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中探索性实验教学法的实施论文

2024-07-05

生物学科中探索性实验教学法的实施论文(精选8篇)

篇1:生物学科中探索性实验教学法的实施论文

对高中生物学科实验教学的反思

摘 要:本文结合作者三年来组织建立生物社团和参加河南省生物实验创新大赛的经验对高中生物学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针对目前实验教学存在的五点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一线生物学教师的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验教学;学习主观能动性;生物社团

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中学生物学实验为教学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实践,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生物学教学的基础。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实验教学既是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认识得到深化和发展的最佳方法。我于2015年10月参加了河南省生物实验创新大赛,在比赛结束后我对之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比赛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反思,希望对之后的实验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反思之前的教学生涯,很多时候都只是我们在课堂上教实验而不是学生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结合自身问题和从同事那里了解到的情况,我认为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2)大包大揽,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3)教学方法有待改进;(4)组织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5)实验结果反馈不及时。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今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做的是:

一、提高认识,重视实验课的开展

大多数教师不重视实验的原因主要是学校不重视教学过程只在意考试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就唯分数论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出色的工作,争取学校对实验课的重视和支持。一方面必须深入钻研《大纲》、教材,明确教学目的与任务,了解学生,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制订本学期的实验教学计划,精心设置教学方案;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协助学校努力完善实验教材和设施,为实验课提供良好条件。教师应按计划上好、上足实验课,认真对待每一堂实验课,扎扎实实完成《大纲》规定的实验、实习、调查、观察项目,不能让实验课随意被挤占挪用。

比如,在我校08届学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全体08届生物备课组的教师经过多次教研和探讨,最终确定了选修一的实验选题和实验过程。而在学校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又联系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专家和老师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最终顺利完成了选修一要求的7个实验并在市教研中获得了全体生物教师的肯定。

二、尊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引导每一位学生发展,与学生一起学习成长。从心理学来讲,高中生自我意识增强,作为受教育者易进入客体角色,但在许多教育活动中也能独立发挥主体作用。初中阶段学生只能在教师演示后模仿做实验,但在高中阶段学生则可能设计或改进某项实验的部分或其中环节。因此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给他们失败或创新的机会,而不是只在教室里照搬课本。

在这一点上,我们在14届学生高一年级时就组建了“开封高中生物与生活社团”,以班级为单位,每班设立生物活动小组,定期组织大家做调查、听报告、拓展实验。在我所展示的实验课《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鉴定》中,有很多改进就是在生物活动小组的启发和合作下完成的。现在14届的学生已进入高三,时间紧迫,因此我们将活动简化为搜集整理生物小知识,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已搜集整理了关于长高、减肥、狐臭、细胞自噬等小专题并在年级印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生物不仅作为一门高考科目,也是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科目,更是一门有趣的可以满足学生好奇心的科目而受到了所有学生的喜爱。

有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人说:“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依托,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潜心钻研,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实验课大多是教师课前讲授有关的知识,课上重复书上的步骤。学生课前听讲,课上热闹。教师疲于维持课堂纪律,无法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学生只顾新鲜,并没有发展相应的探究能力。既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要解决实验课的重难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教学问题。在不断摸索尝试中,我发现如果利用生物社团活动请每班的社团成员先进行预实验,而在课堂上将实验重难点的讲解留给学生自己完成,社团成员的探究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也能更好地集中在同学之间的讲解上,而且每个社团成员都变成了小组实验的核心,减少了实验的盲目性,实验过程开展得更加顺利,得到的实验结果也更显著。

四、不断学习,提高课堂组织能力

很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往往有很高的工作热情,备课也非常充分。但是到了课堂上,特别是实验课堂上,学生处于新鲜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实验器材的影响而分神。很多实验课,也就变成了学生的活动课、说话课。这也是很多教师不喜欢上实验?n的原因。虽然多轮的课程改革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在探讨实验课堂教学时,仍要注意怎样达到学生自主活动和课堂秩序相统一。

我认为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在实验课堂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课前教师要对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2)从第一次实验课就明确课堂秩序,使学生从开始就养成实验课守秩序的好习惯。(3)在请学生展示和讲解实验重难点时应当站在讲台一旁观察全班的情况而不能放任自流。(4)在学生分组实验时要不断在教室中巡视,无论哪个组出现问题都能及时解决。

五、及时反馈,加深学生理解

大多数情况下,实验课结束后教师会继续对《大纲》要求的实验部分进行讲解,但是学生在实验课上得到结果、特别是与课本实验不一致的结果并不会被重视和解答。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自己探索发现的乐趣,并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怀疑。因此,我们也要重视实验课后及时对学生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讲评。

对导学案和实验报告的利用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与教材配套发行的实验报告册侧重于为学生提供与实验相关的学习素材,但是实验报告册文字阅读量大且实验思考题多为问答题形式,在实验课上无法完成。而导学案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网络,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报告册的内容重新设计导学案,使其能够体现实验教学目标中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方面的要求,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

在设计上要注意满足以下几个原则:

(1)学生中心原则:实验导学案的编撰和使用都应围绕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学习的进行。

(2)全面性原则:实验导学案的使用应设置各个能力阶层的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检验。

(3)探究性原则: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

(4)创新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不能落入旧的教学模式的练习册的固有模式,应多从新课改的目标上着手,从学生的多元化目标上着手。

(5)课时化原则:导学案的提问形式大多数是填空题,既能引导学生思考,又能减少形式书写的时间,尽量在课堂上完成,不留课后。

由于目前关于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还在大量探讨中,作为一线教师,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以上几点不成熟的思考中出现不足也在所难免。同时,由于研究时间有限,我所接触的学生均来自开封高中,学生思想敏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学习能力,因此这些想法在普通中学中是否能够起到作用也需要实践的检验。只是通过本文的思考,希望能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尽到一份绵薄之力,为一线生物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9-10.2.赵娟.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3.唐玉梅.对高中生物必修教材部分实验的改进和创新[J].考试周刊,2012,33(12):15-17.4.张淑伟.高中生物实验改进与创新[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5.杨晓峰.高中生物实验创新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6.熊梅.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5-38.7.胡晓华.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生物学教学,2010,35(1):20-22.8.吴根荣.创造条件使中学生物学实验课落到实处[J].生物学教学,2010,35(9):67.9.林本红.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材料选取的探究[J].中学生物学,2013(2):40.10.杨文斌.“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的改进[T]实验教学与仪器,2012(10):22-23.11.陆佩红.有利于实验技能提高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12.房佳.基于“学案导学式”视频开发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13.张四海.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14.卢小霞.“学案式”教学模式在清新县初中数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15.张文秀.江?K新高考模式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影响的调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16.章振华.高中生物拓展性实验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行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17.叶峰.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导学案的设计[J].新课程(教师版),2013(2):41.18.吴常红.新课标下高中学生生物学课发展性评价方案探讨[J].生物学通报,2009,40(9):33-34.19.曾献春.导学案教学策略对新疆双语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影响[T].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2.6:92

20.田建敏.生物实验设计能力培养与生物实验设计能力考查[J].中学教学参考,2013.20.21.燕成宾.创设问题情境和分组探讨对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影响[D].开封:河南大学,2013.(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高中)

篇2:生物学科中探索性实验教学法的实施论文

一、在生物实验中学生应该遵守的原则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接触的生物实验并不多,但是作为老师我们要教会学生相关的实验原则,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实验素养。对此,我觉得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实验素质:

(1)实验过程需要严格的组织纪律,切忌胡乱配置药物,生物实验室有很多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必须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纪律性,所以,每节实验课之前老师都应该让给学生宣读实验时应该注意的规章制度,保证实验的时候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进行实验时也应该按照老师所讲的步骤进行,不能依靠自己的习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2)实验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学生在上课之前应该做的工作,明白老师这节课的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熟记实验步骤,以免实验的时候不知所措,浪费时间。

(3)实验过程要求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放松心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进行有些实验的时候,花费的时间会比较多,某些学生由于心急而得不到实验结果,面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学生尽量心平气和,重新进行实验。

(4)实验结果要实事求是,在实验时,我们要避免为完成实验而实验,老师希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找到一些实验上存在的问题,然后和老师交流,结果并不是很重要,实验就是追求事实,所以,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切忌弄虚作假。这是在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给广大学生带去帮助。

二、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

不管是什么实验,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会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其次,动手实验的过程就是学生去发现、去探究的过程,我希望学生多观察,多总结,不要只做一个旁观者、比如说,显微镜使用这个实验,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己独立完成观察植物叶绿体的过程,课堂上老师讲太多都比不上学生自己亲手去实验。但是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呢?下面我就来介绍几种实用的方法:

(1)从整体到局部。实验课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整体观察物体,对物体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分别了解局部,在观察植物时,我们首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整株植物,然后在显微镜下我们引导学生去观察细胞,这就是从整体出发,然后感知局部。

(2)反复观察,初中实验都比较简单而且容易操作,在实验观察的时候,我们需要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同一事物和现象进行反复观察,就拿观察细胞来说吧,细胞结构本身比较复杂,加之进行实验的机会不是很多,所以。老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胞结构图,然后和显微镜下面的图片加以比较,反复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增强自身观察和动手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

篇3:生物学科中探索性实验教学法的实施论文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 它和学生的健康生活及未来的社会生活、实践密不可分。把握学科教育功能,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命体验, 力求使学习者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形成, 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奠基, 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益的教学。生物课是中学的必修课,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实验教学是落实课标要求的重要载体。通过实验探究的学习过程, 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提高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有调查表明, 中学生物学科还存在实验开出率不足、实验教学状况不够理想的情况。学生缺乏动手实践活动, 生活实践常识贫乏,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人际合作能力较差。这样, 没有很好地将课程赋予我们的“提高学生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 养成科学精神和态度, 树立创新意识, 学会探究的方法, 提高探究的能力”等要求落到实处。

二、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 转变思想, 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认识

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但是, 在目前的中学教学中, 还存在功利思想。还存在着只关注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内容, 重知识轻实践的倾向。

在现有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 45分钟课堂教学, 大班教学, 一个教师面对几十名学生, 条件有限, 实践活动的开展缺乏。另外, 由于生物学科的很多实验耗时长、学校实验室资源有限、很多探究性试验结果多样, 在中学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全面实施实验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所以, 要转变思想, 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认识, 探索将课程目标要求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和模式, 求得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等课程目标要求落实到常规教学中。

(二) 梳理教材实验题材和类型, 分类确定实验教学实施的教学策略模式

实验教学是探究活动, 是以动手实验、实验探究等为载体的探究活动, 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实验探究活动是学生发现问题、动脑动手解决问题, 师生、生生和生本 (文本或电子资料) 互动学习、交流的过程。

1.实验分类例举。

高中教学主要以分子和细胞、遗传和变异、稳态和环境三个模块组成必修内容, 许多内容按照生物科学史的发展顺序进行编排, 呈现了诸多科学家科学研究、实验探究过程的资料。另外, 许多实验的呈现方式也是以探究实验出现的。如, “酶的发现”“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 通过梳理, 根据类别特点、课标要求和教学具体时间空间条件, 将实验内容分类, 确定教学策略。如, 探究类实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具有学生自己制订探究方案、学生自主探究的特点, 学生探究的空间大, 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策略和模式。

为了解决实验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 要确定针对性策略。“虚实结合”策略, 即模拟、虚拟实验与亲身实验相结合;“兴趣选择”策略, 即学生根据兴趣自愿选择课题, 组成各种不同小组, 参加实验;“内外结合”策略, 即课上课下、课内课外、校内与校外互动结合, 教学延伸。通过思考和实践, 我们采取这些教学策略模式, 以期一定程度上解决实验教学时空条件不足及大班教学中学生参与体验的广度和深度等问题, 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3.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内外结合”探究实验教学策略实践

《种群数量的变化》中, 安排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这一实验, 结合了微生物培养、抽样检测、显微观察、数学模型四个科学方法, 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技能、提高科学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个实验周期长、对实验设备要求严格, 由于学校实验室条件有限、课时安排等原因, 无法在现有中学课堂教学条件下分组实施。所以, 我们选择由兴趣浓厚的学生自愿组成小组, 在课下完成, 课上交流。

教材中没有提及本实验变量的设置问题, 属于开放性研究课题, 为学生留出了较大的自主探究空间。学生们根据已有经验, 提出养分、温度、p H值、氧的浓度、代谢产物等因素都会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学生按照兴趣分组, 自由组合, 可以分别对养分、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进行全面探究。兴趣小组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历时两个月, 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探索和改进, 获得了实际数据。教师再组织学生课堂交流, 共同研讨, 建构数学模型, 认识种群数量变化的整体趋势、规律特点和应用意义。

本案例反思:一是整个探究过程中, 从课前实验到课上数据分析, 学生分阶段全员参与, 以学生课前的探究实验为基础, 精心设计的任务串为引导, 学生主动建构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既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注重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通过课堂内外结合以及实验的改进, 使实验在中学阶段更具有可操作性。三是以数形结合的方式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 体现了学科整合的思想。通过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案例二:虚拟实验体验式教学实践

必修二教材的《遗传与进化》, 打破了原来的顺序, 而是沿着“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 先安排了孟德尔关于遗传因子的发现, 随后才是减数分裂内容。“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半”也是一个实验研究探索发现的过程。

在课前, 兴趣小组的学生构建了染色体、染色单体以及细胞纸片模型, 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减数分裂的发现研究, 模拟、建构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半的过程, 辅以科学家实验验证的显微照片, 让学生在一节课内思考、探究、体验、经历科学家“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 验验证—作出 结论—表达交流”的实验探究历程, 深刻认识减数分裂的实质和意义。学生进一步体验了科学研究的过程, 同时, 解决了微观实验操作困难和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这一教学难点。

三、实验教学的启示

一是探究实验的特征为:基于学生的好奇心, 以问题为指向, 学生投入大量智力的活动。要想实现教学的有效, 学生必须高频率、高质量参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所以, 对那些耗时长、需要付出较大精力和较困难的实验, 可基于学生兴趣指向选择不同的课题为实验探究课题。

二是在学生亲自参与下的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 学生于合作探讨中解决问题, 这样的实验探究活动不是教师提出问题, 不是“强加于”学生的话题, 在探究进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更加富有实效性。

三是学生在校的学习主要是建立在间接经验的基础上, 不能完全靠开放式探究, 在教学组织策略中, 应注意结合课标、课时计划、教学内容特点, 灵活采用不同的实验教学策略。实验探究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不是实验结果本身, 而是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思维, 提高探究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四是探究实验教学是集三维目标价值于一身的教学载体, 教学中应赋予它更丰富的内涵。如, 由单一的实验技能训练, 扩展到多元的智能训练、思维品格的培养 (如变通性) 等;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呼唤, 为体验中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是教师要加强对实验教学中科学原理等知识储备, 重视自身实践, 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学习改进教学中的某些限制学生思考、实践的做法, 不能包办、替代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

专家评介:

曹卫芳老师从事中学生物教学二十余年, 是研究型的教学实践者。她先后做过多次市、区研究课, 完成多项省部级的科研课题, 在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培训中, 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她致力于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本文从育人的高度, 对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这篇文章针对性强, 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当前某些学校生物实验开课不足, 甚至蜕变为“纸上谈兵”的现状, 为实现新课标“重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并与当今国际科学课程强调学生“做科学”的教育理念接轨, 从实验教学实施策略、案例分析和启示等方面探讨因校、因人、因实验制宜, 想方设法, 创造条件, 让学生动手实验, 让学生去“做”科学, 在“做”科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坚忍不拔的科学毅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篇4:生物学科中探索性实验教学法的实施论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 ; 实验教学 ;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170-01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要规范实验步骤,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强化课内外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掌握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

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也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的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适当。再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时,要向学生强调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点去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三、运用简易方法,做好初中生物实验

(一)模拟生态法以少量活体生物完成量大的生物实验

教师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采来的鼠妇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班使用的鼠妇现在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可让学生将留下的活的鼠妇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

(二)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差缺的困难

比如在使用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教材时,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84消毒液代替《制作叶脉标本》中需要的漂白剂;野油菜花或白菜花代替冬季做《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难以找到的桃花;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时,用校园内的杂草或灌木叶取代小麦种子,这样能够在一次性做好多组对照实验的同时节省一定数目的实验经费;用市场上销售的白醋代替稀盐酸清洗盛过石灰水的试管、烧杯等玻璃仪器其效果比较好,同时也比较安全。

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学生进行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 生长区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 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区,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總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并让学生亲身动手实践,一方面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另一方面也可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也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也为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七年级生物(上.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八年级生物(上.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裴爱莉.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N].教师报,2006.

篇5:生物学科中探索性实验教学法的实施论文

寻找“动点”

“科学、人文”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点”。“科学、人文”的学习氛围即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动点”。如在探究《人的反应速度》时,我首先在前面表演了抛接硬币,一个、两个、三个,其中我有成功、也偶尔有失败。成功时,同学们为我鼓掌,失败为我叹息。此时,师生的关系已经拉近,在不知不觉中已激发了学生“动点”,当我刚停下,许多同学争着“试一试”。当即请两位同学上台比赛。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此时自然引出课题,再顺势启发:反应速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想探究反应速度在哪方面的问题?学生:“反应速度与人的性别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高矮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注意力有关吗?”“反应速度与心理素质有关?”“反应速度与手指长短有没有关?”等等,全班一下提出了39个不同的问题。人文、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放飞学生心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发展。紧接着我鼓励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选定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探究实验。整节课大家在快乐活动中学习。

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动点”。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所以,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折纸飞机是大家从小就玩的游戏,但要折得好,飞得远也不容易,有一定技巧。课堂上通过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纸材质轻还是重;纸大小;飞机翅膀大或小;机头折法……最后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那“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资料,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水到渠成。又如许多同学家养有宠物,如何解决宠物随地大小便?同学们根据经验,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促进了对条件反射的理解。此外,利用学生关注和社会正发生的热点问题,学习相关的知识,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奋性、激发“动点”的有效方法。如2003年我国非典的流行为我们在讲初中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提供活生生的情景和材料。总之,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动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教师课前收集大量科技录象片:如基因、克隆人、病毒、试管婴儿、中,也为生物活动教学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实现教

学目标,提供了条件。

设计“动法”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设计以下几类活动:

游戏类:们对喜欢的东西学得最快。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如我们采用人体骨骼拼图,消化系统拼图;编制食物网和“一个也不能少”,跟我做生态球,猫和老鼠、听声音比赛,神经调节系列活动等等。通过各种活动,变具体为抽象,寓知识于游戏中,极大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个个动起来。每次教师走进教室,学生就会上前追问,今天做什么活动?如在介绍《生态系统》一节时,我们设计两个学生参与活动:《编制食物链和食物网》,《一个也不能少》。如讲到生态平衡时我们设计了活动《一个也不能少》。事先编制好一个网,请10位同学出来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其中一个代表人类。让人坐在网中间,其他同学将他抬起来代表生态系统中其他成员支撑着人。当人类破坏某一环境因素如使水污染,同学分析水污染会导致其他相继污染。当说到某因素污染,代表相应的成分的同学就离开,同学一个一个离开,坐在中间的人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害怕自己掉下来。通过学生自己体会,让他们真

正感受到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员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人类如果不遵照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破坏环境,最终会遭到环境的报复影响人类自己的生存;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一个也不能少,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又如:在初一《营养物质》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医生与病人》的游戏活动,“医生”背对黑板,“病人”面向黑板。当教师投影出某种营养物质缺乏的疾病名称,“病人”说出该病的主要症状,请“医生”诊断,并提出合理建议。课堂气氛非常好,同学们踊跃参加。通过医生与病人的扮演活动,同学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制作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俗话说:心灵手巧。训练手就是训练脑,“十指连心”手巧才会促进心灵。在课堂上,我们设计许多制作活动,如:细胞模型、人体骨骼模型、耳模型、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的模型制作,环境污染课件、手抄报等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我们设计《跟我做生态球》的活动,目的在使学生在制作“生态球”及观察中认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学习生态环境知识的兴趣,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树立环境观念,提高环境意识。首先,老师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的生态球图片和自制生态球,吸引学生兴趣,再利用FLASH 动画引导学生分析瓶中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通过讨论、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制做生态球,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直接体验与感悟,是难以充分发挥活动教学的特殊功能与价值的

探究实验类。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结构和成分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探测脉搏与运动关系,探究反应速度……。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实验时,因为当时季节问题,鲫鱼比较少,价格较贵,所以我们选用小金鱼,实验时发现金鱼比鲫鱼灵活很多,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整杯水马上变红,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怎么办?当时教师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口中观察,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最后每个小组都找到相应方法观察到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现象。方法一:“让鱼在染了红墨水的烧杯里游一会,再放回清水。”;方法二:“将鱼放在桌上蜡盘,因为蜡盘面积大,水浅 ”;方法三:“用手挡住鱼不让游动”;方法四:“用桌上绑鱼鳍的塑料片拦住鱼”;方法五:“用手抓住鱼,直接往鱼口滴墨水”;方法六:“减少水,使鱼游速减慢”。并且对老师介绍的方法提出建议,认为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鲁,容易伤害小鱼。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自由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观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

从,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

设计与创作类:我们开展了生物园设计、宠物条件反射建立设计,新的动物运动方式设计与制作、动物通讯方式探究方案设计、营养食谱设计此外还有调查、分析讨论等等。

以上的各种活动过程需经历亲身实践,记录数据,分析归纳,得出

结论等综合过程,眼、脑、手、全身并用才能完成。其中动手实践是个核心环节,体现了活动的本质特点,离开这一环节即失去了活动的特点。

篇6:生物学科中探索性实验教学法的实施论文

--------非实验课教学模式初探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学科,它是以生物学科为背景,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和社会要求进行选择和排列生物科学内容,以求得学生的人格形成于学力形成的学校教育的一种载体。

面对课改要求,分层次教学就显得尤为的突出和重要,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的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次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为提高教与学的高效性,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提升,加强课堂中的“精讲,精炼,精点拨“的落实,注重过程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落实的有效性,下面就以课堂教学中的新授课型做以说明:(由于时间关系)

(生物非实验课有三种类型:新授课 复习课 讲授课)

新授课

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学案导学,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教师精讲,多元化评价--------学生展示,当堂训练-------形式多样的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课后辅导(扶优,帮弱)

二,具体操作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根据课题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恰当的情景,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的导入到对新知识的获取当中。2.明确课时教学目标,在导入新课后,先说明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他们在这一节课中需要掌握那些内容。

(二)学案导学,学生独立思考

1.通过集体备课,结合教师的个人特点,编制适合教材内容,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的导学案。

2.学生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过程,提高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导学案中和教材中相关的思考题,让这些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

(三)发现问题,教师精讲,多元化评价

1.教师在学生独立学习时,可巡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花费较多的时间关注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及时指导其学习方法和学习中的困惑。

2.教师对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加以精讲 3.教师根据学生基础情况,构建和本节课相关的知识框架。

4.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加以引导,使得本节课的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突现。5.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一些看法,理解,参与的积极程度作出恰当的评价。宽严合适,游刃有余!

(四)学生展示,当堂训练 1.学生在教师精讲后,对自己的导学案完成情况做以检查,对那些比较抽象,难理解,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教师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次展现,检测教学效果。

2.师生一起来分析为什么会造成这些错误,今后如何去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3.对每一类错题都设计几个交式训练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

4.通过交式训练,归纳,整理出这一类题目解决的方法和思路,明确此类题目容易出现的错误有哪些,如何避免类似的错误

(五)形式多样的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成功的课堂小结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课堂小结是我们完美课堂教学,巩固学生学习知识,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知识框架,有机整合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因此根据不同的课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要合理设计课堂小结,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在课堂上学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收获,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和提升。我们千万不能忽略课堂小结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可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多样化作业。可以是通过写在作业本上的,可以是基本概念记背小组长检查教师抽查的,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实验设计,也可以是下一节课的预习,或是本章,本节所学内容的总结等等。我觉得我们作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或课后动起来,能让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能力技巧上,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六)课后辅导(扶优,帮弱)

我们课后辅导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知识能力方面:让基础好一点的学生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使基础弱的学生知道上课该干什么,学什么;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沟通,和他们成为朋友。我们经常说“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喜欢我们,喜欢我们所带的课,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这将对我们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是我对我们生物学科非实验课高效模式的一些想法,有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陇海中学生化组

篇7: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白山市二十五中学杜京玻

一、分析现状,提出问题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是生物教学中颇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然而,到实验室上课,学生兴奋,实验教室场面空间大,上课纪律比较难管理,场面难以控制。特别有些中学生,看到实验仪器、药品摆在面前就忍不住摆弄一下,至于教师在讲台上说什么,大多听不进,实验内容又没有认真地去预习过,乱搞一通,不知所以然,有时还可能出乱子。教师疲劳反而吃力不讨好,造成没有几个学生实验完成得好。因此,很大部分生物教师一般宁愿在黑板上讲实验,直接告诉学生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以减少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而,很多实验室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科学的创造性不能健康发展。本文就如何提高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些探讨。

二、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的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即将全面展开的教学过程中,普通初中的生物教学首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突破口,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逐渐完善,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课程下创新精神的培养尤其突显。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学校教育。依靠教师的引导和鼓励,这就首先要求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

《普通中学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标准》采用模块化设计,特别是增加了选修课的广度,大大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内容。实验数量大幅增加,涉及内容增多,不但有定性的实验,还增加了一些定量实验,并且都与新技术、新应用联系紧密。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全,配套设施完善,取用方便。几分钟的演示实验效果,比讲实验的印象深刻得多。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教学效果好。

(1)实验室的开放性

实验室应该是开放性的,这里包括教学思想的开放,管理方式的开放。不能因怕仪器和药品损耗就限制学生使用,在鼓励学生实验的同时应注意方便教师的指导与管理。实验室同时应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课程改革的需要。普通实验室应增强通用性,既能满足分科教学的需求,又能承担综合理科的实验,充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实验室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还体现在实验教学的组织上。实验室的使用频率和实验效率受大班授课的制约而很难提高,今后更应提倡开展小班实验课教学,特别是实施新课标后,这样可以减少每次实验的学生数,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增加每个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2)信息技术引入实验室

实验室探究性实验不仅包括动手实践的环节,还包括查找资料、分析、讨论等过程,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实验室中引入信息技术设备。目前市场上的信息技术设备种类很多,包括投影仪、计算机、视频展示台、生物显微演示装置、数码显微镜系统等。学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其中某些设备引入实验室,例如有些学校在生物实验室中装备了数码显微镜系统,大大方便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2、生物实验分析,注重实验课准备工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在生物实验过程中,会有多种因素影响、干扰实验现象,影响实验结果,甚至致使实验失败。此时,对实验进行分析,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和改进的措施。

(1)生物实验分析,注重实验课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只重视实验现象和结果,不重视实验分析;愿意看到实验的成功,不愿看到实验失败,更不愿去分析其原因。其实通过认真分析,找到并排除影响因素,总结经验教训,还可能有新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素质意义重大。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育学生辩证看待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教给学生进行实验分析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实验课要求构思慎密,备课充分

当然,实验课前的充分准备,对提高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的备课和备实验,学生的实验预习等。一节成功的实验课要求构思慎密,备课充分。

A仪器准备

准备仪器并不是简单的将仪器整齐放到实验台了事,而要进行必要的检查试验,准备实验,做到心中有数,一些细节的问题,只有通过教师亲自实验才能掌握。实验教室空间大,环境不同与教室,学生精神容易焕散,更要求教师设计好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依据学生的基础,预见到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缺陷,精心策划富有启发性的引导措施,提出观察的重点,变简单的实验“观看”过程为实验“观察”过程。

B布置学生预习

布置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能按书中实验步骤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其科学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对实验内容加以研究,能够有所改进,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后,进行实验。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预习、准备实验的积极性,对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3、开放实验室,组织课外科研活动兴趣小组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授课时间不够充足,生物教师普遍认为,上学生实验课效果不好,是浪费时间。因此,课程规定的实验内容一般不能全部完成,至于课程中丰富的对培养学生科学性研究方法有极大帮助的实习内容,教师就不愿再去“花费”宝贵的时间了,一般都让学生自行安排,甚至根本不去理睬。对学生开放实验室,组织课外科研活动兴趣小组,可以帮助完成以上课程安排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实验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开放实验室课外科研活动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时间充足,形式多样 开放实验室,课外科研活动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时间充足,形式多样,学生参与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学生间互相合作、交流、讨论活泼。兴趣活动小组可以开出学生实验课中实验结果不够理想的不成功实验的补做实验,对这些实验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改进实验方法,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又为教师以后组织学生实验课改进实验,提高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丰富的资源。

(2)开放实验室开展课外科研兴趣小组活动,为实验课的完成提供条件 开放实验室,开展课外科研兴趣小组活动,为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实验实习内容和自制教具、自行设计实验研究、小发明、小制作提供了其家中所没有的有利条件。如实验室是发明研究的好场所,显微镜、天平、量筒等很多仪器是家庭中很难找到器材,还有指导老师的帮助。

(3)开放实验室,组织课外科研活动兴趣小组,可为实验室常规工作总结提供方便

开放实验室,组织课外科研活动兴趣小组,还可以帮助解决实验室工作人员平时比较难处理的常规工作。如农村普通高中实验人员数量和质量相对偏低,学生实验的准备工作繁重;每节学生实验课时间只有45分钟,实验室卫生工作也不好安排。这些工作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发挥。

A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让学生小组成员参与学生实验的准备工作,如配置药品溶液,仪器准备,实验室卫生工作。

B让他们预先试做实验

还可以让学生们预先试做实验,分析实验,这样在学生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指导其他同学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C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自身发展

对小组成员自身的发展、对同学的发展、对实验教师的工作都大有帮助,大大提高了实验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在学生实验教学过

程中改革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做,再将学生做的结果归类,拓展。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充分锻炼,实验效果显著。

(4)开放实验室,一定要重视安全问题

在此还应该指出的是,开放实验室,一定要重视安全问题,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安全。在开展科研小组活动时要有实验教师和实验员在场指导,学生自主有序地进行。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掌握安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这是发挥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总之,“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农村普通高中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在高中新课标实施中应得到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生物实验室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篇8:生物学科中探索性实验教学法的实施论文

1 结合中医学科特点制定中医基础学科的实验教学目的

中医学数千年来的传承和发展主要通过引经据典、注释发微和临床经验的口授和积累等方法,来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如今这些传统的研究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人类的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对中医药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临床研究方法,由于涉及医学伦理,加之观察周期长、干扰因素多等原因,使得研究难以深入,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中医理论知识,更不利于中医学术研究向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中医基础学科教学中引入和推广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1]。中医基础学科实验教程就是在这一情况下编著的。它在已有的中医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中医药科学原理基础上,借助现代仪器设备与技术手段,通过各种实验研究,使抽象的中医理论得到验证和升华,巩固学生对中医理论的认识;通过创新类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独立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与原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为以后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2 针对学生实际加强中医基础学科实验基本知识教育

进入大学阶段学习的学生,除了高中阶段掌握的那一点生物学知识以外,普遍存在实验知识匮乏,动手能力较差的特点。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本课程的第一篇就专门进行了中医基础学科实验基本知识的阐述,从实验的基本方法、设计思路的建立,到实验信息获取和数据的处理以及实验报告和实验论文的写作等内容分别进行了逐一介绍,并加以规范,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够接受到系统实验理论知识学习和规范化的实验设计、记录和写作,从而为以后进行独立的实验设计、实验记录和分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亲临教学一线注重学生实验基本技能培养

在中医基础学科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学生实验基本技能差,而又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快的特点,在系统介绍完实验基本知识的后,亲临实验操作现场,从实验动物的选择、捉拿、固定、编号,以及给药、实验取材、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与使用等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指导,直到每个学生掌握为止。为了全面考核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考核小组,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考核时分别从常用的仪器设备,比如分光光度计、移液器等使用到实验动物的捉拿、给药、性别的辨认,动物器官的识别等内容分别进行实验操作考核,最终做到人人都熟练掌握中医基础学科实验基本技能[1]。

4 由点及面全面推进中医基础学科实验的探索性实验教学

通过在学生中开展上述实验基本知识教育和实验基本技能培养,使学生对实验的认知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但是要真正成为一个能运用中医基础学科理论与原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具有进行实验研究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还有很长的路程。为此,我们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引入并开展了中医基础学科实验的探索性实验内容,整个实验过程,即从实验内容的确立、实验设计、受试药物的分离与纯化到实验记录、结果分析等,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来完成。具体做法是:

4.1 实验方案的设计

在进行实验课的前2周,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成立实验小组,每组由四名学生组成。学生首先通过自己的实验小组的讨论提出探索性实验课题名称,老师对实验内容不作任何的规定,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兴趣和爱好来自主确立。为了避免小组之间有重复的实验课题名称,老师在同学们选择好自己的实验课题名称后,召开一次完全由学生自己组织的碰头会,老师只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对实验课题的选择不加评论。待各小组确定好实验课题名称后,然后要求学生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进行实验课题相关的调查研究,即:“查阅文献→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做出实验计划”,实验内容要求结合学生们已学的中医基础学科专业知识,提出具有一定创新性而又切实可行,同时又能够巩固已学知识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应包括实验课题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方法、实验可能存在的不足及解决的办法、预期的结果以及参考文献等。学生在完成包含上述内容的详细实验方案后,交给实验辅导老师[2]。

4.2 实验方案的讨论

辅导老师在收到学生的实验方案后,应及时对学生实验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核,在审核完学生的实验方案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交流与讨论。以讨论会的形式,由学生自己用PPT形式进行实验方案的阐述,然后由所有的学生及实验老师共同讨论。讨论过程中重点围绕各自实验方案的目的、原理、实验指标的依据、意义及实验的可行性等内容展开,要求学生们自己提出见解,互相评论各实验小组实验方案的优缺点。最后由学生和实验老师共同来完善各小组的实验方案[3]。

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能结合自己兴趣爱好确定实验内容,能够很好地查阅文献,提出问题,并制定较详细的实验计划。通过探索性实验课题的自主选择,充分调动了学生查阅文献、相互交流、团队协作的积极性。

4.3 实验方案的实施

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方案在经过有实验老师参与的同学们集体讨论,并经各实验小组根据讨论意见完善实验方案后,形成正式的实验文本在实验室进行张榜公布,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内容分头实施。实验老师在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除了对学生实验材料(比如中药材、实验试剂和实验动物等)的购买提供帮助外,其它实验内容(中药材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动物的给药及实验记录等)则由同学们自己来完成,一般情况下老师不应对学生自己确定的实验技术路线等做出过多的干预。当然这也并不是辅导老师完全不过问学生的实验,在实验中应随时注意学生们的实验进展情况,特别是一些比较困难的实验操作,比如大、小鼠的尾静脉给药,冠脉结扎等一些较难的实验操作以及可能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的提取分离操作,老师应及时加以指导。

4.4 实验结果的总结分析

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无论实验结果的好坏,我们都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完成后书写详细的实验报告,要求对实验结果要做一个分析总结,同时也像当初进行实验方案的讨论一样,由各实验小组以PPT形式将实验进行一个全面的阐述,对实验的结果、产生此结果的原因、实验的创新性及实验的不足和下一步实验计划做分析,然后由全体同学和实验老师进行集体评分,并将此成绩计入实验课成绩。

5 讨论

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探索一种较好的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广大教学工作者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我们通过在我校中医学专业中开展中医基础学科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教学效果,我们于2003年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基础学科实验教程》,并于2005年获得了湖北省人民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生们则通过此课程的学习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极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谭德福,卢训丛,张长城,等.中医基础学科实验教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8.

[2]文德鉴.中医学专业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探讨[J].中医教育, 2008,27(5):45-6.

上一篇: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下一篇:Coreldraw制作婚庆红双喜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