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中欧论坛讲话)

2024-07-26

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中欧论坛讲话)(通用3篇)

篇1: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中欧论坛讲话)

在中欧农产品加工技术交流会上的讲话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

张天佐

(2011年12月6日)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上午好!今天,中欧农产品加工技术交流会正式开幕了。首先,我代表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向参加交流会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根据会议的安排,我重点就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情况、面临的机遇和发展的重点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把他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柱产业,当成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以及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重要措施。特别是近十年来,在我国居民食物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快速变化的拉动和政府的引导推动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总量持续增长。2010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0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增幅在20%以上。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达2500多万人,其中 吸纳农村劳动力1500万人以上,农民直接增收2800亿元。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提高到1.7∶1,方便、快捷、休闲和营养保健食品发展迅速,形成了一大批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产业加速集聚,初步形成了东北和长江流域水稻加工、黄淮海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东北玉米和大豆加工、长江流域优质油菜籽加工、中原地区牛羊肉加工、西北和环渤海苹果加工、沿海优质水产品加工等产业聚集区。创新步伐加快,初步构建起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框架,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专用原料基地日益扩大,按照公司加农户、龙头带基地等多种形式,建设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辐射带动1亿多农户。

二、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

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总体有利的环境。一是消费拉动。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往往是食品消费结构加快变化和加工食品需求迅速上升的阶段。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人均GDP已达4000美元,城乡居民对加工食品的消费需求将进入高速增长期,这将成为拉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二是政策推动。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农惠农政策和刺激经济一 揽子计划,实施了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三是现代农业带动。随着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日益紧密,现代农业的发展将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品种专用、品质一致的原料,奠定农产品加工业的坚实基础。四是新科技驱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发酵工程、酶工程、膜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现代技术与装备和一些新材料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这些新技术为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当前,全球范围内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呈现了明显的趋势性特征。一是农产品加工跨国企业的全球重组十分活跃,通过独资、合资、并购等方式,实现企业发展规模化、全球化;二是加工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技术装备水平和加工转化精深程度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逐步实现高新化;三是随着全球化石类能源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各国生物能源开发热情高涨,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在能源领域发展的超常化;四是为提高加工效益,实现低碳减排,大力推进资源的高效精深加工和副产物有效开发,发展方式逐步实现可持续化;五是为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建立健全产品标准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行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严格的标准化 管理,质量控制推行标准化。国际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这些趋势特征,也必将辐射带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在看到有利方面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大而不强。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还比较低,加工技术装备比较落后。二是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总量多,但单体规模小,呈现“大群体、小规模”特征,而且各行业内部同质化问题普遍存在,无序竞争现象比较严重。三是产业链不健全。适合加工的专用品种少,产地初加工方法原始,产后损失大,市场发育不良,物流设施较差,流通业态落后。四是资源利用不充分。我国每年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米糠、蔗渣等植物纤维资源和果皮、果渣、动物骨、血等加工副产物深度开发利用不够。

三、突出重点,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初步预测,今后几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可以保持年均13%以上的增长速度,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以及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发展中,要把握“四个坚持”,即:坚持产地初加工与精深加工相结合,坚持培育领军企业与扶持中小企业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重点加强四方面工作:

(一)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

目前,由于农民在农产品产后贮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环节方法落后、设施简陋,损失浪费十分严重。据专家测算和实证分析,我国农户储粮平均损失为7%~10%,蔬菜为15%~20%,水果为10%~15%,马铃薯为15%~25%,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损失率。大量的产后损失,不仅严重侵蚀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也给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带来压力和隐患。由于这些初加工环节生产分散、季节性强、投入大,且设备综合利用率低、回报周期长,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不高,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以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及农村微小企业为主的农产品初加工格局不会有明显改变。因此,政府将启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推广一批投资小、见效快、易操作、适合农户和合作组织使用的技术和设施,大幅度降低农产品损失率。

(二)大力推进传统主食工业化

主食是指供应人们一日三餐消费,满足人体基本能量和营养摄入需求的主要食品。如馒头、包子、饺子、面条、米粉等。我国经过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长期的农业种植选择,时至今日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分别形成了面制主食和米制主食体系。几千年来,我国传统主食以家庭手工制作为主。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户均人口逐步减少以及食物消费观念的转变,传统主食生产已经逐步由家庭自制向社会化供应转变。但是,我国目前主食的生产方式落后,加工以小作坊为主体,生产设施简陋,工业化加工的食品占食品消费量的比例不高,这与我国饮食文化在世界享有的盛誉极不相称。

中国政府实施“米袋子”工程,解决了全民主食和温饱问题;推进“菜篮子”工程,解决了城乡居民的副食和营养平衡问题;下一步应该实施“餐桌子”工程,以满足全民健康、食物营养与安全、方便快捷的需要,大力发展主食工业化,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开展相关活动,加强技术研究和装备开发,引导社会主体参与,全面推动工作。

(三)大力推进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农产品的总产量都位于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主产品的加工精度不深,导致产品品质不高;副产品被大量废弃,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和环境污染。这是致使我国农业效益低下的部分重要原因。农产品中大多含有碳水化合物、淀粉、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花青素、油脂、蛋白质等多种成分,借助于现代技术和装备可生产各种附加值高的产品。因此,要加强农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和装备攻关,鼓励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加工产业链,“吃干榨尽”各种可利用资源。

(四)大力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业升级 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技术研发滞后,产品结构简单,缺乏整体竞争力。大量设备依赖进口,这难以满足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农产品加工机械装备的研究,广泛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推进加工设备的集成化、智能化、信息化,切实提高我国的加工装备水平,满足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篇2: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中欧论坛讲话)

陆芹章教授的一阕《虞美人·猪》开始了他《当前我国疫病流行特点和趋势分析》的发言。陆教授认为与往年相比2010年的疫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相同之处是都以蓝耳病、猪附红细胞体为主引发败血型链球菌的混合感染。不同主要表现在:蓝耳病有流产但中大猪表现更突出,死亡率更高;猪附红细胞体过去以断奶仔猪多发,现在各年龄均可发病,以断奶、育肥猪多发;链球菌病以败血型为主,一般抗菌素无效。另外腹泻病增多,轮状病毒感染增加。陆教授表示,今后的猪病仍将以蓝耳病、猪瘟、猪附红细胞体、圆环病毒为主,其次为传染性胸膜炎、流行性腹泻。他建议猪场从5个方面做好防治措施。

尤永君先生《猪瘟和蓝耳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的发言详细分析了猪瘟和蓝耳病的流行现状与特点,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王和平先生介绍了猪乙型脑炎流行及免疫防治。

篇3: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中欧论坛讲话)

1.明确方向,强化措施,着力搭建乡企发展新平台

1.1确立“指南针” 通化县乡镇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经过多年的发展,乡镇企业在促进全县农民就业和新农村建设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客观存在地域、观念、技术以及经营理念落后等原因,通化县乡镇企业还存在发展速度不快、发展思路不宽和发展方向不清的问题。对此,通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代表到南方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同时组织全县干部职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提出了“发展的目标要更高,发展的速度要更快,发展的措施要更加强有力”的发展理念。确立了依托特色资源,大力实施乡镇企业品牌发展战略,为全县乡镇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1.2强化“助推器” 为确保乡镇企业健康快速发展,通化县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全县乡镇企业工作领导小组,并落实县农牧局具体承担此项工作。每年县政府都专门召开一次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布置落实乡镇企业发展工作,并明确提出具体要求。同时,通化县农业局还组织各相关部门深入企业进行宣传调研,切实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积极为企业解决难题,有力地增强了企业加快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3营造“宽平台” 通化县农业局把积极参加省里开展的乡镇企业“创业杯”活动,作为推进全县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有力平台,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增强了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活动中,通化县农业局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制定细化、量化的乡镇企业工作目标,通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督促检查,确保该项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经过有关部门及全县乡镇企业的共同努力,2006年、2008年通化县先后两次获得省乡镇企业“创业杯”奖。

2.加强监督,注重服务,着力构建乡企服务新体系

2.1理顺管理机构 根据省乡镇企业管理职能的分工,结合通化县工作实际,通化县农业局把原来在经济局的乡镇企业职能及时划归到了农业局,成立了乡镇企业管理科,并加挂了农产品加工企业服务中心的牌子,在各乡镇成立了乡镇企业管理办公室,选择熟悉财务知识、懂企业管理、有责任心的人员充实到乡镇企业管理岗位上,负责乡镇企业工作。

2.2加强队伍建设 为了强化乡镇企业工作人员力量,提高统计人员队伍素质,通化县每年都有针对性地聘请专家对各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了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使统计信息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也保持了统计队伍的稳定性。

2.3提升管理者素质 通化县农业局充分利用“蓝色证书”培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对乡镇企业员工、农民工进行培训。几年来,“蓝色证书”培训1000多人,职业技能鉴定完成900多人,通过各种形式,累计培训乡镇企业职工5000多人。近几年县政府累计投入100余万元,组织乡镇企业家100多人次到清华、北大、深圳等地学习培训和参观考察,进一步提高了全县企业家团队素质。

3.优化环境,示范带动,积极推动乡企实现新发展

通化县乡镇企业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很重要一面是得力于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早在“九五”期间,通化县就确立了“工业立县、环境兴县”的指导思想,使通化县的医药产业、特产加工业、食品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县域经济的整体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3.1认真落实上级扶持政策 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精神,通化县制定出台了招商引资和发展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的优惠政策,在用地、税收、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快速发展。2010年争取乡镇企业扶持项目57个,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446万元。为东宝药业、大泉源酒业等企业的扩能改造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东宝药业基因重组人胰岛素项目,累计投资9.2亿元,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200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于年终共拿出1500多万元资金奖励东宝、振国等有突出贡献及优秀的企业及企业管理者,其中奖励通化东宝集团总经理李一奎个人350多万元。

3.2积极抓好农产品项目建设 县委、县政府为了促进企业集聚,发挥集群效应,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在通化县快大镇黎明工业走廊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并于2008年通过了省政府命名。自2006年开始,通化县农业局以打造一流投资创业平台为目标,累计投入5亿元资金对园区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为示范区承接入驻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发展通化县园区内的主导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并且发挥作用。其中:依托长白山资源,发展绿色食品和葡萄酒业,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和有机食品产业群。医药产业通过培育长白山药谷集团,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又推动了产业集聚、企业集群。随着东宝药业、通天酒业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医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目前,示范区拥有医药、有机食品加工、粮食加工企业107户,其中超千万元以上17户,超亿元的10户;省级龙头企业6户,市级龙头企业12户。2011年进入园区的最大项目是以上海中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首的上海投资团队共同投资50亿元在通化县建设中国长白山药谷医药产业园,长白山医药物流中心项目是其核心项目,总投资19.9亿元,已于2010年6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完成投资1亿元。总投资2.5亿元的通化县棚膜经济园区建设项目中,“都赶线”棚膜经济园区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750亩,建设日光蓄热保温室325栋。现已完成投资8000万元。

上一篇:色彩构成教案讲义下一篇:《讲文明、懂礼貌,做新时代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