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考试复习资料

2024-07-26

城市规划考试复习资料(共6篇)

篇1:城市规划考试复习资料

城市:城市是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三方面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发展出现的问题:生态环境恶化(大气及水质恶化,温室效应);人口拥挤带来的交通问题;市中心地区发展出现衰退的迁郊现象。

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包括以下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的希波丹姆提出的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一种城市规划模式,代表:米列都城。

田园城市理论: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卫星城市理论:卫星城市是指大城市管辖区范围内与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既有一定联系,又按规划建成自成体系的工业企业、住宅区和成套的生活服务设施,具有相对独立和一定规模的城市。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宪章》对比:《马丘比宪章》肯定了《雅典宪章》的某些原则的正确性,如把交通看做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道路应按功能性质进行分类,改进交叉口设计等,同时也指出把小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和制定交通流量的依据的政策应改为使私人车辆服从于公共客运系统的发展,要注意在发展交通与能源危机之间取得平衡;《雅典宪章》中认为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解决城市依照功能划分成区的办法,但是实践证明应该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马丘比宪章》还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的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邻里单位:由美国社会学家佩里提出的,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思想要求: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在同一邻里单位内安排不同阶层的居民居住,设置一定的公共建。基本原则: 1.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的内部; 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 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单位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 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有机疏散思想:伊利尔•沙里宁;《建筑十书》:维特鲁威。

城市设计研究及批评:吉伯特:《市镇设计》《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布罗西:《论新技术对城市形态的未来的影响》;格里斯:《美国景观的桂冠》;雅各布斯&阿普雅德:《走向城市设计的宣言》。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大卫多夫:《规划中的倡导与多元主义》《规划选择理论》;罗尔斯:《公正理论》;大卫哈维:《社会公正与城市》;约翰•弗雷德曼《女权主义与规划理论:认识论的联系》。

城市规划:任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是合理的、有效的和公正的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这项任务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决策意志及实现这种意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包括实现这种意志的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文化传统保护和空间美学设计,以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奏和方法;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特点: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城市规划调查研究工作:现场踏勘: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对城市的概貌、新发展地区和原有地区要有明确的形象概念,重要的工程也必须进行认真的现场踏勘;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主要应取自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积累的资料和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专业性资料;分析研究:这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关键,将收集到的各类资料和现场踏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系统地分析整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定性到定量研究城市发展的内在决定性因素,从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是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的核心部分。

城市规划层面: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主要是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表达的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方向的意志;建设控制引导层面的规划是对具体每一地块未来开发利用做出法律规定,工业布局风向影响:如果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与此相对的方向风频最小或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转换夹角大于90度,则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之上风向,居住区位于其下风向;在全年又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时,应避免有污染的工业处于两盛行风向的上风方向,工业及居住区一般可布置在盛行风的两侧。

用地分类: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案后才能修建的用地。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城市用地分类: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户数(户)

人口(人)居住区 10000~15000 30000~50000 小区 2000~4000 7000~15000 组团 300~700 1000~3000

密尔顿•凯恩斯:在布局上改变了传统的邻里单位的概念,将商业服务设施、学校等设置在街区边缘和交通干道附近,为各街区居民提供多个选择的机会,同时还将无污染的小工业设于街区内,形成“环境区”,居住用地无明显的等级构成的区划。

工业协作:目的:按照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工业,可大大节约用地和建设投资,最大限度实现原料和“三废”的综合利用,改善城市的卫生状况,更重要的是便于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业的统一布置,也能使建筑布局完整,从而改变工业区的面貌。包括:产品、原料的相互协作;副产品及废渣回收利用的协作;生产技术的协作;厂外工程协作;动力设施的协作;备料车间及辅助设施的协作;地方工业部门的协作;厂前建筑的协作。

公共设施分布规划要考虑以下方面: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的配置;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根据公共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公共设施布置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公共设施的分布要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并留有余地;公共设施的布置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

城市绿地指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

城市规划体系内容:一化二系三结构,即预测各发展阶段区域城市化水平,规划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研究各城镇的人口规模等级结构、各城镇在体系中的职能结构以及城镇的布局空间结构。

自然增长: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通常以一年内城市人口的自然增减数与该城市总人口数之比的千分率表示其增长速度,称为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形成的变化量。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要满足辐射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工程管线综合布置原则:压力管让重力自流管;管径小的管线让管径大的管线;易弯曲的管线让不易弯曲的管线;临时性的管线让永久性的管线;工程量小的管线让工程量大的管线;新建的管线让现有的管线;检修次数少的和方便的管线,让检修次数多的和不方便的管线。居住区规划的内容: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确定规模,即确定人口数量(或户数)和用地的大小;拟定居住建筑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拟定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允许布置的生产性建筑)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形式;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停车辆和停泊方式;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活动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拟定有关巾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居住区规模影响因素: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城市道路规划方面的影响;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关系;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人口和用地规模也有很大的影响。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

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居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居民住区服务,应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分级;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建筑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1.5米,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米;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尽端处应能便于回车;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米左右应设置车辆互让处;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道路的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

用地平衡表的作用:对土地使用现状进行分析,作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的依据之一;进行方案比较,检验设计方案用地分配经济性与合理性的依据;审批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

城市中心交通组织:市中心等居民活动大量集中的范围内的交通以步行为主;疏解与中心活动无关的车行交通;中心区四周布置足够的停车设施;发展立交,设天桥、隧道,人车分开;中心区规模相当大时,可划定一定范围作为步行区。

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指国家确定的、在城市中不可移动的文物,以及城市中的历史遗迹、历史遗址、古代和近现代杰出人物的纪念地、古木、古桥等构筑物。目的:对构成人类记忆的历史信息及其文化意义在城市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保存,使新的作用和活动与历史城镇和城区的相适应,确保历史城镇和城区作为一个整体和谐关系,并适应城市持续发展的需要。

日照间距: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距。

篇2:城市规划考试复习资料

城市化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周礼·考工记》记述里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有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反映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建筑十书》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维,是西方古代保存至今唯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田园城市是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雅典宪章》: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解决办法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分区

《马丘比宪章》:提出城市在急剧发展中如何有效的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城乡规划体制组成系统:规划法规系统、规划行政系统、规划技术系统、规划运作系统

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我国法定城乡规划类型(国家、省域层面是战略性规划,城市农村是战略性和实施性规划)

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永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环境质量评价包括: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影响评价

第一产业:城郊区的农、林、牧、副、渔业、采掘业。

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加工业。是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

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服务服务的产业。

收集资料方法:现场调查法(针对性、明确目的)访谈法(人力物力花费大)问卷法(节省人力物力)

城市规划调查研究包括现场踏勘、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研究。城市用地评定的分类: 一类用地:好,适合各种用地二类用地:需改造,对工程项目有限制 三类用地:不适修建 付出代价高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于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

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

城市布局形态的类型:集中式布局(网格状、环形放射)分散式布局(组团状、带状、星状)

城市总体布局基本原则:1.立足区域,讲究整体2.节约紧凑,强化结构

3.近远结合,弹性生长4.保护环境,突出特色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比较1.自然资源与环境的适宜性2.工程条件的可行性3.城市布局的合理性4.经济上的可信性及社会成本的比较 用地性质: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用地所规定的使用用途 建筑密度: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绿地率:规划用地内各类绿化用地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毛密度)=总建筑面积 / 总用地面积

城市道路按三级划分:1.主干道(全市性干道)2.次干道(区干道).支路(街坊道路)

市道路横断面基本形式:一块板、二块板、三块板

篇3:考试复习题(4)

91.执业医师法适用于

A.医疗机构中工作的人员

B.保健机构中的医务人员

C.乡村医生

D.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医师

E.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医生

92.医师在执业活动中, 按执业规则可以

A.发现患者非正常死亡时, 向有关部门报告

B.经医院批准后, 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

C.在医院的服务范围内出具医学证明文件

D.使用祖传的特效药为患者治疗

E.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按规定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93.《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的工作为

A.医疗后勤服务

B.医疗卫生技术

C.医院安全保卫

D.医院财务审计

E.医疗器械采购

9 4.《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施行的时间是

A.2009年12月1日

B.2009年12月26日

C.2010年1月1日

D.2010年7月1日

E.2010年9月1日

95.根据母婴保健法, 婚前医学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指

A.进行性卫生知识、生育知识的教育

B.进行遗传病知识的教育

C.对有关婚配问题提供医学意见

D.对有关生育保健问题提供医学意见

E.对严重遗传疾病、指定传染病等的检查

96.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

A.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

B.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三个月至六个月, 并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

C.降低其执业等级

D.变更其工作岗位

E.给予行政或纪律处分

97.下列哪项不是入院记录中现病史包含的内容

A.发病情况

B.症状特点

C.发病以来诊治经过

D.体格检查

E.发病来一般情况

98.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与

A.人体内环境的关系

B.人体外环境的关系

C.人体健康的关系

D.人体状况的关系

E.人体功能的关系

99.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包括

A.危害鉴定、暴露评定、剂量一反应关系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B.危害鉴定、暴露评定、暴露因素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C.最高容许浓度评定、暴露评定、剂量一反应关系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D.危害鉴定、间接效应评定、剂量一反应关系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E.危害鉴定、暴露评定、相关性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100.大豆与谷类食物混食, 主要补充谷类中最缺乏的必需氨基酸是

A.赖氨酸

B.苏氨酸

C.蛋氨酸

D.亮氨酸

E.异亮氨酸

101.下列气体属于刺激性气体的是

A.C l2

B.C O

C.H2S

D.C H4

E.C O2

102.总体率95%可信区间的意义是

A.9 5%的正常值在此范围

B.9 5%的样本率在此范围

C.9 5%的总体率在此范围

D.此范围包含总体率的可能性为9 5%

E.样本率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 5%

103.病例组有暴露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则

A.暴露与该病有因果关系

B.暴露是该病的病因

C.该病是由这种暴露引起的

D.该病与暴露可能存在联系

E.该病与暴露没有联系

104.医学伦理学是

A.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科学

B.研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科学

C.研究医务人员的医德意识和医德活的科学

D.研究科学道德或科学哲学的学科

E.研究医疗人际关系的学科

105.医疗伤害带有一定的

A.可控性

B.必然性

C.可预见性

D.责任性

E.可知性

106.患者权利受到普遍关注的原因是

A.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B.人们的文化水平提高

C.人们已意识到医源性疾病所致的严重危害性

D.患者的医疗消费能力不足

E.患者的医疗消费水平提高

107.医德修养的方法是

A.积极参加医院的各种政治学习

B.让领导多督促自己

C.让同事多提醒自己

D.让患者多监督自己

E.追求慎独

108.人体试验

A.只要医学研究需要就可进行

B.只要经过大量、可靠的动物实验后就可进行

C.只要课题组论证充分就可进行

D.只要在专家组的监督下就可进行

E.只要课题组上报完整、严谨的报告, 经专家组及上级主管部门经规定程序审批后就可进行

109.生殖技术的合理使用必须遵循维护社会公益原则, 其中规定同一供精者的精子最多只能

A.提供给2名妇女受孕

B.提供给3名妇女受孕

C.提供给4名妇女受孕

D.提供给5名妇女受孕

E.提供给6名妇女受孕

110.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障碍的心理学原因是

A.不良的认知模式

B.潜意识内的心理冲突

C.获得性学习结果

D.个人成长受到阻抑

E.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作用

111.在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学派中, “第三势力”是指

A.精神分析理论

B.心理生理论

C.认知学派理论

D.人本主义学派

E.行为学派

112.在人本主义治疗中最重要的是

A.表达

B.分析

C.指导

D.倾听

E.同情

113.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指

A.态度

B.行为

C.性格

D.气质

E.能力

114.自我意识和自然人成为社会人标志着

A.情绪成熟

B.人格形成

C.自我实现

D.性格成熟

E.理想我的形成

115.错误的心理治疗概念是

A.治疗家受过严格训练

B.劝说是基本技能

C.以医学心理学的某种理论体系为指导

D.治疗的关键是帮助患者发展自己

E.特殊的人际关系

116.最常见和有效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式是

A.网络咨询

B.门诊咨询

C.言件咨询

D.专栏咨询

E.电话咨询

117.手术前患者最常见的情绪反应是

A.抑郁

B.焦虑

C.敌意

D.愤怒

E.绝望

(注:环球医学网网址www.yx24.com)

篇4:快乐复习 轻松考试

关键词:复习;心情;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072-01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众人皆知的俗语,毫无掩饰地说出了孩子们在临考前那比在油锅上煎熬还要难受的心理。绝大部分孩子不喜欢考试,更不喜欢临考前那“漫长”的复习时间。如何做好期末复习,使学生考出最佳成绩,是老师、学生和家长忧虑的话题。那么,如何做好期末复习呢?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复习方法:

一、复习期间毕业班的师生应保持一颗轻松的心情

俗话说:“分分分、老师的命根,考考考、学生的法宝。”是啊,很多教师把学生的考试分数看得非常重要。所以在复习期间,教师应调整自己的心情,摆正心态,切忌急于求成,给自己施加压力,否则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学生到六年级,特别是下个学期思想变化较大,往往表现在:上课时思想开小差、叛逆心理较强、违反学校的纪律、经常欺负小同学……面对学生种种不正常的表现,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要放弃他们,要及时地和家长联系,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障碍,让他们把心思转到学习上来,认真复习,以饱满的精神迎接考试。

二、分类复习、科学合理

毕业班的知识层次多任务重,教师可采用分类复习的方法。

1、巩固汉语拼音知识

一提起汉语拼音,感觉是什么?有的同学可能很自然地想起刚入学的时候,一开始学习语文学的就是汉语拼音。随着年龄的增长,汉语拼音好像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很多学生已经把汉语拼音忘记了,所欲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系统地复习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字母、以及整体认读音节等拼音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2、掌握生字,理解字义

(1)掌握字的读音,纠正学生易读错的字。分清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字,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强调儿化音、轻声、变调的读法。

(2)准确理解字义。理解字义时,最好联系意境和语境来理解。

(3)重点指导错字別字。

(4)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头语、普通话和地方方言。如“瘦”普通话读翘舌音,而方言读平舌音;气氛书面语读第一声,而口头语读第四声。

3、读准词语、理解词义

(1)词语要做到能正确地读,准确地写出已学过的词语。

(2)理解学过的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首先弄清这个词语中,两个关键性的字的意思,然后考虑整个词语的意思。例“凝神谛听”这个词,其中“谛”是“仔细”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注意力集中仔细地听”;有些词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理解,要注意它们的比喻或引伸义,例:“目瞪口呆”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惊讶的样子,而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要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这茶叶的香味吓煞人,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前一个“煞”是“杀”的意思,后一个“煞”是“极”的意思

(3)能按要求给词语进生归类。词语的归类或排列,常见的可以从词语所代表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概念大小,相关相对关系等方面来考虑。

4、快乐阅读,熟练做题

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

(1)在平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多读。

(2)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抓好课内阅读,交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3)教会学生阅读短文时要反复地读,学会在短文中找答案。

(4)短文中的思考题要会联系短文所表达的意思及中心进行作答。

5、轻松习作

(1)帮助学生克服习作的心理障碍。很多学生最怕的就是习作,总是觉得无从下手,就导致了无论怎么写也写不好的现象,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写作只不过是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从而让学生爱上作文。

(2)注重平时教学中对好词佳句的积累。

(3)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4)平时的习作训练最好放在课内完成。

(5)教师应认真及时地批改学生的作文。

(6)多读有关的优秀作文选进行模仿,因为模仿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模仿中不断地创新。总之指导学生写出来作文要做到虎头(即开头要有气势)—猪肚(中间要有充实的内容)—凤尾(结尾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在教育实践中抓细节

1、注重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及时纠正。

2、用爱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情能捕捉”。

3、抓“两头”促“中间。

4、注重在教学实际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5、教给学生应对考试的一些能力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的一些心理障碍。

篇5:城市规划考试复习资料

2009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复习辅导资料 在应试时具体评休规划图应掌握的几点:

1)首先应分析用地规划图纸所表达的内容是否全面。规划图上有没有风玫瑰、图例、比例尺。城镇体系规划是否在规划图上将各等级城镇、主要基础设施、重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等内容表示出来。

总体规划是否将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绿地等用地表示出来。控制性详规是否将规划兹图内的道路交通、市政公用设施、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的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与控制点座标、标高等表示出来。修建性详规是否将各类建筑(包括建筑层数)、交通、绿地、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表示出来。

2)按照各规划阶段的要求,对其规划功能布局结构分析是否科学合理。

3)分析规划是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如绿地率指标是否合理(按国家规定,新区建设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应不低于25%)。

4)各规划用地指标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特别是用地布局是否贯彻了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要掌握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及其规划人均建设用地分级指标;要掌握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化用地等四大类主要用地占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比例(%)及其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m2/人)。掌握城市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的编制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与方案的主要内容多:

1)选择城市用地

2)确定规划区内城市用地发展规模和规划区范围:

3)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的位置;

4)综合安排城市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绿化、特殊用地等用地。

规划审批

规划审批程序除要很好掌握《城市规划法》第21条规定的审批程序外,还应掌握国务院96年1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国务院96年18号文件)中有关规划审批的规定。国务院96年18号文件规定:在审批城市总体规划时,国务院指定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各地人民政府在审批其它城市总体规划时,设市城市建设用地和人口规模,领先报经建设部商国家计委、国家土地局核定;建制镇和其它乡镇的建设用地和人口规模,须先报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商计划、土地部门核定。

城市规划方案编制的方法与工作重点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包括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其编制方法与工作要点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工作阶段划分。均分为五个阶段;

2)制定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得考虑的基本因素;

3)每个工作阶段的基本要求;

4)编制规划的技术关键。

行政效能,就是行政投入与行致产出之间的比值。它是行政产出的能量、数量、质量与行政投入之间的综合比值关系,是行政能率、行政效率和行政效益的合称。提高行政效能应该采取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方法,应该把重点放在改革和完善行改内部的体制、结构、程序和提高人员的素质上。把重点放在改善内部环境上,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自我改革和完善。

(1)改革组织体制。

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划清楚各项行政职能的内涵和外延,简改放权,根据职能加效能的原则重新考虑行政机构的设置及其编制、规模。优化组织结构、健全决策机构,加强信息机构和监督机构的职能,控制并适当减少过于庞大的执行机构。

(2)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首先要提高行政人员的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

其次,要加强在职人员的知识教育与专业培训。

再者,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尽快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行政人员的质量

(3)完善行政过程。

首先,要进一步优化决策,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其次,通过简化程序,减少中间层次和加强监控等方法消除执行和反馈中的“中间梗塞”和“信号衰减”现象。

再者如强协调与合作。最后,加强规划工作,科学运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

(4)实现行政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

将新的科学理论广泛应用到行政管理实践中去,以提高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程度,采用电脑、图文传真设备等现代技术手段,从物质技术方面促进行政效能的提高。

城市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

(1)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启动住房消费,加快住房建设。

一是全面落实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各项政策;

二是抓好政策配套,优化市场环境,加速住房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

三是进一步拓宽住宅建设领域,扩大住房需求,要如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团是积极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切实加强质量管理,改善住房供应。

(2)整顿和规范建设市场,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加强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工作。

(3)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搞好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建设。

首先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第二,加强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三,以创建国林城市和评选中国人居奖为契机。抓好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

(4)进一步推进建设系统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城市规划行业的特点:

城市规划行业,就其主要工作讲,包括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管理两部分工作。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城市规划编制的特点。主要有五个方面:

1、综合性。

2、政策性。国家对建设的总体控制和宏观引导都直接合影响和反映到城市规划涉及的领域中,特别是在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

3、超前性。是通过须先的分析预测对城市以后的发展做出合理部署和安排,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规划又是地方政府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决策的参谋,要求作为建设“龙头”的城市规划要有超前意识,有战略远见。

4、长期性。应该根据实践的发展和外界因素的变化,适时地加以调整或补充,不断地适应发展需要,使城市规划更准确、及时地反映城市的实际。

5、科学性。用地布局,开发选址、交通组织,工程规划等都要符合科学要求。

掌握城市规划行业职业道德标准:

1、编制城市规划的职业道德规范。

(1)钻研业务,进取精神。规划人员必须更多地了解、学习其他专业的内容,自觉钻研这些相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关业务,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以便更好地协调组织,综合解决各单项规划间的矛盾和问题。

(2)尊重科学,求实精神。(3)团结协作,奉献精神。(4)努力开拓,创新精神。(5)克服困难,奋斗精神。

2、城市规划管理的职业道德规范。

(1)有事业心,敬业精神。

(2)有责任感,原则性强。

(3)无私奉献,竭诚服务。

(4)民主决策、清政廉洁。

(5)科学态度、求实创新。规范化、制度化规划管理模式才有生命力。

(6)克服困难,开拓进取。一方面需要规划管理部门克思困难,顶住压力,多作各方面的工作,争取理解。另方面要多作宜传,取得领导干部的支持。

篇6: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复习要点

1.2行政法学的有关知识

1.2.1了解法律的概念和行政法渊源。

1、法律的广义概念:指国家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狭义的概念:是专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在全国范图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是由法定的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制定的,对社会各项事务实施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和。

2、行政法的渊源,又称行政法的法源,是指行政法产生的依据和来源及其外部表现形式。我国只有成文法才是行政法的渊源。(1)宪法。是制定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的法律依据和来源,是行政法的渊源和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立法权的法律依据:宪法是行政法的最根本的法源。(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和法律,是制定其他法规、规章的依据、行政法律规范.(3)行政法规。国务院为实施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制定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及规章的依据。(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按法规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制定规章的依据。(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实施范围较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人民代表大会,它们在制定机关所辖民族自治地方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是制定规章的依据。(6)规章。规章亦称行政规章,国务院规章和特定的地方人民政府规章。(7)法律解释。(8)其他规范性文件,决议、决定和命令。

1.2.2熟悉依法行政的意义P18—19

依法行政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强化国家公务员和人民群众的行政法制观念,切实有效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加强行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建设。

1.2.3熟悉行政行为的内涵P25

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实施国家行政管理任务而产生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行政行为必须具备以下5个要件:(1)是行为的主体,即履行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法定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2)是行为的客体,即行政管理的对象,也就是行政行为所指向的相对方。(3)是行为的内容,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要求实现的管理任务。(4)是行为的形式,即行政行为的实施,必须以法定的形式表现出来。(5)是行为结果,即行政行为的实施,必定要引起一定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1.2.4掌握行政法治原则的基本内容P19—21

行政法治原则是指导行政法的立法和实施的基本原则。具体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

(1)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管理权的存在与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具体内容包括3方面内容:①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要求行政主体(指履行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在其法定的权限内行使行政职权。②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要求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既不能违反行政实体规范,也不能违反行政程序规范。不履行或拖延法定职责,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按法定程序进行,不得违反法律要旨。

(2)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要求行政机关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情况有三种:①在法律没有规定限制条件情况下,行政机关在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必要措施。②法律只规定了模糊的标准,而没有规定明确的范围和方式,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和对法律的合理解释,在不违背常规情况下所采取的具体措施。③根据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幅度和方式,由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合理性原则的具体内容有5点:①行政行为应当符合相对方的客观实际;②行政行为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构因素;③平等适用法律规范,不得对相同事实给予不同的对待;④符合自然规律;⑤符合社会公德。

(3)行政应急性原则。是指在某些特殊的紧急的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经法律授权的特定的一级政府批准,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或与法律依据相抵触的措施,事后必须报法定国家机关予以确认。从广义上讲,行政应急原则是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的非常原则,是它们的补充,是行政法治原则特殊的、重要的内容。一般而言,行政应总权力的行使应当符合以下条件:①是存在明确无误的紧急情况。②是非法定机关行使紧急权力,事后应报法定机关予以确认。③是行政机关作出应急行为应受有权机关的监督。④是应急权力行使应该适当,将损害控制在最小程度和范围内。

1.2.5掌握行政主体、内容、程序和权限合法的内涵P25

(1)行政行为主体合法印实施行政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有法定职权的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并在其法定权限范围内行使行政行为,不得超越职权和滥用职权。

(2)行政行为内容合法即实施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明确、适当、合法的要求。

(3)行政行为程序合法即将政行为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实施,必须符合与该行政行为性质相适应的法定程序要求,符合程序的一般要求。

(4)行政行为权限合法指行使行政行为必须在一定的地域、时间、条件等方面的限度内,行政主体不能超越行政权限的限度。

1.2.6熟悉行政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关系P20

行政合理性与合法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合法性原则适用于行政法的所有领域,合理性原则则适应于自由裁量权领域。通常一个行政行为如果触犯了合法性原则,就不再追究共合理性问题;而一个自由裁量行为,即使没有违反合法性原则,也可能引起合理性问题。随着国家立法进程的推进,原先属于合理性问题,可能被提升为合法性问题。

1.2.7了解行政立法的意义、内容和基本要求P26

(1)行政立法的意义是:行政立法行为是实施行政行为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目的在于执行宪法和法律,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职能,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行政管理行为、程序、内容和形式,是依法行政的重要法律保证。

(2)行政立法包括立法主体、立法程序、立法表现形式和立法内容,中国有行政立法主体资格的行政有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特定的地方人民政府.(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经过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立法的一般程序包括编制立法规划,起草、征求意见,协商、审查、通过、审批、备案、公布。立法表现形式是制定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立法内容是

关于国家对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行政管理。

(3)行政立法的基本要求是既要遵守我国立法的一般原则即社会主义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法制统一原则,以政策为指导的原则,还要根据行政立法行为的特点,特别注意贯彻初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1.2.8掌握行政责任和监督的基本内容P28—30

1、行政法律责任(1)概念和特征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当事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其特征有2点:一是引起行政法律责任的原因是行政违法,行政违法可以表现为行政机关违法和行政相对方违法,实体性违法和程序性违法,作为违法和不作为违法等形式。二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既可以是行政管理相对人。也可以是行政机关和授权组织。只要任何一方有行政违法行为,符合应当追究其责任的构成要件,均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构成行政法律责任必须具备四个要件,一是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巳构成违法;二是行为人必须具备责任能力三是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有过错;四是行为人违法行为必须以法定职责或者法定义务为前提,四个条件缺一不可。(2)追求行政法律责任的原则:一是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二是责任法定原则,即构成行政违法的行为,必然是违反行政法的行为,追究行政违法行为的行政法律责任,也必须严格按行政法办事。三是责任自负原则,谁违法谁承担法律责任。四是主客观一致原则,追究行政法律责任必须实事求是,坚持主客观一致的原

则。

上一篇: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下一篇:党员学习讨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