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论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2024-08-04

中学物理教学论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中学物理教学论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第九章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一、概述

教学工作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作为一个中学教师来说,最基本的任务是搞好教学工作。要搞好教学工作,中心环节是备好课。备课是教师工作责任感的具体表现,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作为教师,要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任务,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是中学教师备课的总要求。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1、备课的基本要求就是学习大纲,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制定计划,编写教案。做到“三备”即:

备教材(钻研和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的和重点、备知识、备实验、备习题); 备学生(分析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明确教学难点);

备教法(处理教材,选择教法),就是通常所说的“备课”。不过这种备课(或叫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是建立在教师个人经验基础上的,当然这种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这些经验还会不断地被总结和运用,因为它体现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创造性。

但是,随着人们对教学功能认识的不断完善,对教学过程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教学过程本来就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复杂过程,因此仅仅以教师经验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教育发达的国家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设计观。

教学设计是以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等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过程,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在分析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特征的基础上确定学习需要,从而制定学习目标,根据学习内容的类型选择相应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评价,及时反馈,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其最大优势是克服了传统备课中对教学状态的直觉描述,凭经验教学,教师的职业能力的提高全凭个人摸索的缺陷,能够充分利用人类对教育教学所积累的丰富知识,对新教师的迅速成长也是一条捷径。

2、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与主张,依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对教学过程各主要要素的系统分析,创造一种教学活动模式,并形成有序的流程,为教学工作提供行为的规范和具体的操作方案,以指导教学工作的实施。简言之,课堂教学设计的任务就是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并以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为其成果表现出来。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设计必须最终落实到教学模式的设计上。教学模式具有层次性,并有总模式和子模式之分。目前流行的教学总模式有三种: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简称“启发教学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简称“学生中心模式”);

★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简称“双主模式”)。

“双主模式”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不同要求,在基本保留课堂教学环境的同时,创造多元化的软、硬件环境,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人机交互去主动发现、探索、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知能力,激发对学科学习的浓厚兴趣。而“学生中心模式”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强调学生的首创精神。这两种模式均符合当前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双主模式”为主,适当使用“学生中心模式”(如课题研究等)。

二、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包括物理教学的全过程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主要有:

1、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及教材处理;

2、中学物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3、中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4、物理课堂实验的设计;

5、物理学与技术、社会和生活的研究;

6、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媒体的应用和设计;

7、知识的运用和问题的解决;

8、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研究;

9、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10、中学生物理学习评价的研究,等等。

三、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1、理论指导性与实践操作性相统一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不能以感性经验为依据,而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这样才能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来规范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以减少实践的盲目性,增加自觉性。正是为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教学设计又必须把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给出教学流程,明确可操作的方法。

2、整体设计与要素分析相结合

没有要素分析的综合是肤浅的,难以揭示事物的本质,而只有要素分析,没有综合,必然是孤立的,并且缺乏整体功能。因此教学设计既需要以整体为背景进行要素分析,又需要以要素分析为依据进行综合优化,使教学系统各要素处于相互匹配和最佳结合状态。

3、规范性与创造性兼顾

反映教学过程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只有规范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但新思想、新理论的运用又必须创造,创造是对规范的完善与发展,二者是可以兼顾而统一的。

4、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并重

教学过程由教学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及二者的中间联系过程三者构成。因此教学设计既要重视静态设计(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又要重视动态设计(教学过程的发展),使二者在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中向前推进。

5、施教者与学习者交互协调

教学过程既是施教过程,也是学习过程。教学设计的关键是要促进两者的交互与协调,但交互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讨论 根据教学设计的原则,自选一段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第二节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及案例

编写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就是常说的课时计划或教案。

教案一般是由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时间安排等综合编成的,是教师备课的总结、上课的依据,是检查备课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参考。认真编写教案是积累资料、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案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课题:即章节标题或核心内容,并注明授课时间;

2、教学目标:包括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方面的要求;

3、实验教具及媒体:实验所用仪器、器材的规格、数量,教学所用的媒体;

4、教学过程:这是教案的主要部分,一般包括教学的主要内容(知识、公式、数据、例题、研究方法等)、程序安排、时间分配、习题作业、技能训练等;

5、课后分析:课后及时把教课中的激情灵感记录下来,以免情消意散、无法追忆。课后记录可以包括:教案的执行情况、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法的选择和应用效果如何、学生的反映、疑难问题、典型错误、经验体会、存在的问题、今后教学建议、资料索引等。

教案要能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且能反映出师生教与学的动态过程。

这里我们提供一个教案格式,并附案例供参考。

表10—1 教学参考格式

教案可以写成文字形式也可以编写成电子教案.

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电子备课平台(可参考:《物理教学探讨》2003.1.“点击物理教学资源,创建电子备课平台”)或者应用网络上介绍的“电子备课授课系统”(如洪恩数字校园系统中的一个组件--电子备课授课系统)。

利用计算机备课有以下几点优势:

1、有利于提高备课的速度,摆脱手工书写教案的种种苦恼,避免重复抄写的简单劳动,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和教法。

2、利用电脑具有信息存贮量大和信息处理速度快的特点,组建学科习题库可以满足教学中的需求,有利于精选习题和试题。

3、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现代化。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和多媒体电脑等电教手段,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形象和快捷,有效地促进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4、有利于对教学反馈信息的分析统计。利用电脑的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软件)进行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统计,不但速度快、正确率高,而且可以十分方便地对考试成绩的各种数据(如难度系数、区分度、标准差等)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资料的保存和查找也十分方便,从而为教学研究和改革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

5、有利于备课资料的保存和交流优秀的备课资料.

因此,作为跨世纪的教师应该有战略眼光,早日掌握电脑在备课中的应用技术,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备课:自选下列内容中的一个,按照教案的一般形式撰写教案

★惯性 惯性现象;

★压力 压强

★杠杆的平衡条件

★浮力产生的原因

★加速度的概念

★电动势的概念 阅读 “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

2、渗透人文教育

物理学史是一部人类的进步史,每一项重大的发现,都联系着社会,联系着人。许多物理学家的治学态度、研究方法,以及他们的人格、品行,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此,物理学史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人文思想。在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适当进行一些学史的介绍,就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读材料--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还可以阅读伽利略的传记。号召学生不仅要学习伽利略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还要学习他尽管身处逆境却始终不屈不挠地探求真理的精神。

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正确评价亚里士多德在科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杰出学者,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他的著作很多,对西方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限于当时科技发展的水平,他在物理方面的论述,今天看来很多是不恰当的。但是,在两千多年前他能够通过观察、归纳,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已经很不简单了。

3、引入新的教学理念

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指出了3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设计教学时,不能只想着知识目标,还必须考虑另外两方面的教学目标。在“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中,“测定反应时间”的教学可以使这3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融于一体:

(1)师生合作做一个小游戏

教师出示一枚金属小书签,用两个手指捏住书签上端。请一位学生,伸出拇指和食指,在书签下端做捏书签的准备.告诉学生,如能捏住,就送给他做纪念。

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释放书签(措施:教师若无其事地对学生说,这枚书签漂亮吧?说的同时,松手),学生一般捏不住.可鼓励该生再捏一次,这次教师要有意识地让他捏住(措施:书签的下端距学生的手远些).

然后,教师指出这个小游戏能检验人反应的灵敏程度,引出“反应时间”的概念。(2)指导学生设计一个测定反应时间的实验

看到桌上的直尺(带刻度、长30 cm),联想到刚刚做过的小游戏,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请一组学生谈谈他们设计的方案:原理、器材、怎么操作、怎么读数、怎么计算出反应时间。其他组学生不断补充。最后,形成完整的实验方案:

[原理]

人的反应时间等于直尺下落的时间 [器材]

直尺、计算器.

[操作]

一人捏住尺子的上端,保持直尺竖直不动.另一人两手指呈捏的姿势,在直尺的下端零刻度处等待.前者释放,后者捏住(注意后者要紧盯着前者的手,且在捏的过程中后者的手不能向下移动)。[读数] 测出直尺下落的距离s,即后者捏住处的刻度值。

处理数据]

根据位移公式s=1/2gt2可计算出直尺下落的时间,即人的反应时间t =(2s/g)1/2 学生分组做实验,测定自己的反应时间。(3)教师用一根“神秘”的尺子检测,直接读出反应时间。让学生猜一猜这根尺子的奥秘。学生经过思考能够明白,教师事先完成了时间和位移的转换,把时间标在了尺子上。

这样就制成了一把“反应时间测量尺”。

(4)提出一个研究性学习小课题 建议学生在课外动手做一把“反应时间测量尺”,用它跟踪检测自己的反应时间;检测不同人群的反应时间(性别、年龄、职业等)。研究采集到的数据,总结出反应时间跟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4、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为适应数字化生存新环境,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当积极探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的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体现在两方面:

(1)用Microsoft PowerPoint编制了计算机教学软件,将文字、表格、图片、动画等投影到大屏幕上,替代了板书。

(2)用自由落体仪、光电计时装置和计算机(硬件、软件)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s和时间t的关系,测定重力加速度g。自由落体仪如图所示,立柱的上端有一个电磁铁,通电,小钢球就被吸引住;断电,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在立柱上有4个可移动的光电门,当小球经过某一光电门时,利用光电计时装置就能测出小球下落到这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

从刻度尺上读出小球末端的位置和4个光电门的位置,输入计算机,就能得到小球下落到4个光电门时经过的位移s,相应的时间t由光电计时装置侧出后直接传送给计算机。

这样,小球下落一次,就能得到4组实验数据。

编制的计算机软件不仅能记录实验数据,还能处理实验数据:

建立一个坐标系(纵轴s。,横轴t,在坐标平面上描点,让学生看看这4个点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看不出它们在怎样一条曲线上)。换一个坐标系(纵轴s,横轴t2),能够看出4个点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这4个点拟合一条s-t2图线:

差不多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改变光电门的位置,多做几次。大量的实验可以证明: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s与所用时间的平方t2成正比.所以,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

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s-t2图线斜率的2倍)阅读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第三节 教学反思

对教学的反思如同人照镜子,通过照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从而了解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反思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提醒我们去思考,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教学应该如何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去设计,教学设计如何体现课程标准所反映的基本理念。在不断的反思总结过程中,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也得到不断提升,教师的成长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如维拉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这个定义告诉我们,反思性教学依赖理智的思考和批判的态度,是教学主体自我解剖的过程。在教学反思中,教师主动、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和分析的对象,进行全面、深入、冷静地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

教学反思的特征:

第一,教学反思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反思不是一般地回忆教学情况,而是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手段、评价等在课堂上对学生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的再认识,找出存在的问题。

第二,教学反思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动力。这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使之向着更合理的方向迈进,另一方面通过反思发现的新问题,能够唤起教师对教学的责任心,促使教师以教育理论作指导改进教学。

第三,教学反思是教师全面健康发展的过程。正如一个婴儿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面临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样,教师的成长也会经历一个从失败、再失败,找出失败的原因纠正存在的问题,最后走向成功的过程。这其中反思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能够对自我进行全面、恰当的反思是成功教师的必要条件。

第四,教学反思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反思的过程是教师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实践活动作为认识对象进行照镜子的过程,属于“个人奋斗”的行为,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这种自我剖析的过程源于教师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高目标追求。第五,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过程。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个重要的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建构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通常教学反思的方法有行动研究法和对比法两种。

教学设计的内容必然要实施,将实施的过程作为认识对象与课程理念、教学目标等进行对照,同时开辟绿色信息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将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统整在一起来剖析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为改进和提高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提供参考。这样的研究方法属于行动研究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同行之间地交流,倾听他人的教学设计思想,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富有经验的教师的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独到见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比较学习,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方法、手段、评价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另外,参考国外教材和教学中的独特设计也会产生很大的启发。这样的研究方法是对比法。

阅读 “单摆”的教学设计

教师:广州人冬天去哈尔滨旅游,买了一台漂亮的摆钟,买的时候很准,但由于两地的温差很大,到了广州摆钟就不准了,为什么呢?能不能将它调整过来呢?

这个教学设计创设了一个问题的情景,可以启发学生在上课开始时就思考,但是,让学生思考的这个问题很难亲身体验,能不能创设一个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的情景,然后自发地提出问题呢?为此剖析如下一个相同内容的教学设计。

⑴活动的组织形式

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一个同学在小组中承担一定的任务,如:实验材料的管理员、观察实验的记录员、代表小组的交流汇报员、噪声控制员等。

⑵活动的过程

材料管理员可以到实验台(讲台)上领取一段绳子、一把剪刀、一卷胶带和几个尺寸、质量各不相同的硬币。

每一组同学利用这些材料完成如下工作:

·用胶带将铅笔的一端固定在桌子的旁边,铅笔的另一端露出桌子的边沿;

·把回形针系在绳子上,把硬币插在回形针中,绳子的另一端系在露出桌边的铅笔上;

·由硬币、回形针和绳子组成的摆能够自由摆动;

·测量物体在15秒内的摆动次数。

·各组的记录员把测量结果记录在黑板上的数据表中。

⑶发现并提出问题

当全班各组学生测量的数据出现在黑板上时,就会发现每一个组记录的摆动次数都是不一样的。一场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热烈讨论开始了。

⑷进行猜测或假设

学生们认为造成摆动次数的差异可能有:

·摆动次数测量得不对或者时间测得不准,(每组可以重复实验一次);

·绳子的长度不同;

·硬币的尺寸不同;

·硬币的重量不同;

·物体摆动时的起始高度不同;

·„„

分析两个案例可以发现后者能够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质疑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这些正是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

讨论 “你在微格教学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是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的?学习了本节的内容后你认为应该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

篇2:中学物理教学论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物理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一般用定义说明)。

物理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即通常所说的物理概念的适用条件与范围。

《物理课程标准》框架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五部分,即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

演绎推理————指与归纳推理相对的、由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大前提)推出特殊性或个别性知识的结论(小结论)的推理.如果前提是真实的,那么必然可以推出真结论。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

电容(或称电容量)是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我们把电容器的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加1伏所需的电量,叫做电容器的电容。

湖南科大复习资料——力佐整理

电容器,定义1:顾名思义,是‘装电的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定义2:电容器,任何两个彼此绝缘且相隔很近的导体(包括导线)间都构成一个电容器。学科特点:

1、是一门实验科学;

2、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

3、是一门定量的精密科学

4、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基础科学

5、是一门带有方法论的科学 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懂得物理概念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2、使学生懂得物理概念的内函

3、使学生懂得物理概念外延

4、使学生学会运用概念

物理教学难点形成原因及对策: 原因:

1、相关的准备知识不足

2、学生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

3、学生感性认识不足

4、概念相通,方法相似引起混消

5、教学要求过高或方法不当

湖南科大复习资料——力佐整理

对策:

1、分析掌握中学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

2、教师应注意分散知识难点

3、重视加强物理实验

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程序:

1、讲清引入这个概念的必要性

2、怎样引入

3、概念的正确形式

4、概念的应用

物理学科教学的性质:

1、研究物理教学

2、揭示物理学科规律

3、指导物理教学实践 物理教学任务与目的:

1、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品德(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兴趣是关键,品德是根本)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观察和实验是物理教学过程基础

2、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是教学过程中心问题

湖南科大复习资料——力佐整理

3、物理教学过程突出方法教育

4、中学物理教学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际内容

5、教学过程重简约性

6、教与学的相互依存 教学过程的本质

1、它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而且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认识是有目的和计划的 ○

2、有确定性、是间接知识为主、认识过○程教师起指导作用、认识是在课内进行的

2、教学过程同时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规律是客观的,原则是主观的,原则是依据规律制定的

教学规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要求:自然贴切;语言精炼;紧扣中心;内

湖南科大复习资料——力佐整理

容概括)

结课形式:归纳式、比较式、悬念式、练习式、点题式、首尾照应式 物理概念教学:

概念及特点:它是反映物理现象和物理本质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科学抽象。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程序 1.讲清引入这个概念的必要性 2.怎样引入

3.概念的正确形式 4.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5.概念的运用

概念教学中的注意问题 1.相近概念的干扰 2.感性知识认识不足

3.抽象思维能力不强,难以理解 相近概念的辨析 1.定义 2.各自特点 3.联系 4.区别

物理规律教学要求

湖南科大复习资料——力佐整理

1使学生明确建立物理规律的事实依据及所研究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 3使学生明确物理规律使用的范围 4运用规律

学习规律常见的问题 1.感性知识的缺乏 2.相关知识准备不足

3.生活中学生形成的错误观念和影响 4.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 5.想象思维能力不强 课程教学基本技能 导入技能 作用

1.吸引学生注意力 2.激发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3.复习相关知识,进入教学内容 4.明确本课堂的教学目标 5.渲染氛围,创设教学情境 导入方法: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故事导入,实验导入,问题导入,情境导入,复习导入,悬念导入,概念导入,观念冲突导入

湖南科大复习资料——力佐整理

导入原则 1.针对性 2.趣味性 3.启发性 4.艺术性

课堂讲授技能 主要特点:

1教师是课堂的主要活动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2教师一语言为主传授知识 面向主体学生 讲授法的优势 1.效率高 2.成本低

3.能较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保证知识的系统性 局限性

1.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3.无法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培养,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适用范围:

湖南科大复习资料——力佐整理

1.适用讲授启发性的知识 2.适用于大班教学

3.适用传授复杂抽象难的知识

讲授法的要求:要充分准备,要科学,要有启发性

提问的技能

1.提问的功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能促进学生学习,平稳过渡)2.课堂提问类型(知识性,理解性,应用性,分析性,综合性,评价性提问)

3.要求(要得当,要具有启发性,目的性,科学性,趣味性,针对性,顺序性,发问的技巧,即对象是明确的,表达要清楚,要适当停顿)4.原则(要充分准备,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把握时机与内容)板书技能

1.作用(反映出教学的主要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概括要点)2.类型(提纲式,表格式,线索式,关系式,图文式)

湖南科大复习资料——力佐整理

3.原则(目标明确,有针对性

语言要准确科学

书写要规范,示范性强

突出重点,条理性强

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结课技能

功能(条理化,系统化功能

巩固强化功能

教学过滤功能

激趣开智功能)物理学科教学的性质

1研究物理教学 2揭示物理教学规律 3.指导教学实践

物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1物理教学规律和实践 2物理教学的全过程 3物理教学大纲

物理教学论研究的内容

1物理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2物理教学内容的构成 3.物理教学相互作用的方式与方法 4.物理教学的测量与评价 物理教学原则

1.科学性 2.实践性 3.趣味性

篇3:中学物理教学论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1. 批判性思维培养

批判性思维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积极主动地以高标准自觉清晰地审查和监控思维诸要素的过程, 以区分特定思维的好坏优劣, 并着重指出、分析和纠正其中的缺陷, 从而达到改进创新的目的, 故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1]。批判性思维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经训练自然具有, 批判性思维需要审慎持续地引导、示范与练习才会获得, 而初中物理课程, 无疑是一个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途径。美国明确将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作为其中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虽然也认识到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但其在作为批判性思维培养重要载体的中学物理教材中的设置却显得含蓄、隐性以及不尽合理, 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批判性思维培养也缺乏足够有效的实践探索。可以进一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从概念分析、定理定律与公式运用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态度;在错误评价和方案评价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将容易混淆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成概念辨析题, 让学生经常性地辨析易混淆的知识点, 不断地分析比对, 促进学生掌握辨析的方法,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态度。

2. 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与能力

合作创新是现在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种实现形式。为了适应新时代对协同创新人才的培养,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入和加强合作性学习方式, 课程教学中适当采用分组合作互动学习的方式完成课堂的教学[2]。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 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 能够相互取长补短, 彼此相互指导、相互学习。让学生去认识不同的对象, 听取不同的看法, 分享彼此的经验, 从而使合作小组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交流与碰撞, 可以激发出更多、更新颖的观点, 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合作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教学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物体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时, 可以让每个小组不同成员分别研究其中某个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再通过相互讨论不断加深自己的理解,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在相互讨论过程中得到加强, 合作协同学习与协同创新能力也得到一定的锻炼。

3. 重视猜想与假设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创新的源泉, 合理、科学的猜想是科学发现与创新的重要途径。假设是为了给猜想提供一个可供实践和验证的客观条件, 使最初的猜想有一个可供验证的依据。具体地说, 它就是猜想的深入[3]。正因为有了各种假设, 才激起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无限渴望和一究到底的积极性。同时, 假设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广阔空间,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舞台。在学生探索未知知识领域时, 在已有知识事实的基础上, 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 是一种合理推理。猜想与假设一旦能得到实验结果的支持, 它就成为科学结论。故通过猜想能切实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充分利用猜想与假设, 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1) 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经验跟探索物理规律结合起来, 提出猜想与假设。如在介绍重力时, 可以假设:一旦人失去了重力会怎么样?如果任何物体都失去了重力的话, 会导致什么后果?通过一系列的假设, 加深学生对重力的理解, 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 运用类比联想、类比推理、逆向思维等各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如在讲授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等因素的关系时, 可以先假设许多人过隧道, 什么因素能影响人的顺利通过?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结论:隧道的长度、宽度及隧道是否平坦等因素。通过类比把导体看作隧道, 自由电荷比作人, 让学生猜想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等因素的关系。教师应从多方面创造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的有利条件, 进而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4. 加强实验对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学的概念、规律及公式等都是以客观实验为基础的。许多物理学的猜想与假设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可以说实验是创新实现的主要手段[4]。

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学生通过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 一方面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都得到初步的锻炼。而敏锐的观察、熟练的操作又是创造性思维得以产生的基础。故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 应加强实验对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设计中, 既要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 更应从实践与思维、动手与动脑的相互联系来认识实验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作用。

总而言之, 中学物理作为中学生学习的一门主要的自然科学,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中学物理的学科特点, 对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并指出应该加强从包括批判性思维培养、合作性学习方式、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实验等在内的4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本文结合中学物理课程教学, 对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进行相关论述。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程轶峰.初中物理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及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1.

[2]周春宝.初中物理探究学习过程性评价探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8.

[3]刘建锋.中学生猜想与假设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 2008.

篇4:中学物理教学论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关键词:物理美、教学实施、创新精神

【分类号】G633.7

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专门化”教育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局限性。中学物理课程不是为培养物理专业工作者而设立的,它应该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总的目标作出贡献。所以提高物理学素养,进行物理美的教育事在必行。在中学教学中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通过科学物理学史、科学哲学以及科学美德教育,全面传承人类文化。

古今中外的著名物理学家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为捍卫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均体现了人格美,他们大量动人的生平事迹就是一部绝好的美育教材。

物理学发展过程,无不体现物理学家追求真理的人格美。面对罗马教廷的布鲁诺用响彻环字的“火并不能把我征服”的宣言,捍卫真理的英名和美德,万世留芳。富兰克林为了证明雷电与普通静电的一致,冒着生命危险做了用风筝引下雷电的著名的“费城实验”。利赫曼则为同一目的惨遭雷击而死。这些都是一种献身的美;居里夫人不惜用二年多的时间研究铀盐,并提炼出放射性元素。她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把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她在功成名就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她高尚的爱心美;中国现代物理学家王淦昌、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而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国,报效自己的祖国,表现出同样伟大的精神美德;布拉凯特为了证实卢瑟福人工核转变实验中发现的质子,从拍摄的二万多张照片的四十多万条径迹中找到了八条分叉。这种不畏艰难、治学严谨的精神,使学生学到物理知识的同时,得到情操上的熏陶、思想上的教育、心灵上的启迪。

2.引导学生感悟概念、规律、公式的内涵美

①简洁美

简洁的物理公式或方程被称之为漂亮的数学结构,它给人的美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牛顿力学体系以最简的物理图象和数学语言建立了一个完整严密优美的逻辑体系。很多物理学家把牛顿的几个定律誉为“神仙写出的公式”。牛顿为后人展示了一种用数学方法去研究物理问题的典范。

物理中的理想模型就是物理学家对客观简单性信念的一种体现。模型的方法巧妙地将复杂的事物一一分割,抽象出简洁明了的物理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理想气体、电场线等。这些模型把物体的特征和个性勾画得既简洁又合理,既抽象又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②对称美

物理学中的对称美既有物理现象的对称美,比如引力与斥力,“电生磁”与“磁生電”,粒子与反粒子,物质与反物质等等;但更重要的是包含各种数学空间的对称美,那是一种理性范畴的对称。这种对称性虽然不直接显现,但却更受到物理学家的推崇。比如能量、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就分别显示宇宙具有时间平移、空间平移和空间转动对称性。物理学家已经确信,对每一个守恒量,自然界都设计了一个与之对应的连续对称性。例如,在18世纪后期已经知道电荷守恒,在20世纪中期得到“规范对称性”。现在物理学家知道,规范对称原理决定着电子和光子的作用方式,因而从一定程度上讲,决定了自然界的面貌。

③奇异之美

奇异美表现于物理概念、理论、模型等的新颖与新奇、表现在它们能够巧妙地解释物理现象。比如说反物质、物质波的概念,不确定理论,正反粒子相撞而湮灭的观念等等,都能令人体验到奇异之美。

④多样统一之美

在物理学发展史中,物理学家们在感受自然界多样性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统一性,并执着地追求自身理论的统一。例如牛顿力学把天上、地上的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都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与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统一起来;德布洛意的物质波假设和量子力学理论又把粒子运动和波动在新的层次上统一起来;原子、分子结构理论把宇宙万物统一起来;能量概念沟通了力、热、电、磁、光、原子等领域;质能关系把物质的质量、能量统一起来;各种守恒定律找到了各种运动变化的统一等。

3.突出创造美,内化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产生的基础,是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所抱的态度,一个对物理知识毫不关心的人,即使是面对蕴含着极其丰富、形式简洁令人惊叹的物理规律的美的形态,仍会无动于衷。激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前提。

4.引导学生将美的认识转化为追求美的自觉行动。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投身于美的创造活动中去,像物理学家家一样去探索,模仿物理学家思维过程,模仿物理学发张过程,提出物理假说和模型,鼓励学生大胆假设、讨论,指导学生得到的结论具有或然性,正确与否需由实验和逻辑检验。使他们在其中发现许多奇妙的事情,看到自己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联想、想象和直觉等形象思维能力在美的感觉中得到提高。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方方面面中充满了美学因素,发现、体验、并运用这些美学因素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振宁先生在《物理与美》的讲演

2.《物理学中的人文文化》 李增智等编著 科学出版社

3.《中学物理教育中美育》 方鸿辉上海教育出版社

4.《让物理教学多一点人文关怀》 www.ttedu.org/resource/teachers/02.doc

5.《养德、开智、健体、审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研究》

www.czedu.gov.cn/home/AttachedFiles/13418/3871.doc

6.《美学前言——实践本体论美学新视野》陶伯华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5:中学物理教学论考试大纲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的性质

一、《中学物理教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边缘学科,它是师范类物理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报考“课程教材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考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根据物理学专业的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物理学专业普通本科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篇 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章 中学物理教学目的和要求

考试内容: 1.物理科学,物理课程,制定中学物理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物理教学大纲,物理教学大纲的主要特点;物理课程标准,物理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3.物理教材,编写物理教材应遵循的原则。

考核目标:

1、识记: 物理科学,物理课程,物理教学大纲,物理课程标准,物理教材;

2、领会:制定中学物理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物理教学大纲的主要特点,理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编写物理教材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章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考试内容:1.物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构成教学过程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的规律性;

2.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考核目标:

1、识记: 物理科学过程,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2、领会: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构成教学过程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的规律性。

第三章 物理教学方法论

考试内容:1.教学方法,近代教育史中教学方法的两种流派;

2.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 3.启发式。

考核目标:

1、识记:教学方法,近代教育史中教学方法的两种流派,启发式;

2、领会: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

3、简单应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

第四章 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

考试内容:

1.测量,测量的特点,常用的教学测量方法,物理测量编制的步骤;

2.数理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分数分布表,平均数,差异量数,相关; 3.物理测量的评价——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4.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目标,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

考核目标:

1、识记:测量,测量的特点,物理测量编制的步骤;

2、领会:分数分布表,平均数,差异量数,相关;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3、简单应用:分数分布表,平均数,差异量数,相关;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4、综合应用: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目标,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

第二篇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形式

第五章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考试内容:1.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

2.物理实验的分类;各类物理实验的特点和作用——演示实验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分组实验的特点和作用,课内小实验的特点和作用;

3.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4.学生分组实验技能训练的教学目的,学生分组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教学要求。

考核目标:

1、识记:物理实验的分类,各类物理实验的特点,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分组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教学要求;

2、领会: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各类物理实验特点和作用,学生分组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教学要求。

第六章 物理概念教学

考试内容: 1.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教学的特点;

2.重点物理概念教学的教学要求,物理概念教学的三个环节。

考核目标:

1、识记:物理概念;

2、领会:物理概念教学的特点,重点物理概念教学的教学要求,物理概念教学的三个环节;

3、应用:物理概念教学的三个环节施教。

第七章 物理规律教学

考试内容:1.物理规律教学,物理规律教学的特点;

2.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中学物理规律教学四步骤。

考核目标:

1、识记:物理规律教学;

2、领会:物理规律教学的特点,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中学物理规律教学四步骤;

3、应用:会用中学物理规律教学四步骤施教。

第八章 物理练习教学

考试内容:

1.物理练习,物理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物理练习作业的形式;

2.解答计算题的正确思路和基本程序,习题课,物理习题课教学的基本程序。

考核目标:

1、识记:物理练习,习题课;

2、领会:物理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物理练习作业的形式,物理习题课教学的基本程序,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应用:按物理习题课教学的基本程序施教。

第九章 物理复习教学

考试内容:1.物理复习;

2.复习的种类,物理复习的方法,物理复习的基本程序。

考核目标:

1、识记:物理复习;

2、领会:复习的种类,物理复习的方法,物理复习的基本程序;

3、应用:会物理复习的基本程序施教。

第十章 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

考试内容:1.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特点,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作用;

2.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要求,活动内容及其安排;

3.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特点,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

考核目标:

1、识记:研究性学习;

2、领会: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特点,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的作用,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要求,活动内容及其安排,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特点,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

3、应用:研究性学习用于课堂教学。

第三篇 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 第十一章 中学物理教学手段与教学技能

考试内容:1.教学媒体的使用技能:传统教学媒体技能,幻灯机使用技能,投影器的使用技能,录音机的使用技能,电视机与录象机的使用技能,计算机的使用技能,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技能;

2.课件制作技能;

3.教学设计技能:教材分析技能,制定教学目标技能,选择教学媒体技能,设计习题技能,学法指导技能,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技能,制定教学计划技能,学习评价技能;

4.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语言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板画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尾技能,组织教学技能。

考核目标:

1、识记:教学媒体的使用技能:传统教学媒体技能,幻灯机使用技能,投影器的使用技能,录音机的使用技能,电视机与录象机的使用技能,计算机的使用技能,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教材分析技能,制定教学目标技能,选择教学媒体技能,设计习题技能,学法指导技能,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技能,制定教学计划技能,学习评价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语言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板画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尾技能,组织教学技能;

2、领会:教学媒体的使用技能:传统教学媒体技能,计算机的使用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教材分析技能,制定教学目标技能,选择教学媒体技能,设计习题技能,学法指导技能,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技能,制定教学计划技能,学习评价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语言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板画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尾技能,组织教学技能;

3、应用:教学媒体的使用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语言技能。

第十二章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考试内容:1.教学设计——备课;

2.物理教学设计的内容,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3.编写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时计划——教案,教案格式; 4.说课,说课框架。

考核目标:

1、识记:教学设计——备课,编写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时计划——教案;说课;

2、领会:物理教学设计的内容,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教案格式;说课框架;

篇6:论中学物理教学的说课.(共)

新(网名duanxinxyz)钟晓青

邱晓云

摘要:本文研究了中学物理说课的意义、程序和要求,重点探讨了中学物理说课的内容,旨在使中学物理说课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和普及化。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说课,内容,程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332(2003)03-0125-03

1中学物理教学说课的意义 1.1总结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经验

中学物理教学说课可以再现物理教师备课的思维过程,而备课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还要解决用什么理论作教学指导和有什么实验依据,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如何完成对学生哪些能力的培养和突破。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师的物理教学经验虽然也能日渐丰富和成熟。但是,如果通过物理教学说课这种教研活动方式有目的地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就能大大缩短中学物理教师的成长周期,特别是能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突颖而出。

1.2探索中学物理教学规律和教改新路子

中学物理教学应与时代同步前进,不能一成不变。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在不断更新,崭新的教学手段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不断注入物理教学中,必然导致中学物理学发生巨大变化。旧的中学物理教学规律会被新的教学规律所取代,吐故纳新,这是历史的必然法则。物理教学说课过程包含了对现有物理教学规律的继承运用、批判与重新认识乃至否定,也包含了对新物理教学规律的创新性探索与发现,这有利于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中学物理教学人才。

1.3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中学物理教学说课,是教师结合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对教育学、心理学和物理教学理论再学习、再深化、再提高的过程,也是中学物理教研组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相互磋商、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的过程。因此,它对于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1.4展示教师风采,提升科研水平

如果说“上课”是展示教师的“素质课”,那末,“说课”就是展示教师的“风采课”。长期以来,教师呆在约定俗成的课堂讲台,本身所具备的学者风度逐渐被“教书匠”模板所替代,而说课却能展示教师新的风采。经常开展物理教学说课,能极大地提高物理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教学业务水平和物理教学科研水平,造就出一大批“学者型”的中学物理教师。2.中学物理教学说课的程序

中学物理教学说课程序,一般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1)确定教学说课课题;(2)做好说课准备工作;(3)撰写教学说课教案;(4)进行教学说课。2.1确定教学说课课题

确定中学物理教学说课课题,以形式而论可分为:自选课题和指定课题;以时间而论,可分为:事先准备课题和临时准备课题。

2.2做好说课准备工作

物理教学说课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必要的知识准备、理论准备、技术准备和心理准备。知识准备是指熟悉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具体要求;钻研教材了解本课题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内在逻辑联系,拓宽知识视野,使自己具备多层次 1 的知识结构;写出一份物理课堂教学教案,这是撰写物理教学说课教案的基础与依据。理论准备要求物理教师在说课前,有目的有计划地重点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物理教学论等有关理论,充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正确运用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创造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和运用教学手段,为物理教学说课打下扎实基础。

技术准备是指明确说课的内容和要求,掌握说课的基本技巧,准备好说课所需的各种教具设备与器材。

心理准备则是要求物理教师在说课前注意自我心理调节,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稳定心理状态,使自己的说课水平得到正常发挥。2.3撰写教学说课教案

将说课的材料系统化,就可以形成说课教案。撰写物理教学说课教案应遵循科学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等。说课教案要有说课的特色,重在说理。要分清主次,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说教学程序上,因为它是重头戏;要突出自己物理教学中的创新点、闪光点。2.4进行教学说课。

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说课时所处的地位与上物理课时相同,要自然和蔼,落落大方。但听课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说课时的听课对象大多为同行或领导、评委,因此要注意把握好语气、语调、语速、语感和语量,切忌将说课演变成上课,防止讲得过细过滥。一般说课的时间为15—20分钟,要注意分配好时间,尽早进入角色,掌握说课技巧。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中学物理教学说课的内容

教学无定法,说课也无定法。说课虽有一些基本要求,但无固定的模式。就中学物理说课来说,说课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教五说”。“四教”,即“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得怎么样”;“五说”,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手段、说程序”。下面以高中物理教材《电场中的导体》一节作说课内容具体说明。

3.1说教材结构与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教材都有一定的知识体系,其中任何一个知识单元都不能脱离这一知识体系而单独存在。所以,有必要说清楚教材的结构;说清楚该节内容在本教材、本章或本单元中的作用与地位。如《电场中的导体》是《电场》一章的难点之一,它不仅是该章第一节《静电感应现象》的扩展和深化,同时又是电场理论在生活实际和现代技术中的运用,学好本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中心,是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应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目的。其中包括:(1)认知目标;(2)能力培养目标;(3)德育目标。如《电场中的导体》一节的认知目标是: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理解静电平衡状态时导体的特点,以及知道静电屏蔽及其应用;能力目标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能力、探索能力、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德育目标为: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和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思想品质。3.2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本课题的教学方法,既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物理学说课时必须说清的基本点之一。中学物理通常的教学方法有:情景创设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探索法和交流互动法等。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可运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如果一堂课只用一种教学方法,必然单调乏味,多种教学方法配合,可使教学生动有趣,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说教法选择教学方法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启迪思维。同时,说教法还要说出本节课是如何突破重点、分散难点和分析疑点的具体措施。如《电场中的导体》一节可采用实验探索和思维相 2 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3说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一,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也不同,而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教学进程就必然要受学情控制。因此,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思学生所思,料学生所错,知学生所难。这样,才能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等有充分的准备,教学方能做到有的放矢。

学法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必须有科学的学法指导,必须灵活地运用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迁移与比较、理论联系实际与推理判断等物理学研究方法,来实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蒋超同志,在《高考如何贯彻落实“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一文中指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比较关注教科书中那些有形的具体文字叙述的东西,即陈述性知识,然而对教科书中那些无形的非文字描述的东西,即程序性知识,却往往忽略了。不能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视为一个发展的过程和有机的整体,抓不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相关知识之间不是‘搭桥’而是‘树墙’。”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性、系统性的理解和把握上,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对知识的整理,即在对所学知识比较分类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和综合,从而构建起知识结构的框架,实现知识的整体化。如《电场中的导体》一节,教师可引导学生采取如下的学法步骤: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分析─﹥设计实验─﹥探索规律─﹥归纳总结 说学法指导也要说出自己之所以选择此种学法的理论依据。例如,高中物理要求学生多采用一些理论论证的学习方法,这是因为高中生的思维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说学法指导的内容极为丰富,但主要应说出如何通过学法指导,既要求学生“学会”,又要求学生“会学”。

3.4说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总是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来完成的。说教学手段就是要求教师说明上课时准备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来实施物理课堂教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都是以物理知识为背景,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感知。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手段来扩大学生的感知量十分必要。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挂图、演示、实验、幻灯和投影之外,还可以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来激发学生兴趣,强化物理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识记,改善了解状态,提高物理课堂学习效率。如《电场中的导体》一节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多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认识,再用多媒体设备直观展示“电场中电荷定性移动的微观现象”,帮助学生理解静电平衡状态。3.5说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精华部分,最能体现物理教师的才华和创造性劳动。说教学过程设计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设计物理教学过程,二是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物理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新课导入、传授新知、例题示范、反馈练习,归纳总结和展示板书。

物理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用实物、问题导入;用图片导入;用事例导入;用故事导入;用实验导入;用旧知识导入和用悬念导入等。针对课题的具体内容,阐述将采用什么方式导入,这样导入有什么好处,会产生什么效果。如《电场中的导体》一节,教师可先做“带电鸟笼”实验,然后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什么叫起电?我们学过哪些起电方法?物体带电用什么方法和仪器来检测?静电感应的实质与原因是什么?这样设疑激欲,从而导入新课。

传授新知识环节中应阐明教师通过什么方式、提出什么问题、如何进行分析、如何促进 3 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参与到什么程度;有哪些任务和要求是学生应独立完成的;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出现哪几种思维结果;有哪些思维定势需要克服,需采取哪些措施。例题示范环节并非给听众讲解例题的解题过程,应重点说明例题的来历、例题的功能和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应等等。

反馈练习环节应简述反馈习题的出处、功能,要求达到什么目的。反馈习题要精选,应体现出具有针对性、系统性 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归纳总结环节应重点做到把本节知识纳入中学物理知识体系之中,加强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向学生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不仅为下节课做准备,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展示板书环节要求恰当地说出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板书设计,但不能像课堂上写得那样详尽。板书要求系统、醒目,体现出科学性、简洁性、工整性和美感性。4中学物理教学说课的基本要求

4.1亲切自然,声情并茂

说课重在一个“说”字。因此,说课时应尽量脱稿,精神饱满,使听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到说课者对说好课有信心和决心,从而受到感染,引起共鸣。4.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说课的时间一般是15-20分钟,因此不能平铺直叙、面面俱到。而要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实际,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中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来说。4.2体现专长,突出特色

说课时要能够说出自己对教材、教法有别于常规的独到见解、巧妙安排,充分体现出本人的教学特长,突出教学特色和教学成果。在教材的处理、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板书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都应有独道之处。

篇7:中学物理教学论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同江三中 韩丽玉

当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六多六少”问题。教师关注的认知目标多, 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少;关注知识点多, 关注知识结构少;教师占有课堂教学时间多, 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时间少;师生一问一答活动多, 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少;教师关注预设教案多, 关注课堂上动态生成少;教师关注学生知识掌握多, 关注学生探究发现少。怎样克服这些问题是当前课程改革所急需解决的难题。

纠正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六多六少”现象,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以下是本人结合对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基于学生发展的基础, 做好有效的课堂设计, 来克服“关注的认知目标多, 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少;关注知识点多, 关注知识结构少;教师关注学生知识掌握多, 关注学生探究发现少”

《标准》就物理课程课堂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的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中, 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师要重视帮助学生, 使他们在独立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获得成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享受成功的愉悦, 激发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

1.在新课程实施下的课堂引入设计, 重视三维目标的作用, 教师要以恰当的事例和语言十分巧妙地把学习者引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切人。教师课堂用语—般为征求性的、服务性的,而不是生硬的或命令性的。对问题的阐述也是研究性的, 一般并不直接给出问题的结果。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整体上从互相联系上掌握学科内容, 理解所教学科的现代结构。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根据这一结构, 理解和掌握每一章节的结构, 进而能根据学生的实际,为每一课的教案设计一个好的结构, 做到重点突出、联系紧密、前后呼应、条理分明。教学中注重学生前后知识的联系, 最后才能较系统地理解学科的完整结构, 这样更便于记忆、便于应用。总之, 物理课堂教学必须回归物理新课程内容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联系实际, 在生活中寻找与物理学相关的内容。由于社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 必然会有一些科技前沿知识、环境教育有关知识, 也会随机地闯进我们的课堂, 这又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不断补充与更新, 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开放。

二、在学生的发展上, 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思想,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克服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有课堂教学时间多, 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时间少;师生一问一答活动多, 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少”

1.在课堂教学上, 我们要从“还”字上做起,现实要求做到还学生主动学习的“事件”“、空

间”“、工具”“、提问权”和“评议权”等“五还”。

2.在课堂教学组织上要多一点“民主”, 少一点“纪律”, 多一点“活跃”, 少一点“沉闷”, 只有大胆地“放”, 才能让每个学生去“练”, 只有大胆的“放”, 才能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可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三、实施个性化有效教学, 注重因材施教,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建立正确的学生观、新课程目标观、课堂评价观。克服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的认知目标多, 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少;教师关注预设教案多, 关注课堂上动态生成少”。

1.每个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学校教育和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不同, 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呈现出差异。教师关注预设教案执行多, 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 按统一的速度学习统一的内容, 用同样的标准来考察, 这似乎是不合现实的, 因为一样的施教, 对多少个不同的学习者, 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影响,学习者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基础、学习背景来建构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课堂上动态生成必然少, 这必然导致忽视学生的发展。

2.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 能独立思考, 敢于有根据的怀疑, 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好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主题教育思想为核心, 适应学生终生学习与发展要求的现代教学观。

篇8:试论中学物理教学的探究理念

1 目前对探究教学的认识误区

(1) 认为探究教学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认为探究教学就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因此就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 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探究教学, 比如, 有些物理概念和习题的讲解, 就不能采用探究方法来进行教学, 而要采用接受教学。

(2) 认为探究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模式。提起探究教学, 我们往往就会想起一整套的探究模式, 即: (1) 提出问题; (2) 猜想或假设; (3) 设计实验; (4) 进行实验; (5) 分析和论证; (6) 评估; (7) 交流。这是物理新课标中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但是很多教师却将它误解为探究教学的程序, 并将它完全模式化, 反倒禁固了学生的思维, 使教学过程呆板, 容易使学生失去探究活动的兴趣。

(3) 将探究教学等同于实验探究。由于教师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看成是探究教学模式, 所以要进行探究教学, 就必须按照模式要求完整地进行, 因此只能结合实验来完成探究教学。

2 学习过程与科学探究

科学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所获得和积累起来的、现在还在继续积累的认识成果。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人们对未知世界不断探究的过程, 探究是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 是永恒的主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个体主动完成的特殊的认识过程, 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试探、分析、综合、创造和再发现的过程。同胚胎的个体发育过程在很大程度上重复了生物物种的系统进化历史一样, 今天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 即现代人的认知发展是对其祖先认知水平长期演化过程的浓缩。学生所学习的科学知识是人类长期探索积累的成果, 这些已经被人类所掌握的知识, 对学生而言仍是未知的。而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与前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而积累知识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遵循着同样的规律。学生学习科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之处, 往往就是人类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累积、消化和突破的难题。因此, 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 按照前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方法, 去观测、困惑、沉思、试探和创新, 才能更容易建立科学的观念, 理解科学的本质, 掌握科学的方法。这也是探究教学的依据之所在。

3“探究”应该成为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 而不应仅仅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来应用

所谓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 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 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 物理教师能以“探究”的理念指导教学, 就显得尤为重要。物理教师要建立探究的理念,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重新认识和理解探究教学。

首先, 探究者的探究热情是科学探究的关键, 而探究的方法不是最重要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保护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剖析每一位物理大师的探索动机和科学思想, 就会发现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 正是有了这种热情和执着才能让他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顽强地探索。教师要在探究理念的指导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和探求自然奥秘的热情, 有了这种热情, 他们不再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趣的, 相反他们自己会主动地发现问题, 探究未知世界。方法不会可以学会, 甚至没有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来。

其次, 能让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去思考问题才是探究教学的关键, 而是否一定要经历一个完整的、按部就班的探究过程不是最重要的。探究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仅仅掌握一系列与探究相关的技能, 而是发展他们对探究的理解。科学家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 往往是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毫无头绪, 但是偶然一个直觉、灵感便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个顿悟的过程不是我们用一套完整的探究模式、方法就能演绎出来的, 这样的直觉、灵感是通过思考积累汇聚出来的, 思维过程才是整个探究过程的核心。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 从做中学, 不要受到模式的禁锢, 其实没有模式的探究是最好的探究。

再次,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是探究教学的根本, 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关键还看教师是否具有这种意识。探究理念给老师提供了发展平台, 教师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自由发挥, 设计灵活多样的探究教学方法来实现丰富多彩的探究教学过程, 使每节课, 包括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 都可以渗透探究意识, 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这个过程不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方法, 而是需要物理教师把探究的理念渗透到物理教学的方方面面, 自始至终坚持寓物理教学于探究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李艳平, 申先甲.物理学史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刘筱莉, 仲扣庄, 等.物理学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王平.科学哲学与物理探究建模[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小学师德心得体会下一篇:LinuxSSH远程文件/目录传输命令s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