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安全调查的心得体会

2024-06-23

关于食品安全调查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篇1:关于食品安全调查的心得体会

关于高校食品安全与现状调查心得体会

胡思毅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

有句话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方知世事真”。这个暑假我们开展了实践调查活动,让我深刻的领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

我们这次的课题是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以前总是从书上和电视新闻中看到各种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说明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地步。可能是因为我们身处校园学校给了我们一个安全的饮食环境的原故。我们对食品安全还是却乏应有的注意,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其实我们更应该多注意食品安全的。正是因为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我们才更应该去调查了解、学习。我们才能引起自己的注意。

其实通过这次的实践调查我才发现。其实我们看似安全的生活环境其实是多么的危险。没调查前我不知到街边的小摊他们是从什么地方进货的,为什么这么便宜?不知道有些小餐馆为了方便厕所和厨房是想通的。不知道有些超市的熟食是草草打扫的有些都生了虫子。

食品危机就在我们身边做为大学生的我们都没有引起相应的注意,更不用说广大的人民大众了。

通过这次的食品安全调查我们希望可以引起我们学生对食品安全的注意,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去关心食品安全的问题。让我们能拥有一个安全的饮食环境。同时经过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我也锻炼了我们的能力,这都是我们从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为我们从学校迈入社会有了一个良好的过渡。让我们明白了真正的知识从来都是从实践得出的。

篇2:关于食品安全调查的心得体会

邓春蓉

这是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感触还是挺多的。

早在放假前一个月,我们就开始着手社会实践的相关事项。首先是选择社会实践项目,从几十个当中,我们选择了关于社会安全感的调查分析活动。

选择这个实践活动,我们是经过深思熟虑、多方权衡的,也是考虑过我们的优势所在的。在百度上一搜索,便可知道已经有无数的人调查过,有国家单位,也有像我们一样的高等院校学生。那么这么多的人已经调查过了,是不是会有很多雷同之处呢,也会不会太多太烂呢?这个问题,当然值得深思,尤其是我们作为活动的参与成员,更要调查清楚前人做了哪些,是怎么做的。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要取来用,有很不好的,我们要想出自己的方法,让我们的活动更加可行和可信。同时,我们在了解到做过的那些调查分析,更重要的是做出我们与其他人做过的活动的不同与新颖。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安全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底层,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社会安全感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不论社会发展的多么繁荣,它其中仍存有不安全的因素,仍有可以改进的地方。随着社会发展,随着各种法制的完善,我们现在还处于过渡阶段,所以很多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各种威胁人们安全的因素还是大量存在,像居民居住区周围的安全,像社会上的犯罪案件,今年的违法人员砍伤学校的孩子事件,以及08年以来大小地震、台风、森林火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让人们的安全感遭到了很大的挫伤。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大一部分都说,自然灾害会让他们感到很不安全,对他们的生命和财产构成威胁。国家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社会的管理和保护,在稳定人们心态上起到了镇定剂和保护神的作用。

社会安全感是指公众对社会安全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公众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或保护程度的综合心态反应,也表示公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认知,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水平等,社会安全感是衡量一个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指标,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虽然在此之前已经有相关的权威部门对此做了调查,但是我们认为不同的人调查的侧重点不同,调查之后反应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暑假自编问卷,于2010年7月20日-2010年7月25日在雅安市市区及其周边地区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调查,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我们身边的人民对在社会的自身安全的主观感受,再根据感受的倾向性和特征,进一步分析导致不同安全感的主、客体因素,寻求提高人民社会安全感的途径和策略。

接下来一项,就是确定人数。首先是干事的,经过多次商议,最终决定了近十个人的总干事。大家大都来自不同的学院和专业,在一起开会,在一起聊天,相互认识,相互了解。在完成一个共同目标的同时,也结识了一群朋友,真是一举多得啊。写项目申报表是下一个重大事情,为了让大家都了解到活动的过程,我们几乎全部都看了一下往年别人的申报表,作为参考,写起来也更加有方向,用词造句也会更加专业化。因为好多成员都是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所以很多流程都不清楚,这就依赖我们队长和副队长的细心带领了。主要的申报表工作还是一两个人在写,我们只是参

考一下或者提点建议。

到了考试前一周,我们再次集合,统一拿调查表,这个是队长整理的。我们只要复印和搞调查就是了。为了更好更方便更有效地做调查,我们一共分成了四个小组,每组两个到三个人,没人大约五六十份,调查时间也自己小组决定,可以在考试前,也可以在考试后,很灵活。

大部分小组都是在考试前或者考试后两天完成的,因为大家都还有额外的安排,或者回家看看,或者还去找兼职做,或者还要去旅游的。我们这个小组有三个人,我们三是一个班的,也是一个寝室的。我们在考试后那天下午做了一下午,跑了很多地方,回学校时,我们仨都累得不行,脚都快断了。只是,看到我们做了调查表,很厚一摞,疲惫的身体纵然快要倒塌了,但是我们心里还是挺开心的。

调查中,还有遇到了好多问题,磨砺着我们,考验中我们的解决能力。

在调查之前,我以为这个没有什么困难,也就是叫不同的人群填个调查问卷而已,又不是搞什么买卖,而且这个说不定还能帮助当地的人们改善生活呢,总之,有益于我们完成社会实践和为社会做点事情,也对被调查者没有什么大的损失啊。应该不会太难,我也不以为这事情会遇到多大的阻碍。由于料想会容易,而事实却给了我当头一棒,泼了一盆冷水,像是在教训没有经历过世面的井底之蛙。现在才知道什么叫梦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了,没有出来过,怎么知道社会上的各种人们的想法呢。起初,考虑到填问卷还是需要一些时间,所以,得找不是非常忙碌的人们。不然,打扰到他们工作,可不是一件我们该做的啊,也于心不忍。再次,我们也考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这样可以加快调查进度。车站便成了我们的首选之地。我们赶公交车直接先到雅安西门车站,那里旅客相对多些。一到站,我们便开始投入,跑到候车室里去,观察还在等车的,选择他们比较合适,反正他们也是闲着的。我们三个人,一人一个地方,把问卷递给哪些有时间并且愿意填写的旅客手中总的来说,他们还是挺配合的,这个点做了大概五六十份。第一个站,收获还是挺丰厚的,也让我们有了一点信心,想下一站应该不是太难。

可是,我们一出站,便遇到了困难。在车站外面的人们,可能是有点忙吧,或者有点闷热,不愿意填写我们的问卷。当我们问及是否愿意填写时,人们大都有很强的自我保护和防备意识,总觉得我们会欺骗他们或者骗取他们的什么东西,尤其是外来务工的人们,他们基本上都是拒绝被调查,只是一味的说他们是外地人,不是本地人。而很多本地人呢,他们最关心的是调查后有什么作用,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效益。每当有人问及此事,我只能如实回答,作用可能不是很大,但是也不可忽略,我们会尽力将其影响扩大化的,也会发表文章,通过一些媒体公布我们的调查结果,也会联系公安机关,为人们带来实际一些的好处。

我们也对五六十岁以上的老爷爷老奶奶进行了调查,虽然有些艰难。他们中,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填,只有我们一个一个问题问,我们再代为选择。虽然有些难度,但是还是这群人的选择和观点也是比较有价值的,毕竟他们经历了要多很多,对社会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刻了,也更有发言权。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明确分工,我们的调查结果也出来了。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与几年前相比,人们的社会安全感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治安也提高不少,年轻的人已经开始上网购物,网络上诚信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几年前相比,网上购物比例大大提高,尤其是淘宝网、阿里巴巴出现之后,随着支付宝的出现,货到付款的方式更加方便了网上购物。

篇3:关于食品安全调查的心得体会

一、关于被调查人群的特征情况

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文首先对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感知的基本因素进行分析, 分别为消费者性别、年龄、学历、收入水平、家庭子女情况和婚姻情况。

Schultz (1975) 强调教育是影响个体获取信息和个体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Becker (1977) 得出家庭经济能力在取得信息和个体消费方面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决定因素[1]。在以上理论和观点的支撑下, Smith et al. (1999) 对澳大利亚和日本的消费者进行调查, 得出高收入、年龄较大的人群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较高的结论[2]。Dosman et al. (2001) 对加拿大消费者的研究表明, 高收入者、有儿童的家庭、女性以及年长者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感知程度高于其他群体[3]。Gregory (2003) 对美国的2000余名消费者分析发现, 个体的性别、年龄、家庭中是否有未成年人等时影响食品安全认知水平的重要因素[4]。我国的刘军弟、王凯 (2009) 通过实证分析表明, 性别、受教育程度与收入对消费者关于食品安全认知和评价的影响程度较大[5]。

由于是随机调查, 无锡的被调查者的情况和全国的其他十二城市相比有一些差异,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性别差异

无锡有效被调查者有197名, 其中男性为66名, 占被调查者总体的33.5%, 女性为131名, 占比为66.5%。而全国的十三城市的有效被调查者总数2568名, 男性为42.6%, 女性为57.4% (见表1) 。无锡被调查者中女性的比例较高。。

注1:在全国数据中, 个别问卷的人口参数项填报不全, 故合计数有微小的差别。

(二) 年龄差异

我们发现, 无锡被调查者的年龄分布与全国相比有明显差异, 年长者的比例比较高 (见图1和图2) , 这可能与无锡处于发达地区, 计划生育工作进行比较早、做得比较好有关。另外, 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 无锡比全国提早16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 表二中的数据符合无锡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趋势。

(三) 家庭人口状况

无锡被调查者的家庭规模小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口以下的家庭户的比例比全国平均高, 而四口及以上的家庭户的比例偏低 (见表2) 。

(四) 受教育程度

应该说无锡的总体受教育程度还可以, 但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无锡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被调查对象比例稍高, 可能与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偏高有关, 另一个比较明显的是无锡本科及以上的被调查对象的比例明显偏低。这个比例有些与实际偏离, 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五) 收入水平

无锡的家庭收入水平较高, 而且相对比较均衡。在月收入6000元以下的各档, 无锡的比例较小, 而在6000以上的各档 (除月收入50000以上的外) 无锡的比例明显高 (见表3) 。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贫困家庭较少, 也未调查到有月收入50000以上的暴富家庭。

(六) 家庭子女情况

无锡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偏少, 而且未成年子女的年龄偏大 (见表4) 。

(七) 婚姻状况

无锡的被调查对象中已婚家庭的比例明显高于全国, 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无锡的家庭关系相对比较稳定 (见图4) 。

二、无锡居民就食品安全关心程度及对总体形势的判断与全国数据的比较

无锡被调查对象 (以下简称居民) 关于食品安全类信息的关注程度总体上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示很关心和比较关心的达到80.82%。而全国平均水平为79.31%, 差异不大 (见图5) 。

无锡居民对全国食品安全形势的判断好于全国, 认为逐渐好转的比例比全国平均高3.24%, 而认为一直不好和逐渐恶化的比例要低2% (见表5) 。这说明无锡市的食品安全形势相对比较好。

三、无锡市居民购买食品的主要场所与主要考虑因素与全国的比较

无锡居民主要从超市购买食品的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见表6) , 我们分析主要原因有两项, 一是无锡超市的密度比较高, 到超市购买相对比较方便、比较安全, 第二无锡的收入水平比较高, 能够承受主要从超市购买食品。

无锡居民考虑购买场所的主要因素和全国有所差异 (见表7) 。可能是因为收入水平略高, 无锡居民对价格的敏感度比较低, 但明显重视食品的安全和品牌。

四、在肉、蛋、奶、米及制品中, 无锡居民对安全的担忧以及主要担忧因素与全国的比较

我们这次调研, 对肉、蛋、奶、米及制品四类食品做了特别的安排, 我们发现, 尽管无锡市民和全国一样对这四类食品都有一定担心, 相对而言, 对于鸡蛋和大米的担忧要少些。但无锡市民对于所有四类产品的担忧程度都较全国平均水平为低, 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无锡市民对食品安全总体情况的判断要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见表8) 。另外, 无锡市民担忧程度最大的是牛奶及制品, 而不是全国居民最为担忧的猪肉及制品。我们的分析是因为无锡市民牛奶的普及程度以及消费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因此担心的相对程度略高也是可以理解的。

注:这个题的回答是1完全不担忧;2不担忧;3一般;4比较担忧;5很担忧。

关于是否购买过感觉不安全或不卫生的四类食品, 无锡的回答“有”的比例均低于全国水平, 而回答“没有”的比例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见表9) 这也说明无锡食品安全总体水平要高于全国。

在问卷中, 有一个“在最近一年中,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食用过不安全或不卫生的食品, 下列哪些食品产生了不良反应”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无锡居民回答都没有的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在四类食品中, 只有牛奶及制品的回答有的比例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他的都低。由于无锡居民消费牛奶及制品的比例比较高, 消耗量也比较大, 稍微高出一点也可以理解。无锡的猪肉及制品的安全工作做得比较好, 因此在食用过不安全、不卫生的猪肉方面, 无锡的比例明显低。鸡蛋及制品、大米及制品本身相对问题比较不突出, 无锡的情况也较全国平均水平低 (见表10) 。

在担心这四类食品中的残留种类的调查中, 我们发现, 和全国一样, 无锡居民最担心的是添加剂、其次是瘦肉精、三聚氰胺、注水猪肉和假鸡蛋。各类不同食品, 民众担心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如在肉类中, 民众最担心的是瘦肉精, 在奶制品中, 最担心的是三聚氰胺, 在大米中, 最担心的是添加剂, 在蛋类中, 最担心的是假鸡蛋。我们认为, 目前人们对于合法使用的添加剂有一种恐慌心理, 对添加剂的作用和影响认识有偏差, 同时, 由于受媒体的影响, 已被证明是无中生有的“假鸡蛋”也引起了接近一半居民的恐慌。这说明还是要努力进行食品安全科学知识的普及, 增加民众们抵抗假新闻的能力。经过最近几年的整治和打击, 三聚氰胺和瘦肉精的问题会逐渐趋缓, 但人们目前尚未高度重视的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可能以后会逐渐突出。

五、关于食品安全问题担忧和恐慌方面无锡居民和全国的比较

表11和表12分别是无锡和全国关于“在最近一年中, 您与您的家人, 以及您熟悉的朋友中有没有发生过有关食物引发的疾病去医院诊治的情况”问题和“如果了解到有关食源性疾病导致一些人生病并住院治疗的情况, 您是否感到恐慌”问题的回答的比较。我们可以看见无锡与全国水平的明显差异, 回答在周围人群中有发生过有关食物引发的疾病去医院诊治比例无锡是16.16%, 全国平均水平是25.38%, 比无锡高出近10%;我们也可以看到, 关于“如果了解到有关食源性疾病导致一些人生病并住院治疗的情况, 您是否感到恐慌”的问题, 无锡回答有的比例也显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六、从关注食品包装上的标签程度以及关注标签的内容、购买食品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上,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消费者的理性程度

我们发现, 无锡居民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有明显差异。无锡居民普遍比较关注食品包装上的标签 (见图6) , 关注标签的内容和全国一样, 首先是保质期, 其次是成分、品牌和营养构成年, 但无锡居民关于成分与品牌的注重程度高于全国水平, 而在营养构成上低于全国水平 (见表13) 。无锡居民购买食品时考虑的主要考虑因素和全国的顺序大体一致, 最重视的是新鲜程度, 其次是安全, 但无锡居民在对安全和营养成分上更为关注, 对于价格则比较不敏感 (见表14) , 这和表6中反映的关于选择主要购买食品场所的因素一致。

七、关于政府监管

无锡居民对于政府监管食品安全的要求比较高。无锡居民较全国平均水平更加关心政府和媒体发布的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 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的占71.71%, 全国平均仅为62.85% (见表15) 。而且无锡居民对于当前政府监管有效性的认可程度不高, 尽管认为很有效果的比例明显高, 但认为毫无效果和难有效果的比例也偏高 (见表16) , 可见政府监管有效性的信息传递渠道不够通畅, 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比较少。

对比发达国家, 我们发现了相似的结论。Meera Kim (2003) 在对韩国消费者的调查中显示韩国消费者对政府食品卫生检测的结果信任程度很低, 多数人不信任政府公布的结果[6]。Rosati and Saba (2004) 和Lobb et al. (2008) 对于意大利消费者的调查发现意大利消费者对于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保护机构的信任程度较低, 并且这种低信任度会影响消费的风险感知, 使消费者陷入更大的恐慌[7,8]。

但是, 从另一个角度, 又反映了无锡居民对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工作的评价又相对比较高, 例如, 在分析造成食品安全问提主要原因时, 总体上, 无锡和全国平均水平差异不大, 但认为主要是政府官员和有关人员有失职渎职行为的人数比例, 无锡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同意关于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的, 无锡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见表17) 。另外, 在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 最重要的手段的问题上, 无锡居民高度重视规范相关食品信息公开, 而对严惩失职、渎职的政府官员和相关人员以及环境保护相对不敏感 (见表18) , 说明了无锡食品监管基本情况优于全国水平, 但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是改善食品安全形势的重要内容。而在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后, 对食品安全形势的判断上, 无锡居民明显比全国平均水平乐观 (见表19) 。

总之, 从数据比较中可以看出, 无锡的食品安全形势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政府监管水平也较高, 但居民对政府监管的要求也比较高, 尤其在信息沟通方面, 有可以改善之处, 值得无锡市继续努力。

摘要:人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本文利用对全国十三个城市消费者问卷调查收集的有关资料, 对比分析了全国居民与无锡居民对于食品安全的感知情况、关心程度和食品监管的看法, 得出全国居民普遍较为担心食品添加剂问题, 而无锡居民对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的判断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且无锡居民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要求较高等结论。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增强政府与居民的沟通是提高全国居民对于食品安全感知程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消费者感知,对比,食品安全形势,政府监管

参考文献

[1]Gray s Becker.1977.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Human Behavior.Chicago I 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1]Gray s Becker.1977.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Human Behavior.Chicago I 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

[2]Dominic Smith, Paul R iethmuller.Consumer concerns about foodsafety in Australia and Jap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Economics, 1999, 26 (6) :724-741.[2]Dominic Smith, Paul R iethmuller.Consumer concerns about foodsafety in Australia and Jap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Economics, 1999, 26 (6) :724-741.

[3]Donna M.Dosman, Wiktor L.Adamowicz, and Steve E.Hrudey.Socio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Health and Food Safety R elated R iskPerceptions[J].R isk Analysis, 2001 (21) :307-317.[3]Donna M.Dosman, Wiktor L.Adamowicz, and Steve E.Hrudey.Socio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Health and Food Safety R elated R iskPerceptions[J].R isk Analysis, 2001 (21) :307-317.

[4]Gregory A.Baker.Food Safety and Fear:Factors Affecting ConsumerR esponse to Food Safety R isk[J].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Management R eview, 2003, 6 (1) 1-11.[4]Gregory A.Baker.Food Safety and Fear:Factors Affecting ConsumerR esponse to Food Safety R isk[J].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Management R eview, 2003, 6 (1) 1-11.

[5]刘军弟, 王凯, 韩纪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江海学刊, 2009 (3) :86-89.[5]刘军弟, 王凯, 韩纪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江海学刊, 2009 (3) :86-89.

[6]Meera Kimand, Hyochung Kim.Consumers’awareness andinformation need about foodhygiene in Korea:focused on pesticideresidues and food borne illness[J].International R esearch Conference, 2003 (12) :701-712.[6]Meera Kimand, Hyochung Kim.Consumers’awareness andinformation need about foodhygiene in Korea:focused on pesticideresidues and food borne illness[J].International R esearch Conference, 2003 (12) :701-712.

[7]R osati S, Saba A.The perception of risksassociated with food-relatedhazards and the perceived reliability of sources of inform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39) :491-500.[7]R osati S, Saba A.The perception of risksassociated with food-relatedhazards and the perceived reliability of sources of inform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39) :491-500.

篇4:关于食品安全调查的心得体会

具体做法

(一)总结经验,创新理念,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面对不断延长的原煤安全生产周期和影响安全生产的诸多不利因素,这个矿达成了安全工作的强化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实施“人文关怀”、提升“综合素质”、发挥“人资优势”的共识共为理念。出台了全年安全工作规划,明确了突出“一项培训”、抓实“两个重点”、开展“三个竞赛”、做到“六个强化”、实现安全最好年奋斗目标的总体思路;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技术管理、安全监督检查、安全教育培训五大工作体系;制定了着眼于干部职工素质不断提升的教育、培训、激励以及推动作用发挥的具体措施。按照上级要求层层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一系列安全生产工作指示精神,广泛开展安全工作大家谈、安全合理化建议征集、事故案例回顾等活动,明确与时俱进抓好安全工作是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实现矿井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支持维护集团公司、煤业公司加快改革步伐,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化水平大型企业集团的先决条件;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行动,积极引导全矿干部职工戒骄戒躁、乘势而上,强根固本、夯实基础,为安全工作的健康推进提供了价值导向。

(二)突出主体,优化载体,不断强化安全教育的针对性

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是人,安全生产本身是对人的生命权益的维护。该矿一是结合实际,强化理念导入。逐月下发安全理论知识学习配档表,组织开展安全论文征集、制作播出《安全——从理念到行动有多远》电视谈话节目、搜集讲评“我身边的安全小故事”等活动,紧扣生产实际,变理性认识为实践指导。二是优化环境,强化氛围熏陶。坚持安全舆论引导,培育正确的安全荣辱观。加强以地面广场和生活街区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街”,以采掘头面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线”,以井口到井下运输大巷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龙”,以区队班组会议室为主的安全教育“一园地”,以广播、电视、井口大屏幕、板报橱窗为主的安全教育“一阵地”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三是丰富载体,强化理念养成。精心设计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系列活动,青年话安全演讲、青年安全微电影、井口嘱安全服务、安全文艺汇演、评选安全幸福家庭等特色活动相辅相成、入脑入心,进一步强化了区队安全文化建设的声势和氛围。各基层单位充分发挥文化环境、学习环境的熏陶作用,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综采队制作12块创意新颖、富有哲理和警示效果的安全文化牌板;综掘准备工区把“全家福”及亲人的安全嘱托、个人对安全的见解刻制成VCD光盘,进行亲情化影视教育;巷修一区倡导“三个三”安全文化理念,编写安全“三字经”,建立职工安全档案,实现了理性教育与安全生产的有机融合。四是提高技能,强化素质教育。该矿大兴学业务、学技术之风,大兴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之风,大兴钻研业务、遵章作业之风。依托教培中心为基地,有计划、分层次、按工种组织了煤矿安全三大规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安全质量标准等内容的学习培训,并将考试成绩与经济分配挂钩。1-6月份,共培训职工3416人,有1274人参加了煤业公司统一进行的安全法律法规考试。基层单位坚持“三为主、三结合”的培训方针,将理论知识与现场操作、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有机结合,周培训、月考核、季评比,强化了培训效果,保证了学以致用。

(三)创新模式,严格责任,着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该矿按照矿、专业、单位三级安全管控模式,建立层级分明、责权对等、运转高效、主体明确的安全管控体系。矿重点抓好制度措施制定、安全综合评价、重大灾害治理评估、重点工作协调督促和对专业、基层单位检查考核;各专业重点抓好专业技术管理、系统优化调整、方案设计审批、重大灾害及重点隐患监控治理、各项工作协调推进和对基层单位重点督促、检查考核;基层单位重点抓好上级制度措施落实、现场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基层基础管理和日常安全检查。在安全工作具体落实中,按照矿井生产进度,全面推行安全防范机制,深入开展“三查三反”活动,较好地堵塞了安全管理中的漏洞。扎实开展强化班组长、安监员、瓦检员作用发挥的“一长两员”星级竞赛,组织实施“安全工资管理制度”、“月度安全抵押金制度”,实行责、权、利相统一,确保了现场管理力量到位。与此同时,把强化班组管理提到重要位置,提升班组长素质,推广班组管理经验,目前有430个班组实现“三无”班组。上半年,这个矿先后对15名负有安全管理责任的干部给予了降级、降职、行政警告以及通报批评的处分;对4家单位下发了“安全最差单位”黄牌警告,对两名及时制止安全重大隐患的职工进行了重奖,在“一长两员”星级竞赛中,有280名工班长、安监员、瓦检员受到了表彰奖励。

(四)把准基调,群防群治,齐抓共管安全监管网络

安全生产是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齐抓共管。该矿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群众安全组织的监督检查作用,及时化解安全工作中的各类问题矛盾。扎实开展“安康杯”竞赛、安全劳动竞赛和职工代表巡视等活动,依法维护和落实职工“十项权利”。严格安全效能监察,狠抓干部作风转变和安全履责过程自警自律。各网、岗、哨、协等群众安全队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开展各类特色安全活动,大力营造关注安全、誓保安全的强势氛围。落实上级安全工作部署,各级组织积极开展“反三违、反事故斗争”,带头执行作业规程,严守劳动纪律,主动做好安全生产中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形成了强大的监管体系。今年上半年,全矿党员责任区、示范岗杜绝了“三违”现象的发生,各群众安全组织共进行大型集中查岗24次,查出各类安全隐患130多条,13名不放心人得到及时劝阻上班和说服教育,有力促进了安全工作健康发展。

(五)质量为本,科技兴安,进一步强化安全基础建设

该矿始终摆正生产效益与安全投资的辩证关系,把积极推广新技术、新装备,巩固质量标准化成果,作为加强基础建设的重要手段,不断优化安全装备水平。该矿认真落实公司等上级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规定,足额提取安全费用,集中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先后投资791万元,完成了73项安全技措工程。修订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的实施意见》,狠抓“安全质量标准化”新标准的贯彻落实,扎实开展了“精品头、精品面、精品硐室”竞赛达标活动,确保了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在煤业公司上半年“双基”建设检查中,受到充分肯定,被评为“双基”建设先进单位。

几点启示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才能真正将安全纳入一切工作之中,贯穿于矿井建设的方方面面,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才能把握安全生产规律,创新安全工作方式方法,防止安全工作滞后于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的需要。

三是必须坚持安全生产、思想领先的观念,强化安全文化的熏陶和映射,大力营造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保护人的文化环境和学习环境,形成安全工作的“人情化”管理,促进“要安全”、“保安全”、“抓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

四是必须从基层和基础工作抓起,把安全工作的强化和防范从思想境界上明确着眼点,从具体行动中明确着力点,标本兼治,强根固本,才能确保安全工作有的放矢。

篇5: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曝光,食品安全状况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从抗生素滥用到瘦肉精问题,即使政府和企业从未停止过他们在食品安全上所做的努力,但食品安全问题却似乎从未消失。现有的政府监督体制暴露出极大弊端的同时也在打击消费者对市场和政府的信任。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每一个参与者都应该高度重视,主动承担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食品安全 健康 政府监督 责任

二、分析讨论

1.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关注度

此次调查中,对食品安全事件关注度的调查分为两个方面: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的相关常识的了解和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关注。

重大食品安全新闻方面,听闻过瘦肉精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双汇质量门事件等的人都达到了80%或以上,其他重大新闻如河南南阳毒韭菜、毒豆芽等了解事件的人也有32%或以上。这说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传播面广、社会影响大,在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媒体工具盛行的当今时代,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些不法厂商及其他食品安全事件,大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披露,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避免了安全事故的扩大。

相关常识方面,45%以上的受访者缺乏相关的食品安全常识,且食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为此,我们做了进一步的个案调查了解,发现造成接受调查的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常识意识淡漠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往往只图便宜,对食品安全没有过多的考虑,还有一部分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有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为问题食品提供了销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常识,难以辨别食品的质量是否安全。

为了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常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除了加大宣传食品安全方面教育的力度,更加应该加强经济建设,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对食品法规的了解度

调查数据表明,对09年我国颁布的《食品安全法》,非常了解的仅占5%,知道的占20%,知道但不了解的占37%,不知道的达38%。新法的实施,离不开政府的宣传监管,企业的强化责任,而且贯彻食品安全法,也是全体公民的义务。

调查结果显示,食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非常薄弱,政府对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深度还应加强。特别是雨城区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行业数量多、规模小,有些设备简陋,有些布局不合理,家庭小作坊式和流动摊贩占多数,这对食品安全监管造成一定难度。政府可以通过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月活动、设立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通过电视媒体进行系列报道解读食品安全法等,提高社会公众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和参与食品安全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

3.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

日常生活中,受访者从未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的只有3%,偶尔遇到的高达83%,经常遇到的占8%,未觉察到是否遇到过的约有6%。这些问题中过期食品或包装不合格的食品占55%,三无产品、注水肉病害肉、有毒物超标食品分别为40%、30%和33.3%,还有其他食品安全问题1.33%。

为寻找原因,我们调查了这些消费者的购买食品的习惯,喜欢到当地大型的正规超市及商店购买的为35%,到餐厅的18%,流动摊位的为13%,学校超市和其他地方的占34%。结果表明,即便是在大型商场或超市购物,大多数人还是遇到过各类食品安全事件。

在购买食品时,比较注意生产厂家和相关检疫证明的只有12%,更多的人比较关心价格和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分别占43%和18%,关注品牌、色泽、外观的也占有23%,其他4%。从这些习惯中我们可知,食品安全问题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消费者把更多的注意放在了价格、外观这些因素上,而沪市食品的质量、卫生等。另外,那些不合格的食品能在市面上销售,也与销售者的责任、法律意识,政府的监管力度有关。想从根本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就需要消费者自觉地坚决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制售者拿出责任心和良心,政府加大执法力度。

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被调查者中与商家厂商协商要求退款或赔偿的有36.7%;向消协或媒体投诉的有23.3%;通过法律部门解决的有11.7%;自认倒霉,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占30%;奉劝亲友不再购买产品的占36.7%。

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的产品,以后认为食品不可靠,坚决不买的有33.3%;认为如果提高生产质量,会考虑购买的有56.7%;认为目前没有其他商品代替,会照常购买的有10%。

所以只有51.8%的人勇于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敢于通过法律等武器同不法商人厂家做斗争。剩下48.2%的人在买到问题食品时选择沉默或自认倒霉,这无疑从另一个方面助长了不法商贩为谋利益降低成本制造问题食品的气焰,从而增大了我们买到问题食品的可能性,由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去。从这方面可以看出,雨城区的居民对于法律知识的认知度不够,在调查时他们也表示这些问题太小,不值得强硬的维护自身权益,至多不买就行了,也有人想过要维护自身权益,却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法,最终不得不了了之。由此看来,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宣传食品安全的维权问题,还是应该主要从建立概念做起,步步深入才能得出效果。而政府除了要不遗余力的宣传法律知识,更要做出实事,严格执法,建立群众对政府的信心。

4.对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

该部分内容包括公众对中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环境的评价及打分、对中国食品安全现状更相信哪个方面的声音的解说、对国内与国外食品的信赖度的比较。

在要求给当前的食品安全环境打分时,打100分的占1%,80到90分的占15.7%,60分以下的有18.3%,绝大多数人打了60到79分,占总数的65%。

在调查中认为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环境年年差不多的人为45%,相信在逐渐好转的有16.7%,相反,认为逐渐变差的却有31.7%,不关心不清楚的也有6.6%。

以上数据表明人们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环境是信心不足且比较担忧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安全事故接连不断发生,也与有关部门在处理这些事故后没做到更加严密的防范工作有关,比如三鹿事件发生后,还是有不合格奶粉制成的奶糖等食品流入市场,如不能防患于未然,群众在接触到这些安全事故信息后,对政府的信心将大大降低,因而也不敢对现在的食品安全环境抱以信心。

另外,相比起我国的食品,人们是否更信赖外国食品,有30%的人选择更信赖外国食品,也有28.3%人坚定支持国内食品,另有41.7%的人觉得国内国外都存在食品问题,无所谓更信赖哪一方。

就某些方面来说,例如,我国的乳制品和其他食品行业的检测标准,确实存在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标准不同、部分指标低于其他国家的情况,还有我国允许的“农残”量要比美国和欧盟高出数倍等等。当然,这其中也与国人盲目崇外有一定的关系,一昧的追求奢侈高消费,认为外国货就是安全,也更有面子。作为政府,有责任协调好标准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良好联动机制,针对我国食品标准体系存在的种种不足,进行清理,健全和提高我国的食品标准。而且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更大利益,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时应由国家层面组织有公信力的专家参加,过程要公开透明,不能“内外有别”,应向国际标准看齐,在可能的情况下从严,这既是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负责,也是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分工的需要。

5.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挑选了几个热点问题对居民进行调查,如果展开有关食品安全的宣传普及活动,他们最想了解有关法律的占41.7%,有关安全知识的占66.7%,学校的食品安全状况的占65%,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的占61.7%,其他为2.33%。

以上选项背后透露出:居民的法律意识在逐渐加强,开始对国家有关食品法律法规热切关注,自我保护意识也在逐步加强;现今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去到菜市场看到各类食物也不知哪些是健康安全的而无从下手购买,如果能通过各种方法渠道给居民灌输相关安全知识,让居民掌握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这样不仅能保障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和生命健康还能打击不法商贩的嚣张气焰,建立一个秩序良好的经营市场;就大众人民能了解到的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一般是通过各类媒体的报道而掌握的,总体情况不敢说概括全面,难免会为达到警示作用而突出渲染某一方面,居民接受到的信息杂乱不统一,就难以正确看清真实全貌,向群众宣传当前的形势,免去各类猜测,有助稳定社会氛围,安定民心,不给虚假商贩可乘之机,哄骗不知情的消费者,扰乱信用市场秩序。

当听说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及相应回应后,人们最相信的是媒体报道,有43.3%的人选择了相信媒体的声音,19%的人较相信相关协会或社会团体的说法,10%的人谁都不信,11%的人对企业自诉的消息比较相信,最后有16.7%的人投了政府公告一票。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政府在哪些方面做的不足,以致引起公众的信任缺失。之前的几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曝光和处理,媒体力量功不可没,相比之下,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亟待提高。如果说食品生产者的自律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那么政府对食品生产者的监管则是食品安全的第二道防线,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人民当然是更倾向于信任政府等公证权力机构的监管,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深刻了解法律知识,但是自古权和法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是十分高的。目前当地政府在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上存在着发布分散,消费者难以获得全面信息的问题,政府部门分段监管,部门间信息共享协调机制不完善,降低了信息的统一性,影响了信息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指导性。另外,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不仅杂乱,且信息量少,质量不高,信息检索信息服务的功能较弱。

6.对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提出的建议和措施

此内容调查了以下方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对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的主动性、遇到安全事故的处理、就当前形势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调查中地居民认为,目前中国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与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某些企业和个人缺少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及食品制造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支持率分别为68.3%、83.3%、68.3%和65%;还有认为这是中国发展现阶段的必然现象、事情没那么严重,都是媒体炒作出来的恶性新闻、购买者鉴别假冒伪劣食品能力不高或其他的人分别有25%、16.7%、30.2%和8.33%。

居民把这原因归结与政府,法律和企业三者身上,应该是对这些年发生的事故的深切体会。居民的食品安全感缺失,暴露出我国在制定食品安全相关检测标准方面的滞后,但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我国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够健全。要破解食品安全的困境,必须尽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体系,这不单单是政府部门的责任,不能靠监管部门的凭空想象,它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需要全体人民的集体智慧,让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多多参与。食品安全的最终实现,是需要切实的措施和行动来保障的,只有政府的严厉监管还不够,完全依赖食品安全的标准化也不行,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的素质也要提高上去,相关企业的自我约束的行业自律更是不可或缺。

然而在向有关部门提建议方面,经常热心的向学校食堂、超市等部门提出建议的仅为5%,偶尔提出的为30%,从来没有的为65%,有超过半数的人不愿主动提建议。

消费者是食品的最终需求者,所有不安全食品的最终消费者,消费者在第一时间接触不安全的食品,消费者就是每一个普通大众,人数极为庞大,所有的大众都成为不安全食品的监督者的话,那么不安全的食品将无所遁形。要调动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性,除了多多宣传有关知识,重要的是消费者自身意识应提升一个阶段,为了自身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健康,都应该主动参与。不能一方面不想成为受害者,另一方面又不敢行使自己的权利,完全寄希望于政府或企业。

当然,很多时候,政府和企业的表现的确令人失望。如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会找有关部门投诉&的只占6%,余下94%的人不选择投诉的原因有:上诉程序复杂,效率低下20%;不知道哪些部门负责37%;以后不买就是了34%;其他3%。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对待事故的态度消极;一方面是国家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体系工作没做到位;另还有就是现今的隔离式分段监管的体系存在诸多矛盾和漏洞,无形中形成各部门连接不当及职能冲突带来的权利争夺和推诿责任的现象,以上主要原因让投诉者感觉好累好难,最后等待无望也就不了了之。

为了搞好食品安全,居民们认为应采取的重要措施为严格检验检疫、加大处罚力度、企业诚信经营,行业自律,三个措施均达到53.3%的支持率,还有一些人觉得普及科学消费知识和曝光典型案件也很重要,选择的人也有40%和31.7%。

如此看来,国家虽然建立了较严格的检验制度,但是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发展需求了,这里面也有一些为了政绩和地方税收等纵容包庇及地方的保护主义问题存在,还有一些企业的诚信正在逐渐透支,不论它们怎样通过各种先进技术手段为自己极力表达诚信,漂亮话的背后如果是接连不断的安全事故发生,那么是怎么样都无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的。关键之处在于健全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对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管职责的落实和失职责任的追究机制,所幸的是最新的食品安全法已经加大了食品安全违法的惩处力度,使过去违法企业的罚力度过轻,企业违法成本过低的现象得到逐步改善。

三、总结

1.食品安全的调查总结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此次雨城区食品安全调查结果折射出我国现阶段的食品安全状况: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食品供给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品种丰富,数量充足,供给有余。在满足食品数量需求的同时,质量却存在着严重不足。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危及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令人防不胜防,新技术影响食品品质,环境恶化导致食品原料受到污染,以及境外食品安全问题都可能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性日益提高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致力于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状况。这些努力是对不断增长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消费者的日益关注作出的历史选择。以下是此次调查中发现的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业主和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的观念淡薄。无证生产、经营时有出现,生产(加工)设施简陋、卫生指标超标的状况较为普遍,特别是操作人员有的未能及时进行体检,没有健康证。另外,市民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食品质量管理较薄弱,以次充好、质量低劣的食品仍在生产、销售。调查中还意外发现,农贸批发市场有一些劣质食品往往被运往农村;许多熟食摊销售、经营场地不符合卫生要求;快餐店的用油质量低下,另据有关报道,潲水油、地沟油仍有回收、使用的情况;用化工原料桶盛菜;食品添加剂超标和滥用及非法添加的情况较普遍。个别超市的货架上还摆放着散装的过期食品和“三无”产品;熟食业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较严重,调查中发现许多受访者都曾因购买食用问题熟食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入院。

现有的检测监督力量和食品快速检测手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难以实现准入环节的完全把关。因此政府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往往只有出了事故,才有进一步的反应。

2、业主对食品卫生工作管理不到位。

一些饮食店的厨房墙上油污很厚,墙壁破损,墙灰驳落,时有掉到食品中的可能;有的学校食堂厨房操作间,地面很脏,有的不易存放或过期的食品和调料乱放,不及时清理(有的仍在食用),导致高温下食品变质,如鸡蛋、番茄酱等。

有些规定没有很好地执行,如学校食堂冷菜不能出售,但有的学校食堂仍在出售,如酱鸭等。公共食堂不锈钢餐具洗得不干净,盘上还存有消毒水和残留物,有的配餐单位,消毒设施偏少,消毒时没有严格按照公用餐具消毒规程操作,个别学校的蒸汽消毒柜密封性能差,有漏气现象,还有的单位没有充分利用现有公用餐具保洁设施,造成第二次污染等。一些厨房、配餐间的纱窗、纱门设置不规范,有的形同虚设,经常敞开,导致苍蝇及其他小虫飞入食品操作间,因此也就发现吃出苍蝇的事例,严重地影响了食品安全。六是食堂内部环境没有及时进行打扫等。

3、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小、散、乱,监管工作难度较大。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大部分规模都比较小,且生产经营点比较分散,尤其雨城区,流动人口相对更多,其中有许多外来人员也在生产经营食品,由于他们的卫生意识薄弱,销售的食品质量低劣,再加上流动性大,使得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在卫生监管机制不健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能完全到位。

4、农贸市场脏、乱、差的状况普遍存在。

我市与城区的农贸市场普遍存在着环境卫生脏乱臭的现象,如某街道菜市场进行调查时,发现熟食摊旁边堆着垃圾,边上还有一个小便池,臭气醺天,苍蝇飞舞,其周边也到处都是垃圾。

5、政府监管缺乏统一的标准,地位被动。

我国直到2009才出台了《食品安全法》,为各级政府部门执法提供了法理依据和标准。然而事实上,很多小商贩和消费者对于相关法律法规一无所知,给政府监管带来很大的麻烦。即便对于企业,政府也不可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进行监管,而且往往当涉及地方经济发展问题时,政府也可能必须在打击力度上作适当放弃,因此地位往往被动。

6、有些检测设备的利用率不高。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有的部门和单位有了一些先进的仪器检测设备,但是由于人员、经费的限制,这些仪器设备形同虚设,上面灰尘很厚。有的食品生产厂家,因为检测费用的问题,检测设备经常不用,只有在受到执法部门检查时使用。检测蔬菜,要向农户购买样菜,检测的药水费用较贵。屠宰公司对猪尿样的检测费用也较大。经费的缺乏,导致检测工作无法完全到位。

2.食品安全的解决方案

1、加大媒体信息披露力度。

由于食品生产涉及多环节,食品安全管制涉及多部门,而同时食品市场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如果只靠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管制,往往无暇顾及,因此作为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其信息传播者的角色。一方面要加强对非法生产商,不合格产品的披露;另一方面要加强公众健康知识的普及,引导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尽量选择正规的经营单位和有正规标识的商品,自觉选择安全健康消费。同时,还要引导公众的道德意识,在宣传途径上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对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积极的配合。

2、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市场上的食品质量或食品安全水平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如果消费者收入水平较低或者对高质量食品的边际支付能力较低,那么企业就难以回收为提供优质食品而付出的高成本,市场上的食品质量就只能处于较低的水平。企业声誉的建立也取决于消费者对优质产品的忠诚程度,如果消费者不积极将优质信号反馈给生产者,食品安全问题就难以解决。

3、加大惩罚力度。

只有使不法厂商对惩罚的预期机会成本加上其他成本超过了其预期收益,才能有效地遏制不法厂商的恶性行为。国家应制订严厉的法律是打假的最基本手段。在我国,生产、批发、销售假冒商品均属有罪,对生产、销售者一次可罚款数千万元。

4、完善检测技术。

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的科研工作是促进食品卫生工作顺利发展的基础,面对新出现的世界性的食源性疾病问题,食品污染物检验至关重要。但目前有些检测方法非常精细且花费很高,且需要熟练的专业人员,我国尚缺乏快速准确鉴定食源性危害因子的技术和能力,因此研究开发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相关设备显得尤为迫切。例如,改进检测方法,改善食品检验实验室的设备,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紧密追踪国际食品卫生科研的前沿动态。

5、走品牌化道路。

篇6: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

——XXX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品的价格,质量,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对我们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有关部门必须认证对待,妥善处理的问题。

一、调查时间、方式、目的时间:2011年8月15日

方式:小范围采访调查、小组讨论、网上查阅资料

目的:了解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对食品安全问题引起重视并提

高警惕,同时为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献出自己的一分力。

二、调查结果分析

1、现状

这次调查得到了意想不到的配合,大多数人都认真的填写了问

卷,这也足以说明大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更加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调查了60位居民,当问及对现在食品的质量问题有什么看法时,有百分之3.5的人认为食品很安全,很放心,19.3% 的人认为不太安全,有点担心,占绝大多数的人认为食品很不安全,很担心百分率竟达77.2。与此同时,我们同时调查了居民最关心食品哪个方面的问题,24.6%的人选择价格问题,19.3%的人则认为是食品的营养价值问题,更多的占56.1%的人却赞同是食品的安全问题。

2、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统计,当下食品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价格高,质量差,不安全等老百姓最担心的问题都存在,而且大多数人都认为问题形势严峻,虽然有关部门好像也很积极的再处理,但是蔬菜,水果价格持续上涨,三聚氰胺的牛奶、苏丹红事件的麦当劳、掺福尔马林的干货、硫磺熏白的蘑菇、病死猪肉做的肉松等都给大众带来了恐惧心理。这样下去,必将给社会稳定带极大威胁。

我以为,那些敢于在老百姓的“天”上打主意的不法之徒,他们之所以敢群起效尤,竟相为恶,这与一些职能部门事先麻木不仁,监管乏力,事发后又争相推诿、掩盖隐瞒等有着直接关系。更有甚者,一些“常在河边走”的职能部门,一直是在半遮半掩地玩着“放水养鱼”或“养寇自肥”的鬼把戏,而对在食品安全领域里作奸犯科的不法之徒的“捉放曹”,其实就是他们的财政来源!对如此频繁反复的恶性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从制度上找到症结!在打击那些食品安全事件的直接肇事者的同时,更重要的关键是打击对这些事件负有责任的官员!使“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3、解决方案

我认为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组织建设为核心,不断夯实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基础。

自从质监局承担起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以来,构建协调运转的食品安全监管组织体系始终是我们工作的中心。但到目前为止,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仍然是我局单打独斗,没有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不能有效发挥监管作用,因此建立一个“条”“块”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组织机构是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基础。

二、以提高监管技术为重点,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不断筑牢

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技术支撑体系。

因此加强检验机构和监管单位相互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甚至可以由监管单位进行抽检,封样后送检,提高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公信力,使检验机构真正为监管构建牢固的技术支撑。

其次要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应尽快建立市、县级监督抽查制度,由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支持,按照地方产业特点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实施市级监督抽查,抽查结果向地方政府报告,并向社会公开,为地方政府决策和人民群众提供消费依据。逐渐将市级以下监督抽查以企业承担费用的定期监督抽查为主,转变为政府提供费用的抽查为主。

三、以保证监管人员为根本,不断增强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应该采用聘任等各种形式增加人员,增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力量,提高人员素质,切实增强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同时,从政府入手,自上而下的组建乡镇(街道办)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专、兼队,建立一支专兼并举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队伍。

四、以确保监管经费为保障,不断增添食品生产安全综合监管活力。监管经费一直是我们的软肋,经费没有保障,工作的开展就会受到影响,也没有能力去加强监管工作。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经费投入。

五、完善制度建设,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仅仅依靠符合性验证检测模式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是远远不够的。

六、建议由质监局牵头,组织相关政府部门、各行业协会、产品检测机构、消费者权益组织、新闻媒体等有关组织,对本辖区内产品质量

和食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当前可能出现问题或消费者高度关注、反映强烈的产品,制定相应的监督抽查计划,充分论证调研后,经当地政府同意,组织实施。

七、以信用体系建设为“落脚点”,瞄准食品安全监管的终极目标。成立各级食品生产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参与的原则。

八、以社会舆论监督为手段,不断形成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合力。一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应该加大食品生产安全的宣传,不仅要让食品生产企业知道安全的重要性,更好加强群众的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生产安全在政府工作中的重要性。二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大造舆论声势,形成食品生产安全合监管合力。及时报道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动态。

四:总结

上一篇:转化后进生的对策研究下一篇:田园风光作文8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