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畜牧业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2024-07-13

2009年畜牧业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共6篇)

篇1:2009年畜牧业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我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全区的畜牧兽医工作者密切配合下,紧紧围绕全年工作任务及目标,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不断调整养殖业结构,改善养殖生产环境,对畜牧工作狠抓落实,勤政务实,认真执法,搞好服务,迅速开展灾后畜牧业生产抗灾复产工作,把冻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较好地完成了奥运会开幕前后动物防疫工作,确保我区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了我区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

一、基本情况

据预测,2009年全区出栏生猪38.6万头,同比增长5.7%,存栏18.2万头,同比增长15.93%;出栏家禽XX万只,同比增长2.85%,其中鸡1450万只,鸭280万只,鹅210万只,白鸽65万只,存栏家禽452万只,同比下降24.7%,其中鸡392万只,鸭32万只,鹅18万只,白鸽1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5.305万吨,同比增长12.9%。

虽然今年我区畜牧业受到年初的冻灾、饲料涨价及下半年大猪价格下降影响,但全区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家禽存栏、出栏小幅增长,家禽生产受疫情影响不大,年中生猪补栏正常,存栏量恢复,生猪存栏水平已经基本回复正常。我区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1.62亿元,同比下降6%。

二、主要工作回顾

(一)、全力抓好抗冻救灾工作。今年初持续寒冷阴雨天气影响,家禽抵抗力普遍下降,防疫形势严峻。我中心精心组织,落实责任,扎实工作,讯速开展灾后畜牧业生产抗灾复产工作,把冻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我中心把抗冻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两次召开救灾抗灾紧急工作会议,对抗灾救灾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同时,我中心及区动物防疫监督所组成2个工作组,会同各镇(街)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深入四个镇(街道)指导抗灾救灾、核查灾情、慰问受灾养殖场(户)。加强技术指导,落实各项措施,积极应对。加强受灾的畜禽圈舍损毁的防风编织布、棚舍等生产设施的加固修复,提高畜禽圈舍的抗寒保暖性能,为畜禽正常生长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强化灾后动物疫病防控,防止灾后疫病流行。针对灾后容易造成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多种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我中心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雨雪冰冻灾害后动物防疫工作的紧急通知》(农明字[2009]17号)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加大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力度,重点加强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等疫病的紧急免疫注射工作,禽只重点加强禽流感疫病的免疫注射,防止灾后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保障我区畜牧业健康发展。

(二)、确保奥运会期间畜产品质量安全。为确保奥运会期间畜产品质量安全,我中心及早部署,精心组织,科学防控,采取多项措施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成立奥运期间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整个工作有领导,有计划,有措施。二是组织开展动物防疫监督专项整治检查工作行动,督促屠宰场、动物产品加工及冷藏仓库、规模饲养场户全面落实防控和消毒措施,重点检查规模养殖场,让其与区动物防疫监督所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承诺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广东省动物防疫条例》,明确动物防疫责任,认真履行动物防疫义务,自觉配合动物防疫机构的检查、监测和管理;要求畜禽养殖场建立涉及养殖全过程的养殖档案,填写好《佛山市畜禽养殖和免疫档案》,确保畜禽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三是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对已实施强制免疫并经检疫的动物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重点抓好全区4个畜禽屠宰场的屠宰检疫工作,强化进场牲畜凭免疫耳标、产地检疫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等入场待宰索证登记制度,有效地杜绝染疫动物及其产品上市流通,确保不让重大动物疫情传入和传播,保证畜牧业生产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加强我区涉奥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管,督促相关企业树立安全意识,严格自律措施,并落实了两名动物防疫监管责任人,严加巡查和监管。五是加强对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的检测工作和补免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和效果。六是严格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值班制度,责任到人,实行24小时值班。

(三)、迎接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考核工作荣获好评。9月22日-23日,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考核组对我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考核。考核组听取了我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开展情况汇报;查阅了我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体系建设、执法队伍建设、执法制度完善及行为规范、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监管、动物卫生监督证章标志管理及动物卫生监督综合执法能力建设情况等方面的材料,实地检查了荷城肉联厂和杨和镇动物防疫检疫站、屠宰场。检查结束后,考核组进行了座谈反馈意见,对我区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活动开展情况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区领导重视、部署得当、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区镇各项工作全部到位,各种资料、制度、方案、记录、设备齐全,尤其是生猪的产地检疫以及屠宰检疫监管到位,这在全省范围内都是走在了前列。最后,检查组要求我区要发扬成绩,继续加大动物防疫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为迎接全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年考核工作做好准备。

(四)、开展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根据农业部《关于贯彻实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农医发[XX]8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我中心成立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规范新耳标各项使用制度、程序,明确相关单位的职责,以明城镇夏少珍猪场为开展二维码标识试点单位。试点工作遵循“统一部署、操作规范、循序渐进、逐步完善、总结经验”的基本要求,通过对高明区夏少珍猪场开展二维码标识试点工作的推进,实现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过渡期内纸介质资料与电子档案并存,生产原始记录与牲畜随身数据一致的目标,摸索出畜禽养殖标识及疫病可追溯制度实施过程的实际经验。2009年10月前,对试点工作进行前期验收;在12月中进行全面总结。市农业局畜牧兽医科、市动物防疫监督所监督和指导夏少珍猪场二维码标识试点工作的开展;我区农业局、动物防疫监督所负责制订、组织和实施试点工作方案;明城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移动智能识读器的管理,二维码标识的发放、数据审核、数据录入和传输等具体工作;夏少珍猪场负责有关数据的采集和报送,及时将有关情况向明城镇农业服务中心和高明区农业局报告。试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沟通反映,我中心会同各级参与部门协调解决,不断摸索出实际操作经验。试点工作对我区二维码标识推广实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五)、以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狠抓动物防疫工作。

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是我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工作,始终贯彻 “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技,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工作方针,坚持预防为主,扎实开展了以预防接种为主的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对猪口蹄疫、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实行常年免疫和及时补针相结合,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我区清净无疫的态势。

1、做好防疫物资贮备、发放

我畜牧中心采购了足量的疫苗和消毒药,保证了免疫注射、畜禽栏舍及周围环境消毒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据统计,今年共组织发放禽流感疫苗1482万ml,猪口蹄疫浓缩苗89.8万ml,猪口蹄疫合成肽苗15.8万ml,牛亚洲ⅰ疫苗1.3万ml,猪瘟90.7万头份,猪瘟脾淋苗4.7万头份,猪蓝耳疫苗24万ml,消毒药物31吨。

2、全力抓好畜禽免疫预防接种

我区推行畜禽常年免疫结合冬季集中免疫的做法,制定畜禽免疫程序实行常年免疫,耕牛、家禽散养户实行冬季集中免疫。对散养的猪只,由各镇农业服务中心(兽医站)的兽医人员进行免疫接种。而对于规模养殖场,我中心坚持开展巡查,对辖区内存栏500羽以上的养禽和存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养猪场进行普查登记,不断更新辖区内家禽养殖场的详细情况,记录好养殖场地址,联系电话,存栏数量,种苗来源,免疫情况,疫情病史等资料。我中心的工作人员对规模场进行监督检查,对存栏应免未免疫的禽畜,督促场主免疫;对超过免疫保护期限或经监测抗体水平不及格的禽畜进行再免,提高抗体水平,确保免疫效果。据统计,今年免疫注射疫苗:猪口蹄疫疫苗56.8万头,猪瘟疫苗56.8万头,耕牛亚洲ⅰ疫苗0.4万头,家禽规模场禽流感疫苗2457万羽份,家禽散养户畜禽禽流感疫苗110569羽份,应免免疫率100%。由于抓好了重点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动物主要疫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全区生猪、家禽的因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和5%以下,均在省要求的控制范围内。

3、加强疫情监测

今年我区抽样送往佛山市农产品检测中心检验样品数量如下: 猪口蹄疫血清样品960份、鸡血清样品1800份。送检样品其中猪口蹄疫、猪瘟抗体水平合格率达98%以上,禽流感、新城疫抗体水平合格率达95%以上。我中心实验室还要自行对各个养殖场和交易市场进行监测抽检,据统计,今年合共检测猪血清500多份、家禽血清600多份。通过检测,及时、准确掌握免疫情况,查漏补缺,对不合格的畜禽再次进行注射疫苗,提高抗体水平。

4、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

依照法律、法规,染疫动物及其排泄物、染疫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都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畜禽饲养、屠宰、加工等环节中发现染疫病死畜禽及废弃产品,我中心全依照法规的要求对现场进行消毒并将其收集到指定地点集中无害化处理,消灭疫源,防止疫病传播与扩散。我中心的工作人员及各镇(街道)的兽医人员会不定期地巡查我区的河涌、山沟,如发现被丢弃的动物尸体,便立即组织人力进行打捞、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据统计,今年以来我中心共无害化处理在屠宰场检出的病(死)猪220头,合共20多吨。为推进我区畜禽养殖健康发展,切实解决养殖过程中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问题,进一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农业部《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要求我区所有规模养殖场都必须建有动物养殖无害化处理设施。具体要求如下:一是建动物化尸井,选择建在远离畜禽圈舍、道路、水源和畜禽放牧区。化尸井为圆柱形,混凝土结构,直径1米以上,井深3米以上,井底及井壁四周作防水处理,预留井口并加盖密封。进行处理时,在每次投入动物尸体后,应加烧碱覆盖。化尸井在使用时为防止漏臭气,盖好井盖后必须用粘泥浆密封口盖缝隙。二是配套高温蒸煮设备,要有相应高温蒸煮设备。

5、加强消毒灭原

实践表明,实施大规模、大面积、高频率的清洁消毒,对于控制动物疫病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要坚持实施日常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加强对防疫重点地区的消毒。据统计,今年以来共发放使用消毒药物28吨。

6、完善应急机制

健全应急反应队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我中心制订了防疫工作,安排专人值班,值班人员保持24小时开手机,如有情况,立即向值班领导汇报。同时抽调中心、监督所及各镇兽医站动物防疫人员健全防疫应急反应队伍,确保快速处理,防止疫情的传播和扩散。

(六)、狠抓畜产品质量安全

1、开展奶牛专项检查情况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根据农业部的紧急部署,我区农业、畜牧兽医部门迅速成立专项检查工作小组2个,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于9月16日开始,联合各镇(街道)农办的畜牧兽医人员,对全区奶牛养殖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至19日止,共出动执法人员30人次。据检查,我区只有杨和镇清泰村有一养殖场饲养后备奶牛。9月17月下午,区畜牧中心会同杨和镇农业服务中心对该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查。该场现存栏黑白花后备奶牛10头,从广西购回已两个月,均为怀孕母牛。该场在顺德龙江有一存栏200头的奶牛养殖场,主要从事鲜奶供应。据老板介绍,在高明分场主要是从事未开产奶牛养殖,待母牛产仔后,便即转移到顺德龙江进行挤奶。据现场检查,该场没有任何挤奶设施设备。我中心一直密切监管该奶牛场养殖情况,不时派人检查,确保其安全生产。

2、迅速展开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自10月8日市农业局召开会议部署全市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以来,我区高度重视,成立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小组,迅速行动,对辖区内的饲料生产企业、经营单位、奶牛养殖场展开拉网式检查。从目前的检查结果来看,我市尚未发现三聚氰胺流入饲料使用环节(养殖场)的情况。我中心会同区农业局领导在周末休息时间仍坚持带队对辖区10家饲料生产企业、10多家饲料经营企业、1家奶牛养殖场进行地毯式检查,并对辖区内的10家饲料生产企业的所有蛋白饲料原料及部份产品进行了抽样送检。检测结果均不含三聚氰胺。根据市农业局要求,从11月1日起,我区对辖区内所有饲料生产企业抽样送检佛山,每个企业每月抽检2次,每次抽检1-2个主要产品和原料,今年共送样66 份。

3、常年组织开展“瘦肉精”等禁用药品专项整治行动,保持打击“瘦肉精”的高压态势。加强了对生猪生产环节进行检测监督,对区内规模养猪场进行了“瘦肉精”残留的抽样检测。据统计,今年共对300多个猪场抽取了600多个尿样进行“瘦肉精”残留检测。今年共在屠宰环节没收、销毁“瘦肉精”阳性猪3批共10头。在我们严格监管下,我区全年无发生因食用“瘦肉精”的动物产品而中毒的事件。

4、在进行防疫的同时,根据《动物防疫法》的规定,通过认真抓好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监督工作,对已实施强制免疫并经检疫的动物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重点抓好全区4个畜禽屠宰场的屠宰检疫工作,有效地杜绝了染疫动物及其产品上市流通,确保不让重大动物疫情传入和传播。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区牲畜屠场检疫共检肉猪20万头,检疫肉牛3000多头,检出病猪220头,计20多吨,对检出的病死牲畜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屠宰场的屠宰检疫,市场畜禽产品的检疫等,有效地控制病(死)畜禽,不合格畜禽产品上市,有效地防止了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扩散,使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肉”,保障了市民的身体健康。

(七)、加强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

1、积极加强对兽药的监管。我中心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印发〈2009年兽药市场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农医发[2009]9号)文件要求,我区以规范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为重点,加强兽药生产环节监管,抓好源头治理。对辖区内的兽药生产企业进行全面认真细致的检查。大力整顿和规范兽药市场,今年以来全区共出动执法人员60人次,按方案要求,做到每季度检查,平时不定期抽查,检查兽药经营门店300个(次),检查面达到100%。农资打假共查处案件1宗,查获销毁假劣兽药数量20多公斤,涉案货值1万多元,罚款2万元。通过市场检查和加大兽药使用的规范管理,使全区兽药市场保持秩序规范有序的局面,预防了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全区兽药安全使用,畜牧业健康发展进行奠定基础。

2、加大兽药使用领域的监管力度。通过重点查处规模养猪场(存栏1000头以上)、种畜禽养殖场非法购买使用兽药的行为,加强对兽药使用的指导和服务,组织好对大型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兽药的使用情况进行重点监督检查。今年组织对全区规模养殖场进行全面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00多人次,共检查规模养猪场1200多户。通过对养殖场的用药行为进行全面检查监督,对其不定期地抽检,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责令其限期整改,保障畜产品的安全。通过市场检查和加大兽药使用的规范管理,使全区兽药市场保持秩序规范有序的局面,预防了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全区兽药安全使用,畜牧业健康发展进行奠定基础。

(八)、积极开展能繁母猪养殖保险工作。为了降低农户养猪风险,调动广大农户的养猪积极性,保护能繁母猪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养殖户抵御重大病害、灾害等风险能力,努力构建新型生猪产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稳定生猪市场供应,我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扶持生猪生产政策,出台了《佛山市高明区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实施方案(试行)》(明府办[XX年]362号),我中心从5月份开始,积极开展了对能繁母猪养殖保险工作,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高明支公司相互协调,积极配合,安排专人深入各乡镇规模养殖场和农户家中,进行广泛宣传。为得到养殖场户的理解和支持,中心领导多次亲临养殖场和养猪农户家中,进行宣传动员,使养殖场户真正认识到开展能繁母猪保险的重要意义,切身体会到国家对养猪产业的关怀和重视,因而能够积极参加能繁母猪保险。截止目前,共办理能繁母猪保险4.2万头,能繁母猪赔款宗数共600多宗,猪只600多头,赔款金额60多万元。

(九)做好我区能繁母猪饲养补贴资金发放准备工作

根据粤农电[2009]149号《关于抓紧做好2009年能繁母猪饲养补贴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中心迅速展开组织对区内能繁母猪的调查与登记造册工作及收集帐户工作。经核查,今年我区能繁母猪户数为4821户,存栏量为52189头。目前资金发放工作正有序进行。

(九)大力宣传推广畜牧养殖防疫技术

针对动物防疫形势,我中心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疫病防治知识宣传,积极指导养殖场户进行科学防控、依法防控,切实提高广大养殖者防控疫病的知识水平和意识。据统计,合共举办十期的畜禽养殖技术培训班,各镇(街道)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规模养猪场户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人次近1000多人次;我中心还参加有关单位举办科技下乡6次;平时下乡深入各养殖场,广泛宣传。以上活动合共派发有关宣传资料XX0多份。

三、存在的问题

1、基层兽医防疫人员少、经费不足,难以适应繁重的防疫任务。

2、动物防疫体制不完善。我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文件已出,但体制还未理顺,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和质量。

3、动物防疫工作开展不平衡,存在疫情隐患,动物疫情形势复杂,防疫压力大。

四、2009年工作思路

1、加强畜产品的安全监管,进一步开展“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禁用药品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在养殖环节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禁用药品的违法行为,确保畜产品安全。继续开展兽药市场整顿行动,加强兽药经营环节的监督检查,清缴非法兽药产品。

2、进一步加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工作,力争不出现重大疫情。一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抓好重大动物的防疫工作,加强消毒灭源,做到不留防疫空白点,确保畜禽重大疫病的免疫密度达100%,严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二严把检疫关,重点把好“五关”,即产地检疫关、进场(点)检疫关、宰前检疫关、宰后检疫关、市场监督检查关,防止畜禽购销中疫病的流入和病猪死禽进入市场;三是坚持实施卫生清洁和防疫消毒制度。

篇2:2009年畜牧业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一、任务目标完成情况

据统计资料,截止2009年3季度末主要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1生猪存栏126504头(其中能繁母猪13443头),占县下达任务指标140000头的90.3;牛存栏24635头(其中奶牛存栏7855头,占县下达任务7900头的99.4);羊存栏33406只、家禽存栏1056599只。

2出栏肉猪176702头,出栏肉牛4119头,出栏肉羊12462只,出栏肉禽1917864只;分别占县下达任务指标245000头、6000头、16000只、3000000只的72、69、78、64。

3肉类总产17721.6吨,禽蛋总产1141.1吨,牛奶总产17336.2吨;分别占县下达任务22500吨、2500吨、24000吨的79、46、72.2。

主要技术推广指标完成情况:

1完成推广猪瘟免疫程序407481头、“w”病强制免疫415227头、只、高致病性禽流感3525572只、鸡新城疫303.41万只,分别占县下达任务38.5万头、45.5万头、400万只、300万只的105.8、91.3、88、101.1。

2完成活畜检疫97301头、只(其中猪94391头、牛1804头、羊1106只);肉食检疫100109头、只(其中猪65823头、牛1902头、羊1220只、马39匹、白条禽31125只),分别占县下达任务10万头(只)、7.5万头(只)的97.3、133.5。

3推广猪人工授精19291窝、肉牛冻精改良999头、青贮氨化饲料35837吨,分别占县下达任务的2.4万窝、1000头、4万吨的80.4、99.9、89.6。

预计到2009年末,能圆满地完成县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1、认真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甲型h1n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得到县、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层层签订责任状,精心组织,早准备、早安排、早行动,坚持“防治方针不动摇、处置疫情不动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不动摇和防疫责任制不动摇”四不动摇的防治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各项措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圆满完成了强制免疫任务,有效地防控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及蔓延。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预警、监测,县、乡(镇)畜牧兽医部门做好了预警处置工作,组织技术人员排查异常情况8起,排除了重大动物疫情,维护了养殖正常秩序。

2、加强动物及产品的检疫

昆阳镇、宝峰镇、晋城镇、六街乡5个生猪定点屠宰场,入场宰杀的生猪实行宰前宰后同步检疫,牛、羊、禽实行申报检疫;二街、双河、夕阳、上蒜乡实施市场检疫。畜禽及产品实行准入制,凭检疫合格证上市交易,有效杜绝了病害动物及产品的流通,防止了动物疫病的扩散。

3、加强对畜产品安全质量的监管、监控

一是动检人员做好上市畜禽及产品的日常查验,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产品严禁上市销售。重大节日期间,动检、工商、经贸、食品、药监、卫生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对屠宰场、集贸市场、经营户进行突击检查;二是实行市场准入制,屠宰场、市场主办单位把好市场准入关,凭检疫合作证入场屠宰、上市交易,齐抓共管,建立了长效机制;三是配合兽药饲料监察所抽取饲料样品10个批次,饲料标签30份,牛奶样品2个批次15份,送上级有关部门检测国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确保消费安全。通过加强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管监控,确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全县至今未发生畜产品中毒事件,畜牧业得到健康发展。

4、创新畜牧科技,不断提高畜禽生产力

篇3:2009年畜牧业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1 2009年四川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

1.1 生产经济总量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据统计部门资料, 全省肉、蛋、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4%、8.7%和5.5%;出栏猪、牛、羊、禽同比分别增长4.1%、4.3%、4.6%和6.5%;畜牧业产值1596.70亿元, 同比增长3.8%。畜牧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 非猪畜禽肉占肉类总产量比重由28.8%提高到29.5%, 禽蛋、奶类产量占肉蛋奶产量比重由18.8%提高到19.2%。

1.2 区域布局日趋合理

生猪以产业基础较好, 相对集中联片的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为重点, 兼顾有发展潜力的盆周山区。成都、南充、资阳、达州、宜宾、凉山、绵阳、泸州等8个生猪主产地猪肉产量占全省总量的56.99%。牛、羊、家禽生产主产区集中优势更加明显。8个肉牛主产区牛肉产量占全省总量的64.46%;8个奶牛主产区牛奶产量占全省总量的87.78%;8个肉羊主产区羊肉产量占全省总量的71.12%;8个家禽主产区禽肉、禽蛋产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69.06%和69.51%。

1.3 生产方式转变加速

一是标准化生产不断扩大。2009年全省标准化养殖小区和专业合作社达到9129个, 同比增长25.83%。二是适度规模快速发展。据初步统计, 全省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肉鸡2000只以上, 年末存栏奶牛20头以上、蛋鸡2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面分别达到43.6%、48.53%、42.44%和42.19%, 同比分别增长11.5、5.31、15.33和1.93个百分点。三是畜禽良种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省生猪三元杂交面达到67.08%, 牛、羊、禽、兔良种面分别达到38.83%、86%、83.6%和86.71%, 比上年分别提高2.05、0.82、0.98、0.76和0.5个百分点。四是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省销售过亿元的畜牧龙头企业由去年的105家增加到123家, 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6%以上;养殖专合组织由去年的4000余个发展到5600个, 带动农户568万户, 占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总数的52%。

1.4 现代畜牧业发展提质扩面

一是资阳、遂宁、眉山现代畜牧业试点成效显著。三市不断创新发展机制,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提升水平。据初步统计, 三市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占全省17.43%、17.81%和24.36%;资阳、遂宁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50.31%和55%, 眉山年末存栏2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5.33%, 分别高于全省平均7.68、11.4和2.89个百分点。二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由局部试点转向重点推进阶段。全省确立了50个重点培育县、2个牧区现代畜牧业试点县作为今后三年我省现代畜牧业发展重点, 试点范围由3个市扩大到19个市 (州) 。

1.5 重大项目和灾后重建统筹推进

一是新增重点投资全面完成。2008年底我省新增畜牧重点项目投资5208万元 (动防体系建设4348万元,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860万元) 全部完工。二是畜牧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省145个畜牧业重大项目累计到位资金66.07亿元, 完成投资46.27亿元, 投资总额为历年最高。三是灾后重建进度加快。全省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开工项目234个, 已完工项目71个, 完成投资25.85亿元, 其中中央重建资金2.43亿元。部分受灾县畜牧业生产能力已恢复到灾前水平。

1.6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效果明显

一是免疫效果良好。全省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 其中应免畜禽达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的有效抗体合格率在80%以上, 高于农业部规定标准。二是畜禽检疫率提高。全省畜禽产地检疫面以乡为单位达到98%, 其中生猪规模场达到100%, 定点屠宰场屠宰检疫率明显提高。全省共检疫畜禽5.03亿头 (只) 。在周边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我省仍然保持了清静无疫。

1.7 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良好

一是饲料兽药等投入品质量有所提高。全省共抽检910批次兽药产品, 平均合格率为90.6%, 全覆盖监测2468批次饲料产品, 质量合格率为93.68%, 分别较上年提高3.1和1.68个百分点。二是畜产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抽查157家奶站、75辆运奶车, 监测232批生鲜乳, 均未检出三聚氰胺;抽检1668批次畜产品及组织残留样品, 116批无公害畜产品, 96批畜禽饮用水, 结果全部合格。三是无公害畜产品快速增长。全省新申报无公害畜产品93个, 已获证产品达363个, 复查换证率83.3%。连续三年无公害畜产品数量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今年我省未发生一起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有效地保障了消费者利益。

1.8 草原保护建设成效显著

全省草原建设面积达到11249万亩 (1亩=667平方米, 下同, 草地治理面积达到16777万亩次, 农区种草面积达到1203万亩。已建成和正在建设国家级牧草种子基地2.25万亩, 推广种植优质牧草33.5万亩, 有效保障了草种供应。已建成1个省级防火指挥中心, 1个省级、3个州级、4个县级防火物资储备库 (站) , 草原防火手段和能力明显提高, 全年无重特大草原火灾发生。

1.9 政策扶持体系逐步健全

随着畜牧业扶持政策陆续出台, 新形势下畜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框架逐步形成。一是财政资金投入数量增大、范围扩宽。全年中央和省级用于扶持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25.66亿元, 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扶持资金由去年的2.66亿元增加到2.81亿元;生猪调出大县由去年的48个扩大到52个, 财政奖励资金由2.82亿元增加到2.96亿元;现代畜牧业发展资金由1.58亿元增加到3.41亿元;动物卫生安全资金由9.85亿元增加到10.76亿元;草地生态建设资金由2.99亿元增加到3.21亿元;畜牧产业化建设资金由0.15亿元增加到1.31亿元;畜产品质量安全资金由0.125亿元增加到0.14亿元。二是政策性保险稳步推进。2009年我省能繁母猪、育肥猪和奶牛参保数量比去年明显提高。据省保监局统计, 全年能繁母猪、育肥猪和奶牛参保数量分别为645万头、1363万头和4.5万头, 能繁母猪继续全部承保, 育肥猪和奶牛承保面分别提高到25%和27%。政策有力扶持, 夯实了产业基础, 促进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 大宗畜产品市场行情及效益分析

2.1 生猪

价格效益波动大, 全年养殖效益总体偏好

2.1.1 市场价格走势

2009年我省生猪价格与全国走势基本一致, 总体上呈先降后升的“V”型走势, 上半年持续下跌, 下半年快速回升。1月份价格最高, 每公斤仔猪、活猪、猪肉价格分别为17.05元、13.35元和22.66元, 之后持续下跌, 6月份跌至全年最低点, 价格分别为10.62元、8.16元和15.15元, 猪粮比价也仅为4.69∶1, 7月份以来逐步回升, 12月价格分别升至12.06元、11.77元和20.64元。由于4月至7月猪价处于低位, 全年平均价格分别为13.42元、10.78元和19.07元, 仍低于2008年, 同比下跌41.46%、24.82%和19.74%。

今年生猪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一是全国生猪出栏阶段性过剩, 造成猪价下跌。2007年以来, 高额养殖利润和国家对CPI宏观调控而出台的一系列生猪生产扶持政策, 极大地调动了养殖积极性, 养猪户纷纷补栏扩产, 民间资本也大量涌入生猪养殖业, 生猪生产全国性快速恢复发展, 2008年底存栏明显增加, 导致2009年形成出栏高峰。二是“猪流感”疫情误导, 短期内刺激猪价加速下跌。4月下旬, 国外宣布爆发“猪流感”疫情, 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心理恐慌。一时间, 养猪户大量抛售生猪, 消费明显减少, 对原本已经快速下跌的猪价雪上加霜, 短短几天, 猪价下跌近两成, 猪粮比价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4月底, 世卫组织将“猪流感”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 称该流感传播与猪无关, 消除了消费者的顾虑, 消费需求有所回升。三是政府及时启动防止猪价下跌调控预案, 拉动猪价回升。4月下旬我省猪粮比价跌破6∶1后, 省政府率先启动2万吨冻猪肉应急储备计划;6月中旬, 中央也随之启动了国产冻猪肉收储计划, 首批储备12万吨。猪肉收储提升了养殖户市场预期, 猪价逐步回升。四是养殖成本上升, 拉动猪价回升。8月份以来, 玉米价格直线上涨, 2009年底每公斤已经超过2元, 为历史最高, 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猪价。

2.1.2 养殖效益分析

活猪价格和饲养成本是影响生猪养殖效益的最直接因素。据调查, 尽管2009年猪价和玉米等饲料价格涨涨跌跌, 生猪养殖效益明显波动, 但总体形势良好, 我省全年出栏一头猪的平均利润为150元, 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生猪养殖效益有两个特点:一是盈利期长于亏损期。全年除5、6月份亏损外, 其余10个月均有利可图, 且其中8个月养殖效益在150元以上。二是上半年直线下降, 下半年效益稳定。1月份效益最好, 出栏一头猪利润达到358元, 经过连续5个月下跌后, 6月份降至全年最差, 亏损40元, 之后迅速回升, 8月至12月保持了150~200元的利润空间。

2.2 肉牛肉羊

市场价格高位稳定, 养殖效益好

牛羊肉是近年来我省价格最高的大宗畜产品, 肉牛肉羊业是我省效益最稳定的畜牧产业。

牛肉价格经过2008年快速上涨后, 2009年总体走势相当稳定, 1~11月在30.8~31.8元间波动, 波动区间仅为1元;12月份是传统消费旺季, 在消费需求增加的拉动下, 价格上涨, 创出32.4元的历史新高。全年平均价格为31.34元, 同比增长10.78%。按照当前价格测算, 出栏一头肉牛可获利1500元。牛肉价格高位运行的原因一是肉牛繁殖慢, 饲养周期长, 盲目追风难度大。母牛每3年才能产2头牛犊, 育肥还需要12~15个月;二是目前我省牛肉主要是省内自产自销, 受国内国际市场影响小;三是随着人们消费结构调整, 对牛肉的需求增加。

2009年羊肉价格总体走势是“两头高, 中间低, 波动不大”, 即年初年末 (1、2、3、11、12月) 是羊肉消费旺季, 消费需求拉动价格上涨, 处于34~35元的高价位;年中价格保持在32.5~33.5元。全年平均价格为33.53元, 同比增长9.68%。

高价位确保了高利润。据对广安区调查, 当前饲养一只本地母羊年收益在1000元以上 (年产两胎, 每胎两只) , 出栏一只肉羊可获利200元左右。

2.3 家禽

价格小幅波动, 养殖效益比较稳定

2009年我省家禽价格基本稳定, 波动较小, 活鸡、鸡蛋波动区间分别在在2元和1元左右。全年活鸡、鸡蛋平均价格为18.11元、9.12元, 与2008年基本持平。主要原因一是蛋鸡、肉鸡规模化程度较高, 养殖业主信息渠道多, 对市场把握更准;二是生产周期短, 一般蛋鸡从育雏到产蛋仅需要3个半月时间, 肉鸡出栏仅需2个月左右, 因此家禽产品的供求关系可在短期内得到调整, 养殖业主可以根据效益情况随时调整生产, 生产的可控性更强, 效益相对稳定。据调查, 当前饲养一只蛋鸡可获利10元左右, 肉鸡可获利6元以上。

2.4 玉米

2009年上半年价格稳定, 下半年直线上涨

去年我省玉米价格走势与全国其他省市差别很大。国内玉米从3月份开始涨价, 一直持续到年底, 其间仅10月和11月略有回落, 12月份创出历史新高, 每公斤达到1.87元。我省上半年每公斤玉米价格稳定在1.70-1.75元, 7月份以来直线上涨, 12月份达到2元。

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玉米产量减少, 后市价格看好。由于气候干旱, 2009年国内玉米减产, 较去年的1.66亿吨减少292万吨, 减幅1.8%。二是国家收储政策有利, 农民惜售心理增强。尽管目前玉米收储价格尚未确定, 但去年小麦、水稻收储价格都高于2008年, 所以市场普遍预测新玉米收购价会比2008年高。同时, 玉米收储量也由2008年的4000万吨调整为敞开收购, 令农民对玉米价格产生了更高的期待。

3 当前全省畜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当前我省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 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比较突出的一是生产方式有待转变, 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程度不高;二是生产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 畜牧专合组织在维护农民利益、引导生产方向、抵御市场风险方面作用发挥不充分;三是畜牧业发展风险整体加大。畜牧业面临疫病、市场、畜产品安全以及自然四重风险。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动物疫情暴发越来越频繁, 范围越来越广, 疫病风险加剧;畜产品市场行情波动大周期短, 价格调节机制不健全, 养殖户利益缺乏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仅事关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还对保证市场有效供给、维持物价稳定、维护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为此, 2010年要着力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切实抓好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二是切实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和大项目建设;三是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四是切实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五是切实抓好畜产品信息服务和市场开拓;六是切实抓好草原保护建设。

4 2010年全省畜牧业经济形势预测

4.1 总体趋势预测

从国家层面上看, 2010年在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 中央对农业及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和投资政策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特别是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提出, 2010年将对农村农民住房改造予以鼓励和支持等一系列政策, 农村投资将迎来一个高潮, 并将带动影响畜牧业设施技术改造和建设。但随着防通胀预期的加大, 货币政策的调整将更加频繁并成为常态, 投资拉动将有所控制, 投资增量将有所趋缓。从全省畜牧业发展层面上看, 2010年全省将拉开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和牧区试点县、新农村示范片重点县建设序幕, 投资将有一定幅度增加。同时, 过去已开展的现代农业 (畜牧业) 试点县建设, 扩权强县试点县政策不变, 全省畜牧业将出现蓬勃发展势头, 政策支持和投资带动将促使全省畜牧业生产总量保持增长,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肉、蛋、奶市场供应充足。随着全国、全省GDP的正增长, 畜产品价格在2009年剧烈波动情况下总体将保持平稳, 生猪价格窄幅波动, 牛羊和小家畜禽价格稳中微升, 全社会畜牧业投资额将比上年略有增长, 全省畜牧业产值增幅将达到4.5%左右, 农民牧业纯收入将大幅超过上年。

4.2 主要畜禽价格走势预测

4.2.1 生猪价格走势预测

随着经济一体化发展, 影响生猪价格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生猪供求量, 仔猪、玉米等养殖成本, 疫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突发因素, 猪肉进口、储备政策等宏观调控因素都会影响猪价波动。

从生猪供应量分析, 2010年生猪价格回调压力大, 养殖效益面临挤压。主要理由一是此轮生产周期深度调整期短, 产能过剩的情况在这轮调整中没有根本解决。据农业部监测, 2009年12月全国生猪存栏4.69亿头, 同比增长1.32%, 存栏量较大, 能繁母猪0.49亿头, 占猪群10.45%, 比重仍然偏高。二是在国家生猪扶持政策的引导下, 部分省市对今后几年生猪产业发展都制订了相当高的出栏量增长目标, 一旦全面实施, 可能造成生猪供给过剩。从消费需求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回暖, 特别是国内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有助于促进猪肉消费, 同时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将会迎来近7000万外来人口, 猪肉消费增加。从养殖成本分析, 2010年玉米、小麦麸价格保持高价位可能性很大, 养殖成本高于2009年水平, 将对猪价产生一定支撑作用。从国家宏观政策分析, 近年国家对猪价调控力度加大, 一旦出现猪价波动幅度过大, 政府将通过调整猪肉进口量、储备量等手段实施调控。特别是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召开, 政府稳定食品价格特别是猪价的决心和力度会更大。

综合以上因素, 预测2010年猪价走势如下:价格回调压力大, 但全年波动幅度将明显小于2009年。春节前每公斤活猪价格将稳定在11.3元左右;3月份猪价可能有所回落, 幅度不大。原因是随着消费淡季到来, 消费量减少, 同时由于2009年年底雨雪冰冻灾害和部分省份生猪疫病造成生猪提前出栏, 生猪供应量也有所减少。二、三季度猪价下跌的可能性较大, 但跌幅不会太深, 6月份出现全年低点, 预计最低跌到9.5元左右;9月份以后, 随着传统消费旺季到来, 价格将会回升, 保持在11元以上, 全年活猪价格呈宽“V”型走势。

4.2.2 牛羊肉价格走势预测

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调整, 牛羊肉消费量将稳步增加, 但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草食牲畜生产也在相应增长, 因此, 两者相抵总体保持平衡。2010年牛羊肉价格仍将稳定在高位并略有上涨, 全年波动较小, 保持“两头高, 中间低”的走势。

4.2.3 禽、蛋价格走势预测

篇4:2009年畜牧业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一、2009年节能形势好于去年,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率有望超过5%

继200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79%、2007年下降4.04%、2008年下降4.59%后,2009年上半年累计下降3.35%,降幅同比提高0.47个百分点。2009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率有望超过5%。主要依据如下:

(一)工业能源效率水平持续提升

今年上半年,主要耗能行业增加值能耗普遍下降,如有色金属行业下降19.59%,化工行业下降15.16%,纺织行业下降11.45%,钢铁、建材、电力和石油石化行业降幅在8—9%之间,煤炭行业也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在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企业的25个重点耗能产品中,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7.69%,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72%,火电发电煤耗下降1.49%,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下降9.35%,吨原油加工综合能耗下降0.92%,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0.95%,单位乙烯生产综合能耗下降1.02%;在108项单耗指标中,有80%呈下降趋势。工业能源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工业领域能源效率水平的提高,对降低单位GDP能耗有较大推动。

(二)结构调整继续保持转好走势

上半年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今年1—7月,除建材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外,冶金、电力、石油、煤炭、化工和造纸行业的增加值增速均低于工业增加值7.5%的增速,且增幅回落明显(见表1)。

2009年1—7月主要高耗能产品产量除水泥、生铁、钢材和纸及纸板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较快增速外,乙烯、十种有色金属等一些高耗能产品产量出现负增长;除水泥外所有高耗能产品产量增幅比去年同期明显回落。主要高耗能产品产量明显回落,有利于工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

(三)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继续转向高附加值行业和第三产业,有利于结构节能

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制造业的分布看,今年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制造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增速普遍快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见表2),特别是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医药制造业的投资增速较快,有利于工业内部结构调整。

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分布看,以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金融和科研及技术服务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明显加快(见表3),同时采矿业、制造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投资增幅明显回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更多地投向高附加值工业行业和第三产业,无疑地将推动结构优化和社会能源效率水平的提升。

(四)相继出台财政补贴政策和适时启动社会节能工程,发挥了拉内需、促节能的效果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继续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1.2亿只节能灯;财政部支持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采取财政补贴方式,鼓励在公交、出租等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出台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进行财政补贴等大型社会节能工程,既拉动了国内消费,也提高了节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增强了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对完成今年节能目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国内外经济复苏形势仍不明朗,不排除经济再次出现波动的可能性

今年1—7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32.9%,比去年同期高了5.6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从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看,截至2009年8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2.4%;从30种主要工业品出口量值统计数据看,除食糖的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呈增长态势外,其他主要出口工业产品的金额均呈现负增长,绝大多数产品出口数量也呈负增长态势。上述数据说明,我国上半年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尚未恢复,内需对GDP的贡献仍较弱,我国经济重新回归高位增长,且做到投资、出口和内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态势还不明朗。从全球经济复苏形势看,美国尽管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造成金融危机的主要问题如信贷监管、美元贬值等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不排除会出现再次经济动荡的可能。如果经济再次动荡,无疑将再次给节能减排带来压力。

(二)经济发展模式尚未得到显著转变,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我国目前出现的经济增速放缓不是金融危机造成的,更不是单纯输入型经济困难,而是长期以来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集中反映。但在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压力下,各地“保增速、促内需”的主要手段还是依靠上技术成熟、投资大、见效快的重化工业项目;有些地方还擅自出台了一些高耗能行业电价优惠政策;为了追求本地经济的触底回升,不惜重开已关停的落后高耗能生产能力。这种做法加剧了结构不合理矛盾,迫使优化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的进程放缓,不利于结构节能。

(三)经济复苏措施最先拉动的仍然是高耗能行业,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压力增大

中央政府拉动内需的4万亿投资,以及由此撬动的大量社会投资,无疑地对应对经济危机和实现今年GDP增长8%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不可否认的是4万亿在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灾后恢复重建、廉租住房和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以及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等主要领域的投入,将最先拉动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的复苏。目前,钢铁、有色、建材以及化工四大行业已经出现了显著回暖。今年7月份,钢铁、水泥和10种有色金属的单月产量均达到近年来高位。水泥今年1—7月份产量已经达到8.78亿吨,比去年同期的7.68亿吨增加了1.1亿吨;钢材产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00万吨。高耗能行业的率先复苏和快速增长,将给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带来巨大压力。

三、关于2010年节能工作重点的建议

“十一五”前3年完成了单位GDP能耗下降10.1%的进度目标。如果2009年单位GDP能耗能够实现下降5%的目标,那么201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必须达到6.35%,才能实现“十一五”末期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据此,对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基本估计:今明两年继续努力基本可以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8%的目标;如果进一步加大节能工作的力度,才有可能实现节能20%的目标。为此,建议2010年节能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以科学发展为核心的年度GDP增长目标值,推动结构节能

理性应对“转型挑战”,如果说因结构调整不可避免造成的经济增长回落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阵痛过程,就应该避免“长痛”而选择“短痛”,适当降低年度GDP增长速度的预期,引导地方摆脱“惟GDP增长”的发展理念和做法,为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积攒后发优势留出空间。

(二)尽快将中央引导性投资由以基础设施为主转向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正确认识中央拉动内需投资的作用和效果,及时转变投资方向,引导社会资金尽快投向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推动节能技术和产品研发、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为扩大内需、开拓市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走出一条新路。

(三)继续完善和执行节能目标评价考核制度

连续实施两年的省级政府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评价考核工作,大大提升了地方政府对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推动地方建立起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工作体系和机制,提高了政府节能管理能力,锻炼了一支打硬仗的队伍,成为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最有效支撑手段。明年要继续实施节能目标评价考核工作,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地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落实奖惩措施,建立主要行业、部门完成节能目标评价机制,切实保证“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

(四)落实奖优罚劣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冲刺年,建议重视和做好表彰先进、曝光落后、惩处违法行为的工作,鼓士气、扬斗志,强抓节能不放松。

(五)尽早制定“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保证政策的延续性

持续降低单位GDP能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速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尽快制定“十二五”节能目标,引导地方和部门及时制定节能规划,持续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篇5:2009年畜牧业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签发人:王 琦

关于报送二OO九年畜牧兽医工作总结的报告

市畜牧局:

现随文报来《2009年畜牧兽医工作总结》,请审阅。

二OO九年十一月五日

2009年畜牧兽医工作总结

今年,全县畜牧兽医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施五大战略、培育四大产业,做到“两个坚持不懈”和实现“八个新突破”的总体思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强力推进草畜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2009年工作总结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适应当前养殖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坚持“科技支撑、示范引导、养贩结合、滚动发展、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走“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路子,草畜产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养殖结构不断优化。紧紧围绕农民增产增收,引导农民积极调整养殖结构。全县畜禽存栏达到103.67万头匹只,出栏85.74万(头、匹、只)。马属、猪、牛、羊、禽存栏分别为12.07万头(匹)、13.52万头、3.87万头、7.1万只、70.98万只,出栏分别为1.8万头(匹)、14.54万头、2.5万头、5.65万只、61.25万只,肉、蛋、奶、羊毛总产量分别达12957吨、6672吨、1200吨、103吨。规模养殖户7098户,加工草颗粒、草块、草粉等草产品2.09万吨,加工配混合饲料1.06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97亿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441元。

二是玉米秸秆养畜转化取得可喜成绩。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草食畜牧业作为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在组团赴平凉市崆峒区调研和考察后,研究制定了《通渭县玉米秸秆养畜转化实施意见》,通过三年扩群打基础、二年巩固上规模 ,扶持贩运增效益,具体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十”即建设10个百头肉牛养殖场;“百”即建设100个肉牛养殖村;“千”即发展10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户达到1000户;“万”即建设1个万头肉牛养殖场。其进展情况是:

1、企业建设。全县已建成天耀、鑫园、翔成、康馨、欣源、鑫旺、鑫全、宏麟、永忠、华润肉牛养殖场等10个和兴达肉羊养殖场。投资2373万元,建设圈舍55栋2.83万平方米,青贮池17眼2.04万立方米,饲养牛667头,良种肉羊150只。

投资307万元,建成义岗镇悠江村、义岗镇乔沟村、陇阳乡党岔村和什川乡什川村养殖示范小区4个,入驻农户42户,建成圈舍78间1445平方米,饲养肉牛184头。

2、重点村建设。50个养牛村,已投资6324.68万元,其中农户自筹3146.2万元,贷款2761.3万元,项目资金整合417.18万元,建成标准化圈舍3369座10.21万平方米,发展养牛户3617户,养牛11865头,其中:引进牛6917头,饲养3头牛的2673户,5头的220户,10头以上的100户;建成青贮池241眼17178立方米,其中50立方米175座,100立方米66座;地面青贮堆垛2178垛41671立方米,水窖2672眼,购置铡草机2946台。

三是种草种植面积得到有效巩固。全县牧草留床面积累计达到50.83万亩,其中紫花苜蓿34.31万亩,红豆草16.52万亩。天然草场80.87万亩,天然牧草品种有17科42种,主要有克氏针茅、木氏针茅、厚穗滨草、早熟禾、羽茅、茵陈、短炳草等。

2009年新种各类优质牧草12.43万亩。其中种植以紫花苜蓿、红豆草为主的多年生牧草5.03万亩(紫花苜蓿3.52万亩,红豆草1.51万亩),更新5.10万亩(紫花苜蓿3.47万亩,红豆草1.63万亩);种植一年生禾草7.4万亩,其中:草高粱5.8万亩,燕麦1.2万亩,其他0.4万亩。

四是秸秆加工转化率有明显提高。今年结合全市设施农牧业建设,累计建成青贮池1948眼7.27万立方米,地面青贮设施1020个2.04万立方米,氨化池27529眼69.5万立方米;青贮玉米秸秆14.06万立方米8.02万吨,其中填装青贮池1992眼7.23万立方米,地面袋装青贮9500袋4.75万立方米;氨化饲草68.87万立方米6.89万吨。

五是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目前,扶持和培育建成了甘肃天耀草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通和源牧业公司、通渭县春寅乳业有限公司、通渭县正通牧业公司、通渭县正源绿草鸡有限公司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了企业、农户、市场三者之间互相联系,搭建了产业通向市场的桥梁,加之全县18个牲畜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交易额也逐年增加,延伸了产业链,拓宽了发展空间。

六是畜禽品种改良步伐不断加快。在推广暖棚养畜的基础上,饲养管理方式逐步改善,肉牛出栏周期逐渐缩短。县上先后引进秦川、西门塔尔、利木辛、安格斯等高产优质牛品种。黄牛改良点累计达到11个,羊常温授精点1个,完成黄牛冻配3017头,奶牛145头;羊常温授配9600只,引进良种牛6917头、羊4120只、猪2.4万头、鸡25万羽。

七是畜牧业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全县按照“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服务点”的要求,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服务网络。县上成立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建应急预备队,配备各种应急器械,通过采用多种疫苗免疫和其它兽医综合防治措施,危害畜禽安全的重大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实行100%全覆盖免疫接种。

1、畜禽疫苗免疫注射。全县免疫注射牛羊口蹄疫O—亚I型二联苗、猪口蹄疫O型苗、猪蓝耳病疫苗、猪瘟苗、禽流感疫苗、鸡新城疫I系和L系苗、炭疽苗、羊痘苗、羊四联苗和狂犬病苗等各类疫苗248.27万头(只、匹、羽),免疫率分别达到100%,耳标佩戴率在98.2%以上。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除全覆盖免疫外,完善了疫情监测,县、乡、村确定了专职疫情报告员,随时定期上报疫情,并做好经常性监测工作,做到多渠道掌握疫情信息。从平襄、义岗、马营、新景、陇阳、襄南等规模养鸡户采集鸡血清560份,牛、羊、猪血清各320份,同时采集口蹄疫、猪瘟和猪蓝耳病组织病料共40份,送市动物疫控中心进行口蹄疫、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等各类疫苗免疫抗体的测定和病原学监测,为我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奠定了基础。

2、奶牛两病监测。5月份,采用布病玻板凝集试验和结核菌素皮内注射变态反应观察法,对全县养殖的奶牛进行了一次布病和结核病监测,共监测奶牛161头,监测结果无阳性病例,确保了我县食用牛奶的卫生安全。

3、畜禽寄生虫驱治。在防疫的同时,示范推广程序化驱虫综合防治技术,进一步加强广谱驱虫新药的推广应用,简化驱虫程序,提高驱虫效率。全年利用清虫佳、抗蠕敏、螨净和贝尼尔等多种新型、高效、广谱、低毒、安全的驱虫药物,驱治牛、羊、猪、鸡胃肠道线虫、肝片吸虫病、羊螨病、鼻蝇等寄生虫病74.51万头(匹、只),有力的保障了畜禽的安全生产。

4、畜牧投入品的监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对全县10家兽药经营单位、48家个体诊疗机构、3家饲料生产经营单位的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从进货渠道、生产厂商、生产批号、有效期、保存条件、销售去向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查出过期药品15种,人用药品25种956盒(袋),标签和说明书不符合规定的兽药3种250包,无GMP认证兽药1种50盒,全部没收,进行销毁处理,并对经营业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了处罚。对1家不具备生产设备条件,未取得《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的饲料生产企业按要求下发通知,责令其停止饲料生产和经营。

对13家规模养殖场(户)的饲料使用、动物疫病防治、药物应用、饲养环境条件等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对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养殖场(户)要求限期整改。

5、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加强了畜禽的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全县检疫各类畜禽82.6万头(只);检疫动物产品972吨,生猪屠宰检疫率达100%。审核换发《动物防疫合格证》60份。

6、流通环节畜产品质量监管。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中,共出动检查车辆108次,人员180人(次)。共检查农贸市场18个,检查肉类经营摊位10个,检查猪胴体2000头,牛羊胴体1000头(只),鸡肉7820公斤,白条鸡5600只,禽蛋9500公斤,确保了我县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7、加强畜产品质量检测。结合畜产品专项整治,加强了对兽药残留的检测工作,分2次对我县规模养殖场、屠宰场、超市、批发市场经营的畜禽及畜禽产品进行抽样检测。主要检测猪肉、猪肝、和猪尿中的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鸡肉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等兽药残留。抽样22批次,经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检验结果均为合格。并配合省兽药饲料监察所采牛奶样10份、鸡肉样20份、牛肉样20份、羊肉样20份、猪尿40份抽样检测,检测结果均为合格。强化了畜禽屠宰、运输、市场等关键环节的检疫监督,设立报检点14个,有效防止了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了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

8、养殖技能培训力度不断加大。根据畜禽养殖、圈舍改建、品种改良、牧草种植、饲草青贮氨化等畜牧工作,结合全县草畜转化和整村推进项目,邀请省市专家举办了一次大型培训班,共举办畜牧技术人员培训班6期,畜产品大型宣传展览5次。培训人员300人次;举办农民技术培训班39期,培训农民1.8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5万册。

9、养牛农户担保贷款起步。通渭县利民牛业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10月12日注册成立,该公司是经县政府同意,由县国有资产管理局代表县政府出资1000万元,为我县养牛农户提供担保贷款的国有独资企业,公司办公地点设在县畜牧兽医局。现已担保贷款123笔614.9万元。

八是项目建设

1、完成项目2项。共计投资68万元。完成2008年第一批扩大内需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榜罗、华岭、碧玉3个乡站,改建襄南和陇川2个乡站。完成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塑膜暖棚圈舍项目,投资288.8万元,涉及17个乡镇1856户,建成塑膜暖棚圈舍1856座27840平方米。

2、批复项3项。共计投资190万元。其中有投资60万元的通渭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续建项目;投资80万元的2009年通渭县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50万元的通渭县金泽源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改建项目。

3、储备项目10项。计划投资22772.22万元。其中有计划投资5175.56万元的通渭县10万吨苜蓿草产品加工厂建设项目;投资2831.72万元的5万吨玉米秸秆生物颗粒饲料建设项目;投资364.21万元的通渭县秸秆养畜示范建设项目;投资418.19万元的通渭县春寅乳业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投资10100.69万元的通渭县3万头肉牛繁育基地和无公害养殖牛肉加工厂建设项目;投资776.03万元的通和源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投资247.83万元的正源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投资1314.23万元的金泽源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投资890.68万元的正通2000头肉牛繁育场扩建项目;投资653.08万元正通生猪养殖场改扩建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商品化程度不高。从总体看,我县畜牧业仍然比较落后,商品畜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传统的、分散的、粗放的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从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上看,畜牧业仍是耗粮型为主的畜牧业,因此受饲料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

二是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受市场波动大。目前产业化建设刚刚起步,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还不能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畜牧业生产和购销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手段,畜牧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还比较脆弱。

三是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适应日益发展的规模经营。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服务手段也比较落后,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还十分有限,并在生产过程中抗风险、抗波动能力不够强。

三、2010年畜牧工作计划

一要继续优化养殖结构。紧紧围绕农民增产增收,全县畜禽存栏达到114万头匹只,出栏94.3万头匹只。规模养殖户8500户,草产品加工2.5万吨,配混合饲料加工1.6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145亿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510元。

二要继续抓好动物防疫工作。进一步认真落实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加大防疫力度,积极推行重大动物疫病月免疫日制度, 搞好全年防疫工作,坚持依法制疫,提高我县动物防疫整体水平。完善动物疫情测报网络建设,做好动物疫情监测报告、疫情普查和消毒灭源工作。推广畜牧兽医新技术,推行畜牧科技特派员制度,力争年内完成上级下达畜禽冻配改良和农民技术员培训任务。

三要继续加大动物卫生监督。加强屠宰检疫。严格检疫检验程序,加强市场检疫监督,严把交易市场入口关,严格实行“四不准一处理”,加强加工环节监管。要定期和不定期对饭店、宾馆、熟肉制品加工等经营性单位、个人和机关、学校及企事业单位食堂进行监督检查;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禁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上市销售。

四要加大种草饲料工作。新种一年生禾草5万亩,更新多年生优质牧草5万亩。优质牧草种植保持在50万亩;加大青贮氨化池的建设,青贮氨化量各增加20%,年内生产青贮饲料9.6万吨,氨化饲料8.4万吨。

五要继续加大草畜转化建设。继续实施“十百千万”工程,2010年实施25个村,引进基础母牛5000头,在自繁牛犊中选留母牛0.75万头,能繁母牛达到3万头,发展10头以上养牛大户100户,累计达到400户。

六要继续加大畜牧实用技术的推广。计划举办培训班45期,培训技术人员300人次,养殖农户1.5万人次。

七要加大项目争取,为畜牧业发展注入资金。在保证实施好已争取到位的第三批扩大内需项目和金泽源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改建项目的同时,加大草食畜项目的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为全县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OO九年十一月五日

主题词:畜牧 工作 总结

抄送:市畜牧兽医局、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人武部政工科

篇6:2009年畜牧业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施和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成效。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和下年工作要点总结概括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干部队伍思想政治作风建设

1、加强学习

在新形势下,为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履行部门职能,搞好发展改革工作,我们按照年初制定的学习计划,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进行了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一是系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理论知识,使我局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深刻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并结合实际,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部门工作中,作为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四中全会、国家、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及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在学习领会这些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按照县委、政府要求和有关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定我局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履行部门职能,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了现阶段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了广大职工的法治意识,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做到依法行政。四是采取集中统一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了新形势下搞好发展改革工作的有关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2、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局自3月初开始,认真组织开展了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广泛动员、集中学习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全面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认真进行整改,完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促进了机关干部职工进一步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认识,促进了机关干部职工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认识的进一步提高,观念的进一步更新,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职责,有效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使学习实践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效果。

3、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根据罗办发200911号文件精神,为认真贯彻落实××县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年初,我局在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书后,局长与副职签订,副职与分管科、室负责人签订,形成了主要领导对全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对分管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直接责任,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结合部门实际,把党风廉政建设与部门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的落实,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通过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全体职工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推进部门的各项工作,完成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相关工作任务,使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都取得良好成效。

(二)强化制度管理

1、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

按照公务员管理要求,为更好地履行部门职责,充分发挥发改部门管理县域经济的综合职能作用,提高机关行政办事效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年初,我局制定了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提出了各科、室年内工作目标与任务,并规定了工作标准和要求,每个职工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作为年终公务员考核评选先进、进行奖惩的依据。目标责任制管理的推行,有效推进了部门各项工作,加大了服务力度,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使我局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2、加强“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工作

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等六项制度规定的同时,按照县委、政府关于“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实施意见,结合部门实际,制定了××县发展和改革局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等四项制度实施细则,通过四项制度的实施,使我局行政决策做到了公开透明,并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下认真履行部门职责,进一步加大了服务力度,提高了服务质量,促进了部门各项工作。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以来,我局通过网上公示通报部门信息共25项,其中公示事项4项、通报事项21项。

(三)编制下达了2009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上一篇:咸宁十六潭公园作文600字下一篇:下基地实践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