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之行:观“课内比教学”记实与思考

2024-07-26

黄石之行:观“课内比教学”记实与思考(通用13篇)

篇1:黄石之行:观“课内比教学”记实与思考

对课内比教学活动的思考

2011年10月,按照省、州、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我校认真开展了课内比教学活动,做到有组织、有方案,学科全覆盖,老师全员参与。老师们做到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深刻反思,过细总结,形成特色。参加课内比教学活动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了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活动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彩的课堂教学,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怀。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激发了我对课内比教学的思考:

一、导课精彩纷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这次评比课中,每一位教师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的形式导入,有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

王玥老师在讲《松鼠》一课时,用猜谜语: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象把伞?激趣引入五年级语文课;欧显英用课件直接引入一年级拼音复韵母;肖书红以一曲嘹亮的国歌声引入一年级语文课《欢庆》;李敏组织二年级小朋友听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引入音乐课《大鹿》;林克香用“你们愿不愿意去公园玩”同时出示公园情境引入二年级数学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彭晓利用“你们想不想知道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引入四年级数学课;吴玉娇用“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生存的家园是哪里吗?”引入六年级语文课《只有一个地球》;牟文科用“同学们,每位老师和家长都希望人们能够健康的成长,可是我们总是遇到不安全的事,想想看,我们能健康成长吗?”引入三年级品德课《安全地成长》;刘伦琰让学生齐读课并说明:《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大家自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引入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直接引入六年级数学《比的认识》;杨敏用“同学们你们认识分数吗?请一个同学说一人上分数来”引入分数„„都是在开课伊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迅速进入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开课新颖。

二、充分体现知识的生活化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贴近生活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也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三、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

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他学科课程标准也有类似的论述)。以前的教学,老师们认为,学生讨论的多,课堂活跃,就说明课上得好。所以,导致有不少课,热闹非凡,但学生实际学到的东西少。在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真正起到了学生的相互启发、举一反三的作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已经形成。

四、科学的评价机制得到很好体现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五、多媒体的大量运用

大家知道,小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的目的一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评比课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都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刻意追求电脑辅助教学,电脑代替板书的现象依然存在,当学生的回答和课件不一致时,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电脑上设定的“思维”中来,即课件缺少交互性。整堂课上看不见板书,或者板书比较随意,并且鼠标一点,解答的全部过程就显示出来。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接受和理解。

(二)少数老师课前准备不充分

例如有些老师的课堂缺乏必要的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缺乏对学生的启发,缺乏课堂上的检测,学生没有时间消化所学知识,课堂效率低下。又如部分年青教师上课时,不敢放开,特别着急,提出问题后,学生没来得及想,马上提问,答不上来,坐下,再问下一个„„试图控制课堂,必须答出教者希望得到的答案,必须得按照老师的思路答题。不注重启发,与学生交流差。也有个别教师,平时不注重基本功训练,以至于上课漏洞百出,很不象样。还有胡子眉毛一起抓,没有重点难点之分,所有的问题都讲到了,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了,至于学生学会学不会就看学生自己的本事了,学不会就只好用课下时间了。造成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长,学习效率却非常的低。

(三)部分教师没有重视教学中的生成资源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少教师对“生成意指什么?生成的价值是什么?怎样抓住生成点?”等,没有清晰的了解,当学生和老师想要的答案不一致的时候,老师就会对学生的回答一带而过。说明教师的教学内涵有待于提高。

(四)教学基本功应进一步加强

从这次活动来看,少数教师显露了在专业功底上的弱点,一是专业术语不准,学科语言不规范;有些老师的课堂语言非常随意,想说什么说什么,用随

意的语言来解释严谨的科学知识。还有照本宣科的现象现,这可能与教学理念有关,也可能是没把握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所以学生发言一旦超出了教材范围,就往往使我们难以应对。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源有两个:一个是不愿深入钻研教材,一个是不会钻研教材。至于不会深入钻研教材。教材就是本门学科的结晶,虽然讲给学生的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但它所涉及的内容却远远超出了课本,这都需要我们用心把握,下工夫去学习,持之以恒地收集、整理、分类、积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钻研教材,不断加深,拓宽我们的专业知识领域。

总之,要把课内比教学活动常态化,克服教学中的不足,锻造自己过硬的教书育人本领。用激情感染学生,用智慧开启学生的思维,用诚信与学生心灵沟通„„

篇2:黄石之行:观“课内比教学”记实与思考

一路与你同行

王艳军

2011年10月,一场教育改革的新措施——“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在荆楚大地悄悄拉开了帷幕,我既开心又雀跃,因为我有更多机会学习那些优秀教师的丰富经验了。通过听课、说课、评课等活动,我深深感触到“课内比教学”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教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听课的每一位教师送上一份丰富的精神大餐。我也积极地参加了这次活动,现将我的教学过程及反思整理如下:

一、认真备课

积极参与

我校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教务处制定了相应的活动方案后,我们各自确定了讲课的时间及内容,我选的是七年级英语Unit6 It’s raining,本单元的主要话题是谈论天气情况,是人们常见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备课,精心确立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环节,准备上课用的图片和课件,同时还上网查询一些与天气有关的词语和表达。

二、师生配合精彩呈现

在课堂上,我先呈现“rain cats and dogs” ,先让学生猜意思,很多同学说“下猫,下狗”。我告诉他们是“倾盆大雨”,学生哈哈大笑,我告诉他们这个短语的来历:据说这个短语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不过关于它的起源已经无从考证。但是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它的起源可能同17世纪使用的地下排水系统有关,当时人们使用的排水系统非常简陋,排水能力极其有限。一旦下起暴雨,地下排水沟里的污水便四处横流。随着污水流出来的不仅有垃圾,各种污秽物,有时甚至还有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死尸随污水蔓延出来。如此狗和猫便与瓢泼大雨扯上了关系,人们也据此杜撰了 rain cats and dogs 这一短语。由此可以看出,rain cats and dogs 并不是指天上真的掉下猫和狗(要真是如此,还不让那些喜欢猫和狗的西方人笑歪了鼻子乐歪了嘴?),而是由于大雨引起地下排水不畅,结果阴沟里的死猫死狗便随污水漂浮到地面。告诉学生要保护环境,同时引出rain这个单词,利用多媒体展示其他单词sunny,cloudy,windy,snow等,学生很快记住这些单词,然后呈现询问天气的句型:How’s the weather?he What’s the weather like?先由老师引导学生说,然后小组合作练习,这节课同学们很快掌握了单词和句型,都纷纷起来展示,课堂气氛很活跃,接着让学生调查组内同学喜欢的天气和不喜欢的天气,最后让学生汇报结果。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教后反思 总结经验

下课铃声响了,我没想到这节课会过的这么快,课后,教研组组织教师对我的课堂进行评价。与此同时,我也对课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本次课内比教学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深深体会到认真组织的课堂是多么美妙,多媒体中的动画与幅幅动人的场面引领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谈论,合作交流的热烈场面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主动学习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让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的“独角戏”,每一位学生都能“张口就说,动手就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3:标准麻花钻刃磨的五个要点

1理论掌握要准确

标准麻花钻的工艺知识在钳工工艺课中已经学过, 但由于涉及相关理论知识过多, 再加上麻花钻的几何角度相对比较抽象, 学起来较难理解, 有一定难度, 这对于大部分仅仅拥有初中学历, 又没有深入学过立体几何的学生或者工人师傅来说, 立体空间的概念也不容易一下子建立起来。同时在实际操作时也发现, 大部分的操作者在钳工工艺的掌握上学的并不好, 仅靠死记硬背下来一些理论知识, 并没有深入的理解, 也没办法与实际相联系。因此就需要在刃磨钻头前重新温习一遍相关的工艺知识, 特别是结合标准麻花钻的实体进行手把手的讲解。只有真正理解掌握了标准麻花钻的各部分名称和角度后, 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操作。

2刃磨姿势要准确

和锉削锯削等钳工基本操作技能一样, 刃磨时的姿势也是特别重要的, 无论是站立姿势, 还是手持钻头的姿势, 都要准确无误。刃磨时首先应将钻头的主切削刃放平, 而且和砂轮的外圆一定要平行, 就是钻头的切削刃对准砂轮的轴线部位, 同时保持钻头的中心线与砂轮外圆面的夹角应是120°。注意右手三个手指握住钻头的前半部, 左手三个手指握住钻头的柄部。刃磨时右手一定固定不动, 左手向左下方摆动, 同时协助右手作上下摆动, 两手的刃磨姿势要协调配合一致。当一个切削面刃磨目测规范后, 再刃磨另外一个切削面。另外钻头刃磨时, 一定要在旁边放一个小水桶, 把刃磨后的钻头经常浸进水中冷却, 以防止标准麻花钻切削部分过热而发生退火现象。

3刃磨角度要准确

标准麻花钻刃磨的关键是钻头的几何形状和各个角度符合要求, 刃磨后角度要十分准确。当然这个要求看来是众所周知显而易见的:在刃磨钻头时, 钻头的两切削刃的顶角一定要对称, 顶角记住是118°±2°, 钻头的两个切削刃长度、高低要一样, 后角α等于10°~14°, 横刃斜角等于55°等等。但在实际刃磨麻花钻时并不是那么容易达到。必须注意首先要保证磨出正确的后角角度, 横刃要短小。如果钻头的后角太大, 钻头两主切削刃的长短不一, 高低相错, 那么钻出的孔就会出现多边孔的情况, 钻头的横刃过长就会导致定心不稳。其次一定要使用标准样板检验刃磨角度。熟练正确地掌握钻头的手工刃磨方法, 是有一定难度的, 钻头的几何角度仅靠目测来确定也是不行的。必须制作120°、60°、10°~14°、55°等角度的检验样板, 供操作者观察使用, 再对照实物反复练习才能保证刃磨角度的正确。

4试钻修磨要准确

标准麻花钻刃磨后并不意味着结束, 不是说角度正确了刃磨就一定标准了,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是实践, 只有通过试钻修磨才能确定刃磨是否成功。例如打孔时发生“扎刀”情况是因为钻头刃磨时过快, 导致前角太小。打孔时如果出现“钻不动”的情况则是由于钻头刃磨的太钝, 后角过大。又如如果用直径20mm的高速钢钻头, 钻50mm厚的铁板, 怎么磨才能使钻头容易散热, 排屑容易, 不卡钻头?再有的时候钻头在钻孔的时候, 发出的声音特别的刺耳, 那是钻头的什么部位需要改进一下呢?还有的时候钻孔的铁屑是碎的, 还老是弹钻头?问题出在哪里呢?正是因为以上所出现的实际情况, 因此钻头刃磨时必须要根据钻孔加工的实际状况, 采用不一样的刃磨方法。例如钻的孔精度较精密的时, 钻头的角度就最好刃磨的尖一点, 只有这样钻头的定心作用才会高一点, 如果孔的深度较大时, 钻头的角度就要磨的平一些, 这样便于钻头排出切屑。

5安全防护要准确

刃磨标准麻花钻时要在砂轮机房进行, 砂轮机巨大的轰鸣会使操作者身体紧张手指僵硬。有个实际案例:刚参加工作的新钳工小张由于紧张, 砂轮还没磨到钻头, 却不小心碰到了右手手指, 砂轮在右手食指上磨出了一个V型槽, 瞬间鲜血溢出。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钻头刃磨使得安全操作。进入实习场地时要着工作装, 袖口、衣襟要扎紧, 女生要戴好工作帽, 不允许穿拖鞋或凉鞋。启动砂轮机前, 必须全面检查砂轮机, 再合闸启动砂轮机工作。砂轮边缘最大圆周速率应小于35米/秒。新更换的砂轮, 要试开两分钟, 没有问题后再使用。砂轮机电器发生故障时, 不得擅自处理, 应立即切断电源, 报告实习指导教师或者车间领导, 由专门人员处理。砂轮防护罩除修理外禁止任意取下。工作结束后, 切断砂轮机电源。每天下班前应将机床及其工作场地周围打扫干净。

标准麻花钻刃磨时如果能做到以上五点, 钻头就能够轻轻松松地钻出孔来, 打出来的铁屑也会成均匀的螺旋状, 钻孔声音平稳低沉, 钻出来的孔圆润光滑。

参考文献

篇4:黄石之行:观“课内比教学”记实与思考

陈店中学

周金兵

篇5:课内比教学

通过十月八日观看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视频推进会,通过近日参与我校正在紧张而激烈的进行着的“两课”活动,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这次的“比教学、访万家”活动是省教育主管部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体现,是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通过“比教学”,继续探索和推进“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通过“访万家”,了解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因此,这一活动让我们真正懂得“沟通从心开始,业务不晒不精”的道理。

一、“课内比教学”是展能力更促成长

1、“比教学”展现教师能力水平

通过近两周我校青年教师赛课,让我感受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而那每一堂课,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尤其是课件的制作,更是体现出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例如我校李小芳老师执教的《桂花雨》一课,她将孩子摇桂花的情景制成动画,声与画的同时展现,就让学生身临其境,而真正体

现“摇花乐”,轻易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由此而见,教师过硬的基本功便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如此的妙不可言。自制的课件中那优美深情的音乐配上幅幅动人画面,引领着学生走进如诗如画的文字中,如此“煽情”的导入还愁学生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吗?课堂中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热闹场面充分展示出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课堂,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让孩子真正成为我们课堂的主人,让孩子们真正学以致用。而那“三尺讲台”也就真正成了老师们展风采的大舞台。

2、“比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使我深刻意识到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要追求并需到达的目标,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才会有压力,以致于有动力,使其做精心的准备,理所当然,我们的课堂就会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达到减负提质,从而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发展。如我在教学《an、en、in、un、ün》时,课前我在网上观看了优秀教师们的课堂实录,学习了优秀教案的设计思路,然后结合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可行的教案。课堂上,我利用自制的课件来帮助识记这些韵母的音形,设计游戏帮助音节拼读,设计练习巩固音节练写,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都是轻松而快乐的完成学习,而且效果很佳。我想,若不是这“比教学”活动,或许别人也不会看到自己精彩的表演,而自己也享受不到这种孩子乐学的喜悦。

二、“课外访万家”是践师德更提素养

这次的“课外访万家”活动是让我们每个教师都参与其中,在亲身体验下,我意识到了家访的重要性,是家访搭建了我们彻底了解学生,关爱学生、与家长沟通桥梁,有利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家校携手育人;是家访让我们对践行师德和履行教育职责有了更正确的认识,故家访活动势在必行。

在家访活动中,我们是有针对性的进行,对于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留守或单亲孩子,思想、学业上有重大变故的学生,残疾学生这几种情况是我们家访的重点。在其家访过程中,我们给家长们讲清了相关的教育法规,学校的现状,班级的情况,对于是留守孩子和老人的,还专讲了怎样与老师一起管教学生,沟通孩子的方法。而对家长们的热情款待我们一律回绝。记得我与一名老师走到一名与只靠奶奶捡垃圾的生活在一起的学生家中时,我的心很绞痛,因为家中只有一煤炉,两把椅子,一张很窄的草铺的床,我想:谁看到这一切,都会心酸。在当孩子的奶奶说道他没妈妈,而有一爸爸就跟没有一样时,老人家伤心落泪了,此时,我们的眼睛也湿润了。过后,我们就给她说了很多安慰她的话,并将身上仅有的120元钱给了她,她甚是感激,久久不愿收下,最后还是我们用了激将法才勉强收下的。你们说,对于这样的家庭,我们不通过家访活动,又怎知晓呢?也许,就我们的的一次亲临,就我们的一次交谈,会改变孩子,会改变这个家庭。

所以,这次“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开展,是对全体教师锤炼教学基本功,促进专业成长,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次大动员。因此,我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努力把握前方的路,勤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为我们山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篇6:课内比教学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通知》(鄂教师[2011]7号)精神,确保“课内比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开展,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结合全市教育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强化学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加大教师师德、工作态度、教学能力、工作绩效等方面的考核力度,建立一支思想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二、评价目的

通过对各相关要素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监控与评价,为学校和教师落实“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开展,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服务;引导教师以现代教育理念开展教学实践,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发展、完善自我;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培养创新能力;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三、评价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评价是为了促进学校工作和教师个人的发展,引导教师通过评价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与自我提高。

(二)导向性原则。通过对教师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工作绩效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提升教师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三)全面性原则。从“课内比教学”活动中体现的德、能、勤、绩等方面,多指标、全方位、多层次

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四)激励性原则。通过评价,鼓励广大教师和学校扬长避短,激发工作的主动性与工作热情。

(五)公正性原则。评价要全面客观,坚持标准,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四、评价步骤及方法

评价采取自评、组评、生评、校评、局评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办法。由教师本人写出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说课、讲课、评课、拜师学艺、课后反思等专题活动方面的工作总结;各年级(教研)组根据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工作表现和检查说课稿、讲课稿、评课情况进行考评;学校教务处召开校务会议,对采集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评议,以数据反映的客观事实为依据,根据自评、组评、生评、校评的实际情况,按总分折算后确定考核等次,考核等次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学校要把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比武资料送县(市)区教育局备案,作为上级部门检查活动开展情况的基本资料。

五、评价结果的运用

(一)评价过程的数据结果反馈给个人,便于个人进行总结、改进、提高;评价过程中发现的个体问题,采用个别约谈方式反馈,使评价起到激励、导向作用;评价中发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学校要制定针

对性措施加以整改,以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

(二)教师教学比武情况记入每一位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也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评选特级教师、湖北名师的必备条件。学校开展教学比武活动情况,作为校

篇7:课内比教学

宋天国

一天紧张而激烈的理化“课内比教学”活动终于圆满完成,我经历两天的赛课和听课,深深感触到这次赛课和听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们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每个人回味无穷……

听课和赛课,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学方面收获的很多,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三堂理化课的教学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尤其是理化教学活动的呈现,更是体现出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

这次活动让我懂得了我们的理化课堂是如此的妙不可言,从这两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石成国老师重视学生的操作过程,陈开国老师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这几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

一、巧妙地使用媒体。在英语课堂上几位英语老师广泛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且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创设语言情景教学。每位理化老师总是在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在情景中轻松地掌握本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不同的实验情景中操练,也顺应了《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要求。

三、精彩的预热导入,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课堂上孩子们个个生龙活虎,各位老师生动的预热和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在体验分享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四、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自身的素养。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一堂优质课的关键。老师们准确深刻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形象精练的讲解,清晰流畅美观的书写赏心悦目,更值得我们英语教师学习。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确确实实使我成长了不少,在以后的化学教学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多借鉴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逐渐提高化学教学水平。

篇8:课内比教学

来自市直7所学校的7名音乐教师12月9日在石化一小进行了一场音乐现场课的角逐,课内比教学。这次比赛与以往不同,以前都是优质课,早早的做好准备,试教好多遍,到时作为“演员”表演一下就可以了;而这次是提前半天采取现场抽签决定你所上课的时间及内容,时间紧,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很强的音乐基本功和全面的人文素养,不但弹琴、歌唱、舞蹈等音乐能力强,在教学中还要有较强的组织、引导、调控学生的能力,教学反思《课内比教学》。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风采吧!

篇9:课内比教学

—— 一线感言

应城市天鹅沈铺小学 吴利容

应城市天鹅沈铺小学于10月到12月举行的“课内比教学”教研活动。我积极主动地参加了这次活动,在本次活动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听了杨雪晴、龚四祥等老师的课,自己上了一节课,在本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听课之余,我的感触颇深,下面就略谈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课堂返璞归真。

听完这些课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比教学”活动,要求所有教师全员参与,不是走出去比武,而是在学校现场,不是一节集中各种优质资源和教师全部精力的优质课、示范课,不是精心准备的“包装课”,而是“原生态”的。这课,没有故作姿态的“花架子”,没有眼花缭乱的“装饰品”,更没有像公开课那样的“大练兵”,真正体现了“原生态”的教学.教育需要常规,需要常态。学习本来就是自我修炼的过程,师者也只不过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已。做人需要真诚,讲课需要真实,我们的课堂需要自然,需要常态。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课堂教学,就是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素养,真正返璞归真,达到“原生态”的境界。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常态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二、老师们的课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始终做到了目中心中有学生,确立了学生主体的教学观,教学法中教师要从心灵深处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在整个师生互动过程中,用一种商量、协商的口吻进行对话。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了和谐的师生互动、同学间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 ,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杨雪晴老师的《分数乘除法的综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理念。培养了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习惯,在互相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共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活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加强师生、生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了人文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讨论、交流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沟通的学习过程,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真诚、和谐的交往与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和创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让学生有独立思考、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与成就感。

三、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学生身边的情境进行教学

在学习之前教师要留心关注学生值得体验的内容。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习起来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组织学生观察、收集生活中相应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比如,田元发老师的《10以内数的连加》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买东西的情境,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物品及单价,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去购物等等,这样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1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这样上课学生就感到很轻松了。原本感觉很难讲授的知识,学生却学习、理解并掌握得非常好。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上课时学习热情会非常高,也学得格外轻松。

观看了这节课使我认识到在课堂上开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体验。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因此,数学学习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体会到数学的用途,才能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挂上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三、老师们在语文课堂上都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 这正是我忽视的。好文章是用来读的, 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 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 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学生走进文本,感悟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是至关重要的。在听栾慧星老师的《坐井观天》时,栾老师设计了“初读”、“细读”的环节,让学生有时间直接地、反复地接触课文,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学词语、积累语言;在读中,进行感知、感悟;并且在读中培养语感进行口语交际,拓展想象,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受到扎扎实实的训练。

四、教师的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老师,语言清新自然,简洁流畅,频率起伏有致,讲得“玲玲如振玉”,讲得“累累如贯珠”,让你听得如痴如醉,这样的课堂,总有个八九不离十的效果。有的老师,语言平淡,重点不突出,节奏不稳定,天马行空,让你如入五里雾中,这样的课,即使不出现任何知识瑕疵,也很难有好的效果。徐林芳老师的《只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让我印象深刻,富有激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别说是那些学生了,就算是同为语文老师的我也是听得如痴如醉。

当然,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也反映出一些不足,存在的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1、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还稍欠缺。表现为专业术语不准,学科语言不规范。

2、部分教师课堂缺乏激情和激励。一是课堂气氛呆板,缺乏激情。教师应该以激情点燃激情!二是缺乏激励。有的学生的回答很有特色,很可爱,老师却没有深度点评,忽视了激励。

3、注重了课前的预设,忽视了生成的精彩。课前预设是教学成功的前提,但不是唯一。如果课中能把握生成,那么我们的课堂将更为精彩,这一点在整个活动中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4、在评课上表现不够全面。校内教研活动,我认为“挑刺”比“种花”更为重要。评课是应该说得细一些。但也不能只关注细枝末节,还要从一节课的思路的高度给予评价。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教师走上了讲台,不是重复一次教案,而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进行的一次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应深入解读教材,了解课堂,寻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课堂生命的再创造,争取使我们的学生真正理解知识走进知识,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并且能自主地进行尝试,为学生真正营造一个绿色的生态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见解、善于理性思考、积极开拓应用、勇于创新的人。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在一线教学岗位上更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学习,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讯地址:应城市天鹅沈铺小学

邮编:432419

联系电话:***

篇10:黄石之行:观“课内比教学”记实与思考

关键词:ABB,网络,流行语,语用,戏仿

ABB作为构词形式的研究由来已久, 成果颇多, 传统的关于ABB式结构的研究, 多集中在形容词重叠式的领域, 如亮晶晶、绿油油、黄澄澄、圆滚滚、香喷喷等。值得关注的是, 近些年, 网络上一种新型的ABB重叠式词语开始流行, 并且呈现数量越来越多、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的趋势, 其中不少词语已经进入年度热门流行语行列。新时期网络ABB流行语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非典时期的一个焦点词语“吕传传”, 随即又出现一个热门词语“何逛逛”, 但当时并未对这种重叠式的构词本体给予足够的重视。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 其间产生了一个全国闻名的“范跑跑”, 接着是“郭跳跳”等一系列相关词语, 其中包括热门度较高的“桥糊糊”、“楼脆脆”等词语。从此, ABB式网络新流行语呈井喷式的产生。

ABB式新流行语的确定和特征分析

一方面, 由于网络新闻条目和内容数量惊人, 如果不在尽可能大的语料库中检索, 极有可能出现提取结果不全面以及重现率较低甚至无法统计词频的情况;另一方面, 基于较大语料库的检索结果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偶然性, 部分对象不具有典型性。因此本文采取正向提取和反向印证相结合的方法, 最终确定ABB式网络新流行语的实体。

基于以上的思路, 首先确定语料来源:一、新浪新闻语料, 词数172465, 字数16997267;二、搜狗分类新闻, 词数766753, 字数81722123;三、CYY网页提取工具自建语料, 词数9404, 字数1587198。经过统计并人工筛选得出ABB网络新流行语21个:

楼脆脆范跑跑文跑跑陈跑跑官跑跑官推推

朱抢抢楼歪歪桥塌塌吕传传何逛逛桥塞塞

桥粘粘桥糊糊楼薄薄楼高高楼涨涨墙脆脆

路塌塌路脆脆郭跳跳

然后使用百度搜索21个初级检索结果, 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分别是:“范跑跑”3150000次, “楼脆脆”1280000次, “桥糊糊”1250000次。其余的情况分别如下:楼歪歪762000次, 楼高高405000次, 郭跳跳195000次, 楼薄薄153000次, 路脆脆30200次, 桥粘粘27400次, 桥塞塞18000次, 文跑跑17300次, 吕传传13400次, 陈跑跑13000次, 朱抢抢11100次, 何逛逛9190次, 路塌塌9160次, 桥塌塌8170次, 楼涨涨7680次, 官跑跑4150次, 官推推1670次。

可以证明, 21个初级检索出来的词语在网络上的使用都有一定程度的广泛性, 因此我们认定它们都属于网络新流行语, 并可以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

新ABB流行语之所以“新”, 主要是其体现出与传统的ABB式词语明显不同的特征:

1.词类性质不同, 传统ABB重叠式词语如“香喷喷”、“亮晶晶”、“白茫茫”等词语分布集中于形容词、动词这样的谓词性词类, 而新ABB流行语则体现出较强的体词性词类特征, 作为名词使用的频率较高。

2.语义所指不同, 传统ABB式词语的语义所指明确, 多数专指状态性, 而新ABB流行语语义主要指向事态性, 并且有泛指倾向。

3.扩展能力不同, 传统ABB式词语扩展主要以词根语素A为中心, 进行同功能性扩展, 如白茫茫———白花花———白生生, 词缀语素B基本不具有再扩展能力, 而新ABB流行语中的A和B的扩展能力都很强, 比如A的扩展:楼脆脆———楼歪歪———楼塌塌;再如B的扩展:范跑跑———文跑跑———官跑跑———陈跑跑。因此, 网络上的新ABB流行语应用广泛、灵活, 生命力极强。

4.语体范围不同, 传统ABB式词语在语体的选择上基本无明显的取向, 而新ABB流行语则主要出现在网络新闻语体中, 在新闻语体中又集中出现在新闻评论和网络论坛中。

ABB式新流行语的语用机制

指称和陈述功能。通常认为, 占据主宾语位置的词语语义上表现为静态指称, 占据谓语位置的词语则表现出动态陈述语义。从我们收集的新ABB流行语的句法功能来看, 它们在应用中多处于主宾语位置上, 具有很强的体词化倾向, 指称功能明显:“范跑跑”能在凤凰卫视的演播厅正襟危坐、侃侃而谈, 这本身就会让受众分不清对错善恶。 (新华网2008年6月14日)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 新ABB流行语也在一定情况下体现出动态陈述功能, 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能够进入谓语位置;二是能够在谓宾动词后充当动词性宾语。

明发滨江新城天坑形成, 三期322栋别楼歪歪 (南京网络问政论坛2010年9月16日)

在实际的语料中, 新ABB流行语的体现出谓词性功能的例子比较少, 其充当主宾语的情况占了大多数。原因在于在语用中, 承担指称义主体的A语素被凸显出来焦点化, 而负载陈述义的B语素则被背景化, 只承担了描写或限定的功能, 通过非线性结构变换可以看出:

范跑跑———跑了的范官跑跑———跑了的官

因此可得出结论, 新ABB流行语在使用中主要体现出名词的指称功能。

确指和泛指功能。新ABB流行语的形成都是基于一个特定的事件, 语义的元形态中包含了完整且特指的时间、地点、对象和事件。比如“楼脆脆”:

2009年6月27日, 上海的一栋竣工未交付使用的高楼整体倒覆, 官方以两次堆土施工为原由, 遭网友抨击, 故称为“楼脆脆”。

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21个ABB式新流行语, 它们的产生都有着相同的触发机制, 即事件———评价———提取关键词 (A、B语素形成) ———ABB形式化。

ABB新流行语之所以能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除了它们指代了一些确定的焦点事件以外,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们还可以语义泛化, 从而指代相似的事件类。因此, ABB新流行语表现出确指和泛指的双重特征。

我们将重点探讨一下ABB新流行语的泛指用法。在我们搜集的网络新闻语料中, 出现泛指语用功能主要有两个标志:

一是“们”的使用。我们认为, “们”在语法范畴中体现出“不定指复数标记”的功能, 因此, 在确指的ABB流行语后面加上“们”, 使之复数形态化, 功能也转向泛指, 即ABB流行语所指不再仅仅指称它的原始意义, 而是指向相关的一类对象或事件。例如:

从这个角度看, 对“范跑跑”们的理性评论, 也是我们这个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价值重构———起码是主流价值重构的良机。 (新华网2008年6月11日)

二是具有转指倾向的限定性定语。

如果陈先生身在地震灾区, 如果他当时也像“范跑跑”一样站在讲台上, 他一定也会是个“范跑跑”。 (光明网2008年6月4日)

在上面的例子中, ABB结构的语义已经不是它的本义了, 而是投射为与之相关的类义, 正因为如此, 才有了网络上大量的这类用法, 比如“楼歪歪”:“南京江北‘楼歪歪’住宅小区”、“河北黄骅又发生‘楼歪歪’事件”、“广东惠州5层居民楼楼体下沉严重倾斜, 住宅变成‘楼歪歪’”等等;再比如“桥糊糊”:“南京又现‘桥糊糊’, 裂缝能伸进手指”、“红旗桥———南京第二个‘桥糊糊’”、“重庆又现‘桥糊糊’”等等。

ABB式新流行语的修辞新倾向———戏仿

ABB式新流行语体现出来当今网络语言修辞的一个新的倾向———戏仿。“戏仿”的概念来自文艺理论范畴, 本意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其他作品进行借用, 以达到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目的, 属二次创作的一种” (源自百度词条) 。我们所关注的“戏仿”则是文艺理论在社会语言学中的交叉应用。戏仿属于广义的仿词辞格, 从“范跑跑”到“陈跑跑”再到“官跑跑”等, 是对A元素的类仿;从“楼脆脆”到“楼歪歪”等, 从“桥糊糊”到“桥粘粘”等, 是对B元素的类仿。“戏仿”与普通辞格的最大差异体现在“戏”上。“戏”可以理解为一种“非正式”、“非主流”、“调侃”、“讽刺”的态度。这正对应了当今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 即以调侃戏说的方式看待社会问题, 拒绝严肃文化。总体上看, ABB式新流行语的戏仿修辞功能体现出以下三方面特点:

经济性。当今的网络传播进入了一个加速度的时代, 任何冗长、繁琐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中都是不受欢迎的。ABB式新流行语关涉的都是社会热点、焦点话题, 而引发这些话题的具体事件则多是由一个或几个论元主体和一系列复杂动作构成, 其中还包括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因此将它们简化为大家所熟悉的ABB式结构, 不仅符合大众化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缩短言语交际的跨度, 节约交际的时间, 在最大程度上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信息传递量。

描摹性。网络新闻传播追求的不光是信息的最大量化, 还重视信息尽可能形象化, ABB式新流行语就体现出了这种特点。如前所述, ABB式新流行语的形成往往基于某个特定的事件, 事件触发, 引起关注和热议, ABB式新流行语随之形成了。而ABB式新流行语在构造过程中, 抓住了事件的两个关键:动作元和动作, A指代动作元, B指代动作, BB的重叠可以体现出状态义。因此, ABB的构造方式最大化地保留了事件的核心信息, 而且能让受众形成视觉上的印象, 比如“官跑跑”的原型:“新疆克拉玛依大火, 那些教育部门的官员竟大喊‘让领导先走’, 弃孩子们不顾率先逃跑, 致使796名孩子葬身火海, 332名孩子死亡”, 就是从事件中提取了主要角色“官”和主要动作“跑”, 其人其行, 描摹得简约而准确, 随时随地都能够让人在视觉上重现那场悲剧。

反讽性。ABB式新流行语多出现在网络新闻和网络评论中, 它们也承担了针砭时弊的社会功能。但是这种道德审判式的内涵却是由ABB重叠式这样颇具儿童语言的游戏形式来实现的, 不能不说具有很强的反讽性。

纵观ABB式新流行语的语义隐喻和投射, 反映出一个重要的信号, 即在当下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 当商品逻辑、快餐化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的时候, 崇高的、严肃的话语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人们更习惯于以调侃的、游戏的心态面对生活, 甚至是生活中非常严肃的话题。面对危难, 老师不顾学生独自逃命, 在严肃的话语表征中, 我们可以用师德沦丧等话语予以谴责, 但是在狂欢化的网络语言表征体系中, 这种正襟危坐的话语倒显得官方化十足, 显得不够亲民, 而以“范跑跑”称之, 既亲昵、有趣, 又在调侃中讽刺了这种行为, 这种戏仿修辞格可以说是民间的、大众文化智慧的一种体现。拉伯雷认为, 民间文化与官方文化是对立的, 官方文化总是严肃的, 带着恐吓意味, 而民间文化则是狂欢化的、谐谑的、戏仿性的, 民间文化的戏仿可以对抗甚至颠覆官方文化, 具有解放的意义。但是我们有必要指出的是, 当下网络流行词中的戏仿修辞虽然可以说体现了民间话语智慧, 但这种话语表征并不具有拉伯雷所谓的解放的意义。因为这种话语并不意在对抗、颠覆官方话语体系, 而是以搞笑、娱乐性的表达方式来迎合消费主义的接受语境, 其文化政治功能与其说是解放性的, 不如说是麻痹性的, 它使得话语接受者习惯于以轻松一笑面对一切, 混淆价值判断, 认为横眉冷对、拍案而起不够幽默, 最终麻木不仁, “娱乐至死”。

篇11:课内比教学

枣林小学 杨万翠

经过两个多月紧张而激烈的比赛,我们枣林小学的“课内比教学”活动马上就要画上完美的句号。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听课、讲课,我深深感触到这次讲课和说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们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每个人回味无穷„„ 作为一名参赛教师,为了讲好这堂数学课,我准备了一个多星期。我不仅在网上观摩别人的优秀课,还不断向校内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讲课的那一天,我的心一直都悬着。感觉一节课时间好长。

我讲课的内容是小学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这一课的核心内容是“倒数的意义和求法”。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教学,结合新课标,也给了我不少启示。

启示一: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1、在课的导入部分,采取了活动的方式:学生说数,老师很快地说出与这个数相乘积为“1”的数。使学生产生疑问:老师为什么说地那么快?有什么窍门?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他们迫切地想听完这节课,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

2、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比如设计的“比较大小”,在比较大小之后,让学生找找其中的规律,为接下来的分数除法做铺垫。“猜一猜“,不仅用到了倒数的知识,也联系到前面学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启示二:相信学生,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

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在教学中,我对于探求“整数有没有倒数”、“0和1有没有倒数”、“小数有没有倒数”这几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合作交流的作用,去共同解决问题。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时间转瞬即逝。课堂比教学,对于我们这些教师来说是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听课、讲课,我在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这次“课堂比教学”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这次的活动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作为一名老师,这次活动,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首先,数学姓“数”,数学课的本色是“数学味”。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理性思维能力较强,无须借助动感的课件,也无须过多的修饰,只须朴实有效的“问题”,就可引发孩子的头脑风暴,使课堂呈现浓浓的数学味。

其次,对于六年级孩子,有些学习内容,不妨采用自主学习的模式,借助“直接揭题、提出目标——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巩固应用、拓展深化”的流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性思维。这样的常态课即可减少教学成本,又能和初中数学教学接轨。

篇12:课内比教学

近段时间以来,我深入到课内比教学这项活动之中,听了不少老师的语文课,使我深有感触,收获颇多。这些老师的课,没有故作姿态的“花架子”;没有眼花缭乱的“装饰品”;更没有像公开课那样的“大练兵”。他(她)们的课,有的如高山流水,娓娓道来;有的象平静的湖面,微波荡漾;还有的似大海的波涛,起伏跌宕。他(她)们时而激情振奋,时而低语吟唱……真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各领风骚,真正体现了原生态的教学。对比自己的教学,我有如下思考:

老师的慧眼是处理教材开展与学生对话的根本。要具备一双慧眼,老师必须要有学习的过程和经历,特别要有钻研教材的能力,要有认识亮点的能力。对于语文课来说,我们要有感情,这是语文课与其它课文最大的不同。通过读来感受美,通过替换比较来认识美,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寻找美感。更重要的是老师的点拨,现代语文教学,不仅让学生自己知道这点东西,而是要在老师的引领下,不断的创造情景,体验发现美的历程和美的呈现方式。在这种互动中,老师的指导就具有了成为老师的尊严的能力,也有了与学生进行对话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教师要有独特的感悟能力,能够认识到文本中不同词语的表达作用,以及词语在句、段中的特殊含义。教师要具有自己发现的体悟,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才会更好的以自己的个性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与学生情感共鸣的效果。

老师的教学不能仅以文本为本,更要有自己的创造性,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即使老师的课有点夸张比不足好得多,比不知所以然要好得多。课本知识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教学的工具,但内容需要我们教师去挖掘,内在精神需要我们教师在领悟到其要义,然后用个体的方式来生成和呈现,才具有了个性化的教学,才能显示教师思想的精华和人格的魅力。文本再好,没有老师的领悟能力也不可能出来什么好的效果。在领悟以后,就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如:有的教师用影片来引入;有的教师用诗句来启发;有的教师用师生的交流来切入;有的教师用比较的方法来引导。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引导大家用图片、用音乐、用学生的激情表演或其他的方式来创造表现的机会,这本身就是创新,这也是老师的匠心独运。教师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大家从身边列举事例,更有利于同学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比如,让大家谈一下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你有什么地方有疑问呢?虽然这些问题很小,但长期的积累,就会给同学们一个思考的空间,一个积极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比如,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合理吗?我们的组织秩序和学校生活合理吗?开放的思维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我们不能用课本来禁锢人的想象,没有想象空间的课堂是可悲的。

朗读是课文教学的魂,没有朗读就没有语文教学,这是我深切的体会。因为除了语文教学以外,再也没有什么课堂能与这一学科的特点相比拟的。在读中来感悟语文要好得多,另外在读的同时,一定要体会重点语句,把握中心语句,像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和一些比较明显的点明作者写作本文意义和体现精神的句子,要让学生们来体味其语言,感悟语文的美感所在,或准确或严谨或生动,都是美的一种形式,体会得当,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篇13:课内比教学

宜昌市十八中学 徐江春

本学期以来,我校响应省教育厅及市、区教育局的号召,扎实开展了“课内比教学”活动。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不仅自己精心准备,认真参与本组活动,还虚心聆听其他科目老师的课,从中收获颇多。置身于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她们幽默风趣、激情飞扬、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让我耳目一新。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魅力

当我学习张玲老师的课时,竟发现教师的语言有如此魅力,一篇《大堰河———我的母亲》带领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徜徉在爱的海洋,动情的语言紧紧抓住每个孩子的心灵,有小爱升华到大爱。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的魅力发挥到极致,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语言,让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学生兴趣浓厚

在学习乔丽丽老师的课时,我耳目一新,原来政治课还可以这样上。老师在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把学生感兴趣的周杰伦搬上了课堂,把辩论会搬上了课堂,让学生把知识串唱成了歌曲,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也激发了学生的潜力。李先华老师也把游戏、舞台剧搬进课堂,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师应变能力强,驾驭课堂游刃有余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我们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

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上,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可能出现让我们出乎意料的情况。面对信息多变、资源丰富的课堂,我们应扮演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灵活生动地驾驭整个课堂,所以当学生一旦有新奇的发现,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要将此发现打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在课堂中捕捉学生的新发现进行拓展和延伸,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四、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验班的座位来了个大变革,学生围成六个小组,打破了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传统模式,教师走到学生中去,所有知识学生合作完成。学生成了课堂的中心,老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是现代教育工作中最为提倡的一种做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启发诱导。

五、注重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

很多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方面都处理得特别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此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上一篇:周庄水韵课件下一篇:施工安全绩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