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创学成效

2024-06-19

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创学成效(精选2篇)

篇1: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创学成效

建立长效机制 增强创学成效

——市委党校创建学习型单位先进事迹材料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市委党校始终把建设学习型党校放在工作突出的位置,以树立学习理念、健全学习体系、完善学习机制、促进工作发展为目标,坚持在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不断提高全体教职员工运用科学发展理论服务党校中心工作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创学机制。市委《关于创建学习型城市推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工作的意见》下发后,我校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由常务副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学习型党校活动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学习型党校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检查与指导。领导小组结合党校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学习型党校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学习型党校创建工作考评办法》,各处室也结合各自实际,制订了具体的活动实施细则,从而为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狠抓制度建设,确保学创有章可循。为了确保学创活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学校先后健全完善了校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教职工集中学习制度以及学习考勤、笔记检查、交流研讨、考核激励等多项学习制度。一是健全了校委中心组织学习制度。校委中心组学习由原来的每季度集中学习1次,调整为每月集中学习1次,每次安排1个专题。在集中学习的同时,要求每位校委成员都要从自身分管的工作实际出发,制订科学的个人学习计划,围绕咸阳市情和党校工作实际撰写1—2篇调研报告或理论文章。二是健全教职工集中学习制度。每年初制订“学习计划”和“读书计划”,通过印发“教职工集中学习辅导安排表”,做到学习“内容、对象、时间、责任”四个“早确定”。同时,要求每个教职员工每年读书不少于3本,撰写学习笔记不少于2万字,心得体会不少于3篇,定期开展学习

心得交流活动,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健全读书交流研讨制度。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市党校系统理论研讨会,每学期组织一次全体教职工学习心得交流或主题演讲活动。通过主题活动开展,进一步巩固了学习成果,激发了学习热情。

三、科学设定学习内容,增强学习针对性。为了增强学习的针对性,达到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我们按照市上的总体要求,结合党校教职工队伍和党校中心工作,科学设定学习内容。一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为目的,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通过配发《唐诗大词典》、《宋词鉴赏》、《古文观止》、《思路决定出路》、《人性的弱点》、《文物秦汉史》等优秀传统文化书目,开展专题辅导和传统文化讲座,进一步提升教职工的文化素养。二是以提高政策水平为目的,加强政策理论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及时跟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专门为教职工购发了新编《中共党史》1-2卷、胡锦涛总书记作序的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科学发展主题案例》、《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中共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等理论书籍,努力增强教职工的政策理论水平。三是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目的,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学习。我们按照统一指导、分类推进的原则,对不同处室、从事不同教学活动的教职工,针对教学、科研需要,要求各处室设定了处室学习重点,报校创学办备案。

四、创新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效果。一是开展专题辅导。通过“请进来”的办法,先后向市直部门、高校等科研院所发出邀请,有计划地聘请30余名专家教授和部门领导为党校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结合各自科研领域和工作实践来校进行专题授课。另外,充分发挥我校中国西部开发远程学习网咸阳远程学习中心优势作用,定期组织教职工参加远程网络培训,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充分发挥我校师资优势,鼓励教研人员积极承担校内专题辅导任务,利用每周三集中学习时间开设专题讲座,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两年来,校内教师共开展专题辅导讲座24期,收到广大教职工的好评。二是向先进地区学习。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开展“借力培训”。近年来,我们分别在浙江省委党

校、湘潭市委党校、井冈山市委党校设立了三个教学基地,组织学员和相关教师前往学习,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三是坚持在实践中学习。组织教研人员定期深入基层,通过挂职锻炼、开展调研等活动形式,使教研人员能够深入生产一线,全面掌握生产建设真实的、鲜活的材料,用自己的理论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分析,推动了党校科研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2010年以来,学校每年组织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深入县区、部门、乡镇,就县区党校建设发展、市上重要工作和重大决策、教学科研等近30个专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累计形成调研报告16篇,其中有8篇以送阅件形式报市委、市政府作为决策参考。为配合全市开展的国际化大都市学习教育活动,组织编印了《国际化大都市基础知识干部读本》、《咸阳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轮训班专家教授讲稿汇编》、《咸阳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轮训班学员学习心得》、《科研成果汇编》、《咸阳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辅导读本》等教材、书籍。

五、加强检查考核,确保创学保障有力。校创学办对每次集中学习都进行考勤登记,并随时就各处室组

织参加集中学习、个人自学、读书笔记、学习成效等进行督查考核。对在创建学习型党校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对学习不积极、不认真的科室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同时,把参加学习情况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作为考核教职工工作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励党员干部和教师更加自觉地加强学习。

通过创建学习型党校活动的开展,全校教职工精神面貌发生很大改变,各项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更新了学习理念。目前,“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理念、“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是人生第一需求”的理念正在全校干部职工中树立和扎根,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爱学、善学、选学、久学”,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和工作氛围。二是完善了学习制度。建立健全相关学习制度是学习型党校建设得以制度化和长效化的重要保证。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确保学习工作职责分明,落实到位。健全了班子学习制度和机关干部职工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创

建学习型政党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科学、简便、有效的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把学习情况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激励学习的正确导向。三是促进了各项工作。学习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工作任务的落实,面对新形势、新课题、新任务,我们要在现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工作思路,谋划今后工作任务,努力使全校各项工作呈现新气象、新起色、新成绩、新突破。

篇2: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创学成效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202-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实效性,一切思想政治教育都会没有任何意义。面对网络时代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传统的教育方法、手段和模式都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变化的需要,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和模式,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高校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可靠保证。因此,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提高认识,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意识和思想。学校党政工团、各院系、各部门都要参加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来,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建立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网络,同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部门党政一把手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目标,纳入部门职能目标管理考核,并实行奖惩制度。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专兼任教师、社科院各专业教师要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和平台,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使学生由过去“要我学”改变为现在“我要学”。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开展社会实践教学,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处、团委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工作者要以人为本,随时关注、了解、掌握学生的日常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理念,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日常言行和网络行为。党委部门、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强大的信息平台,把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信息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政治事件的报道和网络道德失范的案例用于教学,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等各类专题网站、网页、特设栏目等形式链接到学生经常使用的校园网上。同时在校园网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页或栏目、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网页或栏目,方便大学生浏览、阅读并获取正确的资料信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学校网管部门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利用网络技术手段保证校园网络畅通,过滤删除有害信息,增强服务功能,为学生提供快捷、方便的网络服务。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及人员要随时对校园网络特别是学校BBS进行监管,加强正面引导。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关工委的作用,关工委的离退休老同志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他们既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事业心责任心强,有时间和精力,特别是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离退休老同志,对大学生更有一种不可割舍的情结,因此,他们是不可多得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再立新功。总之,全校教职员工都要加强责任意识,在各自的岗位上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尽职尽责,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真正做到教师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必须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又明确提出:“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网络时代,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整合,更好地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网络快捷、生动、便利、开放等优越条件,不断开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从而构筑网上网下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立体交叉网络。

高校作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前沿阵地,必须努力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页,结合网络图文并茂的优势,将严谨的政治思想理论以浅显易懂的形式传授给大学生。对于一些重大、敏感的政治问题,通过网络增强大学生的鉴别力,提高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侵蚀的能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当下比较严峻的一个问题,健康与否关系到人格是否健全,学校可对大学生进行网上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者或心理专家能够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或治疗。当然,还需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把握文化主旋律。网络文化既是网络思想工作的教育手段,也是网络思想教育的战斗武器。高校要尽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使大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与感染,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他们拓宽视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任务,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是高校、社会、家庭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因此,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依靠社会力量,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协调配合的“学校—家庭—社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共同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第一,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不仅担负着教学科研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肩负着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因此,大学毕业生必须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体格健壮、人格健全的能担当起建设现代化国家重任的优秀人才。为此,高校在加强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网络时代的今天,必须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网页的建设,采用网络的形式向大学生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观点,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要开设网络“两课”课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平台以及图文声像的特点,制作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两课”软件或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三是要构建良好的安全、快捷、方便的网络平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需要。四是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的监控管理,采用网络现代化技术对高校网络进行严密检测,安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对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进行过滤、拦截和屏蔽。五是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诚信教育等,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素质,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六是要求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及专家学者应不断总结、积极研究和探索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规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第二,家庭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学生家长,应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应主动关心子女的成长,对子女从小就要进行正面教育,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和交流,使子女遇到困惑和问题时主动向家长寻求帮助。家长还应经常主动与学校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政治表现、学习生活情况、网络使用情况等,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建设的合格人才。第三,社会相关部门应通力配合,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这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相关部门如文化信息管理部门应研究网络时代的特点,制定相关网络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章制度,督促相关部门净化网络市场和网络环境。公安、国安部门要加大网络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网络犯罪行为,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网络经营者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网络法律法规,树立责任意识,为青少年(包括大学生)筑起一道网络“绿色屏障”。社会各界应围绕网络育人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建设,坚持以法治网;继续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坚持以德治网;同时进一步加强网络监控和防范,做到技术管网,及时监控管理网民特别是大学生的上网行为,尤其是网上聊天、论坛、微博、留言簿等,及时处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净化网上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开展保驾护航。

四、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

社会的网络化发展趋势势不可挡,网络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关键的是如何利用这些优势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从而形成长效机制,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高校中还有一些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一辈工作者,他们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但对于现代网络技术知识和水平较低,于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无法很好地应用于网络,无法发挥长效机制作用;一些年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较高的现代网络知识和水平,但又缺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也难以很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必须努力解决这一问题,构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探索与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政治信息敏锐力及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关系到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水准,只有不断提高才能发挥网络的引导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效率。同时,要深入探索和研究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规律。要摒弃旧观念,拓宽工作思路,把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启发引导式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放矢地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总结与研究,掌握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建立适合网络时代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次,需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和教育模式,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需要从长计议,多管齐下,建立和完善一套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和模式。不仅是要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一主阵地,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研究机构。这些组织、机构应与校园网管队、网监队紧密结合,掌握情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建立完善理论体系和教育模式。

再次,要结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构建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高校要构建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必须在总结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了解掌握网络时代的特点和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以及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规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探索和研究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径。长效机制包括保障机制、评估机制、预警机制、调控机制等,保障机制就是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和规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各方面条件保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计划得到落实。评价机制是通过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反馈系统,全面科学地评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的效果。预警机制就是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系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资料,为宣传及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及早提供信息和应对对策,制定预警方案。调控机制要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定计划和方案进行调整、修正、补充与完善,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计划更加完善,重点更加突出,措施更加得力,方式方法更加科学,效果更加明显。

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冲击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深入、持久的过程,任何一种传统的或基于网络和移动通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单独使用都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基于网络、移动通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因此,需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网络时代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开创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建名,卢玲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析[J].职业时空,2008,(3):130-131.

[2]苏志勇.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3):21.

[3]余岚.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模式构建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6):21-22.

[4]高旭.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J].龙岩学院学报,2010,28(3):59-62.

[5]孙大志.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载体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0):230-234.

[6]王长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120-123.

[7]王成礼.网络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8,(8):69-70.

[8]许朝民.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8):36-39.

[9]刘静姿.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变化与思政教育的新趋势[J].高教论坛,2011,(11):9-11.

[10]赵冬鸣,李东,商雷.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51-52.

[11]刘继萍.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变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5):3.

[12]陈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应用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28(3):14-16.

[13]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64-68.

[14]张福洲,单春玲.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上一篇:品牌策划公司哪个好下一篇:数学鞋子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