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伦理道德的特点

2024-07-25

韩国伦理道德的特点(精选8篇)

篇1:韩国伦理道德的特点

韩国伦理道德的特点

本文大量的文献材料分析归纳,指出韩国伦理道德的三大特点:多元价值体系的支撑、注重实际问题和儒家文化传统根基.具体说明了不同特点的形成情况、表现、发展前景.最后,强调韩国的`道德伦理,力图保持优秀传统与现代文明中的问题的统一.

作 者:孙君恒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刊 名:东方论坛 英文刊名:ORIENTAL FORUM 年,卷(期): “”(2) 分类号:B82 关键词:韩国   伦理   道德   多元   实学   儒家  

篇2:韩国伦理道德的特点

韩国是一个重视家教的国家,他们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思想影响,把礼仪道德作为家教规范的起点。同时,韩国人信任孩子,敢于松开牵引孩子的手,不包办代替,而是让他经历风雨、面对现实,独立找到解决的方法。

我报读了韩语学习班,给我们上课的金老师来自首尔,在和她这两年的接触中,不但让我在语言方面有所进步,她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方式,也带给我很多触动。

长幼有序的道德教育

金老师有一对子女,第一次见到他们时是在一个饭局上。我认为自己年龄稍长,应该大方主动地和孩子们打招呼,以消除他们见到“外国人”的陌生感。谁知我的主动问好令两个小朋友顿时紧张起来,虽然年龄尚幼,但他们竟对我弯腰呈九十度鞠躬回礼,如此大礼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后来一起赴宴的韩国朋友告诉我,在韩国,孩子从小就被灌输长幼有序的道德教育,必须由晚辈先向长辈问好,表示尊敬。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两位小朋友的“见面礼”却让我对韩国传统严谨的家教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那天,金老师10岁的大女儿敏淑成为了大家啧啧称赞的焦点,原因就是她大方得体的道德礼仪,毫不矫揉造作,显然是因为良好家教的结果。饭局上,敏淑时而照顾年幼的小弟弟,为他夹菜擦嘴,表现出姐姐的风范;时而又为妈妈倒茶递酒,表现出女儿的孝顺。席间有朋友打趣问:“金老师是否有点重男轻女?把照顾弟弟和体贴妈妈的活儿全让敏淑一个人承担了。”金老师却坦然说:“敏淑是长女,有教育弟弟的责任,有些道理由姐姐去教导,比我们大人说教有效得多;另外,敏淑的一举一动让弟弟看在眼里,才会心悦诚服,愿意模仿学习,身教是比言传更高段的`家教方式。”虽然家中同辈学习的观念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独生子女式的家庭结构,但金老师对子女毫不溺爱、崇尚身教的教育方式却令在座的我们感触很深。

待人接客的礼仪教育

一个周日,我去找金老师讨教问题,她刚从教堂结束礼拜出来,便说:“干脆到我家作客吧,离这里很近,我们可以慢慢聊。”那天姐姐敏淑没去祷告,陪同金老师的是小儿子俊尚。俊尚一听说有人要到家里作客,顿时紧张起来,小声拉着金老师问:“我昨晚玩过的拼图还没收拾,怎么办?”我心中暗笑,家里有两个正上小学的孩子,玩具、书本难以收拾是再正常不过了,何必那么在意呢?却见金老师严肃地对儿子说:“昨晚已经提醒过要收拾,没有做好是你自己的责任,妈妈该做的已经做到了。所以,即使今天有客人到家中作客,妈妈也不会替你包揽收拾工作或者向客人解释。”

这在我听来,不但有些不近人情,还把小事严重化了,正打算圆场,给俊尚一个面子,谁知接下来俊尚的举动却更令我惊奇万分。这个7岁的孩子思索了大约5秒,便做出了补救的决定:向妈妈要了家里钥匙,然后拔腿就往家里奔——他要赶在我到家之前,把自己的拼图玩具清理干净!我诧异地盯着俊尚奔跑的背影,问金老师:“没关系么?”金老师笑着说:“谢谢你,经过这次手忙脚乱的收拾,相信俊尚以后再也不会随处乱扔玩具,懒于整理了。”韩国是个讲究面子的国家,请人到家中作客时,家里凌乱邋遢是非常丢脸的事情,表示对客人的不尊重。这种观念也深深贯穿到了家教中,植根于孩子心里。但金老师宁可在客人面前丢脸,也要让孩子从此养成整洁的自理习惯,培养待人接客的礼仪教育,这一点令我尤其感动。

篇3:韩国伦理道德的特点

一、韩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发展历史

韩国,作为我国隔海相望的邻邦国家,自古就受到我国以儒家文化为中心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二十世纪以前同我国一样处在封建君主专制时期。在那个时期的韩国以中国为师,信奉忠君思想,宣扬忠孝精神。自朝鲜王朝建立以来,就不断受到日本的入侵,并在1910年-1945年一度陷入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中。日本统治时期,为加强其殖民控制,设立“修身课”来禁止使用朝鲜语,抹杀韩国的一切民族文化,可以说这时的韩国受尽欺辱根本无能力来进行公民道德的教育。之后,摆脱殖民统治的大韩民国宣告成立,政局虽然初步稳定,但国民经济衰落,被称之为“毫无希望的国家”。即便如此,韩国仍然废除了日本设立的奴化教育制度,设立公民课,进行反日的教育,恢复本民族文化和自尊心。1961年,朴正熙军事政变推翻张勉为首的民主党政府,成立权威主义政府。他提出经济发展第一的指导原则,提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本战略和构想,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必须以工业化为先导,并且早就认识到科技关系到国家兴衰的成败。直至他执政的70时年代,开启了韩国“国民科学化运动”,从文化上加速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融,重视教育改革,重塑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韩国也树立了国民发展“新的伦理观”,譬如国内开设《国民教育章程》等课程。整个20世纪后半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整个时代的主题,这一时期卢泰愚和平、合法的接任韩国总统,韩国由此进入民主政治新时期。他上任后积极改革国民伦理教育,推行北方外交,改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用国家统一、安全保卫等代替了陈旧的思想,大力宣传民族的思想和伦理的传统,宣扬“民族共同体”的伦理观,把“世界化”精神作为韩国新时期的精神追求,全面进行民族开放。

二、韩国儿童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

韩国所进行的公民道德教育有着其本身的特点,既贯穿于整个教育系统,又覆盖整个社会。但是,无论在任何时期的发展,韩国的公民道德教育始终坚持政府主导,每一届政府都会根据每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推行具有特色的国民教育,倡导民族文化为先;除此之外,韩国公民道德教育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成功“结合体”,一方面在社会大众中继续宣传儒家文化倡导的行为举止、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利用西方追求民主、崇尚科学自由的风气培养有能力、有创新、有思想、有个性的世界公民,成功融合两种理念,取其精华;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须早教,勿失机也。因此,韩国特别注重对国家下一代的教育,即秉承国家的大政方针,又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

1、坚持儿童礼仪和家庭礼仪教育并重的教育内容。韩国作为儒家文化圈国家之一,其公民道德教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尊老爱幼、尊师敬长在韩儿童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韩国在幼儿园中开设礼仪室,对幼儿进行传统的礼仪教育,包括“父母有命,俯首倾听”、“爱民如子,为国尽忠”、“即使是冷水也要长辈先喝”等等思想,提出培育有礼貌、有教养的儿童理念,教育儿童学习做人,学习做社会的人,并且着重培养儿童团结一致、共度难关的团队精神和坚忍品质。在家庭礼仪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行为习惯具有无声的影响,为此,孝道和谐,为他人着想是家庭教育的重点。政府为保障良好家庭教育的进行,开展了“秩序教育、亲切教育、清洁教育”,以促使大人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一代。总之,身教重于言传,教育的结果还要靠实践来检验。

2、社会、学校、家庭多途径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韩国“21世纪的教改方案”中,对国民精神教育十分重视,提出:在学生中正确处理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关系的教育,树立国家兴旺是我发展之根本的大局观念,在处世问题上要学会尊重他人和与他人合作,从而达到和睦相处,杜绝暴力行为等;在学生中宣扬儒家哲学,宣扬爱国忠诚精神。同时,在《韩国青少年宪章》中明确写着:“家庭是青少年培养情趣,同享爱心和家人对话的地方。学校是青少年提高修养,学习知识和增强体魄的地方。社会是青少年愉快工作,自豪地服务的地方。”即便没有明确提出对儿童的要求,但是,教育要从小抓起的要求,韩国政府也在切实的履行。此外,学校成立家长联谊会,与家庭保持密切的联系。而且,韩国的电视广告每天播放公益广告,并号召家庭和成员共同收看。因此,韩国通过全方位的教育模式,为本国儿童创造出一个全面立体的培养环境,在这样严密的培养措施下,儿童的道德教育必定形成坚固的基础。

3、坚持实践出真知的教育方法。对公民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儿童,理论知识的直接灌输虽然是一种方法,但是只有亲身经历后才能铭记于心。韩国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最大特色就是时刻由实践来检验。韩国不同时期对孩子们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同,在幼儿和少年时期对孩子们开设礼仪室和公民生活课,重点就是将这些耳熟能详的礼仪知识化为行动,韩谚说“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就是指出行动的重要性。当然,一方面理论教学重视结果,另一方面在考察方式上也不只是借用考试这一种方式,学校通过视察、课堂问答等多种方式巩固受教育者的学习情况。而且韩国各地社会组织者积极参与,创办韩国童子军协会、红十字会等,为孩子们积极创建实践途径。总而言之,成功的教育不是空讲道理,而是重视实际操作的过程,道德的教育恰恰最需要实践。

4、利用隐性教育贯穿教育全程。所谓隐性教育是指隐藏教育主体和教育目的,通过非正式的教育形式,将教育内容渗透于环境、文化、娱乐、制度、管理等教育对象日常生活工作所接触到的教育性因素中,从而引导教育对象自主感知教育内容、自主选择教育信息、自主内化教育内涵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韩国在学校自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的教育过程中,不仅重视课堂教学,更重视本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化。在韩国,从幼儿园开始,校园走廊、教室、图书馆都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汉字书法,山水名画。此外,随处可见的传统建筑、传统服装,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等等这些传统文化遗产都可做教育的参照物,以此打开孩子的视角,开发他们懵懂的心智。所以,儿童时期的启发教育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虽然,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结合,但这些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韩国儿童公民道德教育对我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因此,儿童的德育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来不断的充实、发展。首先,重视传统儒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实现传统思想现代化与大众化的有机结合。韩国社会公民教育用传统儒家文化的国家至上主义思想“使国家权威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上,避免或克服了急剧变革过程中引起的社会失序现象和发展危机,加强了对分散经济与政治资源的宏观控制,增强了社会凝聚力,调整了各利益集团的冲突,促进了社会整合”。同时,韩国还积极倡导儒家的人本思想,不过,韩国的公民教育并不是单纯的依靠传统,而是在传统和西方民主理念中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的道路。因此,我国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也应该多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以传统礼仪教育为基本内容,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为教育目标。其次,理论灌输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升教育的实效。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得益于对实践的重视,从切实可行的小事做起,注重道德情感的激发和到的习惯的养成。相比而言,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培养目标上、教学资源的利用上都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因此,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整体性的教学,形成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的教育系统,注重社会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开展各种隐性教育活动,重视社会舆论导向的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最后,必须坚持党和政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传家宝,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而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所宣扬的新内容和创新的主要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支撑。所以,必须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人民大众树立满足社会发展的新型价值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

此外,韩国虽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德育教育系统,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它对儿童德育的培养仍是有漏洞的:第一,儿童在自己的潜意识中会产生一种排外情绪,抵触外来的人或事,缺少吸收借鉴的精神;第二,儿童的性格培养也会有缺陷,不能正确认识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地位,不能建立一种同等、公平的意识;第三,韩国在注重民族文化的教育过程中过分夸大了自己民族的作用,不能认真,谦虚的对待真实的历史,只是一味的宣扬“伟大”的文化,对儿童学习历史知识形成误导;第四,在公民道德教育中不能及时区分糟粕和精华,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积极、优秀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而韩国在教育中并没有对带有落后思想的文化进行及时的修改,只是一味过分宣扬。因此,韩国在儿童公民道德教育中产生的这些弊端对我国进行公民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提醒作用:必须在教育中采取公平、公正的态度,正确对待历史文化,培养出既有历史使命感和现实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摘要:韩国儿童公民道德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既坚持政府主导贯穿于整个教育系统,又坚持民间宣传为辅覆盖全社会,成功的将儒家传统文化的精华和西方民主文明的优秀成果结合起来,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创造出了公民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因此,我国在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转化、运用到我国的实际中来,以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

篇4:韩国农业装备的特点

韩国的农业机械产品主要有51.5千瓦以下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和其他农田专业化作业机械,农机产品30%出口。2002年8月在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上,韩国生产企业展示的小型农机产品很受欢迎。随着韩国国内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机产品出口量的增加,韩国农业装备产业表现出以下特点:

1.农机产业的发展对产品出口的依赖性增加

随着农机在国内保有量的增加和受亚洲金融危机后遗症的影响,韩国不得不把农机产品的出口当作推动这一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中国被认为是韩国农机制造业长期战略发展的希望所在。

2.利用适度质量和低价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目前,与西方发达国家农机相比,韩国农机产品在价格上不占优势,在产品模式上韩国农机又不能摆脱日本农机产品的阴影。因此,韩国正在着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保持价格优势仍是韩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途径之一。

3.引入国外优势产品作为国内产业的补充

目前,韩国总的农户中大约10%的农户家庭的平均耕作面积超过30公顷,大面积的种植迫切需要高效率的农田作业机械。以收割机为例,韩国产半喂入式收割机的质量已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但对于种植大户来讲,割幅偏小。为满足规模种植大户追求较大型农机具的新要求,有的农机企业从国外整机引进或引进部件在当地组装、销售割幅超过2米的全喂入式收割机。

4.农机装备产品服务模式创新正在成为韩国农机发展的后续动力之一

篇5:中国与韩国旅游发展特点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同时,其出境旅游市场发展规模、速度和前景也为世界各国所关注。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韩国是一个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国家。近几年来,中韩两国之间旅游发展迅速,韩国是中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中国是韩国第二大入境客源国。中国与韩国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国的格局日益加强。中韩两国旅游各具特色,在中韩两国政治、经济合作良好的今天,中韩两国旅游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光明。

1.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已进入一个国内旅游大发展的临界点。在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格局中,中国作为一个安全而充满魅力的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已经牢固地确立起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出境旅游业继续高速发展,中国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客源国和世界旅游最为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但总体上看,中国旅游环境呈不断优化的趋势。中国对外开放继续推进,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不断扩大。中国公民的出国旅游,正式起步是在1997年,其发展之快引起了全世界的特别关注,开放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已经成为中国和外国国家领导人互访会谈的一个重要议题。不断扩大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有利于促进“双向旅游”规模的扩大,中国的入境旅游也将从此受益。截至2008年8月,中国已开放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已达135个。

2.韩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中国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显示,2005年韩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2007年韩国旅游经济产值占全部GDP的6.7%,预计2008年韩国旅游经济产值为693亿美元,占全部GDP的6.6%。随着韩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韩国政府自1989年逐渐开放了国民出境旅游的市场,1994年韩国政府取消了韩国公民到中国旅游的限制,韩国到中国的旅游人数由1993年的18.9万多人增加到34万人。20世纪90年代韩国出境人数每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趋势。199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出境人数出现了萎缩,减幅达32.5%。金融危机发生后,韩国改变观念,把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高附加值产业加以大力扶植。1999年初,韩国制定了发展旅游业的五年计划,决定集中开发7处文化观光区,重点开发30个旅游项目。中韩旅游是建立在地理相邻、文化相通、民间交往历史悠久的基础上的,中韩旅游是与双方不断密切的经贸、文化、教育等合作领域的共同发展密切相关的。中韩旅游市场有持续增长的潜力。

一.中国旅韩市场快速发展

(I)韩国旅游资源丰富。朝鲜半岛素有“三千里锦绣山河”的美称,其多山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韩国独特的自然景观;韩国独特的历史又对中国游客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现代化的大都市首尔、国际港口釜山、历史名城仁川、济州岛度假胜地,以及著名的军事分界线——“三八线”(板门店)都是吸引中国游客的风景。中韩两国由于社会制度不同,近半个世纪以来又长期处于对立和隔绝状态,韩国和中国互相成为神秘的国度,且两国

对历史问题、现实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希望通过亲身前往来了解真正的韩国。韩国旅游产品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2)两国空间距离较接近,旅游费用较低。我国同韩国隔海相望,具有旅程短、花费少的比较优势。目前,两国主要城市之间有35条定期客货运班机航线,每周421个班次。新航线和新的直航城市的不断增加将为旅游人数的增长提供重要保障。从首尔直飞北京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几乎同国内航班一样方便快捷。当代韩国2008年冬季号等东南亚国家略高,比日本、美国、欧洲游等却低很多,因而对普通出境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中国公民赴韩旅游的经济距离阻力较低。

(3)两国间文化交流增多。中韩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文化背景相似,两国人民容易在心理上沟通,也减少了中国旅游者赴韩旅游的文化阻力。中韩经济的交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2007年是“中韩交流年”,中方任命青年演员陈坤和孙俪,韩方任命青年演员安七炫和张娜拉为中韩交流年友好形象大使。中国的孙悦和韩国的金喜善等知名艺人也担任“中韩友好形象大使”,在年轻人中极具号召力。

二.韩国旅华市场快速发展

(1)中国旅游资源丰富。与中国相比,韩国国土面积较小,70%是山地,很少能看到一望无际的平原和草原,也缺少像三峡、黄山、桂林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韩国国内的景点景区本国人大多数已游览过,因此更多的韩国人愿意到国外去旅游。中国拥有众多的名山大川,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丰富人文旅游资源,从南到北的四季风光,独具风韵的自然风景,多姿多彩的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对韩国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有展现中国历史文化的北京故宫、长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承德避暑山庄⋯⋯有体现中国自然风光的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长江三峡、九寨沟、黄龙⋯⋯这对韩国游客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万里长城、上海、桂林、长白山、紫禁城等是韩国人最希望访问的旅游胜地。

(2)中国旅游部门努力开发韩国市场,加大对韩国的宣传。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以及两国民间的亲情,在双方经历了长期的隔阂以后,对广大韩国民众来说显得特别具有吸引力。诸如中国国家旅游局在韩国推出的“追寻上海临时政府足迹”,以及“民族的灵山——白头山之行”等能够使韩国人感受到民族精神的旅游项目。韩国人所讲的“上海临时政府”是指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位于上海最繁华的淮海中路背后一条窄窄的弄堂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流亡爱国志士以上海为根据地,开展抗日复国运动,所以这里被韩国人视为“圣地”。

(3)中韩两国有着历史文化的共通性。中韩两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保持了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韩国文化受中国古代传统的儒、释道家文化影响很深。韩国普通民众都能从本民族文化的角度体会和欣赏中国文化,特别是对那些富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景观表现出很强的出游动机和欣赏能力。中国一些同韩国政治、文化、宗教发展息息相关的景观,如我国境内的长白山、重庆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韩国游客来华旅游。近年来在韩国掀起了“华流热”,韩国公众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兴趣,韩国媒体也加大了对中国的报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则进一步增强了韩国公众和媒体对中国的兴趣。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两国之间商贸关系的逐渐加深,交流领域的不断拓展,促使更多的韩国人以商业目的访华,两国经贸合作的广阔前景必然带动两国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

三.韩旅游合作发展的前景分析 1.政府主导推动两国旅游合作发展

在韩国政府的主导下,韩国的国际旅游业,别是中韩旅游合作近年来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韩国的政府主导型旅游业发展战略不但体现在旅游开发长期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也体现在政府利用市场机制的同时,还发挥了对旅游业投资和消费的引导作用、协调了旅游产品的供求关系。以举办1988年首尔奥运会为起点,实行公民国外旅游完全自由化,韩国旅游业从此走向开放化之路。韩国利用2002年韩日共同主办世界杯足球赛和“韩流”文化的影响,配合国内提高对外旅游服务质量的活动积极拓展中国客源市场。2002年3—4月韩国举办“世界杯韩国”活动,庆祝中国在预选赛阶段的成功。同年5月,首尔的韩国旅游交易会和同年lo月上海的中国国际旅游会议都互邀对方国家代表参会,拓展和强化了两国旅游业的交流与联系。2005年1月7日,韩国政府宣布,简化中国团体游客的入境手续,取消原有的邀请确认书,以方便入境。可以看出,韩国政府在推动旅游方面起到主导作用。两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对两国旅游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加强对接,共创中韩旅游合作品牌

中国旅游企业应树立合作意识,加强与韩方的合作,互相吸引对方游客入境。近年来,韩国每年都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其综合效益非常大。中韩两国可以共同开发国际旅游市场。中韩两国在历史文化等方面有很大的共通性,旅游资源之间有很多相似性,因此,两国旅游企业可以通过旅游资源的重新整合,推出跨国界的新型旅游产品,这种产品对欧美游客将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中韩两国应互相加大本国旅游在对方的宣传力度;增加宣传资金的投入;通过举办国际性或其他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加强对外宣传;组织国内的旅行社和有关社团到对方国家开展直接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加快旅游资源、产品的整合,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使它走向规范化,并进一步发展为中韩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多种有效的宣传方式,在中韩民众中互相树立本国良好的旅游形象,为本国旅游业进一步向对方发展提供条件。旅游足和平的语言,和平的动力,这种动力能快速推进中韩两国之间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中韩建交以来,随着两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两国旅游业合作也将蓬勃发展。在亚太地区旅游业生机勃勃的大趋势下,两国旅游业合作发展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篇6:道德的含义及特点

(两个定语+一个标准+一个规范)如何理解?

第一,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经济关系是最根本的社会存在。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然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具体地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类型的道德;经济关系改变了,道德会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道德又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具有其他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所不具备的社会功能(如非强制性),并且它从原始社会产生之后,就一直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到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而且是人们最普遍的行为规范。

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

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20个字的基本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男人的新三从四德

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错了要盲从

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太太打骂要忍得。

第二,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调整人们关系的行为规范。

“善”与“恶”是评价人们道德行为的基本概念。从伦理学的意义上说,所谓善,是指人们的某一行为或事件,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要求;所谓恶,是指人们的某一行为或事件,违背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要求。

善恶是具体的,没有超阶级的、永恒不变的善恶标准。各个时代、各个阶级的善恶标准各不相同,从根本上说,是由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利益所决定的。当然,善恶是有一个客观标准,这就是看其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三,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们之 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道德对人的行为的善恶评价是运用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特别是人们的良心)等方式,并通过指导、评价、示范、激励、沟通或制约、限制等途径、诉诸人们的良心和个人的觉悟,来调节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及交往中的行为,及至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行为。

道德的这种特点,不象法律那样具有强制性,而是靠说服教育,靠提高人们的道德觉悟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来实现的。

第四,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类是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关系;一类是社会集体与社会集体之间的关系。在这三类关系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有的还是宗教关系。

这些复杂关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矛盾,并集中表现为利益上的矛盾。矛盾的解决,除了运用政治、法律、经济等手段之外,还需要用道德手段加以调整或约束。道德在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中,主要的特点是要求个人对自己的利益加以必要的节制,即做出或多或少的自我牺牲。

二.道德的特点

第一,道德调节的自律性 提倡“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说服,劝阻,示范 第二,道德调节的稳定性

道德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 化,具有历史变异性。同时,它又有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的特殊的稳定性,变化的速度较慢。第三,道德调节的广泛性

从时间上看,从空间上看,从社会群体上看

三,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第一,它们的产生条件和发展趋势不同。

从产生和发展来看,道德产生于原始社会,到将来共产主义社会还要存在,而法律只存在于阶级社会。在原始社会里,维护整个社会秩序的职能,完全由道德承担起来,因而没有也不需要阶级社会意义上的法。在那种条件下,长时期形成的习俗足以调整人们的行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当社发展到共产主义公有制阶段时,法律由于不再适应新的经济基础,因而将被废除并被其他规范所替代,这种规范实际上属于道德的范畴。共产主义道德将成为全民的道德,在调整人们行为和关系中起主作用 第二,它们依靠的力量不同。

法律是以统治阶级政权机关的强制力量为前提的,法律的实行要靠政权中监狱、法院、检察院等惩罚机关来保证。没有这一套机构设施,法的实行就难以想象。

道德则不然,它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依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持的。人们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观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从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第三,它们产生作用的范围不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统治阶级总想把自己意志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使立法的对象既宽又广,以便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社会生活错综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多层次展开的,面对以善恶、是非、荣辱等道德观念来评价的社会生活,法律往往是无能为力的。

道德发生作用的范围比法律更为广泛。在我国,受法律制裁的违法行为,道德都可以和应该谴责,而受道德谴责的一切行为却并不一定都违法。道德谴责社会集体中人际关系上的说谎和不诚实现象,但只有当说谎给他人或组织带来严重损害时,才诉诸法律。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道德干涉的范围是法律所远不及的。(2)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第一,在调节内容上想到渗透。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往往一方面把基本的道德规范写进法律条文,通过法律的力量推行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又通过道德教育来维护法制。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者一直强制“制礼以崇敬、立刑心明威”,“德威并施”。与此同时,还把“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赋予法律的意义,强迫人们严格遵守。

在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原则在社会生活中作用日益增长,道德因素的作用范围日益扩大。我国宪法中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条款,都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道德义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而宪法也明文规定了对国家干部的要求。第二,在调节功能上相互补充

道德调节和法律调节各司其职,各显其能,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对于一些不能或不宜用法律来调节的行为,就用道德来调节;对于道德调节不了的行为,就用法律来调节。第三,在调节的实施上相互支持

为了防范违法行为的发生,要加强道德教育;为了道德理想的实现,又由法律认可并积极促进。通过法律的作用,就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们的道德面貌,并在提高道德素质的同时,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成员个人不讲,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也是紧密联系的。当一个人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时,他就不会明知故犯,以身试法,去触犯社会主义法律。而一旦个人主义膨胀,道德上逐步堕落,就不可避免地会走上触犯社会主义法律的道路,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

我们既要加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又要加强法制教育,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极为重要的条件,二者不能偏废。

道德的功能

道德生活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给定的东西,总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无定论。

但并不是耍嘴皮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关键看谁说服谁。无聊之事。讨论:道德有没有用?

没有用: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

北京密云付贺功案:为了价值几百元的财物就杀死妇女与儿童,并且是多次做案。他从18岁成年起就以盗窃、抢劫及杀人、强奸罪“三进宫”,前两次出来后照样以盗抢为生,谁要是妨碍了他,他就毫不留情地杀死谁。当听到法庭判处他死刑,他对是否上诉的问题回答说:“不上诉。”并耸了耸肩,提高嗓门说,“判的不重,正好。”

“你为什么杀人?”“没为什么,想杀就杀呗。” “为什么连孩子都杀?你怎么下的了手?”“不为什么,下不了手他们怎么能死?” “你一点悔意都没有吗?”“没什么可后悔的。” “想对被害人家属说什么?”“没什么可说的。”

“你以前坐过牢并出来,没想过重新做人吗?为什么重新犯罪?”“没什么。”

对付贺功这样一个人,道德哲学能做什么呢? 有用: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反复地思索,它就愈是给人的心灵注入时时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这就是我们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

——[德]康德

据警方掌握的调查材料显示,付贺功曾经试图掐死另一名苏醒的孩子,但是在中途却停手了, 后来他回答媒体说:“我当时心软了。”这是否是出于一种虽然是短暂出现但却还是单纯的恻隐之心?另一件事是当他被记者问道“判你死刑你怎么看?”“杀人偿命这很正常。”“你怎么弥补罪过?”“我用命来补偿。”“你的一条命能抵几条命吗?”他第一次沉默了,语塞了,不再说话。

这是否说明,他耳濡目染的某种道德原则还是起了某种作用,还是在他的心里占有某种地位?我们是否能就此认为,一个如此罪大恶极且麻木不仁的罪犯,也还是在某种程度上认可“不可杀人”的道德原则,甚至也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拥有恻隐之心———虽然那是极其微弱和短暂的。

如果的确是如此,如果这样一个罪犯也有这样的可能,那么,我们对道德的力量就还不能那样低估。道德哲学也许还是可以做一点什么,从情感和理性的两条途径,即一方面道德哲学还是有努力申明和论证基本的道德原则规范的必要;另一方面,也还可以期望几乎所有人心中存在的恻隐之情能够成为人们履行这种道德原则的动力———虽然这些原则和感情在少数人那里可能极其微弱和晦暗不明。

“苏格拉底问题”(Socrates’ question)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主人公对杀了自己父亲的亲生母亲,在思想中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是继续安于作王子还是冒险为父亲报仇,提出了“生存还是死亡(to be,or not to be)”的大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理想国》第四卷记叙了他们的回答。他们讨论的是,究竟是做正义的事、做好事、做正义的人(不论是否有人知道他是这样的)有利呢,还是做不正义的人、做不正义的事(只要不受到惩罚和补偿)有利呢?

苏格拉底的问题,实质是,对人类本身而言,“好的生活”的条件一一正当的生活是什么,人类之成为人类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他要把伦理生活放到人类的福祉中来考虑,于是成为了大问题。

关于道德作用的两种片面看法: 一:道德决定论

所谓道德决定论,就是指那种片面夸大道德的社会作用,把道德看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认为人们的道德水平特别是杰出人物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愿望决定社会的发展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抱着某种善良的动机,谴责和批判各种罪恶现象,把社会进步的希望寄托在人们的道德完善上,主张对社会进行道德上的改造,甚至认为个别人物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愿望决定社会的发展。

道德决定论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根本错误就在于颠倒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经济基础同道德的决定与被决定关系,否认生产力发展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夸大了道德的作用,道德上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它对社会的作用只是一种反作用,受一定历史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经济关系的制约。

第二:道德无用论

所谓道德无用论是指那种片面低估甚至完全否定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认为道德是个人主观上的某种情绪和爱好,并不是具有任何客观的根据,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随心所欲的行为,不受任何道德观念的束缚,在他们看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是否讲道德只是个人的私事,而与社会生活的稳定和进步完全无关,因此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不起任何作用。例如德国哲学家尼采强调权力意志,认为道德只不过是弱者为了反对强者、限制强者提出来的借口而已,是完全无用的。

其错误在于不懂得道德和社会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道德不是个人主观的情绪和爱好,而是一定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道德根源于社会经济基础,具有客观性,一经形成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积极地为自己所特有的方式反作用与经济基础,对社会有很大的能动作用。

1、调节功能

2、认识功能

(一)道德的调节功能。

调节人的行为,并通过调节人的行为来调节社会关系,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它具有以下几个总体性特点:

〈1〉 从调节的角度和范围上看。道德是从现实利益关系的角度,特别是现实生活中个人对待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个人利益的态度的角度,去调节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2〉 从调节的尺度上看。道德也有其不同于其他上层建筑因素的特点相对于同一社会性质的法律调节尺度来说,道德调节尺度不仅具有广泛性,而且具有多层次性。

〈3〉 从调节的偏颇上看。道德在从权利和义务两方面调节社会成员的行为时,依其自身的固有规定和特有机理,而侧重于引导当事人履行其按“社会身份”所应有的义务或引导当事人承认、尊重和维护其行为客体应有的权利。

〈4〉 从调节方式上看。道德调节人们的关系和活动,并不诉诸国家机器和惩罚手段,而主要诉诸舆论褒贬、沟通疏导、教育感化等,尤其注重于唤起人们的知耻心,培养人们的道义责任感和善恶判断能力。

〈5〉 从调节的效力上看。道德调节的效力是相当有限的,然而道义的力量是深厚的、持久的。

(二)道德的认识功能,即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经济关系的社会功能。

它的总体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从认识(反映)的角度和范围上看。道德是着重从个人和社会整体、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特别是个人对社会整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态度这一角度,提供现实社会状况的信息,显示现实社会的生命力和历史趋势,展望或预测现实社会发展的未来图景。

2〉 从表达认识(反映)成果的方式上看。道德主要以具有善恶意义的行为、准则、风俗、情绪、信念、理想等形式,表达其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成果,并因此往往使这仪成果多半具有评价性、征兆性和轮廓性。

〈3〉 从认识(反映)的基础上看。社会生活实践仍是道德实现其认识的基础和确认其认识成果的标准,但又在道德的认识中具有某些特别的意义。

篇7:职业道德的特点

职业道德的适用范围主要表此刻从事必须职业的成人的意识和行为中,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初步构成的道德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是道德发展进程中的成熟阶段。由于所从事职业活动的多种多样,因此对各行业特定的职业职责、要求和义务也有所不同,每种职业都担负着一种特定的职业职责和职业义务,从而构成各自特定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如“公平买卖,童叟无欺”是对经商者的要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要求;“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则是对医生的要求。

2.职业道德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和历史继承性

由于职业具有不断发展和世代延续的特征,不仅仅其技术世代延续,其管理员工的方法、与服务对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必须的历史继承性,因此也构成了人们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表现出较强的和明显的连续性。如我国古代就把“救死扶伤”作为医生的美德,而经过了几千年的社会变迁以后,尽管我国早巳从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但“救死扶伤”依旧是我们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资料和要求。

3.职业道德具有多样性和具体性

职业种类成千上万,职业道德的资料也千差万别。由于各种职业道德的要求都较为具体、细致,因此其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使职业道德在其适用范围内执行,各行各业都根据自身行业的特点和要求、具体环境和条件、职工素质和水平,透过简明扼要、适用性强的行业公约、规章制度、职工守则等形式,使职业道德具体化,对每个劳动者都起到直接的约束作用,帮忙其树立健康良好的职业道德。

4.职业道德兼有强烈的纪律性和规范性

纪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规范。它既要求人们自觉遵守,又带有必须的强制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后者而言,又带有必须的法律色彩。就是说,一方面遵守纪律是一种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纪律又带有强制性,具有法令的要求。例如,工人务必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军人要有严明的纪律等等。因此,职业道德有时又以制度、章程、条例的形式表达,让从业人员认识到职业道德又具有纪律的规范性。

总结精选(3):

一、职业道德的概念

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并出现相对固定的职业共同体时产生的,人们的职业实践是职业道德产生的基础。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出现了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职业分工,职业道德开始萌芽。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以后,又出现了商业、政治、军事、教育、医疗等职业。在必须社会的经济关系基础上,这些特定的职业不但要求人们具备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求人们具备特定的道德观念和素养,遵守特定的职业行为规范。为了维护职业利益和信誉,适应社会的需要,各种职业共同体在职业实践中,逐渐构成了特定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也称职业道德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和职业关系中的特殊表现,是与人们的职业行为紧密联系的贴合职业特点要求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职责与义务的体现。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就应遵循的行为守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每个从业人员,不论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应当遵守职业道德。

二、职业道德的特征

1.职业道德具有特殊性

相对于一般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具有特殊性。职业道德与一般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任何职业道德,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一般社会道德的要求,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化。例如,教师从教应遵循师德,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医生行医应遵循医德,要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商人经商应遵循商德,要诚信公平、童叟无欺等,而这些具体的、特定的职业道德,一方面体现了一般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特定职业的特殊要求。

不同的职业道德,各自有其特殊性。任何职业道德,都是该职业内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逐渐构成的一些公认的衡量职业行为好坏的标准,进而以此作为约束职业行为的规范。职业道德在资料方面,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职责以及对职业行为的具体要求。职业道德与职业活动、职业关系密切相关,任何一种职业都有其特定的职业道德。因为各种职业活动和职业关系各具特色,所以,规范不同职业活动和调整不同职业关系的职业道德也必然各具特色。

2.职业道德具有继承性

职业的构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职业作风、职业习惯和职业心理,会在本职业中世代传承,从而使得同行业内构成相似的职业道德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每种职业道德的资料也会随之不断丰富和深化,但它的基本资料往往会持续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职业道德的发展轨迹来看,与一般社会道德一样,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篇8:从韩国服饰看韩国文化特点

一、韩国服饰的色彩及其体现的文化特征

1. 传统服饰——韩服

韩国自古就有“白衣民族”之称。翻阅韩国的历史, 在其衣着习俗中有很多“尚白”, “尚素”的记载。《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夫余“在国衣尚白, 白布大袂袍裤, 履革鞜。”《旧唐书·高丽传》“衣裳服饰, 唯王五彩, 以白罗为冠, 白皮小带, 其冠及带咸以金饰。” [1]可见 , 韩国人喜穿白衣的风俗源远流长。

韩国人喜穿白衣的原因可归结为三点。一, 韩国古人的太阳崇拜信仰。太阳在日中呈夺目的白色光芒, 象征着光明和纯洁。二, “白衣民族”被特别强调是在日本统治时期 (1910年 -1945年) , 当时大和民族穿带色衣服, 与其对立, 韩国人穿白色衣服, 象征抗日精神。三, 从肤色与着装的关系看, 韩国人穿白色服装更能衬托肤色。

韩服虽然以白色为主色调, 但祖先们以阴阳五行为基础, 形成了以青、紫、黄、白、黑为主的色彩概念。[2]这造就了韩服的两种基本格调, 一种是淡雅的基调, 其中白色的应用占据重要位置。另一种是对比鲜明、具有强力视觉刺激效应的基调。多种色彩巧妙地组合, 使韩服既端庄又活泼。

2. 现代服饰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 64.84% 的人认为韩国人的现代服装在色彩的选择上偏向于简洁朴素的颜色, 他们青睐于粉、白、银灰、米黄等柔和色。这是受到以白、灰、黑等基本色为主的韩国传统色彩观念的影响。

由此可见, 韩国现代服饰和传统服饰的色彩有很大相通之处。而这种色彩取向体现了韩民族自古以来的纯洁, 朴素, 追求宁静淡雅的精神境界, 以及热爱自然, 崇尚自然美的民族审美意识。

二、韩国服饰的样式及其体现的文化特征

1. 传统服饰——韩服

女性韩服是短上衣, 搭配优雅的长裙 ;男性韩服则是短褂搭配长裤。女性韩服上衣曲线短而美丽, 男性韩服上衣线条粗而平坦。[3]

通过韩服的构成, 可以了解到韩服的几个特征。一, 韩服将直线和曲线融合, 尤其是女装, 强调女性颈部柔和线条的短衣, 内外边V字型领或柔和的袖口曲线, 充分展现韩国女性的含蓄。二, 韩服几乎盖住了衣者的整个身体, 女装高腰和宽大的裙摆造型, 既避免展现女性的身体曲线, 又掩饰了身材的不足之处。反映出追求内在意韵的审美本质。[4]三, 采用朴素简约的图案、刺绣等, 表现出符合自然 , 与周围环境相交融的审美观。

从以上韩服的这些特征中可以窥探出韩国文化的含蓄性。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韩国人喜欢用隐喻的东西来展现内在的丰富意蕴, 从而达到某种精神境界。这种含蓄性, 在韩国人的生活中也不无体现。1. 韩国人在受到别人的称赞和表扬时, 一定会以“” (没有 , 哪里) “ ( 过奖 ) 等回答来婉拒。2. 韩国夫妻之间很少说‘我爱你’之类的话, 在别人面前提起时用“xx妈妈”“xx爸爸”婉转地称呼。3. 韩国现代的室内装饰也倾向于朴素的颜色和雅致的装饰。

2. 现代服饰

随着韩剧的热播, 韩国服饰成为时尚的代名词。从问卷调查结果看, 25.81% 的人认为韩国现代服饰非常宽松, 54.84% 认为是上松下紧, 16.13% 认为是紧身居多, 3.22%认为是上紧下松。其实韩国服装的样式正呈现多元化趋势, 或端庄或前卫, 或低调或夸张。其主要特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 标新立异的不对称设计, 强调不对称美。如单肩设计, 或不对称的裙摆, 使穿着富有动感。二, 创造性地运用夸张手法, 张扬个性。宽就宽到极至的阔腿裤, 瘦便瘦到极至的紧身衣, 短就短到齐胸的小上衣, 长便长至盖臀的娃娃衫

三、巧用丰富的配饰, 增添活力。

韩国现代服饰样式的多元化映射出韩国人的以下性格特征。一, 不刻意计划, 随性的性格。比如, 韩国饮食文化中的1 ? 2 ? 3 ? (即“1次2次3次”。韩国人聚餐时一般要换两个或两个以上场所, 正餐结束后通常去歌厅、酒吧等场所) 。另外, 韩国人喜欢在公共场合穿拖鞋也体现了他们的随性。二, 韩国人想从繁忙紧张的生活中解脱出来, 释放压力的渴望。比如, 韩国人不论男女老少都热衷旅游 ;韩国人有着丰富的夜生活 ;还有发达的练歌房文化, 韩国人特别喜欢到KTV唱歌, 甚至一唱唱到凌晨。

韩国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载体, 向世人展示了韩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韩国服饰中简洁淡雅的色彩运用体现了韩国文化的含蓄性, 表达了韩民族的纯洁朴素, 崇尚自然的审美观 ;现代韩国服饰的多元化映射了现代生活中韩国人随性, 渴望摆脱压力的心理特征。不仅看到韩国服饰的外在美, 更要领悟其内在的精神气韵, 这才是我们学习韩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参考文献

[1]牟元珪.韩国“尚白”习俗的由来[J].当代韩国, 1998年冬季号:85-86

[2]沈福实.朝鲜族传统服饰的色彩美研究[J].安徽文学 (下半月) , 2010 (9) :94

[3]吴晓玲.中国与韩国传统服饰文化比较分析[J].当代韩国, 2006 (4) :79-82

上一篇:2011莱芜市事业单位招聘报名人数统计下一篇:企业2011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小结.docSHANGCH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