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简报

2024-06-22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简报(共11篇)

篇1: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简报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和《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智慧学习(个性化)创造。我园于xx月xx日与xx月xx日分别召开了市一幼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管理团队会议与启动培训会。

管理团队会议

在会议中管理团队的成员们积极交流、共同探讨,并根据幼儿园整体推进方案,各年级自行制定该年龄段教研计划,做好教师的学习与教研工作。

启动培训会

黄xx园长等园领导班子成员、全园教师参加了会议。

启动会上,黄xx园长作动员讲话,阐述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背景、总体目标和项目意义,并介绍我园的校本研修计划和考核方案,从专题目标、要求、时间、考核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帮助教师梳理2.0工程培训的操作流程及学习内容。

黄园长强调,全体教师务必以此为契机,融合信息技术赋能高质量教育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我园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响应号召,我园教师学习热情高涨,至今为止已有37%的教师完成线上课程的学习。同时,校本研修也在积极开展中。

篇2: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简报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近日,xx市民族中学举行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培训。此次培训邀请到xx市教育局和崇实小学北校的专家团队指导,市民中全体教师分两个会场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会议上,四位专家的课干货满满,让信息技术落地课堂更清晰明朗。xx市师资培训中心工作人员、省级信息技术2.0考核专家瞿珊对《xx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进行解读。崇实小学北校副校长、永定区信息技术2.0管理团队工作坊坊主张祎就“激活团队,赋能研训,助力信息技术2.0能力提升工程整校推进”进行案例分享。崇实小学北校教务主任、永定区工作坊坊主李韧就合格能力点进行解析。崇实小学北校校级督学、永定区工作坊学科专家许清娅就优秀能力点4和5进行解读。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本次培训,学校老师进一步认识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变化的重要性,纷纷表示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努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

篇3:浅议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一、信息技术培训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要求, 21世纪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必然会改变当前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然而无论是网络资源还是多媒体信息, 它们都不能自动转化为优良的教学效果, 都不能缺少教师的桥梁与催化作用。如果各门学科的教师, 不能在各个不同的年级水平上, 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成功地结合到教学中去, 将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显然, 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因此, 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没有信息化的教师队伍, 就没有教育的信息化, 也就没有了信息化的国家。然而我国的信息技术由于起步晚发展慢, 从而导致大部分教师不能把信息技术和教学潇洒自如的结合起来, 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他们面对新课标时, 只能选择“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然而这种教学法, 培养出的人才是过时的人才, 是不能与时俱进的人才。这种结局对社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就成了教育界最响的音符。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是时代的要求。为了自己不被淘汰, 老师们常常参加信息技术培训, 来为自己及时充电。

二、信息技术培训的喜和忧

培训中的可喜之处:

1、老化的教师队伍旧颜换新貌。

我校是一个很特殊的学校, 老师年龄年轻化, 信息技术的掌握却已老化。我校成立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我校所有的老师都掌握了一些电脑的基本操作如文字的编辑、电子表格的制作、简单的动画制作等技术, 使老化的教师队伍拥有了新的学业。

2、单调、死板、枯燥、乏味的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传统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训是不屑一顾的。传统的课堂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成了老师演讲的舞台, 学生只是一些可有可无的观众。老师在教台上高高在上, 讲得眉飞色舞, 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没有学生的声音, 缺少学生的参与, 整个课堂显得一片寂静, 有味的知识变成了枯燥的负担, 学生叫苦叫累, 企盼下课的钟声。老师着急却无奈。但是自从老师们进行了培训之后, 都能运用多媒体授课, 使单调的课堂拥有了活的画面、说话的人物, 还设计了开发思维的题, 课堂变得声情并茂。让学生百听不厌, 期望这种多彩的课堂。

培训中的忧人之处:

1、培训内容偏离教师的需求, 培训缺乏实效性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安排培训内容时, 应全面考查、分析教师的实际水平和需求, 培训才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但现阶段培训项目内容, 大都是根据培训者的爱好和特长来安排的。这就造成了培训班中部分信息技术水平相对低的学员“吃不消”, 而信息技术水平相对高一些的学员又“吃不饱”。这种培训缺乏针对性, 久而久之教师对此失去了兴趣。培训提供的培训内容不是教师所需要的, 培训的形式不是教师愿意接受的, 这导致教师参加培训的动机和效果打了折扣。

2、不能学以致用, 培训流于形式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在农村地区仍流于形式。一方面是为了应付完成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培训指标和培训任务, 在培训时人在教室心在四方;另一方面是为了评职称, 在评职称时有个硬条件是要考有关计算机知识, 但是在培训时考的那些知识太浅, 考试时很容易过关, 真正学到的知识点很少, 在教学中起不到什么作用, 根本达不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

三、对信息技术培训的一些建议

1、发挥教师的培训主体地位。

教师在培训过程中, 应当是培训活动的参与者, 但从培训内容到培训形式, 教师的主体性常常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了。培训工作忽视教师的主体性, 没有考虑教师的需求, 没有教师的主动选择和参与, 没有教师的配合和接纳, 这种培训必然是低效的。有效的、高效的培训, 既要基于改进工作的目的, 充分了解教师目前工作的难点和未来工作的需求点, 也要从教师发展出发, 体现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需要, 进而来确定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从内容到形式, 真正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只有当教师成为培训自觉、主动的参与者时, 培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活动。

2、关注培训者的培训。

大部分培训机构和学校都由计算机老师来担任培训任务的。由于计算机老师仅仅熟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对于其他学科知之甚少, 培训内容局限在计算机操作技能上, 而忽略了培训的最根本的目的, 即提高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水平。

3、分层培训。

转变培训观念,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增强培训的吸引力, 真正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差异, 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我觉得我校的培训小组分得更应该细化, 分为上、中、下三个档次。对掌握了较多信息技术的老师要设计一些较有难度的内容, 让他们通过培训真正能有提高;对于信息技术稍有掌握的人, 要设计一些难易程度适中的内容, 既让他们有收获又不让他们对培训失去信心;对于那些“信息技术盲”要设计一些浅显易懂而且有乐趣的内容, 这样他就会慢慢对信息技术感兴趣, 逐步甩掉“信息技术盲”的帽子。

总之,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一项宏大的工程, 需要大家的共同关注, 要包涵他的不足, 积极出谋划策, 群策群计, 我相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世界科技的发展, 推动了教育的革新, 也为教师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信息技术培训已成为了教育界最热的话题。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 信息技术已进入学校, 进入课堂, 但由于教师综合素质还不适应技术脚步, 再加上各种培训不理想, 致使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飞速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培训,意义,建议

参考文献

[1]蔡丹:《对当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再思考》。

[2]曹卫真:《教育信息化及对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思考》。

篇4: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简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教师角色;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0-0055-04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问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向。[1]从文献资料来看,信息技术教师是个多面手,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也是多方面的。但笔者所在的区域,上海市松江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正逐步回归单一学科教师角色,专业发展回归学科本源。

一、各时各地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描述及分析

1.文献来源

在中国知网“基础教育资源总库”中,题名以“信息技术教师”+“角色”为关键字段,搜索到28篇文章(2003年-2012年)。和角色相关,指向现状文章,题名以“信息技术教师”+“现状”为关键字段,搜索到55篇(2002年-2012年)。和角色相关,所指向专业发展文章,题名以“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字段,搜索到74篇(2004年-2012年),地区覆盖全国各地,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村和城市均有。

2.文献摘要

上述文献筛选和整理后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实角色描述类似,选取代表摘要如下:

2008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编辑部:对全国教师,通过网络得到有效问卷207份。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承担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外,还承担其他繁杂的工作,包括机房电脑维护、学校电脑维修、网络管理、技术辅导(做课件)、校信息中心工作、其他工作(信息学奥赛指导、校园电视台管理、学校闭路电视维护、文印等工作)。[2]

2010年杨煜:(上海浦东新区)自实现“校校通”后,网络管理员由信息科技教师兼任,他们在任教本学科以及保障全校的网络正常运行之外,往往还需承担网站的建设与维护、设备维修与保养、信息技术培训、专用室的管理维护和清洁、教育教学活动录像拍照、随时回答和解决学科教师遇到的各种软硬件问题、制作课件等。[3]

2011年曾兰芳、金冬梅:北京城区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承担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还承担学校多媒体教室和机房管理工作、教师培训工作、解决计算机故障、网络维护、帮助做课件、行政工作。[4]

2012年周喜萍:(吉林省初中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身兼数职,既是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也是机器维修员,或者还是打字员、课件制作员、网络管理员,甚至还要完成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维护与使用及教师的培训。[5]

3.总结分析

文献普遍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实角色为:“主角色”,不被重视的学科教师;“副角色”,工作繁重且兼职与信息技术一切有关任务的教师。

(1)“主角色”不被重视。外部原因:政策不支持、学科边缘化,无中考、高考、评价(评奖、评优、职称)不认可,领导、同行关注“副角色”等;内在原因:学科背景复杂、学历低、数量不足、忙于各类工作、培训机会少等。

(2)“副角色”工作繁重。“副角色”好听的称为“信息技术的专家”,普通一点“教务人员”,差一点则为“勤杂工”,无非就是电教管理员、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维修员、多媒体制作员……;“副角色”是影响“主角色”的主要因素。

(3)改变角色的做法。一线教师有着非常朴实的做法(图1):通过个人专业发展,改变角色。这样角色的改变主要归于教师个人努力,并不是全体信息技术教师都能做到,同时带来的是将自己的副角色转嫁给其他信息技术教师。

(4)改变角色的策略与重定位。一般策略:期望重视、政策支持、专家引领、团队合作、网络研修、专业培训、教研实践、完善评价等。对应角色的重定位:“主角色”加“高级”的“副角色”,即有学者认为重定位角色是“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要定位为教师,需要站好讲台,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另外,当前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定位为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能力扩散的助推器,这其中可能会扮演着教辅人员的角色,但这是必须经历的阶段”。[6]

综上所述,凡是描述现实角色时,无一例外“苦大仇深”,但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已有10多年,难道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真是如此?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就是“主角色”加“高级”的“副角色”吗?笔者仅仅认同“主角色”加“副角色”是必须经历的过渡,但“副角色”必将消亡。因为事实反映,笔者所在区信息技术教师“主角色”身份正不断强化,“副角色”正弱化,乃至消亡。在上海,基础教育进入一个优质均衡为标志的高位发展历史阶段;敬业善教的教师队伍既是支持基础教育高位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高位发展的必然结果。松江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角色随着上海基础教育的高位发展,正发生着改变(如图2)。

二、信息化大发展:弱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副角色”

1.区级教育机构信息化服务功能增强

(1)全员培训、兼顾特色

区教育信息中心承担全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多年来,大规模全员培训和兼顾个性化培训带来两大变化:一是全区教师基本都能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的培训任务减轻、减少,培训员的角色极度弱化;二是全区教师已能独立制作质量较高的课件,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基本不参与课件的制作,制作员的角色消亡。

(2)整体应用、共享资源

区教育信息中心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信息化资源和应用,如中小学门户网站、教育资源库、综合管理平台、教师教育平台等,有效推进区域各校信息化均衡发展。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都可自行完成管理调配和功能应用,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网络管理员、信息化建设者的角色逐步弱化。

(3)统一申报、科学采购

学校每年向区教育信息化办公室申报第二年信息化建设项目,由其统一审核,报财政审批。采购由区教育装备中心负责,学校不再参与。例如,笔者学校需要采购网上阅卷软硬件,区批复仅允许学校购扫描仪,不必再购服务器和软件,要求使用区统一的阅卷系统,学校安排教务员扫描试卷入网即可。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无任何参与,而在以往无疑又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由此说明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谋划的角色逐步弱化。

2.社会力量参与,外包服务到位

学校信息化设备难免需要维护,以往就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而现在,资产管理员联系公司安排维护。设备采购时,签署维护协议,协议到期后,再购买服务,直至报废。这些公司定期到学校检查、保养设备,比原信息技术教师仅知道坏了再修,做得更专业、更科学,更易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学校计算机维修员、多媒体管理员角色基本消失。

3.学校内分工明确,岗位专业化

尽管外在力量已实现区内每所学校信息化的基本需求,并适度满足个性化发展。但区内有些学校信息化水平高,聘请了非教师职务的技术人员专门负责,分工明确。但不得不提到的是,原先学校普遍安排信息技术教师兼职摄影摄像师,其实从工作质量角度,还不如说美术教师比信息技术教师更适合摄影、摄像工作,美术教师拍摄选光、用景、构图更专业。当然随着基本设备的普及,学校下属各部门都有数码相机,需要课堂实录到录播教室完成,无须借助外力。各类大型活动的摄录任务,学校则可向区教育信息中心申请,邀请专业人员。一句话,术业有专攻,专业事,让专业的人或部门来做。

需要补充的是,有学者提出信息技术教师“高级”的“副角色”是“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能力扩散做助推器”。[6]笔者不能认同,这种“副角色”的定位,是基于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背景来谈的。信息技术教师所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多少并不等同于教育信息化领域规划、建设、管理、应用水平的高低。所有学科教师对此领域有着共同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是基于在此领域多年参与积累而成。对于全体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是无法做到的,或者做得好的也是少数。目前松江区学校信息化项目申报后,评审邀请的是专业人士、项目专家,很少再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笔者认为应属于“主角色”的职责范畴。在2005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教学人员版中就对所有学科教师提出了要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在2012年《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第46点,对每位中学教师也提出“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

综上所述,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的“副角色”兼职工作正逐步弱化。随着信息化的大发展,若干年后全国信息技术教师角色也将会如此,将有更多的时间安安稳稳在办公桌边“做学问”,定定心心在五尺讲台“讲学问”,强化敬业善教的“主角色”。

三、回归学科专业发展:强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角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主角色”即敬业善教的学科教师角色,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提升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2012年《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下文概括为《专业标准》)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基本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六十多点。其已成为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1.善教: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提升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方面

(1)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处于重中之重

关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发展的方式、策略、模式等研究内容,在信息技术教师研究文献中出现频率高。有学者论述,“专业知识的完善和成熟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地位自我确立的前提,而能力素质是信息技术教师在专业发展中获得外界认同和支持的、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能力条件”。[6]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重要性被提到极至。

(2)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在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岗位不再是转岗教师的“收容所”,而是应届生眼中的“香饽饽”。2013年长三角师资招聘会上,松江区某初中招聘1名信息技术教师,收到应聘简历118份,其中大多还是211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同时松江区开展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安排信息技术见习教师浸润至优质学校、优秀团队跟岗学习。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中,10年内教龄的青年教师已成为主力军,组成10多个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研修共同体,成为教学骨干,逐步实现“善教”。

外在的需求,促进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的提升:信息技术同高考9门学科一起,纳入上海市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考试”,其重要性在上海逐年提升。但在区教研员的带领下,信息技术教师认识到这种功利化的外需“逼迫”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并不是长久之计,而始终要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的根本,将课程目标的实现作为外在需求。满足外需的同时教学相长,逐步实现“善教”。

2.敬业:专业理念的提升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专业标准》中对专业理念与师德有着要求的具体表述。查阅资料,众多文献将专业理念与师德直接归纳为专业理念或专业情意。

(1)专业理念的提升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实现和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内驱力的发展即专业理念的形成和提升。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则是无源之水。有学者也发现“现实中,我们也能感觉到,更多时候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能力和水平问题,而是他们的态度和情感。因此对他们来说,专业发展问题的主要矛盾是情意问题,而情意的首要问题是专业认同。只要他们有足够的专业认同感,辅以他们独特的专业优势,其专业发展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7]

(2)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理念的关键词:认同

在2013年3月、8月,笔者访谈松江区2所高中(1所示范性、1所非示范性)、3所初中(1所民办、2所公办)、3所小学(1所农村、2所城镇)17名信息技术教师,发现可以用“认同”来表述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理念发展的状态。

①身份认同:我是一名学科教师。

在松江区,“副角色”的弱化、“主角色”学科教师身份的强化,让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明确,“我是一名学科教师”。身份的认同,让每一位受访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充满信心。

②文化认同:我是学校中一名学科教师

大多信息技术教师谈到了个人与学校发展的文化认同,教师个体价值取向与学校共同价值取向的趋向一致,认为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同伴的互助、导师的指导以及学校的帮助;学校评价机制已能做到合理、科学;绩效改革已能做到公平、公正。言谈中,充满着我是学校主人翁的那种自豪感、幸福感,学科价值被承认的满足感。

③发展认同:我是学校中一名敬业善教的学科教师

松江区教育局组织教师发展阶梯工程,发展分为教坛新秀、学科名师、首席教师三个层次,其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名师比例逐年提升。各类学校也开展了类似的自培工程,例如,受访的区某高中校组织青年教师“合格”、“升格”、“风格”自我成才“三六十”的达标活动,在骨干教师中开展“学习名师、争当名师”活动。该校信息技术组成为上海市文明班组、松江区优秀教研组,10人次获得区级以上先进称号。“只要有作为,一定有地位”,松江区每一位敬业善教的信息技术教师看到了自己发展的目标。

虽然从全国范围来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还不平衡,但从上海市松江区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改变,可以看到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必将迎来一个新高潮。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信息技术学科充满希望的明天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艳.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J].现代校长,2007(9):23-24.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编辑部.信息技术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4):5-7.

[3]杨煜.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9):102-103.

[4]曾兰芳,金冬梅.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6):73-75.

[5]周喜萍.浅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 新课程(下),2012(2):76.

[6]蒋志辉,刘斌.我国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7):109-115.

[7]张文兰,刘斌.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认同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0(1):43-49.

篇5: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简报

在参加xxx市xxx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过程中,我园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信息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模式开展各项工作。对我园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教师开展不少于5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现阶段,本园教师的网络研修及校本研修进度情况为全部完成。

线上课程研修

严格遵守各项学习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

校本实践研修

学习中务必讲求实效,确保学以致用,结合学科特点进一步深化学科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师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案例、课件、经验等一起共同思考、讨论、吸收、分享,使教研活动能够介入教学全过程,贯穿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等环节。

开展教师能力测评

有效开展教师发展测评和教师应用能力点测评,助力推进整校验收工作。

召开总结会

篇6:幼儿园教师培训信息简报

为切实提高我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们能成为一名全能的幼儿教师,我园利用疫情期间幼儿不能来园上课的时间,组织全体任课教师举办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师基本功培训活动。

在5月4日至5月9日的培训中,由幼儿园书记金悦带领老师们学习国语;由园长热依拉·卡地尔带领大家学习计算机;由副园长马琳带领老师们学习电子琴找花狗、小花鸭;由教务主任玛依拉带领老师们学习简笔画及讲故事;由教师夏热帕提带领老师们学习舞蹈;由教师阿尔孜古丽带领老师们学习剪纸及超轻粘土。培训会上,老师们专心听讲、虚心学习,整个培训过程精彩纷呈。

我们相信,通过培训学习,能使我园教师的基本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让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学期的工作。

篇7: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简报

5月19日中午1:00,我院教务处组织召开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交流会。学院副院长XX出席了会议,教务处、评建办、信息中心全体人员及各系(部)主任、书记、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附中副科及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

会上,首先由参加20四川省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的9名教师代表作汇报交流:XX、XX两位老师较详细、生动地阐述了信息化教学理念;胡仕姣老师就翻转课堂和微课、幕课进行了讲解和演示;XX、XX老师主要围绕资源库建设与共享平台的.搭建谈了自己的思路和看法;XX、XX、XX、XX四位老师将自己对教学设计新的感悟与大家一同分享。

最后,XX副院长进行了总结讲话。他肯定了老师们的培训汇报,肯定了这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教研活动和教学作风,并表示学院已经开始启动幕课项目,今后会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希望老师们能延续评估奋进之风,乘着信息化的东风,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带入课堂,并借助全省、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平台,以赛促学,以学促进步,共同推动学院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步伐。

篇8: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简报

教师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是关键, “校校通”工程是否能发挥其效用, 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是否能服务于教学, 在于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教师的信息化。

2.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接受新的知识, 不断扩大知识面, 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教育水平等同样也离不开自身的信息技术的素养。在知识经济时代, 教师能够提供给学生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 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就要不断地更新知识, 充实自己, 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构建自身的终身学习“体系”。

3.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教师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 信息技术课已是学生的必修课, 必然要求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教学, 必将引起教育教学的革命性变革, 如果教师不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教师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迫切性

1.2001年教育部“校校通”工程开始实施, 卫星宽带网已在鄂尔多斯市许多学校落户, 部分学校已建起了校园网, 但是许多学校利用不充分, 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甚至有些成为供人参观的摆设。

2.2002年鄂尔多斯市开始建设以光纤方式连接的计算机教育城域网, 教育城域网提供的大量优质教育资源, 需要广大教师进行筛选、整合、加工、提炼, 所以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

3.鄂尔多斯市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晚, 硬件装备条件较差,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匮乏, 全市教师整体IT素养很低,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较弱, 现有的设备不能充分利用, 大量的教育资源发挥不了作用, 严重制约着我市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 必须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和资源应用能力的培养。鄂尔多斯市在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过程中, 坚持“建网、建库、建队伍, 队伍先行”的原则, 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力度, 力争在较短的时期内, 使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大幅提升, 使全市教育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为此, 对广大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抢占教育技术的“制高点”。

鄂尔多斯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一.制定科学、可行的培训计划

根据教育部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有关规定, 结合我市的具体实际, 市教育体育局规定, 从2001年开始, 全市45周岁以下的所有中小学教师都要接受信息技术培训, 其中, 城镇 (旗、区政府所在地) 以上中小学教师要接受高级模块的培训, 农村、牧区中小学教师要接受初级模块的培训, 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1.对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的培训。信息技术专任教师是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骨干力量, 肩负着学校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网络机房等设施的管理、维护和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肩负着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的整理、下载、分类等工作;肩负着帮助各学科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学术和教学活动的重任。为此, 我们把对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的培训作为我们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教育局在市电教馆建立信息技术培训中心, 把全市各学校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分期分批集中到市电教馆进行培训。

2.对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每个学校都有一些积极上进、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 而这些教师平时由于教学任务重、学术活动多等原因, 在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方面有诸多困难。因此, 我们有计划按比例、分期分批地对骨干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的培训, 把他们集中到市电教馆, 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保证培训质量。从2001年5月开始已培训17期共784人, 这些骨干教师经过培训后, 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他们经过培训掌握了信息技术基础, 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服务于教学, 大量地吸收教育信息, 进一步开阔了眼界, 扩大了知识面, 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地区优秀教师的差距, 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更好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二是这些骨干教师经过培训后, 可以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 如制作课件、幻灯片、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教学, 不但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增加了单位课时容量, 而且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更重要的是, 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 可以调动广大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从而使绝大多数教师能够逐步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在较短的时间提高广大教师的教书育人本领,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对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全员培训。教育信息化教师是关键, 要通过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仅仅依靠极少数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和部分骨干教师是远远不够的。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 如果不用也只能是摆设而已。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只有在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手中, 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威力, 才能派上用场。所以, 我们在培训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基础上, 采取“典型引路, 示范引导, 以点带面, 整体推进”办法, 对各学科教师开始了全员培训。

首先是转变教师观念。先期经过培训的骨干教师回到学校后, 运用所学的工具软件, 如P ow er P oint、Auth orw are、P h oto Sh op、F lash、几何画板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 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到学生的欢迎。许多教师的内心自然而然受到了现代气息冲击, 观念开始转变。这就是“典型引路和示范引导”的作用。另外, 教师观念的转变, 还需要做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 让广大教师消除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 让他们明白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消除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畏难情绪, 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是合理安排培训的地点、时间。教师的工作量大、工作时间紧, 各有各的教学任务。在培训地点的安排上, 我们主要以旗、区为基本培训单位, 一是充分利用各旗、区教师进修学校、电教馆的培训基地进行培训, 初级模块由各旗、区选派经市电教馆培训过的信息技术专任教师承担培训任务, 由市电教馆指导教学。高级模块由市电教馆派专任教师“送教下旗、区”授课进行培训。这样既扩大了培训的范围, 又节省了教师到市里培训的大量费用。二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轻教师和学校的经济负担, 我们又进一步推开了校本部培训。进行校本部培训的具体要求是学校的微机室要符合培训的要求, 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必须是经过市电教馆培训。校本部培训的课时不能少于规定的课时。以上所有的培训都由市电教馆统一组织考试, 并且严把考试关。考试分为理论测试和上机操作, 分别占40%和60%的权重。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 为了解决教师“教与学”的矛盾, 一是安排在假期进行集中脱产培训;二是安排教师利用晚上和双休日进行业余培训。尤其是开展校本培训以来,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既能够大面积地培训教师, 又给教师和学校节省了几乎所有的培训费用。从2001年到2005年培训12518人。

4.对局长、校长进行IT培训。对局长、校长进行IT培训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使局长、校长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局长、校长观念的转变和认识的提高, 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投入,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力度, 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二是局长、校长通过培训, 在管理和教学工作中运用IT, 可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对于教师学习IT、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到目前, 市电教馆共举办局长、校长信息技术培训班9期, 共培训339名。经过培训局长、校长们都能较熟练地操作微机, 在W ord下做文章、制表格, 能从网上熟练地浏览、下载、储存信息, 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写论文。

篇9: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问题

一、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

教师利用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涵盖了认知和心理方面的许多因素,教师的技术技能和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此外还包括教师对于技术的认识和态度、对于使用技术的教学环境的认识和把握、还有教师的社会资源——即教师如何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的知识和能力。

从技术知识角度来讲,仅仅掌握一些技术技能是不够的。从认识和态度的角度来说,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需要帮助教师认识到两点:第一是使用技术会带来某种益处;教师都是有目的性和有理性的决策者,他们在面对改革时首先都会评估潜在的成本和收益,此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会影响他们如何使用技术以及使用技术的程度;第二是认识技术能够支持其当前的教学实践。如果教师所选择的技术与其教学方式相一致的话,该技术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效果。

此外,为了把技术成功地融入教学,教师必须了解学校资源,体察同事的需要,才能通过合适的渠道适时取得自己所需的技术资源和支持。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形式

目前最常用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增加法,比如在师范教育专业开授教育技术课程,或者是为在职教师提供专门的技术培训。二是融入法,也就是把技术内容融入到师范教育专业现有的课程中,并不另设技术课程;对在职教师而言,就是在日常的教学环境中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让其在实际运用中学习技术。增加法较为简单易行,但其弊端是单独教授技术课程容易导致对技术技能而不是对技术使用的重视,技术易与使用脱节。教师可能掌握了某些技术,但并不清楚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技术知识。融入法能够向教师演示如何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使用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探索使用技术的机会,也为把技术与学科内容和教学法知识联系起来提供了可能。因此,那些对学科教师进行单纯的技术培训的项目很难真正达到促进技术在教学中使用、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当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尤其不发达或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老师,即使接受了一定的技术培训,由于技术设施和技术支持的缺乏,他们也没有条件和时间使用所学的技术技能。同时单纯的技术操作技能也不意味着教师成功使用了该技术。因为有意义的教育技术整合意味着创新的教学方法,而不仅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技术。

目前教师培训的致命缺陷是只重技术不重教育。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该从教育入手,根据教育的问题寻求技术的解决方案。技术能力是教师在有实际需要的时候,从具体使用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因此提倡在有条件的学校进行有意义的培训,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使用技术的支持。纯粹地教技术对一般的学科老师是没有必要的。不能单纯为了技术而学技术,我们追求的是教育的先进性,而不是技术的先进性。因此要从教学、教育的角度和问题出发寻求技术的解决方案。

因此,教师们所需要的是一系列符合其所在学校教学管理现实、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使用教育技术的经验。这些经验要能够让教师通过实践和反思探索新的教学创新。为老师们提供这样的经验和知识的教师技术培训是有意义的。

三、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途径及方法

1.给教师充分的时间和自由来探索技术。教师培训不应仅被理解为有组织的集体活动,而应该涵盖教师所接触的所有方面。因此,学校要实施的不应只是一个培训项目,而是要能给教师提供充足的资源、时间和一个宽松安全的氛围去探索技术。在这种情境中教师既能花时间理解技术的功能,又能在熟悉的教学环境中发现技术的价值,同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培养技术能力。可能的话,学校应允许教师把相应的软件硬件借回家,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探索技术时间。在有组织的培训课程中也应该为教师提供充分的自由摸索技术的时间。较为理想的情况是技术培训的顾问就是本校教师,他们可以同教师合作,帮助学科教师把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

2.把技术培训和教师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培训的重心是帮助教师把技术看作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其立足点是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具体来讲,首先,技术的培训应该着重于利用技术来促进学生学习。由于教师关注教学效果,培训项目要向教师展示具体如何利用技术来教课、改进课堂管理、改善评估;其次,技术培训应当帮助教师借助技术更高效地处理日常事务,比如与学生沟通、备课、管理成绩和批改作业;最后,培训还要涉及检查技术问题、寻找教学资源、利用技术获取新的职业发展等内容。

3.建立支持技术使用的社会关系网和学习团体。研究表明,同事间的帮助和支持对于教师提高利用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学校应该为教师、技术人员以及管理者之间的技术交流提供足够的机会,以使各方了解彼此的专长、需要、目标和工作习惯,进而轻松自如地寻找和提供帮助,学校还应该为他们创造合作机会并鼓励他们在技术方面开展合作。学校也可以提供奖励促进教师对同事提供帮助,推动学习群体的建立。

4.课题研究培训。学校积极引导教师投身于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在培训主体上抓好三个层次。一是抓课题负责人等管理人员的培训。采取了集中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使他们首先成为课题研究的先锋队,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二是抓好骨干教师素质的提高,支持他们参加各级培训、考察,促进骨干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学会研究,提高研究指导水平。三是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采取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一帮一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把所学知识有效地用于教学实践。

5.使教师技术培训本地化。培训环境和教师的教学环境越相似,就越有助于教师把技术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使其认识身边能够利用的资源,并了解如何得到技术支持。具体来说,技术培训应该从教师最有可能利用技术并有技术配置的地方着手;其次,培训应该侧重于对现有技术的培训,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加以运用;第三,培训还应该让教师了解技术的结构、配置,和使用技术的规章制度。

6.采用案例分析和任务驱动的培训方法。在实际的培训中可采用向教师展示优秀案例的方法进行教学,并引导教师对这些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其方法、思路,并反思其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最后鼓励教师设计出自己的案例,互相评价,进行改进。教学中采用的案例应为某一节课的完整教学过程,这样教师可以清晰地把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整体设计思想、设计方法等整合策略,并借鉴这些案例,结合自身优势设计适合实际教学环境的整合课程,使之能很快应用于教学,取得反馈效果以进一步改进设计方案。在进行案例分析教学之后,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效果的巩固。即不从各种软件的操作方法讲起,而是紧密结合教学需要,设计出使用此软件要完成的任务,然后由培训者向教师讲解任务怎样去完成,而大部分时间由教师自己把任务完成。其中任务设计的成功与否,是教学的关键。具体任务的设计可以借鉴Intel公司正在推广的“Intel未来教育” 培训时的任务设计方法:即培训时不寻求给受训教师很多时间的计算机技能训练,而是强调一种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的方法,并在具体任务中来消化这种方法,从培训一开始就要求受训教师以本学科内容为核心,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并解决一个自身学科教学内容中的问题。

篇10:信息技术2.0培训简报

接下来的日子,一年段全体语文老师饱含热情,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完成信息技术2.0的培训。

阳春三月,老师们一有时间就坐下来在线聆听网络研修课程,学习全国优秀课程的经验,专家的讲座中鲜活的`案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让大家对教育现代化有了新的认识,意识到只有积极主动地去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芳菲四月,老师们积极思考,认真学习并应用能力点技术。在此期间 ,大家学会了不少技能:视频的下载和处理,录屏软件的使用,操作人人通空间的方法,课堂导入的有效设计……在能力点技术的学习中,不断撞击着老师们的思维。

篇11:信息技术2.0培训简报

教导处根据学校目标要求,制定了校本研修计划,以期实现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深度整合,切实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

各教研组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科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研修活动,选择了符合学科特色的微能力点进行研修。

上一篇:石油烃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生乳化剂条件下一篇:粮食局××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