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用儿童安全锁吗

2024-04-08

有必要用儿童安全锁吗(通用5篇)

篇1:有必要用儿童安全锁吗

儿童安全锁是什么

刚刚买到的新车,突然发现后门在车内无法打开,但是在车外可以打开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它是门锁坏掉了,是设计者很贴心了为我们装上了儿童安全门锁。

儿童安全门锁,一般是设置在汽车的后门锁上,打开后车门,在门锁的下方有一小拔杆(保险机构),拨向有儿童图标的那端,再关上车门,这时候车门在车内就无法打开,而只能在车外打开。

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防止好动或者是好奇心过强的宝宝在汽车行驶期间胡乱拨动车门,把后车门给打开,进而摔下车发生危险。

所以看到买回来的新车后门在车内无法打开,但但在车外可以打开时,很大的可能是不小心触动了儿童安全锁,这时候只需把它复位就可以了。

有必要用儿童安全锁吗

不少爸爸妈妈觉得,只要在开车前锁好中控锁,或者设置行驶自动上锁就能保证宝宝在后座上的安全,其实不然。因为中控锁可以通过车内的解锁开关解开,因而锁上中控锁并不代表万无一失。

儿童安全锁用于车辆后车门,防止车辆行驶中从车内打开车门而产生的危险。在此装置起作用时即使打开电控中控门锁,该装置仍处于锁止状态。对于还没有小孩的家庭来说,儿童安全锁很显然是可有可无的;但是一旦家中有了小孩,儿童安全锁就十分有必要了。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宝宝坐在没有配置儿童安全锁的的座位上,否则会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宝宝的乘车安全,爸爸妈妈们应该在宝宝上车前就把两个后门的儿童安全锁锁上,锁上儿童安全锁后,无论孩子在后排怎么折腾也无法从车内打开车门。这样爸爸妈妈们就能够安心的开车以及看车外的风景了。

儿童安全锁的使用方法

现在的车大多会配置儿童安全锁,但是没有宝宝的时候这一配置往往是被人忽视的,一旦有了宝宝,这一配置就显得举足轻重了,这时候就不得不了解一下儿童安全锁的使用方法了。

如何正确使用儿童安全锁?在需要使用儿童安全锁的时候,先打开后车门,然后将门锁下方的小拔杆(保险机构)轻轻拨向有儿童图标的方向,再将车门关闭。这样不管宝宝在后排怎么倒腾都没关系的,除非由大人从外面将车门打开。

需要注意的是,在开车时,父母还需要实时检查车内中控锁是否处在锁定的状态,以防宝宝无意间开门造成危险。而在下车的时候,爸爸妈妈也需要亲自下车给宝宝开门,避免宝宝在下车时与前后车辆发生意外。

篇2:旅行对儿童到底有什么用?

昨晚6岁儿子弹钢琴,触发了我的一点情绪。他新学了一首短曲子《很久以前》,弹着弹着就开始自己即兴填词唱:“很久以前,我们去雪乡呀,一起玩雪、多快乐……”表情陶醉,情不自禁。让我仿佛看到了年前带他在雪乡的山坡上滑雪、爬山、跑来跑去的情景,还有大雪中他趴在雪圈上,让我一次一次助跑加速,然后用力把他和雪圈一起顺坡推下。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一直带他不停出门旅行,先后去过了承德、黑龙江、吉林、河南、内蒙、西安、西藏、湖南和厦门。但我真的不知道,这些经历在他心里究竟留下了怎样的印记。当我们聊起去过的那些地方的经历,我惊讶地发现,他能够回忆起很多吃住玩的细节,却往往记不住我刻意带他去过的景点名字。这可能就是大人和孩子对于旅行这件事根本的差异吧。

我们成年人的旅行,多是抱了一份功利心,比如舒缓压力、实现梦想、邂逅爱情等等。而孩子的目的要单纯很多,他们喜欢随遇而安,一旦在旅途中发现一件好玩的事情,就很快投入其中,根本停不下来。

暑假去拉萨时,我们住在仙足岛的一家客栈。主人家养了一只叫“土匪”的小黑猫,儿子立刻就为它着了迷。他跟着小猫在院子里上蹿下跳,用不知谁扔在院子里的旧腰带、旧网球逗弄小猫,跟客栈老板要了猫食和牛奶,还从妈妈的包里找零食来喂它。足足一个下午,不管我们怎么催促引诱他出门,他就是死赖在那里要和“土匪”玩。甚至后来我们换到别家客栈住,他还央求着要回去再看看“土匪”。在拉萨的那几天里,他心里时时想着的只有这小猫,什么纳木错、布达拉宫,仅仅去过而已,全没太当回事。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沉浸体验”——被科学实验证明了的幸福体验的重要来源之一。大人评判旅行的价值着眼于“有用”;而孩子则只关心是否“有趣”。如果一路上只有眼巴巴看着的景色,没有能上手摸甚至上嘴啃的玩意儿,那在孩子心里必然是乏味之极、不如不来的。不仅于此,孩子的兴奋点往往在大人的计划之外,重金打造、精心安排的旅行计划未必能讨得孩子的欢心。有时随着孩子的心意乱走瞎逛,反而会收到意外惊喜。

其实旅行这件事,是典型的“无用之用”——在孩子成长的熟悉环境之外给予更多环境刺激,让他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最终成为一个更像他自己的样子。

这里所说的“无用”还包含着另一个意思,如果你想评判带孩子出门一趟的花费是否值得,很可能会沮丧地发现,那些钱仿佛是打了水漂,而且连个水花都没看见。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带儿子在长沙火宫殿and南京夫子庙面对琳琅满目的各色小吃,而孩子非去吃麦某劳肯某基;在岳麓书院or避暑山庄里,他压根不关心那些玻璃文物柜子里到底放的什么东西,而是急火火地告诉大人说他又看到了一个藏身的好地方,再玩一次捉迷藏肯定不会被逮到……那么,你一定会和我一样,在某个瞬间产生过“老子花这么多钱和时间,难道就为了不远万里地陪你来玩这个”的怀疑。

然而如果你也像我一样,驾车出游时看着儿子从后座上的“睡客”成长为时时盯着仪表盘和交通标志、不时提醒你超速了、前方禁止左转等等的开车小秘书;跟小伙伴聊天的时候,介绍自己在海边用沙子堆水长城、在高原上徒步6公里后搭顺风车的经历时,你也一定会觉得旅行是值得的。

好吧,抛开个人的主观感受,如果非要从功利的眼光出发找到旅行的好处或作用,我觉得下面这个例子或许是个证明——旅行有助于孩子学业表现。

知乎上曾有热帖讨论“仅凭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题主“小隐于小林”是一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本科生。他有门课的老师每年都会让清华新生做一个背景调查,每到其他大学讲课时也会让那里的同学做同样的问卷。里面有两个问题是:“你父母亲的职业?”和“你上大学以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虽然样本量不算大,但是这位老师从持续几年的调查发现清华的学生跟普通高校对比,上大学之前活动半径更大、去过的地方更多。在社科学院,上大学以前到过境外的人2013年入学和2014年入学的都是 40%左右;而经管学院2013年和2014年的数据也是40%左右,过去的调查结果也是类似的数据。这些都遥遥领先于一所西部 211 大学(和清华是对口支援关系)。

他从中得出一个推论,于是对学生们说:“在座的各位能考上清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你们的父母。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有了上述这些东西。”

好的,重点就在这里。文章原本的意思是说,活动半径了体现家庭的经济能力。但我得到的启发是:有更多旅行体验的孩子,他们在学业上的表现更优秀。儿童时期的旅行,会帮助他们以更成熟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更成熟地去对待学习这件事情。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附带的好处——比如知识储备更丰富,写作素材更丰富、更有包容心、更能体会到知识的实际价值,还有如何调节与周边人的关系等等。需要声明的是,我并没有其他更多的调查实验和数据支撑,只是和那位清华老师一样做出了自己的推论。

另外还有可做例证的现象就是,现在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都在提倡教育的国际化,校方和家长都尽力给孩子提供到国外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很欢迎其他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来学习和寄宿。如果仅仅着眼于学习的短期效果,那么除了有助于学习外语可能就没有别的什么了。但是我们都很清楚,文化的交融和碰撞给成长中的孩子带来的价值是无价的。这跟判断旅行的意义很相似。很难设计一个指标体系去量化,但是你确实能体会到价值所在。

老在家呆着,这个孩子未必就一定会变得狭隘和愚昧,但是你永远不知道如果他经历和体验一段不一样的生活后,他会产生怎样的兴趣和志向,以及那些体验如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许就有一件小事会让他怦然心动、念兹在兹,谁知道呢?

篇3:儿童背诵古诗词究竟有什么用?

教儿童背诵古典诗词究竟有什么用?死记硬背有没有可取之处?怎样做才能既让儿童接受古典诗词的熏陶,又不至于给他们造成伤害?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展开新闻调查。

横看成岭侧成峰

记者首先来到郑州一所小学采访。一名二年级男生听记者说到唐诗宋词,马上跑过来搭话。他告诉记者,自己从3岁起开始背唐诗,从未间断,能背100多首,还当场给记者表演。当记者问他,背诵古诗词对学习是否有帮助时,小家伙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好像没啥帮助。老师上课不提问古诗词,考试也不考。要是学校组织诗词大会就好了,我一定能得第一名!”听得出,他的语气里有怀才不遇的遗憾。

教二年级语文课的甘老师对记者说:“背诵古诗词当然是好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涉猎,但家长要把它放在第二位,毕竟现在各门功课要求背诵的知识很多,要是因为背诵古诗词耽误了课本知识的学习,那就得不偿失了,毕竟考试不考这个。”

教五年级语文课的杨老师对儿童背诵古诗词持反对意见。接受采访时他说:“古诗词都是古代的成人写的,反映的是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现在的孩子不可能理解。既然不理解,那怎么背?只能是死记硬背,就算背得滚瓜烂熟,还是不理解。这不是胡闹吗?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尽管办得红红火火,收视率也很高,但我认为仍属于剑走偏锋,选手们应该较量的是对古诗词的理解,而不是记忆力。现在都什么时代了,你记忆力再好,能比得过搜索引擎吗?”

记者在濮阳采访时,专攻脑科学的医学博士林先生提出了与杨老师针锋相对的意见:“大家都知道记忆力对学习的重要性,既然重要,那就要从小训练。首先,背诵可以使孩子精确又牢固地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善于背诵可以使孩子的知识库存日益丰厚。作为一种记忆方法,背诵最主要的一点是必须与原文一字不差。这是一种既常用而又特殊的方法。检验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记忆的正确性,如果记得不准,那么背得再快再多也没有意义。其次,背诵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而且通过背诵还可以锻炼人的记忆能力。脑科学研究证明,重复的刺激有助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强化。人的记忆力也和肌肉一样,只有锻炼才能增强。对学龄前的幼儿来说,发展语言能力非常重要,而优美的古诗词是汉语言的精华所在,背诵它们大有裨益。儿童学习语言有特殊的大脑机制。语言有特定的脑区,而且语言活动涉及的记忆类型属于内隐记忆,往往能够保持很久甚至终生不忘。就像我们一旦学会了游泳,学会了骑自行车往往终生不忘一样。内隐记忆与动作、情感密切相关,小脑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总之,我赞成儿童多背古诗词。”

江苏盐城家长刘先生是“儿童背诵唐诗活动”的倡议者。他引经据典地对记者说:“古往今来许多伟大和知识渊博的人,大多与他们善于背诵、记忆力惊人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精通多种外语。马克思能背诵许多歌德和海涅的诗歌,并在谈话中经常引用,增加了谈话内容的精辟性、哲理性和趣味性。如果他不善于背诵,这是绝不可能做到的。我国古代早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说法。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博闻强记,并非他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他坚持每天背诵的结果。他有一句名言:‘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现在的孩子,胃口被洋快餐异化了,精神生活被网络游戏和动画片异化了,照此发展下去,他们将成为数典忘祖的一代!我倡导儿童背诵古诗词,目的正是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把孩子培养成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炎黄诗词协会的理事蒋老先生接受采访时,首先吟诵了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说,“古诗词就像重峦叠障的山峰,在不同人的眼里呈现出不同的神态,有的人奉之为中华文明的精髓,有的人视之为过时的老古董,其实都是食古不化。为什么呢?只缘身在‘功利’这座山中。对中考、高考来说,古诗词没什么用,对求职、升迁来说,古诗词也没什么用。那么,背诵古诗词究竟有什么价值呢?老朽以为,背诵古诗词是无用之用,说穿了,是给孩子的灵魂建造一个家。其中道理,不能说,只能悟。”

本刊认为,有人反对背诵,认为背诵就是死记硬背,这是一种偏见。背诵可以分为机械背诵和理解背诵。机械背诵是在无需理解材料的情况下机械地重复记住,理解背诵则是在对材料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提倡的是理解背诵,不过,即使是机械背诵,也不能一概反对,而应该因势利导,发挥理解的优势,利用机械背诵的长处去记忆。父母教幼儿背诵古诗词,利大于弊,但在古诗词的选择上要力求简单易懂,并耐心给孩子讲解诗歌的意境,让孩子从小接受文字美的熏陶,把机械背诵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众里寻他千百度

乘高铁赴外地采访的途中,记者与邻座吕先生聊了起来。聊天中记者得知,吕先生是一名建筑工程师,职业跟古诗词没有关系。不过,他说自己小时候在父亲的督促下背过许多古诗词,还没到上学年龄就能背200多首。“记得每天晚饭后,爸爸就会考我。他手拿一本《唐诗三百首》,随便翻到一页,念出第一句,我就得背出下文。如果我背不出,就得挨板子。到最后,我总是一边哭一边背,妈妈在旁边陪着我落泪,说这孩子真不容易。”吕先生说。

记者问:“为背唐诗挨了那么多打,心里一定很委屈吧?是恨爸爸还是恨唐诗?”

吕先生吃惊地盯着记者,问:“恨?为什么要恨?唐诗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爸爸把它给我,我感谢他还来不及呢。上学以后,我还背过《诗经》和《宋词三百首》。”

nlc202309082319

记者问:“那您认为儿童背古诗词有什么用?”

吕先生笑出声来,说:“没用。指望背诵古诗词致富?纯属天方夜谭。靠它吃饭的人少之又少,并且大多生活得不太好。指望背诵古诗词提升优越感,纯属痴人说梦,想想看,对朋友圈里那些出口成章的朋友,大家的赞美有几句是真心的?指望背诵古诗词提升作文水平更不现实,高考作文大多有严禁写成诗歌的规定。所以,说背诵古诗词有好处,都是骗人的。”他顿了一下,看了一眼记者惊讶的表情,加了一句,“除了让孩子的生命更丰满之外,这件事真的没什么用处。”

吕先生说,小时候背古诗词,大多不明白什么意思,只知道诗的意境很美。后来长大了,才慢慢懂得。“每一次懂得,都是一次喜悦。”他举例说,“比如,春天看到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都急匆匆地奔走,到了家,烤着炉火,外边洋洋洒洒地下起了雪,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夏天,带孩子去湖边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行,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秋天,凉风乍起,黄叶飘零,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发愁的时候,知道了什么是‘伫倚危楼风细细’;高兴的时候,知道了什么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您明白我的意思吗?中国人的感情,只有用中国的方式才能充分表达,如果不了解这个中国的方式,或者不会用,那我们的生命就有可能是压抑的。”

记者问:“小孩子背诵古诗词,只背不懂,效率是不是太低了?”

吕先生优雅地微笑,耐心地解释:“这就像攒钱一样,一点一点地积累,最后才能买得起汽车和房子。儿童背诵古诗词也是在积累,把看不懂的画、模模糊糊的意境存在心里,某一天,见到某个风景,感受到某种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正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所写的那样,‘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吟诵完,吕先生很享受地微闭双眼,像是在品味美酒的甘醇。

在广州,退休多年的初中语文老师魏先生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说古诗词晦涩难懂是对古诗词的误解。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翻译过来就是:‘鸟儿轻轻唱,落在河洲上;美丽的姑娘,青年好对象。’再比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读就明白,有什么难懂的呢?比日常语言难懂到哪里去呢?古诗词里到处都是清澈见底的诗。跟散文、小说、戏剧比起来,诗歌的优势就是纯净。诗歌,哪怕不明白意思,只是领略它的音韵美也是大有好处的,总比背那些流行歌曲粗鄙的歌词要好些。”结束采访时,应记者请求,魏先生在采访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小时候的阅读体验,往往决定了你一辈子的视野和性质。小时候诗词背多了,长大后每一次旅行,都像是故地重游。”

刚刚留学回国的秦先生向记者讲述他在英国经历的一件事:“一个人在国外很孤单,经常靠睡觉打发时间。有一天傍晚,我睡得正酣,听到急促的敲门声。我迷迷糊糊的,以为是同校的同胞叫我一起去吃饭,于是一跃而起,用汉语大声说:‘来了来了,一起吃一起吃!’打开门一看,是几个金发碧眼的老外同学,正莫名其妙地看着我。我这才彻底醒了,突然理解了小时候背过的那句诗‘梦里不知身是客’,顿时心头大亮,明白了诗中蕴含着多少悲伤、惆怅和惘然。这件事让我明白,我是中国人,我是伟大而优美的民族的后代,所以现在我回来了。”对于儿童背诵不理解的诗是否不妥这个问题,秦先生回答,“《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离开冰火岛前,谢逊曾逼迫他背下许多武功要诀,还说‘虽然你现在不懂,但先记着,将来总会懂的’。儿童背诵古诗词就是这样,绝对不浪费。如果一个人不懂诗歌,那就少了一种精彩!”

本刊认为,古诗词离我们并不遥远,它的存在是祖先活过的证明,是生命燃烧后留下的痕迹。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和精神,是流传千百年的民族血脉,早已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生命的深处,与我们、我们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的幸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不能用功利的思维模式去曲解它,正如我们不能认为只有浪花是大海,而海底的暗流可以忽略不计一样。当下,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许多国外文化相继被追捧,而传统文化日渐式微,应该引起家长们的警觉。

风物长宜放眼量

上海心理咨询师宋晓林博士认为,儿童背诵古诗词是件好事,对增强语言能力和记忆力、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但家庭教育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不可感情用事。“正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所说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家庭教育也应该如此,只有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孩子才可能受益。”

宋博士解释道:“儿童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七八岁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学前儿童比较起来差别不大,到9~11岁,上小学的儿童能记忆的材料数量和学前儿童所能记忆的比较,一般可以增加一倍以上。实验中,让学龄前儿童和小学儿童同时识记15个单词,学龄前儿童平均能识记3~5个,小学儿童能识记6~8个。同时,根据一些心理学的研究材料看,识记诗篇的能力也是在7~11岁这一期间开始有显著的增长。有些家长让孩子从小背诵古诗词,孩子到了9岁以后,在记忆能力上表现突出,于是惊喜地宣称:‘我的孩子记忆力提高了,全拜幼时大量背诵所赐!’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从小没有背诵过古诗词的孩子,到了这个年龄,记忆能力也会大幅飙升。所以,让学龄前儿童背诵大量诗篇的做法不可取,明智的家长应该把这项有益的工作留到孩子10岁左右再做。”

北京儿童启蒙专家孙纪先博士赞同宋博士的看法。他说:“总的来说,我不反对幼儿有选择地、适量地背诵古诗词,只要是有韵律的文章,包括儿歌、《三字经》、《弟子规》都可以背诵。这种背诵,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准确度,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丰富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语言。但家长要对背诵材料有所选择,让幼儿大量背诵那些既拗口,又难以理解的古诗词,奢望孩子长大后仍能牢记并能应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迷信。前年我到一所幼儿园给家长们讲课的时候,一个5岁的小女孩在妈妈的鼓励下上台表演节目,居然完整地背出了《长恨歌》。家长很得意,我却不以为然,心想,为什么不让孩子背诵一些简单的诗呢?这不是事倍功半吗?”

珠海家庭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雷云燕博士认为,儿童背诵古诗词值得提倡,但父母不应该把孩子会背多少古诗词当成炫耀的资本。“据我所知,有些父母教孩子背唐诗、宋词的目的不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会背几首唐诗,于是逼自家孩子也开始背;亲友聚会时,让孩子当众表演,然后父母享受教子有方的恭维……这些做法,暴露了父母的虚荣心和功利心。要知道,幼儿理解能力有限,对古诗词大多是一知半解,背诵对他们来说是困难的、枯燥的,也就是说,大多数幼儿背诵古诗词是被动的,只是迫于父母的压力罢了。长期做自己不愿做而且很难的事,事实上是在培养孩子的厌学情绪。更糟糕的是,当孩子明白这样做的目的只是在人前表演,给父母争光,可想而知孩子会多么沮丧。”

本刊认为,家庭教育事关孩子的未来,家长应具备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思维,不可人云亦云,一拥而上。教孩子背诵古诗词也是如此,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安排家教内容,不可逼迫孩子背诵,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另一方面,正如毛泽东的古体诗《赠柳亚子先生》中所写的:“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应该只盯着中考、高考,而应该高瞻远瞩,以孩子的终身幸福为目标,杜绝短视行为和功利思想,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让孩子领略古诗词的优美,则善莫大焉。

篇4:陪读有时有必要

江雁

答:家长陪着孩子学习,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亲子读书。亲子读书到底有无必要呢?不瞒您说,我以前是持前一种观点的。我想,我上学那会儿,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自主进行的,父母什么时候管过我?我不是照样学得挺好,读书挺多?但是,现在我自己的孩子上小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我错了。

现在的孩子和我们上学时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一天7节课,除了语文就是数学,音体美也上,但大多数的时候是玩。课外的娱乐互动就是疯跑,那时候没有网络游戏,没有电子产品,疯跑一阵子大家累了也就不跑了。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依靠课堂学习,是完全可以把语文和数学学好的。但是现在呢?为了素质教育,语文数学的课时大大减少,一二年级还不能布置书面作业。孩子想打游戏的话,智能手机一掏出来就行,没有智能手机的孩子,一般回到家也能实现这个愿望,孩子面对的诱惑比我们那时候多得太多了,如果家长不管孩子,孩子很容易沉迷于电子产品。

而实际上,要把学业上的技能真正变成孩子自己的东西,是离不开机械重复性的训练的,但是现在的课堂上,已经不能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训练时间了。

以小学一年级学拼音为例。我们大人觉得拼音很简单,但对小孩子来说却十分抽象。现在学前教育已经禁止小学化,不教拼音。一些家长相信了这一点,对孩子的拼音学习不闻不问。结果怎么样呢?我教过的很多五六年级的学生,汉语拼音掌握得极不扎实,七八岁的时候错过了学习的好时机,再补是很难的。

我女儿上小学一年级后,头两个月我没怎么管,结果她的拼音老出错。后来,我怕孩子落后太多,就出手干预,每天让她读半个小时,然后默写。不长的时间里,她就记得十分牢固了。现在,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汉语拼音已经成了我女儿熟练掌握的工具,她每天读带拼音的课外书,一口气读几十页没有任何问题。而如果没有熟练地掌握拼音,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我的意见是:为了以后的少管和不管,在孩子刚上学的时候,家长再忙也不能不管。基本的东西要牢固掌握,另外要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要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家长需要为孩子创设好的环境。比如,晚上不看电视,不打扑克。孩子读书学习,你也读书学习。这样,天天家里弥漫的都是浓浓的学习氛围,何愁孩子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呢?

其实,陪孩子读书,家长所做的也不完全是牺牲。因为在陪孩子的同时,家长也能得到提高,还能增进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篇5:打虫,有必要吗?

年年打虫,有必要吗?

打虫不是常规性的。一般来说,生活条件、环境较差的地区,如果孩子不能常常做到饭前洗手,可以考虑选择适当时机服用驱虫药,如果生活卫生条件好,孩子又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就没有必要常规服用驱虫药。

不打虫,但要关注

虽说孩子不用每年吃打虫药,但并不等于说不用管这事了,因为如果感染了蛔虫,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

蛔虫如果钻进胆管,会引起胆道蛔虫症、胆管炎、胆囊炎;钻入阑尾,会引起蛔虫性阑尾炎、腹膜炎;钻入肝脏,可引起肝脓肿;如果蛔虫互相盘结成团、堵塞肠道,就会出现蛔虫性肠梗阻,严重的会导致肠坏死。这些情况都会严重威胁孩子的健康甚至生命,所以一定要重视,发现孩子出现感染蛔虫的表现,一定要及时检查,及时打虫。

肚子里有蛔虫会有什么表现?

蛔虫病是由蚓蛔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常见疾病,病情轻重不同,蛔虫寄居的地方不同,孩子的表现也有不同。

病情较轻的孩子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

如果蛔虫较多,常会引起消化道的症状,孩子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肚子疼,疼的部位多位于肚脐周围或上腹部,疼痛有不定时、不剧烈、反复发作的特点。

有的孩子会有食欲减退、恶心、消化不良、偏食、晚上睡眠不安、时而腹泻或便秘的表现,时间长了,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

有的孩子甚至会出现异食癖,突然喜欢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墙皮、纸屑、泥土等。

孩子吸收了虫体的异性蛋白,还会导致荨麻疹、气喘、发热、肠痉挛、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如果孩子在短时间内感染了大量的感染期蛔虫卵,比如吃了被污染的蔬菜和其他食物,有可能引起蛔蟲性肺炎,出现干咳和哮喘样的症状。

孩子可能还会有一些神经症状,如惊厥、夜惊、磨牙等。

除了看症状外,也可以借助粪便检查来判断孩子是否感染了蛔虫。如果大便中查出有虫卵,说明蛔虫已经寄生在肠道内。如果怀疑蛔虫钻进胆道,通过B超检查可以发现蛔虫在扩张的胆总管腔内活动。

为什么通常都在秋天打虫?

之所以在秋天打虫,要从蛔虫的发育过程说起。

蛔虫的生活史包括虫卵在外界发育、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和发育及成虫在小肠内寄生的过程。

蛔虫卵随粪便排出后,受精卵在适宜的外界环境,如潮湿、荫蔽、氧气充足和温度适宜(20°C~30°C)的环境中,卵细胞发育为第1期幼虫, 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发育成为第2期幼虫。这种虫卵对宿主具有感染性,称为感染期虫卵。感染期虫卵被孩子吞到肚子里后,会进入小肠。虫卵在小肠孵化后,会通过血液进入肺部,经过在肺部的移行,经气管进到咽部,又被吞入,经食管、胃到达小肠,逐渐发育为成虫。这一过程一般需要几周的时间。

孩子感染蛔虫,主要是因为吃进了感染期的蛔虫卵,而感染期的蛔虫卵得以进入孩子体内,主要原因有几点:

目前一些地方仍在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施肥,容易污染农作物和土壤。

随地大便污染了地面。

鸡、犬、蝇类携带蛔虫卵四处散播。

食用被虫卵污染的蔬菜瓜果。

接触被虫卵污染的泥土、蔬菜。

附在手指上的感染期蛔虫卵被孩子吞入口中。

一般认为感染期虫卵的出现率以七八月份最高,而且夏季是人们生吃蔬菜、瓜果的高峰时期,如果没有清洗干净,极易感染虫卵,所以驱虫时间以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为宜。

预防蛔虫的建议

因为感染蛔虫卵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即手-口传播的,所以预防蛔虫病要把握好病从口入这一关。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不要让孩子随意将手指放入口中或乱咬玩具。

定期对玩具进行清洗、消毒。

不吃不清洁的食物,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干净。

帮助孩子改进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不随地大便。

打虫问题细节提问

Q可以在药店买打虫药给孩子吃吗?

A如果孩子出现了上面所说的一些异常症状,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看医生,确定是否感染了蛔虫,有没有禁忌证,医生会做出孩子能否用药的决定,家长不要自行买药给孩子吃。

Q如果孩子吞不下药片的话,能不能弄碎了给他吃?

上一篇:小贷年终总结下一篇:幼儿数学10以内的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