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激励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2024-09-01

赏识激励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与作用(精选6篇)

篇1:赏识激励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赏识激励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出,小时候,孩子的眼睛总是亮晶晶的,可上学后,就慢慢变得暗淡无光,把人世间最大的欢乐求知异化成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而在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学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父母的心态最好,家中总是充满了欢乐,因为父母总是用最得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步。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该有多大的作用。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都应掌握更多的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快乐而茁壮地成长。

1.小学生需要赏识激励,犹如禾苗需要阳光雨露。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犹如孩子的营养剂。只要教师对孩子充满信心,并且嘴边经常挂着一些起由衷的赞美之词,便可使丧失信心的孩子恢复自信;不求上进的孩子乐于求知;表现不错的孩子更上一层楼。

如果说责罚是一种严肃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缺点的方式,那么赏识激励则是一种善意和温和地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和发扬优点的更好方法。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能敏锐地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抚、鼓励,或者嘲笑、讽刺,甚至轻视。他们也常常以甜笑、发怒、任性、固执,甚至采取逆反心理来反映自己内心的感觉。孩子首先需要的是自尊,这一点与成人一样,孩子觉得自己的自尊得不到周围人的肯定,就会被迫在一种“屈辱”的心态里学习与生活,其结果可想而知。

2.赏识激励能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很多,关键是我们老师能否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不同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激励手段,不断培养、开发。

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引发孩子无穷的想象:蓝天白云,像神奇的魔术师,变幻无常;绿茵茵的草地好似墨绿色的地毯,任人随意翻滚„„在孩子观察大自然的同时,老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想像、比拟,这些事物就会在孩子的头脑中变成无数美好的奇异的童话。

总之,作为教师, 我们要善于用鼓励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地肯定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学习动机,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

篇2:赏识激励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修正理论。

斯金纳区分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又称积极强化)和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又称消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 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

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负强化及惩罚可以引起一定副作用。斯金纳通过系统的实验观察得出了一条重要结论:惩罚就是企图呈现消极强化物或排除积极强化物去刺激某个反应,仅是一种治标的方法,它对被惩罚者和惩罚者都是不利的。他的实验证明,惩罚只能暂时降低反应率,而不能减少消退过程中反应的总次数。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对于员工的激励方法可以根据性质分为两种:正强化和负强化。所谓正强化,就是当员工的行为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利益时,管理者对员工进行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如口头表扬该员工、在大会上表彰、颁发证书,或者发放奖金、奖品等。这种当员工出现好的表现时就进行奖励的激励方式就是正强化。显然,正强化可以激励员工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为企业的利益而努力。而所谓负强化,是当员工不遵守企业的规定,其行为对企业利益造成损害时,管理者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以阻止这类行为的再次发生。对员工不好的行为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惩罚,以防止再次出现此类情形,这样的激励方式,就是负强化。显然,负强化也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当一种为的出现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和惩罚时,人们自然就不会重复这种行为了。

所以说,在企业中,正强化和负强化都可以起到规范员工行为、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的作用。只是两者相比起来,是两种截然相反的途径,简单来说,前者是鼓励好的,而后者是惩罚不好的。

在企业管理中,明智的管理者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正强化手段来激励员工,而且对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正强化手段,让企业花费较少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却使得大多数员工各得所需,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明智的管理者也会慎重使用负强化激励手段,过于频繁的惩罚会导致员工对管理者及领导产生消极、躲避、不满、对立、抵触等情绪,会影响其本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企业管理如此,教学管理也不例外。对于管理学生,我们也可以采用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方式。教学中的正强化,就是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奖励。比如,在学习上,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整齐且正确率高、考试成绩优秀;在生活中,关爱同学、帮助老师、尊敬师长、班级荣誉感强、拾金不昧、打扫卫生积极等。当同学出现诸如此类的行为时,教师及时发现并予以口头表扬、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奖状奖品等,就会使这些受到奖励的同学产生幸福感和自豪感,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重复这类行为,甚至做得更好,以期再次得到奖励。同时,教师的鼓励也会让同学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而教学中的负强化,就是对不好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惩罚。比如,在学习上,上课不遵守纪律、交头接耳、做小动作、吃东西、不认真听讲、不回答问题,作业不按时完成、作业乱七八糟、错了许多;在生活上,欺负弱小同学,不尊敬师长,不遵守学校纪律,甚至违法。此类行为出现的时候,教师往往会通过批评教育的方式进行纠正,这就是负强化。同学们犯了错误受到批评,就会知道这样做是错的,以后不能这样做了。同时,批评教育会使同学产生不好的情绪,从而使同学自觉地不再重复此类行为。

可见,教学中的负强化和正强化对于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辨是非,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相比来说,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

为什么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呢?这就与学生的心理有关。正强化会使学生产生兴奋、高兴、满足、自豪的正面情绪。当一个学生被老师口头表扬时,他就会产生自豪的、快乐的情绪。说不定他还会回家告诉家长:“妈妈,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这样,他的家长也很有可能也表扬了他,这就更能激发起他自豪、快乐地情绪。当一个学生被授予荣誉称号了,获得了“学习标兵”、“三好学生”或“优秀班干部”等奖励时,这种自豪、欢乐、甚至自信的情绪就会持续更长时间,因为他的行为获得了肯定,并且与别人不同的是,他超越了其他人,获取了学校和老师的肯定,得到了书面的证明。这种激励带来的情绪变化也就更大、影响更积极。而负强化会让学生产生害怕、恐惧、抗拒等的情绪。当一个学生被老师批评了后,他就会产生难过、羞愧的负面情绪,回家以后生怕父母知道了这件事,还想瞒着父母。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学生产生了羞愧、没面子的情绪,在潜意识里,实际上是抗拒这种情绪的来源的。也就是说,他在抗拒着老师的批评,甚至会在心里责备老师为什么批评他。这种情绪显然是消极的。虽然老师批评他是为了他好,但是带着这种情绪,学生很难认识到自己以后应该怎样去做,而过多的批评只会让学生沉浸在羞愧、难过、抗拒的情绪里不可自拔,甚至会认为自己没救了,干脆任其发展了。

所以从情绪上来看,正强化的作用要优于负强化的作用。虽然正强化和负强化都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但学生更倾向于接受、更愿意接受积极健康的情绪,比较抗拒消极的、恐惧的情绪,所以虽然他们在负强化出现之后规范了自己的行为,但在潜意识里是存在抗拒和抵触情绪的。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负强化只是暂时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如果长期采取过度的负强化,那么必然会造成学生情绪的不稳定,甚至出现抵触和厌恶的不良情绪。当然,在学生犯错误时,一定的惩罚是有必要的。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应将正强化和负强化相结合使用,积极采用正强化,慎重采用负强化,这样,我们才能达到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和教育教学效果。

就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吧。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我对于管理班级并没有丰富的经验。在带班的过程中,由于经验的缺失,在一开始时管理班级效果并不好。

开始带班的时候,我以“严师出高徒”为信条,在班级管理上以批评教育为主。我总是看到同学们的不足,然后提出批评,令其纠正。这种管理模式在短期内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时间一长,同学们的干劲渐渐消失,班级氛围不够活跃,同学学习的劲头也不足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改变策略,该批评为表扬,在课堂上口头表扬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做题做得又好又快的同学;在作业中书面表扬和鼓励表现好的同学,并会给优秀的同学奖励一个“小红花”。采取这样的手段几天后,效果果然不错,受到表扬的同学很高兴,学习的劲头更足了。作业本发下去的时候,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看自己有没有小红花。同学们写作业的劲头足了,作业也写的认真整齐了,平时的表现也好了。

看到班上孩子们的笑脸,我很欣慰。反思之前的班级管理进程,我发现,表扬比批评来的有用,奖励比惩罚来的有用。我也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孩子们是要引导的,而不是要压制的。课堂不是强行把同学们关在教室里灌输知识,而应该想办法让自己的课堂生动起来、有趣起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从而让兴趣成为他们的老师,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开心快乐地学习。

篇3:赏识激励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同样, 高职生也不例外, 他们希望别人看到自己的优点。或者即使他们没有发现自己的优点, 但也希望别人能够给予肯定。

二、为什么要在高职学生思想教育中采用赏识教育

高职学生因为学业的坎坷经历了很多的不易, 虽然在以前成绩上不理想, 但他们身上同样有很多的闪光点, 同样有很多值得鼓励和赏识的地方。因为这些学生身上的优点没有被发现和挖掘, 自信心比较薄弱, 心理也比较脆弱。所以在高职教育中采用赏识教育方法, 就是为了给学生们这样一个全面“重生”的机会, 在新的环境中展现出最好的自己。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老师的赏识, 及同学们的赞同和肯定。因此, 要以赏识的眼光来帮助学生拨开那层外衣, 挖掘学生的优点, 让其闪光点呈现出来。

三、赏识教育对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

(一) 赏识教育能提高高职学生的自信心

在中学或者是更早的学习阶段, 高职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学习优势。也正是这样的背景, 让学生们不认为自己身上有优点。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部分, 因为别人的信任, 也可以被激发出来, 这就是赏识的作用。在高职教学中, 很多学生希望可以在新的环境里被他人看到, 得到重视。在这群学生里, 选出班委, 选出课代表, 不久你会发现, 这些学生变得很有责任感, 学习成绩也在上升, 而且性格变得开朗。这就是赏识教育的作用, 它对良好思想品德的树立更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赏识教学能够使得高职学生的性格更加开朗

虽然我们不能说开朗的性格就是好的性格, 内向的性格就不好, 但是刻意封闭自己, 不爱和他人交流肯定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在刚刚接触部分高职学生的时候, 会发现多数孩子不爱表达自己。师生之间难以相互了解, 导致难以达到教学上的统一, 甚至会出现误会。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就是以夸赞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将学生的兴趣看成优势, 给他们机会展示, 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兴趣, 有了这些展示的机会, 你会发现这些学生正在逐渐变得开朗, 愿意敞开心扉和老师、同学、家长交流。这样开朗的性格不仅利于学习, 更加利于在将来社会的立足。能更好的向别人学习, 又同时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优秀。

(三) 赏识教育会让高职学生变得更懂得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 和从他人那里得到尊重是相互的。对高职学生来讲要更加感性一点, 他们对尊重这两个字要更加敏感一些。因为原本不受到重视, 更希望在这个环境里能够得到更多的肯定, 得到尊重。尊重高职学生, 不要根据平时的表现来判断某项矛盾的起因和对错, 要真正做到就事论事, 才能做到公平公正。渐渐的就会发现, 老师去尊重这些学生, 他们的自尊心也在增强。可能更多的人认为, 自尊是受到他人尊重前提, 只有自己爱护自己, 自己尊重自己, 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但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讲, 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时, 就要颠倒这一关系, 先去尊重学生, 然后再让学生凸显自己的自尊心, 依靠自尊心, 或者以此为动力, 完成自己认为不可能的事情。赏识教育让学生学会了自尊, 进一步就是学会如何去尊重别人, 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家长、尊重每一个和自己有过接触的人。尊重别人是一项基本的思想品质, 一个人即使不优秀, 但是懂得替他人考虑, 那么他就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如果一个人很优秀, 但是不懂得尊重别人, 那么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很多朋友, 他人对其的评价也会下降。

(四) 赏识教育会让高职学生更加懂得关心别人

关心他人是一种能力, 更是一种重要的品质, 是和谐社会构成的基础, 是社会进步, 人类发展的情感力量。在赏识教育中, 老师要主动去关心学生的生活细节, 及时帮助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地方的高职学校都是要求住宿的, 因此生活上的帮助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因为在学生的概念里, 老师是帮助自己学习的, 帮助生活上困难的解决, 能够让学生备受感动, 从而和老师感觉要更加亲近一些。老师在平时多鼓励学生去奉献自己的爱心, 帮助一些需要的人, 或者是弱小的人。比如带领学生去幼儿园当志愿者, 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一起学习。从这些小孩子的眼中, 高职学生能够感受到受人信任的感觉, 而且作为大哥哥大姐姐, 他们也学会去关心这些小孩子, 帮助这些小孩。也可以去给小学生辅导功课, 他们之前学习成绩不理想, 更能体会到那种不会做题的窘迫, 从理解他们的心情出发, 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参考。可以从这些行为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这是老师对自己的赏识, 也是这些孩子们对自己的赏识。关心别人是很快乐的, 证明自己可以有这个能力。在高职教育中, 老师积极给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 让他们帮助自己有能力帮助的人, 提升他们人生的自信心, 使其情感更加丰富, 这也会督促自己不断完善自我, 成为使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

四、结束语

总之, 赏识教育对于高职教育来说, 是极具挑战性的, 却又是非常暖人的教育方式。给这些学生们足够的信任和关心, 观察他们的日常行为和心态变化, 做好成长记录和学习档案, 让学生的每个进步都能有迹可循。另外, 无论是任课老师还是辅导员老师, 都要将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首位, 用鼓励和赞扬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进步, 提高学生的发展前景, 帮助他们更好的踏上社会, 实现自己的理想, 也是对关心自己的人的一种负责。

参考文献

[1]张立奇.柔性管理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 2006 (12) .

[2]周瑾.浅议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13 (36)

篇4:赏识教育的激励作用

一、宽容理解,树立信心

在教学中,常会遇到做错事或成绩不好的学生,其实这些学生都会比较自卑、胆怯。如果这时,教师还雪上加霜,不分场合地给予严厉的批评,会让学生丧失自尊,厌恶学习,甚至和教师顶撞。此时,如果教师能采取明智宽容的态度,理性地处理问题,笔者认为效果就不一样了。比如:有的学生考得不理想时,我们要鼓励他们,让他们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是常事。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走出困境。再如,对顽皮和喜欢惹事生非的学生也一样,不能让他们感觉自己在教师心中就是一个坏学生而对自己失去自信。而此时,我们应单独与他们沟通,正确地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使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树立信心。

二、捕捉闪光点,促使进取

从教多年,笔者发现在每个学生身上存在不同的闪光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笔者班有名学生,上课不认真,成绩也很差,并且经常不完成作业,但是他劳动很积极,乐于帮助同学。一次班上大扫除,打扫完卫生后,笔者发现其他同学都走了,而只有他一个人还在教室,把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当时笔者说道:“你劳动这么积极,做事又认真,老师希望你学习也能像劳动一样,就能赶上班上其他同学。”第二天,笔者又在班上表扬他,并且奖励了他一朵小红花。自从那以后,他上课认真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成绩也有所提高。

三、巧用评语,培养习惯

一个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做的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在于指导学生去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学生粗心大意,书写潦草等问题。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经常在全班同学面前使用“你真笨”、“你是马大哈”等語言来评价他们,就会挫伤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对这种学生要注意方式方法,因材施教。如,班上有一位同学,在数学演板时,计算530+240=770。因为马虎,书写不认真,把0写得像6,做完后,同学们都说做错了,而他自己却说是对的,笔者让他说说原因,他说那是0不是6。当时笔者没有批评他,而是说:“如果有同学不小心在你干净的衣服上画了笔迹,你开心吗?所以你把0写得像6,0肯定也不开心啦!”这样的评语,让他们乐于接受错误,改正错误,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多与家长沟通,共同教育

许多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对他们的心理需求注意得不够。据了解,有的家长在学生学习成绩没达到自己的期望时,就会大发雷霆,甚至暴打,从不用赏识的目光凝视自己的孩子。例如,笔者班上有一个学生,平时成绩很优秀,但每次考试时他就非常紧张。在一次考试中,学生考得成绩没达到家长的要求,第二天上课时,笔者发现这个学生的脸上有淤青,笔者问学生原因,他说是他爸爸因为他考得不好打的。笔者了解情况后,及时找到其父亲沟通,引导家长正确的教育孩子。经过沟通,家长变得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并经常和孩子一起探讨各种问题。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使孩子增强了自信心,考试时不再紧张,人也变得很活泼。现在,他的成绩也很稳定。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的好方法。

篇5:赏识激励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坚决不做教书匠的管建刚老师说: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赏识。上天给每个人一份才能,有些人看似没有才能,只是因为那份才能隐藏得深,隐藏在不为人知的某个角落。教师,无疑是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潜力才能的开发者。无数失败的教育案例向我们表明,对后进生,越是用粗暴的教育方式,得到的教育效果越是令人失望,这就是所谓的“破罐子破摔”效应。对后进生,首先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尊重他们,欣赏他们,让他们从老师那儿获得自信和尊重的信息。帮助他们找回做人的尊重,基于这样的教育,是学生喜欢的、向往的教育。[2]衷心地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学会欣赏他们,尊重他们。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若与我们的潜能相比,我们只是半醒状态。我们只利用了我们的肉体和心智能源的极小一部分而已。往大处讲,每一个人离他的极限还远得很。他拥有各种能力,就看能不能唤出它们。而慷慨的赞美就是唤出它们一部分的一个有用方法。

有一个普通的父亲叫周弘,他用了的生命探索出了一套赏识教育的方法,他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在他赏识理念的培养下,成长为一名留美博士,这个被誉为“第一位发现孩子没有错的教育家,说他要“让赏识理念走进中国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社区,每一个企业和团队。赏识理念能促进每个人的自身和谐,夫妻间的婚姻和谐,家庭中的亲子和谐,企业中的团队和谐。它是和谐社会的细胞工程。”

当然,我们应该承认个体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我们应该在尊重差异的同时,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贴近孩子的生活,去了解他们的爱好、他们的需要,让他们充满自信,让他们自我满意,这样才能获得教育的满足感。赏识与激励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认为自己能行,他们将在激励与赏识中获得自由与不竭的动力。

作者:思荣

篇6:赏识激励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实施方案

课题名称: 激励教育在小学一年级教学中的应用

课题领域:小学一年级

课题主持人:王 风 霞

所在单位: 德州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申报日期:2011-10-16

德州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环境的事情,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了。由依恋不舍到轻松愉快,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过去听父母讲的一些事,现在可以独自去看,去听,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这种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但同时这个年轻年龄段的孩子情绪波动大,受挫性强。良好的激励教育可以使学生克服自卑和怯懦,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

目前国外对激励教育对小学生一年级学生影响的研究也很多,但大多数只选择了其中某一种激励教育对小学生影响的我研究,比如说自信心和好的行为研究对小学生的影响等等。

激励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激励教育的重要性,都应掌握更多的激励教育的方式方法,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快乐而茁壮地成长。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小学一年级孩子刚入小学存在胆怯、不自信等特点,为了更好的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更好的成长而研究此课题。

(2)激励教育的有效性和重大作用在教学中运用不够普遍,很多老师意识不到激励教育在一年级教学中的重大作用,为了更好的让老师充分的利用激励教育我们研究此课题。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目前,国内外研究激励教育的人有很多,在自信心和好的行为等方面都有探索,激励教育的理论也越来越丰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文献参考。

(2)现实生活中,时有一些老师动不动对学生大声呵斥、挖苦,甚至暴风骤般雨地批评,吓得学生战战兢兢,这不仅伤害了学生稚嫩的心,也收不致所谓“严肃教育”的效果,反而使学生手足无措,心灰意冷。好的激励你教育为孩子更好的(3)当前,我校在激励教育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努力运用激励教育来实现高效的课堂,认真关注激励教育的实际应用效果,关注各学科资源整合,力求让激励教育真正走进课堂,实现激励、简约、高效的课堂。当然,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找到老师们乐意用,既简便又实用的方法,来改变某些滞后的地方,真正起到课堂高效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良好的激励教育可以改变孩子刚入学的等等的不良习惯,给于他们肯定,给于他们自信,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理论价值:爱国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孩子去实际行动。”激励是一种善意和温和地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和发扬优点的好方法,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国内外大量的此方面的研究为我们更好的研究此课题提供了大量丰富可靠的文献参考。

2、学校领导的重视为我们研究课题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3、大量的知识结构为我们研究此课题提供了知识参考,原有知识同化了我们研究的此课题的相关知识。

五、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

(1)激励教育是一种善意和温和地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和发扬优点的好方法

(2)小学一年级学生是指六七岁左右的学生,他们的心里还不成熟,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环境的事情,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了。由依恋不舍到轻松愉快,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但同时这个年轻年龄段的孩子情绪波动大,受挫性强。良好的激励教育可以使学生克服自卑和怯懦,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

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1、理论目标:

探索课堂中如何进行激励教育的教学规律,进一步丰富激励教育理论。基于实践建构具有学校特色的激励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理论体系。

2、实践目标:

提高教师激励教育的水平和艺术,整体提升教师掌控课堂的水平,使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3、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激励教育的内涵及其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2、激励教育的方法。

3、激励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

4、学生学习中的激励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让学生在激励机制下,在表扬声中,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达成目标、研究内容、成果形式、负责人)

1、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①建立组织、制定课题小组研究计划,研究目标、组织学习课题组计划。②完成课题有关资料的收集、对相关人员的培训。

③总结、收集已有经验和现行可操作的做法等。

④撰写开题报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研究成果,拟定后一阶段的研究计划。针对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展开研讨,在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的基础上按计划实施研究;

②课题实验教师对实验学科和实验班级,结合质量测试,对学生“三维目标”的落实与学习能力等作出科学分析,及时上报,积累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的实验报告。

③开展教师课件制作、网站制作培训,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使学校能有效地

整合全国各类优质教育资源,使校园网真正成为良好的教科研平台。开展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优质课评比。选出优秀教学设计、论文、教学案例等上报课题组评审。

④组织课题研究中后期评估和课题研讨活动,进行阶段性检查,转化并推广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3、总结验收阶段:2013年1月—2013年9月

①整理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撰写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编辑课题研究论文集等。

②总结应用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经验,为提升农村学校整体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③收集、整理资料,做好结题准备工作,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推广应用课题研究成果。

六、主要研究方法设计

1、文献法:通过文献查阅,了解本课题研究现状,寻求有关问题解决的理论依据。

2、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调查了解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及优质教育资源进农村学校课堂以后,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及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的变化。

3、个案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教师的访谈、分析,整理影响农村中小学优质教学资源有效使用的因素,从而提炼出优质教育资源使用的有效策略,构建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使用的课堂教学常模。

4、行动研究法:通过对优质教育资源对教研方式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反思,寻求适合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教研策略,形成加快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途径。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依据课题研究的进程,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与成果。

七、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2012年1月—2012年12月

① 整理激励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的案例、教学随笔、课件、光盘等。2013年1月—2013年9月

②收集实验教师的有关课题的论文、案例、课件、获奖证书、经验介绍、学术报告等。

③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上一篇:通风科长职责下一篇:2011推土机市场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