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武术课心得体会

2024-08-23

大学武术课心得体会(通用8篇)

篇1:大学武术课心得体会

武术精神之我见

从小学到高中,我并未真正接触过武术,对武术的印象停留在影视上精彩纷呈的打斗场面上,甚至一直把古装剧的武打、点穴看成是武术。上大学后,我因为机缘巧合地加入武协,并选修了武术通选课,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武术的基本知识,这才有了我对“武术”这概念的正本清源。

有许多人曾问我:“你在武协学到了什么?是不是能和人对打了?”我总会感到一丝被人不理解的失落。在武协的一年里,由于刚入门,所学的是基本功和一两套套路,我也知道套路与实战不同,套路更多地侧重于锻炼锻炼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等,实战侧重于防守和攻击。用不大中听的话说,套路有点像花架子。但他们不知道,武术教给人的不一定是打架的技能,它更多的是传递一种精神。

日复一日的基本功训练是有些枯燥的,它需要长久坚持,这期间会有动摇的念头,练得不好领略不到位时总忍不住想这样牺牲时间是否值得。最终挺过来时,不经意地发现自己成长了许多,开始懂得为一件事全心付出的感觉。这正对应了武术的精神之一------精进。古人云:“非恒无以学成”;谚语讲:“有志者事竟成”;达到目标的奥妙,其中之一就是精进的精神。南校队长在这点上给我很大触动,晓敏师姐和琳森师兄作为新生加入武协时,凭着对武术的热爱和努力练好武术的信念,他俩除每天基本功的训练外,还不怕筋骨疼痛硬是掌握了本不是大一新生所学的武术内容。的确,一个真正的习武之人是刻苦奋进的。冬炼三九,夏练三伏,精益求精。若偷懒一日,功夫便荒废一日。不仅是武术,一个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的人也应如此。真正的高手往往闭门修炼,待到功成之日,往往惊艳世人。而世人不知的是,那些夹杂着辛酸和孤独的日子是如何的难熬。坚持、精进,是每个人面对人生应有的姿态。武术告诉我:高楼都是砖瓦建成的,别急功近利想一步登天,不要厌烦基本功的训练,坚持下去,如此才可有潇洒的“武姿”。

师兄总跟我们说:“练武要具备有武德”。我曾粗略了解过武术的发展史。从武术发展史上看,中国武术与传统文化的渊源很深。受儒道精神的影响,内外兼修、神武兼备、注重武德历来成为武术文化的第一要义。习武的真正目的在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受影视节目的影响,许多人认为武术只是打打杀杀的的技能。这种打打杀杀其实是武术最低级的应用形式。《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样,武术的最高境界便是“无招胜有招”。曾有幸观看已毕业的师兄打太极,初时我把太极和老人操混淆了,以为太极是极易学而无所用的一门武术,当我看到师兄站定,气定神闲地使出太极招式时,我被彻底征服了。太极招式刚柔并济,虚实相生,讲究平衡,看似不动,实则是以“不变应万变”。不得不说,那种气定神闲超脱于世外的气质,让我想到道家“天人合一”、“以静制动”的思想主张。推而广之,生活中不乏不顺心之事,也可如打太极般,先稳住身心,顺应其势,找突破口借力打力,如太极般进退自如。

惭愧的是,我仍然是武术的门外汉,在武术这个博大精深的传统体育项目前仅能谈谈自己零星的感想。庆幸还能在大学接触武术认识武术,并在武协中重新发现自己。武术内在精神的传承是其千年来延续不绝的原因之一。我想,也许在以后的以后,我已经忘记大学所学的许多招式了,但我仍会记得武协带给我的感动以及武术教给我的精神品质。

篇2:大学武术课心得体会

姓名:侯青玉 学号:201522040104 班级:信管152201H

武术课心得体会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之间,进入大学已将近三年的时间,大学体育课也伴随着我两年之久了。大学体育是本着发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娱乐我们的身心,提高我们身体素质的原则。在大学这两年里,我的体育课学习的是武术,一直以来武术在我的生活中都是神秘的,我心中的武术就是从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李小龙之类的地方了解的,但是还是非常地神秘,怀揣着对武术的憧憬慢慢的我长大了。转眼间成为一个大学生,在这儿我们遇到好多好多与高中不一样的东西,其中体育课让我感触很深,特别这里的体育是选修的与初高中一点都不一样,特别是这体育选修项目里竟然有武术。这儿的体育课里充满了责任,而不是单纯像小学初中和高中一样只是为了玩。

在第一节课上体育老师就告诉我们,武术不是这么神秘的,也不是这么简单的需要好多基本功。于是第一节课学的就是压腿,劈腿,马步。虽然学的挺累的但是我还是觉得很有趣。在学习武术的同时也让我们接受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了我们的爱国热情。在学习五步拳时,我们老师用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让我们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用三句话总结这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与感受就是: 在开心中运动,在运动中流汗,在流汗中健身!心情愉快了,每个人自然也能全身心投入。大家忘记了一切烦恼,都全身心投入,整整一堂课下来,每个同学都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尽管如此,脸上的笑意还是不减。体育课不仅仅是让我们学习某几项体育技能,更基础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因此,必要的素质训练是不可少的.比如每堂课穿插的跑步、等训练。既然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好,同学们对这些训练依然是全力以赴,认真练习。一个半小时过后,汗流光了,身体顿时也感觉轻松不少!在缺乏运动的学习生活中,体育课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调节身心的机会。几乎所有人都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篇3:大学武术课心得体会

1 武术套路结构的本质

一般认为武术套路的结构就是把各个分散的部分结合成统一而完美的整体,含有起势、收势、起伏转折、往返趟路等形式,整套的几十个动作,势势相承、势断意连,完整一气。而且动作之间既讲究攻守进退、刚柔虚实的技击原则,又追求高低起伏、轻重快慢、抑扬顿挫的艺术性。在布局中,往返穿插、迂回转折,纵横阡陌,富有变化和均衡的统一。但是“结构”的定义指,“事物系统的诸要素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方式或联结方式”,“两个以上要素按一定方式结合组织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诸要素之间确定的构成关系就是结构”。

对武术套路而言,这种构成关系指的是武术的本质特征———攻防技击,所以,武术套路结构的本质是指攻防运动过程在演练场地上的轨迹化。由此可将武术套路结构分为由微而著的三个层次:拳脚、架势、布局。

拳脚,武术动作组成的基本单位,或攻或防,或攻中有防,或防中有攻,其意义在于一拳一脚的功夫价值,是习武者功力的体现。架势,俗称“架子”,指的是武术套路的单个技术动作,表达一个完整的攻防含义。有时一拳或一脚即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攻防,有时需要一连窜的动作来表达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攻防。布局指的整套动作在运动场地的分布。

将拳脚形态作为结构的一种,有其现实与理论意义。在武术技击的本体构成中,攻防与结构是最为基础的两个组成部分。攻防是第一位的,结构居第二位,攻防运用的不同形式,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构形态。这是由结构的本质决定的。结构作为攻防运动过程的轨迹,其形态之所以是这样而非那样,系某种特殊的攻防运动形式所生发的“势”的作用所致。武术套路是兼具时间与空间节奏的艺术,其时间性决定了每一拳脚即产生运动惯性;其空间性又助长了这种运动惯性。这种惯性即“势”,它所产生的结构,首先是拳脚形态,其次,因下一拳脚必须承接上一拳脚之“势”,则架势、布局随之而出。不同的“势”产生了不同形态的拳脚、架势乃至布局,而这种不同的拳势,又恰恰是由攻防运用的不同方式所决定的。因此说,攻防从根本上决定了结构。

从拳脚、架势、布局的生成看,武术套路结构确实本于攻防运用,体现了攻防对结构的决定作用。但是承认攻防第一性的同时,也要看到结构对攻防的反作用,惟其如此,才能准确、深刻地认识攻防与结构在武术套路本体构成中各自的地位与作用。武术套路的结构,是武术套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的意境和审美价值的体现。结构既是攻防运用的结果,也是攻防运用的依托。有什么样的结构,就需要什么样的攻防来适宜。

2 武术套路的结构特征

2.1 竞技套路的结构特征

竞技武术套路结构是指为顺利完成比赛,根据难度动作的安排需要,穿插编排基本动作构成的一个具有整体性的组织方式。

2.1.1 注重劲力表演的拳脚特征

竞技武术套路演练是一种缺乏对手的“空”练,是运动员对劲力体悟的感性显现。它体现出运动员演练技术动作时用力是否合理,身体各环节间配合是否得当等,通过人的视觉反映到大脑中的审美意象,带有很强烈的表演成分。演练时体现出的劲力不是真的有力,而是表现的有力量。

2.1.2 强调快慢起伏等形式节奏的架势特征

竞技武术套路演练架势特征主要体现在形式节奏方面的变化。在速度方面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快慢连续。既不是一快到底,也不是有意拖延。快在空间结构方面演练的顺畅、自然。在分段或整套演练时,应表现出动作在高位、中位、低位的起伏以及前后、左右的转折,表现出演练时在空间上富于变化的节奏感。

2.1.3 突出动作分布讲究均衡性、空间层次性和完整性的布局特征

均衡性指在布局上的往返穿插、迂回转折、富有变化之中显出的平衡感。布局的要求是六个场区都要安排有动作,即运动员要在全场进行演练,不能局限在某些场区。

动作在空间层次上通过对比表现出高低起伏。随着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完成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的弹跳能力将不断得到重视。因此,为了表现运动员的这种弹跳能力,发挥出最佳竞技能力,套路编排将更加宣扬套路结构的空间层次性。另外,由于场地器材的改革,如地板的加高就有利于运动员腾空动作的完成。

完整性体现在整套要有起势、收势、有间歇、有高潮。它是形式美法则的综合运用的结果,做到多样统一,即寓变化于整齐、协调、和谐。

2.2 传统武术套路的结构特征

传统武术套路结构是指套路技术动作按攻防技击原则设计的需要组织起来构成的一个具有整体性的组织方式。传统武术套路虽然门派较多,套路很多,而且套路风格千差万别,但是就套路的结构而言,一般来说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2.2.1 注重劲力饱满的拳脚特征

传统武术套路的拳脚特征体现在一拳一脚的劲力饱满。劲力是以人体肌肉力量为基础的一种融于武术技法的协调的整体性力量。外在表现形式是刚柔相济的刚柔之美。除了需要演练的速度变化来体现之外,更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发力的饱满程度的,不仅是在动态的演练中要力度饱满,在静态的造型中,也要全身充满张力,力透四方;不仅在快速的运动中要力度饱满而不僵硬,也要在缓慢柔和的动作中体现出拳脚的韧性。不仅如此,传统武术套路的拳脚特征中,将攻防格斗技术与演练者的精、气、神融合一致而形成一种战斗的意境。

2.2.2 强调攻防转化节奏的架势特征

传统武术套路的架势特征表现在刚柔相济、动静转换明显的攻防转化节奏上,而并非肢体运动上的形式节奏。传统武术套路演练对刚柔要求极高,上乘者要求“运柔成刚,达到不刚不柔,亦刚亦柔”,体现出刚柔相济的和谐美。而且动中寓静,静中现动,“动迅静定”,动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充满韵味;静如五岳巍峨,静中有势。

2.2.3 突出动作分布对称性、重复性和技击意象的布局特征

传统武术套路是以战斗意境为审美范式的动作串编,而且所有动作的编排要为表现攻防技击服务,因此各门各派都在自己的拳种套路中重复性、对称性地编排了一些经典动作,反映技击意象。它不仅包括攻击与防守意向在套路中的安排,还包括主体由技击可能产生的各种,如沉着、勇猛、伺机代动等情绪体验在套路结构中的精心安排,最终通过演练而传达出“武”的内涵与底蕴。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攻防技击的含义是靠运动员的演练来表现,但是,动作衔接或搭配是否具有攻守进退的技击意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编排来完成,即在编排时就要做到“旁若无人似有人”,要将自己“置于一个战斗的场合”中与心理的“假想对手”进行攻防格斗,表现出编排者对攻守进退技击技术的感悟。这是传统套路在编排套路动作时的最终目的。

3 大学体育武术套路课教学内容改革

3.1 大学体育武术套路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武术套路教学所选择的内容应该是针对学生实际状况的、易被学生掌握的、并能在课余锻炼以致今后体育锻炼中应用的技术。但是,调查研究显示,多年来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一直延用初级拳、太极拳等作为教学内容,涉及面窄,武术的主要内容“技击”几乎没有,教学内容存在“浅而不深,多而不专”的现象。所采用的套路和动作,就学生来说,是很难在有限的几个课时内顺利掌握的,即使能掌握的大部分学生也觉得自己达到的水平与预想的要差得多,而且根本达不到取之便可用的熟练程度,也就无法用它来进行课外锻炼了。因此在武术教学内容中有些是中看不中用的,这些内容无法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体现价值。

其实,目前大学体育武术套路课的教学内容从套路结构来看,其弊端主要集中在忽视拳脚、架势练习的质量,片面强调布局的空间层次性。

3.1.1 忽视拳脚、架势练习的质量

武术套路课一般都有基本功和套路两种形式。基本功练习的数量多难度大,尤其是直摆性腿法和腾空动作,普通大学生学习吃力,很难有练习的成功感。套路教学还由于动作方法多、路线复杂,而且攻防含义多,精气神要求高,上课时,教师赶进度、学生拼命记忆动作;下课后,学生即使想练习武术,也大多很难有动作表象。因此,教的马马虎虎,学的不明不白。

3.1.2 片面强调布局的空间层次性

套路教学内容受竞技武术套路的影响,片面追求动作形式美,讲究跳的高、落的稳,忽视拳脚功夫、架势含义,只讲形,不讲质,假精神。违反了武术的“形美质善”的要求。

3.2 大学体育武术套路课教学内容改革方向

针对大学体育武术套路课中存在的问题———忽视拳脚、架势练习的质量,片面强调布局的空间层次性,影响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教学质量,要对武术套路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为了有效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其改革方向为优化难度、注重练法,突出技击、强调单式———走培养健身武术与终生体育意识相结合的道路。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不管是基本功,还是套路,或是对练,其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坚持“优化难度、注重练法,突出技击”的原则。优化难度,学生习武才容易上手;注重练法的传授,学生才有可能在课余的时间内自学自练,才有利于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突出技击,这是武术的根本,也是习武兴趣的来源。在教学中要体现这一原则,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采用经典拳种的单式操练和基础套路练习以及具有鲜明攻防含义的简短对练练习。

3.2.1 以经典拳种的单式操练为主

所谓“经典拳种”,指的是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如形意、太极、八卦、少林、劈挂等拳种。在这些拳种中,追求拳脚劲力的完整、强调架势攻防的转换,而且,还体现在单式操练上,如形意拳中的五行拳,太极拳中的太极十三式,劈挂拳中的单劈手等等。这些单式技术动作都是这些拳种中的经典动作和精华部分,套路只不过是单式的串连和一些修饰。因此,掌握了单式技术,就能够领会其拳种的演练劲路和风格,为继续习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2 与经典拳种的基础套路练习相结合

基础套路,指某一拳种朴实无华的基本套路,它奠定了那个拳种的基本艺术风格,如八卦掌中老八掌,形意拳中的五行拳,劈挂拳中的十路弹腿等;这些基础套路主要是单式的串连,辅以一些连接的动作。从单式到基础套路,不仅可以强化单式的技术动作练习,还可以避免长时间单式练习的枯燥,使课堂内容既巩固了基础,又有深入发展,利于学生习武动机的(下转第63页)(上接第57页)升华。因为单式讲究动作的实用性,而套路讲究动作的文化性。

3.2.3 以经典拳种具有鲜明攻防含义的简短对练为辅

大学体育武术套路课要体现武术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体用兼备”,仅从单式到基础套路还是不够的,必须具有鲜明攻防含义的简短对练练习。因为,没有“拆着喂手”的对练练习是无法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的。练好了拳脚功力、攻防架势,就要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技术,为了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应选择简短对练,而不是散手实战,起到健身武术的作用。

4 结语

普通高校大学体育武术套路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在传统武术的资源中去挖掘、开发,使武术套路成为大学生的健身项目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而不是为竞技武术选拔运动员。因此,要明确套路结构的本质是攻防运动过程在演练场地上的轨迹化。针对大学体育课的课程目标,武术套路教学内容的要有利于拳脚、架势练习的质量,不能片面强调布局的空间层次性。所以高校武术套路课改革方向为:“优化难度、注重练法,突出技击、强调单式”———走培养健身武术与终生体育意识相结合的道路。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从武术套路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套路结构的内涵和当下普通高校教学武术套路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高校武术套路教学内容改革。研究结论认为:武术套路结构的本质是指攻防运动过程在演练场地上的轨迹化;普通高校武术套路课教学弊端主要集中在忽视拳脚、架势练习的质量,片面强调布局的空间层次性;改革方向为:“优化难度、注重练法,突出技击、强调单式”——走培养健身武术与终生体育意识相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武术套路,结构,内容,改革

参考文献

[1]邱丕相.对武术套路商业化发展的探讨研究[J].体育学刊2001(3).

[2]编写组.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3]无谷,刘志学.少林寺资料集[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4]田在农.传统武术美在哪[J].中华武术,2000(4).

[5]徐伯然,郄捍烈,付玉坤等.关于构建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模式的思考[J].山东体育科技,2001(1).

篇4:科学指导武术游戏课教学

引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瑰宝。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学电脑要从娃娃抓起。武术的学习也是如此,越早开展武术训练,对个人的体质就越有利。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推进低年级小学生的武术培养工作,然而,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加上武术教学较为枯燥,因此这项工作很难顺利进行。笔者在对武术的特点进行分析后,结合自身的武术教学经验,给出了一些建议,旨在推进武术教学方工作,供有关人员参考。

一、低年级小学生的教师要以身作则

如果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那么教师便是呵护花朵成长的园丁。武术老师在学生的武术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言一行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因此,在武术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谨言慎行,在对武术术语进行解释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在对相关武术动作进行示范时,应当注意动作的准确性,不能有一丝的纰漏。同时在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时候,应当注意儿童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展开武术教学工作,从儿童的兴趣爱好出发,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儿童来参加武术活动。

二、对武术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

1.要以科学作为儿童武术教学工作的指导

考虑到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因此武术教学活动的安排应当通过妥善的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远不及成人,对一些较难的武术动作并不能及时掌握要领,因此,武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注意要控制教学难度和训练强度,要细水长流式地教学,切勿操之过急。在一些比较复杂的武术动作的教学中,武术教师应当注意分解动作,并且注意到动作是否美观,美观的动作容易提高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活跃度,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注意武术教学与其他活动的配合

大部分武术的动作都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如何让小学生们拥有更好的学习体验,使得学生对武术有更大的兴趣,是武术老师所需着重考虑的。笔者认为,可以在武术教学时安排有关的音乐,同时还可以在课题中加入儿歌等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轻松掌握武术动作要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 加强武术教学的趣味性

由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所以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弱,因此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动作他们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所以这就要求武术老师增强教学趣味性,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将相关的动作设计成游戏,这样可以使得在儿童玩游戏的同时也能对武术动作有大致的了解,一举两得。

三、.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1.适时在学校举办武术比赛

武术和数理化的学习一样,需要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对武术动作的基本掌握情况,而武术考试的形式便是武术比赛。因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举办一定规模的武术比赛,让接受了武术训练的学生们报名参加。而同学们通过武术比赛的成绩也可以对自己近段时间的武术动作掌握概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找出自身的问题所在,并对其加以改正,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武术方面的进步,能方便学生找准自身的定位。

2.用兴趣班的形式帮助学生爱上武术活动

相对于奥数兴趣班和其他提高学习成绩的兴趣班相比,武术兴趣班较为冷门,但是武术兴趣班的存在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我国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而武术可以让低年级小学生们适当放松身心,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走出来,投入到对身体素质与意志力的有双重增强效果的活动中。但与此同时,武术兴趣班应当在教学武术的同时照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不能过多地影响低年级小学生的正常生活,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学生来参加兴趣班的武术教学活动,武术兴趣班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武术带来的无限乐趣。

3.增设校园武术交流小组

武术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因此,武术爱好者应当在勤奋学习、刻苦训练的同时,与身边的习武者进行交流,通过适当的交流,武术爱好者不仅可以攻克一些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获得对原有武术动作更为深刻的认知,还能广交朋友,丰富人生。

因此,校园内部就需要增设利于同校同学间交流的武术小组。武术小组的领导工作可以由学校德高望重的武术老师负责,武术小组小组长可以由爱好武术并且在武术学习中出类拔萃的学生担任。通过设立校园武术小组,在宏观方面,能增强学校学生总体的武术水平,在个体方面,可以有效帮助低年级小学生的武术学习,方便低年级小学生和高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高年级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普遍比低年级小学生强,因而校园武术小组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大有裨益。

四、结语

武术的普及工作有利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国家的和谐稳定,而作为武术教育的重难点,低年级小学生武术教育工作还有着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就对广大的低年级小学生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武术教师们不仅要严于律己,不断提高武学素质,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生进行交流,改进教学活动,增强其趣味性,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武术,才能对我国的武术教育做出贡献。

篇5:武术课的体会

“武术”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文化历史。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学习武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修身养性。学习武术,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的品德,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充满自信,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都从容自若。

武术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是伴随人一生的励志精神,不仅能磨练我们的意志,还能培养气质。它不需要追求华丽的动作,简单的动作练习上千次,上万次,自然出手如神,自然能够体会的到那个动作的精要内涵。

篇6:大学武术课心得体会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金1 杜 彬2 段义龙1(1.云南农业大学 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2.云南农业大学 学生处,云南,昆明 650201)

【摘要】太极拳是目前农业院校公共体育武术选项课的主要传统课程之一,深受师生的喜爱,但是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太极拳运动在农业院校的开展、推广和传承。笔者从农业院校太极拳教学现状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就如何进行太极拳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 农业院校 公共体育 简化太极拳 教学改革

太极拳,又称“哲拳”,是中华武术优秀的拳种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是国家体委1956年2月组织有关太极拳专家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选取二十四式编成的。迄今,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国内推广50多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已经被各高校设为体育教学内容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与此同时,必须看到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干扰,太极拳在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没有很好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甚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太极拳运动在高校的普及推广。因此,对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简化太极拳教学改革探索研究刻不容缓。

一、农业院校公共体育武术选项课开设太极拳项目的现实意义

2004年4月,中宣部、教育部共同提出“体育课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同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至此,武术教学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太极拳运动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而且是终身体育的最佳运动项目之一。二十四势太极拳不仅是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而且具有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功能,对于一些疾病也有治疗或后期康复的有效手段。太极拳具有的体育性、健身性、预防性、医疗性、康复性、修身养生性等功效,以及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的优势,在高校内容易广泛开展。

选用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作为农业院校体育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不仅是对中华民 作者简介: suo金(1972—),男,云南大理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邮箱:jgsuojin@126.com.联系电话:*** 注:作者为少数民族,姓氏不多见,读“suo”,上下结构,上此下夕,需造字。敬请编委留意。族武术的继承,也是符合当今“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学校体育教育方针。在农业院校开展推广太极拳意义重大而深远。不仅能促进大学生增强体质,调节心理健康,还能使大学生通过太极拳的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全面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讲,太极拳可以作为一种手段来健身,可以作为一种情趣来娱乐,可以作为一种功夫来防身,还可以作为一种文化来交流。因此,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纳入农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对适应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农业院校太极拳教学应在其形式与内容上与时俱进,使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能更好地为当代大学生所传承与发扬光大。

二、农业院校公共体育武术选项课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为适应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农业院校对公共体育武术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据统计,近年来农业院校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公共体育课选择太极拳项目。以云南农业大学2012级、2013级为例,在学校公共体育课开设的8个常规大项中,选择太极拳的学生人数高居选课人数的第二位,且选课人数逐年递增。充分表明了随着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太极拳。但面对公共体育课大学生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必须清醒地看到太极拳教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改革创新。主要体现为:

第一,指导思想不明,学生对太极拳认识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太极拳的真正内涵在高校中没有得到普及推广,其锻炼价值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学习中部分学生望名生义,感觉“简化”就是“简单”,认为太极拳就是花架子,慢慢悠悠是老年人的运动,而且动作“缓慢无力”不实用。存在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学习太极拳偏重于考核的结果,学习动机是得到一个好的成绩。考完试后绝大多数学生很难做到坚持太极拳锻炼,因太极拳套路对记忆性要求比较高,长期不反复复习就会忘记,导致最终停练或不再练太极拳。

第二,教学目标不清,缺乏时代性、前瞻性,缺乏体育课的魅力。教学中, 存在着重视技术而忽视理论教学的现象,授课教师只注重套路及拳架外型的练习,而忽略了太极拳的技击内涵,也缺少武德教育。导致很多学生学到的只是简单的肢体动作,甚至成为“大众舞蹈”,而不知道太极拳的基本知识,不懂得太极拳的独有魅力,甚至不明白什么是太极拳。

第三,专业师资队伍紧缺,教学形式呆板、方法单一,过程枯燥。高校的持续扩招,学生逐年增长,导致农业院校太极拳项目的教师紧缺。出现了太极拳教师越来越多的是非“科班”出身,或是“万金油”式的教师担任武术教师的现象。武术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太极拳学习,自身太极拳知识相对贫乏,对太极拳教学的认识也参差不齐,导致教学中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第四,太极拳的成绩评价内容单

一、方法单调,甚至存在考试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目前农业院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的教学考核还是过分倚重对学生运动技能的绝对性评价,人为分出优劣等级,而忽视对学生的体育认知、社会性、体育态度、体育情感和体育习惯以及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的考查。教学考核评价标准不统一,出现同一学校的不同体育教师教授同样的太极拳课,但考核评价标准却是千差万别,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太极拳整体动作的全面、准确的掌握,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农业院校公共体育武术选项课太极拳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农业院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存在的问题,亟须我们做出相应的改革实践与创新。对此,我们提出“四个改革创新”的教学改革实践对策。

第一,太极拳教学思想理念的改革创新。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和习惯。要从全面健身、终身受益出发,突出太极拳的健身价值,使大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要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旧体育教学体系,逐渐向“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主动体育”的教育方向发展。

第二,太极拳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因时、因地制宜地改变教学法,创造生动活泼的双向教学,应尊重学生的创造欲望,不必过分强调整齐划一,行动一致。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创造性地理解、练习动作,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抒发不同感受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方式上,相信并尊重学生的自主与自律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改变集中而整齐划一的形式,实行符合大学生身心与个性发展要求的灵活多变的“分组教学”、“结对教学”、“竞争领武者”、“华山论剑”等,由此营造出一种愉悦、宽松、奋进的学习氛围,达到学生能够自我锻炼、终身自觉进行健身的目的。

第三,太极拳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创新。在对太极拳技术进行评价的同时,应把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外锻炼等纳入评价内容,并成为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内容。在考核中,我们改变以往一次考试定成绩的做法,突出教学过程的评价作用。采取多种考核和多次考试相结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望和培养顽强拼搏精神。一是实行“段考”。把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分为四段教学考核,每完成一段后进行一次段考,评定“A、B、C、D”等段位,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差距;二是“华山论剑”。“段考”后,将安排时间把同段位的学生集中进行“PK”。较为突出的同学封为“领武者”,站在队伍前排领武。通过同段位竞争,表现好的可以脱颖而出“逆袭”为上段位;三是期末考试实行“随机抽签考 试”。每位同学考前抽签排定顺序和抽取某一段的内容进行考核。随机抽取内容考试,加大了考试难度,并节约了考试时间。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公开,成立由教师挂帅,“领武者”参与的考评组,全面参与学生的成绩考核评定工作。四是“踢馆”考试。在期末成绩最终评定前,少数个别同学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经过短暂苦练后,感觉到水平突飞猛进,可以参加“踢馆”考试。踢馆考试要求更高,考评组看不到踢馆者的进步,可以随时终止考试,维持原成绩。四种考核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考中学,学中考,对弥补教学的枯燥和考核的单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热情大有益处。

第四,太极拳巩固提高推广的改革创新。太极拳在公共体育武术选项课中普及后,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得到巩固提高与推广。一是不断提高太极拳教师的太极功夫,邀请一些著名的太极拳家和传统内家拳的大师,加强对教师的太极拳传统拳理拳法的指导,提高太极拳师资的质量。二是加强科研工作,积极探索出严谨、科学的太极拳修炼体系,使太极拳学习者早上手,早出效果,为太极拳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强化学生的课外辅导练习,通过组建太极拳社团、开展太极理论讲座、举办太极拳提高班等形式,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系统的练习学习,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太极拳的影响力。四是营造太极拳推广的良好氛围,通过组织班级太极拳教学对抗赛、组织全校性太极拳比赛、参与大型活动太极拳的表演等促进太极拳拳理拳法的普及和推广。

总之,太极拳要练好、教好实非易事,需要深入研究其内涵、技法,才能不断提高。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文化传承的基地,在太极拳教学中,要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总结研究太极功法,不断调整和归纳各种功法,使太极拳教学更趋于科学化和实用化,为太极拳在高校的传承与推广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7:武术课教案

武术课教案

体育课时计划 授课年级:五年级一班 周次:4  课时计划:1  授课教师:胡汉云 课题   1、武术(基本手型、基本功)  2、走、跑与游戏(发展奔跑速度的.游戏)   教学 目标 1、复习武术基本手型和初步掌握基本功。 2、发展学生上下肢的力量及灵敏和柔韧素质。 3、培养学生参与武术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 重点 武术基本功练习教学 难点 克服困难,动作舒展到位。 场地 器材平坦场地一块 安全 措施 注意安全,友好合作。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与学法 练习次数 修 改   开 始 部 分   1、文体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要求。 4、检查服装组织上课。 一组织:如图一 ×××××××× ×××××××× оооооооо оооооооо   Δ 要求:整队迅速、整齐。 要求:课上积极锻炼、认真练习。         准 备 部 分     1队列队形练习: 用跑步法疏散与密集队形。 2徒手操:1-4节 跟随口令节拍,动作协调一致。充分活动各个关节。 3、复习(1)基本手型:拳、掌、钩 (2)基本功:正压腿和侧压腿   二组织:如图二   × × × × × × × ×   × × × × × × × ×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Δ 1、  找一组学生做表演,结合表演提示手型改进意见,然后集体练习。 2、学生每2人为一组相互合作进行正压腿和侧压腿练习。       4×2×8拍   4-6 2×8拍 2×8               基   本   部   分           一、  武术基本功 1、  后压腿 动作方法:背肋木站立,左(右)腿向后举起,将腿背放在高低适中的肋木上,脚面绷直,双手叉腰。压腿时上体后仰,腰直立。双人练习时,帮助者在后托膝向上推,练习者上体同时后仰。 2、  马步 动作方法:两腿并步直立,两手抱拳于腰际,拳心向上,眼视前方;左(右)脚内向左(右)侧出一步,脚尖向前,两腿屈膝半蹲,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大腿接近水平,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 三组织:如图二 要求:后压腿时要身正、腿直、塌腰、挺胸、绷脚面。 1、教师讲解并帮助学生压腿进行示范。 2、学生在教师示范下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马头应头正身正,挺胸收腹,膝微内扣,脚跟外蹬。 1、教师讲解并示范。 2、学生在教师示范下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 4、在教师口令下学生左马步和右马步       8×8 拍                 8×8 拍               基     本     部     分   二、1、50米全程跑 要求:采用站立式起跑,起跑后迅速加快速度,以最快速度冲过终点。           2、“长江、黄河”游戏 规则: (1)两队面对面分别相距3米站立,听到喊长江,长江转身跑,黄河追。 (2)每人相距1米,要垂直跑不许跑斜线。 (3)追拍人不许推人,不许追过线。 (4)追者拍着人得2分,反之对方得1分。 1、  将学生按四路纵队带到50米跑道起点,每四人为小组进行比赛。                   ×××× ×××× оооо оооо   2、  教师对每一组学生反应速度、灵敏度以及跑中动作进行点评。 1、  男女各两队分别站在游戏预备线。   ××××××  оооооо    ×××××× оооооо           2                     2―3     结束 部分 1、  集合整队 2、  放松 小结本课内容 1、  队形:如图一 2、  放松。(1)深呼吸。(2)师生同做放松动作。(3)两人相互拍打,按摩放松。 3、  教师口头小结。4、下课       教学 后记        

 

篇8:大学武术课心得体会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集修身养性于一体,注重内外兼修的一种合乎现代科学的健身运动。它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有独特的保健机理和丰富的内涵。

随着“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指导思想的树立,太极拳运动越来越显示其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国内大多数高校基本都开设了太极选项课,成立武术协会。从表面上看,似乎高校每个在校大学生都有学习太极拳的机会,但事实并非如此。第一,开设体育选项课的高校中,男生更热衷于选择篮球、排球和足球等球类项目以及散打、跆拳道等搏击类项目,而女生则更多地选择了健美操等项目。参加太极选项课的学生,由于学习紧张等原因,很少有人在课外练习太极拳,不少学生上太极课的目的是为了拿学分。另外,因组织不力、缺少活动经费、场地受限、领导不重视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绝大多数高校的武术协会形同虚设。第二,陈旧的教学方法以及师资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太极拳运动在高校中的发展。第三,当代大学生缺乏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是制约高校太极拳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

2008年北京奥运会胜利召开,在全民健身运动、阳光体育的推动下,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开设太极课,现已培养2000余名太极学生,同年成立武术协会,被授予中国武术协会二级专业性单位会员、段位考评机构、段位考试点。组建学院武术队,参加了国际级、国家级、省级比赛7次,成绩优异。2012年,太极首批毕业生走出了校门,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感恩母校,回报社会。学生的武德是立身的根本,几年来,学生的气质、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培养了谦虚、实干的优秀品质,学会了感恩。

2008~2013年6年间,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调查表明,参加太极课学习的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习惯;习武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在各个班名列前茅;身体素质得到了改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率、良好率增均高出其他学生的5~10个百分点。

2主要观点、思路、对策、解决的重点问题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武术发展作为一种正能量促进高校体育发展,分析原因应是重视、尚德、得法、促建、实干。

2 . 1武德教育

“崇武尚德,弘扬国粹”是太极课的治学理念,武德教育是太极的第一堂课,亦贯穿每一堂课。教师是德之标榜,学之铜鉴,以学生为本,立身严谨,责任心强,敬业奉献为师之操守。

太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就蕴含着处世之哲理:“金鸡独立”要求支撑腿五趾抓地,方可脚下生根,平稳站立,做人也要打好基础,才能不断提升;武术注重基本功,教师时常教导:练功如建楼,地上方几日,地基需数载。

孙翠梅老师曾两次评为文经学院“师德标兵”,其德可鉴,教化育人。对2012年太极首届毕业生毕业,孙老师仍然关心学生的就业情况,帮助学生找工作,告诉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自信。

几年来,太极树立了优良的教风和学风,春风化雨,一直沐浴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2 . 2教学方法

成功教学,贵在得法。(1)贯彻落实“传帮带”,继续推行教师助理责任制。随着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传帮带”工程的启动,太极教学于2011年8月采取“传帮带”模式,以老带新,充分发挥老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全面激发新骨干的“赶帮学”热情,真正提高新骨干的工作水平,使之成为能独立承担日常工作的先行军,推动武术发展新步伐。

教学上,继续推行教师助理责任制,每个太极班派设一名武术教师助理,帮带班长日常工作,提高班级武术水平。指标考核助理所带班级,与班级总成绩挂钩进行评比,产生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个等级。

技术水平上,除实行“一对一”辅导外,还将通过表演、比赛锻炼队伍,保留节目培养二队预备队员,从而使学生不断的学习、进步,进而成熟,做好保留节目传承工作,为学院留下人才。

(2)全面培养,特色教学——打造现代化“快乐体育”模式。课上,影像示范教学,教师因材施教;课下,武术教师助理加强辅导, 以点带面,强化教学。与此同时,太极教学还组织了太极拳交流赛、元旦联欢会等各种集体活动,提出“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们的凝聚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有力地提升了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太极的教学水平。

为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打造武术品牌,更好地与中国武术接轨,一方面通过理论考试和套路考试加强学习,并以此为手段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双达标,另一方面结合学院武术协会官方博客,意识和形体双向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现已编辑出版了7期武协简报, 让全院师生时刻把握武协动态,向学院汇报太极教学成果。

(3)特色教学与特色活动相结合,汇报教学成果。学院运动会开闭幕式大型表演、武术交流赛、中国武术段位考试作为特色活动, 历时5年,从百人到千人太极拳表演,传统体育项目深入普及。

(4)开拓创新,为我院武术增砖添瓦。太极教学并不桎梏在我院的武术水平,时刻居安思危。通过比赛练队伍,研究国内外大型武术比赛,创编武术新套路,与世界接轨,把握武术新动向,开拓创新。

太极教学摒弃中国武术封建门派思想,在太极之外,引进长拳、南拳、螳螂拳、少林、武当等武术门类,丰富文经武术内涵,吸引烟台各大武术老拳师为学院优秀运动员授艺,在推动传统武术发展上,太极为武术添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推动武术“六进”,2012年7月文经学院武术协会成立武术培训中心,深入社区设立群体部,面向群体武术,深入军营进行表演。

2 . 3团队建设

优秀的团队建设离不开严明的纪律和规范的管理,培养学生能力是重点,人文关怀是举措。上课严肃纪律,规范着装,助理、班长提前10 min进入课堂准备,课下关心学生的生活,“上课严如虎, 下课慈如母”。工作要提前计划抓落实,因为“伸着巴掌等于不抓”。培养团队勤俭节约精神,演出化妆、服装维护自己动手,做个多面手,逼迫自己成长。

组建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武术队,参加国际、国内、省级比赛7次,成绩优异,共获得集体项目第一名6次,体育道德风尚奖4次,76金43银32铜。

2 . 4社会实践

继“走出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口号后,学院又提出“大力加强以中国传统武术为龙头的身体素质锻炼,促进同学们身心平衡发展”的发展方针。

组建礼仪、彩旗、花环三大方队,先后参加了烟台市各大型运动会开幕式入场式,队员由太极学生轮流充当,让每个人都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2 . 5武术协会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引入段位制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武术协会(YWWA),中国武术协会二级专业性单位会员、段位考评机构、段位制考试点。现已有会员2000余人,其中400余人成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晋级武术段位。武术协会由学院党委书记任主席,下设武术部、散打部、跆拳道部、双节棍部、巴西柔术部、健美操部,统一学院武术类社团规范管理,和谐共荣武术发展,为武协注入了新鲜血液。颁布《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武术协会章程》《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武术协会会员管理办法》《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武术协会财务管理章程(试行)》,规范管理武术协会事务。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武术协会正一步步走向规范化管理,以一种大胸怀为学院特色教学、打造文经武术品牌做出了巨大贡献。

3结语

现在,太极拳已在全国的高校得到了普及,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在现在发展的基础上,如何能进一步的优化、改进、提高太极在高校更广泛的传播和长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下,学院通过太极课教学和成立武术协会,积极推行了各项促进活动及相应措施,在大学4年内已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太极学生在自身气质、个人修养、身心素质、处事能力都有显著提高,有的已考入武术研究生就读,有的已被聘为国际武术教练,赴国外教学。

上一篇:资格证下一篇: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美术教案《我爱你有这么多》