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2024-05-24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精选6篇)

篇1: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附件二

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

(2012)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二○一一年八月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指南(2012)

农业

一、粮食核心区建设科技工程

1.农作物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 2.主要农作物简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 3.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4.粮油产后减损及绿色储运技术及物流配送技术研究; 5.新型农业机械新产品研制与开发; 6.中低产田改良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二、畜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

1.畜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及优良新品种引进、改良和快速扩繁技术研究; 2.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高效安全养殖关键技术研究; 3.主要畜禽疫病防治技术及养殖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 4.新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中兽药产品开发; 5.畜禽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6.优质牧草新品种选育及生产技术。

三、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

1.动物胚胎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生物芯片对畜禽疫病诊断的研究、新型工程疫苗的研究与开发;

2.利用基因工程、细胞融合等技术培育改良农用酶优良产生菌、食用菌、农用益生菌、生防菌、保健益生菌、工程菌等; 3.数字化及智能化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 4.新型种质资源及基因创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四、农林生态安全与林果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

1.用材林的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稳定与定向栽培技术研究; 2.优质特色果树新品种引进、培育及综合配套栽技术研究; 3.特色林产品及其副产品加工技术研究;

4.特色花卉、蔬菜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及快速繁育技术研究; 5.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6.重大农林生物灾害的成灾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五、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开发 1.生物质能源关键技术研究; 2.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3.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等综合技术研究; 4.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

5.环保型新型肥料及农药创制关键技术及施肥、施药技术研究。

六、农村民生科技研究与开发

1.低成本乡村住宅节能减污设计及系列建材开发、筛选; 2.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3.农村防灾减灾技术装备开发及应用。申报要求:

1.济源市2项,漯河市、三门峡市、鹤壁市3项,其他省辖市5项,省直管县(市)1项; 2.省农科院20项、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和省科学院5项,其他2项; 3.河南农业大学20项,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和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5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及其他涉农院校2项,非涉农院校不受理;

4.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项,申报指标单列;

5.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含试点)、国家高新区、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不超过3项,申报指标单列。

工业

一、装备制造工业及制造业信息化领域

(一)装备制造工业

1.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产品,可编程序控制器产品,基于PC的控制系统,车间级设备信息集成系统、专用控制装置、新一代的工业控制计算机、新型控制技术的前端研究;

2.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系统、数控加工技术及其装备、机器人开发及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及产品、电力电子技术和设备;

3.新型机械产品。机械基础件及模具、通用机械产品、新型机械产品的前端研究;

4.医疗仪器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治疗急救及康复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专用网络环境下软件产品、社区医疗健康的数字化诊疗集成系统;

5.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的电力自动化装置;电力系统应用软件产品;用于输配电系统和企业的新型节电。

(二)制造业信息化

6.产品设计的信息化及应用技术; 7.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制造过程集成化技术; 8.企业管理信息化; 9.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 10.应用集成技术;

11.RFID技术开发与系统集成应用。

二、交通领域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

2.乘用车、客车、专用车、载货汽车的整车设计开发能力及平台建设; 3.发动机、变速器、转向器、汽车电子等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开发; 4.鼓励排气净化、安全性、振动、噪声、平顺性等关键技术的研发; 5.机车及其关键零部件;

6.轨道交通装备、信号及监控系统;

7.电动汽车数据采集,测试评价、技术标准等研究。

三、有色冶金工业领域

1.铝合金冶炼及重大节能技术; 2.铝、铜、镁、钛精深加工技术; 3.铅、锌、钼、钨冶炼及精深加工技术;

4.非高炉炼铁、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及纯净钢生产技术; 5.高档钢材及特殊大型锻材生产关键技术;

6.焦化产品回收、余热利用、铁合金和炭素等先进节能减排技术。

四、电子信息领域 1.集成电路设计; 2.高性能宽带信息网;

3.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 4.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5.光传输技术及新型接入技术; 6.数字广播电视技术;

7.计算机软件和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 8.新型显示技术; 9.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材料;

10.智能交通、信息安全和智能仪器仪表关键技术; 11.网络融合与数字媒体技术集成。

五、化工及非金属材料领域 1.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

2.离子膜烧碱新工艺、先进磷化工、缓控释肥料技术; 3.石化产品深加工新技术;

4.新型化学原料和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关键技术; 5.高性能工程塑料、专用树脂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关键技术;

6.化工清洁生产工艺和节能降耗技术、可再生资源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7.高性能超硬材料、特种耐火材料、功能陶瓷、新型建筑材料、新型焊接材料、高性能耐磨材料及制品关键技术;

8.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型信息与功能材料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

六、新能源产业领域

1.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零部件; 2.多晶硅节能环保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太阳光伏电池关键技术; 3.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关键技术;

4.生物质气化、液化关键技术、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 5.地热能直接利用技术及设备; 6.其它工业领域节能新技术与新装备。

七、轻工、生物、食品、纺织工业领域

(一)轻工

1.新型造纸技术及关键设备研发; 2.家用制冷技术及设备研发; 3.新型玻璃生产工艺及设备研发; 4.数字化家电控制技术;

5.新型塑料、皮革制备及清洁生产技术。

(二)生物、食品 6.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 7.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 8.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

9.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加工技术; 10.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

11.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对食品工业原料品质进行改造;

12.绿色有机食品添加剂、食品专用天然保鲜剂、食品物流等关键技术; 13.绿色食品和功能食品研发及营养功能成分快速精确检测方法研究; 14.食品质量控制及安全体系建设; 15.食品行业综合利用及清洁、环保生产技术。

(三)纺织

16.高新技术纤维; 17.新型纺织机械;

18.节水印染、清洁生产及纺织节水减排新技术; 19.产业用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及新型高档服装面料; 20.服装设计、裁剪和加工智能化关键技术。申报要求:

1.郑州市、洛阳市和国家高新区各10项,其他省辖市(含省级高新区)各8项;各省直管县(市)各2项。

2.省科学院15项,其他省直部门(单位)各3项; 3.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含试点)各8项;

4.郑州大学20项、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各10项,其他本科院校各5项;

5.高新领域的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及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各1项,申报指标单列。

社会发展

一、医疗卫生与健康

1.出生缺陷筛查新技术及产品研发; 2.全民科学健身专家指导系统; 3.精神心理疾病防治研究; 4.肺结核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研究; 5.河南省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研究; 6.干细胞治疗关键技术与相关产品的制备(重大); 7.心血管疾病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 8.脑血管疾病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

9.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早期识别关键技术研究; 10.肝移植技术集成及临床应用研究; 11.中医药临床效应评价研究; 12.中药复方及有效成分的生物学评价; 13.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14.胃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15.中医儿科治疗新技术新方法; 16.中医骨伤病诊疗新技术、新方法。

二、生物医药与中药现代化 1.先进实用医疗器械研发;

2.新一代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及产业化; 3.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评价及示范应用;

4.创新药物研制(化学、生物药、中药各支持1个); 5.中药材(裕丹参、柴胡)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及示范;

6.药物大品种二次开发(单品种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的化学、中药各支持1个)(重大); 7.地黄品种整理及新品种选育; 8.女贞子化学成分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 9.地黄病害防治技术。

三、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

1.瓦斯灾害防治关键技术及装备; 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装备; 3.辐照农产品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4.网络安全预警技术及产品; 5.社会治安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技术; 6.极端天气事件预测技术及系统;

7.水利基础设施除险加固技术集成与示范(重大); 8.地震预测预报技术。

四、资源综合开发与高效利用 1.工业节水技术;

2.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3.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4.赤泥综合利用技术; 5.地热资源利用技术;

6.复杂难处理金属矿高效分离提取技术; 7.秸秆清洁水解生产柴油代用燃料(重大)。

五、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1.污泥安全处理及资源化; 2.饮用水净化技术;

3.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4.重污染(发酵)行业清洁生产及自动控制(重大); 5.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及产品开发; 6.环境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估; 7.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

六、城镇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物流电子定货系统及数据仓库技术; 2.村镇低成本自助建造技术;

3.夏热冬冷区绿色建筑技术集成及示范(重大); 4.重点文物保护关键技术;

5.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6.低碳技术的综合集成与示范(实验区); 7.重点景区数字化管理技术。申报要求:

1.每个领域下设若干方向,每个方向(除标明外)支持一个项目。此次申报按项目申报,并需要申请书封面注明所属领域和方向;

2.每个申报主体对一个研究方向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不能超限额申报;

3.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对技术创新联盟申报的项目优先支持。重大项目鼓励跨地区、跨部门联合申报。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指南(2012)

农业

一、生物种业及先进种植养殖

1.高产、优质、高抗粮棉油作物新品种及高效安全生产集成配套技术;蔬菜、果树、花卉等新品种及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设施化生产技术;优质生态林、经济林、用材林、牧草等新品种培育及管理技术;

2.农林作物种子与种苗规模化繁育、种子综合加工、质量检测技术和种质资源检测保护技术及产品;

3.优质抗病畜禽、水产、特种养殖新品种及快速扩繁、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和质量控制技术;

4.动物胚胎高效生产及移植配套技术,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与产品,功能、环保型饲料生产技术与产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评价、检测、安全预警技术及产品。

二、食品、农产品及林产加工

1.特色粮油食品、果蔬食品、畜禽、森林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方便、营养、健康食品加工技术与设备;

2.食品及农产品商品化处理成套技术与装备;

3.主要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评价、检验检测、全程质量控制技术; 4.鲜活农产品贮运保鲜与物流配送技术与设备; 5.绿色物流集成技术与配套装备。

三、新型农药和肥料

1.生物型杀菌、杀虫、除草、灭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技术及产品; 2.植物微生态制剂生产技术与产品; 3.新型高效低毒农药;

4.生物、有机、缓释控释等新型环保肥料的生产技术与产品。

四、农机装备及农业设施

1.农作物、牧草、林果收获、清选、加工设备;

2.新型农田作业机械、设施栽培技术装备与高效、精量施肥、施药机械和设备; 3.新型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以及牧草、饲料加工、林产机械和技术装备。

五、生物质资源利用与生物能源

1.秸秆、稻壳等农林生物质能转化、生物基材料开发和农村节能技术及设备;

2.农林生物质收储运、预处理、固体成型燃料高效燃烧、高效热解气化及干馏等技术及设备; 3.大中型沼气综合开发配套技术及设备,农村节能技术与产品。

六、农业生态及乡村环保

1.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与修复、退化草地植被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利用技术,水土保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草)与荒漠化治理、山区综合开发以及不同区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技术;

2.水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灌区节水以及雨洪资源利用技术与产品;农田水利、农作物高效节水、保水、输配水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农村饮用水安全新技术及设备;

3.农田保育、中低产田改造、耕地改良与保护性耕作技术;新型土壤调理剂、土壤改良剂、水土环境修复制剂等的生产技术及产品;

4.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治理技术与设备,农村污水、垃圾、畜禽粪便等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设备。

七、动植物保护及防灾减灾

1.动物传染病、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高效特异性疫苗生产技术及产品;高效安全新型兽药、兽医器械生产及产品质量监测等技术与产品;畜禽水产重大疾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快速诊断、应急处理技术及配套产品;

2.主要植物病虫害及抗药性检测、诊断技术与产品;农药高效安全施用技术与设备; 3.森林火灾监测、预警、防控技术与产品。

八、林木资源培育及林产加工

1.林、草高效、定向培育及管理技术; 2.林木资源利用技术及产品;

3.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及产品; 4.人工林木材改性处理技术与产品; 5.林化产品加工技术及产品。申报要求:

一、支持对象

1.项目承担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在河南省内依法登记注册,内资或内资控股。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产权清晰,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申请支持的项目必须在其法人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之内。二是主要从事农业科研、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业务,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有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农业科技开发业绩,并有持续创新的意识。三是有良好的经营业绩,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0%。

2.申报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必需是列入省(部)级及其以上科技攻关等计划项目取得的成果。二是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含量高,创新性较强,知识产权清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三是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有较大推广应用潜力和工业化生产前景的成熟配套技术。四是涉及到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的成果,必须经过主管部门或其指定的法定资质机构审定或出具有关检测证明。

3.成果时限。申请转化的成果(品种)须是2009年1月1日后鉴定(审定)的。

二、不支持的对象

1.不支持的单位及人员。注册资金少于50万元的企业;国家或河南省成果转化计划(农业领域)项目未结题验收的项目承担人。

2.不支持的项目。一是不符合国家及我省产业政策、知识产权不清晰或有权属纠纷的项目。二是无自主创新的单纯技术引进项目,低水平重复、单纯扩大规模或基本建设的项目。三已列入省及国家科技计划并得到省或国家科技经费支持的、目前尚未验收的项目。四不属于《201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指南》支持范围的项目。

三、指标数量

1.省辖市2项,省直管县(市)1项;

2.省农科院5项,其他涉农省直部门(单位)2项; 3.河南农业大学5项,其他涉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2项;

4.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项,申报指标单列;

5.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含试点)、国家高新区、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不超过3项,申报指标单列。

工业

一、电子信息领域

1.软件。系统软件、支撑软件、中间件软件、嵌入式软件、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图形和图像软件、金融信息化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软件、电子政务软件、企业管理软件等;

2.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开发技术等;

3.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及终端技术、各类计算机外围设备及关键部件、网络技术、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传感器网络节点和软件及系统等;

4.通信技术。光传输技术、小型接入设备技术、无线接入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配套技术、软交换和VoIP系统、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宽带移动通信配套技术等;

5.广播电视技术。演播室设备技术、交互信息处理系统、数字地面电视技术、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专业音视频信息处理系统、电台和电视台自动化技术、网络运营综合管理系统、IPTV技术、高端个人媒体信息服务平台等;

6.新型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发光技术、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技术、片式半导体器件技术、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中高档机电组件技术等;

7.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测评类、安全管理类、安全应用类、安全基础类、网络安全类、专用安全类产品技术等;

8.智能交通技术。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技术、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及相关软件技术、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技术、车载电子设备和系统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控制与综合调度技术等。

二、生物技术领域

1.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用于合成精细化学品的生物催化技术、新型高效酶催化剂品种和新用途、新型酶和细胞固定化方法及反应器、生物手性化学品的合成、生物法合成多肽类物质、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糖类和糖醇类等;

2.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新产品及其化学改性新产品、高附加值氨基酸、核苷、有机酸和多元醇等新兴生物发酵制品的生产工艺改进和新技术开发、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型反应器、新功能微生物的选育方法和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新方法以及采用代谢工程手段提高发酵水平的新方法、传统发酵产品的技术改造和生产新工艺等、重大发酵产品中可提高资源利用度、减少排污量的清洁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等;

3.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洗涤剂酶制剂、纺织、造纸和皮革用酶、环保处理用酶、生物新材料用酶、生物新能源用酶、食品生产用酶、有毒物质降解用酶等;

4.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加工技术。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新技术、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合成、化学改性及深加工新技术、天然产物中分离高附加值的新产品、高效分离纯化技术集成及装备的开发与生产等;

5.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高效生物反应器、高密度表达系统技术、大规模高效分离技术、介质和设备、大型分离系统及在线检测控制装置、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产品专用分离设备;生物过程参数传感器和自控系统等;

6.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应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其产品、新型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生产的关键技术升级及其装备开发等。

三、新材料领域

1.金属材料。高档钢铁材料及制品、铝、铅、锌、镁等有色金属冶炼节能技术、铝、镁、钛、铜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技术、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等;

2.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超硬材料、优质高效特种耐火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纳米材料等;

3.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新型纤维材料等;

4.化工材料。现代煤化工、新型石油化工、新型盐化工、精细化学品等。

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1.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产品、可编程序控制器产品、新一代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基于PC的控制系统;专用控制装置、面向行业的工业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2.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新型自动化仪表、面向行业配套的传感器、新型传感器、微系统产品、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等;

3.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系统、数控加工技术及装备、机器人开发及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及产品、电力电子技术和设备、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工艺与装备、纺织行业专用设备、轻工行业专用设备等;

4.新型机械产品。机械基础件、通用机械、专用机械等;

5.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采用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的电力自动化装置、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提高设备性能及自动化水平的产品、用于输配电系统和企业的新型节电装置等;

6.制造业信息化。产品设计的信息化及应用技术、基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制造过程集成化技术、企业管理信息化、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集成技术等。

五、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

1.纯电驱动汽车。车用驱动电机技术、驱动电机控制技术、车用动力电池技术、整车控制技术、强电安全防护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热量管理技术等;

2.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耦合技术(发动机-电动机)、动力系统控制技术(发动机-电机联合控制)、动力分配系统等;

3.公共平台技术。充/换电系统关键设备研发;

4.节能净化。汽车轻量化及回收再利用、国IV、Ⅴ标准节能发动机及配套零部件、高效内燃机技术、排气净化、汽车通用节能技术、高性能低噪声低阻力轮胎等。

六、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

1.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和相关产品。

太阳能。高效、低成本、低污染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新型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与输配电网并网的光伏发电设备技术与产品、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相关产品、高倍聚光光伏发电技术及相关产品、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光伏发电等综合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等;

风能。适应我国气候、环境条件和制造水平、满足电网友好型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与产品、风电场远程监控系统、风功率预测技术、低电压穿越技术、大功率变流技术、风电功率波动规律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风电友好接入电力系统及调度匹配软件等配套技术与装置、提高风能发电质量、风电能的高效储存与转换的新技术与装备等。

2.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和相关产品。

高性能绿色电池(组)及其相关产品。便携式电器用高性价比绿色二次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锂/亚硫酰氯电池等新型绿色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先进绿色电池材料制造工艺与生产设备等;

新型动力电池(组)与储能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镍氢动力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新型储能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动力与储能电池高性价比关键材料等;

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小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直接醇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微型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等;

超级电容器与热电转换技术及其相关产品。新型高比能、高功率超级电容器相关产品、关键材料及制造技术、新型热电材料及热电转换技术等。

3.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

工业生产过程余热、余压、余能的回收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支持电力、冶金、石化、化工、建材、纺织等高能耗工业的余热回收和能源梯级利用的相关工艺及设备等;

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及相关产品。电力、冶金、石化、化工、建材、纺织等行业,优化设计、优化控制和优化运行管理等节能新技术的示范项目等。

七、创新资源服务

支持对产业技术提升和集群创新有较强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的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技术研发、检测检验、咨询培训、信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社会发展 1.创新药物(人用)、医疗器械、诊断试剂(以上需要行业准许入证明); 2.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 3.水污染治理技术; 4.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5.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6.新能源(地热、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7.食品安全技术; 8.生产安全技术; 9.先进节能技术; 10.防灾减灾技术。申报要求:

1.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2.中药材种植技术必须有依托种植基地;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指南(2012)

一、农业科学

重要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及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保护、评价和创新,重要农业生物生长发育规律及调控机制,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机理及预警、防治技术基础研究,作物抗逆机理与环境调控,动物重大疫病致病机理、预防与控制及营养学基础研究,食品加工和流通过程不安全因素的产生机理和控制理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的技术基础,道地及大宗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基础研究等。

二、材料科学

耐火材料、超硬材料、镁、铝、钢等基础材料改性优化的理化基础、相变和组织控制机制、复合强韧化原理,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人工结构化和小尺度化、多功能集成化等物理新机制、新效应和新材料设计,复合材料微结构设计和集成制造,材料制备原理、新工艺以及结构、性能表征新原理,净成形工艺、先进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其成型理论,材料服役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性能演变、失效机制及寿命预测原理等。

三、信息科学

虚拟计算环境的机理,海量信息处理及知识挖掘的理论与方法,人机交互理论,网络安全与可信可控的信息安全理论,电磁波探测理论、技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宽带信息网理论与工程,网络信息系统隐私保护关键技术,信息系统灾备与可生存性技术,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建设,纳米尺度的集成电路技术等。

四、资源、能源科学

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原理和新途径,高性能热转换及高效节能储能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光电转换及储能技术科学问题,化石能源高效洁净利用与转化的物理化学基础,生物资源化或生物炼制的基础理论,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等领域应用的相关技术标准、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重要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及找矿方法等。

五、医药科学

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干预的分子与细胞基础,神经、免疫、内分泌在健康与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病原体传播、变异规律和致病机理,药物在分子、细胞与整体调节水平上的作用机理,重大传染疾病的检测、预防和控制,组织器官的再生、修复、移植和生物相容性,环境对生物过程的干扰等。

六、其他

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需求,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研究基础好,创新性强的其他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项目。

申报要求:

1.现主持承担有国家973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以往主持承担过国家、省基础研究类项目未结题的,不受理申报。

2.郑州大学申报项目不超过30项,河南大学不超过15项,省卫生厅不超过10项,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河南轻工业学院、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华北水院、中原工学院、新乡医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省农科院、省科学院不超过5项(以上均不含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

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申报项目数量不超过3项。其他确有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能力的单位不超过2项。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指南(2012)

一、自主创新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当前经济形势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应对当前形势的对策措施、推动科技创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二、产业发展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产业集聚区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和创意产业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三、企业创新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建立企业研发中心、推进产学研合作与技术转移、加快技术创新国际化、培育企业创新团队、加强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四、新农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加大惠民富民科技支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五、创新人才与政策环境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鼓励和引导科技人员向企业集聚、健全科技创新财税和金融政策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六、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科技创新组织管理、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科技平台建设运行、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工作体系建设、软科学研究创新方法及政府公共管理等方面开展的软科学研究。

七、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突发公众事件处理、应急机制构建、社会舆情监测与调控、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建设等开展研究。

八、中原经济区建设研究

主要支持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路径、载体、措施、环境、机制等开展研究。申报要求:

1.2012年软科学指南列出的只是研究方向,申请人请参照指南细化具体研究课题,不得以上述指南方向直接作为研究题目;

2.同一个单位只能通过一个归口组织单位进行申报,项目组织单位为项目承担单位的上一级主管部门;

3.项目负责人须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含硕士),申报的课题与从事的工作相关;项目主要负责人必须有足够精力投入研究和管理,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要具有知识的互补性和研究专长的协调性。已经承担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未结项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同一个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1个项目;

4.软科学研究项目提倡跨学科、跨部门、跨单位的联合,强调管理部门、研究部门和决策部门的联合;

5.省辖市不超过2项,省直管县(市)1项,省直部门(单位)不超过2项,省属科研院所不超过3项,省属本科院校不超过5项、专科学校不超过3项,其他单位1项;

6.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含试点)、国家高新区、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不超过2项,申报指标单列。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指南(2012)

重点合作领域:

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产业;民生科技创新。申报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应为依法在我省境内设立,具有较强国际科技合作能力、科研条件和研发实力,并具备法人资格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内资或者内资控股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制度,具备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条件;且必须有配套资金投入,或其它渠道经费支持;

2.项目合作外方应为我国境外设立/注册的国外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包含港、澳、台(但可作为中方联合申报单位);必须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或较高的科研水平,并有一定的资金投入。特殊情况下,外方合作伙伴可以技术投入(包括专有技术和资料、先进仪器设备、国际顶尖人才等资源投入)的方式参与合作;

3.具有项目合作协议。前期基础条件较好,项目申报单位与外方合作伙伴有良好合作基础,应事先确定各自对合作项目的投入、分工及成果分享方式等并签署书面项目合作协议或意向书;

4.项目申请人每年只能申请一个国际合作项目,有在研(还未验收)国际合作项目的,不得提出新的国际合作项目申请;曾承担的国际合作项目验收未通过,或有其他违纪违规行为的项目,不得申报;

指标数量

1.省辖市2项,省直管县(市)1项,省直部门(单位)1项,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含试点)2项,国家高新区2项,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项;

2.省属科研院所2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5项,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3项,其他高等院校2项,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项。

篇2: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一、农产品精深加工研究与开发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扩大内需。本重点支持:

1、粮、油、果、蔬、肉、蛋、奶等农产品贮运、保鲜、包装工艺技术研究;

2、小麦、玉米、芝麻、大豆、花生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

3、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研究;

4、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新技术研究。

二、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安全高效栽培技术农作物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上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专用、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满足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入WTO的需要。本重点支持:

1、农作物新品种选育;

2、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3、主要农作物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三、优良畜禽、水产品种选育及安全高效养殖技术发展养殖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粮食转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本重点支持:

1、畜禽、水产资源保护及新品种引进、培育、改良和快速扩繁技术研究;

2、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

3、主要畜禽疫病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开展新型兽药和高效疫苗的研制,提高药效和安全性,降低药物残留;

4、研究蛋白质饲料、农副产品饲料高效利用技术,研制安全、高效、无污染新型饲料添加剂和安全饲料产品,加强饲料与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

四、绿色农业科技工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农产品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实施绿色农业科技工程,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本重点支持:

1、土壤与水体污染的治理技术研究;

2、生物农药、生物化肥的引进、研制与推广;

3、无公害食品安全标准制订和生产技术规程研究;

4、无公害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五、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农业高新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的突破,推动传统农业改造,提高农业技术含量,推进我省农业技术升级。本重点支持:

1、生物技术创造作物优异种质资源;

2、植物脱毒快繁技术和细胞微繁技术研究;

3、动物胚胎生物技术和性别控制技术研究;

4、利用基因工程、细胞融合等技术培育改良食用菌、农用益生菌、保健益生菌、工程菌等;

5、智能化农业研究。包括新型农业信息系统平台研制、农业数据库建设、农业智能化专家系统研制开发、土壤信息系统研制、3S技术、农业灾害动态监测、评估、预报、预警信息系统等。

六、节本高效农业综合技术通过良种、良法、良田、良制高度配套等节本高效农业综合技术的突破,实现农业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农作物专用品种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产业化和产品标准化。本重点支持:

1、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质量保证技术体系;

2、设施高效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3、提高水、肥等利用率技术研究与示范。

七、林木、果树、蔬菜、花卉新品种选育及配套高效种植技术发展公益林和生态林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条件,花卉业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果树和蔬菜不仅是调整农业结构的需要,也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本重点支持:

1、名优蔬菜、瓜果等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2、名贵花卉新优品种引进、选育、快繁技术及花期调控研究;

3、采用生物技术等育种手段培育林木新品种及其苗木产业化;

4、##省特色经济林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八、重大农林病虫草害和农业灾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农林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会给我省经济造成很大损失,防治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本重点支持:

1、重大农林病虫草害灾

[1][2][3][4][5][6][7][8][9][10]...下一页 >>

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全国范围内的移动智能网工程建设正在启动,预计两年内将发展到上千万用户、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在现有智能网技术及移动智能网产品的基础上,本重点支持:(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GSM移动通信的智能网CAMEL产品的产业化;(2)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CDMA移动通信网的智能网WIN产品的开发;(3)Ip智能网产品。

三、网络与信息安全产品

1、信息安全产品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推进,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本重点支持:(1)网络安全及系统防护技术与产品(2)信息安全防护技术(3)数据库加密技术(4)网络预警系统

2、网络产品网络产品包括网络管理及监控软件、实现各种网络协议的软件、路由器、集线器、网卡、网络数据交换设备等。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网络综合化、高速化、多媒体化的速度加快,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目前,我国虽在产品的技术档次、种类、产量规模上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但从网络系统安全及国家安全角度出发,我们必须开发国产网络产品。本重点支持:(1)开发、生产各种不同用途、性能的局域网交换机(Lan Switch)、集线器(Hub)、网卡、网络数据交换设备;(2)开发、生产数字用户接入服务器;(3)计算机网络管理产品;(4)Ip业务管理软件平台;(5)高性能安全网关产品。

3、路由器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的枢纽。它负责联接各种不同结构和类型的数据网,转发和沟通来自这些互相联接的不同传输网络的信息,使用户能够通过网络共享信息和交流。本重点支持:(1)提高和完善产品的功能、技术指标;(2)开发中低端路由器性能测试工具,完善产品的测试手段;(3)提高中低端路由器产品的设计技术,完善生产工艺和规模生产技术;(4)开发自主版权的网络互联设备的专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安全管理等软件,以提高路由器的转发速率、可靠性、安全性和互连互通性;(5)高性能安全路由器。

4、宽窄带综合业务管理系统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带宽需求的增加,网络宽带化已经成为必须的发展趋势。如何针对市场的变化确定所开展的业务,并对业务进行有效地管理,是经营者需要加以重点考虑的内容。由于我国电信和互联网的管理体制不同于国外,而且目前国、内外的业务管理系统仅局限于窄带业务管理,因此开发能兼容窄带业务的宽带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将用户的管理、网络和业务的计费、网络的管理、资源的分配和经营者的决策支持系统融为一体,有利于帮助网络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及时、迅速、准确地获取网络运行报告和经营信息,提高服务质量,掌握市场的主动权。本重点支持:(1)动态宽带分配技术及产品;(2)安全接入技术及产品;(3)网络管理技术及产品;(4)网络分析技术及产品;(5)数据库、数据仓库技术及产品。

5、pDp和新型LED关键技术重点发展等离子彩电、LED大屏幕等产品。促进等离子彩电发展上规模,并带动等离子彩电显示平板玻璃等配套产品的发展;拓展LED大屏幕产品系列,扩大固定大屏和车载大屏的生产规模,提高国际竞争优势。本重点支持:等离子彩电、LED大屏幕等产品。

6、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ITS)是为监控公路(网)车行状况、疏导路面交通而设计的专用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公路(网)ITS包括:为采集和处理路段车行状况及气象变化等数据、图像信息而设置的监控系统;为传输这些数据信息而设置的公路(网)专用通信系统;为提供警示、管理等情报信息而设置的路况公告系统;收费结算系统。公路(网)ITS涉及数据信息监控管理总中心、区域分中心、收费站或监控站等三层设计内容。本重点支持:(1)为国产化ITS而开发的关键设备、关键技术;(2)适合多业主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网使用的收费结算系统;(3)公路(网)收费系统;(4)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

已产品化集成的公路(网)ITS系统。

四、计算机与软件产品

1、基础软件本重点支持:(1)Linux的研究与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研究与应用;(2)中文支撑软件与技术;(3)中间件、控件技术与产品。

2、工具软件本重点支持:(1)各类背景的CAX(包括CAE、CAD、CApp、CAM和CAT等)工具软件;(2)电子辞典;(3)程序设计、测试等网络工具软件。

3、应用软件重点支持与政府、农业、金融、税务、公安、电信、教育、医疗、商业、交通等领域结合的应用软件,尤其是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税务管理等方面的软件产品。

4、软件工程技术重点支持:研究软件策划、开发、生产等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推进以构件为基础的软件工业化生产,实现优化的集成方案,促进和提高软件企业在大型、关键应用系统开发与集成方面的能力。

5、专用计算机结合我省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展,重点支持:(1)网络计算机;(2)税控收款机。

6、专用防护卡重点支持青少年健康上网防护卡等产品。

五、新型电子元器件及关键材料

1、微电子元器件微电子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提高微电子元器件的设计、制造、封装等方面的水平,生产片化,小型化的元器件产品是当前工作的重点。本重点支持:(1)厚膜混合集成电路及消费类电路;(2)电力电子器件;(3)片式电阻、片式电容;(4)微波器件及电路。

2、光电子元器件光电子器件是光通信的基础,为促进光电子器件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提高器件的集成度,向更多更高性能发展,以满足通信领域发展的需要。本重点支持:(1)光滤波器和隔离器;(2)光交叉连接和光分插复用系统;(3)液晶平面显示(LCD)及其配套部件和材料;(4)发光二极管(LED);(5)光通信用激光器。

3、电子信息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根据电子元件向高强度、高稳定、高可靠、轻量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的需要,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技术成熟、生产规模与投资强度适度和市场前景好的电子信息材料。本重点支持:(1)多晶硅;(2)8硅单晶及抛光片;(3)三氟化氮(NF3);(4)氢氧化亚镍;(5)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4、新型显示器件本重点支持:(1)薄膜真空显示器;(2)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屏;(3)无机薄膜电致发光屏;(4)提高发光亮度及发光的均匀性、稳定性。

5、新型电池重点发展手机、电动车、笔记本电脑等专用电池,本重点支持:(1)锂离子电池(2)镍氢电池

六、生物技术以基因工程、红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支柱产业。

1、优质高产菌种选育及应用采用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构建优质高产新菌种,开发新型生化产品,并加快其在食品、轻工、农业、环保等行业的应用。本重点支持:(1)发酵法生产功能性代谢产物;(2)新型生物化工产品开发与生产;(3)生物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2、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近年来工业有酶制剂发展很快,尤其是新型、高效工业用酶制剂应用范围和领域迅速扩大。通过增加酶制剂新品种,并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是实现工业酶制剂产品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途径。本重点支持: &nbs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

p;(1)洗涤用酶制剂的开发与生产;(2)纺织造纸用酶制剂的开发与生产;(3)食品用蛋白酶、工业用纤维素酶、高温淀粉酶。

3、生物分离技术及成套设备适用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中药活性成分分离等用的高精度、自动化、程序化、连续高效的设备和介质,如大孔树脂等,适用于生物制品厂的生产装置是目前产业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重点支持:(1)分离介质及装置的开发与生产等。(2)膜分离组件及装置的开发与生产等。

4、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发酵工业等领域应用广泛,市场潜力很大。本重点支持:(1)味精、氨基酸、抗生素等发酵工业过程在线优化控制系统及多参数生物传感器在线监控系统;(2)科研用生物传感器。

5、新型生物化工产品利用发酵工程、酶工程技术以及膜技术、超微粉碎技术、超临界淬取技术,加快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生物化工产品。本重点支持:大豆、玉米等综合利用开发生产新型生物化工产品。

七、新型材料

1、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应用纳米技术开发新型功能材料。本重点支持:纳米材料理化研究、纳米材料的检验、纳米材料在陶瓷、耐火材料摸具、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2、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合金材料品种多、性能优越、市场前景广阔、附加值高、经济效益显著。本重点支持:(1)钨钼基合金材料;(2)镁合金材料及制品;(3)高性能、高精度铝合金板带箔;(4)特种功能铜合金材料及制品。

3、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性能功能化、成本较低、应用范围广泛,改变了传统金属材料发展潜力的不足,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本重点支持:(1)电子陶瓷复合材料;(2)纳米复合材料;(3)铝、镁基复合材料。

4、超细粉体材料随着无机矿物及金属粉体的超细化,使这些粉体具有了许多特殊功能,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用途。同时,超细粉体材料产业的发展可带动一批新兴产业,并给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本重点支持:(1)钼、镁、铝等超纯、超细金属微粉;(2)金刚石微粉;(3)氧化铝微粉;(4)二氧化硅微粉。

5、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建材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产品品种多,市场前景好。本重点支持:(1)新型保温隔热材料;(2)新型防水密封材料;(3)环保型、功能型装饰材料与涂料;(4)新型墙体材料。

6、优质耐火材料耐火材料是我省的优势产业,优质耐火材料,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经济效益显著。本重点支持:(1)特种窑炉专用耐火材料;(2)特种功能耐火材料;(3)高性能浇注料;

7、新型超硬材料超硬材料是我省的优势产业。新型超硬材料,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经济效益显著。本重点支持:(1)亚微米及纳米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粉体的提纯及分散技术;(2)亚微米及纳米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粉体的工业应用技术;(3)自锐性金刚石磨料及其新型磨具的研究开发;(4)自锐性立方氮化硼磨料及其新型磨具的研究开发。

8、先进陶瓷材料先进陶瓷是指采用精制的高纯、超细的无机化合物为原料及先进的制备工艺技术,制造出性能优异的产品。广泛有于电子、计算机、通信、激光、机械、化工、纺织、汽车、能源、医疗及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先进陶瓷的种类繁多,覆盖面很广,本重点支持:(1)厚、薄膜电路用低成本、高导热率、高绝缘氧化铝和氮化铝基片;(2)高性能结构陶瓷。

9、人工晶体材料 &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

nbsp;人工晶体又称合成晶体。许多单晶体具有各种独特的物理性质,且能实现电、光、声、热、力等不同能量形式的交互作用和转换,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人工晶体按其物理性质可分为半导晶体、压电晶体、铁电晶体、激光晶体、光学晶体、非线性光学晶体、电光晶体、磁光晶体、闪烁晶体等。本重点支持:(1)非线性光学晶体、激光晶体应用与开发;(2)技术含量高、性能优异的金刚石膜制品;(3)具有高阻挡射线本领、高发光效率、高分辨率、高响应速率的闪烁晶体的研究与开发应用。

10、新型玻璃新型玻璃是指采用精制、高纯或新型原料,同时采用新工艺技术制成的具有特殊性能和功能的玻璃或无机非晶态材料。新型玻璃是高新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特别是光电子技术开发的基础材料。本重点支持:(1)光功能和光传输功能玻璃;(2)电磁、磁光、光电、声光、压电、高强度玻璃;(3)生物化学功能玻璃。

11、无机涂层以金属氧化物、金属间化合物、难熔化合物等无机化合物及金属的粉末为原料,用各种方法加涂在各种结构底材上,保护底材不受高浊氧化、腐蚀、磨损、冲刷,并能隔热或有新的光、电等性能的一类材料。本重点支持:(1)机械零部件表面改性工艺技术及材料和其在工业上的运用;(2)隐身、热障、红外辅射等功能涂料及其涂层技术。

12、有机及精细化工材料(1)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及相关产品塑料、新型橡胶及合成纤维是三大合成材料,在国防工业、航空、交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重点支持:①工程塑料与通用塑料的高性能化;②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应用;③耐极限条件的功能橡胶及制品;④新型合成纤维及高功能性纤维;⑤纳米有机高分子材料。(2)新型催化剂及载体催化技术是现代石油和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催化技术的核心是催化剂。本重点支持:①高效乙烯工业用净化催化剂;②聚烯烃及其它聚合用高效催化剂;③新型高效有机及精细化工催化剂;④新型环境友好化工工艺催化剂;⑤以汽车尾气处理为主的环保催化剂;⑥与上述催化剂有关的原材料及化学品。(3)电子化学品及其它有机新材料电子化学品是一类加工精细、技术含量高、配套性强的有机材料。本重点支持:①高分辨率光刻胶;②彩色液晶显示器用化学品;③与彩色感光材料有关的化学品;④能够增加石油采收率的化学品;⑤手性化合物及其制备技术。

八、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是国民经济生存发展的技术基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技术。

1、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为刚性自动生产线向多品种混流成批量的柔性自动生产线过渡奠定基础。本重点支持:(1)工业机器人产品及关键技术的开发:结合汽车、机械及电子等产品生产的需要,开展焊接、喷涂、装配、搬运上下料等工业机器人,开发低成本简易机器人产品、关键零部件及智能感官装置;(2)工业机器人示范作用:结合工业机器人典型示范应用工程,开发工装夹具及周边设备;(3)利用纳米技术开发制造微型机器人。(4)其它领域机器人产品开发及应用。研制开发在恶劣环境和人不可进入的环境下工作的机器人。如用于农业、森林防火、核幅射和有毒环境、管道检修和维修机器人及医用、家用等服务机器人。

2、数控加工技术应用数控加工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和效率,可以加工以往难以加工的复杂形状的零件,可以实现单位件、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是为整个制造业提供现代化装备的关键基础产品。本重点支持:(1)数控机床关键部件: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刀架、刀库及机械手和立卧转换主轴头等;(2)数控系统高性能、结构化、商品化软件包开发;(3)高性能加工软件包,例如:RTCp软件包,复杂曲面编程加工等;扩展应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

用领域,例如:纺织机械、包装机械、激光加工控制等;(4)数字化的高可靠、高性能和高转速的主轴驱动装置开发;(5)高性能的伺服电机:直线电机和直线驱动电机及其高速精密控制单元的研发。

3、机械基础件制造技术 机械基础件是提高机械产品质量及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的重要基础。发展机械基础件制造技术是以提高机械基础件的质量和可靠性为中心,开发具有无泄漏、无污染、低能耗、高可靠性、低噪音、高精度、高寿命的新一代机械基础件,满足为重点主机和重大成套设备配套的需要。本重点支持:(1)液体传动技术装置:行走机械静液传动和负荷传感技术(如超高压柱塞泵和马达,具有负荷传感功能的高压多路换向阀等);电液伺服比例技术(如永磁马达直接驱动式电液伺服比例阀、集成化伺服驱动系统等);重点工程配套新型气动元件(如汽车专用气动元件、智能型气动力隔膜阀、组合气缸及模块化机械手功能部件等);(2)精密模具:采用CAD/CAM/CAE技术和高效、高精工艺及其装备,开发大型、复杂、精密成型模具和高速、精密、长寿命冷冲模具。

4、激光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已在汽车制造、钢铁冶金、机械制造、石油化工、材料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高质量、高并行率等优点。本重点支持:(1)激光切割技术产品;(2)激光焊接技术产品;(3)材料激光表面变性处理;(4)激光开槽(Laser Caving)和快速原型制造技术产品。

5、电力电子设备电力电子设备主要由电力半导体器件和控制模块构成,能对电能进行各种变换、控制和调节,具有节能、省材、高产的特点,是工业控制领域的重要设备。电力半导体器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晶闸管类器件,主要有:普通晶闸管SCR、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集成门极换向晶闸管IGCT等;另一类是晶体管类器件,主要有:大功率双极型晶体管GTR、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预计今后几年,我国电力半导体器件市场将增长30%以上,每年需求量达6000多万只,其中增长较快的是SCR、IGBT、MDSFET、IGCT等器件:电力半导体器件发展的趋势是:大容量化、高频化、智能化、小功率器件芯片方片化。模块的发展趋势是:多功能化、智能控制化、绿色环保化。本重点支持:(1)大容量晶闸管类器件的批量生产;(2)新型器件IGCT、IGBT的应用;(3)功率器件方片化制造技术的应用;(4)大功率器件及模块的配套件(如:散热件、绝缘件、保护件、驱动器等)的批量生产;(5)智能控制模块的开发;(6)采用功率总线技术集成的高可靠模块的开发;(7)智能化、高可靠、高电压、大功率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贷款贴息方式支持)。

九、化学工业技术

(一)农用化工我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为保证农作物的优质高产,农用化工包括化肥、农药是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本重点支持:

1、化肥多元素、高农度、专用、缓释复混肥技术和产品开发;BB肥(掺混肥)的基础粒肥制造掺混技术及产品开发;螯合、专用、新型微肥开发。

2、农药环保型农药制剂与助剂开发;双氧威原药及新型制剂开发;四氢酞酰亚胺类新型除草剂的创制与开发。

(二)石油化工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龙头,是为有机化工、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学品提供原料的工业,虽然我省油气资源有而不富,可以利用国内外资源,弥补不足,石油化工仍应为优先发展领域。结合我省具体情况发展方向应是发展石化装置提供的产品(也包括从国内外取得的石化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并为现有大型石化装置提供服务,主要是开发、能潜代这些装置应用的进口化学品,以这种方式使石油化工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本重点支持:尼龙66色母粒生产技术;聚酯生产工程技术;100克工艺苯酐生产技术;高纯氯乙酸、醋酸乙稀产业化工程;分子氧催化氧化环已稀(环乙烷)生产已二酸新技术及催化剂推进工程。

(三)精细化工精细化工是技术密集、附加值高、具有功能性和最终使用性的产品,有40多个门类,属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化学工业激烈竞争的焦点,也是21世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本重点支持:苯氢化制环已烯的催化剂研制开发;环已烯水合制环已醇催化剂的研制开发;环已烷或环已烯一步氧化法制已二酸的研制开发;合成氨厂用脱硫、变换、氨合成新型催化剂的研制开发;新型造纸化学品的研制开发;无污染皮革化学品的研制开发;速溶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及应用的研究;高分子量低官能度聚醚多元醇的开发;环已烯衍生物及其生产新工艺研究开发;无污染制革工艺和助剂的研究开发;液相催化加氢制对苯二胺的研究开发

篇3: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我省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有关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 (以下简称“科技项目经费”) 是省财政安排用于支持列入省科技计划的各类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项目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省科技项目经费支持的对象是河南省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其他具有研发能力的单位。

第四条省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 集中财力, 突出重点。科技项目经费要集中用于支持重大项目, 避免分散使用。对反映产业重大科技需求, 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 以产学研结合方式开展重大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 能够明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项目, 以及关系社会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我省优势领域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二) 科学安排, 合理配置。根据科研活动规律、科技工作特点和财政预算管理要求, 优化财政科技项目经费投入结构。加强不同类别科技项目经费资源配置的协调沟通, 明确定位, 避免重复交叉。按照项目重要性、研发目标任务以及项目承担单位性质和管理水平等因素, 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经费预算。

(三) 政府引导, 多元投入。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 有效增加全社会研发投入。科技项目经费支持方式以无偿资助为主, 积极探索贷款贴息、风险投资等方式;在补助环节上坚持前补助与后补助相结合, 积极推行以奖代补。

(四) 统一管理, 专款专用。科技项目经费应当纳入项目承担单位财务统一管理, 分项目单独建账核算, 确保专款专用。

(五) 明确责任, 加强监督。科技项目经费应当明确管理和使用责任, 建立完善追踪问效及问责机制。

第五条完善省科技计划及重大科技项目经费投入的决策机制。新增设立的省科技计划专项经费以及涉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投入事项, 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第六条完善省科技项目立项及经费预算评审制度。在预算评审的基础上, 对符合条件的科技项目择优支持。

第七条完善专家参与科技项目管理的机制, 建立评审专家库, 完善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信用和问责制度。

第八条提高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的透明度。在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前提下, 项目预算全面实行网上申报, 逐步推行网上评审;对项目申报条件、立项及经费安排等相关信息进行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逐步探索建立项目绩效情况公示制度。

第九条加强科技项目经费的监督检查。建立包括财政、科技、审计等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在内的项目经费监督评价体系, 建立重大科技项目的财务审计、项目验收与绩效评价制度。

第十条建立统一的省科技经费管理信息系统, 对项目经费实行预算编报审批、预算执行、检查验收、绩效评价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避免或减少重复申报、重复立项等现象, 强化跟踪问效管理, 同时, 方便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查询和监督。

第二章经费开支范围

第十一条无偿资助的科技项目经费开支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第十二条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 包括设备设施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

(一) 设备设施费:指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 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 以及购建项目研发所必须的设施等发生的费用。

项目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鼓励共享、试制、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确有必要购买的大型仪器设备 (单台/套/件价格在50万元以上的) , 项目申报单位应当对拟购置设备的必要性、现有同样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及购置设备的开放共享方案等进行单独说明。

(二) 材料费:指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运输、装卸、整理、仓储等费用。

(三) 测试化验加工费:指支付给外单位 (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 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 燃料动力费:指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五) 差旅费:指在国内开展调研考察、学术交流、现场试验等工作所发生的交通、住宿等费用。差旅费的开支标准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

(六) 会议费:指开展与项目研发有关的学术技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实施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会议费按照省有关规定从严控制。

(七)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指为了开展项目研究, 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费用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

(八)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指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它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九) 劳务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 (如在校研究生) 和项目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十) 专家咨询费:是指按规定标准支付给临时聘请专家的咨询费用, 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研究及其管理的工作人员。

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 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按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400-800元/人天,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500元/人天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 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按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00-400元/人天,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00-300元/人天标准执行。

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 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按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100元/人个项目,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80元/人个项目标准执行。

(十一) 其他费用:指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上述支出项目之外的其他直接相关的支出。其他费用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 单独核定。

第十三条间接费用是指项目研发过程中发生的不能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为项目研发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 水、电、气、暖消耗, 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 以及绩效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是指承担项目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间接费用使用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 按照不超过项目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 具体比例如下:

1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

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

超过5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

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

间接费用按项目统一核定, 由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合作单位根据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和经费额度, 协商提出分配方案, 在项目预算书中明确。项目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不得在核定的间接费用以外再以任何名义在项目经费中重复提取、列支相关费用。

第三章预算编报和审批

第十四条申请省科技项目经费的单位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 申请单位属于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支持对象;

(二) 上年末单位净资产不低于申请财政资金的3倍;

(三) 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一般不低于3%, 大中型企业不低于1.5%, 并建有市级及以上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研发中心;

(四) 符合项目申报所要求的其他条件。

国家和省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支持另有规定的, 按其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申请省重大科技项目经费的单位一般应具有相关领域省级及以上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等研发条件和能力, 或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

第十六条同一项目已获得省科技经费支持的, 严禁重复或变相重复申请不同的省科技计划立项支持。企业 (事业单位按项目负责人) 已承担财政支持的项目逾期尚未结项或验收的, 不得申请新的项目经费。同一项目负责人原则上每年只能承担一个省科技经费支持的项目。

第十七条申请省科技项目经费的单位, 在报送项目立项申请材料的同时, 应当按规定报送项目预算申报书, 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八条省科技经费支持的项目应当有明确的实施期限和具体、可考核的绩效目标, 原则上一般项目实施期不超过两年, 重大项目实施期不超过三年。跨年度实施的项目应当编列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 并根据工作进度编制分年度预算。

第十九条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

(一) 预算编制根据项目研发的合理需要, 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二) 项目经费预算包括经费来源预算和经费支出预算。

经费来源预算除申请省财政项目经费外, 有自筹经费来源的, 应当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自筹经费包括单位的自有货币资金、专项用于该项目研究的其他货币资金等。由企业牵头承担的项目, 其自筹经费不低于总预算的50%。

经费支出预算包括与项目研究有关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支出预算应当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 同一支出

项目一般不得同时从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列支。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依据等进行详细说明。

(三) 由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 应当根据合同、协议分别编制单项预算, 并由项目牵头承担单位汇总编制项目总预算。

(四) 项目经费预算由项目负责人提供预算编制依据并协助财务部门共同编制。

(五) 编制项目预算时, 应当同时申明项目承担单位现有组织实施条件和资源, 以及从外部可能获得的共享服务, 并针对项目实施可能形成的科技资源和成果, 提出社会共享方案。

第二十条项目经费预算申报渠道:省直部门所属单位按财政隶属关系通过主管部门申报, 其他单位均通过所在地省辖市 (省财政直管县) 财政、科技主管部门逐级申报。

省直部门及市、县财政和科技主管部门应当对所属单位报送的项目进行认真审核把关, 确保项目的真实性, 择优推荐, 提高项目质量。

第二十一条项目经费预算编审依托省科技项目经费管理信息系统, 实行“两上两下”的管理方式。

一上:项目承担单位填报项目预算申报书, 主管部门审核后, 报省财政、科技主管部门。

一下:省财政、科技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及预算评审结果和财政预算安排, 按照择优支持的原则, 经综合平衡, 确定拟支持项目及经费额度并反馈给项目承担单位。

二上:项目承担单位根据核定的经费支持额度对预算进行调整 (单位自筹及匹配资金不得减少) , 上报项目预算书。

二下:省财政会同科技主管部门下达项目经费预算。

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预算书和省财政、科技主管部门的经费预算下达通知是项目预算执行、监督检查、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四章预算执行

第二十二条项目经费按原申报渠道下达和拨付, 并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符合政府采购条件的支出, 应当按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对跨年度实施的重大项目, 经费实行分年度拨付。项目立项时给予前期支持;项目实施期间, 根据中期检查评估情况安排中间补助经费;项目完成后, 根据验收和绩效评价结果给予后补助。

第二十四条项目承担单位是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 应当建立健全项目经费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 明确科研、财务等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在经费使用管理中的职责;及时将项目经费下达情况告知项目负责人, 并按承诺落实配套和自筹经费;按本办法规定的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办理支出, 健全项目经费报账制度;对财政专项经费和单位自筹等其他经费应分别单独核算;严格执行预算调整审批程序;按时提出结项或验收申请, 配合做好财务审计、验收等工作, 及时按规定办理财务结账手续。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按预算核拨项目合作单位经费, 并加强对外拨经费的监督管理。项目合作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 并按规定及时向项目牵头承担单位报送预算执行情况表, 自觉接受有关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项目经费预算执行, 严禁违反规定自行调整预算和挤占挪用项目经费, 严禁层层转拨项目经费和违反规定将科研任务外包, 严禁使用项目经费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 严禁利用项目经费以任何形式变相谋取私利。

第二十六条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合作单位应当将间接费用分别纳入各自单位财务统一管理, 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 统筹安排使用。其中绩效支出, 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在对科研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 结合科研人员实绩, 由所在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安排。

第二十七条项目经费预算确有必要调整时, 应当按以下程序进行审批:

(一) 项目预算总额的调整, 应当按原程序报省科技和财政主管部门批准。

(二) 项目总预算不变, 项目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项目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 应当按原程序报省科技主管部门批准。

(三) 项目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 直接费用中各支出预算如需调整, 项目负责人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申请, 项目承担单位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备案, 省财政、科技主管部门在中期财务检查或项目验收时予以确认。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 如需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项目其他方面支出。间接费用不得调整。

第二十八条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及绩效目标调整, 项目名称、承担单位及合作单位、负责人、实施期变更等影响经费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 项目负责人、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按原申报程序报省科技、财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九条项目经费实行决算报告制度。项目经费决算应当与项目经费预算的范围和口径相一致, 全面反映项目经费预算执行和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项目经费决算报告由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会同项目负责人编制。

在项目实施期间, 承担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项目经费年度财务决算报告, 于次年三月底前分别报送省科技、财政主管部门。项目经费下达之日起至年度终了不满三个月的, 当年可不编报年度决算, 其经费使用情况在下一年度的决算报告中反映。项目完成并结项或验收后,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按规定编制项目决算报告, 报送省科技、财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条在研项目的年度结存经费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项目结束或因故终止时, 结余经费 (包括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 , 按原渠道收回, 或由承担单位按原申报程序提出申请, 经批准后用于新的项目。

第三十一条行政事业单位使用项目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 一般由单位按照资产管理有关规定进行使用和管理, 国家有权进行调配。企业使用课题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 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规章制度执行。项目经费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项目经费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 在保障有关参与单位合法权益的基础上,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开放共享, 以减少重复浪费,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省财政、科技及相关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 通过项目经费年度财务决算、中期财务检查、专项审计、绩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科技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将检查验收和绩效评价结果作为经费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三条完善项目结项和验收制度。所有省财政支持的科技项目必须在项目实施期满三个月之内提出结项或验收申请。因故不能按期结项或验收的, 应在项目到期前按原申报程序向省科技、财政主管部门申请延期, 经批准后按新方案执行;如未能批准, 仍需按原定期限进行验收。

一般项目完成后报省科技主管部门进行结项审批, 重大项目和招标项目由省科技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验收, 或委托市 (县) 科技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进行验收, 并将验收情况报省科技、财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项目验收前, 应当由具备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并出具审计报告;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项目承担单位及合作单位应当对照有关规定进行整改。

第三十五条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 不得通过项目验收:

(一) 编报虚假预算, 骗取国家财政资金;

(二) 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三) 截留、挤占、挪用专项经费;

(四) 违反规定转拨、转移专项经费;

(五) 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

(六) 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

(七) 虚假承诺、自筹经费不到位;

(八) 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项目经批准结项或通过验收后,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财务结账手续。

项目经费结余不得长期挂账, 不得归项目组成员所有, 严禁用于发放奖金和福利支出。

第三十七条省科技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有关规定, 结合项目财务审计和项目验收, 逐步建立科技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及评价结果运用制度。

第三十八条项目经费管理建立承诺机制。项目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在编报预算时应当共同签署承诺书, 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 并对信息虚假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机制。省科技、财政主管部门对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合作单位、项目负责人、中介机构和咨询专家在经费管理使用、评估评审方面的信誉度进行评价和记录, 作为今后承担省科技计划项目和参加评估评审等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四十条严肃查处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中的各类违规违法行为。

对项目经费申报过程中重复申报和伪造申请材料或证明材料的单位和个人, 一经发现, 将按信用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不按规定管理和使用项目经费、不及时编报年度决算、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未在规定期限申请项目结项或验收的, 省财政、科技主管部门予以停拨项目经费, 情节严重的可以终止项目, 并予以通报。

对存在弄虚作假, 截留、挪用、挤占专项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 除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以外, 省科技、财政主管部门可以取消有关单位或个人今后三年内申请省级科技项目的资格, 并向社会公告。构成犯罪的, 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科技厅负责解释。

篇4: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其中,“大果多抗高产茄子新品种郑茄2号的选育”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郑茄2号具有优质、丰产性突出、抗病性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郑茄2号的育成及应用对我国茄子品种换代升级,提高茄子产业品种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2009~2012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3亿平方米,新增产值52117.7万元。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在中原地区观光农业中的应用”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蔬菜无土栽培技术经过近17年的研究,总结出适合当地的生菜、番茄、黄瓜、西兰花无土栽培操作规程4项;筛选出适合观光及生产等18种无土栽培模式,并获得6项设施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筛选出番茄、黄瓜、西兰花、叶菜类等38种适合不同季节、不同形式应用的蔬菜品种。该项目自2010年以来,累计增加效益5000多万元。

“郑州地区几种主要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主要开展了郑州地区茄果类、瓜类和叶类等主要蔬菜的根结线虫、潜叶蝇、灰霉病和疫病等病虫害的危害及发生规律调查;从引进的197份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新品种和砧木中筛选出57份优良抗病虫品种和砧木;引进筛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3项;总结推广农业防治措施10项;从9种植物中筛选出含有较高杀线虫活性成分的大豆荚壳,并对杀线虫活性成分进行了纯化研究和杀线虫毒力试验,研制出杀线虫生物制剂BB-1;引进、试验对病虫害具有较好防效的生物有机肥和生物农药9种;引进推广低毒高效、低残留化学农药16种,申报“杀根结线虫生物制剂及其应用方法”专利1项;通过技术组装,形成了蔬菜根结线虫病、潜叶蝇、灰霉病、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4项。目前已累计推广3333万余平方米,减少了因病虫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增加菜农经济收入1.23亿元以上。

(郑州市农委)

篇5: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指南(2011)

农业

本领域优先支持转化一批能够提高粮食生产及解决当前实际问题并具有良好转化前景的科技成果,促进农村科技创业活动的发展,有效地拉动内需、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现代农业和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的项目。重点支持食品加工、饲料、生物农药、农业机械装备、生物质利用与生物能源、林产加工、乡村环保、乡村物流等涉农产业的重大技术成果转化,优先支持产业集聚区及产业链条清晰、多项技术集成配套的项目,促进科技要素加速向农业和农村转移。

一、支持内容

(一)现代种业

着力转化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培育行业创新和科技创业能力,加速优质新品种产业化进程。重点支持:

1.高产、优质、高抗粮棉油作物新品种及高效安全生产集成配套技术;蔬菜、果树、花卉等新品种及集约化、设施化生产技术;优质生态林、经济林、用材林、牧草等新品种培育及管理技术。

2.农林作物种子与种苗规模化繁育、种子综合加工、质量检测技术和种质资源检测保护技术及产品。

3.优质抗病畜禽、水产、特种养殖新品种及快速扩繁、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和质量控制技术。

4.动物胚胎高效生产及移植配套技术;经国家管理部门批准的转基因新品种。

(二)食品、农产品及林产加工

转化促进提升食品加工安全性和附加值,延伸农产品、林产加工产业链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增强我国食品行业国际竞争力。重点支持:

1.特色粮油食品、果蔬食品、畜禽食品、海洋食品加工技术与设备;方便、营养、健康食品加工技术与设备。

2.食品及农产品商品化处理成套技术与装备。

3.主要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评价、检验检测、全程质量控制技术。

4.农林废弃物新材料及其高附加值产品制造技术。

5.人工林木材改性处理技术与产品。

(三)饲料及添加剂

通过转化无污染、无公害、无残留、效果好饲料行业的新技术新成果,促进饲料产业技术升级,为畜禽产业生产提供保障。重点支持:

1.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与产品。

2.功能、环保型饲料生产技术与产品。

3.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评价、检测、安全预警技术及产品。

4.畜禽水产等配合饲料转化增效技术及产品。

(四)新型农药和肥料

着力转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农业生物技术和产品,促进科技创业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优势企业。重点支持:

1.生物型杀菌、杀虫、除草、灭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技术及产品。

2.植物微生态制剂生产技术与产品。

3.区域性农林重大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技术及产品。

4.生物肥料、有机肥、缓释控释肥料等新型环保肥料的生产技术与产品。

(五)农机装备及农业设施

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成果的中试和熟化,增强我国农机装备行业竞争力,促进农业生产的精准化、设施化、信息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重点支持:

1.农作物、牧草、林木种子收获、清选、加工设备。

2.新型农田作业机械、设施栽培技术装备与高效、精量施肥、施药机械和设备。

3.新型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以及牧草、饲料加工、林产机械和技术装备。

4.农业生产智能决策、管理、监测、控制及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技术与产品;精准农业田间信息获取、决策处方及精准作业技术与产品。

5.面向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和服务的信息技术与产品。

(六)生物质资源利用与生物能源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产学研结合加快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和循环型农业发展,促进农业节本增效。重点支持:

1.秸秆、稻壳等农林生物质能转化、生物基材料开发和农村节能技术及设备。

2.农林生物质收储运、预处理、固体成型燃料高效燃烧、高效热解气化及干馏等技术及设备。

3.沼气综合开发配套技术及设备。

(七)农业生态及乡村环保。

着力转化一批改善和修复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的技术成果,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重点支持:

1.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与修复、退化草地植被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利用技术,水土保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草)与荒漠化治理、山区综合开发以及不同区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技术。

2.水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灌区节水以及雨洪资源利用技术与产品;农田水利、农作物高效节水、保水、输配水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农村饮用水安全新技术及设备。

3.农田保育、中低产田改造、耕地改良与保护性耕作技术;新型土壤调理剂、土壤改良剂、水土环境修复制剂等的生产技术及产品。

4.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治理技术与设备,农村污水、垃圾、畜禽粪便等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设备。

5.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产品。

(八)乡村现代物流

转化高效、安全、节能、低损耗、通用性强的乡村物流技术成果,通过促进乡村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价值链延伸。重点支持:

1.粮棉油产品产后减损、精选分级和节能仓储技术与装备;绿色物流集成技术与配套装备。

2.鲜活农产品贮运保鲜与物流配送技术与设备;特色鲜活农产品冷链技术与装备系统集成与配套设备;在线快速检测、分级、评价和定价技术系统。

3.物流信息的采集、监测与决策支持系统与配套设备;粮棉油物流数字平台和电子交易平台技术。

(九)动植物保护及防灾减灾

转化有效预防、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的先进技术成果,增强农业防控自然灾害能力。

重点支持:

1.动物传染病、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高效特异性疫苗生产技术及产品;高效安全新型兽药、兽医器械生产及产品质量监测等技术与产品;畜禽水产重大疾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快速诊断、应急处理技术及配套产品。

2.主要植物病虫害及抗药性检测、诊断技术与产品;农药高效安全施用技术与设备。

3.重大气象灾害及森林火灾监测、预警、防控技术与产品。

(十)林木资源培育及林产加工。

着力转化一批能带动产业链延伸、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新技术和新成果,促进林产加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培育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重点支持:

1.林、草、竹藤高效、定向培育及管理技术。

2.林木资源利用技术及产品。

3.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及产品。

4.人工林木(竹)材改性处理技术与产品。

5.林化产品加工技术及产品。

二、申报条件及要求

(一)支持对象

1.项目承担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在河南省内依法登记注册,内资或内资控股。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产权清晰,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申请支持的项目必须在其法人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之内。二是主要从事农业科研、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业务,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有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农业科技开发业绩,并有持续创新的意识。三是有良好的经营业绩,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0%。

2.申报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必需是列入省(部)级及其以上科技攻关等计划项目取得的成果。二是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含量高,创新性较强,知识产权清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三是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有较大推广应用潜力和工业化生产前景的成熟配套技术。四是涉及到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的成果,必须经过主管部门或其指定的法定资质机构审定或出具有关检测证明。

3、成果时限。申请转化的成果(技术)须是2008年1月1日后鉴定(审定)的。

(二)不支持的对象

1.不支持的单位及人员。注册资金少于50万元的企业;国家或河南省成果转化计划(农业领域)项目未结题验收的项目承担人。

2.不支持的项目。一是不符合国家及我省产业政策、知识产权不清晰或有权属纠纷的项目。二是无自主创新的单纯技术引进项目,低水平重复、单纯扩大规模或基本建设的项目。三已列入省及国家科技计划并得到省或国家科技经费支持的、目前尚未验收的项目。四不属于《201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指南》支持范围的项目。

2011年成果转化计划(农业领域)项目采取限额推荐。推荐单位推荐项目数量不得超过下达的控制指标数量。推荐项目控制指标为:各省辖市限推荐2项,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各限推荐5项,其他涉农省直部门和科研院所、高校限推荐2项,扩大管理权限县(市)限推荐1项。

工业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

重点,围绕产业集聚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支持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通过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重点支持领域:

(一)电子信息领域

1.软件。系统软件;支撑软件;中间件软件;嵌入式软件;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图形和图像软件;金融信息化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软件;电子政务软件;企业管理软件等。

2.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开发技术等。

3.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及终端技术;各类计算机外围设备及关键部件;网络技术;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 ;传感器网络节点和软件及系统等。

4.通信技术。光传输技术;小型接入设备技术;无线接入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配套技术;软交换和VoIP系统;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 ;宽带移动通信配套技术等。

5.广播电视技术。演播室设备技术;交互信息处理系统;数字地面电视技术;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专业音视频信息处理系统;电台和电视台自动化技术;网络运营综合管理系统 ;IPTV技术;高端个人媒体信息服务平台等。

6.新型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发光技术;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技术;片式半导体器件技术;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中高档机电组件技术等。

7.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测评类、安全管理类、安全应用类、安全基础类、网络安全类、专用安全类产品技术等。

8.智能交通技术。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技术;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及相关软件技术;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技术;车载电子设备和系统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控制与综合调度技术等。

(二)生物技术领域

1.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用于合成精细化学品的生物催化技术;新型高效酶催化剂品种和新用途;新型酶和细胞固定化方法及反应器;生物手性化学品的合成;生物法合成多肽类物质;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糖类和糖醇类等。

2.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新产品及其化学改性新产品;高附加值氨基酸、核苷,有机酸和多元醇等新兴生物发酵制品的生产工艺改进和新技术开发;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型反应器;新功能微生物的选育方法和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新方法以及采用代谢工程手段提高发酵水平的新方法;传统发酵产品的技术改造和生产新工艺等;重大发酵产品中可提高资源利用度,减少排污量的清洁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等。

3.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洗涤剂酶制剂;纺织、造纸和皮革用酶;环保处理用酶;生物新材料用酶;生物新能源用酶;食品生产用酶;有毒物质降解用酶等。

4.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及加工技术。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新技术; 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合成、化学改性及深加工新技术;天然产物中分离高附加值的新产品;高效分离纯化技术集成及装备的开发与生产;从动植物原料加工废弃物中进一步分离提取有效成分的新技术等。

5.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高效生物反应器;高密度表达系统技术;大规模高效分离技术、介质和设备;大型分离系统及在线检测控制装置;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产品专用分离设备;

生物过程参数传感器和自控系统等。

6.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应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其产品;新型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生产的关键技术升级及其装备开发等。

(三)新材料领域

1.金属材料。高档钢铁材料及制品;铝、铅、锌、镁等有色金属冶炼节能技术;铝、镁、钛、铜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技术;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等。

2.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超硬材料;优质高效特种耐火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纳米材料等。

3.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新型纤维材料等。

4.化工材料。现代煤化工;新型石化化工;新型盐化工;精细化学品等。

(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1.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产品;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产品;新一代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基于PC的控制系统;专用控制装置;面向行业的工业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2.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新型自动化仪表;面向行业配套的传感器;新型传感器;微系统产品;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等。

3.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系统;数控加工技术及装备;机器人开发及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及产品;电力电子技术和设备;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工艺与装备;纺织行业专用设备;轻工行业专用设备等。

4.新型机械产品。机械基础件;通用机械;专用机械等。

5.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采用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的电力自动化装置;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提高设备性能及自动化水平的产品;用于输配电系统和企业的新型节电装置等。

6.制造业信息化:产品设计的信息化及应用技术;基于PDM的设计制造过程集成化技术;企业管理信息化;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集成技术等。

(五)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

1.纯电动汽车。车用驱动电机技术、驱动电机控制技术、车用动力电池技术、整车控制技术、强电安全防护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热量管理技术等。

2.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耦合技术(发动机-电动机);动力系统控制技术(发动机-电机联合控制);动力分配系统等。

3.充电装备。电动汽车用充电机;电动汽车用充电桩;电池组管理系统等。

4.节能净化。汽车轻量化及回收再利用;国IV、Ⅴ标准节能发动机及配套零部件;高效内燃机技术;排气净化;汽车通用节能技术,高性能低噪声低阻力轮胎等。

(六)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

1.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和相关产品。

(1)太阳能。高效、低成本、低污染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新型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与输配电网并网的光伏发电设备技术与产品;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相关产品;高倍聚光光伏发电技术及相关产品;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光伏发电等综合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等。

(2)风能。适应我国气候、环境条件和制造水平,满足电网友好型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与产品;风电场远程监控系统、风功率预测技术、低电压穿越技术、大功率变流技术、风电功率波动规律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风电友好接入电力系统及调度匹配软件等配套技术与装置;提高风能

发电质量、风电能的高效储存与转换的新技术与装备等。

2.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和相关产品。

(1)高性能绿色电池(组)及其相关产品。便携式电器用高性价比绿色二次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锂/亚硫酰氯电池等新型绿色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先进绿色电池材料制造工艺与生产设备等。

(2)新型动力电池(组)与储能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镍氢动力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新型储能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动力与储能电池高性价比关键材料等。

(3)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小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直接醇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微型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等。

(4)超级电容器与热电转换技术及其相关产品。新型高比能、高功率超级电容器相关产品、关键材料及制造技术;新型热电材料及热电转换技术等。

3.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

(1)工业生产过程余热、余压、余能的回收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支持电力、冶金、石化、化工、建材、纺织等高能耗工业的余热回收和能源梯级利用的相关工艺及设备等。

(2)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及相关产品。电力、冶金、石化、化工、建材、纺织等行业,优化设计、优化控制和优化运行管理等节能新技术的示范项目等。

(七)创新资源服务

支持对产业技术提升和集群创新有较强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的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技术研发、检测检验、咨询培训、信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社会发展

本重点支持:

篇6:河南省科技计划专项简介

科技计划

科技攻关计划:涵盖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含中试、工业性试验)阶段; 普通攻关:支持探索、培育萌芽; 重点攻关:对有苗头的项目重点培养;重大攻关:培育闪光点。一类是实验室研究已完成,产业化或推广应用前景明朗,一旦攻关成功即可衔接产业化的项目;另一类是体现省政府经济、科技发展战略需要的项目;

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面向院士、国外专家、留学(含归国)硕士以上、国内博士和省管以上专家。主要支持直接为我省经济和科技发展服务的应用与开发研究活动;

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对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进行贴息和优惠政策等支持(由高新办组织申报);

火炬计划:支持高新技术领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星火计划:支持农业、涉农及乡镇企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开展应用前景较明朗的基础研究;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培养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为目的,支持他们的基础研究活动(由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办公室组织申报);

软科学研究:支持为我省经济、科技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的软科学研究;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以推动科技成果工程化、配套化、产业化

为目的的基地建设。主要涵盖应用开发研究和产业化阶段;

重点实验室:支持以提高科研与学术水平,增强持续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基地建设。主要涵盖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阶段。

科技专项(以下专项不在本次集中受理范围)

成果推广专项:对科技成果鉴定、评奖过程中发现的有较好推广前景的项目给予专项支持;

科普专项:对市地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有较大意义的科普活动给予专项支持;

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对有重要意义的国际科技合作活动给予专项支持;

科技扶贫专项:对重点科技扶贫活动给予专项支持;

上一篇:全国安全消防日主题演讲稿2020下一篇:好段摘抄1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