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实践报告

2024-07-31

三生教育实践报告(通用9篇)

篇1:三生教育实践报告

三生教育实践报告 2011级5班杨颖

三生教育

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

三生教育之-------生命

我们的生命因爱而生,并在爱的关怀下成长,它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产生,发展,衰老,死亡的过程。正确认识生命个体的生长规律,有助于我们正真懂得生命的可贵,更好的思考如何使有限的生命更有价值。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正确认识自己的内在和外在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自尊,自信的成长。生命教育帮助我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我们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最终树立了正确的生命观,领悟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生命的奇迹

一天,妇产科门诊来了一位孕妇,医生在查体中意外地发现孕妇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正常的心脏起搏点已停止搏动,靠异位起搏来维持生命,随时都有心跳骤停的危险。当医生告诉孕妇这个结果时,孕妇却说她知道,知道为什么还要怀孕?你明白这有多危险吗?医生感到非常的不解,而且建议孕妇把孩子拿掉,孕妇坚决不同意,她相信自己能行,一定能行,就算有什么,也决不后悔,孩子一天比天大起来,孕妇的负担也一天比一天重,当她感到难受的时候,就对肚子里的孩子说,孩子,妈妈很爱你,你也要爱妈妈,坚强些,再坚强些。这时孕妇的心率每分钟只有三十多次了,可就在这种情况下,孕妇还是一天一天地挨到了预产期,当她经过手术顺利地娩出一健康的婴儿时,许多的专家都惊叹极了,像这种心脏,负担一个人的生命都很困难,居然负担过两个人的生命,真是奇迹!奇迹!曾经有人问在海上漂流了七天七夜的年轻人,问他是什么力量让他从巨浪惊天,鲨鱼成群的大海中得以生还时,他说是一张照片,妻子和儿子的照片一直陪伴着他,当他支撑不住放弃求生欲望的时候,便想起家中的弱妻娇子,还在等待着他,她们需要他,他便又一次战胜了自己。

是爱和希望创造了这么多生命的奇迹!

三生教育之-----生存

生存是之生命的维持和延续。自然界是生命存在的基础,健康的生理和心里是生命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生理和心理健康。此外,树立自我保护,自救知识,有利于远离危险与侵害,正确面对挫折,都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生存。

生存,是人的第一法则。适者生存,反之,不适者必将被无情淘汰。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就必须懂得社会生存法则。

生存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与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

“学会合作”———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选择、决策与社会协调能力。

人类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生命季节里的徘徊,开始了新长征路上的生存。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生存。

学会了生存,就要有所追求。人的生命需要有水和空气的孕育滋养。但只有水和空气保持这唇上热气的呼出,这不是真正的生存,是“植物式”的生存。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没有追求的鼓舞,是空虚而渺小的。”所以人不能做天上的风筝,盲目无目标地被线牵着走,要为追求而生存。

学会生存,就要学会坚强。人的生存受环境的制约,但我们要做环境的主人。生活也少不了坎坎坷坷,但我们不能迷失生活的道路。不要在生存中耗尽了自己,我们要战胜脆弱。学会生存,就要勇敢超越。水中的鱼儿不超越,怎能进化为较为进步的两栖动物呢?陆地脊椎动物不超越,也不能变成鸟类。佛家俗语“超度”也是要人类学会生存,发掘人类的超能力。上天永远不会偏爱那些双手合十、虔诚祈祷的人。而把机遇留给勇于超越的人。做好自己,做回自己。因为不能主宰自己的人,是世上最可怜的奴隶。

生存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与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

“学会合作”———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选择、决策与社会协调能力。

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学会在独自情况下生存,学会在压力下生存,学会在紧急状况下生存,学会在集体中生存,学会在逆境中生存。

通过生存教育,帮助我们学习到了生存的知识,掌握了生存的技能,强化了生存的意志,把握到了生存规律,提高了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了正确的生存观念。通过生存教育,使我们认识了生存及提高了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我们建立了适合自己的生存追求,学会了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了如何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

三生教育之----生活

生活,是“人”这种存在物的存在方式,是与“他我”发生关系的媒介。人,只有充分的认识生活,尊重生活,才能够得以维持其存在,并进而实现其生命的意义。

人不仅要活着,还要追求有质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学会与他人合作,遵守社会规则,能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要更努力创造幸福生活,选择绿色生活方式,学会学习,树立理想都是我们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

生活究竟是什么?

• 创造者——生活就是不断地创新

• 体力劳动者——生活就是做平凡的事

• 老年人说——生活就是安享晚年

• …… 无论生活是什么,只要我们乐观的看它,使其有意义,就是完美

通过生活教育,使我们认识到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培养了我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我们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我们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篇2:三生教育实践报告

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课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只有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学生高尚的思想,良好的品德才会不断地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为此,学校根据隆阳区教育局为把 “三生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开展百项实践体验行动的要求。结合学校对学生们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们的爱心和感恩之心的实际,学校决定在年20xx年10月29日开展“高年级学生生存大挑战活动(学挣钱),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开阔视野,磨练意志,学真知,做真人,长真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体会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懂得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通过了半天的亲身实践体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练。同时也让社会各界人士对我校开展的实践体验活动有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因为学校开展本次活动是希望同学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同学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的尝试。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家庭生活体验、社会公益劳动等教育环节的和谐统一,也是紧紧围绕云南省教育厅提出的“三生教育”实践活动来开展的,今天学校开展的“三生教育”社会实践体验活动,是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根本要求,引导同学们在实践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成之以意、导之以行,优化和创新学校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法,转变认知型的德育观念,丰富德育形式与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

同时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要上好“三生教育”实践课,要多开动脑筋,寻找适合学生的活动开展教学,尽可能地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探究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三生教育”真正的扎根学生心中,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活,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篇3:“三生”教育实践初探

一、强化课堂教学, 发挥主渠道作用

老师和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地方是课堂,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为此, 每一个教育者都要自觉地将“三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 充分挖掘课程中“三生”教育的隐性内容, 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如, 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老师要让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和自我防护的手段;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互助友爱的品德, 养成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邪教的意识, 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刻苦耐劳、坚韧不拔等优良品德, 真正使“三生”教育内容进课堂, 进学生头脑。

二、突出实践活动, 开展行为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三生”教育作为引导学生学会生存、生活, 创造有意义的生命价值的教育理念, 更应该注重实践活动。

1.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把“三生”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具有导向、规范、激励、凝聚、塑造作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雅俗共赏、特色显明的校园文化活动, 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熏陶,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开辟专题文化长廊, 分期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 如“生存与环保”、“感恩”、“珍爱生命、安全伴我行”等。定期在学校宣传栏内安排“三生”教育的宣传内容, 如“交通安全教育”、“拒绝毒品”、“健康成长”等宣传画册,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教育。

2. 开展各类主题活动, 渗透“三生”教育。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教于乐, 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三生”教育过程中。通过演讲、朗诵、知识竞赛、文艺演出、游戏、国旗下的演讲等形式, 让“三生”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生活中和心灵之中。

3. 抓好特殊群体的“三生”教育。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 各种矛盾不断产生, 学校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孩子不断增多, 如何有效对这些孩子开展“三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我校每学期调查了解留守学生家庭情况, 对每一位学生建档造册, 老师就是他们的爱心“妈妈”、“爸爸”。每位爱心“妈妈”、“爸爸”结对帮扶2~5名学生, 通过和贫困留守学生谈话、心理辅导, 孩子们在心灵上得到了关爱与温暖, 在生活上得到了照顾和体贴, 在学习上解决了一些具体困难, 在行为上纠正了一些不良习惯。

三、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开展“三生”教育

实施“三生”教育, 家庭教育是起点、基础, 学校教育是关键、主阵地, 社会教育是保障、延伸, 必须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 才能推动“三生”教育不断前进。

1. 家校结合, 形成合力。

通过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 开办家长学校, 设立家长信箱和热线电话, 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举办家长交流会和个案分析会, 召开家庭教育咨询会或研讨会, 帮助家长提高综合素质, 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选择适合的家庭教育方法, 形成有利于实施“三生”教育的家庭氛围。

2.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三生”教育。

篇4:三生教育实践报告

【关键词】医学教育 人文精神视阈 三生教育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56-01

医学人文精神是指遵从人的生命的客观变化规律,尊重并珍惜生命,这是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了解并落实的思想,在本质上,它与三生教育所倡导的文化思想和内容有许多的共通之处,因此说三生教育是医学人文精神中的重要内容,帮助深化和落实医学人文精神教育。但是,在实际的医学教育中,老师对三生教育内容的涉及非常少,而是更多的将时间落实到了医学理论和技术教育上,这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养成并不利。

一、三生教育与医学人文精神的本质联系

医生的工作就是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获得更大的生存几率,这些无一不是与三生教育息息相关。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正是指关爱和尊重生命健康,正确并认真的对待生命,要实现这一步就必须要让义务人员患者都能够熟练的掌握并运用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较高的生存意志,这些正是三生教育中的重要内涵所在,医生要用自己的三生思想来教育患者、引导患者、感染患者,让他们具备强大的生存意志,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必须的生活技能。从三生教育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上来看,二者的共通在于:同样是对生命与生命质量的阐述,二者皆提倡尊重生命、关注生命健康与质量,尊重生命的客观性;从根本意义上来看:二者皆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生命有一个正确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从目的上来看:二者皆是为了培养素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工作品质,并以自己正确积极的思想投入工作当中,感染和引导患者保持向上的、积极的精神。

二、医学人文精神视阈下的三生教育路径实践

(一)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内容,展开具有人文特色的教育

1.设立“三生教育”专题小组。三生教育专题小组负责为老师实施三生教育提供资料和方案,并督导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落实三生教育。医学教育本身任务较为繁重,因此学制都比一般专业的教学要长很多,如果单独让每个老师在班级中实施三生教育,必定会造成专业教学投入力度不足,三生教育的效果也见得很好,成立“三生教育”专题小组负责教育督促、教育方案设计和资料提供,可以降低老师的教学负担,同时提高专业教育和三生教育的质量。

2.设立生命、生存和生活三个教学专题。生命、生存以及生活是三生教育的主要内容,设立生命、生存和生活三个教学专题就是将三生教育落实到医学教学中。学校应当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例如组织学生人体标本陈列馆、时间动物纪念碑等等,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在每次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应当让学生向一体行注目礼、致敬,充分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敏感点。

3.改革教学方式。在医学人文精神和三生教育中应当采取较为灵活的教学方式,改革传统呆板的板书教学,运用互动教学、讨论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医学人文精神和三生教育更加和谐的融入到专业教学当中,并让学生更为深刻、深入的理解三生教学和医学人文精神教学的内涵,激发学生对于生命和生活的热情。

(二)搭建体验平台,拓展项目培训

“三生教育”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感知生命、生存、生活价值意义的教育,而感知的重要方法就是实践体验。在高校,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参加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由于医科院校的专业特质,某种程度上校园文化活动在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上较综合性大学有一定局限性,基础医学院利用学校助学育人培训项目这个平台进行了积极的拓展。

(三)整理教学管理机构,实施文化熏陶

1.挖掘教育文化。中华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都是教学的可用资源。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有很多与三生教育相关的内容,学校在落实三生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利用我国的文化资源,从提取有效内容,例如我国古代的成人礼,学校也可以开展集体成人礼,并将三生教育中关于生命、生活和生存的内容融入到成人礼当中,可以以宣誓、演讲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这样的文化熏陶,并树立这样的文化精神。

2.营造人文精神文化气氛。因地制宜开展医学人文精神文化活动,利用各种医疗节日,例如世界艾滋病日、世界献血者日等等,提升人文精神的宣传力度。通过活动宣传,培养医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对职业的认知、对他人的尊重、对生命的珍爱。另外在校园人文景观方面,通过打造教学楼群的文化走廊、教室科普园地、名人录等极具特色的文化名片,更加全面的将三生教育和医学人文精神融入到校园生活当中,时刻熏陶学生的情志。

(四)增加课外实践活动,三生教育应当身体力行

关于的思想方面的教育,从行动中去感受、去体会、去领悟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所以,学校应当增加更多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多的参加与生命有关的活动,例如心脏病基金会、自闭症儿童关爱协会等等,也可以让学生进入医院,去感受一名医生在挽救患者生命、经济患者生命在自己手中逝去的那份情感,设立专题访问,让学生去访问那些资历较深的医生,询问他们对于生命的感受,从中领悟医学人文精神和三生教育。

三、结束语

医学人文精神与三生教育是医学院校思想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式,医学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对生命和生活的热情,三生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对生命的正确认识,教学学生如何从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角度做到尊重生命、关注生命健康、传播生活技能、提高生存意志,并以此来感染和影响身边的患者。

参考文献:

[1]李娟; 吴雪梅.医学人文精神视阈下的“三生教育”路径实践与探索——以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5(20):182-183.

[2]李辰光.人文精神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04-01.

篇5:三生教育实践总结

大地基中心小学:李德才

一、主要得失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了“三生教育”这个新的教育理念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从而深刻体会到了“三生教育”在各级学校开展的重要性,当“三生教育”这个课程进入课堂,不禁好多人质疑,什么是“三生教育”?那到底什么是“三生教育”呢?“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简称。所谓“三生教育”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

二、改进方向

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关注人格注重个性差异,满足学生学习求知的需求,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开启内心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理解社会,同时直面挫折、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有指导性的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实施“三生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基本总结

“三生教育”是一个整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工作,“三生教育”真切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小学生。”

“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如今,许多学生的生命意识淡漠,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一个生命的诞生,意味着一种无限的喜悦,同时也有着一份无法抵挡的痛苦,人们不是

常说:“自己出生的那一刻,正是母亲最痛苦的一刻”。为那来之不易的生命,为了母亲那份疼痛,我们就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重视自己的生命,珍爱生命,在需要我们关注的生命里,我们也需要清楚的认识到,生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它都不会在你的背后,留下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从来,它绝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走过去就无法回头。

二、生存教育

生存是人的本能,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侵害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我们的素质教育应该培养的是会学习、会生存、会生活的下一代。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惜生命,要学会跟孩子沟通,怎么沟通,就是要关心他,了解他,打动他的心。我们要多角度的去看待学生,每个低成就的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一片蓝天,不要用分数来论英雄。有个孩子文化课上实在是不理想,但在烤面包大赛上得了第一名,在调制鸡尾酒大赛上得了第一名。

三、生活教育

人不仅要活着,还要追求有质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生活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学会与他人合作,有利于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同时我们不仅要适应生活,更要努力创造幸福生活,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学会学习、树立理想都是我们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

四、具体措施

1、在教学中,五年级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关注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促进人的发展。三年级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对自己、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责任感。引导学生以实践性为主的方式开展“三生“教育。

2、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三生教育教学。

3、理论联系实际并与养成教育相结合。针对盲学生采取不同方法,遵循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4、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采用互动教学、多媒体情境教学等多变的教学手段。

5、加强自身学习和研究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三生教育”涉及到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文化学和生命科学等不同学科的范畴。

6、通过多媒体吟诵古诗文、童谣、角色扮演、听影视作品、演讲比赛等多种生动的形式,培养小学生不畏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情

操和品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总之,“三生教育 ”,有利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有利于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只有通过“三生”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篇6:三生教育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命 生存 生活》 课程代码: 学分:1学分 总学时:16学时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一、指导思想

《生命 生存 生活》教育实践教学,是生命 生存 生活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学习《生命 生存 生活》课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实践过程。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人生的自觉意识;提高适应社会、适应生存、适应生活、适应竞争的综合能力,充分感受生存的价值,感受生活的激情、享受生命的快乐。

《生命 生存 生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施实践教学环节,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直接的社会活动体验结合起来、任课教师队伍与专职辅导员队伍和学生班团组织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和锻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打下思想基础。

二、实践教学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任何教育都要立足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发展。实践教学与实践活动是三生教育的主要形式。三生教育作为引导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创造有意义的生命价值的教育理念,更应该注重实践活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生命、生存、生活的实践诉求和实践本质。

本课程旨在通过社会实践教学,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人生的自觉意识;提高适应社会、适应生存、适应生活、适应竞争的综合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生命 生存 生活》课程的实践教学,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体验引导,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自己的内心体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社会服务并适时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回顾,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适应社会、适应生存、适应生活、适应竞争的综合能力,充分感受生存的价值,感受生活的激情、享受生命的快乐。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与实践活动是三生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实践教学与实践活动如果墨守成规,,脱离学生的实际,不善于创新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那么,实践教育的效果也是很难达到的。三生教育应坚持系统性、多样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将实践教育活动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

四、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三生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学科也很多,因此,三生教育的实践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把三生教育实践活动与课程学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实习实训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集体实践和个体实践相结合、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相结合、平时实践和假期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格局,创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突出的新的三生教育实践活动模式。

五、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及成绩考核 1.课时安排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安排在每年的暑期进行,为16学时。指导教师应在每学年第四学期结束前结合课程的具体情况,向二年级的学生布置在暑假期间的课程实践任务,指导学生如何对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综合,在此基础上撰写实践报告或学习心得体会。

2.社会实践考核

学生整理实践资料,并结合实践体会和课程有关内容,写出2000字以上的实践报告(总结)。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报告或实践学习的心得体会及时评阅,并结合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实践教学成绩。

篇7:三生教育调查报告

“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 1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自杀以及校园暴力的报道屡见不鲜。许多学生不尊重生命,甚至对自己以及别人的生命持一种蔑视的态度,丧失了“人”作为一种存在应有的 对生命的敬畏。

“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 2 身处转型时期的大中专学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完全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可贵,根本不能体会自己生存的意义,进而随意编排自己本该丰富多彩的生活。

“三生教育”提出的背景 3 • 新形势下,面对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如何更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营造和谐校园,如何深入开展关于“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正确引导广大 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并能享受生活,就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一项艰巨任务。 生命的定义 生命:指由高分子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现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 人与其他生物的“生命”区别 • 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

• 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我国“生命教育”现状 我国的生命教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人们对“生命教育”这一概念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 生命教育=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在尊重个体物质性生命的基础上,遵循生命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智慧的教育。 “生命教育”的内涵(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认识生命,保护生命。 认识生命就是让学生知道生命的一些知识,了解生命特点。如生命的不可创造性,不可再生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 了就不可复得,没有阴间与来世。告诉学生每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他个人,也和周围的亲人、好友甚至社会、民族相联系。要让学生知道人的生命和动植物是不一样 的,人有双重生命,不能成为行尸走肉,而要活得有价值。

• 保护生命就是要求学校联系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教会他们如何解决。日本有一项训练课叫“人工心肺复苏”,而在我国学生发生意外时,往往无法自救,更 不懂得如何救别人。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关于火灾、烫伤、落水及人工呼吸等方面的知识很少,技能更缺乏,这都是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失。 第二层次:欣赏生命,尊重生命

篇8:三生教育实践报告

1. 课程教材资源渗透生命教育

能够开展生命教育的显性资源主要包括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史以及化学实验等。提到元素化合物往往会想到有毒的、会污染环境的物质,教育的作用往往又强化其负面影响,弱化其积极的一面。这是化学课程设置的误区,导致生命教育资源的流失。教师可通过化学物质毒性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其对生命的摧残作用,让学生懂得生命是脆弱的,要珍视生命;还要宣扬其积极的一面,如改善生活,促进社会发展,消除影响生命品质的某些因素,从而改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时间。如苯酚有毒,却可以杀菌;二氧化硅可以制造光导纤维、电子元件,提高生活质量;刚玉制成宝石,可提高生活情趣,装饰生命。

化学史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教师应充分挖掘其内涵,实现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如通过侯氏制碱法的学习,让学生直面资本家唯利是图、漠视生命的做法,体悟侯德榜先生尊重生命的高风亮节,同时激发学生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怀。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不只是为科学探索指明了方向,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生命虽短暂,智慧却是无穷的,从而让学生体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实现自我超越。

由于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部分学生做化学实验时总是畏首畏尾,生怕实验过程发生意外,这就为生命教育提供了良机。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懂得有些化学物质虽然会对生命个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掌握正确的操作不但可免受毒害,还可将其消除或转化成无毒的物质来改善生命状况,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激发学生学会有关实验操作的责任感,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些对学生生命的真实成长产生影响的实验,都是生命教育重要的实践资源。

2. 课程教材资源渗透生存教育

能够开展生存教育的显性资源主要包括: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新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新材料的发明和利用与技术进步改善了人类生存环境。如果没有半导体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就不可能有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没有现代化的高温、高强度结构材料就没有今天的宇航工业,没有低损耗的光导纤维就没有当前正在快速发展的光通讯……凡此种种,说明新材料是新兴技术的基础,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硬件基础。教材中以必学、选学、阅读或资料的形式编入了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教材主要介绍了利用化石燃料(石油、煤、天然气)的同时,还提供关于核能(如原子能发电站等)及利用氢能(如用氢气作汽车的能源)。在电化学能源方面,干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更要开发高能电池和特殊用途的电化学能源。太阳能是能源家族中的后起之秀,它是一种巨大、无污染、洁净、安全和经济的自然能源。前期的太阳能开发利用偏重物理方法,例如太阳池(将太阳能储蓄在盐水池中再利用)、太阳能光电系统(例如太阳能电池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可用于太阳能汽车、宇宙飞船和人造卫星上)。一种新型利用化学方法存储和输送太阳能的循环系统,不久前在以色列雷霍沃特魏茨曼研究所落成。这种循环系统的主要部件是太阳能变换器和甲烷反应器。阳光在变换器的镜面上聚焦,聚焦后的光线使变换器中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这两种气体的混合物可以存储并通过管道运输到其它地方。甲烷反应器则使一氧化碳和氢气发生反应,将能量重新释放出来,由此而产生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在封闭系统中被送回到变换器进行新的循环。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生存环境质量。在教学中,应注重结合相应的知识点加强环境教育。例如:学习“空气”,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比较固定,适合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近几百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粉尘等改变了空气的组成,造成了大气污染,使得气候变暖、雨水变酸。在介绍煤时,让学生了解煤的组成,煤燃烧时释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其中一氧化碳是剧毒物质;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使雨水变酸。在学习卤素时,让学生了解氯气的危害、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可以介绍耗氧有机物,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某些稠环芳烃是强烈的致癌物等等。在实验教学中,注意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受到直观的环境教育,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 课程教材资源渗透生活教育

能够开展生活教育的显性资源主要包括:教材资料、家庭小实验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材的不断调整,化学资源也有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和特点,经常出现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逻辑线索,贴近生活、回归生活。教材提供了制首饰的黄金有哪几种,怎样鉴别黄金首饰的真伪,铝制品为什么不能盛放含盐食品,酒精为什么能杀菌,氢的应用及展望,新型催化剂,影响二十一世纪的新技术,金属陶瓷。这些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激发学生逐步掌握技能。

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真正体现从化学实验中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回归生活。教材家庭小实验有:

(1) 1+1体积混合是否一定等于2;

(2)自制简易净水器,铅笔芯的导电性实验;

(3)不完全燃烧蜡烛,制炭黑实验;

(4)淬火和回火;

(5)制取明矾晶体;

(6)自制汽水;

(7)制作叶脉书签;

(8)饼干、海苔干燥剂(Ca O)与水的放热反应。

以上实验让学生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

二、充分运用生活中的事件或故事,渗透“三生教育”

故事对人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而中学生尚处于少年时期,他们好奇、好问,富于想象力,对于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是喜闻乐道。课堂上一个感人的故事,或者一个有趣的生活化学知识小常识,都会使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会将原本枯燥,空洞的说教变成学生喜闻乐道的事。因此,故事法应用于化学教学之中,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内化“三生教育”有着独到的功效。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用“杀狗洞”的故事引入新课: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狗进去很快就会死亡,人进去却安然无恙。据说洞内有一“妖魔”专门杀狗,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受到上帝的保护,它不敢轻举妄动。意大利化学家波曼尔听到传说后,不畏艰险,毅然进洞考察,他发现这个奇怪的“恶魔”就是二氧化碳,因为这个地区是特殊的地貌,会产生二氧化碳。在山洞里弥漫着二氧化碳气体,由于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它积聚在洞里地层低处,形成高度为半米左右二氧化碳层,而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所以狗在洞里会完全淹没在二氧化碳气体里,很快便死去。学生一下子对二氧化碳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理,对于学习二氧化碳的知识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和浓厚的兴趣。教师讲解完知识点后,也应该让学生懂得:只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就能避免危险的发生,而且该物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以此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又如:讲乙醇相关知识时,就可以讲发生在1998年震惊全国的山西朔州假酒中毒案。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采用有毒成分甲醇严重超标的工业酒精勾兑成白酒出售,置广大乡亲生命于不顾,致使27人死亡、数百人双目失明或致残,无数个家庭被破坏。假酒制造者王青华等6名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此典型事例会使学生真切地感到假酒的危害,同时进一步了解甲醇和乙醇的性质。让学生从听故事开始并结合化学知识及实验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从而上升为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

三、适时讲述化学家事迹,让学生寻求生命的意义,渗透“三生教育”

比如,九年级化学课本中配发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图片,笔者教学时,简单介绍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研制我国的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经过。在白春礼的带领下,1988年我国的第一台由微机控制的高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制成功。这台仪器达到了当时世界上同类仪器的最高水平,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了此项技术。不仅如此,2001年10月4日,国际化学工业协会授予白春礼2001年度“国际奖章”,以表彰他在纳米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和为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所发挥的领袖作用。白春礼是继中国化学家侯德榜获“荣誉会员”奖之后,第二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另外,可以向学生介绍白春礼研制出我国的第一台具有当时世界最先进水平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时,他才三十出头,使学生懂得中国俗语“有志不在年高”的含义,培养学生钦佩和崇敬科学家的感情,进一步树立正确生存观念,还可趁热打铁向学生指出不要盲目崇拜洋货,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同样能够做到,从而激发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

虽然我国的一些科学家在化学上创造了不凡的业绩,但是毕竟离我们今天的时代有点远,有时学生感觉到这样的事例,缺乏时代感召力。所以教师可以尽量用当今的突出科学家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指导学生关注社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让学生通过自己所见、所闻、所做感受生命之不易,生活之美好,生存之重要

“三生教育”既肯定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内因作用,鼓励每一位学生敞开心扉,直面问题和矛盾,畅所欲言,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与此同时,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适当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也是渗透“三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9:三生教育实践报告

摘 要 本文研究了高校体育课教学与三生教育的关系,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结合“三生教育”结合的研究角度出发,探讨了开展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学的教学内容及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的实施和课程评价。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公共体育 三生教育 实践研究

一、概述

“三生教育”的价值在于倡导我们的教育以促进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为目的,坚持探索教育本质与规律和自觉遵循,完善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方式,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体育课教学应该作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体育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高校体育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健康体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方面作用巨大。因此,研究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贯彻大学生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生教育”,在大学生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让大学生更加明白生命、生存和生活的重要性和正确的人生观,符合我国当前培养大学生的需要。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

本研究主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三个方面来介绍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

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呈现三段型、并列型和俱乐部型等多种模式并存的情况。如有部分高校采用大一为普修课,大二为选项课的三段型,也有高校采用大一为选项课,大二以后为以俱乐部形式教学的俱乐部型教学模式。

2.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足球、篮球和排球和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项目为主,高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大多以自编教材为主。

3.教学组织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组织主要以自然班和运动项目班两种组织形式为主。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存在问题

1.生存教育兴趣不足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学生普遍喜欢静,对体育课兴趣不高。高校学生受专业课和专业证书获取等压力,体育课被忽视,学生形成了公共体育课不重要,在校大学生形成了只要专业知识好,技能证书多才是将来找到好工作的硬道理观念,对体育课只是应付了事,为了拿学分而上课,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和终身锻炼观念,学生对极少发生的紧急情况下的个人生存教育兴趣不足。

2.生命教育意识缺乏

长久以来,在我国高校中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教育很少。既使生命教育在小学、中学阶段广泛开展的今天,大学生生命教育还没有引起社会和学校足够的重视。学生生命教育目前还未融入到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中,也未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更何况作为大学中不大受重视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育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更加缺乏。

3.生活教育内容缺失

生活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去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和幸福生活。但熬夜打游戏、上网看电视,不吃早餐就上课,考试前整天上自习,考试后通宵泡KTV成为当代不少中国大学生的真实生活写照时,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当前大学生的生活教育的缺失。

三、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结合“三生教育”的实践研究

在目前国内高校各专业课程设置中,有较多的校级、院(系)级必修或选修课程的内容或多或少与“三生教育”内容相关,本研究将“三生教育”内容直接结合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直接体现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主题具有积极作用。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与“三生教育”的结合研究

根据“三生教育”目标及高效公共体育课程特点,本研究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研究高校公共体育课与“三生教育”的结合。

1.教学内容

根据“三生教育”目标及高效公共体育课程特点,本研究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教学部分确定为“三生”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内容。

2.教学形式

“三生教育”要做好课堂教材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可通过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体育比赛评析、野外求生游戏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知行统一,彻底改变单一灌输式、简单说服式、被动接受式、整齐划一式的方法,提倡启发式、互动式、因材施教式、主动发现式、渗透教育式、分类分层式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个环节中来。

3.教学评价

需建立多元的“三生教育”评价体系,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方法,更要重视过程;既要突出评价指标的多样化,又要突出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更要重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从“三生”知识技能,安全救护技能、体能测试和健康体适能测试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二)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实践研究与分析

1.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学所取得的效果

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学所取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安全救护技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珍惜生命意识更强,生活观念更为健康。

(1)安全救护技能

通过对所实验班级大学生现场救护能力、运动损伤急救能力、意外伤害急救能力和灾害事故自救互救能力的调查,发现实施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班级有近75.3%的学生掌握了跌倒碰撞等运动损失急救技能,远远高于实施传统教学班级的30%学生比例。

(2)生命生活观念

物质生活丰富而造成的现代社会“文明病”日益增多,如精神紧张、肥胖、活动时间减少等社会综合症,使人们对运动需求增加,掌握健康锻炼的手段、方法将成为人们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实验前后对实验对象健康体适能相关指标进行测试,采用生理指标如心率和血压,血乳酸、肌酸激酶、尿蛋白等生物化学指标进行全程监控。发现实施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学班级大学生的血压、心率等指标良好比例要显著好于实施传统教学班级大学生比例,且大学生活规划意识要更强,生活观念更健康。

2.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从本研究开展的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实践过程来看,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师资、教学任务和教育经费三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师资问题

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学不仅涉及到体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还涉及到人际关系学、教育学、哲学等学科,这就要求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师不仅要体育知识深厚,其余学科的知识范围也要广博,对教师的要求极高,目前符合条件的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师人数较少。

(2)教学任务问题

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些方法只能适合小班教学不适合大班教学和讲座,比如体验式教学法、小组研讨法、游戏法、社会实践法等,这样就要有选择性地开展,不然,面对全校的学生,教学任务将会非常繁重。

(3)教育经费问题

由于“三生教育”所涉内容和学科较多,这就要求高校“三生”公共体育课教师的知识面甚广,经验丰富,教学方式灵活。这就对教师提出极高要求,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深造培训、学习进修,这对绝大部分经费依靠财政拨款、经费紧张的高校来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结合“三生教育”的实践实验研究》(XJK011CTM005)。

参考文献:

[1] 何柳泓.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疾病的病理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13(05).

上一篇:高二下化学方程式总结下一篇:银行职员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