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

2024-07-13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共13篇)

篇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箐品乡中心小学杨翔

教学目标

1、掌握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过程并进行运算。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品格。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过程并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过程并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旧知 5×6×8 9×7×4 10×3×9

同学们会算这样的题吗?象这种类型的题叫什么题?应怎样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三位学生上黑板上板演。教师与学生一起订正。

师:今天我们来看看下面一道题:看与刚才我们学习的算式有那些相同,有那些不同?

二、自主探索,解决新问题

1、出示题目。

学校有6个班做操,一个班站3排,每排站10人,一共有多少人做操?

2、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韪题目吗?生答:应用题

师:象这种类型的题我们要解决问题时,第一步要怎样做?第二步又要怎样做?

生答:首先要分析题意,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式。第二步是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最后在解答。

师:同学说得很好。

3、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学生独立解答,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与伙伴交流意见。指名学生板演。10×3×6 3×6×10

4、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5、学生打开课本P99例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巡视。

三、自主解决问题

1、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例如,①5×6×8

②5×6×(5+3)③5×6×7+5×6 ④5×6×7+30

⑤30×8

⑥30×5+30×3 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收获和体会。

作业设计: 练习二十三的第1、3、4题。《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说课稿

任课教师:箐品乡中心小学杨翔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4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本课知识,必将为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一个阶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难点是会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二、说教学理念: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熟悉的广播操、跑步、相册等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反思

任课教师:箐品乡中心小学杨翔

本节课主要是教学乘法两步计算,连乘应用题有两种解法。在教学时,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和研究点,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从旧知引新知,让学生从两个一步应用题合成两步解答应用题。接着请学生根据题目的信息思考:要求3个方阵一共多少人?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第一种解法是引导学生根据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第二种解法是先引导学生根据另外两个联系的条件思考能求什么问题,再根据什么求出题目的结果,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让学生用综合法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的中间问题,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2、学生自主的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连乘应用题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而且学生普遍能讲出道理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节课在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

在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且能一题多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还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篇2: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乘法解决两步计算问题,并初步学会建立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建立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寻找中间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建立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2.教学难点:

学会寻找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学校“六一”时,四、五、六年级参加创编操汇演的方阵图,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有 3  个方阵,并且每个方阵有 8 行,每行有 10 人。

师:请你根据这些信息试着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1.师:“3  个方阵共有多少人”如何解答,并且思考你是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的。独立思考后,在组中交流。

生讨论解法:

(1)先求: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10×8=80(人)。

再求:3  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80×3=240(人)。

(2) 先求:3  个方阵的一行共有多少人?(也可以说是有几列?)

10×3=30(人)。

再求:3  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30×8=240(人)。

(3) 先求:3  个方阵共有多少行?

8×3=24(行)。

再求:3  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10×24=240(人)。

分层次说你是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先个人算、后同桌说,最后全班一起说。)

2.师:观察这三组算式,它们有什么异同?

生经过思考、讨论,得出:

相同点:都是用两步解答出来的,并且都是乘法计算。(板书:连乘)

不同点:解答问题的过程不同。

师: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同一个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解法。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尝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了多层面的学习。多种方法的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使孩子们感受到从多种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的数学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一行有7个鸡蛋,一盒有四行,3盒一共有几个鸡蛋?

2、有4堆花、每堆花有四盆,每盆花上有8片叶子,这些花上共有多少片叶子?

(这道题讲解完要小结一下:不是随随便便接个数字凑起来)

3、每块地的小苗有6行,每行200棵,这两块地共有小苗多少棵?

4、有28排,每排20人,每张票15元,如果这家影院的票全部卖完,可以卖多少钱?

5、成人票25元,儿童票10元,我们一家五口(4大1小)要花多少钱?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连乘问题

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几行?

先算    一个方阵的人数     一共有的行数       一大行的人数

后算                    三个方阵的总人数

篇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

一、在情境的动态呈现中孕伏数量关系

本内容是乘除两步计算类解决问题的内容。如下图所示,“主题图”由上下两幅情景图组成。上幅呈现的是一群学生在公园划船的情景,下幅呈现的是学生排队坐碰碰车的情景,上图隐含的问题是下图的条件,上图是用图意呈示信息,需要自己观察读懂,下图中呈示的人数是不完全的,需要联系上图来获得信息。这种上下图之间的关系需从两幅图中间的一个图标(箭头)来发现,而在这之前,解决问题例题中的情景图都只有一幅,图中的信息也是通过对话框+图画来表达与呈现的,所以,本例题在读图、释图和分析问题上增加了许多难度,基于对例题内容的理解与学生认知现状的分析,我进行了以下两次试教。

[试教一]两幅图一起整体呈现

课堂花絮:同时呈现两幅图,并要求学生搜集信息,学生在面对两幅图时,纷杂的信息冲击着他们的视觉,同时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所致,他们都想找到与众不同的信息,但又缺乏经验,不懂得此图是连续的,致使收集的信息纷繁复杂,提问题找不到点子。直接导致的后果则是学生在解决“需要乘多少辆碰碰车”时,总把下图中呈示的部分人数作为解题条件,根本不能联想到上图隐含的问题是下图的条件。教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让学生理解图意,也使下一环节的“自主探索”落了空。数量关系的分析更是极其牵强。

[试教二]由局部到整体

课堂花絮:出示上图,引导学生观察:小朋友们先来到了哪里?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关于小朋友玩游船的信息?根据这两个信息我们能解决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再出示下图以及“碰碰车游玩规则”的信息。

问题引导:

(1)坐完了游船,小朋友们又来到了哪里?从公告牌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看着碰碰车游玩规则,这些小朋友在考虑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呢?(随机出现“这群学生与相关的问题”画面)

在反馈中出现了三种解决方法:

(1) 12÷3=4, 4×6=24; (2) 4×6÷3=8; (3) 24÷3=8。

针对三种解决的策略,学生分别解释了各自的算法,在争论中看懂了图中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了上下两幅图的意思,解决了问题。

新教材十分注重在情景中隐含“数量关系”,让学生在情景中感悟、体验,这种隐含增加了教学难度。第一次试教时一下子静态呈现两幅图让学生感知图画的意思时,大多数学生的感知肤浅片面,找信息没有了方向性,提问题也就漫无边际,学生对连续的两幅图的意思不够清楚,出现了负迁移,致使提问题的方向发生了偏差。而第二次试教时首先出示划船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信息?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接着再出示坐碰碰车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信息?碰到了什么问题?最后让学生整体感知两幅图,利用多媒体,生动有序地出示两幅图,较好地理解了画面的意思,知道了第一幅图隐含的问题是第二幅图所需的信息,充分体会到信息与信息、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直观地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序思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信息的有效识别中理解数量关系

新课程解决问题不同于以往的应用题,呈现的信息是开放的,教材中的主题图往往包含很多的信息,有本质的,有非本质的,哪些信息是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这就要看学生会不会识别,会不会有选择地获取信息。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构建“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该类问题解决时隐含的数量关系,当两幅主题图有序呈现后,出现了最终要解决的“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碰碰车”这一数学问题。面对该问题,因为已经有了前一层次的情境理解的铺垫,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从要解决的终端问题出发,根据图意主动思考:要解决这一数学问题必须知道哪些信息?学生通过思考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知道“我们一共有多少人”和“每辆碰碰车可以坐多少人”这两个信息。而“我们一共有多少人”这个信息在第一、第二幅图中都没有直接提供,因此再次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让学生知道要解决“我们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可以从第一幅图中搜集“有6艘游船”“每辆游船上坐了4个人”这两个信息。只有解决了“我们一共有多少人”这个中间问题,才能解决终端问题。而在有效信息的选择与使用过程中,学生已在主动感知“信息”与“问题”的这种关联,体会到通常要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寻找相关的信息。在整个思考过程中学生已经逐步构建起了“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结构特征,并逐步理解要解决两步计算问题,寻找中间问题是关键,而中间问题的解决又得依靠自我主动搜集相关有效信息。也正因为有了这样严密的思考和有序的语言表述,学生才会有针对性地去选择有效信息,避免了无效信息的干扰。而实际上整个分析过程已经在不知不觉地引导学生用综合法来分析、解决问题了。

从这个事例中不难发现,解决问题关注的是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如何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当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时,引导学生从问题解决的需要入手去主动搜寻有效信息,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也就是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过程。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在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主动构建模型,学生获得的不只是解题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主动进行思考的习惯,增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在思维的有序表述中明晰数量关系

维果茨基认为,思维与语言的关系始终是一个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虽然今天的解决问题教学与昔日的应用题教学从教材的呈现方式到教学目标,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但这并不表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停留于模糊的经验层面即可。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数量关系的阐述是要避免出现传统应用题教学中那种机械复述的程式化的行为,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和自身经验描述出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有理有据地思考问题。

承接着以上案例,当学生得出问题解决办法:4×6÷3=8或4×6=24, 24÷3=8时,应着重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梳理自己的思维、清晰地表述思考过程。可以让学生运用“综合法”来分析解题方法,从要解决的“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碰碰车”这一终端问题入手,逐级向上寻找相关信息直至解决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分析法”从有效信息入手,引导学生表述根据第一幅图中的“有6艘游船”和“每艘游船上坐了4个人”这两个信息来解决“我们一共有多少人”这个中间问题,再根据第二幅图的“每辆碰碰车可以坐多少人”解决终端问题,由上至下地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题思路的有序分析中清晰了数量关系,这是一种具有较高思维含量的简单推理过程,从中也进一步体验乘除两步计算问题解决的结构特点,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口头表述,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思维现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对此类问题分析、思考的方法,从而真正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学生持之以恒的积累所带来的恐怕也不单是解题技巧及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

篇4: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

xiaoxue.xuekeedu.com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存在一定的难度.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解决一个中间问题,而对于要先解决的这个中间问题,很多学生根本不清楚自己要先知道什么?在备课过程中我把分析、解决问题定为此节课的难点。在上这节课内容的时候,先给学生一个铺垫,提醒他们"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你觉得你还要知道什么数据信息?"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去想我还想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步骤.

在教学探究新知(例4的教学)的部分,我让学生思考:怎样帮助朋友解决"买5辆小汽车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你觉得还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算出来呢?从而帮助学生去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还得知道什么,使学生理清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在主题图呈现的顺序上,我考虑了很多种呈现方式,先出示整副图;还是先出示问题,再出示条件。最终我决定先出示问题,先让学生思考现在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冲突。然后我再补充出示条件。问学生现在你们能帮他解决了吗?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之后让学生思考和以前的题目有什么区别(需要两步来计算),为什么?因为其中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需要我们自己列算式去计算.但在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提出“要整体观看整幅图所给出的条件”的要求,从而使得学生在经历联系整幅图、理解题意的过程中没有注重审题。

在教学做一做及练习的时候让学生说了说,要解决题目提出的这个问题需要先解决哪个问题,然后再动笔计算,建构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方法。由于做一做的类型和例题的类型有些不大一样,导致学生在刚学了新知转到做一做的变题练习时,有些措手不及,如果我能够在上了例题之后,先将书后的第一题(和例题题型一致)给孩子练习,效果应该会更好!尤其对一些后进生,才不至于产生混乱。在整个练习中,由于我在备这节课时把重点摆在让学生会分析题目上,忽视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整堂课都没有让学生自己审题,都一直“扶”着学生做。这点导致了学生在自己做练习时也忽视审题,找不到题目中的已给出的条件。所以他们自己做题时就无从下手。可见认真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应该要给孩子安静的思考时间和分析问题的时间。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应该注重培养学

xiaoxue.xuekeedu.com

生整体看图、读图的审题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

这节课讲下来,我认为值得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思考以及需要改进的的问题:

1、教学中应该如何把握“扶”、“放”的“度”。对于学生,我总是不放心让他们自己独立解决问题,习惯把题目中的难点告诉他们,引起他们的注意,避免出错。但这样一来,学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知识能力角度,学生没有真正的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从学生内在需求的角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他们需要在学习中通过被肯定来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的快乐,从而喜欢学数学,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这堂课没有使他们建立起自己独立解出题目的信心,学生没有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2、课堂中应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呈现学生的错例分析,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会这样做,理由是什么?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找出错误原因,以及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5: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31例

4、做一做

教学目标:理解用乘除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一、例4教学

呈现给学生一幅儿童商店里购物的情境图,货架上摆有练习本、文具盒、熊猫、布娃娃„„画面上用售货员阿姨和两个小朋友的对话,给出了要求解决的问题:“你应付多少钱?”情境图下面,以小精灵明明和聪聪的话揭示解决问题的过程(步骤)。

1、制作主题图,给学生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主动进入“商店”。

2、让学生关注售货员与小朋友的对话,说一说他们在议论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呈现出要解决的实际问题:“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

3、请各组学生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讨论,教师突出强调:需要先解决“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的问题。

5、列式计算,并反馈。

二、“做一做”,让学生练习提出和解决用乘法和除法计算的问题。

呈现用盆花摆图案的画面,给学生提出“用这[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的问题,也提供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即小朋友的设计“每6盆花可以摆一个图案”和“两组盆花,每组有9盆花”。

1、先让学生尝试解决“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提醒学生:想一想,解决“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问题已经有什么信息数据,还缺什么信息数据。

2、学生完成后,请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和除法计算的问题。及时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

篇6: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

陈庄镇育英小学 贾庆忠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的习惯。教具准备: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口算方法

1、口算下面各题。

30×4 50×5 30×4 300×7 200×8 12×4

43×2 33×3 23×3 11×7

2、说一说30×4、300×7、12×4的口算方法。

二、新授课

1、教科书第41页例题1的教学。

出示例题1:商店里卖新鲜的草莓,每盒筐装15盒草莓,一位阿姨要买3筐,一共有多少盒草莓?

X 3=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10X3=30 5X3=15 30+15=45(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想一想:150X3=

3、出示例题2:(1)橙子每盒6个,10盒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6x10= 6X9=54 54+6=60 所以6x10=60(2)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 12x20= 12x2=24 24x10=240

4、练习:完成教科书第41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讲评时提问:11x5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110x5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42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完成教科书第43页的练习九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

篇7: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2.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能用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谈

ppt展示图片让学生猜想图片中得小动物像什么?(意图:意在感受生活中也存在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二、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 1.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1)课件展示长九校小学部体育节的相关图片,图片呈现出运动员的激情和拉拉队员为争得班级荣誉助威的场景。

(2)抽取一张图片,一行小朋友共拿了几个气球?10行小朋友共拿了有多少气球?

一排小朋友共5人每人拿了4个气球,由此可知,共有4×5=20(个),10行小朋友共拿了:20×10=200(个)。

三、自主解决问题。)

课件展示运动会闭幕式中,学生做操的场景,出示一个方正与同学们一起数一数,能有几种数法? 3个这样的方正共有多少名学生?

8×10=80 3×80=240 综合算式:8×10×3

四、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五、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角度

篇8: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

口算乘法(2)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教材第42页例2及“做一做”,第44~45页练习九第5~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的算理,并能找到规律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重点难点】

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

13×4

130×4

12×4 43×2

33×3

11×7 2.说一说13×4、130×4、43×2的口算方法。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口算乘法掌握得比较好。今天我们学习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2)【新课讲授】

1.快乐体验,探索新知。(1)谈话引入。

水果商店里还有其他的水果,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2)出示教材第42页例题2的插图。思考: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出示例题2(1):

(1)橙子每盒6个,10盒有多少个?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6×10(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教师板书: ①10×6=60 ②6×1=6

6×10=60 ③6×9=54

54+6=60 学生在汇报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这样想呢?要求学生进一步说清算理。小结:一位数乘整十数,口算时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3.出示例题2(2):

(2)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汇报:12×2=24

24×10=240 小结:用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整十数、整百数,再在积的后面加上一个0。

4.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讲评时提问:310×3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120×3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4页的练习九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2.游戏:夺红旗。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44页的练习九第8题。学生分组比赛,然后表扬又快又准的小组。3.完成教材第44页的练习九第6、7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的解题过程和结果。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9~12题。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教学板书:

口算乘法(2)

例2:(1)橙子每盒6个,10盒有多少个? 6×1=6

6×10=60 6×9=54

54+6=60(2)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 12×2=24

24×10=240 小结:用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整十数、整百数,再在积的后面加上一个0。教学反思:

篇9: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页

【教材分析】

例5是教学用加、减法计算解决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教材是结合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用一步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为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连贯地思考问题,教材以美术兴趣小组为背景,一次提出了两个具有连续性的问题,并在审题时就让学生明确“要解决两个问题”。

【学情分析】

连续两问的问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构成的。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第一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学生还不习惯于连贯地思考,会感到一定的困难。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连贯地思考,为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作准备,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能正确运用加减法计算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培养应用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 ↓

探究新知→掌握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复习导入】

1.算一算。

12+30-23= 56-42-8=

56+43-90= 23+65-10=

98-76-14= 63-48+26=

63+17-28= 63-28+17=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能用简便方法做的就交流简便方法。

2.利用第一题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2)什么情况下可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指名学生回答,叙述不完整或回答错误,师生共同反馈纠正。

【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情境图吗?

生:是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画画。

师:请你仔细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

生1: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14名女生。

生2:男生比女生少5人。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男生有多少人?

生2: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会列式解决这些问题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已知条件列出算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列的算式。

男生人数:14-5=9(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14+9=23(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列式很正确,计算得也很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例5中的两个问题,以及与两个问题相关的信息。

2.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尝试列式计算,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给予必要的提示:

(1)能一步计算出男生有多少人吗?

(2)能一步计算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吗?如果不能一步算出,需要先算出什么?

3.请学生结合刚才的组内交流,第一次检查修正自己列的算式。

4.请学生代表汇报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汇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而不要只说“几加几”。

投影展示问题答案。

男生的人数是:14-5=9(人)

美术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9+14=23(人)或14-5+14=23(人)

5.师生评议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男生的人数由题目中的条件“男生比女生少5人,女生有14人”直接列式求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由两种方法得出。第一种是利用求出的男生人数加女生的人数得出,第二种是列加减混合算式得出。鼓励学生放开思路,多向思维,在解题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6.请学生结合刚才的汇报和评议,第二次检查修正自己列的算式。

7.归纳总结:

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知道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然后再利用已知条件解决要求的问题。

【巩固应用】

1.教材32页做一做。

这道题的数量关系与例题相仿,要求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后完成。

2.教材练习六第1、2题。

(1)请学生先独立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

(2)请学生说一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学生列式解答。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已知条件:女生有14人,男生比女生少5人

要求问题:(1)男生有多少人?

(2)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列式解答:

(1)14-5=9(人)

篇10: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

4、师生共同探讨: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5、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两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4

×1 28……24×2的积2 4……24×10的积8 8(个位的0不写)

6、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

三、巩固法则,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P63页“做一做”并请生上台版演,集体订正。

23×1333×3143×1211×25

41×2132×1222×1421×342、学当小医生诊断

3、生独立完成P64页第3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篇1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学会根据相关问题选择恰当信息,进一步感悟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和方法,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课前看视频:建国六十周年阅兵式(感受什么是方阵)

课前谈话:今天我第一次来到你们学校上课,你们认识我吗?那你从哪些方面了解我呢?这些信息对了解我有帮助吗?

一、教学流程:

(一)、课上谈话,获取信息: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什么?(水笔),想作为奖品给上课表现好的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得到这些奖品啊?但是,想得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得表现要好,(大屏幕显示得到奖品的途径:1、看要看仔细:仔细寻找数学信息。2、说要说清楚:上课大胆发言,说出你的想法;3、听要听明白:集中注意力倾听同学的发言;

现在的问题是:购买这些水笔得花多少钱?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要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信息:(贴纸)

①、每支水笔多少钱?(2元),

②、买了多少盒?(3盒)

③、每盒多少支?(10支)

(二)、根据信息,解决问题

A、你能帮我算一算,得花多少钱吗?

B、独立完成,和小组交流你的想法;

C、汇报,板书

预设:方法一:2×10×3方法二3×10×2

比较两种方法,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和同桌再次交流方法,给今天的课题取名(连乘解决问题)

总结方法的不同之处是因为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信息不同,先求的问题也就不同。

(三)、收集信息,解决交流:

解决:方阵中的数学问题。(多媒体)

1、理解:方阵,行,列

2、小组合作:操作学具,相互说出解决方法

3、汇报、交流:解决思路

4、小结

(四)、实际运用,深化理解

1、解决立方体中的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立方体组成的?

2、提供多余条件的数学问题:解决春游中的数学问题:每组8人,有4组,每组分发面包16只,矿泉水1瓶,垃圾袋1只,苹果3个,每瓶矿泉水2元,面包3元一只,请问老师要准备多少瓶矿泉水?

3、提供隐含条件的数学问题:

A、分水实验小学第二届数学手抄报“评比活动开始了,(链接:桐庐县分水实验小学网站教导处通知)要求是:三至五年级,每班上交3副,请问按要求,我们学校应上交多少副?(你还要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B、解决上下班中的数学问题:徐老师家到学校约3千米,我一周上下班一共要行多少米?

小结:解决问题还得看具体情况,如这里的班级数,具体到一所学校就有所区别,需要选择合理信息才能正确解答。

(五)总结提升,把握关键

谈话:今天这堂课我们主要研究什么数学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关键要抓住什么?

篇12: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

(一)使学生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运算的文字题,并初步掌握分析方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

难点:掌握两步计算的文字题的分析方法,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悉和、差、积、商等术语.

在□内填上适当的数,使和、差、积、商都等于16.

□+4=16□-4=16

□×4=16□÷4=16

填出后,请依次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名称.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题.

例:350减去80乘以3的积,差是多少?(列综合算式)

请同学默读例题,想一想,这道题求什么?(求差是多少)

师:要求差是多少就必须知道什么?(被减数和减数)

师:请找出这道题里谁是被减数?谁是减数?(350是被减数,80乘以3的积是减数)

师: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减数,应该先求出减数,也就是 80×3的积.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这道题不能一步求出差是多少,必须先求出减数,再求差.如果把这两步合起来,列成一个综合算式怎样列?

350-80×3

讲一讲这个算式的意义:因为求的是差,所以用被减数(350)减去减数(80×3).

然后根据列式检查是否符合题意.

350-80×3,先算乘法80×3=240,再算减法,用350减去240,求出的是差.符合题意.

师:如果我们把上面的题,改成“求积是多少?”应该怎样叙述.

(同桌讨论一下,可以互相启发.老师巡视时可有目的的进行指导)

集中讨论请学生叙述.(写在黑板上)

350减去80,再乘以3,积是多少?

师:请根据上题的分析方法,试着说一说怎样列式.(每个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动笔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统一认识:这道题是“求积是多少”,首先确定谁是被乘数,谁是乘数.根据题意,被乘数是“350-80”的差,乘数是3,被乘数没有直接给出,要先计算350-80,所以要加上小括号.

(350-80)×3

=270×3

=810

师生共同检查.

深化理解

根据350-80×3如果不改变计算结果,能不能换一种叙述方法,想一想,怎样叙述,互相讨论一下.

集体归纳几种叙述方法:

(1)350减去3乘80的积,差是多少?

(2)350减去80与3的积,差是多少?

(3)350减去80的3倍,差是多少?

(4)350减去3个80,差是多少?

师:根据一道文字叙述题,可以有不同的叙述方法,但不论怎样变化,分析思路仍然是从问题入手.

做一做:

(1)400减去170与80的和,差是多少?

400-(170+80)=

(2)16与24的和除以8,商是多少?

(16+24)÷8=

每个同学在本上做,几个同学做在玻璃片上,订正时备用.

订正时让学生说明思路.

师生共同小结.

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叙述题时,要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弄清求什么,哪部分是直接给出的,哪部分是没有直接给出的,哪部分要先算.列式时哪部分写在前面,哪部分写在后面.同时要注意正确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反馈

1.在□里填上数,再列综合算式.

列式:________列式:________

列式:________列式:________

2.把下面每组算式合并为一个综合算式.

(1)17+18=35

35×7=245 (17+18)×7=245

(2)35×4=140

280+140=420280+35×4=420

(3)270÷6=45

990÷45=22 990÷(270÷6)=22

(4)47+18=65

65÷13=5 (47+18)÷13=5

3.判断.(准备“√”“×”反馈牌)

(1)325比8除416的商多多少?

325-8÷416 ( )

(2)416除以8的商比325少多少?

416÷8-325 ( )

(3)24与26的和,乘以8,积是多少?

24+26×8 ( )

(4)18加17的和,除以5,商是多少?

(18+17)÷5 ( )

4.列式计算.

(1)130加上15乘以18的积,和是多少?

130+15×18

(2)130加上15的和乘以18,积是多少?

(130+15)×18

(3)14乘35的积,除以70,商是多少?

35×14÷70

(4)14乘以35,减去70,差是多少?

14×35-70

思考题

1.12乘32的积减去240除以181的商,差是多少?

32×12-240÷18

2.1008除以42的商加上65与14的积,和是多少?

1008÷42+65×14

解这样三步运算的文字叙述题,也是从问题入手分析.

1题是求“差是多少”,弄清谁是被减数,谁是减数.用被减数-减数=差.

2题是求“和是多少”,弄清谁是加数、另一个加数.加数+加数=和.

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我们今天所学的是基本解题思路的一种,以后还要继续学习其他的解题方法.

作业:第96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了一步计算文字叙述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使学生初次学习两步文字叙述题扫清障碍,首先复习和、差、积、商的意义,(通过一道有趣的题目,吸引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理解两步文字叙述题搭桥铺路.

学习新课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讨论、探索、试说、试做等方法,使学生从中悟出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的分析方法:“从问题入手”寻找文字叙述题的解题思路.

最后的思考题是为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教学时,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

篇1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

核心提示:本节课上的是“用两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首先通过情境图,让学生根据情境图,发现题目中的条件,在我黑板演示划线段图之后,让学生在下面画图,有部分同学画的不是很美观,有些同学不会画,在我投影出示之后,大部分同学都能把图画的更好些。...

本节课上的是“用两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首先通过情境图,让学生根据情境图,发现题目中的条件,在我黑板演示划线段图之后,让学生在下面画图,有部分同学画的不是很美观,有些同学不会画,在我投影出示之后,大部分同学都能把图画的更好些。

上一篇:幼儿舞蹈培训的心得体会下一篇: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