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2024-07-31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精选9篇)

篇1: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类、经济类、理工类和医学类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间,管理类的学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间,同时也是艺术类的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对较大、经济类、管理类次之。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比较其他相关问题得出,产生这方面原因是由于专业本身,艺术生的精神取向自由,他们侧重于自身自由,艺术工作比较特殊。对于理工类,文法类和医学类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这是当代大学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价位。低于则不符合其多年学习的知识积累,高于此价位又又不符合当今就业压力越来越紧张的社会现实。

二、大学生区域就业心理分析(农村、城市)

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工作报告《社会调查报告、打印》。

(1)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但是两地学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与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 2500-3499,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远高于农村学生。具体数据如下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对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样。正是因为他们的背景。农村的学生就业心理较为严重,他们渴望尽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缓解父母的压力,为自己的家庭解决负担。而城市学生则不一样,他们相对与农村学生而言,比较轻松,但由于在城市长大,使得他们的就业的初次薪水价位相对与农村更为高些。

(2)城市学生选择工作注重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学生最注重行业前景

从数据统计来看,城市大学生在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的因素是行业前景和个人喜好,农村大学生最注重的是行业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个人喜好方面,城市高与农村;在行业前景、办公环境和其他方面,农村高于城市。

产生这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依然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生源地的就业生的就业背景不一样而导致的。城市的学生因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对比较自由,以后跳槽或者的短期内选择新的工作的机会比较大。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则以行业的前景为主,愿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较稳定的工作。

(3)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注重发达的大城市

从数据统计上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体工作,中小城市和国外,没有人愿意选择在县城工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看重具体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发达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和国外。这个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是城市,包括农村的学生的就业取向也比较侧重大中城市。

(4)来自两地的大学生都教青睐国营企业

(5)信息产业仍是大学生最青睐的职业部门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篇2: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二 级 院 系:工商管理学院 专 业 班 级:报关A1401 学 号:0309140152 姓 名:曾 月 指 导 老 师:程利滨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钟媛媛 曾月 熊欣 黄凯琴

报关与国际货运

内容摘要: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心理的现状和心理素质,分析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决策依据,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我将大学生心理状况作为此次专题调研。此问卷针对大学生目前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以统计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当前出现的校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报告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等压力日益增大,从而引发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如何以积极、健康、正确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已经成为了摆在学校和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研究内容

1、问卷设计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涉及的因素非常多,其中包括情绪、学业、感情等等因素,我们针对这几个方面分别设计了若干个问题来体现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选择情况。

2、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调查采用系统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大一学生共120人。(2)问卷发放过程:

按上述要求,我们采用分性别用电子问卷的形式完成,资料收集采用自填式无记名调查方式。本次发放问卷共120份,回收问卷108份。问卷发放过程中做到了以下两点:第一、解除调查对象的思想顾虑,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第二,答卷要求明确,以减少答题时发生差错。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调查问卷法为主,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主要采用百分比分析。

二、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概述(一)、人际关系问题

根据调查可发现,有的大学生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自负的心态,待人处事以自我为中心,总想表现自己,经常抱怨别人不理解、不体贴、不关心。有的大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调查中发现有4%的同学当自己不受到别人理解时会和别人冲突,缺乏理性,15%的同学会有不同程度的怨愤和心情压抑!不愿和同学交流、合作,一心只读圣贤书,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

(二)、学业问题

调查发现14%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就是三点一线之间教室、寝室、食堂缺乏激情与热情枯燥乏味。据了解学业上的主要问题是:

1、学习压力大;

2、学习动力不足;

3、学习目的不明确及学习成绩不理想;

4、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三)、恋爱与性的问题

大学生大都处18 ~ 25 岁的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已进入了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趋向成熟的阶段,不少大学生开始谈恋爱,但在如何处理恋爱与性问题上常常感到困惑。

(四)、情绪问题

进入大学后, 社会角色的换位引起了大学生许多的心理冲突,大学生易出现的情绪困扰主要有:

1、抑郁。

2、焦虑。通常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的丧失、失败感、罪恶感的增加等。

3、自卑。自卑的人大多性格内向, 常常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总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做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敢与人交往。

4、冷漠。一般表现为对外界的任何刺激都无动于衷,漠不关心,既不与人交流思想感情,也不多管闲事。

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一)、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中,我们应该应当更加积极主动,而不应该等待他人的主动。

当遇到心理方面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的时候,主动找老师寻求解决的方法,有可能的话尽量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这也是对学生非常有利的。

(二)、同学之间的矛盾问题。

长时间的相处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当这些矛盾出现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而不应该激化扩大矛盾,尽可能地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同时,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想,不能自我中心只顾自己的感受,置他人的感受不顾。

(三)、异性之间的问题

在处理异性关系,男生和女生都应该主动,不必感到羞涩腼腆。在人际交往中,异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应该表现得落落大方。

(四)、遇到困扰的问题 当遇到不被理解、信任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与别人增加沟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地采取自我调节和与他人交流沟通相结合,解决方式应避免单一化,以期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从心理问题的阴影中走出。

(五)、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

踏入大学校园之后,就有必要对整个大学生涯进行规划,对未来的人生、职业有一个较明晰的规划,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仅包括个人的人生规划,还应包括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相关成因的讨论或措施

据了解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也有发展过程中自身主观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生理和心理处于不稳定阶段,心理素质还十分脆弱,容易造成价值观的混乱和情绪的起伏不定,致使他们心理复杂而动荡不安。

(二)、家庭因素

现在的还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下来嘴里就含着金钥匙是家里的宝,从小的娇生惯养导致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差。

(三)、个体因素

大学生个体因素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心理个体的人格缺陷大学生的人格结构较复杂。

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发展缺陷,表现为孤僻、冷漠、多疑、悲伤、急躁、冲动、固执、好钻牛角尖、易偏激、骄傲、虚荣、以自我为中心等。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发展中具有突出特色的方面,是个性发展的最集中的表现之一。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最为关注也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也影响到大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知,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宋艳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分析 科教导刊 [2] 赵川林,吴兆方 大学生心理健康 经济科学出版社

[3] 王玉萍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健康研究 第31 卷第4 期

[4] 赵园园 张海燕 大学生学习心理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分析 学术研究 中国教育技术设备 第27期 附件:

大学生消费需求问卷调查

您好,我们是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消费需求情况,我们特组织本次调查,此调查不记姓名,麻烦您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给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与信息。谢谢!!

1、进入大学,哪种感觉最符合你目前的心态?()

A终于解脱了,可以好好玩了

B平时多玩点,到期末再用功学习

C学习和玩两者都要

D一心一意搞好学习

E多投身于社团或其他活动

F其他:

2、你是否经常思考人生的意义、目标()

A经常

B偶尔

C较少

D无

3、对异性交往的现状()

A一般交往

B有玩的很好的异性朋友

C有过约会

D恋爱

E单相思

F失恋

G无交往

H其他

4、当你不被理解、信任时,你会()

A产生对抗心理

B心情会压抑

C怨恨

D与之产生冲突

E向朋友倾诉心里的委屈

5、你对你的大学校园生活怎样评价()

A很一般

B三点一线,很枯燥

C有滋有味

D非常精彩

6、你是否经常反复检查自己已经做好的事情?(如锁门后反复确定)()

A是

B否

7、遇到不愉快,觉得郁闷的时候,你通常是如何处理的?()

A自己一个人闷气

B和同学或朋友聊聊

C出去发泄一下

D去心理咨询

8、如果你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你会去寻求帮助吗?()

A一定会

B可能会

C应该不会

D绝对不会

9、你是否害怕在大众面前讲话()

A是

B否

10、看到别人穿戴比自己优越,你会()

A嫉妒

B自卑

C有点怨恨

D无所谓

11、大学里的排名对你有影响吗?()

A很大

B比较大

C一般

D基本没有

12、你经常和周围的人发生矛盾吗?()

A经常

B一般

C偶尔

D很少

13、在过去,你是否想过自杀?()

A是

B否

14、面对学习,就业和生活带来的压力,你()

A自信乐观

B迷茫彷徨

C逃避

篇3:全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心理问题日渐增多, 反映在小学生身上就有自我中心、不会与人交往及意志力差等表现。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 将有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也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与教学效率, 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全国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问卷。全部定稿问卷包括86项测题, 其中心理健康部分12题。经过两轮试测、论证, 四次修改并定稿。

调查对象为全国六省市 (山东、河北、四川、湖南、甘肃、江苏) 5600名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小学生, 男女比约为1:1, 有效问卷为5383份。

二、调查结果

(一) 大多数小学生生活得很愉快或比较愉快, 近一成的小学生生活得不太愉快或不愉快, 部分小学生有烦恼

近六成的小学生生活得很愉快, 三成的小学生生活得比较愉快, 近一成的小学生生活得不太愉快或不愉快。

通过对5383名的小学生的调查发现, 目前小学生总体心境良好, 有近六成的小学生生活得很愉快, 三成的小学生生活得比较愉快, 生活得不愉快或不太愉快的近一成, 见表1。

从表1可知, 小学生对“我现在生活得很愉快”回答“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分别占59.3%和31.4%;“不太符合”和“不符合”的占7.4%和1.9%, 这表明绝大多数小学生生活得很愉快或比较愉快, 有近一成的小学生生活得不太愉快或不愉快。

经卡方检验, 此题目的年级差异、学习成绩差异、父亲文化差异、母亲文化差异非常显著 (P<0.01) 。总的来说, 四年级、学习成绩优秀的、父母亲文化程度高的学生生活得很愉快。

虽然小学生的总体心境是好的, 但他们也有烦恼的问题。近七成的小学生 (69.4%) 有烦恼, 没有烦恼的只占小学生的三成 (30.6%) , 见表2。

从表2可知, 小学生感觉最烦恼的问题的排序是:学习紧张压力大 (22.2%) ;父母对我期望值太高 (17.9%) ;同学中没友谊 (8.0%) ;各种课外学习班太多 (7.7%) ;其他 (5.1%) ;家庭经济困难 (4.8%) ;家庭气氛紧张 (3.7%) 。可见学生最烦恼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学习压力大、父母的期望值高、同学中没友谊。主要还是集中在学习方面、与父母关系方面和交友方面的问题。

经卡方检验, 此题目的城乡、年级、学习成绩、母亲文化程度差异非常显著 (P<0.001) 。其中“学习压力大”的是城市学生、六年级学生、学习不太好的、母亲文化是研究生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父母期望值太高”的是乡村学生、六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以及母亲文化程度是小学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同学中没友谊”的是乡村学生、四年级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

(二) 绝大多数小学生对自己作肯定评价, 有7.9%的小学生对自己作否定评价

小学生在回答“你如何评价自己”的情况, 见表3。

从表3可知, 小学生在回答“你如何评价自己”时, 回答“我真棒”的占24.9%, 回答“我还行”的占67.1%;回答“我不行”的占7.9%, 说明小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绝大多数是适当的, 但有不到一成的小学生自我评价不高, 对自己的自信心不强。

经卡方检验,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具有城乡差异、年级差异 (P<0.05) 、性别差异、成绩差异、父亲文化差异、母亲文化差异 (P<0.001) 。回答“我真棒”的城市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四年级学生、女生、父母文化都是研究生的学生所占百分比高;回答“我不行”的乡村学生、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六年级学生、男生、父亲文化程度是小学、母亲没文化的学生所占百分比高。

(三) 大多数的小学生有三个以上的知心朋友, 并且主动与人交往

小学生的交往情况从好朋友的数量以及交往方式两方面来考察。

1. 小学生好朋友的数量

小学生在回答“在学校你有几个要好的同学”的情况, 见表4。

由表4可知, 小学生在回答“在学校你有几个要好的同学”, 好朋友的数量三个以上的79%;一个至三个的占18.9%;一个朋友也没有的占2.0%, 小学生的交往情况总体比较乐观, 大多数的小学生交往广泛, 有三个以上的知心朋友。但个别学生没有朋友也需要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

2. 小学生的交往方式

小学生在回答“在与别人交往时, 我总是”时, 回答情况见表5。

从表5可知, 小学生在回答“在与别人交往时我是否主动”时, 回答“主动找别人聊天”的占79.9%;“别人找我说话我才说”的占14.2%;“我经常独来独往、不与人聊天”的占5.9%。大多数的小学生交往方式是积极主动的, 但有两成的学生交往比较被动, 甚至不愿意与人交往。

经卡方检验, 小学生的交往方式在年级、学习成绩 (P<0.001) 、母文化 (P<0.01) 、父文化、性别、地区 (P<0.05) 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六年级、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城市的、女生交往更积极主动, 而学习成绩差的、四年级、父母文化程度低的、乡村的、男生, 更表现为“总是独来独往, 不愿与人交往”。

(四) 多数小学生的坚持性差

我们从坚持性来考察小学生意志力发展的状况, 而小学生的坚持性是通过遇到难题时的表现来考察, 见表7。

从表7可知, 当问小学生“当你下决心做一件事情时, 是否会因遇到困难而难以坚持到底”, 回答“经常这样”的占9.1%;回答“有时这样”的53.1%;回答“从不这样”的占37.8%;可见只有近四成小学生做事情遇到困难时能坚持到底, 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力。

经卡方检验, 小学生的坚持性在城乡、年级、学习成绩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P<0.001) 。乡村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四年级学生的坚持性强的人数, 高于城市的、学习成绩差的、六年级的学生。

(五) 多数小学生独立性强, 近三成的小学生缺乏独立性

小学生的独立性是通过遇到难题时的表现来考察的。当问小学生“当遇到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时, 你会怎样做”的回答情况, 见表8。

从表8可知, 当问小学生“当遇到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时, 你会怎样做”时, 回答“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的占28.9%;回答“自己先想再问别人”的45.8%;回答“问老师同学”的占22%;回答“放弃不做”的占1.5%, 回答“其他”的占1.8%。可见大多数小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 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的独立性水平有待提高。

经卡方检验, 小学生的独立性在城乡、性别、学习成绩、父母文化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P<0.001) 。其中城市的、学习成绩好的、父母文化程度高的男学生表现出独立性的人数所占的比例高于乡村的、学习成绩差的、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女学生。

三、讨论与分析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 虽然大多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 大多数小学生生活得很愉快或比较愉快, 不到一成的小学生生活得不太愉快或不愉快;有七成的小学生有烦恼

这可能与目前学校的应试教育、家长的素质和独生子女的特点有关。

虽然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素质教育, 但有的学校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学校的中心工作仍然是“以追求升学率”为核心, 所有的工作围绕升学进行, 老师不断的加课补课、题海战术, 不但使小学生的身体非常疲劳, 也给小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尤其城市的小学生显得尤为明显。在我们的调查中城市学生在“学习紧张压力大”、“各种课外学习班太多”两个方面高于乡村学生;由于六年级学生面临升学, 因此六年级的“学习紧张压力大”、“父母对我期望值太高”的人数要显著高于四年级;在学习成绩差异中, 学习优秀的学生“学习课外班多”的多于学习中等以及学习不太好的。在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中, “学习紧张压力大”、“同学中没友谊”、“家庭经济困难”的人数要高于学习优秀和良好者。

家长的素质与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关。我们的调查表明, 母亲文化程度越低, 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 孩子的学习压力越大, 家庭气氛越紧张。有的家长往往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不但给子女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而且也容易造成子女的心理问题。

另外, 学生的不良个性也与独生子女的政策以及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有关。“四、二、一”的教养模式, 往往容易使孩子形成闭锁心理, 由于从小缺乏与同龄伙伴的交往, 在大人的百倍呵护中长大, 他们自卑、排斥、怯懦, 这些心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与别人的交往, 不善于与伙伴沟通交往, 受了委屈只会独自生闷气, 因此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 近一成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过低, 应引起高度重视

调查结果表明, 有近一成小学生自我评价不高, 对自己的自信心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自我评价逐渐降低, 与已有研究的结果一致。

学生的自我评价偏低, 与繁重的课业负担、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手段、家长的文化程度有关。繁重的课业负担、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手段, 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前学校还是以应试为主, 学生的作业多、补习班多, 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课外活动少, 如此做只是为了升入一所好的学校, 为将来考大学做准备, 使学生失去许多锻炼能力的机会。学校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分儿是学生的命根”在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社会就业也只重文凭, 轻能力。学校、社会带来的种种压力, 有的父母缺乏对孩子的正确的教育方法, 还动辄一句“你学习不好, 将来只能去捡垃圾”之类的话。更有父母说:“你看人家成绩那么好, 你为什么这样笨”。长时间面对教师和父母的埋怨责骂, 加之自己遇到的一些不愉快、不如意的事情, 便逐渐使自己失去自信。认为自己真的很差, 什么都不如别人。

(三)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广泛, 近两成的学生交往比较被动, 甚至不愿与人交往

从调查结果可知, 小学生的交往情况总体比较乐观, 大多数小学生的交往方式是积极主动的, 但有两成的学生交往比较被动, 不愿意与人交往。结果与以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学生的交往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一致, 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生活环境、父母的文化程度有关。学生学习成绩好, 自我评价高, 交往积极主动, 自我评价低, 交往被动甚至不愿意与人交往。学生的与人交往还与父母的文化程度有关。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在教育方式上更加科学和民主, 对学生更加尊重和耐心, 从而学生自我评价高, 与人交往更积极和主动, 反之, 学生自我评价较低, 自卑, 与人交往较被动甚至不愿与人交往。

(四) 小学生意志力亟待加强

从调查结果可知, 只有近四成小学生做事情遇到困难时能坚持到底, 表现出较强的意志力。

小学生的意志力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起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溺爱及放任, 不注重给孩子创造锻炼意志品质的机会, 孩子刚刚遇到问题, 不是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而是包办代替甚至放任不管。久而久之, 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能坚持到底, 甚至半途而退, 不但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而且会形成学生不良的习惯与品质, 甚至影响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五) 近三成小学生的独立性有待提高

篇4: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大一学生 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研究

高职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在文化课成绩、就业方向以及社会期待等方面与本科生存在区别,因此高职生历来被视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诸多研究结果也显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1-2]。我院作为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视,从学生入学起,就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其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本研究目的是了解我院大一学生适应期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对心理教育工作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促进我院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对象与方法

(一)對象

调查对象为山东某职业学院2015级新生5171人。有效被试4809人,其中单招生889人,统招生3920人;男生1793人,女生3016人;会计系1515人、经管系903人、机电系495人、食品系390人、建筑系467人、信息系674人、外语系365人。平均年龄在17~21岁。

(二)工具

该研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此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其他10个因子,按1~5分为5级评分。

(三)数据处理

采取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一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

根据SCL-90评分标准,单个因子分超过2分即表示被试在该因子上表现为阳性症状。

我院大一学生各因子的均分都在2分以内,表明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单个因子分超过3分表示有明显心理问题或中度心理问题,共检出192人,占总人数的4%。排在前四位的因子是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偏执(见表1)。

(二)与中国大学生常模比较

我院大一学生各因子上得分均低于常模,且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

(三)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单统招、性别差异

单招生的检出人数为51人,占单招生总数的5.7% ;统招生的检出人数为141人,占统招生总数的3.6% 。从检出率看,单招生高于统招生,但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都高于男生,二者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五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

(三)系别差异

大一学生SCL-90各因子在系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4)。

三、讨论

(一)大一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SCL-90测评检出可能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人数共有192人,占总人数的4%。SCL-90各因子均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说明大一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全国大学生水平。这一结果与张丁香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2]。从检出情况看,排在前四位的依次为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偏执,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结果显示强迫症状排在第一位不一致。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常模的样本主要是本科生[3],也可能是本研究中的大一学生已处于第二学期,大部分学生已度过适应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减少,有较好的灵活性适应性。处于自我意识发展活跃期的大学生非常关注自身人际环境和关系质量,因此人际关系敏感问题成为最突出的心理困扰。在面对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各问题时,大一学生受经验限制,缺乏处理方法,情绪波动大,易呈两极分化趋势,因此敌对、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表现突出。

(二)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单统招、性别差异

统招生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高于单招生,可能是参加高考的压力,统招生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比单招生要大[2],同时对自身人际关系质量的要求也比单招生高。单招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诸因子的得分略高于统招生,说明单招生在处理问题时比统招生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扰。但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谢德光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1],可能是因为谢德光等人的研究并未做年级的区分,而本研究的对象是大一学生。但笔者认为我院从学生一入校在课程设置、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对单招生与统招生并没有做区别对待,同时积极开展入学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过一个学期学生已经融为一个整体,因此在心理健康状况上没有显著差异。从各因子得分情况可以看出,男生分数均低于女生,这说明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女生。这一结论符合辛自强等人的研究结论[4]。男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除了女生因生理特征产生特有的细腻、羞涩、依赖等心理素质的影响外,还有一定的社会原因。有研究者认为,近年来就业方面男生比女生更加具有竞争优势,这种性别差异导致了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较为明显[5],有研究者指出整个社会也似乎比以往更加强化了男性的支配地位[6]。

(三)不同系别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不同系别的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各系的学习环境、文化氛围、管理方法、专业等各方面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影响作用。

四、建议

首先,对男女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深入了解各系学生存在的突出心理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提升系部管理水平。再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各方面工作中的渗透,这对培养具有优秀心理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德光.高职单招生与统招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02):44-47.

[2]张丁香,顾昭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05):735-737.

[3]仲稳山.全国大学生SCL-90新常模构建问题研究[J].中国校医,2009,23(03):251-253,256.

[4]辛自强,张梅,何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12,44(05):664-679.

[5]李芬.大学生就业中的劳动力市场排斥——社会性别视角的探讨[J].当代青年研究,2007(05):59-63.

篇5: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

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表(身体)轻里(心理)的现象,小学心理问题较少受到重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为此我国已明确提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口号,学生的心理素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根据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为9.5%,这个比例略低于国内外文献中所估出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但基本接近。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唐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我国小学生各类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2.93±2.19%;陈永胜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绪、行为等方 面,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数约为10——15%,情绪方面问题约在10——20%之间等等。在这里我们不能得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他地区的结论,因为每个研究所采用的测量工具不尽一致,或者说每个研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价标准不同。但仍可得出两点结论:

1、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这既包括心理问题较明显,我们既要对这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发生率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中排第二、第三位。这二者都是情绪方面的问题。冲动倾向是指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这首先和家庭教育的不当有密切关系。如果家庭对孩子的要求过分满足,就易养成孩子任性、固执及情绪易变的特点。造成恐怖倾向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从小娇生惯养而形成了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往往表现为只要一个人就会焦虑或对于本来不需要恐惧的东西却抱有一种恐惧心理等等。其次,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形成也与应试教育下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儿童人格和个性的培养有关。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没能在家庭和学校里学习到对付挫折和困难的办法,就易情绪失调。

对人焦虑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排行第四,主要表现在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说了什么总是想不开,在人际关系上容易产生焦虑。对人焦虑过强的学生往往没有魄力,缺乏组织能力,搞不好人际关系。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人焦虑的产生一和学生普遍较任性、固执、依赖性重有关,二和学校教育忽略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有关。

自责倾向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排行第五。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

综上所述,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各个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中存在很大问题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原因有:一方面对孩子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依赖性强、任性固执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发展,把聪明、有知识、学习成绩好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不但忽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篇6:城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城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要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可采取以下措施:全面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之以个别辅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根据小学生特点,开展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教育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在素质教育稳步推进的今天,重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关注的热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天津市小学生为总体研究对象,在具体实施中,依据分层抽样的原则抽取了四所小学的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编制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测试材料,对样本进行了调查研究。该量表制定出全国常模,适应我国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也叫焦虑测验。该量表用8项因素反映学生的焦虑心态,每个因素以标准分8分为临界点,即小于8分为正常焦虑,大于或等于8分为异常焦虑。8项标准分的和为学生的总焦虑分,故总标准分临界点为65分(小于65分为正常焦虑,大于或等于65分为异常焦虑)。这8项因素分别是:学习焦虑倾向、对人焦虑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其中无一因素达到或超过8分为正常焦虑生;至少有一个因素达到8分或以上的学生为异常焦虑生。

问卷调查对四所学校四年级和五年级1024名学生以纸笔形式在同一时间施测。并对首次测谎题大于8分的同学进行了重测,回收统计之后有效问卷为1001份。

对于回收的问卷使用SPSSl 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形成对天津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认识。

三、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调查结果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总体还是分性别与年级,异常焦虑生的检出率都是比较高的。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必须关注如此普遍的小学生焦虑现象。从理论上讲,必须为这些检出的异常焦虑生制订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进行干预,改变这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适应行为。

2、小学生心理健康各分量表调查结果

表2是对各分内容量表所做的统计,样本的大体情况比较明晰地展示在表中,从最大值、最小值和标准差栏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内部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又尤以总标准分的差异值得我们去关注。在被调查样本中,总标准分中的最低分为21分,而最高分高达96分,同时12、145的标准差进一步证实了学生内部存在的巨大差异,而处于高分端的那些强焦虑学生是我们必须给予更多甚至特殊关照的,因此,只用团体辅导帮助这些学生是明显不足的,辅之以个别辅导就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样本总标准分的平均数48、80明显高于正常焦虑水平(24、284-8、2),因此,又进一步证实了当今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个事实,说明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从各分量表的检出率我们看到,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冲动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倾向五方面,其中又以冲动倾向和过敏倾向最为突出。而普遍被认为是学生心理焦虑来源的学习焦虑则排在较后的位置。这与近年来教育界认为学生的心理焦虑并非主要在学习,而是表现在自信心、情绪控制等方面是一致的。由此,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这对于矫正应试教育的错误做法也是很有助益的。

3、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比较

经过统计分析,男女生在冲动倾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和孤独倾向四因素间存在显著差异。冲动倾向间的性别差异与学龄期学生在情绪上的性别差异是吻合的:女生比较容易悲观、消沉和伤心,更容易表现出恐惧和焦虑;而男生的情绪表现强烈,更容易将愤怒的情绪表现出来,如生气和发火。因此,男女生在冲动倾向上平均数都较高,而男生表现的更为突出。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对于独生子女的娇养和过分照料都会使孩子形成依赖心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很容易在自己不熟悉的环境中感到恐惧,调查也向我们展示了学生的恐怖倾向的状况。

通过分析,在恐怖倾向上存在的性别差异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性格、教养方式和社会期望所造就的性别特征,女生比男生胆小,容易恐惧;二是由于女性进入青春期比男性要早1~2年,再加上社会生活条件和身体状况的不断改善,普遍表现为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提前,因此,四五年级的女生已陆续进入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突然变化使女生变得害羞、缺乏自信、紧张、焦虑。自责倾向生成的机制是这样的:孩子依赖父母(教师)→父母(教师)严厉惩罚孩子→孩子对父母抱有敌意;当这种敌意表现出来时,父母(教师)越发严厉地惩罚孩子→孩子失去了憎恨的目标→自责倾向形成。男生自责倾向要高于女生,是和社会对小学生的评价紧密相关的。在当今不管是父母或教师,甚至是社会其他人员对好孩子、好学生评价标准首当其冲就是学习好、听话等。

众所周知,女生在小学阶段较之男生生理早熟以及性格乖巧,女生学习成绩普遍要优于男生,因此,常人眼里女生更符合好学生的标准,而很多男孩就会因此被父母和教师责备或惩罚,长此以往,男生就会产生自责,严重的就会形成自责倾向。

开放精神趋向是现代儿童的时代特征之一,也就表现为男女生孤独倾向的总标准分都较低,但他们内部依然存在性别差异。许多研究都发现:男孩比较独断、好胜,并往往表现为攻击性;而女孩更乐于助人,更具利他性,她们更易于与同伴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男女不同的语言交流方式也会对他们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因此,女生更合群,男生则更独立,也就表现为男生比女生更多地感受到孤独。

所以针对性别特征进行心理辅导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统计中男女生在总标准分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小学生整体状况并没有性别上的差异,所以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设计,但必须注意性别敏感性,应意识到性别可能是一部分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在一些细节之处关注性别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4、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年级差异比较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倾向、自责倾向和孤独倾向五项因素以及总标准分之间都存在着统计学意义上的年级差异,而且四年级的均值都要高于五年级,说明四年级学生的焦虑倾向要普遍高于五年级。这一现象在对小学生心理的各项研究中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如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研究发现儿童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一般进程:一二年级直线上升;三四年级出现低谷;五六年级回升。另外还有很多对学龄期儿童所做的研究也证实四年级的儿童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在这个关键期,学生开始进入青春初期,生理的巨大变化,使他们产生畏惧、羞涩、紧张等情绪,尤其是在得不到成人的正确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更使他们不知所措,自然会产生焦虑的倾向。同时生理的变化也会带来一些心理的变化。因此,必须对四年级这个关键期的学生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四、思考与建议

经过调查和分析,针对当前天津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1、全面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2、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促进小学生全面成长。

3、关注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变化和发展,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发展。

篇7: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近几年来各大高校大学生杀人、自杀的案件不断发生,压力已不单单存在工作人士当中,大学生心理压力也在逐渐加大。那么为什么大学生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是什么引发什么其心理问题?

为了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资料信息统计,对大学生心理状况做了全面的分析调查,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调查报告请登录进行查看和咨询。

一、大学生心理现状

1、高年级的心理状况优于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对陌生的环境还较为迷茫,遇到挫折的时候容易造成心理负担,严重的后果就易导致心理不健康;

2、非独生子女心理状况更好:非独生子女从小与年龄相仿的人相处较多,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强;

3、城市学生心理状况较好:城市生长的学生竞争意识强,承受压力的能力也较强,非城市的学生遇到压力容易产生反抗意识;

4、性格开朗的学生心理素质好于内向学生:性格开朗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较为积极,面对困难能够自我调节;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1、交际困难因素:通过调查显示,交际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大学比高中的人际范围更广,大学校需要交往的范围也更广,有些想试着跟别人交往,却交往失败,导致性格孤僻少言少语,有些是因为从小的教育导致其自私,在集体环境中充分暴露,导致自闭偏执等心理状况;

2、依赖网络: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现实中交际出现问题于是在网络中寻找,久而久之更加不愿意跟人交往,产生自我封闭,影响人正常的认知,还有可能导致人格分裂;

3、角色转换适应不来:有些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身边的同学换了,学习的环境换了,学习的模式也换了,无法去适应,进而导致成绩与预期的差距太大,心理造成落差和恐惧感,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只会变得更加自卑抑郁;

4、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大学学习没有高中的`高强度,但是自我学习能力要很强,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或者各类考证带来的压力,使之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久而久之易出现焦虑甚至精神分裂;

5、情感因素:很多大学生不能正视恋爱问题,一旦失败就易导致其心理变异,走向极端;

6、就业压力因素:社会竞争的加剧及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导致合适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这也造成了大学生精神负担加重;

三、解决建议

1、学习并掌握心理学知识:可通过自学、讲座等途径,学习并掌握好心理知识,有益于大学生从理论上正确理解和认识自身所出现的心理问题;

2、丰富业余生活:加入感兴趣的校园业余社团,丰富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可以正确认识自我,加强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和增强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学会自我调节:合理使用自我调节的各种方法,合理宣泄、目标取代等办法,调节和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和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4、正确认识困难和挫折:人生总是会有大小不同的坎坷,没有人的人生是顺风顺水的,一个健康的人就是要能够在挫折中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

篇8: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调查分析

引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之所以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与近几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大量出现有直接关系。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 高校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由于在学习和就业方面面临双重压力, 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高校的普遍关注。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认识和态度, 与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密切相关。为有针对性地对我院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1148名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认知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调查问卷”, 对我院一、二年级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200份, 回收问卷1148份, 回收率为95.67%。其中男生579人, 女生569人, 一年级学生612人, 二年级学生536人, 三年级学生大多在外实习, 未能取样。

调查方法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了解、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和寻求咨询行为、对心理健康知识渠道的了解、心理压力的来源、最想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及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期望等等, 共计20个题目, 其中单项题目15个, 不定项题目5个。对所得数据用spss10.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对于“大学生是否需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的问题, 40.3%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 5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 4.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对于“你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的问题, 10.2%的学生表示极其关心, 25.9%的学生非常关心, 45.2%的学生比较关心, 有一点关心和一点也不关心的学生分别占16.6%和2.1%。对于“如何理解心理障碍和精神病的概念”的问题, 62.6%的学生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问题, 4.8%的学生认为两者等同, 32.6%的学生认为心理障碍继续加重会变成精神病。对于“如何理解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的问题, 30.4%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影响身体健康, 5.3%的学生认为身体健康影响心理健康, 64.3%的学生认为两者互相影响;10.9%的学生认为心理障碍会遗传, 70%的学生认为不会遗传, 19.1%的学生表示对此不了解。

对心理咨询功能的认识和寻求咨询的态度行为对于“学院是否应设立心理咨询室”的问题, 36.6%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 53.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 认为无所谓和没有必要的学生分别占8%和2%;对于“是否会走进心理咨询室”的问题, 42.8%的学生有顾虑, 33.3%的学生没有顾虑, 态度不明确的学生占24%。至于产生顾虑的原因, 35.7%的学生是怕自己的秘密被泄露, 24.8%的学生是怕别人认为自己精神有问题, 10.6%的学生是怕得不到帮助, 4.8%的学生是怕对教师产成依赖, 24%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原因。对于看到或听说其他同学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反应, 7%的学生认为其有精神问题, 49.6%的学生认为不是精神有问题, 43.5%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对于“碰到烦恼会找谁倾诉”的问题, 64.3%的学生选择好朋友, 10.3%的学生选择恋人, 6.5%的学生选择父母, 4%的学生选择心理咨询教师, 0.1%的学生选择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 1.7%的学生选择网友, 5.4%的学生选择其他途径。对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最好方式是什么”的问题, 43.6%的学生选择面对面咨询, 14.9%的学生选择电话咨询, 29.3%的学生选择网络咨询, 9.3%的学生选择信件咨询, 4.2%的学生选择其他方式。对于“心理咨询的最佳时间”, “上午”的选择率占11.7%, “中午”的选择率占5%, “下午”的选择率占11.5%, “晚上”的选择率占51.9%, “无所谓”的选择率占19.9%。对于“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的问题, 3.6%的学生表示接受过很多次心理咨询和咨询门诊, 6.6%的学生表示接受过3次以内, 89.5%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接受过。对于“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的问题”, 38.3%的学生选择了学业问题, 28.5%的学生选择了恋爱问题, 65.2%的学生选择了人际关系问题, 72.5%的学生选择了情绪问题, 24.4%的学生选择了就业问题, 5.2%的学生认为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压力来源在回答“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的问题时, 53.5%的学生选择了性格特征, 49.7%的学生选择了不良的家庭环境, 47.1%的学生选择了人际交往问题, 45.8%的学生选择了不良的社会环境, 43.1%的学生选择了感情问题, 36.1%的学生选择了经济问题, 30.2%的学生选择了学习问题, 22.3%的学生选择了童年时期的痛苦经历, 22.6%的学生选择了就业问题。

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对于“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44.1%的学生认为是学业问题, 24.5%的学生认为是人际关系问题, 15.6%的学生认为是情绪问题, 8.97%的学生认为是爱情问题, 4.96%的学生认为是家庭关系问题, 3.6%的学生认为是其他问题, 3.1%的学生认为没有问题。

解决心理困扰问题的方法对于“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76.3%的学生选择了找人倾诉, 65.9%的学生选择了外出散心或跑步, 43.6%的学生选择了寻找原因并努力改变, 41.2%的学生选择了自我开导, 35.3%的学生选择了痛哭一场, 33.4%的学生选择了找心理医生, 30.5%的学生选择了看相关书籍加以调整, 22.1%的学生选择了睡大觉, 18.6%的学生选择了自己承受, 5.4%的学生选择了借助烟、酒、食物消愁, 6.8%的学生选择了摔东西或打骂别人。对于“大学生了解心理知识的渠道”, 51%的学生选择了杂志, 45%的学生选择了心理咨询中心, 41.8%的学生选择了学校有关课程, 41.8%的学生选择了看电视、电影, 37.9%的学生选择了网络, 36.7%的学生选择了专业书籍, 35.5%的学生选择了科普读物, 33.8%的学生选择了教师, 31%的学生选择了报纸, 16.1%的学生选择了广播。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期待对于“你希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哪些信息”, 68.3%的学生选择了开展轻松有趣的心理活动, 62.2%的学生选择了开设讲座、学习知识和方法, 41.2%的学生选择了多提供一些相关报纸和刊物, 52.3%的学生选择了提供一个宣泄情绪的场所, 36.8%的学生选择了更多地发挥网络功能, 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途径。

讨论

以上调查说明我院95%左右的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并且有80%左右的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认为学校有必要设置心理咨询室, 有必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心理知识, 希望通过杂志、课程、网络、电视、电影等渠道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理解是正确的, 只有较少部分学生存在认识误区, 这种良好的状况与我院一直以来的宣传教育是分不开的。

有95%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自己解决情绪、人际关系、学业、恋爱等问题, 1/3的学生认为找心理医生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但真正遇到烦恼时, 找好朋友倾诉的学生占了约2/3, 找心理教师的学生只占4%, 曾经主动咨询过的学生只有10%左右, 可见, 虽然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功能有正确的认识, 但对通过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认同度并不高。对别人进入心理咨询室的认识较为理性, 但对自己走进心理咨询室, 接近一半的学生会有顾虑, 在顾虑的原因中, “害怕自己的秘密被泄露”排在首位 (近1/3的学生) , 有1/4的学生“怕别人认为自己精神有问题”, 可见, 多数学生由于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原则缺乏科学的认识, 对于心理咨询表现出犹豫、矛盾和回避的心理, 这说明学校对心理咨询的宣传还需要加强和深入, 服务学生的咨询力度还需要加大。有43.6%的学生认同面对面的咨询, 有29.3%的学生认同网络咨询, 在咨询时间方面, 有51.9%的学生认为最好的咨询时间是在晚上, 只有11.5%的学生认同下午咨询。这些信息显然与学院目前的一些做法有很大的出入, 只有依据学生的需要调整咨询时间, 拓展咨询方法, 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在诸如童年经历、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社会环境、性格特征、学习、人际交往、感情、就业等问题上, 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将压力归因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可见, 高校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 在近年来的教育改革中, 因为某些不和谐、不稳定的状况而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家庭作为直接影响学生成长的小环境, 其影响尤为重要。然而, 大学生感到最受困扰的是自身的性格特征, 可见, 大学生个体身心素质因素是影响、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因。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分化与统一的关键期,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渴望交往与自我封闭的冲突、独立意识与依附心理的冲突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矛盾, 如果这种内心矛盾和冲突的强度过大, 就会破坏心理平衡, 引发心理疾病。学生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学业、就业问题, 其次依次是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问题、爱情问题、家庭关系问题, 这提醒学院相关部门需要围绕学生的就业、人际关系等问题开展服务与指导工作。对于心理问题的解决, 大多数学生倾向于用积极的方式进行调节, 排在首位的选择是向好友倾诉, 可见同辈的支持和理解对缓解当事人的心理压力有很好的作用。也有部分学生采取消极的方法对待, 如借助烟、酒、食物消愁, 摔东西或打骂别人等, 这些消极的应对方式不仅不能妥善地解决心理问题, 还会影响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导致恶性循环。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习惯于自我调节或求助朋友, 可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途径, 虽然认同讲座等方式的学生不少, 但对轻松有趣的心理活动的需求却排在首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的学科教育不太相同, 其活动教育的方式不仅可使学生在团体里得到体验、互动和分享, 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新的认识与行为上的改变, 这说明学校教育的方式应变得更加为学生喜闻乐见。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宣泄情绪的场所, 我院目前已经设立了相应的放松、宣泄场所和沙盘功能室, 希望通过后期的宣传和服务满足广大学生。网络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工具之一, 针对其信息量大、易于交流和普及知识的特点, 我校心理咨询中心将通过不断完善、更新“心理绿洲”网页, 增强其教育与咨询的功能, 使其成为切实为学生服务的一个窗口。

结语

以学生为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之举, 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状况, 有利于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和基本需求, 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针对当代高职学生思维活跃、自尊心强的特点, 高职院校需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步骤的普及宣传和成长辅导, 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润物细无声、用心而无痕的效果, 从而真正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促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宏飞, 刘佳.875名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19 (9) :618-620.

[2]张海燕, 谢枢.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心态的调查分析[J].文教资料, 2009, (7) :214-216.

篇9: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关键词: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1-0260-6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078

一、研究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既是人格塑造最后一个比较理想的时期,也是心理问题的易发期,高中生除了应付紧张的学习压力之外,还不可避免地遭遇着各种应激源的刺激,如同学关系紧张,严重的升学压力等影响,如果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导致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等。本文通过对民乐一中高一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试图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高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团体测试的方法,由专职心理教师按班级统一测试高一2257名学生,其中男生1352人,女生905人,平均年龄16.8岁。施测者未发现经医院诊断的任何心理疾病。

2.实施材料。测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the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symptom cheek list,90, 简称scl-90)。由L.R.Derogatis于1975年编制,含有90个项目。包括10个因子:躯体化(b1)、强迫症状(b2)、人际关系敏感(b3)、忧郁(b4)、焦虑(b5)、敌对(b6)、恐怖(b7)、偏执(b8)、精神病性(b9)、其他(b10)等。测得的是一个人某段时间里(通常是一周)的症状水平。该量表的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无该项症状反应评1分;很轻评2分;中度评3分;偏重评4分;严重评5分。

3.实施程序。本研究采用心海软件平台,对高一全体学生实施调查。测试前制定统一指导语,以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施测者能正确解答研究对象的疑问。学生按照症状自评量表指导语独立思考填写,教师不做解释或提示,按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量表的填写,学生完成量表的填写后,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统一评分,回收有效问卷2257份。

三、研究结果

1.本系统中,任一因子分大于等于2.5分即被界定为异常,因子分在3分及以上者需特别留意。评定为异常学生有807人,占35.76%,正常学生有1450人,占64.24%。其中男生464人,占异常57.50%,女生343人,占异常42.50%。

2.总分介于160到200之间的学生有603人,其中男生:337,女生:266。总分介于200到250之间的学生有280人,其中男生:149,女生:131。总分超过250分的学生有97人,其中男生:46,女生:51。

3.常模比较与统计

(1)各因子均分

(2)全国青年SCL-90常模(N=781)

一般说来,当某因子偏离常模团体、均数达到两个标准差(SD)时,即为异常。从上表可见,从整体上看,高一学生在10个因子的均分显著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

四、讨论分析

1.本调查群体SCL-90的症状均分普遍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且差异显著,表明我校的高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偏低,这与国内的有关研究报道是基本一致的。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比小学生、初中生等低年级学生多,可能与他们所处的年龄特征及特定的接触环境背景及社会背景有关。

2.男女学生在SCL-90量表的一些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国内的研究结果也是基本一致的。男女学生在SCL-90量表中阳性症状均分是不同的,而且男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所占百分比要明显多于女生,这可能与其不同的生理条件、心理素质等发展及其个性差异有关。也与女生比较容易和快速地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女生较强的耐受性有关。

3.评定为异常学生有807人,占35.76%,人数相对较多,这与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有一定的关系,并伴随着升学的压力和教师及家长的隐形期望压力,同时还有自我压力。

4.各班异常学生人数悬殊,这与班级整体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很大的关系,也可能与整个班级对心理测量的认识程度有关。

五、意见建议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宣传,构造良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转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由陌生到熟悉,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由“怕”走进心理咨询中心,到“乐”走进心理咨询中心等变化。

2.各级领导及班主任要从心理上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鼓励学生进行心理自我教育、朋辈教育以及教师辅导。在教学中和班会上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有良好的情绪去学习、乐学、好学。

3.各级级主任、各班班主任以及心理教师要加大对异常学生的关注、关怀以及必要的咨询和辅导,特别是总分超过250分的97名学生,列入重点咨询对象进行辅导,使其尽快摆脱阴影,树立健康心态。

4.重视对学校男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上一篇:幼儿园真好小班教案下一篇:信息资料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