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感恩

2024-07-19

怎样培养孩子感恩(精选12篇)

篇1:怎样培养孩子感恩

怎样培养孩子学会感恩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意。每个人应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心怀感恩,世界才会美好,学会感恩,生活才会快乐。感恩是笑傲人生的前提,感恩是收获成功的条件,感恩是照亮迷途的灯塔。曾经有伯牙断琴,报钟子期的相知相识之情;荆轲刺秦,报燕太子丹的礼遇之恩;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刘备的知遇之恩。可见感恩之情古已有之,学会感恩是人性本善的起码要求,他们的感恩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需要从小进行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父母的道德品质、生活习惯、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感染力相当大。作为家庭教育主体,如何让孩子感恩社会、感恩老师、感恩父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尊师重教美德,传承中华民族孝义,我觉得就需要从小培养孩子感恩之心,学会感恩,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与老师和家长们共勉。

一、身在福中需知福,用对比感恩社会。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大,很多家长就是过分溺爱孩子,放在口中担心融了,拿在手上担心掉了,男孩子视为心肝宝贝,女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很多的孩子生活在优裕的家庭之中,认为幸福是与生俱来的,缺乏对社会的感恩。如何让孩子身在福中知福呢?一是要利用爱 国小故事进行教育。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精忠报国》、《为振兴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激发孩子爱国主义热情,让孩子主动去学习一些小故事。二是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用过去的贫、苦、弱与现在的富、甜、强,加强“有国才有家,国富则民强”的思想教育,培养孩子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的高尚情操。三是利用清明节扫墓、烈士陵园观赏、红色旅游景点进行实地游玩,加强孩子爱国主义教育。

二、力所能及帮家庭,用理解感恩父母。

一则公益广告给我的感触很深。一个镜头是媳妇每晚都把热乎乎的洗脚水端到婆婆的房间,为婆婆洗脚。另一镜头:媳妇的儿子才四、五岁光景,颤颤巍巍地端着洗脚水给他妈妈洗脚。很感人的两组画面,这就是无声的教育!一是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二是用历史文化作载体正面教育。利用“十月怀胎”、“二十四孝”等小故事教育孩子懂得孝义。三是利用节日作媒介。生日感恩。生日,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就意味着香喷喷的蛋糕、亮闪闪的烛光、精美的礼物。在庆祝的同时,让孩子懂得养育之不易,工作之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鼓励孩子勤俭节约,尊重父母劳动成果。“母亲节”、“父亲节”感恩。“是娘崽,痛娘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鼓励孩子做平常点点滴滴的家务、对孩子细细微 微的话语表扬,对孩子乱发小脾气、打东西、损坏物品进行心与心的交谈,让孩子懂得感恩父母。

三、尊师重教守纪律,用学习感恩老师。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开启了一扇又一扇智慧的大门。一是要尊重老师。见到老师问声好,多说一声“辛苦了”。多用“麻烦、请、可不可以”等语言,在言行举止方面做到温文儒雅,听老师的安排和教导。二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平常注意多和老师交流,做到不耻下问。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老师。三是懂得回馈。在“教师节”等节日,向老师赠送贺卡,传达祝福。

四、团结同学促进步,用友爱感恩集体。

小孩子生活在多元化的社会,在与各种人交往的过程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否宽容坦荡,则对他以后的发展起着很大作用。一是胸怀要宽广。胸怀宽广的人能赢得众人信服,而小气的人只会斤斤计较、目光短浅,只有胸怀宽广的人才能广交朋友。二是能忍让。古语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里的“退”就是要有忍让之心,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感染他人,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去容纳他人。三是善于换位思考。我们有时候会对别人所做的事评头论足,对他人的错误不依不饶,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因此被人疏远,为何不进行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呢?宽容就是谅解别人的过 失,宽容就是一种理解和尊重,宽容还是一种胸怀气度,当我们宽容别人时,便架起通向感恩之心的桥梁。通过换位思考,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增强孩子集体荣誉感,同时鼓励参加学校举办的“感恩”活动、文体活动,为孩子健康成长付出作为家长应有的努力。

篇2:怎样培养孩子感恩

心理咨询师您好!我的孩子上初二,对我特别逆反,不断地报怨我们家长对他不好,对我们的行为和做法挑三拣四,横加指责,甚至于直接顶撞和拳脚攻击!看到其他孩子和父母关系那么融洽,挽着手和父母逛街,我很难受,我的半辈子辛苦换来的却是这种结果,不知道是我错了还是孩子有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感恩的心”?谢谢!

心理咨询师刘建伟:首先很理解作为母亲你现在的感受,我们现在的孩子因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对他们倍爱有加,导致溺爱,所以产生了自我意识过强,自制能力很差,社会适应能力很弱的心理特点,有些同学不知道自己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不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在哪都不知道。在孩子的心中,家长做到一切都是应该的,付出的再多也是欠缺的,不只是你有这样的伤心,我们12355接到的热线里面,许多家长都有类似体会,在此我不过多分析其中原因,给家长提供几种做法以供参考:

1、身教胜于言教

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更何况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首先要示范出感恩的生活来。记得要经常向孩子说“谢谢你”。詹姆斯说:“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用感谢来满足别人的人性需求,不但简单又有报酬。学习感谢是迈向自我实现重要的一大步,也是我们教育孩子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

2、化态度为行动

一个小举动,像是一个微笑,一件小礼物,像是一封贺卡永远是受欢迎的。当一个孩子在家帮忙把碗盘放好,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家庭与食物的感恩。当一个学生帮助老师提录音机,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学校与老师的感恩。中国早有名训“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形式就会到感悟。

3、加强社会实践

让孩子经常注意和体会社会上还有一些没房屋住的家庭,父母丧失劳动力的,或是那些本身残疾的,还有在街上乞讨的。在看过他们艰辛的生活以后,对自己舒适的生活又会是另一种体会吧。忆苦思甜,社会实践可以让孩子从中体会到家长的艰辛,感恩之心自然会循序渐进的得到培养。

篇3:怎样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

给父母一份惊喜, 用自己的零花钱为父母在电台或电视台点歌, 在父母生日时送上自己制作的贺卡。此外,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了解父母最想要的回报就是学生的优异成绩, 我们必须努力学习, 才能让父母真正地高兴。亲情的表达不用很花哨的形式, 只要从点滴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在日常的言行之中体现对父母的关爱。并且, 教师要对学生强调, 不要想着以后长大了再做, 关爱父母是眼下的事, 是从现在就要开始做起的。

二、开展实践活动, 培养学学生的感恩品质

我们每个人都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 因为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 并辛辛苦苦地把我们养大, 教育我们, 起早贪黑地挣钱, 只为了给我们一个更好的生活。把一个小生命养大成人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 所需的花费也是极其巨大的。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消费观念, 不攀比、不浪费、不过度消费。结合目前社会上的“啃老”现象,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让他们明白不能一味地索取父母对他们的付出。我们人类之所以是万物之灵, 是因为我们有道德, 而对父母的感激是我们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学生做不到爱父母, 那他就很难对同学、对社会有任何关爱之心。通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学生逐渐体会到了父母对他们的爱是那样的无私和伟大, 知道了父母生活的艰辛, 每一笔钱都来得不容易, 不能轻易浪费。教师还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让他们从心理上“断奶”, 具备独立意识, 克服依赖、攀比、享乐的心理, 懂得用心去爱父母, 通过各种方式去孝敬父母, 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

孝敬父母教育的内容:加强孝敬父母教育, 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中小学生孝敬父母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了解父母、理解父母的道德认知教育;亲近父母、关心父母的道德情感教育;尊重父母,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给父母添麻烦, 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减轻父母辛劳等的道德行为教育。例如, 感谢父母养育我活动: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给父母捶捶背、搓搓手 (握握手) ;给父母打一次电话, 送去一声问候;我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洗碗、叠被、洗衣物。此外, 还要感激教师的培育之恩。要对自己的教师感恩。因为教师不仅赐予了知识, 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教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感谢教师教育我活动。演讲:征文:《给老师的一封信》等, 《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感谢您, 老师》等, 手抄报竞赛等。

三、运用高效策略, 培养学学生的感恩品质

1.情感投入策略。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情感教育。所以, 我们要十分注重情感的投入, 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靠简单的说教是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的。2.知行结合策略。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 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所以感恩教育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 以活动为载体, 让孩子在行动中体验感恩的具体内容。只有体验了生活的艰辛, 才会对父母的养育心怀感恩, 才会有实际行动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总之, 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 感恩教育现在已受到行政部门的重视, 但要养成人人怀有“感恩之心, 感激之情”, 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所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 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长时间的养成, 我们任重而道远。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 感恩作为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一种高尚情操, 一种生活态度和一种人际交往的规范, 在当今社会, 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重视。呼唤感恩回归, 呼唤感恩教育, 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求。培养学生的感恩的心理品质, 是摆在教育工作面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亲情行动,实践活动,高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孙岩.让青少年从小学会感恩.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7.

[2]田玉贞.让爱传承.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3]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如此之.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4]腾刚.感恩父母.河山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4.

[5]李俊杰.读懂人生.河山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4.

篇4: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

有时候,自私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极易生根、繁殖;而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精心栽培及爱心滋润。我们平时只知施恩,而不知教育引导子女,他们怎会懂得感恩?

现象一:太过自我

节假日,父母希望孩子到乡下去探望双方老人,孩子偏偏以“功课太多”为由拒绝。晚饭后,你刚想和孩子说会儿话,孩子一句“我回房去了”,把你刚要问的话噎住了。这孩子怎么不如年幼时与你关系那般亲热了呢?他与家人若即若离,不免令人倍感失落。成长中的孩子,难道都是这样的吗?

方法:猜猜我的心

每当你希望孩子做一件事情,但没有十分的把握让孩子答应去做时,不要马上提出要求,先同他玩“猜一猜”游戏。游戏时,给无限次机会,说足够多提示。哪怕最终并未真正猜中,也要选出几个最好的答案,肯定孩子已经懂得关心他人内心世界,学会站在别人立场上想问题,并给孩子一定的奖励。

点评:现在有许多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特立独行,根本就不会顾及别人的想法。反观家长,倒是处处注意为孩子着想,照顾孩子包括生活、学习、心理在内的多方面需要。如此一面倒的关怀对孩子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家长定期有意识地和孩子玩此类游戏,可培养孩子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逐渐成长为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

现象二:予取予求

每个月,或者每周,甚至每天,孩子都要向父母索要钱物。直到有一天,父母发现,纵使自己拼命干活,省吃俭用,也无法满足孩子日益膨胀的物质需求。

方法:当“财政部长”

孩子不知父母为自己提供的一切已占了家庭开支的大半,怎会懂得节俭?利用节假日,把以往家庭的收支情况列出清单后,与“财政大权”一并移交给孩子,让他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开支。也许起先一两周他会把家里的伙食弄得一塌糊涂,还可能会因大手大脚而出现“财政赤字”。但千万记住:只给建议,不给补助。经过几周折腾,孩子会懂得合理消费,计划花钱,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点评: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物欲,催生了孩子的自私之心。让孩子了解家庭收支状况,参与家庭开支计划及管理,可让孩子产生主人翁精神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懂得维护家庭的利益,行事多为家庭的全局考虑。

现象三:忘恩负义

平时,父母总是对孩子百依百顺。然而父母也有自己的原则,当孩子跨越了原则的底线时,父母终于对孩子做出了相应的惩罚。然而这理所应当的责罚却被孩子牢记在心,记恨许久。

方法:家庭反思会

定期召开“家庭反思会”,每人都总结一下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好,特别是对自己的好处。并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何不足与缺点,打算今后怎样改正。除此之外,家庭中一定要商量制定出一套合适家庭状况的“守则”及“奖惩细则”,作为对家庭中各成员实施奖惩的依据。

点评:孩子不会记恩,只因家庭各成员之间素来没有养成记恩的习惯。孩子会记仇,是因为父母对自己的态度转变太大,强烈的刺激令他想不牢牢记住都不行。再加上家人对同样犯错的大人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常常令孩子觉得很不公平。定期召开家庭反思会,可让“记恩”“思过”成为孩子处理家庭摩擦、调节自身心理的常用方式。

现象四:恩将仇报

上街帮孩子买了件礼物,本以为会给他带来惊喜,却被孩子不屑地扔到一边;为使孩子英语成绩有所提高,特地为他报个外语补习班,孩子却咬着牙对你说:“妈妈我恨死你了!”若情绪激烈一点,还会用头顶妈妈,用指甲抓妈妈。真是好心没好报!

方法:原则+自主

如果想给孩子礼物,可先定好大致的价钱,再和孩子一起上街,由孩子挑选在这价钱范围内的物品。如果孩子的某门功课成绩确实不理想,可由孩子自主选择提高成绩的办法。如:自己找同学老师补习;每晚抽时间复习;上周末补习班……一旦孩子选择的方法效果不明显,再征求孩子的意见,及时改变方法。这样,既坚持了原则,又让孩子自己做了主。

点评:一些孩子的自主意识特别强烈,家长事事包办会令他们十分反感。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性,会令他们心理满足。既然我们的目的并非操纵孩子的思想、指挥孩子的行动,那么这“双赢”的措施是最令彼此满意的,孩子定会因为你给予他足够多的自主而倍感幸福。

现象五:不做家务

当工作了一天、面带倦容的母亲正忙忙碌碌地为家人准备晚餐时,家人却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惬意地喝茶、看报、听音乐,没有一人前去帮忙。

方法:全家总动员

此时父亲应积极行动,号召孩子和自己一同上前分担家务。父亲不要小看如此普通的事情,它会使孩子懂得一家人应彼此关心体贴,互相帮助合作。以后若有一方家长因出差、加班等因素不能参与家务劳动时,要把任务移交给孩子:“爸爸(妈妈)不在家,你是家里最年轻的,可要替我照顾好妈妈(爸爸)哦!”如果孩子尚未养成主动帮忙的习惯,可详细嘱咐,再时常打电话敦促一下。

篇5: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

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

我认为从小给孩子制定严格的标准,规范孩子的行为,真正做到明是非,懂道理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严格要求、奋发向上、乐观自信、规范行为,明辨是非的目的。具体做法如:1.让孩子知道学校的规定都是有道理的,即使存在缺陷也是在不断完善中,所以作为学生要严格执行学校的规定,做遵守纪律的模范。2.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作业完不成是一种渎职行为,所以在完不成作业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强制不允许看电视、上网,没有商量的余地,其实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也就习惯了。3.教育孩子要有感恩的心,让孩子从小感谢社会,感谢老师,感谢家长,感谢同学。例如:孩子小学毕业后我请小学老师吃饭,小学六年都没有请过,老师不理解。我和老师说我请老师的目的不是我感谢老师,因为教好孩子是老师的职责。而我的目的是刻意培养孩子有一棵感恩的心。4.我们在制定标准,规范孩子行为的时候,一定要和孩子一起,让孩子参与,这样就会增加其主动遵守的自觉性。

篇6:父母应该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

父母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

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爸妈们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在父母所给予的无穷无尽的爱下,却造成不少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他人。要知道,从小学会爱别人,是孩子健康成长、适应社会的必修一课,而“爱”的前提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因此,教会孩子感恩,也是父母“爱”的必经之路。

1.妙用“移情”,让孩子学会感受他人情感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要让孩子懂得感受他人的情感,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此时,家长可以采取一些“移情”的方式让孩子拥有一颗柔软的心,懂得体察别人的情绪。比如,当你看到你的孩子因为心情不好而要打她的洋娃娃时,你就可以告诉她:“不能打娃娃哦,娃娃也会疼的。她知道你是一个喜欢打人的孩子,以后就不跟你玩了。”用这样的移情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爱心,也让她能体会到别人的感受。

2.巧用节日,让孩子把握感恩时机

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最好时机。可以事先跟孩子说:“儿童节是宝宝的节日,爸爸妈妈都给了宝宝礼物。马上就要到父亲节了,你是不是也应该送爸爸礼物,让爸爸高兴高兴呢?”接着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动手做一份“专属父亲节礼物”。当收到礼物时,要记得对孩子的努力表示感谢:“谢谢你,你这么爱爸爸,真让爸爸感到高兴!”这能让孩子从被感谢中感到快乐,从而更愿意去帮助别人。

3.角色互换,让孩子学会设身处地

可以在家庭中开展“角色互换”的亲子游戏,让孩子当一天家长。你可以学着孩子平时的样子,比如“快,给我倒杯水,我渴了”,“我身上痒痒,快来给我挠挠”,让孩子体验做父母的辛苦,也让孩子明白,平时自己的这些娇惯行为是不正确的。通过当一天的家长,他日后在发生类似行为时,就会先想一想:“我这样叫爸爸妈妈给我做这做那,他们是不是很辛苦?”

4.做好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家长自己要做好榜样作用。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学会感谢,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只有家长孝敬了自己的父母,懂得感谢帮助过他的朋友,孩子才会在这个氛围中受到熏陶。平时可以多跟孩子说说:“那天下雨天,妈妈没有带伞,清妮阿姨大老远地送妈妈回来,这让妈妈很感动。以后别人帮了贝贝,贝贝也要学会跟别人说‘谢谢’,这样才会成为让人喜欢的人。”

5.感谢制度,让孩子在温暖中成长

可以在家里贴一张“谢谢你”的留言版,全家人都把想要感谢的话写在留言版上,家长可以感谢孩子为他扫了一次地,也可以感谢其他人为他所做的一切。也可以在饭前或是饭后定一个“感谢时间”,家庭成员都来讲讲今天有什么开心事,在这些事中,得到了哪些帮助,并表示感谢。

6.借用对比,让孩子关心不幸的人

当孩子沉浸在幸福中时,可以通过巧妙的方式告诉孩子:“有许多和你同龄的孩子,现在连饭也吃不上。这些铅笔、橡皮,他们都没有,更不用说你这漂亮的玩具了。”让孩子知道,世界上不只有幸福和甜蜜,也有痛苦和不幸。并经常和孩子整理一些他的玩具、衣物、用品等,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

当接受别人的帮助时,孩子学会说“谢谢”了吗?当父母、朋友生病时,孩子会比平时更体贴,帮你做些什么吗?当孩子自己吃着零食时,他会想到分一点给你吗?当看电视的时候,他会征求你的意见,问你“妈妈,你想看什么”吗?

当你生日的时候,孩子会为你送上惊喜吗?

如果你的孩子在接受每一份帮助时都懂得说“谢谢”;懂得和家人、伙伴一起分享他的“食物”“玩具”;在做事之前,能想到他人的感受,能想一想:这样,妈妈会不会高兴?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已经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这颗关爱他人的心也会让你的孩子在日后成为受人欢迎的社会人。

篇7:怎样培养孩子情商

怎样培养孩子情商

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素质,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怪异、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躁、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他智商再高也很难有成就。情商应从小培养。

培养忍耐力。有这样一个实验,选一些智商超常的幼儿,给他们一块糖,说:现在吃就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跟踪调查的结果是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怎样培养忍耐力呢?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到几分钟。对每次都把零花钱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长可以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下周可以加倍给你,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东西了。”孩子遇到了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很快就会成功的。

培养适应能力。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担心这担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长大后就易敏感、退缩。孩子离开母体后需要适应新环境,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开始孩子对外界刺激是被动地接受,逐渐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看,如果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将来你想让他有兴趣干点什么事,他也懒得动了。

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动获得的,老被喂饭的孩子自己不会吃东西。所以,孩子想自己拿勺子,玩一下遥控器,拉开关时,家长不要制止他,应引导他:“你看,妈妈怎么开电视的。”不要老数落孩子:“你怎么这样不听话!这个不能动!”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如果真是不该让孩子玩的东西,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篇8: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一、通过创设有趣情境, 激发孩子的探究欲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的孩子年龄小, 经验缺乏, 学习中以无意注意为主。只有那些有趣的教学内容才能轻易地抓住他们的眼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个个能激发孩子好奇心和兴趣的有趣情境, 引发其探索的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 通过实际问题来启发孩子探究的兴趣。如, 预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浪费多少水的情境。具体步骤是这样的:先往一个纸杯里注入20克水。用细铁丝在杯底部扎一个小孔。接着, 让水漏进盒内, 并开始计时。先用电子秤称出一个纸杯的重量约为2克, 再向杯子里加水, 直到电子秤上显示出22克时, 说明杯子里有20克水。这时, 我安排一个学生打开秒表, 大声喊:“准备, 开始!”一声令下, 我按下秒表, 一名学生抽掉细铁丝。杯子里的水“嗒嗒嗒”地往下滴, 秒表上的数字飞快地变化着。水滴得越来越慢, 这时, 我告诉学生这是因为水越来越少压力越来越小的缘故。我挤了挤杯子, 让水保持同样的压力。水漏完了, 我按下了秒表, 一看2分钟!漏完20克水竟然只需要2分钟!如果水龙头和纸杯漏水的速度相同, 那么1小时就会漏掉600克, 8小时就会漏掉4800克, 一天就是14400克!这时, 我告诉学生:“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 每瓶大约是500克, 你算算如果这样的话, 一天要浪费多少瓶水?”用14400除以500, 真是不算不知道, 26瓶还要多400克呢!学生都说:“我们一定要节约每一滴水!”

二、尊重孩子的个性,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习惯于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说教, 不让他们越雷池一步。长期下来, 严重地束缚了孩子的思维, 挫伤了孩子的创造性。使不同的孩子趋于一致, 没有个性差异, 特点消失, 棱角磨平, 变成了只会言听计从的小绵羊。事实上, 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要为具有不同天赋和不同潜能的孩子创造不同的发展空间, 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激发。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 不同的孩子在智力、性格、兴趣、特长上是有所差别的。我们要针对他们的个性采用不同的策略, 为每一个孩子量身打造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方法, 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

好奇心是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好奇心往往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一种注意力, 为弄清它们的原因, 而提出“为什么”。好奇心愈强, 渴求获得知识的心情就愈迫切, 同时总是想要用尽一切办法寻求答案。亚里士多德说过:“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问更是孩子的天性, 是他们萌发创新能力的起点。只有对事物好奇, 才会去思考和探索, 逐步发展为创新或创造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特别的才能, 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所以,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 要特别注意启发孩子的好奇心, 引起他们对授课内容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被激发了, 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在这一过程当中, 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迸溅出智慧的火花, 奇思妙想会层出不穷, 创造出许多让教师都惊叹的创新思维。

四、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俗话说:“心灵则手巧。”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还不是很强, 所以要多让他们动手。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能怕麻烦, 必须要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逐步提高动手能力, 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当前, 教育内容不断更新, 原有的一些教学器具渐渐变得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为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并获取更直观、更准确的数学信息, 教师必须学会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 结合教材引领学生自制教具, 例如, 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时, 遇到这样一道应用题:钢铁厂有一根底面半径是4分米, 高6分米的圆柱形钢坯, 现在要把它熔铸成一个底面直径为1.2米的圆锥形, 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分米。为了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到“钢铁在熔铸过程中, 只是形状发生变化, 体积并没有变化”的原理, 我教学生自制简单有效的教具, 取出准备好的橡皮泥, 捏出一个圆柱体, 把它想象成需要熔铸的钢坯。然后再把它捏成一个熔铸后的圆锥钢块。同时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橡皮泥由圆柱体变成了圆锥体, 而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去掉它的任何材料。因此, 钢铁在熔铸的过程中, 只是形状发生变化, 体积并没有变化。紧接着, 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 再捏一捏, 看看圆柱体钢坯还能捏成什么形状, 在变化形状的过程中, 它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最终, 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个定论:钢铁熔铸过程中, 无论形状怎样发生变化, 体积都不改变。

五、鼓励孩子标新立异, 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独立思考问题,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不满足已有的成果, 敢于别出心裁, 甚至可以异想天开, 从反方向去思考遇到的问题。不要被教材和教师的思想所束缚, 要敢于质疑, 敢于多问为什么。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曾说过:“怀疑, 是发现的设想, 是探索的动力, 是创新的前提。”发现问题远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为只有能够提出问题, 才能够解决问题。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珍视孩子们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他们的一些想法虽然看起来有些不切实际, 但这些新奇独特的想法其实正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对此, 我们不但不能阻止, 反而要给予鼓励, 多给他们尝试的机会, 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就会不断被激发出来, 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 孩子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 它需要老师长期的培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要通过创设有趣情境, 激发孩子的探究欲;尊重孩子的个性,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引导孩子动手操作,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鼓励孩子标新立异, 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并不断开发新的渠道和方法, 坚持不懈, 逐步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摘要: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通过创设有趣情境, 激发孩子的探究欲;尊重孩子的个性,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鼓励孩子标新立异, 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篇9:怎样培养孩子当“头儿”

苏珊说罢,便坚决地朝一条小溪进发,其他人紧随在后。他们艰难地穿过丛林,沿着河床走了5个多小时,终于听到远处有人声。她们大声呼救,引来了救援队伍。这个胆识过人的女孩终于带领大家安然脱险。

父母悉心栽培

我每次跟人说起这个故事,听者都会说苏珊是“天生的领袖”。然而,根据我的研究,那些机构主管、社区领导和运动队长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与父母的悉心栽培密不可分。

苦心施教的父母都会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去增进孩子的领导才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和独立思考能力。

善于当“头儿”的孩子,其领导才能不但对自己目前在学校的表现有帮助,对将来也有好处。孩子在教室及课余活动中所表现的领导才能,比学业成绩更能准确地预测他们未来的成就。

幼儿中的领导才能

不久前,我问一些幼儿园教师能不能在一班四五岁的学童中间看出谁是具有领导才能的“头儿”。“当然能够!”他们答道。

这样的孩子充满自信,对长辈与同伴儿都尊重,乐意与人分享玩具,而且脾气好,反应也敏捷。

在教室里,要跟同学合作做功课时,他们总是率先着手做,别的孩子则在旁观看,然后才跟着做。而且,他们总是做得很起劲,同学都会受到感染。

培养孩子的领导才能

究竟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领导才能呢?

一是鼓励他们。

事前对孩子说:“我知道你一定做得到!”孩子做成功了就说:“你果然做到了,真了不起!”孩子听到这些话,信心自然会大增。

但这并不是说你应该言不由衷地不断叫好,或者不批评孩子的错误和缺点。批评的同时,要指出他的优点并好好教导他。

二是给他们机会。

领导人才要多加磨练才能成熟。有前途的领袖也需要有机会去培养他的领导技巧。

参加各类球队、夏令营、冬令营和社区组织,可以让孩子们多汲取立身处世和待人接物的经验。此外,鼓励孩子在团体内担任一些职位,比如当球队队长、学习小组的组长或学生会干事。

不过,孩子自己的志趣是各种选择的基础。有些孩子能在运动场当领袖,有些则在教室里有威信,并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班长一职,也不是人人都想做班长。擅长写作的学生可以做校报的编辑,善于棋类的可以当棋艺会的会长。做自己熟悉的事情,自然会有信心,而信心是取得成功的要素。

三是让孩子当主持人。

有些学校特别举办领袖训练课程,让孩子学习多方面的技巧,例如主持会议、引导所有与会人士加入讨论、防止讨论离题、达成共识等。

除了在学校老师按课程训练外,其实也可以在一家人共进晚餐时练习这些技巧。例如,让孩子主持当晚的讨论,逐一邀请他人发言,仔细聆听每人的意见,最后总结所达成的协议等。

在孩子当主持人之前,应给予适当的引导,或是他第一次当主持人失败时,要予以必要的鼓励。

四是家长当助选团经理。

孩子在学校的班会举行大选时,具有领导才能的孩子都非常渴望当选,那你该怎么办呢?

你可以暗地里帮他一把。正如我在为行政人员举办的讲座上所指出的,做主管的其中一项“秘诀”是每天早上向每个雇员微笑说声早安。你同样也可以教导你那个活泼开朗的孩子,不单要向自己圈子内的人打招呼,也要对其他所有人表示友善。这样,人们很快就会把他看成是即将当选的领袖。

日常要鼓励孩子在班上多发言,学习在人前落落大方地表达自己,都是很重要的技巧。还有,要帮助孩子在家里练习在教室里的发言,就语调、眼神等方面给他提一些建议。

(译自美国杂志《生活信息》2013年5月号。原文作者:美国家庭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

链接:重视培养三大品性

约翰·鲍威尔认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培养出守法、足智多谋和负责任三大基本品性。只有尽力去了解及遵守规则(守法)、遇到挫折仍不断尝試创新(足智多谋),以及勇于承担自己一切作为的后果(负责任)的人,才配称为领袖。

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你要以身作则。假如你经常指责邻居或同事,数落他们的不是,你便很难要求孩子学到尊重别人;假如你日常千方百计逃税,你便没资格教孩子负责任。

研究显示,培育一个具有领导才能的孩子,其父母本身也表现出极具领导才能,只是往往未获公认。他们认为义务为社区工作很重要,而具备乐意帮助别人、善于宽容等素养是尤其重要的。

篇10:怎样培养孩子智慧?

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努力 有人长期研究过一群智商在140分以上的孩子,从中发现这些孩子长大后一直保持优秀的才智,他们的孩子的智商平均为128分,远远超过一般孩子的水平,而那些精神缺陷者,他们的孩子当中有59%的人有精神缺陷或智力迟钝。在智力遗传中,不仅包括智商,还包括情商。

所谓的.情商,是指人的个性、脾气、处事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比如,有些孩子在处事能力、交际能力方面像爸爸,而另外一些方面,如个性、脾气与母亲很相像。

另外,孩子的智力与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智力的实际表现还要受后天的极大影响,因此我们提倡早教,

资料

从胎儿开始,脑细胞发育的第一高峰出现在10~18周,第二高峰出现在孩子出生后的3~6个月。如果期望孩子智力发育好,就要在第一高峰期即孕期注意摄取营养,在第二高峰期注意进行母乳喂养,这样就会使孩子的智力很好地发育。

天赋也会遗传 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在某些方面的天赋都有可能遗传给孩子,使孩子在某些方面的潜力很高。因此,父母的某种天赋在周围环境影响下,如果适当地进行开发,就可以使孩子在这方面有更好的发展。

自古以来,出现了许多高智能结构的家族,如音乐家巴赫、莫扎特和韦伯家族中,几代人中都有诸多的音乐家出现。还有,我国南北朝时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的儿子祖桓之、孙子祖皓都是机械发明家,也都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这种智力的家族聚集性现象,恰恰说明了先天和后天因素对才艺天赋的作用。

篇11:怎样培养孩子的毅力?

从小培养孩子坚毅的性格,有助于其在今后的人生中遇到困难不退缩,敢于直面挫折。因此,年轻的父母在孩子懂事起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毅力。下面几种方法或许对你有所帮助。和孩子一起学习:培养孩子的毅力应该从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如果大人把自己当作一个孩子,和孩子共同学习,相信孩子一定会非常喜欢。

旗旗刚开始喜欢画画的时候,总是在纸上乱涂一气,根本看不出是什么。我问他这是什么,他告诉我,是云,是小鸟等等。那我就会接下去问,那天上还有什么他就会认真地想想,然后回答,还有飞机、气球、太阳、星星有时,我也会在纸上画个圈,然后让他说出圆圆的东西,我再帮他画出来。

孩子的毅力不够,是外界吸引孩子的东西太多了,家长要考虑如何为同一事物加入新的元素,把一件枯燥的事变成好玩的事物,慢慢培养孩子的毅力。

毅力就是坚持一小步

兴趣固然是坚持的`前提,但是孩子的兴趣有时是波浪型的,在某个时候他会对原本很感兴趣的事情厌倦了,并不代表他真的不喜欢,而只是兴趣疲劳了。这个时候可以是个培养毅力的好时机。

我儿子学轮滑的时候会突然懒惰一下说:我不想去学了,好累。不是好久没见李老师了吗,他一定又会给大家滑新花样了。稍微鼓励一下他,但是也不要太当回事直接说教,什么你一定要去,要给我好好学,我都交了学费了什么什么的。但是回家后,最好把话再说明一下:“你看,还说自己不去呢,去了以后你滑得多用功、多好啊。孩子就会一下子理解了坚持其实就是一小步,是一种快乐,一种美丽的心情。

父母应先作表率

想培养孩子的毅力,不能只要求孩子,家长应先作出表率,并且多进行赏识教育。

作为家长,首先要鼓励孩子专心。不少孩子今天学钢琴、明天学电脑、后天再学绘画,到头来却什么都没有学好。不妨鼓励孩子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做某件他感兴趣的事,在获得成功之前绝不歇手。

其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那些需要坚持才能完成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游戏、登楼等。当然家长的要求也不能过高,因为运动水平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

还有,不妨让孩子吃点苦头。在物质条件过分优裕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由此可有意让孩子吃点苦,如上学步行,在赤日炎炎下赶路等等。

篇12:怎样培养孩子大胆性格

1.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经常带你的宝宝走出家门,让他多和其他人接触,告诉宝宝和他人一起玩耍是很愉快的事情。你可以带他去公园的人群中看小朋友们放风筝,看爷爷奶奶打太极拳……参加一些年轻妈妈的俱乐部,和小朋友一起用餐,一起滑滑梯,一起玩积木等。带宝宝去参加唱歌、跳舞、讲故事等比赛,让宝宝克服害羞的心理,尽情地展现自己。多带宝宝一起去发现生活中充满乐趣充满欢快的地方,孩子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它,慢慢地,害羞就会自动消退。

2.不要大惊小怪进行强化

一个害羞的宝宝可能在面对陌生人时会显得有些笨拙。作为父母,你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认为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如果孩子执意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父母也不要一个劲地要求孩子做,更不要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是个害羞的孩子”,甚至拿他和其他孩子做比较,比如“你看某某小朋友多好,多有礼貌,你为什么不是这样?你真不乖!”如果父母长期将“害羞”这个词定格在孩子身上,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害羞的人,觉得自己和周围的小朋友格格不入,是一个怪物,不受欢迎,他会更加封闭自己也会更害羞。

3.给他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对于害羞的孩子,父母要多花一些时间陪他说话,让他适应和别人的交往。每次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之前,不要一再催促孩子“今天你可要记得和别人打招呼话”之类的。这样不但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还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临走前孩子不愿意说再见,你可以对孩子这样说:“妈妈知道你还没有准备好说再见,是吗?没关系,我们下次再说。”这样会减缓孩子紧张的心理。

4.循序渐进的表扬

每当孩子在社交方面有所进步时,父母都应当给予他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应当注意的是:表扬应该循序渐进,言语要尽量自然亲切。过多重的表扬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引起他不必要的畏惧情绪,使他忌讳外出。

5.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每个人都不是一出生就会与他人相处的,社交经验需要一点点地积累。当孩子不再拒绝和他人交往的时候,父母应该进一步鼓励孩子,并告诉他最基本的社交礼仪,如打招呼时声音要清晰,眼睛要看着对方等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礼貌、大方的好孩子。

6.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如果附近有幼儿园或者有孩子聚集玩耍的地方,父母不妨多带自己孩子一起加入。这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和其他同龄小伙伴玩耍的乐趣。开始孩子可能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你,慢慢地他就会试着加入孩子们的队伍。不过如果孩子想走,一定不要勉强他继续呆下去,让孩子感觉轻松自然,有利缓解他的羞涩。

7.和孩子沟通害羞的原因

有时大人们认为很正常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另外一回事。比如,有些很漂亮的小女孩很不喜欢被大人们亲来亲去,父母却认为这是亲戚朋友对自己孩子表达喜爱之情的一种方式。但是你们想过孩子的感受吗?如果孩子拒绝接受这种亲吻,并不代表他害羞,仅仅是他不喜欢。还有的孩子在家里很活泼,一出门就变得很害羞,这往往是因为面对社交场合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做而产生恐惧的心理。因此,多和孩子交流是很必要的。如果他表现出害羞的行为,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分析孩子是不是真的害羞。

8.多做社交游戏

这种游戏很方便,父母可以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玩耍。比如,你们可以模拟一次购物,你做店主,宝宝做顾客。反过来也可以。或者做警察和行人问路的游戏。这一类游戏,可以让孩子熟悉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社交场景,孩子也能学到更多社交礼仪,从而变得大胆。

9.不要想着完全改变孩子的个性

上一篇:公司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下一篇: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