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2024-07-23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简介(精选8篇)

篇1: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创办于1958年,前身为河南省建筑职工大学。1982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委备案,成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公办成人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与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合署办学。200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举办普通高等职业教育。2008年3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改制为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校,是河南省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唯一的建筑类院校,现隶属于河南省建设厅。

创办时间: 1982年类别: 公立大学所属地区: 中国河南

主要院系: 土木工程系,建筑系,工程管理系,设备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等

学生人数: 5000教师人数: 230

主管部门: 河南省教育厅学校类型: 工科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8年,前身为河南省建筑职工大学。1982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学院一角

国家教委备案,成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公办成人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与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合署办学。200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举办普通高等职业教育。2008年3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改制为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我省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唯一的建筑类院校,现隶属于河南省建设厅。建校以来,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立足建设行业、面向全社会,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努力探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院现有两个校区,老校区位于郑州市中原中路199号,新校区位于郑州市马寨工业开发区工业路。总占地626.2亩,校舍建筑面积共24.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259.3万元。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系、建筑系、工程管理系、设备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基础部、继续教育中心7个教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学部门,开设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普通高职专业15个,成人专科专业2个,全日制在校生5000余人。学院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2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2人,高级职称71人,省级职业教育教学专家2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建设部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具有国家注册建筑师、建造师、结构师、造价师等资格的双师素质教师63人。学院图书馆藏书37.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30.7万册电子图书7.2万册,中外文期刊290种。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查询工作已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我院还建有千兆校园网连接两个校区,覆盖全院所有建筑,全院所有信息点均已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学院实践教学条件良好,建有47个校内实验、实训场所,是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英语四级考点。院属建筑规划设计室、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等社会服务机构及53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验、实习、技能培训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辟了广阔的舞台。历经50年职业教育历程、学院秉承“德建广厦,学筑业基”的校训,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立足就业、强化能力的办学理念,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打造学生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学院与省内外数百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毕业学生已成为河南省大中型建筑企业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高质量、高就业、高成才”已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响亮品牌。我院先后获得了建设部先进集体、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建设厅“焦裕禄杯”单位、河南省建设厅五好党委、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普通大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河南省建筑职业教育集团龙头单位。目前,学院正朝着建设面向二十一世纪、以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体系阔步前进。教育宗旨河南建筑职业

技术学院建校以来,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立足建设行业、面向全社会,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努力探索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篇2: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第四期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党性修养、树良好

作风、促科学发展”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5月6日

------------------------------—————————

五一期间学院各部门认真做好评估准备工作

5月20日,学院将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切实做好迎评工作,争取评估成绩优秀,五一期间,学院各部门放弃假日休息,组织教职工加班加点,投入最后阶段的评估准备工作。

篇3: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设计性实验是介于基础实验与科学研究之间的物理实验, 它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具有全程统筹的能力, 设计性综合实验的综合性首先是指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和涉及到物理知识的广泛性, 其次是指实验方法的整合性和实验手段的多元性。设计性则体现了学生的参与度。所以要求对所选的实验的内容必须经过精心挑选, 使它具有综合性、典型性和探索性。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实验技能。因此, 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对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 开展设计性物理实验课程已经是高职院校的大势所趋。

1. 开设设计性综合物理实验的现状

现以我校为例, 我校以前的物理实验考核办法基本上只局限于书面考试。实际动手完成实验过程很少。导致了一部份学生上实验课敷衍了事, 考试前死记硬背实验资料, 纸上谈兵。没有培养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这就违背了高职开设物理实验课程的初衷。

为此我们于去年对物理实验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改革, 增加了创新学分。采取了笔试与动手操作两方面综合评定的模式。加大了实验操作所占的分值。并且在实验操作分数中, 基础实验占60分, 设计综合实验占40分。设计实验由学生根据实验室现有实验器材, 提前两星期提交实验申请书与实验仪器申请报告, 在指导老师同意完成实验的情况下, 由实验老师准备仪器。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实验成功后提交实验报告。由几位物理老师组成评审团, 对学生进行实验答辩, 评定成绩。

目前, 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为基础, 我校各专业课程都对实验设备及条件进行了调整和扩充, 提出了以学生为主导的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期间参加数学建模大赛分获一、二等奖, “挑战杯”科技制作大赛获得二等奖。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进行研究性实验学习的积极性。

2. 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流程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实践教学课程。我校在教学过程中, 坚持基础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物理实验》这门课程的成绩由三个部份组成。1) 基础实验共十个,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2) 综合实验共四个, 由学生任选两个。3) 设计性实验一个, 由学生自由选题, 设计实验方案, 独自完成。

综合性设计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一整套科学研究的学习方法。具体流程为:

2.1 学生自由选题

以学生为主体, 以基础实验内容为依托, 由学生自行查阅资料, 提出实验课题, 进行研究。例如:基础实验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物理仪器的测量与记录方法。如米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物理天平等等, 如何把这些仪器整合在一起, 设计一个新的综合性实验。并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 完成实验课题研究。对于学生来说, 是一次有趣的科学探索过程,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加强了学生排除故障的动手能力, 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例如我校学生08211班的卢葵同学设计的综合实验:“测量胶卷的密度”, 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物理天平、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实验方案:首先用物理天平测量胶卷的质量, 然后根据不同的测量精度测量胶卷的长、宽、高。计算胶卷的体积, 利用求密度公式求出结果。很好地利用了基础实验学到的测量知识整合了实验, 获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2.2 设计实验方案

提出实验课题后,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 向实验教师提出实验方案。教师根据实验室条件, 学生的知识水平, 适当帮助、完善学生的设计方案, 指导学生立项。目前, 我校已立项的学生课题有:“用共鸣管测量声波的速度”、“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数字万用表的设计与应用”、“霍尔器件的应用”等, 都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2.3 撰写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结题须提交实验报告, 其中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与结论五个部分。要求对学生以论文答辩形式进行考核。综合评分。

3. 设制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验类别

根据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验目的及实验效果的不同, 初步形成了以下几种实验类别:

3.1 为验证某条物理定律而设置的实验

完成这类实验, 有较大难度, 因为很多物理定律成立的条件, 是在理想情况下, 而实验室里的现有仪器和条件, 往往达不到。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的验证”, 对于这类实验, 利用气垫导轨也满足不了阻力为零的条件。所以, 为了使这类实验也有良好的实验效果, 我校开设了仿真实验预习课件。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搜索物理仿真实验, 在上课之前, 首先在仿真课件上预习。然后实物实验操作、验证, 加深学生印象, 增加知识可信度。

3.2 为测量某个物理量而设置的物理实验

为测量某个物理量为实验目的而设置的实验, 要求学生自行提出实验方法, 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 独自克服实验中出现的故障及种种问题, 完成实验。例如:“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声速的测定”, 这些实验往往可以有多种实验方法完成实验, 如“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可以选择动力法 (落体法) 、三线摆法、复摆法、扭摆法等。这就要求学生根据现有的实验仪器、知识结构以及思维能力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这一类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3.3 为整合某类测量器材而设置的物理实验

开发这类实验, 首先要求学生以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基本原理、结构、用途作为知识背景, 再作进一步的用途开发。设计这类实验, 对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很有帮助。例如“胶卷密度的测定”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所有测量长度的仪器, 如卷尺、米尺、千分尺、螺旋测微器。并且根据精度不同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分部测量, 再利用密度公式得出结果。

3.4 以设计制作某种实验仪器而设置的实验

这类实验包括设计制作工具、实验装置等, 既能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开设此类实验, 则要求实验老师预先提供完成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实验工具等。既不能缺少材料, 又不能脱离实际。并且在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中, 指导教师应该现场指导, 要求学生既要大胆动手又要遵守实验室制度, 避免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培养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研究态度。我校开设的《数字万用表的设计与应用》就属于一个较大型的设计制作实验。大部份学生利用四个课时就较好地完成了实验。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分析问题, 既加深了学生对物质运动规律和过程的理解, 巩固了物理知识, 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技术学生的素质。

摘要:为适应高职高专实验课程的改革和提高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需要,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在物理实验课程中开设了设计性综合实验课程, 对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设计性综合实验,实验流程,实验类别,作用

参考文献

[1]解光勇, 施卫.课题研究性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实验教学研究, 2009, (4) :19-20.

篇4: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紧盯市场需求,精心打造特色专业群

学院始终把专业建设放在核心位置,按照“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面向国防科技工业、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紧盯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建设了一批办学条件好、工学结合紧密、就业质量高的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优先发展市场需求大、举办能力强的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大力扶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物流管理等新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工科专业为主体,以现代制造技术类专业为重点,以军工专业为特色,工、管、经相结合的专业结构体系。目前学院开设的30多个高职专业中,有4个军工特有专业,数控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3个专业为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数控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2个专业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特色专业。

学院以省级特色专业为龙头、院级重点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适应了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需要,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顺应了市场调节机制,提高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瞄准职业能力,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学院把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着力推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培养方式,积极探索“导师制”“任务驱动”“实践先导”“讲练结合”等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大量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把课堂搬进实验室和车间,融“教、学、做”为一体。数控技术专业围绕数控机床操作和数控编程两个中心,探索了“实践先导”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数据库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中推行“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改革,适应了课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电气工程系将PLC、单片机等课程搬到实验室,在实验室授课,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实效性。学院还坚持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练兵”,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现工学结合。

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课程改革的抓手和载体,学院先后评出了15门院级精品课程。《建筑装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继《建筑装饰设计》课程被评为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再度被评为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机械制造基础》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拓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筑装饰设计》在“以实际设计的原创过程为引导,实现职业能力的构建和提升”,整合20多个实际工程设计的原创,从任务书(或招标书)、设计调研、设计方案到设计施工图纸,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采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等模式,创造与实际工作一致的体验式、模拟式、交互式的工作场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学院依托军工行业优势,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氛围中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2006年,以河南省国防科工委为主导、以学院为依托、以省内军工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的河南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简称河南国防职教集团)正式成立。学院以职教集团为依托,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分别采用“专业”+“企业”&“就业”+“创业”的“四业”模式、“招生即招工”的“订单”培养模式、“导师制”等工学结合新模式培养人才。

学院借助职教集团这一平台优势,大力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各系专业特点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学院分别建有机械、建筑、电气、计算机、经济管理等类别的院内实训基地152个,仅学院机械加工实训中心就占地1500余平方米,有主要仪器设备100余台(套),可同时供4个班的学生进行车工、铣工、刨工等工种的教学实习。院内实训装备与生产现场相近或相同,实训内容和过程均最大限度地接近职业岗位的生产实际,具有真实(仿真)的职业氛围。学院还依托职教集团企业和长期合作企业共建了院外实训基地80多个,学生定期到企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在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协调能力,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接触。

2007年,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5家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数控专业实训中心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中心再次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中央财政将投入700多万元用于这两个基地建设。基地建成后,将融合教学、实训、培训、考核等功能,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提升“双师”素质,培养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把“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人才强校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强力实施,通过“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从企业调入或聘请48名工程技术人才,担任实践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另一方面,大力开展“队伍建设年”和“教师培训年”活动,通过“以老带新”的办法实施“青年教师培训工程”和“学历提升工程”。学院每年都安排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或脱产进行应用课题研究,到生产一线锻炼,增强实践能力。目前,“双师型”教师已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

学院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大力开展“教学名师”选拔、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乐于奉献的名师队伍。学院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管优秀专家2人,7人被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李生平教授、韩全立副教授分别被教育部聘为“高职高专测绘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自动化技术类专业教学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工作组专家”,朱吉顶副教授被评为“河南省第四届教学名师”。

学院还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007年,数控技术专业团队被评为“河南省教学团队”;2008年,电气自动化专业继被评为“河南省教学团队”后再度晋升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近3年来,这个教学团队先后建设了5门精品课程,其中《电工基础》精品课程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和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奖;教师主编或参编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有27本,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本,王煜东老师主编的《传感器及应用》(第2版)被评为2008年国家级精品教材;这个团队还主持了教育部高职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改项目和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获得省级科研成果2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4项、国家专利7项。

大力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高校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精品战略带动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学院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攀升,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学院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还先后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最具特色的十佳职业院校”“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篇5: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

文史类投档最低分377专科高职海南省

理工类投档最低分449专科高职海南省

文科综合分数线417专一批一志愿河南省

理科综合分数线407专一批一志愿河南省

文科综合分数线417专二批一志愿河南省

理科综合分数线407专二批一志愿河南省

文科综合投档最低分448专一批一志愿河南省

理科综合投档最低分439专一批一志愿河南省

文科综合投档最低分448专二批一志愿河南省

理科综合投档最低分439专二批一志愿河南省

理工类投档线262高专一志愿湖北省

文史类投档线262高专一志愿湖北省

文史最低录取分数368专科批次辽宁省

理工最低录取分数312专科批次辽宁省

文科最高分478专二批一志愿山东省

理科最高分367专二批一志愿山东省

文科最低分311专二批一志愿山东省

理科最低分367专二批一志愿山东省

文科最高分487专二批二志愿山东省

理科最高分457专二批二志愿山东省

文科最低分271专二批二志愿山东省

理科最低分339专二批二志愿山东省

篇6: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原河南农业大学农业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院的前身是河南省农业学校,1952年成立于郑州,1958年迁校至中牟县,1990年,学校更名为“河南省农业学校”。2001年六月,成立河南农业大学农业职业学院,并保留河南省农业学校建制。2004年5月,成为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河南省农业厅。学院地处中原腹地,位于郑州东20公里,南临陇海铁路,西距京珠高速10公里,310国道从门前经过,距新郑国际机场28公里,交通极为便利。校园环境优美,是省级“花园式单位”。学院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河南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河南省农村教育研究会会长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河南省职业院校德育、牧医两个教研中心牵头单位。

[1]

编辑本段办学规模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学院占地面积1108亩,建筑面积26.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61万册,教学用各类实验室80个,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和实践技能训练基地:各类实验室80个,其中园艺、种子检验、组织培养、动物解剖、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等专业实验室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局领先水平。学院拥有千兆校园计算机网络,教学用计算机680台,教学仪器、实训设备总价值4800万元,图书馆藏书61万余册、期刊1000余种,种类齐全,建有先进的电子阅览设备和图书资料检索、查阅和管理系统。学院现有植物科学系、动物科学系、食品科学系、经济贸易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基础科学系、机械制造系等38个高职专业。学院600亩综合教学实习基地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同时又是“中国科学院农业高新技术河南示范基地”、“澳大利亚农牧业技术展示中心”、“国家级农业观光旅游点”。学院有标准田径场、专用足球场、排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较完备的体育设施及场地。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

教职工70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42人。校园风光(11张)建校54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合格大、中专毕业生4.5万余人,各类培训学员10万余人。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近几年,学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教研成果奖165项,参加国家统编教材及著作235部,在CN级刊物发表专业论文3200篇。[2] 编辑本段办学宗旨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毕业生双证、多证率连年达到100%。学院先后与省内外50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进行订单式培养,已有500多家用人单位成为学院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基地。建院58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合格毕业生76000多人,培训各类学员18万人。为我国特别是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编辑本段所授荣誉

学院长期坚持走产学研结合办学之路,为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校园活动剪影(20张)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院分别被农业部、省政府、省教育厅授予“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学校”、“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就业先进单位”、“河南省最

具影响力的十佳职业院校”等荣誉称号。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目前,学院是中国职教学会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学会副主任单位、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河南省农业教育协会理事长单位,河南省农业职业教育研究会会长单位,河南省农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河南省农业教育协会会长单位、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河南省职业院校德育、牧医两个教研中心牵头单位。学院实习基地是“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中国科学院农业高新技术河南示范基地”、“全国农业科技旅游示范基地”、“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河南省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3]

编辑本段培养目标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编辑本段交流合作

学院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北京,香港,澳门,上海,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日本、西班牙、以色列、荷兰、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农牧业技术合作。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学院面向未来,提出了“以改革求发展,以管理求质量,以规模求效益”的办学思路,充分发挥行业和区域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发扬“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向“河南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努力为河南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职人才。编辑本段重点学科及教研室

植物科学系

植物科学系是学院最早设立的专业学科,现开设有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植物保护、生物技术与应用5个高职专业。其中园艺技术专业是国家财政部重点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专业、河南省优秀教学团队、河南省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园艺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园林技术三个专业是河南省示范建设专业。植物科学系现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23个,实验实习设备总价值1000多万元,校内实习基地300多亩,设施面积100多亩,校外实习基地100多个,目前在校生总人数2800余人。植物科学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9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6人,4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75%以上为“双师型”教师。植物科学系长期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教材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优异成就。由于在教育教学、科研推广、社会服务等方面成绩显著,2008年植物科学系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动物科学系

开设专业有:畜牧兽医、兽医、动物营养与饲料、兽医兽药等。[4]

电子信息工程系

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电子技术教研室,实验室及辅导员办公室。高等职业教育有: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专业;中等职业教育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及外部设备维修、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系拥有实力相当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实验设备。在职教师中,高级职称占30%。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已在国内外各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篇;参与编写出版著作二十多本。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由七位教师组成,其中高级讲师1名,讲师3名。主要承担本系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维护、网络编程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开设的主要课程有: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安全与维护、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站建设、网络编程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教研室

计算机应用教研室由十二名教师组成,其中高级讲师3名,讲师4名。主要承担本系计算机编程基础、高级语言、面向对象编程技术、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图形图象处理技术、动画设计等。

电子电气教研室

现有教师八名, 其中正高级讲师1人、讲师4人。本教研室主要承担系里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路分析、电子测量、音视频技术、制冷与空调、电视机原理、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接口、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每门课都配备完善的实验设备以及课程设计,注重学生的实践及动手能力训练。努力做到学一门课, 就掌握一门课的知识。这是本教研室的特点。

辅导员办公室

辅导员办公室是全系学生管理与教学工作的中心纽带,现有专职干部六人,包括党党支部副书记、支部副书记,学生政治辅导员等。主要承担全系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做好系领导的助手,发挥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为全系师生服务。

图书馆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52年。2005年7月,图书馆和网络中心、电教中心合并,成立图书信息中心,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势互补。2006年7月,学院又投资建设一座馆舍面积达10804平方米、现代化水平更高的图书馆,并于2008年全面投入使用。随着学院发展规模的逐渐壮大,图书馆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图书馆现有管理人员35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26人;部门设置更加系统、科学,现设有办公室、采编部、阅览部、技术部、信息服务部及电教中心等机构;馆藏纸质图书75万多册,期刊1000余种,合订本2.6万册。图书馆现有丰富的数字资源,以农业类和经济管理类为主,如利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读秀数据库(含超星电子图书)、万方数据资源等,读者可以查阅到1989年以来我国出版的8000种中文期刊。在文献资源建设中,注重文献的专业性和完整性相结合,建设适应于高职院校发展的特色馆藏;注重开发文献价值,便于读者利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开发图书馆的信息价值,面向全院师生提供图书外借、书刊阅览、参考咨询、情报检索、定题服务、读者教育、文献复制、文献传递、www检索、数据库检索、电子图书和期刊在线浏览、下载等多种文献服务。新图书馆服务功能完备,拥有多种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构建了本馆局域网,有主服务器2台,服务终端11个,并配有复印机、扫描仪等设备,使用了妙思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了采访、编目、流通、公共检索等主要业务工作的自动化。[5]

编辑本段现任领导

篇7: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校报自评报告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高校学报综合质量评估的通知(教社科„2012‟1023号)‣文件精神,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校报考评指标体系要求,认真进行自评、总结,自评结论为“通过”。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 学院概况及学报发展基本情况

一、学院概况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交通类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于2004年,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的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河南省交通学校,隶属于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具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为社会培养输送5万余名高、中级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是中原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于2009年顺利通过“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学院占地面积883亩,校舍建筑面积34万㎡。图书馆藏书48万余册,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5500万元。学院下设公路学院、汽车学院、物流学院、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交通信息工程系、商务旅游系、航运海事系和继续教育学院等9个教学院系,开设普通高职专业39个(含专业方向)。其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为“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汽车运用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和物流管理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汽车运用实训基地、物流管理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家级实训基地”;交通运输智能控制与信息化实训基地为“河南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学院坚持引名企进校园,融专业入社会,校企合作成果丰硕,先后与一汽丰田、一汽大众、东风日产、北京现代、上海通用、奔驰、保时捷、沃尔沃、三一重工、河南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原高速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公路港务局有限公司、国美电器、苏宁电器、风神物流等上百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建共享各类实训基地150多个。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69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44人,博士、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教师170人,“双师素质”教师189人,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和院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骨干专业均有2~3名部、省级专业带头人。近年来,学院先后有30多项科研项目获得了省部级、地厅级科研成果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教师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千余篇,出版学术专著百余部。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交通职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了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学院是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交

通运输部“1+32”干部教育培训平台建设单位、河南交通运输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佳职业学院”、“2008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高职高专院校”、“2009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高职高专教育)”,“2011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先进单位”,被誉为“交通行业黄埔军校,工程技术人才摇篮”。

二、校报发展基本情况

•河南交院‣是2006年经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面向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及兄弟院校发行的连续性内部资料(„省直‟0328号)。自创刊以来,校报不断更新和拓宽视野,努力把握新闻宣传理论发展脉搏,广泛传播学院改革发展新成果,形成了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服务性的办刊特色,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好评。

(一)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校报地位明确

为了推动学院新闻宣传工作的发展,促进学院校报质量的稳步提高,学院党委多次召开会议,就加强校报工作提出要求,确立了校报的建设和发展是学院整体事业发展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报应当成为凝聚力量的重要平台的指导思想。

(二)校报建制独立,人员配备合理

学院校报编辑部为副科级建制,由主管宣传工作的副院长担任编辑部总编辑,党委宣传部部长担任副总编辑,责任编辑3人,均为研究生学历,编辑部人员专业知识结构涵盖文科、理科。招

聘了一批热爱新闻、编辑的兼职学生编辑,负责一些具体事务性工作。

(三)办刊条件不断提高和完善

为促进校报办刊质量的不断提高,学院逐步改善和提高校报的办公条件,及时配备、更新校报的办公设备。校报编辑部现有办公用房两间,拥有办公用电脑四台,并配有传真机、打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校报不断扩大与兄弟院校学报交流,增加交换学报的数量,供编辑部同志和本校老师查阅参考;学院正逐年加大对学报经费的投入,每年投入办报经费40多万元。

第二部分 校报建设和管理工作实践与成效

校报作为学院党委机关报,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学校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挥着沟通学院与师生关系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对校园舆论监督和传扬校园文化等工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河南交院‣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决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落实“传达校政方针、反映交院发展、沟通师生意见、活跃校园文化”的办报宗旨,认真履行校报舆论引导、信息发布、办报育人和文化传承的办报职责,为鼓舞士气和凝聚师生人心营造了良好的舆论

氛围和校园文化环境。

一、树立科学的办报理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河南交院‣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牢牢秉持“贴近高职、贴近校园、贴近师生”的办报理念,努力为全体师生服务;严格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坚持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党和国家有关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为繁荣校园文化,树立学院良好形象不懈努力,不断创新。

二、完善内容设置,突出办刊特色

•河南交院‣自创刊以来,在发展中不断更新和完善内容设置,通过栏目重组和优化,使得校报的栏目设置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

为加强学院的品牌效应,带动校报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在办刊过程中,校报以行业优势和专业特点为基础,大力宣传河南交通职业教育战线取得的新成绩,实现的新跨越,着力展现学院发展的新成果和学院师生的新面貌。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院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河南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争先创优、新校区建设、建国60周年、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等关系学院发展、关系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事件和大型活动中,校报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主渠道作用,为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三、严把质量关,提高办报水平

自校报创刊以来,所有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在稿件选用和校对上,严把政治和质量关,坚持“三审三校”,保证每篇稿子均能做到体裁正确、结构完整,数据准确、真实;语言准确、简洁;在错别字、繁简字混淆、知识性、常识性错误方面,严格把差错率控制在0.3‰以内。在版面设计、编排、印刷制作等出版质量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执行。确保每期报纸均做到封面设计构图新颖、简洁明快、美观大方,、期号齐全;版面内容设计合理,布局协调,版心周正,装饰适度,无逆转等现象发生;从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学院工作大局出发,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办报以来,•河南交院‣没有出现一起违反新闻出版法规、改变宗旨和编辑方针,扩大业务范围、擅改报名、刊期、擅出增刊等行为。

四、着力对外宣传报道,不断提升学院的社会声誉 围绕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重大主题,做好重点对外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2012年•中国交通报‣以•河南交院援疆教师谈:援疆,我们不是过客‣为题,报道了我院援疆教师在交通运输部实施的高职教育对口援疆工作任务中的突出表现,•河南日报‣相继以•学院党委专题学习†河南务实发展稳步前行‡文章‣、•引企进校,校校合作,就业升学渠道顺畅‣、•造车、修车都缺人才,河南交院毕业生供不应求‣为题对我院的党建和就业工作进行了特别报道,充分展示了我院改革发展的新成果,对外宣传工作的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

五、队伍素质高,内部管理科学

校报编辑部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业务性要求很高的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校报质量,在编辑人员选择上,注重吸纳高素质的教师,现有的专职责任编辑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校报编辑部还创造条件、争取机会,多参加各种编辑业务学习、交流与培训,使其各项素质进一步提升。

校报编辑部注重建章立制,形成规范的管理机制。一是落实会议制度。学院党委非常重视院报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校报工作,编辑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院报工作,并有健全的通讯员网络和学生记者,定期召开通讯员工作会议和举办业余编辑、记者培训班,让学生参与到编报当中来,使院报更加贴近学生心声。二是明确人员职责。编辑部人员分工明确,制定了严格的集体定稿程序和审稿、校对制度,记者、通讯员和学生记者在办报过程中负责编辑、采访新闻,编辑负责收集稿源、文字校对、版式及内容策划,总编和副总编负责制订报纸出版计划、重要稿件的撰写和重要文稿的把关,最后交由党委书记、院长全面审核后交付印刷。由于层层把关,保证了报纸在政策宣传上的准确性和舆论导向上的正确性,提高了报纸的时效性,强化了报纸的宣传功能。三是坚持好交流学习制度。•河南交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已与省教育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新闻出版局、中国交通报及省内外多家校报建立了互相交流的制度。通过交流,学习和借鉴外单位先进的办报经验,不断提高•河南交院‣的办报质量,经过

多年的努力,•河南交院‣以其上乘的质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河南交院‣严格遵守新闻出版总署•内部资料出版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印刷发行,•河南交院‣报由河南豫兴印刷有限公司印制,每期印刷3000份,免费送给全院师生阅读。在印制报纸的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出版制度,强调服务教学,服务师生,坚持院内报纸的性质,从不向社会公开征订发行,从未刊登过任何广告和进行其他经营活动。鉴于学院新闻多,涉及面广的特点,在充分反映学院发展的前提下,•河南交院‣报坚持每月出版一期,基本上形成了稳定的出版周期,既照顾每期报纸的信息量,又兼顾新闻的时效性。

第三部分 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不足

•河南交院‣自2006年6月10日创刊,目前已经出版了54期,在策划、组稿、审稿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重点还不够集中和突出,围绕学院核心竞争力报道的力度、深度、广度还不够;二是“三贴近”落实不够,来自前沿的鲜活的新闻还不多,新闻的鲜活性还不够;三是报道还缺乏前瞻性,新闻的导向性还不充分,舆论的引导作用还没有得到最大发挥;四是新闻策划还有待加强;五是新闻图片还缺乏视觉

冲击力,高质量的新闻照片缺乏;五是板式还不够新颖大方。六是校报编辑及工作人员业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整改措施

(一)改进版面、栏目设置,增强校报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

校报作为学院的一张文化名片,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忠实记录者”,学院领导层有效管理的“号角”,学生在校园中诗意生活的“甜点”,浓缩的是学校理念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这三个层面构建起来的学校文化核心价值。为此,校报编辑部一要经常性地征求师生意见,提高版面设计水准,合理切分版块,精心设置栏目,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融入更多思想文化元素,让师生对每期校报都充满期待,让读报成为一种“快乐的享受”。二是根据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间隔半年开设一个专题,及时总结学校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或是布置新阶段的任务。三是在版面设计中,要为教师和学生专设相应的版块,为师生指点迷津,使其有所收获,获取启迪。四是要鼓励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各个部门及时向校报编辑部投稿,让校报成为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成果,成为学院展示形象的窗口、学生展现才华的阵地、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展示办学的质量和成果,展示学校及师生的形象,在打造健康向上校园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努力进取。

(二)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促进编辑队伍建设

为了有效促进编辑队伍建设,校报编辑部需要制定合理的继续教育规划,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编辑的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校报编辑部还要创造各种条件,支持编辑参加各种业务学习与培训,并积极参加各类学报研究会会议,及时了解学报发展动态,从而推动编辑队伍的建设。

第四部分 自评结论

篇8: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首先是适应社会的需求, 以培养适应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因而高职教育的培养主线是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必须突出人才对于生产岗位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同时, 随着劳动、生产市场变化周期的缩短, 还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主动适应现实社会的岗位需求、劳动力市场容量与结构的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素质教育的本质所在。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的主要特点就在于明确的职业性和专业性。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引导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教研项目, 这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用的样本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的一所省属高职院校, 具有30多年的办学经验, 2012年获得了全国就业创业先进单位称号, 受到国务院的表彰。该校以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总体目标为指导, 对学生进行了全程职业引导的尝试, 全方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总结了职业意识和职业方向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一些有益的做法。该学院光电类专业09届到11届共360名学生, 生源均为普高毕业生参加高考招收, 其中河南考生355名。对于这三届学生, 从入学之初, 就系统有序地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对比同期高职同类毕业生, 光电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用的实践方法

培养过程中,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光电工程系针对学生在职业意识和职业方向开展了入学教育, 分别开设了《专业导论》和《职场认识》两门短期课程, 分别为16个学时;同时还安排企业专家和双师型教师开展两次职业与专业市场认知讲座, 分别为2个学时。在这些课程和讲座中, 就专业方向和专业培养目标做了教育和指导。在每个学期的开学、期中、期末分别召开各光电专业座谈会, 使学生了解光电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市场对本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每学期均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 各20学时, 培养学生把握就业方向、调整就业目标、适应市场需要。在此基础上, 还进一步要求专业课教师, 在专业教学中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加以引导, 每班设专业指导教师, 由光电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担任, 突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方向的教育。具体做法是在《光学镀膜》《工程光学》《光学材料》《光学冷加工》《精密仪器装配与调校》《光学冷加工实训》等课程中, 采用在实习工作现场进行小班教学的方法, 使学生充分体会工业现场对于实际技能的需要和要求;教师在讲解专业课的时候, 把每一个知识点尽量地联系到光学加工工业现场的实际工作中去, 使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效方法,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贴近感, 做出的产品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成就感。在课程设计, 光电专业的引入方面, 既有教师资格, 又有在工业一线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指导学生来完成光学加工和光学调校与检验工业现场的实际课题;在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环节, 指导教师安排双师型教师和聘用单位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 强化学生自身职业引导的主动性。在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中, 实施模拟招聘、光电课题研讨、光学加工和仪器调校技能竞赛、光学加工与科技兴趣小组。这些手段的实施, 取得了预期的目的, 在就业上, 光电技术专业取得很好的成绩。在2009年的招聘中, 光电专业实现第一次招聘会全部签约, 远高于本次招聘会总签约率的68%。2010年和2012年的招聘中, 光电专业毕业生同样保持了较好的就业前景, 全部签约, 就业率保持100%, 并且在顶岗实习期间全部实现就业签约, 远高于同期高职毕业生的签约比例。跟踪调查显示,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光电专业学生的就业稳定性及学生适应工作的现场能力同比均好于同期同岗位就业人员。显示了重职业意识和职业方向培养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生培养工作中的良性作用。

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总结

总结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光电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职学生职业引导工作的尝试, 工作方向为:

1)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实现德才兼备。

2) 在学生的入学教育中认真做好专业教育, 使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的方向和职业目的;了解所学的课程和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 允许学生正当调整专业的要求。

3) 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潜在职业方向的测试, 做到专业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 明确就业目的和个人职业发展的努力方向。

4) 在专业课教育中充分体现职业特点, 强化双师型教师和来自企业一线兼职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 使学生明确本专业所有知识点对于自己所选择的职业方向的作用。

5) 引导学生在明确职业方向的同时, 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包括:拓宽就业能力, 丰富知识结构。

6) 专业课的教育朝着开发式, 多功能式转化, 以适应不断改变的职业现状的要求。

7) 加强就业指导课的学习, 把就业指导课程融入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按照就业指导的教程, 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模拟招聘会, 研讨在市场上推销自我、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空间的方法, 使学生能够从容应对市场的挑选。

8) 开展心理咨询, 引导学生合理调整人生目标, 适当调整就业方向, 教育学生按照社会、国家需要修正自己的人生规划, 使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

4 结语

职业教育中的素质、职业意识、职业方向培养是职业引导的基础, 也是职业技术院校的工作重心所在, 搞好职业引导也是高职院校的出路所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化、全程化是素质、职业意识、职业方向培养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高[2000]2号,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2000.

[2]丁振中.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与德育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12) .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集合测试卷答案下一篇:法硕考试法制史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