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信息技术第3课 画线条教案

2024-07-08

四年级信息技术第3课 画线条教案(精选5篇)

篇1:四年级信息技术第3课 画线条教案

第3课 画线条

教学内容: 1.铅笔工具 2.直线工具 3.曲线工具 教学目标:

1.能综合应用直线、铅笔、曲线工具创作图形 2.熟练掌握曲线工具的用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曲线工具的应用 难点:曲线工具的使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多边形工具

师(出示红领巾):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画图”窗口里的矩形工具和多边形工具。现在,请大家运用上节课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动手试一试,画出这面旗。(教师指定学生回答他们是如何画小旗的)

二、授新

课件出示:教材素材图。同学们,看这些美丽的图画,都是用铅笔、直线和曲线工具画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工具的使用。1.学习“铅笔”工具的使用

师演示讲解:选取“铅笔”工具,可以画出简单的线条。(师画一些简单的线条)

同学们看下面的一些图画,它们就是用“铅笔”画成的。(课件)你也试着画一画,让学生画桔子图 学生练习(巡视指导)2.学习“直线”工具的使用

师演示:选取“直线”工具,讲解直线的类型,选取不同类型的直线,演示画线。(课件)直线图形 学生练习

3.学习“曲线”工具的使用

(师讲解曲线工具)点击“曲线”工具,先用画直线的方法,画一条直线,松开左键,移至直线上另一位置,按住拖动,使直线弯曲,调整曲线形状,直到满意松开。每条曲线最多只能有两处弯曲。师演示2次弯曲的曲线的画法,让学生自主练习。师巡视指导。师总结“曲线”工具的操作方法: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曲线的要求,在一条曲线的两侧,分别画出不同形状的曲线。4.运用曲线工具画“水滴”

(师演示讲解)选取“曲线”工具,画一条“直线”(实际是一条曲线),在直线的一侧单击,并拖动鼠标,你认为形状合适时松开鼠标。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5.清除图像

谈话:同学们看,教师这里有一幅画,画面上有一些我不想要的图形,请你们帮帮老师,怎样把这些图形清除掉,两人一组尝试一下。学生汇报清除的方法

师总结:清除图像的方法有两种:⑴是使用工具选取要清除的画面,按键盘上的Delete键,或选择“编辑”菜单-“清除选定内容”命令;⑵是选择“图像”菜单-“清除图像”命令,但两种方法清除的内容是不同的。

6.帮助功能的使用

在使用画图软件时,有时会遇到问题,但又没有办法求救于老师和同学,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画图软件的帮助功能。师演示:单击“帮助”菜单-“帮助主题”命令,打开帮助窗口,窗口左侧显示的是帮助的目录,右侧框显示对应的帮助文字。单击打开 或合起 的书(图标),就会收起或展开对应的标题,单击带有 图标的小标题,就会看到相关的帮助内容。

如果不了解你遇到的问题在哪一类标题里去找,还可以使用“索引”和“搜索”命令进行相应的查找。生练习使用帮助主题

三、学生汇报学习收获

四、本课小结 1.教师总结

后 反 思

这节课,我认为最大缺陷是时间没有把握好,教学节奏较慢,以至于后来为了赶内容,知识讲的不清楚,重难点之处没有得到提示与重复,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这可能因为课前的导入部分过多造成。另外学生课堂气氛不活跃,没有真正与老师互动起来,每一步任务的反馈效果也没有充分利用,以至于学生错了之后还是错了。

下面我把我这节课的教学想法说一下。我认为信息课,不同于其它课,有充分的资源可以利用,而且学生本身也对信息课感兴趣,所以课前我做了两个课件,一个课件是向学生展示世界上的各种曲线图形,让学生不但接受美的熏陶,感受到曲线的美丽神奇以及无处不在,让学生体会因为曲线的存在让生活与世界都多了一份精彩,从而为导入新课作铺垫,另外图片展示也可培养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好奇与兴趣,直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一个课件是本节课三个任务的对象,通过图片的对比,更直观地体现三种不同曲线,我设想让学生自己观察对比找出区别,然后再解决问题。在导入部分,我先播放课件,然后再图中找出今天上课的主角——曲线,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有哪些曲线,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曲线,贴近曲线,在学生们纷纷举手中调动课堂气氛。在看曲线,找曲线后,我总结一下,得出:曲线无处不在!生活因曲线变得更精彩,那我们就来画一画曲线吧!这时让学生打开“画图”软件,接着,我出示课件二,并让学生观察画出第一种曲线,有两个弯的曲线,我将给学生两分钟时间尝试着画一画,(之前提示根据前一课“画太阳”的三个步骤来画一画)此时我将巡回观察学生情况,2分钟到时,找画的好的同学说说她的画法,边讲解边操作,其它同学观看听讲。这样做是因为学生在自己尝试了之后就会有疑问,而在学生有疑问时,给学生正确的指导与解答,这时效果是最好的,而单纯的老师先讲解学生后操作的模式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因为学生往往还有点眼高手低,心想不就是画一条曲线嘛,用得着那么麻烦吗!这种心理使学生不乐于听讲,而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所以针对这种心理特征,我用了“学生先尝试——遇到疑

惑——给予指导解答”这种模式来教学,而让学生操作讲解取代老师讲解,使因为学生年龄相仿,他们之间的语言与理解能力更相似,容易理解。之后,我让学生按照刚才说的方法自己动手操作一下,这是纠错阶段。这样第一个任务完成了。我再出示课件二中的第二种曲线(一个弯的),让学生自己观察出这两种曲线的区别,在找出区别后,请学生动手尝试,在此次尝试中我估计学生会有疑惑,所以中途我给大家提示:两个弯的曲线“三步走”是:先直线,后拖动两次。那一个弯的曲线当然也是先画直线,后拖动一次机,那还有一次拖动怎么办?(可以理解为在一个弯的地方拖动两次,第一次卡拖动好了,第二次在原地单击一下,相当于单击把曲线固定住一样)在我提示后,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完成后出示课件2中第三种曲线,请同学找区别。(封闭的曲线)这一点,我觉得有点难度,所以当学生尝试一分钟后,因我估计较难,会的同学较少,所以我尽量早点提出提示:画刚才两种曲线时,都是先画一条直线,直线起点,而封闭曲线的起点与终点是同一点,所以我们只要画一个点就可以了。而且封闭曲线的三步都是三个点,相当于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后让学生操作。这样本节课我们运用的“任务驱动法”中三个任务都已完成,接着我给他们布置作业:用曲线画出一支柳条。这样设计是为了将曲线运用到实际中,也是为了巩固练习之效。在这5分钟里,我将巡回观察,对个别指导,并让每组的信息小组手检查本组同学情况,最后请画的好的同学展示作品,同学给予鼓掌。这样一节课内容已晚场,老师带领学生回忆,同时,为下节课保存文件作下埋笔。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想流程,但实际教学中发现有许多问题与突发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衔接上不流畅自然,整节课听起来有些环节很突然,这可能是备课不充分,不熟练的缘故,特别是有时自己也有些淤塞,不知道下一步进行什么,用什么过渡衔接,比如在学生操作是,我应先让学生观看图片,并暗示这是两个弯的曲线,在面对突发问题时应变能力不足。如当观看黑白抖动感的图片时候,请大家找一找特征,一位同学起来回答说是黑色与白色组成的、、、、、、,话题越跑越远,本来我想用这副神奇的图片告诉大家曲线的神奇,却得到以外的回答,而当时我只简单打断学生回答,没有给予正确引导,又如在画一个弯的曲

线时,我本以为挺难的,学生不会,所以设计了自己讲解,却没想到学生都会,因为他们动作还未完成,所以错误未形成,这时我找了一位同学回答,同样她的操作未完成,所以缺点未发现,这时我只简单补充一下还要单击一次,而学生没有看到问题,所以不明白为什么还要单击一次。我想,当时我可以对他说,请再画一条直线,此时他鼠标移动了,问题也就产生了。这时我再说为什么会这样,我血癌女冠这样会更有效果。可惜当时对此处理的不好。另外,由于时间把握的不准,又为了赶时间,所以学生操作的时间较少,很多学生还未能完成任务就被迫停止下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这可看出这节课的质量不高。还有在重点处未强调。如在说明一个弯的曲线最后要原地单击一下,但这点我只是提一下,学生未能重视,也造成效果不佳的原因。在最后的综合练习中,我让学生画一个柳条,但可能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尚有限,所以很多同学用其它工具画出柳条。若当时,我先出示一个成品给他们看,并介绍各个部分分别用什么工具画的,这样的画学生有了一个更直观更形象的任务后,更利于完成任务。

在课后的评课活动中,听课老师都给了我许多建议与意见,也提出了疑惑,让我看到更多要改进之处。例如,学生课堂气氛不积极活跃,对学生的反馈处理的太潦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小组活动趋于形式,未能真正实施起来,导入篇幅过多,浪费了时间,讲课高潮没有体现,等等、、、、、、,但同时也给了我鼓励,让我明白自己这一节课也有亮点,如课前准备充分,课件制作精美,并且体现了信息技术课与美术整合的思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传播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本节课知识点都已完成,并且设计了一个综合练习——画柳条,让学生巩固练习。我想,如果我可以把“曲线”工具的画法编一个顺口溜也许效果会更好。

对两个弯的曲线“三步走”:先直线,二拖动,三拖动。对一个弯的曲线“三步走”:先直线,二拖动,三原地单击。对封闭曲线的“三步走”:先点击,二拖动,三拖动。这是我设想的不知是否会更好点。

这节公开课已经上完,收获很多,发现的问题也很多,这些就是我以后的努力改正方向了。

篇2:四年级信息技术第3课 画线条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曲线与直线分别能够表示动与静的感觉;利用直线或曲线完成一幅主题创作;丰富作品表现力。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重点:

感受、理解线条曲直所表现出的动与静。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教学时间:

共1~2课时 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准备:

范画、欣赏图片(建筑物、马路、等具有挺拔直线效果的图片,水波、柔软物体随风飘动、花样滑冰的冰刀痕、自由体操中的彩带操、电线、飘舞的雪花等。

音乐。

各种绘画《线条的动与静》将用到的工具。教学过程:

引导阶段:

观察:

1.引导学生观察一张方形的纸飘落的轨迹,观察乒乓球跳动的轨迹,用线条记录下来。2.观察教室里的门、窗框、墙角线、桌子、讲台等线条,用线条记录下来。

比较一下1、2两次观察记录下的线条的区别。(直线与曲线)

学习教材内容: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体验静止与流动的感觉。举例说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师小结:平直的线,如地平线、建筑物的垂直线,会给人静止、稳定的感觉,如果我们要表现静止、稳定的感觉,可以多用这样的线条。而各种曲线,或让人感觉流畅,或让人感觉激越,适合用来表现各种动的感觉。

发展阶段:

怎样画好直线:执笔、运笔(手臂的姿势)、力度等。强调不要用尺子。

学生试着练习练习画横、竖、斜等长、短直线。

欣赏现代建筑、马路、路灯等具有挺拔感的物体图片,思考并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具有挺拔直线感的物体?直线还能表现哪些物体?怎样表现?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具有、稳定、直线挺拔感的画面来表现,注意画直线时不要用直尺。

(以上内容可集中放在第1课时完成,人教版美术教案)

以下内容集中在第2课时完成:

曲线的变化:同样粗细的曲线、有粗细变化的曲线。

播放音乐,听音乐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流动、婉转、悠扬、轻重、高低等变化,用笔边听边跟着随意画,看看可以画出什么样的曲线。

小结曲线的变化:用笔的轻重、缓急、长短,用色的干湿、浓淡,运笔的轨迹如跳跃、连续等笔触的变化,都会出现非常丰富多样的曲线效果。

欣赏水波、柔软物体随风飘动、花样滑冰的冰刀痕、自由体操中的彩带操、电线、飘舞的雪花等图片,说说这些景致适合用怎样的线条曲线来表现。

欣赏课本上表现动感的图片,重点欣赏敦煌壁画《伎乐天》,感觉古人的精美表现。

选择一个具有动感的画面,用曲线来表现。(在音乐声中单独完成)

作业展评:说说你对同学作品的看法,有什么地方画得比较好,什么地方值得修改。

收拾与整理:

篇3:四年级信息技术第3课 画线条教案

教案基本属性:

教案名称:《加法运算律》教案

教案信息: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3《加法运算律》

文/段庆娟

教材分析:

在游览了黄河小浪底的美丽景色之后,引入保护母亲河的话题。在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情境中,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地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这两个运算律。

难点: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

课件、表格等。

教案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请看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黄河的走向,弄清黄河流域与黄河长度的区别,汇报自己发现的信息。

2、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1)黄河流域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2)黄河的全长约是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提问能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加法交换律

师:黄河流域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谁会解答?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独立列式计算。教师板书其中的两种计算方法:

(39+34)+2

39+(34+2)

=73+2

=39+36

=75(平方千米)

=75(平方千米)

同样,第二个问题也可能产生两种计算方法:

(3470+1210)+790和 3470+(1210+790)师:观察黑板上的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小组内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基本知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结果不变。

师:这会是一个规律吗?请想办法验证一下。

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充分的例子验证猜想。

全班汇报交流后,用字母表示出加法结合律:

(a+b)+c=a+(b+c)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利用小组学习的机会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既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学习加法交换律

师: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加法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 请完成下面的填空,观察这几个算式,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填空并观察算式,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

两个数相加,交换他们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师:你能用字母也来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a+b=b+a

设计意图:根据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自己探究加法交换律的规律,可以提高学生自

我学习能力。

3、运用新知:

刚才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律,运用加法运算率能解决哪些问题呢?(运用加法交换律,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

是不是这样呢?你能举例说明一下吗?(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讨论,想办法进行简便计算。)

观察下面的算式,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出示:

282+63+37 学生思考并交流。是连加的算式,后两个加数能凑成整百数,用加法结合律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利用新学的知识进行简便计算,学以致用。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连接完要说明理由,然后将题目做下去,进行简便计算。

3、完成自主练习第4题。

4、生独立完成5-9题,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并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整理。

课堂素材:

多媒体课件《加法运算律》PPT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观察:28+17=17+28

(28+17)+23=28+(17+23)

17+23=23+17 猜想:

验证:1+2=2+(38+42)+58=38+(42+58)

15+23=23+1

5(27+24)+26=27+(24+26)

……

……

结论: a+b=b+a

(a+b)+c=a+(b+c)

教学反思:

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

篇4:四年级信息技术第3课 画线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学会用FLASH几何图形工具绘制几何图形的操作。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用多种方法绘制线条图形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个性审美观,培养学生体验探究问题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线条工具的使用; 难点:钢笔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机1台、学生机若干、多媒体演示与控制系统、课件、FLASH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实践操作法

五、教学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

回忆上节内容。绘制和编辑线条图形是Flash的绘图基础,掌握了这两种基本操作,就能灵活自如地绘制出美丽的线条图形。(二)讲授新课

1.使用“线条工具”绘制图形

将鼠标指针移到直线的端点处,当指针右下角变成直角状时,就能够改变直线的方向和长短。将鼠标指针移到直线中的任意处,当指针右下角变为弧线状拖动鼠标就能将直线变成曲线。当指针变成弧线状,同时按住Ctrl又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实例:用直线工具绘制两条直线,再变化成一条鱼。练习:绘制第9页的“试一试”(绘制眼睛)

要画出标准直线,可以在绘制直线的同时按住[Shift]键。2.使用“铅笔工具”绘制图形 用“线条工具”只能绘制出直线,而用“铅笔工具”可以绘制任意形状的线条。

实例:用铅笔工具绘制一只鸭子。注意体会不同模式的区别。

练习:绘制第11页的试一试(绘制苹果)3.设置线条属性

现在我们就来实践一下,练习画一片树叶。

打开FLASH软件,系统会自动建立一个FLASH文档,在这里我们不改变文档的属性,直接使用其默认值。

步骤:①利用“线条工具”画一条直线  将“笔触颜色”设为深绿色  用“箭头工具”将直线拉成曲线  用“线条工具”绘制一个直线  用“箭头工具”将这条直线也拉成曲线,用这条线连接曲线的两端点,连接两端。

②一片树叶的基本形状已经出来,现在我们画叶脉,在两端点间画直线,然后拉成曲线,再画旁边的细小叶脉,可以全用直线,也可以略加弯曲,这样,一片简单的树叶就画好了。

(1)编辑和修改树叶

如果在画树叶的时候出现错误,比如说,画出的叶脉不是你所希望的样子,你可以执行“编辑撤销”命令撤销前面一步的操作,也可以用“箭头工具”单击你想要删除的直线,这条直线变成网点状,说明它已经被选取,你可以对它进行各种修改。要移动它,就按住鼠标拖动,要删除它,就直接按DEL键。按住SHIFT键连续单击线条,可以同时选取多个对象。如果要选取全部的线条,是否得按住SHIFT键挨个点击呢?不需要,我们用黑色箭头工具拉出一个选取框来,就可以将其全部选中了。

说明:在一条直线上双击,也可以将和这条直线相连并且颜色、粗细、样式相同的整个线条范围全部选取。(2)给树叶上色

接下来我们要给这片树叶填上颜色。在工具箱中看到这个“颜色”选项了吗? 单击“填充颜色”按钮,会出现一个调色板,同时光标变成吸管状。

说明:你除了可以选择调色板中的颜色外,还可以点选屏幕上任何地方吸取你所需要的颜色。

如果你觉得调色板的颜色太少不够选,单击一下调色板右上角的“颜色选择器”按钮,会弹出一个“颜色”对话框,其中有一些基本的颜色选项。另外,在右侧有一个颜色区域,可以移动箭头或者调整参数,选取你喜欢的颜色。单击“添加到自定义颜色”按钮,这个色块就被你收藏起来了。下一次要使用时,打开这个“颜色”面板,在自定义色中可以方便的选取你中意的颜色。

好了,现在我们在调色板里选取绿色,单击工具箱里“颜料桶工具”,在画好的叶子上单击一下,看看什么效果。只有一小块颜色?原来,这个颜料桶只能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填色。取消刚刚的填色,现在我们用“橡皮工具”将线条擦出一个缺口,再看效果。

好,我们还是一块一块的填上颜色吧。至此,一个树叶图形就绘制好了。(3)“颜料桶工具”选项 单击“颜料桶工具”后,在工具箱下边的“选项”里有四个选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确定,大家可以自己试一下。说明:“颜料桶工具”是对某一区域进行单色、渐变色或位图进行填充,注意不能作用于线条。

选择“颜料桶工具”后,在“工具箱”下边的“选项”中单击“空隙大小”按钮,会弹出四个选项。其中,“不封闭空隙”表示要填充的区域必须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才能进行填充;另外三个选项,“封闭小空隙”、“封闭中等空隙”、“封闭大空隙”主要是根据缺口的大小进行填充。在Flash中,即使中大缺口,值也是很小的,所以要对大的不封闭区域填充颜色,一般用画笔。

4.使用“画笔工具/刷子工具”绘制图形

使用“画笔工具”绘制的图形从外观看像是线条,其实是一个填充区域,没有外框线。因此,只对画笔的大小和画笔的形状进行调整就可以制作一些特殊的效果。

演示操作一些特殊效果。

说明:单击“画笔工具”后会出现画笔模式和锁定填充按钮。画笔填充模式有五个选项。“标准绘画模式”、“颜料填充模式”、“后面绘画模式”、“颜料选择模式”、“内部绘画模式”。见图1—21。

“标准绘画模式”表示不管是线条还是填色范围,只要是画笔经过的地方,都变成了画笔的颜色;“颜料填充模式”表示画笔所绘制的图形只影响填充区域,不遮盖原图形的线条;“后面绘画模式”表示画笔所绘制的图形不遮盖原图形,只显示在舞台的空白区;“颜料选择模式”表示选择区域范围后,再使用画笔在选中的区域里绘画;“内部绘画模式”表示在绘画时,画笔的起点在图形轮廓线以内(外),此时画笔只作用于图形轮廓线以内(外)。

锁定填充模式表示的是画笔只按锁定前的模式进行填充。

(三)课堂作业

打开FLASH 软件,新建一个文件 在画布中,画一片树叶,并上色。

可以利用图1—20的线条和不同的画笔模式操作,感受不同的绘制效果。再分别用导出影片与保存工程文件两种方式进行保存 上交至教师机中你所在的班级文件夹中。

七、教学反思:

篇5:四年级信息技术第3课 画线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网页、浏览器等方面的初步知识。

2、初步掌握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

3、培养学生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

2、根据屏幕信息选择正确操作。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网络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如何浏览因特网,今天我们就在因特网上去看一看我们少年儿童自己的网站“中国儿童网”(简称“儿童网”)。

“儿童网”上有“中童短信”“父母进入”“儿童进入”“宝宝档案录”“找呀找朋友”“BBS论坛”“贺卡中心”“儿童杂志”等栏目。“儿童网”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上网浏览的人数越来越多。

1.登陆“儿童网”(1)打开浏览器窗口。(2)在浏览器窗口的“地址”框中输入“儿童网”的网址http:///gbqikan/jssn/jssn.asp

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http://.cn 中国教育科研网http://

上一篇:Nibem泡沫测定仪使用方法下一篇:中学音乐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