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工作总结

2024-07-07

学长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学长工作总结

学长工作总结

担任学长已经一个多学期了,但是新生开学的那天恍若昨天,新生开学那几天可谓是自己在大学以来最忙的几天了,每天六点多就起床,晚上十一点多才能回宿舍,一天有时候只吃一顿饭,虽然很忙,但是当时一点都没觉得累,觉得很充实,特别是当自己帮到他们的时候就发自内心的高兴,看到他们就想到了我刚开始到学校的时候,我的师兄师姐们,他们对我们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所以我要把他们的精神传播下去,让每一个新入学的新生都能感受到大学的不同,却又不会不适应。下面从五个方面总结一下我的工作。

新生入学篇

在新生未开学前,我们几个学长一起讨论新生报道后的工作,并做了分工安排,提前熟悉新生宿舍及报道后应该做的事。正式报道的前一天就有几个同学来到了学校,得知情况后跟其他几个学长一起去看那些同学,安排他们住宿。新生报道那天我们学长主要负责在宿舍接待新生,在晚上的时候除了个别同学所带班的学生基本到齐,安排好他们宿舍后,带他们去熟悉校园以及饭堂,晚上的时候带他们去买生活用品。注册那天带领全体学生办理手续。经过两天忙碌的生活,入学工作终于结束。

军训篇

军训前我们选出了男女军训负责人,负责军训期间的管理工作,军训是艰苦的,但是大家都坚持了下来,没有一个中途退出的,除了上课,只要有空余时间我们就会过去看他们军训,帮他们倒水给他们打气,拉近他们与教官的关系,每次过去都可以明显的感到他们又变黑了,但是可以感受到他们却慢慢变的成熟了。在军训的过程中也拉近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之间变得熟络了。为后面的班集体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随着军训汇演的结束,他们的军训生活也告一段落,虽然短暂,但是却在每个人心中留下了一段永远难忘的记忆。

思想篇

对于他们这个班我一直是强调团结,集体荣誉至上。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集体荣誉感跟集体归属感,他们这个班就是一个家,是因为缘分使他们聚在了一起,所以要好好珍惜这段时间,大学生活是短暂,大学生活是美好的,大学同学之间的感情是最令人难忘的。在平时聊天的时候会跟他们讲大学生活的精彩以及跟高中生活的不同,让他们的思想尽快的从高中生像大学生转变。

活动篇

为了促进班级的凝聚力以及增进大家的感情,我们几个学长商讨之后决定让他们多准备一些集体活动,第一次活动是在军训期间,给班上的几个同学过生日,然后生日会每个月都会举行一次,上个学期的活动有秋游,团日设计活动,男生节等,搞活动的时候有班干牵头,大家积极参与,这个学期的女生节是最令人难忘的,也是最让我满意的。班上男生的为了给女生过好节日,可谓是煞费苦心,所有的男生都参与其中,男生的付出感动了班上的所有女生。

学习篇

在学习方面,开学的第一次班会就跟他们讲明,大学仍是以学业为主,在平时我们经常去宿舍督导他们学习,上个学期整个班只有个别人有挂科的现象。

一年的学长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了,付出了,收获了......

篇2:学长工作总结

不知不觉做学长已经一个多月了,感觉到生活有了很大的一种改变。回忆起当初竞选学长的目的,如今都感觉到自己的心中有一股暖流缓缓流过。我很清楚地记得,那是因为我的学长感动了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却有那么一个人关心你,关心你的心情,关心你的生活与学习。我觉得这份工作真的很有意义,我希望自己也能将这份感动传承下去。

原来,当学长真的很不容易,心中总是与一群人连在一起。总是想要去关心很多很多的人,想要为他们做很多的事。

刚开学的时候,我每个宿舍都去走访。见到一张张崭新的脸孔,心里觉得很感动,因为我将会有一群人和我一起成长,一起体验大学的生活。刚开学的时候要收集很多新生的信息与资料,还要对资料进行整理。每天都是忙到很晚才能睡觉。但是越是忙碌就越是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种原动力。从而更加热爱这份工作。

新生开始军训了。这一届的军训刚开始时,新生因为每天穿怎样的服装感到困惑,而上面又没有出示明确的通知,导致我们在新生的询问之下而感到不知所措。我们班的新生还因为我们发的飞信而错穿服装受到了教官的责罚。在那个时候,还有一些新生责怪我们这些学长,有那么瞬间感觉自己的心有点委屈与酸楚。幸好这种失落的感觉没有持续很久,因为后来有师弟察觉到了就打电话过来安慰,内心还是很欣慰的。

后来,当他们因为衣服掉了纽扣,帽子宽松了而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我感觉到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感,我就急急忙忙拿着针线去帮他们缝补。看到他们的感激的笑容,再一次深刻体会到其实能够帮助别人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在他们军训期间去观看时,只有少部分的同学在喊累,大多数见到我们来了站着军姿也忍不住笑了。我能感觉到他们内心的那份激动,一种被关怀的的感动,就像我们当初的心情一样。而如今,转换一种角色,我也能体会当学长那份心情了。那是一种彼此感动,彼此鼓励,彼此支持,彼此影响的心情。

其实,与他们同在总是很容易就捕捉到快乐的瞬间。发新教材的时候,与他们一起搬书,忙了整整一个中午,然后就一起大汗淋漓去吃饭,大家一边擦汗一边笑。当他们在竞选班干部的讲台上勇敢地表现自己的时候,自己在心里面就为他们的勇敢自信而喝彩。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有一小部分同学因为竞选班干部落选了,也没有竞选到学校相关的部门。在他们与我聊天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他们仿佛对大学顿时感到迷茫了,开始有点迷失自己的方向,失去了对大学的一种憧憬。针对这部分同学,我还是鼓励多到图书馆学习,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适当做兼职和做义工。

现在发现在建设新生班级遇到较大的困难。上周举行的班徽班训投票活动,由于班委会没有处理好这件事,随便交了一副作品上去,解说词也写了较多错别字。在活动中心投票时,许多同学都表现出对班委会所设计的班徽班训有很大的不满,甚至觉得这直接伤害到班级的名誉,严重伤害到了班级的凝聚力以及班集体的荣辱观。要尽快扭转这种状态,我们召开了班干部会议,积极总结这些工作上的不足以及努力想好对策。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已经将电脑带回到学校,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正确引导新生使用电脑。或者以亲自到宿舍走访,针对那部分同学以劝告的方式,尽量让大家把电脑带回家。

篇3:学长工作总结

“心理委员制度”是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借鉴“朋辈心理咨询模式”所作的进一步探索和尝试。2004年, 天津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率先提出并建立“心理委员”等朋辈心理互助组织。近几年来, 国内很多高校纷纷推行这一机制, 使得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再停留在传统的学校一级管理及运作层面, 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每个学院、专业和班级, 建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由学校到学院进而深入到班级的三级工作网络。

心理委员这支队伍的诞生, 无疑大大增加了广大师生对于心理健康这一领域的关注, 也有助于营造积极、互助、互爱的和谐氛围。更可贵的是, 心理委员的设立在心理问题预警和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然而,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 由于心理委员是一支新生力量, 它的工作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许多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 心理委员的有效性还存在诸多局限, 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实效, 也不利于其工作热情的培养与提高。

1. 目前影响心理委员开展工作的局限因素

1.1 选拨不规范, 队伍不稳定。

首先, 心理委员的产生办法各高校不尽相同, 多见于班级民主推选、教师指定及自我推荐, 缺乏科学的选拔机制, 使得心理委员的基本素质良莠不齐。

其次, 不同于普通学生干部, 心理委员在任职前及任职过程中, 须接受较为系统的有关心理健康的专业培训。但实际调查结果显示, 心理委员的人选也常常会随着班干部队伍的换届而改变, 使得培训工作不能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开展, 更不能确保每一名心理委员胜任力的有效提高。

1.2 同学认可度不高, 影响工作实效。

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 总结起来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宣传、关注、倾听、报告。

首先, 心理委员的基础工作是通过接受培训及自学获得心理健康知识, 在班级中展开心理保健宣传, 营造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和谐氛围;其次, 要关注班级里的每一个同学, 特别要对情绪波动明显或行为异常的同学给予较多的关注;再次, 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同学敞开心扉与自己倾诉、交谈;最后, 是要善于发现班级成员中的心理异动情况, 并及时向心理辅导老师汇报。

其中, 除了宣传与关注外, 另两项工作内容实际上均须建立在全班同学对心理委员的高度认可与信任的基础上。由于心理委员在任职前较班级中的其他同学, 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与心理健康有关的专业特长, 年龄相仿经历相似, 在各个方面基本上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因此很多同学认为心理委员专业性不够, 心理委员抱有不信任感, 更不愿意将自己的思想波动、情感纠葛向对方倾诉。在这样的一种尴尬的氛围中, 心理委员很难展开手脚自信地去进行各项工作, 也无法深入地了解班级同学的内心世界。

1.3 心理委员的胜任力欠缺。

中科院时堪教授在第三届全国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研讨会上表示, 当前高校心理委员必须明确定位, 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 他们既要有志愿者的激情, 又要有同行者的意识;既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习者, 又要成为一名标准的示范者。这样的定位, 是我们设立心理委员的初衷, 也是心理委员最为理想的一种工作状态。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实际与理想尚存在较大差距。除了选拔上不够科学影响了工作质量以外, 心理委员任用程序上也存在缺陷:心理委员往往是一边培训一边开展工作, 边学边用, 等同于现学现卖。我们没有给他们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去理解作为一名心理委员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职责是什么, 工作的基本办法是什么, 这就严重影响了心理委员胜任力的培养与提高。

2. 心理委员学长式工作机制的可行性

针对当前高校心理委员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 我们提出了心理委员学长式工作机制。

学长制, 对于大家来说并不是新鲜事物, 它是一种在国际上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普遍推行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 其要点在于通过高年级学生以平等、博爱的精神和新生实现良性互动, 帮助他们解决在全新的环境中所必然面临的各种学习、生活及情感上的困难, 以早日适应正规的大学生活。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设立了班主任助理、辅导员助理、学长制辅导员等多种形式的学长制度, 效果显著, 这就为心理委员学长式工作机制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与实践基础。

心理委员学长式工作机制, 是将心理委员制度与学长制进行有机地融合, 使心理委员以学长身份开展工作, 工作对象从本年级本班同学向低一级学弟学妹们转移, 同时充实丰富学长式心理委员的工作内容与形式。自新生入学之日起, 已接受过一学期培训的高一级心理委员便从学习、生活上对学弟学妹进行引导, 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并成为“知心哥哥”或“知心姐姐”式的可以贴近他们内心的朋辈辅导者。这种工作机制一定程度上精简了学生干部队伍, 调动了高年级优秀学生发挥自身潜能的积极性, 同时也为低年级同学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心理互动平台, 使得心理委员的定位更明确, 工作更具可操作性。

3. 心理委员学长式工作机制的特点

高校心理委员学长式工作机制应具备以下特点。

3.1 筛选严格, 长期聘任, 保证队伍的质量和稳定性。

心理委员作为关系到同学心理健康的学生干部, 不能简单产生, 在选拔时应坚持以自愿为原则、班级推荐为基础、辅导员观察确定人选的基本筛选方法。学生一旦当选学长式心理委员, 在考核合格的基础上就将被学院长期聘任直至毕业。而什么样的学生能够胜任学长式心理委员的工作, 这就要订立一个选拔的标准。根据心理委员的工作特性, 以及学长式工作模式的要求, 心理委员应具有以下素质:

3.1.1 品学兼优。

学长式心理委员, 是大一新生入学开始接触最早、对其最具影响力的学哥 (学姐) 。新生社会阅历浅, 人际交往经验少, 比较天真和单纯, 对于自己即将展开的学业及校园生活充满了理想与好奇。这个时候, 就需要一个榜样, 一个无论从学习还是思想素质上都得到大家认可甚至崇拜的对象。只有品学兼优的同学担任学长式心理委员, 才能快速赢得新生们的认可和信任, 从而进一步贴近他们的内心世界, 真正成为他们的知心学长。

3.1.2 热情开朗。

学长式心理委员要有相当的工作热情去关心学弟学妹的生活、情绪, 喜欢与人沟通交流。在个人方面, 必须具备稳定的情绪和积极开朗的性格, 同时还须具备接受来自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热情。

3.1.3 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担任心理委员期间, 从新生接待工作开始, 便有一系列的常规工作, 还须定期组织所辖班级进行心理健康系列主题活动。这就需要学长式心理委员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确保每一项任务的顺利开展。

3.2 岗前培训, 提升业务能力, 为开展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学长式心理委员选拔应放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初。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生活, 学生无论在思想、学业及工作能力上, 均慢慢显现出自己的水平。经过选拔后当选的学长式心理委员在接下来的一个学期将接受来自校、院两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的岗前培训, 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心理问题敏感性、团队辅导组织等各个方面。相信在相对充裕的时间内, 心理委员对心理健康将会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同, 对培训内容有更多的时间消化和吸收, 将极大地提高他们在下一届新生班级中的实际工作能力。

3.3 充实工作内容, 规范工作体系, 合理利用有效工作载体。

学长式心理委员的工作目标, 是对低年级新生从入学开始, 进行学习生活上的具体指导, 如接待新生、走访寝室、召开新老生交流会、组织开展班级团体辅导、召开主题班会、建立知心信箱等。这就使得原有的工作职责“宣传、关注、倾听、报告”有机地融入到了实际的工作中, 工作内容不再因缺乏实施的载体而显得空泛。

3.4 二维视角关注学生心理动态, 更全面地收集有效信息。

设立学长式心理委员, 使得每个班级在拥有高年级的学长式心理委员的同时, 还有本班的心理委员。本班产生的心理委员虽针对下一年级开展工作, 但同时关注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 能协同学长在本班同学出现心理问题状况时, 一起从两种视角分析问题、更科学、更全面, 将更有效地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宝贵信息。

3.5 提升心理委员工作能动性, 促进心理委员自我成长。

心理委员学长式工作机制的建立, 不仅能使广大同学受益, 也会使心理委员自身得到长足的发展。它是角色转换和角色扮演的一种良好模式, 俗话说,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当人真正当家时, 方知当家的艰辛与不易。在担任学长式心理委员过程中, 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工作的原动力, 心理委员在帮助学弟学妹们的同时所取得的成就感更是一种自信的积累。通过各项工作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 提高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沟通与协调的能力、学习领导统御的能力, 同时还能促进校园和谐, 帮助建立友爱温馨的校园人文环境。

心理委员学长式工作机制的建立, 有助于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宣传、关注、倾听、报告”的工作职责, 真正使心理委员制度的建立落在实处, 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有助于更好、更细致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该机制的提出和建立还需要结合实际工作, 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总结和完善, 以期在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思彤.如何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能动作用.现代教育科学, 2009.1.

[2]胡宇, 颜沙沙.北京高校心理委员现状调查分析.社科纵横, 2008.3.

[3]黄晓芳.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教育与职业, 2008.11 (中) .

篇4:学长去哪儿了

高校就业率维持稳定

财经类大学稍逊一筹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可思)显示,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5%,低于2012年同期12个百分点。这数字似乎是验证了“史上最难就业年”的说法,但是名校的数据显示,就业不难,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口径:就业率=(就业+升学+出国出境+定向委培+灵活就业+自主创业)/ 毕业生总人数。名校中就综合性大学而言,就业率基本达到95%以上。如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37%,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8.1%,复旦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6.75%。理工类大学的就业率更令人惊艳,如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7.45%,2013年2月28日发布的《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8月31日,华东理工大学药物制剂等7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27个学科的毕业研究生就业率是100℅。相比之下,明显疲软的是财经类大学,如中央财经大学的数据显示其本科生毕业生就业93.52%,上海财经大学稍胜一筹为93.68%。

高校毕业生普遍选择留在本地

一线城市是热门

逃离北上广的说法,在微博、微信平台流传很久了,但是看过众高校发布的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依旧是学生们的心头好。

在京地区高校,北京大学2013年签约的本科毕业生中有71.79%的人选择留京工作,9.47%的人选择其他东部地区,仅有1.26%的毕业生选择前往上海工作。清华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地区为北京(53.7%)、广东(9.8%)和上海(6.9%),其毕业生到东部就业的比例为83.5%。

长三角地区高校,本科毕业生也多选择留在本地工作。如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地区在东部,占就业学生的92.63%。除上海外,就业最多地区分别为:江苏省(4.13%)、浙江省(3.39%)、广东省(3.15%)、北京市(2.77%)。浙江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有63.86%选择在浙江工作,其余地区为上海12.56%,广东6.75%,北京3.22%。

从数据看,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当地就业,主要流向地区是东部地区,北京、上海、广东仍为毕业生就业热门地区。

留学比例持续走高

美、英、香港受青睐

在大学里,本科生尚未毕业就开始挑选心仪的境外大学作为毕业冲刺目标的现象很普遍。清华大学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8.1%,其中国内升学的比例为54.4%,出国出境留学的比例为27.3%。北京大学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37%,其中有28.89% 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留学。

上海多所知名高校发布的报告显示,上海高校本科毕业生有超过三成的学生选择升学路,约有1/4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留学深造。其中复旦大学近10年来,本科生、留学比例连年提升。2013年本科生留学的比例达到29.45%,几乎与国内考研的毕业生比例持平。同济大学2013届本科生留学比率为22.65%,相比2011届的16.76%以及2012届的20.24%有明显提升。

广东的中山大学同样是留学热。中山大学2013届留学学生比例达到14.10%,较2011年、2012年均有所增长。

在留学的选择中,首选美、英、香港。上海交通大学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在可跟踪到留学资料的1026 位学生里,57.39%学生选择美国高校,远远超过其它国家和地区:中国香港(78人)、英国(55 人)、新加坡(39 人)、法国(37 人)、德国(32人)等。同样复旦大学2013届本科毕业生出国、出境深造的首选地区为美国、英国和香港,这三个地区的留学人数分别占到了留学总人数的49.16%、11.63%和8.75%。清华大学2013届本科毕业生留学首选目标地区为美国,占出国留学学生总人数71.8%,其次为英国、香港、德国、日本、加拿大。

据启德教育发布的《2013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有 7 成以上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近 5 年,回国学生有 80 万人,是前 30 年的 3 倍, 2013年是“史上最大回国潮”。与此同时,2013 年又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13 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海归归国年平均起薪达到 10.03 万元,与2012年的 10.5 万元相差不大。这说明,海归在求职就业方面的市场竞争力依旧凸显,史上最难就业年并未对他们产生明显冲击。

十年前,很多人都认为海归良好的外语能力是一大优势,但现在外语好已经不再是海归的专利。有外企的HR坦言,不少海归在面试中外语甚至不如很多本土毕业生。此外《2013 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具有 5 年及以下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归国后的年收入为 16.50 万元;具有 5 年以上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归国后年收入为 26.71 万元。以上数据说明,相关海外工作经验是增加海归回国就业年收入的砝码。由此可见,具有相关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才是职场的“香饽饽”。

毕业生单位性质分析

企业单位占比最高

众多高校报告显示,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已就业的本科生大多在企业工作。北京大学选择就业的本科生中有45.47%在企业单位工作,清华大学毕业生签三方就业的单位也同样以企业单位为主,比例达到62.7%,所有签三方就业的毕业生中,国有企业就业比例达到43.8%,高校以及科研等事业单位就业比例为24.5%,各级党政机关就业比例为12.0%。清华大学在报告中分析,从单位性质来看,工科和文学毕业生主要选择企业单位就业,比例分别为64.0%和63.7%;理科毕业生则选择在高校、科研等事业单位就业,比例为44.2%。

篇5:新生学长工作总结

当学长期间遇到的问题:

1.迎接提前到的新生时,有个家长不相信我们。当时宿舍还不可以住,我想带

他们出去租房,去买生活用品等,可是那家长就是不肯,他叫我先去忙自己的,不用当心他们,也不用跟着他们。唉!

2.自己对学校附近的出租屋位置、价格不了解,新生家长问起时,不知道哪里的环境、卫生好点或价格便宜点。

3.之前对主楼、北区教学楼的具体关门时间不清楚,新生问到时才向其他人了

解。

4.对于南、北门晚上几点关门,半夜回来会不会被记名字这些事现在还不是很

清楚。

5.有一个新生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密码没改过,系统却说不对,他问我怎么回事。

我也不清楚,建议他去改密码,却不知道去主楼哪里改,只好叫他去问班导师。

6.对学分制和第二课堂学分、选课等具体情况不是很了解。新生问到时,答不

清楚。

7.关于双修、提前毕业等问题也不清楚,只好叫他们去问班导师。

8.由于我是化工专业的,而他们是环工专业的,所以他们问我一些关于环工的课程与考试安排,我都不了解,只能叫他们去问艳丽师姐或家兴师兄。

9.关于环工专业需要考什么证书,就业方向、前景等,我都不了解,他们问到

时不懂回答。

10.不了解学校的各类比赛、活动,问到时只能叫他们去看《邑大导航》。

对下一届新生学长的建议:

1.多点跟班导师联系交流,了解班导师的安排,聊聊自己的安排,反映下班里的近况,好让班导师及时了解班里的动向。

2.要提前了解学校周边的环境,学校各建筑的作用与功能。

3.多点跟新生交流,特别是班干,协助管理好这个班。

4.电脑是禁不了的,只能多点教育,督促新生不要提前带电脑。

篇6:宿舍学长工作总结

在上一级宿舍学长的指导下我们开始接触我们的大学生活。现在,我们接过学长的火炬,希望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开学伊始,我们提前来校报到,接受了迎新的任务,大家热情高涨。身着红色的T-shirt,我们的工作便开始了。第一天迎新,感受了我们的学弟学妹的气息,他们是传说的90后,这让我们又好气又担心,好奇这个年代的小孩会是什么样的,担心这样的小孩真的愿意和我们沟通吗?虽然只有一届之隔,可却还是忍不住担心。不过,第一天的迎新,大家很累却都很开心。学弟学妹还是很热情很礼貌的。

之后,我和同学去了她们寝,和她们交流学习生活方面的经验,希望她们能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从买书的目录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本科生手册到校纪校规的学习。她们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也许是刚开始还没遇到问题吧。后来再她们其中考高数前也有去几次,希望能解决她们考前的问题,也希望帮忙调整她们的考试心态。

初期的工作开展得很散乱,也没怎么规划,不过,相信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越来越好。我会积极地与其他的宿舍学长交流经验,使得大家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和学妹的交流和指导也应该更加的科学和积极,使得她们能够对大学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上一篇:文明相伴下一篇:2016党员教师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