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相关技术规程

2024-07-12

动物防疫相关技术规程(精选8篇)

篇1:动物防疫相关技术规程

动物免疫技术操作规程

1、疫苗的运输和贮存

(1)各类疫苗均按照疫苗标签上的说明保存。对所有疫苗进行“冷链”运输和保存,严禁阳光照射和接触高温。对弱毒疫苗,无论是冻干苗,还是液体苗,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油乳剂灭活苗在2-8度运输和保存。

(2)稀释液和疫苗根据说明书分开或混合保存。(3)疫苗的运输和保存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疫苗的入库和发放做好记录。

(4)每批次疫苗留样,留样时间一般为4个月-6个月,原则上保留至疫苗有效期结束。

2、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1)参加免疫的工作人员分工明确,紧密配合,专人负责监督免疫注射过程,发现漏免的动物及时进行免疫。(2)工作人员穿戴防护衣物,禁止吸烟和饮食。(3)疫苗在使用间隙中保持低温,并避免日光直射。(4)瓶塞上固定一只消毒过的针头,上覆盖洁净酒精棉球。吸液时充分振荡疫苗,使其混合均匀。

(5)吸出的疫苗液不可再回注于瓶内。针筒排气溢出的疫苗液吸积于酒精棉球上,并将其收集与专用瓶内,用过的酒精棉球、碘酊棉也放置于专用瓶内,与疫苗瓶一同进行无害

化处理。

(6)大动物及毛皮动物注射部位剪毛后,用碘酊或70%-75%酒精棉擦净消毒,再用挤干的酒精棉擦干消毒部位。

(7)注射剂量按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注射部位准确。

(8)一支注射器在使用中只能用于一种疫苗的接种。接种时,针头要逐头更换。

(9)疫苗一旦启封使用,必须当日用完,不能隔日再用。如有剩余,则废弃,进行无害化处理。

(10)做好记录工作,记录内容包括动物的品种、数量、日龄、疫苗的来源、批次和接种时间等。

3、注射免疫法(1)皮下接种法

即将疫苗注入动物的皮下组织。凡引起全身性广泛损伤的疾病,均可采用此种免疫接种途径,如炭疽病、狂犬病、破伤风、布鲁氏菌病。

① 注射部位:多选择在颈背部,猪在耳根后方,家禽在颈部背侧下三分之一处。或按不同疫苗要求进行。如羊链球菌病活疫苗皮下注射免疫时要求在尾根皮下注射。② 注射方法:将皮肤提起,针头与皮肤呈45度角,慢慢注射疫苗。接种方向朝远离头部的方向刺入,使疫苗注入皮下,勿伤及肌肉、血管、神经和骨骼。

(2)皮内接种法

少数疫苗需进行皮内注射,如山羊痘弱毒株活疫苗、绵阳痘弱毒活疫苗等。

①注射部位:马在颈侧、眼脸部;牛羊在颈侧、尾根或肩胛中央部位;猪在耳根后方;家禽在肉髯部。

② 注射方法:将动物固定,局部剪毛消毒,用针头平行刺入皮肤,慢慢注射,注射部位见有小水泡状隆起即为注射正确。注射量一般不超过0.1ml。(3)肌肉接种法

灭火苗多采用肌肉注射法。可进行皮下注射的疫苗部分也可采用肌肉注射,如狂犬病、猪肺疫、布鲁氏菌病等疫苗。① 注射部位:马、牛、羊、猪一律在颈部或臀部,其中,马、牛、羊选择颈部上缘下三分之

一、距颈部下缘上三分之二处,猪选择耳根后;家禽注射部位常取胸肌、翅膀肩关节附近的肌肉、腿部外侧的肌肉或尾部肌肉。

② 注射方法:将动物固定,局部剪毛消毒,注射时针头与皮肤表面为45度角,深度进针,将疫苗注入深层肌肉内。③ 马、牛、羊颈部肌肉注射时,要保持针头指向后方,以保证避开耳道;马、牛、羊臀部肌肉注射时,注意避开坐骨神经。

④ 家禽胸部肌肉注射时,注意针头角度,避免刺入胸腔,在龙骨外侧胸部三分之一处,以30度角朝背部方向刺入胸

肌;家禽腿部肌肉注射时,应朝身体方向刺入外侧腿肌;猪、牛、羊等动物尾部肌肉注射时,朝头部方向,沿尾骨一侧刺入尾部肌肉。

4、免疫标识

(1)对猪、牛、羊实施强制免疫后,必须按照《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的规定,佩戴免疫耳标。

(2)对免疫接种后的动物建立免疫档案,免疫档案注明接种动物品种、年龄、性别、接种时间、疫苗品种、疫苗生产厂家和生产批号等内容。

篇2:动物防疫相关技术规程

一、免疫

1、免疫病种及要求

免疫病种“一疫、二瘟、六病。强制免疫:牲畜W、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4种。其他病种因病设防。要求:应免畜禽免疫率达100%。(同一家畜免疫两种疫苗必须间隔7—10天以上)

2、免疫对象

除病畜、幼畜、弱畜(三不打)之外所有畜禽为免疫对象。幼:28—35日龄内的仔猪、羔羊,90月龄以下的牛犊。怀孕畜免疫须分点分次注射,临产前1月家畜可不免,但产后7天必须补针。

3、疫苗保存和使用

液体疫苗(禽流感、W、猪蓝耳病等)在2—8℃冷藏运输,严禁冻结。冻干疫苗(猪瘟、鸡新城疫等)贮藏在0℃以下(2—8℃保存期为6个月)严禁阳光照射和接触高温。气温在10℃以上必须放在装有冰块疫苗箱运送使用。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如发现疫苗瓶有破损、没有标签或标签不清楚、苗中混有杂质、已过期失效或未在规定条件下保存者,均不能使用。对怀孕母畜免疫时注意保定,注射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影响胎儿,防止因粗暴的抓逮而导致流产。疫苗必须注入深层肌肉内,切不可注入脂肪层或皮下,以免影响免疫效果。每瓶疫苗启用后当天用完,超过24小时不可再用。使用后的疫苗瓶、针头等应集中消毒处理,不得乱弃,以防污染环境。疫苗使用剂量以疫苗说明书为准。

4、疫苗反应处理:

一般反应:注射部位肿胀,体温升高,减食或停食1—2天,可逐渐恢复。严重反应(过敏):焦躁不安、呼吸加快,肌肉震颤、口角流白沫。用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挽救及对症治疗,若发生死亡,必须立即上报。

二、挂标

家畜标认识实行一畜一标,具有唯一性。编码由家畜代码、县级行政区域代码、标识顺序号共15位数字及专用条码组成。猪、牛、羊的家畜代码分别为1、2、3。家畜在出生后30天即可加施标识。首次加施在左耳中部,须再次加施的,在右耳中部加施。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及时补挂,并在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三、建立档案

在免疫过程中,要做好记录,注明接种家畜品种、大小、性别、数量、时间、疫苗厂家、疫苗批号,注射剂量未免原因、防疫员签字等。要认真填好乡、村、户动物免疫档案,并长期保存。

四、做好消毒及安全

1、接触过病畜的人员在更换衣服、鞋和必须消毒后,方可参加疫苗注射。

2、防疫员要养成戴手套、足套、勤洗手和勤换衣习惯,要做到一畜一针。注射部位要用5%碘叮消毒。

篇3:动物防疫工作的相关问题和建议

动物防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事关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农民增收、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及社会稳定。近几年, 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推行双轨目标责任制, 坚持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方针, 加强领导, 统一部署, 密切配合, 科学防治, 群防群控,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当前防疫工作的开展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专业大户的动物防疫工作由各乡镇 (办事处) 畜牧站技术人员每月2~3次直接到各村专业大户, 监督指导动物防疫及消毒工作;二是每年春、秋两季 (一般在3~4月和9~11月) 对农村散养动物进行防疫, 由各乡镇 (办事处) 畜牧站所管辖的村级防疫员与畜牧站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 由村级动物防疫员对各村的散养动物实施免疫接种。

2 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群众欠缺防疫参与意识, 配合防疫工作不积极

部分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缺乏防疫主动性, 甚至有些养殖户不愿意配合防疫工作, 强制免疫阻力大。一是养殖户认为防疫员每天要跑多家农户进行免疫和疾病治疗工作, 有可能造成疫病传播。二是个别养殖户存有侥幸心理, 总认为不打防疫针也行, 未考虑发生重大疫情时的危害。三是尽管目前国家对一些疫苗实行免费供应, 但还有许多疫苗需要收费 (包括手续费等) , 开展一次免疫, 养殖户要承担一定的防疫费用, 养殖户不愿出钱。四是个别养殖户法制观念淡薄, 认为饲养的畜禽是自己私人财产, 防疫与否是自己的事, 其他人无权干涉, 严重影响免疫工作的实施。

2.2 变化快

尽管现在乡镇兽医人员和村防疫员对畜禽饲养和免疫情况都建立了档案, 并要求乡镇兽医人员和村防疫员在认真做好春秋两防的基础上, 对新补栏的畜禽做到及时补针。但由于养殖户随时都会销售和购进畜禽, 饲养数量变化较快, 防疫员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防疫责任区内的畜禽变化情况, 这样就必然造成有些新补栏的畜禽在防疫上出现漏针。

2.3 饲养分散

当前, 畜禽养殖主要集中在农村, 养殖模式以一家一户散养为主, 尽管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推进养殖方式的转变, 畜禽饲养已进入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的转型期, 但是当前绝大部分农户的养禽数量都在几只到几十只, 养殖方式以放养为主。要抓好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畜禽的动物防疫工作, 就必须投入非常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3 动物防疫工作中应采取的对策

3.1 加大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 普及动物防疫知识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让养殖户认识到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 降低畜禽发病死亡率, 提高养殖效益, 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防控重大动物疫病, 保障畜牧产业的安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 切实提高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他们自觉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动性。

3.2 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和技术培训, 提高业务技能和水平

动物防疫人员不但要能实施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还要能对动物疫病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理。因此, 要经常加强对基层动物防疫、检疫人员的技术培训, 不断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 提高其理论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3.3 掌握疫情动态, 做好疫苗配制、检查等工作

在实施动物防疫前, 要充分了解当地疫病流行情况, 掌握疫病动态变化, 根据疫病的流行情况,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保证防疫效果。疫苗现用现配, 配制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疫苗使用前必须将疫苗取出预温, 充分摇匀, 使疫苗温度达到常温或接近畜体温度时再进行接种,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应激反应。疫苗在使用之前要了解疫苗的生产日期、失效时间和保存方法等。凡是疫苗瓶有裂纹、瓶塞松动及疫苗色泽、物理性状等与说明书不一致, 均不得使用。每个批号的疫苗要留2瓶备查。

3.4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动物防疫工作在畜牧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地方政府要认真履行动物防疫的职责, 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切实建立起“政府负总责, 部门保密度”和“属地管理, 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 认真实行动物防疫双轨制, 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 增强合力, 推动动物防疫工作顺利进行。各级动物防疫人员实行分片联系责任制, 县级到镇、镇级到村, 严格技术要求, 严格目标任务, 严格工作纪律, 严格奖惩制度,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确保按照免疫操作技术规范实施免疫, 确保免疫效价, 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摘要:动物防疫工作是畜牧业持速、健康、稳步发展的前提, 是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的保障。本文结合工作实际, 对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动物防疫,存在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吕良西.做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8 (5) .

篇4:动物防疫相关技术规程

【关键词】动物防疫;问题;建议

1.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动物防疫工作机制不顺

《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县畜牧部门认真贯彻实施,近几年来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普及不够及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使防疫工作未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控机制。表现为:一是很多养殖户对动物防疫意识淡漠。对防疫工作法治性、重要性、科学性认识不够,缺乏防疫设施,重治疗,轻预防,往往表现为好了伤疤忘了疼,对防疫工作的支持、配合不够,强制免疫制度落实难;二是防疫工作行政负责制落实不到位。国家虽然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中,但地方政府往往是应急管理,重疫情防控、轻免疫预防,对防疫工作一般仅仅落实在发发文件、开开会的表面上,组织、宣传、动员不力,造成防疫工作业务部门单轨运行,防疫密度无保障;三是业务部门防疫目标管理责任落实有欠账。虽然层层落实防疫目标责任制,但由于工作面大量广,时间紧、任务重,加之组织、经费保障不到位,考核不健全,使防疫责任制留于形式。

1.2防疫队伍不稳定

承担防疫工作任务的村防疫员,工作任务繁琐,(既要免疫、又要挂标、建档),工作报酬低,每月补贴为150元,很难调动工作积极性,致使防疫队伍不稳,人员流动性大,高素质人员选留难;防疫技术难提高;常年补针制度难落实,免疫密度低;免疫挂标、免疫建档不规范,影响疫病追溯制度的落实。

1.3防疫技术不高

1.3.1专业人员知识老化

现有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多为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专生,知识老化,知识更新慢,对防疫新技术、新知识掌握不够,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力不从心,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疫病防疫需要。

1.3.2免疫程序化程度低

一是重视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忽视地方常发病、多发病的免疫,致使猪链球菌病、水肿病、猪圆环病、乙脑等病的长期流行。二是强制免疫多种疫苗同时免疫注射(如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三种疫苗,鸡新城疫、禽流感二种疫苗)程序的相关研究滞后,造成疫苗注射程序的不科学及疫苗效价的相互影响;三是同一种疫苗对幼畜需要加强免疫,防疫员怕麻烦,大多免疫一次完事。

1.3.3疫苗本身问题

随着疫苗生产品种、数量的骤增,质量效价难保障。

1.3.4免疫操作技术不规范

存在疫苗保存不当、消毒不严,剂量不准,使用方法不当等,影响免疫质量。

1.4防疫投入不足防疫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虽然不断加大投入,但仍存在着经费投入与防疫任务不相适应,致使防疫工作经费缺乏。免疫反应死亡补偿标准低,兑现难;防疫设施不健全,冷链终端(村)设施的不到位,检测设施缺乏,检测工作开展面窄量小,检测结果不明确。

1.5防疫措施不均衡动物防疫是一项综合性疫病防控工作,现行防疫策略存在不协调性。一是防控目标任务上,主要财力物力集中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上,而人畜共患病及经济损失严重的传统疫病兼顾不够,造成近年来的狂犬病、布病回升,链球菌、猪高热病、猪流行性腹泻等疫情不断;二是防疫措施上,对防疫条件管理、检疫监管、疫情监测预警等方面的力量分配不足,未能形成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与保护易感动物的有效协同。

2.做好防疫工作的建议

2.1健全动物防疫工作机制,落实防疫工作责任

一是行政负责制。建议各级地方政府把防疫工作纳入公共卫生安全管理范畴,防疫任务纳入年度考核,对发生疫情的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防疫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解决问题;二是业务目标管理责任制。要层层落实县、乡镇业务干部及村防疫员的“四定一保”(定任务、定时间、定密度、定质量、保证不发生疫)防疫责任,把责任落实到村、组、户;三是健全防疫工作考核机制。要完善考核办法、考核标准,实施防疫季节考核与常年防疫补针考核相结合,密度与抗体检测相结合,加强防疫检查、督查力度,建立常态考核机制,扭转现行的防疫季节性考核局面。确保防疫责任落到实处。

2.2加强防疫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防疫技术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加强业务干部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及村防疫员防疫技能提高,实施人才强牧战略,使防疫新知识、新技术得以及时推广应用,防疫操作规范化、程序化;二是提高防疫员工资报酬,优化防疫队伍。应合理核定防疫员工资标准,将防疫员工资补贴核定到社会平均水平之上。对现有人员进行整合,逐步实行职业准入,选拔兽医、专职学校毕业生、村卫生员等有专业知识、文化水平高的人员承担防疫工作,提高防疫员整体素质;三是保障防疫员人身安全。防疫员免疫注射、挂标直接与牲畜发生肢体接触,存在着安全风险,作为防疫的主管部门要为防疫员办理人身意外险。

2.3提高防疫技术水平

2.3.1积极推行程序化免疫。

根据国家强制免疫疫病、结合地方疫病流行制度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指导规模养殖场户全面实施程序化免疫,并逐步示范、带动散养户的免疫,以顺应养殖方式的转变,克服多种疫病同时免疫相互干扰及免疫病种不均衡现象。

2.3.2加强防疫条件审查。

对规模养殖场户,要实施严格的防疫条件审核,实行动物防疫许可管理制度,加强防疫工作的检查、督查、指导,促进防疫设施、防疫制度的健全和落实,形成防疫工作业主自律机制。

2.3.3积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建议疫苗生产厂家及上级业务单位要积极开展疫苗免疫效价、多种疫苗同时注射的相互影响等科研试验,为基层免疫操作提供方便,提升防疫工作技术含量。

2.3.4加强防疫检测能力建设。

要不断加强县级检测中心实验室建设,加强检测设施和检测能力建设,扩大检测面,增加检测数量,使检测工作常态化,为免疫工作提供科学的免疫程序,确保免疫质量。

2.4建立健全防疫公共保障机制,加强防疫设施建设要加大防疫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主要是督促、督查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落实,确保防疫员工资、工作经费、免疫反应死亡补偿等足额到位。加强防疫冷链设施建设、延伸冷链建设终端,建立村级防疫室,确保疫苗使用有效使用。

2.5落实综合防疫措施要实施免疫注射、检疫监管、检测预警、防疫条件管理等措施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动物防疫技术支撑能力,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畜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科]

【参考文献】

[1]韦悦光.农村动物防疫现状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06,(9):16.

[2]光有英.当前农村动物防疫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07,(8):12.

篇5:动物防疫消毒技术

一、消毒的概念

(一)消毒的定义:消毒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畜禽体表及其生存环境和相关物品中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叫消毒。

(二)消毒的目的和意义:消毒的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消毒不能消除患病动物体内的病原体,仅是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它需配合免疫接种、隔离、杀虫、灭鼠、扑灭和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才能取得成效。

二、消毒的种类

根据消毒的具体目标可分以下三种:

(一)预防性消毒:为了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对畜禽舍、场地环境、人员、车辆、用具和饲料、饮水等进行的定期、反复的消毒。

(二)随时消毒(也可称紧急消毒):指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从患病动物体内排除的病原体而采取的应急性消毒措施。消毒的对象包括畜禽所在的圈舍、隔离场地以及被病畜禽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和可能污染的一切场所、用具和物品。随时消毒应及时进行,并且要多次消毒。

(三)终末消毒:在最后一头病畜禽痊愈或死亡(扑杀)后,经过一个潜伏期的监测,未出现新的病例,在解除封锁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而进行的疫区全面彻底的最后大消毒。终末消毒后经验收合格即可解除封锁。

三、防疫消毒的原则

(一)使用的消毒药必须高效低毒,消毒器械最好为高压喷枪,消毒面积小的场地或散养户也可用动力喷雾器。

(二)消毒程序:在未发生疫情的场地为,清扫-冲洗-消毒;已发生疫情的场地为,消毒-清扫-消毒。

(三)消毒前要认真对使用的消毒药进行检查,使用合格产品。

(四)严格按要求正确配臵消毒药物,保证使用浓度的准确。

(五)根据消毒的对象和环境情况,保证消毒药物的使用剂量。

四、消毒方法

(一)物理消毒

1、机械消毒:指用清扫、洗刷、通风和过滤等手段机械清除病原体的方法。

清扫:清除畜禽舍、场地、环境和道路等场所的粪便、垫料、剩余饲料、尘土和废弃物等。清扫工作要做到全面彻底,不留任何死角,不遗漏任何地方。

洗刷:对水泥地面、饲槽、水槽、用具或动物体表用清水或消毒液进行洗刷或用高压水龙头冲洗。

通风:通风虽不能杀灭病原体,但可排除畜禽舍内污秽的气体和水汽,在短时间内使舍内空气清新,降低湿度,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数量,对预防由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有一定的意义,一般采取开窗、舍内安装天窗、安装排风扇等。

过滤:在畜禽舍的门窗、通风口处安装粉尘、微生物过滤网,阻止粉尘、病原微生物进入舍内,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焚烧消毒

采取直接燃烧或在燃烧炉内燃烧的方法杀灭病原体,常用于病死动物尸体、化验室废弃物、垫料、污染物品等。

3、火焰消毒

以火焰直接烧灼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它能很快杀死所有病原微生物。一般用于畜禽舍的水泥地面、金属网笼的消毒。

4、阳光紫外线和干燥法消毒

阳光:阳光光谱中的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能力,阳光的灼热和蒸发水分造成的干燥也有杀菌作用。一般病毒和非芽孢性病原菌,在直射的阳光下很快可以杀死,可用于牧地、草地、畜栏用具和物品。

人工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对革兰氏阴性菌效果较好,革兰氏阳性菌次之,对一些病毒也有效,但对细胞芽孢无效。应用紫外线消毒,必须做到室内清洁,保持一定湿度,人最好离开现场(因紫外线对人有一定的损害)。

高温:除火焰和烧灼、烧烤外,煮沸消毒是经常用且对杀灭病原微生物效果确实的方法;除此外蒸汽消毒效果也很好;大部分非芽胞病原微生物在100℃的沸水中迅速死亡,大多数芽胞在煮沸后15-30分钟也能致死,煮沸1-2小时可杀死所有的病原体。

(二)化学消毒法

化学消毒法是日常消毒常用的方法。所谓化学消毒即使用化学药品的溶剂进行消毒。

l、决定化学药品消毒效果的因素:病原体抵抗力;消毒环境的情况和性质。如环境卫生状况差,清洗不彻底,有机物多可影响消毒效果;消毒的时间;消毒药剂的浓度和用量;作用时间长短。

2、化学消毒剂对蛋白质的作用

凝固蛋白质:如酚(石炭酸)、甲醛及其衍生物(来苏儿、克辽林)、醇类、酸类等;

溶解蛋白质:如氢氧化钠、石灰等; 氧化蛋白质:如漂白粉、氯胺、过氧乙酸;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新吉尔灭、洗必泰;

醛类及其他消毒剂:如福尔马林、戊二醛、环氧乙烷等。

3、化学消毒方法及其准备工作(1)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洗刷、浸泡、喷洒、熏蒸、拌和、撒布、擦拭等;

(2)准备工作:

消毒前,要按照消毒计划,根据消毒对象,做好以下各项准备工作:

消毒器械:喷雾器、天平、量筒、刷子、抹布和容器等; 消毒药品:根据病原体的抵抗力,消毒对象的特点,选择高效低毒,使用简便,质量可靠,价格便宜,容易保存的消毒剂;

配臵消毒液:根据消毒面积或体积,准确计算出所用药量,按要求进行配臵;

准备好防护用品:高筒靴,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橡皮手套、毛巾、肥皂等。

4、化学消毒应注意的事项(1)注意选择消毒药

因消毒药对微生物有一定选择性,并受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的影响,因此,应针对所要杀灭的病原微生物的特点、消毒对象的特点、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等,选择对病原体消毒力强,对人畜毒性小,不损坏被消毒物体,易溶于水,在消毒环境中比较稳定,价廉易得,使用方便的消毒剂。如要杀灭革兰氏阳性菌应选择季胺盐类消毒剂;如要杀灭细菌芽胞应选择杀菌力强的消毒剂;如要杀灭病毒可选择碱性消毒剂;地面、墙壁消毒可不考虑消毒剂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器械、用具消毒可选择低毒、无刺激性的洗必泰;消毒畜禽体表时,可选择消毒效果好又无害的0.1%过氧乙酸等等。

(2)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根据消毒药的性质和消毒对象的特点,选择喷洒、熏蒸、浸泡、洗刷、擦拭、撒布等适宜方法。

(3)注意消毒剂的浓度 在一般情况下,消毒剂的浓度和消毒效果是成正比的,但也有区别,如酒精只有在70-75%时消毒效果才最好;所以在消毒时,应根据消毒对象、消毒目的的需要,使用适宜的浓度,不能随意加大或减少消毒剂的浓度。

(4)消毒时要注意温度、湿度和酸碱度

环境温度、湿度和酸碱度对消毒效果都有明显的影响,必须加以注意;如环境温度每升高lO℃,石炭酸的消毒作用可增加5-8倍;又如用过氧乙酸消毒时,湿度60-80%为宜;酸碱度可改变消毒剂的溶解度,增强或降低药效,另外酸碱度对微生物的生长也有影响。

(5)消毒时应把有机物清扫干净

粪便、饲料残渣、污物、排泄物、分泌物等,对病原微生物有机械保护作用和降低消毒剂的消毒作用。因此,在消毒前须对消毒对象(地面、设备、用具、墙壁)进行清扫和洗刷,使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

(6)消毒剂作用时间要充足

消毒剂与病原微生物接触时间越长,杀死的病原微生物越多。因此消毒时必须使消毒剂与消毒对象有足够的接触时间。消毒时喷洒要均匀,不留任何死角,使消毒剂充分与消毒对象接触。

(7)消毒剂的使用剂量要充足

这里所讲的使用剂量,即在每平方米使用配制好的消毒药剂的量。喷洒消毒时应使地面、墙壁、物品等表面都有一层消毒液覆盖(水泥地面每平方米大概需1000毫升左右);熏蒸消毒时应按立方米计算。

(8)消毒时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多数消毒药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消毒时应做好人员的防护工作,避免伤及身体。

(三)生物消毒法

1、发酵池法:适用于动物养殖场,多用于稀粪便的发酵,发酵池应远离居民区、河池和水源地,池内先垫一层干粪,然后将清除出的粪便、垫草、污物等倒入池内,快满时在粪的表面铺一层干粪或杂草,上面用泥土封好,经1-3个月即可出池。

2、堆积法:将清理出的干粪、垫草、污物等堆积起来至1-1.5米高时,外面封上泥土,如粪便太干可适量加水,密封发酵夏季2个月,冬季3个月以上,利用其自身发酵产热杀灭病原体。

(四)常用化学消毒剂及其用法

1、火碱

作用:用于病毒性传染病的畜舍、栏舍和场地的消毒。常规消毒取97份水加3份火碱,搅拌溶解后即成3%的火碱水。

2、过氧乙酸

作用:可用于食具、工作人员衣物、手臂等消毒。

喷雾消毒1:200-400倍;熏蒸消毒:5-15毫升/立方米;浸泡消毒:1:500倍。

3、消毒王

作用:用于预防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蓝耳病病毒等病毒性传染源及畜舍、器械、饮水、种蛋和带鸡消毒等。

定期消毒1:1500倍,饮水消毒1:3000倍,喷雾消毒1:2000倍;病毒性疫病传染消毒1:1000倍。

4、威特消毒剂5号

作用:主要用于畜舍、畜栏、器具、种畜及饮水消毒。畜禽饲养所1:1000-2000喷雾;疫源地消毒1:1000;饮水消毒1:5000-1:6000。

5、菌毒杀

作用:本品能迅速杀灭各种病毒、细菌、霉菌等病原微生物,用于动物圈舍、饮水及器具消毒。定期消毒,用水稀释1000-2000倍喷洒,饮水消毒1:2000-4000倍饮用。

6、二氧化氯

作用:畜禽养殖用消毒剂,去污、去腥、除臭、灭藻。畜厩禽舍1:800倍,疫情期1:500倍。每隔2-3天消毒1次。

7、疫碘净

作用:手术部位、器械、环境卫生、养殖场、公共场所的常规消毒以及控制疫情时的紧急消毒。

消毒:饮水消毒1:1000倍;禽舍、环境、器具消毒1:800倍。

8、漂白粉

作用:用于畜舍、用具、地面、粪便和污水等的消毒。注意不能作金属及工作服的消毒。此药有强烈腐蚀性。用时注意人畜安全。喷雾后立即洗净。混悬液配后在48小时内用完。

篇6:动物防疫技术01(本站推荐)

一、填空题(共10空,每空0.5分,共5分)

1、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中的细菌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和羔羊痢疾。

2、真性鸡瘟的特征为。

3、禽霍乱的病原是。

4、马传染性贫血出现的热型为或。

5、鼻疽的特征是在节、溃疡和瘢痕。

二、选择题(共10个,每题2分,共20分)

1、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羊的一种非接触性、急性、致死性毒血症。是经()传播

A、伤口B、消化道C、呼吸道

2、马传染性贫血的易感动物只有()A、反刍动物B、马属动物C、马属动物与草食兽

3、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是()

A、疫苗接种B、加强饲养管理C、定期消毒

4、下列家禽中最容易感染新城疫的是()A、鸡B、火鸡C、鸡和火鸡

5、被称为“软肾病”的是()

A、羊肠毒血症B、羊猝疽C、羊黑疫

6、“欧洲鸡瘟”指的是()A、家禽流行性感冒B、鸡传染性支气管炎C、新城疫

7、鸡新城疫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为()

A、头部肿胀B、腺胃乳头出血C、肾肿胀

8、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相同的症状有()A、呼吸困难B、病死率高C、头部肿胀‘

9、蓝舌病主要经()传播A、消化道B、库蠓C、呼吸道

10、马传贫是由()引起马、骡、驴的一种传染病。

A、病毒B、细菌C、支原体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羊链球菌病主要发生于绵羊。()

2、鸡败血支原体感染的病原只能水平传播。()

3、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雏鸡常看不到前驱症状而突然出现呼吸症状,并迅速波及全群。()

4、羊快疫是腐败梭菌经伤口感染的。()

5、羔羊痢疾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羔羊。()

6、羊肠毒血症是由C型的魏氏梭菌引起的。()7、4~8周龄的鸡和火鸡对鸡败血支原体最敏感。()

8、鸡新城疫和禽流感的患病家禽都会表现出神经症状。()

9、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以雏鸡多发。()

10、鸡马立克氏的患鸡典型症状呈“劈叉”姿势。()

四、简答题(共3题,每一题5分,共15分)

1、新城疫与家禽流行性感冒如何进行区别诊断?

2、简述马传染性贫血的病理变化?

篇7: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试卷A卷

系别班级姓名—学年第学期《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 A 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种禽的检疫对象包括鸡新城疫、鸭瘟等()

A、3种B、6种C、7种D、9种

2、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的检疫处理的基础是()

A、报告疫情B、调查疫情C、检疫隔离D、封锁疫点

3、存在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所能波及的地区是()

A、疫点B、疫区C、疫源地D、威胁区

4、由于体内胆红素过多或排泄障碍引起全身组织黄染的肉称为()

A、黄脂肉B、黄疽肉C、红膘肉D、白肌肉

5、从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开始,到出现最初症状时为止,这一阶段称为()

A、潜伏期B、前驱期C、明显期D、转归期

6、静脉接种法鸡的接种部位是()

A、颈静脉B、耳静脉C、翼下静脉D、尾静脉

7、药浴时间一般为()

A、4分钟B、3分钟C、2分钟D、1分钟

8、细菌性疫病病料涂片镜检时需固定,下列()项不属于固定的目的?

A、黏附牢固B、使细菌细胞质凝固C、杀死细菌D、加深染色效果

9、滴鼻点眼免疫法适用于()

A、雏鸡B、成鸡、猪D、牛

10、产地检疫证明有效期不宜过长,对于供屠宰的动物,一般不宜超过()

A、1天B、2天C、3天D、4天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流行性是发病的畜禽数目不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都以零星病例的形式出现。

()

2、动物防疫监督是指市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依法对管理相对人执行国家动物防疫行政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的行政活动。

()

3、理想的消毒药品应具备二个条件即杀菌性能好和性质稳定。

()

4、如果在某一地区过去从未发生过某种传染病,也没有从别处传来的可能性时,则没有必要进行该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

5、畜牧场往往需要用多种疫苗来预防不同的疫病,也需要根据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来合理地制定预防接种的次数和间隔时间。

()

6、给畜禽预防接种时,正常反应一般表现为短时间精神不好或食欲稍减。()

7、各种疫苗要求包装完善,防止碰坏瓶子和散播活的弱毒病原体。()

8、药浴温度应保持在36—38笔,最低不能低于30t。

()

9、执行封锁令应遵循“早、快、严、小”的原则。

()

10、进出境动物检疫的范围主要是动物、动物产品以及其他检疫物。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空气中的微生物在疾病传播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传播途径主要有灰尘传播、和飞沫小核传播。

2、经口免疫分和喂食两种方法。

3、微生态制剂的特点有:都是活菌制剂、和具有多种生态效应。

4、供细菌检验及血清学检验的样品,放在装有冰块的保温瓶内运送,且必须在小时内送到。

5、群体检查一般采用静态检查、动态检查和检查。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传染病

2、病程

3、免疫接种

4、急宰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1、简述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形式。(8分)

2、简述控制和消除畜牧场微生物的措施。(8分)

3、简述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8分)

4、简述混水给药应注意的问题。(8分)

篇8:浅谈动物防疫技术操作要点

1 掌握疫情动态

在实施动物防疫前, 要充分了解当地疫病流行情况, 掌握疫病动态, 根据疫病的流行情况,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保证防疫效果。

2 严格疫苗管理与使用

2.1 疫苗的贮藏

不同的疫苗, 要求不同的贮藏温度, 必须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温度要求贮藏于冰箱、冰柜等适当的设备中。冻干疫苗多数在-15℃条件下贮藏, 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 (如猪瘟疫苗在-15℃条件下贮藏有效期为12个月, 在-8℃贮藏有效期为6个月;鸡新城疫中等毒力活疫苗在-15℃贮藏, 有效期为2年, 在-4℃贮藏有效期则为8个月等) ;灭活苗一般2~8℃贮藏而不低于0℃, 更不能冻结。特别是在疫苗贮藏的全过程, 必须始终达到冷藏温度要求, 坚决避免温度忽高忽低, 尤其要避免反复冻结及溶解。所有疫苗都必须贮藏于冷暗干燥处, 避免日光照射和防止受潮。生理盐水等稀释液及油乳剂苗不能冻结, 否则会降低或失去效力。

2.2 做好疫苗检查

疫苗使用之前, 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 了解疫苗的生产日期、失效时间、保存方法等。凡疫苗瓶有裂纹、瓶塞松动及疫苗色泽、物理性状等与说明书不一致的疫苗不得使用。每个批号疫苗要留两瓶备查。

2.3 疫苗配制

疫苗现用现配, 配制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疫苗使用前必须将疫苗取出预温, 充分摇匀, 使疫苗温度达到常温或接近畜体温度时再进行接种,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应激反应。

2.4 疫苗使用

已稀释或打开的疫苗必须一次用完, 隔夜剩余的疫苗一律不能使用。避免阳光直射、高温等环境, 不要使用过期疫苗或上批未用完的疫苗。对当天未用完的疫苗, 废弃物进行消毒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将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器械用具清洗干净, 消毒灭菌准备下次再用。

3 防疫器械严格消毒

3.1 将注射器、针头、镊子等用清水冲洗干净, 玻璃注射器将针管与针芯分开, 用纱布包好;

金属注射器, 拧松调节螺丝,

抽出活塞, 取出玻璃管用纱布包好。

3.2 针头用清水冲洗干净, 成排插在多层纱布的夹层中, 镊

子、剪刀洗净, 用纱布包好将清洗干净包装好的器械放入煮沸消毒器内煮沸消毒灭菌 (水沸后保持15~30min) 。灭菌后放入无菌容器内备用。

3.3 煮沸消毒的器械当天使用。

超过保存期或打开后, 需重新消毒才能使用, 使一次性无菌塑料注射器时要认真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和是否在有效期之内。

3.4 所有注射器和针头严禁用化学药品浸泡消毒。

3.5 注射用具在使用前后必须严格消毒, 免疫注射时做到一个动物一个针头, 以防交叉感染。

3.6 耳号钳要严格消毒, 避免佩戴畜禽标识感染。

4 动物防疫技术要领

4.1 肌肉注射

猪瘟、猪蓝耳病、猪口蹄疫, 牛羊口蹄疫疫苗都适用肌肉注射。部位应选择在畜禽肌肉丰满, 血管少, 远离神经干, 活动少, 易于注射的部位, 大家畜宜选在臀部或颈部;猪宜选在耳根后或臀部颈部;羊、犬宜选在股内侧或颈部。根据被接种动物的大小、肥瘦、疫苗的剂量, 适当选择大小适宜的注射器、针头。用75%酒精棉球消毒接种部位后, 用左手固定注射部位皮肤, 右手持注射器, 使针头与皮肤呈45°角, 刺入肌肉注入药液。随后快速拔出针头, 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每注射一畜必须更换一个针头;给农户散养家禽注射, 每注射一户必须更换一个针头。

4.2 皮下注射

鸡禽流感、鸡新城疫都适用皮下注射。部位应选在皮薄、被毛少、皮肤松弛, 皮下血管少的部位。禽类常选在胸肌、翅膀附近的肌肉或选在颈侧中1/3处。注射时, 左手食指与拇指将皮肤提起呈三角形, 右手持注射器, 沿三角形基部刺入皮下, 左手放开皮肤, (如果针头刺入皮下, 则可较自由地拔动) , 若有回血, 应更换注射部位, 重新注射;若无回血, 即将疫苗缓慢注入。注射完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按压注射部位。

4.3 严格控制剂量

注射疫苗时, 剂量不易过大或过小, 过大会使动物反应加剧, 剂量过小则达不到免疫效果。

4.4 减少应激反应

注射动物必须健康, 病畜、瘦弱畜和临产母畜不宜注射。注射疫苗前, 要仔细观察畜禽健康状况, 询问畜主采食情况。一旦发现接种动物过敏, 要及时救治。

4.5 配挂耳标, 做好免疫记录

上一篇:第十六周国旗下讲话:争做文明小天使下一篇:电信客户经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