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人用人方面好的建议

2024-06-30

选人用人方面好的建议(精选4篇)

篇1:选人用人方面好的建议

今年我镇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方面,认真做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工作,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认真抓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以及领导班子创“四好”活动,活动有方案、有措施、有总结;创建活动有记录。

2、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我镇领导班子加强中央和省、市、区相关会议、文件精神的学习,全年班子集中学习时间多于10天,学习有记录;班子成员每月有一篇读书笔记,每人至少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活动,并且每人写有一篇3000字以上的调研文章。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一把手”民主作风,镇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协调配合,无内耗扯皮现象,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并按时上报有关材料,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无因领导责任造成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安全事故或严重不稳定问题;班子成员均勤政务实,工作作风深入,关心群众疾苦,对基层请示和反映的问题及时答复,对上级安排的工作及时办理,不贻误工作。班子成员无行贿受贿、以权谋私现象发生,并且无违纪违法问题;上报情况和汇报工作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对本镇、本单位违纪违法的人和事敢抓敢管,处理及时。

3、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干部培训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按要求完成上级下达的调训任务,加强对本单位干部的自训工作;本单位每位干部全年接受培训的时间不少于5天,且每季度末将本单位参加上级调训和自训干部工作情况上报区委组织部。同时,按要求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对后备干部的培养、使用、管理有具体实施方案。做好了下派挂职锻炼干部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德阳市旌阳区乡镇、部门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工作暂行办法》选拔任用和管理中层干部。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落实重大事项报告等各项制度,针对干部的考核有一套较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按规定及时准确办理干部行政关系转移及工资审批材料。

4、在基层党建方面:一是加强对基层党建与特殊党费使用管理监督工作,按照“确保用好每一分钱、不出半点差错”的要求,强化资金管理监督,确保在10月底前完成了所有“特殊党费”援建项目,并将援建项目建设成优质工程、安全工程和廉政工程。二是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坚持和完善党委抓党建、书记带头抓党建、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落实农村党建工作经费;认真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回头看工作,总结学习实践活动成功经验,建立健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三是扎实抓好乡镇党委科学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乡镇党委科学化建设,激发乡镇活力的意见》;探索推行乡镇干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新模式,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抓好了年底的村(居)党组换届工作,全面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我镇认真抓好村(居)两委换届工作,及早推荐一批“一好双强”型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领导班子团结协作,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全面完成了本届班子任期内本年度主要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村级(居)领导班子建设,推广“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无软弱涣散党支部;每个行政村(居)今年至少培养了3名后备干部,建有名册档案,制定有培养目标和措施,并认真落实工作;选好配强村(居)党组织书记,进一步落实“定职责目标、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一定三有”政策,确保“双带”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提高10%,建设了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坚持开展了5次村组(居)干部培训;同时做好大学村干部的管理培训工作,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打造了一个党员干部实践培训基地。五是开展“四强”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深化“三级联创”,开展“四强”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健全以“承诺、述职、评价、追究”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建工作体系,认真开展了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行动”,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村(居)”;大力宣传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干部和党务工作者;符合条件的“两新”组织“建党”率达100%,做好党组织设臵和活动开展规范,扎实推进非公企业助推百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确保“三心一推进”活动取得了实效。六是加强深化了基层党内民主工作,按要求将党内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在党务公示栏内公示;推行“双代服务”,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好全面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民主垦谈、社会评价制度。七是进一步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助机制,大力推进“百村党建富民”、“百企帮百村”等活动,做好实施方案和帮扶措施要有典型和效果;扎实开展第二轮“部门帮村、党员帮户”结对帮扶工作;加强改善农村党组织设臵,探索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机制。八是加大了对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深入开展“党员农贷快车”、“党员双带”、“返乡党员再就业工程”,大力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服务群众承诺制度”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党员发展能力,使全镇各村(居)涌现出一批致富能手、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营销大户、再就业能手;按计划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优化党员队伍,各村(居)今年至少发展了1名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党员和5人名入党积极分子,党组织党员发展材料、名册齐全;党员发展坚持标准,转正及时规范,材料完善;坚持入党前短期集中培训制度,每年集中轮训1次以上。创新开展了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发动党员参加治安防范巡逻、矛盾纠纷排查、敬老助残帮扶、计生医疗服务、文体娱乐宣传、社保就业咨询、未成年人教导等志愿服务;坚持督促、检查、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全面推行党员分类管理;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做好表彰先进、处臵不合格党员和限期整改工作。党员队伍教育管理,认真抓好流动党员,尤其是返乡党员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深入落实“三制两建”和流动党员活动证回审制度,打造流动党员之家,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指导、工伤保险、劳务培训等免费服务项目,使流动党员“教育、服务、关爱”全覆盖;全面落实党内帮扶责任,有具体帮扶计划和措施,完成帮扶任务;认真落实了上级党内关爱的有关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各类党内补贴;按标准和要求做好党费收缴登记、检查、督促等工作,所收党费按时按规定全额上交,各种手续完善。

5、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先争优”有创新。立足区情、镇情,在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确立了“争创人民群众满意先锋,建设平安和谐经济强镇”的争创主题,以“五个创先争优”(即:“在解放思想上创先争优,在改进作风上创先争优,在加快发展上创先争优,在勤廉双优上创先争优,在工作业绩上创先争优”)为活动载体,努力实现“五个一流”(即:“一流政治素养、一流务实作风、一流创新能力、一流敬业精神、一流工作业绩”)的活动目标,在全镇26个党支部开展“争当创先争优特色党支部”活动,努力形成“一支部一特色,一支部一品味”。

6、人才科技工作方面:我镇重视人才工作,领导班子团结合作,一把手抓人才科技工作,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领导干部联系科技专项和联系人才工作,建立了人才工作相关制度和人才奖励激励机制,人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年召开1次以上人才领导小组会,党委专题研究人才、科技工作2次以上,解决了2个重大问题;人才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年终有总结,积极开展“乡村人才示范行动”,完成镇、村两级乡村人才工作站挂牌任务,及时报送人才工作有关情况及信息;配合做好了全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完成人才资源现状调查任务,建立本单位人才基本信息库。做好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工作,措施具体;做好了下派干部、挂职干部、选调生、一村(居)一名大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训工作,全年至少举办一次实用人才培训班;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每2月报送一篇人才信息;关心爱护人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联系1-2名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全年集中为各类人才办1-2件实事;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依靠科技帮助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80元以上,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活动,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申请;加大人才和科技的财政投入,支持和鼓励科技成果创新。

7、远教电教工作方面:我镇高度重视远教电教工作,认真做好远程教育站点恢复重建工作,确保站点正常运行;远程教育领导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按分工扎实有效开展工作,抓好“区级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示范基地”及远教示范点打造工作,年内向区远程办报送课件1部;抓好各远教站点播放收看工作,每月开展2次教学活动、向区委远程办报送信息1条以上、上报远程教育月报表1次,全年上报远教调研文章1篇;各村电教站点每月坚持开展1次《共产党人》、《党建视窗》等节目的播放收看工作,有规范的播放记录和讨论记录;党委要定期调阅下属电教播放点收看记录,全年报送电教信息1篇,年终上报电教工作总结;全年为《党建视窗》节目拍摄提供了2次题材。

7、我镇积极开展信息调研和其它综合性工作,按时按要求上报了工作计划、总结和其他各种材料、报表,按时参加各种会议和完成区委组织部安排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并按照要求按时完成组工信息和调研课题报送任务,做好组织信访、档案等工作,全年未发生因信访工作处理不好而上访、闹事等事件;年底完成对征订工作。

2011年党刊、《四川党建》杂志的

篇2:选人用人方面好的建议

发表日期:2008-2-27

江北区以扩大民主为方向,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以规范用人行为为目标,抓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推荐提名、酝酿讨论、决定任用等关键环节,做到边落实、边实践、边探索,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以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针对性为目标,实行定期分析、定期研究干部制度。一是实行定期分析干部制度。每年结合干部调整和年终干部考核,定期对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专题分析,重点分析领导班子运行的基本情况、班子结构和干部配备情况、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情况、后备干部队伍情况。针对分析查找的有关问题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研究提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近年来,结合先进性教育、作风建设年等活动,开展了多次主题教育。2006年底,为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换届工作正常进行,区委、区人大、区政协等机关还协同合作,运用走访、座谈等形式加强对干部思想动态的了解,并形成具体的调研报告以供在干部队伍建设中进行参考。二是完善定期研究干部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干部工作,重点研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具体方案及任免事项,以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政策、措施。在制定干部调整方案时,严格规范程序,坚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实行重要岗位的全委会民主提名推荐、干部群众推荐、差额考察、全委会票决(征求意见)、常委会票决以及任前公示等,做到程序不省略、办法不变通、操作不走样,以程序制度的规范确保选拔过程的公正公开。此外,还结合干部调整,在领导职务任期制、交流制、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资格条件以及破格提拔和越级提拔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探索,制定并完善了相关制度,为规范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打下了基础。三是实行定期公开选拔及公开推荐后备干部制度。2005年,江北区分别面向全市和全区开展公开选拔区管领导干部和区管后备干部,实行“两次公选,一次操作”,在公选中做到“选备结合、选育结合、选用结合、选引结合”,既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到领导岗位上任职,同时也在区内发现和掌握了一批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此外还有40余名区外优秀人才被引进区内工作。2006年,该区推出了19个中层领导职位及3个区管领导职位进行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运用个人意愿申请、岗位能力评估、情景模拟等手段选拔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开阔了组织部门的用人视野。2007底,结合区管干部年度述职述廉考评工作,通过群众推荐、领导推荐、组织推荐等途径,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区管后备干部的推荐工作,根据推荐情况,结合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及时调整充实区管后备干部队伍。

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化为取向,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一是在民主推荐环节扩大民主,规范提名权。全面实施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对每一区管党政正职拟任职位提出2名(含2名)以上的参考人选名单,在全委会成员中公开推荐职位、任职条件、推荐范围,由全委会成员进行民主推荐提名。对拟提拔的领导干部,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按照《干部任用条例》有关规定进行民主推荐,由干部所在单位全体人员进行民主投票,根据推荐结果确定考察对象。2006年开始还实施了区管干部个人意愿申请制度,效果明显。二是在干部考察环节扩大民主,规范评价权。通过实行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等,拓宽考察渠道,扩大考察范围,把年度考察与专项考察、平时考察与重点考察、谈话考察与纪检、审计调查结合起来,注重考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实绩。注重了解干部群众公认程度,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高度重视群众的来信来访,防止用人失察失误。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考察人行为,明确考察人责任,防止考察失真失实。试行领导干部道德评价体系,加强对干部的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考核,努力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三是在干部讨论环节扩大民主,规范决定权。实行新提拔干部“党风廉政”一票否决制,对提交区委常委会讨论的新提拔干部,事先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有异议的暂缓或取消任职资格。认真做好干部任用前的意见征求工作,及时与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沟通,认真听取意见。对区政府工作部门的领导班子,区委常委会表决前还书面征求区政府分管领导意见。实行区委讨论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表决前进行认真讨论酝酿,形成基本一致意见后再进行无记名票决;对街道(镇)党政正职、区级机关正职拟任人选和提名人选,由区委常委会提名并提交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全委会闭会期间,在区委常委会作出决定前,书面征求全委会成员意见。

篇3: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对策建议

二、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对策建议

坚持以教育培训为根本,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只有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政绩观教育,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才能在履行职权过程中,把正确行权外化为自觉行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要加强正面教育,着重抓好领导班子成员和组工干部的教育,不断增强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法规意识、纪律意识和接受监督的意识,以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对新进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及时进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法规的专题教育培训;对新任职的干部,上级组织部门负责同志要与他们谈话,明确提出学习贯彻党的干部工作法规和执行组织人事纪律的各项要求和规定;要加强党员干部警示教育,落实提醒谈话制度,打好预防针,提高免疫力。要时刻警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思想深处找原因,寻对策,始终做到全面识人、公正选人。

坚持以扩大民主为取向,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人用人中的民主程度与公信度是成正比的。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越高、民主化程度越高,干部群众对选人用人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就越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把扩大民主作为基本方向和工作重点,把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贯穿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一是在推荐上要突出群众性。在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前,设置干部述职演讲和组织介绍程序,提高推荐和测评结果的客观公正度;程序设计上,完善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相互印证的具体办法;结果分析上,综合考虑得票情况同干部的日常表现、工作实绩、监督部门反馈的信息,相互印证,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测评范围上,注重向服务对象、基层单位延伸,广泛地了解群众的认可度;测评内容上,合理确定不同测评主体的评价结果在民主测评中的权重。二是在考察上要坚持公开性。完善考察预告制,通过适当方式,向拟推荐考察人选所在系统、部门和单位预告职位要求、人选条件、任职资格和考察方法,落实群众监督权;推行差额考察,落实群众选择权;改进考察方法,广泛了解考察对象工作圈、社交圈和生活圈情况。三是在酝酿上要注重规范性。在酝酿干部人选时,主要领导要充分尊重班子成员意见特别是对人选的不同意见,对人选有异议,可按照有关程序调整拟任人选,不得临时提出和议定没有经过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的人选,更不得先上会讨论决定,再补办有关手续和材料。四是在决策上要体现民主性。干部任免必须经过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建立常委会研究干部预告制,使每一位决策者都能够有准备地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积极探索干部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上会的选任办法,拓宽用人视野;全面实行票决制,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拟任人选进行表决,减少和避免用人失误;发挥全委会的作用,重要干部的任免由全委会审议表决,加快形成民主、科学的用人决策机制。

篇4:选人用人方面好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十分重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也要看到,选人用人公信度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既要对选人用人工作有一个正确的估价,也要客观分析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各种因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断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水平。

一、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因素分析

选人用人公信度,是指社会公众对党委和组织部门干部选任工作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认同感和满意程度。当前,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因素很多,已不再是单一的对干部选任工作本身的看法,各级领导干部的现实表现、干部选任工作环境、民主政治改革进程、干部群众心态等都会对选人用人的评价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

从主观认识上来分析,少数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是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内在因素。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崇尚的是“学而优则仕”。当今社会,“官本位”的价值观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少数干部把官位、官级当作“命根子”,为了满足“提拔重用”的心理需要和现实需求,不择手段,阿谀奉承,“跑官要官”,甚至“掏钱买官”。有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把“官位”看作是权力的象征,是正确意见的化身,在选人用人上搞“家长制”,个人说了算;有的缺乏群众观念、甚至不相信群众,对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顾虑重重,怕泄秘密、怕出漏子,往往在形式上听取了群众意见,实际上还是个人说了算;有的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在用人上奉行市场经济交换原则,乘大权在握时,以官职作筹码,“公权”私化牟取个人利益。一些领导干部在权力观上的扭曲,必然给这个地方的用人风气和用人环境带来严重的损害。

从制度体系建设来分析,干部制度不完善、措施不配套是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制约因素。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干部工作制度,但是制度的闭合性还不够严密,缺少配套措施,不能做到以制度的完整性来保证选人的科学性。如初始提名由谁提名、在什么范围提名、如何落实提名责任等要求不明确;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公示制、票决制的范围和方式亟待改进;选举制度公开性、透明度不够,存在尊重选举人意志不够的问题;由于缺乏岗位职责规范和任期目标,对不同类型干部实绩的考核没有明确标准,是否称职、胜任,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评价,导致干部正常退出缺乏评定标准,使许多相形见绌的干部甚至是群众公认度不高、反映较差的干部因缺乏手段难以调整下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缺乏科学界定,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缺乏制度保证;引咎辞职、责令辞职虽有要求,但各地执行宽严不一,等等。选人用人制度体系设计的不完善、不配套,影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从干部选任过程上来分析,程序不规范、民主质量不高是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关键因素。程序是实现民主和监督的必要载体,是规范用人行为的基本依据。没有严密的程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就失去了权威性、严肃性和公正性,但在实践中,不按程序行事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有的图省事,对一些必要程序没有执行到位,甚至不执行,造成程序缺位;有的颠倒程序,转移群众视线,造成程序错位;有的搞个人内定,协调在前,过程在后,造成程序越位。长期以来,由于过于强调干部工作的保密性,使干部工作陷入了神秘化的误区,不少群众对干部工作缺乏了解,甚至造成误解。在选拔形式上,由于有限竞争、公开选拔没有形 1 成常态化。而常规形式选拔干部中群众“四权”往往落实不够,导致干部工作信息不对称,影响群众参与热情;有的即使采取民主方式,质量也不高。在民主推荐环节,有的虽然邀请了一定层次的干部代表和群众代表参加,但由于对被推荐和测评对象、推荐职位缺乏深入了解,造成随意投票和盲目投票现象较为普遍。有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不公开、不透明、考察结果不适度反馈,被群众视为假民主。以上种种程序上不规范和民主质量不高的现象,影响人们对选人用人的客观评价。

从客观环境上来分析,社会引导不力、评价主体认识上的偏差是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外在因素。从舆论环境看,当前,少数媒体缺乏社会责任感,对发生在个别干部身上的腐败现象认识偏颇,不深入调查分析领导干部蜕变的原因,肆意炒作,放大了负面影响。从人文环境上看,少数干部功利思想严重,不能正确对待升降去留,如与个人愿望相背,便把气出在组织身上;少数群众对干部调整任用总是带“有色眼镜”,认为凡提拔“必有关系”,凡交流“必有问题”,种种猜疑和议论造成上下评价不一致;少数群众把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的腐败案件、官员特权等个别行为放大到整个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某个干部出了问题,就认为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出了问题;少数群众因改革进程中的社会分配不公等原因,对改革发展的心理承受力不足,存在“仇官”、“仇富”心态,把个人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发泄到干部选任工作上,认为这个社会上的人都没选好。同时,有的地方党委政府为了便于推进工作,让组织部门过多地承担了一些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管理责任,处在矛盾的焦点上,发生在个别单位个别干部身上的工作失误,也被责怪到组织部门身上,影响了组织部门的公信力。

二、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对策建议

坚持以教育培训为根本,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只有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政绩观教育,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才能在履行职权过程中,把正确行权外化为自觉行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要加强正面教育,着重抓好领导班子成员和组工干部的教育,不断增强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法规意识、纪律意识和接受监督的意识,以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对新进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及时进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法规的专题教育培训;对新任职的干部,上级组织部门负责同志要与他们谈话,明确提出学习贯彻党的干部工作法规和执行组织人事纪律的各项要求和规定;要加强党员干部警示教育,落实提醒谈话制度,打好预防针,提高免疫力。要时刻警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思想深处找原因,寻对策,始终做到全面识人、公正选人。

坚持以扩大民主为取向,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人用人中的民主程度与公信度是成正比的。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越高、民主化程度越高,干部群众对选人用人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就越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把扩大民主作为基本方向和工作重点,把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贯穿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一是在推荐上要突出群众性。在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前,设置干部述职演讲和组织介绍程序,提高推荐和测评结果的客观公正度;程序设计上,完善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相互印证的具体办法;结果分析上,综合考虑得票情况同干部的日常表现、工作实绩、监督部门反馈的信息,相互印证,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测评范围上,注重向服务对象、基层单位延伸,广泛地了解群众的认可度;测评内容上,合理确定不同测评主体的评价结果在民主测评中的权重。二是在考察上要坚持公开性。完善考察预告制,通过适当方式,向拟推荐考察人选所在系统、部门和单位预告职位要求、人选条件、任职资格和考察方法,落实群众监督权;推行差额考察,落实群众选择权;改进考察方法,广泛了解考察对象工作圈、社交圈和生活圈情况。三是在酝酿上要注重规范性。在酝 2 酿干部人选时,主要领导要充分尊重班子成员意见特别是对人选的不同意见,对人选有异议,可按照有关程序调整拟任人选,不得临时提出和议定没有经过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的人选,更不得先上会讨论决定,再补办有关手续和材料。四是在决策上要体现民主性。干部任免必须经过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建立常委会研究干部预告制,使每一位决策者都能够有准备地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积极探索干部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上会的选任办法,拓宽用人视野;全面实行票决制,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拟任人选进行表决,减少和避免用人失误;发挥全委会的作用,重要干部的任免由全委会审议表决,加快形成民主、科学的用人决策机制。

坚持以完善机制做保障,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度建设具有长期性、根本性。必须按照科学化、民主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机制。一是要规范初始提名权制度。按照岗位、职能的特点,界定推荐提名范围,解决哪些职务岗位以何种方式提名,在哪些人中提名,以及由哪些人提名的问题;改进推荐提名方式,继续探索对重要岗位干部人选产生实行“两轮推荐”的办法,严格推荐提名程序,探索实名推荐制度,使干部提名的过程更公开,责任更明确。二是建立动态的干部综合评价机制。全面客观地考核评价干部,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客观依据。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综合评价干部的具体标准;实行经常性考核,注重发挥考核结果的激励作用,把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凝聚到科学发展上来。三是促使竞争性选拔工作常态化。竞争性选拔就是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要按照“人岗相适”的要求,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轮岗交流等制度,积极探索公推公选、差额选任等形式,不断提高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的比例,逐步形成由不同的选拔方式构成的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四是完善干部“能下”的正常退出机制。健全领导干部试用期制,试行试用期间暂不办理编制、行政、工资手续等制度,跟踪考察,试用期满后视考核情况安排使用;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制,探索制定任满干部的安置或任期内不称职干部的退出办法;着力构建组织考核、领导评价、群众评判、舆论监督相结合的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认定机制,采取降免、改任非领导职务、离岗学习、提前退休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调整力度。

上一篇:产业基金实施细则下一篇:幽默经典qq空间好句子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