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宁波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2024-07-25

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宁波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选8篇)

篇1: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宁波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81108 【发布文号】甬政[2000]2号 【发布日期】2000-01-03 【生效日期】2000-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宁波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甬政〔2000〕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关于加快宁波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1999年11月30日市长办公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

二000年一月三日

关于加快宁波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把旅游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宁波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发展旅游业的紧迫感,积极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营造“合力兴游”的良好氛围,把旅游业作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

(二)宁波旅游业跨世纪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解放思想、抓好机遇、扬长避短、推陈出新,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重点发展国内旅游”的方针,以“二次创优”为载体,以项目开发和市场促销为重点,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为方向,努力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的创新能力。到2002年,旅游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保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并成为中国旅游名城。

二、二、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

(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旅游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吸纳境内外资金发展旅游业。

(四)增加政府对旅游业的引导性投入,加大财政对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从2000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投入发展旅游产业,主要用于支持旅游规划制订完善、重点旅游项目招商和项目开支,支持新发现的有重大文物价值的可供旅游开发的项目,支持开发有特色、上品位,对缩短旅游淡季有明显作用的项目,支持旅游市场开拓、旅游人才培养等的补助、贴息或奖励,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市属旅游企业上缴所得税的市得部分,纳入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帐户,专项用于旅游业发展。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安排一定旅游发展资金,并逐年有所增加。

(五)积极鼓励外商投资开发旅游设施项目,并按国办发〔1999〕73号文件和甬政〔1998〕4号文件的规定享受优惠政策,港、澳、台商投资开发旅游设施项目比照执行(下同)。对侨眷、港澳台属使用境外亲友捐赠、遗产继承而投入旅游项目开发或创办旅游企业,经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核准,可比照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对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荒水进行旅游业开发的外商投资企业,且投资年限在十年以上的,经批准可免缴土地有偿使用费。

(六)努力发动国内各类经济成份和投资主体投资开发旅游设施项目和有特色的重点旅游商品项目,经批准,从获利起五年内,对其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实行先征后返,前两年全额返还,后三年减半返还,专门用于企业市场促销和扩大再生产。

(七)对纳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符合国家土地政策的旅游项目,其所需用地可依法给予优惠。旅游景点、游乐建设项目注册资本金不少于2000万元人民币,且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经市土管、规划部门批准,允许投资者分期开发、分期付款,对其分期发放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八)支持旅游优势企业通过申请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手段,吸纳境内外资金发展旅游业。金融部门在信贷方面要对旅游业实行倾斜,增加信贷支持力度。

三、三、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和旅游景区的建设步伐

(九)旅游项目开发必须遵循“统一规划、依法开发、体现特色、合理利用、科学保护”的原则,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项目开发和宗教、文化等政策的关系。克服旅游项目建设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对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旅游资源,应以保护为主,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十)市县两级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对现有旅游景点的深度开发,注重旅游新项目的有效开发。经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核准的旅游重点项目,享受市重点工程的待遇,并予以重点扶持。旅游项目开发与建设进口所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施工机构等,符合国发〔1997〕37号文件有关规定的,可按规定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

(十一)加快旅游度假区和重点旅游景区的建设步伐。充分依托自然景观,注重挖掘人文内涵,努力提升旅游文化品位,用3-5年时间,把溪口、东钱湖、河姆渡、南溪温泉、上林--鸣鹤景区、徐福东渡遗址、松兰山、梁祝文化公园等重点景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内涵丰富、参与性强的旅游新热点。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和经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核准的市级重点旅游景区,区内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总额以内进口自用按规定不能免税的建筑材料、生产经营设备,常驻的境外客商和职员进口合理数量的安家物品,所缴纳的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可视财力情况,经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用该企业投产营运后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分返还。

四、四、加大旅游商品开发与旅游市场促销力度

(十二)引导并促进旅游企业主动增加科技投入。凡列入市级以上旅游商品发展计划的,生产厂家可按销售收入的1%提取技术开发经费,计入管理费,专款专用。对市级以上的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从2000年起三年内,其上缴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市属企业全额返还,县(市)、区企业,经当地财税部门核准后予以全额或部分返还,专门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商品生产和促销。

(十三)做好做足“以节促旅”的文章。充分利用“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这一重要载体,结合国际服装节、石浦开渔节、梁祝婚俗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不断推出旅游新产品,开拓旅游市场,增强吸引力,扩大宁波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

(十四)结合对外招商,每年由市旅游主管部门制定宁波旅游的整体形象宣传、市场开发和促销计划,把“宁波”作为旅游品牌,进行策划定位、设计包装和宣传促销。尤其要加强对海外旅游市场宣传工作的力度,市有关部门每年到境外进行的经贸、展览等活动,都要增加旅游宣传等内容,所需材料由市旅游主管部门无偿提供。对拓展海外旅游市场需进出境的宣传品、展品、样品等,口岸有关部门应简化手续放行。

旅游从业人员出国(境)从事营销活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实行一次审批,一年有效的审批办法。免费为重点旅游企业建立因特网网站,帮助和推动企业开展网上促销和交易。

五、五、深化企业改革,增强旅游企业活力

(十五)鼓励和引导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等形式组建旅游集团,走旅工贸结合的发展道路。对新组建的旅游大企业、大集团,按照“一司一策、一厂一策”的办法,予以重点扶持。鼓励中小旅游企业通过兼并、租赁、承包、出售、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转换经营机制,加快发展步伐。有计划地开展旅行社经营指标公开招标的试点工作,鼓励个体和私营企业参与招标。

(十六)旅游企业当年安置失业、下岗职工占职工总数60%(含60%)以上,并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经劳动部门认定和财税、物价部门核准,3年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及各种行政性收费;占50%(含50%)以上但不满60%的,享受上述免税费政策2年;占30%(含30%)以上但不满50%的,2年内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占30%以下的,根据实际安置数,当年按人均1500元的标准,报税务部门批准,在计算应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

六、六、营造良好的旅游经营环境

(十七)切实加强对旅游景区(点)、旅游涉外饭店等旅游收费价格的管理,规范各类旅游服务收费价格,制止不正当竞争。进一步清理对旅游企业的乱收费现象,今后凡向旅游企业收费的部门和单位均应按规定申领收费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收费项目、标准收费。按照“商旅同价”的方法,星级宾馆、饭店(含国家特级、一级宾馆、饭店)缴纳的水电费按照商业性收费标准执行。严格控制和规范对上述宾馆、饭店的各类培训、检查、评比活动,并须事先报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十八)筹建市旅游服务发展中心。建立旅游预订网络和信息咨询系统,为旅行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查询和服务,使旅游服务发展中心成为我市旅行社、特色旅游商品、旅游信息服务等相对集中的集散地。积极采取扶持措施发展壮大旅行社一条街。

七、七、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和管理

(十九)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旅游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旅游项目开发、形成新的旅游热点作为市和各县(市)区的一项硬任务来抓,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市、县两级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协调旅游业发展重大问题。市旅游局作为市政府主管旅游行业的职能部门和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行政职能,加强宏观指导,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和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各县(市)、区要按照“风景与旅游一体,资源与市场结合,开发与保护统一”的原则,对旅游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充实,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旅游管理体制。

(二十)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把旅游业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管理轨道。加强有关旅游的地方立法工作,进一步充实、完善有关旅游业管理的政府规章。加强执法监督和检查,维护优秀旅游城市的良好秩序和形象。制定旅游业服务规范,健全顾客投诉受理制度,建立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机制,进一步建立加强市县两级旅游质监队伍,依法行政,以法治旅,切实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加大旅游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严格实施旅游行业管理服务人员资格认证、持证上岗制度,努力提高旅游队伍整体素质。

本意见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由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各县(市)可按照本意见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落实扶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宁波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若干意见

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现提出发展我市个体、私营经济若干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重要性

1、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十五大精神,明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

度”,正确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私营经济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源,从而克服把公有与非公有两种经济对立起来,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当作权益之计和轻视、歧视等模糊认识,树立起一视同仁,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的新观念。

2、认真分析各地个体、私营经济的现状,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认识我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仍有广阔天地,做到放开手脚、放手发展。

3、要认真总结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它们从偏重数量扩张转变为数量、质量并重,注重质的提高,向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集约型发展,鼓励个体、私营企业积极注册商标,培植著名商标,实施名牌战略。

4、实行正确的舆论导向,按党的十五大精神做好宣传工作,纠正“发展多了怕改变社会主义性质,宣传多了会混淆干部群众思想,接触多了怕招来闲言碎语,研究多了被怀疑别有用心”等各种偏见。

二、积极鼓励,正确引导,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

5、允许个体、私营经济采用联合、参股、租赁、承包、购买、兼并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鼓励其吸纳企业下岗职工,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6、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以资产、技术、生产经营活动为纽带,走联合之路,实现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特别要推动行业联合和强强联合,发展连锁厂、店,组建企业集团。

7、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引导其向智力型第三产业发展,如企业策划、经纪中介、信息咨询、会计、律师服务等,引导开发当地资源,做好“上山、下乡、入海”的文章。

8、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科技企业与大专院校、研究院所联合进行资源和技术开发;鼓励个体、私营科技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进行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鼓励科技人员到个体、私营企业中再创业,鼓励下岗人员到个体、私营企业中再就业。

9、鼓励发展科技型、外向型个体、私营企业,引导和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发挥海外“宁波帮”优势,发挥工商联(民间商会)在国外联系广泛的作用,利用各种渠道引进外资和走向国际市场。

10、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和劳动力优势,鼓励农村块状经济大发展,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等劳动技术密集型企业,扶持专业村,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实现行业联合,统一产品的质量、商标和价格,克服无序竞争,使其健康发展。

三、认真执行法律、法规,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11、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项目和商品外,均允许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依法经营;允许有条件的私营企业投资和经营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允许个体、私营企业开发、经营房地产业。

12、除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明文规定须专项审批和实行许可证外,其它一律不作为登记发照的前置条件。

13、各级金融机构要按国家金融政策规定,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创汇产品、新产品开发的贷款,与国有、集体企业一视同仁。同时,各地要研究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帮助筹措资金,择优扶持一批基础好、科技开发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私营企业上档次、上规模、创名牌。

14、私营企业以参股、购并等形式参与乡镇企业或国有企业的改革,在明晰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所投资的地面建筑物经资产所有者提供相应证明,即可向有关部门申办产权证,并可作为抵押物。

15、进一步拓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投融资渠道,经按规定程序批准,个体、私营企业可以发行股票、债券,组织产权交易。

16、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组织的对外考察、招商、商品展销等经济活动,应给个体、私营企业一定数额的席位,在办理出国、出境手续和外国专家、学者来甬

授课,应为其提供方便。

17、鼓励个体、私营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兴办企业,可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兴办“三资”企业的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帮助符合条件的生产型私营企业申请自营进出口权。

18、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只要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可依法领取和使用增值税发票。对生产经营稳定,财务制度健全,有一定规模的个体、私营企业可适当放宽增值税发票使用条件。

19、个体、私营科技企业享受国家、省及市关于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新产品、中间试验、技术市场、技术出口等税收及其它优惠政策;对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科研成果多的个体、私营科技企业,在贷款项目、税收等方面,可比照执行其它企业同等扶优扶强政策。

20、对列入省、市重点新产品及各类科技开发计划的私营企业,分别在一至二年内,对所得税新增部分实行先征后返。被认定为高新技术的私营企业,分别给予前二年缴纳的所得税全额返回,后三年减半返回。

21、私营企业在申报计划科研项目和国家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申请科研成果鉴定和奖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享有与其他企业同等待遇。

22、个体、私营企业的新、扩建项目和技改项目,在立项、生产用地、用水、用电、通信等方面,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安排落实,收费标准应一视同仁。

23、从事建筑、装潢等行业的个体、私营企业经行业主管部门登记,可按照资质评定的有关标准,参加资质评定。

24、在个体、私营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特殊岗位的人员,应持有专门的执业证书,享受与其它所有制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同等的待遇,参加劳动、人事管理部门组织的技能鉴定和职称评定。

25、香港同胞可凭身份证明和本市的居住证,按照本市市民的有关条件,与其它自然人共同投资或单独投资申办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独资、合伙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26、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可在规定时间内保留其原身份,原单位和本人继续按规定缴纳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费后,工龄及交费年限可连续计算。对已参加社会统筹的企业分流人员不再保留原单位关系和身份的,个人继续按当地统筹比例交纳养老保险金的,投保年限可连续计算,达到退休条件时,可享受退休金待遇。

27、军队转业干部、城镇转业、复退军人自愿自行就业,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其档案关系可由负责安置的政府相关部门管理,军转干部保留其干部身份,在两年内仍可由安置部门负责推荐介绍工作。科技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由当地政府人事部门的人才交流机构办理接收、职称评(聘)等手续,公安部门负责在城镇为其办理落户手续。

28、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切实减轻个体、私营企业的负担。各地、各部门要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结合开展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的专项治理工作,纠正和取消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等不合理做法。

四、切实加强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组织领导

29、各级政府都要重视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研究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有关政策,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综合管理。

30、县(市)、区政府应把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纳入当地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市政府从1998年起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纳入各地经济发展责任制进行考核。

31、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介要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宣传各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典型经验,宣传个体、私营企业的先进事迹,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2、工商、物价、财税、技监等行政执法部门要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加强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监督管理。对个体、私营企业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骗买骗卖、欺行霸市、偷税抗税等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

33、各级工商联(民间商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爱国、敬业、守法的教育,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反映他们的正当要求和意见。

篇3: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宁波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2014年10月20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4〕46号) (以下简称《意见》) 。在《意见》中, 涉及到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主要意见如下:

具体提出了“对发展相对滞后的足球项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场地设施建设规划, 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的抓好潜力产业的主要任务, 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都应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等, 倡导每天健身一小时”、“切实保障中小学体育课课时, 鼓励实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计划, 促进青少年培育体育爱好, 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要向学生开放, 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保障, 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将开放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的营造健身氛围的主要任务;提出了“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体育产业专业, 重点培养体育经营管理、创意设计、科研、中介等专业人才。鼓励多方投入, 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 加强校企合作, 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 支持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培训”的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的政策措施。

篇4: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宁波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2010年6月13日)

各州、市教育局:

为加快推进全省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提手险省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省教育厅制定了《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全省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指导意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全省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指导意见(试行)

为加大全省基础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提升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教育需求,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具有国际化、现代化特征的基础教育,结合云南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一)进一步树立教育国际化意识。改革是教育发展的生命所在,开放是改革的源泉所依。顺应当今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全省基础教育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人才培养的全球化观念,确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势在必行。必须充分发挥云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创新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发挥云南教育在中国面向西南开放中的窗口作用、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中的平台作用、国际人才培养与合作中的枢纽作用,为“桥头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二)国际化视野,本土化行动。实现基础教育国际性、民族性与地方性较好地结合,利用国际化的视野,本土化行动,将云南建成“一家园”即:国际教育的家园,搭建“三平台”即:国际教育基础平台、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国际人才培养平台。

二、目标任务

(三)分层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先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或工作积极性较高的地区和学校开始实施,逐步扩大到其他地区和学校,以普通高中国际化作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突破口,逐步扩大到初中、小学、幼儿园。

(四)搭建平台。用3年时间,与100所国外大学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为有留学愿望的普通高中学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入学和选择的机会;到2012年,分别与国外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各100所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

(五)扩大规模。到2012年,依托全省优质教育资源,创建50所国际学校,在校学生达10 000人,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化教育的需求。鼓励和支持全省普通中小学校接收外国学生。

(六)提升水平。通过努力,到2012年,使全省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处于西部地区领先水平。

三、申办与管理

(七)申办审批。国际学校由州市教育部门向省教育厅申报,申办学校须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八)收费管理。国际学校经省教育厅审批后,学校根据办学成本向当地物价部门申请收费许可证。州市教育部门要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学校管理、师资配备等方面给予学校支持。

(九)招生管理。国际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招生计划由州市教育部门单列,招生简章需经当地教育部门审定。招生条件自行确定,学校须事先对外公布招生计划和招生条件。

(十)招收外国学生。外国学生申请就读幼儿园、初中、高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由招生学校进行资格审查,组织入学考试和决定是否录取,结果报省教育厅、省外办备案。

(十一)学籍管理。国际学校招收的学生学籍管理,纳入当地普通中小学生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十二)课程管理。国际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管理,除国家课程设置和省安排的课时外,可增加外语和外国文化课的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外语4(平和国际适应能力。普通高中课程管理,除国家和省的规定,可采取合作方式引进国外课程,引进的课程达到要求的,学校可按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认定学分。

(十三)毕业证书发放。学校按照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课程管理要求,普通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合格可发初中毕业证。普通高中学生修习的学分达到规定要求,综合素质评价合格,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含考查课合格),学校可向其颁发云南省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四、保障措施

(十四)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国冢学校坚持以质量为先、管理为重、群众满意为前提,在举办过程中既要解决好学生人口问题,更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准备进入国外升学和在国内升学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十五)加强地方课程建设。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有关政策,认真研究国外先进的、有益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经验,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种成熟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课程体系。

(十六)有针对性地实施校本课程。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与地方课程建设和构建多元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一套可供学生选择的、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

(十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国际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培养和培训一批具有国际教育理念、富于创新、视野开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层次师资队伍。

(十八)聘请外籍教师。各级各类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向省教育厅提出聘请外籍教师的申请。省教育厅将会同省外办、省公安厅对各级各类学校聘请外籍教师进行资格备案,审批外籍教师的签证申请。

(十九)加强外语教学。要创造条件,开设多种语言的课程,如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泰语、越语、韩语等,既可将这些语言作为第一外语教学,也可开设第二外语或作為选修课,构建双语或多语的教学环境,增加学生自学机会,加强国际沟通能力。

(二十)加大对外合作与交流。改变单一的“教师交流”模式,进行学生、教材、教学计划等“多元交流”。使学校更加开放地面向世界,更加主动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

(二十一)鼓励中外合作办学。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外合作举办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给予举办者政策支持和必要的奖励。

(二十二)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宣传力度,为具备一定条件准备赴国外读大学的学生打开第二条升学通道,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的成才之路。

篇5: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宁波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九府发[2005]26号2006-5-25 3:54:0

4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山管理局,九江、共青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及驻市各单位:

现将《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组织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二OO五年八月二十六日

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根据《中共九江市委关于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决定》,为充分发挥我市的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围绕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这一宏伟目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紧密结合,与发展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与推进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紧密结

合,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探索和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不断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开创具有九江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2)发展目标。市场机制在文化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形成比较完备的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以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形成具有全省先进水平和区域优势的文化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文化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重点

(3)总体思路。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旅游、艺术培训为代表的主导文化产业;积极发展会展、广告、演艺、娱乐、体育等为代表的社会文化产业;努力发展以网络为支撑、以数字技术为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着力构建地域特色鲜明、发展重点突出、相关行业联动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4)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

——出版发行业。进一步办好九江日报和浔阳晚报,扩大发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发展相关服务产业,提高九江报业的市场竞争力,办好九江日报,着力打造浔阳晚报品牌,使之成为辐射赣鄂皖最具

影响力的都市类报纸。积极申办成立九江出版社,支持“九江书城”建设,将“浔阳书市”打造成为区域性和全国专业性的品牌项目。

——广播影视业。挖掘整合广播电视资源,建设跨地域有较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广播电视媒体,形成广播电视产业链;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进程,提供丰富的数据服务;兴建影视拍摄基地,培育电影放映市场,扶持影视创作生产,重振九江影视创作辉煌。——文化旅游业。加大对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鼓励和扶持各类市场主体对青阳腔、剪纸等具有九江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进行市场开发和经营;挖掘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抓好文博景观重点工程建设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加强文艺创作,推出一批舞台艺术精品和大型实景演出项目。

——艺术培训业。整顿规范艺术培训业市场,建设九江艺术培训基地,支持九江学院提升艺术学院办学水平。

(5)积极发展社会文化产业,促进大众文化消费。加快会议中心、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广电演播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举办国内外会议、展览、演出、体育比赛等各项活动;培育建设以书画、摄影、古玩、传统工艺品等为主要内容的艺术品市场;发展体育彩票销售、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等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鼓励支持广告媒介向外扩展业务,做大做强广告产业。(6)瞄准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与全国主

流网站及媒体建立协作关系,积极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内容产业,积极发展网络增值服务,打造信息服务业区域中心;努力引导电子商务,优化物流配送网络;打造“数字博物馆”、“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加强信息资源开发。

三、政策与措施

(7)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完善劳动人事、分配、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8)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以独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建立“文化产业投资指南”,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兴办文化企业,壮大文化产业。

(9)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文化项目;加强出口渠道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推介和营销我市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力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经营理念,进一步提升产业品质。

(10)规范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各级文化产业协会,培育文化市场中介组织,支持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规范文化产业活动,禁止不正当竞争,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和其他文化权益,依法打击破坏文化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11)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化人才的教

育培训,特别要加强文化创作、管理、经营和文化经纪人等人才的培养;要通过优势产业聚集、优惠政策扶持、特色项目吸引等多种方式,加大文化人才特别是领军人物的引进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允许和鼓励有特殊才能的文化人才,以其特长和管理才能作为无形资产,持有文化企业的股份。

篇6: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宁波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试行)的通知

(苏府〔2008〕61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关于加快苏州市创业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已经市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五月十五日

关于加快苏州市创业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

为加快创新创业融资平台建设,增强创新创业投资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根据国家《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2005年第39号令)、《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外经贸部等五部委2003年第2号令),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31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加快创业投资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创业投资的重要意义

(一)创业投资,是指向具有高成长潜力的未上市创业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并为之提供创业管理服务,以期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或相对成熟后主要通过权益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创业投资是投融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是缓解创业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手段。

(二)加快发展创业投资是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作为新兴产业,创业投资是一种高端服务业,是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创业投资以支持创业、创新、创造为主要目的,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创业投资,符合国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政策取向,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创业投资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创业投资可以为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搭起一座桥梁,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品化、产业化。发展创业投资有助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壮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集聚生产要素,促进产业升级,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有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更多地吸纳社会就业,有助于促进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全面提高城市经济综合竞争能力。

二、明确创业投资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四)指导思想。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鼓励和促进社会各类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进入我市创投领域,壮大创投资本规模,完善创投市场体系,规范创投行为,促进广大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五)基本原则。坚持发挥政府与市场的积极性,政府按照“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加强监管、控制风险”的原则,拓宽市场准入渠道,改善社会公共服务,推动创投体系建设;坚持开放发展、多元联动的原则,大胆探索集聚社会资本、民间资源的实现形式,大胆拓展更广泛吸引海外创投的领域和渠道,调整和完善政策法规、积极推动国内创投与国际风险投资市场接轨;坚持规范管理、利益激励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强化创投企业内部的责任约束和利益激励,建立创投的风险防范、信息披露和监督系统,有重点地培育有利于创投资本撤出、转让、评价和交易的市场体系。

(六)主要目标。通过政府、企业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争取把苏州打造成创业投资的集聚地,形成“国有创业资本为引导,民间创业资本为主体,境外创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格局。到2010年,全市规范化的创业投资企业(基金)达到40家以上,其中各级开发区至少有1家以上创业投资企业,通过创投促进全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

三、广泛吸引社会各类资本进入创投领域

(七)拓宽创投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及自然人等投资者以独资、合资或其他形式在我市设立创投企业及分支机构。积极支持我市民营企业集团、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具备一定资本实力的企业通过新设企业、变更登记、增资注册等形式设立创投企业。创投企业依法通过私募方式向特定的投资者募集资金,其募集的对象必须是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投资者承诺的资金可分期到位。

(八)规范设立创投机构。创业投资企业可以采取公司制、有限合伙制等组织形式设立。在我市设立规范化的创业投资企业(基金),若其实收资本达到3000万元人民币,或者首期实收资本达到1000万元人民币且公司全体投资者承诺在注册后的5年内补足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实收资本的,可按相关规定申请备案,并享受有关扶持政策。境内资金申请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管理企业,依法直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外商投资的创业投资机构的设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注册登记。

(九)有效防范和控制创投风险。积极鼓励创投企业开展创投业务,规范和控制其他投资行为,降低投资风险。创投企业可以以全额资产向多个未上市企业

进行股权投资,但对单个企业的投资不得超过创投企业总资产的20%。创投企业不得从事担保业务和房地产业务(购买自用房地产除外),创投企业暂时未投项目的闲置资金可通过存放银行、购买国债或其他固定收益类证券获取收益。

(十)培育一批创新型创业企业。通过税收和资金倾斜,在各高新园区的基础上,结合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专业园区等建设,积极发展创新型创业企业的产业集群,突出特色产业和关联支持产业,形成创投的栖息地,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化、产业化进程,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链。鼓励创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办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博士后流动站,组建科研生产联合体,开展项目合作,为创投提供丰富的项目源。鼓励各类创投机构对发展前景好、吸纳就业多以及运用新技术、新业态的中小服务企业开展业务。

四、加大对创业投资的扶持力度

(十一)落实创投税收扶持政策。经过发改委系统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税收扶持政策: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抵扣。

(十二)加强创投引导,设立市本级创投引导基金。依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及苏州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积极支持创投和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投资。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市本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主要用于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流向创投企业,引导创投企业投资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中小创业企业。引导基金以参股或提供担保等形式对创投企业给予支持,帮助创投企业扩大资金规模,增强投资信心,参股部分作为优先股按照同期国债利率取得股息收益,其余超额收益由其他股东分享。引导基金设立及运作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十三)建立创投风险补偿机制。允许经过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可按不高于总收益10%的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财政再给予一定比例的匹配资金,形成创投风险补偿资金,对新设立的符合条件的创投企业给予启动资金补贴,对符合政府政策导向并投资于初创企业的创投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出现的亏损,按其投资损失的一定比例给予风险补贴。创业投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具体标准另行制定。

(十四)优先扶持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市注册的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余额超过净资产50%、且其他投资资金余额未超过净资产30%的创投企业,可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对创投企业参股投资的经国家认定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的科技项目,特别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的高层次科研人员以及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进入市场创办领办企业的科技项目,市有关科技计划积极予以择优扶持。

(十五)扩大创投机构分配自主权。鼓励包括创投管理企业在内的创投机构

建立内部和完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允许不同类型的创投机构按照规定采取期股、期权、奖励等多种收益分配方式,以调动管理团队的积极性;放宽对国有创投企业的分配自主权。

五、完善创业投资服务平台

(十六)加强对创投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创投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具体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组织协调。建立健全创投的组织体系和工作网络,积极推进资本、项目和人才的有效对接,帮助和指导企业开展各项创投业务。市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加强协调与配合,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同时,要加大创投宣传力度,扩大创投的社会影响力和普及程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投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十七)依法对创投企业进行备案管理。创投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后,即可申请创投备案。经过备案的创投企业可享受国家和省市的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同时接受备案管理部门的监督。市发改委按照省发改委的授权,负责对我市创投企业的备案材料进行初审,协助上级发改部门做好备案创投企业的年审工作,并协调落实创投相关政策。

(十八)完善创业投资退出机制。根据非上市公司资本流动、资产重组的客观需要和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加强我市产权市场建设,特别是扶持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加快制度创新,提升服务功能,积极向上争取,开展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交易试点,努力建设统一互联的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为企业并购重组、股权交易、创投退出等提供重要平台。

(十九)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强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与创投企业之间的业务交流和合作,加大对创投企业及创投企业投资的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创投企业可以尝试在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向贷款类金融机构借款和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债权融资,提高创投企业的再融资能力。同时,积极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产业投资基金或其他公司参与对创业企业购并活动。

(二十)进一步健全创投中介服务体系。发挥中介服务机构在咨询、评估、担保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支持中介服务机构为创投提供技术信息、市场预测、项目评估、财务及法律咨询等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创投所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十一)密切行业协作配合。充分发挥苏州市创业投资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协作,制定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创投行业的自律机制,组织开展创投项目推介等活动,加强与境内外创投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促进我市创投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十二)加强创投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良好的创投人才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吸引一批熟悉资本运作、拥有行业背景、精通现代管

篇7: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宁波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福建省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闽政〔2000〕2号)

宁德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政府原则同意《福建省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市、县、区要根据《福建省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在执行过程中,要认真总结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并及时加以推广;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可迳向省政府办公厅反映。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000年二月一日

福建省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在实施我省新一轮创业的过程中,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中发〔1999〕1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抓紧组织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工作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和依据,是提高小城镇建设整体水平的前提。各县(市、区)要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抓紧开展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及时搞好小城镇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调整和深化。

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要根据区域经济规模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优化城乡结构布局;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重点解决好县(市)域内建制镇、集镇和中心村的布局以及交通网络、供排水管网、水源保护、电力通讯、垃圾污水处理和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布局;根据县(市)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度扩大重点小城镇规模,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促使有条件的重点小城镇向小城市发展。今年各地(市)要切实抓好一个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试点工作,明年起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争取3至5年全部完成。

进一步深化小城镇的总体规划,对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小城镇总体规划要及时调整。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小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工作。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重点抓好住宅小区、商业街区和工业园区的详细规划编制和景观设计工作。

强化规划管理,确保规划的严肃性。未编制规划的一律不准动工建设;已编制的规划,必须经过论证后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及时报批。经批准的规划具有法律效力,未经原审批机关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整变更。

小城镇总体规划要由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省部级试点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工作由具有甲、乙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

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小城镇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计划,明确责任,落实经费,切实抓紧抓好。规划经费以小城镇自筹为主,省、地、市、县(区)予以适当补助。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建委研究制订。

二、二、积极深化小城镇建设方式改革

全面推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建设方式,提高小城镇建设的综合开发水平。小城镇规划区内一律停止办理零星用地、零星建设审批手续。有条件的小城镇可通过成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实行统一开发、配套建设;简化小城镇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审批手续,有关规费给予适当优惠。尚不具备条件的地方要走个人集资建房或集中统代建的路子,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进行配套建设,其税费仍按个人建房标准缴纳。进一步降低农村建房造价,凡属成片开发建设小城镇居民住宅小区的,小区外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由小城镇人民政府承担,小区内市政公用设施和非营业性配套公建费,一半由小城镇人民政府承担,一半摊入建房成本。各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对成片开发小城镇居民住宅小区的建设用地要在土地利用计划中统筹优先安排。

三、三、进一步抓好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分类指导,进一步抓好全省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小城镇试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所在县(市、区)政府负责抓好落实;省、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检查指导,对试点小城镇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小城镇建设试点要与农村小康建设、文明村镇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工作相结合,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建成一批新型的示范小城镇,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继续支持100个省部级试点小城镇搞好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除继续争取一批综合文件较好的小城镇列入国家计委实施的示范试点项目外,计划在山区地(市)选择部分重点小城镇作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示范项目,加大省级资金扶持力度。具体扶持办法由省建委会同省财政厅、省计委研究制订。所在地、市、县(区)也要安排资金予以配套扶持。从今年起,省级村镇规划事业费重点用于补助省部级试点小城镇和部分重点村(小区)的规划编制。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省部级试点小城镇和重点村(小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省部级试点小城镇和省级重点村(小区)的规划设计方案须报请省、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按法定程序报批。

四、四、建立和完善小城镇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

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小城镇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和建设体制,走出一条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和管理小城镇的路子。

(一)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允许和鼓励以国内BOT、项目融资、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外资和港澳台资金进入小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性领域进行投资建设和经营活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普通住宅的开发建设。

小城镇公用设施逐步实行有偿使用制度。投资经营自来水、市场、公园、公厕、垃圾转运站等市政公用设施,其投资收益给予合理回报,价格适当放开,价格水平由价格主管部门审批。路、桥等公益性设施,鼓励通过拍卖冠名权、有限期承担企业广告等形式,吸引各方面资金投入小城镇建设。

鼓励成立小城镇市政服务公司,对小城镇垃圾的收集、清运和下水道的疏通、清洗等服务性行业实行有偿服务,收费标准报价格主管部门审批。

(二)进一步加大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

1.把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划和投资计划。省直有关部门扶持农村的建设资金要有计划地集中用于100个省部级试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闽委发〔1998〕17号文)精神,把山区小城镇建设列入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补助项目。

2.各地、市、县(区)政府要多渠道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山区市、县政府视财力可能逐步增加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除每年从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可从本级财政预算外资金中安排一部分加以解决。各级政府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小城镇的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绿地、环境整治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3.在小城镇收取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小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小城镇房地产综合开发中的公有收益等严格按照闽政〔1997〕5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4.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做好农村信贷工作,支持农村小城镇建设,对有还贷资金来源的小城镇基础设施积极予以贷款支持。拓展农村信贷范围,逐步开办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对收入稳定的农户,可参照城市住房信贷管理办法,适当发放住房贷款和房屋抵押贷款,并逐步建设和完善农村信贷管理的担保机制。

五、五、合理安排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用地

各地要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切实解决好小城镇建设和耕地保护的关系。在确保小城镇镇域范围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采取多种形式,拓宽小城镇建设用地渠道,合理安排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用地。

1.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纳入省、地、市、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在保证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土地和计划部门在下达土地利用计划时,对村镇建设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小城镇建设的合理用地给予支持。市、县政府要从本地的建设用地中切出一块专项指标,用于扶持重点小城镇建设。

2.小城镇建设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加大旧镇(村)改革的力度,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走内涵挖潜、集约用地的路子。对通过旧村镇改造、土地整理等所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经省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验收确认后,在完成当地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可按60%比例置换成小城镇建设用地;该项用地可在本乡镇范围内使用,也可在本县(市、区)范围内统筹使用,并允许跨使用。对小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实行有偿使用,按规定收取的有关规费留给地方的部分,拿出一定比例专项用于村镇基础设施建设。

3.处理好集体土地交换、农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等问题。在不改变原土地用途性质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土地、农户承包土地以转包、互换、入股、租赁等形式,在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实行流转。鼓励集体存量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

六、六、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通过规划引导和政府扶持,积极鼓励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向小城镇工业园区集中,以利于连片发展和污染治理,形成规模效益,促进乡镇企业、农村二、三产业与小城镇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土地管理部门和计划部门下达土地利用计划指标要优先考虑小城镇工业园区的用地需要;新建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费予以减半征收;乡镇企业改制中涉及的存量建设用地,经有权机关批准,允许以租赁、联营、作价入股和其它法定形式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处置。

七、七、加强小城镇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小城镇建设要注重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成果,提高小城镇建设的科技含量。凡在小城镇规划区内承接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必须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并经县(市、区)或所在小城镇建设主管部门登记后,方可按照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接工程。村镇公共建筑工程、生产性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工程以及成片开发的住宅小区、4层以上(含4层)且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建筑要实行建设项目法人或业主责任制,由项目法定代表人或业主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并建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的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度;县(市、区)建设工程建设监督站依法实施质量监督,按规定必须委托监理的要委托监理。上述限定规模以下的住宅建筑及其附属物必须实行有证设计、有证施工或使用通用标准图。村镇个体建筑工匠须经培训并领取《村镇建筑工匠许可证》后,方可承接4层以上(含4层)、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下的个人住宅建筑工程。4层以下(含4层)、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下的个人住宅的质量监督由业主自行选择。

八、八、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

小城镇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全省各地、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要把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列入任期目标责任制,小城镇分管建设工作的领导要由具备一定建设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人员素质。各级政府要把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正常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篇8:宁波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宁波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北京市规划委, 天津、上海市城乡建设交通委,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现将《关于进一步促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改革与发展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 认真贯彻落实。

2013年2月6日

关于进一步促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 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先导和灵魂, 是贯彻落实国家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促进先进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关键环节, 是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 对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科学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也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发展环境, 提升服务水平, 促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改革与发展, 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科学发展理念, 明确基本思路和

主要目标

(一) 发展理念

工程勘察设计要坚持质量第一、以人为本, 资源节约、生态环保, 科技引领、人才兴业, 文化传承、创新驱动的理念。

工程勘察设计要始终坚持将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 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功能和质量;充分考虑地域、人文、环境、资源等特点,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能源, 推进低碳循环经济建设;注重环境保护,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加强人才培养, 提升行业队伍素质;坚持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坚持技术、管理和业态创新, 促进勘察设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 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为主线, 坚持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完善行业发展体制与机制, 推进技术、管理和业态创新, 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不断提高勘察设计质量与技术水平, 实现勘察设计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三) 主要目标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加强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动态监管为手段, 以推进工程担保、保险和诚信体系建设为重点, 完善勘察设计市场运行体系;以大型综合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和工程公司为龙头, 以中小型专业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为基础, 构建规模级配合理、专业分工有序的行业结构体系;以质量安全为核心, 以技术、管理、业态创新为动力, 逐步形成涵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行业服务体系, 实现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二、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四) 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制度

进一步简化工程勘察设计资质分类, 加强对专业相关、相近的企业资质归并整合的研究。加强企业资质动态监管, 强化勘察设计市场准入清出机制。完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跨区域开展业务的管理, 规范企业市场行为, 防止地方保护, 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工程勘察设计市场。

(五) 完善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勘察设计个人执业资格制度框架体系, 合理优化专业划分, 逐步实现相关、相近类别注册资格的归并整合。完善执业标准, 探索拓宽注册建筑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的执业范围, 强化执业责任, 维护执业合法权益。加强执业监管, 规范执业行为, 加大对人员业绩、从业行为、诚信行为、社保关系的审查力度, 防止注册执业人员的人证分离, 全面提高执业人员的素质。

(六) 改进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制度

针对勘察设计行业特点完善招投标制度, 研究推行不同的招标方式, 大中型建筑设计项目采用概念性方案设计招标、实施性方案设计招标等形式, 大中型工业设计项目采用工艺方案比选、初步设计招标等形式。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应重点评估投标人的能力、业绩、信誉以及方案的优劣, 不得以压低勘察设计费、增加工作量、缩短勘察设计周期作为中标条件。

(七) 加强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监管

健全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监督管理机制, 加强对企业市场行为和个人从业行为的动态监管, 定期开展勘察设计市场集中检查。健全勘察设计行业管理信息系统, 逐步实现与工商、社保、税务等行政主管部门的信息联动, 实现对各类市场主体、专业技术人员、工程项目等相关数据的共享和管理联动, 提高监管效能。

(八) 推行勘察设计责任保险和担保

进一步完善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加快建立由政府倡导、按市场模式运行的工程保险、担保制度, 保障企业稳定运营。支持工程勘察设计领域的保险产品创新, 积极运用保险机制分担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和人员的从业风险。引导工程担保制度发展, 为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增强服务能力、提升企业实力提供支撑。

(九) 保证工程勘察设计合理收费和周期

完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和周期管理体系, 进一步提高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和水平。合理确定工程勘察设计各阶段周期,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并严格履行。完善优化设计激励办法, 鼓励和推行优质优价。监督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承发包双方严格执行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加大对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违规低价竞标和建设单位压缩合理勘察设计周期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十) 健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诚信体系

按照“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失信必惩、保障有力”的原则, 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营造良好的勘察设计市场环境。完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诚信标准, 建立比较完整的各类市场主体和注册执业人员的信用档案。依托全国统一的诚信信息平台, 及时采集并公布诚信信息, 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对诚信信息的分析和应用, 推行市场准入清出、勘察设计招投标、市场动态监管等环节的差别化管理, 逐步培育依法竞争、合理竞争、诚实守信的勘察设计市场。

三、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十一) 拓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服务范围

支持企业参与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 引导企业加强业态创新。促进大型设计企业向具有项目前期咨询、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和融资能力的工程公司或工程设计咨询公司发展;促进大型勘察企业向具有集成化服务能力的岩土工程公司或岩土工程咨询公司发展;促进中小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向具有较强专业技术优势的专业公司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以设计和研发为基础, 以自身专利及专有技术为优势, 拓展装备制造、设备成套、项目运营维护等相关业务, 逐步形成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十二) 增强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坚持自主创新, 引导企业建立自主创新的工作机制和激励制度。鼓励企业创建技术研发中心, 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利和专有技术及产品, 形成完备的科研开发和技术运用体系。引导行业企业与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行战略合作, 重点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支持有条件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 全面提高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科技水平。

(十三) 强化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人才支撑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制订人才发展规划, 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人才队伍。要建立健全与市场接轨的人才选拔任用、培养和分配激励制度, 最大限度地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吸引和留住人才。加快行业领军人物、复合型人才、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加强多层次人才梯队建设。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从业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十四) 推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 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加快建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标准。积极推广三维设计、协同设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大型建筑设计企业要积极应用BIM等技术。建立项目管理、综合办公管理、科研管理等相结合的集成化系统。探索发展云计算平台, 实现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的全面共享, 增强企业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能力, 全面提高行业生产效率。

(十五) 提高工程勘察设计质量保障水平

勘察设计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注重全过程质量控制, 加强审核环节管理, 同时提高自身技术装备水平, 积极开展人员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勘察设计企业应当对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勘察设计质量负责, 企业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各专业设计人、注册执业人员对勘察设计质量承担相应的责任。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对勘察设计质量严格把关, 按照要求对勘察设计文件中涉及公共利益、公众安全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进行审查, 全面提高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质量水平。

(十六) 鼓励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参与村镇建设

鼓励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村镇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和相关专业技术工作, 参与农房建设标准规范和农村房屋建设标准设计图集编制, 提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房设计服务。允许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以个人名义承担农村低层房屋设计任务, 并对设计质量负责, 逐步提高农村房屋的工程质量。

(十七) 推动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走出去”

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 加快行业国际化发展进程。对有实力、有信誉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 在对外承包工程等经营活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企业与国际先进的工程公司、供应商、专利商、分包商建立合作关系, 带动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发展和设备材料出口。推动大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掌握国际标准规范和通行规则, 积极将国内标准规范推广应用于国际工程项目, 逐步提高我国标准规范的国际地位。

四、强化行业组织作用

(十八) 充分发挥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组织作用

上一篇:医学生参加三下乡心得体会下一篇:历史课导入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