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工作打算

2024-06-21

未来工作打算(精选6篇)

篇1:未来工作打算

工业集中区未来五年工作思路

2012年—2016年是工业集中区提速增效的关键五年。园区将紧扣“打造产值上百亿元工业集中区”的总体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的工作思路,有计划、有目标、有思路、有措施地开展工作,将有利于园区经济总量控制和建立区域发展体系及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区建设战略,以招商引资工作为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推进为重点,以优质服务为手段,全力打造项目落户平台,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促进园区跨越发展,为把福溪工业集中区打造成为“高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载体、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宜宾市规划建设的重点工业集中区、全市首批产值超100万元的工业集中区、全省规划的工业集中区”打下坚实基础。

二、未来五年园区总体发展目标。

(一)、招商引资方面。

2012年—2016年,工业集中区力争新引进企业30家,实现园区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占80%以上的目标。主要吸引能源、建材、机械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煤化工等行业企业入驻园区。

(二)、工业经济总量方面。

2016年,工业园区力争使工业总产值由2011年底的15亿元增

加到100 亿元,工业增加值由2011年底的5亿元增加到40亿元,利税由2011年底的2.3亿元增加到20亿元,实现大的跨越。2016年,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力争占到45%以上,工业园区对财政贡献率大幅度上升,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于全市园区甚至全省园区前列的目标。

(三)、固定资产投入方面。

到 2016 年,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新增 60 亿元,其中技术改造完成新增投资30亿元;

(四)节能减排方面。

到2016年全面完成省、市、县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工业三废排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其中固体废弃物和废水达到“零”排放,废气排放全部经过环保设施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实现清洁生产,回收利用和循环经济。

二、园区主要举措。

(一)抓重点产业,构建园区现代产业体系。

充分利用园区周边地区自然资源和园区所处的区域环境,在做大做强现有产业的同时,不断延伸现有产业链条。以福溪电厂和普什铸造及其配套企业为重点,加强企业间的横向合作,做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功能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吸引县内外更多的相关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壮大工业园区规模,使福溪工业集中区真正成为川南产业承接基地、能源转化基地。

(二)制定措施,分类指导,助推企业做强做大。

园区通过全力搞好项目服务,致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加优良的投资环境,力促企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和科技创新,推进大型企业进一步做强,同时帮助中小企业成长,鼓励“新、专、精”等成长性企业加快发展速度,壮大规模以上企业队伍,到 2016 年规模以上企业力争达到40 户,工业企业户数居全市园区前列。做到用中小企业夯实工业园区发展基础,通过大企业发展进一步做强做大园区规模。

(三)、建立健全项目推进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从企业洽谈、签订协议、项目前期筹备、动工修建再到项目竣工投产,要树立全程服务意识,构建全程服务机制,完善帮办服务体系,切实落实并做好项目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通过强化集中区宣传力度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大项目大企业到园区落户。通过对项目落户情况进行及时跟踪调查和进行全程式服务,加强督办,确保协议早落户、落户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并建立项目建设预警机制,严格清理闲置和低效的项目。到 2016 年,力争完成工业总产值100亿目标。

(四)、加大用地保障力度,促进园区跨越式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加大用地研究力度。加大土地报批力度,为项目落地争取更大空间;加快已批用地范围的拆迁补偿进度,确保所有生产性、非生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协调相关部门做

好占地拆迁安置工作,维护园区和谐稳定,确保园区用地和建设有序进行。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园区发展基础。

加大土地平场力度,完成石桥片土地的平整工作,开展石桥片道路建设工程。在完成骨架工程的基础上,完善水、电、气、通讯、排污、排水等配套工程,并完善核心区域重要路段的绿化、亮化等相关工程,形成工业园区特色景观,进一步优化项目入驻条件,确保签约项目实现快速开工、尽快投产见效。

(六)加强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工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研究产业政策,紧紧抓住国家节能减排扶持政策,制定配套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争取扶持资金。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到 2016 年,实现园区产业全面升级,逐渐淘汰落后产能。强化环保执法检查,建立工作机制,形成执法合力,制定节能减排工作方案,加强领导和监督,实施用能企业的跟踪调查与考核,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减轻节能减排对未来发展的压力。

(七)拓宽融资渠道,加快集中区发展速度。

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对工业集中区专项建设资金的政策支持;将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争取县上政策支持,增强集中区的造血功能,规划商业用地用于开发建设,获取利润用于发展集中区。

三、未来五年园区主要建设项目。

(一)、新建二桥。此项目为新建项目,建设年限约为18个月,投资约1800万元,建设规模宽度为18米+2*2米,设计荷载为Ⅰ级。

(二)、福溪电厂脱硫石膏综合利用项目。此项目为福溪电厂的配套项目,拟投资1.5亿建设年产3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生产线和建设年产3000吨纸面石膏板配套的轻钢龙骨生产线。

(三)、福溪电厂二期工程。此项目福溪电厂拟投资50亿,建设2*600MW燃煤机组。

(四)、西成实业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此项目为四川西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投资,以芭蕉芋为原材料,采用粉碎、浸泡、糖化、脱水等工艺建成年产6万吨生物燃料乙醇生产线,拟投资金额为6亿元。

未来五年,是工业集中区提速增效的关键五年,也是工业集中区实现大跨越的五年。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通过不懈努力,福溪工业集中区一定能实现成为“川南、攀西、黔西北、滇东北资源综合开发基地,川南产业承接和配套基地,宜宾市工业发展核心区域之一”的发展目标。

篇2:未来工作打算

未来五年工作打算

区民政局

一、过去五年期间主要成绩及基本经验

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以亲民化的工作理念和全面创新的工作思路为先导,对各项民政工作做了许多新的、有益的改革与尝试,各项民政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政治权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稳定,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社会救助覆盖城乡,成效显著

1、进一步完善救灾工作制度

一是不断完善救灾救济工作机制。根据市、区有关自然灾害救助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局迁安救济的救灾任务,制定下发了《我区民政局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我区民政局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工作规程》,并指导乡、镇、办制定了本级救灾预案;采取一系列措施,整合发挥各有关部门救灾资源整体合力,将自然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按照逐级落实救灾款匹配的要求,坚持救灾资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积极筹措、及时下拨救灾款物。2005-2009年,累计救济灾民2万人次,有效地保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灾区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三是在安排好灾民生活的同时,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自救活动,实现救灾工作目标。

2、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1996年,我区开始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5年至2009年,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20元调整为285元(调整4次),全区累计保障低保对象30977人次,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481万元。

2005年7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改为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2007年的150元。2008年,根据户籍制度的改革,即全市户籍实行一元化管理的现状和我区两乡(镇)大部分村实行村改居的状况,在全市率先实行城乡低保一体化管理,农村低保全部按照城市低保标准执行,实行城市低保管理。在低保工作中,一是深入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管理,低保标准实行城乡并轨。二是实行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街道办事处(乡镇)、区民政局三级管理,严把调查、审查、审批关,保证辖区困难群众随时申请,随时审批,应保尽保。三是强化公示制度,增加低保工作透明度。实行张榜公示制度;在社区(村委会)、街道办事处(乡镇)、区民政局设立三级低保监督热线电话,方便群众政策咨询和反映问题,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成立低保评审委员会和评审小组,负责对辖区内有异议的低保申请对象进行评议,监督本辖区低保政策的执行情 2

况,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四是实行定期审验制度,加强低保动态管理。每年年初坚持对全区低保对象进行重新审核认定工作,并根据低保对象年龄、劳动能力、健康状况,对低保对象实行A、B、C分类管理。对家庭收入发生变化的低保对象及时办理增、减、停发手续。五是严格发放手续,全面实行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对象按时足额领取低保金。六是认真落实分类施保和医疗救助制度。已向近千名孤老、孤儿、一级残疾人、在校大学生、70周岁以上老年人增发了补助金,向低保对象发放大病救助金160余万元,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七是配合有关部门,宣传和落实好低保各项优惠政策。2005年至2009年共为低保对象子女出具证明2289人次,享受教育减免和救助政策;为低保对象177人次开具证明减免火葬费用;向低保对象发放水费、取暖、天然气等各类补贴380余万元。八是将低保各类材料立卷归档,按时上报各类报表。九是注重加强低保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学习,严肃工作纪律,明确职责,责任到人,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切实保障了辖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3、城市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

2008年,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郑政[2008]28号)、《郑州市城市低收入家庭救助实施办法(试行)》要求,积极开展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认真做好低收入家庭救助认定、发证等工作,并积极配合房管部门,3

落实廉租住房救助政策,至2009年全区累计保障低收入家庭2834户7931人,累计向房管部门报送申请廉租住房的低收入家庭资料2200余户。

4、探索建立爱心110“四个一”救助新模式,全面完善我区社会救助体系

2008年,我区开通了爱心110救助热线,着力在关爱城乡弱势群体、推进社会救助体系、打造爱心城区上下功夫,取得了突出成绩: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便捷高效、传递爱心的“四个一”社会救助体系新模式,即:一条“爱心110”热线、一张全覆盖的“爱心110”捐赠救助网、一支“爱心110”志愿者救助队伍、一个“爱心110”捐赠救助“回音壁”。我区社会救助体系新模式建立以来,已募集社会捐款500余万元,物资50余万件,发放救助物品30余万件,辖区万余名低保户、农村五保户、优抚对象等得到了帮扶和关爱。进一步丰富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惠及城乡、扶危济困”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医疗、住房、教育、司法和就业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灾害救助、临时救助、应急救助和社会扶助为补充的大社会救助体系。

2009年,国家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冯秋婷,国家民政部救灾司司长米勇生、福利司副司长王素英等上级领导多次到我区考察,对我区的社会救助工作给 4

予了充分肯定。2010年元月,我区成功举办了全国社会救助体系新模式研讨会,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米勇生等国家、省、市领导和有关专家对我区社会救助工作给予高度赞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郑州日报》等新闻媒体也先后对我区建立的社会救助体系新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2010年5月,我区创建全国爱心城区活动正式启动,将全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5、建立起临时困难救助制度

对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特困户因遭遇严重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视困难程度,按规定给予临时救济。

6、建成我区中心敬老院,加强五保供养工作力度 2008年,我区政府投资1200万元,按照星级宾馆标准,建成了该区中心敬老院。敬老院规划用地80亩,一期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设养老床位300张。每套房间内设有独立卫生间,并配有空调、电视机等供老人取暖纳凉、休闲娱乐物品。除食堂、浴池、理发室等基本生活设施外,院内还有医疗室、图书室、娱乐活动室、门球场、种植园等场所。通过大手笔投入与高规格建院,进一步改善了全区五保老人的居住条件,丰富了五保老人的物质精神生活,实现了入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二)双拥军休优抚安置工作跃上新台阶

1、深入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区”活动

2005年以来,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始终把军政军民团结作为不变的主题,坚持不懈地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区活动,形成了军政领导高度重视,双拥意识深入人心,双拥活动丰富多彩、社会各届普遍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在2008年全市开展的双拥模范城评比中,喜获“双拥模范区”的荣誉称号,区民政局也在2009年度被评为 “学习郑州、宣传郑州、建设郑州、保卫郑州”“学习驻军、宣传驻军、热爱驻军、支持驻军”的“双四”活动先进单位。

2、认真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维护优抚对象合法权益

认真学习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2007年度集中完成了对辖区参战退役人员、部分原8023部队及其他参加核试验退役人员的核查、登记工作。并及时对生活困难的两参人员发放定期补助。2008年完成了全区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金的社会化发放工作,实现了由财政直接到个人帐户,减少了发放程序,使我区民政优抚经费的管理使用更加规范。2009年度完成了对全区各类优抚对象的医疗情况摸底调查,并为每个人建立了详细的医疗及家庭经济情况档案,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区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暂行办法”、6

“我区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暂行办法实施细则”,逐步实行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费“一站式”结算服务,解决了优抚对象的就医难问题。

3、建设和完善我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所

2007年,在已建成的炮院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所的基础上,创建成了测绘学院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所,通过规范的管理与到位的服务,落实军休人员两个待遇(政治、生活待遇),及时了解他们生活、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工作。

2009年度,一是按照市军休办的统一安排,全面启动了军休干部房改工作,完成了军休干部房改工作的宣传发动、情况摸底、信息采集、数据录入等基础工作,已进入上报审批阶段。二是通过多次与区财政局、区人劳局协调,向区政府请示,分三次拨164万元,为无军籍职工调整补发了2001年2006年的部分补贴,解决了多年来无军籍职工们最为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为部队解除了后顾之忧。三是为他们全部办理了医疗保险卡,就医买药可以直接刷卡消费,不用再到医保中心报销,方便了他们就医看病。四是为生活困难的无军籍职工遗属办理发放了困难遗属补助,成为我市第一个用区财政为无军籍职工遗属发放补助的县区。

4、认真做好退伍兵报到和《优待安置证》发放工作 我区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办公室2006年成立以来,共为 7

省市区计划入伍士兵发放了《优待安置证》近1600人,06年、07年、09年组织辖区未安置退役士兵参加我区安置城镇退役士兵考试;共择优录取62名退伍士兵安置到区属单位工作。07年、08年共为113名退役士兵办理了自谋职业手续,共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费3270633元。09年共为27名退役士兵办理了自谋职业手续,共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费1119575元。建立农业退役士兵档案,共接收农业退役士兵档案213份,并为其办理了退伍报到和档案接收手续。

(三)做好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工作

1、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工作

2008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采取差额、公开、民主、无记名投票选举,完成了全区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一批政治素质好、思想观念新、文化层次较高,年富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能人”进入了村委会班子,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卓有成效。通过制定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及村民会议等会议规程;举办村两委干部培训班等措施,使得农村村民自治示范活动蓬勃开展。

2、社区建设工作

(1)加强社区队伍建设。2008年第三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功换届选举。共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成员602人,其中主 8

任85人,副主任126人,委员391人,含大学生社区干部31人;新当选的社区居委会班子中,社区主任、书记一肩挑的51人,占主任总数的60%,党员368人,占社区成员总数的61%,妇女干部440人,占社区成员总数的73%,大中专以上学历469人,占社区成员总数的78%,社区成员的平均年龄为35岁。全区13个街道办事处居民直选、户代表选举和居民代表选举三种方式产生了新一届社区居委会,85个城市社区中采取直接选举的有21个社区,占社区总数的25%,采取户代表选举的有22个社区,占社区总数的 26 %,采取居民代表的有42个社区,占社区总数的49%。达到了市里对这次换届选举方式的目标要求。

(2)规范社区日常工作,制定社区工作制度汇编。2007,研究制定《我区社区管理制度汇编》,对社区成员的管理、考勤、考核、奖惩、学习培训、编写信息等方面进行了制度规范、制定了社区成员工资发放、社区办公经费拨付及使用管理、社区工作人员招录、社区成员养老统筹办理等办法。

(3)社区办公经费及成员工资实行社会化发放。2007年元月,对社区成员统一办理银行工资卡,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做到了四个统一:统一发放标准及时间;统一发放方式;统一对社区办公经费的支出给予指导和监督

(4)为社区成员办理四金,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2007 9

年元月份开始,我区为未办理过养老统筹或自己买养老统筹的社区成员统一办理了养老统筹,解决他们后顾之忧。2009年对选举产生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全部办理了“四金”,对过去在社区主任、副主任位置上工作多年退下来的老主任,除按市统一规定给予待遇外,逢年过节我区民政局安排人员登门看望,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通过这些实际工作,提高了社区成员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5)大力开展文化,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各社区都积极发展广场文化、楼院文化、社区文化,建立文艺宣传队、社区老年娱乐中心、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等各种文体组织。全区共建立文化广场32个,腰鼓队、盘鼓队、扇子舞队、老年模特队、合唱团、舞蹈队以及太极拳队等社区文体组织150多个。亚星社区把分散的群众组织起来,成立了中老年时装模特队和社区合唱团,这两支队伍积极参与到国家老龄委组织的“中国首届老年风采”大奖赛的活动中,尤其是合唱团指挥董振行先生,积极组织大家进行排练,通过努力,模特表演及董老师的独唱被选送参加“首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与此同时,在全区范围内的社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举办老年人趣味运动会,与河南电视台3频道栏目联手开展《红红火火社区行》、《激情家庭运动会》等节目,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最大程度的丰富社区文化,让辖区居民真正在家门口乐起来,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和睦祥和的良好氛围,10

为和谐社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6)加强社区综合用房建设,努力提升社区建设档次。在原有的社区用房基础上进行新建、改扩建或置换等方式,扩大社区用房面积,改善社区办公环境,提升社区档次。社区综合用房功能齐全,内设“六室三站一厅一校一市”,即:社区党组织办公室和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可合署办公)、居民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计生指导室、社区警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劳动保障服务站、志愿者登记管理站(点);“一门(站)式”服务大厅、市民学校、爱心超市(爱心捐助站)。经过四年的努力,全区85个城区社区已有72个社区用房面积达到400平方米以上,达标率81%。

(7)整合社区医疗资源,加强社区医疗卫生。各社区利用医疗单位的优势,成立了110多个社区医疗服务站,医护人员1000多人,以居民为对象,积极开展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定期对社区的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群体进行健康检查,并把居民健康状况输入微机,登记造册、建党建卡。各社区居民委员会逐步形成了功能齐全、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的卫生服务网络,使社区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居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8)优化社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各社区以创建“绿色社区”为目标,组织了80多支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广泛开展 11

文明护绿和“义务植树日”活动,狠抓社区卫生净化、绿化和家庭美化。同时,采取把卫生保洁与季度创建相结合,绿化环境与路面硬化相结合,净化环境与排污达标相结合,发挥公共单位和物业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多方筹措资金300多万元,共实现绿化面积15000多平方米、硬化面积25000平方米,社区环境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9)深化社区教育,提高居民素质。成立了“我区社区学院”和93所市民文明学校。各社区借助这些不同类型的社区教育基地和市民文明学校以及社区的各类人才,广泛开展以“三爱”(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集体)、“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三知”(法律知识、科普知识、文化知识)、道德规范进万家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教育。2009年,全区共举办社区管理知识讲座、家长学习班、青少年辅导站、下岗再就业培训、外来人口教育等各类培训班300多次,先后有10多万人受到教育和培训。在市民文明学校的影响下,该区共创建成立312个文明单位、113个文明楼院、2630户五好家庭。全区崇尚科学、抵制歪理邪说的良好氛围和团结和睦、友爱互助、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正逐步形成。

(10)廉政文化进社区,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完善软硬件建设为基础,在社区内设置“廉政文化进社区”宣传栏、警示牌、及廉政宣传角向居民公布廉政宣传先进典型、警示案例、廉政格 12

言及党纪条规,加强对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及其家属的廉政教育;二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依托,搭建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平台,在社区中开展“廉政书画、摄影展”、廉政文化知识讲座、廉政演讲比赛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主题灵活、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进一步树立社区党员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廉政建设的理念,营造了社区浓厚的廉政氛围。(11)维护社区治安,保障居民安全。一是实行了一区(社区)一警(片警),完善了以专业治安防范人员为骨干、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的基层治安联防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二是对社区内居民建档建卡,做到随住户迁出迁入,及时登记变更,加强了社区人口管理。三是建立值班室,24小时轮流值班,对出入车辆严格检查,全区发案率大大降低。河南电业局住宅小区连续数年保持零发案率,被中央综治委树为全国治安安全示范小区。四是组织治安巡逻队伍,配合政法机关,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五是充分发挥全区各个社区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做好民调工作,把居民之间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增进了邻里团结。六是利用市民文明学校开设法制讲座,宣传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居民法律意识,提高居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通过这些措施,辖区治安案件明显减少,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四)规范社会事务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在区划地名工作中,一是积极做好行政区划调研论证工作,13

完成各种地名资料的编撰工作。二是配合数字郑州工作,建立健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对辖区的行政区域、城市道路、自然实体、广场公园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经核实无误后录入地名数据库。三是分别与乡(镇)办签订边界管理责任书,共同维护行政区域界线的法定性、严肃性和稳定性。四是做好与相邻县、市(区)的联合勘界工作。五是做好平安边界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在婚姻登记工作中,一是严格执行《婚姻法》和新《婚姻登记条件》,依法办证。二是2005年12月份,把1976年至2003年的历史婚姻档案全部录入微机,此次共录入婚姻登记档案105620对,其中结婚登记档案99356对、离婚登记档案6264对,为婚姻登记信息全国联网打下了基础。三是加大对《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婚姻登记人员的整体素质。四是规范婚姻档案管理,逐步实现微机化管理。

在殡葬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建立奖励举报机制。二是对于查证属实的偷埋乱葬现象坚决依法予以处罚,不讲情,不徇私。三是做好平坟扩耕工作,做到无坟头、无墓碑。四是大造殡改工作声势,配备殡改宣传专用车每个月不定期下乡宣传。另外,积极开展丧葬用品市场清理清查、对各大医院殡葬管理工作加强监督、规范辖区公墓经营秩序、推进骨灰堂建设,使全区的殡葬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2004年底, 14

我区殡葬改革工作在全市排名前列。

同时,辖区婚姻介绍所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收养登记合法率达100%。

(五)稳步推进老龄工作

1、健全工作机构,制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为老、助老、敬老”服务机制,形成区、街、社区三级老龄工作网络,有力地推动了老龄事业的发展。

2、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完善老年服务设施。把我区在2002年建设的“社区三个一工程”、“老年星光之家”及辖区其他为老服务设施资源进行整合,制定相应的制度,最大限度发挥它们的作用。

3、加强爱老敬老宣传教育,落实“一法一条例”(《老年权益保护法》、《河南省保护老人条例》)。在全区122个社区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爱老敬老宣传教育,促进一法一条例的落实,提高了居民群众爱老敬老意识。

4、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村(居)老年人文化活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广泛组织开展老年人文化活动,积极帮助、指导成立老年文化组织和团体,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发挥它们的余热。

5、创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模式,建设精品化服务网络。通过政府买单送服务的方式,为辖区孤寡老人提供买菜做饭、清洗衣被、打扫居室、陪同聊天等生活照料服务,服务费用由政府全额补贴,并会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相关部门,在居家养老工作的基础上开展重病护理、15

残疾康复、医疗救助等项服务。目前,全区1582名孤寡、残疾、空巢老人作为重点已被纳入服务对象。2009年,自主研发了我区“老年呼叫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对居家养老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目前,全区首批已有百余名老人安装了该系统。

(六)加快福利企业发展步伐

1、落实福利企业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全区福利企业健康发展,逐步形成包括机械、化工、食品、铝制品、矿产设备、耐火材料等行业在内的福利生产体系。

2、做好福利企业年检认证工作。2009年底,全区共有福利企业16家,其中股份制企业8家、集体企业8家。

3、实行工资银行代发制度,企业按时为福利职工缴纳“四金”,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截止2009年底,全区福利企业已安置残疾人员约为610人。

(七)科学培育民间组织

推出“四三二一”(四优先、三及时、二快速、一满意)承诺服务制,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协调社会组织为社会困难群体提供低偿、无偿爱心服务,加强档案管理等各项措施,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审验监督,强化社会组织素质,科学引导其健康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区共有社会团体20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17家,登记合法率达100%。、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民政经费紧缺,与我区经济发展很不适应。由于经费 16

紧张,导致抚恤和救济标准偏低,保障面较小,许多处于低保与特困救助边缘的贫困户生活仍得不到保障,其医疗难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是由于财政投入不足,民政基础设施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现有民政服务设施简陋,服务网点稀少,服务项目不配套,亟待加以改善。

三是基层民政组织和民政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打算及创新性举措

(一)工作打算

1、进一步改革救灾工作,不断完善紧急救助体系 继续坚持和完善救灾工作管理体制,完善综合协调、救灾预案、物资储备、监测评估为框架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自然灾害紧急救灾体系。

(1)进一步完善“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款分级负担”的管理体制。一是认真落实救灾预算。区、乡(镇)要进一步落实并逐步增加救灾预算数额,以满足救灾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加强救灾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封闭运行,确保救灾资金专款专用,按时足额发放到灾民困难户手中。

(2)健全灾害应急体系。一是进一步健全灾害管理应急机制、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监督督查机制和灾害联动工作机制。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自然灾害的应急 17

预案体系,形成我区完备的灾害管理预案体系。三是进一步完善灾情收集、传递、分析、处理系统和指挥调度系统;加强灾情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形成灾害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四是进一步完善灾害评估体系;提高救灾工作快速反应能力,确保灾害发生后24小时,对灾民各项救助措施到位;灾后恢复重建纳入规范管理。

(3)完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制度与救灾捐赠制度。继续加强常年捐助物品接收站点建设,使救灾捐赠接收网络更趋成熟。

2、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逐步形成新型的社会救助体系 通过改革创新“爱心110”四个一救助工作模式,完善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协调救助行动,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助为补充,政府责任意识明确,部门整体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救助经费专项落实,工作机制运行顺畅,困难群体分类受助,救助效率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集合。

(1)认真贯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条例》,依法保障城乡贫困居民基本生活权益。一是根据上级安排适时提高低保标准,并保证足额到位。二是继续加强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增加低保管理透明度,确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三是努力做好“三 18

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相关配套政策(上学、医疗、住房、再就业等)。四是根据2010年《郑州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履行好民政部门的职责,重点对申请人家庭月收入情况是否符合规定条件进行审核,配合房管部门做好经济适用住房工作的开展。

(2)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救助模式,不断完善爱心110“四个一”救助体系。一是积极推进社会救助事业发展,设立特困家庭救助基金,充分整合社会力量、挖掘社会资源,填补对享受低保后仍然困难的家庭以及农村救助边缘户的救助空白,使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更有效的救助。二是进一步拓展我区爱心救助领域,不断深化“中国最具爱心城区”建设,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在全区形成浓厚的氛围。

(3)认真贯彻执行农村“五保”供养法规,全面落实“五保”供养政策;继续抓好区中心敬老院的建设工作,实现集中供养面的不断扩大和集中供养对象逐年递增。

(4)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科学确定救助标准与有关救助政策,逐步形成比较规范的农村医疗制度。

3、加快福利事业发展,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1)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和宏观管理、社会中介组织经办和运作、福利机构自主经营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体系。一是 19

引进竞争机制,鼓励社会投资兴办社会福利机构。二是要实现各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量达到上级规定标准。

(2)加强福利企业改革力度,落实和完善扶持保护政策。一是创新福利企业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福利企业回报社会福利事业的有效机制;为福利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争取福利企业年产值和效益逐年增长。二是推行福利企业福利职工工资代发制度,引导和鼓励企业多安置残疾人就业,加强福利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教育和残疾职工的就业道德教育;做好福利企业的安全生产与消防督促检查工作。

(3)加强资金管理,多方筹集社会福利资金,大力推进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力争建设我区社会福利中心、我区流浪乞讨人员管理站等设施。

(4)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加强管理、强化手段,切实做好流浪人员救助工作。

4、坚持改革创新,做好拥军优抚安置工作

(1)创新双拥工作机制、创新双拥活动形式,扎实有效地开展以“动真情、办实事、解难题、作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双拥共建活动。一是大力开展“双拥工作进社区”活动,健全基层拥军优属服务网络;二是积极支持部队建设,开展科技拥军;三是保持“双拥模范区”的荣誉,力争实现四连冠和五连冠。

(2)认真贯彻落实各类优抚对象的各项优待政策,维护优 20

抚对象合法权益。在基本解决“三老”优抚对象生活难、住房难问题的基础上,切实解决医疗难问题。

(3)做好退伍兵报到和《优待安置证》发放工作,多种渠道解决城镇退伍士兵安置。

(4)认真贯彻落实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工作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完善我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所软、硬件设施,促进军休工作更上一层楼。

5、大力发展老龄事业

(1)逐步完善我区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互助制度,建立老龄事业正常投入机制,健全老龄工作体制。

(2)协调完善老年医疗体系,加强社区医疗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协调建立特困老人救助基金,用于救助特困老人。

(3)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完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建成一个融康乐、保健、文化娱乐、生活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老年公寓。鼓励和利用社会力量发展老年产业。进一步完善区老年活动中心软硬件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4)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河南省老年人保护条例》,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6、加强社区建设,积极开展社区服务

(1)协调开展以社区党建、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社区文 21

化、社区卫生、社区治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建设。大力开展“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以点带面,努力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新型社区。

(2)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与工作人员福利待遇;进一步推进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3)拓宽投资渠道,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措施,协调落实扶持保护政策。进一步健全以街道、社区为依托,以社区服务中心和各类服务设施为基础,以市场和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服务门类多样的便民利民服务体系,为社区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老年人、优抚对象提供优质服务,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4)做好“老年人日托站”“少年儿童四点钟课堂”试点工作。在条件较好的社区设立“老年日托站”和“少年四点钟课堂”。

(5)建立建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十二五期间争取在每个社区都成立志愿者服务站。

7、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以村民自治示范活动为动力,全面推进村民自治,促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2)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逐步建立起与村民自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

8、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1)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民间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自律机制完善的民间组织体系;协调建立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打击非法民间组织的综合治理机制。

(2)落实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建立健全民间组织自律机制,科学引导其健康发展;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及时有效地查处非法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违法行为。

9、加快城市化进程,强化区划地名规范化管理

(1)根据生产力总体布局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快我区城市化进程,积极稳妥地推进撤乡建办工作。

(2)依法加强行政区域边界管理,进一步巩固勘界成果;建立完善勘界资料信息管理系统,规范数据管理。

(3)认真贯彻有关地名管理的法规、规章,全面推进地名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模式。

10、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做好社会事务工作

(1)进一步加大殡改工作力度,提高火化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座殡仪服务机构,五年内不断完善。

(2)加强殡葬管理,破除丧葬陋习,积极推进公益性公墓、23

骨灰堂建设;加强殡葬管理队伍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努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3)婚姻登记工作继续推行人性化服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扩大婚姻登记大厅办公面积,优化环境;加快婚姻信息系统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婚姻登记信息微机联网管理;依法行政、执证上岗,婚姻登记合法率达100%。

(4)加大对辖区非法婚姻介绍所的查处力度,保障征婚者的合法权益;认真做好收养登记工作,收养登记合法率达100%。

(二)工作措施

1、拓宽渠道,鼓励并依靠社会力量,大力发展各项民政事业

一是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积极争取财政对民政事业的投入,改变民政事业费严重不足的局面。二是引导社会资金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形成各种所有制并存的民政事业发展格局。三是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做好社会捐赠和慈善工作,倡导社会互助,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2、依法行政,强化管理

一是严格执法,违法必纠,规范民政执法行为,建立廉洁公正的执法队伍;二是加强执法督查,建立执法公开和政务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三是加强普法教育,提高执法水平,努力实现工作方式、工作方法的转变。

3、加强民政部门自身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主动为群众、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意识,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造就一支思想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好的民政干部队伍,全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务实型、廉洁型机关。二是以“阳光民政”、“数字民政”为目标,将各项民政业务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轨道,全面提升民政工作服务水平。

四、对区委未来五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在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各个层面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尽管全区老龄事业在过去五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满足不了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对人口老龄化形式及老龄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老年人活动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实现2011年居家养老全覆盖:成立我区老年服务中心,建立社区托老站,在城区全面推行居家养老工作。建议区委加大对社会保障工作的支持与投入力度,安排必要资金,用于老龄工作和活动经费,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老人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按照分类施保的要求,加大对享受低保的高龄老人和特困独居老人救助力度,25

篇3:未来工作打算

一、2010年协会主要工作

(一) 积极完成政府委托的相关工作

1. 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编写《“十二五”规划》 (草稿) 。

根据省经信委的要求, 省建材行业协会负责起草了《江苏省“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规划》 (草稿) 中的水泥部分。协会凭借熟知行业的优势, 对全省水泥工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根据“十一五”江苏水泥工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资源分布、管理水平、生产总量、市场需求以及周边省市水泥工业发展状况和国家“十二五”水泥工业的发展思路, 对全省水泥工业发展提出了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主要配套措施。为编写好《规划》 (草稿) , 充分反映我省建材工业的现状和“十二五”发展思路, 协会分别召开了重点水泥企业、重点建材机械制造企业、重点玻璃制造和深加工企业、玻璃纤维生产科研企业、水泥管桩及管材生产企业座谈会, 听取企业意见, 把企业的意见反映到《规划》 (草稿) 中, 以促进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由大变强、靠新出强”。

2. 积极配合落实省节能预警调控意见精神。

8月初,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部门关于实施节能预警调控意见的通知》, 在实施中由于限电时间、方式、限量等给水泥生产企业造成了较大影响, 一些地区企业出现了设备安全事故、重点工程因水泥供应不足停工等问题。协会根据各市协会和企业的反映, 及时与省经信委等有关部门沟通, 同时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召开企业座谈会, 听取因不当限电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在深入调研和听取企业意见的基础上, 8月26日, 以《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行业实施节能预警调控的建议》致函省经信委和有关领导, 反映情况并对限电时间及方式、兼顾周边省限电对我省水泥市场的影响提出了调整的建议。在省经信委的支持和协调以及各市协会、有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 全省限电与水泥生产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3. 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做好行业发展工作。

一是协会先后派员参加了水泥生产许可证产业政策核准、省经信委产业政策专家人员推荐、国家发改委重点节能技术项目推荐, 参加了省经信委经济与信息工作会议、《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审议会, 参加了省经信委组织的节能专项引导资金项目评审、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参加了南京审计署组织的水泥工业节能调查。二是积极参与江苏省建材行业名牌产品推荐评定等工作, 有20多个产品被推荐为“江苏省建材行业名牌产品”。三是做好水泥企业化验室合格证换发工作, 2010年有20家水泥企业申请换领化验室合格证, 现已完成16家企业现场审查和发证, 2009年以来共有277家水泥企业换发了化验室合格证。四是开展水泥对比检验工作。依据国家《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对水泥企业质量管理提出的要求, 协会委托省建材产品质检站开展此项工作, 11月30日召开了省水泥企业2010年度水泥质量对比工作总结表彰会议, 会上对2010年水泥质量对比工作进行了总结, 并对大对比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进行了表彰。五是召开了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会。为了让全省水泥企业及时了解国家水泥产业政策, 1月25~26日, 协会在南京召开了江苏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会, 会上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作新的水泥工业产业政策修订背景和我国水泥工业形势分析报告, 协会理事长聂长兰介绍并分析了全省水泥工业现状, 提出了我省水泥企业如何适应新的产业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为江苏水泥企业确定和调整发展方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和一致好评, 有260多人参加了会议。

4. 发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2010年年初, 水泥混凝土管桩企业在生产和使用上遇到了难题并找到了协会, 协会通过调查研究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 递送相关材料并建议抓紧制定管桩使用相关技术规程, 通过研究设计、生产、应用等领域的专家多次讨论、协商, 最终形成一致意见, 通过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对此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满意, 反映较好。

(二) 积极组织开展行业培训

一是开展水泥企业化验室主任、检验员培训。2010年共有81名化验室主任、检验员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资质证。二是组织了税务管理与纳税筹划研讨会。为提高企业纳税管理水平, 引导企业合理避税, 增强市场竞争力, 11月上旬, 协会组织了税务管理与纳税筹划研讨会, 有80多名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采用主讲和答疑相结合、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生动、活跃、精彩, 深受与会者的欢迎, 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学习收获较大, 对实际工作和企业合理有效规避财税风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 积极开展行业自律工作

2010年协会在水泥市场和水泥质量自律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省水泥行业自律领导小组多次组织骨干企业召开自律协调会议, 分析水泥市场行情, 商量与协调水泥市场出现的一些问题。12月29日与中国水泥协会联合召开长三角地区水泥市场高峰研讨会, 本次论坛以“低碳、责任、合作”为主题, 从行业结构调整, 低碳经济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 稳定供求关系的角度进行研讨, 众多企业在节能减排、加强合作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 为全省及周边地区水泥市场的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4~10月份, 协会组织开展了2010年度全省水泥企业质量自律检查工作, 对280家水泥企业进行了检查, 从检查的情况看, 总体情况良好, 但也有个别企业化验室存在检验仪器、设备陈旧, 人员配备不全, 质量管理工作不规范等问题。2010年度水泥企业质量自律检查工作与以往相比在组织形式上有较大的调整, 采取跨地区交叉检查, 并将化验室合格证的监督与质量自律检查结合起来进行, 在检查内容、检查组确定、检查时间及人员安排等方面统一协调, 各市协会积极配合, 组织和协调本地区水泥企业的检查工作。2010年水泥企业质量自律检查工作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企业的重视程度提高;二是企业间的交流进一步增强;三是反映出来的问题较为充分和实际。持续开展的全省水泥质量检查, 对进一步加强全省水泥企业质量管理, 促进企业间的交流, 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 开展全省水泥行业排名活动

“十一五”期间, 我省水泥企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新型干法水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粉磨站企业数量和产能增长较快。为贯彻实施水泥行业兼并重组产业政策, 促进我省水泥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协会开展了全省水泥行业排名活动。为科学合理评价企业的综合能力, 协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从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经济技术指标及效益、产品质量等四个方面制定了《江苏省水泥行业排名评选办法》和《江苏省水泥行业排名评分标准》。在企业申报的基础上, 经评选组评选产生了候选名单, 候选名单将在协会网站 (中国建材建筑网www.zgjcjz.com) 上公示后正式确定。

(五) 开展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选活动

根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申报和推荐2010年度“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项目的通知》精神, 协会联合省机冶石化工会在全省建材行业开展“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选活动。在企业申报和市协会推荐的基础上, 经省协会评审组评审, 评选出3个项目参加中国建材联合会组织的评选活动。根据中国建材联合会评审委员会的评审, 我省常熟大象建陶有限公司的《陶瓷瓦生产用水循环利用技术改造》获技术改造类三等奖、江苏科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KDMC粉尘分离气相脉冲袋除尘器》获技术开发类三等奖。此外,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池窑纱玻璃纤维覆膜滤料的研制》、《大容量高强玻璃熔制技术》、《针刺毡边料综合利用》分别获技术开发类一等奖、二等奖和技艺工法类二等奖。常熟仕名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LPC20D22双转子锤式破碎机》、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的《兆瓦级叶片全尺寸结构试验技术》、《大口径环氧玻璃钢管》、分别获技术开发类二等奖、淮海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的《水泥销发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江苏鹏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地脚螺栓加工工艺改进》分别获技术开发类、技艺工法类三等奖。

(六) 加强行业联系与信息交流

加强与中国建材联合会的联系, 积极参加联合会和中国水泥协会在各地举行的各类有关会议和活动, 了解行业走势和信息, 并及时将有关内容传递给相关会员单位。按时出版发行《江苏建材》杂志, 采用文章、信息等80余万字。刊载了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省政府有关部门关于建材工业、节能减排质量标准等综合类文章和行业信息, 宣传国家政策法规, 研讨行业发展对策, 传递建材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信息。为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快捷、开放、方便、互动、实效等优势, 促进行业信息化发展, 及时宣传国家和地方行业产业政策, 促进协会、会员、企业以及相关行业间的交流, 协会对原注册的《中国建材建筑网》进行改版升级, 着力打造成我省建材行业的门户网站, 新的《中国建材建筑网》对版面和栏目进行了全新设计, 设立了协会动态、会员动态、政策法规、运行分析、在线咨询、图片新闻等7个主栏目和12个子栏目。目前已在试运行, 试运行以来已上传各类信息200余条, 读者点击已近10000次。

(七) 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1. 积极参加省经信领域行业协会绩效考核及星级认定工作。

为加强行业协会规范化建设, 提高行业协会社会公信力, 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更好地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省经信委在全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开展2010年度绩效考核及星级认定工作。协会根据省经信委《关于开展2010年度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绩效考核及星级认定工作的通知》 (苏经信办[2010]748号) 要求, 对照《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绩效考核及星级认定评估评分细则》, 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行业自律、联系政府、对外交流、行业培训、行业统计、行业维权、信息沟通、发展改革等方面认真总结, 同时发函并深入会员企业征求意见, 帮助协会查找存在问题, 形成综合书面材料报省经信委考核领导小组, 通过评审考核, 被评为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五星级行业协会。

2. 进一步完善协会各项规章制度。

在原有规章制度和执行情况的基础上, 完善了人事劳资管理、财务管理、外事工作纪律、文件管理、会议管理、档案印章管理、办公用品及设施管理等规章制度。

3. 考察充实协会领导成员。

经考察并征求有关方面和会员企业的意见, 在4月26日召开的省协会常务理事 (扩大) 会议上, 经表决通过, 增补了4名副理事长、13名常务理事、14名理事。会议根据原副理事长李章国因违纪违法和3月3日协会理事长办公会议提议, 决定免除其副理事长的职务。

4. 完成了机械分会的换届工作。

第二届机械分会成立于2002年, 已到换届期限。在做好会员登记、调查研究、召开会议协商等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 于5月22日在海安召开机械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 选举产生了江苏鹏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家安为会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

5. 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2010年协会领导先后到溧水天山、江苏金峰、徐州中联、江苏久久、徐州诚意、徐州金霸王、徐州龙山、江苏磊达、东台中玻特种玻璃有限公司、江苏建华管桩等企业进行调研, 了解企业实际情况, 听取企业对协会工作的意见。为协助有关部门编写好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协会分别召开了水泥、机械、玻璃及深加工、管桩及管材企业主要负责人4次座谈会, 广泛听取意见。反映很好, 受到企业的欢迎。

2010年, 协会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协会作为社会团体, 没有正常调控手段措施, 在“维权、自律、协调、服务”功能的发挥和深层次活动方面开展活动不够, 在为企业服务方面仍存在不到位的问题, 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新的一年工作中加以克服。

二、2011年协会主要工作打算

1.继续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全省建材行业和企业深入贯彻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施“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规划,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 大力推进建材行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继续协助省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协助制定好我省“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规划, 并根据国家和省建材工业发展规划, 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企业间的兼并重组。

3.组织宣贯水泥工业产业政策。组织召开水泥工业产业政策宣贯会, 贯彻落实国家新出台的《水泥工业发展规划》、《水泥行业准入条件》、《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4.做好专业培训和资证发放工作。结合《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的宣贯, 做好化验室主任、检验员、中央控制工等有关人员专业培训和资质证发放工作。做好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的组织协调工作, 促进对比检验健康有序发展。

5.开展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管理规范执行情况调研。配合政府主管部门组织《江苏省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管理规范》执行情况的调查, 通过调查提出修改意见。

6.开展低碳经济调研。围绕发展低碳经济开展利用水泥窑炉处置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调研工作, 根据调研结果向政府管理部门提出我省利用水泥窑炉处置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的意见。

7.继续做好全省水泥质量自律检查工作。进一步扩大省内跨市交叉检查的范围, 结合新出台的《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修改质量自律检查评分标准。配合省水泥行业自律领导小组做好全省水泥市场自律工作, 发挥其在市场自律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促进全省水泥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8.组织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展示活动。为落实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节能减排目标, 围绕发展低碳经济, 拟组织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研讨或展示会, 促进全省建材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9.组织境外学习考察活动。积极引导建材企业逐步向相关产业延伸, 拟组织我省大型建材企业到相关产业发达的国家学习考察。

10.继续搞好信息服务。按时出版《江苏建材》杂志, 为宣传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法规, 推进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作出新贡献。进一步完善《中国建材建筑网》的建设, 使其成为协会与会员、企业交流平台,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11.继续加强协会自身建设。积极做好第二届水泥分会换届的各项准备工作, 适时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选举产生新的一届领导班子。筹备成立省建材行业协会石材分会和混凝土管桩分会。筹备建材行业协会换届工作。

篇4:把握工作的未来

本书作者,伦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琳达·格拉顿认为,在科技、全球化、人口和寿命、社会、能源这五大力量的影响下,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年代。如果不加干预,任其自由发展,人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将变得破碎、孤立,许多人将被边缘化,过着贫困的生活。

作者对工作有30年的研究,在伦敦商学院,为MBA讲授关于工作未来的选修课程。为了更加接近未来的真实图景,她在2009年创建了“未来工作联盟”,通过和来自30多个国家的成员,进行沟通、分享和讨论,共同确认科技、全球化等五大力量可能会如何改变世界。

作者认为,为了在未来20年创造有意义和价值的工作生活,每个人必须做出三个转变:

(1)从肤浅的通才到精通的专家。在一个融为一体的世界中,50亿人都有可能利用遍及全世界的云计算,通才时代已经结束。因此,在未来,必须拥有“精通”技能,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 (2)从孤立的竞争者到创造性的连接者。在一个变得越来越分化和孤立的世界中,连接、协作和网络将成为核心;(3)从贪婪的消费者到充满激情的生产者。人们会考虑该如何取合,从而更多地关注体验质量和生活平衡,而不是无节制的消费。

琳达·格拉顿还对2025年的世界,进行了预测:管理者更具有同理心,Y世代会成为主导世界的力量;出现更多女性榜样,男性对公共领域的支配地位开始动摇;智慧资本、社交资本、情感资本决定事业的成功;自我反思兴起,生活多样化程度和人们的包容力都将大大提高;全方位高度协作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不二法门;微型企业和超大型企业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紧密协作、各领风骚……

比尔·盖茨曾言:“我们总是高估了未来两年里将发生的变化,过于低估了未来十年将发生的变化。”因此,在新的一年,我们不妨以阅读这本书为契机,大胆而又谨慎地思考一下自己工作的未来。

篇5:未来工作打算

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

工作打算

2006年全区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以来,解放路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辖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办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抓经济、促发展,抓民生、促稳定,抓队伍、促提升,不断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辖区街容街貌有了新变化,街道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突破。2006年以来,街道先后获得省、市、区级多项荣誉。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成绩

1、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06—2010年,街道财税收入从4085万元到1.1亿元,增长了269%;招商引资从20271万元到8.6亿元,增长了424%;固定资产投资从30993万元到6.6亿元,增长了2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51919万元到29.3亿元,增长了564%,街道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项目建设快速推进。街道始终以项目建设为“一号工程”,不断优化项目服务环境,配齐配强了人员队伍,为重点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6年以来,街道先后引进了印象城、沃尔玛、金博大扩建、华润万象城 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其中印象城和沃尔玛项目于2009年9月开业运营;汇港新城项目已于2011年4月份竣工并通过验收,已正式交付使用;华润万象城项目2010年4月开工建设;百年德化二期、二七时代广场、金博大扩建项目正在紧张进行拆迁工作。

3、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转变计生工作思路,实现了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和计生工作常年抓的工作机制。街道在辖区北京华联商厦开展了全省第一家“人口文化商场”,在宣传内容上、宣传载体上、宣传形式上创下三新。此举得到了国家人口计生委宣教司副司长石海龙司长的大力赞扬,并邀请北京华联商厦计生工作负责人前往北京清华大学演讲“人口文化进商场”课题。民政工作:设立爱心捐助站,积极开展社区帮扶活动,加大对辖区困难家庭的救助力度,积极组织人员为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实施了企业社会保险稽核、扩面、征缴、清欠一体化机制,社会保险金的征缴率明显提高,全面完成区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退休人员管理覆盖率、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

4、街容街貌明显改善。不断加大对重点区域的管理力度,定人定岗定责对所划分区域进行整治。围绕陆续开展的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街道开展 了一系列的市容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动员各方力量,按网格化管理工作原则,实行“早五晚十一”工作制,对辖区市容环境、五小门店、窗口单位、建筑工地、墙体绿化、违法建筑、二七广场等开展全面整治,确保卫生无死角、无疏漏。近年来,街道一直在全市市容环境整治工作排名中保持优秀,多次获得市“爱卫杯”红旗。

5、辖区大局和谐稳定。街道实行综治、信访、司法联合办公,实行联动、联防、联调、联治的“四联”机制,统一受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和矛盾纠纷,统一监督办事效率,统一归档资料、案卷,使综治工作中心成为便民工作站。街道先后成功处理了多起二七广场附近发生的突发性维稳事件,为全区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突出强调“预防为主”,对辖区商场、建筑工地的安全状况进行预测,对安全事故进行预控。探索建立了齐抓共管的监管机制,层层签订安全监管责任书,不断强化消防安全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整改台账,及时落实复查效果。近年来,街道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6、基层党建不断强化。街道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的理念,结合辖区地处商业中心和老城区的特点,深入开展社区“三级四方共建”活动,以“两增两找两促”、“科学发展观”、“四个一”、“创先争优”等活动为重点,不断深化党员队伍建设,狠抓“两新”党建工作。街道创建了“党建红色长廊”和“效 能文化长廊”,通过加大职工的外出学习力度、开展明星党员评比、竞争上岗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干事积极性和团队活力。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街道还组织党员成立了“党员义务装卸队”,受到拆迁区域居民的由衷称赞,收到锦旗6面,感谢信3封,《郑州日报》进行了报道。借助联合党工委这个沟通交流平台,街道精心主办了“企业家谈效能促发展”系列讲座活动,定期举办委员座谈会、联谊会,向他们通报项目推进、市容环境整治和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并广泛征集委员的意见和建议。目前,街道已基本形成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各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过去五年的基本经验

(一)攻坚克难加快发展,经济实力稳步增强。经济建设是始终街道发展的原动力,街道坚持“从变化中捕捉机遇、在逆境中创造条件”的原则,重点围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实行了“一个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法,推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全力以赴服务项目建设。一是创新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和分类管理。完善项目周报、月报制度,对项目进行定期调度,协调解决好服务重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二是建立“1+1”沟通机制。成立项目 建设协调推进组,每个项目明确一名企业联络员和跟进服务员,明确责任部门主要职责和协调事项,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包括工作衔接制度、发展协调制度、情况交流制度和定期报告制度。三是优化服务模式,组建和谐拆迁先锋队。在二七时代广场动迁工作中,倡导党员干部“打头阵”,深入群众了解问题,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使该项目在办理拆迁许可证十天后,即完成了两座楼栋的拆迁,创造了二七拆迁史上的“五月速度”;在百年德化二期拆迁关键期,街道共产党员自发成立“共产党员义务装卸队”,为十八中家属院居民免费提供搬家服务,得到群众的支持与好评。

二是创新模式开展招商引资。着力构筑大开放、大招商格局,立足辖区自身区位优势,抢抓大中原经济圈崛起的良机,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和亲商文化建设,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发挥辖区现有资源影响力,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大力实施“亲情招商”、“以商招商”,对辖区以郑州市第二中医院、小楼清真寺为代表的待开发地块进行包装推介。

三是勤征细管确保财税入库。一是充实力量组建了协税护税队伍,进一步澄清了辖区税源底子,规范了房屋出租等税种的征收标准,使税收征管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发展轨道。二是组建楼宇经济先锋队,建立了楼宇信息共享平台和楼宇联系人及班子领导对口联系重点税源制 度,加强了重点税源的跟踪服务和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确保了辖区老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新增企业数量的有效增加。

(二)不拘一格锻造队伍,干部活力有效激发。干部作风是软环境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总要支撑性力量。街道坚持革旧立新,创新多种载体,极大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内生活力。

一是开展了企业家谈效能活动。由驻街联合党工委牵头,结合街道党工委、街道纪工委联合主办了“企业家谈效能”系列讲座活动,讲师团由街道驻街联合党工委委员、各大商场负责人组成。截止目前,该系列讲座已开展4期,《河南日报》、《郑州日报》对此均有专题报道。

二是打造了效能文化长廊。以“员工目标树”的形式公布各部门工作目标,定期以工作通报形式对各部门完成目标情况、表现突出个人进行通报,并将奖惩情况在“街道红黑旗奖惩公示栏”中予以公示,号召街道干部争做“三真三实”干部型,在工作中操真心、负全责、常加班、干满点、不畏苦、不言累、不退缩。

三是举办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活动。街道按照“五重五不简单”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的用人原则,对14名中层正职,实行竞争上岗,顺利完成了中层干部的新老交替。同时,对原有的27名中层副职,采用择优票决;对79名一般干部,采用了双向选择的方式,解决了部分科室职工队伍存在的年龄、文化、专业结构、后备人才储备等方面断层问题。

(三)坚持不懈整治环境,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市容街貌是反映地区文明程度的一张名片,街道依托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和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市容环境集中整治年”等活动载体,加大环境整治和城市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为辖区居民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是定岗定责,做到任务全覆盖。街道以“点、块、面”结合为原则,将辖区路段、“五小”门店、商户整治工作任务进行责任分解,实行“早五晚十一”工作制,建立了街道、社区、居民三级网络体系。通过设立五个整治小组,实现了“每日一督查、每周一整改”,真正做到整治一处,巩固一处,美化一处,环境美化不留死角。

二是加强培训,提高城管队伍素质。人员是决定各项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街道加强了对城管人员的培训,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切入点,通过总结工作经验,举一反三,认真查找工作中的漏洞和问题,扎扎实实地开展整改工作。

三是注重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确定每天下午5点以后为传统文化集中学习时间,由专人领读“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文化经典读物;组织开展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交 流会,撰写心得体会80余篇;并利用二七时代广场项目、汇港新城施工围挡建立了500米长的传统文化学习长廊,吸引了广大过往群众纷纷驻足观看,新郑等兄弟县市还专门前来参观学习。另外,以每周五义务劳动为契机,联合龙都大酒店、北京华联商场等单位员工先后8次开展了以“街道是我家 美化靠大家”为主题的卫生大扫除活动,深入推进“背街小巷整治”和“五小门店”集中整治,辖区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过去五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二七商圈的内核,解放路街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受到前期设计、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外围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瓶颈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道路交通不畅。辖区正兴街、二七路、解放路等主要道路按照城市规划,均为单行道,且道路狭窄、路况破旧,整体交通通行能力较低。而二七广场附近人流、车流又过度集中,导致部分路段长年堵塞严重,目前进行中的地铁二七广场站建设对局部路段实行封闭施工,更是加剧了拥堵现象。

2、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地处老城区,受早期规划设计限制,辖区内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休闲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缺乏上档次的餐饮、酒店等娱乐设施,远远不能满足二七商 圈的巨大消费力。

3、楼宇档次偏低。一是硬件设施老旧。辖区现有商场和楼宇多为90年代建造,受当时设计影响,普遍存在电梯容量不足、内部设施陈旧、物业管理混乱、停车位不足等问题。二是楼宇产出率较低。辖区内以金博大C座、金运大厦等为代表的部分楼宇因为产权纠纷等历史性原因,造成资源浪费,现有楼宇产业也多集中于小型商贸企业,缺乏具有支撑带动作用如广告策划、金融服务、咨询中介等的现代服务业,楼宇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

4、同质化竞争严重。大商新玛特金博大店、北京华联商场、正弘国际名店、印象城购物中心等辖区现有的几家大型商场经营范围均以百货为主,商品种类、品牌、档次比较雷同,存在同质化经营现象。而随着后期华润万象城、金博大二期项目、百年德化二期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辖区同业态间竞争必将更加激烈。

四、今后五年的工作打算及创新性举措

今后五年,街道将紧紧围绕“新二七商圈提档升级”这一主线,实现“项目推进、二次招商”两大突破,把握“民生、稳定、党建”三个抓手,着力提升辖区经济总量和单位面积产出率,努力打造“财富商圈、兴业商圈、品质商圈”,全面实现街道经济社会工作新跃升。

1、坚持“项目强街”,推进商圈提档升级 一是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紧密围绕“项目带动战略”,创新跟踪服务与培育引导的方式与渠道,对四大项目分门别类开展服务。对在建项目努力缩短见效周期;对已签约项目做好拆迁收尾工作,力争早日实现项目的落地开工。

二是大力实施二次招商。树立“招大引强、谋划在先”的理念,变“先建设、后招商”为“先招商、后建设”,实行“品牌招商、谋划招商”,重点引进知名品牌、独营店入住,积极筹划知名品牌发布会、时装秀、体验式购物卖场,打造品牌展示中心。组建“商圈企业家沙龙”,形成会议制度和沟通交流机制,共同研讨商圈发展方向,提高商圈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大力实施业态调整。倡导业态错位化、差异化经营,注重结构调整,积极引导辖区楼宇实施“立体式”发展,强化功能分区,引进现代服务业,形成一批品牌集聚的的特色楼宇。与辖区各大商场加强沟通,吸引国际一线高端品牌入驻,提升辖区品位和档次,培育一批国际名店。对在建项目,提前谋划发展新业态,着力引进商务中介、信息交通、餐饮休闲、文化娱乐等生产生活型服务项目,促进辖区业态分布由分散向集聚转变,提升单位面积产出率。

2、坚持“楼宇富街”,大力挖掘潜在财源

一是摸排掌控,建立统一台账。实行网格化、动态化、精细化管理,对辖区所有楼宇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详细统 计辖区各类企业经营、登记情况,建立完整的楼宇经济数据库,对楼宇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信息整合,做到心中有数。完善楼宇联络人制度,实现每幢楼宇有专人负责,确保管理无疏漏、无交叉、无死角。

二是盘活整合,实施升级改造。积极介入,对辖区金博大B、D座、东方巨杰、金运大厦、华健商务楼等写字楼进行资源整合,实行产业链招商,积极引进企业总部、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实施收购、兼并、重组,实现“腾笼换凤”。鼓励业主采取自筹、联营、入股等方式筹措资金,组建管理联盟,并依据楼宇定位和市场需求,对现有楼宇进行包装策划,淘汰产出率低的落后型企业,盘活存量,实现楼宇产业升级。

三是优化服务,提升工作水平。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坚持每月一次到楼宇走访调查,加强与楼宇入驻企业、楼宇物业的沟通联系,对新企业提供全程服务,对入驻楼宇的纳税大户进行重点管理和服务,加强对入驻楼宇单位的计划生育、卫生管理和周边的综合治理,为楼宇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3、坚持“平安保街”,保持辖区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突出强调“预防为主”,对辖区商场、建筑工地的安全状况进行预测,对安全事故进行预控。探索建立齐抓共管的监管机制,层层签订安全监管责任书,完善细化规章 制度,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利用培训、例会、宣传彩页等多种形式,组织单位深入学习安全生产规程制度,营造“人人讲安全、处处抓安全”的浓厚氛围。强化消防安全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整改台账,及时落实复查效果,避免重检查、轻处理,重形式、轻效果现象的发生。

二是积极探索民调工作新途径。加大“五五”普法和全民公德教育宣传力度,加强与解放路派出所、区妇联、区工会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积极发动共青团、妇女、民兵等群众组织积极参与调解工作。依靠调解员、信息员、志愿者,深入一线走访调查,坚持每周定期排查、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前排查、拆迁区域的特殊问题排查,及时掌握辖区内纠纷动态和社情民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是全力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从维护稳定入手,深入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继续落实领导班子接访制度,抓好信访案件督导和落实。认真组织好西联合街等拆迁重点区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因地制宜加大民主路社区治安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落实防范措施。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做好对民族、宗教等敏感问题的处理和防范工作。

4、坚持“城管美街”,不断优化辖区人居环境 一是不断提高城区建设水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 全面展开为契机,继续贯彻落实城市装修工程,抓好辖区主要干道的环境综合改造。配合区有关部门,联合公共单位,重点对辖区外观陈旧的写字楼、解放路立交桥沿路的建筑进行外立面装修升级。

二是不断提高城区管理水平。坚持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街容街貌、卫生死角的治理力度,不断强化辖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和建筑工地的清扫保洁力度,尤其是要对建筑工地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管,从而提高保洁质量和市容环境的管控能力。

三是积极打造城区慢行系统。以建设城市休闲消费中心为目标,培育引导和筹划建立专业特色街区,打造特色环保示范街区。加快“慢行设施”规划步伐,通过建设空中连廊、文化墙、沿街雕塑、室外健身设施等,达到地下、地上、空中全方位覆盖,将购物、酒店、娱乐等各种消费设施进行有机连接,改善商圈交通微循环,使消费者在这里得到身心的放松,提升商圈魅力。

5、坚持“服务兴街”,推进大民生工程建设

一是全力推行一站式服务。以“便民快捷、廉洁规范”为目标,实行一站式便民服务,深化便民服务内容,畅通群众办事绿色通道。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便民服务操作规程、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职责,实行首问负责制、督查考核制、责任追究制、AB角分工责任制等制 度,积极推行阳光政务、星级服务,确保便民服务规范有序运转。

二是大力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积极开展“两店进社区”活动,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便民早餐店、蔬菜店,满足居民日常需求。做好待拆迁区域居民和回迁居民的保障工作,加大临时救助和专项救助力度,拓宽社会救助覆盖面。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积极支持鼓励创业,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就业指导、就业培训等有效措施,促进更多群众实现就业。

三是认真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伴随汇港新城居民的陆续回迁,组织人员进行摸底调查,进一步澄清常住人口的计划生育底数,建好台账并录入微机,信息力求做到及时、准确。针对辖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多、流动性大的特点,坚持完善管理、优质服务的原则,重点做好对辖区单位人员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做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6、坚持“党建促街”,实现组织建设广覆盖、全跃升 一是探索创先争优活动新模式。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落脚点,积极围绕活动的中心目标,继续开展“一诺三评”活动,创新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活动形式,创建共建型、节日型、主题型等载体,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向纵深开展,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成为“办民 事、赢民心、促民富、得民意”的精品工程。

二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探索实施“大工委”机制,扎实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着力构建辖区各类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继续充分发挥街道联合党工委平台优势,策划成立“二七商圈企业家沙龙”,广聚人力智力,将“企业家谈效能”系列讲座打造成交流沟通的有效平台,将“四必访”暖人心聚人心活动持续有效地做实做好,使联合党工委成为服务项目、改善民生、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坚强阵地。进一步整合楼宇党建资源,组建二七商圈楼宇联合党支部,广泛开展商圈党员先锋、楼宇党员精英、柜台党员标兵等争创活动,进一步加强非公党建规范化建设。

三是抓好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深入推进理论学习,完善学习制度,切实加强对中心组和党员学习的管理和指导。完善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新平台,推进党的整体建设。推进党务公开,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健全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探索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精心组织“七一”庆祝活动、先进表彰等系列活动,继续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使党的后备队伍不断扩大。

四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继续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层层签订责任书的方式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加 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精心设计载体,利用黑板报、条幅、文艺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营造声势,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实效性。积极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继续实行红黑旗奖惩机制,进一步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五是推动各类组织发挥积极作用。依法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坚持抓好统战工作,发挥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好民主党派、工商联的作用,凝聚形成推动街道发展的强大合力。

五、对区委未来五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结合当前形势,对二七商圈进行统一规划。结合火车站西出口建设工作,建议对火车站东西出站口区域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实现火车站批发商圈与二七商圈的融合升级,从整体上提升二七商圈的竞争力。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购物环境。商业中心的发展离不开优质的交通。二七广场目前人流、车辆激增的状况,对二七商圈的发展形成了阻碍。建议加快地铁工程的施工进度,畅通路网工程,使辖区交通拥堵状况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缓解,为前来购物的市民提供快捷、畅达、安全的购物环境。

3、加强对外宣传,提升二七商圈知名度。加大对二七商圈的宣传推广力度,使二七商圈走出郑州,走向全国。应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优势,精心制作商圈宣传册和宣传片,举办大型公益及商业宣传活动,不断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上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形成立体式宣传格局,使二七商圈的知名度更加响亮,成为郑州的一张亮丽名片。

4、科学合理定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街道现有资源以及项目建设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税收任务,使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可续性发展。

二七区解放路街道办事处

篇6:我未来的打算英语作文

i decided to be a middle teacher after college. there are many reasons contribute to this decision.

firstly, when i was a little/boy, i have been dreaming of being a teacher. it seemed so fascinate to me and i hope i can make my dream come true. and, i like so much to be with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ost of the students at that age are full of youthful spirity and i am sure their passion would pass to me. i will retain all the zest of adolescence.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is that our country needs plenty of teachers. so far, teaching is considered a tough and low-income job in china.

however, if we have not enough teachers, our future will lack of excellent scientist, managers, businessmen, soldiers and even goood workers and farmers. how

上一篇:本科护理专业的自我鉴定下一篇:医疗安全活动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