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墙设计

2024-08-04

主题墙设计(精选14篇)

篇1:主题墙设计

主题墙设计——冬天来了

主题墙设计思路:

秋天悄悄地溜走了,冬天慢慢地拉开了帷幕。幼儿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气候的变冷,他们发现周围的人们戴上了帽子和手套,穿上了厚厚的棉袄和棉鞋,我们说话的时候会呼出冷气。特别是下雪天,孩子们很是兴奋,大家在高兴的相互喊着:“下雪啦!下雪啦!”他们迫不及待地奔向冰雪世界,描绘着自己内心里的小图谱,堆着雪人,打着雪仗,追逐着,玩耍着,好不热闹。冬天到了,树木也披上了一层银装,冰雪把这个世界染成了白色,到处白茫茫一片。很多小动物在忙着过冬。

冬天来了,让我们满怀欣喜地迎接冬天,把它作为引导幼儿主动发展的机会。让孩子体会冬天来了的感觉,让他们去听,去看,去感受和体验冬天里的一切,去拥抱温暖的阳光,去探索世界的美好。老师应鼓励幼儿参与主题墙的布置,大家一起动手完成才会更有意义。

篇2:主题墙设计

一、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个个是家中的“小皇帝”和“小公主”,是全家的宠爱和期望,他们如同温室里的花朵,而由于生活中总是父母对孩子付出得多,导致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长辈,不懂得关心体谅父母,不能表达对父母的爱,因此我确定了以“我爱妈妈”为主题的教育。

二、主题教育内容

将主题教育内容划分为“妈妈为我付出的爱”、“妈妈的节日”、“妈妈教我的本领”、“我与妈妈”四大板块。

1、“妈妈为我付出的爱”:搜集整理了一些妈妈辛勤培育“我”的图片:妈妈挺着大肚皮孕育小宝宝、妈妈给宝宝喂奶、妈妈给宝宝换尿片等,让幼儿了解妈妈的辛苦付出,从而让孩子感受妈妈对宝宝的爱,教育幼儿要懂得爱的回报,要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2、“妈妈的节日”:告诉幼儿“三八节”、“母亲节”、“妈妈的生日”都是妈妈的节日。为了表达我们对妈妈的爱,请幼儿为妈妈设计制作礼物。幼儿为妈妈设计制作了提包、项链,为“妈妈”涂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给“妈妈”单调的裙衫进行了装饰,还为妈妈的生日送上了“蛋糕”,点燃了蜡烛„„这些都是幼儿亲手制作的,表达了他们对妈妈的爱。此外,教师还扮演了“妈妈”的角色,拥抱了全班所有的孩子。当“妈妈”拥抱孩子时,“妈妈”深情地说:“宝宝,妈妈爱你!”孩子也被“妈妈”的情绪所感染,也申请的抱着“妈妈”说:“妈妈,我也爱你!”教师要求孩子,当妈妈来接或回到家后,即抱着妈妈,将“妈妈我爱你”这句温馨的话送给妈妈,让孩子不但学会爱,而且要会表达爱。

3、“妈妈教我的本领”:展示了妈妈教孩子学习制作的一些手工作品,有小猫、小狗头像的剪贴画,有纸折的小青蛙,小制作“袋鼠”等。即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另妈妈和孩子一起小制作,还能培养母子亲情,进一步加深妈妈对孩子的爱和孩子对妈妈的爱。

篇3:谈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

首先, 幼儿园主题墙饰的内容一定是来源于幼儿的。适应性主题要求教师必须以幼儿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生活、看待问题, 必须以尊重幼儿为前提。首先要根据孩子的需求对墙饰进行架构设计, 允许孩子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墙饰内容, 使他们在此过程中成为建构自己知识的体系, 最终让墙饰环境成为孩子学习的一个记录, 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同时也能提高了孩子自我思考与动手的能力。比如, 小班的孩子由于对幼儿园环境比较陌生, 我们就可以布置“宝宝树”的主题墙饰, 把宝宝的全家福贴在墙上, 或者将宝宝的头像做成“苹果”, 让幼儿自己贴将其贴到苹果树上。这种互动式的墙饰, 不但提高了孩子参与的兴趣, 使墙饰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其教育作用, 而且对于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和参与性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由此可见, 主题墙饰最能激起幼儿的共鸣, 引起幼儿对墙饰的关注, 从而产生了与他人交流墙饰内容的动机。也体现了适应性课程的理念: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出发点, 主题内容与幼儿社会实践及生活相关联。

其次, 幼儿园墙饰内容必须是源于现实生活的。比如, 我们可从各方面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环境气候的变化, 创设一块符合当时季节特征的主题墙饰, 来加深幼儿对此季节的认识。再如, 劳动节将要的时候, 各班结合劳动节可以开展庆祝五一的活动, 并将活动实景以图片、录像等方式进行记录, 由幼儿评出各种奖, (如:环保卫士奖、最美笑容奖等, 以小红旗、或者小红花等奖励来鼓励小朋友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活动结束后将图片展示于主题墙上, 把奖品粘贴在得奖图片下方, 形成一块关于节日教育的主题墙饰。通过这种方式, 让幼儿获得各自生活的成就感。

二、幼儿园主题墙饰的设计

第一, 让主题墙饰变成会说话的环境, 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是可以起到暗示作用的。俗话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环境的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的, 因此它有时候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更有教育意义。比如小班学生刚入园, 第一个主题活动“我爱我家”, 我们在主题墙上设计一列列长长的火车, 幼儿从家中带来全家福照片, 粘贴在一节节的车厢上, 车厢就成了幼儿的家。幼儿会在宽松自然、的环境氛围中介绍自己的家人, 使画面变得更加生动更能吸引到小朋友的注意力。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焦虑, 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的乐趣。对于幼儿来说, 环境的情境性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因素。教师必须得用心去体会幼儿突然来到幼儿园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的心理, 在主题墙饰的设计中努力去挖掘他们所需要的和感兴趣的, 使他们多一点上学的欲望。在墙饰设计中融入情感的关注, 将这种切身的体会借助环境设计的元素去表达展示, 使幼儿有被关注的感觉。总之, 我们在选择主题墙饰内容时应更多的考虑主题内容潜在的教育价值以及其情感适龄性, 而不仅是只追求美观的效果。

第二, 让幼儿主动参与主题墙饰环境的设计, 让幼儿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环境的设计中来。首先, 我们需要去关注孩子, 观察他们的兴趣爱好, 激发他们参与主题环境设计制作的意识, 倾听他们对主题墙饰环境的想法, 发动他们讨论并确定主题墙饰的内容。其次, 将收集资料和环境设计的过程交给幼儿, 他们能做到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 让他们自己去想, 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资源, 锻炼他们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沟通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了环境的主人。

第三、增强幼儿园主题墙饰的动态化。主题墙饰设计的内容应是灵活多变的。在遵从幼儿的兴趣需要的前提下, 随着主题的变化可进行适当的改变。也可以是重新设置, 使得其内容更加丰富与深入。主题墙饰的动态化也可以展示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 因为老师在主题墙饰环境的设计中融入了一些幼儿情感和对情感的重构, 蕴含着他们与幼儿以及幼儿之间真实的感情。在与主题相关的内容的不断发展与深化, 幼儿之间的交流与表达也日益丰富。

最后, 适当提供材料, 改变主题墙饰情景。我们首先要清楚设计每一个主题墙饰的教育价值。例如,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小朋友, 你们内心里都有什么样的梦想呢?”引导幼儿去思考他们自己内心深处的最真实稚嫩的梦。在思考的过程中, 幼儿便不自觉的参与到寻梦的活动中来。主题墙饰的设置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材料上都与幼儿的生活及活动息息相关, 因此很容易被幼儿所接受。教师可以在幼儿所关注的事情或社会现象方面提出新的问题, 把“中国梦——我们的梦”引入幼儿园, 使其与幼儿的梦想联系起来。这样能够使幼儿真正理解梦的含义然后去为自己的梦探索、发现。主题墙饰的完成并不代表教育活动就此结束, 教师得随时去引导幼儿完善并丰富墙饰的内容。这样幼儿会从中更加了解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梦想, 他们将学着榜样为着梦想去努力, 切实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践自己的梦。

综上所述, 环境作为潜在的教育资源, 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更是不可忽视的。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不能再是单纯的环境美化, 更不能是教师一个人设计作品。而是以幼儿的心灵为根本, 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激发他们参与设计与制作的积极性, 共同完成的一项任务, 使其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4:幼儿园主题墙设计初探

关键词:主题墙;图片;作品

一、主题墙中的文字设计

1.字体大小,主次分明

主题墙是根据幼儿开展的主题活动而设定的,所以,在主题墙中要写明主题名称。在整个版面中,它的字号是最大的,所占的位置比较醒目,主题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的。有的教师在布置主题墙时,没有主题名称。有的教师把主题名称的字体写得小,或贴在旁边或混在图片里面,根本看不清楚,把其他内容的字体写得特大,主次颠倒。有的整块版面文字大小通通一样,全是黑色,没有主次分别,看上去色彩单一,缺乏美感。教师们要充分利用电脑优势,可以利用Word里面的艺术字体打印出很多种不同风格的艺术字体,非常漂亮,简捷省时。

为了使文字和内容、版面相统一,教师可以在文字下面衬托各种形状的彩色卡纸,也可设计一些漂亮的边框、线条加以简单装饰。其作用就是能从感官上带给幼儿有关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因素的刺激,在情感上带给他们愉悦感。

2.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主题墙的参与者是幼儿、家长、老师。在这三者中,幼儿是第一位的。所以在主题墙中一定要以大量的孩子作品为主,文字为辅。因为版面有限,主题公告的说明文字篇幅不能太长,语言精简,字体大小根据内容而设定。

二、主题墙中的图片排列

1.根据版面大小排列图片

在展示图片或作品时教师要注意尽量做到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图片或作品的大小可根据版面设计的要求进行剪辑装饰。如果作品数量多,在版面排不下时,可以把作品贴在主题墙版面的四周作为漂亮的边框,一个是展示作用,第二起装饰作用。这样安排不占很大的版面。

2.图片和作品排列应突出主题意境

要根据主题的要求来选取图片,与主题内容无关的图片不用。例如,创设大班的主题墙——《动物王国》,其中我设计了一个版块是《我和动物亲密接触》,向家长征集这方面的照片。一个星期后,有很多小朋友拿着和动物在一起拍的照片交给我:有的和小狗、小花猫一起玩,有的去动物园和动物来张亲密照,有的在饲养小金鱼,喂小鸡、小鸭,照了很多和动物亲密接触的照片。但也有几个小朋友抱着毛绒动物玩具拍照,有的是坐在动物汽车玩具上拍照,和跷跷板上的动物亲密接触,有的小朋友带来了各种动物的图片,体现不出我和动物亲密接触的主题意境。因此,在选图片时要作一定的取舍。

3.图片、作品归类排列,美观整洁

主题墙图片(照片、画报、打印图片)应做到大小适中(太小看不清楚,太大没有足够的空间位置)。排列时,为了使图片和作品更突出,达到美观欣赏的效果,可对图片进行剪辑或装饰,或把图片排列在设计好的图形里或边框里,位置的大小和数量应注意版面的整体性,图形的旁边可贴上简要的文字加以说明。比如,在布置主题墙—《动物,我们的朋友》,我预设了几个版块:

十二生肖——这个版面主要是我从网上下载十二种动物生肖图片,按圆形进行排列。

恐龙世界——这是根据主题教育内容的安排,由孩子们用彩色蜡笔画自己创作出各种恐龙的作品。我用绿色半圆形作为装饰边,圈出一只大大的恐龙轮廓线,再把孩子的们的恐龙作品粘贴在恐龙轮廓线里面,完成后,就是一只漂亮的大恐龙了,既美观又切合主题内容。

篇5: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

在主题活动中,环境创设就像“骨架”一样把主题涉及的各个方面和一系列活动呈现出来,使墙面环境与主题活动互动起来。例如:中班十月份主题活动“祖国在我心中”,教师提前一周在家园联系栏中以温馨提示的形式请家长帮助收集主题活动相关资料,如:祖国名胜古迹图片、自然风光图片等,请家长带领孩子观看节日广场、街道,感受国庆节喜庆气氛等。之后教师把幼儿收集的材料整理分类,布置了四个相关栏目:(一)祖国的自然风景(以图片为主);(二)祖国的名胜古迹(以照片为主);(三)五十六个民族;(四)绘画我心中的天安门。孩子们在美工区还粘贴了国旗,在建构区搭建了长城,在语言区讲述了“祖国真美”,在美工区绘画“美丽的祖国”等。我们把幼儿作品装订成册,放到资料区供幼儿进一步学习和探究。主题活动骨架的形成,为主题内容向宽度和广度延伸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幼儿及家长是主题环境创设的主人

在主题墙饰创设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对幼儿的尊重,以幼儿发展为主,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把墙面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教师的角色就会从原先的直接动手,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首先教师要多关注孩子的需求,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例如:在“十一”七天长假后孩子来到幼儿园,互相说着自己去游玩的地方,我适时地启发幼儿,你们都去什么地方游玩了?都玩了些什么?启发幼儿讨论丰富主题活动。例如李文瀚小朋友说:“我去上海看世博了”。孙一涵说:“我去辽滨看大桥了,可壮观了”……然后又动员孩子们把去游玩的照片带来装饰墙面。瞧:孩子们外出游玩的笑脸多灿烂,这样一组生动的墙饰便应运而生,生成了《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的第五副画面:我去过的地方。这面墙饰,有孩子们的快乐参与和家长的热情合作,不仅发挥了它应有的教育功能,还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更是对《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活动的延伸。

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家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才能让家长认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变家长观赏为家长参与。例如:在“我长大了”的主题活动中,家长记录孩子成长的照片,家长们互相欣赏,伙伴们互相讲解,增进了同伴间的感情,在讨论什么是好朋友,谁是自己的好朋友时,小朋友们争先讲述,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请家长帮助孩子和好朋友拍照留念。这种环境记录是家长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不仅反映了幼儿的学习成果,也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过程,恰恰是家园共育的好机会。

三、发挥墙饰的教育价值,合理布局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和幼儿是主题活动墙饰的主要设计者。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和收集的照片、图片展示在上面。从主题墙饰的布置可以看出幼儿对事物各自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表现方式。既营造了主题的氛围,又留下了幼儿学习和探究的脚印,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了有效的影响作用。如在秋天的主题墙饰创设中,教师先征求幼儿的意见,孩子们有的说:“做树叶贴画,粘贴落叶,秋天的树叶有黄的、有红的、颜色非常漂亮”。有的说:“秋天的水果成熟了,有苹果、梨、石榴、葡萄等。还有的说:“秋天还有很多农作物丰收了。”教师综合幼儿已有的经验,确定主题墙饰为“秋天多么美”,并引出《中秋节》、《好吃的水果、干果》、《丰收的农作物》等几个栏目,丰富幼儿的视野,拓宽了幼儿思路。接下来幼儿通过观察、制作、实践等多种形式表现了自己的想法,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从主题墙饰的创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主题墙饰是不断变化的,随着主题活动的展开,不断地引出新的内容。当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并提供支持时,师幼双方就会在认识、情感、经验等方面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推动活动的展开,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学习的过程,孩子能做得到的应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通过多渠道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多途径获得信息和材料,发展他们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主题墙饰创设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而是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标,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会不断地探索,深入研究,形成与幼儿成长息息相关、更贴近孩子生活的主题内容,让主题墙伴随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6:主题墙心得体会

在我们的主题墙上,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墙上找到自己的作品,每当一个新的内容上墙后,孩子们都会利用游戏和放学的时候不停地去翻看,甚至上厕所、洗手的空挡都要去瞄上几眼,当翻看到自己的作品时会高兴地喊好朋友看,喊爸爸妈妈看,一些孩子完成作品的质量也提高了很多,特别是我们班的绘画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主题墙的布置过程中,我发现不能临时将东西一股脑地全上墙,而是应该在平时一点一滴的弄,每当孩子完成一幅画或者其他作业时,要及时地在主题墙上展现出来,而且要面向全体幼儿,而不是选拔性的展现个别作品,这样只会将主题墙形式化,孩子参与得少,积极性就不高,那主题墙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和作用。

另外我个人觉得,要布置一面出色的主题墙,还少不了家长的参与和支持,这和孩子的参与是相辅相成的,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就有了配合的愿望,想反,总是看不到自己孩子作品的家长也会变得很消极。

篇7:主题墙创设的总结

例如:今天老师所讲述的《黑色密语》、《我的牙齿》的创设主题墙饰:孩子们对于身边的事情总是很感兴趣的,他们这儿看看,那儿摸摸。对新事物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因此,我考虑到班上的环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我开展的主题根据不同的季节特征及结合幼儿园课程进展不断更新环境布置,让环境发挥最大的作用。

如:第一个主题活动“黑色密语”对黑色来临,个别孩子会害怕黑夜的来临”幼儿对这一切的变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我就利用黑色密语成为我们最好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来进行环境创设。每当外出散步时我就让幼儿观察黑夜、发现黑夜里还有那些小动物出来玩、并让幼儿用感官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同时我还大胆的让家长和孩子试着“分床睡一天”的亲子活动,再组织孩子大胆自主自由的交谈自己的收获,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带动幼儿一起收集黑天里谁在发亮的相关资料、图片等,把它们装贴在墙饰里,一起欣赏、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评价的能力。并不断激发幼儿把各自喜欢的黑夜事物、做的事情以绘画、手工的形式表现出来,并贴在墙饰上,体验了自主创作的乐趣。

题墙饰创设之后,我通常利用自由活动时间引导幼儿经常看看说说,充分发挥主题墙饰的功能,促进幼儿多方面地发展。如每个主题将要结束时,把主题里的活动内容小结一下,帮助幼儿梳理有效经验。

篇8:对班级互动主题墙创设的探索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 从某种程度上讲, 墙饰创设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但是, 幼儿园的主题墙饰环境的创设, 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问题一: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 墙面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 也就是教师策划、设计的现象普遍。

问题二:幼儿园的惯例要求教师开学初布置好环境, 进行环境评比, 因此必定造成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 纯粹追求环境布置的结果。

问题三:由于开学初花了大气力精心布置的环境, 因此舍不得更换, 常常存在着墙饰整个学期无变化, 即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

那么, 如何发挥幼儿园墙面布置的真正价值呢?

一、让环境创设中的主题墙饰“说话”

“环境是可以说话的”, 因为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作用, 可以起到诱发孩子积极行为的作用, 环境的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的, 并不断重复的, 所以有时它的效果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

如, 选择一些常规及良好习惯的培养的内容张贴在相应的主题墙上, 提示幼儿, 不仅可以让幼儿自己对照, 而且同伴之间还可以相互监督, 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一些良好习惯, 而且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又如可以在活动室放玩具的墙上, 张贴一些有关“玩具要轻拿轻放”“玩具要大家一起玩”等此类体现生活板块教育的环境创设内容。

二、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主题墙环境的创设

教师要改变观念, 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 把墙面环境的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那么教师的角色就会从原先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教师要多关注孩子, 观察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孩子的需求, 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 然后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 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 发动他们讨论, 最后共同定出墙饰的内容。

如:主题活动“谢谢你帮忙”, 要创设超市小货架的主题墙, 事先我与孩子们讨论:你想在超市小货架上摆放什么商品?孩子们海阔天空地说了起来, 其中, 最受欢迎的是食品和书籍。根据孩子们的喜好, 我们一起制作了书籍、面包、牛奶、冰淇淋、牙刷等商品, 然后让孩子们亲自动手, 用立体粘贴的方法, 把“货物”摆放在货架上。孩子们看到自己劳动的成果, 都非常高兴。

三、墙面环境创设的动态化

这里所说的动态化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 是指主题墙面的创设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 可以随时的变化、增减。如随着幼儿的兴趣需要布置墙饰, 随着季节的变化或是主题的变化布置墙饰等。可以是重新布置, 也可以是逐步的深入与丰富。

第二, 动态化也表现在墙面生动、直观、真实地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 因为教师在环境墙面布置中融入了对幼儿情感的关注, 里面蕴涵着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真切的情感。另一方面, 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整个环境的改变,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将会在墙面上寄托自己的心愿, 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需要, 相信是自己使环境变了, 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如主题墙饰“美丽村”就是幼儿为配合环保宣传而设计制作的。我通过提出问题:“美丽村不再美丽了, 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让美丽村再美起来的方法。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 幼儿参与了许多环保活动, 自觉、主动地保护身边的环境。在墙饰设计制作过程中, 由于墙饰的内容和材料均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关注的话题, 所以幼儿很感兴趣也易于接受。教师也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提出新的问题, 把环保教育引向深入, 并与幼儿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这些做法为幼儿真正理解环保的意义、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主题墙饰制作好了, 但教育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 教师还应引导幼儿继续收集、整理材料, 丰富墙饰内容。在此过程中, 幼儿彼此交流和分享收集到的环保信息, 他们开始学会关注周围的环境, 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周围的环境。

篇9:主题墙设计

关键词:主题墙;内容;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123-03

作为一线工作的教师,主题活动背景下主题墙环境创设现已作为常规教学的一部分,如何使其精美、具有教育性,如何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常常困扰着我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主题内容从哪里来

主题墙环境中的每一部分都应该展现幼儿的所之所想,这样才能真正让幼儿活得快乐的情感体验,才有生命力。那主题墙内容来源于什么?实践中,我发现主题墙内容可来源于课程、幼儿的需要和教师的需要。

1.来源于课程。课程活动的实施对我们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积极的、全面的指导意义。而主题墙的首先是挖掘课程。

随着《开发区的路》主题活动的逐步开展,孩子们逐步体验到路连接着人们生活,为园区内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而且对园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他们积极讨论“我能为路做些什么”,于是,我组织孩子们开展“做文明行人”的活动,看,孩子们高举“公路整洁,有您一份功劳”、“创造畅、洁、绿、美、安的公路环境”、“带上平安上路,载着幸福回家”、“爱护脚下公路,共创文明大道”等牌子的照片张贴在主题墙上,个个神采奕奕。

同时在不同的主题中,主题墙的也有一些小窍门,如何在同中求异、求新,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季节性主题背景下主题墙的墙面。所谓季节性的就是指《我们在春天里》、《拥抱冬天》、《美丽的秋天》、《热闹的夏天》等主题活动,在创设这类主题墙时,他必须突显季节的特征。我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开始在生活的角角落落寻觅季节的身影。

如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为了让这次的主题能更好地呈现出春意盎然的美景与幼儿在春天的快活景象,我把主题墙的装饰分为以下两块:

春意盎然,主题尽显灵动。在“蜗牛吃什么”一栏,孩子们很乐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蜗牛喜欢吃肉。”有的说:“蜗牛喜欢吃蔬菜。”还有的说:“蜗牛还喜欢吃水果。”通过幼儿的集思广益,我们在电视上观看了蜗牛的视频,最后,孩子们把蜗牛喜欢吃什么画了下来,也使得这个活动有了一个很好的延伸。

动手动脑,丰富精彩瞬间。在进行环境创设的时候,前期我们开展的调查“我眼中的春天”活动,孩子们和家长都做得挺认真的。活动后期,我们让孩子们画上春天的秘密,孩子们眼里春天到底有什么秘密,就展现在一张张白纸上了,最后布置在主题墙上。

(2)在节日里主题背景下主题墙的墙面。节日性的主题活动指《六一节》、《国庆节》、《快快乐乐过端午》,等等,此时为了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一些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氛,让孩子感受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应创设相应的主题墙,应注重氛围、文化内涵。

如主题活动《端午节》,我把多个版块组成一块主题墙: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过程。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以龙舟为背景,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端午节调查表”、“我们在节日里”照片等。它包含民间习俗:赛龙舟、吃粽子。

有关端午的传说,请家长在活动开展之际,跟孩子讲相关的传说故事《屈原投江》、《纪念伍子胥》、《曹娥寻父尸》等故事,并制作成绘本形式,供幼儿翻阅。

(3)在时段性主题背景下主题墙的墙面。所谓时段性即除季节与节日之外的主题活动通过创设相关情境来凸显主题背景,其作用在于常常可以不发一字,却润物无声,让人心领神会且深受感染。

我班孩子从小生长在常州XX小区,因此他们对自己居住的社区有所了解。所以在活动室中我与孩子共同布置了《我们居住的地方》的主题墙,首先我让孩子认识居住的小区、道路、新建的房屋,提供了相关的报纸及图片;其次让孩子收集小区的照片、图片,并讲一段关于家乡的特产、传说、看法等。活动中,我结合主题向幼儿介绍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如“新广场、新超市、新马路等”从而介绍一些保护环境,遵守公共规则等进行布置张贴,经常会看见孩子领着家长去看我们共同的墙面,并对自己的住所有更新的认识。

2.来源于孩子的需要。在主题活动开展之际,我们总会发现孩子有感兴趣的主题活动,此时挖掘孩子的兴趣点,生成新的主题活动,成为必然。

主题《开发区的路》进行过程中,我们带着孩子坐着车到园区里寻找、观看宽宽窄窄、长长短短、水泥柏油等各种各样的路。孩子们领略了路旁美丽风景,感受到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体验着路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积累了大量的有关开发区的路的经验,急切地想要表达自己对园区强烈的热爱之情。于是,我们开展了亲子活动“从我家到幼儿园”线路图。

由主题活动《开发区的路》延伸出来的《大家来架桥》中,我把孩子们收集的大量的关于各种各样桥的图片做成课件,供他们观看,帮助他们建立对桥的种类(廊桥、拱桥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欣赏图片之后,请孩子们讨论,“你喜欢哪种类型的桥,需要哪些材料和人员”,孩子们通过思考、讨论,自由分三组,每组成员坐在一起商量要架一座什么桥,并由师画出桥的形状,建桥工人根据“图纸”选择合适的材料,搭建符合要求的桥。然后孩子们便奔向自己的目标开始行动起来。在主题墙中孩子的行进脚印逐一体现。

3.来源于教师的需要。当我们强调幼儿是环境的主体、是环境的主人时,也不应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要让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在鼓励幼儿自主建构的同时,通过前期的精心和策划,增加环境中的教育元素,不断调动幼儿参与环境建构的积极性。

在主题背景下,只有更好地创设主题墙,让墙由“静”变“动”,融入到我们的主题教学中,成为我们主题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幼儿学习的互动平台,让幼儿与环境进行有效地对话,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二、主题墙如何设计

主题墙面方式对幼儿美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自然中、在社会中、在幼儿园里,幼儿美育教育的资源是丰富多样的、源源不断的。因此我觉得主题墙的应体现材料统一、布局合理、并符合幼儿发展的年龄特征等特点,体现整体和谐的艺术美,避免上的说教化、成人化,形式上的程式化、呆板化、材料使用和装饰手段上的过分低俗化、市井化。在孩子参与主题墙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已有所提升,而如何评价墙面呈现方式是否具有丰富的艺术感觉和艺术价值。为此我们了主题墙环境创设评价表:

主题墙环境创设评价表

1.材料的统一——使墙面呈现美感。在主题墙布置中选材是呈现美感的基本要素,如在《六一节》主题活动中,我首先制成一个由光盘拼成的圆,如同地球一般,接着我又将棉质的纸放置在下方,形成若隐若现的海洋,上面用废旧的盒子搭成一座桥,再将著名建筑物、各国国旗、各国娃娃、美丽的地球村等呈现出来,让孩子感到手拉手、心连心,和各国娃娃做朋友的快乐,培养孩子美好的情操。

2.布局合理——使墙面体现孩子的参与性。在《我们居住的地方》这一主题中,板块则成车水马龙状,在一条马路的衍生中,出现一个与孩子贴近的活动——时钟,当静止的物体变得活动起来,墙面也跟着热闹起来,每天都会看见孩子去拨弄时钟,还会说:“现在是11点钟,准备吃饭了”。

3.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使墙面富有灵性,提升幼儿的审美意识。在《好喝的牛奶》主题活动中,针对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具有一定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我们为每个幼儿制作了“我们正在喝的牛奶”的调查表,让幼儿通过自我查询询问等方式,了解牛奶的丰富性,引发幼儿对牛奶的兴趣;在“天堂牧场”的主题墙中,我们用纸箱做成“牛”,让幼儿学习喂牛、挤奶,体验牛场生活的乐趣。

主题墙是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不断变化着的,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不断地引出新的,当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并提供支持时,师生就会在情感、认知、经验等方面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推动活动的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在与环境、同伴、老师、家长的互动和对话中,获得了更加丰富的知识。

三、几点思考

1.凸显艺术性。美化墙面环境,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在墙面布置中,教师还应注重色调(冷暖对比色、近似色等)、材质的选择。

2.注重多元化。瑞吉欧幼教中心研究认为:“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作用”。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内容,它所展示的方式就有所不同,让幼儿感到趣味无穷,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与求异能力。

3.体现参与性。在墙面创设中应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增长幼儿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墙面创设中,如果仅是教师单方面策划忙碌,这样不仅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任务,还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而让孩子共同参与进来,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让孩子名副其实地成为墙面环境布置的主动者。

主题背景下的主题环境创设应以幼儿为主体,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到这其中蕴涵的教育价值,主题墙、形式丰富多彩,贴近孩子的生活,能激起幼儿情感共鸣为基础,使幼儿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让主题墙的创设伴随着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而我们的主题墙也越来越丰富。

参考文献:

[1]幺丹彦.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10:小班各月主题墙饰

九月份的主题——我长大了

九月份的墙饰布置围绕“我长大了”这一主题展开,分四周进行。第一周,布置“我上幼儿园”:内容为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照片。第二周,布置“我会画”、“我会唱”:幼儿作品“有趣的泡泡”,幼儿唱歌的照片。第三周,布置“能干的小手”。

1、会印画的小手:把幼儿“画的、印的小手”剪下来拼成各种图案,贴在互动墙饰上。

2、会跳舞的小手:音乐游戏,小手爬的照片。

3、会演节目的小手:幼儿玩手影的照片。

4、会干活的小手:幼儿穿衣服,吃饭等照片。第四周,宝宝的话——我长大了

十月的主题——秋天真美

十月份的墙饰布置,围绕“秋天真美”这一主题展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我喜欢的水果:画图、照片等。

2、我喜欢的蔬菜:画蔬菜、蔬菜印章,孩子的作品展示。

3、神奇的树叶:树叶作品,拓印树叶等。

4、种子粘贴:我眼里的秋天,幼儿对秋天总的印象,画秋天,照秋天等。

十一月的主题——可爱宝宝秀

十一月份的墙饰布置围绕“怎样才能成为优秀的宝宝”展开。

1、布置亲情系列:全家福照片,幼儿作品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2、我爱小动物:饲养小乌龟的全过程。

3、我爱我家:折纸、涂色等。

4、乖宝宝。我勇敢,我不怕。

十二月的主题——冬天真有趣

十二月的墙饰布置主要让幼儿了解冬天的特点。

1、冬天的动物园:我给动物穿棉衣,(绵羊、小狮子等)。

2、可爱的图形宝宝:用图形拼摆冬天的景色。

3、我爱雪花:雪花的形成、画雪花、剪雪花。

篇11:《我的衣服》主题墙介绍

(一)班本月主题:《我的衣服》

篇12:小班主题墙《哭哇哇,笑娃娃》

主题

一、哭娃娃,笑娃娃(2016.9.1~2016.9.30)

对于初入幼儿园的幼儿的“焦虑 在认识自己的班级的老师和同症”教师给于足够的关爱和耐心,通伴的基础上,进一步稳定幼儿的情过各种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赢绪。通过集体活动让幼儿说说自己什得幼儿的信任。么时候哭?什么时候笑?进一步了

解哭和笑情绪带来不一样的表情。

篇13:幼儿园主题墙创设之我见

1. 呈现幼儿的学习。

主题墙是幼儿真实的学习活动的展示和记录。透过主题墙,我们可以思考在主题开展过程中,幼儿玩了什么?做了什么?对什么事情或什么活动感兴趣?发现和解决了什么问题?主题墙呈现了幼儿的所思、所想和所知。

2. 再现教师的教学。

课程的实施者是教师,主题墙犹如一面镜子再现教师的教学,如:以秋天为主题的墙面设计,教师们在收集资料、引领幼儿说、唱、跳、玩、做中清楚地看到幼儿的学习和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调整教育环境,真正促进幼儿的多元化发展。

二、主题墙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1. 突出主题性:

一个主题活动即将展开,涉及到五个领域的各项活动。我们就要有意识地为主题墙谋划:哪些集体活动的内容可以展示在主题墙上;分别可以用什么形式;最终展现出来的主题墙可以分几个大块来说明主题,具体要开展哪些活动,在开展活动中要完成哪些教育目标,这样一个整体的主题网络就出来了,让大家清楚地看到本月主题要完成的内容。

2. 体现多元化: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可以将主题分为八个板块,如: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内省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在突出多元智能主题的基础上,通过一次次主题活动的细化和拓展,也可以将各个领域的内容加以整合,主题墙的内容和目标也将呈现。

三、如何创设有价值的主题墙

1. 让环境创设中的主题墙饰“说话”。

“环境是可以说话的”,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起到诱发孩子积极行为的作用,有时它的效果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如:小班“我爱我家”主题墙饰,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肯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安,在活动室的墙上,布置“我爱我家”墙饰,结合其中一个板块“亲亲一家人”请小朋友从家中带来一些家人的照片,每当孩子们想家想妈妈了,都会看这面墙,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妈妈一样。对那些有入园焦虑现象的幼儿,教师会指着墙面的照片说“宝宝真漂亮,笑得多甜、多开心呀”,从而缓解幼儿入园焦虑。

2. 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主题墙饰的创设。

主题墙是真正属于幼儿的,它的创设是建立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是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实体验,因此,教师要改变观念,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把墙面环境的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如:在创设“我的心情故事”的主题墙时,孩子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地在其中大胆探索交流和表现。我们关注到孩子的兴趣点,和孩子们共同创设了“心情帽”,经过奇思妙想,主题墙上的帽子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有彩色纸折成的魔术帽,有用一次性纸杯、纸盘制作的玩具帽……脸谱娃娃们带上了神奇的心情帽,演绎着一幅幅动人的心情故事。

3. 让主题墙饰与教育教学活动互动。

秋天来临,我们让幼儿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与家长到山清水秀的大自然秋游。大家欣赏着五彩缤纷的秋菊、看着落叶如蝴蝶般飘落、研究着枫叶的色彩变化……《多彩的秋天》主题便应运而生。孩子们有了丰富的感性知识,他们用彩带制作五颜六色、姿态各异的菊花;用红色皱纸和塑料袋卷制丰收的果实、并用绿色和紫色彩纸剪成长方形卷成圆圈装饰成晶莹剔透的葡萄;又用油画棒画了多彩的叶子,用葵花籽装饰了向日葵,用谷粒和落叶拼贴了精美的图画……大家共同创造了“秋天的景色”。主题墙饰成了艺术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到幼儿园,孩子们用灵巧的小手画画、剪剪、贴贴,“秋天的田野”里变得丰满、鲜活起来,整个墙饰就是一个“多彩的秋天”。大家看着主题墙饰中的每一部分,仿编着《秋天》的儿歌:“一二一二跑呀跑,跑到公园瞧一瞧,粉菊花、黄菊花……跑到果园瞧一瞧,有苹果、有香蕉……跑到田野瞧一瞧,有玉米、有稻穗……”在这样的创编儿歌中充分发散幼儿思维,语言智能得以发展,所以说我们的主题墙饰与教学活动是互动,两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

4. 让主题墙饰与三维互动。

每一个主题墙饰的创设,不仅是课程内容的体现、教学活动的反映,更是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我们应努力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环境,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

如,围绕“伞的世界”的主题,教师创设大的伞面,我们给幼儿提供圆形纸片让他们创作不同的伞面;又让他们画画说说“伞可以做什么?”孩子们思维活跃:伞可以让小兔在蘑菇地里躲避大灰狼、伞可以当成降落伞救助树上受伤的小猴、伞可以聚光、伞可以当摇篮、当小木船、当钩子……孩子们稚拙的画,加上老师的文字记录,使主题墙饰成了幼儿创作和表现的好去处。在墙饰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要做支持性环境的创设者。另外,在创设过程中我们要征求和采纳不同层次幼儿的意见,有目的、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参与收集布置材料,让每一个幼儿无拘无束积极愉快地活动于其中。当幼儿看到自己参与的劳动成果时,他们不仅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也会主动去欣赏、领悟环境所蕴涵的教育内容,在欣赏别人时,引发幼儿生成新的问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让孩子成为墙饰的主人,让墙饰真正放射出绚丽多彩的光芒,成为孩子心中的渴望!

总之,我们要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主题墙,让幼儿在与主题墙的互动中去捕捉灵感、获得启示,习得经验。

参考文献

篇14:主题墙饰后续呈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要有更新的教育理念,要具备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全新的教学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仅凭个人反思已不能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个人智慧不过是草间露珠,集体智慧才是长河流水”。“集体反思”能够有效弥补教师个人反思的不足,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激活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它能够集思广益,在交流和碰撞中可以相互启迪,共同提高。只有把个人反思融入到“集体反思”中,个人反思才有更广泛的价值,个人从“集体反思”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同时,“集体反思”能够在教师教育教学培训和自我完善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使集体培训与个人成长有效整合,共同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以下就是以“主题墙饰后续呈现”为例,在我园园本教研中开展的一次集体反思。

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主题活动轰轰烈烈开展的今天,主题墙饰架起了幼儿主动学习的桥梁。一面丰富的主题墙饰是一本会说话的书,活动的掠影、孩子的作品、教师的记录、家长的资料收集,一眼望去,丰富多彩,趣味盎然,主题活动的进程一览无遗。

于是,在主题活动中,我们总能看见教师忙碌着收集各种资料,并以最艺术、最美观的方式张贴上墙。幼儿园也会开展主题环境的评比,并以墙饰的丰富性、延展性、幼儿与家长的参与性来评判着这个班主题活动开展的优劣。一时间,从上至下,对主题墙饰的完美追求甚至超越了对孩子、对课程本身的研究。

然而,当一个主题轰轰烈烈地结束,那些辛苦收集、制作精美,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墙饰材料,又将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第一次集体反思

教师A:“一次主题活动结束后,好多墙饰上张贴的资料就被扔进了纸篓,想想真可惜,那可是我和孩子、家长扎扎实实、共同合作的成果见证啊!”

教师B:“是啊,昨天我班上的媛媛小朋友还问我:老师,我设计的兔子灯,还有我们元宵节搓汤圆的照片呢?今天怎么不见啦?”

教师C:“我也舍不得扔,可是如果不撕掉不扔掉,下一个主题紧接着就要来了,那些内容又往哪里贴呢?”……

从老师们的交流中,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困惑,同时,我也意识到,虽然老师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在固有的观念里,还是把墙饰当作了主题的附属品,认为既然主题活动结束了,就应该把它置换掉,而忽略了过往主题墙饰的教育价值。

第二次集体反思

“过往的主题墙饰会有哪些教育价值呢?”当我向老师们抛出这个问题后,老师们开始了新的反思,思维火花的碰撞在继续:

教师D:“过往的主题墙饰应该还是有它的价值的,那是孩子经验的一次积累,获取知识的见证,如果以后再看到,会让孩子对已有经验有一次再现和提升的过程。”

教师E:“那是我和孩子一段美好的记忆,不仅记录着孩子成长的足迹,还有我自己提升观念、改变教育行为的成长轨迹。它将时刻提醒着我不断反思、不断锤炼。”

教师F:“对,还有家长,我记得我们在开展《人们怎样工作》这个主题时,小雨的妈妈从医院里赶来为我们的孩子讲课,那些精彩的片段一直印在我们的记忆里。”

教师G:“还有在《我们在春天里》这个主题中,我们班上最沉默的琪琪居然画了一幅最漂亮的画,当时我把这幅画张贴在最明显的位置,琪琪每次进幼儿园时都要拉他的爷爷来看,他的性格也因为这幅画而变得活泼开朗多了。当这个主题结束,我把这幅画拿下来时,想想看,这个孩子心里该是多么失落啊!”

教师H:“所以我就觉得其实主题活动之间也不是顿断式的,而是应该有它的前延后续性,所以,我们不要拘泥于统一的模式,现有的主题墙可以是伸展式的,体现一点一滴的经验堆积,而开展过的主题墙饰就可以是浓缩式的,留下最精彩的部分让孩子继续体验感知,发挥它的后续功效。”

一番交流,让教师们跳出了“就事论事”的固有模式,带着整体连续、发展统一的目光来重新审视我们的主题墙饰,最终达成“主题墙饰承载着促进孩子成长的教育作用,而并不在于以何种方式呈现”这一共识。

第三次集体反思

那么,既然主题墙饰是教师创意、幼儿成长、家长智慧的集中体现,那么后续的价值延伸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呢?既保留了它的本真,也不影响下一个主题的展现,又能让我们时刻回味过去的精彩瞬间呢?在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的群策群力中,我们归纳了以下方法。

方案一:独僻蹊径,精彩回放

将主题墙的一角开僻成“回放区”,当一个主题结束时,教师不要急于将大面积的墙饰拆除,而是采用“转移阵地”的办法,将上一个墙饰的精彩内容张贴到“回放区”。原本平铺式的可以改成折叠式的或者是多面悬挂式的,从平面发展到立体,既节省地方,又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方案二:制作画册,品味精彩

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将墙饰上的作品、照片、记录纸等拆解下来,按照主题分类,装订成册,写上大标题、小标题,并画上一些装饰画,写上页码,这既是对主题活动开展的一次梳理,又是对知识建构的一次巩固,也是对幼儿情感、能力的一次提升,一举多得。

制作好的画册可以悬挂在主题墙饰的一角,也可以放在阅读区,游戏休闲时供幼儿翻阅、讲述,还可以让幼儿带回家去,和父母共同阅读,也让父母了解主题活动,考查幼儿对知识的掌握。

方案三:网络再现,精彩永驻

网络是实施家园共育的平台,借助这个小小的窗口,可以让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亲历成长的过程。当一个主题开展时,教师可以把主题计划、教案、活动掠影、教育随笔、个案观察、视频等放到班级博客里。家长可以随时看到主题的进展和孩子的表现,同时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境况在博客上和老师交流,以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

在提出这三个方案后,教师们又强调,在主题墙饰新老交替的呈现方式上,我们依然要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孩子才是真正的主人,要发挥好幼儿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墙饰的管理,和他们共同制订择优选用的标准,共同商讨后续呈现的方案,让幼儿在参与体验中提升自我的感悟,实现分享和成长的教育理念。

评析

上一篇:在市国土资源局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讲话下一篇: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