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协同办公系统

2024-06-21

政务协同办公系统(精选6篇)

篇1:政务协同办公系统

政府政务协同办公系统

政府政务协同办公系统是实现政府机关内部办公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流动与共享、实现科学决策的信息系统。其总体目标是:以先进成熟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成一个满足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业务需要的办公信息系统,使政府各机关之间、机关内部各科室之间的公文和信息的交流畅通无阻,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提供政府机关之间计算机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公文交流,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网络,为领导决策和无纸化办公提供服务,实现机关办公现代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

1、个人办公

个人办公主要用于个人事务的处理,包括电子日历、电子邮件、活动安排、待办文件、待办事宜、个人资料、个人通讯录等应用。其中工作日历、电子邮件、活动安排为Notes内置的功能,属于电子政务的基本应用;名片夹和待办文件则是用户个人事务安排。

电子邮件:用于收发Notes电子邮件,很重要一点就是处理自己邮件库中的待办文件。

工作日历:计算机内置的电子台历可使您轻松地安排的各项事务活动。

待办文件:集中处理来自各工作流应用模块中的批办件,如公文处理中的收、发文件等。

待办事宜:可以根据用户设置的事件计划表来提醒用户将准备办理哪些事情。

个人资料:录入个人信息,具有编辑、存储、管理功能。

2、公文处理

公文处理系统提供了收文登记、办理、查询和归档,发文起草、办理、登记和归档等功能,并具有透明的文件运转流的特征,文件办理者可以及时、清楚地了解文件当前运转状态,真正实现了流程跟踪、监控“智能化”的功能。

收文处理:对网上各单位发送来的办文按类别、单位、密级等进行分类登记,如果是“办文”,则需由文秘部门送交分管领导进行文件批示处理,“阅件”则需呈领导阅。发文处理:可以起草公文和办理公文(如核稿、审稿、会签、签发等)。提供手工办文与电子办公的结合,还提供各种办理意见代填和流程切换的功能。

督办管理:对领导交办或上级交办的任务和有办理期限的文件(通常来自收文系统中收文)进行登记、督办,提供文件办理进程的跟踪,提醒经办人注意时间的安排。

信访管理:为局举报投诉中心或办公室提供对信访件进行登记办理和处理。

3、档案管理

文件查询:文件查询库自动接受来公文管理系统中各类收文和发文文件文档,并提供给大家提供一个公文查询的场所和文件归档功能

档案业务管理:档案管理系统保存了所有已归档的文件供查询(如查询案卷定义、文件组卷、拆卷、移卷、封卷和案卷借阅)和备案,是保存和管理档案的场所。“档案管理”不仅可以与公文处理系统结合使用,处理已归档的收文、发文、签报等文件,也可以独立使用,用于登录非公文处理系统处理的其他文件。其中包含的档案借阅,提供提供对系统内人员借阅档案的管理。

4、行政事务

提供诸如车辆管理、固定资产等具体业务处理功能,包括车辆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接待管理、会议管理、人事管理等。

业务审批:审批人在这里进行统一的审批,不必再到各个数据库里进行审批。当然,审批人也可以选择到他的邮件里审批。

车辆管理:由行政处对各部门使用车辆进行网上管理,包括车辆安排、车辆动态显示、派车单、车辆档案、车辆驾驶员、油耗、车辆维修保养等相关内容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由行政处对全局固定资产进行申请购

买、登记、报废等管理。

后勤管理:由行政处对本局的清洁卫生资料、水电使用情况等管理。

接待管理:由办公室、行政处对本局来访人员的接待进行安排管理。

呈批管理:对请假、资料搜集、会议室使用和计算机耗费品领用进行管理。

会议管理:主要以一个月一次的局务会议为主,进行会议的组织、会议室安排、人员通知与确认、议题准备与讨论、会议纪要等管理。

工作计划:配合会议管理,提供工作计划的登记、审批和归档查询。

人事档案管理:对人事档案进行登记、编辑、删除及进行调动、任免操作。

5、综合信息

提供质监信息、公告栏等一些信息查询数据库

质监信息:质监信息数据库是个多功能的模块,它集合了内部办公信息,以 简报形式存在,形成正式刊物。它还可以完成信息的统计和归档,便于浏览和管理。

部门信息:用于登记一些部门内的信息,用于在网上发布。

公告栏:用于发布各种会议公告、通知、消息等,发布

后的信息所有网络用户都可以查阅。

网上讨论:网上用户就某一讨论主题、讨论热点发表意见和见解,进行思想交流。

6、综合资料

综合资料包括处室资料、通讯录等一些资料数据库。政策法规:用于登记一些与本单位相关的国家重要法律条文及本系统有关规定。

科室资料:提供一些重要领导讲话、互联网资料及一些报纸、杂志、图书资料。

通讯录:既公用通讯录,提供直属机构、分支机构、三级机构及一些其他重要单位的通讯信息,如地址、邮编、电话等。

7、系统管理

管理员在这里进行机构设置、人员配置、ACL控制和主题词维护等操作。

篇2:政务协同办公系统

九思政务协同OA解决方案为政府部门迅速快捷地搭建起高效的电子政务平台,以开放式的、可扩展的性能实现政府内部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和互动的应用体系。目的在于为政府部门建立一套全员使用的、基于网络的协同OA办公系统。利用信息化和业务融合的力量,改变传统的纸质办公模式,全面提高行政运营的效率:提高信息发布的效率,实现政令通达,确保关键信息及时传送目标人员;提升流程运行速度,规范工作流程,减少人为错误;实现工作中各种项目文件和知识的采集、沉淀、积累、分类、流转、归档、分享和持续创新;随时掌握业务情况, 实现实时的管理监控;有序安排好车辆、会议、日程等各种资源的分派和管理;降低沟通成本、丰富沟通方式,提高沟通效率,提高紧急、重要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实现指挥调度和快速反应的现代化;构建一体化的门户,提高各系统调用的易用性和便捷性。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帮助中心实现实时化、网络化、协作化、规范化组织管理模式的改进。

九思政府协同OA管理系统建设包括:政府门户管理、公文管理、工作流管理、知识管理、融合通讯、辅助管理、协同工作、自定义和系统可扩展性等。

1、门户管理

通过提供的协同办公OA系统的门户设置,可以根据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自行搭建不同的信息门户,实现门户的个性化、阶段化应用,如个人门户、部门门户、单位门户、集团门户、领导门户、关联门户、知识门户等等,从而实现将有用的信息自动推送给有用的人;有权限要求的信息自动推送给有权限的人。

提供的门户自定义平台集成来自于OA系统各模块,来自于互联网及各应用系统的信息,并根据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岗位人员关注的内容不一样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集成界面,使每个人进入协同办公系统后显示自己所关注的内容,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2、公文管理

政务机关办公自动化的核心内容是公文处理,要求软件必须具备优异的公文处理能力,特别是在公文数量大的情况下的处理能力。用户会着重关注公文批量处理效果和效率提高能力。政务机关大量的事务和指令通过纸质公共文书上传下达,成本高、效率低。

公文管理是以工作流为基础定义的特殊模块,主要负责实现内部公文管理电子收发管理,由电子行文代替手工行文。iThink政务版协同OA办公系统的公文管理模块,专业实现对组织公共文书的电子收发管理,功能包括我的收文、发文拟稿、发文草稿、发文查阅、发文设置、签收公文、收文查阅、收文设置等,并且公文的正文支持修改留痕、手写签名、套红头、签章、等可灵活设定公文流程,自动进行流程跟踪、催办、查办,并可归类存档和检索等各种应用。解决公文传递速度慢,信息不及时、不同步、不易于查询等问题。

3、工作流管理

iThink政务协同版OA办公系统是业内最棒的工作流引擎,支持从设计到维护的全程图形化。通过严谨的的工作流设置,规范工作步骤,实现内部用印申请、请假申请、报销申请、档案借阅申请、请示报告、信息报送、会议通知、信访管理、支票申领、借款申请、出差申请等事务在系统内的顺利流转和处理。

4、知识管理

分级设立多级知识目录。实现政务各个机构的各类文件归档,并支持知识的各类操作如发布、上传、修改、删除、置顶等,便于各类知识、信息、资讯的管理和共享。

5、融合通讯

iThink政务版协同OA办公系统提供多种形式的在线交流,如电子公告、论坛、网上调查、在线考试、在线沟通。

6、协同工作

通过协同工作办公、信息传递、领导监察、活动组织、意见征集、沟通协调等帮助政务单位了解基层,体会责任,增加成员使命感,增加沟通监管力度,提升活力与生命力提高政务单位效率。通过柔性协作流程协同工作的使用,员工可以很便捷的实现与其他同事的头脑风暴、分工协作、资源整合,并且可以通过自建模板和自建流程的使用,使得很多处于随机和发散状态的工作实现有序化、可跟踪化、可追溯化,实现工作的敏捷性与有效性的统一

7、辅助办公

计划管理、会议管理、项目管理、车辆管理、物品管理、设备管理一切有形的物质都可以用系统来进行自动管理,系统提供实现了这些辅助办公的自动化。

8、自定义、扩展性

篇3:常熟电子政务协同办公需求分析

关键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协同办公

本文对常熟电子政务系统与政府门户网站的“市长信箱”业务协同的实现进行了研究。课题中相关的政务系统协同办公研究为实现政府机关资源共享、节约行政成本等方面提供了方法。

1 电子政务办公系统需求及功能要求

常熟市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是为全市各机关部门、市委办、市府办、政协办、人大办、乡镇(新区、场)、社区、村建设的实现公文流转等功能的办公平台。常熟电子政务办公系统要求提供扩展标准,对已经建成的各单位OA系统可实现对接,能够实现在政务网内完成所有信息的交换。同时,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可以和“中国常熟”政府门户网站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办理、结果反馈”的业务处理形式。

1.1 常熟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总体设计

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总体设计包含基础管理、功能模块及系统性能设计。

(1)基础管理内容:用户、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服务管理、消息管理、工作流管理及文件交换管理等。

(2)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内容:办公首页、公文收发管理系统、个人助理、行政管理、市长信箱、内部邮件、

也是教学目的的一大部分。在教室设置教学监控探头可以监控教学情况,实时影像通过网络传输到教学楼主控室,这样,教学管理部门就能够对教学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对课堂纪律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通报纠正,培养学员良好的纪律作风。

2.4教学效果反馈系统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信息化教育都要求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及时收集教学效果,形成教与学的互动,通过互动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系统的规划及建设中教学效果反馈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中心机房,同时架设教学测评服务器,这就构成了教学反馈系统的硬件支持。在测评服务器上可以部署不同的系统以完成不同的工作,比如部署教学测评系统可以在学期末让学员在线给每门课程进行打分,其中包括教师语言表达、教学资源准备、课后辅导以及师生互动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打分可以对每门课程每个老师在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信息化教育的推进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向,如今,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正深入开展,作为消防信息发布、任务管理、会议管理、档案查询、资源共享、后台管理。其中,公文收发管理、市长信箱是协同办公的基础应用,提供公文的信息维护、收发操作、督查催办及CA认证、电子签章等基本功能,发文管理最终形成规范公文,并可直接打印,要求支持公文与市长信箱回复直接关联功能。收发文管理充分考虑机关公文实际操作流程,设置方便灵活的个性化流程,同时设置基本操作规范流程,做到固定和灵活机动相结合,满足不同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公文无缝流转。“市长信箱”模块是以门户网站数据共享为基础实现的功能模块。“市长信箱”同样采取工作流模式,实现市级、部门、乡镇、个人四级任务派发、回复、结果审核、外网发布流程。

(3)性能要求。根据政务网用户的实际需求,要求电子政务办公系统采用B/S三层体系架构,支持2000及以上并发操作,页面响应时间小于8-10秒。充分考虑系统安全性,年故障<3天,故障回复时间<2小时。要求配合采用负载均衡硬件设备,支持至少3台服务器实现负载均衡,最大限度提高用户体验。要求系统完成服务器之间的文件更新同步问题。

1.2“市长信箱”业务模块功能

部队重要组成部分的消防院校也面临着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大课题,而信息化教育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信息化教育系统。信息化教育系统的规划及建设是整个信息化教育改革的关键,通过系统的建立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方式的拓展以及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是系统建设的首要目的。所以在信息化系统规划及建设时要根据院校自身情况及授课对象的不同有选择性地进行规划,选择经济实用的硬件设备及软件资源,这样才能在不造成软硬件浪费的同时极大提高教学效果,充分达到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目的,最终培养出优秀的消防指挥人才。

参考文献:

[1]汪自云.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2]王素荣.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方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6

[3]袁文先.军队院校教育学[M].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4]万新恒.信息化校园[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为信息化教研。

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市长信箱”模块为实现政民互通渠道的畅通、进一步提高常熟市政府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了功能保障。按照常熟市规定,对“市长信箱”接收到的信件必须在15天内完成办理。接收到政府门户网站“市长信箱”同步过来的市长信箱的信件后,自动启动“市信箱”处理流程,办理结束后,及时同步至“中国常熟”政府门户网站上,供发件人查询。

“市长信箱”模块包含待办理、流程追踪、未处理、不予受理、审理完成、回收站、抄送夹、全部受理来信八个子模块。

2“中国常熟”网站需求及功能设计

2.1 总体设计

常熟市政府门户网站群“中国常熟”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网站前台的服务功能,二是后台的管理功能。

2.1.1 网站前台服务功能模块

网站前台包含:走进常熟、党务政务公开、公众参与、政务大厅、企业频道、市民频道、旅游频道、三农频道。

其中“公众参与”模块包含在线咨询、12345热线、政风行风热线、效能投诉中心、市长信箱、镇区信箱、部门信箱、便民服务等。在线咨询分为信息咨询、建言献策、投诉诉求三种模式。

2.1.2 网站后台管理功能

网站后台管理主要包含“信息采集”、“咨询投诉”、“问卷调查”、“会员管理”、“网站管理”、“党务公开”、“系统管理”等。其中“咨询投诉”包含信件回复、信件分发、信箱管理、组别管理、受理统计五个子功能。

2.2 门户网站“市长信箱”栏目功能分析

“中国常熟”政府门户网站的“市长信箱”栏目是一级栏目“公众参与”的主要栏目之一,向全社会开放。用户可由此向市政府提出个人的意见建议,信息为不公开形式发送,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得到回复后,通过咨询人留下的邮件及其他方式进行答复,也可直接网站上进行查询。

“市长信箱”采集来的信息可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处理。第一种是按照手工流程处理完毕后,直接登录后台管理,在“咨询投诉”功能模块的“信件回复”中进行回复。第二种是采用与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市长信箱”进行数据同步。实现“市长信箱”处理的全程网上办理。此种办理模式,可以直接将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公文进行引用关联,可以进行任务的分派、处理、审核,最后将处理结果同步至门户网站对外发布。

“市长信箱”咨询页面应考虑以下用能:(1)为确保信息真实有效及初步过滤,要求必须输入手机号码,系统自动生成验证码后发送至手机,用手机获取的验证码进入信息咨询页面。(2)生成信件编码和六位密码,用户可根据信件编码、密码进行信件答复查询。(3)进行法律法规提示及关键字过滤功能。

3 两系统“市长信箱”模块协同办公分析

3.1 协同办公流程可操作性分析

常熟市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是全市机关部门公文发文的统一办公平台,已经拥有全市121个政府部门的4000多名注册用户,全市的公文处理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程网上办理。基于这个已经形成的良好的应用环境,利用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统一用户支撑平台,将“市长信箱”的任务处理通过此平台,先进行初步预审、任务分派、人员指定、结果上报、结果审核,最终实现对外公开。所有涉及到“市长信箱”业务处理的工作人员都只用登陆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就可以进行业务处理。同时,为了考虑到个别不在政务网范围内的用户,与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相结合的每一步都可以使用外网的门户网站管理后台的“信件回复”模块直接进入相关步骤录入回复信息,并同步至办公系统,最终实现处理流程的融合。

常熟市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和“中国常熟”政府门户网站都位于电子政务外网防火墙的中立区,通过中立区交换即可进行数据库直接访问。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对内网开放使用,不对外网开放,门户网站对外提供“市长信箱”的入口、查询访问,可从外网网站获取信件内容,并从内网获取信件处理结果的相关数据。根据市长信箱的工作流程,由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市长来信的收集,由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市长信箱信件的处理,操作流程上不存在无法实现的瓶颈,同时,门户网站也提供市长信箱处理的回复录入、维护功能,两边在流程上可实时同步,都可进行编辑更新,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市长信箱的可维护性,具有可操作性。

3.2“市长信箱”协同办公流程分析

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和门户网站“市长信箱”协同办公处理来信的流程梳理如下:

(1)用户通过“中国常熟”门户网站的“公众参与”——“市长信箱”进行信息咨询。同时获取信件编码及密码。

(2)自动同步政府门户网站“市长信箱”的数据至电子政务办公系统。

(3)数据进入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市长信箱”——“待办理”模块,由市政府专门收件人员进行签收。

(4)签收后进入“流程追踪”模块,对信件进行预处理,将垃圾信息直接归入回收站。将有效信息收件人员提交领导进行批阅,领导批阅完成后返回收件人。

(5)市政府收件人根据批阅意见,分发至相关单位。

(6)相关单位收件人员在“市长信箱”——“待办理”中签收,并提交本部门处理。

(7)相关单位处理人员将处理结果提交。处理过程中需要引用文件的,可以直接从电子政务办公平台的公开文件中进行关联引用。

(8)市政府领导进行审核后,转市政府收件人员进行发布。

(9)市政府收件人员根据审核结果,将不予受理的进行归类,将可以公开的进行确认。同时按领导要求进行抄送。

(10)门户网站同步市政府收件人员的确认信息,将处理结果对外公布,同时按照信件发送人的要求抄送至预留信箱。

(11)信件发送人凭信件编码及密码在网站上进行查询,或直接在预留信箱里查询。

篇4:政务协同办公系统

关键词:行政机构电子政务网络协同办公

0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内社会和经济快速的发展,广大民众对政府行政机构的管理效能和对外服务功能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构建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管理模式,广泛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行政效率提高、行政能力增强、行政业务流程优化、政府服务质量改进和网络化协同办公,以电子政务为基础,协同办公为手段,为解决我国市场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各类公共管理问题提供了较好的途径。

1协同办公是电子政务的必经阶段

网络化协同办公是行政机构直接追求整体效率,尽量弥补因部门、隶属、地域分工可能导致的效率损失的直接目标。从追求个体效率(部门信息化或办公自动化)到追求整体效率(协同办公或协同政务),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必经阶段。追求整体效率(协同办公),需要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顺畅的信息沟通交流。因此,省信息中心在推进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建设的同时,从提高行政机构整体效率着手,搭建全省协同办公网络平台,变革以往的办公方式。

1.1全国首创省市县三级网络平台,正向乡镇延伸2004年,全国首创并覆盖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的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顺利建成开通,构筑了全省党政机关的内部“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省党政机关和省直各部门与市、县党政机关的网络互联、信息共享,防止了网络分散重复建设,节约了数千万元的投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2009年开始该网络正在向第四级既:乡镇一级延伸。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实施、统一标准规范、统一网络平台、统一安全管理”的“五统一”原则,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分为内网和外网,内网主要传输涉密信息,外网主要传输非涉密办公信息,内网与外网物理隔离,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省级横向网络主干为1000M,入户为10aM;省至市纵向网络采用155M SDH线路:市至县纵向网络采用捆绑的10D/10M SDH线路。内网和外网分别构筑了两个“王”字型网络,支持数据、语音和图像传输。

1.1.1横向网络平、台实现了同级行政机构互联互通在统一网络平台上,横向省市县三级网络平台分别联接了本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各直属部门,纵向省市县三级实现了对口部门联网,为全省各级党政务机关提供了一个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方便快捷、可管理的统一电子政务“信息高速公路”。江西省政务信息网统一网络大平台示意图见图1.1。

依据统一网络平台,构筑了全省党政机关的内部“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省直各部门与市、县党政机关的网络互联、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安全管理。

全省政务信息网建设严格按照省政府关于要加强安全保密的要求,坚持统一安全管理,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的“三同步”原则。在省政务信息网建设的起步阶段,就把安全系统作为重要内容,同步进行规划和建设,并不断进行完善。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和信息系统全面负责省、市、县三级政务信息网安全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自上而下由一个组织系统负责,政令畅通、职责明确,有利于组织协调、高效运作、统一规范和安全管理。

全省建设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具有很好的实用性,避免了各省辖部门分散建网、网际之间不能互联、信息不能相互交流的信息割据弊端,能很好地实现全省各级政务部门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实时、快捷、方便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全省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内网与外网之间实行物理隔离,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便于采用统一的安全技术和措施,确保全省政务信息网的网络和信息安全。

2江西省电子政务统—网络平台的特点

江西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建成开通后,积极推进协同办公、政务公开、网上办事、网上为民服务、首长信箱等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建设。

2.1着力开展基于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公共应用系统建设建成覆盖省市县的全省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系统。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设立了视频会议系统主会场,四套班子共用一套MCU可分别召开电视会议,在省发改委、省信息中心设立了备用会场,在市、县(区)政府办设立了视频会议分会场,到目前为止,全省使用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系统,每年召开了数十次全省视频会议,取得了很好的行政效果。

建设了全省“公务员电子邮箱”,统一了邮箱软件、相关服务器、反垃圾邮件网关和多套防杀病毒软件,指定专人做好运行维护。“公务员电子邮箱”全部免费分配给全省党政机关的公务员使用,获得了各地、各部门的一致好评。建设了视频点播系统,及时将重要会议和领导考察情况在网上发布;同时可点播央视和江西省电视台实况和录制的新闻节目;可在网上发布宣传教育片、廉政警示片和文化娱乐片等,深受用户欢迎。

2.2省辖各机构开展横向和纵向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降低行政成本到目前为止,全省凡是进行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的省辖各机构都没有分散各自建设物理网络。特别是省府办公厅信息资源应用系统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上运行,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省地税局省市县纵向业务系统完全依托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运行,节省了大量投资;省财政厅成功地将原有的省市财政专网切换到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上来,并进一步建成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专网,目前在网上开展了国库集中支付等多种应用,强化了财政收支管理。依托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已经开展横向和纵向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的还有:省工商局、省统计局、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省水利厅、省对外合作办、省信息产业厅、省质监局、省地震局、省信访局等十多个省直部门业务应用系统。此外,依托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正在开展横向和纵向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的有:省政法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劳动厅、省民政厅等。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作用日益显现。

2.3推进协同办公和跨部门跨地域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江西省社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一期工程”全面启动,由17家省直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建设的全省企业征信系统,一期工程的“数据交换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正在进行中,该系统统一了各单位的信息交换格式和应用系统,极大的节省了系统开销和营运效率。系统建成后将把企业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借贷还货、制假卖假情况纳入信用江西系统,加大对失信者的惩戒力度,营造全省依法、诚实、守信的良好软环境。一期工程预计2009年完成。

建设网上联合行政许可系统,对政府部门为企业办事,实行一门受理、联合办理、限时办结、优质高效,切实方便企业和社会。

2.4抓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促进政务公开、网上为民服务增加了政务公开,为民服务的内容。全省十一个设区市在门户网站上发布的网上办事项目多达800项,省政府各部门在门户网站上发布的网上办事项目近400项,提供的网上审批表格下载近450种,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社会公众。

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党政机关的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将大大加快江西省行政机构协同办公的推进工作。

网络平台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和保证,所有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都依赖于网络平台,网络平台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实现。所以电子政务对网络平台有严格的要求。在网络中,除了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本地连接的设备以外,更需要注意各个机构之间的互联设备,这些设备承载着出入口的流量,负担重,要求高。必须保证设备的高品质,电子政务骨干网承载行政机构办公、视频会议、信息数据库、服务器托管等关键业务,网络应该严格保证各项关键业务的服务质量。比如:严格保证关键业务系统的可用性,严格保证视频会议的图象质量等等。其次要求对内、对外都要严格保证信息安全,保证业务系统内安全。

3结束语

篇5:政务协同办公系统

2007年2月14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国信办函〔2007〕22号”正式批复,同意杭州市作为全国第一个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试点城市,并对杭州开展此项试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杭州市接到试点任务后,从领导机构、组织体系、协调机制到标准规范、制度规定,从主体工程、部门业务协同应用到两个区试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近2年来,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工信部、原国信办的具体指导下,在市信息办的组织推进下,通过市级各共建部门和下城、萧山两区政府的共同努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试点工作已经圆满完成任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工作背景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我市各有关职能部门坚持“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协同服务、节约高效”的信息化建设原则,科学规划,规范运作,以公共服务需求为最主要的出发点,以电子政务典型应用为切入点,不断探索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努力加快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强化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总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以市公安局、房管局、建委、规划局、国税局、工商局、统计局等为代表的政府部门,以业务流为主线,有效整合部门内部的业务和数据,电子政务应用成效显著,一批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级奖励并在全国推广。同时,以市民卡、企业基础信息交换、投资项目网上审批、数字城管、96345统一服务平台等为代表的跨部门、跨系统的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应用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然而,随着我市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方面的应用需急剧增加,传统的、面向应用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建设模式给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另外,传统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模式也不利于共享信息资源的二次利用。为突破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建设和应用瓶颈,为此,2007年2月2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向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上报《关于将杭州市列为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的请示》(杭政函〔2007〕33号),2月14日,原国信办即做出《关于同意杭州市作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试点城市的函》(国信办综函〔2007〕22号)。

杭州市委市政府对此项试点工作高度重视, 第十四次市长办公会议研究指出,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试点工作,是解决“信息孤岛”和“电子”、“政务”两张皮等问题的需要,是提升电子政务整体水平的需要,是加快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行政效能的需要。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积极配合市信息办做好试点工作,实现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和信息资源联通共享。

二、创新目标完成情况

(一)组织机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围绕政务信息资源提供者、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职责履行,制订了相关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对政务信息共享工作加强领导和协调;市信息办作为我市政务信息共享工作的主管部门,在市政府及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推进、指导协调全市的政务信息共享工作,负责起草政务信息共享的规划、相关制度和标准规范,并根据信息共享若干意见的规定,制定相关配套细则;统筹协调政务信息共享的基础设施建设;组织起草并向市政府报送政务信息共享目录;受理政务信息共享需求申请;组织开展政务信息共享需求审查;组织协调政务信息共享的实施工作;分解落实相关工作,提出考核要求,会同市考评办调整相关考评目标;向市政府及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政务信息共享工作总结和有关情况。由市信息办、监察局、法制办、保密局组成共享信息审核机关,对全市统一提出或各机关分别提出的完全共享政务信息目录及内容进行审查,对共享政务信息的需求申请进行审查。

为规范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经深入调研,反复征求各部门和区县(市)意见,在管理制度方面,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政务信息共享工作的若干意见》(杭政办函〔2008〕195号),明确了政务信息共享的范围和重点、目标和任务、职责分工和审核发布制度。并将结合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通过对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年度计划安排、工作目标考核、行政问责等方面的协同,不断完善政务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长效工作机制和资金保障机制;逐步建立信息共享激励机制,并对政务信息共享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以切实有效、持续稳步地推进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拟定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技术管理要求(草案)》,《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实施细则(草案)》。

(二)以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体系为核心的基础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建成

参照国家标准,结合实际,完成了杭州市目录与交换体系各功能模块开发和框架搭建,实现多形态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支持用户发现、定位和利用共享信息资源,满足稳定、可靠、安全的数据交换要求。目前,已有28个单位(部门)按照标准接入目录与交换体系,形成共享数据资源目录233条,计906项数据指标,约1亿条数据记录,平均每天交换数据流量约100万条。

依照国家标准,以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为切入点,重点组织各部门需求迫切、共享要求高的格式化的数据,构建杭州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通过对各部门前置服务器数据资源的编目,形成了基于四大基础数据库的以格式化数据为主的共享信息目录;结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进,形成了文件、影像等以非格式化数据为主的信息公开目录;上城区通过一站式审批系统业务流程数据沉淀和政府门户网站集群建立了上城区政务信息目录;萧山区则通过实有人口库、企业法人库建设并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推进相结合建立了萧山区政务信息目录。通过杭州市电子政务网络,形成了市、区(上城区、萧山区)互访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同时,还开展了服务资源编目尝试,通过服务资源调用的方式,“多、快、好、省”地实施非格式化资源组织。目前,市档案局的“电子文件中心”作为一个服务资源已整体编目上线运行。市工商局的“个体工商户”信息查询服务,作为一个请求响应式服务内容,可以为多个部门同时服务。

(三)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按照“参照、设计、整理”相结合的原则,在实施项目主体工程的过程中,拟订了出台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编制指南(试行)》、《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标准(试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数据指标命名规范(试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接口标准(试行)》、《政务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编制规范(试行)》、《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规范(试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前置环境建设规范(试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用户和权限管理规范(试行)》等。

(四)跨部门业务协同应用成效显著

依托杭州市目录与交换体系,已经实现市民卡项目、企业基础信息互联项目、就业再就业信息共享与协查项目、建筑业市场监管项目、房地产市场综合治税项目、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系统、社会保险金地税代征缴信息系统等7项业务协同应用,正在实施流动人口数据库系统、96345语音服务数据库系统、市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系统、“数字档案馆”系统、低保户认定应用系统、联合征信系统、“行政联合审批”系统、“金宏工程”数据库系统等8项业务协同应用;“权力阳光运行”电子监察系统、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应用系统等2项协同应用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

一期重点选择推进了三项跨部门业务协同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市民政、工商、民政、地税、残联等11个单位(部门)共建的“杭州市就业再就业信息协查管理系统”,实现了基于全市统一的目录交换体系之上的多部门信息实时交换共享及业务协同,简化了失业人员的申报手续,减少了业务环节,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困难人员信息的采集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就业再就业管理,确保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使得就业援助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从而更好地保障了弱势群体的权益;避免了就业援助政策被多次和多重享受的情况,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防止国家税收和失业保险基金的流失,提高了资金利用率。自就业再就业信息交换和协查系统实施以来,平均每月保险金比对人次11000人次,自2008年3月以来至11月为止比中574人,确认比中的人为289人,即通过协查比对而停发失业保险金的人员估计289人,累计防止失业保险基金流失250多万余元。

房地产综合治税项目依托全市统一的目录与交换体系建设,实现了市建委、国土资源局、房管局、工商局和地税局之间的信息共享,从数据源头着手,提取对房地产企业税收宏观预测和具体分析有重要意义的土地信息和建设项目信息,通过“房地产税源监控”软件的开发,建立起了杭州市房地产行业税源专项分析、预测的税源管理新机制。还基于目录交换体系,加强了与工商部门房地产企业股权变动信息交换,对个人所得税进行监控,与公安部门流动人口租房信息数据交换,实现对个人房屋出租的源头管理。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跟踪管理,为地税部门征收房地产开发企业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提供信息。由于采集了第一手准确第三方基础数据,使税源预测准确率达95%以上,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相关部门数据比对和计算,大大提高房地产行业的税收征管水平。提高企业自觉纳税意识。系统运行以来,对企业监控准确度达到90%以上,提高10%左右,监控准确度、及时性有效提高,使企业自觉纳税意识增加,前三个月通过系统提示,每月催缴税款超1亿。

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系统利用杭州市政务信息目录与交换体系,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信息交换域,实现市工商局、质监局、国税局、地税局、统计局、食药局、卫生局、农业局、公安局、粮食局、贸易局、环保局和食品工业协会等单位(部门)的数据实时交换,通过系统一期和二期的建设已建立了食品安全信用信息交换平台、试点企业产生经营档案采集系统、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信用评估系统、建立了杭州市食品安全网,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已完成299家食品企业、52家保健食品企业和10家化妆品企业生产经营档案的建设,对479家试点企业进行了信用评价。其中,共采集到试点企业生产经营档案信息24700多条,监管信息1800多条,共交换企业信息147500条、其中食品企业信息24845条,杭州市食品安全网合计发布8500多份稿件,网站访问人次突破了346万人次。杭州市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时性,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间食品安全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效率;实现政府、企业和市民的网上互动交流,增强了企业食品安全的责任意识,提高了政府的服务质量,提高了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整体水平。

(五)以四大数据库为重点的信息资源组织有序推进

按照“统一建模、分步建库,应用积累、滚动发展”的思路,充分调动和发挥部门的积极性,加快完善人口、法人单位、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社会经济统计指标数据库四大基础数据库。目前,以市民卡、企业基础信息互联、就业再就业等项目为基础,已初步建成杭州市人口和法人单位数据库, 其中,法人库涉及单位7个,在库基本指标项10个,扩展指标项175个,在库记录条数1700万条;人口库涉及单位9个,在库基本指标项6个,扩展指标项223个,在库记录条数7700万条。市规划局、国安局、民政局牵头建设的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覆盖杭州市六城区范围700多平方公里的1:500基础地形数据、1245平方公里的1:5000基础地形数据、1100平方公里的1:5000正射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覆盖杭州市八城区范围3300平方公里的1:2000基础地形数据,3300平方公里的1:2000航空影像数据,八城区及五县市16000平方公里的1:10000基础框架数据;覆盖杭州市主城区范围(含滨江区、下沙)的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建成区范围的地名数据(包括各级行政区划驻地,道路、街、巷名称及门牌号,河流湖泊名称,建筑物及企事业单位名称,小区名称及楼栋号等各种富有地名含义的空间及属性信息);实现了37个部门的共享(在线和离线两种方式)。市统计局牵头建设的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按照经济部分、就业生活、城市建设三大类,十五小类,1287项指标,对海量数据进行存贮和管理,能够将全市经济、社会、科技、资源与环境、居民生活和城市建设等信息整合起来,实行统一管理,还能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综合应用。

(六)区县工作富有特色

1、上城区试点

通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上城区政府门户网站群上线运行,基本建成了城区综合数据库,公众参与网上信访有序运行。在线互动的“一站式”审批服务平台审批事项逐月增加。纳入“一站式”平台的81个行政审批、服务项目中,51项为全程网上流转(其中,29项已实现互联网上预受理),29项实现受理、办结两头管理。经3个月试运行,网上办件数量逐月上升,到9月底累计办件4400多件,网上审批项目实现办结平均时间已由6月份的1.4天缩短为0.9天。同时,可实时查询网上办理情况。

2、萧山区试点

主要是建立“二库三应用”:两个库为萧山区实有人口库、企业法人库;三个应用为居民基本保障协同系统、药品安全监管系统、基层信息化系统。以相对集中的库与分布式管理的应用业务相结合,更好地满足萧山区政府行政和服务的双重需要。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以公安户籍数据和统计部门的人口普查数据为基准,结合劳动、民政、公积金等部门的数据,建立了人口基础数据库,能基本满足与人口相关的各类应用系统的数据需求,共涉及44类、348项数据指标。以工商、民政、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数据资源为基础,结合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建立了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为宏观管理、政策制定、产业研究、社会经济状况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共涉及46类、267项数据指标。三项应用系统均已上线运行。

三、目标创新程度和主要难度

(一)主要创新点

1、杭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试点,是经杭州市人民政府申请,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同意的国家级、第一个试点项目;

2、探索和实践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组织方式、技术架构和运行模式;

3、建立多形态政务信息资源的组织体系,方便用户发现、定位和利用;

4、实现横向部门间的按需信息交换,体现“跨部门、松耦合、开放式”的应用要求;

5、通过数据整合,实现共享数据信息的增值、增效;

6、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再造,实现跨部门的业务协同,提升行政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二)主要困难

1、管理层面。政策环境尚不健全,标准规范相对滞后;部门管理相对独立和利益关切点不同使共建共享内生动力不足,敏感性集权、迟钝性散权现象难以杜绝。

2、应用层面。软硬件设施不平衡,系统体系架构不尽合理,扩充(扩展)不便;业务管理和技术支撑不尽协调,业务流程有待优(简)化整合;系统运行环境异构,互联互通困难。

3、数据层面。数据量大面广,增长速度快,格式、类型多样化,采集缺乏标准,多头采集,重复采集,命名、含义、分类不规范,更新不及时等。

试点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协商,规划引导、资金保障,制度规范、标准约束,利用前置服务器、共享信息库这样的技术架构,突破了一些瓶颈,解决了不少问题,但从推广角度来看,依然面临一些困难。

四、取得的主要成效

杭州市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与推进跨部门间网络互联、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跨部门业务协同提供技术支撑,较好地解决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建设与应用相脱节的问题;紧密结合百姓民生、社会管理等社会热点问题,推进了多项协同应用;结合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梳理了相应的应用领域及有关的数据指标,设计了详细的系统技术方案,进行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对照国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的有关标准和工作指南,在积极探索市—区(县)两级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的建设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主要经济效益

1、试点项目转变了原先面向应用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经初步测算,节约前置交换节点建设23个,交换中心建设3个,大约节约建设资金700万元。

2、通过就业再就业信息交换与协查系统的成功实施,2008年3至11月,累计防止失业保险资金流失250多万元;

3、通过房地产综合治水项目的实施,每月催交税款达1个亿以上;

(二)主要社会(综合)效益

1、形成了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基础平台,避免重复建设

通过目录与交换体系这一重大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一方面,改变了以往面向应用的“点对点”的数据交换方式,实现了部门间信息交换 “一点接入、普遍联通”和“一套设施、普遍适用”的互联互通模式,有效避免了数据交换设施的重复建设,减少了部门端业务系统的资源消耗;另一方面,建立了政务信息资源归集、管理和发布平台,从技术上解决了“发现、定位和使用”政务信息资源的根本性问题,为扩大信息资源共享范围和使用形式,最大限度地挖掘数据资源使用价值创造了支撑条件。

2、规范了共享信息的采集、组织、管理、共享和使用程序,提高了数据质量

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的制订,以及对指标体系的梳理,规范了数据采集、组织、管理、使用程序,为解决共享信息资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数据命名、定义、类型、格式差异,数据不能及时同步更新,部门间的数据不一致,技术多样化”,解决“资源组织,安全使用,有效使用”等问题,加强数据来源的一致性和权威性,提供了政策和标准依据;另一方面,随着业务协同应用的不断扩大,共享数据在被广泛使用的过程中,提高了被审核、被比对的几率,提高了共享数据的准确性。

3、开创了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和服务新模式

通过试点,为推动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由分散、独立建设向联合共建、整合利用转变;为信息系统运行由垂直、孤立运行向横向联动、互联互通转变;为信息资源利用由偏向自我服务、独占使用向注重网上互动、强化公共服务转变建立了示范,为最终构建科学、合理、节约、高效的杭州市电子政务应用服务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4、支撑了政府公共服务与行政监管水平的提高

通过人口和法人两大基础信息库的建设,把政府各部门为经济社会活动两大主体所提供的管理和服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自然人和法人生命周期内接受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活动信息,初步实现了跨部门信息的综合查询,为政府实现更加优质、高效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信息保证。通过拓展信息共享及交换渠道和应用模式,为开展深层次的应用协同创造了条件。通过跨部门业务协同应用的推进,优化了业务流程,规范了办事程序,加强了部门间的业务督查,提升了行政效率,同时,利用业务协同的信息流转,方便了行政对象,改善了公共服务。

5、培养了一支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强的队伍

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试点项目涉及众多业务部门、人员,协调和配套的难度相当高,对数据的边界界定、流程的规范在细节方面要求相当高,稍有不慎,会导致工程停止不前,或者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达到支撑业务优化的目的。难能可贵的是,在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和完善提高的过程中,这个项目的各部门参与人员,逐步培养和形成了一支具有全局意识,善于从系统着手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问题时,善于协商,尊重规则,主动开放,利益共享;解决问题时,善于以预防为主、防微杜渐,整合资源、减少内耗;平时的工作中,不急不躁、从容应对,夯实基础、务求实效;面对成绩时,不争功、不邀宠,不排斥他人、不搞行业壁垒,更不做贪人之功之事。我们认为,一支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工程人员组成合作团队的培养,以及部门间协商联盟体制的形成是这次试点最大的收获,也是我们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有力保证。

五、几点做法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国信办批复一下达,时任杭州市市长孙忠焕即于2月17日专门批示,指出要按照国信办试点城市的要求做好实施方案,以扎实推进试点工作。时任常务副市长孙景淼对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杭州市人民政府第十四次市长办公会议听取了市信息办关于制定《杭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试点工作方案》的情况汇报,并进行了认真讨论。蔡奇市长指出,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试点工作,是解决“信息孤岛”和“电子”、“政务”两张皮等问题的需要,是提升电子政务整体水平的需要,是加快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行政效能的需要。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积极配合市信息办做好试点工作,实现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和信息资源联通共享。会议原则通过《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市信息办根据会议要求加以修改完善。明确由常务副市长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具体工作由杭州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要求抓好政务信息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工作,必要时可以采用服务外包形式,集中配置与管理,以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消耗;搭建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交换平台,逐步实现各级各部门之间政务信息资源的联通共享;加强政务信息公开,拓展网上办事功能,进一步提高政府透明度,积极建设政府第二空间,方便办事,提高效率。

分管信息化的前后两任常务副市长对我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试点工作都十分重视,批示对前期工作进行肯定,赞同后期工作设想,并指示“望扎实抓好相关工作,尤其是要注重在整合资源、共享信息上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和强有力领导,是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试点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市政府分管秘书长更是亲力亲为,协调各方,整合资源。在市主要领导的关心和领导下,市信息办积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建立了试点工作管理机制,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班子具体推进试点的各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注重协商、统一认识

为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和主动性,成立了有33个部门和两个试点区分管负责人参加的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试点联席会,研究协商试点推进中的重大问题;成立了由市信息办、市监察局、法制办、保密局等部门组成的共享政务信息的审查机关,负责对共享政务信息的审查;结合试点推进,及时召开有共建部门、两个试点区、开发商参加的协商会,分析问题,协商技术实现方案,沟通业务流程;组织到业务协同试点部门、上城区、萧山区召开现场会,总结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多次组织研讨会,从基础网络层、数据资源层、业务应用层到用户服务层,对信息共享及业务协同的实现进行探讨。通过业务培训、需求调研分析、组织外出考察、应用研讨、试点工作方案讨论、共享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形成市级各部门以及区县政府的一致共识。部门和区县参与试点工作的积极性都很高,首批试点项目的成效也很明显。

(三)注重标准,构筑安全保障体系

在试点工作中,十分注重对国家标准的消化吸收,专门邀请参与国家标准制定的马殿富教授来杭开展专题培训,将两个国标的总体框架、技术要求、接口规范完整、透彻地体现在杭州市试点项目的实施方案中,按照两个国标的技术管理要求来规划、定义信息资源提供者、管理者、使用者的工作职责,按照国家标准对共享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和编码,确保实现四级目录资源的互联互访。

从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四个方面构建完整的安全体系。在基础环境方面,租赁电信级标准机房,保障基础环境安全,由市委市政府信息处理中心负责网络平台安全;从管理制度上规范运维管理,规范资源组织、提供和使用分级权限管理;从技术手段上,采用统一身份认证、安全测评、集中容灾备份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采取访问管理、日志记录、安全审计和边界防护、入侵监测、病毒防范等特别安全措施,构筑了全方位的安全防线。

(四)系统设计,整合利用现有资源

试点工作任务包括标准规范、目录体系、交换体系、数据库、协同应用、管理制度建设等6大部分,是国家两个体系标准在地方政务信息资源及业务协同应用过程中的具体实践。为处理好技术与管理、利用与开发、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我们在项目总体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应用接入的“跨平台、开放式、松耦合”要求,从网络、数据、应用、服务和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保证基础设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兼容性、扩展性和安全性;为保护和利用已有投资,项目设计充分考虑了与已有应用系统的衔接;坚持技术方案与标准规范、规章制度同步研究制订,努力做到技术、管理及标准规范的三者协调;在项目实施方案制订过程中,我们对数据资源和服务资源、格式化数据和非格式化数据的分级、分层、分对象服务做了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同时,强化共享信息库、基础数据库、专题应用库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和整体设计。

篇6:协同办公系统

OA协同办公系统即OA,OA是Office Automation的缩写,指办公自动化或自动化办公。笔者认为:OA本身就不是一个有确定界定的概念,它是一个过程、一种境界。它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随人们办公方式和习惯以及管理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在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人们给OA赋予了不同的内容和新的想象,技术与管理的进步给OA打下了每一步发展的历史烙印。同时,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人对OA的看法和理解也各有不同。也许正是OA这种变化和发展的特点使之成为30多年来常新不衰的话题。

现在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偏见:认为OA仅仅是诸如公文流转、收发文管理、档案管理、会议安排、制度文献检索、邮箱管理等等这些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和交换过程,面向的用户群也只是机关办公室或企业的职能部门、文秘部门。其实,今天看来,OA应有更丰富的内容和层面,更广泛的用户群。在功能方面:广义而言,OA应该是一个企业除了生产控制之外的一切信息处理与管理的集合。它面向不同层次的使用者,便有不同的功能表现: 对于企业高层领导而言,OA是决策支持系统(DSS)。OA运用科学的数学模型,以结合企业内部、外部的信息为条件,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对于中层管理者而言:OA是信息管理系统(IMS),OA利用业务各环节提供的基础“数据”,提炼出有用的管理“信息”,把握业务进程,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 对于普通员工而言:OA是事务、业务处理系统。例如,很多需要审批的流程都可以搬上OA系统并进行一定的优化,告别以往的纸质办公习惯,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OA为办公室人员提供良好的办公手段和环境,使之准确、高效,愉快地工作。

2.OA的作用

2.1.通讯沟通的中心

系统充分满足用户沟通的便捷性和多样性要求。提供邮件、通知公告、及时信息、短信等多种沟通方式,满足了用户之间文字、图片、语音以及视频等多层次的沟通需要。

实施OA系统可帮助企业事业单位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强员工协同工作的能力;强化领导的监控管理;有效管理起有形(设备等)、无形(业务信息、知识)资产,避免流失;实现公文流转、审核、签批等行政事务的自动处理,促进管理电子化、规范化,完美整合了组织内部的信息流。具体来说,实施OA办公自动化系统作用为:

2.1.1.建立内部的通信平台

建立单位内部的邮件系统,使单位内部的通信和信息交流快捷通畅。

2.1.2.建立信息发布的平台

在单位内部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场所,例如通知公告、电子论坛、电子刊物,使内部的规章制度、新闻简报、技术交流、公告事项等能够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得到广泛的传播,使员工能够了解企业各个方面的发展动态。

2.1.3.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

变革了单位传统纸质公文办公模式,企业内外部的收发文、呈批件、文件管理、档案管理、报表传递、会议通知等均采用电子起草、传阅、审批、会签、签发、归档等电子化流转方式,提高办公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不用拿着各种文件、申请、单据在各部门跑来跑去,等候审批、签字、盖章,而是轻松点击鼠标,利用快速而廉价的网络传递手段,发挥信息共享功能来协调单位内各部门的工作,减少工作中复杂环节。

2.1.4.实现文档管理的自动化

可使各类文档(包括各种文件、知识、信息)能够按权限进行保存、共享和使用,并有一个方便的查找手段。文档管理自动化使各种文档实现电子化,通过电子文件柜的形式实现文档的保管,按权限进行使用和共享。实现文档管理自动化以后,如企业来了一个新员工,只要管理员给他注册一个身份文件,给他一个口令,他自己进入系统就可以看到这个单位积累下来的东西,规章制度、各种技术文件等等,只要他的身份符合权限可以阅览的范围,他自然而然都能看到,可想

而知,这样就减少了很多培训环节。

2.1.5.辅助办公

它牵涉的内容比较多,像会议管理、车辆管理、办公用品管理、图书管理等与我们日常事务性的办公工作相结合的各种辅助办公,实现了这些辅助办公的自动化。

2.1.6.实现分布式办公

变革了传统的集中办公室的办公方式,扩大了办公区域,可在家中、城市各地甚至世界各个角落通过网络连接随时办公,大大方便了员工出差在外的办公与信息交流。

2.1.7.建立信息集成平台

现代企业中已存在的MIS系统、ERP系统、财务系统等存储着企业一些经营管理业务数据,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静态的,智能网络办公系统具备数据接口功能,能把企业原有的业务系统数据集成到工作流系统中,使企业员工能有效获取处理信息,提高企业整体反应速度。

2.1.8.有效节省企业的办公费用支出

将传统的纸张填写过程电子化,尤其是长途电话、传真、复印、打印和办公用纸费用,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是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2.1.9.搭建知识管理平台

系统性利用企业积累的信息资源、专家技能,改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提高办公效率和员工的技能素质。

2.1.10.增强领导监控能力

强化领导的监控管理,增强管理层对组织的控制力,及时有效监控各部门、各个人员的工作进度情况;实时、全面掌控各部门的工作办理状态,及时发现问

题及时解决,从而减少差错、防止低效办公。

2.2.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上一篇:农村法律法规宣传简报下一篇:紫藤萝瀑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