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预防艾滋病宣传稿

2024-06-25

小学预防艾滋病宣传稿(精选6篇)

篇1:小学预防艾滋病宣传稿

预 防 艾 滋 病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利用今天的时间我把艾滋病的有关内容和预防介绍给大家。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但是可以预防。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医学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会破坏人的免疫功能,使人体易发生多种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感染艾滋病病毒2—12周后才能从人体的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检测出抗体之前,感染者已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经过平均7—10年的潜伏期,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他们在发病前外表上与常人无异,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但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常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皮疹等症状。

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研制出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并不会被传染。

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可通过性交(阴道交、口交、肛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和男性之间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注射、针灸、拔牙、美容等进入人体的器械,都能传染艾滋病。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有可能把艾滋病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在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情况下,约三分之一的胎儿和婴儿会受到感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都不会感染艾滋病。除此之外: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咳嗽或打喷嚏不传染艾滋病。

蚊虫叮咬不传染爱艾滋病。

所以,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树立健康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治本之策。

性自由、的生活方式、多性伴且没有保护的性行为可极大地增加感染、传播 艾滋病和性病的危险。

卖淫、嫖娼等活动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重要危险行为。而且,青年人过早的发生性行为,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进行性活动时,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艾滋病威胁着没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我们应积极参加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学习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危险行为,加强自我保护,并把了解到的知识告诉他人。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二班 夏睿 学号:2016401030222

篇2:小学预防艾滋病宣传稿

每年12月1日是世界爱滋病日。我国爱滋病的高发区在云南、新疆等地(这2区是吸毒引发为主),另外就是河南、广东等地,目前我国几乎每个省市自治区都有爱滋病感染者发现。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一、什么是爱滋病?

艾滋病是英文名称AIDS的译音,也有的书上以爱滋病字样出现,于是有人望文生义,认为这是由于爱而滋生的一种疾病。不管这种解释是否有它的合理性,艾滋病的全名是Acqu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缩写为AIDS。A代表Acquired(获得性),即后天获得的,而不是先天遗传的;I代表Immune(免疫),指对疾病的抵抗力;D代表Deficiency(缺陷),即不足;S代表Syndrome(综合征),意为一种疾病的多种症状和体征。总之,艾滋病的正确定义应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就是hunman,V是virus,病毒)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混合免疫缺陷病。

二、爱滋病的致病原理和症状:

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使整个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最终人体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导致死亡。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它可以侵袭人的免疫系统(即人体抗各种外来感染的自然防卫系统)、降低并最终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随着人体免疫力的降低,人会越来越频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比如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也就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而且感染的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来重,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不是一种病症,而是一种综合症。因为,一个不会死于艾滋病,而只是当爱滋病毒瓦解了人体内的免疫系统之后,人就会由于各种各样的疾病缠身而导致丧生。人不容易得艾滋病,因为艾滋病病毒只能在人体外存活几秒钟时间,而且只从一个活细胞传到另一个活细胞。

三、爱滋病可以治疗吗?

因为其它动物基本上不会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因而,给专家的利用动物进行病理学研究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虽然全世界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治愈艾滋病,至今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但有关的专家已经发现有几种药物显示出对艾滋病有一定的疗效。已经研制出的一些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积极接受医学指导和治疗,可以帮助艾滋病病人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现在不少医学专家已经开始采用“混合疗法”,希望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四、艾滋病的传播

1、爱滋病传播途径:性接传播

艾滋病流行中的首位传播方式,它包括有同性性接触和异性性接触。性交时,如果生殖器有微小的伤口,这些淋巴小球就进入了另一个人的体内,考虑到生殖器官粘膜的细嫩,这个传染过程很容易想清楚。因此,无论与同性还是异性性交,都会引起HIV病毒的传播,而一切可能造成创伤的性行为都增加HIV病毒感染的危险,肛交因直肠粘膜薄弱,肛门又常常出裂伤,较之其他性交方式更易引起感染。

2、爱滋病传播途径:静脉药瘾

美国静脉注射毒品药瘾者患艾滋病的人数占总艾滋病感染人数的75%多。纽约市的静注药瘾者患病人数最为集中,约82%,在该市静脉药瘾者血清中抗-HIV阳性率可达50%~60%,全美女性艾滋病患者中,又以该传播途径为所感染人中最多,超过50%。

吸毒者常常几个人凑在一起过毒瘾,他们互相合用一副注射器和针头,一个人注射完毕后再传给另一个人使用,在轮流使用过程中不进行消毒,这就为艾滋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果其中一个人的血液中含有艾滋病病毒,被这种血液污染了的针头和注射器就成了最危险的传播媒介。已通过调查得到证实,血清抗-HIV阳性率与使用未消毒的针头,注射的人数和使用天数相关,在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使用注射过的注射器械未经消毒再作疫苗式注射,是这些地区艾滋病高发流行的原因之一。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一日电 有关部门近日在此间透露,目前,静脉注射毒品是中国艾滋病感染的最主要途径,经静脉注射毒品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占报告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二点一。四川300人因吸毒感染艾滋病

据四川省禁毒委员会透露,该省因注射毒品而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已达300余人,感染其它严重疾病的人数更多。新华社消息说,毒品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已促使这个省进一步加快“无毒社区”建设,遏制毒品危害。近年来,四川省毒品犯罪活动虽历经打击,但仍呈上升蔓延趋势。毒品带来的危害已充分表露,因毒品问题引发的刑事案件占了刑事案件总数的相当比例,大量的吸毒人员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无穷的灾难。据不完全统计,四川近年来吸毒致死的人数已达500余人。

3、爱滋病传播途径:同性恋

同性恋是一种性变态,具有这种心理状态和恶习的人,往往又是性欲狂者。在男性与女性比例上,男性同性恋明显要多于女性同性恋者,男性同性恋发生性关系行为是通过男性的外生殖器对其同性性伙伴的肛门直肠区域进行性交或生殖器与对方口直接接触。而双性恋男性,是指既有以外生殖器对同性性伙伴的肛门直肠进行性交行为,又有对女性外生殖器进行性交的双重行为者。全球同性恋在美国较为集中。70年代中期,同性恋这种畸型败俗的行为竟得到社会的承认或默许,于是,几座大城市公开设立同性恋俱乐部,同性恋协会及举行各种活动,在全美初步估计有400~800万人有同性恋行为。他们主要集中于旧金山、咯杉机、纽约等几大城市。同性恋男子的性伙伴很不固定,而且以有多位同性性伙伴为“时髦”,这就是全美艾滋病患者中,以男性同性恋为主的原因。同性恋者90%带有HIV病毒,其同性性伴侣的感染几率为70%,而其异性性伴侣的感染几率则只有40%。

4、爱滋病传播途径:组织器官移植

2例艾滋病患者是由接受肾移植治疗传染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对有危险性的尸体供肾者应检查有无艾滋病感染。另外通过人工受精,艾滋病毒也可传播给受术者,报告已发现9名接受污染精液的妇女,其中4名发生AIDS。据称角膜移植也可传染该病。

5、爱滋病传播途径:异性性接触

在性传播艾滋病病毒的过程中,异性性接触而传播艾滋病病毒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在美国,通过一项调查活动表明:对固定的一夫一妻配偶的研究结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配偶将有5%~20%成为感染者,异性伙伴愈多感染机会可增加1倍。另对纽约市在女性药瘾者中发现的300名艾滋病病人的资料分析,与这些女患者(其中多为妓女)有异性性接触的非危险人群的男性,发生艾滋病者仅35例。说明在美国的艾滋病毒通过异性性接触传播中以男传女为主;而非洲所统计的通过异性接触传播艾滋病过程中,其男女比例接近1,说明在非洲的艾滋病患者与异性间传播有主要关系,也是该地传播的主要方式。至于热吻传播HIV病毒的危险有多大,尚无准确资料。爱滋病传播途径:母-婴传播

全球有关艾滋病的研究机构一致认为,儿童艾滋病感染者的绝大多数是通过艾滋病毒行母-婴传播通路染上的。母-婴传播主要通过如下方式:宫内感染、分娩过程中感染、产后感染等。

6、可能感染的途径:医疗检查器械或仪器。

唾液和眼泪中虽然也可能发现HIV病毒,但几率不高,即便有也浓度很低,并不证明唾液和眼泪是感染途径。HIV病毒只有进入血液中才会引起全身感染的。

7、输入污染的血或血液制品

美国疾病研究中心曾对17366名艾滋病病人进行调查表明,因输血及血制品引发艾滋病的男性为19例(1%),女性为108例(10%)。由此可见,由输血造成的艾滋病感染情况占全部艾滋病例的比重,并不大。经过献血者行血清抗-HIV筛选检查后,也将此传播途径的控制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在血液制品传播中,以血友病患者较为突出,因为他们需反复输入凝血因子。其中A型血友病患者感染机会比B型明显多,比例约为7:3;前者输入第Ⅷ因了,而后者需要Ⅸ因子,这两种感染率如何有十分大的差异,机理尚不确。

与艾滋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五、世界与中国艾滋病现状

1、可怕的数字

截止1999年底,全球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已达3360万,儿童占10%,而9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现在全球已有1630万人死于艾滋病,儿童占22.1%。非洲是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亚洲却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上升最快的地区。印度是世界上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已超过400万。截止到1999年6月底,我国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91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51例,死亡237例。中国大陆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国内专家认为:我国艾滋病流行现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或者说广泛流行期),1999年底实际感染人数累计已达50万,如果现有控制艾滋病能力得不到明显加强,年底我国艾滋病实际感染人数就有可能超过100万。但根据最新消息,在发现爱滋病10周年之际,全球死于爱滋病的人数已经超过2200万!

2、中国艾滋病现状

(一)中国1985年报告第一例艾滋病病人,随后12年的流行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1988):国外病例输入期,这一时期艾滋病感染报告主要是来华外国人和海外华人,散在分布在沿海一带城市。仅在浙江省发现4例因使用进口凝血第八因子而感染HIV的感染者。

第二阶段(1989-1993):播散期,1989年10月在云南西南地区吸毒人群中发现了146例HIV感染者标志此期的开始。在此期间,大多数HIV感染报道来源于云南的注射毒品者(瑞丽注射毒品者HIV感染率估计为70-80%,龙川的感染率为40%,潞西的感染率为0-5%,(HIV感染率随着离中缅边境距离的增长而降低)。同时,在归国劳工、性病病人和暗娼中亦有少量HIV阳性者报告。

第三阶段(1994-现在):增长期,HIV传播超出云南省的范围,在其他地区的注射毒品和职业献血者中发现了一定数量的HIV感染者,全国HIV感染报告数量急剧上升,在四川(1995年)、新疆(1996年)、广西(1997年)的吸毒人群中发现了大量的HIV感染者。同时,经性传播的HIV感染者报告增多,但所占比例相对不大,但还没有达到流行的程度。

目前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30个省有HIV感染者的报告,感染者大多数分布在各省的局部地区,多为农民。但其他地区感染数量在增多,特别是在长途卡车司机和流动人口中间存在HIV感染的公路沿线,提示传播在不久将会更为广泛。

HIV感染者分布于各种职业人群,但大多数是农民、归国劳工、无业游民及个体从业者。青壮年占感染者的大多数,约有79%感染者年龄为20-40岁,男女比例为5:1。目前报告的HIV感染者中约2/3通过注射毒品感染,8%通过性接触传播,有3例通过母婴传播。

在云南和新疆感染率最高的地区,HIV感染几乎都是注射毒品者,约占报告总数的60%。在中原地区部分省的职业供浆者中发现的HIV感染者约占全国报告数量的11%,这些供浆者的感染多是由于非法商业采浆点的针具和设备污染所致。

HIV感染者的实际数量是通过分层分析法估计的(即某一特定人群HIV感染率乘以这一人群的估计数量)。1993年HIV感染者的估计数量为10,000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和有关省的专家们估计,到1996年底全国有15-20万HIV感染者。对未来的HIV流行作准确的预测是困难的,因为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包括政府干预措施的力度和效果、高危人群行为方式的改变(包括变好或变坏)等。但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目前HIV感染者数量急剧增加。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专家和熟悉中国艾滋病疫情的国内专家估计,如果不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到下世纪初(尽管是哪一年还无法确定)中国艾滋病的感染者数量将达到100万,到2010年感染者数量有可能达到1000万。若现在采取有效措施,则有可能把艾滋病的流行控制在较低水平,在2010年时感染者数量可能不会超过150万。

卫生部部长张文康说:“如果现在不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泰国和印度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泰国报告的艾滋病病例数仅次于美国、巴西和坦桑尼亚,而印度由于前几年放松警惕而导致艾滋病大规模流行,其感染数字是目前全世界最高的。

在国务院印发的《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中提出,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目标及近期和远期防治工作目标是: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的年增长率到2002年控制在15%以内,2010年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以内。

3、中国爱滋病现状

(二)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最主要途径是静脉注射毒品。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一日电 有关部门近日在此间透露,目前,静脉注射毒品是中国艾滋病感染的最主要途径,经静脉注射毒品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占报告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二点一。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到今年九月,中国共报告艾滋病感染者二万零七百一十一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七点三。专家估计,中国艾滋病实际感染者已超过五十万,其中二十至三十九岁青壮年是主要受害者。性病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危险因素,自七十年代末以来,发病率逐年大幅上升,一九九九年全国共报告性病病人达八十四万例。中国艾滋病监测资料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性乱人群中增长加快。艾滋病感染者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男女比例为五点二比一。

六、艾滋病的预防

1、艾滋病可以预防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出现有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

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已经研制出的一些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积极接受医学指导和治疗,可以帮助艾滋病病人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至今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2、预防爱滋病的措施

艾滋病是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办法的一种传染病,故应以预防为主。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可首先回顾自己是否有过“危险行为(主要指:不安全的性行为如卖淫嫖娼、与多个人有性接触、肛交等;共用不洁针具静脉吸毒;接受有可能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具或其他可能引起出血的器械如剃须刀、穿耳针及纹身器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分娩等)”而握手,礼节性接吻,共用衣服、手套和鞋袜,共用电话、拥抱、共用马桶和厕所,共用桌、椅、板凳,共用书、笔、纸,共同进餐,共用游泳池和浴池以及被蚊子叮咬等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

当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并不会很快使人体有异常的感觉。开始几年可能性没有任何症状,外表看上去完全正常。他们能够没有任何症状的工作和生活几年。已感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才会出现症状。

在感染艾滋病病毒数周(4~8周)内可能出现一些急性早期病状,如淋巴结肿大、皮疹、盗汗、头痛、咳嗽等,有的与一般感冒差不多。有高危行为的人如出现以下症状可高度怀疑感染了艾滋病,如长期低热、慢性腹泻、体重下降、咳嗽、盗汗等。

如果怀疑自己有可能性感染上艾滋病病毒时,应尽早到有条件的在医院、卫生防疫站或其他指定的卫生部门去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以确定是不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每一个刚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都存在一个“窗口期”过程。所谓“窗口期”,是指HIV最初进入人机体到产生可检测出病毒抗体的时间,通常为两周到三个月,甚至可能到六个月。因此一个人如果有了一次“危险行为”,害怕自己感染上艾滋病,立即去作了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这时下结论说这个人没有感染上艾滋病还为时过早,而应该在过了“窗口期”后再作一次检查。如果第二次检查没有问题,才能确定此人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但还必须确定此人在第二次检查前再没有过新的“危险行为”。特别要指出的是,如果一个人的确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即使在所谓的“窗口期”,此人仍可传播艾滋病病毒。艾滋病可以预防

1、洁身自爱,不性乱;

2、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

3、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穿耳、纹眉;

4、怀疑自己或对方受艾滋病病毒感染时坚持使用避孕套;

5、有毒瘾者暂未戒除前切勿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6、医疗时使用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及检查、治疗器械;

7、有必要输血时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验合格的血。后两点固然主要应由医疗单位切实做到,但患者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提醒医务人员认真做到。目前各地卫生局已有规定,医疗用血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七、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艾滋病在全世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迅速蔓延。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将会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篇3:小学预防艾滋病宣传稿

随着艾滋病出现和感染率的逐渐提升, 加强对大众的艾滋病预防教育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高校教育过程中, 除了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之外, 健康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学生缺乏健康意识而导致的一些错误的行为, 更应该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教育。艾滋病作为一种不可治愈的顽固性疾病, 在大学生的健康教育过程中也应该要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进行普及, 而且要纠正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 从而使得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可以普及更多人, 从而提高全社会对艾滋病的认识, 并且加强一些有效的防范。

一、艾滋病预防教育以及存在的问题

1.艾滋病预防教育的意义

艾滋病预防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于高校学生的健康意识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还能帮助大学生纠正对艾滋病的片面认识, 对这种疾病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当前很多学生对这种疾病的认识还比较偏激, 所以对艾滋病患者有很多不好的印象, 对此, 不仅要加强高校的艾滋病宣传教育, 更要加强全社会的艾滋病宣传教育, 使得大众可以加强对艾滋病的了解, 同时能够加强对一些预防措施的了解。同时, 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 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的规避, 让学生能够对一些可以避免的有可能会感染艾滋病的行为。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加强艾滋病预防的宣传教育, 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2.当前高校学生艾滋病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 高校教育的内容越来越广泛, 除了文学教育、艺术教育之外, 很多高校也开始重视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 加强对高校艾滋病预防的宣传教育的关注程度, 将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当作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且从各个方面加强了高校学生健康意识培养工作的创新, 使得当前高校学生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虽然当前高校已经开始对健康教育进行重视, 并且加强了一些课程的设置, 但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健康教育课程, 但是并没有对这门课程配备更多专业的教师, 也没有将这门课程当作学生的必修课, 很多学生都只是选修这门课程, 因此使得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忽略这门课程的意义。此外, 在教学过程中, 方法比较传统老旧, 很多教师依旧采用理论讲解的方式, 对一些健康知识进行介绍。加上我国的文化本来就比较传统, 很多教师自身对艾滋病的认识就比较片面, 认为艾滋病的传播很多都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 因此在教学的时候很容易忽略这一方面的内容, 使得艾滋病预防教育得不到落实, 很多学生依旧对这种疾病的了解不多。

二、高校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的策略

1.加强高校对对艾滋病预防教育的重视

当前的教育要求是要结合高校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发展目标, 对传统的教育进行改革, 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和综合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预防水平, 能够借助一些健康常识来保护自己, 因此在高校教育过程中, 必须要将艾滋病预防教育当作一个重要内容, 作为知识教育的重要补充。为了要加强对艾滋病预防教育的重视, 首先应该要加强对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的重视,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现代化教育理念相符合, 对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进行改变, 将学生变为主体, 除了给学生讲授一些健康知识外, 还要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比如学校要开设专门的健康教育课程, 并且要注重在学校内部开展一些活动, 引导学生对艾滋病有正确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艾滋病预防的宣传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该要对艾滋病进行充分的讲解, 从而使得学生对这种疾病有更多的了解, 比如发病症状、传播原理等, 单纯的理论讲解会使得学生对这些知识产生厌倦的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结合现代传媒的优势, 提高各种教学资源传播的效率, 比如网络媒体、自媒体等, 都是当前使用较多的新媒体, 可以在这些平台中传播一些积极正面的信息, 创造健康的舆论环境, 为艾滋病预防教育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 从而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健康意识。由于新媒体的传播效率很快,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结合新媒体, 对一些健康知识进行宣传, 使得学生能够对各种健康知识有所了解。比如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 对艾滋病的发生、传播以及预防进行讲解, 同时也可以借助高校的论坛、贴吧等, 对一些艾滋病预防主题的活动进行宣传, 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有机会参加到这些活动中, 加深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

3.加强案例教育法的应用

高校艾滋病预防教育是高校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 传统的教育教育模式都比较传统老旧, 在当前的教育时代背景下, 应该要不断地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 采用全新的教育模式进行现代化教育。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案例分析, 使得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并且能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知识进行传播, 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可以了解艾滋病、预防艾滋病。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 加强健康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 尤其是针对近年来艾滋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的现状, 必须要加强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 学会预防。在教学过程中, 学校应该要加强对艾滋病预防教育的重视, 并且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预防教育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赵建玲, 陈萍, 李宁.大学生是预防艾滋病的生力军[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02) .

[2]吕晓丽, 刘宪亮.加强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问题的探讨[J].卫生软科学, 2005 (14) .

篇4:小学预防艾滋病宣传稿

关键词 预防艾滋病 农村妇女面对面 问卷调查 宣传教育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305

资料与方法

从莒县23处乡镇中先选取了一个中楼镇为启动点,中楼镇全镇各村妇女主任、农村妇女100名,其中村妇女主任中男性5名,其他均为女性。年龄26~56岁,小学2人,初中103人,高中88人,中专7人。

方法:参照卫生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制定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采用答卷方式,内容除年龄、性别、学历个人基本资料外,还包括AIDS的一般知识、传播途径、AIDS的相关政策、心理接受度4大类22项。培训前后均现场发卷,有答卷人员自行填写,不留姓名,当场收卷,统一评价各项指标,比较培训前、后正确知晓率。通过进行培训宣传后问卷调查,掌握该人群对艾滋病认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了解该乡镇妇女目前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回收有效试卷200份。共调查了200名农村妇女暨计划生育主任。

统计学处理:本组资料采用t检验、X2检验。

结 果

一般知识:发放试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初中以上对AIDS全称、AIDS损伤人体哪些功能回答正确率:初中以上分别是98.1%、97.14%,小学以上分别是81%、67%。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面对AIDS能否预防能否传染、能否治愈,两者回答正确率:村计生主任分别为99.05%、98.10%、97.14%,村妇女人群分别为96.84%、95.79%、94.70%,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AIDS传播途径的认知情况:两者对主要传播途径认知率均较高,但对日常中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传播AIDS病毒、对AIDS非传播途径认识不足。

AIDS防护知识:对初中学历农村妇女有关AIDS防护知识回答问卷调查中,显示大多数人能够理解方面的知识,只有少数村妇女不清楚。调查中发现,对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该项知识了解人数较少,应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强化。见表2。

心理接受度:初中以上农村妇女对AIDS的心理接受度中,对心理上厌恶AIDS持肯定态度6人(3.0%),以为对AIDS患者不能歧视21人,较同情输血或献血而患AIDS 171人(85.5%),对患有AIDS的人是否能正常接触31人(15.5%),在道德上接受艾滋病感染持肯定态度4人(2.0%),接受AIDS为朋友持肯定态度30人(15.0%),担心接触AIDS患者受感染持肯定态度186人(93.0%)。

讨 论

进一步加强AIDS一般知识的全面教育。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针对中楼镇各村妇女主任及农村妇女,做为全县妇女面对面艾滋病宣传教育培训为启动点,来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对艾滋病的流行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刻不容缓。经培训后的各村妇女主任,要求回各村后负责对本村的育龄妇女等人群,进行走门串户面对面宣传教育,还可以利用村“留守媳妇”进行宣传。由于农村妇女相对来说较保守,健康宣传时需要苦口婆心让宣传对象接受宣传教育。本次调查结果还发现,农村妇女虽然属于文化层次较低的一个群体(中楼镇各村妇女主任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68.75%),但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尚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听说过艾滋病的比例较高92.3%。对于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有一定的正确认识。结果较其他地区相关调查结果要高[1],表明近几年通过不断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会宣传力度,人群对艾滋病的整体认知水平得到提高,但相比预期目标和“中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规定的目标仍有差距。

加强有关AIDS传播途径的知识教育:调查结果比较显示,文化素质高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提示文化程度较低者应是今后干预的重点[2],调查也发现,被调查对象对于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措施还是认识不够,尤其对蚊虫叮咬,共用毛巾、衣物等日常接触是否会导致传播的问题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等的正确回答率只有40.6%、46.8%,其他地区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3,4],这些正确认识会增加她们对艾滋病的误解,加深歧视,客观上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本次调查还发现,调查妇女人群中有的不知道用安全套会杜绝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提示我们今后在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中,要开展安全套能有效预防性病艾滋病功能的宣传教育活动,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大力推广安全套的使用[5]。还要加强非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的宣传工作,让受教育既能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与歧视,又能正确认识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从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为控制莒县艾滋病疫情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尊友,祈国明,张家鹏.艾滋病流行与控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9-56.

2 杨放,吴尊友,徐臣,等.农村地区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流行情况研究.华南预防医学,2004,30(1):10-13.

3 张孔来.艾滋病.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9-30.

4 郑锡文.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及预防与控制成就.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3):131-134.

篇5:小学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简报

11月16日,姚河辅导小学联合姚河乡卫生院,开展“预防艾滋病,提高自救力”专题讲座,乡卫生院公卫站张玲等深入各班级宣讲艾滋病预防知识。

学校还利用心理健康课、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艾滋病防护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艾滋病的危害性,了解致病的根源,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对健康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树立从小崇尚科学、注重个人卫生的意识,努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

篇6:小学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为积极做好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使广大师生能掌握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我校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按照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有关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分工明确。

学校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预防艾滋病工作小组。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认真领会关于“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的文件精神,提高全体师生“防艾”意识。加大宣传力度,领导带头把“防艾”宣传工作当作重点来抓。全校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协同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防艾”宣传工作。

二、重视宣传,形式多样

1.做好舆论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教育学生远离艾滋病的传播渠道,珍艾生命,着眼未来。抓住即将到来的“12.1世界艾滋病”日的时机,集中时间开展艾滋病宣传。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各种宣传阵地,张贴禁毒图片、手抄报、标语口号,刊登、发布禁毒知识,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禁毒氛围。结合我校实际,举行一次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观看“直击艾滋”专题片并要求学生写一篇观后感,通过艾滋病宣传栏图片展示等内容丰富,提高广大学生对艾滋病危害性的认识,提高自觉抵御艾滋病各种传播渠道的能力。另外我们还组织师生观看各类艾滋病宣传片,更多的了解到艾滋病宣传活动情况,从中吸取经验与知识,用科学知识教育广大同学。让学生充实思想,完善自我,与文明修身活动紧密相连。通过这些活动,净化同学的心灵。2.我校统一安排课程,由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共同完成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的部分。除此之外,我校还印发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材料”,做到人手一份,同时让学生把材料带回家,让每个家长了解艾滋病、预防艾滋病,把预防艾滋病知识传输给每一个学生及家长。

3.我校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讲座、黑板报、宣传挂图等渠道和措施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教育。组织学生通过宣传板报、宣传画,宣传艾滋病基本知识。

上一篇:花钟鲁冰读后感下一篇:门卫值班制度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