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2024-08-01

一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精选11篇)

篇1:一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日月明》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利用图片,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

2.通过练读、师生配合读、齐读等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生字;把课文读正确。

难点: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能自己读书,看报,还能自己写简单的句子,真是了不起。今天老师还要带你们到汉字王国里认识一些有趣的朋友。来,我们先来认识几个老朋友(课件出示太阳)仔细看图片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太阳越升越高,放射出万道金光,照亮了大地。)(课件出示月升)谁再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小结:太阳也叫日,月亮也叫月。日和月都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它们组成了一个新的字(课件出示-明)开火车正音。(板书课题)现在你知道明的意思了吗?你能给明组个词吗? “日”和“月”这两个老朋友住在一起,相处得很融洽,特别是“日”,作为老大哥的日总是让着小弟弟,它把大部分位子让给了“月”。这位老大哥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新偏旁——日字旁。当日作偏旁时,它要写得小一点,位置高一点。

二、练读课文,看图认识会意字 1.练读课文

在汉字王国中还有很多像明这样有意思的汉字呢,今天老师就领着同学们去拜访他们。出示汉字:男尘尖从众林森

(1)借助拼音小助手正确读出它们的名字。(2)带着这些汉字朋友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把它们圈画出来。

2.看图认识会意字

(1)学习汉字:男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猜这是什么汉字。

出示汉字“男”,揭示字义:表示男子用力在田间耕作。

给“男”组词

(2)学习汉字:尖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猜这是什么汉字。

出示汉字“尖”,揭示字义:末端细小的就是尖。在生活你看到过什么东西是尖尖的?(图片笔尖、草尖)

(3)学习汉字:尘

出示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汉字

出示汉字“尘”,揭示字义:细小的土就是尘。

给“尘”组词

(4)出示课文: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师生配合着读课文。男女生配合读课文。

(5)学习汉字;从、众、林、森。

看这里有四幅图片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运用刚才我们看图片识字的方法,猜猜它是哪个字,并根据图片说一说它的意思。把你猜测的结果和同桌交流一下。

①出示图片一。两个木在一起就构成了林字。课文说双木林。在生活中什么是成双出现的?(双手双脚)你知道双是什么意思了吗?(两个,一对)树林到底什么样请你观察图片后告诉我。释义:成片的树木是林

②出示图片二。揭示答案——森。请仔细看图说一说森林和树林有什么不同。释义:更多更茂盛的树木是森

③出示图片三。揭示答案——从。通过师生做动作释义:一人走一人跟随是从

④出示图片四。揭示答案——众。给众组词(群众)。释义:人多是众。

⑤读课文“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指名读,齐读。

(6)小结

(出示我会认的汉字)今天我们学的这些汉字有个共同的名字他叫会意字。会意字是由两个或几个汉字组成的,有趣的是它的意思也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板书:会意字)

三、拓展

通过老师的提示猜出会意字。(出示课件学生猜字)

四、熟读课文,认识汉字(1)读课文。指名2人。

(2)课文中还有几个汉字不是会意字,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几个红字,你能正确地读出它的名字吗?指名读2人.你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吗?(说识字方法)

五、游戏

游戏一芝麻开花节节高,每说对一个汉字芝麻就开一朵花。

游戏二小猴过河,每说对一个词语小猴就离对岸近一步。

六、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日月明 会意字

篇2:一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教材分析

本篇韵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能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为使学生体会读韵文的快乐,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促悟——读中识字——再读再悟”的模式,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对会意字的认识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引起学生对学习会意字的兴趣,进而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明、力、尘、从、众、双、木、林、条、心”11个生字,会写“木、林”2个生字。

2、通过不同形式学会、理解、感悟汉字,明白会意字的构成规律,知道它们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汉字组成,而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

3、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汉字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日)(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月)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非常有趣的字——会意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

3.教师导学: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你们认识它吗?(明)设计意图: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复习象形字,引入会意字,可以激起学生对汉字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二、以字引文,兴趣读文 1.认识“明”字。

(1)导言: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个字?

(2)教师指名读,强调“明”是左右结构,日字旁,后鼻音。(3)教师组织学生给“明”组词。2.读文找生字。

(1)过渡:(课件出示“明”)看,日和月相处得多友好呀,“日”总是让着“月”,“月”总是伴着“日”,多棒的组合啊。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让我们翻开书看一看吧,它们都藏在《日月明》这一课里。

(2)检查预习情况,全班齐读韵文。(3)让学生圈出我会认的字。

设计意图:借助生字“明”的教学,依托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反复地读文,从读准字音、正确读文再到流利读文,逐步让学生感知会意字的特点,加深对本课生字的记忆,为接下来学习会意字做好铺垫。

三、学习我会认的字。

1、学习会意字“尘”。

(1)教师导学:同学们,你们真棒,生字宝宝很佩服你们,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想一起玩吗?

(2)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和“土”。配图:小小的灰土。同学们,猜一猜,我们两个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尘)(3)教师导学:想一想,怎样才能记住“尘”字?

预设:生1:我是这样记住“尘”字的:“小小的土”就是“尘”,上下结构,翘舌音。

生2:我能给“尘”组词:尘土。2.学习“木”“林”“从”“双”。

(1)多媒体课件演示:先出示一棵树,再出现一棵树。

(2)导学:这是什么字?你们是怎么想的?预设:生1:这是“林”字,一棵树是“木”,两棵树就是两个“木”。书上说“双木林”,左右结构。生2:我能给“林”组词:树林、林海、林区。(3)导学:你是怎样记住“从”的?

生:我用“想一想”的方法。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就是“从”。(课件显示此图)(4)你是怎样记住“双”的? 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双”,两个“又”就是双。生2:一双手。

3.引导学生小组内学习“森”“众”。

(1)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三棵树成上下排列的图案;三个人成上下排列的图案。

(2)教师引导学生猜字、弄清字义、组词。都是上下结构,一个平舌音,一个翘舌音。

4、学习“力”字

(1)猜字谜引出“力”字(结构独体,组词力气)

5、学习“条”和“心”。

导学:图片展示学习生字。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条上下结构,顺口溜“各’上,”亲”下便是“条”。心独体字,我用妈妈教的谜语记住了“心”:锅里煮三个豆,跑了一个,蹦了一个,锅里还剩一个。)

四、学习我会写的字。2.学习“木”字。

(1)图片展示,独体字,组词树木,说一话,笔顺。(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3)说一说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4)教师范写,学生书写。(5)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3.学习“林”字。

(1)图片展示,平舌音,左右结构,组词森林,说一句话,笔顺。(1)指导书写:请学生观察“林”字里面的“木”哪笔有变化。(2)教师引导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生字的组合含义来激发学生对会意字的探究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识字,达到让学生习得识字方法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五、猜谜游戏,拓展延伸

1、教师导学:同学既能读,又会写,很了不起呦。接下来,我们轻松一下。

读一读刚学习的生字,然后去掉拼音再读一读。

2、放气球游戏。

3、小猴子过河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识记生字,同时加深印象。

六、迁移运用,拓展提升。

1、加一加。

2、减一减。

3、读读想想。

4、回家和家长找一找,还有哪些有趣的会意字,把它们写下来教给班里的同学们。七.板书设计

9.日月明

加一加:日+月 小+土 人+人 又+又 木+木 木+木木+木 人+人+人

教学反思

1.在本课教学中,由于本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突出了以读促悟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达到感悟韵文内容,感知会意字特点的效果。

篇3:一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一、“提前识字”的编写新内涵

遵从母语学习的要求,“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相对简单、儿童熟识度高的识字内容,凸显语文学习向儿童生活延伸的理念;编排了高频常用字,为学生提早阅读做铺垫;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加强幼小衔接,开启语文学习大门

在拼音学习前安排了一个识字单元,打破了以往学生刚入学就学汉语拼音的传统。一方面,体现了对儿童学习规律的尊重。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汉字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时要用。诸如,学生的姓名、玩具的名称、动画片中人物的称呼等。学生喜欢汉字,觉得认识更多的字就可以自己看书、读故事,对学习汉字有着莫大的期待,可见,第一单元安排识字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汉字对拼音学习的帮助作用。学生可以借助常用词语,根据汉字的读音,尝试逆向拼读,有效突破拼读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则,经过一个单元的识字,学生逐渐适应了小学课堂学习的方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地促进接下来相对枯燥的拼音学习。

(二)优先编排高频字,做好提前阅读铺垫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共要求认识300个字,书写100个字。其中要认的300个生字,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生活、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语文教材中,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在字形方面,先安排独体字,再安排合体字,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认识的40个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常用独体字。在字义方面,选择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最易理解的汉字,如“口、耳、目、手、足”等字,结构简单,在童书中使用频率高,而且易与其他汉字组合,构字能力强;再如“你、我、他、坐、站”等合体字,都是儿童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与学生交往、学习、生活密切联系,也是儿童阅读的故事中出现的高频字。通过对此类字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带有这些偏旁的汉字,例如“喝、吃、叫、唱”等,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做好铺垫。

(三)增加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增加蒙学内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又一个特点。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的识字课:三字文识字《天地人》,引导学生认识世界;韵语识字《金木水火土》,引领学生亲近万物;看图识字《口耳目》,带领学生了解自己;象形识字《日月水火》,借象形图文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发展历史;对对子识字《对韵歌》,借对比诵读感受中华文化的韵味。五篇课文,文化气息浓厚,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此外,还借助中国传统元素,凸显汉字文化的意蕴。如开篇第一课六个大字“天、地、人、你、我、他”,充满了浓郁的中华书法元素。又如课文插图采用窗花、水墨画、国画、京剧脸谱等形式,较好地将中华古典文化的意境和韵味融入文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提前识字”的教学新策略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针对文本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重视在语境中识字,在运用中识字,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一)凸显听读学习,在跟读中纠正“乡音”

音、形、义是汉字的三要素。读准字音,能说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对于学龄儿童尤为重要。但学生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乡音各不相同。面对第一单元的40个生字,学生中普遍存在发音混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读不准,发音读不到位的问题。由于这个单元识字在拼音学习之前,因此,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要靠多种形式的范读、听读和纠读。

新知学习伊始,教师范读非常重要,重点要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发音口型,听完整的发音,再进行跟读。范读和跟读的关键是要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倾听与模仿,学生倾听的清晰度与完整度,直接影响认读的质量。在学生集体跟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倾听每个学生的发音,及时纠正。纠正读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追求一天学会,但要持续跟踪,落实个别化听读。

在学习过程中,可多开展同桌之间的相互听读,纠正各自读音。相互听读时,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别人发音的优势,纠正自己不正确的发音,相互帮助,相互纠偏。还可以借助微课、录音进行听读,学习吐字清晰、铿锵有力地朗读生字,从读准字音到读得掷地有声。

(二)注重整体识记。在语境中学习巩固

儿童认识事物具有整体性,识字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各种语境,帮助学生借助生活场景、生活经验进行反复认读,使识字向学生生活延伸。

提供直观图片,复现生活图景,在唤醒体验中整体识记。如第一课“天”字学习时,让学生看图片中的天气变化,读读词语“晴天、阴天、雨天”;教学合体字“地”时,出示图片,认认“草地”,找找“沙地”,看看“田地”,辨辨“山地”,通过各种语境,引导学生看图认读“地”,从而实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的目标。

借助生活情景,开展口语游戏,在反复运用中整体识记。如在学习“你、我、他”时,将认识新朋友与识记“你、我、他”相结合。第一步,师生谈话交流,再现交友场景,激发学习兴趣:“你叫什么名字?(出示字牌:你)他是你的同桌(出示字牌:他),他叫什么名字?我是你们的老师,我叫××。”第二步,三人一组情景演绎,选用字牌交友说话:“我是××,特别喜欢踢足球,你呢?”“我叫××,我也喜欢踢足球。他是我的好朋友,是踢球高手!”使学生在交友情景中运用生字,在运用中巩固识字。第三步,听唱儿歌《你我他》,屏幕中出现歌词,学生尝试跟唱,在歌曲语境中巩固识记“你、我、他”。

(三)重视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理解感受

《天地人》一课虽然只有6个汉字,却包括组成世界最基本的三要素“天、地、人”。它源于《周易》,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人为贵,天地人之和谐,表达了中国古代最基本的人文思想。《金木水火土》中出现了包含万物的“五行”,“五行”相生相克……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理解难度非常大。因此,在教学时要通过多形式的诵读,以读代讲,在读中加深理解,感悟内涵,培养语感。

跟读。学生跟着录音读。如《天地人》《日月水火》,可以让学生跟着录音,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课文。学生通过跟读,學习词语连读,模仿课文朗读,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就行。

对读。师生根据韵文的含义进行配对读。如《金木水火土》《对韵歌》,可以教师读上半句,学生读下半句。教师读上面一个词,学生对下面一个词,促进熟读背诵。通过朗读背诵,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与句子、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表演读。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诵读。如《口耳目》两句诗,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上动作,有表情地进行诵读。表演中包含着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同时使诗句生活化。

篇4:一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时教案部编版

日月明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篇韵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能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为使学生体会读韵文的快乐,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促悟——读中识字——再读再悟”的模式,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对会意字的认识从朦朦胧胧到逐渐清晰再到豁然开朗,完成这一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引起学生对学习会意字的兴趣,激发其探究会意字的欲望,进而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字卡、词卡。

2.准备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教师引言:这是什么?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这是什么?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非常有趣的字——会意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2.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

3.教师导学: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你们认识它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复习象形字,引入会意字,可以激起学生对汉字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二、以字引文,兴趣读文

.认识“明”字。

导言: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个字?

教师指名读,强调“明”是后鼻音。

教师导学: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看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给“明”组词。

预设:光明、明亮、明白、明朝……

2.读文感知。

过渡:看,日和月相处得多友好呀,“日”总是让着“月”,“月”总是伴着“日”,多棒的组合啊。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让我们翻开书看一看吧,它们都藏在《日月明》这一课里。

教师范读韵文,学生指字跟读。

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齐读韵文。

男女生比赛读。

教师导学:同学们把字音读得很正确,也很流利,你们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教师导学:看到你们无论怎么读都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咱们来合作读,好不好?老师读日月——你们接。

教师导学:看到你们现在已经能把韵文读得这么正确、流利,我想增大些难度,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看,没有了拼音,你们能准确地读出韵文吗,先和同桌读一读。

设计意图:借助生字“明”的教学,依托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反复地读文,从读准字音、正确读文再到流利读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逐步让学生感知会意字的特点,加深对本课生字的记忆,为接下来学习会意字做好铺垫。

三、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学习会意字“尘”。

教师导学:同学们,你们真棒,生字宝宝很佩服你们,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想一起玩吗?

多媒体出示:“小”和“土”。配图:小小的灰土。配音:同学们,猜一猜,我们两个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

教师导学:想一想,怎样才能记住“尘”字?

预设:

生1:我是这样记住“尘”字的:“小小的土”就是“尘”。

生2:我能给“尘”组词:尘土。

教师引导学生给“尘”组其他词。

预设:

生1:灰尘。

生2:粉尘。

生3:扫尘。

2.学习“木”“林”“从”“双”。

多媒体演示:先出示一棵树,再出现一棵树。

导学:这是什么字?你们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这是“林”字,一棵树是“木”,两棵树就是两个“木”。书上说“双木林”。

生2:我能给“林”组词:树林、林海、林区。

导学:你是怎样记住“从”的?

生:我用“想一想”的方法。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就是“从”。

你是怎样记住“双”的?

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双”,两个“又”就是双。

生2:一双手。

生3:一双鞋。

3.引导学生小组内学习“森”“众”。

多媒体依次演示:三棵树成上下排列的图案;三个人成上下排列的图案。

教师引导学生猜字、弄清字义、组词。

4.学习“心”。

导学:这些生字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可是有一个字还没有出来,很着急。快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预设:我用妈妈教的谜语记住了“心”:锅里煮三个豆,跑了一个,蹦了一个,锅里还剩一个。

5.初步感受会意字的特点。

教师导学:同学们记字的方法可真多,老师认为你们真棒。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几个字,看看它们的构字方式与意义上有什么联系。

教师介绍会意字:像“明”“尘”这样,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的字就是会意字。

拓展:同学们找找本课中还有哪些字是会意字。

预设:

生1:我找到了,“林”就是会意字。

生2:“从”也是会意字。

生3:“森”也是会意字。

…………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篇5:一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识字9《日月明》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逸夫小学 杨晶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认识“明、尘”等9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会写“木、林”2个生字。

2.根据图文了解会意字,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会写“木、林”2个生字。

教学难点:

根据图文了解会意字,学习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的书写。

三、教学策略

在教学设计中,借助教材这一载体,精心设计故事情境串编多个环节,让学生在自主识字,中提高语文素养。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看图、游戏等一系列识字活动,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进入情境,去认识汉字,积累语言文字。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一些汉字,还知晓了一些识字方法,为他们以后的自主识字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看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白龙马》。

2、西游小故事

二、识记新字

1、第一关猜字谜:

(1)一个火球挂在天空,白天出现,晚上不见。——日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有时像个玉盘,有时像条小船。

——月

(2)日和月组合成“明”。提出第一个识字方法——猜谜语。“日”和“月”给大地带来光明,所以组合起来就是明亮的明。今天老师就要教你们学习《9日月明》,跟老师读题。

(3)像‘明’字,就是由日和月组成的,那我们一下就记住了它。这就是我们识字方法当中的“加一加”。提出第二个识字方法——加一加。

(4)教学明字:左右结构,日字旁。谁能来给明字找找朋友。

2、第二关看图识字

(1)在生活中除了上面两种识字方法外,还有第三种识字方法——看图识字。

(2)出示幻灯片,看看图上都藏着哪些字。

(3)学习男、从、众、木、林、森等字,提出出第四种识字方法——组词。

预设:

在田地里用力干活的人主要都是男人,所以是“田力男”。教认男并组词。

两个人一前一后跟着走就是“从”,很多人在一起表示的是“众”。两棵树是“林”,树再多一些就是“森”,它们都指树多,但是知道了“森”表示的树更多。

(4)像这种由两个或几个汉字组成的,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 字的意思的组合,这样的汉字就叫会意字。

3、第三关火眼金睛

学习“尘”和“尖”。告知第五种识字方法——拼音 【预设】

“尖”上面是“小”,下面是“大”,生活中上小下大的东西上面摸起来或者看起来都会感觉尖尖的,所以是“小大尖”。

“尘”上面是“小”,下面是“土”,合在一起的意思是非常小的土,我们生活中这样非常非常小粒的土就叫做尘土,所以是“小土尘”。

4、第四关牢记生字

先出示之前学过的带拼音的生字,师带读,小组轮流读。再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

出示歌谣,请生带读,拍手读,男女生PK读。

5、游戏巩固生字:过河,摘苹果。

三、指导写字

出示“木”“林”,观察书上田字格内的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并展示交流。

四、拓展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汉字,也了解了这几种识字方法。在生活中像今天这样的会意字还有很多。

出示: 一火灭,禾火秋;

鱼羊鲜,不正歪;

二日昌,三日晶; 双口吕,三口品。

篇6:一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首先,因为本课都是一些会意字,在备课时认为学生借助韵文在读书过程中就能明白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所以对于本课的生字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讲解高估了学生的实际水平。

其次,在处理本课生字上与以往相比过于仓促,学生认读时间短、形式单一,以至于拿出某个生字,还有部分学生不认识。

鉴于以上不足,再来教学这样的会意字,我会做好以下工作:

1、首先结合韵文让学生明白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以“明”为例,先引导学生了解“日”“月”所表达的事物,再进一步引导太阳也好,月亮也好,它们都会发光,给人带来光明,所以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明”。

2、结合汉字字形“表意”的特点进行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意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字形表意,例如:“休”字,一人靠在树上歇歇脚,就是“休”字。联系字义识记和分辨字形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经过一段时间的示范引导,学生就能基本掌握。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他们就能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3、拓展延伸。汉字是非常有意思的,但对孩子来说,却是非常抽象的,如何将抽象的字符变得有意思起来,在结合汉字的构字特点、基本规律的同时,增强识记的趣味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日月明》这一课,学完文中的会意字,还可以拓展想一想:自己认识的、熟悉的还有哪些类似的字。如:三口品,三日晶等等。

篇7:一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在汉字王国里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现在老师请出两个老朋友,看看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出示“日、月”。

2.你们知道,“日”和“月”能够组成什么字?(明)3.出示“日”和“月”的图,同学们看“日”和“月”都给大地带来光明,所以组合起来就是明亮的明。(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以生动形象的图片作为引导,使小学生联想到生活的体验,能激发小学生学习的 兴趣,把“日”和“月”称之为两个老朋友,充满了人文色彩。

(二)教授新课

1.初读课文,学习认读字。

(1)中国的汉字真有趣,许多由两个或以上的汉字组成,而它们的意思就是这些汉字意思的组合,这样的汉字就有个名字──会意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这些有趣的会意字的,请你们自己先轻声读一读课文吧。不会读的字就借助拼音拼一拼,争取把课文读准确。

(2)请你把课文后面的认读字在课文中找到并用铅笔圈出来,然后和小伙伴一起互相读一读。

(3)教师出示认读字,学生读正确。2.学习“尘”和“尖”。

(1)刚才我们看着图片学习了“鲜”这个字,你们看课文下一行中出现了两个长得很相似的字,出示“尘”和“尖”,我们怎么来学习并且区分清楚它们呢?(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教师适时配图辅助。

【预设】“尘”上面是“小”,下面是“土”,合在一起的意思是非常小的土,我们生活中这样非常非常小粒的土就叫做尘土,所以是“小土尘”。

“尖”上面是“小”,下面是“大”,生活中上小下大的东西上面摸起来或者看起来都会感觉尖尖的,所以是“小大尖”。

(3)你们能够既结合课文内容又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这两个字真是会学习呀!而且通过你们的分析我们都能够把这两个字区分清楚了,收获可真大。

3.学习小结。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明、尘、尖”这几个生字,你们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吗? 对了,它们都是把学过的两个字合在一起成为新字,而新字的意思和原来的组成部分都有关系。还记得它们叫什么字吗?(会意字)(2)让我们一起把课文来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在处理课文中的生字时,既要把新知识单独剥离出来,又要从整体的角度再结合起来,这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摸索规律,逐渐掌握学习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小组学习及自学做好准备。结合图片和学生的生活理解,将这一个小节的四个生字深深留在学生的脑海中,化难为易,寓学于乐,增添学习拼音的情趣。

4.伙伴互学。

(1)课文中像刚才那样有趣的会意字还有好几个呢,请你和身边的小伙伴一起边读课文边自己来找到这些会意字,然后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结合字和你生活中的经验来学习吧。

(2)伙伴学习。5.汇报学习成果。

教师展示出辅助图片,帮助学生汇报对于新的会意字的理解。预设:

(1)在田地里面干活的人主要都是男人,所以是“田力男”。(2)两棵树是“林”,树再多一些就是“森”,它们都指树多,但是知道了“森”表示的树更多。

(3)两个人一前一后跟着走就是“从”,很多人在一起表示的是“众”。

(4)两人,三人,和众人,谁的力量最大呢? 6.在同学们的互相帮助下,我们把这篇课文中的会意字都学会了,你们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把课文完整地读一读吧。

7.猜一猜:出示课件图片,请您猜猜这些图片里都是哪些汉字?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学习内容虽然相对有些多,但是由于它是前面学习内容的延续,学习方法的延续,所以难度并不是很大。再加上有教师的图片进行辅助,学生们的自学和伙伴之间的互学效果能够非常理想。(三)课外拓展

1.出示词语,指名带读。

2.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今天学习的有趣的会意字,谁在课外认识来教一教大家?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范围是广阔的,内容是丰富的,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内容。学习要学的是方法,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够成就学生终身学习的目标。因此如果有能力、有条件,课堂学习内容要与生活相关联,要尽量向课外延伸拓展。

(四)学习写字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很多的会意字,你们的收获非常大,老师相信你们在学习会写字时能够表现得同样出色。

2.出示“力”,观察书上田字格内的笔顺,汇报给大家。(一笔横折弯钩,二笔撇)3.教师范写“力”,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示:横折弯钩中横的部分要左低右高,向下写弯钩时要向左侧稍稍斜一些,不能够写得太直。

4.学生在田字格里面仿写“力、心”,教师展示纠正。学生观察学习后再次练习一个“力、心”。

5.出示“木”“林”“土”,对比观察,看看他们的构成有什么特点。双木成林,土中间横短,下边横长。

6.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并展示交流。7.再次练习书写。(五)总结

篇8:一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慈溪市宗汉街道曙光实验小学

杨燕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轻松活泼、节奏明快的儿歌,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巧妙地向我们介绍了动物的活动方式。本单元刚刚学过了《比尾巴》,可以借鉴课文的一些阅读的一些阅读方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这首儿歌的阅读中。教学目标:

1、和老师一起读《谁会飞》,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了解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活动方式。

2、指导学生和小伙伴一起合作读,激发阅读儿歌的兴趣。

3、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和大人一起读其它儿歌,感受阅读的快乐。教学重点: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激发阅读儿歌的兴趣。教学难点:选择喜欢的方式和大人一起读,感受阅读的快乐。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学生带领读读背背儿歌。(齐,指名)

2、教师带领变换方式读背《比尾巴》

合作读(连问连答,一问一答),拍手读,表演读

二、和老师一起学习读 1.揭题导入新课

●读儿歌真好玩,今天我们还要一起来读 《谁会飞》(板书课题)

1、揭题范读 ●请翻开语文书,听老师来读读儿歌,一边听,一边想一想:儿歌中写了几种小动物?

2、听后指名回答

●儿歌中写到了:鸟、马、鱼(课件圈出)鸟儿飞,马儿跑,鱼儿游(课件划出)真有趣!

3.明确学习要求,自由朗读儿歌。

●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请你他自己读一读:第一个要求“读准字音”(板贴),一边读一边圈出不会读或读不好的字、词,请拼音宝宝来帮忙,也可以请老师帮忙,会读了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后要“读通句子”(板贴),遇到标点要停顿,难读的句子划出来也多读几遍;读通了句子,再练练,怎么把儿歌读好(板贴)。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评一评。学习伙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板贴)

5、复习引入,读好问句。出示儿歌第一节

●谁认识这两个“小耳朵”?对,是小问号。你还记得怎么读好问句吗?(语调往上仰)你来读一读吧!谁也想来读一读?(生问师答——生问生答)

6、对比学习,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

●读得真不错。这首儿歌一问一答(课件出示)真好玩!《比尾巴》也是问答儿歌(课件出示)但是,一样吗?小朋友们的小眼睛真亮,一下子就找出了它们的不同处了。这首儿歌是连问连答,读起来也很有趣(师生合作读一读)

7、变换方式,读好儿歌 ●这么有趣的儿歌,我还想再读一读(课件出示整首儿歌),你们想和我一起读吗?齐读儿歌

●我来问你们来答吧!(师生合作读)(板贴)●你们还想怎么读?(表演读)(板贴)

●谁会跳?(课件出示小兔子图片)引导学生编一编儿歌(板贴)兔会跳。兔儿怎么跳? 后腿一蹬去又回。

●谁会跳?(课件出示小青蛙图片)

青蛙会跳。

青蛙怎么跳?

四脚离地呱呱叫。

●谁会爬?(课件出示螃蟹图片)螃蟹会爬。螃蟹怎么爬? 挥挥大钳横着爬。

●谁会 ?引导学生自已编一编。

8、师生合作表演儿歌

三、和伙伴一起合作读 ●读儿歌真有趣!还想读吗?

1、小结学法 出示儿歌《什么好》

● 怎么读儿歌?看板书小结学法,明确学习要求。● 先自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儿歌;再和同桌小伙伴一起读一读,评一读;最后选一种喜欢的方式和小组里的小伙伴一起读一读。开始吧!

2、小组合作学习,师巡回指导。

3、抽组展示,评一评。

四、和大人一起拓展读

1、和听课的老师一起读儿歌

●小朋友们读得真不错。这样有趣的儿歌《小猫种鱼》里(课件出示):16页《什么美》(引导学生翻书找一找)40页《哪儿去了》55页《问答歌》…… ●60页《对歌》72页《下雨谁高兴》74页《谁的耳朵》128页《需要什么》也很有趣。我们去邀请后面听课的老师和我们一起读好吗?

●哪组想去邀请老师和我们一起?你想邀请哪位老师?你走过要怎么对老师说?大声说还是小声说?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去吧,大胆地去试试,请老师坐到你们小组桌边来,和你们一块读儿歌。●还有哪一组想去邀请?

2、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更多地儿歌

●更多有趣的儿歌藏在书本里!前几天,姜许恒发现了一本好书,我们请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你们瞧!还有许多许多生动有趣的儿歌。双休日和爸爸妈妈到图书馆,书店找一找好看的书,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下周我们开个儿歌朗诵会吧!

附:

什么好

什么好?

公鸡好,公鸡喔喔起得早。什么好?

小鸭好,小鸭呷呷爱洗澡。什么好?

小羊好,小羊细细吃青草。什么好?

篇9:一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一、文本教学解读

这是一则韵文。全文共 4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习性、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在学习韵文中让学生认识杨树、榕树等树木并了解这些树木的不同特点,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全文注音配以插图,旨在借助拼音识字、朗读,借助插图认识事物。

1.识写生字。

这是一组以“木字旁”为主的归类识字教学。要求会认15个字,会写10个字,其中6个字既要求会认,又要求会写。在组织教学中可以借助已经获得的识字经验或规律进行引导。

会认的15个字可以分成两类。“梧、桐、枫、柏、桦、杉、桂”都是“木字旁”的字,且都是形声字,可以结合图文认字,找出规律,即是“木字旁”的字,进而找出文中还有哪些带“木字旁”的字,拓展到生活中积累的带“木字旁”的字。“掌、装、耐、守、疆、银、化”等字宜采用“拆分法”教学,如:“掌”字是形声字,拆成“尚”和“手”;“疆”字是指事字等,可以拆成“弓、土、畺”;“耐、守、化”是会意字。

会写的10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学写:“杨、桐、枫、松、柏、棉、杉、桂”等等,注意木字旁的捺要变成点;“化”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弯钩,不能写成斜钩;“壮”指导写好左边的将字旁的笔顺,提醒右边是士字,下面一横短。

在指导学生书写写美观时提醒学生做到:一看,看清字形;二记,记清间架结构;三默,回忆书写规则。

2.朗读课文。

在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朗读诗歌。根据注音读正确、读熟练,不讲“押韵”等抽象术语。重点指导找准方法,读准尾韵,发现规律。

这篇韵文的朗读,重在指导学生读出韵律,如何读出韵律,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把握句内的停顿;第二,读准韵尾。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宜在自读的基础上示范读,指导朗读。根据这首诗歌的特点,通过接读和问读,学生可以大体把握

/ 6

韵文写了哪些树,树有哪些特点,也为背诵做了准备。接读:教师或学生读句子前半句,学生对应读出后半句,读熟课文。问读:学生根据教师或同学的提问,读出相应的句子,在问读中理解句子意思,积累朗读经验。例如:什么树高?什么树壮?什么树叶像手掌? 3.背诵积累。

在正确、连贯的朗读基础上,帮助学生把握韵文的韵律,抓住主要内容进行识记。如这篇韵文一共几句话,介绍了几种事物,每句话是从哪个方面写的,来帮助学生形成一条记忆的线索。课文一共四句话,介绍了杨树、榕树、梧桐等十种树木,是分别从样子、颜色、习性、价值等方面来写的。

在指导背诵时把握好韵文的结构特点及韵律。可采用师生、生生、组组、男女的“接读”和“问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熟读成诵。

4.迁移运用。

这则韵文每句以树木名称引入,然后分别从样子、颜色、习性、价值等方面来概括各种树木的特点。在熟读韵文的基础上,由韵文中的事物逐步拓展到说一说生活中现到的树木或相关的事物,鼓励说一说发现的特点。如:泡桐粗,柳树垂,紫薇无皮等。然后,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口头创作一两句儿歌。积累有关树的名言警句,想想它们的意思。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梧、桐、枫”等15个生字。2.会写“杨、壮、桐”等 10个字。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教学重点:

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树的特点,热爱并保护大自然。教学过程:

/ 6

板块一 认读字词,认识事物

1.看图识物,读通韵文。

(1)投影出示十种树木的图片,让大家看图结合生活经验说树名。(2)借助注音读通韵文。2.归类识字,熟读会认。

(1)认识带有“木字旁”的生字。①指图片说树名,出示生字。

②接连出示几个后追问:从这些生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提示:发现都带有“木字旁”,都是形声字。

③找找韵文中还有哪些字带有木字旁,把它圈出来读一读。出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提示:“松”读平舌音;“桦”读第四声。④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

(2)学习第二组生字:掌、装、耐、守、疆、银、化。

①把这几个生字注上拼音读一读,结合你积累的经验试着记住这些生字。指导“掌”字读翘舌音。

②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又快又准确地记住这些字的?

提示:采用“拆分法”教学,如“掌”字是形声字,拆成“尚”和“手”。(3)把这些生字组词熟读。3.识记生字。

(1)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生字。(2)去掉拼音全班齐读。

板块二 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1.自由朗读韵文。

(1)分四组朗读韵文,每组一句,读准确、连贯。(2)去掉儿歌的拼音,分句出示儿歌。指名读,教师指导。(3)师生合作齐读韵文。

2.找出文中的树木的名称和特点并画上记号。

/ 6

3.朗读游戏。

(1)接读小游戏:当教师读“杨树”时,请立即大声接读“高”,当教师读“榕树”时,请立即大声接读“壮”。

首先师生合作游戏,然后用同桌一对一,小组中一对众,男女对等多种组合方式开展“接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读。

(2)问读小游戏:刚刚我们开展了有趣的“接读”游戏,大家在“接读”中已经能准确、快速将树木的特点接上,下面我们来玩个“问读”游戏,记住树名。(教师问:“什么树叶像手掌?”小朋友们回答:“梧桐树叶像手掌。”)

3.探究巧记秘诀。

(1)请会背的小朋友齐声背诵。交流“我是怎么记下来的”。

提示:第一句抓住三种树木的样子写;第二句抓树叶的颜色来写;第三句抓住树木的习性写;第四句抓住价值及花香的特点写。

(2)把每句最后一个字的读音圈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要点:一共四句话,每句句首是树名,句末都以“ɑnɡ”韵结尾,按“XX/XX/XXX”的节奏读起来琅琅上口。这就是儿歌读起来顺口的小秘密,也是巧记的秘诀。

4.当场背诵。

(1)集体打节拍试背。(2)背诵比赛。(3)齐背儿歌。

板块三 迁移运用,提升拓展

1.读一读,记一记:

出示:泡(pāo)桐 云杉 翠柏 白桦 松子 枫叶 白果 桂花(1)读一读,这些词你会读吗?

(2)说一说,这组实物你认识哪几个,向大家介绍一下。(3)记一记这些词。

2.回忆一下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树,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树木的名称和特点。3.画一画,说一说:画一画你最熟悉的树木,并对你的同桌说一说你画的是

/ 6

什么树,与其他树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4.读一读,想想它们的意思:

(1)出示警句的前半句,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发现了什么。都是写树木的。

(2)出示警句的后半句,你又发现了什么?人们从树中得到启示,懂得做人的道理。

(3)读完整句子,说道理。能简单谈出大概意思即可。(出示语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高百尺,叶落归根。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4)你还能说出一两句这样的句子吗?

提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板块四 注意变化,规范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10个生字,观察字形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要点:

(1)10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杨、桐、枫、松、柏、棉、杉、桂”8个字都是“木字旁”,书写规则相同,木字做偏旁时捺变成点。

2.指导书写“杉、桂”。

(1)认真观察,谁能说说这两个字书写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要点:注意左窄右宽,“木”字在做偏旁时捺变成点;“杉”字的三撇间隔要均匀,不能写成三竖或三横;“桂”字右边是两个土字叠在一起,中间不是一长竖。

(2)你还知道有哪些字在做偏旁时笔画有变化? 提示:月——背;禾——秋。3.指导书写“化、壮”。

要点:“化”字的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弯钩,竖弯钩不要写成斜钩;“壮”字的第一笔是点不是竖,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原则。

/ 6

4.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提醒学生注意:一看,看清字形;二记,记清间架结构;三默,回忆书写规则。

5.学生练写: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写完以后与前面的范例比对一下,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要修改。

6.比一比,评一评。展示几位同学的书写,指名点评一下,并及时修改,再练写一两个。

篇10:一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画》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课前准备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对话平台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交流识字方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相互促进,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效率。)

5、你想提醒大家在识字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用给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识字“来”。

6、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可以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7、摘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请你通过这一关!

(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应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朗读

1、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良好的评价能力。)2、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领读、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另外,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教者应注意

教案《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二》,来自网!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样写,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5、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作业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课开展猜谜语竟赛活动。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上节课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

(用游戏的方式将上节课的生字再现,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引导学生简单地说出诗意,发现问题并质疑。)

2、结合图,说说你是怎样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的。

背诵

给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背诵。

表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组内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齐表演。

(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

游戏

找朋友:找14名同学到前面,每人手里拿一张卡片,找到与自己手里卡片意思相反的字,站在一起,其它同学做裁判,给找对的同学以掌声鼓励。(这14个字是远---近、高----低、来----去、笑----哭、白----黑、晚----早、有----无)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反义词吗?(游戏的形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练,提高了教学效率。)

拓展

1、结合课前收集的谜语,举行猜谜语竞赛,评出“猜谜小能手”。

2、你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写字

1、出示“文、六”这两个要求会写的字。你会读会写吗?(领读,齐读,然后书空。注意“六”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2、这两个字怎样写好看?(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

3、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评议展示。

(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教会学生运笔的方法,把字写工整、写漂亮。)

一年级语文《画》的教学反思

本着上一节扎实、质朴的课的原则,我选定集中识字、感悟古诗为教学目标,通过对重点字和重点偏旁进行字理分析,对古诗进行想象感悟,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以及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感。

目标确定好之后,在准备课的过程中,我有一个疑问:“远看山有色”中的“色”到底是什么意思?是颜色的意思吗?可是除了画上的山可以有颜色以外,现实生活中的山从远处看也是能够看出颜色的。如果山上种满了树,那么远远看上去,山就是绿色的,“青山绿水”这个词就告诉了我们山是有颜色的,换言之,即便山上没有树,我们也能远远地看到山是深色的。那么“远看山有色”中的“色”到底是什么意思?教参中没有对这里做解释,虽然一年级的古诗教学不需要逐字理解,只强调感悟,但是,这里不明确出来会影响学生对古诗以及画面感悟的方向。经过思考,我认为这个“色”指的是“景色”。艺术源自生活也高于生活,哪怕画面中的山离我们再远,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想要突出的山中景色。明确了“色”的所指,我设计了“想一想,画中的山上都会出现怎样的"景色?”为出发点来引导学生整体感悟古诗的画面和诗意。经过课堂生成,感到这个问题学生十分感兴趣,说得也很好,想象展开得比较充分,并且由此引申下面的大问题:“山上有水有瀑布,却听不到水的声音,是因为这是一幅画,你还能从哪看出这是一幅画?”进而引导学生去找,去说,去展开想象,达到感悟全诗的目的,实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活动。

一年级的教学,识字还是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将要求认的11个字按照“半包围”、“左右”、“上下”、“独体”四种结构出示,指导学生从看拼音读词,到去拼音认词,再到单个生字的拓展、结构与偏旁的认识进行学习。重点偏旁进行拓展生活中的字的训练,向学生渗透以一带多,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除此之外,通过字理的分析,对本堂课重点要学的偏旁“走之底”进行教学,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动态演示来明确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这个偏旁,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也贯穿《六书》中的造字原则,引导学生认识形声字和回忆象形字,使学生记字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加一加、讲字理。课堂生成后,感觉学生对不同的记字方法还是比较感兴趣,伴随着赢得金钥匙,打开智慧锁的整体设计,整堂课学生兴趣也都较高,也都乐于参加课堂。

篇11:一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中认识汉字,并引导孩子发现会意字构字规律,认识“笔尖、鲜花”等8个词语,会写本课生字“手”,运用“鲜花”说一句话。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汉字,体味韵文朗读特征。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识字效率。

4、创造活动识字情境,进一步引领孩子体味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获取知识的方法。

5、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

6、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主动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识记会意字;

2、了解会意字的概念和特点;

3、记住“手”字的笔画笔顺。

三、教学方法

以快乐游戏法和自主参与法为主,融入导析法、实物展示法的精神。

1、注重识字形式的多样化;

2、注重在合作学习中朗读与感悟;

3、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力;

4、注重课内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构成本课生字的部件卡,有关识字的课件,泡沫笔一支。

五、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

1、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能自己读书,看报,还能自己写句子,真是了不起。现在,我们先来认识几个老朋友(课件出示太阳)这是——太阳,我们也叫它——日(板书:日)。(课件出示月亮)这是——月亮,也叫——月(板书:月)。

日和月都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它们手拉手做朋友,组成了一个新的字(板书:明)(课件出示 :míng明)。正音。指名读,齐读。

2、像这种看到字形就能知道意思的字,我们就叫它会意字。(跟老师说:“会意字”。

3、谁来用“明”组个词?

4、同学们说的真好。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明”的家,认识更多像“明”这样的会意字!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4 日月明(齐读课题)

(二)、随文识字

1、自学生字

(1)、你们想读课文吗?要读好课文,得先认准生字。好,大家把书翻到P97,摆在桌上,拿起铅笔,轻声地读课文,圈出生字,不会读的生字请拼音朋友帮忙,多读几遍。

(2)、生字都会读了吗?好,看到P97的生字条,同桌之间你指他读,考考对方。(3)、认读了生字,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课文。

2、检查字音,了解字形字义。A 认识:鲜 尘 尖

出示灯片【rì yuè míng yú yáng xiān 日 月 明,鱼 羊 鲜,xiǎo tǔ chén xiǎo dà jiān 小 土 尘,小 大 尖】

(1)、谁来读一读?(指导,正音:明、鲜、尘)请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2)、能读准确这些字还不够,我们还要记住它们的样子。我们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们呢?

老师点拨:我在读“小大尖”的时候,就想起了我这支泡沫笔(出示泡沫笔)。你们看,他上面的笔头小,下面的笔杆大,这样的物体就可以说是尖的。我就这样通过想具体的实物记住了这个“尖”字。你还会想到什么东西是尖尖的?(学生说)

(3)、说说“鲜”这个字,你怎么记住它?

大家说得很好,我们在记生字的时候不仅可以根据物体形状记,还可以通过想想画面来记。大家看,(出示鱼羊图片),看到这么香喷喷的鱼羊肉汤,我们是不是觉得味道很鲜美呢。于是我们用想画面的方法记住了——鲜。(4)、记“尘”。

谁来告诉大家这个“尘”你是怎么记住的?(飞扬的微小的灰土,就是尘土的——尘)我们通过说意思的方法就记住的“尘”。B 认识:灭 男 休 看

出示灯片:【yī huǒ miè tián lì nán 一 火 灭,田 力 男,rén mù xiū shǒu mù kàn 人 木 休,手 目 看。】

(1)、请一个小组的学生读读这一小节。

正音。(注意这里的“男”是鼻声母)请一个男同学读,再请全体男同学齐读。(2)、你能试着用刚才我们看物体,想图片,说意思的方法来记记这几个生字吗?先同桌相互交流一下。

(3)、谁来告诉大家,你记住了哪个字。『灭,油锅里起火,用锅盖一盖就能把火灭掉了,所以“火”上面加—横就是“灭”;休,人在行路的过程中走累了,靠着树木休息一会儿,这就是——休。看:手搭在眼睛上面就是看(一齐做动作)。男:想画面。(教师讲解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特点)』 C 认识:林 森 从 众

出示灯片:【èr mù lín sān mù sēn 二 木 林,三 木 森,èr rén cóng sān rén zhòng 二 人 从,三 人 众。】

(1)、请女同学读这一小节。

正音:“森”和“林”都是前鼻音,“从”是后鼻音和平舌音,“众”是翘舌音和后鼻音)

(2)、这几个生字大家又用怎么办法记住它们呢?

(学生说记字方法,老师点拨 林:林就是两个木在一起,木就是树木的意思,两个木就是树木众多的意思,就是树——林。森:两个木是树木众多,三个木呢?对了,就是树木丛生的意思,就形成了一片森林。)从:两个人,一前以后,这样跟随着从着。这就是从。谁愿意和老师一道表演“从”。众:三个人在一起,你想人上面都站的是人,人山人海的,说明人怎么样——多。对了“众”就是“众多”的意思,就是说人多,就像国歌里唱的一样:“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3)、小结记字方法。

3、巩固字音字形字义

(1)、(出示全部去拼音的生字灯片)现在生字朋友已经集合了,我们喊出它们的名字吧(自由读生字)。

(2)、做 “开火车”的游戏,用生字组词开火车。

用“鲜”扩词说话。(3)、齐读课文。

(4)、师生合作读:我读“日月”,你们就读——“明”。真聪明,拿好书,就这么读。

(5)、同桌小朋友之间合作读一读。(6)、学生站起来,拍着手读。

(三)、拓展

1、老师也找到一些具有我们今天认识的会意字特点的字,我们来认识认识(出示课后“读读想想”中的“歪 晃品 晶”四个字)

2、你能仿照书上的句式说一说吗?(不正歪,日光晃……)

3、你们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字也具有这种造字特点吗?

(课后大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方式找一找,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屏幕出示)“手”:我们来一起拼读一下(齐拼读“手”,组词)。

2、大家先观察,“手”一共有几画?(显示“手”的动画)请同学们小手举起来,跟着一起写(4画)。

3、谁来告诉大家,怎么才能把这个“手”字写好?

4、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边写边说(学生举起手指跟着写):第一画“短撇”,起笔先顿,再横着撇出去;第二画“短横”写在田字格的上半格;第三画“长横”,压在横中线上,稍稍往右上斜一点。最后一画“竖勾”起笔时在竖中线左边一点,然后压着竖中线往下写。写勾时,向左弯一点点,再回笔一勾。

(五)、总结:

上一篇:酒桌上的半台词下一篇:人生何处不相逢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