发展壮大。好人体现了一个社会的集体文明,展现了时代最强音,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直接体现。(1)上述材料可能涉及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①高度的社会责任感;②奉献精神;③诚实守信;等等。(答出两点即可,言之成理亦可)

(2)社会因你而更美。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丽?

答案: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②增强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服务社会;③磨砺坚强的意志,自立自强和艰苦奋斗;④关心他人,与人为善,遵纪守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等。(答出两点即可,言之成理亦可)

【患难时刻 彰显责任】

17.(预测题)材料一:截止2016年7月13日11时统计:6月27日以来全省累计受灾人口842.1万人,因灾死亡23人、失踪1人,紧急转移安置群众80.3万人,其中集中安置52981人,集中安置点492个。

材料二:面对灾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上级领导现场指挥,部队战士解救被洪水围困的人们,医生在简易的帐篷里给病患做手术,民政部门紧急运来了救援物资,许多中学生也纷纷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1)在材料二中,哪些人承担了责任?

答案:上级领导;部队战士;医生;民政部门的人;中学生。

(2)他们分别承担了什么责任?

答案:上级领导——现场指挥;部队战士——解救被洪水围困的人;医生——治病救人;民政部门的人——运来救援物资;中学生——捐款。

(3)任选一个角色,谈谈这个角色的责任来自于什么?

答案:如:选择的角色:学生;学生的责任来自于:道德原则;法律规定;公民身份;分配的任务等。

(4)请你谈谈对材料二中这些人的行为的看法?

答案:①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一种责任;②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③在我们周围有这样的人,他们在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集中表现为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④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答出两点即可,言之成理亦可)

【热心公益 参与实践】

18.(预测题)鼓励支持农民进城租房购房;清理制约民间投资的各种制度障碍;出台“电商安徽”指导意见„„昨天(2016年7月27日),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作了关于安徽省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告,我省下半年一系列大动作浮出水面。

为此,九年级(2)班的学生开展了以“腾飞吧,安徽”为主题的一次活动。请你帮他们完成本次活动的一些内容。(1)请你说说同学们可以采用哪些形式开展此次活动?怎样才能得到相关资料呢? 答案:形式:黑板报;倡议书;演讲比赛等。(答出一点即可)搜集资料途径:上网查询;阅读报刊杂志;询问专家、老师等。(答出一点即可)

(2)该班学生决定采用倡议书的形式开展此次活动,那么你认为他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答案:确定主题、搜集资料、确定时间、地点等。(答出两点即可,言之成理亦可)

在进行此次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一些志愿者帮助大家共同完成相关活动。但同学们之间有了分歧。小红说:“我们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学习,我们只要把学习搞好就好了,参加志愿者活动是成年人的事情,和我们未成年人没有关系,我们不需要参加志愿者活动。”

(3)请你从个人成长的角度,谈谈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上一篇:单位公车加油制度下一篇:大学生活感悟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