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活动计划

2024-07-27

社区志愿活动计划(精选9篇)

篇1:社区志愿活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志愿者服务精神,扎实推进志愿者服务质量,在志愿者日期间我们广泛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价值理念,培养关爱他人的社会文化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工程建设,为建设文明县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精心组织、主题突出

结合《市社区志愿活动方案》要求和工作实际,制定了《县二0xx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方案》,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有效载体,贯彻落实。社区志愿者协会活动突出在关爱贫困、留守儿童、困难群众和空巢老人上,活动主题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贴近群众、帖近生活。

二、突出内涵、活动丰富

活动中,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贯穿活动始终,通过送温暖让群众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关怀,增强了群众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情感。更通过人文关爱,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构建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同时,在本次活动中,社区志愿者和居民群众、中小学生开展向模范学习活动,了解和学习他人的感人事迹,营造学习道德模范、尊重道德模范的良好社会氛围,

志愿者深入到贫困户、残疾人、贫困、留守儿童家中送去书籍、慰问品和亲情的关怀与温暖,帮助打扫卫生。

三、广泛动员、社会参与

把群众作为活动的主角,顺应百姓生活的新特点、新期待,设计了居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项目,增强了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各类活动既极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实际需要,又注重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积极倡导文明、和谐、互助、友爱的理念,在体现人文关怀中倡导了文明新风。

四、加强宣传、舆论引导

通过加大对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宣传,不断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同时社区志愿者协会发布了专题活动信息,并以文字和图片等形式进行了记录。通过广泛宣传报导,不断弘扬关爱他人的社会氛围和社区志愿服务的宗旨。

篇2:社区志愿活动计划

一、定期进行培训,不定期进行辅导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我志愿服务的主要工作任务。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严格遵照相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不同程度地培训与辅导。农车乡共建有两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按照要求,为该乡共培训了操作员两名,每月进行培训三期,一年共计三十六期九百余人次。在定期进行培训的同时,还不定期进行个别辅导。在搞好培训的同时,还深入当地进行调查,然后因地制宜,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技术指导,使得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老百姓的科技水平相应得到了提升。

二、兼顾乡镇基层工作,不折不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搞好远教工作的同时,按照农车乡党委、政府的安排,协调党委、政府搞好其他各项工作。一年里共驻两个村,去年驻新生村,今年驻舍龙村,虽然两村十分偏远,但我都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记得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为了取得每一个准确的数据,我不顾艰辛,深入农户,进行了详细的统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广,为了让老百姓都能参与进来,我深入群众,作好政策的宣传。计划生育工作更是如此。“烟基”工程的实施,我与乡镇干部一道,深入田间地头与老百姓共同劳作,不顾夏日的炎热与劳动的艰辛。在老百姓心中树立了干部的良好形象,更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人虽然累了、黑了、瘦了,但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我觉得值!在搞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协助办公室搞好各种资料的整理工作。只要有需要的地方,我都尽力而为,用行动饯行着志愿者精神。

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摸索与实践

篇3:社区志愿活动计划

关键词: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制度

志愿服务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 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 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近几年来, 中学和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较大的拓展与延伸。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 “发展和爱”是需要层次中的高级需要, 实现这一需要的主要途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基于对学校德育途径的认识以及对中学生特点的分析, 由学校组织中学生开展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对社区的发展和中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首先, 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构建和谐社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 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克难时期的客观要求, 体现了广大社区业主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社区, 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 根据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 虽然社区居民是我们所要建设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区的主体力量。但是, 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可在政府服务和家庭职能之外, 进一步夯实社区成员的生活保障。中学志愿者们可为社区内的残疾人、病人、下岗人员、失业人员、流浪人员等提供的各类服务, 可以弥补和完善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当前,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是很健全, 也还没有实现全覆盖, 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只能依靠多种力量通过多渠道、多举措、多途径的保障供给, 才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这张安全网。

其次, 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志愿者个人成长成才。虽然当今现代市场经济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冲击, 但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中学生精神世界的追求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和迫切性, 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特别渴望通过帮助他人和奉献社会的形式来获得内心的需要和满足。据调查发现, 当今不少中学生因为跟父母缺乏有效沟通, 他们在家表现为种种跟父母不和谐的行为, 因此导致不少中学生缺乏基本生活技能和服务技能的学习和锻炼。学校组织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中学生学习技能和提高能力的平台,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中学生在在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 可亲身体验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进一步熟悉社区、认同社区、热爱社区, 逐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 志愿服务活动还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学校课程和校园生活的不足, 对唤起中学生学习的热情、开拓教育空间、整合教育资源、凝聚各种教育力量很有帮助。

再次, 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学校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和社区都是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素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学校还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培养公民素质, 造就文明人的重要任务, 加强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 也是改善学风、校风,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有效举措。而中学志愿者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成功搭建了学校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桥梁, 实现了学校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直通车。中学志愿者通过开展各种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服务活动, 把文明善举、爱心奉献精神带到学校和社区, 并以照片和海报的形式展示出来, 在文明中活动, 在活动中孕育文明, 成为学校和社区文明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和力量。

但是,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社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 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也凸显出了一些制度缺失的问题。

本文就郴州市一中开展班级团支部结对残疾人进社区的“阳光助残”活动情况, 开展了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研究工作, 结合国内外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情况作了分析工作, 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制度性建议。

一、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现状分析

( 一) 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中遇到的困难

1. 接受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社区组织较少, 有条件指导学生活动的社区 工作者不多。

2. 社区志愿服务的项目太少。

3. 中学生社区志愿者的技能水平低。

4. 中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 二) 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出现困难的原因

1. 社区和学校对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识不强。

2. 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保障不足。

3. 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性保障不足。

4. 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效的动力激励。

二、亟需加强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建设

( 一) 健全注册登记制度, 提升中学生价值认同度

第一, 要完善有关登记注册制度。可由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协同社区单位, 统一规范学生社区志愿者登记注册的部门、内容、程序; 明确注册中学生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促使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逐步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

第二, 要制作学校和社区都认可的《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在学校、社区进行了相关中学生志愿服务的登记、评价工作后, 相关活动的负责人将要点记录在中学生的《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上。

第三, 规范登记注册部门和程序。可在社区尝试建立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指导工作室, 安排专职的工作人员管理志愿者注册工作, 并且有计划有安排地负责联络学校组织学生活动。凡是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中学生, 都要到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指导工作室申请注册、通过审核、进行评价并填写好中学生《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

( 二) 健全培训制度, 提高中学生服务意识和能力

根据中学生自身实际, 结合社区志愿服务的需要和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 可开发德育综合性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资源, 请资深志愿者和各方面的专家有计划有安排地对中学生进行有关社区志愿者基本理论和基本服务技能的培训。资深志愿者和专家可以由学校采取邀请形式, 也可以采取学校聘任形式, 具体到培训方式而言, 可采取诸如开培训班、经验介绍、案例分析、考察观摩等多种形式。专职人员在给中学生培训时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特点和社区需要的结合, 又要坚持立足当前需要和放眼长远需要的结合,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 三) 健全服务制度, 增强社区服务的吸引力

中学生志愿服务者有自身的优势, 个性化的特色和才艺能满足社区服务中独特的需求。若能经过相应指导和支持, 就能增加新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 丰富志愿服务内容, 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受益。因此要找到社区的需要和中学生志愿者特长的契合点和结合点, 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发诸如“才艺慰社区孤老”“辅导社区小学生假期活动”等中学生擅长、社区居民需要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在服务过程中, 要注意志愿服务的对象更换不要太频繁, 适当的时间有助于中学生与弱势群体的情感交流, 增强学生对求助者的了解, 提高志愿服务无偿性、利他性的认识觉悟。同时, 要明确具体服务的标准、内容、时间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这样既可增强受助者对学生志愿者的信任感, 也为中学生增添了服务的挑战性和吸引力。

( 四) 健全激励制度, 增强中学生参加活动的内驱力

受限于自我认知的局限, 中学生仍需要大量外在的激励机制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 与中学生发展相关的学生社区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 可以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自我成就认同、自我价值提升、自我快乐助人的动力源泉。健全激励制度, 首先, 要把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评价纳入到学校已有的表彰、荣誉、资格认定等激励制度中去; 其次, 对学生志愿服务的贡献, 应当给予及时、适当的宣传和精神性的鼓励和表彰; 最后, 要不断创新激励方式, 可大胆推广“志愿服务时间登记”“服务时间与学分转换”等形式, 把提供志愿服务与学分结合起来, 让学生愿意花时间也乐意花时间到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 五) 加强组织领导, 保证活动安全有序有效开展

首先, 学校党团组织和教育教学等部门要将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纳入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目标和要求, 并加强领导和制度建设。

其次, 要协调社区需要与学生服务的差异, 经常深入社区了解学生在社区志愿服务的情况, 多方交流、督促指导, 形成一个畅通的信息中心。

再次, 要加强文化环境建设, 充分发挥校园和社区已有的各种宣传设施和渠道的优势, 广泛地有针对性地展示社区志愿服务风采, 表彰活动实践中的先进经验与学生, 营造社区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篇4:社区志愿活动计划

一、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概况

1.参加活动的对象主要是以电子专业的师生和具备专业特长的学生为主,学校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来组织实施活动。

2.活动范围一般都是在学校周边的居民生活区。

3.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社区居民维修家用电器,排除家庭线路故障,解答居民在电脑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等。

4.开展活动的几点注意事项:一是做好的物质准备工作,交通工具、常用电器的零部件、维修工具等要准备充分,活动场地的选择要提前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等;二是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这种室外实践活动是非常辛苦的,要充分做好防冻、防暑的准备,还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

5.活动实施规范。活动过程中需要校方实时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规范管理,学校建立了《电子专业社会活动评优细则》《社区活动指导手册》《活动经验交流手册》等。

6.活动的意义。开展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旨在检验教学效果,提升技能水平;服务社会,弘扬雷锋精神;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加强学生团队凝聚力,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

1.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学校团委、实训处、政教处、教务处等部门都参与了该活动,客观上给活动的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这支服务队究竟由哪个科室具体负责,目前并无明确规定。

2.无成熟的运作模式。每学期的活动日程安排、人员组织、联系社区等事项,由于开展活动的时间短,无成熟的经验。

3.人员管理方面有难度。由于活动按照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而且活动时间多安排在节假日,因此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参与人员流动性大,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的探讨

1.中职电子专业社区实践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依托专业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中职生通过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提前了解更多与专业相关的情况,明确定位后续的学习目标,查漏补缺,从而为今后发展做充分的准备。

2.中职教师到社区实践难在哪里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它明确了教师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活动的具体执行过程中,职业教育管理部门、职业学校、社区和教师各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困难与阻力,这可以通过制订地方性法规、建立相应机构、完善学校长期的教师实践活动计划、开展深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制订个性化实践方案等途径,来促进专业教师到社区开展实践活动。

一是缺少教师到社区实践的可行性制度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准则,但是各学校缺少后续的相关专项法规,导致教师到社区实践缺少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实践活动难以顺利开展。

二是缺少独立运行机构,难以保证教师到社区实践活动的高效运作。要建立中职教师到社区开展实践活动的相关制度,建立独立运行的机构必不可少。目前,学校搞这些活动时,是临时组织、发动老师和学生。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和社区均没有设立负责教师到社区活动的具体执行机构,造成各部门对活动的计划和过程缺少统筹、安排、监督和管理,这不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是缺少活动经费分担机制和完善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根据笔者了解,大部分中职教师到社区活动期间的课时费等完全没有或仅有部分发放,而且教师的这种社区实践活动并不会在学校的年终考核上得到体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到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3.来自社区的阻力

由于缺乏长期合作机制,导致一些社区不愿配合此类实践活动。正是意识到了社区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在不断完善校社合作制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到目前为止,相对成熟、认可度较高的机制和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尚处在研究、探索和试运行阶段。

4.教师自身的误区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机制不完善,缺乏教师专业化的制度保障,导致目前职业教育教师的来源十分复杂。这些教师由于在职前培养过程中缺乏完整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规划,导致多数教师缺乏对职业教育的整体理解和对其内在规律的把握,更谈不上对教学规律、课程安排、专业设置等问题的认识了,也就使得部分教师意识不到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对职业学校学生的重要意义,认为校内技能训练完全可以满足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即使有些教师意识到了其重要意义,并且也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但是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渴望并不强烈,认为“吃老本也够用”。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到社区实践更重要的不是提高技能,而是改变思维方式,了解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对职业道德的要求等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安排那么长的时间参与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针对中职生的特点,要求中职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针对学生的特点,在“做中教”,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人文素养、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坚定信念。到社区第一线开展实践活动,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必将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一种形式和职业学校与社会密切联系的有效载体。endprint

四、铺平社区活动之路事在人为

1.逐步完善管理制度,使其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仅靠学校和社区双方的自觉合作很难保证活动的长久性和有效性,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的运行更应该得到学校的支持。笔者认为,有两项内容学校应重点明确规定:一是专业教师在家电维修进社区活动中的人员数量、比例、时间、经费支持等问题;二是教师参与活动期间的工资发放、待遇提升、职称评定、奖金补贴等问题。

规章制度是否能够得到高效、严格的执行依赖于专门机构的监督与管理。职业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执行与监督机构,负责本校的教师参与活动的具体落实,以保障教师实践的时间和质量。该机构具体工作应包括:①专业选择。可采取问卷、访谈等方式获知需要进社区活动教师的专业,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为目标,以安排新兴专业、强调动手操作的专业、当地社区需要的相关专业为主、为先。②社区选择。专业确立后,开始选择当地的社区,应主要选择在当地区域代表性较强、群众基础较好、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社区作为重点联系的实践基地,并争取将其建设成长久性的专业教师活动基地。③制订地区性学年(学期)实践方案。在与社区沟通好实践的时间、人员、地点后,制订该地区(学校)的学年(学期)实践方案,包括实践的专业名称、参与的学校数量、教师人数、起止时间、活动内容、考核办法等。 ④信息公布。将制订的学年(学期)活动方案通知相应学校或在网上公布,教师可依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并提交申请。⑤统计人员。统计教师提交的申请,依据各学校的专业设置、学校的分布、需求等综合情况统筹安排,确定活动人选。⑥监督管理。活动前召开动员大会,强调到社区活动锻炼的目的和纪律;活动过程中,派专人全程监督社区活动的各项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⑦总结评价。教师进社区活动结束后,要求教师对进社区活动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情况,改进教育教学,对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提出建议,为组织好下一轮的进社区活动提供参考。

2.制订并不断完善学校教师到社区活动的学年(学期)活动计划

专业教师学年(学期)活动方案的制订,有利于专业教师了解自身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总体地位和发展方向,刺激教师不断发展专业教学能力,帮助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规划适合自我发展的生涯设计以及制订自主的、个性化的社区活动方案,使得教师到社区活动的目的性、有效性大大提高,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教学服务。

3.建立深层次紧密型的校社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训的紧密结合促进教师到社区活动

目前,在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常是学校派遣教师到社区,其固然是学校和社会联系的途径,但它只是一种单向的、松散型的合作方式,对学校来说,很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与社区建立一种双向互动的、深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成为双赢共生的合作伙伴。

4.制订教师进社区活动的个性化方案,提高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篇5:社区志愿活动总结

三、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志愿服务常态化

一是大力构建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体系20__年志愿者服务工作总结5篇作文。为进一步丰富志愿服务内涵,切实发挥志愿服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我们积极开展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建设,与有关企业加强沟通合作,先后筹资建立了18个城市志愿服务站、12个文明交通劝导站、30个岗位志愿服务站的建站工作,并分批投入城市志愿服务活动。同时,为了便于日常管理,我们对服务站点实行了“三定”管理,即定岗、定人、定责,确保了服务站点的实际功效,实现了志愿服务工作的常态化发展。目前,全市基本实现了每周不少于一次,人数不少于50人的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体系,志愿服务品牌工作逐渐深入人心。

二是积极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为保证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长效运行,团市委制定了《黄石市城市志愿服务站管理暂行办法》,对志愿服务站服务内容、管理维护、人员保障等方面进行具体化规定和要求,从而保证了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运行。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做好志愿者权益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志愿服务保障体系,为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提供生活保障,安全保障。

篇6:社区志愿活动总结

20xx年x月x日上午9点到20xx年x月x日下午5点半

二、活动地点

xx小区活动广场东南角

三、活动内容

我们的这次志愿者活动是为了服务于小区内的老人的,为了关照小区的内的老人们,我们举行了三项服务:

1、免费给55岁以上的老人洗头发剪头发,这一点需要要由专业的理发师来进行,要保证剪完之后得到老人们的满意,最好是能让他们觉得剪完之后要显得年轻几岁。

2、免费给55岁以上的老人剪指甲、掏耳朵、按摩。这一方面主要是由女孩子来做,毕竟她们心细一点,一定要在服务的同时还得跟爷爷奶奶们聊天解闷,缓解他们的孤独。

3、免费给55岁以上的老人修理东西,比如说家里的电视机没声音了,楼道的感应灯坏了,厕所水管漏水、收音机播放不了了等等,我们要尽自己可能的去帮他们维修,这样可以很好的优化老人们的个人生活情况。

我在这次的活动中三项活动基本都参与就是别人在帮老人剪头发的时候,我就去帮忙给他们洗头发,掏耳朵按摩这种细腻活还是不适合我,但是剪指甲我可是一把好手,我做的最多的还是去老人家里给他们修理日常的家电,无一例外的都修好了,得到了他们的称赞,那种感觉真的很好。

四、注意事项

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必须穿我们志愿者的衣服,并且还有佩戴臂章,不然老人们会不知道那些人是来帮忙的志愿者,不得嫌弃老人,就算你再不喜欢和老人接触,既然加入进来了,就要义不容辞的完成任务,听说之前就有好多像我这样的大学生受不了跑了,他们嫌弃老人们的头发脏,有味道,嫌弃老人们的指甲内脏东西多……在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一点,切记不能和老人发生任何的冲突,工具一定记得原封不动的收回,完成后把广场上我们残留下来的垃圾清理干净,

五、活动总结

篇7:社区特色志愿活动总结

按照街道文明办要求,为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社区精神文明“七个一”“两校”活动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区以“未成年人志愿服务活动”的方式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推动未成年人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机制化。

***社区组织未成年人广泛开展学习雷锋、做“小小志愿者”活动,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工作格局。以学习“学习雷锋、做小小志愿者”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从未成年人的实际出发,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利用学生寒暑假、周末等课余时间,组织未成年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和道德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学习、践行雷锋精神。从观念渗透、行动培养和争当模范等三个环节,引导未成年人学习、树立和践行雷锋精神,在宣传雷锋精神中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感悟崇高;在开展活动中提升价值追求,亲身实践;在弘扬雷锋精神中争当模范,挖掘典型。

同时,社区以文明市民学校、道德讲堂为依托,组织未成年人参加雷锋事迹报告会、学雷锋主题演讲等活动,广泛进行雷锋精神的学习教育,让未成年人重温雷锋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崇高精神,弘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中华传统美德,努力营造“雷锋故事人人讲、雷锋日记人人读、雷锋歌曲人人唱、雷锋精神人人传”的浓厚氛围, 争当新时期雷锋传人。

志愿者活动为社区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舞台,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认为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让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在心智的发展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希望社区在今后的日子中,将一如既往得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让孩子多学习,让居民多受益,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特色的志愿者活动。

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参加各种公益性活动,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组织活动时,发挥社区作用、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开拓局面,全力、全方位关爱社区未成年人的成长,在思想、生活、学习中,不断增进社区未年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篇8:社区志愿活动计划

关键词:城市社区,老龄化,老年志愿者

一、引言

我国在进入21世纪的同时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0年7月, 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 200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 占总人口的12.5%;“十二五”期间, 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5%, 老龄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鼓励和支持老年人“老有所为”, 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 不仅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 使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还有助于其个人资源的效用最大化, 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本文基于对武汉市、长沙市等中部地区的老年志愿服务情况的调研, 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武汉、长沙为代表的中部地区的老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因素以及老年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老年志愿服务的建议, 以推动老年志愿服务的发展。

二、老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发展现状

本次调研以武汉、长沙等中部城市社区老年人志愿服务为例, 选取老年志愿者及社会人群为调查样本, 从社会认可度、老年志意者的意愿两个角度出发, 研究老年志愿者活动中受社会认可的活动类型及老年志愿者愿意做的活动类型。从调研结果中发现, 社会认可的老年志愿活动主要为文体活动、环境保护与公共卫生、宣传普及、协调邻里纠纷等, 而老年志愿者的意愿也与社会认可活动所契合。

从老年志愿者年龄段看, 参与社会志愿活动的老年人主要集中在60到70岁之间, 以中老年人为主, 相比于青少年, 老年人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愿望更强烈, 热情更高涨。

从参与形式来看, 既有社区居委会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 也有老年人自发组织形成的相关志愿组织, 老年人自发形成的组织以文体方面为主, 并且组织结构比较健全, 组织建设很成熟, 队伍也相当庞大。

从参与内容来看, 老年人所参与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集中在文体活动、环境保护、协调邻里纠纷等传统活动领域而相对专业的志愿服务活动例如法律援助、技术传授等参与则相对较少。

以武汉的保利社区为例, 由于该社区的老年志愿服务活动得到社区居委会的支持, 因此老年人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都得到了一定的社会肯定和精神奖励, 有时候还有一定的物质奖励。社区还为一些老年志愿者自发形成的志愿组织提供场地和经费上的支持, 为老年志愿者的发展提供了社区上的支持。

研究表明, 老年志愿者进行志愿活动时先是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进行志愿活动, 在个人行动中影响其他的老年人, 进而逐渐形成老年志愿服务队伍。而这些活动提升了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自信, 对社会志愿活动做出更多的贡献, 其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一) 老年志愿者活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老年志愿活动越来越积极, 可以看出老年人对于发挥余热的志愿活动越来越接受, 并从自身做起, 带动身边的老年人一起组织志愿者活动。虽然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会受到年龄、健康、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但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条件也是存在的。

一是老年人在社会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 而这也是社会现在急需的, 这为社会补充了人力资本, 奠定了老年人参与社会志愿活动的基础条件;

二是社会认可老年志愿者价值, 为老年志愿者参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 城市离退休人员中还有许多人不甘于儿女环绕膝下的安逸生活, 他们仍以各种形式参与志愿活动。调研小组的结果及众多资料均表明, 参与志愿者活动已经成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主渠道。

(二) 老年志愿者活动的广泛开展需要拓展深度和广度

就深度而言, 参与志愿者活动使老年人的参与形式仍停留在休闲娱乐型, 不仅能丰富和充实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也能满足老年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的愿望, 但是仍期望老年志愿活动往生产型转变,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就广度而言, 目前我国老年志愿者活动才刚刚起步, 发展空间非常广泛, 尤其随着老年精英在志愿者活动中的充分参与, 能够建立起更多更大的参与平台。

(三) 老年志愿者活动的发展促进了老年人社会参与平台的建设

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平台由三个基本层面构成:一个是满足一般老年人社会参与需求的平台;一个是满足老年人才社会参与需求的平台;还有一个就是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实现参与的综合平台。这些平台的搭建, 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式和途径, 使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愿望变为现实, 也激发了更多老年人的参与热情。而目前的平台建设并不完善, 主要为老年人自己发起的志愿活动, 还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并完善这些平台。

三、影响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的因素

通过本次调研, 根据样本数据以及现阶段我国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 影响老年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 人口方面

人口方面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等方面。作为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硬件条件, 性别、年龄是老年人参加志愿的基础。由于年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身体健康状况, 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逐渐减弱, 其中以60岁到70岁的老年人为主要参与者, 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刚退休因此需要参与一些社会活动缓解退休后的空虚。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有部分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会参与到老年志愿者行列中。

而在性别中, 虽然女性的母性会促使女性更愿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但是大部分老年女性在家庭中充当照看小孩的角色且老年女性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因此老年女性相比男性参与志愿较弱。

在教育因素上, 在同年龄段同性别中, 受教育水平较高的老年人更愿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并且多数参加专业性较强的志愿活动, 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老年人则更愿意参与类如青少年教育、协调邻里关系等专业要求不高的志愿活动。

(二) 经济方面

足够的经济支持是老年人参与活动的重要前提, 老年人原先从事的职业、收入水平、生活状况等对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意愿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作用。志愿者活动通常是指“根据自愿的原则, 出于社会奉献、相互扶助和实现自我等动机, 贡献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和体力等, 无偿或低偿地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活动”。由于志愿服务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志愿者个人承担一定的交通、通讯等的费用, 如果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 那么相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意愿则不如收入水平较高的老年人的参与意愿高。

同时经济因素包括了社会对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支持, 如果老年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获得社会的支持, 并得到社会为活动提供的场地、经费等条件, 那么老年人也更愿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三) 时间资源

时间是志愿者投入到志愿者活动中最大的一个方面, 也是老年人作为参与主体的最大优势, 由于老年人退休之后, 空余时间会相比其他年龄段的志愿者要多。

而家庭里有小孩的老年人参与意愿较低, 由于中年人需要外出工作, 因此家庭里照顾小孩、部分家务的职责主要由老年人来承担, 这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老年人的大部分空余时间, 因此这一情况的老年人没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四) 志愿服务意识

志愿服务意识是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基础。是否愿意作出奉献、是否愿意参与志愿活动的考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年人是否选择在退休后成为志愿者。

而志愿服务意识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年人之前的工作、经历、受教育水平、家庭情况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影响。老年社会学的活动理论和角色理论认为, 退休后如能维持一定的活动水平和原先的精神状态, 保持与外界的接触, 就可以相对长久地保持身心健康, 而这种努力可以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以“志愿者”的角色取代原先的“劳动者”角色而实现。

可以看到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而文化程度、收入状况和年龄层次是城市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四、促进老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建议

老年志愿者对社会以及老年人本身有着重要的发展, 我国老年志愿者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 要促进老年志愿者发展, 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促进树立积极养老观

第一, 以“为”促养。积极养老观不仅强调老年人物质生活保障, 还强调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发展, 实现老有所为, 做到以“为”促“养”, “养”“为”结合。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就是对积极养老观的践行。

第二, 互助自助。我们国家目前处在一个以年轻老年人为主体的老龄化初级阶段, 很需要通过自助互助的文化建设去激发老年人群身上的潜能。参与志愿者活动既满足了老年人发挥余热、继续奉献社会的需要, 又实现了体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和热情。

(二) 建立并完善的相关制度

虽然我国目前在志愿者方面的制度较完善, 然而在老年志愿者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要建立相关法律法规, 将老年志愿者活动规范化, 把老年志愿者工作纳入制度化的框架内, 促进老年志愿活动规范有序的开展, 从而建立老年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信心。同时制定相关激励机制, 维持老年志愿者参与热情, 提高老年志愿者的社会认同感。

(三) 建立老年志愿服务社会团体, 加大财政投入

在不少城市活动经费的短缺成为制约老年志愿者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老年志愿者的发展离不开足够的经费支持, 这需要政府部门、社区居委会以及社会共同支持。作为老年人社会保障事业的组成部分, 老年志愿者活动应当得到政府的经费支持和帮助。

此外还需要对老年人的身体制定相关的保障措施, 防止老年人因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而出现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老年志愿者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老年人重新定位, 实现其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茗, 林志婉.老年志愿活动的理论思考和实证分析[J].人口学刊, 2003, (4) .[1]陈茗, 林志婉.老年志愿活动的理论思考和实证分析[J].人口学刊, 2003, (4) .

[2]李芹.城市社区老年志愿服务研究——以济南为例[J].社会科学, 2010, (6) .[2]李芹.城市社区老年志愿服务研究——以济南为例[J].社会科学, 2010, (6) .

[3]李兆友, 沈金玲, 肖苏.对城区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调查——以沈阳市城区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为例[J]党政干部学刊, 2011 (2) [3]李兆友, 沈金玲, 肖苏.对城区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调查——以沈阳市城区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为例[J]党政干部学刊, 2011 (2)

[4]陈茗, 林志婉.城市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学刊, 2004, (3) .[4]陈茗, 林志婉.城市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学刊, 2004, (3) .

[5]王放.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老年志愿者服务[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 (4) [5]王放.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老年志愿者服务[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 (4)

[6]N1R, 霍曼等著, 冯韵文等译.社会老年学——多学科展望.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6]N1R, 霍曼等著, 冯韵文等译.社会老年学——多学科展望.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7]韦璞.老年妇女社会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上海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年第6期.[7]韦璞.老年妇女社会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上海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年第6期.

篇9:社区志愿活动计划

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志愿服务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近几年来,中学和社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较大的拓展与延伸。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发展和爱”是需要层次中的高级需要,实现这一需要的主要途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基于对学校德育途径的认识以及对中学生特点的分析,由学校组织中学生开展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对社区的发展和中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首先,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构建和谐社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克难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社区业主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区,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虽然社区居民是我们所要建设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区的主体力量。但是,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可在政府服务和家庭职能之外,进一步夯实社区成員的生活保障。中学志愿者们可为社区内的残疾人、病人、下岗人员、失业人员、流浪人员等提供的各类服务,可以弥补和完善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是很健全,也还没有实现全覆盖,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只能依靠多种力量通过多渠道、多举措、多途径的保障供给,才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这张安全网。

其次,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志愿者个人成长成才。虽然当今现代市场经济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中学生精神世界的追求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和迫切性,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特别渴望通过帮助他人和奉献社会的形式来获得内心的需要和满足。据调查发现,当今不少中学生因为跟父母缺乏有效沟通,他们在家表现为种种跟父母不和谐的行为,因此导致不少中学生缺乏基本生活技能和服务技能的学习和锻炼。学校组织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中学生学习技能和提高能力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中学生在在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可亲身体验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进一步熟悉社区、认同社区、热爱社区,逐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志愿服务活动还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学校课程和校园生活的不足,对唤起中学生学习的热情、开拓教育空间、整合教育资源、凝聚各种教育力量很有帮助。

再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学校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和社区都是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文明素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学校还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公民素质,造就文明人的重要任务,加强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也是改善学风、校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有效举措。而中学志愿者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成功搭建了学校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桥梁,实现了学校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直通车。中学志愿者通过开展各种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服务活动,把文明善举、爱心奉献精神带到学校和社区,并以照片和海报的形式展示出来,在文明中活动,在活动中孕育文明,成为学校和社区文明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和力量。

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也凸显出了一些制度缺失的问题。

本文就郴州市一中开展班级团支部结对残疾人进社区的“阳光助残”活动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研究工作,结合国内外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情况作了分析工作,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制度性建议。

一、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中遇到的困难

1.接受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社区组织较少,有条件指导学生活动的社区工作者不多。

2.社区志愿服务的项目太少。

3.中学生社区志愿者的技能水平低。

4.中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体制不健全,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二)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出现困难的原因

1.社区和学校对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识不强。

2.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保障不足。

3.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性保障不足。

4.中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有效的动力激励。

二、亟需加强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建设

(一)健全注册登记制度,提升中学生价值认同度

第一,要完善有关登记注册制度。可由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协同社区单位,统一规范学生社区志愿者登记注册的部门、内容、程序;明确注册中学生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促使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逐步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

第二,要制作学校和社区都认可的《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在学校、社区进行了相关中学生志愿服务的登记、评价工作后,相关活动的负责人将要点记录在中学生的《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上。

第三,规范登记注册部门和程序。可在社区尝试建立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指导工作室,安排专职的工作人员管理志愿者注册工作,并且有计划有安排地负责联络学校组织学生活动。凡是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中学生,都要到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指导工作室申请注册、通过审核、进行评价并填写好中学生《志愿者服务记录手册》。

(二)健全培训制度,提高中学生服务意识和能力

根据中学生自身实际,结合社区志愿服务的需要和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可开发德育综合性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资源,请资深志愿者和各方面的专家有计划有安排地对中学生进行有关社区志愿者基本理论和基本服务技能的培训。资深志愿者和专家可以由学校采取邀请形式,也可以采取学校聘任形式,具体到培训方式而言,可采取诸如开培训班、经验介绍、案例分析、考察观摩等多种形式。专职人员在给中学生培训时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特点和社区需要的结合,又要坚持立足当前需要和放眼长远需要的结合,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三)健全服务制度,增强社区服务的吸引力

中学生志愿服务者有自身的优势,个性化的特色和才艺能满足社区服务中独特的需求。若能经过相应指导和支持,就能增加新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丰富志愿服务内容,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受益。因此要找到社区的需要和中学生志愿者特长的契合点和结合点,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发诸如“才艺慰社区孤老”“辅导社区小学生假期活动”等中学生擅长、社区居民需要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在服务过程中,要注意志愿服务的对象更换不要太频繁,适当的时间有助于中学生与弱势群体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对求助者的了解,提高志愿服务无偿性、利他性的认识觉悟。同时,要明确具体服务的标准、内容、时间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这样既可增强受助者对学生志愿者的信任感,也为中学生增添了服务的挑战性和吸引力。

(四)健全激励制度,增强中学生参加活动的内驱力

受限于自我认知的局限,中学生仍需要大量外在的激励机制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与中学生发展相关的学生社区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可以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自我成就认同、自我价值提升、自我快乐助人的动力源泉。健全激励制度,首先,要把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的评价纳入到学校已有的表彰、荣誉、资格认定等激励制度中去;其次,对学生志愿服务的贡献,应当给予及时、适当的宣传和精神性的鼓励和表彰;最后,要不断创新激励方式,可大胆推广“志愿服务时间登记”“服务时间与学分转换”等形式,把提供志愿服务与学分结合起来,让学生愿意花时间也乐意花时间到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五)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活动安全有序有效开展

首先,学校党团组织和教育教学等部门要将中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纳入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目标和要求,并加强领导和制度建设。

其次,要协调社区需要与学生服务的差异,经常深入社区了解学生在社区志愿服务的情况,多方交流、督促指导,形成一个畅通的信息中心。

再次,要加强文化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校园和社区已有的各种宣传设施和渠道的优势,广泛地有针对性地展示社区志愿服务风采,表彰活动实践中的先进经验与学生,营造社区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最后,要不遗余力地加大中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财政支持力度,落实必要的费用支出,保障中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活动长期有效地开展。

上一篇:阳光抒情作文下一篇:散文家谈散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