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如何应用抗生素

2024-07-19

术前如何应用抗生素(精选7篇)

篇1:术前如何应用抗生素

术前抗生素在手术室应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而合理使用术前抗生素,可以明显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院自2009年以来,手术室术前抗生素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且由原来的病房执行改为病房护士配制好带入手术室使用,就应用所遇到的问题分析如下:麻醉阻力

近年来研究表明:麻醉药与抗生素同时使用容易发生过敏及类过敏反应,而混用影响麻醉师的判断,且同时使用还可能改变药效,如氨基糖甙类与肌松药同时使用会加强肌松药物对神经肌肉的阻滞作用,延长苏醒的时间,加重麻醉反应等,使麻醉师不愿甚至拒绝使用抗生素。

护士不配合

抗生素种类多,新药层出不穷,而手术室护士对抗生素接触较少,对抗生素的药理、副作用、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不甚了解,怕引起医疗差错,故不愿主动承担此项任务。不按规定时间使用,随意性大,缺乏术前用药意识

(1)我科大早会一般安排在每周五,早会内容多,时间长(约半小时左右),待早会结束后进手术间,开始准备用物等,麻醉师已催着要诱导,此时,抗生素往往未用完而被迫停用,剩余部分只好等到术中病情稳定甚至术后病人离开手术间前使用。

(2)剖宫产术一般要求在胎儿取出断脐后使用抗生素,以避免对胎儿的影响,而胎儿取出后又要求第一时间静滴20u催产素,且此时产妇生命体征波动大,麻醉师会建议护士等500ml平衡液(内加20u催产素)用完后再滴抗生素,这时一般手术即将结束,使术前抗生素错过最佳使用时间。

术前用药指征掌握不严、抗生素选用不恰当

一些医生将Ⅰ类手术常规使用术前抗生素,而一些急诊感染手术或有开放性损伤的手术却忘用抗生素。还有一些医生将要求慢滴的抗生素带入手术室,如喹诺酮类每100ml静滴不得少于45—60min,这样影响麻醉及手术进程。

电子病历的使用

临时医嘱单未打印,使护士无法核对医嘱。我科仅护士站有一台电脑,而手术间内未有配设,如遇病房护士在手术病人交接单上所写抗生素与所带入抗生素药名不符时,易造成核对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1)转变麻醉师观念,充分认识术前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加强医护沟通,在手术开始前半小时或全麻诱导以及硬膜外麻醉注入首次量后输入抗生素,即可达到围术期抗生素应用又不影响麻醉[1]。切记:抗生素需单独使用,输抗生素的液体不可作为麻醉给药的途径。同时,护士应协助麻醉师做好用药后的观察,及早发现异常,协助处理。

2)加强药理知识的学习,掌握手术室常用抗生素的药名、剂量、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将各类抗生素说明书收集装订成册,放于护士站,便于大家翻阅学习,对需要做皮试的药物详细列出,贴于手术间,供护士参考。同时,利用晨会时间,学习新药知识,给护士正确用药提供帮助。

3)提高术前用药意识,严格掌握用药时间。

最佳预防术后感染的时机为切开皮肤前30min—2h或麻醉开始时给药,这样可以使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覆盖手术全过程,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2]。护士应正确掌握抗生素给药时间。科主任应将晨会时间控制在15min以内,以保证抗生素的顺利应用。

根据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产科实践委员会2010年发布的第465号委员会意见,推荐在剖宫产开始前60min内(首次给药时间)应用预防性抗生素,而不应在脐带结扎后才给药(Obster.Gynecol.2010;116:791—2)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委员会主席兼波士顿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母—胎医学主任William H?Barth Jr?博士指出,最新资料表明,在剖宫产前应用预防性抗生素可显著减少孕产妇感染且似乎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改变旧观念,认真做好剖宫产的术前用药。

4)手术医生应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针,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Ⅰ类切口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Ⅱ类切口均考虑使用,Ⅲ类切口必须使用。另外,对用药时间大于1小时的抗生素,不建议作为术前用药。遇到急诊感染手术或有开放性损伤的手术要及时提醒医生带抗生素,以便控制感染中毒症状,施行稳定的麻醉。

篇2:术前如何应用抗生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普外科需手术治疗的4 200例患者, 按照抗生素使用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 100例。对照组:男1 230例, 女870例;年龄13岁~81岁, 平均年龄 (45.2±3.5) 岁;手术类型:腹部手术442例, 表浅组织创伤手术417例, 表浅软组织肿块手术389例, 颈部手术277例, 软组织感染手术268例, 血管方面手术214例, 其他手术93例;观察组:男1 350例, 女750例;年龄12岁~79岁, 平均年龄 (46.1±4.7) 岁;手术类型:腹部手术460例, 表浅组织创伤手术423例, 表浅软组织肿块手术407例, 颈部手术255例, 软组织感染手术251例, 血管方面手术198例, 其他手术106例。所有患者均排除自身存在感染情况。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4 200例患者均根据手术具体情况与患者情况选取克林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氨苄青霉素等[2]。对照组按照常规术后使用抗生素3 d~5 d, 1次/d;观察组患者术前使用抗生素, 术前1 d~2 d开始使用抗生素, 2次/d, 术前0.5 h~1 h使用抗生素, 术后继续使用3 d~5 d, 1次/d。所有患者抗生素均采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

1.3 切口感染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切口感染诊断[3], 切口周围及局部出现红、热、肿胀、痛, 筋膜组织上有脓性渗出物, 或者是在拆线后局部渗出脓性物, 即判定为切口感染。

1.4 满意度调查

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评价采用我院统一制订的调查表, 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 (十分满意+满意)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切口感染情况

对照组有318例出现切口感染, 占15.14%;观察组有92例出现切口感染, 占4.38%, 观察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满意度情况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手术满意度分别为89.43%与72.14%, 观察组手术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3 讨论

手术切口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的因素较多, 主要有:手术污染、患者自身因素、切口类型、手术种类、手术时间、术后处理等[4]。临床上对于切口感染的处理方法主要为应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仅能够杀灭细菌, 还能够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致病微生物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随着临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抗生素效果日益降低, 各种新型耐药菌出现, 需要使用超过正常剂量的抗生素或者配伍使用才能起到效果。因此, 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抗生素的选取需要根据患者手术种类、部位、手术情况等多因素来进行考虑, 同时须注意以下几点[5]:①对造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菌具有良好治疗效果。②手术局部组织中能够达到足够浓度, 具有足够半衰期 (T1/2) 。③单剂量使用即能够起到良好作用, 且短期内不会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术前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 提前1 d~2 d开始使用抗生素能够使手术部位达到足够的药物浓度, 从而将抗生素效果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抗生素的科学使用能够让患者术后感染率降低,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仅为4.38%, 而对照组则有15.14%的感染率。切口感染会导致患者伤口愈合延迟, 严重者会导致全身出现感染, 加重患者病情, 延误住院时间, 增加治疗费用, 让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6]。本文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9.43%与72.14%, 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说明术前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并发症出现, 从而提升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 术前使用抗生素能够有效降低切口感染, 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对于提升手术预后与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使用抗生素对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 为抗生素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普外科需手术治疗的患者4 200例, 按照抗生素使用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 10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 观察组患者术前应用抗生素, 比较2组患者感染情况及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有318例出现切口感染占15.14%, 观察组有92例出现切口感染占4.38%, 2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分别为89.43%与72.14%, 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结论 术前使用抗生素能够有效降低切口感染, 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对于提升手术预后与患者满意度有积极的作用,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前,抗生素应用,切口感染,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郑石洲, 余剑雄, 徐小芸, 等.外科手术术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干预研究[J].齐鲁药事, 2012, 31 (6) :365-366.

[2]令狐恩强, 翟亚奇, 李惠凯, 等.术前应用抗生素预防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感染的临床效果[J/CD].中华腔镜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12, 5 (5) :15-18.

[3]张晓东.术前抗生素及术中碘伏冲洗对阑尾炎切口感染的防治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30) :3813-3814.

[4]贺亮, 田伟军, 王鹏志, 等.术前应用抗生素对急性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9, 15 (3) :217-219.

[5]缪连彬.术前抗菌药物对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研究[J].北方药学, 2010, 7 (6) :58-59.

篇3:术前如何应用抗生素

【关键词】术前抗生素 手术室 问题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97-02

1 存在的问题:1.1 抗生素使用要求不一致 由于各科医师对抗生素的认知不同,使用方法也有很多不同,因此,同一种抗生素使用方法也有很多不同,有100毫升盐水输入的,也有250毫升盐水输入的。这样不仅对给药时间和手术时间造成影响也会影响医嘱执行的准确度。

1.2 给药的时机把握不准确,随意性大。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机很重要,预防性抗生素应在切开皮肤之前30mim~2小时内输入,这样才能保证在切开皮肤之前 局部组织中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影响给药时机的因素有:(1)医嘱不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手术室护士查对医嘱时发现电子医嘱未及时下到手术室,或查对时发现下医嘱时间与执行时间间隔超出24小时。这种等待医嘱或修改医嘱的过程都导致抗生素不能及时输入。(2)抗生素交接失误,抗生素交接过程出现问题,比如病房将抗生素交予患者保管,进手术室时患者由于紧张忘记带入,或接病人过程中某个环节遗忘交接,都会因核实药物而延误给药。(3)连台手术 连台手术准备时间紧张,为避免抗生素与麻醉用药的冲突 常常是在切皮的同时给药,因此起不到预防性用药的效果,使感染危险因素增加。1.3近年研究表明麻醉过程中药物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致敏原:第一位是抗生素,其次是肌松药等。因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所致临床表现经常被掩盖,易与麻醉、手术期间一些并发症相混淆,影响医护人员正确判断和处理,并有抵触情绪。

1.4 抗生素种类繁多,配伍禁忌多。手术护士不能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能、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等。 手术室工作人员多样,稍不慎会在抗生素内加入其他药物而发生药物变质等不良反应

1.5 术中追加抗生素不及时当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ml时,对半衰期短的抗生素的术中应加用 一次。手术过程中各种意外情况时有发生,对手术时间估计不足、手术风险意识不强,未准备第二剂或第三剂抗生素。血清及组织中药物已达不到有效浓度,达不到预防性用药的目的。这点常常被忽略

2 存在的安全隐患:2.1多次转交增加差错几率一名患者的抗生素要由病房护士交予接病人的麻醉医生或护士,再由这名医生或护士交予手术巡回护士,手术巡回护士同时还要核对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的医嘱。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出现差错的几率。

2.2 占用静脉通道影响抢救:通畅的气道和通畅的静脉是术中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术中患者的情况瞬息万变,随时需要处理,而抗生素的输注速度不能太快,一般要30~40分钟才能输完。这样长时间占用静脉,一旦患者出现情况,就会影响对其处理。

2.3 与麻醉药品有配伍禁忌:丙泊酚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9种抗生素有配伍禁忌,氯胺酮与西林钠、头孢哌酮钠、氧氟沙星、甲硝唑等7种抗生素有配伍禁忌,利多卡因与头孢唑林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17种抗生素有配伍禁忌,杜冷丁与头孢哌酮钠、米诺钠等8种抗生素有配伍禁忌,司可林与西林钠、呋辛钠等8种抗生素有配伍禁忌,维库溴铵与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等8种抗生素有配伍禁忌,地西泮与青霉素、西林钠、呋辛钠、氧氟沙星等20余种抗生素有配伍禁忌。

2.4 存在过敏风险:任何一种抗生素都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严重的可能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一旦术中发生过敏反应则不好判断是哪种药物所致,从而影响抢救。术中使用抗生素往往弊大于利,而术前两小时至半小时使用抗生素则更合理。

3应对对策:3.1加强药物知识学习,正确掌握用药剂量、浓度、用法、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将药物说明书收集分类归档,重要信息用红线注明引起大家关注。并将术前常用的抗生素制作成一览表,品名、规格、用法、注意事项等项目列表,此表简要明确,并定期进行调整补充删减,实用性、可操作性较强。

3.2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选择标准的确定,规定在给药的时间内使用。预防性用药术前1小时或麻醉開始时给予一个剂量,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术中增加1个剂量,以抑制和杀灭病菌,保护正常菌群而减少术后切口感染。

3.3医院管理部门严格规范医生的医嘱书写。医嘱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药物统一书写通用名,预防性抗生素医嘱术前开出,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医生在病历的临时医嘱单上写明患者手术中用药的名称、剂量、用法、时间并签名。手术通知时间确定,手术开始时间准时,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及时沟通,尽可能衔接无缝隙。

3.4术前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及有无过敏史,溶媒选择规范,最好量为100ML,并在输液瓶签上写明所用抗生素的名称、剂量、用法和皮试结果并签名,转送方便又符合要求。

3.5加强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的沟通,做到医嘱及时准确规范,使工作衔接无缝隙,减少术前抗生素执行受阻。对预估手术难度较大或时间较长的手术为保证在整个手术期间血清和组织中抗菌药物的有效浓度,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应提前准备好第二剂或第三剂抗生素。若术中未用,手术结束后随病人带回病房。 总结

篇4:术前如何应用抗生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0年2月在我院行选择性剖宫产分娩产妇200例, 无术前感染, 无胎膜早破, 无前次剖宫产史, 未临产者。患者年龄20~42岁, 孕周37~42周, 无内科合并症。手术指征为胎儿窘迫, 头盆不称, 社会因素, 过期妊娠, 羊水过少。

1.2 方法

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 对照组100例。观察组于术前30min将头孢噻肟钠2.0g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滴;对照组术后每日静脉滴注青霉素800万U、0.5%甲硝唑250m, 用药3~5日。

1.3 观察内容

术后患者体温、切口愈合、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undefined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温情况

两组术前均无发热, 均以当日的最高体温进行比较。

两组术后最高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1 术后产褥病率

观察组发生产褥病率2人, 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12人, 发生率为12%。两组术后产褥病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2.3 切口愈合

观察组均为甲级愈合, 对照组3人切口感染,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输液天数

观察组静脉滴注1~2天, 对照组静脉滴注3~5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5 住院天数与抗生素费用

两组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抗生素费用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剖宫产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手术, 随着剖宫产率逐年上升, 剖宫产术后感染也有上升的趋势, 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率进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剖宫产术时腹壁、子宫壁均有创面, 易致细菌感染;且腹壁子宫壁切口经缝合缺血, 缝线为异物, 细菌易繁殖、蔓延、扩散;再者, 感染或胎粪污染的切口也会助长细菌感染。因此,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引起大家广泛重视, 以术前0.5~1h或手术开始时给药最为普遍[1]。剖宫产术后感染主要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引起, 头孢噻肟钠对上述细菌均有杀菌作用, 系作用强、毒性低的广谱抗生素, 是较为合理的药物。预防性用药原则: (1) 预防效果与抗生素浓度紧密相关; (2) 选用药物一定要在生殖系统达到最高浓度; (3) 为了达到预防用药目的, 必须在细菌到达组织前或到达组织的一个短时间内, 抗生素要达到或超过并维持组织内的最小抑菌浓度。头孢噻肟钠符合上述选药原则。头孢噻肟钠术前应用与传统的术后联合用药预防感染, 虽无显著性差异, 但前者系一次性用药, 且费用低, 副作用小, 方便, 单一给药还可以减少药物对胎儿的毒副作用, 也可避免耐药菌株及感染的发生。

以上结果表明,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产褥病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说明传统联合用药并不能降低产褥病率的发生, 不能降低感染率, 所以, 剖宫产术前单一应用抗生素 (头孢噻肟钠) 预防术后感染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产妇200例, 随机分为术前应用抗生素组 (观察组) 100例, 术后应用抗生素组 (对照组) 100例, 观察组于术前30min予头孢噻肟钠2.0g静脉滴入, 对照组术后给予青霉素800万U, 0.5%甲硝唑250mL静脉滴注3~5天。结果:在选择性剖宫产, 术后最高体温、切口愈合两组无明显差异, 但产褥病率、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围术期应用抗生素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合理、有效、经济。

关键词:抗生素,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

参考文献

篇5:老人如何安全应用抗生素

为了避免上述滥用抗生素的病例发生,医患必须携手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极进行病原体的分离和敏感度试验

使用抗生素之前,必须尽可能分离和鉴定菌种,并做敏感试验,尤其是重危病人使用抗生素前,及时采集血液及分泌物等标本涂片及培养指导临床用药。

二、注意掌握老年人用药剂量

1.初期给予最小有效量,观察反应逐渐增加药量。

2.药物剂量不能过大。

3.用药的疗程要适当。

4.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消化道出血。

三、抗生素毒副作用对老年人的损害要严加注意

1.神经系统易受损害。青霉素和先锋霉素对老年入神经毒性反应增加。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毒素、卡那霉素、尼泰欣、链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可引起神经肌肉传导阻滞,甚至引起肌肉无力综合症,也有发生脑病和中毒神经的报告。

2.老年人的肾功本身就有减退现象,肾脏功能随年龄增长而趋退化,在用氨基糖甙类药物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都可造成更严重的损伤,临床常见有蛋白尿、血尿、肾功不全等。青霉素族和先锋霉素族主要通过肾排泄,老年人大剂量长疗程治疗时要考虑到肾功能情况,要注意到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时间。

老年人肾功轻度损害时,氨基甙类、多粘菌素类、先锋霉素类、磺胺、四环素、土霉素最好不用,应选用青霉素,红霉素等,但给药剂量要小,用药时间要延长。

3.抗生素对老年人肝脏损害要更加注意。由于老年人肝细胞萎缩,肝细胞数量减少,肝代谢功能降低,药物易蓄积,解毒能力下降,易中毒。氯霉素、林可毒素主要肝脏代谢,肝功能损害时,氯霉素的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加重骨髓毒性作用;林司霉素半衰期长一倍,老年人肝功损害时应禁用。另外红霉素、新霉素、四环素、先锋霉素6号、二性霉素B等均对肝脏有损害,应避免使用。

老年人肝功不良时应选用青霉素、氨基甙类、先锋霉素2号、6号多粘菌素等。这些药大部份以原形从肾脏排泄,对肝脏损害较小,所以要首选。

4.青霉素钠和羧苄青霉素等含钠较多,心功能减少的老年人大量长期使用时,可引起钠潴留或充血性心力衰竭,还可以引起低钾性中毒,所以应用该药时要注意心脏的损害。

5.几乎所有的老年人都有听力减退,这是由于前庭和耳蜗毛细胞数量减少所致。而氨基甙类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耳毒性作用对老年人及儿童更为突出,所以必须要注意老年人用抗生素所造成的听力损害是不可逆。

篇6:术前如何应用抗生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进行Ⅰ类切口手术治疗的患者38例, 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19例。试验组男18例, 女1例;患者年龄28~51岁, 平均年龄 (38.00±3.57) 岁;对照组男15例, 女4例;患者年龄27~60岁, 平均年龄 (43.00±8.29)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 首先均需进行相关的检查, 确定无重要器官障碍、无恶性肿瘤、无营养不良等症状后, 对患者进行术前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为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 征得同意后方可进行手术。术前患者应禁食、禁水。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不进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试验组患者在手术前应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对皮试显示为阴性且对药物无相关过敏史的患者, 予以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消炎。对皮试显示为阳性且对药物通常有过敏症状的患者, 应使用广谱类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对于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或术前30 min~2 h内用药, 可选择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若患者手术期间未用药, 则术后不需加用药。手术后, 对患者有效的进行心理辅导、伤口护理等。并随时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后的体温变化及血象情况的改变, 并作统计学分析。1.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体温变化

试验组的患者在进行手术后1、2、3 d的体温与对照组患者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血象值

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中性粒细胞分类 (68.91±9.81) %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中性粒细胞分类 (76.19±9.32) %, 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外周白细胞计数 (7.44±1.31) ×109/L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外周白细胞计数 (7.01±1.67) ×109/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两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合理应用抗生素, 对手术的治疗有一定帮助, 但若不合理应用抗生素, 则会产生一定的弊端[3]。过多的应用, 机体承受能力降低, 在未达到抗感染目的的同时, 甚至会加重感染及产生其他疾病, 对患者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4]。

本组研究中, 试验组的患者在进行手术后1、2、3 d的体温与对照组患者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中性粒细胞分类 (68.91±9.81) %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中性粒细胞分类 (76.19±9.32) %, 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外周白细胞计数 (7.44±1.31) ×109/L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外周白细胞计数 (7.01±1.67) ×109/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于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临床效果不明显, 未能有效减少患者手术感染发生率, 不但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还会引起其他不适及严重并发症。因此, 不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对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38例进行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19例,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不使用抗生素;试验组患者则在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手术后的体温变化及血象情况的改变。结果 试验组的患者在进行手术后1、2、3 d的体温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中性粒细胞分类 (68.91±9.81) %明显少于对照组 (76.19±9.32) %, 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外周白细胞计数 (7.44±1.31) ×109/L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外周白细胞计数 (7.01±1.67) ×109/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其临床效果不明显, 不能有效的降低患者手术感染的发生率, 因此, 不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术前,抗生素,Ⅰ类切口,预防性

参考文献

[1]李兰兰, 易石坚, 李毅萍, 等.行政干预对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 12 (21) :4113-4117.

[2]张艳利, 杨敏利, 巫姜, 等.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 (12) :64-66.

[3]张晓榕.689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4, 28 (2) :138, 140.

篇7:术前如何应用抗生素

1 临床抗生素使用存在问题

我国是滥用抗生素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在临床普遍存在,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据统计,79.4%的居民有自备抗菌药物的习惯,75.4%的居民在本人或家人有炎症或感冒时,会自行服用抗生素药物,这些数据提示,我国院外抗菌药物滥用问题突出[1]。各级医院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严重[2],不能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适应性;更换抗生素存在随意性;不能按照药物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治疗方案未能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类及抗生素特点用药。没有在医生的指导下,走出了医疗范围和剂量标准的自我用药。

2 大力宣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

抗生素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若使用不当极易导致急性感染性疾病的病程迁延,出现一些后遗症、并发症,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时,又可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3]。临床使用抗生素应根据临床症状、药物作用原理进行合理用药,不可滥用,给药方式应采用多种药物相结合,降低静脉注射用药所占比例。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已成为全世界医学界最为关注的大事。我院药剂科大力宣传抗生素滥用带来的危害,通过《医药简讯》、药学讲座、药物使用手册、墙报等形式,介绍抗菌药物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抗生素联合应用存在严重滥用问题的案例,帮助医生和患者认识抗生素的滥用对人体的副作用、用药安全的隐患以及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3 确立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正确的病理学诊断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前提[4]。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于2004年8月19日发布的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是我院使用抗生素的指导性原则。①正确的病理学诊断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前提。因此,应在用药前分离出病原微生物。②按照患者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合理用药。③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临床医师应掌握不宜使用抗菌药物的几种情况。④按各种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和疗程。

4 临床药师指导手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

我院深入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等手术科室,指导临床医师对手术前如何应用抗生素的种类选择。①外科手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甲硝唑为宜。②妇科手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也以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厢+甲硝唑为宜。③复杂外伤、闭塞性脉管炎等患者进行下肢截肢手术,宜用青霉素G以防止气性坏疽的发生。④普外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后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和时间,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感染率。

5 临床药师提示医师在选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

抗生素治疗原则为广谱、联合及时用药,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评估疗效及调整抗生素使用。熟悉抗生素的抗菌谱及副反应;药物的配伍原则;当地致病菌流行病学及耐药情况;了解发病的高危因素,推测可能的致病菌;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医院可获得的抗生素种类。

6 临床药师帮助医师了解并掌握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给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既往用药情况;了解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详细了解药物作用;老年人由于药代动力学变化,要减量或慎用;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成人使用则出现肾脏问题。

综上所述,医院应把抗生素药品的使用作为医院考核的重要指标,要加强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力度,完善监测技术方法,加强抗生素滥用危害的宣传教育,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同时,应增强临床医师的责任意识,医德教育不可忽视。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办法。方法 根据抗生素在临床使用的状况,提出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新举措。结果 我院临床药师根据《抗生素临床应用原则》,制订了合理给药的实施方案,遵循了“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全院各科基本做到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结论 临床药师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指导工作,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力度,坚持执行抗生素使用原则,才能根除滥用抗生素形成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抗生素,合理应用,临床药师

参考文献

[1]王丹,薛原.近八成居民自备自服抗菌药物[N].健康报,2010-10.

[2]陈列君.抗生素使用现状及相关问题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12,26(2):183-184.

[3]廖秦平.重视抗生素在妇产科临床中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7):481-482.

上一篇:参加军训班级情况登记表 - 茂名市茂南区德育学校下一篇:班组建设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